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盧柏翰

共找到 108 筆結果(第 11-20 筆)

家調裁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否認推定生父之訴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家調裁字第5號 聲 請 人 邱○○ 法定代理人 何○○ 相 對 人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代 理 人 檢察事務官謝亞君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否認推定生父之訴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確認聲請人邱○○(女、民國000年0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 編號:Z000000000號)非其母何○○(女、民國00年00月0日 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自邱○○(男、民國00 年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民國108年 12月22日歿)受胎所生之婚生子女。 二、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之母何○○在與邱○○婚姻關係存續中之 民國000年00月00日產下聲請人,嗣邱○○於108年12月22日死 亡。因聲請人係於何○○與邱○○婚姻關係存續中受胎,聲請人 依法推定為邱○○之婚生子女,惟聲請人經鑑定後方知悉聲請 人並非邱○○之親生子女。又邱○○已死亡,故聲請人爰按民法 第1063條第2項、家事事件法第63條第3項規定,以檢察官為 本件相對人,請求裁判如主文所示。 二、相對人代理人到庭陳述:對聲請人本件提出之親子鑑定報告 內容無意見(見本院114年1月17日調解程序筆錄)。 三、按當事人就不得處分之事項,其解決事件之意思已甚接近或 對於原因事實之有無不爭執者,得合意聲請法院為裁定;法 院為前項裁定前,應參酌調解委員之意見及家事調查官之報 告,依職權調查事實及必要之證據,並就調查結果使當事人 或知悉之利害關係人有陳述意見之機會;前二項程序,準用 民事訴訟法第一編第二章第三節關於訴訟參加之規定,家事 事件法第33條定有明文。查兩造合意聲請本院以裁定終結本 件家事事件,有上開本院調解筆錄在卷可參,合先敘明。 四、本院之判斷: (一)按稱婚生子女者,謂由婚姻關係受胎而生之子女;從子女 出生日回溯第181日起至第302日止,為受胎期間;妻之受 胎,係在婚姻關係存續中者,推定其所生子女為婚生子女 ,民法第1061條、第1062條第1項、第1063條第1項定有明 文。而夫妻之一方或子女能證明子女非為婚生子女者,得 提起否認之訴;子女否認推定生父之訴,以法律推定之生 父為被告;應為被告之人均已死亡者,以檢察官為被告, 民法第1063條第2項、家事事件法第63條第2、3項亦有明 文。 (二)查聲請人於000年00月00日出生,係於何○○與邱○○婚姻關 係存續中,而邱○○於108年12月22日死亡等情,有聲請人 與何○○之戶籍謄本、邱○○之個人戶籍資料查詢結果在卷可 參,聲請人之受胎期間顯係在何○○與邱○○婚姻關係存續中 ,依法推定聲請人為邱○○之婚生子女。惟依聲請人所提之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檢驗醫學部親子鑑定報告結論所載「不 能排除張○○與邱○○的親子關係。親子關係概率(PP)為99.9 9997%。也就是說張○○與邱○○之父女關係確定率為99.9999 7%。因此『張○○是邱○○的親生父親』這一個假設由此次測試 已實務上可以證實。」等語,既張○○與聲請人間具有父女 關係,足認聲請人主張其非其母自邱○○受胎所生,應與事 實相符。從而,聲請人提出本件聲請,於法洵屬有據,應 予准許。 五、末按,敗訴人之行為,按當時之訴訟程度為伸張或防衛權利 所必要者,因該行為所生之費用,法院得酌量情形,命勝訴 之當事人負擔其全部或一部,家事事件法第51條準用民事訴 訟法第81條第2款規定甚明。本件親子關係必藉由裁判始能 還原聲請人之真正身分,實不可歸責於相對人,故聲請人本 件起訴雖有理由,然相對人方面之應訴乃法律規定所不得不 然,核屬伸張或防衛權利所必要,本院因認本件程序費用應 由聲請人負擔,較為公允。 六、據上論結,聲請人所請有理由,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盧柏翰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十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出抗 告狀(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並應繳納裁判費新臺幣 一千五百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書記官 陳瑋杰

