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滯納金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21-130 筆)

司促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支付命令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支付命令 114年度司促字第1398號 債 權 人 偉力達國際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卓樹忠 債 務 人 余伊婷 上列當事人間支付命令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一、債務人應向債權人給付新臺幣(下同)22,626元,及自民國 113年9月7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16%計算之利息、逾期滯 納金1,500元及違約金2,263元,並賠償督促程序費用500元 整,否則應於本命令送達後2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出 異議。 二、債權人陳述略以如附件事實欄所載。 三、債務人未於不變期間內提出異議時,債權人得依法院核發之 支付命令及確定證明書聲請強制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嘉義簡易庭 司法事務官 朱旆瑩 附註: 一、債權人、債務人如於事後遞狀均請註明案號、股別。 二、案件一經確定,本院依職權逕行核發確定證明書,債權人勿 庸另行聲請。 三、支付命令不經言詞辯論,亦不訊問債務人,債務人對於債權 人之請求未必詳悉,是債權人、債務人獲本院之裁定後,請 詳細閱讀裁定內容,若發現有錯誤,請於確定前向本院聲請 裁定更正錯誤。 四、依據民事訴訟法第519條規定: 債務人對於支付命令於法定期間合法提出異議者,支付命令 於異議範圍內失其效力,以債權人支付命令之聲請,視為起 訴或聲請調解。 前項情形,督促程序費用,應作為訴訟費用或調解程序費用 之一部。

2025-03-03

CYDV-114-司促-1398-20250303-1

司促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

支付命令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支付命令 114年度司促字第622號 債 權 人 偉力達國際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卓樹忠 債 務 人 陳子緹 一、債務人應向債權人給付新臺幣(下同)59,579元,及自民國 113年7月3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16計算之利息, 暨滯納金2,100元、違約金5,958元,並賠償督促程序費用50 0元,否則應於本命令送達後二十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 提出異議。 二、債權人請求之原因事實如債權人聲請狀所載。 三、債務人未於不變期間內提出異議時,債權人得依法院核發之 支付命令及確定證明書聲請強制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司法事務官 易新福 附記: 一、請債權人於收受本件支付命令七日內補正債務人最新戶籍謄 本(如為公司、法人、其他組織並應提出公司登記事項表、 商業登記抄本及法定代理人之戶籍謄本;戶籍謄本記事欄之 記載不可省略,並請查詢最新遷入之住址)。 二、如延不查報,於三個月不能送達者,本件支付命令即失其效 力,本院不再另行通知。

2025-03-03

HLDV-114-司促-622-20250303-1

司促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支付命令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支付命令 114年度司促字第3253號 債 權 人 偉力達國際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卓樹忠 債 務 人 陳亞縥 一、債務人應向債權人給付新臺幣(下同)參萬零柒佰肆拾伍元 ,及自民國一百一十三年九月十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 分之十六計算之利息,暨逾期滯納金壹仟貳佰元,另違約金 參仟零柒拾伍元,並賠償督促程序費用伍佰元,否則應於本 命令送達後二十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司法事務官提出異 議。 二、債權人請求之原因事實如債權人聲請狀所載。 三、如債務人未於第一項所示之不變期間內提出異議,債權人得 依法院核發之支付命令及確定證明書聲請強制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 日 民事第八庭司法事務官 吳宛珊 附註:事後遞狀應註明案號及股別。

2025-03-01

PCDV-114-司促-3253-20250301-1

司促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支付命令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支付命令 114年度司促字第3361號 債 權 人 廿一世紀資融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周以明 債 務 人 陳奕宏 一、債務人應向債權人清償新臺幣貳萬玖仟貳佰肆拾肆元,及自 民國一百一十四年一月六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利率百分之 十六計算之利息,暨新臺幣貳仟玖佰貳拾肆元之違約金及新 臺幣伍佰元之滯納金;並賠償督促程序費用新臺幣伍佰元。 二、債權人請求之原因事實,詳如附件聲請書所載。 三、債務人如對第1項債務有爭議,應於本命令送達後20日之不 變期間內,不附理由向本院提出異議。 四、債務人未於不變期間內提出異議時,債權人得依法院核發之 支付命令及確定證明書聲請強制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民事庭司法事務官 張世鵬 附註: 一、債權人收到支付命令後,請即時核對內容,如有錯誤應速依 法聲請更正裁定或補充裁定。 二、嗣後遞狀均請註明案號、股別。 三、案件一經確定,本院依職權核發確定證明書,債權人不必另 行聲請。

