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王本源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61-170 筆)

台聲
最高法院

請求清償債務聲請核定第三審律師酬金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聲字第1243號 聲 請 人 林翁素媛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謝瓊華間請求清償債務事件(本院112年 度台上字第2456號),聲請核定第三審律師酬金,本院裁定如下 : 主 文 聲請人之第三審律師酬金核定為新臺幣四萬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5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官 袁 靜 文 法官 王 本 源 法官 王 怡 雯 法官 周 群 翔 法官 張 競 文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吳 依 磷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6  日

2024-12-05

TPSV-113-台聲-1243-20241205-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損害賠償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上字第2347號 上 訴 人 羅御瑄 訴訟代理人 梁基暉律師 被 上訴 人 廖怡慧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8月 27日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第二審判決(113年度上字第227號) ,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按上訴第三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又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且提起上訴,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依民事訴訟法第469條之1規定提起上訴者,並應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另第三審法院應於上訴聲明之範圍內,依上訴理由調查之。同法第467條、第468條、第470條第2項、第475條本文各有明定。是當事人提起上訴,如依同法第469條規定,以原判決有所列各款情形之當然違背法令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有合於各該條款規定情形之具體內容,及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如依同法第469條之1規定,以原判決有前條以外其他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司法院解釋或憲法法庭裁判字號,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法則等及其具體內容,暨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上訴狀或理由書如未依上述方法表明,或其所表明者與上開法條規定不合時,即難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其上訴自非合法。第三審法院就未經表明於上訴狀或理由書之事項,除有民事訴訟法第475條但書情形外,亦不調查審認。本件上訴人對原判決關於其敗訴部分提起上訴,雖以該不利部分判決違背法令為由,惟核其上訴理由狀所載內容,係就原審取捨證據、認定事實之職權行使所論斷:兩造於民國103年9月20日結婚,於110年3月31日在法院和解離婚。上訴人因被上訴人原使用之汽車老舊,主動為被上訴人更換新汽車,並依被上訴人選定之車型,於105年2月間以價金新臺幣(下同)202萬元,向中華賓士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購買車牌號碼AQC-1059汽車(下稱系爭汽車),登記為被上訴人所有,由被上訴人為主要使用人,上訴人未以實際所有權人自居。上訴人所提證據,不能證明兩造間就系爭汽車有借名登記關係存在,自無從為終止。又上訴人既願意支付系爭汽車價款及負擔車貸,並未證明被上訴人係無法律上原因而受利益。則上訴人先位依借名登記關係,請求被上訴人返還系爭汽車並配合辦理過戶手續;備位依民法第179條規定,請求被上訴人給付202萬元本息,不應准許等情,指摘為不當,並就原審已論斷者或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者,泛言論斷違法,而非表明該不利部分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難認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依首揭說明,應認其上訴為不合法。 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444條 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5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官 袁 靜 文 法官 王 本 源 法官 王 怡 雯 法官 周 群 翔 法官 張 競 文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吳 依 磷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6  日

