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花蓮地院

共找到 172 筆結果(第 11-20 筆)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75號 聲 請 人 臺灣花蓮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施念嘉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54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施念嘉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有期徒刑部分應執行有期徒 刑肆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罰金刑部分應 執行罰金新臺幣貳萬伍仟元,如易服勞役,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 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施念嘉因犯洗錢防制法等案件,先後 經判決確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及第51條第5款、第7款 ,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裁定 等語。 二、按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 應執行之刑;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 ,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再數罪 併罰,分別宣告其罪之刑,如宣告多數罰金者,於各刑中之 最多額以上,各刑合併之金額以下,定其金額。刑法第53條 、第51條第5款、第7款分別定有明文;次按所謂「裁判確定 前」,應以聲請定執行刑之各罪中最先裁判確定案件之確定 時為準;換言之,必須其他各罪之犯罪行為時,均在最先一 罪判決確定前始符合數罪併罰之條件,只要所犯各罪均符合 最先一罪裁判確定前所犯,即應由執行檢察官聲請犯罪事實 最後判決之法院定其各罪之應執行刑。又依刑法第53條應依 刑法第51條第5款至第7款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者,由該 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之檢察官,聲請該法院裁定之, 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亦定有明文。再按數罪併罰合併定 應執行刑,應立於兼顧法律規定之外部界限與法秩序理念即 比例原則、平等原則、罪刑相當原則與重複評價禁止原則等 價值內部界限之前提,綜合評價各罪類型、關係、法益侵害 之綜合效果,考量行為人之個人特質及刑罰效果,認應對之 具體實現多少刑度,即足達到矯治教化之必要程度,以緩和 宣告刑可能存在之不必要嚴苛。 三、經查:  ㈠本件受刑人因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業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及 本院各判處如附表所示之刑(含罰金刑)並確定在案,此有 附表所示之判決及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 茲聲請人以本院為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聲請定其應執 行之刑,本院審核卷附相關判決後,以受刑人所犯各罪均在 附表編號1裁判確定前,認其聲請為正當,應予准許。  ㈡本院審酌受刑人所犯之罪的犯罪型態、罪質、法益,及比例 原則、罪刑相當原則等自由裁量權限,並考量自由裁量之範 圍應受內部性界限之拘束及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是本院定 應執行刑,不得逾越刑法第51條第5款、第7款所定法律之外 部界限,即不得重於附表所示各罪之總和,爰定其應執行之 刑如主文所示。  ㈢按定應執行刑,不僅攸關國家刑罰權之行使,於受刑人之權 益亦有重大影響,除顯無必要或有急迫情形外,法院於裁定 前,允宜予受刑人以言詞、書面或其他適當方式陳述意見之 機會,程序保障更加周全等情,此有最高法院刑事大法庭11 0年度台抗大字第489號裁定意旨可供參照。經本院將繕本以 函文通知受刑人,並請其於文到後3日內對定應執行刑表示 意見,經合法送達後,受刑人未具狀表示意見,併予敘明。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 第7款、第42條第3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刑事第一庭 法 官 韓茂山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對本裁定不服,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抄 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書記官 蘇瓞 附表 編   號 1 2 罪   名 公共危險 洗錢防制法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2月。併科罰金新臺幣2萬元。 有期徒刑3月。併科罰金新臺幣1萬元。 犯罪日期 113年02月27日 112年05月13日 偵查(自訴)關 年度案號 桃園地檢113年度速偵字第584號 花蓮地檢113年度偵緝字第114號 最 後 事實審 法院 桃園地院 花蓮地院 案號 113年度壢原交簡字第41號 113年度原金訴字第63號 判決日期 113年06月30日 113年09月20日 確 定 判 決 法院 桃園地院 花蓮地院 案號 113年度壢原交簡字第41號 113年度原金訴字第63號 判決日期 113年08月20日 113年11月07日 備註

