搜尋結果:宋松璟

共找到 175 筆結果(第 121-130 筆)

聲保
臺灣高等法院

假釋付保護管束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保字第1269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湯文豪 上列受刑人因傷害罪案件,聲請人聲請付保護管束(113年度執 聲付字第1210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湯文豪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前因傷害罪案件,經判刑確定並執行 中,業於民國於113年12月6日核准假釋,爰聲請於其假釋中 付保護管束等語。 二、本院審核法務部矯正署113年12月6日法矯署教字第11301884 421號函及所附法務部○○○○○○○○○假釋出獄人交付保護管束名 冊、本院被告前案紀錄表等,認聲請人之聲請為正當,爰依 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第2款、刑法第96條但書、第93條 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0  日          刑事第二十四庭審判長法 官 宋松璟                    法 官 姜麗君                    法 官 鄭昱仁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劉靜慧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0  日

2024-12-10

TPHM-113-聲保-1269-20241210-1

聲保
臺灣高等法院

假釋付保護管束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保字第1264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吳雅楦(原名吳雅君)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詐欺案件,聲請付保護管束(113年度執聲 付字第1215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吳雅楦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吳雅楦因詐欺案件,經判刑確定並執 行中,業於民國113年12月6日核准假釋,爰聲請於其假釋中 付保護管束等語。 二、本院審核法務部矯正署113年12月6日法矯署教字第11301898 571號函及所附法務部○○○○○○○○○假釋出獄人交付保護管束名 冊,認聲請人之聲請為正當,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 第2款,刑法第96條但書、第93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0  日          刑事第二十四庭審判長法 官 宋松璟                    法 官 鄭昱仁                    法 官 姜麗君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趙俊凱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0  日