2025-02-27

TCDV-114-司促-3361-20250227-2

重訴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確認債權不存在等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重訴字第490號 原 告 麥加利商記中心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李博熹 原 告 維京人商務中心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李佳馨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張慶宗律師 複 代理 人 彭佳元律師 被 告 英富開發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楊志宏 訴訟代理人 林健群律師 黃妘晞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確認債權不存在等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16日 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一、本件起訴時被告之法定代理人為陳宏亦,嗣變更為楊志宏 ,有經濟部商工登記公示資料查詢附卷可稽(見本院卷第 103頁),業經楊志宏具狀聲明承受訴訟,核無不核,應 先敘明。   二、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請求 之基礎事實同一者,不在此限,為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 項第2款所明定。原告起訴時原聲明求為判決如附表「起 訴時訴之聲明」欄所示,嗣於訴狀送達後,追加民法第17 9條為請求權基礎,並更正聲明求為判決如附表「更正後 訴之聲明」欄所示。原告追加請求權基礎及請求返還金錢 部分,所主張之基礎事實,與起訴時主張之基礎事實,同 為主張被告對原告麥加利商記中心有限公司(下稱麥加利 公司)之違約金債權超過新臺幣(下同)284萬1644元部 分不存在、對原告維京人商務中心有限公司(下稱維京人 公司)之違約金債權超過630萬4658元部分不存在,是原 告追加前、後所主張之基礎原因事實同一,合於上揭規定 ,應予准許。 貳、原告主張:   原告維京人公司於民國112年9月6日向被告借款4500萬元, 約定如未按期清償,每逾期1日按每萬元30元計付違約金( 下稱甲借款契約);原告麥加利公司於112年10月25日向被 告借款2800萬元,約定如未按期清償,每逾1日按每萬元30 元計付違約金(下稱乙借款契約,與甲借款契約合稱系爭借 款契約)。後因原告有逾期清償情事,依被告提出之債權金 額證明書,分別記載維京人公司之違約金為2630萬4658元、 麥加利公司之違約金為1284萬1644元,如以上開違約金額與 借款金額相比,維京人公司、麥加利公司之違約金額已分別 高達借款本金之58%、46%,且另加計利息、利息滯納金等相 關費用後,維京人公司應清償總額達7854萬2499元、麥加利 公司應清償總額達4374萬7312元,明顯遠超出借款本金甚多 ,被告請求之違約金顯不合理,應依民法第251條、第252條 規定,將維京人公司、麥加利公司之違約金分別酌減為630 萬4658元、284萬1644元,則被告就逾酌減後金額之違約金 債權即不存在,爰訴請確認之,並依民法第179條規定,請 求被告將逾酌減後之違約金金額即1000萬元返還麥加利公司 、2000萬元返還維京人公司等語。並聲明:如附表「更正後 訴之聲明」欄所示 參、被告抗辯:   原告於收悉被告提出之債權金額證明書後,維京人公司、麥 加利公司已分別於113年7月2日、113年7月1日將積欠之債務 7854萬2499元、4374萬7312元全數清償予被告,被告就系爭 借款契約之債權均已消滅,是兩造間就系爭借款契約之債權 債務關係屬過去之法律關係,原告訴請確認被告對維京人公 司之違約金債權逾630萬4658元部分、對麥加利公司之違約 金債權逾284萬1644元部分不存在,難認有確認利益。次原 告主張被告對維京人公司、麥加利公司之違約金債權應分別 酌減為630萬4658元、284萬1644元,惟原告就上開金額如何 計算而來並未加說明,系爭借款契約約定之違約金並無過高 之情形,原告請求返還不當得利無理由等語。並聲明:㈠原 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㈡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 免為假執行。 肆、本件經兩造整理並簡化爭點,結果如下:(卷第96-97頁)  一、兩造不爭執之事項:   ㈠維京人公司於112年9月6日向被告借款4500萬元,約定利息 按月利率1.75%計算,並約定如未按約定清償期為清償, 每逾期1日按每萬元30元計付違約金(即甲借款契約)。   ㈡麥加利公司於112年10月25日向被告借款2800萬元,約定利 息按月利率1.75%計算,並約定如未按約定清償期為清償 ,每逾期1日按每萬元30元計付違約金(即乙借款契約) 。   ㈢被告於113年6月26日提出債權金額證明書(下稱乙證明書 ),載明:麥加利公司依乙借款契約之約定,應清償之債 權金額為:本金2800萬元、本金違約金1284萬1644元、利 息251萬5333元、利息滯納金38萬4335元、法院規費(含 律師費)6000元,合計共4374萬7312元。且麥加利公司已 於113年7月1日以匯款方式清償上開款項完畢。   ㈣被告於113年7月1日提出債權金額證明書(下稱甲證明書) ,載明:維京人公司依甲借款契約之約定,應清償之債權 金額為:本金4500萬元、本金違約金2630萬4658元、利息 510萬7083元、利息滯納金169萬4786元、法院執行規費( 含律師費)43萬5972元,合計共7854萬2499元。且維京人 公司已於113年7月2日以匯款方式清償上開款項完畢。  二、兩造爭執之焦點:   ㈠原告就本件訴訟有無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   ㈡系爭借款契約約定之違約金是否過高?  伍、得心證之理由:  一、按確認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者,不 得提起,民事訴訟法第247條定有明文。若被告對原告主 張之法律關係,自始無爭執,即法律關係之存否並無不明 確之情形,尚不能謂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 又確認之訴,以確認現在之法律關係為限,已過去之法律 關係,不得為確認之訴之標的。所謂過去之法律關係,指 過去曾經成立或不成立之法律關係,因現在之情勢已經變 更,該過去之法律關係已不復存在之情形而言。本件原告 主張被告基於系爭借款契約,對麥加利公司之違約金債權 於超過284萬1644元部分(即1000萬元部分)、對維京人 公司之違約金債權於超過630萬4658元部分(即2000萬元 部分)不存在,被告則抗辯系爭借款契約所生之違約金債 權全數經原告清償完畢,顯然被告就基於系爭借款契約對 原告所生之上開違約金債權不存在之法律關係,自始無爭 執,是上開違約金債權部分法律關係之存否並無不明確之 情形。又被告基於系爭借款契約所得對原告主張之違約金 債權,既經原告全數清償完畢而不存在,則原告訴請確認 被告對麥加利公司之違約金債權1000萬元部分、對維京人 公司違約金債權2000萬元部分不存在,乃係請求確認過去 之法律關係,自非法之所許。準此,原告就兩造無爭執、 且屬過去法律關係之違約金債權存否,提起確認之訴,顯 無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不應准許。  二、次按約定之違約金過高者,法院得減至相當之數額,為民 法第252條所明定。違約金之約定,乃基於個人自主意思 之發展、自我決定及自我拘束所形成之當事人間之規範, 本諸契約自由原則之精神,契約當事人對於其所約定之違 約金數額,原應受其約束。惟當事人所約定之違約金過高 者,為避免違約金制度造成違背契約正義等值之原則,民 法第252條方賦予法院得酌減違約金。是約定之違約金縱 有過高之情形,惟如出於債務人之自由意思,已任意給付 ,可認為債務人自願依約履行,自不容債務人於任意清償 後復請求返還。本件兩造於系爭借款契約約定之違約金, 經被告分別計算並先後於113年6月26日、113年7月1日出 具乙、甲證明書後,麥加利公司已於113年7月1日以匯款 方式清償乙證明書所載本金、利息及違約金等各款項完畢 ,維京人公司已於113年7月2日以匯款方式清償甲證明書 所載本金、利息及違約金等各款項完畢,為兩造不爭執之 事實(見不爭執事項㈢、㈣),足見原告業已基於其自由意 思,任意給付系爭借款契約所約定之違約金予被告。原告 既係依兩造間系爭借款契約之約定而給付被告違約金,乃 屬依系爭借款契約而為之履約行為,則被告受領原告給付 之違約金,係基於兩造間系爭借款契約而為受領,其因而 受有利益乃有法律上原因,不構成不當得利。從而,原告 依不當得利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麥加利公司1000萬 元、給付維京人公司2000萬元,於法即屬無據,不應准許 。  三、綜上所述,原告提起確認之訴部分,欠缺即受確認判決之 法律上利益;依民法第179條規定,請求被告給付麥加利 公司1000萬元、給付維京人公司2000萬元,及均自本判決 確定之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為無 理由,不應准許。原告之訴既經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即 失所附麗,應併予駁回。  四、本件判決之結果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經審 酌均於判決結果不生影響,毋庸一一贅述,附此敘明。  五、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呂麗玉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須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書記官 許靜茹 附表:  起訴時訴之聲明 (見本院卷第11頁)  更正後訴之聲明 (見本院卷第75至76、95頁) ㈠確認被告對麥加利公司就乙證明書上所載之違約金債權超過284萬1644元部分不存在。 ㈡確認被告對原告維京人公司就甲證明書上所載之違約金債權超過630萬4658元部分不存在。 ㈢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㈠確認被告對麥加利公司就乙證明書上所載之違約金債權超過284萬1644元部分不存在。 ㈡被告應給付麥加利公司1000萬元,及自本判決確定之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㈢確認被告對維京人公司就甲證明書上所載之違約金債權超過630萬4658元部分不存在。 ㈣被告應給付維京人公司2000萬元,及自本判決確定之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㈤就聲明第㈡、㈣項部分,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2025-02-27

