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費用計算書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81-190 筆)

北簡
臺北簡易庭

給付簽帳卡消費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簡易民事判決 113年度北簡字第13046號 原 告 兆豐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董瑞斌 訴訟代理人 林雅玲 被 告 劉芮綺(原名劉韻卿)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簽帳卡消費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 26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壹拾壹萬玖仟零玖拾伍元,及其中新臺幣 壹拾壹萬伍仟陸佰貳拾捌元,自民國一百一十三年八月二十日起 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十五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新臺幣壹仟參佰參拾元及自本判決確定之翌日起至清償 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壹拾壹萬玖仟零玖拾伍元為 原告預供擔保後,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一、本件兩造合意以本院為管轄法院,有原告提出信用卡約定條 款第30條在卷可稽,依民事訴訟法第24條規定,本院自有管 轄權,合先敘明。 二、本件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 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 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起訴主張:被告於民國109年9月間向原告請領信用卡使 用,詎被告未依約繳款,尚積欠如主文第1項所示之金額未 為清償,爰依信用卡契約法律關係提起本件訴訟。並聲明: 如主文第1項所示。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為任何聲明或陳 述。 三、經查,原告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提出與其所述相符之證據 資料為證,而被告對於原告主張之事實,已於相當時期受合 法之通知,既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 明或陳述,依民事訴訟法第280條第3項準用第1項之規定, 視同自認原告之主張,自堪認原告之主張為真實。從而,原 告依信用卡契約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如主文第1項所示 ,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本件係就民事訴訟法第427條第1項訴訟適用簡易程序所為被 告敗訴之判決,依同法第389條第1項第3款規定,應依職權 宣告假執行。並依同法第392條第2項規定,依職權宣告被告 預供擔保後,得免為假執行。   五、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本件訴訟費用額 ,依後附計算書確定如主文第2項所示之金額。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臺北簡易庭  法 官 江宗祐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不服,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庭(臺北市○○區○○ ○路0段000巷0號)提出上訴狀,並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書記官 高秋芬 訴訟費用計算書: 項    目       金 額(新臺幣)    備 註 第一審裁判費        1,330元 合    計        1,330元

2025-03-12

TPEV-113-北簡-13046-20250312-1

北簡
臺北簡易庭

返還借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簡易民事判決 113年度北簡字第13036號 原 告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訴訟代理人 梁懷德 被 告 張緻恩(原名張寶鳳)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26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肆拾貳萬壹仟壹佰捌拾捌元,及如附表所 示之利息。 訴訟費用新臺幣伍仟貳佰玖拾元及自本判決確定之翌日起至清償 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肆拾貳萬壹仟壹佰捌拾捌元 為原告預供擔保後,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一、本件兩造合意以本院為管轄法院,有原告提出個人信用貸款 約定書第10條第2項在卷可稽,依民事訴訟法第24條規定, 本院自有管轄權,合先敘明。 二、本件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 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 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起訴主張:被告於民國110年6月18日經由電子授權驗證 (IP資訊:118.150.2.185)向原告借款新臺幣(下同)90, 000元;又於111年3月8日經由電子授權驗證(IP資訊:118. 160.85.188)向原告借款70,000元;再於112年4月13日經由 電子授權驗證(IP資訊:36.228.209.205)向原告借款390, 000元,詎被告未依約繳款,尚積欠如主文第1項所示之金額 未為清償,爰依消費借貸法律關係提起本件訴訟。並聲明: 如主文第1項所示。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為任何聲明或陳 述。 三、經查,原告主張之事實,業據提出與其所述相符之證據資料 為證,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庭,復未提出書狀作何聲 明或陳述,本院審酌原告提出之證據,經調查結果,核與原 告主張相符,堪信為真實。從而,原告依消費借貸法律關係 ,請求被告給付如主文第1項所示,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本件係就民事訴訟法第427條第1項訴訟適用簡易程序所為被 告敗訴之判決,依同法第389條第1項第3款規定,應依職權 宣告假執行。並依同法第392條第2項規定,依職權宣告被告 預供擔保後,得免為假執行。   五、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本件訴訟費用額 ,依後附計算書確定如主文第2項所示之金額。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臺北簡易庭  法 官 江宗祐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不服,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庭(臺北市○○區○○ ○路0段000巷0號)提出上訴狀,並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書記官 高秋芬 訴訟費用計算書: 項    目       金 額(新臺幣)    備 註 第一審裁判費        5,290元 合    計        5,290元 附表: 產品 請求金額(新臺幣) 計息本金(新臺幣) 年利率 (%) 利息起算至截止日      (民國) 小額信貸 17,999元 17,999元 13.6 112年12月18日起至清償日止 小額信貸 35,372元 35,372元 16 112年11月8日起至清償日止 小額信貸 367,817元 367,817元 14.91 113年1月13日起至清償日止

2025-03-12

TPEV-113-北簡-13036-20250312-1

北簡
臺北簡易庭

給付簽帳卡消費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簡易民事判決 113年度北簡字第11882號 原 告 滙豐(台灣)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紀睿明 訴訟代理人 杭立強 被 告 陳秉泓(原名陳穩至)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簽帳卡消費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 26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捌萬伍仟玖佰伍拾壹元,及其中新臺幣柒 萬陸仟肆佰肆拾捌元,自民國九十九年三月二十三日起至清償日 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十五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新臺幣貳仟柒佰陸拾元及自本判決確定之翌日起至清償 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捌萬伍仟玖佰伍拾壹元為原 告預供擔保後,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一、本件兩造合意以本院為管轄法院,有原告提出信用卡約定條 款第25條在卷可稽,依民事訴訟法第24條規定,本院自有管 轄權,合先敘明。 二、本件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 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 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起訴主張:被告於民國90年8月18日向原告請領卡號000 0000000000000號之信用卡使用,詎被告未依約繳款,至99 年3月22日止,尚積欠如主文第1項所示之金額未為清償,爰 依信用卡契約法律關係提起本件訴訟。並聲明:如主文第1 項所示。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為任何聲明或陳 述。 三、經查,原告主張之事實,業據提出與其所述相符之證據資料 為證,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庭,復未提出書狀作何聲 明或陳述,本院審酌原告提出之證據,經調查結果,核與原 告主張相符,堪信為真實。從而,原告依信用卡契約法律關 係,請求被告給付如主文第1項所示,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 四、本件係就民事訴訟法第427條第1項訴訟適用簡易程序所為被 告敗訴之判決,依同法第389條第1項第3款規定,應依職權 宣告假執行。並依同法第392條第2項規定,依職權宣告被告 預供擔保後,得免為假執行。   五、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本件訴訟費用額 ,依後附計算書確定如主文第2項所示之金額。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臺北簡易庭  法 官 江宗祐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不服,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庭(臺北市○○區○○ ○路0段000巷0號)提出上訴狀,並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書記官 高秋芬 訴訟費用計算書: 項    目       金 額(新臺幣)    備 註 第一審裁判費        2,760元 合    計        2,760元