2024-12-10

TPHM-113-聲保-1264-20241210-1

金上重訴
臺灣高等法院

銀行法等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金上重訴字第8號 上 訴 人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林璟佑 選任辯護人 吳于安律師 蔡仲閔律師 上列上訴人因被告違反銀行法等案件,不服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1 2年度金重訴字第3號,中華民國112年10月18日第一審判決(起 訴案號: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111年度偵字第48370號、111年度 偵字第2692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以:被告林璟佑與同案被告林晉達、楊宜蒼、楊 佳蓁、蔡益龍、林秉萮(林晉達等5人,經原審判決判處罪 刑後,提起上訴,由本院另為判決)、黃惠鈴、陳怡君、劉 素月、盧志維、于文豪、王麒麟、吳詩慧、陳妤綺、劉冠廷 、李汶珊、連彥瑋、蔡坤佑(黃惠鈴等12人,均經原審判處 罪刑確定)共同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非法經營收受 存款業務、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及非法多層次傳銷之犯意 聯絡,擔任業務員,經林晉達之指示,於臉書社團張貼「招 聘新趨勢公司幹部及業務員」及「TGC幣」、「DBC幣雲端挖 礦機」投資案文宣,誆稱可給予、獲取與投資本金顯不相當 之報酬,以此方式招攬不特定投資人參與「TGC幣」、「DBC 幣雲端挖礦機」及「DBC幣即時盤」投資案,吸收資金共計 新臺幣(下同)250,049,625元,因認林璟佑涉犯銀行法第1 25條第1項後段之非法經營收受存款業務因犯罪獲取之財物 達新臺幣1億元以上、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三人以上 共同詐欺取財、多層次傳銷管理法第29條第1項非法多層次 傳銷等罪嫌。 二、按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刑 事訴訟法第154條第2項定有明文。又犯罪事實之認定應憑證 據,如未能發現相當證據,或證據不足以證明,自不能以推 測或擬制之方法,作為裁判基礎;且認定犯罪事實所憑之證 據,雖不以直接證據為限,間接證據亦包括在內,然而無論 直接證據或間接證據,其為訴訟上之證明,須於通常一般之 人均不致有所懷疑,而得確信其為真實之程度者,始得據為 有罪之認定,倘其證明尚未達到此一程度,而有合理之懷疑 存在而無從使事實審法院得有罪之確信時,即應由法院為諭 知被告無罪之判決;被告或共犯之自白,不得作為有罪判決 之唯一證據,仍應調查其他必要之證據,以察其是否與事實 相符,刑事訴訟法第156條第2項亦規定明確。上開規定之立 法目的乃欲以補強證據擔保自白之真實性;亦即以補強證據 之存在,藉之限制自白在證據上之價值。而所謂補強證據, 指除該自白本身外,其他足資以證明自白之犯罪事實確具有 相當程度真實性之證據而言。雖其所補強者,非以事實之全 部為必要,但須因補強證據與自白之相互利用,而足使犯罪 事實獲得確信者,始足當之;又檢察官對於起訴之犯罪事實 ,仍應負提出證據及說服之實質舉證責任。倘其所提出之證 據,不足為被告有罪之積極證明,或其指出證明之方法,無 從說服法院以形成被告有罪之心證,基於無罪推定之原則, 自應為被告無罪判決之諭知。 三、公訴意旨認林璟佑涉犯上開罪嫌,無非係以林璟佑之供述、 吳詩慧、劉素月、陳妤綺、于文豪、林晉達之證述、卷附龍 博精神LINE群組對話截圖,為其主要論據。 四、訊據林璟佑堅詞否認有何非法經營收受存款業務因犯罪獲取 之財物達新臺幣1億元以上、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或非法 多層次傳銷之犯行,辯稱:我是106年10、11月間在臉書上 看到行銷團隊徵業務的文章,加對方的LINE後,由林晉達面 試,林晉達說他們是線上娛樂城,要找玩家進龍博娛樂城玩 遊戲,另要我先在娛樂城儲值8,000元,會有荷官帶我們玩 百家樂。工作一開始是林晉達叫我在線上找娛樂城的業務, 我有招到劉素月、吳詩慧擔任業務員,她們都有在娛樂城儲 值8,000元,後來大約在106年11月左右,林晉達說不用找人 來龍博娛樂城玩,叫我在網路上販售「TGC幣」,我只有招 攬到朋友陳宜宜投資1單9,000元,我在娛樂城儲值的8,000 元也直接轉換成「TGC幣」,後來大約106年12月又改成「DB C幣」賣雲端挖礦機,我和陳宜宜的「TGC幣」都直接轉成「 DBC幣」,我大約於107年1、2月間有新工作,就離開林晉達 的團隊,我和陳宜宜的「DBC幣」都有賣掉,劉素月、吳詩 慧招攬的狀況,我不瞭解,他們業績都歸林晉達等語。