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林傳哲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91-200 筆)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定應執行刑並諭知易科罰金折算標準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83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郭國慶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應執行刑並 諭知易科罰金折算標準(114年度執聲字第55號),本院裁定如 下:   主 文 郭國慶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如附表所示之刑,應執行有期徒 刑陸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郭國慶因不能安全駕駛致交通危險罪 等案件,先後判決確定如附表所示,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 條第5款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 準,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 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宣告多數有 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 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刑法第50條第1項前段、第53條、 第51條第5款分別定有明文。又依刑法第53條應依刑法第51 條第5款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者,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 判決之法院對應之檢察署檢察官,備具繕本,聲請該法院裁 定之,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前段亦定有明文。 三、經查:  ㈠本案受刑人前因犯附表所示之各罪,分別經法院判刑確定, 而首先判決確定日係民國113年10月5日,且各罪之犯罪時間 均在上揭日期之前,犯罪事實最後判決法院為本院等情,有 各該判決書、法院前案紀錄表等在卷可稽,是檢察官聲請定 其應執行之刑,經核符合前揭規定,應予准許。  ㈡復經本院將本件聲請書繕本暨定應執行刑一覽表送達於受刑 人後,受刑人未於期限內表示意見,此有本院函文及送達證 書附卷可憑(見本院卷第17至19頁)。爰審酌受刑人上開各 次犯行之犯罪類型、法益侵害種類、犯罪行為態樣、時空間 之關聯性、應受非難責任程度及對其施以矯正必要性,並審 酌附表所示各罪宣告刑總和上限、各刑中最長期者,復考量 受刑人經本院函詢後迄未表示意見等,依刑法第51條第5款 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如主文所示,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 標準。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刑事第五庭 法 官 林傳哲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楊文祥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附表:受刑人郭國慶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

2025-02-14

TPDM-114-聲-83-20250214-1

交簡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公共危險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交簡字第1745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林其銘 上列被告因公共危險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3 年度速偵字第1385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林其銘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而有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零點 二五毫克以上情形,處有期徒刑貳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 仟元折算壹日。緩刑貳年,並應於判決確定日起壹年內,向公庫 支付新臺幣貳萬元。   事 實 一、林其銘於民國113年11月21日22時許,在其位在桃園市新屋區 香坡路之住所飲酒後,於113年11月22日7時許,基於酒後駕 駛動力交通工具之犯意,駕駛車牌號碼0000-00號自用小客車 上路;嗣於行經臺北市○○區○○街000號前,為警攔檢實施酒測 ,於同日10時58分許測得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0.25毫克 ,而查悉上情。 二、案經臺北市政府警察局松山分局報告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 察官偵查後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理 由 一、上揭犯罪事實,業據被告林其銘於警詢及偵查中均坦承不諱 ,並有酒精呼氣測定紀錄表(見偵卷第25頁)、財團法人工 業技術研究院呼氣酒精測試器檢定合格證書、臺北市政府警 察局吐氣酒精濃度檢測程序暨拒測法律效果確認單、臺北市 政府警察局舉發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通知單、車輛詳細資 料報表等在卷可稽,足認被告自白與事實相符,其犯行堪以 認定。 二、論罪科刑: (一)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185條之3第1項第1款之駕駛動力交 通工具而有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0.25毫克以上情形罪 。 (二)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依其社會知識經驗,應 知悉酒精成分對人之意識狀況、控制能力具有影響,酒後駕 駛動力交通工具對一般道路往來之公眾皆具有高度危險性, 仍在飲用酒類後,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行駛於道路上,對交通 安全已產生一定程度之危害,所為應予非難,惟被告犯後坦 承犯行,態度良好,兼衡被告犯後動機、目的、酒測濃度、 駕駛動力交通工具之類型、時間與路段、危險情狀、國中畢 業之教育程度、自述勉持之家庭經濟狀況及其平日素行等一 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以示懲儆。 (三)又被告未曾因故意犯罪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有被告之 法院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素行尚佳,本次因一時失慮致罹 刑章,惟業已坦承認罪,信經此教訓,當知謹慎而無再犯之 虞,尚無逕對其施以短期自由刑之必要,本院認所宣告之刑 ,以暫不執行為適當,爰依刑法第74條第1項第1款規定,予 以宣告緩刑2年,以勵自新。再衡酌被告因輕忽酒後不能安 全駕駛罪立法保護法益之重要性,而為本案犯行,為確保被 告記取教訓並建立尊重法治之正確觀念,認有課予一定負擔 之必要,爰併依同法第74條第2項第4款規定,命其應於主文 所示期間內,向公庫支付如主文所示之金額,俾兼收啟新及 惕儆之雙效。如被告未於主文所示之期間內履行本判決所諭 知之負擔,情節重大者,檢察官得聲請撤銷對其所為之緩刑 宣告,併予敘明。 三、如不服本判決,得自收受判決書送達之翌日起20日內,向本 院提出上訴狀,上訴於本院第二審合議庭(上訴狀須附繕本 )。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前段、第3項,逕以簡易判決處 刑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劉倍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刑事第五庭 法 官 林傳哲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楊文祥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185條之3第1項 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得併科三十萬元以下罰金: 一、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零點二五毫克或血液中酒精濃度 達百分之零點零五以上。 二、有前款以外之其他情事足認服用酒類或其他相類之物,致不 能安全駕駛。 三、尿液或血液所含毒品、麻醉藥品或其他相類之物或其代謝物 達行政院公告之品項及濃度值以上。 四、有前款以外之其他情事足認施用毒品、麻醉藥品或其他相類 之物,致不能安全駕駛。

