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定刑意見

共找到 234 筆結果(第 141-150 筆)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801號 聲 請 人 臺灣苗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林聖桓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3年度執聲乙字第554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林聖桓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如附表所示之刑,應執行有期 徒刑伍年陸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林聖桓因犯如附表所示各罪,先後判 決確定如附表,經受刑人聲請,應依刑法第53條及第51條第 5款,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 裁定等語。 二、按「數罪併罰,有2裁判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規定,定其 應執行刑。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 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刑法第 53條、第51條第5款分別定有明文。又「裁判確定前犯數罪 者,併合處罰之。但有下列情形者,不在此限。一、得易科 罰金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二、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 易服社會勞動之罪。三、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與不得易科罰 金之罪。四、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 。前項但書情形,受刑人請求檢察官聲請定應執行刑者,依 第51條規定定之。」刑法第50條亦定有明文。又刑事訴訟法 第477條第1項規定,數罪併罰應定其應執行之刑者,由該案 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檢察官聲請該法院裁定之(最高法 院98年度台非字第22號判決意旨參照)。而所謂「該案犯罪 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此最後判決之法院,以判決時為準 ,不問其判決確定之先後(最高法院102年度台抗字第806號 裁定參照)。查本件聲請所涉之犯罪事實,最後判決者為附 表編號6部分,從而為該判決之本院,即為犯罪事實最後判 決之法院,本院就本件聲請自有管轄權。 三、按定應執行刑,不僅攸關國家刑罰權之行使,於受刑人之權 益亦有重大影響,除顯無必要或有急迫情形外,法院於裁定 前,允宜予受刑人以言詞、書面或其他適當方式陳述意見之 機會,程序保障更加周全(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大字第489 號裁定意旨參照)。 四、查本件受刑人林聖桓犯如附表所示各罪,經法院判處如附表 所示之刑,均分別確定在案,此有如附表所示之判決及臺灣 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憑,而其中受刑人如附表編 號1、2所示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與附表編號3、4、5、6所 示不得易科罰金之罪,依刑法第50條第1項但書第第3款之規 定固不得併合處罰,然聲請人之聲請係應受刑人之請求而提 出,此有臺灣苗栗地方檢察署公務詢問紀錄表在卷可稽,是 依刑法第50條第2項之規定,聲請人就附表所示各罪聲請定 其應執行之刑,核屬正當。爰審酌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各 罪之犯罪態樣、時間間隔、侵犯法益,並考量各該罪依其犯 罪情節所量定之刑及合併後之不法內涵、罪責原則及合併刑 罰所生之加乘效果等情狀,暨受刑人對本案之意見(經本院 函詢受刑人對本案之意見,受刑人表示無意見,有定刑意見 調查表附卷可參),在不逾越法律之外部性界限,即不得重 於附表所示各罪之總和,並應受內部性界限拘束,即不重於 上開所定之執行刑加總其餘所處刑期之總和之範圍內,定其 應執行之刑如主文所示。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0條第2項、第1項但書 第3款、第53條、第51條第5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1  日          刑事第一庭 法 官 陳雅菡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陳建宏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1  日 【附表】 編號 1 2 3 罪名 以網際網路對公眾散布而犯詐欺取財罪 幫助犯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之洗錢罪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宣告刑 有期徒刑6月 有期徒刑4月 (併科罰金不在定刑範圍內) 有期徒刑1年4月 有期徒刑1年3月,共3罪 有期徒刑1年2月,共4罪 有期徒刑1年,共3罪 犯罪日期 110年12月30日 110年9月4日 110年12月22日,共11次 偵查機關 年度案號 苗栗地檢署111年度偵字第4200號 苗栗地檢署111年度偵字第1543號、第3733號、新竹地檢署111年度偵字第6108號 臺北地檢署111年度偵緝字第1390號 最後事實審 法院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案號 111年度訴字第336號 111年度苗金簡字第150號 111年度審訴字第1533號 判決日期 111年8月16日 111年10月6日 112年3月27日 確定判決 法院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案號 111年度訴字第336號 111年度苗金簡字第150號 111年度審訴字第1533號 判決確定日期 111年9月26日 111年11月21日 112年4月27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不得易科罰金、得易服社會勞動 不得易科罰金、得易服社會勞動 不得易科罰金、不得易服社會勞動 備註 苗栗地檢署111年度執字第3424號 苗栗地檢署111年度執字第3380號 臺北地檢署112年度執字第3111號 編號1至編號4業經臺灣苗栗地方法院112年度聲字第879號裁定定應執行有期徒刑4年6月 苗栗地檢署112年度執更字第941號 編號1至編號5業經臺灣苗栗地方法院113年度聲字第167號裁定定應執行有期徒刑4年11月 苗栗地檢署113年度執更字第368號 編號 4 5 6 罪名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以網際網路對公眾散布而犯詐欺取財罪 以網際網路對公眾散布而犯詐欺取財罪 宣告刑 有期徒刑1年,共2罪 有期徒刑1年1月,共2罪 有期徒刑1年2月,共10罪 應執行有期徒刑2年6月 有期徒刑1年1月 有期徒刑1年2月 犯罪日期 110年12月17日,共6次 110年12月18日 110年12月20日,共3次 110年12月21日,共4次 (聲請書誤載為110年12月21日,3次;110年12月22日,1次) 111年2月15日 110年12月29日 偵查機關 年度案號 苗栗地檢署111年度偵字第9583號、第9584號、第9585號 苗栗地檢署111年度偵緝字第524號 苗栗地檢署112年度偵字第9235號 最後事實審 法院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案號 112年度訴字第52號 112年度訴字第464號 113年度訴字第142號 判決日期 112年5月23日 112年10月31日 113年6月18日(聲請書誤載為112年6月18日) 確定判決 法院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案號 112年度訴字第52號 112年度訴字第464號 113年度訴字第142號 判決確定日期 112年6月20日 112年11月30日 113年7月22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不得易科罰金、不得易服社會勞動 不得易科罰金、不得易服社會勞動 不得易科罰金、不得易服社會勞動 備註 苗栗地檢署112年度執字第2640號 苗栗地檢署113年度執字第2號 苗栗地檢署113年度執字第2549號 編號1至編號4業經臺灣苗栗地方法院112年度聲字第879號裁定定應執行有期徒刑4年6月 苗栗地檢署112年度執更字第941號 編號1至編號5業經臺灣苗栗地方法院113年度聲字第167號裁定定應執行有期徒刑4年11月 苗栗地檢署113年度執更字第368號