TCDV-113-重訴-490-20250227-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給付簽帳卡消費款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訴字第449號 原 告 星展(台灣)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伍維洪 訴訟代理人 陳正欽 彭若鈞律師 被 告 鄒湧亦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簽帳卡消費款等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 月27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陸拾伍萬肆仟肆佰捌拾柒元,及如附表所 示之利息。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一、原告依企業併購法規定,於民國112年8月12日受讓訴外人花 旗(台灣)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花旗銀行)之消費 金融業務及相關資產與負債,經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以111年12月22日金管銀外字第11101491841號函核准在案( 見本院卷第93頁至第94頁),故花旗銀行之權利義務關係, 應由原告概括承受,合先敘明。 二、按當事人得以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但以關於由一定法律 關係而生之訴訟為限。前項合意,應以文書證之,民事訴訟 法第24條定有明文。經查,本件被告住所地雖非屬本院管轄 ,然依花旗銀行信用卡約定條款第28條、個人信用貸款約定 書第23條約定,合意以本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見本院卷第 19頁、第25頁),揆諸前開規定,本院就本件訴訟自有管轄 權,合先敘明。 三、次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擴張 或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 5條第1項第3款定有明文。本件原告起訴時,聲明請求金額 為新臺幣(下同)65萬5,661元,嗣於民國114年2月13日以 民事陳報狀變更請求金額為65萬4,487元(見本院卷第113頁 ),核屬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揆諸前揭規定,應予准 許。 四、本件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 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之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 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 (一)被告於111年8月8日向伊申請信用卡,依約被告得持信用卡 至特約商店記帳消費、於自動提款機預借現金或為其他信用 卡消費行為,但應於每月繳款截止日前,繳付最低應繳金額 以上之金額,若被告未於每月繳款截止日前付清當期最低應 繳金額或遲誤繳款期限,應依原約定利率計付循環信用利息 (被告適用利率為週年利率14.99%),另延滯繳款時逾期滯 納金新臺幣(下同)300元,連續二期延滯繳款時,第二期 逾期滯納金400元,連續三期延滯繳款時,第三期逾期滯納 金500元,最高連續收取期數不得超過三期。詎被告截至113 年3月13日止,累計尚有應繳款項共10萬1,134元【包含本金 8萬2,656元、已結算未受償利息1萬7,275元(第一段期前已 結算未受償利息即前次繳款日算至最近一期帳單結帳日113 年3月13日止6,990元+最新一期帳單起息日113年3月14日起 至本件起訴日止已結算未受償利息1萬285元=1萬7,275元) ,及已結算未受償費用1,203元未給付】,依約被告已喪失 期限利益,債務視為全部到期,是其依約除應給付上開消費 款項外,另應給付如附表編號1所示之利息。 (二)被告又於112年3月20日向伊申請卡友滿福貸信用貸款,借款 52萬3,000元,借款期間自112年3月20日起至117年3月20日 止,利息按週年利率13.99%固定計算,每月為1期,共分84 期,依年金法按月平均攤還本息,伊並於當日將該筆款項撥 入被告指定其設立於台新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松德分 行(帳號:00000000000000)。依約被告應按月清償借款金 額,如被告未依約清償時,債務視為全部到期;如債務到期 或視為全部到期而遲延給付時,自到期日起至清償日止,按 到期日借款本金餘額依約定之借款利率計算遲延利息,伊並 得向被告收取最高連續3期之違約金。詎被告逾期未為繳款 結算至114年1月10日止,迄今尚欠55萬3,353元【含本金46 萬2,738元、已結算未受償利息8萬9,415元(計算式:第一 段期前已結算未受償利息即前次繳款日算至最近一期帳單結 帳日113年3月13日止3萬5,675元+最新一期帳單起算日113年 3月14日起至本件起訴日止已結算未受償利息5萬3,740元=8 萬9,415元),及已結算未受償違約金1,200元】,暨如附表 編號2所示之利息未清償,依約被告已喪失期限利益,債務 視為全部到期,是其依約除應給付上開款項外,另應給付如 附表編號2所示之利息。 (三)為此,爰依信用卡契約及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提起本件訴訟 等語。並聲明:如主文第1項所示。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 何聲明或陳述。 三、經查,原告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其提出信用卡申請書、信 用卡約定條款、卡友滿福貸申請書暨約定書、信用卡帳單、 信用卡帳單彙總表、信用貸款月結單、卡友貸款撥款明細表 、卡友貸款年金試算表及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111年12月22 日金管銀外字第11101491841號函等件影本為證(見本院卷 第11頁至第62頁、第65頁至第94頁、第113頁至第139頁), 其主張核與上開證物相符,堪認原告之主張為真實。從而, 原告依據信用卡契約及消費借貸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如 主文第1項所示,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民事第五庭  法 官 賴淑萍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李昱萱 附表:(金額幣別均為新臺幣,日期紀元均為民國) 編號 產品 類型 請求金額 計息本金 週年 利率 利息請求期間 1 信用卡 10萬1,134元 8萬2,656元 14.99% 自114年1月11日起至清償日止 2 貸款 55萬3,353元 46萬2,738元 13.99% 自114年1月11日起至清償日止 總計 65萬4,487元