2025-02-13

TPDM-113-交簡-1745-20250213-1

交簡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公共危險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交簡字第1747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葉王德 上列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 決處刑(113年度速偵字第1448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葉王德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而有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零點 二五毫克以上情形,處有期徒刑肆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 仟元折算壹日。   事 實 一、葉王德於民國113年12月11日23時許,在新北市新店區寶興路 住處飲用酒類結束後,竟仍基於酒後駕駛動力交通工具之犯 意,於113年12月12日5時許,駕駛車牌號碼0000-00號自用小 客車上路,嗣行經臺北市中山區市民大道2段與長安東路1段 30巷口為警攔查,經施以吐氣酒精濃度測試,於同日5時28分 測得其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0.34毫克,而查悉上情。 二、案經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中山分局報告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 察官偵查後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理 由 一、上揭犯罪事實,業據被告葉王德於警詢及偵查中均坦承不諱 ,並有酒精呼氣測定紀錄表(見偵卷第21頁)、財團法人工 業技術研究院呼氣酒精測試器檢定合格證書、臺北市政府警 察局吐氣酒精濃度檢測程序暨拒測法律效果確認單、臺北市 政府警察局舉發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通知單、車輛詳細資 料報表等在卷可稽,足認被告自白與事實相符,其犯行堪以 認定。 二、論罪科刑: (一)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185條之3第1項第1款之駕駛動力交 通工具而有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0.25毫克以上情形罪 。 (二)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前已有違反刑法第185 條之3第1項第1款之公共危險案件,經本院108年度交簡字第 2073號判決處有期徒刑4月確定,此有被告之法院前案紀錄 表附卷可憑,被告顯已知悉酒精成分對人之意識狀況、控制 能力具有影響,酒後駕駛動力交通工具對一般道路往來之公 眾皆具有高度危險性,仍在飲用酒類後,駕駛動力交通工具 行駛於道路上,對交通安全已產生一定程度之危害,所為應 予非難,惟被告犯後坦承犯行,態度良好,兼衡被告犯後動 機、目的、酒測濃度、駕駛動力交通工具之類型、時間與路 段、危險情狀、高職畢業之教育程度、自述勉持之家庭經濟 狀況及其平日素行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 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以示懲儆。 三、如不服本判決,得自收受判決書送達之翌日起20日內,向本 院提出上訴狀,上訴於本院第二審合議庭(上訴狀須附繕本 )。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前段、第3項,逕以簡易判決處 刑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陳虹如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刑事第五庭 法 官 林傳哲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楊文祥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185條之3第1項 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得併科三十萬元以下罰金: 一、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零點二五毫克或血液中酒精濃度 達百分之零點零五以上。 二、有前款以外之其他情事足認服用酒類或其他相類之物,致不 能安全駕駛。 三、尿液或血液所含毒品、麻醉藥品或其他相類之物或其代謝物 達行政院公告之品項及濃度值以上。 四、有前款以外之其他情事足認施用毒品、麻醉藥品或其他相類 之物,致不能安全駕駛。