2024-12-11

MLDM-113-聲-801-20241211-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定應執行之刑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3937號 聲 請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陳郁琪 上列受刑人因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先後經判決確定如附表所 載,聲請人聲請定其應執行刑(113年度執聲字第3272號、113年 度執字第13905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陳郁琪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如附表所示之刑,有期徒刑部 分,應執行有期徒刑玖月;併科罰金部分,應執行罰金新臺幣參 萬元,罰金如易服勞役,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因犯洗錢防制法等案件,先後經判決 確定如附表,經受刑人聲請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 及第50條第2項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 第477條第1項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但得易科罰金與不得 易科罰金之罪,不在此限;前項但書情形,受刑人請求檢察 官聲請定應執行刑者,依第51條規定定之;數罪併罰,有二 裁判以上者,依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數罪併罰 ,分別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 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刑法第50條第 1項但書第1款、第2項、第53條及第51條第5款分別定有明文 。準此,合於數罪併罰之數罪,其中有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 得易科罰金之罪,須經受刑人請求檢察官聲請,始得依刑法 第51條第5款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次按依刑法第53條及 第54條應依刑法第51條第5款至第7款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 刑者,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對應之檢察署檢察官 ,備具繕本,聲請該法院裁定之。法院於接受繕本後,應將 繕本送達於受刑人。法院對於第1項聲請,除顯無必要或有 急迫情形者外,於裁定前應予受刑人以言詞或書面陳述意見 之機會,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及第3項亦定有明文。又 數罪併罰中之一罪,依刑法規定得易科罰金,若因與不得易 科之他罪併合處罰結果,而不得易科罰金時,原可易科罰金 部分所處之刑,自亦毋庸為易科折算標準之記載,司法院釋 字第144號解釋意旨亦可資參照。再按所謂「裁判確定前」 ,應以聲請定執行刑之各罪中最先裁判確定案件之確定時為 準,若所犯各罪均於最先一罪裁判確定前所犯,即應由執行 檢察官聲請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定其各罪之應執行刑, 縱令所犯數罪中有一罪刑已執行完畢,仍應就其所犯各罪宣 告刑更定應執行刑,在所裁定之執行刑尚未執行完畢前,各 罪之宣告刑尚不發生執行完畢之問題;至於已執行部分自不 能重複執行,而應由檢察官於指揮執行時扣除之,此與定應 執行刑裁定之適法性無涉(最高法院90年度台非字第340號 、95年度台非字第320號判決、104年度台抗字第899號、105 年度台抗字第20號、106年度台抗字第540號裁定意旨參照) 。   三、經查:  ㈠受刑人陳郁琪因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經本院先後判決判 處如附表編號1至4所示各罪刑後,均已確定在案,各罪亦均 為最先裁判確定日(即附表編號1、民國112年7月21日)前 所犯,有各該判決書及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各1份 附卷可稽。玆聲請人以本院為上開案件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 法院,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本院審核各案卷無誤,認其聲 請為正當。    ㈡又如附表編號1、2所示得易科罰金與如附表編號3、4所示不 得易科罰金之各罪,固合於刑法第50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 惟受刑人業已請求檢察官聲請定其應執行刑,此有受刑人出 具之「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依102年1月23日修正之刑法第50 條調查受刑人是否聲請定應執行刑調查表」在卷可參,是依 刑法第50條第2項規定,本院應依同法第51條規定,定其應 執行之有期徒刑。另本院業已檢附聲請書(含定刑意見調查 表)函請受刑人陳述意見,已適當給予受刑人表示意見之機 會,然受刑人迄今均未表示意見,有本院函文、送達證書在 卷可憑(見本院卷第25、27頁),合先敘明。  ㈢受刑人犯如附表編號1至2、編號3、4所示之罪,固經本院分 別定應執行刑有期徒刑6月及4月、併科新臺幣3萬元確定, 惟受刑人既有如附表所示之罪應定其應執行刑,則前開所定 之應執行刑即當然失效,本院自可更定附表所示之罪之應執 行刑。是本院定其應執行刑,應於各刑之最長期以上,即於 附表編號2所示之罪宣告刑之最長期(即有期徒刑4月)以上 ,不得逾越刑法第51條第5款所定法律之外部界限,即不得 重於附表編號1至4所示各罪總和(即有期徒刑1年1月),亦 應受內部界限之拘束,即不得重於附表編號1至4已定應執行 刑之總和(即有期徒刑10月)。   ㈣本院審酌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號1、2所示係犯交通過失傷害 案件,其因駕駛營業小客車時不慎過失致他人受傷,屬偶發 犯罪;而所犯附表編號3、4所示之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 乃係提供自身帳戶資料並轉匯贓款至其他帳戶,用以掩飾、 隱匿犯罪所得,是以上開各罪所侵害法益、犯罪型態非全然 相同,侵害法益亦顯然有別,考量如附表所示整體犯罪予以 評價受刑人之人格特性與犯罪傾向、數罪對法益侵害效應、 各次行為次數、如附表所示各罪宣告刑總和上限及各刑中最 長期者等情狀後整體評價其應受矯治之程度,並兼衡責罰相 當、刑罰經濟、平等及比例等原則,定其應執行刑如主文所 示,並就併科罰金部分,諭知罰金如易服勞役之折算標準。 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號1、2所示之罪,原雖得易科罰金,惟 因與不得易科罰金之如附表編號3、4所示之罪併合處罰結果 而不得易科罰金時,即無庸為易科罰金之記載。至受刑人已 執行完畢部分,惟與其餘尚未執行完畢之罪既符合於數罪併 罰之要件,仍得合併定應執行刑,僅已執行完畢之部分於執 行時應予扣除,不致於影響受刑人權益,併此說明。 四、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0條第1項但書、第2   項、第53條、第51條第5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1  日          刑事第十一庭 法 官 朱曉群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鄭雨涵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1  日 附表:「受刑人陳郁琪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