2025-02-27

TPDV-114-訴-449-20250227-1

司促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

支付命令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支付命令 113年度司促字第7790號 聲 請 人 即債權人 二十一世紀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周以明 代 理 人 葉一帆 相 對 人 即債務人 李佳興 一、債務人應向債權人給付新臺幣33,440元,及如附表所示利息 ,暨滯納金新臺幣4,800元,並賠償督促程序費用新臺幣500 元,否則應於本命令送達後2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出 異議。 二、債權人其餘之聲請駁回。(按支付命令之聲請,不合於第508 條至第511條之規定,或依聲請之意旨認債權人之請求為無 理由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就請求之一部不得發支付命 令者,應僅就該部分之聲請駁回之。同法第513條第1項定有 明定。再按法律行為,違反強制或禁止之規定者,無效,民 法第71條亦定有明文;分期付價之買賣,如約定買受人有遲 延時,出賣人得即請求支付全部價金者,除買受人遲付之價 額已達全部價金5分之1外,出賣人仍不得請求支付全部價金 ,民法第389條定有明文。經查,債權人以債務人向其分期 購買商品,未依約付款為由,聲請對債務人發支付命令。依 債權人提出之分期付款申請書暨約定書第7、8條約定,如債 務人未按期支付,則喪失期限利益,未到期之分期價款視為 全部到期。惟按民法第389條既有保障分期付價買賣之買受 人權益之目的,則前揭約定書第7、8條約定顯已牴觸民法第 389條之強制規定,自仍需於債務人遲付之價額已達全部價 金5分之1,始得請求債務人支付全部價金。又本件約定分期 總金額為新臺幣(下同)37,620元,分18期按月繳款,每期 付款2,090元,至107年3月30日止,債務人遲付之金額僅2,0 90元,其遲付分期款之總額尚未達分期付款總價五分之一, 至107年6月30日止,債務人遲付之總額始達分期付款總價五 分之一。綜上所述,債權人請求逾附表所示利息部分,應予 駁回。) 三、債權人請求之原因事實如附件(支付命令聲請狀繕本)所載。 四、債務人未於不變期間內提出異議時,債權人得依法院核發之 支付命令及確定證明書聲請強制執行。 五、債權人就其聲請經駁回部分,如有不服,應於送達後10日內 ,以書狀向本院司法事務官提出異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民事庭司法事務官 附表: 編號 金額 (新臺幣) 利息起算日 (至清償日止) 計息利率 (年利率) 備註 1 2,090元 107年3月30日 16% 2 2,090元 107年4月30日 16% 3 2,090元 107年5月30日 16% 4 27,170元 107年6月30日 16% ※附記: 一、嗣後遞狀均須註明案號、股別。 二、案件一經確定,本院依職權逕行核發確定證明書、聲請人 請勿庸另行聲請。 三、債務人如有戶籍地以外之其他可為送達之地址,請債權人 應於收受本命令後7日內向本院陳報,以利合法送達本命 令。