2025-02-13

TPDM-113-交簡-1747-20250213-1

家暫聲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變更暫時處分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家暫聲字第1號 聲 請 人 侯佳昇 相 對 人 林詠靖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變更暫時處分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人之聲請意旨略以:兩造之未成年子女侯瑀鴻由聲請人 陪同至醫院就診時,經醫生告知聲請人,侯瑀鴻有長期服用 抗生素之情形,但並非所有感冒都可以服用抗生素來治療, 聲請人始知悉侯瑀鴻在相對人照顧期間,相對人不分病症即 令侯瑀鴻長期服用抗生素方式治療,明顯殘害侯瑀鴻的身體 ,且侯瑀鴻由相對人照顧期間,多次生病、發燒或有外傷, 相對人明顯未盡照顧之責,欠缺合作父母應表現之態度,聲 請人為避免侯瑀鴻不斷服用抗生素反覆生病之循環,不得已 才會拒絕相對人與侯瑀鴻進行會面交往,請求依法變更暫時 處分,由聲請人擔任主要照顧者,相對人與侯瑀鴻進行會面 交往,不得將侯瑀鴻帶離過夜。 二、相對人答辯略以:侯瑀鴻有任何病症,相對人均有帶侯瑀鴻 就醫,因此侯瑀鴻所服用之藥物,均為醫生本於專業所開立 之醫囑,且相對人並未讓侯瑀鴻使用抗生素,經檢視侯瑀鴻 歷次就診紀錄,侯瑀鴻於113年7月、8月間,經聲請人帶去 新北市蘆洲區愛親樂親子診所就診皮膚病,醫生有開立優力   黴素膠囊(杏輝美康乳膏),有抗生素成分,才是侯瑀鴻有 使用抗生素之原因。且侯瑀鴻目前即將滿3歲,身心發展較 同年齡兒童低落,相對人本欲利用相對人每週探視侯瑀鴻之 機會帶侯瑀鴻至復健診所進行語言、職能治療,聲請人卻以 前開理由拒絕交付侯瑀鴻,後續相對人依法聲請強制執行, 聲請人始同意相對人依原調解筆錄內容與侯瑀鴻進行會面交 往,是聲請人前開聲請顯係混淆視聽。並聲明:駁回聲請。 三、按暫時處分之裁定確定後,如認為不當或已無必要者,本案 法院得依聲請或依職權撤銷或變更之,家事事件法第88條第 1 項已有明文。又暫時處分,非有立即核發,不足以確保本 案聲請之急迫情形者,不得核發,家事非訟事件暫時處分類 型及方法辦法第4 條亦有明文,而衡諸暫時處分之立法本旨 ,係為因應本案裁定確定前之緊急狀況,避免本案請求不能 或延滯實現所生之危害,其處分內容,往往於本案聲請終局 確定前,先行滿足聲請人聲請之內容,對於相對人權利影響 甚鉅,是確保本案聲請之急迫性及必要性即為暫時處分之事 由,並應由聲請暫時處分之人,提出相當證據以釋明之,且 此項原則於聲請變更暫時處分時亦應一併適用。 四、經查,相對人於112年度家非移調字第100號離婚等事件審理 前聲請暫時處分,經兩造就未成年子女會面交往暫時處分事 件成立調解筆錄,約定「1.相對人得自112年12月24日起於 每週日上午8時30分至聲請人住處接出未成年子女同住,至 下週二下午5時前送回聲請人住處。2.聲請人交付子女時需 一併交付未成年子女健保卡給相對人,相對人交還子女時需 一併歸還。3.若兩造需更改探事實間或接送有遲延需告知對 方,兩造需保持聯繫暢通。4.相對人得於113年農曆初二下 午3時至聲請人住處接回該未成年子女同住,並於農曆初五 下午3時前將該子女送回聲請人住處。農曆春節期間(小年 夜到初五)不適用第一點的平日探視時間。」有本院112年 度家非移調字第100號調解筆錄在卷可稽,此部分應堪認定 。 五、聲請人雖主張相對人有提供抗生素藥物給侯瑀鴻,因此危害 侯瑀鴻健康,故本件有變更系爭暫時處分之必要性云云,然 就此部分未見聲請人釋明,聲請人確有給予抗生素藥物給侯 瑀鴻。聲請人另主張,其帶侯瑀鴻就醫時,經醫生告知侯瑀 鴻有使用抗生素藥物,可知相對人有提供侯瑀鴻抗生素藥物 ,惟依相對人所提出之侯瑀鴻就診紀錄以觀,縱侯瑀鴻曾有 使用抗生素藥物,亦係基於醫生處方籤所為之治療,實難無 法證明此舉有危害侯瑀鴻之健康,是以聲請人並未舉證相對 人明顯未盡照顧侯瑀鴻之情形,聲請人之主張自無可採。準 此,本院認相對人並無危害侯瑀鴻之情事,難認有何變更暫 定未成年子女親權由聲請人單獨任之及子女會面交往之必要 性。從而,本件聲請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家事第一庭   法 官 李佳穎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書記官 林傳哲