2024-12-11

TYDM-113-聲-3937-20241211-1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2163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王敏華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3年度執聲字第2004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王敏華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之刑,應執行拘役捌拾日,如易科 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王敏華因犯竊盜等罪,先後經判決確 定處如附表所示之刑,應依刑法第50條、第53條及第51條第 6款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 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 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數罪併罰, 分別宣告其罪之刑,宣告多數拘役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 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120日;依 刑法第53條應依刑法第51條第6款之規定,定其應執行刑者 ,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之檢察官,聲請該法院裁 定之,刑法第50條第1項前段、第53條、第51條第6款及刑事 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三、查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4罪,先後經判處如附表所示之 刑,並於如附表所示之日期分別確定在案,有臺灣高等法院 被告前案紀錄表、各該刑事簡易判決書在卷可稽。本院為上 開案件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檢察官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本院審核各案卷無誤,認其聲請為正當。又受刑人所犯 如附表編號1至3所示之罪,固曾經定應執行刑為拘役70日確 定,惟受刑人既有附表所示各罪應定其應執行刑,則前開所 定之應執行刑即當然失效,本院自可更定附表所示之罪之應 執行刑。爰審酌受刑人所犯4罪均為竊盜罪,犯罪類型相同 ,犯罪時間分別為民國112年5月間至同年10月間、113年3月 間,兼衡確保刑罰應報及預防之目的,充分反映各次行為之 不法內涵,另本院於裁定前已檢附「意見調查表」函詢受刑 人將定刑意見陳報本院,業於113年11月18日合法送達,有 送達證書在卷可稽,然迄未獲其回覆,已予其表達意見之機 會,本院就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定其應執行刑如主文 所示,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1  日          刑事第十四庭 法 官 劉珊秀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 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1  日                 書記官 許麗珠 附表 編號 罪名 宣告刑 犯罪日期 最後事實審 確定判決 備註 法院、案號 判決日期 法院、案號 確定日期 1 竊盜 拘役參拾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112年5月28日 高雄地院113年度簡字第1195號 113年5月22日 高雄地院113年度簡字第1195號 113年6月26日 高雄地檢113年度執字第5662號 ⒈編號1至3所示之宣告刑,曾經臺灣高雄地方法院113年度聲字第1418號刑事裁定定應執行有期徒刑柒拾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⒉高雄地檢113年度執更字第1980號 2 竊盜 拘役參拾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112年8月8日 高雄地院113年度簡字第1315號 113年5月22日 高雄地院113年度簡字第1315號 113年6月26日 高雄地檢113年度執字第5663號 3 竊盜 拘役參拾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112年10月1日 高雄地院113年度簡字第1315號 113年5月22日 高雄地院113年度簡字第1315號 113年6月26日 高雄地檢113年度執字第5663號 4 竊盜 拘役拾伍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113年3月29日 高雄地院113年度簡字第2623號 113年8月23日 高雄地院113年度簡字第2623號 113年10月8日 高雄地檢113年度執字第8650號

