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刑事訴訟繫屬

共找到 118 筆結果(第 11-20 筆)

交附民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請求損害賠償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4年度交附民字第31號 原 告 傅新源 傅焌銘 被 告 鄧玉文 上列被告因過失傷害案件,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 賠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理 由 一、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 訟,對於被告及依民法負損害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 害;法院認為原告之訴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以判決駁回之 ,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第502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是以附帶民事訴訟之提起,必須以刑事訴訟程序之存在為前 提,若無刑事訴訟案件繫屬於法院,卻對於所謂被告或自認 應負賠償責任之人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刑事法院即應以其為 不合法,依同法第502條第1項規定為駁回之判決(最高法院 111年度台抗字第111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原告主張因與被告發生交通,致其等受有損害,爰請求損害 賠償等語。查原告固於114年3月17日對被告提起本件刑事附 帶民事訴訟,然就原告所指被告致其受有傷害等情,並無刑 事訴訟繫屬,有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上本院收狀章戳、索引 卡查詢證明在卷可稽。是依上開說明,原告既係於無刑事訴 訟程序存在之情形下,對於被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請 求損害賠償,自非合法,應予駁回。又原告之訴既經駁回, 其假執行之聲請即失所附麗,應併予駁回。 三、另本案僅為程序判決,原告因上開犯罪所受損害,仍可在刑 事案件繫屬本院後,依法再行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 害賠償,或另循一般民事訴訟途徑起訴請求賠償,不因本案 判決結果而受影響,附此敘明。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法 官                   法 官 得上訴(20日)

2025-03-24

MLDM-114-交附民-31-20250324-1

附民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請求賠償損害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4年度附民字第278號 原 告 吳玟姿 被 告 温美珍 上列被告因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113年度金訴字第422號), 經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被告温美珍應給付原告吳玟姿新臺幣1萬元;願 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等語。 二、被告未以言詞或書狀作何聲明及陳述。 三、按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應於刑事訴訟起訴後第二審辯論終結 前為之。但在第一審辯論終結後提起上訴前,不得提起;法 院認為原告之訴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以判決駁回之,刑事 訴訟法第488條、第502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又附帶民事 訴訟原本為民事訴訟程序,為求程序之便捷,乃附帶於刑事 訴訟程序,一併審理及判決。申言之,在刑事訴訟中,因有 訴訟程序可資依附,而隨時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惟若刑 事訴訟業經判決而終結,已無繫屬,自無程序可資依附,無 從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是倘原告仍於刑事訴訟終結之後,提 起附帶民事訴訟,即非合法,應判決駁回之。 四、經查,被告被訴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113年度金訴字第4 22號),業經本院言詞辯論終結,於民國113年8月6日宣判 ,並已於113年9月11日確定在案,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 紀錄表在卷可佐。而原告係於上開刑事案件言詞辯論終結後 之114年2月11日,始向本院具狀提起本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乙節,有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起訴狀上本院收狀章戳可佐,足 見原告提起本件附帶民事訴訟時,本院已無刑事訴訟繫屬, 揆諸前揭說明,本件原告之訴於法不合,應予判決駁回。又 原告之訴既經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亦失所附麗,應併予 駁回。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刑事第十四庭 審判長法 官 孫立婷                    法 官 何信儀                    法 官 黃皓彥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 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李宜庭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2025-03-20