2025-03-12

TPEV-113-北簡-11882-20250312-1

北小
臺北簡易庭

返還借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小額民事判決 113年度北小字第5502號 原 告 良京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今井貴志 訴訟代理人 林家宇 被 告 蘇竹菲(原名蘇瑜婷)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26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伍萬肆仟零壹拾元,及其中新臺幣肆萬伍 仟貳佰壹拾肆元,自民國一百一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起至清償 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十五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新臺幣壹仟元及自本判決確定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 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伍萬肆仟零壹拾元為原告預 供擔保後,得免為假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臺北簡易庭  法 官 江宗祐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不服,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庭(臺北市○○區○○ ○路0段000巷0號)提出上訴狀,並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書記官 高秋芬 訴訟費用計算書: 項    目       金 額(新臺幣)    備 註 第一審裁判費        1,000元 合    計        1,000元 附錄: 一、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8第1項:   (小額訴訟程序)判決書得僅記載主文,就當事人有爭執事 項,於必要時得加記理由要領。 二、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4第2項:   對於小額程序之第一審裁判上訴或抗告,非以其違背法令為 理由,不得為之。 三、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5:   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下列各款事項:   ㈠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   ㈡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

2025-03-12

TPEV-113-北小-5502-20250312-1

司繼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酌定遺產管理人報酬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繼字第2388號 聲 請 人 阮品嘉律師 關 係 人 鄭旭昌 上列聲請人因擔任被繼承人之遺產管理人,聲請酌定報酬,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請求代為管理被繼承人蔣美麗遺產之報酬及管理費用核定 為新臺幣陸萬壹仟玖佰伍拾元。 聲請程序費用由被繼承人蔣美麗之遺產負擔。   理 由 一、按遺產管理人得請求報酬,其數額由法院按其與被繼承人之 關係、管理事務之繁簡及其他情形,就遺產酌定之,必要時 ,得命聲請人先為墊付。民法第1183條定有明文。次按法院 得依財產管理人之聲請,按財產管理人與失蹤人之關係、管 理事務之繁簡及其他情形,就失蹤人之財產,酌給相當報酬 ,家事事件法第153 條定有明文;又,第八章之規定,除法 律別有規定外,於遺產管理人、遺囑執行人及其他法院選任 財產管理人準用之,復為家事事件法第141 條所明定。 二、本件聲請狀意旨略以:聲請人經本院以112年度司繼字第190 8號裁定選任為被繼承人蔣美麗之遺產管理人,聲請人已編 制遺產清冊、通知債權人陳報債權。查調被繼承人之遺產時 ,並無發現債權人或受遺贈人報明債權或為願受遺贈與否之 聲明。有繼承人承認繼承或遺產歸屬國庫時,為遺產之移交 ;目前已自提存所領取被繼承人之提存款,並匯入被繼承人 遺產管理人專戶,未來若有剩餘,將移交國庫。另外,被繼 承人在兩家金融機構有存款,屆時將洽請該金融機構匯給國 庫結案,故須聲請遺產管理人報酬,爰依法向本院提出聲請 酌定擔任被繼承人遺產管理人之報酬及支出之必要費用等語 。 三、經查,聲請人上開主張,業據其提出辦理事務之工時表、管 理費用計算書、收據、遺產清冊、存簿影本等件為證,復經 本院依職權查閱本院112年度司繼字第1908號、113年度司家 催字第44號裁定核對無訛,自堪信為真實。揆諸前情,聲請 人聲請本院酌定其遺產管理報酬,自屬有據。 四、按法院就酌定遺產管理人報酬事件所為裁定時,得調查遺產 管理人所為遺產管理事務之繁簡及被繼承人之財產收益狀況 ,家事事件法第182 條已有明定。法院裁定酌給遺產管理人 報酬時,得按遺產管理人所為遺產管理事務之繁簡,就被繼 承人之財產,酌給相當報酬,家事事件法第141 條準用第15 3 條規定亦有明定。是以法院酌定遺產管理人之報酬數額時 ,自應按遺產管理人所付出之勞力、管理事務之繁簡、被繼 承人之遺產狀況及其與被繼承人之關係等情事,予以整體考 量而為適當之酌定,且關於遺產報酬金額為本院職權審酌事 項,不受當事人聲明之拘束。本院審酌依聲請人所提出之上 開證物所示,其管理期間歷時約一年餘,考量聲請人所列各 項管理行為等情,另斟酌被繼承人之遺產尚有其他待處理事 項、聲請人專業能力、所需耗費之勞力程度及一般處理委任 事務之合理報酬,爰酌定本件遺產管理人之管理報酬為6萬 元為適當。另聲請人請求之代墊之管理費用4,071元(含本 次聲請程序費用1,000 元),惟查所謂其中聲請人所列113 年11月19日編號17-19之費用計2,121元均已自聲請人所設立 之被繼承人蔣美麗遺產管理人存戶中支付,有聲請人所提國 泰世華銀行存簿及內頁影本在卷可稽(參聲請人114年2月21 日家事陳報狀及其附件),是該筆費用本即自被繼承人之遺 產支付,而非聲請人墊付,是該3筆金額應予剔除。故聲請 人代墊費用應為1,950元,故本件聲請人聲請酌定遺產管理 人之費用及報酬合計核定為61,950元,爰裁定如主文所示之 金額。又本件遺產管理人既已就已完成及未完成之管理事務 ,全體、一次性聲請本院核給報酬,將來即不得再以後續遺 產管理事務重複聲請核定報酬,併予敘明。至聲請人若於本 裁定後復行管理被繼承人之遺產,有支出及代墊費用,仍得 檢具相關事證聲請本院酌定管理費用,附此敘明。 五、依家事事件法第127條第4項,裁定如主文。 六、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提出   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 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家事庭 司法事務官 施婉慧

2025-03-12

SLDV-113-司繼-2388-20250312-1

基小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返還不當得利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基隆簡易庭小額民事判決 114年度基小字第154號 原 告 鄧琦穎 被 告 何坤龍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不當得利事件,經臺灣新北地方法院三重 簡易庭裁定移送前來,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26日言詞辯論終結, 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1萬元。 訴訟費用新臺幣1,200元由被告負擔,並應自本判決確定之翌日 起至清償日止,加給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本判決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1萬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得 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3、第43 6條第2項準用同法第385條第1項前段規定,准原告之聲請, 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事項 一、原告主張:伊因誤按帳號之故,不慎於民國113年7月8日22 時10分許透過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華郵政)之網 路銀行APP功能自其申設之中華郵政板橋港尾郵局000000000 00000號帳戶(下稱原告帳戶)將新臺幣(下同)1萬元(下 稱系爭款項)匯至被告申設之中華郵政林口國宅郵局000000 00000000號帳戶(下稱被告帳戶)。被告係無法律上原因而 受有系爭款項之利益,致原告受有損害,爰依不當得利之法 律關係規定提起本件訴訟,請求被告返還系爭款項等語。並 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1萬元。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 三、本院之判斷:  ㈠經查,原告主張之前開事實,業據其提出原告帳戶存摺封面 暨內頁交易明細紀錄影本、通訊軟體LINE對話紀錄所附網路 銀行匯款截圖畫面等件為憑(見臺灣新北地方法院三重簡易 庭113年度重小調字第340號卷第13-14頁),復有中華郵政1 13年11月1日儲字第1130066116號函及114年1月23日儲字第1 140008637號函檢送之被告帳戶基本資料及交易明細在卷可 佐(見本院卷第15-16頁、第25頁、第29頁),核與原告所述 相符。又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爭執,亦未提出任何書 狀作何有利於己之陳述,是本院綜合上開證據調查之結果, 自堪信原告主張屬實。  ㈡按無法律上之原因而受利益,致他人受損害者,應返還其利 益,民法第179條前段定有明文。本件原告純因轉帳錯誤而 將系爭款項匯入被告帳戶,業經本院認定如前,則被告自屬 無法律上之原因而受有系爭款項之利益,致原告受有損害, 是原告依前揭規定,請求被告返還上開款項,核屬有據,應 予准許。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不當得利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1萬 元,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原告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未經援用之 證據,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結果,爰不 予逐一論列,附此敘明。 六、本件係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8第1項規定適用小額程序所 為被告敗訴判決,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0規定,應依職 權宣告假執行;並依同法第436條之23準用第436條第2項、 第392條第2項規定,依職權宣告被告如預供擔保,得免為假 執行。 七、本件第一審訴訟費用為1,200元(詳附件計算書),此外別 無其他費用之支出,爰依民事訴訟法第436之19條第1項,確 定訴訟費用額為1,200元,並依民事訴訟法第91條第3項之規 定加給按法定利率計算之利息。 八、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爰依民事訴訟法第78條 ,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基隆簡易庭 法 官 張逸群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對於本件判決如有不服,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 書狀,上訴於本院合議庭,並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具繕本。 當事人之上訴,非以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上訴狀應記 載上訴理由,表明下列各款事項: ㈠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 ㈡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書記官 顏培容 附件 訴訟費用計算書(新臺幣) 項    目       金  額    備 註 第一審裁判費        1,000元 郵政儲匯業務工本費     200元    查詢被告帳戶費用 合    計       1,200元