2025-02-13

TYDV-114-家暫聲-1-20250213-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宣告死亡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亡字第15號                     113年度亡字第24號 聲 請 人 潘富來 潘福却 相 對 人 潘新居 失蹤前最後住所:桃園市八德區介壽路 上列聲請人聲請宣告相對人死亡事件,本院合併審理及裁定如下 :   主 文 宣告潘新居(男,民國00年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 00000號)於民國71年12月30日下午12時死亡。 聲請程序費用由相對人之遺產負擔。   理 由 一、按失蹤人失蹤滿7年後,法院得因利害關係人或檢察官之聲 請,為死亡之宣告;失蹤人為80歲以上者,得於失蹤滿3年 後,為死亡之宣告。宣告死亡之裁定,利害關係人或檢察官 得聲請之,民法第8條第1項、第2項、家事事件法第155條分 別定有明文。又宣告死亡之裁定應確定死亡之時。受死亡宣 告者,以判決內所確定死亡之時,推定其為死亡,前項死亡 之時,應為前條各項所定期間最後日終止之時,但有反證者 ,不在此限,家事事件法第159條第1項、民法第9條第1項、 第2項亦分別定有明文。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相對人潘新居係民國00年0月00日生, 現年91歲,為聲請人潘富來、潘福却之父,相對人失蹤後, 家屬曾於民國64年12月30日報警協尋,迄今仍未尋獲,應可 認相對人自64年12月30日失蹤迄今已逾7年,前經聲請鈞院 准以113年度亡字第15號公示催告,並揭示於鈞院公告處與 資訊網路在案,現申報期間屆滿,未據失蹤人陳報其生存, 或知失蹤人生死者,陳報其所知。為此,爰依法聲請准予宣 告相對人潘新居死亡等語。 三、經查,聲請人主張之前揭事實,業據聲請人潘富來於本院訊 問時陳述詳實,並提出戶籍謄本、桃園○○○○○○○○○113年4月1 9日桃市德戶字第1130003566號函等件為證(見本院113年亡 字第15號卷第5、6頁)。經本院依職權調取相對人之臺灣高 等法院在監在押全國紀錄表、勞保、健保投保及就醫紀錄、 稅務電子閘門財產所得調件明細表、行動電話資料,復向戶 政事務所、內政部移民署、外交部領事事務局、桃園市政府 衛生局、社會局、殯葬管理所分別函詢相對人有無申請換發 補發國民身分證、有無入出境相關資料、有無申請更換補發 護照、有無死亡通報、有無領取社會補助或年金及安置、有 無使用殯葬服務等情,均查無相對人現仍生存或活動之情形 ,另經本院向桃園市政府警察局八德分局函詢相對人之協尋 結果,經該局函覆相對人係於64年12月30日由其配偶林春華 至該局防治組報案失蹤協尋,迄未尋獲,且失蹤發生日期為 64年12月30日,發生原因記載為離家出走等情,有該局113 年5月24日德警分防字第1130022424號函暨所附失蹤人口系 統--資料報表在卷可參(見本院113年亡字第15號卷第32、3 3頁)。綜上事證,堪信聲請人主張相對人自64年12月30日 起失蹤迄今乙情,應堪信為真實。 四、查聲請人前經本院113年度亡字第15號裁定准許對相對人為 公示催告,本院並於113年7月9日將公示催告裁定黏貼於本 院公告處與資訊網路(見本院113年亡字第15號卷第49-50頁 ),今申報期已屆滿,未據失蹤人陳報其生存或知其生死者 陳報其所知,而相對人為聲請人之父,有聲請人及相對人之 戶籍謄本在卷可憑,為利害關係人,其於相對人失蹤滿7年 後,聲請對之為死亡宣告,揆諸上揭規定,自屬有據。又相 對人為00年0月00日生,於64年12月30日失蹤時未滿80歲, 計至71年12月30日屆滿7年,自應推定相對人於是日下午12 時為死亡之時,爰依法宣告相對人於71年12月30日下午12時 死亡。 五、依家事事件法第154條第3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家事第一庭   法 官 李佳穎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書記官 林傳哲