2025-03-24

HLDM-114-聲-75-20250324-1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21號 聲 請 人 臺灣花蓮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李冠霆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執聲字第19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李冠霆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應執行有期徒刑肆年。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李冠霆因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先後經 判決確定如附表所示之刑,應依刑法第53條及第51條第5款 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規定 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不在此限:一、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二 、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三、得易服社 會勞動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四、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 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前項但書情形,受刑人請求檢察 官聲請定應執行刑者,依第51條規定定之;數罪併罰,分別 宣告其罪之刑,若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 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刑 法第50條、第51條第5款,分別定有明文。又數罪併罰,有 二裁判以上者,依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刑法第 53條亦規定甚明。 三、經查,受刑人因詐欺案件,分別經判處如附表所示之刑並確 定在案等情,有該判決及法院前案紀錄表附卷可稽。而受刑 人所犯上開如附表編號1、5至9所示之罪,為得易科罰金亦 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如附表編號2至4、10所示之罪,為不 得易科罰金亦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依刑法第50條第1項 各款之規定,本不得併合處罰,然受刑人已向臺灣花蓮地方 檢察署檢察官聲請就附表編號1至10所示之罪定其應執行刑 ,有受刑人書立之刑事執行意見狀(見執聲卷)在卷可稽, 參照同條第2項之規定,自應准予併合處罰,是檢察官聲請 定其應執行之刑,核屬正當。聲請人以本院為犯罪事實最後 判決之法院,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本院審核卷附相關判決 後,以受刑人所犯各罪均在附表編號1所示裁判確定(即民 國112年11月20日)前,認其聲請為正當,應予准許。又受 刑人所犯如附表編號1至9所示之罪,前經本院113年度聲字 第632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3年2月確定,有該裁定、法院 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揆諸前開說明,本院就附表所示之各 罪再為定執行刑之裁定時,自應受上開已定應執行刑內部界 限之拘束。本院審酌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侵害之法 益、犯罪情節、各罪間之關聯性、與被告前科之關聯性、刑 罰規範目的、罪數所反映之被告人格特性及整體犯罪非難評 價等總體情狀綜合判斷,並函詢受刑人使其就本件聲請定其 應執行刑案件有陳述意見之機會,然其逾期未表示意見等情 ,爰就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定應執行刑如主文所示 。另受刑人所犯之罪所宣告沒收部分,依法應併執行之,是 無再宣告之必要。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0條第2項、第51條第5 款、第53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刑事第三庭 法 官 簡廷涓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對本裁定不服,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抄 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書記官 張瑋庭 附表: 編號 1 2 3 4 罪名 詐欺 加重詐欺 加重詐欺 加重詐欺 宣告刑 有期徒刑3月 有期徒刑1年4月 有期徒刑1年3月 有期徒刑1年3月 犯罪日期 110年11月4日 109年10月初至109年12月9日 110年8月11日前某時至111年8月11日 110年8月30日至110年9月3日 偵查(自訴)機關 年度案號 花蓮地檢112年度偵字第3738號等 花蓮地檢111年度偵緝字第54號等 花蓮地檢111年度偵緝字第54號等 花蓮地檢111年度偵緝字第54號等 最後 事實審 法院 花蓮地院 花蓮地院 花蓮地院 花蓮地院 案號 112年度易字第294、296號 112年度訴字第49號、112年度易字第89號 112年度訴字第49號、112年度易字第89號 112年度訴字第49號、112年度易字第89號 判決日期 112年10月20日 112年10月27日 112年10月27日 112年10月27日 確定 判決 法院 花蓮地院 花蓮地院 花蓮地院 花蓮地院 案號 112年度易字第294、296號 112年度訴字第49號、112年度易字第89號 112年度訴字第49號、112年度易字第89號 112年度訴字第49號、112年度易字第89號 判決 確定日期 112年11月20日 112年11月27日 112年11月27日 112年11月27日 是否得為易科 罰金之案件 是 否 否 否 備註 花蓮地檢112年度執字第2264號 花蓮地檢113年度執字第5號 花蓮地檢113年度執字第5號 花蓮地檢113年度執字第5號 編號2至4經本院112年度訴字第49號、112年度易字第89號判決定應執行有期徒刑2年3月確定 編號1至8經本院113年度聲字第576號裁定定應執行有期徒刑3年確定 編號1至9經本院113年度聲字第632號裁定定應執行有期徒刑3年2月確定 編號 5 6 7 8 罪名 詐欺 詐欺 詐欺 詐欺 宣告刑 有期徒刑4月 有期徒刑4月 有期徒刑3月 有期徒刑4月 犯罪日期 110年8月8日 111年1月14日 110年7月28日 111年10月30日 偵查(自訴)機關 年度案號 花蓮地檢111年度偵緝字第54號等 花蓮地檢111年度偵緝字第54號等 花蓮地檢111年度偵緝字第54號等 花蓮地檢112年度偵字第353號 最後 事實審 法院 花蓮地院 花蓮地院 花蓮地院 花蓮地院 案號 112年度訴字第49號、112年度易字第89號 112年度訴字第49號、112年度易字第89號 112年度訴字第49號、112年度易字第89號 112年度易字第111號 判決日期 112年10月27日 112年10月27日 112年10月27日 113年1月12日 確定 判決 法院 花蓮地院 花蓮地院 花蓮地院 花蓮地院 案號 112年度訴字第49號、112年度易字第89號 112年度訴字第49號、112年度易字第89號 112年度訴字第49號、112年度易字第89號 112年度易字第111號 判決 確定日期 112年11月27日 112年11月27日 112年11月27日 113年2月23日 是否得為易科 罰金之案件 是 是 是 是 備註 花蓮地檢113年度執字第6號 花蓮地檢113年度執字第6號 花蓮地檢113年度執字第6號 花蓮地檢113年度執字第513號 編號5至7經本院112年度訴字第49號、112年度易字第89號判決定應執行有期徒刑7月確定 編號1至8經本院113年度聲字第576號裁定定應執行有期徒刑3年確定 編號1至9經本院113年度聲字第632號裁定定應執行有期徒刑3年2月確定 編號 9 10 罪名 詐欺 加重詐欺 宣告刑 有期徒刑4月 有期徒刑1年3月 犯罪日期 111年8月21日至111年8月22日 111年9月16日 偵查(自訴)機關 年度案號 新北地檢112年度偵緝字第6428號 花蓮地檢113年度偵緝字第575號 最後 事實審 法院 新北地院 花蓮地院 案號 112年度簡字第5272號 113年度訴字第121號 判決日期 112年12月29日 113年11月11日 確定 判決 法院 新北地院 花蓮地院 案號 112年度簡字第5272號 113年度訴字第121號 判決 確定日期 113年2月16日 113年12月12日 是否得為易科 罰金之案件 是 否 備註 新北地檢113年度執字第2782號 花蓮地檢113年度執字第2293號 編號1至9經本院113年度聲字第632號裁定定應執行有期徒刑3年2月確定