2024-12-05

TPSV-113-台上-2347-20241205-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損害賠償再審之訴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上字第2345號 上 訴 人 億傑科技企業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曾俐芸 訴訟代理人 朱立人律師 被 上訴 人 羅駿紘 訴訟代理人 宋宣慧律師 宋國城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再審之訴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 113年10月15日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再審判決(113年度再字第 7號),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按上訴第三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又 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且提起上訴,上訴 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 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依民事訴訟法第46 9條之1規定提起上訴者,並應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 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 另第三審法院應於上訴聲明之範圍內,依上訴理由調查之。同法 第467條、第468條、第470條第2項、第475條本文各有明定。是 當事人提起上訴,如依同法第469條規定,以原判決有所列各款 情形之當然違背法令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 有合於各該條款規定情形之具體內容,及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 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如依同法第469條之1規定,以原判決有前 條以外其他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 應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司法院解釋或憲法法庭 裁判字號,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法則等及其具體內容, 暨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具體敘述為從 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 則上重要性之理由。上訴狀或理由書如未依上述方法表明,或其 所表明者與上開法條規定不合時,即難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 ,其上訴自非合法。第三審法院就未經表明於上訴狀或理由書之 事項,除有民事訴訟法第475條但書情形外,亦不調查審認。本 件上訴人對於原判決提起上訴,雖以該判決違背法令為由,惟核 其上訴理由狀所載內容,係就原審取捨證據、認定事實之職權行 使所論斷:上訴人主張前訴訟程序原法院110年度上字第26號確 定判決(下稱原確定判決)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款所 定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之再審事由,惟原確定判決認上訴人之原法 定代理人蔡富吉、被上訴人及其妻詹綵婕於民國97年9月1日各因 出資而取得上訴人全部股份,被上訴人夫妻於106年6月28日將其 出資全數轉讓予蔡富吉。兩造雖合意由社團法人高雄會計師公會 指派會計師鑑定上訴人自97年9月起至106年6月止之營業損益結 果,惟其鑑定報告就外帳查核內容有與事實不符之情形,所為累 計損益不能認屬上訴人於該期間之實際營業損益。上訴人不能證 明其自97年9月起至106年6月間有實際盈餘新臺幣(下同)1,011 萬3,589元,遭被上訴人侵占至僅剩59萬1,613元,則其依民法第 184條第1項前段規定請求被上訴人賠償476萬0,973元本息,不能 准許,並無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等情,指摘為不當,並就原審已論 斷被上訴人於前訴訟程序事實審並無自認保有上訴人資金1,650 萬2,181元,且未自認上訴人資產餘額為1,966萬9,011元,原確 定判決亦認上訴人之內帳資料置於上訴人公司處,被上訴人未持 有,乃未命其提出,要無民事訴訟法第279條、第345條第1項規 定之適用等節,泛言未論斷或論斷矛盾、違法,而非表明該判決 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 體事實,並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 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難認已合法表明上 訴理由。依首揭說明,應認其上訴為不合法。 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444條 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5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官 袁 靜 文 法官 王 本 源 法官 王 怡 雯 法官 周 群 翔 法官 張 競 文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吳 依 磷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6  日

2024-12-05

TPSV-113-台上-2345-20241205-1

台聲
最高法院

請求所有權移轉登記聲請核定第三審律師酬金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聲字第1242號 聲 請 人 即被上訴人 黃亞琪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即上訴人林怡伶等間請求所有權移轉登記 事件(本院113年度台上字第1731號),聲請核定第三審律師酬 金,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之第三審律師酬金核定為新臺幣四萬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5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官 袁 靜 文 法官 王 本 源 法官 王 怡 雯 法官 周 群 翔 法官 張 競 文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吳 依 磷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6  日

2024-12-05

TPSV-113-台聲-1242-20241205-1

台抗
最高法院

聲請管收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抗字第860號 再 抗告 人 施鍊岸 代 理 人 葉宏基律師 上列再抗告人因與相對人張翔閎間聲請管收事件,對於中華民國 113年9月12日臺灣高等法院裁定(113年度抗字第954號),提起 再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抗告駁回。 再抗告程序費用由再抗告人負擔。 理 由 本件再抗告人主張:伊向臺灣士林地方法院(下稱士林地院)民事執行處(下稱執行法院)對債務人宏騰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宏騰公司)聲請強制執行(案列112年度司執字第44534號),因該公司前任法定代理人即相對人張翔閎於民國105年間處分該公司應供執行之財產,並隱匿其情,依強制執行法第22條第5項、第25條第3項規定,聲請管收相對人等語。經士林地院駁回其聲請,再抗告人不服,提起抗告,原法院以:相對人自108年8月20日起即非宏騰公司之法定代理人,執行法院於112年10月3日依強制執行法第22條第1項規定命宏騰公司於文到7日內提供擔保或履行債務,並未通知相對人提供擔保或履行債務,自不得因之管收相對人等詞,裁定駁回再抗告人之抗告,經核於法並無違誤。又原裁定係認本件管收之聲請不符合強制執行法第22條規定之程序,並未認定相對人非屬同法第25條所規定得為管收之對象,再抗告人據以指摘原裁定違法,即屬誤會。再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適用法規顯有錯誤,聲明廢棄,為無理由。至原裁定贅列管轄權部分,無論當否,要與裁定結果不生影響,附此敘明。 據上論結,本件再抗告為無理由。依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民 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2項、第481條、第449條第1項、第95條第 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5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官 袁 靜 文 法官 張 競 文 法官 王 本 源 法官 周 群 翔 法官 王 怡 雯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王 宜 玲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9  日

