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第二審判決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61-170 筆)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給付董事酬勞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上字第2202號 上 訴 人 春雨工廠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其泰 訴訟代理人 蘇義洲律師 黃郁婷律師 林育如律師 被 上訴 人 億太昇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王昶評 訴訟代理人 李代昌律師 陳奕豪律師 蘇淯琳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董事酬勞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 年6月26日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第二審判決(112年度上字第109 號),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上訴第三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又提起上訴,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其以民事訴訟法 第469條所定事由提起第三審上訴者,應於上訴狀內表明原 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 法令之具體事實。其依同法第469條之1規定提起上訴者,並 應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 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另第三審法院應於 上訴聲明之範圍內,依上訴理由調查之。同法第467條、第4 70條第2項、第475條本文分別定有明文。而依同法第468條 規定,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依同法 第469條規定,判決有該條所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為當然違 背法令。是當事人提起第三審上訴,如合併以同法第469條 及第469條之1之事由為上訴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 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條項,有關之司法院解釋、憲法法庭 裁判,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等及其具體內容,暨係依 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具體敘述為從事 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 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如未依上述方法表明,或其所表明者 與上開法條規定不合時,即難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其 上訴自非合法。另第三審法院就未經表明於上訴狀或理由書 之事項,除有民事訴訟法第475條但書情形外,亦不調查審 認。 二、本件上訴人對於原判決關於其敗訴部分提起第三審上訴,雖 以該部分判決違背法令為由,惟核其上訴理由狀所載內容, 係就原審取捨證據、認定事實之職權行使所論斷:被上訴人 為上訴人之法人股東,上訴人之董事即被上訴人指派之代表 人張永裕徵得被上訴人同意而寄發、發布系爭存證函及系爭 聲明,並未侵害上訴人之商譽及洩露上訴人之營業秘密,無 上訴人於民國109年9月30日召開系爭股東臨時會所指以系爭 存證函及系爭聲明洩漏公司機密文件、惡意散布不實言論等 行為,且董事不論簽署保密協定與否均負保密義務,難認張 永裕違反善良管理人注意義務,對上訴人亦不構成侵權行為 。是上訴人於系爭股東臨時會決議解任被上訴人法人股東代 表人趙家光之董事職務,並無正當理由。趙家光得依公司法 第199條第1項規定請求上訴人賠償其自109年10月1日起至11 1年6月4日止原得領取董事報酬共新臺幣419萬9,297元本息 ,趙家光已將上開權利讓與被上訴人,被上訴人自得請求上 訴人如數給付等情,指摘為不當,並就原審命為辯論及已論 斷者,泛言謂為違法,而非表明該部分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 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更 未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 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難認其已合法表明 上訴理由。依首揭說明,應認其上訴為不合法。 三、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4 44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五庭      審判長法官 彭 昭 芬 法官 蘇 芹 英 法官 邱 璿 如 法官 游 悦 晨 法官 李 國 增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郭 麗 蘭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2025-03-13