2025-03-21

HLDM-114-聲-21-20250321-1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29號 聲 請 人 臺灣花蓮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陳揚捷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98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陳揚捷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應執行拘役壹佰貳拾日,如 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陳揚捷因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先後經 判決確定如附表所示之刑,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6款 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 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 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數罪併罰 ,分別宣告其罪之刑,宣告多數拘役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 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120日, 刑法第50條第1項前段、第53條、第51條第6款分別定有明文 。 三、經查,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先後經法院分別判處如 附表所示之刑,並均確定在案,且各罪均係於附表編號1至3 所示判決確定日期(即民國113年6月6日)前所為,有各該 刑事判決及法院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聲請人依刑事訴訟法 第477條第1項規定,以本院為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聲 請就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定應執行之刑,其聲請經核尚無 不合。又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號1至3所示之罪,前經臺灣臺 中地方法院以113年度聲字第2138號裁定應執行拘役120日確 定;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號6至7所示之罪,前經本院以113 年度易字第325號判決定應執行拘役90日確定,有該刑事裁 判、法院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揆諸前開說明,本院就附表 所示之各罪再為定執行刑之裁定時,自應受上開已定應執行 刑內部界限之拘束。本院審酌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 侵害之法益、犯罪情節、各罪間之關聯性、與被告前科之關 聯性、刑罰規範目的、罪數所反映之被告人格特性及整體犯 罪非難評價,並考量自由裁量之範圍應受內部性界限之拘束 及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及刑法第51條第6款但書,本案各 刑合併最長刑期不得逾拘役120日,而為整體評價後,裁定 如主文所示之應執行刑,並諭知易科罰金折算標準。另受刑 人所犯之罪所宣告沒收部分,依法應併執行之,是無再宣告 之必要。 四、本案聲請就附表所示之罪定其應執行之刑,均屬得易科罰金 之類型,牽涉案件情節單純,且本案因受前述裁量權內部界 限及定應執行刑法定上限之拘束,可資裁量之範圍有限,衡 量受刑人權益之保障、國家刑罰權之實踐及司法資源之有限 性,本院認顯無必要予受刑人以言詞、書面或其他適當方式 陳述意見,附此敘明。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6款、 第41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刑事第三庭 法 官 簡廷涓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對本裁定不服,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抄 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書記官 張瑋庭 附表: 編號 1 2 3 4 罪名 竊盜 竊盜 竊盜 竊盜 宣告刑 拘役50日 拘役45日 拘役40日 拘役30日 犯罪日期 112年9月11日 112年10月9日 112年10月9日 112年8月5日 偵查(自訴)機關 年度案號 臺中地檢113年度偵字第3278號等 臺中地檢113年度偵字第3278號等 臺中地檢113年度偵字第3278號等 臺北地檢113年度調院偵字第397號 最後 事實審 法院 臺中地院 臺中地院 臺中地院 臺北地院 案號 113年度易字第711、877號 113年度易字第711、877號 113年度易字第711、877號 113年度審簡字第923號 判決日期 113年4月24日 113年4月24日 113年4月24日 113年6月12日 確定 判決 法院 臺中地院 臺中地院 臺中地院 臺北地院 案號 113年度易字第711、877號 113年度易字第711、877號 113年度易字第711、877號 113年度審簡字第923號 判決 確定日期 113年6月6日 113年6月6日 113年6月6日 113年7月24日 是否得為易科 罰金之案件 是 是 是 是 備註 臺中地檢113年度執字第8389號 臺中地檢113年度執字第8389號 臺中地檢113年度執字第8389號 臺北地檢113年度執字第5677號 編號1至3經臺中地院以113年度聲字第2138號裁定定應執行拘役120日確定 編號 5 6 7 罪名 行使變造特種文書 行使變造特種文書 竊盜 宣告刑 拘役50日 拘役45日 拘役55日 犯罪日期 112年11月17日 12時42分前某時許  112年11月23日  前某時許 112年11月24日 偵查(自訴)機關 年度案號 南投地檢113年度偵緝字第88號 花蓮地檢113年度偵字第805號 花蓮地檢113年度偵字第805號 最後 事實審 法院 南投地院 花蓮地院 花蓮地院 案號 113年度投簡字第252號 113年度易字第325號 113年度易字第325號 判決日期 113年6月28日 113年12月24日 113年12月24日 確定 判決 法院 南投地院 花蓮地院 花蓮地院 案號 113年度投簡字第252號 113年度易字第325號 113年度易字第325號 判決 確定日期 113年7月31日 114年2月4日 114年2月4日 是否得為易科 罰金之案件 是 是 是 備註 南投地檢113年度執字第2071號 花蓮地檢114年度執字第306號 花蓮地檢114年度執字第306號 編號1至2經花蓮地院以113年度易字第325號判決定應執行拘役90日確定