2024-12-05

TPSV-113-台抗-860-20241205-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撤銷股東臨時會決議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上字第117號 上 訴 人 林天行 訴訟代理人 蔡亦修律師 被 上訴 人 貫鼎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余玉芳 訴訟代理人 曾梅齡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撤銷股東臨時會決議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 國112年10月3日臺灣高等法院第二審判決(111年度上字第321號 ),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上訴第三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又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且提起上 訴,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 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 依民事訴訟法第469條之1規定提起上訴者,並應具體敘述為 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 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另第三審法院應於上訴聲明之範 圍內,依上訴理由調查之。同法第467條、第468條、第470 條第2項、第475條本文各有明定。是當事人提起上訴,如依 同法第469條規定,以原判決有所列各款情形之當然違背法 令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有合於各該條 款規定情形之具體內容,及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 之具體事實;如依同法第469條之1規定,以原判決有前條以 外其他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 應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司法院大法官解釋 或憲法法庭裁判字號,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法則等 及其具體內容,暨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 實,並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 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上訴狀或理由 書如未依上述方法表明,或其所表明者與上開法條規定不合 時,即難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其上訴自非合法。另第 三審法院就未經表明於上訴狀或理由書之事項,除有民事訴 訟法第475條但書情形外,亦不調查審認。 二、本件上訴人對於原判決提起上訴,雖以該判決違背法令為由 ,惟核其上訴理由狀所載內容,係就原審取捨證據、認定事 實之職權行使,所論斷:被上訴人民國103年1月21日股東臨 時會(下稱103年股東會)、106年9月5日股東臨時會(下稱 106年股東會)、109年8月13日董事會(下稱109年董事會) 、109年9月1日股東臨時會(下稱109年股東會)均有實際召 開,並無未開會、由無召集權人召集之不成立情事。109年 董事會決議第1案(亦即109年股東會決議第1案)係修改章 程之決議,於法無違;109年董事會決議第2案(亦即109年 股東會決議第2案)解除董事競業禁止之決議,僅就被上訴 人指派其董事余玉芳、黃平山、廖維焜(下合稱余玉芳等3 人)擔任其百分之百投資、所營業務相同之子公司全勤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全勤公司)、本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之 法人代表並當選為該公司董事之情形,解除董事競業禁止之 限制,並非許可余玉芳等3人個人之競業禁止限制;109年董 事會決議第3案(亦即109年股東會決議第3案)係被上訴人 增資全勤公司之決議,與余玉芳等3人無涉,決議第2、3案 與董事均無利害關係,並未違反公司法第206條第2項至第4 項規定,上開第1案至第3案決議均非無效。上訴人全程出席 109年股東會,就該次會議之召集程序、決議方法均未當場 表示異議,自不得請求撤銷。從而,上訴人依公司法第191 條、第189條規定,先位請求確認109年董事會決議第1至3案 、109年股東會決議第1至3案均不成立;備位請求確認109年 董事會決議第1至3案、109年股東會決議第1至3案均無效; 再備位請求撤銷109年股東會決議;及於第二審追加請求確 認106年股東會決議不成立,均無理由,應予駁回等情,指 摘其為不當,並就原審已論斷或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者,泛 言未論斷或論斷矛盾、違法,而非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 及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 並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 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難認其已合法表明 上訴理由。依首揭說明,應認其上訴為不合法。末查上訴人 主張103年股東會係由無召集權人所召集,係在第三審提出 之新攻擊方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76條第1項之規定,本院不 得審酌,附此敘明。 三、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4 44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5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官 袁 靜 文 法官 張 競 文 法官 王 本 源 法官 周 群 翔 法官 王 怡 雯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王 宜 玲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9  日

