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林毅桓

共找到 33 筆結果(第 11-20 筆)

原附民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2年度原附民字第68號 原 告 潘永歷 被 告 張恩偉 蔡名揚 姚委承 何依苓 (現於法務部○○○○○○○○○執行 中) 葉子賢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原本院112年度審原金訴字第4號,嗣改 分為112年度原金訴字第22號),經原告提起請求損害賠償之附 帶民事訴訟,因事件繁雜,非經長久之時日不能終結其審判,應 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將本件附帶民事訴訟移送本院 民事庭,特此裁定。至同案被告高有德、蘇義傑、陳富鴻、邱家 輝、林瑀霏(原名林子愉)、童孟學、方士維、顏佑瑩經原告提 起附帶民事訴訟部分,另由本院判決駁回原告之訴;同案被告林 毅桓、莊仲宇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部分,待本院拘提林毅桓 到案或緝獲莊仲宇審理刑事部分終結後,再為適法之處理,附此 敘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刑事第十庭 審判長法 官 蔣文萱 法 官 林怡姿 法 官 吳俞玲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書記官 許孟葳

2025-03-11

KSDM-112-原附民-68-20250311-1

原附民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2年度原附民字第69號 原 告 彭冠傑 被 告 蘇義傑 陳富鴻 林瑀霏 (現於法務部○○○○○○○○○○羈押中) 葉子賢 方士維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本院112年度原金訴字第22號、113年度 金訴字第783號),經原告提起請求損害賠償之附帶民事訴訟, 因事件繁雜,非經長久之時日不能終結其審判,應依刑事訴訟法 第504條第1項前段,將本件附帶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 裁定。至同案被告張恩偉、蔡名揚、姚委承、高有德、何依苓、 邱家輝、童孟學、顏佑瑩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部分,另由本 院判決駁回原告之訴;同案被告林毅桓、莊仲宇經原告提起附帶 民事訴訟部分,待本院拘提林毅桓到案或緝獲莊仲宇審理刑事部 分終結後,再為適法之處理,附此敘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刑事第十庭 審判長法 官 蔣文萱 法 官 林怡姿 法 官 吳俞玲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書記官 許孟葳

2025-03-11

KSDM-112-原附民-69-20250311-1

原附民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3年度原附民字第71號 原 告 吳桂林 被 告 蘇義傑 上列被告因本院112年度原金訴字第22號詐欺等案件,經原告提 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事 實 一、原告方面:原告訴之聲明及主張均詳如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起 訴狀所載(如附件)。 二、被告方面:被告未為任何聲明或陳述,亦未提出任何書狀。 三、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 訟,對於被告及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 法院認為原告之訴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以判決駁回之,刑 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第502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四、經查:  ㈠被告蘇義傑就原告吳桂林遭本案詐欺集團成員詐欺取財部分 ,業經檢察官另案提起公訴,並非本案起訴範圍乙情,有臺 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110年度偵字第16996號、111年度 偵字第4403號、第6846號、第9763號起訴書附卷足憑,故被 告蘇義傑就原告遭詐欺取財部分,並非本案刑事被告,原告 對被告蘇義傑於本案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並非合法,應 予駁回。又原告請求既經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即失所附麗 ,應併予駁回。   ㈡至同案被告張恩偉、蔡名揚、姚委承、何依苓、邱家輝、林 瑀霏(原名林子愉)、葉子賢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部分 ,另移送本院民事庭;同案被告林毅桓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 訴訟部分,待本院拘提林毅桓到案審理刑事部分終結後,再 為適法之處理,附此敘明。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刑事第十庭  審判長法 官 蔣文萱                  法 官 林怡姿                  法 官 吳俞玲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本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 並應敘述具體理由,如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 20日內補提理由書狀於本院(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書記官 許孟葳

2025-03-11

KSDM-113-原附民-71-20250311-2

原附民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2年度原附民字第69號 原 告 彭冠傑 被 告 張恩偉 蔡名揚 姚委承 高有德 何依苓 (現於法務部○○○○○○○○○執行 中) 邱家輝 童孟學 顏佑瑩 上列被告因本院112年度原金訴字第22號(原112年度審原金訴字 第4號)詐欺等案件,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 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方面:原告訴之聲明及主張均詳如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起 訴狀所載(如附件)。 二、被告方面:被告未為任何聲明或陳述,亦未提出任何書狀。 三、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 訟,對於被告及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 法院認為原告之訴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以判決駁回之,刑 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第502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 刑事訴訟諭知無罪、免訴或不受理之判決者,應以判決駁回 原告之訴,刑事訴訟法第503條第1項前段亦定有明文。復按 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所定附帶民事訴訟之被告,除刑事 被告外,固兼及於依民法負損害賠償責任之人,惟附帶民事 訴訟之原告所主張之共同加害人,必以在刑事訴訟程序中經 認定係共同侵權行為之人,始得謂為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 ,否則對之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即難謂為合法(最高法院10 2年度台附字第15號刑事判決意旨參照)。 四、經查:  ㈠本院112年度原金訴字第22號(原112年度審原金訴字第4號) 詐欺等案件,檢察官就原告彭冠傑部分,係起訴同案被告陳 富鴻收取簡君霖所有之中國信託銀行帳號000-000000000000 號帳戶作為收受轉匯詐欺贓款之人頭帳戶。嗣上開詐欺集團 成員向原告彭冠傑施以詐術,致其陷於錯誤,分別於民國11 0年3月18日12時15分、同日12時17分各匯款新臺幣(下同) 5萬元至黃家欣所有之中國信託銀行帳戶內,由同案被告蘇 義傑指揮同案被告林瑀霏將該筆款項轉匯至簡君霖之上開帳 戶內,由被告童孟學於110年3月18日17時25分,自簡君霖上 開帳戶提領12萬元;原告另於110年3月21日11時12分匯款3 萬元至黃家欣所有之中國信託銀行帳戶內,由同案被告蘇義 傑指揮同案被告林瑀霏將該筆款項轉匯至黃鈿發所有之中國 信託銀行帳戶內,由同案被告方士維於110年3月24日0時1分 ,自黃鈿發所有之中國信託銀行帳戶提領10萬元。  ㈡而被告童孟學經本院以112年度原金訴字第22號審理後,判決 無罪在案,是依刑事訴訟法第503條第1項前段規定,本案原 告對被告童孟學之附帶民事訴訟,自應予以駁回;原告具狀 對被告張恩偉、蔡名揚、姚委承、高有德、何依苓、邱家輝 、顏佑瑩部分,未據檢察官起訴,即非原告受詐騙之犯罪事 實之被告,且經本院上開刑事案件審理結果,亦未認定被告 張恩偉、蔡名揚、姚委承、高有德、何依苓、邱家輝、顏佑 瑩與刑事被告有共犯關係而為共同侵權行為人,上開刑事訴 訟程序中既未認定被告張恩偉、蔡名揚、姚委承、高有德、 何依苓、邱家輝、顏佑瑩對原告有共同侵權行為,對原告而 言,被告張恩偉、蔡名揚、姚委承、高有德、何依苓、邱家 輝、顏佑瑩並非刑事被告或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揆諸前 揭說明,原告對於被告張恩偉、蔡名揚、姚委承、高有德、 何依苓、邱家輝、顏佑瑩提起本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自非 合法,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之規定,應予駁回。   又原告請求既經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即失所附麗,應併予 駁回。  ㈣至同案被告蘇義傑、陳富鴻、林瑀霏(原名林子愉)、葉子 賢、方士維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部分,另移送本院民事 庭;同案被告林毅桓、莊仲宇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部分 ,待本院拘提林毅桓到案或緝獲莊仲宇審理刑事部分終結後 ,再為適法之處理,附此敘明。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第503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刑事第十庭  審判長法 官 蔣文萱                  法 官 林怡姿                  法 官 吳俞玲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本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 並應敘述具體理由,如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 20日內補提理由書狀於本院(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書記官 許孟葳