2025-02-26

PCDV-114-家調裁-5-20250226-1

家調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分割遺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家調字第91號 原 告 劉世琛 訴訟代理人 羅亦成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原告請求分割遺產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原告之訴駁回。 二、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民事訴訟法第116條第1項規定,當事人書狀應提供證明或 釋明用之證據。次按原告之訴,有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 要件之情形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 ,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 第6款定有明文,此復為家事事件法第51條於家事訴訟事件 準用之。 二、查原告提起本件訴訟時未提出被繼承人劉訓謇之除戶謄本、 全體繼承人之戶籍謄本、被繼承人之繼承系統表、被繼承人 之遺產清冊等資料,致本院未能依其書狀內容得知訴訟標的 金額價額多寡及原告是否已就全體遺產為請求分割。經本院 於民國113年9月2日函命原告於通知送達後10日內補正上揭 事項,該通知業於113年9月5日送達原告,有本院送達證書 在卷可憑。惟原告迄未補正,此亦有本院收狀、收文資料查 詢清單在卷可參,揆諸前揭說明,原告本件起訴於法不合, 應予駁回。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盧柏翰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十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出抗 告狀,並應繳納裁判費新臺幣一千五百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書記官 陳瑋杰

2025-02-25

PCDV-114-家調-91-20250225-1

家調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確認繼承權不存在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調字第195號 原 告 詹秀鳳 被 告 詹秀琴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繼承權不存在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原告之訴駁回。 二、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訴訟法第一編第三章第一節、第 二節之規定繳納裁判費,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次按原告之 訴,有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之情形者,法院應以裁 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 ,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第6款定有明文,此復為家 事事件法第51條於家事訴訟事件準用之。 二、查本件原告起訴未繳足裁判費,經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24日 以本院113年度家調字第195號裁定命原告於裁定送達後5日 內補繳裁判費新臺幣110,880元,該裁定於114年2月5日送達 原告,有本院送達證書在卷可參。惟原告迄未補正,此亦有 本院收文、收狀資料查詢清單、上訴抗告查詢清單、答詢表 在卷可參,揆諸前揭說明,原告本件起訴於法不合,應予駁 回。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盧柏翰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十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出抗 告狀,並應繳納裁判費新臺幣一千五百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書記官 陳瑋杰

2025-02-25

PCDV-113-家調-195-20250225-3

重家繼訴更一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返還借名登記物等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重家繼訴更一字第1號 原 告 張凱婷(即張滌村之承受訴訟人) 訴訟代理人 吳鸚嬰 被 告 張競華 訴訟代理人 張廷睿律師 陳孟秀律師 被 告 張詠蓉 張玉華 潘立儀 上三人共同 訴訟代理人 官振忠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借名登記物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原告追加之訴駁回。 二、追加之訴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訴訟法第1編第3章第1節、第2節之 規定繳納裁判費,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且訴之變更或追加 ,其變更或追加後訴訟標的之價額超過原訴訟標的之價額者 ,就其超過部分補徵裁判費,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5第3項 定有明文。又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而可以補正者, 法院應定期間命其補正;如不於期間內補正,應以裁定駁回 之,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定有明文,上開規定並為家事 事件法第51條於家事訴訟事件所準用之。 二、查原告起訴原聲明如附表「追加變更前訴之聲明」欄所載, 嗣追加、變更聲明為如附表「追加變更後訴之聲明」欄所載 ,惟就追加、變更後訴訟標的價額超過原訴訟標的價額部分 未補繳裁判費,前經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10日裁定命原告應 於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裁判費新臺幣194,512元,該裁定業 於114年2月7日送達原告、原告訴訟代理人,有本院送達證 書在卷可憑。惟原告迄未補正,此亦有本院答詢表在卷可參 ,揆諸前揭說明,原告追加之訴顯難認為合法,應予駁回。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盧柏翰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十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出抗 告狀(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並應繳納裁判費新臺幣 一千五百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書記官 陳瑋杰 附表: 追加變更前訴之聲明 追加變更後訴之聲明 被告張競華應將新北市○○區○○段000地號土地(下稱系爭土地)持分100,000分之12,668移轉登記予原告。 確認原告與被告張競華、張詠蓉、張玉華就新北市中和地政事務所收件字號101年北中地登字第116920號土地登記申請書所附民國101年5月22日遺產分割書之契約關係不存在。 被告張競華應將系爭土地持分100000分之21936,於民國101年6月4日向地政機關所為之遺產分割繼承登記予以塗銷。 被告張玉華應將系爭土地持分100,000分之9,268,於民國101年6月4日向地政機關所為之遺產分割繼承登記予以塗銷。 被告潘立儀應將系爭土地持分100,000分之9,268,於民國101年6月4日向地政機關所為之贈與登記予以塗銷。 被告張詠蓉應將系爭土地持分100,000分之9,268,於民國101年6月4日向地政機關所為之遺產分割繼承登記予以塗銷。

