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張宇安

共找到 144 筆結果(第 11-20 筆)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確認債權不存在等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70號 原 告 許正興 張嘉鈴 許昱晨 許昱晴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張維文律師 被 告 劉育昌 張茂盛 黃懷德 黃若涵 一、上列當事人間確認債權不存在等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 判費。按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定。核定訴訟標的之價 額,以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 訟標的所有之利益為準。以一訴主張數項標的者,其價額合 併計算之,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1項、第2項、第77條之2 第1項前段分別有明文。本件之訴訟標的價額認定,分如下 述: ㈠聲明第1項:因該項聲明係請求確認原告許正興對被告等人間 之新臺幣(下同)3,730萬之借款債務不存在,是該部分之 訴訟標的價額應核定為3,730萬元。 ㈡聲明第2、3、4、5項:按尚未上市或上櫃買賣之公司股票, 屬有價證券,倘有股東出賣多次之交易價格,法院自非不得 參酌歷來交易價值及公司淨值,依職權調查該股票客觀上之 價值如何,據以核定其訴訟標的價額(最高法院102年度台 抗字第533號裁定參照)。本院依職權查詢訴外人昱晟國際 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昱晟公司)之經濟部商業司商工登 記公示資料查詢服務資料,其載每股金額為10元,則原告等 請求被告黃懷德將昱晟公司之股份分別變更登記218萬8,000 股予原告許正興、變更登記136萬股予原告張嘉鈴、變更登 記1萬股予原告許昱晴及變更登記1萬股予原告許昱辰,其訴 訟標的價額應分別核定為2,188萬元(計算式:218萬8,000 股×10元=2,188萬元)、1,360萬元(計算式:136萬股×10元 =1,360萬元)、10萬元(計算式:1萬股×10元=10萬元)及1 0萬元(計算式:1萬股×10元=10萬元)。 ㈢聲明第6項:該項聲明係原告許正興請求被告黃懷德返還坐落 臺南市○○區○○段000地號土地,故該部分之訴訟標的價額應 核定為248萬8,827元(計算式:公告土地現值每平方公尺5, 300元×469.59平方公尺=248萬8,827元】。 ㈣聲明第7項:該項聲明係原告許正興請求被告黃懷德將門牌號 碼為台南市○○區○○路○段00號建物(下稱系爭建物)之稅籍 資料登記予以塗銷,並回復登記納稅義務人為原告許正興。 查系爭建物之課稅現值為48萬9,000元,有臺南市政府財政 稅務局新化分局114年3月6日南市財新字第1143006409號函 暨所附系爭建物之房屋稅及證明書可參,故該部分訴訟標的 價額應核定為48萬9,000元。 ㈤聲明第8項:該項聲明係原告許正興請求被告劉育昌、張茂勝 返還如附表所示之支票,而發票人請求執票人返還票據,其 就訴訟標的所得受之利益,即為執票人不得再執該票據請求 給付票款,該訴訟標的價額,自應以該票據所載之面額為核 定之標準,故該項之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1,830萬元(計算 式如附表所示,即原告請求返還支票之票面金額)。 二、綜上,本件核定訴訟標的價額為9,425萬7,827元【計算式: 3,730萬元+2,188萬+1,360萬+10萬+10萬+248萬8,827+48萬9 ,000+1,830萬=9,425萬7,827】,應徵得第一審裁判費85萬9 ,988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 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7日內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特 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張佐榕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本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表 明抗告理由及檢附繕本),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書記官 張宇安 附表 編號 票據號碼 發票日 金額 (新臺幣) 發票人 1 QA0000000 112年8月28日 4,000,000元 昱晟國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2 QA0000000 112年8月31日 5,300,000元 昱晟國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3 QA0000000 112年9月6日 1,000,000元 昱晟國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4 QA0000000 112年9月7日 2,000,000元 昱晟國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5 BWH0000000 112年9月18日 2,000,000元 昱晟國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6 BWH0000000 112年9月19日 2,000,000元 昱晟國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7 BWH0000000 112年9月20日 2,000,000元 昱晟國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合計 18,300,000元

2025-03-26

CYDV-114-補-70-20250326-1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給付買賣價金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訴字第13號 原 告 總合建材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逢福 訴訟代理人 黃仲逸 被 告 崴騰室內裝修設計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曾奕盛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買賣價金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3月17日 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163萬9,267元,及自民國113年12月19日 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新臺幣1萬7,236元由被告負擔,並應自本判決確定之翌 日起至清償日止,加給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本判決於原告以新臺幣54萬6,422元為被告供擔保後,得假執行 ;但被告如以新臺幣163萬9,267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 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起訴主張:被告於民國112年1月至113年8月間,屢次向 原告購入系統櫃、五金等裝潢材料,合計價金為新臺幣(下 同)297萬7,222元,原告已依約運送並交付貨品至被告指定 處所。詎原告交付貨品後,多次通知被告給付貨品價金,惟 被告僅清償部分貨款共133萬7,955元,並經原告催討無果, 迄今仍積欠款項163萬9,267元(計算式:297萬7,322-133萬 7,955=163萬9,267元)未予清償。為此爰依買賣契約之法律 關係及民法第367條之規定,提起本訴。並聲明:㈠被告應給 付原告163萬9,267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 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㈡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㈢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任何書狀作何聲明及 陳述。 三、原告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其提出與所述情節相符之應收帳 款明細表、發票影本、存摺影本、電話錄音譯文等為證(本 院卷17至45頁),被告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之通知,於言詞 辯論期日不到場,亦未提出準備書狀爭執,依民事訴訟法第 280條第1項、第3項規定,視同自認,堪信上開事實為真實 。從而,原告本於買賣契約之法律關係及民法第367條之規 定,請求被告給付尚欠之買賣價款163萬9,267元,為有理由 。 四、依原告所述,兩造所約定之付款期限為每月月底(本院卷88 頁),而兩造間之買賣關係均存於112年1月至113年8月間, 則被告迄今仍未給付價款,自於本件於113年10月15日起訴 前即應負遲延責任,故原告請求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即 113年12月19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 息,即屬有據。 五、綜上所述,原告依買賣契約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163 萬9,267元,及自113年12月19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 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六、原告陳明願供擔保請求宣告假執行,經核並無不合,爰酌定 相當擔保金額准許之,並依民事訴訟法第392條第2項之規定 ,依職權宣告被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之宣告。 七、按訴訟費用,由敗訴之當事人負擔;法院為終局判決時,應 依職權為訴訟費用之裁判;依第1項及其他裁判確定之訴訟 費用額,應於裁判確定之翌日起,加給按法定利率計算之利 息。民事訴訟法第78條、第87條第1項、第91條第3項分別定 有明文。依此,本件第一審裁判費1萬7,236元,應由敗訴之 被告負擔,並應自本判決確定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加給按 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爰判決如主文第2項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張佐榕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書記官 張宇安