2025-03-11

KSDM-112-原附民-69-20250311-2

台上
最高法院

加重詐欺等罪

最高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台上字第1173號 上 訴 人 林毅桓 上列上訴人因加重詐欺等罪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中 華民國113年11月27日第二審判決(113年度金上訴字第1005號, 起訴案號:臺灣彰化地方檢察署111年度偵字第11968、13415號 ),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按刑事訴訟法第377條規定,上訴於第三審法院,非以判決 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是提起第三審上訴,應以原判 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係屬法定要件。如果上訴理由書狀並未 依據卷內訴訟資料,具體指摘原判決不適用何種法則或如何 適用不當,或所指摘原判決違法情事,顯與法律規定得為第 三審上訴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合時,均應認其上訴為違 背法律上之程式,予以駁回。 二、本件第一審判決認定上訴人林毅桓加重詐欺及一般洗錢之犯 行明確,而依刑法想像競合犯規定從一重論處上訴人犯3人 以上共同詐欺取財共18罪刑。上訴人不服第一審判決且明示 僅就刑之部分提起第二審上訴;經原審審理結果,維持第一 審判決所處之刑,駁回上訴人部分在第二審之上訴,已詳敘 其量刑審酌所憑之依據及裁量之理由。從形式上觀察,並無 足以影響判決結果之違法情形存在。   三、適用刑法第59條酌減其刑與否,法院有權斟酌決定。原判決 依審理結果,認上訴人並無犯罪情狀顯可憫恕,縱科以法定 最低度刑仍嫌過重之情事,而未依前述規定予以酌減,已說 明理由(見原判決第4頁),難認於法有違。上訴意旨對於 原判決前述法律適用之職權行使,任意評價,泛言本件犯行 有情輕法重情事,原判決未予酌減,過於苛重,違反平等與 罪刑相當原則,有判決不適用法則之違誤等語,並非適法之 第三審上訴理由。 四、量刑輕重,屬為裁判之法院得依職權裁量之事項,苟其量刑 已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並斟酌刑法第57條各款所列情狀 ,在法定刑度內,酌量科刑,如無違反公平、比例及罪刑相 當原則,致明顯輕重失衡情形,自不得指為違法。原判決已 具體審酌刑法第57條各款科刑相關情狀,依卷存事證就本件 犯罪情節及行為人屬性等事由,在罪責原則下適正行使其刑 罰之裁量權,客觀上未逾越法定刑度,且與罪刑相當原則無 悖,難認有逾越法律規定範圍,或濫用裁量權限之違法情形 。況量刑係法院就繫屬個案犯罪之整體評價,故其判斷當否 之準據,應就判決之整體觀察為綜合考量,不可摭拾其中片 段,遽予評斷或為指摘。上訴意旨就原判決前述職權行使, 任意爭執,泛言原判決未審酌其職業與生活狀況等相關有利 因素,量刑過重等語,亦非第三審上訴之合法理由。 五、綜合前旨及其他上訴意旨仍對於事實審法院之職權行使,徒 以自己之說詞,任意指為違法,要與法律規定得為第三審上 訴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合。本件上訴違背法律上程式, 應予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95條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刑事第八庭審判長法 官 林瑞斌 法 官 林英志 法 官 黃潔茹 法 官 高文崇                  法 官 朱瑞娟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林明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2025-03-05

TPSM-114-台上-1173-20250305-1

上訴
臺灣高等法院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上訴字第6531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林毅桓 指定辯護人 本院公設辯護人陳德仁 上列上訴人即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不服臺灣桃 園地方法院113年度重訴字第56號,中華民國113年10月14日第一 審判決(起訴案號: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緝字第4153 號、第4384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事實及理由 一、本案審理範圍  ㈠按刑事訴訟法第348條第3項規定,上訴得明示僅就判決之刑 、沒收或保安處分一部為之。其立法理由謂:「為尊重當事 人設定攻防之範圍,並減輕上訴審審理之負擔,容許上訴權 人僅針對刑、沒收或保安處分一部提起上訴,其未表明上訴 之認定犯罪事實部分,則不在第二審之審判範圍。如為數罪 併罰之案件,亦得僅針對各罪之刑、沒收、保安處分或對併 罰所定之應執行刑、沒收、保安處分,提起上訴,其效力不 及於原審所認定之各犯罪事實,此部分犯罪事實不在上訴審 審查範圍。」是科刑事項已可不隨同其犯罪事實單獨成為上 訴之標的,且上訴人明示僅就科刑事項上訴時,第二審法院 即不再就原審法院認定之犯罪事實為審查,應以原審法院認 定之犯罪事實,作為論認原審量刑妥適與否之判斷基礎。  ㈡本件檢察官並未提起上訴,僅被告林毅桓提起第二審上訴, 依刑事上訴理由狀所載,被告認罪,原審判處有期徒刑7年6 月,量刑過重等語明確(本院卷第25至27頁),辯護人於本院 審理中亦表示:如被告上訴狀所載,僅就量刑上訴等語明確 (本院卷第155頁),足認被告已明示僅就原判決之刑部分提 起上訴。依據前述說明,本院僅就原審判決量刑妥適與否進 行審理,至於未上訴之原判決關於犯罪事實及罪名、沒收部 分(如原判決書所載)非本院審判範圍。 二、上訴駁回之理由  ㈠被告提起上訴,理由略以:被告認罪,犯後態度良好,原為 油漆工,有專業技術及穩定收入,然因疫情停工,長時間無 收入影響生計,始鋌而走險犯下本案,經此次偵查及審理過 程,已知所警惕,絕不敢再犯,原審判處有期徒刑7年6月, 量刑過重,請從輕量刑等語。  ㈡按量刑係法院就繫屬個案犯罪之整體評價,為事實審法院得 依職權自由裁量之事項,故判斷量刑當否之準據,應就判決 為整體觀察及綜合考量,不可摭拾其中片段予以評斷,苟已 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斟酌刑法第57條各款所列情狀,在 法定刑度內,酌量科刑,無偏執一端,致明顯失出失入情形 ,即不得任意指為違法(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6170號判 決意旨參照)。原審就被告所犯運輸第二級毒品罪,依刑法 第59條規定減輕其刑,並審酌被告漠視法律禁令,受私利蒙 蔽鋌而走險,共同運輸純質淨重總計逾10公斤之甲基安非他 命,若順利運送入境,非僅犯罪之人可獲取鉅額之不法利益 ,流入市面之毒品更將因此毒害他人,犯罪情節非輕,所幸 上開毒品經即時查獲而未造成嚴重危害,又被告於偵查中矢 口否認參與本案犯行,然於原審審理時終知坦認不諱,供出 上游共犯「小周」之涉案情節,犯後態度尚可,另考量被告 於本案之分工角色、參與程度、共犯張嘉顯及王柏荏於另案 判決之刑度,兼衡其自陳國中畢業之智識程度、職業為油漆 工、家庭經濟狀況勉持等一切情狀,以為量刑;綜上各節, 足認原審於量刑時已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詳予審酌刑法 第57條各款而為裁量權之行使,既未逾越法律所規定之範圍 ,亦無濫用權限之情形。上訴理由所指各節,業經原審於量 刑時予以審酌,原審考量之量刑基礎於本院審理時並無變動 之情;是原審考量刑法第57條各款所列情狀,量處有期徒刑 7年6月,客觀上並無明顯濫權或失之過重之情形,核無違法 或不當之處。  ㈢綜上所述,原審量處之刑度已有寬減,而就刑罰裁量職權之 行使,既未逾越法律所規定之範圍,亦無濫用權限之情形, 且無違反罪刑相當原則,原審之量刑自無不當。又被告上訴 所指犯罪動機及犯後態度,均不足以變更原審之量刑基礎, 是被告上訴請求從輕量刑,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三、被告經本院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未於審理期日到庭,爰依 法不待其陳述,逕行判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71條、第368條,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蕭博騰提起公訴,檢察官侯名皇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刑事第十七庭 審判長法 官 鄭水銓                    法 官 沈君玲                    法 官 孫沅孝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其 未敘述上訴之理由者並得於提起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劉心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附錄本案所犯法條: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4條第2項 製造、運輸、販賣第二級毒品者,處無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 刑,得併科新臺幣一千五百萬元以下罰金。

