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鄧晴馨

共找到 165 筆結果(第 11-20 筆)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303號 原 告 盛威儲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忠廷 訴訟代理人 謝友仁律師 邱宛琳律師 魏憶秀律師 上列原告與被告中興保全股份有限公司間損害賠償事件,原告起 訴未據繳納裁判費。查原告訴之聲明請求被告給付新臺幣(下同 )46,568,238元,及其中44,869,638元自民國113年11月19日起 、另1,698,600元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均至清償日止,按 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原告附帶請求起訴前之利息部分,應併 算其價額。是本件訴訟標的金額核算為新臺幣46,955,469元(計 算式詳附表),依000年0月0日生效之「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訴訟 與非訟事件及強制執行費用提高徵收額數標準」,應徵第一審裁 判費443,748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 原告於本裁定送達後7日內補繳,逾期即駁回原告之訴,特此裁 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鄧晴馨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 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江慧君 附表: 請求項目(a) 計算本金 計息期間 年息 起訴前之利息 (b) 請求金額46,568,238元 44,869,638元 113年11月19日至起訴前1日即114年1月20日 5% 387,231元(元以下四捨五入) 合計 (a)+(b) 46,955,469元

2025-03-31

TPDV-114-補-303-20250331-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本票裁定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136號 抗 告 人 呂宗儒 相 對 人 立城營造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連立凱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本票裁定事件,抗告人對於中華民國114年2月 12日本院114年度司票字第3085號民事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 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程序費用新臺幣1,500元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相對人聲請意旨略以:相對人執有抗告人所簽發之如附表所 示,付款地未載,利息未約定,並均免除作成拒絕證書之本 票2紙(下合稱系爭本票)。詎於到期後經提示未獲付款, 爰聲請裁定就票面金額,及各自如附表「提示日即利息起算 日」欄所示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6%計算之利息,准 許強制執行等語。原法院以其聲請與票據法第123條規定相 符,裁定准許強制執行。 二、按執票人向本票發票人行使追索權時,得聲請法院裁定後強 制執行,票據法第123條定有明文。又按本票執票人依前開 規定,聲請法院裁定許可對發票人強制執行,性質上係屬非 訟事件,此項聲請及抗告法院之裁定,僅依非訟事件程序, 就本票形式上之要件是否具備予以審查為已足(最高法院57 年台抗字第76號、56年台抗字第714號裁定要旨參照)。經 查,本件抗告人於法定期間內提起抗告,惟並未於書狀中具 體表明抗告理由,且迄今亦未補提出不服原裁定之理由,本 院斟酌全卷資料,認原法院就系爭本票為形式上之審查,以 系爭本票已具備本票各項記載事項,合於票據法第120條第1 項規定,屬有效之本票,依同法第123條規定,裁定准許就 票面金額,及各自如附表「提示日即利息起算日」欄所示日 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6%計算之利息,得為強制執行, 於法並無違誤。從而,抗告人之抗告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三、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爰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 項、第46條、第24條第1項,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1項、 第449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蔡政哲                   法 官 鄧晴馨                   法 官 李桂英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僅得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提起再抗告。如提起再抗告,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委任律師為非訟代理人向本院提出再抗告狀,並繳納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書記官 翁鏡瑄                  附表:                      114年度抗字第136號 編號 發票日 票面金額(新臺幣/元) 到期日 提示日即利息起算日 票據號碼 001 111年2月14日 2,000,000元 111年3月15日 111年3月15日 TH 0000000 002 111年2月14日 1,560,000元 111年2月25日 111年2月25日 TH 0000000