2025-03-26

CYDV-114-訴-13-20250326-1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666號 原 告 蔡繼文 訴訟代理人 黃川赫律師 林子安律師 李家豪律師 被 告 林清子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應再開言詞辯論,並指定於民國114年5月9日下午3時50分, 在本院第十一法庭行言詞辯論程序。   理 由 一、按法院於言詞辯論終結後,宣示裁判前,如有必要得命再開 辯論,民事訴訟訴法第210條定有明文。 二、查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3月7 日言詞辯論終結後,仍有應行調查之事證尚待調查,故有再 開辯論之必要,爰依首揭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民事第一庭法 官 張佐榕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書記官 張宇安

2025-03-26

CYDV-113-訴-666-20250326-1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959號 原 告 劉尉仕 被 告 郭益誠 夏郁翔 上列當事人間因被告加重詐欺案件,原告提起請求損害賠償之刑 事附帶民事訴訟,經本院刑事庭以113年度附民字第314號刑事附 帶民事訴訟裁定移送前來,經本院於民國114年3月10日言詞辯論 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郭益誠、夏郁翔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10萬元,及自民國11 3年7月13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本判決得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按原告於判決確定前,得撤回訴之全部或一部,但被告已為 本案之言詞辯論者,應得其同意。訴之撤回應以書狀為之。 但於期日,得以言詞向法院或受命法官為之。民事訴訟法第 第262條第1項、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查原告原起訴林晉嘉 、劉芃盷為本件被告,惟於言詞辯論期日當庭以言詞撤回對 林晉嘉、劉芃盷之起訴,並經到庭辯論之林晉嘉表示同意( 本院卷68頁),劉芃盷則未為本案之言詞辯論,揆諸上開規 定,應均生撤回之效力。 二、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擴張或 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 條第1項第3款定有明文。本件原告起訴時請求被告應連帶給 付新臺幣(下同)520萬元及利息,嗣訴狀送達後,原告當 庭以言詞減縮請求之金額為10萬元及利息(本院卷68頁)。 經核屬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揆諸前揭規定,應予准許 。 三、被告郭益誠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 訴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 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起訴主張:被告於民國112年6月19日前某日,分別基於 參與犯罪組織之犯意,加入以施用詐術為手段騙取不特定人 金錢為目的包含「廖峻毅」、「歐重埕」、「吳柏葳」(音 同)與其他不詳成員所組成之結構性詐騙集團(下稱系爭詐 騙集團),而由被告郭益誠負責招攬取款車手及交付人頭帳 戶金融卡之車手頭工作,被告夏郁翔則擔任取款車手提領詐 騙款項。嗣系爭詐騙集團不詳成員於112年5月初某日,以下 載APP以投資股票等語,使原告陷於錯誤,於112年6月19日1 1時39分許匯款10萬元至訴外人NGUYEN YHI GAI所申設之華 南商業銀行000000000000號帳戶(下稱系爭帳戶)中,隨後 被告夏郁翔於112年6月19日中午12時22分至23分,在嘉義市 ○區○○街000號之華南商業銀行嘉南分行處,持被告郭益誠所 交付之系爭帳戶金融卡及密碼分4次共提領10萬元後,並交 付予被告郭益誠轉交其餘不詳成員,以此方式隱匿特定犯罪 所得之去向,致原告受有財產上之損害,爰依民法第184、1 85條之規定提起本訴等語,並聲明:㈠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1 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即113年7月13日起至清償 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㈡願供擔保,請准宣 告假執行。 二、被告之答辯:  ㈠被告郭益誠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任何書狀作何 聲明及陳述。  ㈡被告夏郁翔對於原告起訴稱有從系爭帳戶領原告所匯入之10 萬元沒有意見,但目前被告夏郁翔沒有收入,無法賠償等語 。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三、本院之判斷:  ㈠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數人共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 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85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  ㈡經查,原告所主張之上揭侵權事實,業經本院刑事庭以113年 度金訴字第398號認定被告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而判 決有罪確定,此有該刑事判決及本院刑事庭之函文在卷可憑 (本院卷7至23頁),且被告夏郁翔對於刑事案件已經確定 ,以及確有領取原告所匯入系爭帳戶內之款項後,將款項轉 交給被告郭益誠各節均不爭執(本院卷68頁、72頁),顯係 對於原告主張之侵權事實並不爭執;至被告郭益誠經合法通 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曾提出準備書狀,依民事訴 訟法第280條第3項、第1項規定,被告郭益誠對於上揭事實 ,也視同自認。從而,原告主張之上揭侵權事實,堪以採信 為真。被告既係基於詐欺之犯意聯絡,共同分擔參與詐欺原 告之行為,揆諸前揭說明,就原告所受損害10萬元,即應連 帶負損害賠償責任,故原告主張被告應連帶給付10萬元,為 有理由,應予准許。至於被告夏郁翔所述現在沒有收入,所 以沒有能力賠償之部分,則與判斷原告之主張是否有理由無 涉,附此敘明。  ㈢原告本件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之債,屬給付無確定期限,故原 告自得請求被告給付自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 113年7月13日(見本院附民卷25頁、27頁之送達證書)起至 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四、綜上,原告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連帶給付10萬元 ,及自113年7月13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 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五、本件命被告給付之金額未逾50萬元,依民事訴訟法第389條 第1項第5款之規定,本院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至於原告雖 陳明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僅係促本院依職權發動而已 ,爰不另為准駁諭知。 六、本件係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由合議庭裁定移送民事庭之事件 ,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2項之規定,免納裁判費,亦無其 他訴訟費用支出,本件無應確定訴訟費用額必要。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民事第一庭法 官 張佐榕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書記官 張宇安