2025-03-05

TPHM-113-上訴-6531-20250305-1

原訴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原訴字第14號                    113年度原訴字第15號 原 告 高仲村 原 告 高雲浩 被 告 王順榮 王明健 陳建誠 (現於法務部○○○○○○○○○執 行) 陳建志 (現於法務部○○○○○○○○○執 行) 唐世樺 林毅桓 上列被告因妨害秩序等案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 害賠償事件,經本院刑事庭移送前來(112年度原附民字第3號、 4號),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26日合併言詞辯論終結,並合併判 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高仲村新臺幣111,491元、原告高雲浩新臺 幣101,079元,及均自民國一一二年二月十四日起至清償日止, 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被告連帶負擔五分之二,餘由原告負擔。 本判決第一項得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被告王順榮、王明健、林毅桓經合法通知,無正當理由未於 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 ,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二、原告主張:被告王順榮係被告王明健之父親,被告王順榮之 女兒王依雯曾與原告高雲浩交往,分手後被告王順榮及王明 健多次向高雲浩追討其於交往時對王依雯所欠下之債務不成 。於民國110年5月5日被告王順榮至被告陳建志、陳建誠兄 弟家中商討對策,席間決定要前去尋找高雲浩處理,並由被 告陳建志邀集被告林毅桓、唐世樺、陳宗諒、林裕發、黎嘉 安等人共同前往,被告王順榮、王明健、陳建志、陳建誠、 林毅桓、唐世樺因而共同基於意圖供行使之用而攜帶凶器, 在公共場所聚集三人以上下手實施強暴、傷害之犯意聯絡, 於同日14時許前往高雄市○○區○○路000巷00○0號找高雲浩, 在楠梓區德賢路209巷20號前與高雲浩、原告高仲村兄弟爆 發衝突,被告王順榮、陳建志、陳建誠便基於妨礙自由之犯 意聯絡,先是被告王順榮從背後架住高雲浩,要把高雲浩架 上小客車內,被高雲浩掙脫,被告王順榮、陳建志、陳建誠 又共同拉高雲浩,想把高雲浩拉進小客車後車廂未成,接著 3人又把高雲浩拉進小客車後座,高雲浩被押入車內後,立 刻趁被告王順榮等人不備,從另一側後座車門逃出,被告王 順榮並徒手及拿球棒、被告陳建志與陳建誠、林毅桓徒手、 唐世樺持甩棍毆打高仲村及高雲浩,被告王明健則以球棒毆 打高仲村,致高仲村受有頭部外傷併輕微腦震盪、頸部、背 部及臉部多處擦挫傷等傷害;高雲浩則受有下唇撕裂傷1公 分、臉部、頭皮、胸、背及兩上肢擦挫傷等傷害,被告等人 之上開共同妨害自由及傷害之犯行經臺灣橋頭地方檢察署檢 察官提起公訴後,均業經本院刑事庭判處有期徒刑確定在案 ,被告等人自應成立共同侵權行為。   ㈡、原告高仲村所受損害及請求金額如下:  ⑴醫藥費用新臺幣(下同)1,491元:原告因本件被告等人之傷 害行為至高雄榮民總醫院就診,支出醫療費用共1,491元, 有原證二之醫療費收據可證。  ⑵不能工作損失10,000元:原證三之高雄榮民總醫院診斷證明 書處置意見,已載明:「本患者因以上病因於2021/05∕05 1 4:39入本院急診,於2021∕05∕05 17:00離院應休息5日, 門診複查,若有不適應速回」。又原告當時受僱於恒旗有限 公司每月薪資約77,670元至96,245元,原告願只請求以每日 薪資2,000元計算,此金額依應休息5日不能工作計算共損失 10,000元。  ⑶精神慰撫金500,000元:被告等人對原告施暴妨礙原告行動自 由之侵害行為情節甚重,且造成原告受有頭部外傷併輕微腦 震盪、頸部、背部及臉部多處擦挫傷等傷害,損害非輕,原 告精神上受有莫大之痛苦,請求賠償精神慰撫金500,000元 。  ⑷上開金額合計共511,491元。  ㈢、原告高雲浩所受損害及請求金額如下:  ⑴醫藥費用1,079元:原告因本件被告等人之傷害行為至高雄榮 民總醫院就診,支出醫療費用共1,079元,有原證二之醫療 費收據可證。  ⑵精神慰撫金500,000元:被告等人對原告施暴妨礙原告行動自 由之侵害行為情節甚重,且造成原告受有頭部外傷併輕微腦 震盪、頸部、背部及臉部多處擦挫傷等傷害,損害非輕,原 告精神上受有莫大之痛苦,請求賠償精神慰撫金500,000元 。  ⑶上開金額合計共51,079元。  ㈣、爰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85條、第193條第1項、第19 5條第1項規定提起本訴等語。並聲明: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 高仲村511,491元、原告高雲浩507,079元,及均自被告中最 後收受起訴狀繕本送達者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 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三、被告抗辯: ㈠、被告王順榮、王明健、陳建誠、陳建志、唐世樺則以:對原 告主張之事實發生經過,及高仲村請求之醫療費用、不能工 作損失等部分;及高雲浩請求之醫療費用等部分,不爭執。 但就原告請求之精神慰撫金部分,認原告請求之慰撫金過高 等語置辯。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㈡、被告林毅桓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 或陳述。 