2025-03-21

HLDM-114-聲-129-20250321-1

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41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花蓮檢察分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王宏志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31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王宏志犯如附表一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應執行有期徒刑捌年;又 犯如附表二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應執行有期徒刑陸年貳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王宏志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數 罪,先後經判決確定如附表一、二所示,應依刑法第50條第 1項但書、第2項、第53條、第51條第5款規定,定其應執行 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 應執行之刑。又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 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刑法 第53條及第51條第5款分別定有明文。又刑事訴訟法第370條 第2項、第3項,已針對第二審上訴案件之定應執行之刑,明 定有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之適用,於分屬不同案件之數罪併 罰有應更定執行刑者,本於同為定刑裁定應為相同處理之原 則,法院於裁定定應執行之刑時,自仍應有不利益變更禁止 原則法理之考量,亦即另定之執行刑,其裁量所定之刑期, 不得較重於前定之執行刑加計後裁判宣告之刑之總和,否則 即與法律秩序理念及法律目的之內部界限有違(最高法院10 3年度第14次刑事庭決議及最高法院93年度台非字第192號判 決意旨參照)。又數罪併罰中之一罪,依刑法規定得易科罰 金,若因與不得易科之他罪併合處罰結果,而不得易科罰金 時,原可易科罰金部分所處之刑,自亦毋庸為易科折算標準 之記載(司法院釋字第144號解釋意旨參照)。再者,定應 執行之刑,應由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對應之檢察署檢察 官聲請該法院依上開規定裁定之,不能因犯罪之一部分所科 之刑業經執行完畢,而認檢察官之聲請為不合法,予以駁回 。至已執行部分,自不能重複執行,應由檢察官於指揮執行 時扣除之,此與定應執行刑之裁定無涉(最高法院106年度 台抗字第540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本院為受刑人所犯如附表一、二所示案件犯罪事實最後判決 之法院。受刑人所犯如附表一、二所示各罪,先後經法院判 處如附表一、二所示之刑確定,且如附表一編號2至10所示 之罪,係在如附表一編號1所示之裁判確定前所犯;如附表 二編號2至7所示之罪,係在如附表二編號1所示之裁判確定 前所犯,及【附表一部分】:編號1至3所示3罪曾經臺灣花 蓮地方法院(下稱花蓮地院)109年聲字第480號裁定應執行有 期徒刑4月;編號4至5所示2罪曾經花蓮地院108年度原訴字 第111號判決定應執行有期徒刑3年10月,受刑人不服提起上 訴,經本院109年度原上訴字第28號判決上訴駁回;編號6至 10所示5罪曾經花蓮地院108年度原訴字第104號判決定應執 行有期徒刑7年10月,受刑人不服提起上訴,經本院109年度 原上訴字第42號判決上訴駁回。【附表二部分】:編號1至6 所示6罪曾經花蓮地院112年度原訴字第161號判決定應執行 有期徒刑6年,受刑人不服就量刑提起上訴,經本院113年度 原上訴字第38號、最高法院114年度台上字第425號判決上訴 駁回。前開裁判均已確定,有各該刑事裁判及被告法院前案 紀錄表在卷可稽。又【附表一部分】:編號1至3所示之罪刑 為得易科罰金;編號4至10所示之罪刑均為不得易科罰金( 編號4至10不得易服社會勞動)。【附表二部分】:編號1至 7所示之罪刑均為不得易科罰金(編號1至6不得易服社會勞 動,但編號7得易服社會勞動),均有刑法第50條第1項但書 所列不得併合處罰情事,惟經受刑人依刑法第50條第2項規 定,請求檢察官向本院聲請合併定應執行刑,此有經受刑人 簽名並按指印之臺灣花蓮地方檢察署刑事執行意見狀、受刑 人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各2份在卷可稽(見114年度執聲字 第31號卷第3頁至第11頁、第77頁至第83頁),復經受刑人 於本院訊問時確認無訛(見本院卷第39頁)。茲檢察官依受刑 人請求而聲請就附表一、二所示之罪,定其應執行刑,本院 審核認其聲請為正當,應依法定應執行之刑。 四、爰審酌受刑人所犯如附表一、二所示之罪,俱係與毒品有關 之犯罪。如附表一所示之罪部分:編號1至3均係犯施用第二 級毒品罪,犯罪時間介於民國107年10月至108年4月間;編 號4至10均係犯販賣第二級毒品罪,犯罪時間介於108年2月 至4月間,販毒對象共2人,販賣金額介於新臺幣(下同)500 元至1,500元間不等。如附表二所示之罪,編號1至6均係犯 販賣第二級毒品罪、編號7係犯轉讓禁藥罪,犯罪時間介於1 11年8月至112年3月間,販賣對象共3人,販賣金額在1,000 元至3,500元間不等,另轉讓禁藥對象為1人。考量受刑人所 犯如附表一、二所示之罪,所犯罪名、態樣、手段、所侵害 法益大致相同,其透過各罪所顯示之人格面亦無不同,於併 合處罰時之責任非難重複程度高,復考量其行為態樣、危害 程度、侵害法益,責任非難重複程度等因子,經就其所犯之 罪整體評價其應受非難矯治之程度,及參酌受刑人於本院訊 問時表示請求從輕定刑等語(見本院卷第39頁至第40頁), 兼衡責罰相當與刑罰經濟與公平、比例等原則,暨前述各罪 定應執行刑之外部界限(附表一各宣告刑中刑期最長之有期 徒刑7年以上,附表一各刑合併計算之刑期26年9月為其上限 ;附表二各宣告刑中刑期最長之有期徒刑5年5月以上,附表 二各刑合併計算之刑期已逾30年,應以30年為其上限),及 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附表一所示之罪前經定應執行有期徒 刑依序分別為編號1至3定刑4月、編號4至5定刑3年10月、編 號6至10定刑7年10月,以上合計刑期為有期徒刑12年;附表 二編號1至6所示之罪前經定應執行有期徒刑6年,編號7所示 之罪宣告有期徒刑5月,以上合計刑期為有期徒刑6年5月)等 應遵守之內部界限,爰就附表一、二所示各罪所處之刑,分 別定其應執行之刑如主文所示。又受刑人所犯原得易科罰金 之如附表一編號1至3所示之罪,因與附表一其餘不得易科罰 金之罪併合處罰結果為均不得易科罰金,自毋庸為易科罰金 折算標準之記載。至於受刑人所犯如附表一編號1所示之罪 刑,固已於108年7月23日易科罰金執行完畢,有被告法院前 案紀錄表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24頁),但該已執行部分應 如何折抵合併所應執行之刑期,屬檢察官指揮執行事宜,與 定應執行刑之裁定無涉,併予敘明。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0條第2項、第51條第5 款、第53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刑事第二庭審判長法 官 林慧英                法 官 李水源                法 官 謝昀璉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抗告書狀,並應敘述抗告之理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書記官 劉又華 ●附表一 編號 1 2 3 4 5 罪名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宣告刑 有期徒刑2月 有期徒刑1月 有期徒刑2月 有期徒刑3年7月 有期徒刑3年7月 犯罪日期 107年10月30日某時 108年4月5日某時 108年3月5日19時許 108年2月1日下午10時50分許 108年2月3日下午6時15分之後某時 偵查(自訴)機關 年度案號 花蓮地檢107年度毒偵字第1068號 花蓮地檢108年度毒偵字第552號等(聲請書附表一漏載「等」) 同左 花蓮地檢108年度偵字第4692號等 (聲請書附表一漏載「等」) 同左 最後 事實審 法院 花蓮地院 花蓮地院 同左 花高分院 同左 案號 108年度花原簡字第18號 108年度原簡上字第20號 同左 109年度原上訴字第28號 (聲請書附表一誤載為409年度) 同左 判決日期 108/01/24 109/5/06 同左 109/8/28 同左 確定 判決 法院 花蓮地院 花蓮地院 同左 花高分院 同左 案號 108年度花原簡字第18號 108年度原簡上字第20號 同左 109年度原上訴字第28號 同左 判決 確定日期 108/4/17 109/5/06 同左 109/10/12 同左 是否為得易科 罰金之案件 是 是 是 否 否 備註 花蓮地檢108年度執字第1337號(已執畢) 花蓮地檢109年度執字第1274號 同左 花蓮地檢109年度執字第2145號 同左 編號1至3經花蓮地院109年聲字第480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4月。 編號4至5應執行有期徒刑3年10月。 編號 6 7 8 9 10 罪名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宣告刑 有期徒刑3年8月 有期徒刑3年7月 有期徒刑7年 有期徒刑2年3月 有期徒刑2年8月 犯罪日期 108年3月9日16時許 108年3月19日10時許 108年3月19日22時許 108年4月13日22時許 108年4月15日22時許 偵查(自訴)機關 年度案號 花蓮地檢108年度偵字第3054號 同左 同左 同左 同左 最後 事實審 法院 花高分院 同左 同左 同左 同左 案號 109年度原上訴字第42號 同左 同左 同左 同左 判決日期 110/02/23 同左 同左 同左 同左 確定 判決 法院 花高分院 同左 同左 同左 同左 案號 109年度原上訴字第42號 同左 同左 同左 同左 判決 確定日期 110/4/21 同左 同左 同左 同左 是否為得易科 罰金之案件 否 否 否 否 否 備註 花蓮地檢110年度執字第660號 同左 同左 同左 同左 編號6至10應執行有期徒刑7年10月。 ●附表二 編號 1 2 3 4 5 罪名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宣告刑 有期徒刑5年5月 有期徒刑5年5月 有期徒刑5年4月 有期徒刑5年3月 有期徒刑5年3月 犯罪日期 111/10/17 112/02/10 111/10/26 111/8/30 111/11/20 偵查(自訴)機關 年度案號 花蓮地檢112年度偵字第6432號等 (聲請書附表一漏載「等」) 同左 同左 同左 同左 最後 事實審 法院 花高分院 同左 同左 同左 同左 案號 113年度原上訴字第38號 同左 同左 同左 同左 判決日期 113/9/30 同左 同左 同左 同左 確定 判決 法院 最高法院 同左 同左 同左 同左 案號 114年度台上字第425號 同左 同左 同左 同左 判決 確定日期 114/01/22 同左 同左 同左 同左 是否為得易科 罰金之案件 否 否 否 否 否 備註 花蓮地檢114年度執字第246號 同左 同左 同左 同左 編號1至6應執行有期徒刑6年。 編號 6 7 罪名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藥事法 宣告刑 有期徒刑5年3月 有期徒刑5月 犯罪日期 112/3/08 112/01/23 偵查(自訴)機關 年度案號 花蓮地檢112年度偵字第6432號等 同左 最後 事實審 法院 花高分院 同左 案號 113年度原上訴字第38號 同左 判決日期 113/9/30 同左 確定 判決 法院 最高法院 同左 案號 114年度台上字第425號 同左 判決 確定日期 114/01/22 同左 是否為得易科 罰金之案件 否 否 備註 花蓮地檢114年度執字第246號 花蓮地檢114年度執字第247號 編號1至6應執行有期徒刑6年。