2024-12-11

KSDM-113-聲-2163-20241211-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定應執行之刑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3982號 聲 請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蕭峻昌 上列受刑人因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先後經判決確定如附表所載,聲請人聲請定其應執行刑(113年度執聲字第3176號、113年度執字第13059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蕭峻昌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如附表所示之刑,應執行有期 徒刑捌年陸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因犯竊盜等案件,先後經判決確定如 附表,經受刑人聲請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及第50 條第2項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 第1項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但得易科罰金與不得 易科罰金之罪,不在此限;前項但書情形,受刑人請求檢察 官聲請定應執行刑者,依第51條規定定之;數罪併罰,有二 裁判以上者,依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數罪併罰 ,分別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 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刑法第50條第 1項但書第1款、第2項、第53條及第51條第5款分別定有明文 。準此,合於數罪併罰之數罪,其中有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 得易科罰金之罪,須經受刑人請求檢察官聲請,始得依刑法 第51條第5款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次按依刑法第53條及 第54條應依刑法第51條第5款至第7款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 刑者,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對應之檢察署檢察官 ,備具繕本,聲請該法院裁定之。法院於接受繕本後,應將 繕本送達於受刑人。法院對於第1項聲請,除顯無必要或有 急迫情形者外,於裁定前應予受刑人以言詞或書面陳述意見 之機會,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及第3項亦定有明文。又 數罪併罰中之一罪,依刑法規定得易科罰金,若因與不得易 科之他罪併合處罰結果,而不得易科罰金時,原可易科罰金 部分所處之刑,自亦毋庸為易科折算標準之記載,司法院釋 字第144號解釋意旨亦可資參照。再按所謂「裁判確定前」 ,應以聲請定執行刑之各罪中最先裁判確定案件之確定時為 準,若所犯各罪均於最先一罪裁判確定前所犯,即應由執行 檢察官聲請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定其各罪之應執行刑, 縱令所犯數罪中有一罪刑已執行完畢,仍應就其所犯各罪宣 告刑更定應執行刑,在所裁定之執行刑尚未執行完畢前,各 罪之宣告刑尚不發生執行完畢之問題;至於已執行部分自不 能重複執行,而應由檢察官於指揮執行時扣除之,此與定應 執行刑裁定之適法性無涉(最高法院90年度台非字第340號 、95年度台非字第320號判決、104年度台抗字第899號、105 年度台抗字第20號、106年度台抗字第540號裁定意旨參照) 。   三、經查:  ㈠受刑人蕭峻昌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先後經判處如附表所示 之刑,並於如附表所示之日期分別確定在案,各罪亦均為最 先裁判確定日(即附表編號1、民國112年8月22日)前所犯 ,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各該刑事判決書在卷可 稽。玆聲請人以本院為上開案件犯罪事實(即附表編號27至 30)最後判決之法院,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本院審核各案 卷無誤,認其聲請為正當。  ㈡又如附表編號1、5至7、15至20、24所示得易科罰金與如附表 編號2至4、8至14、21至23、25至30所示不得易科罰金之各 罪,固符合刑法第50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惟受刑人業已請 求檢察官聲請定其應執行刑,此有受刑人出具之「臺灣桃園 地方檢察署依102年1月23日修正之刑法第50條調查受刑人是 否聲請定應執行刑調查表」在卷可參,是依刑法第50條第2 項規定,本院應依同法第51條規定,定其應執行之有期徒刑 。另本院業已檢附聲請書(含定刑意見調查表)函請受刑人 陳述意見,已適當給予受刑人表示意見之機會,受刑勾選沒 有意見,有本院函文、本院調查受刑人就檢察官聲請定應執 行刑之意見表各乙紙在卷可憑(見本院卷第83、85頁),合 先敘明。  ㈢本院審酌受刑人所犯附表編號1至3、26至30所示係犯竊盜案 件;而附表編號4所示係違反洗錢防制法案件;附表編號5至 25所示係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上開各罪所侵害法益 、犯罪型態非全然相同,侵害法益亦顯然有別,考量如附表 所示整體犯罪予以評價受刑人之人格特性與犯罪傾向、數罪 對法益侵害效應、各次行為次數、如附表所示各罪宣告刑總 和上限,及各刑中最長期者等情狀後整體評價其應受矯治之 程度,並兼衡責罰相當、刑罰經濟、平等及比例等原則,定 其應執行刑如主文所示。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號1、5至7、1 5至20、24所示之罪,原雖得易科罰金,惟因與不得易科罰 金之如附表編號2至4、8至14、21至23、25至30所示之罪併 合處罰結果而不得易科罰金時,即無庸為易科罰金之記載。 至受刑人已執行完畢部分(即附表編號1),惟與其餘尚未 執行完畢之罪既符合於數罪併罰之要件,仍得合併定應執行 刑,僅已執行完畢之部分於執行時應予扣除,不致於影響受 刑人權益,併此說明。 四、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0條第1項但書、第2   項、第53條、第51條第5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1  日          刑事第十一庭 法 官 朱曉群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鄭雨涵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1  日 附表:「受刑人蕭峻昌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