四、兩造不爭執事實: ㈠、被告王順榮係被告王明健之父親,被告王順榮之女兒王依雯 曾與原告高雲浩交往,分手後被告王順榮、王明健多次向原 告高雲浩追討原告高雲浩於交往時對王依雯所欠下之債務不 成,於110年5月5日被告王順榮至被告陳建志、陳建誠兄弟 家中商討對策,席間決定要前去尋找原告高雲浩處理,並由 被告陳建志邀集被告林毅桓、唐世樺、訴外人陳宗諒、林裕 發、黎嘉安等人共同前往,被告王順榮、王明健、陳建志、 陳建誠、林毅桓、唐世樺因而共同基於意圖供行使之用而攜 帶兇器,在公共場所聚集三人以上下手實施強暴、傷害之犯 意聯絡,於同日14時許前往高雄市○○區○○路000巷00○0號找 原告高雲浩,在楠梓區德賢路209巷20號前與原告高仲村、 高雲浩兄弟爆發衝突,被告王順榮、陳建志、陳建誠便基於 妨害自由之犯意聯絡,先是被告王順榮從原告高雲浩背後架 住原告高雲浩,要把原告高雲浩架上小客車內,被原告高雲 浩掙脫,被告王順榮、陳建志、陳建誠又共同拉原告高雲浩 ,想把原告高雲浩拉進小客車後車廂未成,接著3人又把原 告高雲浩拉進小客車後座,原告高雲浩被押入車內後,立刻 趁被告王順榮等人不備,從另一後座車門逃出,被告王順榮 、陳建志、陳建誠徒手拿球棒、被告林毅桓徒手、被告唐世 樺持甩棍毆打原告高仲村、高雲浩,被告王明健則以球棒殿 打原告高仲村,致原告高仲村受有頭部外傷併輕微腦震盪、 頸部、背部及臉部多處擦挫傷等傷害;原告高雲浩則受有下 唇撕裂傷1公分、臉部、頭皮、胸、背及兩上肢擦挫傷等傷 害;其餘人則在場觀看或旋即離去,未參與鬥毆及助勢。 ㈡、被告等涉犯之上開妨害自由等犯行,經臺灣橋頭地方檢察署 檢察官提起公訴(111年度偵字第6726號),並追加起訴(1 12年度偵續字第10號)。本院以112年度原訴字第7號、112 年度訴字第299號判決被告等及訴外人陳宗諒均犯如刑事判 決附表主文欄所示之罪,各處如附表主文欄所示之刑及沒收 。被告等(除被告王順榮)不服提起上訴,經臺灣高等法院 高雄分院以113年度原上訴字第30號判決上訴駁回確定在案 (113原訴14卷一第89-101頁)。 ㈢、原告高仲村因系爭事故已支出醫療費1,491元。並有醫療費用 收據在卷可稽(113原訴14卷一第19頁)。 ㈣、原告高雲浩因系爭事故已支出醫療費1,079元。並有醫療費用 收據在卷可稽(113原訴15卷一第15頁)。 五、本件爭點:被告等是否成立共同侵權行為?如是,原告各得 請求賠償之金額為若干?   六、本院論斷: ㈠、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 任。」;「數人共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 償責任。不能知其中孰為加害人者亦同。」;「不法侵害他 人之身體或健康者,對於被害人因此喪失或減少勞動能力或 增加生活上之需要時,應負損害賠償責任。」;「不法侵害 他人之身體、健康、名譽、自由、信用、隱私、貞操,或不 法侵害其他人格法益而情節重大者,被害人雖非財產上之損 害,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 、第185條、第193條第1項、第195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 經查,原告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其提出起訴書、診斷證明 書、醫療費用收據(卷一第13頁以下)等為證,並有本院刑 事庭112年度原訴字第7號、112年度訴字第299號及臺灣高等 法院高雄分院以113年度原上訴字第30號判決在卷可稽,且 經本院調取上開刑事卷宗核閱屬實,被告王順榮、王明健、 陳建誠、陳建志、唐世樺對上開事實不爭執,被告林毅桓則 經合法通知,未到庭爭執,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依民事訴訟法第280條第3項規定應視同自認,故原告主張之 上開事實,自堪認屬實。 ㈡、原告高仲村請求醫藥費用1,491元及不能工作損失10,000元, 為被告所不爭執及視同自認,並有原告提出之醫療費收據、 高雄榮民總醫院診斷證明書、恒旗有限公司薪資轉帳匯款資 料在卷可稽,自屬有據,應予准許。 ㈢、原告高雲浩請求醫藥費用1,079元,為被告所不爭執及視同自 認,並有原告提出之醫療費收據、高雄榮民總醫院診斷證明 書在卷可稽,自屬有據,應予准許。 ㈣、原告二人請求精神慰撫金部分:   按,非財產上賠償之金額是否相當,應斟酌實際加害情形、 影響該權利是否重大、被害者與加害人之身分地位、經濟狀 況及其他各種情形,以為核定之準據(最高法院47年台上字 第1221號、51年台上字第223號判決意旨參照)。本院審酌 原告二人所受之上開被妨害自由及傷害情節非輕;原告二人 及被告等人之學歷、職業,及原告高仲村名下有汽車及投資 各1筆、原告高雲浩名下有汽車1筆;被告王順榮名下無財產 ;被告王明健名下有汽車1筆;被告陳建志名下有投資1筆; 被告陳建誠名下無財產;被告唐世樺名下無財產;被告林毅 桓名下有汽車1筆等情,業據兩造在本院審理中及在上開刑 事案件中陳明在卷,並有兩造之稅務電子閘門財產所得調件 明細資料(見個資卷)等在卷可稽等,兩造之上開身分、地 位、經濟能力,及原告二人所受之精神痛苦程度等一切情狀 ,認原告二人請求賠償精神慰撫金500,000元為過高,而應 均以100,000萬元始為適當,其等此部分之請求,應予准許 ,逾此之請求,不應准許。 4、上開金額計算,原告高仲村得請求被告賠償之金額為111,491 元(計算式:1491+10000+100000=111491),原告高雲浩得 請求被告賠償之金額為101,079元(計算式:1079+100000=1 01079)。     六、綜上所述,原告二人依侵權行為法律關係提起之本件訴訟, 於原告高仲村得請求111,491元、原告高雲浩得請求101,079 元,及均自被告中最後收受起訴狀繕本送達者翌日之112年2 月14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 予准許,逾此之請求,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七、本判決主文第1項就原告二人勝訴部分所命被告給付之金額 未逾500,000元,應依民事訴訟法第389條第1項第5款之規定 ,依職權宣告假執行。 八、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第85條第2項。 。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郭文通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書記官 林香如