TPSV-113-台上-2202-20250313-1

台上
最高法院

偽造文書

最高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台上字第615號 上 訴 人 黃喜松 選任辯護人 李泰宏律師 上列上訴人因偽造文書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中華民 國113年9月30日第二審判決(113年度上訴字第46號,起訴案號 :臺灣臺東地方檢察署110年度偵字第1123號,111年度偵字第16 29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刑事訴訟法第377條規定,上訴於第三審法院,非以判決違 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是提起第三審上訴,應以原判決 違背法令為理由,係屬法定要件。若上訴理由書狀並未依據 卷內訴訟資料,具體指摘原判決不適用何種法則或如何適用 不當,或所指摘原判決違法情事,顯與法律規定得為第三審 上訴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合時,均應認其上訴為違背法律 上之程式,予以駁回。 二、本件原審審理結果,認定上訴人黃喜松有如原判決犯罪事實 欄所載之犯行,因而撤銷第一審諭知上訴人無罪之判決,改 判論處上訴人共同犯行使公務員登載不實準公文書罪刑,已 依調查證據之結果,載述憑以認定之心證理由。 三、刑事訴訟法第379條第10款所稱「應於審判期日調查之證據 」,係指與待證事實具有重要關係,在客觀上有調查必要, 且有調查可能性之證據而言。若法院認為待證事實依據卷內 相關證據已臻明瞭,別無再調查其他證據之必要者,縱未再 調查其他證據或傳訊相關證人,亦不能遽指有應於審判期日 調查之證據而未予調查之違法。上訴人於原審準備程序並未 聲請調查證據,有原審民國113年6月21日準備程序筆錄在卷 可稽。且原審審判期日,經審判長詢以尚有何證據請求調查 時,上訴人及其原審辯護人均答稱:無等語,有113年8月22 日原審審判筆錄在卷可憑。則原審綜合卷內證據,以上訴人 雖非○○縣○○鎮○○路OO-O號「關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關山汽車公司)之登記負責人(按登記負責人為上訴人之女 友黃○英),但係該公司之實際負責人,且關山汽車公司受 交通部公路總局臺東區監理站委託辦理車輛檢驗業務,上訴 人共同犯行使公務員登載不實準公文書罪之事證已明,不再 為其他無益之調查,自不能指為違法。上訴意旨謂其僅係關 山汽車公司之行政管理,又無驗車執照,更未從事驗車業務 。原判決未傳訊黃○英或調閱相關委託之文書,即認定伊係 受委託從事公務,於法不合,有重要事證漏未調查之違法云 云。依上述說明,自非依據卷內資料執以指摘之適法第三審 上訴理由。   四、採證認事,係事實審法院之職權,其對證據證明力所為之判 斷,如未違背經驗法則與論理法則,復已敘述其憑以判斷之 心證理由,即不能任意指為違法。又共同正犯所為不利於己 之陳述,固得採為其他共犯犯罪之證據,然為保障其他共同 正犯之利益,仍應調查其他必要之證據,以察其是否與事實 相符,不得專憑該項陳述作為其他共同正犯犯罪事實之認定 。所謂其他必要之證據,應求諸於該共同正犯自白以外其他 與犯罪有關之證據,且所謂補強證據,並不以證明全部事實 為必要。本件原判決依憑上訴人不利於己之供述(對於其係 關山汽車公司之實際負責人,潘福榮、鄭百山為公司員工, 公司有受監理站委託辦理車輛檢驗業務,暨起訴書附表所示 之檢驗日期,潘福榮、鄭百山有在公司之電腦設備檢驗紀錄 表「檢驗結果」欄為不實勾選,及將不實資料上傳至公路監 理系統等事實不爭執),佐以潘福榮、鄭百山、徐駿騰(前 揭3人業經判刑確定)等不利於上訴人之證詞,及卷附交通 部公路總局高雄區監理所車輛檢驗紀錄表及法務部廉政署南 部地區調查組勘驗報告等證據資料,經綜合判斷,認定上訴 人有上開犯行,並說明上訴人否認犯行,辯稱:未曾對潘福 榮及鄭百山說:「大型車輛可以讓它過就讓它過,不要一板 一眼。」、「泵浦車不要太嚴格,能放水就放水。」等語; 且關山鎮僅關山汽車公司一家檢驗廠,並無同業競爭壓力, 況伊在宜蘭、花蓮、臺東有13家租車行,又經營民宿業,高 雄、屏東地區亦有數個驗車修理場,不可能對潘福榮及鄭百 山作違法指示,潘福榮及鄭百山所述前後不符,不可盡信云 云,如何不足採信,說明潘福榮及鄭百山若非受上訴人一再 指示,當無自行冒著被查辦及撤銷執照之風險,為不實檢驗 。且其2人在偵查之初即坦承犯行,而偽造文書罪並無供出 共犯得以減輕其刑之規定,實無坦承犯行,再攀咬上訴人之 必要。另上訴人於多角化事業經營版圖下,除追求業績外, 為減少被客訴、籠絡客群做人情,而作出放水指示,亦有合 理動機。至於證人張清吉之本職並不負責關山汽車公司之檢 驗車輛業務,而係在上訴人經營之關山會館擔任管理職務, 由於其亦具有檢驗員證照,故偶爾在潘福榮、鄭百山其中1 人請假時前往代班,但即使前往代班,亦不負責前段人工檢 驗之業務,僅處理後段由儀器判定部分之業務,故甚少參與 上訴人及潘福榮、鄭百山之會議,則其證稱未聽到上訴人有 要求放水之指示等語,無從為有利於上訴人之認定。且上訴 人要求放水之指示,與本案原判決附表檢驗車輛之行使不實 準公文書之結果,在客觀上有因果關係,上訴人與潘福榮、 鄭百山間有共同之犯意聯絡。所為論斷,並未違背經驗與論 理法則。又原判決認定上訴人與潘福榮、鄭百山係共同正犯 ,而潘福榮、鄭百山於第一審均係自白犯行,且依第一審刑 事簡易判決引用起訴書之記載,其2人之自白與陳昭安、林 春木及陳美珍之供述(均證稱係將車牌拆下〈或由他人〉後, 以樣板車送檢驗等事實)相符。換言之,潘福榮、鄭百山二 人之自白,有陳昭安、林春木及陳美珍之證詞作為補強證據 。潘福榮、鄭百山2人之自白既有其他補強證據,足以證明 其2人自白犯罪事實之真實性,則原審以其潘福榮、鄭百山 之證詞作為上訴人犯行之補強證據,難認有違補強法則。再 者,雖不同車輛有不同之引擎號碼。惟鄭百山於第一審證稱 :驗車時有關車輛之外觀、引擎號碼、車牌號碼必須用人工 看是否符合,不是透過機器去判別等語。而如上述,陳昭安 、林春木及陳美珍均證稱係將車牌拆下後,以樣板車送檢驗 。則在檢驗者有意放水之情形下,自能輕易蒙混過關。上訴 意旨置原判決明白之論斷於不顧,仍執陳詞,謂潘福榮、鄭 百山已分別證稱:上訴人並未為不法之指示;鄭百山更證稱 :係其錯誤之聯想等語。可見伊與潘福榮、鄭百山不可能有 犯意聯絡。又不同之車輛有不同之引擎號碼,若潘福榮與鄭 百山有核實受檢車輛之引擎號碼,自可分辨係不同之車輛, 其2人怠於檢查引擎號碼,卻將過錯歸罪係伊指示要便民, 然伊自始未曾為不法之指示,本件欠缺潘福榮、鄭百山自白 以外之補強證據,指摘原判決僅憑潘福榮、鄭百山之自白認 定其觸犯上開罪名,違反證據法則云云。係對原審適法的證 據取捨及證據證明力之判斷,再為爭辯,亦非合法之第三審 上訴理由。   五、綜合前旨及其餘上訴意旨,並未依據卷內訴訟資料具體指摘 原判決有何違背法令之情形,核與法律規定得為第三審上訴 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合。揆之首揭說明,本件上訴違背法 律上之程式,應予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95條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刑事第一庭審判長法 官 林勤純 法 官 黃斯偉 法 官 蔡廣昇 法 官 何俏美 法 官 劉興浪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張功勳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2025-03-13