2025-03-12

KLDV-114-基小-154-20250312-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交通裁決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一庭 113年度交字第2653號 原 告 梅玉書 被 告 新北市政府交通事件裁決處 代 表 人 李忠台 送達代收人 張雅婷 訴訟代理人 黃曉妍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交通裁決事件,原告不服被告民國113年9月5日新 北裁催字第48-CP0000000號裁決,提起行政訴訟,本院判決如下 : 主 文 ㄧ、原告之訴駁回。 二、訴訟費用新臺幣叁佰元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本件係因原告不服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裁決提 起行政訴訟,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1第1項第1款規定,應 適用交通裁決事件訴訟程序,再據兩造所述各節及卷內資料 足認事證已臻明確,無經言詞辯論之必要,爰依同法第237 條之7規定,不經言詞辯論,逕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事實概要:原告梅玉書駕駛車牌號碼000-000號普通重型機 車(下稱系爭機車)於民國113年5月24日19時37分許,行經 新北市板橋區中正路(1巷左轉西門街)時,有「駕車行經有 燈光號誌管制之交岔路口闖紅燈」之違規行為,經民眾於11 3年05月27日(符合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7之1條規定)檢 具違規影像向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板橋分局(下稱原舉發機關 )檢舉,經原舉發機關員警檢視違規資料後,認定上述違規 屬實,遂於113年6月3日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53條第1 項規定,填製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新北市警交大字第CP000000 0號舉發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通知單(下稱系爭舉發通知單 )予以舉發,並記載應到案日期為113年7月18日前。後原告 於113年7月17日向被告提出陳述,案經被告審認原告確有上 開違規行為屬實,乃於113年9月5日開立新北裁催字第48-CP 0000000號裁決書,裁處原告「罰鍰新臺幣(下同)1,800元」 (下稱原處分)。原告不服,遂提起本件行政訴訟。 二、原告主張: (一)依據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第231條規定,依據 各路段限速之不同,各有不同的黃燈秒數設置,且在黃燈 結束後,應有1秒以上之全紅時間。而本件原告因閃黃燈 欲快速通行,但因黃燈閃光秒數不足致使誤判為紅燈,故 本件為違法舉發等語。 (二)並聲明:1、原處分撤銷;2、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三、被告答辯: (一)本件應適用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53條第1項、道路交 通安全規則第 102 條第1項第1款、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 誌設置規則第170條第1項前段及第206條第1項第5款第1目 ,以及交通部109年11月2日交路字第1095008804號函所檢 送之交通部109年6月30日召開研商「闖紅燈行為之認定原 則會議紀錄」所載之會議結論。 (二)經查,觀諸本件民眾檢舉影像內容輔以採證照片,於畫面 時間19:37:00至19:37:10時,檢舉人車輛行駛至新北 市板橋區中正路與西門街交岔路口時,該路口之交通號誌 為圓形紅燈,見原告騎乘系爭機車,亦在上開路口停止線 前停等紅燈;於畫面時間至19:37:10至至19:37:14時 ,該路段之交通號誌為圓形紅燈,系爭機車於該交岔路口 交通號誌燈號顯示為圓形紅燈時,自應依上開安全規則規 定於停止線後停等紅燈直至號誌轉綠再續行,然系爭機車 並未遵循上開規則,跨越過停止線,左轉銜接西門街並繼 續行駛。原告固以「…因閃黃燈欲快速通行云云」主張撤 銷處分,惟檢視檢舉影片及採證照片,可見原告無視路口 紅燈號誌禁止通行警示,穿越停止線,左轉銜接下一路段 並繼續行駛,故原告「駕車行經有燈光號誌管制之交岔路 口闖紅燈」之違規行為屬實,其上開所執主張顯與事實不 符,難認可採等語。 (三)並聲明:1、駁回原告之訴;2、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四、本院之判斷: (一)按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53條第1項規定:「汽車駕駛 人,行經有燈光號誌管制之交岔路口闖紅燈者,處1,800 元以上5,400元以下罰鍰。」。次按交通部109年11月2日 交路字第1095008804號函所檢送之交通部109年6月30日召 開研商「闖紅燈行為之認定原則」會議紀錄所載之會議結 論:「一、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有關闖紅燈行為之認定 ,本部曾以82年4月22日交路字第009811號函示面對圓形 紅燈時超越停止線或闖紅燈之認定原則,經本次會議討論 決議該函示應有檢討之需要,爰為促使駕駛人回歸於對標 誌、標線之認知,同時兼顧執法技術層面與大眾接受程度 ,修正車輛『闖紅燈』行為之認定如下:(一)車輛面對圓 形紅燈亮起後,仍超越停止線至銜接路段,含左轉、直行 、迴轉及右轉(依箭頭綠燈允許行駛者除外)即視為闖紅 燈之行為。(二)車輛面對圓形紅燈亮起後,車身仍超越 停止線並足以妨害其他方向人(若有行人穿越道)、車通 行亦視同闖紅燈;若僅前輪伸越停止線者,則視為不遵守 標線指示。…」,而上開會議結論核屬交通部基於主管權 責,就法令執行層面所為之解釋,與法律之本旨並無違誤 ,自得予以援用。 (二)再按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1項第1款規定:「汽車行駛至交 岔路口,其行進、轉彎,應依下列規定:一、應遵守燈光 號誌或交通指揮人員之指揮,遇有交通指揮人員指揮與燈 光號誌並用時,以交通指揮人員之指揮為準。」復按道路 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第206條第5款第1目規定:「 行車管制號誌各燈號顯示之意義如左:(一)車輛面對圓 形紅燈表示禁止通行,不得超越停止線或進入路口。」 (三)經查,原告駕駛系爭車輛行經事實概要所載之時間、地點 ,因「駕車行經有燈光號誌管制之交岔路口闖紅燈」之違 規行為,原舉發機關逕行舉發之,後移由被告以原處分裁 處之事實,有系爭舉發通知單、原告陳述書、原舉發機關 113年7月29日新北警板交字第1133816611號函、原處分和 送達證書、原舉發機關113年9月20日新北警板交字第1133 829356號函、採證照片、現場照片、新北市交通局113年9 月26日新北交工字第1131873476號函附號誌時制計畫資料 、駕駛人基本資料、車籍資料、採證光碟(本院卷第79、8 5、87、89至91、93至94、95至97、99、101至104、105、 107頁)等在卷可稽,堪信為真實。 (四)觀諸採證光碟影像畫面,內容略以:「檔案名稱:CP0000 000,影像顯示時間:2024/05/24 19:36:58,片長17秒 ,當時天色昏暗、地面乾燥。畫面一開始可見系爭機車於 左轉專用道上、停止線前,欲從中正路1巷左轉至西門街 ,而西門街上號誌為綠燈。影片時間19:37:06時,西門 街上之號誌轉為黃燈、斯時中正路1巷號誌為紅燈,系爭 機車仍於中正路1巷之停止線前;影片時間19:37:12時 ,西門街及中正路1巷兩邊之號誌均為紅燈、行人專用號 誌為綠燈,而系爭機車之車輪已超過停止線;影片時間19 :37:16時,始見中正路1巷之號誌為綠燈、其他車輛開 始左轉。影片結束」,並經本院當庭勘驗等情(本院卷第 113-114頁)。 (五)原告主張因閃黃燈欲快速通行,但因黃燈閃光秒數不足 致使誤判為紅燈云云。惟查,根據上開採證光碟影像畫 面內容,核以新北市交通局113年9月26日新北交工字第1 131873476號函附號誌時制計畫資料(本院卷第101至104 頁)記載:「(一)第1時相為中正路1巷早開及左轉續進西 門街,中正路1巷號誌為左轉、直行及右轉箭頭綠燈,續 進西門街口左轉為箭頭綠燈;(二)第2時相為中正路1巷 與西門街對開,中正路1巷號誌燈號為直行及右轉箭頭綠 燈,西門街為直行箭頭綠燈;(三)第3時相為跨西門街及 中正路1巷行人早開;(四)第4時相為中正路1巷16弄綠燈 ,號誌燈號為直行及右轉箭頭綠燈。」等語,是以,上 開路口號誌燈號轉換係依預設時制循序轉換,其順序為 綠燈(行車與行人)、行人綠閃、行人紅燈、行車黃燈 、行車紅燈(含路口號誌全紅清道之時間),並以第1時 相至第4時相依序運作。足證原告超越停止線左轉入交岔 路口之時為號誌第3時相(即影片時間19:37:12時),行 人號誌早開、該交岔路口行向雙向均為圓形紅燈,禁止 左轉無訛。且西門街之號誌於19:37:06時為黃燈,直 到19:37:12時變為紅燈「後」,系爭機車才跨越停止 線、左轉,「並非」行駛時歷經號誌時相變換過程,顯 然並無原告所稱因黃燈閃光秒數不足,致使誤判紅燈之 情形。又當時與系爭機車同行向之其他車輛,於影片時 間19:37:16時,開始左轉,益證當時該路段之號誌並 無秒數不足、故障之疑慮。揆諸上開說明,原告上開行 為該當闖紅燈違規行為,洵屬有據。 (六)原告考領有駕駛執照,有其駕駛人基本資料(本院卷第10 5頁)在卷可參,是原告對車輛於行駛時應注意並遵守之 道路交通相關法規,自難諉為不知,本為原告所應遵守之 注意義務,原告在主觀上就此應有認識,是其就此違反行 政法上義務之行為,即已具備不法意識,所為縱無故意亦 有過失,應堪認定。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及陳述,經核於判決結果 均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列,附此敘明。 六、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無理由,判決如主文。本件第一 審裁判費為300 元,應由敗訴之原告負擔,爰確定第一審訴 訟費用額如主文第2 項所示。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行政訴訟法第98條第1項前段、第237 條之8第1項。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法 官 林常智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 由,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原 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以及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 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 後20日內補提理由書;如於本判決宣示或公告後送達前提起 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均須按他 造人數附繕本)。 三、上訴未表明上訴理由且未於前述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者, 逕以裁定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書記官 蔡忠衛 訴訟費用計算書 項    目       金 額(新臺幣)  備 註 第一審裁判費        300元 合 計        300元