2024-12-31

CTDV-113-原訴-15-20241231-1

原訴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原訴字第14號                    113年度原訴字第15號 原 告 高仲村 原 告 高雲浩 被 告 王順榮 王明健 陳建誠 (現於法務部○○○○○○○○○執 行) 陳建志 (現於法務部○○○○○○○○○執 行) 唐世樺 林毅桓 上列被告因妨害秩序等案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 害賠償事件,經本院刑事庭移送前來(112年度原附民字第3號、 4號),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26日合併言詞辯論終結,並合併判 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高仲村新臺幣111,491元、原告高雲浩新臺 幣101,079元,及均自民國一一二年二月十四日起至清償日止, 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被告連帶負擔五分之二,餘由原告負擔。 本判決第一項得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被告王順榮、王明健、林毅桓經合法通知,無正當理由未於 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 ,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二、原告主張:被告王順榮係被告王明健之父親,被告王順榮之 女兒王依雯曾與原告高雲浩交往,分手後被告王順榮及王明 健多次向高雲浩追討其於交往時對王依雯所欠下之債務不成 。於民國110年5月5日被告王順榮至被告陳建志、陳建誠兄 弟家中商討對策,席間決定要前去尋找高雲浩處理,並由被 告陳建志邀集被告林毅桓、唐世樺、陳宗諒、林裕發、黎嘉 安等人共同前往,被告王順榮、王明健、陳建志、陳建誠、 林毅桓、唐世樺因而共同基於意圖供行使之用而攜帶凶器, 在公共場所聚集三人以上下手實施強暴、傷害之犯意聯絡, 於同日14時許前往高雄市○○區○○路000巷00○0號找高雲浩, 在楠梓區德賢路209巷20號前與高雲浩、原告高仲村兄弟爆 發衝突,被告王順榮、陳建志、陳建誠便基於妨礙自由之犯 意聯絡,先是被告王順榮從背後架住高雲浩,要把高雲浩架 上小客車內,被高雲浩掙脫,被告王順榮、陳建志、陳建誠 又共同拉高雲浩,想把高雲浩拉進小客車後車廂未成,接著 3人又把高雲浩拉進小客車後座,高雲浩被押入車內後,立 刻趁被告王順榮等人不備,從另一側後座車門逃出,被告王 順榮並徒手及拿球棒、被告陳建志與陳建誠、林毅桓徒手、 唐世樺持甩棍毆打高仲村及高雲浩,被告王明健則以球棒毆 打高仲村,致高仲村受有頭部外傷併輕微腦震盪、頸部、背 部及臉部多處擦挫傷等傷害;高雲浩則受有下唇撕裂傷1公 分、臉部、頭皮、胸、背及兩上肢擦挫傷等傷害,被告等人 之上開共同妨害自由及傷害之犯行經臺灣橋頭地方檢察署檢 察官提起公訴後,均業經本院刑事庭判處有期徒刑確定在案 ,被告等人自應成立共同侵權行為。   ㈡、原告高仲村所受損害及請求金額如下:  ⑴醫藥費用新臺幣(下同)1,491元:原告因本件被告等人之傷 害行為至高雄榮民總醫院就診,支出醫療費用共1,491元, 有原證二之醫療費收據可證。  ⑵不能工作損失10,000元:原證三之高雄榮民總醫院診斷證明 書處置意見,已載明:「本患者因以上病因於2021/05∕05 1 4:39入本院急診,於2021∕05∕05 17:00離院應休息5日, 門診複查,若有不適應速回」。又原告當時受僱於恒旗有限 公司每月薪資約77,670元至96,245元,原告願只請求以每日 薪資2,000元計算,此金額依應休息5日不能工作計算共損失 10,000元。  ⑶精神慰撫金500,000元:被告等人對原告施暴妨礙原告行動自 由之侵害行為情節甚重,且造成原告受有頭部外傷併輕微腦 震盪、頸部、背部及臉部多處擦挫傷等傷害,損害非輕,原 告精神上受有莫大之痛苦,請求賠償精神慰撫金500,000元 。  ⑷上開金額合計共511,491元。  ㈢、原告高雲浩所受損害及請求金額如下:  ⑴醫藥費用1,079元:原告因本件被告等人之傷害行為至高雄榮 民總醫院就診,支出醫療費用共1,079元,有原證二之醫療 費收據可證。  ⑵精神慰撫金500,000元:被告等人對原告施暴妨礙原告行動自 由之侵害行為情節甚重,且造成原告受有頭部外傷併輕微腦 震盪、頸部、背部及臉部多處擦挫傷等傷害,損害非輕,原 告精神上受有莫大之痛苦,請求賠償精神慰撫金500,000元 。  ⑶上開金額合計共51,079元。   ㈣、爰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85條、第193條第1項、第19 5條第1項規定提起本訴等語。並聲明: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 高仲村511,491元、原告高雲浩507,079元,及均自被告中最 後收受起訴狀繕本送達者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 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三、被告抗辯: ㈠、被告王順榮、王明健、陳建誠、陳建志、唐世樺則以:對原 告主張之事實發生經過,及高仲村請求之醫療費用、不能工 作損失等部分;及高雲浩請求之醫療費用等部分,不爭執。 但就原告請求之精神慰撫金部分,認原告請求之慰撫金過高 等語置辯。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㈡、被告林毅桓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 或陳述。 四、兩造不爭執事實: ㈠、被告王順榮係被告王明健之父親,被告王順榮之女兒王依雯 曾與原告高雲浩交往,分手後被告王順榮、王明健多次向原 告高雲浩追討原告高雲浩於交往時對王依雯所欠下之債務不 成,於110年5月5日被告王順榮至被告陳建志、陳建誠兄弟 家中商討對策,席間決定要前去尋找原告高雲浩處理,並由 被告陳建志邀集被告林毅桓、唐世樺、訴外人陳宗諒、林裕 發、黎嘉安等人共同前往,被告王順榮、王明健、陳建志、 陳建誠、林毅桓、唐世樺因而共同基於意圖供行使之用而攜 帶兇器,在公共場所聚集三人以上下手實施強暴、傷害之犯 意聯絡,於同日14時許前往高雄市○○區○○路000巷00○0號找 原告高雲浩,在楠梓區德賢路209巷20號前與原告高仲村、 高雲浩兄弟爆發衝突,被告王順榮、陳建志、陳建誠便基於 妨害自由之犯意聯絡,先是被告王順榮從原告高雲浩背後架 住原告高雲浩,要把原告高雲浩架上小客車內,被原告高雲 浩掙脫,被告王順榮、陳建志、陳建誠又共同拉原告高雲浩 ,想把原告高雲浩拉進小客車後車廂未成,接著3人又把原 告高雲浩拉進小客車後座,原告高雲浩被押入車內後,立刻 趁被告王順榮等人不備,從另一後座車門逃出,被告王順榮 、陳建志、陳建誠徒手拿球棒、被告林毅桓徒手、被告唐世 樺持甩棍毆打原告高仲村、高雲浩,被告王明健則以球棒殿 打原告高仲村,致原告高仲村受有頭部外傷併輕微腦震盪、 頸部、背部及臉部多處擦挫傷等傷害;原告高雲浩則受有下 唇撕裂傷1公分、臉部、頭皮、胸、背及兩上肢擦挫傷等傷 害;其餘人則在場觀看或旋即離去,未參與鬥毆及助勢。 ㈡、被告等涉犯之上開妨害自由等犯行,經臺灣橋頭地方檢察署 檢察官提起公訴(111年度偵字第6726號),並追加起訴(1 12年度偵續字第10號)。本院以112年度原訴字第7號、112 年度訴字第299號判決被告等及訴外人陳宗諒均犯如刑事判 決附表主文欄所示之罪,各處如附表主文欄所示之刑及沒收 。被告等(除被告王順榮)不服提起上訴,經臺灣高等法院 高雄分院以113年度原上訴字第30號判決上訴駁回確定在案 (113原訴14卷一第89-101頁)。 ㈢、原告高仲村因系爭事故已支出醫療費1,491元。並有醫療費用 收據在卷可稽(113原訴14卷一第19頁)。 ㈣、原告高雲浩因系爭事故已支出醫療費1,079元。並有醫療費用 收據在卷可稽(113原訴15卷一第15頁)。 五、本件爭點:被告等是否成立共同侵權行為?如是,原告各得 請求賠償之金額為若干?   六、本院論斷: ㈠、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 任。」;「數人共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 償責任。不能知其中孰為加害人者亦同。」;「不法侵害他 人之身體或健康者,對於被害人因此喪失或減少勞動能力或 增加生活上之需要時,應負損害賠償責任。」;「不法侵害 他人之身體、健康、名譽、自由、信用、隱私、貞操,或不 法侵害其他人格法益而情節重大者,被害人雖非財產上之損 害,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 、第185條、第193條第1項、第195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 經查,原告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其提出起訴書、診斷證明 書、醫療費用收據(卷一第13頁以下)等為證,並有本院刑 事庭112年度原訴字第7號、112年度訴字第299號及臺灣高等 法院高雄分院以113年度原上訴字第30號判決在卷可稽,且 經本院調取上開刑事卷宗核閱屬實,被告王順榮、王明健、 陳建誠、陳建志、唐世樺對上開事實不爭執,被告林毅桓則 經合法通知,未到庭爭執,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依民事訴訟法第280條第3項規定應視同自認,故原告主張之 上開事實,自堪認屬實。 ㈡、原告高仲村請求醫藥費用1,491元及不能工作損失10,000元, 為被告所不爭執及視同自認,並有原告提出之醫療費收據、 高雄榮民總醫院診斷證明書、恒旗有限公司薪資轉帳匯款資 料在卷可稽,自屬有據,應予准許。 ㈢、原告高雲浩請求醫藥費用1,079元,為被告所不爭執及視同自 認,並有原告提出之醫療費收據、高雄榮民總醫院診斷證明 書在卷可稽,自屬有據,應予准許。 ㈣、原告二人請求精神慰撫金部分:   按,非財產上賠償之金額是否相當,應斟酌實際加害情形、 影響該權利是否重大、被害者與加害人之身分地位、經濟狀 況及其他各種情形,以為核定之準據(最高法院47年台上字 第1221號、51年台上字第223號判決意旨參照)。本院審酌 原告二人所受之上開被妨害自由及傷害情節非輕;原告二人 及被告等人之學歷、職業,及原告高仲村名下有汽車及投資 各1筆、原告高雲浩名下有汽車1筆;被告王順榮名下無財產 ;被告王明健名下有汽車1筆;被告陳建志名下有投資1筆; 被告陳建誠名下無財產;被告唐世樺名下無財產;被告林毅 桓名下有汽車1筆等情,業據兩造在本院審理中及在上開刑 事案件中陳明在卷,並有兩造之稅務電子閘門財產所得調件 明細資料(見個資卷)等在卷可稽等,兩造之上開身分、地 位、經濟能力,及原告二人所受之精神痛苦程度等一切情狀 ,認原告二人請求賠償精神慰撫金500,000元為過高,而應 均以100,000萬元始為適當,其等此部分之請求,應予准許 ,逾此之請求,不應准許。 4、上開金額計算,原告高仲村得請求被告賠償之金額為111,491 元(計算式:1491+10000+100000=111491),原告高雲浩得 請求被告賠償之金額為101,079元(計算式:1079+100000=1 01079)。     六、綜上所述,原告二人依侵權行為法律關係提起之本件訴訟, 於原告高仲村得請求111,491元、原告高雲浩得請求101,079 元,及均自被告中最後收受起訴狀繕本送達者翌日之112年2 月14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 予准許,逾此之請求,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七、本判決主文第1項就原告二人勝訴部分所命被告給付之金額 未逾500,000元,應依民事訴訟法第389條第1項第5款之規定 ,依職權宣告假執行。 八、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第85條第2項。 。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郭文通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書記官 林香如