2025-02-13

TYDV-113-亡-15-20250213-2

監宣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監護宣告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監宣字第41號 聲 請 人 陳健龍 代 理 人 林邦彥律師 相 對 人 陳貴榮 (籍設同上,已歿) 上列聲請人聲請對相對人為監護宣告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案程序終結。 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受監護宣告之人於監護宣告程序進行中死亡者,法院應裁 定本案程序終結,家事事件法第171條定有明文。 二、經查,聲請人聲請對相對人陳貴榮(男,民國30年7月20日 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為監護宣告,因相對 人已於114年2月9日死亡,有本院依職權調取之相對人個人 戶籍資料在卷可參。相對人既已於本件程序進行中死亡,本 件程序已失其目的,而無續行之可能性及必要,依上揭規定 ,應裁定本案程序終結。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家事庭  法 官 李佳穎 上列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附 繕本),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書記官 林傳哲

2025-02-13

TYDV-114-監宣-41-20250213-1

交簡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公共危險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交簡字第1746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張智淵 上列被告因公共危險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3 年度速偵字第1383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張智淵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而有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零點 二五毫克以上情形,處有期徒刑肆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 仟元折算壹日。   事 實 一、張智淵於民國113年11月21日17時許,在其位在臺北市萬華區 國興路之住所飲酒後,竟基於酒後駕駛動力交通工具之犯意 ,於同日17時30分許,騎乘車牌號碼000-0000號普通重型機 車上路;嗣於同日18時15分許行經臺北市萬華區中華路2段416 巷與國興路口前,因酒醉自摔後於地面滑行,並與羅德鴻所 騎乘NAZ-6690號普通重型機車發生碰撞(過失傷害部分均未 據告訴),警獲報後趕赴現場並實施酒測,於同日18時34分 測得張智淵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1.3毫克,而查悉上情 。 二、案經臺北市政府警察局萬華分局報告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 察官偵查後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理 由 一、上揭犯罪事實,業據被告張智淵於警詢及偵查中均坦承不諱 ,並有酒精呼氣測定紀錄表(見偵卷第29頁)、財團法人工 業技術研究院呼氣酒精測試器檢定合格證書、臺北市政府警 察局吐氣酒精濃度檢測程序暨拒測法律效果確認單、臺北市 政府警察局舉發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通知單、車輛詳細資 料報表、道路交通事故現場圖、道路交通事故談話紀錄表、 道路交通事故照片黏貼紀錄表等在卷可稽,足認被告自白與 事實相符,其犯行堪以認定。 二、論罪科刑: (一)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185條之3第1項第1款之駕駛動力交 通工具而有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0.25毫克以上情形罪 。 (二)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前已有違反刑法第185 條之3第1項第1款之公共危險案件,經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1 06年度速偵字第1797號緩起訴處分確定,此有被告之法院前 案紀錄表附卷可憑,被告顯已知悉酒精成分對人之意識狀況 、控制能力具有影響,酒後駕駛動力交通工具對一般道路往 來之公眾皆具有高度危險性,仍在飲用酒類後,駕駛動力交 通工具行駛於道路上,對交通安全已產生一定程度之危害, 所為應予非難,惟被告犯後坦承犯行,態度良好,兼衡被告 犯後動機、目的、酒測濃度、駕駛動力交通工具之類型、時 間與路段、危險情狀、大專畢業之教育程度、自述貧寒之家 庭經濟狀況及其平日素行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 ,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以示懲儆。 三、如不服本判決,得自收受判決書送達之翌日起20日內,向本 院提出上訴狀,上訴於本院第二審合議庭(上訴狀須附繕本 )。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前段、第3項,逕以簡易判決處 刑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劉倍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刑事第五庭 法 官 林傳哲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楊文祥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185條之3第1項 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得併科三十萬元以下罰金: 一、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零點二五毫克或血液中酒精濃度 達百分之零點零五以上。 二、有前款以外之其他情事足認服用酒類或其他相類之物,致不 能安全駕駛。 三、尿液或血液所含毒品、麻醉藥品或其他相類之物或其代謝物 達行政院公告之品項及濃度值以上。 四、有前款以外之其他情事足認施用毒品、麻醉藥品或其他相類 之物,致不能安全駕駛。