TYDM-114-附民-278-20250320-1

附民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損害賠償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4年度附民字第31號 原 告 林婉琦 被 告 葉駿騰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113年度金上訴字第920、921號),原 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事實及理由 一、程序方面:當事人經合法傳喚,無正當之理由不到庭或到庭 不為辯論者,得不待其陳述而為判決,刑事訴訟法第498條 前段定有明文。本件原告經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未到庭, 爰不待其陳述,依被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二、原告林婉琦(下稱原告)起訴主張:原告因被告葉駿騰(下 稱被告)涉及刑事詐欺案件(本院113年度金上訴字第921號 ),其提供帳戶並擔任車手協助洗錢,導致原告蒙受財產損 失。原告於民國112年10月24日匯款新臺幣(下同)187,000 元至遠東銀行臺北信義分行帳戶(0000000000000),及同 年月27日匯款280,000元至國泰世華銀行帳戶(00000000000 0)。被告依民法第184條、第185條規定,應負民事損害賠 償責任,請求:㈠被告應賠償原告467,000元;㈡訴訟費用由 被告負擔。 三、被告則以:㈠我目前沒有能力賠償。㈡其餘陳述與刑案相同。 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四、按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應於刑事訴訟起訴後第二審辯論終結 前為之;又法院認為原告之訴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以判決 駁回之,刑事訴訟法第488條前段、第502條第1項分別定有 明文。次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 起民事訴訟,對於被告及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 其損害,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定有明文,是以倘無刑事 訴訟繫屬,即不得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最高法院99年度台附 字第63號判決意旨參照)。 五、本件被告被訴詐欺等刑事案件,前經檢察官提起公訴及追加 起訴,嗣經臺灣橋頭地方法院於民國113年10月18日以113年 度審金易字第330、500號刑事判決(下稱第一審刑事判決) 判處被告罪刑,嗣經臺灣橋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提起上訴, 而於113年11月21日繫屬本院以113年度金上訴字第920、921 號詐欺等案件審理,被告則未提起上訴。因檢察官於上訴書 僅指摘第一審刑事判決附表編號6部分之量刑過輕,未就第 一審刑事判決附表編號1至5、7至20部分,及附表編號6之犯 罪事實及罪名表示不服(見本院113年度金上訴字第921號刑 事案卷《下稱本院921卷》第9至10頁),公訴檢察官於本院刑 事案件審理時亦表明僅就原判決附表編號6之量刑部分提起 上訴等語(本院921號卷第80、201頁),則第一審刑事判決 附表編號1至5、7至20部分,因檢察官及被告均未提起上訴 而確定。本件原告被詐騙部分,屬第一審刑事判決附表編號 4部分(見第一審刑事判決第7頁),此部分因檢察官及被告 均未上訴,本院無從審理。原告於無刑事訴訟繫屬於本院之 前提下,於114年2月14日向本院提出刑事附帶民事訴狀(見 本院114年度附民字第31號卷第3頁本院收狀章之日期)對被 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顯不合法,應予 駁回。又此僅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程序駁回判決,尚無礙於原 告依所主張之法律關係另循民事訴訟途徑提起民事訴訟之權 利,附此敘明。 六、本件為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而刑事訴訟法第491條並未準用 民事訴訟法關於訴訟費用之規定,且訴訟中亦未生其他訴訟 費用,本件不需徵收裁判費,無庸為訴訟費用負擔之諭知, 一併敘明。 七、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刑事第五庭  審判長法 官 簡志瑩                    法 官 王俊彥                    法 官 曾鈴媖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書記官 陳憲修

2025-03-19

KSHM-114-附民-31-20250319-1

附民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4年度附民字第287號 附民原告 邱麗禎 附民被告 呂茗富 上列被告因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本院113年度金訴字第6號) ,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理 由 一、按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應於刑事訴訟起訴後第二審辯論終結 前為之。但在第一審辯論終結後提起上訴前,不得提起;法 院認為原告之訴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以判決駁回之,刑事 訴訟法第488條、第502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又附帶民事 訴訟原本為民事訴訟程序,為求程序之便捷,乃附帶於刑事 訴訟程序,一併審理及判決。申言之,在刑事訴訟中,因有 訴訟程序可資依附,而隨時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惟若刑 事訴訟業經判決而終結,已無繫屬,自無程序可資依附,無 從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是倘原告仍於刑事訴訟終結之後,提 起附帶民事訴訟,即非合法,應判決駁回之。 二、經查,被告被訴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業經本院言詞辯論 終結,並於民國113年4月30日宣判,因刑事案件當事人提起 上訴而尚未確定一節,有本院113年度金訴字第6號判決、被 告之法院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又原告係於本案言詞辯論終 結後之114年3月6日,始向本院提起本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此情有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起訴狀所蓋本院收狀戳章可證, 且原告所涉被害事實部分,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亦未 於本院上開刑事案件辯論終結前移請本院併辦,此有原告提 出之該署檢察官113年度偵字第8824號、第11536號移送併辦 意旨書可參(其上偵查終結日期為113年11月8日),附此敘 明。準此,本院113年度金訴字第6號既經辯論終結,並已判 決在案,本院即非刑事訴訟繫屬之法院,自不得向本院提起 附帶民事訴訟,是原告之訴於法不合,應予駁回。至本件雖 因程序不合法而駁回,惟不影響原告另依通常民事訴訟程序 起訴之權利;或待上揭刑事案件繫屬臺灣高等法院,且檢察 官亦已就原告之被害事實移送併辦時,再向繫屬之臺灣高等 法院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一併敘明。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刑事第九庭  法 官 李東益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對於本判決如有不服,得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但非對刑事訴訟之判決有上訴時,不得上訴。                 書記官 林怡彣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2025-03-18