2024-12-31

CTDV-113-原訴-14-20241231-1

原訴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加重詐欺等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2年度原訴字第17號 公 訴 人 臺灣彰化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林傳智 指定辯護人 本院公設辯護人陳志忠 上列被告因加重詐欺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1年度偵字 第1011等號),本院依簡式審判程序判決如下:   主 文 林傳智幫助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六月,併科 罰金新臺幣一萬五千元,罰金如易服勞役,以新臺幣一千元折算 一日。   犯罪事實及理由 一、本院根據被告於本院審理時之自白、如附件所示之證據資料 ,可以認定以下犯罪事實:   林傳智知道杜嘉瑋是詐欺集團的取簿手,竟基於幫助3人以 上共同詐欺取財、洗錢之犯意,於民國110年間,擔任杜嘉 瑋之司機,載送杜嘉瑋提供、取得如附表一所示之金融帳戶 之提領工具、資料,杜嘉瑋隨即交付給林毅桓,進而轉交給 詐欺集團上游成員,由詐欺集團不詳成員即以附表二所示之 方式,向所示之人行騙,所示之人因而陷於錯誤,將所示之 金額,匯入所示帳戶內,隨即遭轉匯一空。 二、關於新舊法比較適用  ㈠被告行為後,洗錢防制法部分修正條文及詐欺犯罪危害防制 條例新增條文,於113年7月31日修正公布,並自同年8月2日 起生效施行,而比較新舊法時就關於刑之減輕或科刑限制等 事項在內的之新舊法律相關規定,應綜合比較後整體適用法 律,而不得任意割裂(可以參考最高法院113年度台上字第2 303號判決意旨,該案經徵詢統一法律見解)。  ㈡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部分,因被告於偵查中否認犯行,不 符合該條例第47條減輕或免除其刑之規定,自無新舊法比較 適用之問題。   ㈢洗錢防制法之規定及修正如下:  ⒈洗錢防制法關於一般洗錢罪之規定,於113年7月31日修正公 布,並自同年8月2日起生效施行。修正前洗錢防制法第14條 第1項、第3項係規定:「有第2條各款所列洗錢行為者,處7 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5百萬元以下罰金」、「前2項 情形,不得科以超過其特定犯罪所定最重本刑之刑」;修正 後洗錢防制法第19條第1項規定:「有第2條各款所列洗錢行 為者,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1億元以下 罰金。其洗錢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未達新臺幣1億元者,處6 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5千萬元以下罰金」。  ⒉洗錢防制法關於自白減輕其刑之規定,被告行為時即107年 1 1月7日修正公布之洗錢防制法第16條第2項規定:「犯前二 條之罪,在偵查或審判中自白者,減輕其刑。」被告行為後 之112年6月14日修正公布之洗錢防制法第16條第2項規定: 「犯前4條之罪,在偵查及歷次審判中均自白者,減輕其刑 」,嗣於113年7月31日修正公布之洗錢防制法第23條第3項 則規定:「犯前4條之罪,在偵查及歷次審判中均自白者, 如有所得並自動繳交全部所得財物者,減輕其刑」。  ⒊新舊法規定整體比較適用:被告此部分所為,係犯幫助犯一 般洗錢罪,且其本次犯行洗錢之財物未達1億元,被告於偵 查中否認犯行,並於本院審理時始自白犯行,亦無證據可以 認定被告因此受有報酬(檢察官並未主張不法利得沒收), 將被告所犯幫助一般洗錢罪整體比較適用後,①依107年11月 7日修正公布之洗錢防制法規定,處斷刑範圍為有期徒刑15 日以上、有期徒刑6年10月以下,但刑度不得逾有期徒刑5年 。②依112年6月14日修正公布之洗錢防制法規定,處斷刑範 圍為有期徒刑1月以上、有期徒刑6年11月以下,但刑度不得 逾有期徒刑5年。③113年7月31日修正公布之洗錢防制法規定 ,處斷刑範圍為有期徒刑3月以上、4年11月以下,可見113 年7月31日修正公布之洗錢防制法規定整體適用結果之最高 度宣告刑「有期徒刑4年10月以下」對被告較為有利,依刑 法第2條第1項後段規定,自應一體適用最有利於被告之113 年7月31日修正公布之洗錢防制法規定。   三、論罪科刑:  ㈠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0條第1項前段、第339條之4第1項 第2款之幫助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刑法第30條第1項前 段、(修正後)洗錢防制法第19條第1項後段之幫助洗錢罪。  ㈡但被告只是擔任杜嘉瑋之司機,並無證據證明被告對於本案 詐欺集團成員人數、方法有所預見,自難論以幫助三人以上 之加重詐欺取財罪,因兩者基本社會事實同一,應依法變更 起訴法條。  ㈢被告接續以一行為觸犯上開罪名,為想像競合犯,應依刑法 第55條,從一重論以幫助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㈣被告所為上開幫助一般洗錢、加重詐欺取財犯行,均依刑法 第30條第2項之規定,減輕其刑(想像競合犯本質為數罪, 自應就各罪之加重、減輕事由予以詳列),關於幫助洗錢財 部分,則在量刑予以考量。  ㈤本院審酌卷內全部量刑事實,量處主文所示之刑,且諭知罰 金如易服勞役之折算標準,主要量刑理由說明如下:  ⒈被告因經濟狀況不佳,竟接受杜嘉瑋提供住所暫住,擔任杜 嘉瑋之司機協助取簿,犯罪動機實屬可議,使詐欺集團遂行 詐欺犯行,進而掩飾、隱匿犯罪所得,形成金流斷點,造成 後續追查困難,從而詐欺集團得以確保不法利得,本案被害 人匯入該人頭帳戶之整體金額不少,但考量被告提供之助力 尚非嚴重,基於行為罪責,構成本案刑罰罪責框架的上限。  ⒉被告並未與被害人達成和解,難認其犯罪後積極彌補損害。  ⒊本案被害人之意見如附表三所示。  ⒋被告於本案案發之前有多次竊盜、毒品案件前科。  ⒌被告於本院審理時自述:我的學歷是高中肄業,未婚,沒有 小孩,我入監前跟陳志傑同住,房子是陳志傑父親的,我從 事鐵工,薪資約新臺幣(下同)3萬多元,我的父母親都已 經過世,沒有兄弟姊妹,希望從輕量刑,對檢察官具體請求 之刑度沒有意見等語之教育程度、家庭生活、經濟狀況及量 刑意見。  ⒍辯護人表示:請審酌被告當時是因為經濟情況不佳,走投無 路,需要去投靠他人,所參與的犯罪情節尚輕,給予從輕量 刑等詞之意見。  ⒎檢察官具體求處有期徒刑6月,併科罰金1萬5,000元。 四、並無證據可以認定被告因本案獲得犯罪所得(檢察官並不主 張犯罪所得沒收),自無從宣告沒收、追徵。  五、附記事項:  ㈠起訴書關於被告涉嫌犯罪事實之記載與涉案法條仍有疑義, 嗣經公訴人於本院審理時,提出補充理由書及當庭更正,特 定被告之犯罪事實如本判決認定之犯罪事實所載(詳如上述 ),對此,被告及其辯護人均無意見,且為認罪之表示,基 於檢察一體,本院以檢察官特定後的犯罪事實、法條為準。  ㈡基於整體司法利益考量,不再論述不另為無罪、檢察官得否 更正起訴書犯罪事實與法條之差異與適用。 六、依刑事訴訟法第273條之1第1項、第299條第1項前段、第310 條之2、第454條,判決如主文。 七、本案經檢察官簡泰宇提起公訴,檢察官詹雅萍、張嘉宏到庭 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刑事第四庭 法 官 陳德池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 送上級法院」。 告訴人或被害人對於判決如有不服具備理由請求檢察官上訴者, 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本之日期為準。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書記官 陳孟君 附件 證據名稱 (供述證據) 證人即同案被告林毅桓、李宗諺、陳志傑、杜嘉瑋、陳宗諒、許定睿、如附表二所示之被害人兼或於警詢、偵查中之證詞 (非供述證據) 如附表一、二所示金融帳戶之開戶資料、交易明細、BMP-0587車輛詳細資料報表、行車軌跡、監視器畫面擷取照片、蒐證照片、通訊軟體通話紀錄、臺灣橋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110年度偵字第15682號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被害人提出之匯款資料、LINE對話紀錄擷圖,中華郵政公司113年11月7日儲字第1130067719號函及檢送帳號000-00000000000000號帳戶開戶資料、交易明細、臺灣銀行岡山分行113年11月7日岡山營密字第11300043891號函及檢送帳號000-000000000000號帳戶開戶資料、交易明細、電話紀錄表(警示帳戶止扣)、臺灣高等法院被告通緝紀錄表 附表一(收購之人頭帳戶) 編號 取得/交付帳戶工具、資料 備註 1 杜嘉瑋之中華郵政帳號000-00000000000000號帳戶之提款卡(含密碼) 附表二編號1之被害人款項匯入此帳戶。 2 許定睿之中國信託銀行帳號000-000000000000號帳戶之提款卡(含密碼)、存簿、印章 附表二編號15至17之被害人款項匯入此帳戶。 3 ⒈李宗諺之玉山銀行帳號000-0000000000000號帳戶存簿、提款卡、網路銀行(含密碼) ⒉李宗諺之台新銀行帳號000-00000000000000號帳戶存簿、提款卡、網路銀行(含密碼) ⒈附表二編號1之被害人款項轉匯入左列玉山銀行帳戶。 ⒉附表二編號18之被害人款項轉匯入左列台新銀行帳戶。 4 吳榕晏之彰化銀行帳號000-00000000000000號帳戶存簿、印章、提款卡(含密碼) 附表二編號1之被害人款項轉匯入此帳戶。 附表二(被害人受騙匯款情形) 編號 詐騙過程、取款、轉帳情形 1 (被害人孔繁姍-起訴書附表二編號1) 由詐欺集團不詳成員,於110年10月17日晚間9時17分許,以交友軟體與通訊軟體LINE與孔繁姍聯繫,佯稱加入網站投資虛擬貨幣可獲利等語,致孔繁姍陷於錯誤,並依指示於110年10月28日下午1時30分許,匯款61萬元,至傅珮綾之永豐銀行000-00000000000000號帳戶內。該筆款項再經詐欺集團成員先、後轉帳至李宗諺之玉山銀行000-0000000000000號帳戶、吳榕晏之彰化銀行000-00000000000000號帳戶內,陳宗諒再依林毅桓指示,轉帳該筆款項至杜嘉瑋之中華郵政000-00000000000000號帳戶內,經詐欺集團成員提領後交予陳宗諒收取,陳宗諒隨即轉交給林毅桓,林毅桓繼而將款項轉交予詐欺集團上游成員。 2 (被害人呂卉羚-起訴書附表二編號15) 詐欺集團成員於110年8月29日某時許,以通訊軟體LINE與呂卉羚聯繫,佯稱可透過APP投資股票獲利等語,致呂卉羚陷於錯誤,依指示於110年11月15日上午10時43分許,匯款35萬1,000元,至許定睿之中國信託銀行帳號000-000000000000號帳戶內,並隨即遭詐欺集團成員轉出。 3 (被害人朱雅雪-起訴書附表二編號16) 詐欺集團成員於110年10月5日某時許,以通訊軟體LINE與朱雅雪聯繫,佯稱可透過APP投資股票獲利等語,致朱雅雪陷於錯誤,依指示於110年11月15日下午1時46分許,匯款120萬元,至許定睿之上開中國信託銀行帳戶內,並隨即遭詐欺集團成員轉出。 4 (被害人盧淑熙-起訴書附表二編號17) 詐欺集團成員於110年8月間某日,以通訊軟體LINE與盧淑熙聯繫,佯稱可透過APP投資股票獲利等語,致盧淑熙陷於錯誤,依指示於110年11月15日上午10時21分許、11月19日上午11時36分許、11時40分許,接續匯款50萬元、10萬元、3萬元,至許定睿之上開中國信託銀行帳戶內,並隨即遭詐欺集團成員轉出。 5 (被害人嘪雅虹-起訴書附表二編號18) 詐欺集團成員於110年10月初某日,以通訊軟體LINE與喟雅虹聯繫,佯稱可透過APP投資虛擬貨幣獲利等語,致喟雅虹陷於錯誤,依指示於110年11月2日下午2時許,匯款90萬元,至張庭羽(另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判決確定)之中國信託銀行000-00000000000000號帳戶內。該筆款項隨即遭詐欺集團成員轉出至李宗諺之台新銀行000-00000000000000號帳戶內,並隨即再遭詐欺集團成員轉出。 附表三 被害人 意見 呂卉羚 加重刑罰,希望討回被騙款項。 朱雅雪 被告等人年事清健,有相當社會及工作經驗,不知潔身自愛反而與詐騙集團勾結,罔欺被害人詐取龐大存款,破壞社會秩序,有錢未思償還,惡性重大,應從重量刑(並提出剪報、判決);我被騙了5筆,本案是其中1筆,我的錢被騙了,我年紀70歲了,5萬、10萬的賠償對我來說幫助不大,希望有生之年,多少要一點回來。 盧淑熙 遭詐騙後身心俱疲,希望對被告從重量刑,希望取回遭詐騙款項。 被害人孔繁姍、嘪雅虹並未表示意見。 附錄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洗錢防制法第19條第1項 有第2條各款所列洗錢行為者,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併 科新臺幣1億元以下罰金。其洗錢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未達新臺 幣一億元者,處6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5千萬元 以下罰金。 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 犯第339條詐欺罪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 徒刑,得併科100萬元以下罰金: 一、冒用政府機關或公務員名義犯之。 二、三人以上共同犯之。 三、以廣播電視、電子通訊、網際網路或其他媒體等傳播工具, 對公眾散布而犯之。 四、以電腦合成或其他科技方法製作關於他人不實影像、聲音或 電磁紀錄之方法犯之。