2025-02-13

TPDM-113-交簡-1746-20250213-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宣告死亡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亡字第15號                     113年度亡字第24號 聲 請 人 潘富來 潘福却 相 對 人 潘新居 失蹤前最後住所:桃園市○○區○○路 上列聲請人聲請宣告相對人死亡事件,本院合併審理及裁定如下 :   主 文 宣告潘新居(男,民國00年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 00000號)於民國71年12月30日下午12時死亡。 聲請程序費用由相對人之遺產負擔。   理 由 一、按失蹤人失蹤滿7年後,法院得因利害關係人或檢察官之聲 請,為死亡之宣告;失蹤人為80歲以上者,得於失蹤滿3年 後,為死亡之宣告。宣告死亡之裁定,利害關係人或檢察官 得聲請之,民法第8條第1項、第2項、家事事件法第155條分 別定有明文。又宣告死亡之裁定應確定死亡之時。受死亡宣 告者,以判決內所確定死亡之時,推定其為死亡,前項死亡 之時,應為前條各項所定期間最後日終止之時,但有反證者 ,不在此限,家事事件法第159條第1項、民法第9條第1項、 第2項亦分別定有明文。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相對人潘新居係民國00年0月00日生, 現年91歲,為聲請人潘富來、潘福却之父,相對人失蹤後, 家屬曾於民國64年12月30日報警協尋,迄今仍未尋獲,應可 認相對人自64年12月30日失蹤迄今已逾7年,前經聲請鈞院 准以113年度亡字第15號公示催告,並揭示於鈞院公告處與 資訊網路在案,現申報期間屆滿,未據失蹤人陳報其生存, 或知失蹤人生死者,陳報其所知。為此,爰依法聲請准予宣 告相對人潘新居死亡等語。 三、經查,聲請人主張之前揭事實,業據聲請人潘富來於本院訊 問時陳述詳實,並提出戶籍謄本、桃園○○○○○○○○○113年4月1 9日桃市德戶字第1130003566號函等件為證(見本院113年亡 字第15號卷第5、6頁)。經本院依職權調取相對人之臺灣高 等法院在監在押全國紀錄表、勞保、健保投保及就醫紀錄、 稅務電子閘門財產所得調件明細表、行動電話資料,復向戶 政事務所、內政部移民署、外交部領事事務局、桃園市政府 衛生局、社會局、殯葬管理所分別函詢相對人有無申請換發 補發國民身分證、有無入出境相關資料、有無申請更換補發 護照、有無死亡通報、有無領取社會補助或年金及安置、有 無使用殯葬服務等情,均查無相對人現仍生存或活動之情形 ,另經本院向桃園市政府警察局八德分局函詢相對人之協尋 結果,經該局函覆相對人係於64年12月30日由其配偶林春華 至該局防治組報案失蹤協尋,迄未尋獲,且失蹤發生日期為 64年12月30日,發生原因記載為離家出走等情,有該局113 年5月24日德警分防字第1130022424號函暨所附失蹤人口系 統--資料報表在卷可參(見本院113年亡字第15號卷第32、3 3頁)。綜上事證,堪信聲請人主張相對人自64年12月30日 起失蹤迄今乙情,應堪信為真實。 四、查聲請人前經本院113年度亡字第15號裁定准許對相對人為 公示催告,本院並於113年7月9日將公示催告裁定黏貼於本 院公告處與資訊網路(見本院113年亡字第15號卷第49-50頁 ),今申報期已屆滿,未據失蹤人陳報其生存或知其生死者 陳報其所知,而相對人為聲請人之父,有聲請人及相對人之 戶籍謄本在卷可憑,為利害關係人,其於相對人失蹤滿7年 後,聲請對之為死亡宣告,揆諸上揭規定,自屬有據。又相 對人為00年0月00日生,於64年12月30日失蹤時未滿80歲, 計至71年12月30日屆滿7年,自應推定相對人於是日下午12 時為死亡之時,爰依法宣告相對人於71年12月30日下午12時 死亡。 五、依家事事件法第154條第3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家事第一庭   法 官 李佳穎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書記官 林傳哲