TPSM-114-台上-615-20250313-1

台上
最高法院

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最高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台上字第1221號 上 訴 人 吳耿華 上列上訴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院中 華民國113年11月29日第二審判決(113年度上訴字第5852號,起 訴案號: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111年度偵字第13143、15186、299 18、43244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按刑事訴訟法第377條規定,上訴於第三審法院,非以判決 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是提起第三審上訴,應以原判 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係屬法定要件。如果上訴理由書狀並未 依據卷內訴訟資料,具體指摘原判決不適用何種法則或如何 適用不當,或所指摘原判決違法情事,顯與法律規定得為第 三審上訴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合時,均應認其上訴為違 背法律上之程式,予以駁回。 二、本件第一審判決認定上訴人吳耿華有其事實欄一所載違反毒 品危害防制條例之犯行明確,而論處上訴人共同犯製造第三 級毒品未遂罪刑。上訴人不服第一審判決且明示僅就刑之部 分提起第二審上訴;原審審理結果,撤銷第一審判決此部分 之量刑,另諭知所處之刑,已詳敘其量刑審酌所憑之依據及 裁量之理由。從形式上觀察,並無足以影響判決結果之違法 情形存在。   三、量刑輕重,屬為裁判之法院得依職權裁量之事項,苟其量刑 已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並斟酌刑法第57條各款所列情狀 ,在法定刑度內,酌量科刑,如無違反公平、比例及罪刑相 當原則,致明顯輕重失衡情形,自不得指為違法。原判決已 具體審酌刑法第57條各款科刑等相關一切情狀,依卷存事證 就其犯罪情節及行為人屬性等事由,在罪責原則下適正行使 其刑罰之裁量權,客觀上未逾越法定刑度,且與罪刑相當原 則無悖,難認有逾越法律規定範圍,或濫用裁量權限之違法 情形。又量刑係法院就個案犯罪之整體評價,故其判斷當否 之準據,應就判決之整體觀察為綜合考量,不可摭拾其中片 段,遽予評斷或為指摘。縱原判決未逐一列載量刑審酌之全 部細節,結論並無不同。再按,刑法第66條為關於減輕其刑 之標準所設規定,其本文與但書規定所謂「減輕其刑至二分 之一」、「其減輕得減至三分之二」,乃指減輕之最大幅度 ,法院裁判時可本於職權在此幅度內酌量,並非必須減輕至 二分之一或減至三分之二。如法院依職權適法裁量減輕之刑 度係在此範圍內,而無悖於前述量刑原則,即難遽指為違法 。上訴意旨就原判決前述職權行使,任意爭執,泛言上訴人 並無加重事由,且坦承犯行,復有3項減輕刑罰事由,原判 決未予審酌並從輕量刑,除悖於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7條第 1項、第2項為訴訟經濟及節約司法資源之立法目的外,亦與 罪刑相當、比例原則有違,顯非適當等語,並非第三審上訴 之合法理由。 四、綜合前旨及其他上訴意旨仍對於事實審法院之職權行使,徒 以自己之說詞,任意指為違法,要與法律規定得為第三審上 訴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合。本件上訴違背法律上程式, 應予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95條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刑事第八庭審判長法 官 林瑞斌 法 官 林英志 法 官 黃潔茹 法 官 高文崇                  法 官 朱瑞娟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林明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2025-03-12

TPSM-114-台上-1221-20250312-1

台上
最高法院

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最高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台上字第971號 上 訴 人 莊秀蘭 上列上訴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院中 華民國113年9月24日第二審判決(113年度原上訴字第194號,起 訴案號: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4793號),提起上 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按刑事訴訟法第377條規定,上訴於第三審法院,非以判決 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是提起第三審上訴,應以原判 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係屬法定要件。如果上訴理由書狀並未 依據卷內訴訟資料,具體指摘原判決不適用何種法則或如何 適用不當,或所指摘原判決違法情事,顯與法律規定得為第 三審上訴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合時,均應認其上訴為違 背法律上之程式,予以駁回。 二、本件原審以上訴人莊秀蘭經第一審判決論處其販賣第二級毒 品2罪刑、共同販賣第二級毒品罪刑及定其應執行之刑,並 諭知相關沒收宣告後,明示僅就第一審判決刑之部分提起上 訴,經原審審理結果,維持第一審判決所處之刑及所定之執 行刑,駁回其在第二審之上訴。已詳敘審酌所憑之依據及判 斷之理由。 三、上訴意旨略以:㈠上訴人所犯販賣第二級毒品3罪,經第一審 法院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7條第2項(於偵查及審判中自 白)及刑法第59條遞減其刑,若處最低之宣告刑2年6月,即 足以使上訴人知所警惕、罪責相符。本件第一審判決就其所 犯各罪均量處有期徒刑2年10月,仍有過重,原判決以第一 審判決係於法定刑度內量刑,並無明顯過重,駁回上訴人之 上訴,似有違誤。㈡上訴人販售之第二級毒品數量甚微,對 象僅2人,手法與侵害法益均相同,獲利非鉅,所生危害輕 微,責任非難重複程度較高,於併合處罰時,自不宜酌定較 高之應執行刑。自上訴人之整體犯行以觀,以原審所宣告之 刑即有期徒刑2年10月作為應執行刑,顯已達罪責相當及特 別預防之刑罰目的。原判決酌定其應執行有期徒刑3年8月, 容有過重而違反比例原則之虞等語。   四、惟查:刑之量定及定應執行刑,俱屬事實審法院得依職權裁 量之事項。原判決關於量刑,認第一審判決就上訴人所犯各 罪,均依前述各該減輕規定遞減其刑後,已以其之責任為基 礎,具體審酌刑法第57條所列各款事項(包括其販售毒品之 對象、數量、金額,犯後坦承犯行之態度,兼衡其智識程度 、家庭經濟情況等一切情狀),分別為刑之量定,並定其應 執行之刑,已大幅寬減其刑期,符合恤刑本旨,與罪責相當 原則無違,核屬妥適,而予維持。經核其所宣告之刑及所定 之執行刑,既未逾越法定刑度及刑法第51條第5款規定之範 圍,又無濫用刑罰裁量權、違反比例原則之情形,尚於法無 違。上訴意旨係就原審量刑裁量職權之行使及原判決已說明 之事項,以自己之說詞、持不同之評價,而為指摘,並非上 訴第三審之適法理由。   五、依上所述,本件上訴違背法律上之程式,應予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95條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刑事第五庭審判長法 官 李英勇 法 官 楊智勝 法 官 林怡秀 法 官 陳如玲 法 官 林庚棟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林怡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2025-03-12