2025-03-24

CYDV-113-訴-959-20250324-1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解除契約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949號 原 告 陳錫卿 黃永封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林芳榮律師 被 告 楊蕣睿 訴訟代理人 江振源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解除契約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3月10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聲請均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起訴主張:原告於民國77年9月15日因拍賣取得坐落嘉 義市○○段000○0地號土地(下稱系爭土地)。因被告之先人 於系爭土地上建屋,原告請求法院判決拆除均經駁回。嗣兩 造和解,訂立不定期租賃契約(下稱系爭租賃契約),自86 年10月1日起租金每月新臺幣(下同)2,348元。後經本院11 1年度嘉簡字第268號民事判決自111年7月1日起租金調整為2 ,976元。詎被告突於112年10月1日起訴請求通行原告所有相 鄰之100之1地號土地並要求拆除房屋,原告遂起訴請求被告 給付補償金與通行費,原告要求被告先給付補償金及通行費 ,才強制執行,但被告不理。原告為自救,認依民法第449 條規定,租賃契約之期限不得逾20年,系爭租賃契約已超過 20年,故以起訴狀繕本之送達為終止系爭不定期租賃之意思 表示,並請求被告返還系爭土地。並聲明:㈠被告應將系爭 土地返還原告。㈡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㈢原告願供擔保,請 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則以:系爭租賃契約為未定期限之租賃,並無適用民法 第449條第1項規定,原告以該條規定主張終止租約,毋寧弄 錯法條。退步言之,縱系爭租賃契約受限於民法第449條之2 0年租期上限,則以86年10月1日起算,20年租期上限應截止 於106年9月30日,但原告於111年間尚以系爭租賃契約為據 ,訴請被告調整租金,顯見原告於106年9月30日以後仍肯認 租賃關係繼續存在,依民法第451條規定,又再視為不定期 限之租賃,則非有土地法第103條各款事由,原告不得終止 ,被告祖宅當仍有合法占用權源,故原告請求終止租約,返 還土地云云,均屬無據。並聲明:㈠原告之訴駁回。㈡訴訟費 用由原告負擔。㈢如受不利益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免為假執 行之宣告。 三、本院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租賃契約之期限,不得逾20年。逾20年者,縮短為20年, 民法第449條第1項固定有明文。惟民法第449條第1項所定租 賃契約之期限不得逾20年,係指定有期限之租賃而言,不適 用於不定期租賃,此觀之該條項所定「逾20年者縮短為20年 」,可以瞭然(最高法院62年度台上字第3128號、65年台上 字第2722號民事判決意旨參照),此為我國實務上一貫之見 解。經查,兩造就系爭租賃契約為不定期租賃契約乙節,均 不爭執(本院卷150頁),則揆諸前揭意旨,並無民法第449 條第1項之適用。原告起訴主張依民法第449條第1項規定, 系爭租賃契約已超過20年,該租賃契約已經終止為由,請求 被告返還所占用之系爭土地,即無理由。  ㈡按租用建築房屋之基地,非有土地法第103條所列各款事由者 ,出租人不得收回基地,為同條所明定。本條所謂租地建屋 ,在城市地方,以在他人土地上有房屋為目的而租用基地者 ,無論係租地後自建房屋,或承受前手之房屋後始租用該基 地,皆應解為租地建屋契約(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436 號民事判決意旨參照)。又按租地建屋契約,係以承租人使 用其房屋為目的,非有相當之期限不能達其目的,故當事人 雖未明定租賃之期限,依契約目的探求當事人之真意,仍應 解為定有租至房屋不堪使用時為止之期限。是否不堪使用, 原則上應以承租當時所建房屋之通常使用判斷之;蓋房屋如 未經出租人同意而改造或更新材質結構致變更其使用期限者 ,若以變更後之狀態為斷,不免違背該租地建屋契約立約時 當事人之真意(最高法院105年度台上字第1200號民事判決 意旨參照)。經查,依原告所述,系爭租賃契約係基於本院 86年嘉簡字第583號和解筆錄(下稱系爭和解筆錄)而訂立 ,而依該和解筆錄之內容,被告係租用嘉義市○○段000號土 地(下稱100號土地)如該筆錄附圖所示A、C、D之處,而其 上即係住房及地上物(本院卷19至21頁),而100號土地於9 1年6月7日分割出系爭土地,則有系爭土地之土地登記第一 類謄本為證(本院卷17頁),加以原告起訴狀亦自承系爭土 地上,有被告先人建有房屋(本院卷7頁、151頁),則揆諸 前揭意旨,系爭租賃契約自屬不定期限之租地建物契約甚明 ,非有土地法第103條所列各款事由者,或系爭土地上之房 屋已不堪使用之程度,原告不得收回系爭土地。原告並未說 明被告有何違反土地法第103條各款所列情形或系爭土地上 之房屋已不堪使用,其主張以起訴狀繕本送達被告時,終止 系爭租賃契約云云,即無理由,而系爭租賃契約既仍未終止 ,原告請求被告返還所占用之系爭土地,自無理由。  ㈢依兩造所為之陳述及系爭和解筆錄之內容(本院卷9頁、19至 21頁、135至136頁),系爭租賃契約所約定租賃之面積,並 非系爭土地全部,而原告主張已終止系爭租賃契約而請求被 告返還所占用之系爭土地為無理由,已如前所述,另其餘非 屬系爭租賃契約所含括之土地,原告並未主張被告亦有占用 ,則原告請求被告返還該部分之土地,無權利保護之必要, 亦無理由。 四、綜上所述,原告主張以起訴狀繕本送達被告,作為終止系爭 租賃契約之意思表示,並據此請求被告返還系爭土地,為無 理由,應予駁回。原告之訴既經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亦 失所附麗,併予駁回。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防方法及所提證據,經本院 斟酌後,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駁,併此敘明 。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民事第一庭法 官 張佐榕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書記官 張宇安