2025-02-27

NTDV-113-司促-7790-20250227-2

司促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

支付命令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支付命令 114年度司促字第1164號 聲 請 人 偉力達國際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卓樹忠 相 對 人 即債務人 曾建瑋 一、債務人應向債權人給付新臺幣60,991元,及自民國113年8月 15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利率百分之16計算之利息,暨逾期 滯納金新臺幣1,800元及違約金新臺幣6,099元,並賠償督促 程序費用新臺幣500元,否則應於本命令送達後20日之不變 期間內,向本院提出異議。 二、債權人請求之原因事實如附件(支付命令聲請狀繕本)所載。 三、債務人未於不變期間內提出異議時,債權人得依法院核發之 支付命令及確定證明書聲請強制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民事庭司法事務官 ※附記: 一、嗣後遞狀均須註明案號、股別。 二、案件一經確定,本院依職權逕行核發確定證明書、聲請人 請勿庸另行聲請。 三、債務人如有戶籍地以外之其他可為送達之地址,請債權人 應於收受本命令後7日內向本院陳報,以利合法送達本命 令。

2025-02-27

NTDV-114-司促-1164-20250227-1

破更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宣告破產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破更字第1號 聲 請 人 賓鑫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吳振弘 代 理 人 陳學驊律師 上列聲請人聲請宣告破產事件,聲請人對本院112年度破字第1號 裁定提起抗告,經臺灣高等法院以113年度破抗字第14號裁定廢 棄,本院更為裁定如下:   主 文 宣告賓鑫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破產。 選任莊世金會計師(事務所名稱:萬騰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事務 所地址:設新北市○○區○○街00號5樓之1)為破產管理人。 申報債權之期間自即日起至民國一一四年五月二十六日止。 第一次債權人會議定於民國一一四年三月二十五日(星期二)下 午二時在本院第二十一法庭召開。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資不抵債,難以續行營運,目前聲請 人資產有新臺幣(下同)存款1,040,672元,外幣存款換算 為743元,應收款項766,500元,以及如附表所示之設備(經 鑑價具有277,774元之價值);負債有應付款項12,126,213 元,且未有欠稅之金額。爰依破產法第57條之規定聲請宣告 破產等語。 二、按破產,對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者宣告之,破產法第57條定 有明文。 三、經查:  ㈠聲請人之資產部分:  1.聲請人主張其資產有存款1,040,672元,外幣存款換算為743 元一節,業據提出玉山銀行活期存款存摺封面及內頁交易明 細、玉山銀行外匯活存帳戶餘額查詢資料等件為證(臺灣高 等法院113年度破抗字第14號卷〈下稱高院卷〉第95頁,本院1 12年度破字第1號卷〈下稱本院卷〉一第456至466、480頁), 堪予認定。  2.聲請人主張如附表所示之設備,經委請鼎言資產管理顧問股 份有限公司進行鑑價,估價金額為277,774元一節,有該公 司動產鑑定報告書附卷可參(高院卷第67至86頁),應堪採 信。  3.聲請人又主張其有應收款項588,000元、69,825元、108,675 元,合計766,500元。其中聲請人對整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下稱整技公司)之108,675元債權,經聲請人提出金額為1 08,675元之轉帳傳票、統一發票為憑(本院卷一第484、488 頁),尚堪認定。