2025-03-20

HLHM-114-聲-41-20250320-1

臺灣高等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545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華客通運有限公司 代 表 人 戴燃輝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違反政府採購法等案件,先後經判決確定, 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聲請案號:臺灣高等檢察 署114年度執聲字第354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華客通運有限公司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應執行罰金新臺 幣拾陸萬元。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華客通運有限公司因違反政府採購法 等數罪,先後經判決確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 第7款等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 1項聲請裁定等語。 二、查受刑人因犯如附表編號1、2所示之罪,先後經判處如附表 編號1、2所示之刑,均經分別確定在案(聲請書附表編號1 備註欄應更正為「花蓮地檢112年度罰執字第54號(已執畢 )」),且各罪均為裁判確定前所犯,有各該刑事判決書附 卷可憑。茲檢察官向最後事實審之本院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 ,本院審核認其聲請正當,應依法定應執行之刑。 三、又審酌受刑人所犯各罪情節、侵害之法益性質、罪責程度等 情狀綜合判斷,暨參考代表人戴燃輝就受刑人本件定應執行 刑為無意見之表示(見本院定應執行刑案件陳述意見狀), 爰就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在附表所示各罪宣告刑總和 之上限等內、外部性界限,依刑法第51條第7款規定,定其 應執行之刑如主文。又受刑人既為無法服勞役之法人,所科 罰金均不予諭知易服勞役之折算標準,併此敘明。 四、至受刑人所犯附表編號1之罪雖業經執行完畢,有法院前案 紀錄表在卷可稽,惟此僅由檢察官於指揮執行時予以扣除即 可,末此敘明。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 第7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刑事第十九庭 審判長法 官 曾淑華                    法 官 李殷君                    法 官 陳文貴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胡宇皞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附表 編      號 1 2 (以下空白) 罪      名    政府採購法    政府採購法 宣   告   刑 罰金新臺幣2萬元 罰金新臺幣15萬元 犯  罪  日 期 110年7月1日至110年7月6日 108年8月1日至108年8月15日 偵  查  機 關年  度  案 號 花蓮地檢111年度偵字第1658號 桃園地檢111年度偵字第37754號 最 後 事實審 法  院 花蓮地院 臺灣高院 案  號 111年度訴字第112號 113年度上訴字第4323號 判決日期 112年9月5日 113年10月30日 確 定 判 決 法  院 花蓮地院 臺灣高院 案  號 111年度訴字第112號 113年度上訴字第4323號 判  決確定日期 112年10月11日 113年12月3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是        是 備      註 花蓮地檢112年度罰執字第54號(已執畢) 桃園地檢114年度罰執字第18號

2025-03-20

TPHM-114-聲-545-20250320-1

台抗
最高法院

聲請停止執行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抗字第160號 再 抗告 人 魏雅旁 代 理 人 許正次律師 上列再抗告人因與相對人陸建成等間聲請停止執行事件,對於中 華民國113年12月12日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裁定(113年度抗字 第40號),提起再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抗告駁回。 再抗告程序費用由再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相對人裕融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持執行名義,聲請臺灣花 蓮地方法院(下稱花蓮地院)以112年度司執字第16052號強 制執行事件,拍賣債務人魏吟玲所有如第一審裁定附表所示 土地(下稱系爭土地),並就賣得之價金新臺幣1,560萬元 (下稱系爭賣得價金)作成分配表。再抗告人以伊為系爭土 地之第一順位抵押權人,該抵押權雖遭魏吟玲以偽造文書方 式塗銷,伊實際上仍為第一順位抵押權人,得就上開賣得價 金優先受償,伊已對相對人提起第三人異議之訴,請求交付 系爭賣得價金為由,依強制執行法第18條第2項規定,聲請 停止執行。花蓮地院駁回其聲請,再抗告人不服,提起抗告 。原法院以:再抗告人提起第三人異議之訴,主張其為第一 順位抵押權人,應優先受償而請求交付系爭賣得價金,與強 制執行法第15條規定旨在排除執行標的之強制執行(即系爭 土地不得為執行)之目的不同,再抗告人提起該異議之訴形 式上難認有理,自無停止執行之必要。因而維持花蓮地院所 為駁回再抗告人停止執行聲請之裁定,駁回再抗告人之抗告 。 二、按第三人提起異議之訴,法院因必要情形或依聲請定相當並 確實之擔保,始得為停止強制執行之裁定,此觀強制執行法 第18條第2項規定即明。所謂必要情形,固由法院依職權裁 量定之,然法院為此決定,應就異議之訴在法律上是否顯無 理由,以及如不停止執行,將來是否難於回復執行前之狀態 ,及倘予停止執行,是否無法防止第三人濫行訴訟以拖延執 行,致債權人之權利無法迅速實現等各種情形予以斟酌,以 資平衡兼顧第三人及債權人雙方之利益。又強制執行法第15 條所定之第三人異議之訴,須對於執行標的物有所有權、典 權、留置權、質權或其他足以排除強制執行之權利者,始得 提起。抵押權人僅就抵押物賣得價金有優先受償之權,是抵 押物之強制執行,對抵押權人權利之行使並無妨礙者,抵押 權人自不得提起第三人異議之訴。本件再抗告人縱為系爭土 地之第一順位抵押權人,惟對系爭土地之強制執行,對抵押 權人之權利並無影響,不能認有排除強制執行之權利存在, 遑論再抗告人自承其抵押權已遭塗銷。原法院因認本件無停 止執行之必要,而裁定駁回再抗告人之抗告,經核於法並無 違誤。至原裁定贅述之其他理由,無論當否,均與裁定結果 不生影響。再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適用法規顯有錯誤,聲 明廢棄,非有理由。 三、據上論結,本件再抗告為無理由。依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 ,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2項、第481條、第449條第1項、 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官 盧 彥 如 法官 周 舒 雁 法官 蔡 和 憲 法官 陳 容 正 法官 吳 美 蒼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賴 立 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2025-03-20