TPSM-114-台上-971-20250312-1

台上
最高法院

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

最高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台上字第1225號 上 訴 人 陳由臻 上列上訴人因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 院中華民國113年11月29日第二審判決(113年度上訴字第4234號 ,起訴案號: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23734號),提 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壹、非法寄藏非制式手槍部分: 一、按刑事訴訟法第377條規定,上訴於第三審法院,非以判決 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是提起第三審上訴,應以原判 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係屬法定要件。如果上訴理由書狀並未 依據卷內訴訟資料,具體指摘原判決不適用何種法則或如何 適用不當,或所指摘原判決違法情事,顯與法律規定得為第 三審上訴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合時,均應認其上訴為違 背法律上之程式,予以駁回。 二、本件第一審判決認定上訴人陳由臻有其事實欄二所載違反槍 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之犯行明確,而論處上訴人犯非法寄藏 非制式手槍罪刑。上訴人不服第一審判決且明示僅就刑之部 分提起第二審上訴;原審審理結果,維持第一審判決所處之 刑,駁回上訴人此部分在第二審之上訴,已詳敘其量刑審酌 所憑之依據及裁量之理由。從形式上觀察,並無足以影響判 決結果之違法情形存在。 三、適用刑法第59條酌減其刑與否,法院有權斟酌決定。原判決 依審理結果,認上訴人並無犯罪情狀顯可憫恕,縱科以法定 最低度刑仍嫌過重之情事,而未依前述規定予以酌減,已說 明理由(見原判決第4頁),難認於法有違。上訴意旨對於 原判決前述法律適用之職權行使,任意評價,泛言上訴人主 觀惡性及客觀犯罪情狀非重大,且犯後深具悔意,積極配合 警方辦案,又為家中經濟支柱,若入監服刑,除家庭經濟將 陷於重大困境外,刑罰執行完畢後亦難以就業,而有情輕法 重情事,原判決未審酌上情予以酌減,有判決不適用法則、 理由欠備之違誤等語,並非適法之第三審上訴理由。 四、綜合前旨及其他上訴意旨,仍對於事實審法院之職權行使, 徒以自己之說詞,任意指為違法,要與法律規定得為第三審 上訴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合。此部分上訴違背法律上程 式,應予駁回。 貳、非法持有刀械部分:   一、按刑事訴訟法第376條第1項各款所規定之案件,經第二審判 決者,除第二審法院係撤銷第一審法院所為無罪、免訴、不 受理或管轄錯誤之判決,並諭知有罪之判決,被告或得為被 告利益上訴之人得提起上訴外,其餘均不得上訴於第三審法 院,為該條項所明定。   二、本件非法持有刀械部分經第一審判決論處上訴人犯非法持有 刀械罪刑,因上訴人僅就其刑之部分提起第二審上訴,經原 審審理結果,維持第一審判決所處之刑,駁回上訴人此部分 在第二審之上訴,核屬刑事訴訟法第376條第1項第1款之案 件,且無同條項但書之情形。依首開說明,自不得上訴於第 三審法院。上訴人上訴意旨猶就此部分提起上訴,顯為法所 不許,應予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95條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刑事第八庭審判長法 官 林瑞斌 法 官 林英志 法 官 黃潔茹 法 官 高文崇                  法 官 朱瑞娟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林明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2025-03-12