2024-12-05

TPSV-113-台上-117-20241205-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履行契約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上字第2346號 上 訴 人 瑞陞營造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三華 訴訟代理人 陳郁婷律師 被 上訴 人 仟佑營造工程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王子學 訴訟代理人 傅爾洵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履行契約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8月 26日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第二審判決(113年度建上字第3號) ,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按上訴第三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又 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且提起上訴,上訴 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 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依民事訴訟法第46 9條之1規定提起上訴者,並應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 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 另第三審法院應於上訴聲明之範圍內,依上訴理由調查之。同法 第467條、第468條、第470條第2項、第475條本文各有明定。是 當事人提起上訴,如依同法第469條規定,以原判決有所列各款 情形之當然違背法令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 有合於各該條款規定情形之具體內容,及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 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如依同法第469條之1規定,以原判決有前 條以外其他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 應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司法院解釋或憲法法庭 裁判字號,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法則等及其具體內容, 暨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具體敘述為從 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 則上重要性之理由。上訴狀或理由書如未依上述方法表明,或其 所表明者與上開法條規定不合時,即難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 ,其上訴自非合法。第三審法院就未經表明於上訴狀或理由書之 事項,除有民事訴訟法第475條但書情形外,亦不調查審認。本 件上訴人對於原判決提起上訴,雖以該判決違背法令為由,惟核 其上訴理由狀所載內容,係就原審取捨證據、認定事實及解釋契 約之職權行使所論斷:被上訴人將所承攬「內政部空中勤務總隊 臺東駐地直升機棚廠興建工程」之鋼結構工程委由上訴人施作, 兩造於民國109年12月25日簽訂工程承攬合約書(下稱系爭合約) ,工程單價及數量如原判決附件(下稱附件)所示。上訴人已完成 附件項次1至5、11所示工程,依系爭合約第8條第3項、第7項約 定,其於請求估驗計價或保留款時,有先為檢附上開工項之鋼購 材料942公噸(含RH型鋼、背襯板、C型鋼、鋼板)、風拉桿、油漆 等材料之出廠證明正本、無輻射證明正本,及天車BOX柱、H型鋼 樑、樑柱接頭、BOX樑、桁架等超音波檢測(UT)、磁粒檢測(MT) 檢驗報告書、噴砂處理證明等證明文件正本(下合稱系爭材證資 料)之義務,此與被上訴人給付工程款不具對價性,亦不因被上 訴人准予先為估驗計價而免除。則上訴人交付系爭材證資料之履 行期限既已屆至,被上訴人依約自得請求交付,上訴人不得以被 上訴人未給付足額工程款為同時履行抗辯等情,指摘為不當,並 就原審已論斷者或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者,泛言論斷違法,而非 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 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 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難認已 合法表明上訴理由。依首揭說明,應認其上訴為不合法。 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444條 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5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官 袁 靜 文 法官 王 本 源 法官 王 怡 雯 法官 周 群 翔 法官 張 競 文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吳 依 磷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6  日