2025-03-24

CYDV-113-訴-949-20250324-1

再易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確認租賃關係不存在(再審)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再易字第9號 再審原告 陳夏尉 陳緯龍 再審被告 林志成 李㼁梅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租賃關係不存在事件,再審原告對於本院 民國113年8月21日112年度簡上字第151號確定判決提起再審之訴 ,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再審之訴駁回。     再審訴訟費用由再審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本件事實概要:再審原告陳夏尉前於民國109年11月3日17時 30分因駕車不慎,撞死再審被告之子林哲立,經本院以111 年度嘉簡字第150號民事判決再審原告陳夏尉應分別給付再 審被告林志成、李㼁梅新臺幣(下同)154萬2,670元、196萬 6,541元暨法定利息確定。嗣經再審被告聲請對再審原告陳 夏尉之嘉義縣○○鄉○○村000號房屋(下稱系爭房屋)強制執 行(本院111年度司執字第48968號,下稱系爭執行事件), 惟在執行程序中,再審原告陳緯龍陳報其與再審原告陳夏尉 間,就系爭房屋具有租賃關係(自111年9月1日起至116年8 月31日止,下稱系爭租賃關係)。再審被告主張因有該租賃 關係存在,致系爭房屋較難拍定,影響再審被告基於債權人 之法律上地位及系爭執行事件之執行結果,遂提起本件確認 系爭租賃關係不存在之訴,經本院112年度嘉簡字第358號簡 易判決確認再審原告間就系爭房屋自111年9月1日起至116年 8月31日止之租賃關係不存在,復經本院合議庭於113年8月2 1日判決(下稱原確定判決)駁回再審原告之上訴而確定。 二、再審原告主張:原確定判決認為系爭房屋因再審原告間之系 爭租賃關係存在,致執行法院於歷次公開拍賣附表均備註「 現由承租人陳緯龍承租使用中,拍定後不點交」,將造成系 爭房屋較難拍定,拍定價格亦將偏低,將影響再審被告基於 債權人之法律地位及執行結果,故認再審被告訴請確認再審 原告就系爭租賃關係不存在,具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 益云云。惟查,系爭房屋業經訴外人邱金米於執行處第二次 拍賣程序中,以債權人身分承受,故目前並無任何後續拍賣 程序正在進行中,對再審被告而言,系爭租約是否存在,豈 有影響應買人之投標意願或應買價格之可能?故系爭租賃關 係之存否,實難謂對再審被告有何法律上不安之狀態,而得 以判決除去之必要,應認本件顯無確認利益。從而,原確定 判決適用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關於確認利益要件之規定 ,顯有錯誤,具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款適用法規 顯有錯誤之再審事由。並聲明:㈠原確定判決廢棄。㈡再審訴 訟費用由再審被告負擔。 三、再審被告則以:再審原告於系爭執行事件中主張再審原告陳 夏尉名下唯一之系爭房屋已出租予再審原告陳緯龍,使再審 被告債權實行不易,而有害及債權之虞,兩造就系爭租賃關 係是否存在有所爭執,是該租賃關係存在與否處於不明確之 狀態,且得以確認判決除去之,再審被告自有受確認判決之 法律上利益。況且,再審被告於拍賣程序進行前即提起訴訟 ,然拍賣結果確因系爭房屋之租賃關係尚未確認不存在而無 人應買,才由邱金米以再審原告陳夏尉之債權人身分,以最 低價格承買,現經再審被告提起分配表異議之訴,若邱金米 之債權經法院認定不存在,系爭房屋就必須重新拍賣。此外 ,再審被告對於再審原告陳夏尉以夫妻贈與之方式移轉5筆 土地予邱金米之詐害債權行為,已提起撤銷贈與訴訟,業經 法院判決再審被告勝訴確定在案,再審被告並已將5筆土地 移轉回再審原告陳夏尉名下,並於系爭執行事件中追加查封 拍賣,故房屋土地得以一併拍賣,續行拍賣必然會發生,惟 系爭房屋若有租賃關係存在必然影響應買人之意願,故系爭 租賃關係存在與否處於不明確之狀態,且得以確認判決除去 之,原確定判決認定再審被告有確認利益並無違誤。並聲明 :㈠再審之訴駁回。㈡再審訴訟費用由再審原告負擔。 四、再審之訴顯無再審理由者,得不經言詞辯論,以判決駁回之 ,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2項定有明文。所謂顯無理由,乃指 依再審原告主張之事實,顯然無法依再審之訴將原判決廢棄 、變更之情形。包含顯無再審理由,及本案顯無理由而言。 又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款所謂適用法規顯有錯誤, 係指確定判決所適用之法規,顯然不合於法律規定,或與司 法院大法官解釋、憲法法庭裁判意旨顯然違反,或消極的不 適用法規,顯然影響裁判者而言。 五、本院之判斷:  ㈠按確認法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 者,不得提起之;確認證書真偽或為法律關係基礎事實存否 之訴,亦同,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定有明文。所謂即受 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乃指法律關係存否、證書真偽、法 律關係基礎事實存否不明確,致原告私法上地位有受侵害之 危險,得以對被告之確認判決除去此危險之利益。故確認法 律關係存在或不存在之訴,苟具備前開要件,即得謂有即受 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  ㈡再審原告固以在系爭執行事件中,系爭房屋業已拍定,由邱 金米以債權人身分承受,並經執行法院製作分配表(下稱系 爭分配表),定於113年3月20日上午10時實行分配,故目前 並無任何後續拍賣程序正在進行中為由,主張系爭租賃關係 是否存在對再審被告並無影響,再審被告對系爭租賃關係是 否存在並無確認利益等語。惟查,依原確定判決所載,再審 被告主張拍定人邱金米對再審原告陳夏尉所有之債權係虛偽 不存在,並據此就系爭分配表提起分配表異議之訴在案(11 3年度訴字第149號),目前尚未確定。因此,系爭執行事件 於原確定判決言詞辯論終結前即尚未終結,倘再審被告所提 起之分配表異議之訴為有理由,則日後仍有可能就系爭房屋 繼續進行拍賣程序,而因系爭房屋若有系爭租賃關係存在, 從客觀上來看,自會降低一般民眾之應買意願,影響拍定價 格,進而影響再審被告能否藉由系爭執行事件滿足對再審原 告陳夏尉之債權,難謂再審被告無確認判決之法律上之利益 。換言之,再審原告雖稱目前並無任何後續拍賣程序正在進 行,故再審被告無確認利益云云,但卻忽略系爭執行事件實 際上尚未終結,則系爭租賃關係是否存在,客觀上就是會使 再審被告在法律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再審被告自得藉 由確認訴訟加以除去其不安之狀態甚明,原確定判決適用民 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規定,認定再審被告具有確認利益而 進行實體審理,於法並無不合。是再審原告主張原確定判決 之上開認定,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款適用法規顯 有錯誤之再審事由云云,核屬無據。 六、綜上所述,原確定判決並無再審原告所指適用法規顯有錯誤 之再審事由,再審原告依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款之 規定,提起本件再審之訴,為無理由,應予駁回。又本院無 須另為證據調查,即足認再審原告提起本件再審之訴顯無再 審理由,自無行言詞辯論之必要,爰不經言詞辯論,逕以判 決駁回之。 七、據上論結,本件再審之訴顯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502條 第2項、第7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黃佩韻                   法 官 呂仲玉                   法 官 張佐榕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判決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書記官 張宇安