2024-12-30

CHDM-112-原訴-17-20241230-3

附民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請求損害賠償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2年度附民字第315號 原 告 于成森 被 告 林毅桓 杜嘉瑋 上列被告因本院112年度原訴字第17號加重詐欺等案件,經原告 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林毅桓、杜嘉瑋應連帶給付原告于成森新臺幣二萬五千元。 本判決得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當事人經合法傳喚,無正當之理由不到庭,得不待其陳述而 為判決,刑事訴訟法第498條定有明文。本件原告于成森、 被告林毅桓經合法傳喚,均無正當之理由不到庭,爰不待其 陳述而為判決。 二、原告起訴主張(略以):被告林毅桓於民國110年10、11月 間某日,在高雄市蓮池潭附近,向被告杜嘉瑋收取其申辦之 中國信託銀行帳號000-000000000000號帳戶之提款卡(含密 碼),之後,詐欺集團成員於111年2月7日某時許,以通訊 軟體LINE與原告聯繫,佯稱可透過APP投資股票獲利等語, 致原告陷於錯誤,依指示於111年2月21日下午6時41分許, 匯款新臺幣(下同)2萬5,000元,至被告杜嘉瑋之上開中國 信託銀行帳戶內,並隨即遭詐欺集團成員轉出,原告因而受 有損失,爰依據侵權行為請求賠償等語。並聲明:被告林毅 桓、杜嘉瑋應連帶給付原告2萬5,000元。 三、被告之陳述、聲明  ㈠被告林毅桓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為任何聲 明或陳述。  ㈡被告杜嘉瑋則於本院言詞辯論時陳稱:我願意賠償,我錯的 我願意承擔。原告主張有理由,我沒有意見,我都有認罪等 語。 四、本院之判斷:  ㈠附帶民事訴訟之判決,應以刑事訴訟判決所認定之事實為據 ,刑事訴訟法第500條前段定有明文。原告主張被告二人有 上開詐欺之不法行為,而故意侵害其權利,致其受有財產上 損害之事實,業經本院以112年度原訴字第17號刑事判決認 定屬實,應認原告上開主張為真實,本院即以之為判決基礎 。  ㈡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數人共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造 意人及幫助人,視為共同行為人,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 第185條第1項前段、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本件被告林毅桓 、杜嘉瑋所屬詐欺集團向原告行騙,原告將遭詐騙之款項2 萬5,000元,匯入被告林毅桓向被告杜嘉瑋收取之前述金融 帳戶內,並隨即遭到轉匯一空,原告因而受騙上當受損害等 情,業經本院刑事案件認定如上,即屬有據,可以准許。 五、本件原告勝訴係所命給付金額未逾50萬元之判決,依刑事訴 訟法第490條第10款準用民事訴訟法第389條第1項第5款之規 定,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 六、本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依法免納裁判費,且於本 院審理期間,亦無其他訴訟費用之支出,故無訴訟費用負擔 之問題,爰不為訴訟費用負擔之諭知。 七、原告之訴為有理由,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2項、第491條 第10款,民事訴訟法第389條第1項第5款,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刑事第四庭 法 官 陳德池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 送上級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書記官 陳孟君

2024-12-30

CHDM-112-附民-315-20241230-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