2025-02-13

TYDV-113-亡-24-20250213-1

交簡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公共危險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4年度交簡字第12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陳朝雄 上列被告因公共危險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3 年度速偵字第1421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陳朝雄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而有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零點 二五毫克以上情形,處有期徒刑參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 仟元折算壹日。   事 實 一、陳朝雄於民國113年11月28日0時許,在臺北市○○區○○○路0段 00巷00弄0號11樓住處飲酒結束後,復於同日9時40分許,竟 基於酒後駕駛動力交通工具之犯意,自住處駕駛車牌號碼00 0-0000號自用小客車上路,嗣於行經臺北市中山區民族東路 與松江路口時,為警攔查並對其實施酒測,於同日10時22分 測得其吐氣後所含酒精成分達每公升0.34毫克。 二、案經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中山分局報告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 察官偵查後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理 由 一、上揭犯罪事實,業據被告陳朝雄於警詢時及偵查中坦承不諱 ,並有酒精呼氣測定紀錄表(見偵卷第35頁)、臺北市政府 警察局吐氣酒精濃度檢測程序暨拒測法律效果確認單、財團 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呼氣酒精測試器檢定合格證書、車輛詳 細資料報表等在卷可稽,足認被告之自白與事實相符,其犯 行堪以認定。 二、論罪科刑: (一)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185條之3第1項第1款之駕駛動力交 通工具而有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0.25毫克以上情形罪 。 (二)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前已有違反刑法第185 條之3第1項第1款之公共危險案件,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110 年度交簡字第29號判決確定,有被告之法院前案紀錄表附卷 可憑,被告顯已知悉酒精成分對人之意識狀況、控制能力具 有影響,酒後駕駛動力交通工具對一般道路往來之公眾皆具 有高度危險性,仍在飲用酒類後,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行駛於 道路上,對交通安全已產生一定程度之危害,所為應予非難 ,惟被告犯後坦承犯行,態度良好,兼衡被告犯後動機、目 的、酒測濃度、駕駛動力交通工具之類型、時間與路段、危 險情狀、大學畢業之教育程度、自述勉持之家庭經濟狀況及 其平日素行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易科 罰金之折算標準,以示懲儆。 三、如不服本判決,得自收受判決書送達之翌日起20日內,向本 院提出上訴狀,上訴於本院第二審合議庭(上訴狀須附繕本 )。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前段、第3項,逕以簡易判決處 刑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謝承勳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刑事第五庭 法 官 林傳哲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楊文祥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185條之3第1項 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得併科三十萬元以下罰金: 一、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零點二五毫克或血液中酒精濃度 達百分之零點零五以上。 二、有前款以外之其他情事足認服用酒類或其他相類之物,致不 能安全駕駛。 三、尿液或血液所含毒品、麻醉藥品或其他相類之物或其代謝物 達行政院公告之品項及濃度值以上。 四、有前款以外之其他情事足認施用毒品、麻醉藥品或其他相類 之物,致不能安全駕駛。