2025-03-21

CYDV-113-再易-9-20250321-1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2年度醫字第6號 原 告 吳堃寧 被 告 張瑜虹 訴訟代理人 蓋威宏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經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27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   伊於民國110年9月27日至天台牙醫診所(下稱天台牙醫)由 被告看診,進行根管治療(下稱110年9月27日醫療行為), 並於110年10月15日進行牙根尖手術(術前抽血混合骨粉放 進手術位置,下稱110年10月15日醫療行為),被告建議植 牙,但未告知植牙存在感染、排斥、失敗等嚴重風險。然經 轉至戴德森醫療財團法人嘉義基督教醫院(下稱嘉基醫院) 看診才發現該顆齒質脆弱且過小,不適合戴單顆牙套及植牙 ,且可能是前次手術因未徹底清創導致感染或其他原因導致 未消腫,甚至造成根尖周圍膿傷,持續再進行5、6次根管治 療後仍僅消腫一半,並於111年6月14日做第二次牙根尖手術 中取出三塊灰白色組織,因被告對原告病情之錯誤判斷治療 方向,並於手術過程有疏失,導致原告花費龐大醫療費用並 造成對原告牙齒不可逆狀態,且耗費許多精力與時間,使原 告身心受到極大痛苦,時常無法自理日常生活而需友人陪伴 照料日常生活及心理重建,爰依侵權行為法律關係請求被告 賠償如附表所示之醫療費用、照護費用及精神賠償共新台幣 (下同)1,211,452元本息。並聲明:㈠、被告應給付原告1, 211,452元及自追加狀繕本送達翌日起之法定遲延利息。㈡、 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答辯:   被告於原告求診過程數次為原告進行治療及手術,有意願積 極治療原告患牙,然原告109年4月1日至天台牙醫由被告看 診時陳述因42齒壓下會感疼痛,卻於隔年110年9月27日才再 至天台牙醫看診,主述長了一顆水泡,顯然原告個人對牙齒 病況有忽視之責,且原告於嘉基醫院進行五次顯微根管治療 及第二次根尖手術仍未明顯收效,可證原告牙齒病況並非單 純醫療行為可治癒,原告主張之事實無非為其主觀臆測,並 未提出任何醫學證據。被告所為醫療行為除經臺灣嘉義地方 檢察署以112年度醫偵字第6號偵查終結認定不起訴,並經衛 生福利部醫事審議委員會(下稱醫審會)鑑定認定被告所為 之醫療行為符合醫療常規、難認定有疏失,可證被告並無醫 療疏失及錯誤診斷之情事,並無任何不法侵權行為,原告所 受損害與被告行為無因果關係。此外,原告所提之賠償細項 ,除部分未有任何單據外,其他關於拔智齒評估及植牙矯正 等評估均屬原告個人矯正牙齒之醫療行為,與本件被告所進 行係為治療根管內部感染與根尖發炎之醫療處置無關。並為 答辯聲明:㈠、原告之訴駁回。㈡、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 請准免為假執行。 三、法院之判斷: ㈠、按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規定,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 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醫療法第82條第1、2項則明定 ,醫療業務之施行,應善盡醫療上必要之注意;醫事人員因 執行醫療業務致生損害於病人,須以故意或違反醫療上必要 之注意義務且逾越合理臨床專業裁量所致者為限,始負損害 賠償責任。該條文第2項規定係於107年1月24日修正公布, 將原條項規定執行醫療業務所致侵權行為之主觀責任「以故 意或過失為限」再為限縮,立法理由乃考量醫療行為因具專 業性、錯綜性及不可預測性,且醫師依法有不得拒絕病人之 救治義務,為兼顧醫師專業及病人權益,修正原條項損害賠 償之要件,以「違反醫療上必要之注意義務且逾越合理臨床 專業裁量」定義原條文所稱「過失」,以使醫事人員之醫療 疏失責任合理化。是本件原告固依民法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 請求損害賠償,惟關於被告是否構成侵權行為,其主觀要件 仍應以醫療法第82條第2項規定定之,以符該條立法旨意。 又構成侵權行為之過失,係指抽象輕過失即欠缺善良管理人 之注意義務而言。而醫療行為具有專業性、錯綜性及不可預 測性,是醫師、護理師執行醫療照護行為應盡之善良管理人 注意義務,係就醫療個案,本於診療當時之醫學知識,審酌 病人之病情、就診時身體狀況,病程變化,醫療行為之風險 ,避免損害發生之成本,及醫院層級等因素,為專業裁量, 綜合判斷選擇有利病人之醫療方式,為適當之醫療照護,即 應認為符合醫療水準,而無過失(最高法院93年度台上字第 851號、110年度台上字第3292號裁判意旨參照)。 ㈡、被告並無違反醫療常規之行為,亦無違反醫療上必要之注意 義務: 1、原告於110年9月27日至天台牙醫就診,由被告診治,主訴下 顎前齒痛(Pain of LA),經診察發現右下正中門牙(#41齒 位)唇側牙肉有膿竇(sinus tract),經過插馬來膠針輔助 拍攝X光根尖檢查後,診斷為急性牙髓炎/牙髓壞死,並進行 根管治療。110年10月15日原告回診,被告診斷#41齒位為根 尖周圍膿瘍合併膿竇,並進行根尖切除手術。110年12月31 日原告回診主訴下顎前齒牙齦腫(LA: gum swelling),診斷 為#41急性牙齦炎,進行局部洗牙。111年1月5日原告回診, 於右下第一小臼齒(#44)、左下第一大臼齒(#36)進行填補 齲齒。有原告至天台牙醫就診之病歷及相關資料可參(本院 卷㈡第53至99頁)。原告主張被告病情之錯誤判斷治療方向 ,並於手術過程有疏失,質疑被告所為違反醫療常規,具醫 療過失等情,經被告否認。準此,自應由原告就被告實施醫 療行為過程中有何未盡醫療必要注意義務之疏失、有何違反 醫療常規之情,先負舉證之責。 2、經本院檢附原告相關就診病歷資料,送請醫審會進行鑑定事 宜,經衛福部於114年1月7日衛部醫字第1141660180號書函 檢送醫審會113年11月21日第0000000號鑑定書(下稱系爭鑑 定書)函覆在卷。查醫審會成員係由醫事、法學專家、學者 及社會人士所組成;且醫事鑑定,係醫審會獨立行使鑑定權 責之事項;而鑑定案件之審議鑑定,係採合議制而非個人之 意見,是醫審會對於相關醫療行為是否符合醫療常規所為之 評價,應屬客觀公正而可信,自得為本件判斷之依據。 ⑴、就110年9月27日醫療行為部分: ①、依Hajime Sasaki, Philip Stashenko. Interrelationship   of the Pulp and Apical Periodontitis. Seltzer and   Bender's dental pulp, 2nd Edition. 2012;12:277-299.   ,牙髓感染僅發生在沒有活髓之牙齒的根管,此可能是由於   齲齒或牙齒外傷導致牙髓壞死,抑或先前已根管治療去除牙 髓組織。一旦根管内形成感染,細菌可能透過根尖孔和側孔 或根穿孔接觸根周圍組織,並誘發慢性或急性發炎反應。慢 性反應通常無症狀,導致根尖周圍之骨吸收,此為根尖周圍 炎之典型放射學特徵。