2024-12-05

TPSV-113-台上-2346-20241205-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損害賠償等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上字第397號 上 訴 人 吳嘉訓 訴訟代理人 劉 喜律師 被 上訴 人 林志昌 臺中市南區德義社區發展協會 兼 上一 人 法定代理人 邱家永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張績寶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等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2年1 0月25日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第二審判決(111年度上字第600 號),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上訴第三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又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且提起上 訴,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 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 依民事訴訟法第469條之1規定提起上訴者,並應具體敘述為 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 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另第三審法院應於上訴聲明之範 圍內,依上訴理由調查之。同法第467條、第468條、第470 條第2項、第475條本文各有明定。是當事人提起上訴,如依 同法第469條規定,以原判決有所列各款情形之當然違背法 令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有合於各該條 款規定情形之具體內容,及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 之具體事實;如依同法第469條之1規定,以原判決有前條以 外其他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 應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司法院解釋或憲法 法庭裁判字號,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法則等及其具 體內容,暨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 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 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上訴狀或理由書如未 依上述方法表明,或其所表明者與上開法條規定不合時,即 難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其上訴自非合法。第三審法院 就未經表明於上訴狀或理由書之事項,除有民事訴訟法第47 5條但書情形外,亦不調查審認。 二、本件上訴人對於原判決提起上訴,雖以該判決違背法令為由 ,惟核其上訴理由狀所載內容,係就原審取捨證據、認定事 實及解釋契約之職權行使所論斷:被上訴人○○市○區德義社 區(下稱德義社區)發展協會(下稱德義社區發展協會)民 國108年3月23日第9屆會員大會(下稱系爭會議)係由第8屆 理事長林金忠合法召集,應出席人數76人(會議紀錄記載之 人數為清查會員資格前之82人),實際出席及委託出席共計 72人,已逾會員過半數,該次會員並有○○市○區區公所、臺 中市政府社會局人員列席。系爭會議決議通過修正該協會組 織章程(下稱章程)第6條第1款關於個人會員之定義為「設 籍於」德義社區居民,僅係將章程關於德義社區居民之定義 予以明確化,未設籍於該社區之會員本非個人會員,而為章 程第6條第3款之贊助會員,與修正後之章程是否經主管機關 核備無涉。系爭會議進行至理監事選舉時,林金忠逕自宣布 散會,因未符合散會標準,經出席會員合法推選被上訴人林 志昌擔任主席,並清查確認現場會員人數為39人,已過會員 半數,乃繼續進行理監事選舉,符合章程第24條規定。系爭 會議業經出席會議人數3分之1以上同意採行無記名限制連記 法選舉理監事,猶依無記名全額連記法選舉,其決議方法固 未符合人民團體選舉罷免辦法第4條規定,惟上訴人未於會 議後3個月內訴請撤銷,該決議自非無效。上訴人未能證明 林志昌主持系爭會議、進行理監事選舉侵害其何權益,自未 能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規定請求其賠償損害。從而,上訴人 請求確認系爭會議決議無效、林志昌給付新臺幣3,000元, 均無理由,應予駁回等情,指摘為不當,並就原審已論斷者 或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者,泛言未論斷或論斷矛盾、違法, 而非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 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 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 性之理由,難認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依首揭說明,應認其 上訴為不合法。末查兩造於原審均未主張及舉證證明德義社 區發展協會為民法第53條所指受設立許可之社團,原審因而 未認定該協會有民法第53條之適用,尚無不合。又上訴人聲 明並無對被上訴人邱家永有何請求,判決結果對其自無任何 影響,均附此敘明。 三、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4 44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5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官 袁 靜 文 法官 張 競 文 法官 王 本 源 法官 周 群 翔 法官 王 怡 雯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王 宜 玲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9  日