2025-03-27

TPDV-114-抗-136-20250327-1

重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確認贈與關係不存在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重訴字第41號 原 告 葉秀鳳 法定代理人 鍾興幗 訴訟代理人 王聰明律師 被 告 鍾興華 上列當事人間確認贈與關係不存在等事件,原告起訴請求確認與 被告間就附表編號2至6所示不動產之贈與關係不存在,並請求被 告給付新臺幣(下同)10,000,000元。就請求確認贈與關係不存 在部分,訴訟標的價額應按不動產價值計算,且二項請求無主從 或相互競合之關係,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第1項前段,應併算 價額。查附表編號2至6所示不動產經鑑定市場價值合計100,957, 620元,有正一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函及不動產估價報告書可佐 ,原告請求確認贈與關係不存在部分,應按該價額計之,與請求 被告給付1,000萬元部分,合計110,957,620元。是本件訴訟標的 價額為110,957,620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976,392元,扣除原告 已繳100,000元,尚應補繳876,392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 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本裁定送達後7日內補繳,逾期即駁 回原告之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鄧晴馨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 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書記官 江慧君

2025-03-27

TPDV-114-重訴-41-20250327-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所有權移轉登記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訴字第1631號 原 告 黃泓康 訴訟代理人 蔡慧玲律師 陳欣彤律師 李宣佑律師 被 告 廖維欣 上列當事人間所有權移轉登記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翌日起七日內補繳第一審裁判費新臺幣參拾 參萬柒仟陸佰貳拾元,逾期即駁回原告之訴。   理 由 一、按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 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所有之利益為準。以一訴主張數 項標的者,其價額合併計算之。但所主張之數項標的互相競 合或應為選擇者,其訴訟標的價額,應依其中價額最高者定 之,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2項、第77條之2第1項分別定有 明文。次按客觀訴之預備合併,乃以先位之訴無理由時,請 求就備位之訴為勝訴判決之訴之合併,應以先、備位訴訟標 的價額較高者,定該事件之訴訟標的價額(最高法院112年 度台抗字第513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本件原告提起客觀預備合併訴訟,先位訴訟主張新北市○○區 ○○段000地號土地權利範圍187/100000、同段407之1地號土 地權利範圍187/100000及其上同段921建號建物(含共有部 分即同段1364建號建物權利範圍211/10000、同段1366建號 建物權利範圍209/100000、同段1367建號建物權利範圍302/ 200000;下稱系爭房屋,與前開土地合稱系爭房地)實質上 為原告所有、借被告名義登記,原告已終止借名契約等情, 依民法第179條、第767條及類推適用民法第541條第2項規定 請求被告將系爭房地移轉登記予原告;及依民法第767條規 定請求被告自系爭房屋遷出。備位訴訟則主張倘兩造就系爭 房地非借名登記關係,則被告就原告繳付系爭房地價金、貸 款、裝潢費用、管理費用、稅捐、水電瓦斯等費用受有不當 得利等情,依不當得利法律關係請求返還新臺幣(下同)1, 935萬元及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之法定利息。 三、經查,先位訴訟部分,原告請求被告返還系爭房地及遷出系爭房屋,應以起訴時系爭房地之價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查系爭房地面積為93.93坪、位於36層之第22層,於民國110年5月3日之不動產交易實價登錄價格為3,333萬元;而同一社區房屋近1年內無相近坪數之不動產買賣交易紀錄,近3年內坪數、樓層相近之不動產交易2筆(112年2月、111年4月),平均成交單價為371,550元/坪,有內政部不動產交易實價登錄資料可參。依系爭房地面積93.93坪計算,價格為3,489萬9,692元(93.93x37.155=00000000,元以下四捨五入)。至備位訴訟部分,訴訟標的金額應按原告請求金額計之,為1,935萬元。依上規定及說明,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應以原告先、備位訴訟標的價額較高者,核定為3,489萬9,692元。從而本件應徵第一審裁判費337,620元,扣除原告已繳32,271元,尚應補繳305,349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本裁定送達翌日起7日內補繳,逾期即駁回原告之訴。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鄧晴馨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 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書記官 江慧君