急性根尖周圍發炎通常會引起徵兆及 (或)症狀,包括疼痛及腫脹。急性(有症狀)可能在先前 並無慢性發炎之情況下發生,或可能為先前慢性發炎無症狀 病變惡化之結果。依文獻報告估計,根尖周圍炎惡化(即無 症狀病變變為有症狀)之發生率每年約為5%。臨床上,急性 根尖膿瘍病人會出現輕微至重度疼痛及腫脹,根管感染形成 之膿性滲出物,經由髓骨擴散,穿透皮質骨,並排出至黏膜 下或皮下軟组織。多數情況下,腫脹僅發生在口腔内,急性 根尖膿瘍之治療,包括根管治療、切開引流或拔除齲洞牙齒 ,以去除感染源(本院卷㈡第267至268、269頁)。 ②、醫審會提供前述參考資料,鑑定表示:原告因右下正中門牙 (牙齒#41)齲齒及牙齦長有膿包,於110年9月27日至天台牙 醫診所就診,被告於診察中發現右下正中門牙(#41齒位) 唇側牙肉有膿竇(sinus tract),經過插馬來膠針輔助拍攝 X光根尖檢查後,診斷為急性牙髓炎/牙髓壞死,並進行根管 手術治療,其程序如下:1.局部麻醉;2.髓腔打開,拍攝術 中X光根尖檢查,確定根管長度;3.清潔與擴大根管;4.根 管治療過程中,使用次氯酸鈉沖洗液及生理食鹽水沖洗;5. 塑形根管内形態;B.根管充填:以馬來膠充填並完成根管治 療;7.拍攝術後X光根尖檢查;8.術後開立2天份,1天3次之 抗生素Amoxicillin 500mg、止痛藥Scanol 500mg等處方箋 。被告進行之根管手術治療,符合醫療常規,有系爭鑑定書 可參(本院卷㈡第268頁)。 ⑵、就110年10月15日醫療行為部分:   ①、依Bogdan Krastev, Ivan Filipov. PERIAPICAL SURGERY. E PIDEMIOLOGY, INDICATIONS AND CONTRAINDICATIONS. REVI EW. Journal of IMAB.2020;26(2):0000-0000.,根尖周圍   手術成功之相關因素,包括病人一般健康狀況、根尖病變深 度、體積及大小,且術後成功相關因素亦包括軟组織癒合等 ,其影響因素多元。根尖手術之適應症,包括根管治療後持 續性根尖周圍病變(本院卷㈡第269、270頁)。 ②、原告於111年1月6日至嘉基醫院牙科門診就診,主訴「天台牙 醫建議#41拔掉,尋求第二意見」,經診斷為慢性牙齦炎、# 41急性牙根尖膿腫,治療計畫為#41顯微根管治療及(或)根 尖治療。111年1月28日病人回診,接受顯微根管治療(根管 充填馬來膠移除、次氯酸鈉沖洗及氫氧化鈣敷料充填),醫 師給予備用抗生素;3月4日、3月12日及3月23日回診繼續顯 微根管治療,醫師與原告討論後續治療計畫如下:1.#41電 腦斷層掃描+顯微根管治療,或2.拔除Ml及接受矯正治療, 抑或馬利蘭牙橋【告知#41空間不足(至少需5.5mm),不適 合植牙】,並接受#42前牙複合樹脂填補等情,有原告111年 1月至6月至嘉基醫院就診病歷可佐(本院卷㈡第141至142、1 67頁)。 ③、醫審會提供前述參考資料,鑑定表示:110年9月27日原告於 天台牙醫接受右下正中門齒(#41)根管手術治療,10月15日 於天台牙醫診所接受根尖手術治療,嗣111年1月6日至6月20 日間,原告因病情因素至嘉基醫院就右下正中門牙(牙齒#4 1)接受顯微根管手術治療及根尖手術治療,均符合醫療常規 ,有系爭鑑定書可參(本院卷㈡第269頁)。 ⑶、綜上,堪認被告對於原告施行之醫療行為,確實係可行之治 療手段,無違反醫療常規。 3、原告雖主張系爭鑑定書完全未解釋為何經被告診斷並治療急 性牙髓炎後仍持續惡化成急性根尖膿腫,亦未解釋嘉基醫院 病理報告中存在大量發炎肉芽組織等可直接證明被告先前之 治療未能有效控制感染,過度強調根尖周圍炎惡化率,將原 告病情惡化歸咎於疾病自然進程,卻未提出證據證明原告病 況符合此等自然進程之發展,完全未考量110年12月31日之 病歷記錄,即認定嘉基醫院與被告之治療無關,明顯偏頗、 避重就輕,但原告於嘉基醫院之治療與被告之診斷不但時間 上有連續性,且嘉基醫院看診有發現X光有大型根尖透亮區 ,亦提及疑似是之前手術痕跡,與被告進行手術有疏失有直 接且明確之因果關係等語,惟醫審會係依據被告所實施之醫 療行為內容判斷是否符合醫療常規所為之鑑定,鑑定書案情 摘要包含「110年12月31日原告回診主訴下顎前齒牙齦腫(LA : gum swelling),診斷為#41急性牙齦炎,進行局部洗牙。 」(本院卷㈡第267頁),內容更包含111年1月6日後至嘉基 醫院牙科門診就診之相關病歷資料所為之綜合判斷,並無原 告所稱完全未考量110年12月31日之病歷記錄之情形。原告 以其於嘉基醫院之治療與被告之診斷時間上有連續性,且嘉 基醫院看診有發現X光有大型根尖透亮區,亦提及疑似是之 前手術痕跡,即認定與被告進行手術有疏失有直接且明確之 因果關係,為原告所為之推論,自無可採。 四、綜上所述,原告未能舉證證明被告就110年9月27日、110年1 0月15日醫療行為有故意或過失。從而,原告依侵權行為之 法律關係,請求被告賠償1,211,452元,為無理由,應予駁 回。原告假執行之聲請已失所附麗,應併予駁回。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主張、陳述及所提證據暨攻 擊防禦方法,經本院審酌後,認與本件判決結果無影響,爰 不一一贅述,附此敘明。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民事第一 庭法 官 陳美利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 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書記官 張宇安               附表: 項 目 日  期  金 額 備         註 台大醫院 口腔外科 109.12.11   150元 矯正科 112.1.9   562元 天台牙醫 一般牙科 109.4.1   150元 110.9.27   150元 110.10.15  8,000元 牙根尖手術 110.10.29   150元 術後拆線 110.12.31   150元 111.1.5   150元 嘉基醫院 牙隨病科 111.1.6   150元 111.1.28   200元 41齒第一次根管治療 111.3.4   200元 41齒第二次根管治療 111.3.12   200元 41齒第三次根管治療 111.4.8   200元 41齒第四次根管治療 111.5.18   200元 41齒第五次根管治療 111.5.18  8,000元 顯微開機費、骨泥費 111.6.1   200元 111.6.14   150元 111.6.14  8,000元 第二次根尖手術自費項目,顯微鏡開機費3,000元、骨泥5,000元 111.6.20   350元 第二次根尖手術拆線 111.11.25   150元 台北長庚 矯正 112.10.26  3,330元 112.11.23   28萬元  6,300元 以牙套需戴30個月加維持器需戴12個月共42個月、每月回診一次、每次掛號費150元計算 晴明身心科診所 112.12.15   180元 第一次看診,提及因41齒問題感到創傷難過 112.12.15   180元 第二次看診 精神慰撫金   70萬元 看護費用 111.3.16至111.6.21 194,000元 期間共3個月又7天,以台籍看護薪資日薪2,000元計算。