2024-12-11

TYDM-113-聲-3982-20241211-1

台抗
最高法院

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罪定應執行刑

最高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台抗字第2218號 抗 告 人 施佩妤 上列抗告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罪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 院臺南分院中華民國113年10月17日定其應執行刑之裁定(113年 度聲字第935號),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本件原裁定略以:抗告人施佩妤犯如原裁定附表(下稱附表 )所示各罪,先後經法院判決確定,檢察官聲請定其應執行 之刑(下稱定刑),核屬正當。抗告人係於民國108年至110 年間犯毒品及詐欺、洗錢等案件,經原審法院詢問其定刑意 見,抗告人表示從輕量刑,綜合審酌抗告人行為態樣、侵害 法益之類型、嚴重程度及抗告人之人格特質等情狀,而整體 評價其應受非難及矯治教化之程度,兼衡刑罰經濟與公平、 比例等原則,定刑為有期徒刑9年。 二、本院查,抗告人所犯附表各罪之宣告刑之總和刑期為有期徒 刑14年1月,其中最長刑期為6年(附表編號7),附表編號1 至6之罪,並曾經法院定刑為4年6月。則原裁定審酌上情後 在有期徒刑6年以上,14年1月以下之範圍內為前述之定刑, 已有相當幅度之減讓,於刑法第51條第5款之規定,並無不 合,亦無濫用裁量職權致顯然過重而違反罪責相當情形。抗 告意旨泛稱:抗告人所犯附表編號1至4所示為詐欺等罪,考 量犯罪態樣、犯罪時間間隔、各罪犯罪情節,及比例原則、 罪刑相當原則等,請依自由裁量權限,整體評價後再酌以減 刑等語。就原裁定有如何之違法或不當,並未具體指摘,應 認其抗告為無理由,予以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1  日 刑事第八庭審判長法 官 林瑞斌 法 官 林英志 法 官 朱瑞娟 法 官 高文崇 法 官 黃潔茹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王怡屏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6  日