TPSM-114-台上-1225-20250312-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損害賠償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上字第424號 上 訴 人 紀貴鳳 訴訟代理人 林松虎律師 被 上訴 人 陳彥汝 訴訟代理人 劉建成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1 月13日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第二審判決(113年度上字第206號 ),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上訴第三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又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且提起上 訴,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 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 依民事訴訟法第469條之1規定提起上訴者,並應具體敘述為 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 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另第三審法院應於上訴聲明範圍 內,依上訴理由調查之。同法第467條、第468條、第470條 第2項、第475條本文各定有明文。是當事人提起上訴,如依 同法第469條規定,以原判決有所列各款情形之當然違背法 令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有合於各該條 款規定情形之具體內容,及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 之具體事實;如依同法第469條之1規定,以原判決有前條以 外其他不適用法規或適用法規不當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 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司法院大法官 解釋、憲法法庭裁判,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等及其具 體內容,暨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 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 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上訴狀或理由書如未 依上述方法表明,或其所表明者與上開法條規定不合時,即 難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其上訴自非合法。另第三審法 院就未經表明於上訴狀或理由書之事項,除有民事訴訟法第 475條但書情形外,亦不調查審認。 二、本件上訴人對於原判決提起上訴,雖以該判決違背法令為由 ,惟核其上訴理由狀所載內容,係就原審取捨證據、認定事 實之職權行使所論斷:被上訴人執臺灣臺中地方法院(下稱 臺中地院)107年度裁全字第87號假扣押裁定(下稱系爭假 扣押裁定),聲請查封上訴人所有如第一審判決附表1所示 財產。被上訴人所提之本案訴訟,經臺中地院101年度重訴 字第545號、原法院104年度重上字第83號判決被上訴人勝訴 ,嗣本院107年度台上字第1434號判決廢棄發回,雖原法院1 08年度重上更一字第27號、本院111年度台上字第31號裁判 改判被上訴人敗訴確定,然不能以本案訴訟最終結果,認定 被上訴人實施假扣押有侵權行為之故意或過失。本院111年 度台上字第31號裁定於民國112年2月3日送達於兩造,上訴 人旋於同年月17日向臺中地院聲請撤銷系爭假扣押裁定獲准 ,難認上訴人因被上訴人未聲請撤銷系爭假扣押裁定而受有 損害。是上訴人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規定,請求被上訴人賠 償假扣押期間之利息損失新臺幣282萬7,049元本息,為無理 由,不能准許等情,指摘其為不當,並就原審所為論斷者, 泛言未論斷或論斷違法,而非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 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具 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 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難認其已合法表明上訴 理由。依首揭說明,應認其上訴為不合法。末查,本院92年 度台上字第2813號裁判意旨係就與本件不同之事實,闡述法 律見解,上訴人將之比附援引,不無誤會,附此敘明。 三、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   444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官 李 寶 堂 法官 吳 青 蓉 法官 許 紋 華 法官 林 慧 貞 法官 賴 惠 慈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王 心 怡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2025-03-12

TPSV-114-台上-424-20250312-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給付保固修復費用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上字第425號 上 訴 人 交通部公路局中區養護工程分局 法定代理人 傅立祥 訴訟代理人 徐文宗律師 被 上訴 人 榮聖機械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周鴻茂 訴訟代理人 蘇建榮律師 被 上訴 人 台崧混凝土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柯崇裕 訴訟代理人 鄭智文律師 被 上訴 人 嘉南重機械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國寶 訴訟代理人 唐淑民律師 蕭道隆律師 被 上訴 人 全棋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昭文 被 上訴 人 宸峰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蔡月娥 訴訟代理人 楊申田律師 何宗翰律師 被 上訴 人 鎰仕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鍾菁霙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保固修復費用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 113年11月7日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第二審判決(112年度建上 字第48號),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上訴人之法定代理人已變更為傅立祥,據其聲明承受訴 訟,並提出交通部民國114年1月9日交人字第0000000000號 令為證,核無不合,先此敘明。 二、按上訴第三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又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且提起上 訴,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 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 依民事訴訟法第469條之1規定提起上訴者,並應具體敘述為 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 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另第三審法院應於上訴聲明範圍 內,依上訴理由調查之。同法第467條、第468條、第470條 第2項、第475條本文各定有明文。是當事人提起上訴,如依 同法第469條規定,以原判決有所列各款情形之當然違背法 令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有合於各該條 款規定情形之具體內容,及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 之具體事實;如依同法第469條之1規定,以原判決有前條以 外其他不適用法規或適用法規不當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 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司法院大法官 解釋、憲法法庭裁判,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等及其具 體內容,暨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 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 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上訴狀或理由書如未 依上述方法表明,或其所表明者與上開法條規定不合時,即 難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其上訴自非合法。另第三審法 院就未經表明於上訴狀或理由書之事項,除有民事訴訟法第 475條但書情形外,亦不調查審認。 三、本件上訴人對於原判決提起上訴,雖以該判決違背法令為由 ,惟核其上訴理由狀所載內容,係就原審取捨證據、認定事 實及解釋契約之職權行使所論斷:上訴人於91年6月9日將台 17線中彰大橋重建工程(下稱系爭工程)發包予訴外人竟誠 建築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竟誠公司)承攬施作,施工期間因 竟誠公司財務困難,竟誠公司與其協力廠商即被上訴人於95 年12月4日簽立自力救濟委員會(下稱系爭自救會)協議書 及債權讓與同意書,由系爭自救會繼續完成系爭工程。於完 工後,系爭自救會出具切結書、保證書(下稱系爭保證書) 予上訴人,同意就系爭工程負保固責任,依系爭工程契約第 14條第1項約定,其所負保固責任係以該工程有損壞、坍塌 、滲漏或其他瑕疵,經查明屬於工作不良,或使用材料不佳 所致者為限,系爭工程施工說明書4.4僅在補充解釋鋼箱型 樑面漆工程之保固期間及達到何種劣化程度時,承攬人應派 員修補,履行保固責任,非排除系爭工程契約第14條第1項 之適用。系爭工程鋼箱型樑面漆於102、104、105年間之塗 裝檢測結果,固已達系爭工程施工說明書4.4之劣化程度, 惟此係因該鋼橋位於沿海地區,碳鋼環境惡劣,容易造成鏽 蝕所導致,上訴人不能證明被上訴人有何工作不良或材料不 佳之情事,則上訴人依系爭保證書及系爭工程施工說明書4. 4約定,請求被上訴人連帶給付保固修復費新臺幣1,220萬3, 012元本息,為無理由,不能准許等情,指摘其為不當,並 就原審所為論斷者,泛言論斷違法,或違反經驗及論理法則 ,而非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 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 、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 要性之理由,難認其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依首揭說明,應 認其上訴為不合法。末查,原審合法認定系爭保證書約定被 上訴人所負保固責任應依系爭工程契約定之,而系爭工程施 工說明書4.4所定油漆特別保固規定係以補充系爭工程契約 第14條第1項約定,非排除其適用,上訴人就此指摘原判決 違背法令,不無誤會,附此敘明。 四、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   444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官 李 寶 堂 法官 吳 青 蓉 法官 許 紋 華 法官 林 慧 貞 法官 賴 惠 慈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王 心 怡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2025-03-12