2024-12-05

TPSV-113-台上-397-20241205-1

台上
最高法院

分配表異議之訴

最高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台上字第23號 上 訴 人 吳怡瑱 訴 訟代理 人 包漢銘律師 劉致顯律師 上 訴 人 銓奕鋼業股份有限公司 兼法定代理人 翁坤化 被 上訴 人 祝中強 上列當事人間分配表異議之訴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2年9 月27日臺灣高等法院第二審判決(111年度重上字第63號),提 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關於將臺灣宜蘭地方法院106年度司執字第16451號強制執 行事件於民國107年10月24日製作之分配表中次序11上訴人吳怡 瑱之本金債權及利息債權予以剔除並重新分配,及該訴訟費用部 分廢棄,發回臺灣高等法院。 理 由 一、本件被上訴人以上訴人為共同被告提起分配表異議之訴,聲 明將臺灣宜蘭地方法院(下稱宜蘭地院)106年度司執字第164 51號強制執行事件(下稱系爭執行事件),於民國107年10月2 4日製作之分配表(下稱系爭分配表)次序11所列上訴人吳怡 瑱之本金債權及利息債權予以剔除並重新分配,其訴訟標的 對於各該共同被告間必須合一確定。原審為上訴人不利之判 決後雖僅吳怡瑱提起上訴,依民事訴訟法第56條第1項第1款 規定,其上訴效力及於同造之翁坤化、銓奕鋼業股份有限公 司(下稱銓奕公司,與翁坤化合稱翁坤化等2人),爰併列其 等為上訴人,先予敘明。 二、次查被上訴人主張:伊執有翁坤化等2人共同簽發之面額新 臺幣(下同)800萬元本票,據之取得宜蘭地院106年度司票字 第165號本票裁定為執行名義。宜蘭地院執行處以系爭執行 事件將銓奕公司所有不動產查封拍賣,於107年10月24日作 成系爭分配表。系爭分配表次序11所列吳怡瑱之債權,應屬 虛假,縱有借款債權亦已受清償完畢,不得參與分配。吳怡 瑱自訴外人簡麗華、石素英受讓之本票債權,違反民法第88 1條之1第3項規定,非抵押權擔保範圍。吳怡瑱與翁坤化等2 人間無債權債務關係,其最高限額抵押權亦無受擔保之債權 存在,系爭分配表所列之吳怡瑱債權應予剔除等情。爰依強 制執行法第41條規定,求為將系爭分配表中次序11吳怡瑱之 1,342萬元部分債權予以剔除,並重行分配之判決(未繫屬本 院者,不予贅述)。 三、上訴人則以:翁坤化自97年以來即因經營公司周轉需要,陸 續向吳怡瑱及簡麗華、石素英借貸如原判決附表(下稱附表) 二所示金額,約定利息為月利率1%。嗣經結算,確認積欠吳 怡瑱之本金為300萬元,簡麗華、石素英之債權額則依序為8 00萬元、200萬元,利息合計81萬元。翁坤化等2人即共同開 立如附表三所示本票10紙(下稱系爭本票)予簡麗華、石素英 與吳怡瑱,吳怡瑱並受讓簡麗華、石素英上開債權,並以系 爭本票債權聲明參與分配,吳怡瑱之債權並非虛偽等語,資 為抗辯。 四、原審廢棄第一審就上開部分所為被上訴人敗訴之判決,改判 將系爭分配表中次序11吳怡瑱之本金債權1,342萬元、利息 債權136萬5,531元予以剔除並重行分配,無非以:被上訴人 主張系爭分配表所載吳怡瑱之債權不存在,欲剔除吳怡瑱之 債權,應由主張債權存在之吳怡瑱負舉證之責。吳怡瑱原主 張翁坤化等2人積欠其與簡麗華、石素英款項,債務本金依 序為350萬元、750萬元、200萬元,合計1,300萬元,經其與 簡麗華、石素英與翁坤化等2人達成4方協議,確認債務本金 1,300萬元、利息81萬元,而由翁坤化等2人共同簽發票面金 額共計1,381萬元之系爭本票共10紙,並提供不動產設定抵 押權為擔保。然吳怡瑱於訴訟中就本票簽發過程、利息如何 計算,悉稱無記憶而不能說明,就其所受讓之簡麗華、石素 英債權金額,所提書狀與言詞辯論期日之說詞矛盾,翁坤化 與其配偶簡佳縈就系爭本票是否同一日簽發及相關過程,亦 陳述不一。參以簡麗華與簡佳縈為姊妹,其證稱將翁坤化經 由簡佳縈向其借款800萬元,然未有任何憑證,且之後何以 分別簽發附表三編號4至9金額不等、日期不一之本票,及何 時將債權讓與吳怡瑱,均稱全然忘卻,復未敘明讓與吳怡瑱 800萬元債權之對價為何,顯屬可疑。徵諸簡麗華與簡佳縈 係姊妹至親,其竟將債權讓與吳怡瑱處理,亦與常理有違。 又依石素英所述,其仍保有翁坤化簽發,用以償還200萬元 借款之支票,且與吳怡瑱約定,將來實現之債權,應按各債 權人之債權比例分配,足見其無讓與200萬元債權予吳怡瑱 之真意。