經查 :  ㈠劉素月於調詢中證稱:我於106年10月在臉書上看到林璟佑之 貼文要徵求遊戲推廣員,我就去應徵,由林晉達面試,我通 過後就進入林晉達的公司擔任網路業務員等語(見臺灣新北 地方檢察署【下稱新北地檢署】111年度偵字第48370號偵查 卷【下稱偵字第48370號偵查卷】㈠第157、252頁);吳詩慧 於調詢中證稱:我當時是在臉書上找工作,看到廣告內容是 在網路上賺錢的訊息,要招攬工作人員,我透過廣告內容的 LINE ID聯繫上一位林姓男員工,暱稱為「GINO」,後來是 由林晉達負責面試,林晉達有要我自己也準備8,000元投資 等語(見新北地檢署110年度他字第7528號偵查卷【下稱他 字第7528號偵查卷】㈡第222至223、237頁),劉素月並提出 林璟佑臉書貼文截圖為佐(見偵字第48370號偵查卷㈠第241 頁),與林璟佑前所揭所辯大致相符,足見劉素月、吳詩慧 係因林璟佑在臉書上所張貼招攬業務員之貼文,而加入林晉 達經營之線上娛樂城團隊,本係要應徵擔任網路業務員、工 作人員,再參酌卷附林晉達、楊宜蒼(小林)間之LINE對話 紀錄,可知楊宜蒼係於106年11月2日始向林晉達介紹「TGC 幣」投資案,且該投資案於同年月25日始經楊宜蒼提供資料 、開始對外販賣、解說,而在此之前林晉達係在經營龍博娛 樂城等情(見偵字第48370號偵查卷㈡第173至177頁),再觀 諸劉素月於原審審理時證稱:我加入「龍博娛樂城」大約1 週後,才開始受訓說要推廣「TGC幣」投資案,當初林璟佑 也沒有叫我賣「TGC幣」,他只有讓我跟林晉達聯繫等語明 確(見原審卷㈦第318至320頁),則林璟佑招攬劉素月、吳 詩慧加入時,是否即有招攬劉素月、吳詩慧以招攬投資人投 資「TGC幣」等投資案之意,已非無疑。  ㈡至劉素月、吳詩慧嗣後雖經林晉達指示,於106年11月25日起 ,開始在臉書上張貼「TGC幣」、「DBC幣雲端挖礦機」投資 案之文宣,並有招攬投資人之情,惟檢察官既未提出證據證 明,林璟佑於前開張貼招攬業務員之貼文時,即知林晉達要 其張貼貼文招攬業務員,係要業務員招攬投資人投資「TGC 幣」等投資案之意及預見劉素月、吳詩慧加入後,嗣經林晉 達訓練、指示,將於106年11月25日起,開始在臉書上張貼 「TGC幣」、「DBC幣雲端挖礦機」投資案之文宣,招攬投資 人之情,自難令其就劉素月、吳詩慧嗣後招攬之投資人之行 為同負其責。  ㈢公訴意旨雖以林璟佑受林晉達之指示,於臉書社團張貼「TGC 幣」、「DBC幣雲端挖礦機」投資案文宣,誆稱可給予、獲 取與投資本金顯不相當之報酬,以此方式招攬不特定投資人 參與「TGC幣」、「DBC幣雲端挖礦機」及「DBC幣即時盤」 投資案乙情,而認林璟佑亦有非法經營收受存款業務、三人 以上共同詐欺取財及非法多層次傳銷之客觀行為云云,然查 ,除前揭劉素月提出林璟佑臉書張貼招聘線上遊戲推廣員工 之貼文(見偵字第48370號偵查卷㈡第19頁)外,卷內並無任 何林璟佑於臉書社團張貼「TGC幣」、「DBC幣雲端挖礦機」 投資案之文宣資料,此觀卷附新趨勢公司人員臉書招攬投資 情形一覽表,其上顯示查無林璟佑張貼「TGC幣」、「DBC幣 雲端挖礦機」、「DBC幣即時盤」之投資案文宣之記載即明 (見偵字第48370號偵查卷㈡第9頁),自難認林璟佑有何非 法經營收受存款業務、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及非法多層次 傳銷之客觀行為。  ㈣檢察官雖以證人陳妤綺、于文豪、林晉達之證述,主張林晉 達有陸續於龍博精神LINE群組內發布投資方案之訊息,並以 之作為訓練業務員、監督招攬本案前揭投資案業績之管道, 林璟佑既於該群組內,主觀上當有犯意聯絡云云,然查,林 璟佑固然有在龍博精神LINE群組內,惟本案並無任何林璟佑 於臉書社團張貼「TGC幣」等投資案之文宣資料,難認林璟 佑有何非法經營收受存款業務、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及非 法多層次傳銷之客觀行為,已如前述,且依林璟佑所陳其於 107年1、2月間即離開林晉達之團隊,是尚難以林璟佑有在 龍博精神LINE群組內,即遽認林璟佑與林晉達等人就前開非 法經營收受存款業務、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及非法多層次 傳銷之罪嫌,有犯意聯絡。  ㈤至林璟佑雖於調詢及偵訊時自承其有依林晉達之指示在網路 上販售「TGC幣」,並有招攬到朋友陳宜宜投資1單9,000元 等語,惟卷內並無陳宜宜之相關證詞或匯款單據,亦乏林璟 佑為該招攬行為之相關證據,且核諸林璟佑於偵訊時係陳稱 ;陳宜宜因為是自己的朋友,所以可能想說就挺我一下當投 資,金額也不高等語(見新北地檢署111年度偵字第2692號 偵查卷第211頁),則林璟佑就僅係單純與至親好友分享, 亦或確有向多數人招攬之行為,亦容有可疑,更乏證據足資 證明林璟佑與林晉達等人間就前開非法經營收受存款業務、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非法多層次傳銷之罪嫌確有犯意聯 絡、行為分擔。從而,公訴意旨認林璟佑涉犯非法經營收受 存款業務、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非法多層次傳銷之罪嫌 ,除林璟佑之自白外,難認有其他積極證據足資補強,依刑 事訴訟法第156條第2項之規定,無從證明林璟佑有公訴意旨 所指上揭之犯行,揆諸前揭條文及說明,既不能證明林璟佑 犯罪,應為其無罪之諭知。 五、綜上所述,本案就林璟佑部分依公訴意旨所提出之證據,尚 不足使本院達於通常一般之人均不致有所懷疑,而得確信其 為真實之程度,致使無從形成林璟佑有罪之確信,揆諸首揭 說明,檢察官既未提出其他證據加以舉證,林璟佑本件被訴 之犯行,要屬不能證明,自應為林璟佑無罪之諭知。  六、維持原判決之理由    ㈠原審同此認定,判決林璟佑無罪,經核並無不當。檢察官提 起上訴略以:林璟佑應自106年10月間起即開始著手本案「T GC幣」等投資案之違反銀行法吸金犯行,林璟佑主觀上知悉 其招攬劉素月、吳詩慧,即係為林晉達等人共同為違反銀行 法之非法吸金行為,而與林晉達等人有非法經營收受存款業 務之犯意聯絡及行為分擔云云,原判決判處無罪,認事用法 尚嫌未恰,應予撤銷改判云云。  ㈡然查,林璟佑招攬劉素月、吳詩慧加入時,是否即有招攬劉 素月、吳詩慧以招攬投資人投資「TGC幣」等投資案之意, 已非無疑。檢察官亦未提出證據證明,林璟佑於前開張貼招 攬業務員之貼文時,即知林晉達要其張貼貼文招攬業務員, 係要業務員招攬投資人投資「TGC幣」等投資案之意及預見 劉素月、吳詩慧加入後,嗣經林晉達訓練、指示,將於106 年11月25日起,開始在臉書上張貼「TGC幣」、「DBC幣雲端 挖礦機」投資案之文宣,招攬投資人之情,自難令其就劉素 月、吳詩慧嗣後招攬之投資人之行為同負其責,且本案尚乏 積極證據足資證明林璟佑與林晉達等人間就前開非法經營收 受存款業務、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非法多層次傳銷之罪 嫌確有犯意聯絡、行為分擔,就林璟佑所陳其朋友陳宜宜有 投資1單9,000元部分,亦乏補強證據,是本案就林璟佑部分 仍存有合理之懷疑,業經本院一一論述如前,是檢察官上訴 意旨所指,係對原審依職權所為之證據取捨以及心證裁量, 再行爭執,已難認有理,且檢察官執前開情詞上訴,復未提 出其他積極證據,可資證明林璟佑確有共犯前揭犯行,自難 遽為林璟佑不利之認定,綜上所陳,本院基於前開論述依憑 之理由,尚無法形成林璟佑有罪確信,基於無罪推定、罪證 有疑利歸被告之刑事訴訟基本原則,即應為有利被告之認定 ,是檢察官上訴難認為有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68條,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白忠志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0  日          刑事第二十四庭審判長法 官 宋松璟                    法 官 姜麗君                    法 官 鄭昱仁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檢察官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 狀,惟須受刑事妥速審判法第9條限制。其未敘述上訴之理由者 ,並得於提起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 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刑事妥速審判法第9條: 除前條情形外,第二審法院維持第一審所為無罪判決,提起上訴 之理由,以下列事項為限: 一、判決所適用之法令牴觸憲法。 二、判決違背司法院解釋。 三、判決違背判例。 刑事訴訟法第 377 條至第 379 條、第 393 條第 1 款之規定, 於前項案件之審理,不適用之。                    書記官 劉靜慧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0  日