2025-03-20

CYDV-112-醫-6-20250320-1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訴字第38號 原 告 許婉宜 被 告 蔡承憲 上列當事人間因被告加重詐欺等案件,原告提起損害賠償之刑事 附帶民事訴訟,經本院刑事庭以113年度附民字第535號刑事附帶 民事訴訟裁定移送前來,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27日言詞辯論終結 ,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台幣(下同)99萬元,及自民國113年10月30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起訴主張:被告於112年2月初某日,將其永豐商業銀行 嘉義分行帳號00000000000000號帳戶(下稱本案帳戶)之帳 號提供予真實姓名年籍不詳、暱稱「阿冠」之虛擬貨幣賣家 及其所屬詐欺集團(下稱系爭詐欺集團)。而系爭詐欺集團 成員於112年1月30日20時40分許起,透過通訊軟體LINE暱稱 「邱沁宜」、「劉夢怡」向原告佯稱:可下載「昌恆投資」 APP開通會員儲值購買股票,獲利頗豐云云,致原告於112年 4月11日10時2分許臨櫃匯款200萬元至第一層人頭帳戶-第一 商業銀行信維分行帳號00000000000號帳戶(戶名:興榮行 號,負責人:張榮興,下稱興榮一銀帳戶),再由系爭詐欺 集團成員於同日10時36分許自興榮一銀帳戶以網路銀行轉帳 340萬15元(含原告匯入款項)至第二層人頭帳戶-華南商業 銀行帳號000000000000號帳戶(戶名:豪啓企業社,負責人 :陳啓豪,下稱豪啓華南帳戶),再由系爭詐欺集團成員於 同日11時6分、11時7分,自豪啓華南帳戶轉帳863,584元、8 86,416元(合計175萬元)至第三層人頭帳戶-第一商業銀行 帳號00000000000號帳戶(戶名:李銓浩,下稱李銓浩一銀 帳戶),再由系爭詐欺集團成員於同日11時31分、11時32分 ,自李銓浩一銀帳戶轉帳341,000元、383,000元、266,000 元(合計99萬元)至本案帳戶,旋即由被告於同日11時37分 、11時38分及11時39分,以手機轉帳352,000元、316,000元 、322,000元(合計99萬元)轉匯至「CHUN_專業幣商團隊」 提供之其他人頭帳戶,爰請求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及後 段擇一為原告有利之判決。並聲明:如主文所示。 二、被告答辯略以:伊是幣商,係與陳松澤、李銓浩進行虛擬貨 幣交易而為本案帳戶之轉帳行為,賺取中間的匯差,並無共 同詐欺取財罪、洗錢罪之詐騙犯行,其餘引用刑案中之抗辯 云云。並為答辯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三、法院之判斷: ㈠、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者亦同。數人共 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造意人及 幫助人,視為共同行為人。民法第184條第1項、第185條第1 項前段、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再按數人共同不法侵害他人 之權利者,對於被害人所受損害,所以應負連帶賠償責任, 係因數人之行為共同構成違法行為之原因或條件,因而發生 同一損害,具有行為關連共同性之故。民事上之共同侵權行 為,並不以共同侵權行為人在主觀上有犯意聯絡為必要,如 在客觀上數人之不法行為,均為其所生損害之共同原因,即 所謂行為關連共同,已足以成立共同侵權行為(最高法院85 年度台上字第139號裁判意旨參照)。 ㈡、原告主張被告本案帳戶為被告所有,原告有遭詐騙而匯款200 萬元受有損害,其中99萬元輾轉匯入本案帳戶。而被告所涉 本件加重詐欺等案件,業經本院刑事庭113年度金訴字第770 號(下稱系爭刑案)判決,就被害人為原告部分,認被告構 成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1年4月等情,為兩 造所不爭執(本院卷第41至42頁),堪信為真實。 ㈢、被告雖以前詞置辯,惟查: 1、被告於系爭刑案中自陳其僅具有高中學歷,從事消防噴水系 統工程之工作,自己並無買賣虛擬貨幣之經驗,其從事幣商 之金融交易知識全憑真實姓名、年籍不詳、臉書認識之「阿 冠」,自己雖有電子錢包,但亦不知悉電子錢包之地址、也 不會使用自己之電子錢包打幣給與被告進行交易之人,且被 告在毫無虛擬貨幣之交易經驗下,卻可與不熟識之人進行高 達數十萬元虛擬貨幣之交易,且其虛擬貨幣來源卻非透過合 法之交易所,而係透過網路廣告招攬、毫不知悉亦無確認其 真實姓名、年籍之「CHUN_專業幣商團隊」或「阿冠」,再 者,被告係以數十萬元之現金交付或轉帳給不知名人士之方 式購買虛擬貨幣後,再由該不知名人士將虛擬貨幣交付給被 告所稱之買家之高風險交易方式,此種方式倘該不知名人士 收款後未將虛擬貨幣交付給買家,被告根本求償無門,遑論 被告交付鉅額款項後,更未向「阿冠」或「CHUN_專業幣商 團隊」領取收據,亦未積極確認「CHUN_專業幣商團隊」或 「阿冠」是否果有將虛擬貨幣交付給所謂之「買家」,徒憑 「阿冠」手機顯示「交易成功」之畫面,即率爾交付或轉帳 大筆款項等語(刑案卷第68至74頁),則被告對於其毫不熟 悉亦無交易經驗之行業,竟可徒因毫不熟識之人說明下,即 貿然與來源不同、無法確認真實身分之人,以大筆金額進行 虛擬貨幣之買賣,並賺取所謂之「價差」,況被告稱「CHUN _專業幣商團隊」或「阿冠」僅係其透過網路廣告認識之人 ,且其等之交易匯率均與一般交易所之匯率相同,則買家若 有需求,自可直接透過交易所購買匯率較好之虛擬貨幣,甚 且透過廣告直接向「CHUN_專業幣商團隊」或「阿冠」購買 即可,何以需透過毫無交易經驗之被告購買匯率較差之虛擬 貨幣,使被告賺取價差?是被告上開所辯之種種交易模式均 與常情不符,則被告是否果為幣商之身分,實啟人疑竇。 2、被告倘為幣商,為避免糾紛,理當就相關交易紀錄妥善保存 ,然被告辯稱其與陳松澤、「阿冠」於112年3月30日、與李 銓浩、「CHUN_專業幣商團隊」於112年4月11日分別進行本 案交易,然被告對於為何與陳松澤進行交易,卻係由創鑫數 位科技有限公司之帳戶轉帳至被告本案帳戶毫不知悉,且被 告手機亦未留存112年3月30日與陳松澤及「阿冠」、112年4 月11日與「CHUN_專業幣商團隊」之交易或對話相關紀錄, 而被告稱其先確認「CHUN_專業幣商團隊」或「阿冠」有將 虛擬貨幣打幣給買家後,才會交付款項,然徵諸被告與李銓 浩於112年4月11日之對話紀錄,李銓浩當日係向被告表示並 未到全額之虛擬貨幣,而被告仍將高達99萬之金額轉帳予「 CHUN_專業幣商團隊」,且毫無後續向「CHUN_專業幣商團隊 」要求提供缺少之虛擬貨幣之對話紀錄,則被告前開辯詞要 係無資料可供核實,或所提供之資料均與其所辯不符,更顯 被告上開辯解之詞,不足採信。 ㈣、綜上,足認被告與系爭詐欺集團係相互搭配,由被告提供本 案帳戶,另由詐騙集團成員對原告佯稱可投資購買股票為由 詐騙,而將原告匯款輾轉匯入本案帳戶,並由被告操作本案 帳戶轉出之方式,為系爭詐欺集團獲取原告所匯之99萬元。 據此,被告主觀上既有共同詐欺取財之犯意聯絡,客觀上亦 以不法行為實現系爭詐欺集團成員對原告詐欺取財之結果, 且此行為與原告所受損害間,具有相當因果關係,揆諸前揭 法條及裁判意旨,被告自應對原告所受損害,負共同侵權行 為損害賠償責任,故原告依第184條第1項前段,請求被告給 付99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3年10月30日(附 民卷第5頁)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為有理 由,應予准許。 四、本件判決基礎之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或防禦方法 及所用之證據,經審酌後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 論列,附此敘明。 五、本件係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由合議庭裁定移送民事庭之事件 ,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2項之規定,免納裁判費,亦無其 他訴訟費用支出,本件無應確定訴訟費用額必要。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陳美利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0  日                書記官 張宇安