綜上各情,難認吳怡瑱於系爭執行程序之聲明參與 分配之債權存在等詞,為其判斷之基礎。   五、本院之論斷:  ㈠按當事人之聲明或陳述有不明瞭或不完足者,審判長應令其 敘明或補充之,民事訴訟法第199條第2項定有明文。查吳怡 瑱於系爭分配表次序11所列參與分配債權包括本金1,342萬 元、8萬元、9萬元、22萬元等4筆債權,該1,342萬元債權之 利息為136萬5,531元,被上訴人於原審變更其聲明為:系爭 分配表債權計算及分配表次序11吳怡瑱之1,342萬元部分債 權應予剔除(見原審卷㈡第73頁)。究其聲明不得列入分配之 債權,有無包括系爭分配表所列載之利息136萬5,531元?似 非明確。原審審判長未遑闡明釐清,逕判決該本金債權1,34 2萬元及利息債權136萬5,531元均予剔除,已有未洽。  ㈡次按債權人對於分配表所載各債權人之債權或分配金額有不 同意者,得於分配期日1日前,向執行法院提出書狀聲明異 議。異議未終結者,為異議之債權人或債務人,得向執行法 院對為反對陳述之債權人或債務人提起分配表異議之訴,聲 明異議人未於分配期日起10日內向執行法院為前二項起訴之 證明者,視為撤回其異議之聲明。為強制執行法第39條第1 項、第41條第1項本文、第3項所明定。是必聲明異議人於強 制執行程序中就分配表合法聲明異議,始得就其異議之內容 ,提起分配表異議之訴。僅就異議內容一部於前開10日期間 內提起分配表異議之訴者,未起訴之部分,視為撤回其異議 之聲明,就該視為撤回部分,異議人再於分配表異議之訴程 序中為聲明之擴張或變更者,即難認為合法。查吳怡瑱於系 爭分配表次序11所列參與分配債權本息合計為1,521萬1,975 元,受分配金額為1,055萬9,121元,被上訴人於系爭執行事 件聲明異議稱:吳怡瑱之全部債權應予剔除(見系爭執行事 件卷㈡第114頁),於第一審起訴僅就其分配額逾255萬9,121 元部分之800萬元聲明剔除,是系爭分配表中吳怡瑱分配額 於255萬9,121元範圍內,即因未異議(非起訴範圍視為撤回 異議)而告確定,依強制執行法第40條第2項規定,執行法院 應就該255萬9,121元先為分配予吳怡瑱。倘如原審前開認定 ,被上訴人變更後之聲明,係剔除參與分配之本金1,342萬 元及利息136萬5,531元,則剔除後吳怡瑱參與分配額(1,521 萬1,975元-1,342萬元 -136萬5,531元)及分配額,似均不及 255萬9,121元。其聲明剔除之分配額,已逾起訴時所聲明之 800萬元,乃剔除分配額之擴張,該擴張部分既未經被上訴 人於執行程序合法異議,自非適法。原審未遑詳究,遽謂被 上訴人僅係特定、調整聲明,進而為不利吳怡瑱之判決,亦 屬可議。  ㈢又按分配表異議之訴之被告為被異議人,即原告之異議如被 認許,分配表上分配額將減少之債權人或返還金額將減少之 債務人,其等除依強制執行法第40條第1項、第40條之1第2 項不為反對陳述或同意者外,得為分配表異議之訴之被告。 未因分配表異議之訴而減少受分配或返還金額者,非適格之 被告。查系爭分配表係就執行債務人銓奕公司所有之不動產 拍賣所得進行分配,僅吳怡瑱1人因被上訴人提起本件分配 表異議之訴而減少受分配金額,被上訴人併以翁坤化等2人 為被告提起本訴,並有未合。  ㈣上訴論旨,指摘原判決上開部分違背法令,求予廢棄,非無 理由。末查債權人所提分配表異議之訴,目的在減少被告之 分配額,增加原告之分配額。僅聲明剔除被告參與分配債權 額,未知其有無因此減少分配額及其減少之金額為若干,尚 非所宜。又被上訴人係依強制執行法第41條第1項規定,提 起本件分配表異議之訴,其併引同法第14條第2項規定為請 求之依據,是否贅列?案經發回,宜併注意闡明及之,均附 此敘明。 六、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有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第478條第2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5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官 袁 靜 文 法官 張 競 文 法官 王 怡 雯 法官 周 群 翔 法官 王 本 源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戚 季 淳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9  日