2025-02-21

PCDV-113-重家繼訴更一-1-20250221-2

家調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代位請求分割遺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家調字第232號 原 告 陳昆嶽 被 告 呂秀蘭 劉世昌 劉世仁 劉雅萍 劉筱芸 張妙枝 劉惠萍 劉嘉萍 劉奕朗 劉奕旺 劉奕棟 劉久代 劉秋琴 劉奕忠 劉奕煥 呂壽益 呂金龍 呂學明 呂守功 阮國安 阮國全 劉孟麗 劉奕平 劉冬孟 劉秋仲 劉惠珍 劉鍾秀 劉奕峯 劉奕嶺 劉美香 劉秀玉 被 代位人 李基益律師(劉奕耀之遺產管理人) 上列當事人間代位請求分割遺產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家事事件之類型廣泛,有關管轄之一般事項,除家事事件 法有特別規定外,應依各該事件之性質及所應適用之程序法 理,先準用非訟事件法相關規定,於非訟事件法未規定時, 再準用民事訴訟法有關之規定。家事事件法有鑑於此,乃於 第5條明定:「家事事件之管轄,除本法別有規定外,準用 非訟事件法有關管轄之規定;非訟事件法未規定者,準用民 事訴訟法有關管轄之規定」。家事事件法第70條規定,因特 留分、確認遺囑真偽或繼承人間因繼承關係所生請求事件, 得由(一)繼承開始時被繼承人住所地之法院;被繼承人於國 內無住所者,其在國內居所地之法院;或(二)主要遺產所在 地之法院管轄,此乃基於證據調查便利及有助訴訟程序進行 之考量,所設特別審判籍之規定,並未排除家事事件法第5 條準用非訟事件法第7條所規定之普通審判籍,故該事件關 係人住所地、事務所或營業所所在地、財產所在地、履行地 或行為地之法院,就該事件亦有管轄權。又關於管轄競合之 處理,則應準用非訟事件法第3條規定,即「數法院俱有管 轄權者,由受理在先之法院管轄之。但該法院得依聲請或依 職權,以裁定將事件移送於認為適當之其他管轄法院」,而 無民事訴訟法第20條但書規定之適用。 二、經查,本件當事人間代位請求分割遺產事件,雖因部分當事 人住所在新北市,依家事事件法第5條準用非訟事件法第7條 之規定,本院具有本件之一般管轄權。惟查,繼承開始時被 繼承人設籍桃園市新屋區,全部遺產均位於桃園市中壢區等 情,有被繼承人除戶謄本、本院職權查詢之財政部北區國稅 局遺產稅逾核課期間案件證明書節本在卷可參,揆諸分割遺 產事件尚需對遺產範圍及狀況進行詳細調查,基於證據調查 效率與便利之考量,本院應非有利於訴訟程序進行之法院, 自宜由被繼承人生活關係密切之生前住所地,且為全部遺產 所在地之臺灣桃園地方法院管轄,方屬適當。爰依家事事件 法第5條準用非訟事件法第3條但書之規定,依職權將本件移 送於該管轄法院。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盧柏翰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十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出抗 告狀(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並應繳納裁判費新臺幣 一千五百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書記官 陳瑋杰