2025-03-12

TPTA-113-交-2653-20250312-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交通裁決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一庭 113年度交字第2366號 原 告 呂學旻 被 告 交通部公路局新竹區監理所 代 表 人 吳季娟 上列當事人間交通裁決事件,原告不服被告民國113年7月19日竹 監新四字第51-E00000000號裁決,提起行政訴訟,本院判決如下 : 主 文 一、原告之訴駁回。 二、訴訟費用新臺幣叁佰元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本件係因原告不服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裁決提 起行政訴訟,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1第1項第1款規定,應 適用交通裁決事件訴訟程序,再據兩造所述各節及卷內資料 足認事證已臻明確,無經言詞辯論之必要,爰依同法第237 條之7規定,不經言詞辯論,逕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事實概要:原告駕駛訴外人美樂家客運有限公司所有之車牌 號碼000-000號營業遊覽大客車(下稱系爭車輛),於民國1 13年5月20日7時48分許行經新竹市北區湳雅、公道五路口( 下稱系爭地點)因有「所載貨物滲漏、汽車裝載有第30條第1 項情形因而致人受傷」之違規行為,致訴外人周家伭行經同 路線時打滑摔車,經新竹市警察局(下稱原舉發機關)於11 3年6月16日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0條第1項第2款規定 填製新竹市警察局竹市警交字第E00000000號違反道路交通 管理事件通知單(下稱系爭舉發通知單),並記載應到案日期 為113年7月31日前。原告不服,提起申訴。經被告審認原告 確有上開違規行為屬實,乃於113年7月19日開立第51-E0000 0000號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裁決書,裁處原告「罰鍰新臺 幣(下同)9,000元整、記違規點數3點,吊扣駕駛執照12個月 ,並應參加道路交通安全講習」。原告不服,遂提起本件行 政訴訟(嗣因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63條第1項將違規記 點修正限於「當場舉發者」,並於113年6月30日施行,被告 則於114年1月9日以竹監新四字第1145000795號函,將處罰 主文欄關於「記違規點數3點」部分予以刪除,下稱原處分 )。  二、原告主張: (一)系爭車輛為載客之遊覽車,汽油並非系爭車輛所載之貨物 。系爭車輛發生漏油情形,裁決書以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 例第30條第1項第2款為裁罰依據,應有疑義。本件漏油事 件,應不可歸責於汽車駕駛人即原告:1、系爭車輛屬美 樂家客運有限公司所有,原告並無修繕之權限;2、原告 每日出車前均曾巡視車輛情況,本件漏油尚難以從外觀上 察覺,應屬偶發事件。根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0條 第1項、2及第3項及第85條第1項規定,本次違規行為應歸 責於車輛所有人即美樂家客運有限公司,而非原告本人。 原告在收到舉發通知單後,已向處罰機關提供相關證據並 告知應歸責人,但處罰機關未依規定處理,仍對原告進行 處罰。 (二)本件原處分吊扣駕照12個月亦不符合比例原則,駕駛是原 告謀生技能,原告一人需扶養一家七口,吊扣駕照相當於 剝奪工作權益一年,對個人家庭生計造成重大影響,難以 爲生。且查滑倒之可能原因眾多,諸如煞車過急、轉彎過 快等,是否確因原告漏油所致,應有查明必要等語。 (三)並聲明:1、原處分撤銷;2、訴訟費由被告負擔。 三、被告答辯: (一)本件應適用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0條第1項第2款、第 3項前段,及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77條第1項、違反道路交 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及處理細則第2條第5項第2款第3 目及第2條第7項、道路交通安全講習辦法第4條第1項第5 款等規定。 (二)本件原舉發機關函覆略以:經檢視本案交通事故影像,系 爭車輛於113年5月20日7時48分行經新竹市舊社大橋左轉 公道五路,沿途滲漏油漬致後方000-0000號重機車滑倒、 駕駛人受傷,違規事實明確;另114年1月2日以竹市警交 字第1130054204號函復:旨揭車輛因發生交通事故經本局 受理在案,事故當事人明確指摘因漏油而造成事故發生, 故依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0條第1項第2款、第3項 規定為職權舉發。本案爭點在於「車輛油箱」非屬前揭規 定「所載貨物」,故無該條款處罰規定之適用;惟查詢同 條款處罰規定之行政訴訟判決,均未針對「貨物」做狹義 解釋而為撤銷,尚無統一之見解。貨車(不以砂石車為限) 行駛途中,所載貨物若有滲漏、飛散之情況,並非一律成 立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0條第1項第2款「所載貨物滲 漏」之構成要件,而係應就個案與客觀具體證據顯示貨物 滲漏、飛散之當下是否對於交通安全有所妨害或有造成汙 染道路環境而為判斷。上開函釋為交通主管機關基於職權 因執行特定法律之規定,得為必要之釋示,以供本機關或 下級機關所屬公務員行使職權時之依據,此即「解釋性行 政規則」。觀上開規定旨在防制對於交通安全或汙染道路 環境之行為,對於「所載貨、物」應作廣義解釋,課予駕 駛應注意之義務,且油漬影響機車騎士甚鉅。 (三)按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0條第1項第2款及第3項規定 已明文規定係處罰汽車駕駛人,無法歸責車主且原告於11 3年7月4日向新竹市監理站提出申訴時已自承:「…發現大 客車有漏油現象反應知予他不回應,叫我繼續開,下次有 車才換車,已經開5、6月了都沒消息…」可知原告明知所 駕駛車輛早已有漏油情形,與其於本起訴狀所稱:「…原 告每日出車前均曾巡視車輛情況,本件漏油尚難以從外觀 上察覺,應屬偶發事件…」有間;另原告經確認系爭車輛 駕駛人之行為該當於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0條第3項 規定之構成要件者,即應為吊扣其駕駛執照1年之處分, 是依其法定效果而為之羈束處分,自無違反比例原則之可 言。本件原告之訴為無理由等語。 (四)並聲明:1、駁回原告之訴;2、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四、本院之判斷: (一)按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0條第1項第2款、第3項規定 :「汽車裝載時,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汽車駕駛人3,00 0元以上18,000元以下罰鍰,並責令改正或禁止通行:二 、所載貨物滲漏、飛散、脫落、掉落或氣味惡臭;前二項 情形,因而致人受傷者,吊扣其駕駛執照一年;致人重傷 或死亡者,吊銷其駕駛執照。」 (二)次按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77條第1項第1款規定:「汽車裝 載時,除機車依第88條規定外,應依下列規定:一、裝置 容易滲漏、飛散、氣味惡臭之貨物,能防止其發洩者,應 嚴密封固,裝置適當。」 (三)經查,原告駕駛系爭車輛行經事實概要所載之時間、地點 ,因「所載貨物滲漏、汽車裝載有第30條第1項情形因而 致人受傷」之違規行為,原舉發機關依職權舉發之,後移 由被告以原處分裁處之事實,有營業大客車保養紀錄表、 被告114年1月9日竹監新四字第1145000795號函、車籍資 料、駕駛人資本資料、系爭舉發通知單、原告陳述書、原 舉發機關113年7月15日竹市警交字第1130028758號函、原 處分和送達證書、道路交通事故現場圖、道路交通事故調 查報告表、A3類道路交通事故調查紀錄表、道路交通事故 談話紀錄表、道路交通事故照片黏貼紀錄表、道路交通事 故影像截圖記錄表、原舉發機關114年1月2日竹市警交字 第1130054204號函(本院卷第43至46、79至80、101、103 、105、109至110、111至112、115至117、123、125至127 、129、131、137至145、147至151、153至155頁)等在卷 可稽,堪信為真實。   (四)觀諸本件道路交通事故影像截圖記錄表(本院卷第147至15 1頁)內容略以:「照片編號1至4為公道五路與湳雅街口朝 東車牌拍攝、照片編號5至10為照片為高處往下拍的角度 。1、照片編號1:113年5月20日7時48分時,系爭車輛沿 舊社大橋左轉公道五路往溪埔路方向行駛;2、照片編號2 :系爭車輛右側疑似漏油(地面呈現部份深色區塊);3、 照片編號3:系爭車輛右前輪後方有液體漏出、疑似漏油 ;4、照片編號4:系爭車輛完成轉彎,可見其車身後方有 輪胎沾上液體之痕跡;5、照片編號5:可見系爭車輛沿舊 社大橋左轉公道五路往溪埔路方向行駛;6、照片編號6: 可見系爭車輛行駛後道路出現油漬;7、照片編號8:可見 周家伭騎乘機車沿系爭車輛所行駛之路線行駛;8、照片 編號9:周家伭於左轉公道五路過程中打滑,且該處地面 有油漬(可見地面有深色區塊);9、照片編號10:可見周 家伭摔車、倒臥地面之狀。」等情,並有道路交通事故現 場圖(本院卷第123頁)在卷可參。次查,觀諸卷附道路 交通事故照片黏貼紀錄表(本院卷第139至141頁),可見系 爭車輛右前輪後方車殼處確實有油漬,而周家伭騎乘之車 輛倒地之位置旁亦有車輪痕跡之油漬,是周家伭騎乘之車 輛傾倒之位置即在原告車輛洩漏於現場之油漬上。再查, 周家伭於道路交通事故談話紀錄表(本院卷第131頁)中 對於案發經過描述內容略以:「我左轉彎時,地上有油漬 ,我車子壓在上面就滑跤了」等語。故原告駕駛系爭車輛 洩漏於現場之油漬,顯與本件周家伭車輛倒地及致周家伭 因此受傷,具有相當因果關係,洵屬有據。  (五)原告主張系爭車輛為載客之遊覽車,汽油並非系爭車輛所 載之貨物,且本件漏油事件,應歸責於系爭車輛之車主即 訴外人美樂家客運有限公司,原告並無修繕之權限。又原 告每日出車前均曾巡視車輛情況,本件漏油尚難以從外觀 上察覺,應屬偶發事件云云。惟揆諸上開規定,係對「汽 車裝載時所載貨物」滲漏、飛散或氣味惡臭者之處罰,其 立法之主要意旨係在「防止所裝載之貨物」滲漏、掉落、 飛散或臭氣外洩致生危害交通安全或污染道路環境之行為 ,是以,並不局限於系爭車輛之使用目的與否,而應以車 輛於道路上是造成依據道路因車輛上之物品滲漏、掉落、 飛散或臭氣外洩致生危害交通安全或污染道路環境之行為 ,即足以構成。再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0條第1項 之規定,所處罰之對象為駕駛人而非車主,是賦予駕駛人 行駛車輛期間應有避免危害交通安全之注意義務,藉以達 成有效維護交通秩序及保障交通安全之目的。是原告認為 其未有修繕權限而置系爭車輛故障不顧,繼續使用車輛, 顯然將造成自身及其他用路人之安全疑慮。原告雖出具營 業大客車保養紀錄表,以證其有定期檢查、保養之作為, 惟該表為空白表格,並無法佐證於本件舉發當日,系爭車 輛出車時是否具備檢查車輛安全無虞而出車。且查,原告 於道路交通事故談話紀錄表(本院卷第129頁)關於陳述 事故發生經過內容略以:「…因為遊覽車漏油很久,所以 還未修理…」等語,足認原告明知系爭車輛早有漏油問題 ,卻又於起訴時稱該漏油問題為偶發事件云云(本院卷第1 1頁),故原告於本件起訴之主張,尚難採信。 (六)至原告主張吊扣駕照12個月亦不符合比例原則,且其為職 業駕駛人,吊扣駕照會影響生計云云。惟按道路交通管理 處罰條例第30條第3項前段規定,駕駛人有違反第30條第1 項規定之情形,因而肇事致人受傷者,吊扣駕駛執照一年 ,乃立法者衡酌駕駛人違規行為之狀態及其所致法益侵害 之程度所為之立法裁量,其目的具正當性;所採取之手段 有助於目的之達成,符合適當性原則,並為避免法益受侵 害之有效手段,符合必要性原則;且吊扣駕駛執照乃法律 明文規定之羈束處分,並未賦予被告裁量空間,被告尚無 依據原告使用車輛之需要,而予以減輕或免罰;況吊扣駕 駛執照所造成工作權之影響僅限於駕駛車輛部分,並未限 制原告從事其他工作之權利,是原告此部分主張亦無從解 免本件交通違規之處罰。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及陳述,經核於判決結果   均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列,附此敘明。 六、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無理由,判決如主文。本件第一 審裁判費為300元,應由敗訴之原告負擔,爰確定第一審訴 訟費用額如主文第2項所示。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行政訴訟法第98條第1項前段、第237 條之8第1項。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法 官 林常智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 由,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原 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以及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 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 後20日內補提理由書;如於本判決宣示或公告後送達前提起 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均須按他 造人數附繕本)。 三、上訴未表明上訴理由且未於前述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者, 逕以裁定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書記官 蔡忠衛 訴訟費用計算書 項    目       金 額(新臺幣)  備 註 第一審裁判費        300元 合 計        300元