至聲請人主張對富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下稱富京公司)之債權部分,聲請人原係主張對富京公司有 588,000元、69,825元債權(本院卷一第482頁),並自陳: 傳票找不到等語(本院卷二第11頁),後將其中588,000元 更改為7,081,253元(本院卷二第19頁);嗣又更改為588,0 00元(高院卷第97頁)。富京公司則具狀陳報:富京公司預 付貨款計7,081,253元,應付帳款計69,825元,相抵銷後, 聲請人仍應償還富京公司7,011,428元等語(本院卷一第191 頁),並提出採購單、統一發票、匯款回條聯、採購明細及 付款一覽表等件為憑(本院卷一第195至217頁)。故此部分 究為聲請人之應收款項或應付款項,依現存卷內證據資料尚 難認定。  4.準此,聲請人現存之資產總額計為1,427,864元(計算式:1 ,040,672+743+277,774+108,675=1,427,864)。  ㈡聲請人主張其債務即應付帳款為12,126,213元一節,已提出 應付帳款明細為憑(本院卷一第490頁),且稱:其於民國1 12年2月底結束營運後,公司業務完全停擺等語(本院卷一 第11頁),並提出董事會議事錄(節錄本)、股東臨時會議 事錄(節錄本)、自願離職協議書等件為憑(本院卷一第21 至33頁),堪信聲請人已無獲取營業收入之可能性,負債遠 大於資產,已無清償債務之能力。  ㈢聲請人復提出財政部北區國稅局112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 申報核定通知書、111年度未分配盈餘申報核定通知書,聲 請人應補繳(退)稅金額,均為0元(高院卷第109至111頁 ),堪認聲請人應無積欠營利事業所得稅。另聲請人無欠繳 地方稅、全民健康保險之保險費或滯納金,且無積欠向勞動 部勞工保險局申請墊償之工資、退休金、資遣費、保險費及 滯納金等節,亦有新竹縣政府稅務局113年7月17日新縣稅法 字第1130127604號函、花蓮縣地方稅務局113年7月23日花稅 法字第1130117831號函、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113年7 月10日健保桃字第1133041783號函、勞動部勞工保險局113 年7月15日保普墊字第11313045920號函附卷可稽(本院卷一 第435、439、443、447頁)。是依上開資料,應認聲請人未 有欠繳稅捐、全民健康保險及勞工保險之保險費或滯納金等 優先債權之情形。  ㈣基上,依現有證據資料,聲請人現存之資產總額計為1,427,8 64元,顯不足清償其債務12,126,213元,另無優先債權存在 ,致資產不敷清償優先債權之情形。而本件債權人為2人以 上,斟酌聲請人尚有相當資產足以構成破產財團,並足敷清 償破產財團費用及財團債務,具有宣告破產之實益,是聲請 人聲請宣告破產,於法即無不合,應予准許。 四、另按破產管理人,應就會計師或其他適於管理該破產財團之 人中選任之,破產法第83條第1項定有明文。本院審酌社團 法人臺灣省會計師公會推派之莊世金會計師,資格及學經歷 應適於擔任本件破產管理人,有社團法人臺灣省會計師公會 113年6月20日會總字第1130000224號函及所附學經歷表在卷 可考(本院卷一第363至366頁),爰依前揭規定,選任其為 破產管理人,以利進行本件破產程序,裁定如主文第2項所 示。另依破產法第64條規定,諭知申報債權之期間及第一次 債權人會議期日,各如主文第3項、第4項所示。 六、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楊子龍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對本裁定抗告,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洪郁筑                 附表: 編號 品項 數量 1 AGFXE雷射導航堆高機(FJ3+3)USD109260*28.48 1 2 MOXA工業級無限client 2 3 BITO牧星TS-1200*2(CNY140000*4.4) 2 4 BITO牧星-充電樁*3(CNY15000*4.4) 2 5 無風扇工業電腦型號:LP-i3823S10N 8 6 無風扇工業電腦型號:LP-i5823S10N 5 7 BITO-IB DRIVER ADAPTOR 5 8 BITO上海IB DRIVER ADAPTOR 21PCS(233,355-69,010) 18 9 BITO-DRIVER ADAPTOR(雷神雷達C16-700B) 1 10 驅動器配適及測試(豐田Key Cart) 2 11 無風扇迷你電腦MX8700-A01 1