2024-12-11

TPSM-113-台抗-2218-20241211-1

臺灣高等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3281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葉義賢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聲請案號:113年度執聲字第2299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葉義賢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應執行有期徒刑陸年。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葉義賢(下稱受刑人)因竊盜等罪, 先後經判決確定如附表所示,應依刑法第50條第1項第1款、 第2項、第53條、第51條第5款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 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但得易科罰金之罪與   不得易科罰金之罪,不在此限;前項但書情形,受刑人請求 檢察官聲請定應執行刑者,依第51條規定定之;又數罪併罰 ,有二裁判以上,依同法第51條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其 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 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刑法第50條第1項但 書第1款、第2項、第53條及第51條第5款分別定有明文。 三、查受刑人因犯如附表各編號所示數罪,先後經臺灣新北地方 法院及本院先後判處如附表所示之刑,均經分別確定在案( 附表編號12犯罪日期欄誤載為「110/12/06」,應更正如該 欄所示);而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號1至8、10至12所示之罪 ,均係得易科罰金之罪,如附表編號9、13至15所示之罪, 均係不得易科罰金之罪,合於刑法第50條第1項但書第1款情 形,依刑法第50條第2項規定,須經受刑人請求檢察官聲請 定應執行刑,始得依同法第51條規定定之。茲檢察官經受刑 人請求就附表所示各罪合併定其應執行之刑,有定刑聲請切 結書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11頁),本院審核認聲請為正當 ,爰審酌附表編號1、3、5、8、12所示為傷害罪,其犯罪類 型、行為態樣相同或類似;附表編號2、4、6、7、9、10、1 1、13至15所示為竊盜、加重竊盜罪,其犯罪類型、行為態 樣相同或類似,於合併處罰時責任非難重複之程度較高,然 竊盜與傷害罪,罪質不同,行為態樣、手段、動機迥異,所 侵害法益亦屬有別,考量受刑人犯罪情節、行為次數、行為 時所呈現之主觀惡性與犯罪危害程度,並對受刑人犯如附表 數罪各自整體非難評價及刑法量刑公平正義理念之內部限制 ,考量法律之外部性及內部性界限、各罪間之關係,復衡受 刑人之責任與整體刑法目的及相關刑事政策暨受刑人於定刑 聲請切結書上對聲請定刑意見表示伊已知道錯了,不會再犯 ,懇請讓伊早日回家(見本院卷第11頁)等因素,就受刑人 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合併定其應執行刑為如主文 所示。又數罪併罰中之1罪,依刑法規定得易科罰金,若因 與不得易科之他罪併合處罰結果而不得易科罰金時,原可易 科部分所處之刑,自亦無庸為易科折算標準之記載(司法院 釋字第144號解釋參照)。是如附表編號1至8、10至12所示 之罪,原雖得易科罰金,惟因與不得易科罰金之如附表編號 9、13至15所示之罪,併合處罰結果,不得易科罰金時,無 庸為易科罰金之記載。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2條第1項但書、第50條   第2項、第53條、第51條第5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9   日            刑事第九庭審判長法 官 潘翠雪                    法 官 商啟泰                    法 官 許文章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蘇柏瑋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9   日 附表 編號 1 2 3 罪名 傷害 竊盜 傷害 宣告刑 有期徒刑3月 有期徒刑4月(2罪) 有期徒刑4月 犯罪日期 110年6月4日 110年7月3日(2次) 111年2月17日 偵查機關 年度案號 新北地檢110年度偵字第30585號等 新北地檢110年度偵字第30585號等 新北地檢111年度偵字第14810號 最後 事實審 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案號 111年度審簡字第202號 111年度審簡字第202號 111年度簡字第1886號 判決 日期 111年3月25日 111年3月25日 111年6月27日 確定 判決 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案號 111年度審簡字第202號 111年度審簡字第202號 111年度簡字第1886號 判決 確定 日期 111年5月10日 111年5月10日 111年8月16日 是否得易科罰金 是 是 是 備註 新北地檢112年度執更字第3236號(附表編號1至12經新北地院以112年度聲字第2952號裁定應執行刑有期徒刑3年8月) 編號 4 5 6 罪名 竊盜 傷害 竊盜 宣告刑 有期徒刑3月 有期徒刑3月 有期徒刑6月 犯罪日期 111年2月5日 111年1月3日 111年3月31日 偵查機關 年度案號 新北地檢111年度速偵字第300號 新北地檢111年度偵字第6478號 新北地檢111年度偵字第17384號 最後 事實審 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案號 111年度簡字第778號 111年度審訴字第607號 111年度審易字第1292號 判決 日期 111年4月18日 111年7月29日 111年7月28日 確定 判決 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案號 111年度簡字第778號 111年度審訴字第607號 111年度審易字第1292號 判決 確定 日期 111年8月11日 111年8月31日 111年9月7日 是否得易科罰金 是 是 是 備註 新北地檢112年度執更字第3236號(附表編號1至12經新北地院以112年度聲字第2952號裁定應執行刑有期徒刑3年8月) 編號 7 8 9 罪名 竊盜 傷害 竊盜 宣告刑 有期徒刑3月 有期徒刑4月(3罪) 有期徒刑7月 犯罪日期 110年7月10日 110年12月9日 111年2月6日 111年2月19日 111年3月26日 偵查機關 年度案號 新北地檢110年度偵字第42485號 新北地檢111年度偵字第16310號等 新北地檢111年度偵字第33535號等 最後 事實審 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案號 111年度審簡字第456號 111年度簡字第4241號 111年度審易字第2030號 判決 日期 111年7月18日 111年11月21日 111年11月17日 確定 判決 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案號 111年度審簡字第456號 111年度簡字第4241號 111年度審易字第2030號 判決 確定 日期 111年8月31日 111年12月30日 111年12月28日 是否得易科罰金 是 是 否 備註 新北地檢112年度執更字第3236號(附表編號1至12經新北地院以112年度聲字第2952號裁定應執行刑有期徒刑3年8月) 編號 10 11 12 罪名 竊盜 竊盜 傷害 宣告刑 有期徒刑3月 有期徒刑4月 有期徒刑4月 犯罪日期 111年3月17日 111年3月20日 110年12月16日 偵查機關 年度案號 新北地檢111年度偵字第33535號等 新北地檢111年度偵字第31449號 新北地檢111年度偵字第7697號等 最後 事實審 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案號 111年度審易字第2030號 111年度簡字第3850號 112年度訴字第222號 判決 日期 111年11月17日 111年11月21日 112年6月13日 確定 判決 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案號 111年度審易字第2030號 111年度簡字第3850號 112年度訴字第222號 判決 確定 日期 111年12月28日 111年12月30日 112年7月19日 是否得易科罰金 是 是 是 備註 新北地檢112年度執更字第3236號(附表編號1至12經新北地院以112年度聲字第2952號裁定應執行刑有期徒刑3年8月) 編號 13 14 15 罪名 竊盜 竊盜 竊盜 宣告刑 有期徒刑10月 有期徒刑1年(4罪) 有期徒刑1年2月(2罪) 犯罪日期 110年8月8日 110年8月8日 111年1月10日 111年2月20日 111年3月18日 111年1月20日 111年2月11日 偵查機關 年度案號 新北地檢11年度偵字第20088號等 新北地檢11年度偵字第20088號等 新北地檢11年度偵字第20088號等 最後 事實審 法院 臺灣高等法院 臺灣高等法院 臺灣高等法院 案號 112年度上易字第850號 112年度上易字第850號 112年度上易字第850號 判決 日期 113年4月17日 113年4月17日 113年4月17日 確定 判決 法院 臺灣高等法院 臺灣高等法院 臺灣高等法院 案號 112年度上易字第850號 112年度上易字第850號 112年度上易字第850號 判決 確定 日期 113年4月17日 113年4月17日 113年4月17日 是否得易科罰金 否 否 否 備註 新北地檢113年度執字第7689號(附表編號13至15經本院以112年度上易字第850號判決應執行刑有期徒刑5年)