2025-03-12

TPTA-113-交-2366-20250312-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交通裁決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一庭 113年度交字第1227號 原 告 林冠榮 被 告 交通部公路局新竹區監理所 代 表 人 吳季娟 訴訟代理人 張惠姿 上列當事人間交通裁決事件,原告不服被告民國113年4月17日竹 監新四字第51-ZBA528980號裁決,提起行政訴訟,本院判決如下 : 主 文 ㄧ、原告之訴駁回。 二、訴訟費用新臺幣叁佰元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本件係因原告不服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裁決提 起行政訴訟,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1第1項第1款規定,應 適用交通裁決事件訴訟程序,再據兩造所述各節及卷內資料 足認事證已臻明確,無經言詞辯論之必要,爰依同法第237 條之7規定,不經言詞辯論,逕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事實概要:原告駕駛車牌號碼00-0000號自小客車(下稱系爭 車輛),於民國113年3月9日11時1分許,行經國道1號北向9 3公里(匝道) (下稱系爭地點),因有「行駛高速公路違規使 用路肩」,經內政部警政署國道公路警察局第二公路警察大 隊(下稱原舉發機關)於113年3月20日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 條例第33條第1項第9款規定填製內政部警政署國道公路警察 局第ZBA528980號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通知單(下稱系爭舉 發通知單), 並記載應到案日期為113年5月4日前。原告不 服,於113年3月28日提出申訴,案經被告審認原告確有上開 違規行為屬實,乃於113年4月17日開立竹監新四字第51-ZBA 528980號裁決書。裁處原告「罰鍰新臺幣(下同)4,000元整 ,並記違規點數2點」。原告不服,遂提起本件行政訴訟(嗣 因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63條第1項將違規記點修正限於 「當場舉發者」,於113年6月30日施行,被告則於113年10 月4日以竹監新四字第1135029409號函,將處罰主文欄關於 「記違規點數2點」部分予以刪除,下稱原處分)。 二、原告主張: (一)本件採證照片之畫面並無直接明顯證據顯示原告跨越白線 行駛路肩。縱認原告有壓線的行為,但系爭車輛有9成之 車身都在線內。參照臺灣新竹地方法院109年度交字第31 號判決意旨,路肩係指設於車道之外側路面邊線與護欄或 邊溝之間的部分,不應包括路面邊線,若強行將駕駛人於 行駛間壓到路面邊線之行為即認定其據使用路肩之違規, 難謂符合立法目的。是本件依據採證照片僅能認定系爭車 輛為壓路面邊線之行為等語。 (二)並聲明:1、原處分撤銷;2、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三、被告答辯: (一)本件應適用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7條之1第1項第4款及 第2項、第33條第1項第9款,及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 一裁罰基準及處理細則第2條第5項第2款第4目、道路交通 安全規則第105條、高速公路及快速公路交通管制規則第2 條第1項第17款、第8條第1項、第9條第1項第2款等規定。 (二)本件經原舉發機關於113年4月3日以國道警二交字第11300 05137號函復:…查交通部高速公路局於國道1號北向93公 里(匝道)未常態性開放路肩;次查該局北區交控中心,當 日車輛行駛時段( 113年3月9日11時1分)、路段「國道1號 北向93公里(匝道)」,並無通報機動性開放路肩措施。再 審視本件採證影像,影像時間2024/03/09 11:01:08時 ,系爭車輛出現,未顯示故障警示燈亦未顯示方向燈,其 左側輪在匝道車道上,右側輪則在路肩上;影像時間2023 /03/09 11:01:09時,系爭車輛仍持續跨越兩車道繼續 往前行駛;2023/03/09 11:01:13時,系爭車輛仍持續 跨越兩車道繼續往前行駛至影片結束。是系爭車輛確有行 駛路肩之行為,且違規當時並無實施機動開放路肩,認系 爭車輛於未開放路肩之路段,行駛路肩之行為,違規事實 明確等語。 (三)並聲明:1、駁回原告之訴;2、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四、本院之判斷: (一)按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3條第1項第9款規定:「汽車 行駛於高速公路、快速公路,不遵使用限制、禁止、行車 管制及管理事項之管制規則而有下列行為者,處汽車駕駛 人3,000元以上6,000元以下罰鍰:九、未依規定使用路肩 。」次按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105條規定:「汽車行駛於 高速公路、快速公路或設站管制之道路,應遵守其管制之 規定。」 (二)再按高速公路及快速公路交通管制規則第2條第1項第17款 規定:「本規則所用名詞,釋義如下:十七、路肩︰指設 於車道之外側,路面邊線與護欄或邊溝間之部分。」第9 條第1項第2款規定:「汽車行駛高速公路及快速公路,不 得有下列行為:二、在路肩上行駛,或利用路肩超越前車 。」第19條第3項:「為維護高速公路及快速公路交通安 全與暢通,高速公路及快速公路管理機關或警察機關於必 要時,得發布命令,指定時段於高速公路及快速公路特定 匝道或路段之車道、路肩,禁止、限制或開放車輛通行。 」是高速公路路肩係提供有特殊狀況之車輛暫停及救護車 、警車、公務車於執行公務或救援時使用,非經道路主管 機關同意開放或經警察機關指揮,均不得任意行駛路肩, 由此可知高速公路路肩以禁用為原則,而開放或行駛路肩 係屬例外情形。是汽車駕駛人行駛於高速公路之路肩開放 路段時,即應隨時注意該路段是否屬於開放路肩使用之時 段及遵守號誌指示。 (三)經查,原告駕駛系爭車輛行經事實概要所載之時間、地點 ,因「行駛高速公路違規使用路肩」之違規行為,原舉發 機關逕行舉發之,後移由被告以原處分裁處之事實,有系 爭舉發通知單暨採證照片、車籍資料、原告陳述書、駕駛 人基本資料、申訴書、原舉發機關113年4月3日國道警二 交字第1130005137號函、原處分和送達證書、採證光碟( 本院卷第13、75、76、81至82、83至84、87至88頁)等在 卷可稽,堪信為真實。 (四)觀諸本件採證光碟影像,內容略以:「檔案名稱:00-000 0,片長為18秒,畫面顯示時間為2024/03/09 11:01:01 ,當時天色明亮、地面乾燥。畫面一開始可見檢舉人車輛 行駛於匝道上、該匝道為1線車道,且當時匝道有號誌管 制,已形成車隊連貫之狀,欲依序進入高速公路車道。影 片第6秒時,系爭車輛出現於畫面中,行駛於檢舉人車輛 右側、車身跨越『路面邊線』於車道與路肩之間,且約一半 車身與檢舉人前方車輛並行於匝道車道中。後系爭車輛持 續保持此狀往前開至匝道出口。影片結束」,並經本院當 庭勘驗等情(本院卷第96至97頁)。足認原告駕駛系爭車 輛於112年3月9日11時1分許,行經國道1號北向93公里(匝 道)處時,系爭車輛確實係行駛於路面邊線之右側,亦即 系爭車輛確實有行駛於路肩之事實。又依原舉發機關113 年4月3日國道警二交字第1130005137號函(本院卷第83至8 4頁)可知本件違規舉發當下系爭地點路段並無實施常態性 或機動性開放路肩措施。是原告確有「行駛高速公路違規 使用路肩」之違規行為,至為明灼。 (五)原告主張本件採證照片之畫面並無直接明顯證據顯示原告 跨越白線行駛路肩,縱認原告有壓線的行為,但系爭車輛 有9成之車身都在線內,若強行將駕駛人於行駛間壓到路 面邊線之行為即認定其據使用路肩之違規,難謂符合立法 目的云云。惟查,如前所述,本件舉發時,系爭地點並無 實施常態性或機動性開放路肩措施,是原告有違規行駛於 路肩之行為。再依據上開採證光碟影像可知,當時系爭地 點為僅有1線之車道又已形成連貫車隊、欲依序進入高速 公路,然原告在未開放路肩使用的前提下,違規跨越路面 邊線行駛於車道和路肩中間,且與其他車輛並行,況其跨 越範圍已幾乎半個車身,又系爭車輛無突發特殊狀況之狀 ,顯見原告係為利用邊線外之路肩空間欲快速通過匝道、 進入高速公路,並非原告所主張其不慎跨越路面邊線之情 。故原告上開主張並無可採。 (六)又原告考領有普通小型車駕駛執照,有其駕駛人基本資料 (本院卷第76頁)在卷可參,是原告對車輛於行駛時應注 意並遵守之道路交通相關法規,自難諉為不知,本為原告 所應遵守之注意義務,原告在主觀上就此應有認識,是其 就此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行為,即已具備不法意識,所為 縱無故意亦有過失,應堪認定。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及陳述,經核於判決結果 均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列,附此敘明。 六、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無理由,判決如主文。本件第一 審裁判費為300 元,應由敗訴之原告負擔,爰確定第一審訴 訟費用額如主文第2 項所示。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行政訴訟法第98條第1項前段、第237 條之8第1項。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法 官 林常智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 由,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原 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以及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 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 後20日內補提理由書;如於本判決宣示或公告後送達前提起 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均須按他 造人數附繕本)。 三、上訴未表明上訴理由且未於前述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者, 逕以裁定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書記官 蔡忠衛 訴訟費用計算書 項    目       金 額(新臺幣)  備 註 第一審裁判費        300元 合 計        300元