TPSV-114-台上-425-20250312-1

台上
最高法院

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最高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台上字第1008號 上 訴 人 鄭俊賢 上列上訴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院中 華民國113年12月5日第二審判決(113年度上訴字第4826號,起 訴案號: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偵字第13225號),提起上 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按刑事訴訟法第377條規定,上訴於第三審法院,非以判決 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是提起第三審上訴,應以原判 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係屬法定要件。如果上訴理由書狀並未 依據卷內訴訟資料,具體指摘原判決不適用何種法則或如何 適用不當,或所指摘原判決違法情事,顯與法律規定得為第 三審上訴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合時,均應認其上訴為違 背法律上之程式,予以駁回。 二、本件第一審適用刑法第59條,並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下稱 毒品條例)第4條第2項規定,論處上訴人鄭俊賢共同犯運輸 第二級毒品罪刑(想像競合犯懲治走私條例第2條第1項之私 運管制物品進口罪,處有期徒刑6年8月),並為沒收(銷燬 、追徵)之諭知。上訴人僅就第一審判決之刑提起第二審上 訴;原審審理後,維持第一審之量刑,駁回上訴人在第二審 之上訴,已詳述其憑以認定之量刑依據及理由;核其所為之 論斷,俱有卷存證據資料可以佐證,從形式上觀察,並無判 決違法情形存在。 三、上訴意旨略稱:上訴人於偵審中坦承犯行,未曾否認其涉案 之客觀事實,並配合檢警人員偵辦,又於偵查中坦承攜帶含 有毒品之行李箱來臺,已符合自白要件,應依毒品條例第17 條第2項減輕其刑。上訴人因一時失慮而觸法,犯後已知悔 悟,除適用刑法第59條酌減其刑外,並請依刑法第57條從輕 量刑等語。 四、惟按: ㈠毒品條例第17條第2項規定:「犯第四條至第八條之罪於偵查 及歷次審判中均自白者,減輕其刑」,係為鼓勵是類犯罪行 為人自白、悔過,並期訴訟經濟、節約司法資源而設。故此 所謂「自白」,應係指對自己之犯罪事實全部或主要部分為 肯定供述之意。所謂犯罪事實之「主要部分」,係以供述包 含主觀及客觀之構成要件該當事實為基本前提。原判決就上 訴人何以無從適用毒品條例第17條第2項減輕其刑,已說明 :上訴人對於其所攜帶行李箱內容物為毒品乙情,於警詢及 偵查中均否認有所知悉或預見,更表明其堅信所攜之物為「 黃金」,顯然未就運輸第二級毒品犯行為肯定之陳述,不符 自白要件等旨(見原判決第2頁)。核其認定,有相關卷內 證據可以佐證,所為論斷,於法亦無不合。又上訴人於民國 113年4月24日檢察官訊問時,一再表示:「我並不知道行李 箱中的東西是大麻」、「……我因為缺錢而答應此工作,我就 帶黃金到臺灣,但是我不知道行李箱中除了黃金之外還有其 他物品……」、「我承認我有帶含有毒品之行李箱到臺灣,但 我是不知情的」等語(見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偵字 第13225號卷第130至131頁);亦即,上訴人於偵查中係辯 稱其不知所攜行李箱內藏有第二級毒品大麻,而否認運輸第 二級毒品罪之主觀構成要件該當事實,依上開說明,自無從 逕認上訴人於偵查中業已自白。上訴意旨未見及此,猶謂本 件應有毒品條例第17條第2項之適用等語;係就原判決已明 白論斷之事項,任意指摘,自非適法之上訴第三審理由。 ㈡刑之量定,乃法律賦予法院自由裁量之事項,倘於科刑時, 已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並斟酌刑法第57條所列各款事項 ,在法定刑度內,酌量科刑,無顯然失當或違反公平、比例 及罪刑相當原則,亦無偏執一端,致明顯失出失入情形,自 不得指為違法。原判決已詳細說明其如何具體斟酌刑法第57 條科刑應審酌之一切情狀(見原判決第3至4頁),而在罪責 原則下適正行使其量刑之裁量權,客觀上並未逾越法定刑度 ,亦與罪刑相當原則無悖,難認有逾越法律所規定之範圍, 或濫用其裁量權限之違法情形。況上訴人自泰國攜帶合計淨 重高達22106.29公克之大麻入境,對於社會治安之危害不容 輕忽;原判決維持第一審依刑法第59條酌減其刑後,所量處 上訴人有期徒刑6年8月之刑期,已屬從寬,自無量刑失重之 可言。上訴意旨泛稱其因一時失慮、知所悔悟,主張應依刑 法第57條從輕量刑等語,並未具體指摘原判決不適用何種法 則或如何適用不當,核與法律規定得為第三審上訴理由之違 法情形,不相適合。  五、依上說明,上訴意旨所陳各節,係就原審量刑裁量職權之合 法行使,依憑己意,再為爭執,並非適法之上訴第三審理由 ,其上訴違背法律上之程式,應予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95條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刑事第八庭審判長法 官 林瑞斌 法 官 林英志 法 官 朱瑞娟 法 官 黃潔茹 法 官 高文崇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王怡屏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2025-03-12