2024-12-09

TPHM-113-聲-3281-20241209-1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2059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郭家明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3年執聲字第1883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郭家明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各處如附表所示之刑,有期徒刑部分 應執行有期徒刑肆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郭家明因公共危險等案件,先後經判 決確定處如附表所示之刑,依刑法第50條、第53條、第51條 第5款規定,應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 1項規定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依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 之刑。數罪併罰,分別宣告其罪之刑,依下列各款定其應執 行者:(五)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 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刑法第53 條、第51條第5款定有明文。依上開說明,本院定其應執行 刑,應於各刑之最長期以上,即於附表所示之罪宣告刑之最 長期以上,亦不得逾越刑法第51條第5款所定法律之外部界 限,即不得重於附表所示各罪之總和。 三、本件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先後經法院判處如附表所 示之刑,而各罪之犯罪日期,均在最先判決確定日之前(各 罪之犯罪時間、判決案號、確定日期等詳見附表所載),有 各該判決書及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經核 ,本院為上開案件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且受刑人所犯 如附表所示之各罪,符合刑法第50條第1項所定得予定執行 刑之要件,茲檢察官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本院審核認聲請 為正當。本院衡酌受刑人所犯附表所示各罪之罪質,復衡附 表所示各罪受刑人於犯後均承認犯行,以及所犯各罪時間之 間隔等情,兼衡受刑人犯本件各罪時之動機、犯罪手法及犯 罪所生危害及受刑人經本院函詢對本件定刑意見未予回覆等 一切情狀,就附表所示各罪定其應執行之刑及諭知易科罰金 之折算標準如主文所示。 四、附表編號2之罪併科罰金部分未據檢察官聲請定刑,不在本 件定刑範圍。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5   日          刑事第十五庭 法 官  陳銘珠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 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5   日                 書記官  陳雅雯 附表: 編號 罪名 宣告刑 犯罪日期(民國)    最後事實審     確定判決   備註   法院、案號 判決日期 法院、案號 確定日期 1 偽造文書 有期徒刑貳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112年5月21日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112年度簡字第3849號 113年1月2日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112年度簡字第3849號 113年2月16日 高雄地檢113年度執字第1917號 (已執畢) 2 不能安全駕駛致交通危險罪 有期徒刑參月,併科罰金新臺幣壹萬元,有期徒刑如易科罰金,罰金如易服勞役,均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112年5月21日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113年度交簡字第930號 113年7月31日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113年度交簡字第930號 113年9月4日 高雄地檢113年度執字第8016號

2024-12-05

KSDM-113-聲-2059-20241205-1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880號 聲 請 人 臺灣苗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江志容 (現於法務部○○○○○○○○○○○執行中)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3年度執聲丙字第633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江志容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如附表所示之刑,應執行拘役 壹佰貳拾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江志容因犯如附表所示各罪,先後經 判決確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及第51條第6款,定其應 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 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又數罪併 罰,分別宣告其罪之刑,如宣告多數拘役者,於各刑中之最 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120 日,刑法第50條第1項前段、第53條、第51條第6款分別定有 明文。 三、按定應執行刑,不僅攸關國家刑罰權之行使,於受刑人之權 益亦有重大影響,除顯無必要或有急迫情形外,法院於裁定 前,允宜予受刑人以言詞、書面或其他適當方式陳述意見之 機會,程序保障更加周全(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大字第489 號裁定意旨參照)。 四、查本件受刑人江志容犯如附表所示各罪,經本院判處如附表 所示之刑,均為得易科罰金之罪,並已分別確定在案,茲聲 請人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揆諸首揭規定,本院審核認聲請 為正當。爰審酌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之犯罪態樣、時 間間隔、侵犯法益暨拘役之定應執行刑外部界限,並考量各 該罪合併後之不法內涵、罪責原則及合併刑罰所生之效果等 情狀,暨受刑人對本案之意見(經本院函詢受刑人對本案之 意見,受刑人表示無意見,有定刑意見調查表附卷可參), 定其應執行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如主文所示。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6款、 第41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4   日          刑事第一庭 法 官 陳雅菡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陳建宏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4  日 【附表】 編號 1 2 3 罪名 竊盜罪 竊盜罪 竊盜罪 宣告刑 拘役55日 拘役40日,共2罪 拘役50日 應執行拘役90日 拘役40日 拘役20日 拘役30日 應執行拘役80日 犯罪日期 112年6月30日 112年7月12日 112年7月18日 112年7月31日 112年7月22日 112年10月12日 112年7月21日 偵查機關 年度案號 苗栗地檢署112年度偵字第12852號 苗栗地檢署112年度偵字第11530號、第11531號、第11534號、第11535號 苗栗地檢署113年度偵字第1343號、第1467號、第1469號 最後事實審 法院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案號 113年度苗簡字第143號 113年度苗簡字第14號 113年度苗簡字第469號 判決日期 113年2月17日 113年3月7日 113年8月29日 確定判決 法院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案號 113年度苗簡字第143號 113年度苗簡字第14號 113年度苗簡字第469號 判決確定日期 113年3月18日 113年4月3日 113年9月25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得易科罰金、得易服社會勞動 得易科罰金、得易服社會勞動 得易科罰金、得易服社會勞動 備註 苗栗地檢署113年度執字第1037號 苗栗地檢署113年度執字第1273號 苗栗地檢署113年度執字第3028號