2024-12-05

TPSV-113-台上-23-20241205-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履行贈與契約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上字第2283號 上 訴 人 王炳松 訴訟代理人 唐月妙律師 被 上訴 人 周育菁 訴訟代理人 林倩芸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履行贈與契約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 年8月7日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第二審判決(112年度上字第439 號),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按上訴第三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又 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且提起上訴,上訴 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 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依民事訴訟法第46 9條之1規定提起上訴者,並應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 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 另第三審法院應於上訴聲明之範圍內,依上訴理由調查之。同法 第467條、第468條、第470條第2項、第475條本文各有明定。是 當事人提起上訴,如依同法第469條規定,以原判決有所列各款 情形之當然違背法令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 有合於各該條款規定情形之具體內容,及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 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如依同法第469條之1規定,以原判決有前 條以外其他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 應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司法院解釋或憲法法庭 裁判字號,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法則等及其具體內容, 暨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具體敘述為從 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 則上重要性之理由。上訴狀或理由書如未依上述方法表明,或其 所表明者與上開法條規定不合時,即難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 ,其上訴自非合法。第三審法院就未經表明於上訴狀或理由書之 事項,除有民事訴訟法第475條但書情形外,亦不調查審認。本 件上訴人對於原判決提起上訴,雖以該判決違背法令為由,惟核 其上訴理由狀所載內容,係就原審取捨證據、認定事實及解釋契 約之職權行使所論斷:上訴人為被繼承人周阿津(民國107年8月 3日死亡)之配偶,第一審共同被告楊周美玉、周元德(下稱周 元德等2人)、周麗玲之父周阿賜(110年5月1日死亡)為周阿津 之兄弟姊妹。周阿津於107年7月31日書立贈與契約(下稱系爭契 約),將如原判決附表一所示不動產(下稱系爭不動產)及現金 新臺幣(下同)500萬元贈與被上訴人(即周元德之女),上訴 人、楊周美玉則擔任見證人,周阿津與被上訴人就系爭不動產及 現金500萬元已成立生前贈與意思表示合致。上訴人不能證明系 爭契約附有以被上訴人捐贈肝臟予周阿津作為補償或對價之條件 ,或周阿津於系爭契約記載贈與現金而無贈與之真意,系爭契約 自無因違反人體器官移植條例第12條規定、公序良俗或周阿津有 非贈與之真意保留,而依民法第71條、第72條、第86條規定為無 效之情形;上訴人復無法證明周阿津已撤銷系爭契約或於贈與後 之經濟狀況顯有變更致生計發生重大影響,且上訴人不需周阿津 另為扶養,僅於繼承周阿津之遺產範圍內就系爭契約負清償責任 ,其依民法第418條規定,拒絕履行系爭契約,洵屬無據。是被 上訴人依系爭契約,請求上訴人及周元德等2人於繼承周阿津之 遺產範圍內,與周麗玲於繼承周阿賜再轉繼承周阿津之遺產範圍 內,連帶給付500萬元本息,應予准許等情,指摘為不當,並就 原審已論斷者或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者,泛言未論斷或論斷矛盾 、違法,而非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 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 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 理由,難認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依首揭說明,應認其上訴為不 合法。末查上訴人上訴本院,始提出113年8月6日臺灣臺中地方 法院113年度訴字第2122號判決,核屬新防禦方法,依民事訴訟 法第476條第1項規定,本院不得予以斟酌,附此敘明。 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444條 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8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官 袁 靜 文 法官 王 本 源 法官 王 怡 雯 法官 周 群 翔 法官 張 競 文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吳 依 磷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9   日

2024-11-28

TPSV-113-台上-2283-20241128-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