TPSM-114-台上-1008-20250312-1

上易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詐欺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上易字第476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鍾淳先 上列上訴人因詐欺案件,不服本院113年度上易字第476號,中華 民國114年2月12日第二審判決(起訴案號: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 112年度偵續字第47號),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按刑法第339條之詐欺罪案件,經第二審判決後,不得上訴 於第三審法院。原審法院認為上訴不合法律上之程式或法律 上不應准許或其上訴權已經喪失者,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 不合法律上之程式可補正者,應定期間先命補正,刑事訴訟 法第376條第1項第5款、第384條分別定有明文。   二、本件上訴人即被告鍾淳先(下稱被告)所犯刑法第339條第1 項之詐欺取財罪,經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12日以113年度上 易字第476號判決駁回被告上訴,維持原審有罪之判決。被 告不服本院上開第二審判決而提起上訴,惟被告所犯乃屬前 述規定所稱不得上訴第三審之案件,亦無刑事訴訟法第376 條第1項但書所載例外得上訴第三審之情形,故被告對本院 所為第二審判決提起上訴,顯屬法律上不應准許,且無從補 正,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384條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徐美麗                    法 官 楊智守                    法 官 毛妍懿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書記官 李宜錚

2025-03-12

KSHM-113-上易-476-20250312-2

台上
最高法院

加重詐欺

最高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台上字第1083號 上 訴 人 蔣昀達 上列上訴人因加重詐欺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中華民 國113年11月12日第二審判決(113年度金上訴字第1339號,起訴 案號:臺灣嘉義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13720號),提起上訴 ,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按刑事訴訟法第377條規定,上訴於第三審法院,非以判決 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是提起第三審上訴,應以原判 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係屬法定要件。如果上訴理由書狀並未 依據卷內訴訟資料,具體指摘原判決不適用何種法則或如何 適用不當,或所指摘原判決違法情事,顯與法律規定得為第 三審上訴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合時,均應認其上訴為違 背法律上之程式,予以駁回。至原判決究有無違法,與上訴 是否以違法為理由,係屬二事。 二、本件原判決撤銷第一審不當之有罪判決,改判依想像競合犯 從一重論處上訴人蔣昀達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下稱加 重詐欺取財)罪刑。已詳敘調查、取捨證據之結果及得心證 之理由。 三、被告經合法傳喚,無正當之理由不到庭者,得不待其陳述, 逕行判決,刑事訴訟法第371條定有明文。本條係專為防訴 訟延滯之弊而設,表明被告聽審權於第二審上訴程序具有可 限制性,且為任意規定,受合法傳喚之被告,無正當理由而 未於審判期日遵傳到庭者,應否不待其陳述逕行判決,法院 有自由斟酌之權;依此規定,尤足見刑事訴訟法對於第二審 上訴案件,不問被告應為何種判決,凡其經合法傳喚,無正 當理由不到庭者,無論有利或不利於被告之諭知,均得不待 其陳述逕行判決,非如第一審法院一造缺席判決,尚有「法 院認為應科拘役、罰金或應諭知免刑或無罪之案件」之限制 (參見刑事訴訟法第306條規定)。而所謂無正當之理由不 到庭,係指依社會通常觀念,認為非正當之原因而不到庭而 言。至於患病或車禍交通受阻能否出庭,是否有不到庭之正 當理由,應否可歸責於被告,而由被告自行放棄到庭之權利 者,應依具體情形,按實際狀況視其病情或交通受阻是否達 到無法到庭之程度而定。本件原審民國113年10月22日上午 10時之審判期日傳票,已於同年8月23日合法送達上訴人( 由上訴人之受僱人親收),有卷附送達證書可證。然審判期 日,上訴人並未到庭,亦無請假之資料,審判長乃諭知上訴 人經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不到庭,爰不待其陳述,逕行審 判程序,亦有原審上開審判程序筆錄在卷可稽。