2024-12-10

TPHM-113-金上重訴-8-20241210-2

聲保
臺灣高等法院

假釋付保護管束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保字第1265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黃倢綾 上列受刑人因詐欺案件,聲請人聲請付保護管束(113年執聲付字 第1214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黃倢綾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黃倢綾前因詐欺案件,經判刑確定並 執行中,業於民國113年12月6日核准假釋,爰聲請於其假釋 中付保護管束等語。 二、本院審核法務部矯正署113年12月6日法矯署教字第11301898 571號函及所附法務部○○○○○○○○○假釋出獄人交付保護管束名 冊,認聲請人之聲請為正當,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 第2款,刑法第96條但書、第93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0  日          刑事第二十四庭審判長法 官 宋松璟                    法 官 鄭昱仁                    法 官 姜麗君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陳靜雅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0  日

2024-12-10

TPHM-113-聲保-1265-20241210-1

聲保
臺灣高等法院

假釋付保護管束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保字第1259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古志文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案件,聲請付保 護管束(113年度執聲付字第1200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古志文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古志文因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 案件,經判刑確定並執行中,業於民國113年12月6日核准假 釋,爰聲請於其假釋中付保護管束等語。 二、本院審核法務部矯正署113年12月6日法矯署教字第11301902 961號函及所附法務部○○○○○○○假釋出獄人交付保護管束名冊 ,認聲請人之聲請為正當,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第 2款,刑法第96條但書、第93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0  日          刑事第二十四庭審判長法 官 宋松璟                    法 官 鄭昱仁                    法 官 姜麗君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趙俊凱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0  日

2024-12-10

TPHM-113-聲保-1259-20241210-1

聲保
臺灣高等法院

假釋付保護管束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保字第1254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梁志宇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聲請付保護管 束(113年度執聲付字第1205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梁志宇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梁志宇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 ,經判刑確定並執行中,業於民國113年12月6日核准假釋, 爰聲請於其假釋中付保護管束等語。 二、本院審核法務部矯正署113年12月6日法矯署教字第11301885 881號函及所附法務部○○○○○○○假釋出獄人交付保護管束名冊 ,認聲請人之聲請為正當,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第 2款,刑法第96條但書、第93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0  日          刑事第二十四庭審判長法 官 宋松璟                    法 官 鄭昱仁                    法 官 姜麗君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趙俊凱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0  日

2024-12-10

TPHM-113-聲保-1254-20241210-1

聲保
臺灣高等法院

假釋付保護管束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保字第1263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陳孟佑 上列受刑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罪案件,聲請人聲請付保護 管束(113年度執聲付字第1196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陳孟佑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前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罪案件, 經判刑確定並執行中,業於民國於113年12月6日核准假釋, 爰聲請於其假釋中付保護管束等語。 二、本院審核法務部矯正署113年12月6日法矯署教字第11301903 431號函及所附法務部○○○○○○○假釋出獄人交付保護管束名冊 、本院被告前案紀錄表等,認聲請人之聲請為正當,爰依刑 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第2款、刑法第96條但書、第93條第2 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0  日          刑事第二十四庭審判長法 官 宋松璟                    法 官 姜麗君                    法 官 鄭昱仁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劉靜慧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0  日

2024-12-10

TPHM-113-聲保-1263-20241210-1

聲保
臺灣高等法院

假釋付保護管束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保字第1270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戴偉家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公共危險等案件,聲請付保護管束(113年 度執聲付字第1209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戴偉家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戴偉家因公共危險等案件,經判刑確 定並執行中,業於民國113年12月6日核准假釋,爰聲請於其 假釋中付保護管束等語。 二、本院審核法務部矯正署113年12月6日法矯署教字第11301891 721號函及所附法務部○○○○○○○○○○○假釋出獄人交付保護管束 名冊,認聲請人之聲請為正當,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 項第2款,刑法第96條但書、第93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0  日          刑事第二十四庭審判長法 官 宋松璟                    法 官 鄭昱仁                    法 官 姜麗君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趙俊凱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0  日