SLDM-114-附民-287-20250318-1

附民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4年度附民字第106號 附民原告 王貞分 代 理 人 傅國綱 附民被告 夏林水麵 上列被告因過失傷害案件,經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請求 損害賠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理 由 一、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應於刑事訴訟起訴後第二審辯論終結前 為之;法院認為原告之訴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以判決駁回 之,刑事訴訟法第488條前段、第502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依此,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以有刑事訴訟之存在為前提, 倘原告於刑事訴訟繫屬前,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其訴自非合 法,法院當應判決駁回之。 二、經查,原告因被告涉犯過失傷害案件,於民國113年12月4日 向本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因撤回告訴,經臺灣南投地 方檢察署檢察官為不起訴處分。惟原告據以請求被告損害賠 償之犯罪事實,並未繫屬本院,此有法院前案紀錄表在卷可 稽。依上開說明,本件原告之訴顯不合法,應予駁回,其假 執行之聲請,亦應一併駁回。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王邁揚                   法 官 蔡霈蓁                   法 官 廖允聖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對本判決如不服非對刑事判決上訴時不得上訴並應於送達後20日 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書記官 林柏名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2025-03-18

NTDM-114-附民-106-20250318-1

附民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4年度附民字第283號 原 告 沈煥喬 地址詳卷 被 告 吳浚榤 地址詳卷 尤威仁 地址詳卷 林奇儒 地址詳卷 林茂杰 地址詳卷 何文聖 地址詳卷 上列被告因詐欺案件,經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 賠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事 實 一、原告訴之聲明及陳述如附件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所載。 二、被告未為任何聲明或陳述,亦未提出任何書狀。   理 由 一、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應於刑事訴訟起訴後第二審辯論終結前 為之;法院認為原告之訴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以判決駁回 之,刑事訴訟法第488條前段、第502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依此,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以有刑事訴訟之存在為前提, 倘原告於刑事訴訟繫屬前,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其訴自非合 法,法院當應判決駁回之。 二、經查,原告沈煥喬因被告吳浚榤、尤威仁、林奇儒、林茂杰 、何文聖涉犯詐欺案件,於民國114年3月5日向本院提起刑 事附帶民事訴訟(狀載日期為114年3月3日),此有蓋於刑 事附帶民事訴訟起訴狀上之本院收文戳章在卷可稽。惟原告 據以請求被告損害賠償之犯罪事實,雖經檢察官於114年2月 13日偵查終結並提起公訴,然於原告起訴時尚未繫屬本院, 此有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111年度偵字第35717號、112年度 偵字第7151、7411、18432、29940號起訴書、法院前案紀錄 表在卷可稽。揆諸上開說明,本件原告之訴顯不合法,應予 駁回。至訴訟費用負擔部分,因本件附帶民事訴訟無須徵收 裁判費,本院無庸審酌。另本案僅為程序判決,原告仍可在 刑事案件繫屬本院後,再行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或另循 一般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附此敘明。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刑事第十庭  法 官 蔣文萱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本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 應敘述具體理由,如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 日內補提理由書狀於本院(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書記官 李欣妍

2025-03-14

KSDM-114-附民-283-20250314-1

附民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3年度附民字第208號 原 告 邱光顯 被 告 邱芳妤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113年度易字第76號),經原告提起附 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管轄錯誤,移送於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應向刑事訴訟繫屬之法院為之,刑事 訴訟繫屬於第一審法院,附帶民事訴訟即由受理刑事訴訟之 第一審法院管轄。附帶民事訴訟並無獨立之管轄法院,其管 轄常隨刑事訴訟而轉移,故刑事訴訟法第489條規定,法院 就刑事訴訟為第5條第1項諭知管轄錯誤及移送該案件者,應 併就附帶民事訴訟,為同一之諭知,以貫徹附帶之本旨(最 高法院90年度第5次刑事庭會議決議所附研究意見參照)。 二、經查,本件被告被訴詐欺等案件,業經本院以113年度易字 第76號刑事判決諭知管轄錯誤,並同時諭知移送於臺灣桃園 地方法院,依上說明,本院自應就本件附帶民事訴訟併為同 一管轄錯誤之諭知,而移送於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89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刑事第十五庭 法 官 陳銘珠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如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書記官 陳雅雯