2025-03-27

TPDV-114-訴-1631-20250327-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金字第153號 原 告 于進有 被 告 臺灣金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兼法定代理人 曾明祥 潘志亮 上列當事人間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原告就本院112年度金重 訴字第42號違反銀行法等案件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經本院刑事庭 以112年度附民字第1145號裁定移送前來,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民事訴訟 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定有明文。次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 ,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訟,對於被告及依民法 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為刑事訴訟法第487條 第1項所明定,故得於刑事訴訟程序附帶提起民事訴訟者, 自以因被告被訴犯罪事實而受有損害之人為限(最高法院91 年度台抗字第461號裁定意旨參照)。而銀行法第29條、第2 9條之1規定,係以貫徹國家金融政策,維護國家正常之金融 、經濟秩序為目的。存款人之權益雖因此間接獲得保障,惟 其非行為人違反此規定之直接被害人,不得提起刑事附帶民 事訴訟(最高法院110年度台抗字第1185號裁定意旨參照)。 另按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經刑事庭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 項規定裁定移送於同院民事庭後,民事庭如認其不符同法第 487條第1項規定之要件時,應許原告得繳納裁判費,以補正 起訴程式之欠缺(最高法院108年度台抗大字第953號裁定意 旨參照)。 二、原告於本院112年度金重訴字第42號違反銀行法等刑事案件 訴訟程序中,對被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被告為損害賠 償,經本院刑事庭以112年度附民字第1145號裁定移送民事 庭審理。查上開刑事判決認定曾明祥、潘志亮係違反銀行法 第29條第1項規定,而犯第125條第1項之罪;臺灣金隆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則因其負責人及其他職員執行職務違反第29條 第1項規定犯第125條第1項之罪,而科罰金,有刑事判決可 按。依上說明,原告並非被告違反銀行法規定之直接被害人 ,原告提起本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不符刑事訴訟法第487 條第1項所定得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之要件,惟仍應許原告得 繳納裁判費,以補正起訴程式之欠缺。查本件訴訟標的金額 為新臺幣(下同)35,305,000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322,72 8元。經本院函通知原告得於函到7日內繳納上開裁判費以補 正起訴程式之欠缺,該通知函已於民國114年3月3日送達原 告起訴狀所載住所,惟原告迄未依限繳納裁判費,有通知函 、送達證書、本院答詢表及繳費資料明細可稽,依上規定, 原告本件起訴即非合法,應予駁回。原告之訴既經駁回,其 假執行之聲請即失所依附,應併予駁回。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鄧晴馨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書記官 江慧君

2025-03-26

TPDV-113-金-153-20250326-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訴訟救助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救字第42號 聲 請 人 張文俐 上列聲請人與相對人星展(台灣)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間聲請 再審事件(114年度聲再字第11號),聲請人聲請訴訟救助,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按當事人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者,依民事訴訟法第107條規 定,法院固應依聲請准予救助,惟此項請求救助之事由,依 同法第109條第2項、第284條之規定,應提出能即時調查之 證據以釋明之。所謂無資力,係指窘於生活,且缺乏經濟信 用(最高法院43年台抗字第152號裁判意旨參照)。又法院 調查聲請人是否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專就聲請人提出之證 據為之,如聲請人未提出證據,或依其提出之證據,未能信 其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之主張為真實,即應將其聲請駁回, 並無派員調查之必要(最高法院107年台聲字第503號裁判要 旨參照)。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已對於本院114年度聲再字第4號確定裁定聲請再審(本院114年度聲再字第11號),爰依民事訴訟法第107條規定聲請准予訴訟救助等語。 三、經查,聲請人聲請本件訴訟救助,然未據提出任何得即時調 查之證據釋明之,本院無從認定其是否有窘於生活,且缺乏 經濟信用,並無籌措款項以支出訴訟費用之信用技能等情事 。依前開說明,本件訴訟救助之聲請,即屬於法不合,應予 駁回。至於本院112年度救字第6189號、112年度北救字第12 8號等件裁定固曾准許聲請人另案訴訟救助之聲請,惟該另 案與本件聲請分屬不同案件,對於本件並無拘束力,亦不足 以釋明其目前之財產及信用狀況,本院自毋庸與該裁定為相 同認定。 四、據上論結,本件聲請為無理由,應予駁回,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 法 官 蔡政哲                    法 官 鄧晴馨                    法 官 林志洋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書記官 洪仕萱