TPSV-114-台抗-160-20250320-1

臺灣高等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546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戴燃輝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353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戴燃輝就附表所示罪刑之宣告,應執行有期徒刑玖月;其中有期 徒刑參月又拾捌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另 有期徒刑伍月又拾貳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貳仟元折算壹日 。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戴燃輝因政府採購法等案件,先後經 判決確定如附表所示之罪刑,應依刑法第50條第1項、第53 條、第51條第5款定其應執行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 1項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又數罪併罰,有二裁 判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同法第 50條第1項前段、第53條分別定有明文。次按法律上屬於自 由裁量之事項,有其外部性界限及內部性界限,並非概無拘 束。依據法律之具體規定,法院應在其範圍選擇為適當之裁 判者,為外部性界限;而法院為裁判時,應考量法律之目的 ,及法律秩序之理念所在者,為內部性界限。法院為裁判時 ,二者均不得有所踰越。在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定其 應執行之刑時,固屬於法院自由裁量之事項,然仍應受前揭 外部性界限及內部性界限之拘束(最高法院94年度台非字第 233號判決意旨參照)。又刑法第51條就有期徒刑之數罪併 罰定應執行刑,係採限制加重原則,而不採併科原則或吸收 原則,乃為避免採併科原則,可能導致刑罰偏重而過苛,不 符現代刑法之社會功能;採吸收原則,可能導致評價不足, 而有鼓勵犯罪之嫌。此項限制加重原則,不僅於有期徒刑定 應執行刑時,有其適用,在數罪併罰之數罪所處之刑,均得 易科罰金,於定折算標準時,亦同應遵循。從而數罪併罰之 數罪所處之刑,均得易科罰金,其折算標準不同時,因原確 定之本案判決所諭知不同之易科罰金折算標準,亦有確定力 ,應受其拘束。故應按比例就所定之刑,分別諭知各該部分 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始屬適法而合乎公平正義(最高法院 109年度台非字第22號判決意旨參照)。 三、經查:受刑人戴燃輝先後因如附表編號1、2所示以詐術使開 標發生不正確結果未遂罪、以詐術使開標發生不正確結果罪 共2罪,各經臺灣花蓮地方法院、本院先後判處如附表編號1 、2所示之刑,均經分別確定在案。茲檢察官聲請定應執行 之刑,本院審核認聲請為正當;爰審酌受刑人如附表2罪所 示刑度之外部界限(總刑期為有期徒刑10月),附表所犯各 罪最長刑度為有期徒刑6月,暨受刑人所犯附表編號1、2之 犯罪類型均為政府採購法案件,其所犯之犯罪類型、行為態 樣、動機目的均係因投標政府採購案所犯之罪,經詢問受刑 人後,其表示:無意見之旨(見本院卷附陳述意見狀),本 院考量各罪之法律目的、受刑人違反之嚴重程度,為整體非 難評價,及貫徹前揭刑罰量刑公平正義理念之內部限制等, 就附表所示2罪所處之刑,定其應執行之刑如主文所示(9月) ,並按照各罪原宣告刑易科罰金折算標準不同之比例(附表 編號1、2宣告刑各為有期徒刑4月、6月,按比例各為40%、6 0%;即以定執行刑9月之40%、60%計算),各為108日(30日×9 月=270日,270日×0.4=108日)即3月又18日、162日(30日×9 月=270日,270日×0.6=162日)即5月又12日,分別諭知各該 部分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 5款、第41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吳秋宏                    法 官 柯姿佐                    法 官 黃雅芬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鄭雅云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附表:(時間:民國) 編     號 1 2 罪     名 政府採購法第87條第6項、第3項之以詐術使開標發生不正確結果未遂罪 政府採購法第87條第3項之以詐術使開標發生不正確結果罪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4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有期徒刑6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2,000元折算1日 犯 罪 日 期 110年7月1日~110年7月6日 108年8月1日~108年8月15日 偵查(自訴)機關 年 度 案 號 花蓮地檢 111年度偵字第1658號 桃園地檢 111年度偵字第37754號 最 後 事實審 法  院 花蓮地院 臺灣高院 案  號 111年度訴字第112號 113年度上訴字第4323號 判決日期 112年9月5日 113年10月30日 確 定 判 決 法  院 花蓮地院 臺灣高院 案  號 111年度訴字第112號 113年度上訴字第4323號 判決確定日期 112年10月11日 113年12月3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是 是 備註 花蓮地檢112年度執字第1929號(已執畢) 桃園地檢114年度執字第325號

2025-03-18

TPHM-114-聲-546-20250318-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681號 聲 請 人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張宗諺 上列受刑人因竊盜等案件,已經判決罪刑確定,聲請人聲請定其 應執行之刑(114年度執聲字第482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張宗諺因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如附表所示之刑,應執行拘役 壹佰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張宗諺因犯竊盜等案件,先後經 判決確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6款,定其應 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依刑法第53條應依刑法第51條第6款之規定,定其應執行 之刑者,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對應之檢察署檢察 官,備具繕本,聲請該法院裁定之;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 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者,依第51條之規定 ,定其應執行之刑;宣告多數拘役者,比照前款定其刑期。 但不得逾120日,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0條第1 項前段、第53條、第51條第6款分別定有明文。又二裁判以 上數罪,縱其中一部分已執行完畢,如該數罪尚未全部執行 完畢,因與刑法第54條及司法院院字第1304號解釋所謂僅餘 一罪之情形有別,自仍應依刑法第53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 之刑。而定應執行之刑,應由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檢察 署檢察官聲請該法院依法裁定之,不能因犯罪之一部分所科 之刑業經執行完畢,而認檢察官之聲請為不合法,予以駁回 ,至已執行部分,自不能重複執行,應由檢察官於指揮執行 時扣除之,此與定應執行刑之裁定無涉,最高法院81年度台 抗字第464號、86年度台抗字第472號判決意旨可資參照。 三、查受刑人因犯竊盜等案件,經臺灣嘉義地方法院、臺灣新竹 地方法院、臺灣花蓮地方法院及本院先後判處如附表所示之 刑【惟聲請書附表編號2、4之犯罪日期、偵查(自訴)機關 年度案號應分別更正、補充如附表編號2、4所載】,均經分 別確定在案,有各該判決書及法院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茲 聲請人以本院為前揭案件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聲請定其 應執行刑,本院審核認聲請為正當,應予准許。爰審酌受刑 人所犯各罪之犯罪類型、動機、情節及行為次數等情狀後整 體評價其應受矯治之程度,兼衡責罰相當與刑罰經濟之原則 ,定其應執行之刑如主文所示,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至附表編號1、2所示已執行完畢之部分,則應由檢察官於 指揮執行時扣除之;另受刑人現經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臺 灣嘉義地方法院發布通緝中(詳法院前案紀錄表),行蹤不 明,且本件聲請定執行刑之案件均為拘役刑度,案情實屬單 純,為免耗費有限的司法資源,因認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 第3項除外規定,尚無通知受刑人陳述意見之必要,併此敘 明。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6款、 第41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刑事第十七庭  法 官 劉凱寧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敘明抗告理由,向本院提 出抗告狀。                  書記官 廖宮仕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附表: 編     號 1 2 3 罪     名 詐欺 詐欺 詐欺 宣  告  刑 拘役15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千元折算1日 拘役30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千元折算1日 拘役40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千元折算1日 犯 罪 日 期 112年11月25日 111年11月15日 113年1月1日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 嘉義地檢113年度偵緝字第393號 新竹地檢112年度偵字第8599號、113年度偵緝字第800號 花蓮地檢113年度偵緝字第429號 最後事實審 法  院 嘉義地院 新竹地院 花蓮地院 案  號 113年度嘉簡字第952號 112年度易字第1047號 113年度花簡字第214號 判決日期 113年8月13日 113年9月30日 113年8月29日 確定 判決 法  院 嘉義地院 新竹地院 花蓮地院 案  號 113年度嘉簡字第952號 112年度易字第1047號 113年度花簡字第214號 判決確定日期 113年10月22日 113年11月11日 113年12月3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是 是 是 備     註 嘉義地檢113年度執字第4235號(已執行完畢) 新竹地檢113年度執字第4731號(已執行完畢) 花蓮地檢114年度執字第28號 編     號 4 (以下空白) (以下空白) 罪     名 竊盜 宣  告  刑 拘役50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千元折算1日 犯 罪 日 期 113年3月6日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 新北地檢113年度偵緝字第4874、4909、4910號 最後事實審 法  院 新北地院 案  號 113年度簡字第4050號 判決日期 113年10月25日 確定 判決 法  院 新北地院 案  號 113年度簡字第4050號 判決確定日期 113年12月10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是 備     註 新北地檢114年度執字第105號