2025-03-14

KSDM-113-附民-208-20250314-1

附民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4年度附民字第193號 原 告 劉彩俠 年籍詳卷 被 告 林孟達 上列被告因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本院113年度金訴字第611號 ),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理 由 一、按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應於刑事訴訟起訴後第二審辯論終結 前為之。但在第一審辯論終結後提起上訴前,不得提起;法 院認為原告之訴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以判決駁回之,刑事 訴訟法第488條、第502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又附帶民事 訴訟原本為民事訴訟程序,為求程序之便捷,乃附帶於刑事 訴訟程序,一併審理及判決。申言之,在刑事訴訟中,因有 訴訟程序可資依附,而隨時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惟若刑 事訴訟業經判決而終結,已無繫屬,自無程序可資依附,無 從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是倘原告仍於刑事訴訟終結之後,提 起附帶民事訴訟,即非合法,應判決駁回之。 二、經查,被告被訴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業經本院於民國11 4年2月11日言詞辯論終結,並於同年月25日宣判,此有該案 判決在卷可參。又原告係於本案言詞辯論終結後之114年3月 11日,始向本院提起本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此情有刑事附 帶民事訴訟起訴狀所蓋本院收狀戳章可證。準此,本院113 年度金訴字第611號案件既經判決在案,本院即非刑事訴訟 繫屬之法院,自不得向本院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是原告之訴 於法不合,應予駁回。 三、至本件雖因程序不合法而駁回,惟不影響原告另依通常民事 訴訟程序起訴之權利;或待上揭刑事案件若有繫屬第二審時 ,再向繫屬之法院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一併敘明。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刑事第四庭法 官 周霙蘭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對於本件判決如有不服,非對刑事訴訟之判決有上訴時不得上訴 ,並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書記官 許育彤

2025-03-14

KLDM-114-附民-193-20250314-1

附民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4年度附民字第591號 附民原告 李孟修 附民被告 莊竹瑄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 ,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理 由 一、按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應於刑事訴訟起訴後第二審辯論終結 前為之;法院認為原告之訴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以判決駁 回之,刑事訴訟法第488條前段、第502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 文。是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以有刑事訴訟之存在為前提,倘 原告於刑事訴訟繫屬前,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其訴自非合法 ,縱嗣後刑事訴訟業已繫屬於法院,亦無法使該程式要件之 欠缺獲得補正,法院仍應以判決駁回之。 二、經查,本件原告雖以被告莊竹瑄涉嫌詐欺等一案,業經臺灣 臺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14年度偵字第243號提起公訴為由 ,於民國114年3月3日具狀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本院於 同年3月6日10時收文,此有蓋於附帶民事訴訟起訴狀上之本 院收狀戳章在卷可稽。惟原告據以請求被告損害賠償之上開 刑事案件,尚未繫屬於本院,有上開案號起訴書、臺灣高等 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索引卡查詢證明各1份可稽,則原告 提起本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之際,其對被告所指涉犯之刑事 案件,並未有刑事訴訟繫屬於本院之情形,揆諸前揭規定, 原告在刑事訴訟繫屬之前,提起本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於 法不合,應予駁回。又嗣後如前揭刑事案件確有繫屬於法院 後,原告仍可依法向繫屬之法院提起附帶民事訴訟,附此敘 明。 三、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刑事第十四庭 法 官 黃琴媛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對於本判決如不服非對刑事判決上訴時不得上訴並應於送達後20 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應附繕本)。                 書記官 黃憶筑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2025-03-07

TNDM-114-附民-591-20250307-1

附民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4年度附民字第137號 原 告 可麗都大樓管理委員會 被 告 劉茂森 上列被告因侵占案件,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 ,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事實及理由 一、按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應於刑事訴訟起訴後第二審辯論終結 前為之,但在第一審辯論終結後提起上訴前,不得提起;法 院認為原告之訴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以判決駁回之,刑事 訴訟法第488條、第502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故提起附帶 民事訴訟,以有刑事訴訟之存在為前提,倘原告於刑事訴訟 繫屬前,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其訴自非合法,法院當應判決 駁回之。 二、經查,原告於民國114年3月4日具狀向本院提起本件刑事附 帶民事訴訟等情,有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之收文戳章可憑,   然依原告提出之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所載之刑事侵占案件, 尚未繫屬於本院,有本院索引卡查詢-當事人姓名查詢、法 院前案紀錄表各1份在卷可稽,揆諸前揭說明,原告既於被 告無刑事訴訟繫屬前,即向本院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本件起 訴程序顯不合法。從而,原告提起本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之 訴不合法,應予駁回。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刑事第八庭 審判長 法 官 林新益                   法 官 許家菱                   法 官 張立亭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 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書記官 陳喜苓

2025-03-07

CTDM-114-附民-137-20250307-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