上訴意旨雖 主張:原審分別定於113年10月1日、22日進行準備程序及審 判程序,然上開準備程序因颱風取消,伊誤以為原審會再另 行通知準備程序及審理程序一起改期,故才未於審判期日出 席,另伊於同年10月21日因發燒等症狀至診所就診,經醫囑 指示應在家休養3天,甚至伊於同年10月22日在嘉義市西區 北興街與竹圍路口與人發生交通事故,原審不待其到庭陳述 ,逕為判決,剝奪其為己辯護之防禦權,於法有違云云,並 提出診斷證明書、嘉義市政府警察局道路交通事故當事人登 記聯單(下稱交通事故當事人登記聯單)各1紙為證。惟上 訴人自承已知悉原審於113年10月22日之審判期日,其僅因 誤解原審會再通知而未到庭,顯非正當之理由。再上揭診斷 證明之醫囑係記載「上訴人於113年10月21日下午至本診所 就診…,應在家休養三天,後續門診追蹤並治療」等語,然 依據上訴人所提出之交通事故當事人登記聯單卻記載其於同 年10月22日上午10時45分在嘉義市西區北興街與竹圍路口與 人發生交通事故,衡情上訴人病情應非嚴重至不能到庭應訊 ,否則為何於原審審判期日當日仍可外出與人發生車禍,再 者本件車禍發生時間為上午10時45分,而原審法院所定審理 期日為同日上午10時,該車禍發生地點為嘉義市與原審法院 (臺南市)有相當之距離,可見上訴人當時外出之目的並非 是前往原審法院應訊。另上訴人於患病或車禍後直到原審判 決後均未提出任何請假資料,法院自無從預知上訴人不到庭 之原因,上訴人直到113年12月25日不服原判決,向本院提 出上訴理由時,始為上揭辯解,並提出上揭證據為憑,其所 謂罹疾病或車禍交通受阻,並非有何出於不可歸責於己的原 因,其不到庭難認係有正當理由。從而,原審審判長以上訴 人經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不到庭,而不待其陳述,仍踐行 法定調查證據之程序,並依審理結果,逕行判決(撤銷適用 法條不當之第一審判決,改判論處上訴人犯加重詐欺取財罪 刑),有原審卷可稽。依前揭說明,原審此一訴訟程序之進 行,於法並無不合。上訴意旨執上揭理由指摘原判決不當, 難認係適法之第三審上訴理由。 四、原判決認定上訴人上開犯行,係綜合上訴人之不利己供述、 證人即告訴人周靜怡之證述及卷內相關帳戶之交易明細、對 話紀錄、交易紀錄截圖、數位帳戶約定轉帳、存取IP位置明 細及虛擬貨幣電子錢包交易明細等證據資料,而為論斷,並 依調查所得之直接、間接證據為合理推論,相互勾稽,相互 印證,斟酌取捨後,經綜合判斷而認定上訴人確有加重詐欺 財取及一般洗錢之犯行。並敘明現今詐騙行為猖獗,手法五 花八門,不肖份子對此種輕鬆快速獲取暴利之方式,紛紛以 組成集團,透過層層分工,各司其職之模式,合作遂行不法 犯行,同時兼達到規避警方查緝之目的,此種分工細緻之犯 罪,自非1、2人所能獨立完成,其組成人員自然需眾,上訴 人主觀上具有加重詐欺取財之不確定故意,及其如何與暱稱 「彭佳琪」及其他詐欺集團成員之間,具有加重詐欺取財及 一般洗錢之犯意聯絡及行為分擔,均為共同正犯,且因原判 決係以第一審判決適用法條不當而撤銷改判,依刑事訴訟法 第370條第1項但書規定,自無上訴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適用 之論據。復載明詮隼工程行林孟詮所申辦之臺灣中小企業銀 行帳號(下稱「林孟詮帳戶」)於案發時如何係詐欺成員使 用之犯罪工具等情;詐欺集團成員如何使用「林孟詮帳戶」 向上訴人購買虛擬貨幣,是與其他共犯間自導自演之假交易 ;如原判決附表所示付款及購買虛擬貨幣之經過,如何可證 上訴人與暱稱「啊孟」間並非正常之虛擬貨幣交易各等旨, 另就上訴人否認犯行所辯確實為買賣虛擬貨幣交易云云,如 何皆均與卷內事證不符而不足採信。另就卷內其他有利於上 訴人之證據,如何皆不足作為有利之證明各等旨,亦於理由 內予以指駁甚詳。所為論斷,俱有卷存事證足憑,並無認定 事實未憑證據之情形,核無違反上訴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之 違法,亦無證據調查職責未盡、適用經驗、論理等證據法則 不當或判決理由欠備、矛盾等違誤,自屬原審採證、認事之 適法職權行使,不容任意指摘為違法。 五、上訴意旨置原判決之論敘於不顧,仍泛謂:原審未經合法傳 喚,其有正當理由才未到庭,竟不待其陳述,逕行判決,有 違法之處,另本案並無積極證據足以證明其知悉有第三人參 與詐欺集團而成立加重詐欺取財罪,其與詐欺集團間亦無犯 意聯絡及行為分擔等語。經核係憑持己見,重為爭執,對於 事實審法院取捨證據與自由判斷證據證明力及依法行使一造 缺席判決之職權適法行使,徒以自己之說詞,並未依卷內證 據資料,任意指為違法,與法律規定得為第三審上訴理由之 違法情形,不相適合。本件上訴違背法律上程式,應予駁回 。至第一審就上訴人被訴參與犯罪組織罪嫌不另為無罪諭知 部分已確定在案,原判決主文第一項誤載為「原判決撤銷」 ,雖用語有欠精準,然尚不影響原判決僅就第一審判決所論 處罪刑部分諭知撤銷改判之判決主文本旨,附此敘明。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95條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刑事第九庭審判長法 官 梁宏哲 法 官 楊力進 法 官 周盈文 法 官 劉方慈 法 官 陳德民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張齡方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2025-03-12

TPSM-114-台上-1083-20250312-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