2025-03-14

PCDM-114-聲-681-20250314-1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

定應執行刑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42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東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劉子豪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12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甲○○犯如附表所示之各罪,所處各如附表所載之刑,應執行有期 徒刑拾貳年陸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甲○○因詐欺等案件,先後經法院判決 確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及第51條第5款,定其應執行 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但有下列情形之一 者,不在此限:一、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 二、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三、得易服 社會勞動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四、得易服社會勞動之 罪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前項但書情形,受刑人請求檢 察官聲請定應執行刑者,依第51條規定定之」;數罪併罰, 有2裁判以上者,依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刑法 第50條、第53條分別定有明文。再數罪併罰,宣告多數有期 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 其刑期,亦為刑法第51條第5款本文所明定。又刑法第51條 數罪併罰定應執行刑之立法方式,採限制加重原則,非以累 加方式定應執行刑。如以實質累加方式定應執行刑,處罰之 刑度顯將超過其行為之不法內涵,而過於苛酷,亦有違刑法 第51條第5款採限制加重刑罰之罪責原則。另僅因分別起訴 ,而與1次起訴、判決者,呈現定應執行刑之結果上顯著差 異,亦恐與定應執行刑之公平性未洽。另,刑事判決關於有 期徒刑得易科罰金之規定,刑法第41條固有明文,惟數罪併 罰中之一罪,依刑法規定得易科罰金,若因與不得易科之他 罪併合處罰結果而不得易科罰金時,原可易科部分所處之刑 ,自亦無庸為易科折算標準之記載,司法院大法官解釋第14 4號及第679號解釋意旨可資參照。 三、經查,本件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經本院判處如附表 所示之刑,並均確定在案等情,有各該判決書及法院前案紀 錄表各1份在卷可參。而本件受刑人具狀請求檢察官就附表 編號1至7所示之罪向法院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有數罪併罰 聲請狀1份在卷可稽(見執聲卷),檢察官乃向本院為本件聲 請。經審核本院為附表所示案件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 認本件聲請係屬正當,爰依前揭規定、刑法第51條數罪併罰 所採限制加重原則,及多數犯罪責任遞減原則之法理,斟酌 各別刑罰規範之目的、輕重罪間之刑罰體系平衡、受刑人之 犯罪傾向、犯罪態樣(相似)、各犯罪行為間之關聯性(犯罪 時間落於108年4月至5月)、侵害法益之專屬性或同一性、數 罪對法益侵害之加重效應、整體犯罪非難評價、刑罰之一般 預防功能、矯正受刑人與預防再犯之必要性、社會對特定犯 罪處罰之期待等因素(按:經本院函詢,受刑人未表示意見) ,裁定如主文所示之應執行刑。至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號1 所示之罪之宣告刑,雖符合易科罰金之宣告標準,然因與附 表編號2至7所示不得易科罰金之罪定應執行刑,已不得易科 罰金,自無庸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0條第2項、第53條、 第51條第5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刑事第一庭 法 官 陳昱維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附 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趙雨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附表 受刑人甲○○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 編 號 1 2 3 4 罪 名 偽造文書 詐欺 詐欺 詐欺 宣告刑 有期徒刑2月 有期徒刑1年5月(16次)、有期徒刑1年4月(42次)、有期徒刑1年6月(5次)、有期徒刑1年7月(1次)、有期徒刑1年10月(1次)、有期徒刑1年3月(5次) 有期徒刑1年2月(3次)、有期徒刑1年3月(6次)、有期徒刑1年4月(5次) 有期徒刑1年3月(2次) 定應執行有期徒刑4年10月 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7月 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10月 犯罪日期 民國108年4月 25日 108年4月23日至同年5月22日 108年5月11日至同年月12日 108年5月5日 (2次)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 花蓮地檢108年度少連偵字 第60、61、69、70號等 基隆地檢109年度少連偵字 第5、54號 宜蘭地檢108 年度偵字 第5948號 最後事實審 法院 花蓮地院 花高分院 臺灣高院 宜蘭地院 案號 108年度原訴字第110號 109年度上訴字第98、100號 110年度上訴字第125號 110年度訴字 第148號 判決日 期 109年4月29日 110年3月31日 110年5月27日 110年11月11日 確定判決 法院 花蓮地院 最高法院 臺灣高院 宜蘭地院 案號 108年度原訴字第110號 110年度台上字第4921、4966號 110年度上訴字第125號 110年度訴字 第148號 判決確定日 期 109年10月29日 (撤回上訴) 110年9月8日 110年7月6日 110年12月10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是 否 否 否 是否為得易服社勞之案件 是 否 否 否 備註 花蓮地檢 110年度執字 第1285號 花蓮地檢 110年度執字 第1256號 基隆地檢 110年度執字 第1190號 宜蘭地檢 111年度執字 第678號 編號1至3、5經臺灣花蓮地方法院以111年度聲字第152號裁定定應執行有期徒刑8年6月,執行中。 已執行 受刑人甲○○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 編 號 5 6 7 罪 名 詐欺 詐欺 詐欺 宣告刑 有期徒刑1年2月(21次)、有期徒刑1年4月(3次)、有期徒刑1年(1次)、有期徒刑1年6月(5次) 有期徒刑1年2月(4次)、 有期徒刑1年4月(1次) 有期徒刑1年2月(66次) 定應執行有期徒刑3年8月 定應執行有期徒刑3年2月 定應執行有期徒刑6年7月 犯罪日期 108年5月15日至同年月18日 108年5月8日至同年月16日 108年4月25日至同年5月27日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 花蓮地檢109年度少連偵字第12、15、63號等 臺南地檢109年度少連偵字 第162號 臺東地檢108年度偵字第2095號、108年度少連偵字第30號等 最後事實審 法院 花蓮地院 臺南地院 臺東地院 案號 110年度金訴字第3號 112年度金訴字第1190號 110年度原金訴字第7號、112年度原金訴字第44號 判決日 期 111年1月12日 113年2月29日 113年4月12日 確定判決 法院 花蓮地院 臺南地院 臺東地院 案號 110年度金訴字第3號 112年度金訴字第1190號 110年度原金訴字第7號、112年度原金訴字第44號 判決確定日 期 111年2月10日 113年5月2日 113年5月29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否 否 否 是否為得易服社勞之案件 否 否 否 備註 花蓮地檢 111年度執字 第396號 臺南地檢 113年度執字 第4860號 臺東地檢 113年度執字 第1368號 編號1至3、5經臺灣花蓮地方法院以111年度聲字第152號裁定定應執行有期徒刑8年6月,執行中。 未執行 未執行