2025-03-12

TPTA-113-交-1227-20250312-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交通裁決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一庭 113年度交字第1233號 原 告 金宏軒 被 告 交通部公路局新竹區監理所 代 表 人 吳季娟 訴訟代理人 張惠姿 上列當事人間交通裁決事件,原告不服被告民國113年3月25日竹 監新四字第51-E32V83929、51-E32V83930號裁決,提起行政訴訟 ,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一、原告之訴駁回。 二、訴訟費用新臺幣叁佰元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本件係因原告不服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裁決提 起行政訴訟,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1第1項第1款規定,應 適用交通裁決事件訴訟程序,再據兩造所述各節及卷內資料 足認事證已臻明確,無經言詞辯論之必要,爰依同法第237 條之7規定,不經言詞辯論,逕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事實概要:原告所有之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小客車(下稱 系爭車輛),於民國112年12月13日22時25分許,行經新竹 市○區○○路000號(往東) (下稱系爭地點),因有「行車速度 ,超過規定之最高時速逾60公里至80公里以內」、「行車速 度超過規定之最高時速40公里(處車主)」,經新竹市警察局 交通隊(下稱原舉發機關)於112年12月20日依道路交通管 理處罰條例第43條第1項第2款、第4項規定填製竹市警交字 第E32V83929、E32V83930號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通知單( 下合稱系爭舉發通知單),並均記載應到案日期為113年2月2 3日前 。原告不服,於112年12月30日提出申訴,案經被告 審認原告確有上開違規事實,乃於113年3月25日開立竹監新 四字第51-E32V83929、51-E32V83930號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 件裁決書,分別裁處原告「罰鍰新臺幣(下同)16,000元,記 違規點數3點,參加道路交通安全講習」及「吊扣汽車牌照6 個月」。原告不服,遂提起本件行政訴訟(嗣因道路交通管 理處罰條例第63條第1項將違規記點修正限於「當場舉發者 」,並於113年6月30日施行,被告則於113年11月7日以竹監 新四字第1135033778號函,將竹監新四字第51-E32V83929號 裁決書之處罰主文欄關於「記違規點數3點」部分予以刪除 ,下將竹監新四字第51-E32V83929、51-E32V83930號裁決書 合稱原處分)。 二、原告主張: (一)新竹市北區中正路車潮較多,時速不應該到達至113公里 ,當日在西大路的西大駅吃飯完轉入中正路,轉彎處與拍 攝距100公尺,正常車輛行駛也無法在100公尺內行駛時速 至113公里,更何況係行駛在車潮量大之上開路段,更不 可能如此等語。 (二)並聲明:1、原處分撤銷;2、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三、被告答辯: (一)本件應適用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7條之2第1項第7款及 第2項第9款、第3項、第43條第1項第2款及第4項、道路交 通安全規則第93條第1項、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 罰基準及處理細則第2條第5項第3款第1目。 (二)本件經原舉發單位函復:系爭車輛於112年12月13日22時2 5分許,以時速113公里行駛該路段,經科學儀器取得證據 資料證明其超速行為違規無誤…且復查該雷達測速儀器(主 機器號:ATS002)領有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所核發檢 定合格證書(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委託) ,檢定日期為112年 8月9日,有效期限至113年8月31止等。 (三)本件舉發所憑之雷達測速儀,有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委託之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出具雷達測速儀檢定合格證書,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係負責國家標準制定及檢驗之機構,其 受託單位檢驗後發給之證書自有相當之公信力,是本件據 以採證之測速儀之準確度堪值信賴;本案違規地點屬一般 道路,原舉發機關依規於違規照相地點100公尺至300公尺 前,設置測速取締(警52)及速限(50)警告標誌牌面,提醒 駕駛人依規定速限行駛,設置標誌符合道路交通管理處罰 條例第7條之2第3項規定,且該標誌牌面設置明確,其位 置及內容,用路人一望即知,舉發單位依違規事實製單舉 發,並無不合,準此,原告超速63公里違規事實屬實(該 路段速限50公里,行車速度經測時速113公里)。本件原告 之訴為無理由,請依法駁回原告之訴等語。 (四)並聲明:1、駁回原告之訴;2、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四、本院之判斷: (一)按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7之2條第1項第7款、第2項第9 款、第3項規定:「汽車駕駛人之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 當場不能或不宜攔截製單舉發者,得逕行舉發:七、經以 科學儀器取得證據資料證明其行為違規;前項第7款之科 學儀器屬應經定期檢定合格之法定度量衡器,其取得違規 證據資料之地點或路段,應定期於網站公布。但汽車駕駛 人之行為屬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在此限:九、行車速度超 過規定之最高速限或低於規定之最低速限;對於前項第9 款之取締執法路段,在一般道路應於100公尺至300公尺前 ,在高速公路、快速公路應於300公尺至1000公尺前,設 置測速取締標誌。」第43條第1項第2款、第43條第4項前 段規定:「汽車駕駛人駕駛汽車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6, 000元以上36,000元以下罰鍰,並當場禁止其駕駛:二、 行車速度,超過規定之最高時速40公里;汽車駕駛人有第 1項或前項行為者,並吊扣該汽車牌照6個月…。」。 (二)次按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第55條之2規定:「( 第1項)測速取締標誌『警52』,用以警告車輛駕駛人前方路 段常有測速取締執法,促使行車速度不得超過道路規定之 最高速限或低於規定之最低速限;(第2項)測速取締執法 路段,在一般道路應於100公尺至300公尺前,在高速公路 、快速公路應於300公尺至1000公尺前,設置本標誌。」 