2025-03-20

CYDV-114-訴-38-20250320-1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代位分割遺產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補字第592號 原 告 許嘉真 訴訟代理人 沈柏亘律師 被 告 高吳秀霞 黎吳悅悅 吳茂盛 吳延盛 吳滿貴 吳林仁惠 吳翊成 吳翊如 曹昌源 曹昌興 曹郁岳 曹淑華 周清蓮(周吳秀琴之繼承人) 周世雄(周吳秀琴之繼承人) 周黛娟(周吳秀琴之代位繼承人) 上列原告與被告間請求代位分割遺產事件,原告起訴未繳納裁判 費。按核定訴訟標的價額,以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 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所有之利益為準。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 1第2項定有明文。又債權人代位債務人對第三人起訴,其訴訟標 的之價額應以債務人與第三人間權利義務關係定之。請求分割遺 產,應依全部遺產於起訴時之總價額按原告應繼分之比例計算其 訴訟標的之價額(最高法院111年度台抗字第583號民事裁定意旨 參照)。查原告起訴代位債務人吳翊正請求分割吳翊正與被告所 公同共有如附表所示之土地,故本件訴訟標的之價額應以吳翊正 因分割所受利益之價額為準,依此計算,即新臺幣(下同)40萬 2,708元(計算式如附表所示),是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40 萬2,708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4,410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 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5日內補繳,逾期 不繳,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民事第一庭法 官 張佐榕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本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表 明抗告理由及檢附繕本),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書記官 張宇安 附表 編號 土地 面積 (㎡) 本件起訴時之公告土地現值 權利範圍 訴訟標的價額之計算(元以下四捨五入) (吳翊正之應繼分比例為216分之7) 1 嘉義縣○○鄉○○○段00地號土地 8,686 每平方公尺 450元 全部 126,671元 (計算式:8,686x450x7/216=126,671) 2 嘉義縣○○鄉○○○段00地號土地 2,013 每平方公尺 450元 全部 29,356元 (計算式:2,013x450x7/216=29,356) 3 嘉義縣○○鄉○○○段0000地號土地 4,593 每平方公尺 450元 全部 66,981元 (計算式:4,593x450x7/216=66,981) 4 嘉義縣○○鄉○○○段00地號土地 912 每平方公尺 450元 全部 13,300元 (計算式:912x450x7/216=13,300) 5 嘉義縣○○鄉○○○段00地號土地 2,478 每平方公尺 450元 全部 36,138元 (計算式:2,478x450x7/216=36,138) 6 嘉義縣○○鄉○○○段000地號土地 2,394 每平方公尺 680元 全部 52,757元 (計算式:2,394x680x7/216=52,757) 7 嘉義縣○○鄉○○○段00000地號土地 256 每平方公尺 680元 全部 5,641元 (計算式:256x680x7/216=5,641) 8 嘉義縣○○鄉○○○段000地號土地 183 每平方公尺 680元 全部 4,033元 (計算式:183x680x7/216=4,033) 9 嘉義縣○○鄉○○○段00000地號土地 1,445 每平方公尺 680元 全部 31,844元 (計算式:1,445x680x7/216=31,844) 10 嘉義縣○○鄉○○○段000地號土地 73 每平方公尺 680元 全部 1,609元 (計算式:73x680x7/216=1,609) 11 嘉義縣○○鄉○○○段00000地號土地 1,560 每平方公尺 680元 全部 34,378元 (計算式:1,560x680x7/216=34,378)

2025-03-19

CYDV-113-補-592-20250319-1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清償債務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960號 原 告 合作金庫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衍茂 訴訟代理人 黃明仁 被 告 雲慶光電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佩芳 被 告 蔡慶俞 蔡慶醇 上列當事人間清償債務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3月3日言詞辯論 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如附表所示之本金、利息及違約金。 訴訟費用新臺幣2萬5,453元由被告連帶負擔,並應自本判決確定 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加給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最後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 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 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起訴主張:被告雲慶光電公司(下稱雲慶公司)為營運 周轉需要,於民國112年7月10日向原告申貸借款額度新臺幣 (下同)300萬元,並約定借款本息攤還方式及計息方式依 年金法計算,按月本息平均攤還,及依指標利率約定為中華 郵政二年期定存機動利率1.595%加碼年息0.575%計算,嗣後 隨著指標利率變動而調整(目前為年息2.295%),於未依約 按時履行債務時,其逾期在6個月內者,按上開利率百分之1 0計付違約金,逾期超過6個月部分,按上開利率百分之20計 付違約金,並邀同被告蔡慶俞、蔡慶醇擔任連帶保證人。詎 被告雲慶公司自113年10月11日起即未依約按月繳息,目前 尚欠本金244萬7,380元及利息、違約金未清償,經原告迭次 催討均無結果,依授信約定書第5條第1款規定,被告已喪失 期限利益,所借款項視為到期。為此爰依消費借貸及連帶保 證之法律關係,請求清償借款。並聲明:如主文所示。 二、被告雲慶公司、蔡慶俞、蔡慶醇均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 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三、得心證之理由:         原告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其提出與所述情節相符之借據、 授信約定書、連帶保證書、借戶全部資料查詢單為證(本院 卷11至19頁、23至28頁),被告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之通知 ,於言詞辯論期日不到場,亦未提出準備書狀爭執,依民事 訴訟法第280條第1項、第3項規定,視同自認,堪信上開事 實為真實。從而,原告本於消費借貸及連帶保證之法律關係 ,請求被告連帶給付如主文第1項所示之本金、利息及違約 金,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按訴訟費用,由敗訴之當事人負擔;共同訴訟人因連帶或不 可分之債敗訴者,應連帶負擔訴訟費用;法院為終局判決時 ,應依職權為訴訟費用之裁判;依第1項及其他裁判確定之 訴訟費用額,應於裁判確定之翌日起,加給按法定利率計算 之利息。民事訴訟法第78條、第85條第2項、第87條第1項、 第91條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依此,本件第一審裁判費2萬5, 453元,應由敗訴之被告連帶負擔,並應自本判決確定之翌 日起至清償日止,加給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爰 判決如主文第2項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張佐榕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書記官 張宇安                   附表 尚欠本金 (新臺幣) 利息 違約金 244萬7,380元 自113年9月1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2.295%計算之利息。 自113年10月11日起至清償日止,其逾期在6個月以內者,按左列利率10%,逾期超過6個月部分,按左列利率20%計算之違約金。

2025-03-17

CYDV-113-訴-960-20250317-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