2025-03-26

TPDV-114-救-42-20250326-1

聲再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再審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聲再字第11號 再審聲請人 張文俐 上列再審聲請人因與再審相對人星展(台灣)商業銀行股份有限 公司間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聲請再審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4年2 月12日本院114年度聲再字第4號確定裁定聲請再審,本院裁定如 下:   主 文 再審聲請人應於本裁定送達後五日內,補繳聲請再審裁判費新臺 幣壹仟伍佰元,逾期不繳,即駁回再審之聲請。   理 由 一、按對於確定之裁定聲請再審者,應徵收裁判費新臺幣(下同 )1,000元,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7第2項定有明文。次按對 確定之裁定聲請再審者,裁判費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7第 2項原定額數,加徵10分之5,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訴訟與非訟 事件及強制執行費用提高徵收額數標準第4條第1項亦有明定 。末按再審聲請不合法,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 期間先命補正;再審之聲請不合法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同法第507條、第505條準用第444條第1項但書、第502條 第1項亦分別定有明文。 二、經查,再審聲請人對於本院114年度聲再字第4號確定裁定聲 請再審,依上開規定,應徵收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未據 再審聲請人繳納。再審聲請人雖聲請訴訟救助,惟經本院以 114年度救字第42號裁定予以駁回確定,故再審聲請人仍應 依法補繳裁判費。茲命再審聲請人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 如數補繳到院,逾期不繳,即裁定駁回再審聲請。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 法 官 蔡政哲                    法 官 鄧晴馨                    法 官 林志洋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書記官 洪仕萱

2025-03-26

TPDV-114-聲再-11-20250326-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5801號 原 告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訴訟代理人 謝宇森 官小琪 被 告 鄭翔益 上列當事人間清償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3月21日言詞辯論 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玖拾伍萬捌仟伍佰貳拾捌元,及其中新臺 幣柒拾玖萬柒仟肆佰參拾元自民國一百一十三年八月九日起至清 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六點九四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於原告以新臺幣參拾貳萬元供擔保後,得假執行。但被告 如以新臺幣玖拾伍萬捌仟伍佰貳拾捌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得免為 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按當事人得以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為民事訴訟法第24條 第1項前段所明定。兩造於個人信用貸款約定書「參、共通 約定條款」第10條約定就該等契約涉訟時,合意以本院為第 一審管轄法院,原告依上開契約之法律關係提起本件訴訟, 依上規定,本院有管轄權,合先敘明。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被告於民國108年10月8日向伊借款新臺幣(下同 )100萬元,約定被告應分期清償本息,利息按機動利率計 付,如有任何一宗債務不依約清償本金或付息等情形,債務 即視為到期。詎被告未依約繳款,尚積欠958,528元(其中7 97,430元為借款、161,098元為利息),及其中797,430元自 113年8月9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6.94%計算之利息。爰 依消費借貸契約之法律關係提起本訴,聲明求為判決如主文 第1項所示,並陳明願供擔保請求准為假執行之宣告。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 何聲明及陳述。 三、查本件原告就其主張事實,業據提出與所述相符之個人信用 貸款申請書、個人信用貸款約定書、撥款資訊、產品利率查 詢、放款帳戶利率查詢、放款帳戶還款交易明細等件為證, 應信為真實。原告依消費借貸契約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清償 如主文第1項所示款項,核屬有據,應予准許。又原告陳明 願供擔保聲請准為假執行之宣告,經核並無不合,爰酌定相 當擔保金額併准許之,並依民事訴訟法第392條第2項規定, 諭知被告得預供相當之擔保金額,免為假執行。 四、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鄧晴馨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書記官 江慧君