2024-12-04

MLDM-113-聲-880-20241204-1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844號 聲 請 人 臺灣苗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劉順生 (現於法務部○○○○○○○○○○○執行中)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3年度執聲丁字第579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劉順生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如附表所示之刑,應執行拘役 柒拾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劉順生因犯如附表所示各罪,先後經 判決確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及第51條第6款,定其應 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 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又數罪併 罰,分別宣告其罪之刑,如宣告多數拘役者,於各刑中之最 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120 日,刑法第50條第1項前段、第53條、第51條第6款分別定有 明文。 三、按定應執行刑,不僅攸關國家刑罰權之行使,於受刑人之權 益亦有重大影響,除顯無必要或有急迫情形外,法院於裁定 前,允宜予受刑人以言詞、書面或其他適當方式陳述意見之 機會,程序保障更加周全(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大字第489 號裁定意旨參照)。 四、查本件受刑人劉順生犯如附表所示各罪,經本院判處如附表 所示之刑,均為得易科罰金之罪,並已分別確定在案,茲聲 請人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揆諸首揭規定,本院審核認聲請 為正當。爰審酌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之犯罪態樣、時 間間隔、侵犯法益暨拘役之定應執行刑外部界限,並考量各 該罪合併後之不法內涵、罪責原則及合併刑罰所生之效果等 情狀,暨受刑人對本案之意見(經本院函詢受刑人對本案之 意見,受刑人表示無意見,有定刑意見調查表附卷可參), 定其應執行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如主文所示。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6款、 第41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4   日          刑事第一庭 法 官 陳雅菡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陳建宏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4  日   【附表】 編號 1 2 罪名 竊盜罪 竊盜罪 宣告刑 拘役30日 拘役50日 犯罪日期 112年5月27日 112年8月22日 偵查機關 年度案號 苗栗地檢署113年度偵字第3583號 苗栗地檢署113年度偵字第549號 最後事實審 法院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案號 113年度苗簡字第642號 113年度易字第267號 判決日期 113年6月14日 113年8月1日 確定判決 法院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案號 113年度苗簡字第642號 113年度易字第267號 判決確定日期 113年8月5日 113年8月29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得易科罰金、得易服社會勞動 得易科罰金、得易服社會勞動 備註 苗栗地檢署113年度執字第2463號 苗栗地檢署113年度執字第2746號

2024-12-04

MLDM-113-聲-844-20241204-1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1094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臺南檢察分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許淑娟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3年度執聲字第648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許淑娟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應執行有期徒刑陸年拾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許淑娟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數 罪,先後經判決確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 款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 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又數罪併罰,有二裁 判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同法第 50條、第53條分別定有明文。再者,法律上屬於自由裁量之 事項,有其外部性界限及內部性界限,並非概無拘束。依據 法律之具體規定,法院應在其範圍選擇為適當之裁判者,為 外部性界限;而法院為裁判時,應考量法律之目的,及法律 秩序之理念所在者,為內部性界限。法院為裁判時,二者均 不得有所踰越。在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定其應執行之 刑時,固屬於法院自由裁量之事項,然仍應受前揭外部性界 限及內部性界限之拘束(最高法院94年度台非字第233號判 決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受刑人於刑法第50條第1項但書案件是否請求定應執行刑調查 表對於定刑意見表示請法院從輕量刑等語(見本院卷第11頁 ),復經本院函詢受刑人關於本件聲請定其應執行刑之意見 ,受刑人業以書面陳明無意見到院(見本院卷第95頁),合 先敘明。  ㈡本件受刑人因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數罪,經臺灣雲林地方法 院、本院分別判處如附表編號1至11所示之刑(其中附表編 號5至9部分,經最高法院以上訴違背法律上之程式為由,於 民國113年7月3日,以113年度台上字第2826號判決駁回上訴 ),均經確定在案(詳如附表所示),有各該刑事判決書、 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佐。其中有得易服社會 勞動之罪(附表編號4)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附表編 號1至3、5至11),固合於刑法第50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惟 受刑人已聲請定其應執行刑,有受刑人親自簽名捺印之上開 是否請求定應執行刑調查表附卷可參(見本院卷第11至12頁 ),自應依刑法第50條第2項之規定,依同法第51條規定定 其應執行刑。茲聲請人以本院為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本院審核認其聲請於法尚無不合,並 審酌受刑人如附表各罪所示刑度之外部限制,兼衡受刑人所 犯如附表編號1至3所示之轉讓第一級毒品罪;如附表編號5 至11所示之販賣第二級毒品罪,犯罪性質相近,各罪之獨立 性較低,酌定相當之應執行刑,即足以發揮刑罰嚇阻犯罪之 功能,而達矯治之必要程度,及本院前就附表編號1至9所處 之刑,以113年度聲字第809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6年3月; 本院前就附表編號10至11所處之刑,以113年度上訴字第741 號判決應執行有期徒刑5年3月,暨考量各罪之法律目的、受 刑人違反之嚴重性、貫徹刑法量刑公平正義理念之內部限制 ,以及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之犯罪類型、態樣、侵害 法益、行為次數等情狀,復就其所犯之罪整體評價其應受非 難及矯治之程度,並衡以刑罰經濟與公平、比例等原則、受 刑人所陳述之意見,定其應執行之刑如主文所示。 四、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0條第1 項但書、第2項、第53條、第51條第5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4   日          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郭玫利                    法 官 曾子珍                    法 官 王美玲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本裁定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蘇文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4   日

2024-12-04

TNHM-113-聲-1094-20241204-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