2025-03-14

TTDM-114-聲-42-20250314-1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32號 聲 請 人 臺灣花蓮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卓守民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103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本件受刑人因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先後判決 確定如附表,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及刑法第53條、 第51條第5款規定,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等語。 二、按數罪之宣告刑出於二以上之科刑判決而得併合處罰定其應 執行刑者,以該數罪俱係在首先確定之科刑判決確定前所犯 者為限;若其中某罪之犯罪時間已在首先確定之科刑判決確 定之後,縱令係在其次確定之科刑判決確定之前,因其與首 先確定之科刑判決確定前所犯之罪,已不合數罪併罰之規定 ,自無從合併定其應執行刑,而應單獨執行(最高法院88年 度台上字第7381號判決意旨參照)。次按,對於已判決確定 之各罪,已經裁定定其應執行之刑者,如又重複裁定定其應 執行之刑,自有違反一事不再理原則之違法;又定應執行刑 之實體裁判,於確定後即發生實質之確定力,而有一事不再 理原則之適用;數罪併罰案件之實體裁判,除因增加經另案 判決確定合於數罪併罰之其他犯罪,或原定應執行之刑之數 罪中有部分犯罪,因非常上訴、再審程序而經撤銷改判,或 有赦免、減刑,更定其刑等情形,致原裁定判定刑之基礎已 變動,而有另定應執行刑之必要者外,法院應受原確定裁定 實質確定力之拘束,不得就該確定裁定已定應執行刑之數罪 ,其全部或部分再行定其應執行之刑,否則即有違反一事不 再理原則(最高法院105年度台抗字第121號、107年度台抗 字第658號裁定意旨亦均同此)。 三、經查,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業經法院判處如附表所 示之刑,並於如附表所示之日期確定在案,其中如附表編號 1至7所示之罪,業經本院以113年度聲字第597號裁定定應執 行有期徒刑1年10月確定,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 、各該刑事判決在卷可稽。而如附表所示各罪,最先確定之 科刑判決為如附表編號5至7所示之罪,其確定日期為113年6 月5日,然如附表編號8所示之罪,犯罪日期為113年6月28日 ,顯然在如附表編號5至7所示之罪判決確定之後所犯,已與 合併定應執行刑之要件未合。又如附表編號1至7所示之罪, 前已經本院113年度聲字第597號裁定定應執行刑為有期徒刑 1年10月確定,揆諸前開說明,此部分所示7罪既均查無有因 非常上訴、再審程序而經撤銷改判,或有赦免、減刑、更定 其刑等情形,致原各該定刑之基礎有所變動,而有另定應執 行刑之必要,則法院自應受原確定裁定實質確定力之拘束, 不得就原裁定已定應執行刑之數罪,重行拆解而另定其應執 行之刑。是檢察官聲請就如附表所示各罪定其應執行刑,自 有未當。  四、綜上,檢察官聲請就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定應執行刑 ,於法不合,應予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刑事第二庭 法 官 鍾 晴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對本裁定不服,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抄 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書記官 蘇寬瑀 編號 1 2 3 罪名 加重竊盜 加重竊盜 竊盜 宣告刑 有期徒刑10月 有期徒刑9月 有期徒刑3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一日。 犯罪日期 112年9月13日 112年9月13日 112年9月13日 最 後 事實審 法  院 花蓮地院 花蓮地院 花蓮地院 案  號 112年度易字第401號 112年度易字第401號 112年度易字第401號 判決日期 113年08月26日 113年08月26日 113年08月26日 確 定 判 決 法  院 花蓮地院 花蓮地院 花蓮地院 案  號 112年度易字第401號 112年度易字第401號 112年度易字第401號 確定日期 113年10月8日 113年10月8日 113年10月8日 備註 編號 4 5 6 罪名 竊盜 竊盜 竊盜 宣告刑 有期徒刑3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一日。 有期徒刑4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一日。 有期徒刑4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一日。 犯罪日期 113年4月8日 112年7月21日 112年8月18日 最 後 事實審 法  院 花蓮地院 花蓮地院 花蓮地院 案  號 113年度花簡字第151號 112年度簡上字第42號、第43號 112年度簡上字第42號、第43號 判決日期 113年07月15日 113年06月05日 113年06月05日 確 定 判 決 法  院 花蓮地院 花蓮地院 花蓮地院 案  號 113年度花簡字第151號 112年度簡上字第42號、第43號 112年度簡上字第42號、第43號 確定日期 113年08月20日 113年06月05日 113年06月05日 備註 編號 7 8 罪名 竊盜 竊盜 宣告刑 有期徒刑4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一日。 有期徒刑3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一日。 犯罪日期 112年9月2日 113年6月28日 最 後 事實審 法  院 花蓮地院 花蓮地院 案  號 112年度簡上字第42號、第43號 113年度花簡字第258號 判決日期 113年06月05日 113年11月26日 確 定 判 決 法  院 花蓮地院 花蓮地院 案  號 112年度簡上字第42號、第43號 113年度花簡字第258號 確定日期 113年06月05日 113年12月26日 備註

2025-03-13

HLDM-114-聲-132-20250313-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