2025-03-26

TPDV-113-訴-5801-20250326-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拆屋還地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1349號 原 告 楊翔雲 訴訟代理人 楊宗翰 林明侖律師 被 告 陳美娟 訴訟代理人 陳柏瑋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拆屋還地等事件,被告提起反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反訴駁回。 反訴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按被告於言詞辯論終結前,得在本訴繫屬之法院,對於原告 及就訴訟標的必須合一確定之人提起反訴。反訴之標的,如 專屬他法院管轄,或與本訴之標的及其防禦方法不相牽連者 ,不得提起。民事訴訟法第259條、第260條第1項分別定有 明文。民事訴訟法第260條第1項規定之「相牽連」,乃指為 反訴標的之法律關係與本訴標的之法律關係間,或為反訴標 的之法律關係與作為本訴防禦方法所主張之法律關係間,兩 者在法律上或事實上關係密切,審判資料有其共通性或牽連 性者而言。換言之,為本訴標的之法律關係或作為防禦方法 所主張之法律關係,與為反訴標的之法律關係同一,或當事 人兩造所主張之權利,由同一法律關係發生,或為本訴標的 之法律關係發生之原因,與為反訴標的之法律關係發生之原 因,其主要部分相同,方可認為兩者間有牽連關係(最高法 院98年度台抗字第 1005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本件原告起訴主張其為臺北市○○區○○路0號該棟大樓(下稱 系爭大樓)1樓房屋所有權人,被告則為系爭大樓2、3樓房 屋所有權人,兩造並均為系爭大樓所坐落同區華興段4小段3 55地號土地(下稱系爭土地)共有人之一,惟被告在其房屋 外牆增設增建物(下稱系爭增建物),無權占有系爭土地等 情,依民法第821條、第773條、第767條第1項、公寓大廈管 理條例第5條等規定請求被告拆除系爭增建物,將占有部分 騰空返還土地全體共有人;另依民法第179條規定請求被告 給付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被告則提起反訴,主張原告擅 自將系爭大樓1樓之部分外牆(下稱系爭外牆)拆除,侵害 系爭大廈其他區分所有權人對於系爭大樓之共有權等情,反 訴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第821條規定請求原告將系爭外牆 回復原狀並進行結構安全之補強。 三、就被告提起反訴部分,經查,本件原告係以系爭土地共有部 分遭被告以系爭增建物占用為由,請求被告拆除系爭增建物 返還土地,及給付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其訴訟標的為原 告基於土地共有人地位之物上請求權及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 ;被告提起之反訴,其訴訟標的則為被告基於系爭大樓共有 人地位之物上請求權,兩訴訟標的法律關係並非同一。且本 、反訴請求原因事實分別為被告之系爭增建物占有系爭土地 ,及原告拆除系爭大樓之共有部分,法律關係發生之原因各 自不同,主要部分亦不具同一性。依上說明,反訴之標的與 本訴之標的及防禦方法並無相牽連之關係,並不合於提起反 訴之要件。至被告雖稱原告應先修復補強系爭外牆,否則拆 除系爭增建物之陽台部分,恐導致系爭大樓倒塌,反訴與本 訴標的在事實上關係密切云云。然本訴與反訴之請求原因事 實不同,分別獨立,已如前述;原告本訴之請求有無理由, 亦非以原告應否修復補強系爭外牆為其前提,被告此部分主 張仍非可採。綜前所述,被告所提反訴難認與本訴之標的或 其防禦方法相牽連,其反訴應予駁回。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鄧晴馨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書記官 江慧君

2025-03-25

TPDV-113-訴-1349-20250325-2

全聲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撤銷假扣押裁定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全聲字第3號 聲 請 人 葉人豪 按聲請假扣押、假處分或撤銷假扣押、假處分裁定,應依民事訴 訟法第77條之19規定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此為必備之程 式。本件聲請人聲請撤銷假扣押事件,未依前開規定繳納裁判費 ,茲限聲請人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 聲請,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鄧晴馨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書記官 江慧君

2025-03-25

TPDV-114-全聲-3-20250325-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