2025-02-12

TPDM-114-交簡-12-20250212-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妨害性隱私及不實性影像罪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易字第145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廖庠穆 上列被告因妨害性隱私及不實性影像罪案件,經檢察官聲請簡易 判決處刑(113年度偵字第37422號),本院受理後(113年度簡 字第4670號),認不宜逕以簡易判決處刑,改依通常程序審理, 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意旨如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所載(如附件)。 二、按告訴乃論之罪,告訴人於第一審辯論終結前得撤回其告訴 ,又告訴經撤回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刑事訴訟法第23 8條第1項、第303條第3款分別定有明文。 三、查本件告訴人AW000-B113664(真實姓名年籍詳如卷內代號 與真實姓名對照表)告訴被告廖庠穆妨害性隱私及不實性影 像罪案件,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認係觸犯刑法第319條之1第 1項之無故攝錄他人性影像罪,依同法第319條之6之規定, 須告訴乃論。茲據告訴人已於民國114年1月23日與被告成立 和解並撤回告訴,此有本院訊問筆錄、和解筆錄及告訴人撤 回告訴狀等在卷可稽(見簡字卷第52、55、57頁),依照首 開說明,本件爰不經言詞辯論,逕為諭知不受理之判決。 四、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452條、第303條第3款、第307條 ,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李巧菱聲請簡易判決處刑。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刑事第五庭 法 官 林傳哲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於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 理由請求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 本之日期為準。                書記官 楊文祥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附件: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                    113年度偵字第37422號   被   告 廖庠穆 男 23歲(民國00年0月00日生)             住○○市○○區○○○路0段000巷00             號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妨害性隱私及不實性影像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為 宜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 下:      犯罪事實 一、廖庠穆於民國113年9月17日18時50分許,在臺北市○○區○○街 00號全聯大安泰順店,尾隨AW000-B113664(真實姓名、年 籍詳卷)至櫃檯結帳時,竟竟基於無故攝錄他人性影像之犯 意,蹲在後方,以I PHONE 14 PRO手機1支(門號0000000000 號、IMEI:000000000000000)手機朝AW000-B113664褲底拍 攝,以此方式竊錄客觀上足以引起性欲或羞恥之AW000-B113 664大腿根部、內褲之性影像。嗣因AW000-B113664發現報警 處理,為警調閱案發地及街道之監視器錄影畫面,始悉前情 ,復於113年10月17日,持臺灣臺北地方法院軒股核發之搜 索票,至廖庠穆位於臺北市○○區○○○路0段000巷00號住處執 行搜索,扣得當天拍攝用的廠牌I PHONE 14 PRO手機1支(門 號0000000000號、IMEI:000000000000000)、隨身碟1個。 二、案經AW000-B113664訴由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大安分局報告偵 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證據: (一)被告廖庠穆於警詢及偵查中之自白, (二)告訴人AW000-B113664之指訴, (三)監視器翻拍照片17張, (四)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3年聲搜字002677號搜索票搜索扣押 筆錄、扣案物照片3張、扣押物品目錄表GOOGLE雲端硬碟 擷圖4張、隨身碟擷圖1張、手機相簿擷圖21張在卷可資佐 證,被告犯嫌已堪認定。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19條之1第1項之無故攝錄他人性 影像罪嫌。扣案之手機1支係被告所有,供拍攝性影像之工 具,業據被告於警詢時供述明確,請依刑法第38條第2項規 定宣告沒收。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51條第1項聲請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此  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7  日                檢 察 官 李 巧 菱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9  日                書 記 官 黎 佳 鑫

2025-02-12

TPDM-114-易-145-20250212-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