2025-02-21

PCDV-114-家調-232-20250221-1

家調裁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確認婚姻關係存在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家調裁字第4號 聲 請 人 鄭惠齡 代 理 人 蕭維冠律師 相 對 人 戴豪廷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婚姻關係存在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確認聲請人鄭惠齡與相對人戴豪廷間之婚姻關係存在。 二、聲請程序費用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兩造於民國107年7月24日結婚,嗣於113年7 月1日至戶政事務所辦理離婚登記,惟兩造離婚協議書上之 證人簽名非游晨欣、吳孟蓉所親簽,兩造前所為之兩願離婚 應為無效,爰請求確認兩造間之婚姻關係存在等語。 二、相對人則以:對於聲請人之主張及證人所述均不爭執。 三、按當事人就不得處分之事項,其解決事件之意思已甚接近或 對於原因事實之有無不爭執者,得合意聲請法院為裁定;法 院為前項裁定前,應參酌調解委員之意見及家事調查官之報 告,依職權調查事實及必要之證據,並就調查結果使當事人 或知悉之利害關係人有陳述意見之機會;當事人聲請辯論者 ,應予准許;前二項程序,準用民事訴訟法第一編第二章第 三節關於訴訟參加之規定;家事事件法第33條定有明文。本 件經本院調解後,兩造均合意聲請本院逕以裁定終結本件家 事事件,故本院應適用前揭規定為裁定。 四、按確認法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 者,不得提起之,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 上開規定亦為家事事件法第51條所準用。而所謂即受確認判 決之法律上利益,係指因法律關係之存否不明確,致原告在 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此項危險得以對於被告之確 認判決除去之者而言;故確認法律關係成立或不成立之訴, 苟具備前開要件,即得謂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查 聲請人主張與相對人間婚姻關係存在,惟兩造之戶籍資料記 事均記載於113年7月1日兩願離婚,有兩造之戶籍謄本在卷 可參,致兩造間配偶地位不明確,此種身分關係不明確之不 安狀態得以確認判決除去,聲請人訴請確認兩造間之婚姻關 係存在,自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先予敘明。 五、次按兩願離婚,應以書面為之,有二人以上證人之簽名並應 由雙方當事人向戶政事務機關為離婚之登記;法律行為,不 依法定方式者,無效,民法第1050條、第73條本文分別定有 明文。而上開規定要求「有二人以上證人之簽名」,係為確 保當事人離婚之真意,其須簽名於兩願離婚協議書上,自為 特定之人,雖其簽名無須與書面作成同時為之,於申請離婚 登記前為之即可,但仍須親見或親聞雙方當事人確有離婚真 意,始足當之。經查,聲請人上開主張,業據聲請人提出戶 口名簿、離婚協議書等件為證,復經證人即離婚協議書證人 吳孟蓉到庭證述:「離婚協議書上面的『吳孟蓉』簽名不是我 所簽。」等語(見本院114年1月17日調解程序筆錄),且亦 為相對人所不爭執,堪信為真。則證人既未親自於離婚協議 書上簽名,揆諸前揭規定及說明,縱兩造間有離婚合意,其 離婚程序未依民法第1050條規定之方式完成,該兩願離婚依 民法第73條規定,應屬無效。準此,兩造合意聲請本院裁定 確認聲請人與相對人間之婚姻關係存在,於法尚無不合,應 予准許。 六、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盧柏翰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十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出抗 告狀(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並應繳納裁判費新臺幣 一千五百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書記官 陳瑋杰

2025-02-21

PCDV-114-家調裁-4-20250221-1

家調裁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減輕或免除扶養義務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家調裁字第3號 聲 請 人 劉鈞豪 代 理 人 洪家駿律師 複 代理人 林景贊律師 李紹睿律師 相 對 人 劉佩華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減輕或免除扶養義務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裁定原本及正本中理由欄第4頁第23行關於「減輕為每月負擔1 ,000元」之記載,應更正為「減輕為每月負擔3,000元」。   理 由 一、按判決如有誤寫、誤算或其他類此之顯然錯誤者,法院得依 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更正;其正本與原本不符者亦同,民事 訴訟法第232條第1項定有明文。此項規定於非訟事件之裁定 準用之,非訟事件法第36條第3項亦有明文。又家事非訟事 件,除法律別有規定外,準用非訟事件法之規定,家事事件 法第97條亦有明定。 二、查本院前開裁定原本及正本有如主文所示顯然錯誤,應予更 正,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盧柏翰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十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並應繳納裁判費新臺幣一千五百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書記官 陳瑋杰

2025-02-19

PCDV-114-家調裁-3-20250219-2

家調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分割遺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家調字第213號 原 告 劉瑞珠 被 告 劉梅桂 劉永基 秦乃興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遺產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原告之訴駁回。 二、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原告之訴,有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之情形者,法 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 先命補正,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第6款定有明文, 該規定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於家事訴訟事件準用之。又繼承 人有數人時,在分割遺產前,各繼承人對於遺產全部為公同 共有,民法第1151條定有明文;而因公同共有關係需對共有 人為權利之主張,乃屬固有必要共同訴訟,有合一確定之必 要;且按民法第1164條所定之遺產分割,係以整個遺產為一 體為分割,並非以遺產中個別之財產分割為對象,亦即遺產 分割之目的在廢止遺產全部之公同共有關係,而非旨在消滅 個別財產之公同共有關係,其分割方法應對全部遺產整體為 之。 二、經查,原告起訴請求分割被繼承人劉明堯之遺產,依上開規 定,原告應請求就被繼承人劉明堯之全部遺產即原告所提之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遺產稅免稅證明書所載之35筆遺產為分割 ,然原告僅以其中之新北市○○區○○段000地號土地為分割標 的,經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25日裁定命原告於送達後5日內 補正請求分割之遺產範圍事項,逾期未補則駁回本件,該裁 定業於114年1月3日送達原告,有本院家事法庭送達證書在 卷可參,然原告亦僅提出未經全體繼承人簽名之遺產分割協 議書,揆諸上開說明,本院無法僅就遺產為一部分割,故原 告本件請求即難認為合法,應予駁回。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盧柏翰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十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出抗 告狀,並應繳納裁判費新臺幣一千五百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書記官 陳瑋杰