2024-12-10

TPHM-113-聲保-1270-20241210-1

金上重訴
臺灣高等法院

銀行法等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金上重訴字第16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吳品昇(原名吳佳瑋) 選任辯護人 蘇柏瑞律師 上列上訴人即被告因違反銀行法等案件,前經限制出境、出海,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甲○○自民國113年12月15日起延長限制出境、出海捌月。   理 由 一、上訴人即被告甲○○因違反銀行法案件,前經原審法院認犯罪 嫌疑重大,且有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第2款情形,並 有限制出境、出海之必要,裁定被告自民國112年8月12日起 延長限制出境、出海8月,原限制期間至113年4月11日期滿 ,經上訴本院,於113年3月15日繫屬本院,因所餘限制出境 、出海期間未滿1月,依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3第5項規定, 延長1月至113年4月14日,復經本院延長限制出境出海8月, 將至113年12月14日期滿。 二、按被告犯罪嫌疑重大,而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必要時檢 察官或法官得逕行限制出境、出海。但所犯係最重本刑為拘 役或專科罰金之案件,不得逕行限制之:㈠無一定之住、居 所者。㈡有相當理由足認有逃亡之虞者。㈢有相當理由足認有 湮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或證人之虞者;審判中限 制出境、出海每次不得逾8月,犯最重本刑為有期徒刑10年 以下之罪者,累計不得逾5年;其餘之罪,累計不得逾10年 ,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第93條之3第2項後段分別定 有明文。又限制出境、出海之強制處分,其目的在防阻被告 擅自前往我國司法權未及之境,俾保全偵查、審判程序之進 行及刑罰之執行,被告於我國領土範圍內仍有行動自由,亦 不影響其日常工作及生活,干預人身自由之強度顯較羈押處 分輕微,故從一般、客觀角度觀之,苟以各項資訊及事實作 為現實判斷之基礎,而有相當理由認為被告涉嫌犯罪重大, 具有逃匿、規避偵審程序及刑罰執行之虞者即足。且是否採 行限制出境、出海之判斷,乃屬事實審法院職權裁量之事項 ,應由事實審法院衡酌具體個案之訴訟程序進行程度、人權 保障及公共利益之均衡維護等一切情形,而為認定,其裁量 職權之行使苟無濫用權限之情形,即不得指為違法(最高法 院109年度台抗字第249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被告因違反銀行法等案件,經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提 起公訴,並由原審法院以111年度金重訴字第13號判決(下 稱原審判決)分別判處有期徒刑3年4月、1年、7月,並定應 執行刑4年,被告不服提起上訴,現由本院以113年度金上重 訴字第16號案件審理中。  ㈡茲因被告上開限制出境、出海期間,將於113年12月14日屆滿 。本院審核全案相關事證及檢察官之意見(本院卷第485頁 ),認依據本案卷內各項證據,在現階段被告違反銀行法第 125條之3第1項以詐術使銀行將第三人之財物交付達新臺幣1 億元以上之罪、刑法第216條、第210條行使偽造私文書罪、 第339條第1項詐欺取財罪、第336條第2項業務侵占罪嫌,犯 罪嫌疑仍屬重大。其次,被告所涉銀行法第125條之3第1項 之罪,係最輕本刑3年以上有期徒刑之重罪,挪用及詐騙金 融機構之金額龐大,嚴重影響金融秩序,犯罪所得去向未明 尚待釐清,其面臨重責加身,並有後續民事追償之風險,衡 諸趨吉避凶、脫免刑責、不甘受罰之基本人性,被告逃匿境 外規避審判及刑罰執行之可能性甚高,故本院認確有相當理 由足認被告有逃亡之虞,本件尚存有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 第1項第2款之事由。另依比例原則衡酌被告倘出境後未再返 回我國境內接受審判或執行,將嚴重損害國家追訴犯罪之公 共利益,及限制出境、出海對被告個人居住及遷徙自由權之 影響甚微,經參酌檢察官之意見(見本院卷第485頁),被 告及辯護人經函詢迄今仍未表示意見(本院卷第479至481頁 )等情,對被告為限制出境、出海之處分,實未逾必要程度 。  ㈢綜上所述,本院認被告原限制出境、出海之原因及必要性俱 仍存在,有延長限制出境、出海之必要,爰裁定如主文所示 。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3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6   日          刑事第二十四庭審判長法 官 宋松璟                    法 官 姜麗君                    法 官 鄭昱仁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劉靜慧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9   日

2024-12-06

TPHM-113-金上重訴-16-20241206-3

附民
臺灣高等法院

銀行法等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3年度附民字第2304號 原 告 張家穎 被 告 陳志標 周宛瑢 上列被告因違反銀行法等案件(113年度金上重訴字第20號), 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理 由 一、按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應於刑事訴訟起訴後第二審辯論終結 前為之;又法院認為原告之訴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以判決 駁回之。刑事訴訟法第488條前段、第502條第1項分別定有 明文。 二、查本件被告被訴違反銀行法等案件,業經本院於民國113年1 1月14日辯論終結。本件原告係於前述刑事案件辯論終結後 之113年11月27日始向本院提起本件附帶民事訴訟,有起訴 狀上之本院收狀戳記足憑。依照首開規定,本件原告之訴顯 非合法,自應駁回原告附帶提起之民事訴訟,其假執行之聲 請因亦無所附麗,應併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5  日          刑事第二十四庭審判長法 官 宋松璟                    法 官 鄭昱仁                    法 官 姜麗君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其未 敘述上訴之理由者並得於提起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趙俊凱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5   日

2024-12-05

TPHM-113-附民-2304-20241205-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