。是對於行駛於一般道路上車輛在通過警告標誌後100公 尺至300公尺距離範圍內之違反速限規定行為,以非固定 式科學儀器取得證據資料證明予以取締,不因該儀器未位 於該距離範圍內,致使舉發程序違反103年1月8日修正公 布之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7條之2第3項規定,而不得 予以裁罰。」(參照最高行政法院112年度大字第1號裁定 主文),據此,足知執法員警以非固定式測速儀器於一般 道路所為之測速採證,若在「違規地點」之100公尺至300 公尺前,設置測速取締標誌,即屬符合道路交通管理處罰 條例第7條之2第3項之規定。 (三)經查,原告駕駛系爭車輛行經事實概要所載之時間、地點 ,因「行車速度,超過規定之最高時速逾40公里至60公里 以內」之違規行為,原舉發機關逕行舉發,後移由被告以 原處分裁處之事實,有被告113年11月7日竹監新四字第11 35033778號函、車籍資料、駕駛人基本資料、第E32V8392 9號違規案件入案明細、第E32V83930號違規案件入案明細 、原告申訴書、原舉發機關113年3月6日竹市警交字第113 0009417號函、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雷達測速檢定合 格證書、原處分暨送達證書、原舉發機關113年6月19日竹 市警交字第1130025160號函附採證照片暨現場照片(本院 卷第51至52、71、72、73、74、75至76、77至78、79、83 至85、89至91頁)等在卷可稽,堪信為真實。 (四)次查,本件舉發違規地點之標誌「警52」係設置於外側車 道旁人行道之立桿上,且上有最高速限標誌「限5」標示 最高限速為50,並有現場採證照片在卷可稽(本院卷第91 頁),可見該處之標誌「警52」設置清楚呈現,亦無遭受 樹木或其他物體遮蔽之情。且依原舉發機關113年6月19日 竹市警交字第1130025160號函可知,本件舉發係依法於違 規照相地點100公尺至300公尺前設置「警52」及「限5」 標誌。堪認已盡告知用路人依速限行駛之作為義務,足以 促請駕駛人注意不得違規行駛。 (五)又查,原舉發機關使用之雷達測速儀,業經經濟部標準檢 驗局委託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檢定合格(【檢定日期 :112年8月9日】、【有效期限:113年8月31日】、【規 格:24.125 GHz(K-Band)照相式】、【廠牌:Raser】、 【型號:(一)主機:AT-S1;(二)天線:-----】、【器號 :(一)主機:ATS002;(二)天線:-----】、【檢定合格 單號碼:J0GA0000000(主機尾碼為A)】),有檢定合格證 書影本乙紙附卷足憑(本院卷第79頁),雷達測速儀於檢 定合格之有效期間內所為之測速結果,自應具客觀正確性 。再觀諸卷附測速採證照片(本院卷第91頁),照片內容確 實攝得系爭車輛車尾,並明確標示、「日期:2023/12/13 」、「時間:22:25:26」、「主機:ATS002」、「地點 :北區中正路129號(往東)」、「速限:50km/h」、「車 速:113km/h」、「證號:J0GA0000000A」等數據,是依 上開雷達測速儀啟動拍攝之結果以觀,難認有何故障、失 效或誤測等情事。而原舉發機關既已提出測速過程擷取之 照片,佐證系爭車輛以每小時時速113公里行駛之行為, 超速時速63公里,洵屬有據。原告確實具有「速限50公里 ,經測時速113公里,超速逾60公里至80公里以內」之違 規行為。 (六)原告主張本件系爭地點車潮較多,時速不應達113公里, 且當時轉彎後到達系爭地點約距100公尺,正常車輛行駛 也無法在100公尺內行駛時速至113公里云云。惟查,本案 雷達測速儀有前開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出具之雷達測 速儀檢定合格證書在卷可證,應可排除儀器故障、損壞等 因素,其測速結果自可採信而具公信力,可供執法採證之 用。又雷達測速器係利用雷達波以偵測移動物體速度,於 無線電波之行進過程中,遇有物體時,該無線電波會被反 射,且其反射回來之電波,其頻率及振幅將隨所遇物體之 移動狀態而改變,當車速逾越所設定之速度時,採證相機 即同步拍照存證。觀諸卷附之採證照片,清楚攝得系爭車 輛之車牌號碼為「AYD-3332」,且照片中系爭車輛周遭均 無有其他車輛,該雷達測速器斷不可能受其他車輛車速之 不當干擾或影響。原告雖主張系爭地點車潮較多、時速不 可能達113公里云云,然查,本件舉發當時為112年12月13 日星期三晚上10時25分許,為平日晚上時間,按一般常情 而言,即便是車潮眾多的市區路段,亦因時間因素而交通 壅塞亦有緩解,且見卷附採證照片,當時並無與系爭車輛 同行向的其他車輛,有超速之情事發生並非不可能。況原 告除其空言陳述外,並無證據得證其詞,是原告上開主張 自非可採。 (七)又原告考領有普通小型車駕駛執照,有其駕駛人基本資料 (本院卷第72頁)在卷可參,是原告對車輛於行駛時應注 意並遵守之道路交通相關法規,自難諉為不知,本為原告 所應遵守之注意義務,原告在主觀上就此應有認識,是其 就此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行為,即已具備不法意識,所為 縱無故意亦有過失,應堪認定。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及陳述,經核於判決結果 均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列,附此敘明。 六、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無理由,判決如主文。本件第一 審裁判費為300 元,應由敗訴之原告負擔,爰確定第一審訴 訟費用額如主文第2 項所示。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行政訴訟法第98條第1項前段、第237 條之8第1項。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法 官 林常智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 由,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原 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以及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 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 後20日內補提理由書;如於本判決宣示或公告後送達前提起 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均須按他 造人數附繕本)。 三、上訴未表明上訴理由且未於前述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者, 逕以裁定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書記官 蔡忠衛 訴訟費用計算書 項    目       金 額(新臺幣)  備 註 第一審裁判費        300元 合 計        300元

2025-03-12

TPTA-113-交-1233-20250312-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