2025-02-18

PCDV-114-家調-213-20250218-1

家調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代位請求分割遺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調字第2312號 原 告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被 告 黃合貴 黃鍾錦雲 黃玉蓮 黃合陽 被 代位人 黃淑芳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代位請求分割遺產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家事事件之類型廣泛,有關管轄之一般事項,除家事事件 法有特別規定外,應依各該事件之性質及所應適用之程序法 理,先準用非訟事件法相關規定,於非訟事件法未規定時, 再準用民事訴訟法有關之規定。家事事件法有鑑於此,乃於 第5條明定:「家事事件之管轄,除本法別有規定外,準用 非訟事件法有關管轄之規定;非訟事件法未規定者,準用民 事訴訟法有關管轄之規定」。家事事件法第70條規定,因特 留分、確認遺囑真偽或繼承人間因繼承關係所生請求事件, 得由(一)繼承開始時被繼承人住所地之法院;被繼承人於國 內無住所者,其在國內居所地之法院;或(二)主要遺產所在 地之法院管轄,此乃基於證據調查便利及有助訴訟程序進行 之考量,所設特別審判籍之規定,並未排除家事事件法第5 條準用非訟事件法第7條所規定之普通審判籍,故該事件關 係人住所地、事務所或營業所所在地、財產所在地、履行地 或行為地之法院,就該事件亦有管轄權。又關於管轄競合之 處理,則應準用非訟事件法第3條規定,即「數法院俱有管 轄權者,由受理在先之法院管轄之。但該法院得依聲請或依 職權,以裁定將事件移送於認為適當之其他管轄法院」,而 無民事訴訟法第20條但書規定之適用。 二、經查,本件當事人間代位請求分割遺產事件,雖因被告黃玉 蓮住所在新北市,依家事事件法第5條準用非訟事件法第7條 之規定,本院具有本件之一般管轄權。惟查被繼承人黃金藏 死亡時設籍基隆市仁愛區,全部遺產(9筆土地)均位於新 北市雙溪區等情,有被繼承人除戶謄本、財政部北區國稅局 遺產稅免稅證明書在卷可參,揆諸分割遺產事件尚需對遺產 範圍及狀況進行詳細調查,基於證據調查效率與便利之考量 ,本院應非有利於訴訟程序進行之法院,自宜由被繼承人生 活關係密切之生前住所地,且為全部遺產所在地之臺灣基隆 地方法院管轄,方屬適當。爰依家事事件法第5條準用非訟 事件法第3條但書之規定,依職權將本件移送於該管轄法院 。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盧柏翰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十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出抗 告狀(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並應繳納裁判費新臺幣 一千五百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書記官 陳瑋杰

2025-02-11

PCDV-113-家調-2312-20250211-1

家非調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改定未成年人監護人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家非調字第100號                  114年度家暫字第23號 聲 請 人 潘芝薇 相 對 人 鍾享昌 潘姿佑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改定未成年人監護人(114年度家非調字第100 號)及暫時處分(114年度家暫字第23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關於選定、另行選定或改定未成年人監護人事件,專屬未 成年人住所地或居所地法院管轄;無住所或居所者,得由法 院認為適當之所在地法院管轄,家事事件法第120條第1項第 1款定有明文。又法院受理家事件之全部或一部不屬其管轄 者,除當事人有管轄之合意外,應依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移 送於其管轄法院,家事事件法第6條第1項亦有明文。 二、查本件改定未成年人監護人事件,屬首揭家事事件法第120 條第1項第1款之親子非訟事件,專屬未成年人住所或居所地 法院管轄,而未成年人甲○○於本件聲請時與聲請人同住桃園 市新屋區,有家事聲請狀、本院公務電話紀錄在卷可參,依 首開說明,本件應專屬臺灣桃園地方法院管轄,茲聲請人向 無管轄權之本院聲請,顯係違誤,爰依職權將本件移送於該 管轄法院。至聲請人一併聲請暫時處分部分(本院114年度 家暫字第23號),自應附隨本案處理,爰併予移送。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盧柏翰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十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出抗 告狀(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並應繳納裁判費新臺幣 一千五百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書記官 陳瑋杰

2025-02-11

PCDV-114-家非調-100-20250211-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