2025-02-27

SCDV-113-破更-1-20250227-1

臺灣高等法院

確認債權不存在等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抗字第1460號 抗 告 人 財政部北區國稅局 法定代理人 李怡慧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賴瑞呈等間確認債權不存在等事件,對於 中華民國113年10月29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裁定(113年度補字第 2539號)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訴訟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核定訴訟標的價額之抗告法院為裁定前,應使當事人有陳 述意見之機會,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4項前段定有明文。 查,原法院核定本件訴訟標的價額及命抗告人補繳第一審裁 判費,抗告人對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聲明不服,附具理由 提起抗告,經本院通知兩造於7日內陳述意見,抗告人、相 對人張瓏瀚已具狀表示意見(見本院卷第71、77至81頁), 相對人賴瑞呈、謝尚揮、林秋英、陳俊偉則屆期未陳述意見 ,合先敘明。 二、抗告人起訴主張:賴瑞呈稱其於民國84年至108年間陸續向 謝尚揮借款合計新臺幣(下同)1億2,000萬元(下稱系爭債 權),於108年12月25日以1,100萬元向長億實業股份有限公 司信託受託人趙爾鍵買受新北市○○區○里○○段○○○段000000地 號土地(下稱系爭土地),於109年1月22日為所有權移轉登 記,依謝尚揮指示於同年月31日以該地設定抵押權予林秋英 、張瓏瀚、陳俊偉(下合稱林秋英3人),擔保債權額1億2, 000萬元(下稱系爭抵押債權),債權比例依序5分之2、5分 之1、5分之2,清償日為109年3月1日。賴瑞呈屆期未清償, 於109年5月15日以1億2,000萬元出售該地予林秋英3人,該3 人以系爭抵押債權抵付價金。惟系爭債權及抵押債權均為虛 構,無從以系爭抵押債權抵付買賣價金。賴瑞呈出售系爭土 地未向伊申報土地交易所得稅,加計罰鍰、滯納金、滯納利 息至113年10月16日止合計欠稅7,737萬6,916元,其無資力 且怠於向林秋英3人請求給付買賣價金,伊為保全徵收稅款 ,依稅捐稽徵法第24條第5項準用民法第242條前段、第367 條、民事訴訟法第247條規定,聲明:㈠確認系爭債權、抵押 債權均不存在;㈡於前項聲明有理由時,林秋英、張瓏瀚、 陳俊偉應依序給付賴瑞呈4,800萬元、2,400萬元、4,800萬 元;㈢前項之給付,於7,737萬6,916元範圍內由抗告人代為 受領。原法院核定本件訴訟標的價額為2億4,000萬元。抗告 人對之聲明不服,提起抗告,其抗告意旨略以:系爭債權與 抵押債權為同一債權,經濟利益與訴訟目的相同,毋庸重複 計算。系爭土地起訴時之公告現值為3,300萬1,200元,低於 系爭抵押債權額1億2,000萬元,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6規 定,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應核定為3,300萬1,200元,或依伊就 本件訴訟所受利益核定為7,737萬6,916元等語。 三、按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定。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 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以一訴主張數項標的者,其價額合 併計算之。但所主張之數項標的互相競合或應為選擇者,其 訴訟標的價額,應依其中價額最高者定之。因債權之擔保涉 訟,以所擔保之債權額為準;如供擔保之物其價額少於債權 額時,以該物之價額為準。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1項、第 2項、第77條之2第1項、第77條之6定有明文。是訴訟標的價 額係依原告主張訴訟標的之法律關係,所得受之客觀利益定 之。倘原告合併提起數訴,各訴之訴訟標的雖不相同,惟自 訴訟利益觀之,其訴訟目的一致,不超出終局標的範圍,其 訴訟標的價額應以其中價額最高者定之(最高法院113年度 台抗字第368號意旨參照)。經查:  ㈠本件訴之聲明第1項請求確認系爭債權及系爭抵押債權均不存 在,該2債權形式上觀之係不同債權,為不同之訴訟標的, 亦難認其訴訟目的一致,應併算訴訟標的價額,抗告人主張 該2筆債權為同一債權,毋庸併算價額云云,屬實體爭議並 非本件核定訴訟標的價額程序所得審究。又該項聲明關於確 認系爭債權不存在部分之訴訟標的,其價額即為該債權數額 1億2,000萬元。  ㈡本件訴之聲明第2、3項與第1項聲明關於確認系爭抵押債權不 存在部分,雖屬不同訴訟標的,惟自經濟上觀之,其訴訟目 的皆為請求林秋英3人給付系爭土地買賣價金,揆諸前揭規 定,於不超出終局標的範圍,其訴訟標的之價額,應以其中 價額最高者定之。次查,關於確認系爭抵押債權不存在部分 ,擔保債權額為1億2,000萬元,抵押物即系爭土地於起訴時 之交易價值為1億1,646萬7,000元,有內政部不動產交易實 價查詢資料可稽(本院卷第73、85頁),依民事訴訟法第77 條之6規定,應以系爭土地價值即1億1,646萬7,000元為該項 聲明之價額。訴之聲明第2、3項之價額則為請求給付之金額 ,即依序1億2,000萬元、7,737萬6,916元。此3項聲明應以 其中價額最高者定其訴訟標的價額,即此部分訴訟標的價額 應核定為1億2,000萬元,並與確認系爭債權不存在之訴訟標 的價額併算之。  ㈢綜上,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應核定為2億4,000萬元(計算式:1 20,000,000+120,000,000=240,000,000),原裁定核定訴訟 標的價額為此數額,並無不合,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此部分 不當,聲明廢棄,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民事第二十三庭            審判長法 官 張松鈞               法 官 吳孟竹               法 官 楊舒嵐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除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外,不得再抗告。如提起再 抗告,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委任律師為代理人向本院提出再抗 告狀。並繳納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書記官 常淑慧

2025-02-27

TPHV-113-抗-1460-20250227-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