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陳鴻清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91-200 筆)

續收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續予收容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14年度續收字第213號 聲 請 人 內政部移民署 代 表 人 鐘景琨 代 理 人 江爵宇 相 對 人 即受收容人 NGUYEN VAN HIEU 上列聲請人聲請續予收容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NGUYEN VAN HIEU續予收容。 理 由 一、按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之4第1項規定:「暫予收容期間屆 滿前,移民署認有續予收容之必要者,應於期間屆滿五日前 附具理由,向法院聲請裁定續予收容。」;次按外國人受強 制驅逐出國處分,於具有收容事由之一,非予收容顯難強制 驅逐出國者,得予收容。是以為確保強制驅逐出國處分之執 行,如有「無相關旅行證件,不能依規定執行」、「有事實 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自行出國之虞」、「受外國政 府通緝」等情形之一,且無法定得不暫予收容之情形及有收 容之必要性(即無為其他收容替代處分可能,非予收容顯難 強制驅逐出國)者,自得予以收容(參照入出國及移民法第 38條、第38條之1等規定)。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受收容人受有強制驅逐出國處分,因無 相關旅行證件不能依規定執行及有事實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 或不願自行出國之虞,於民國114年1月5日經內政部移民署 暫予收容,現該受收容人仍有無相關旅行證件,不能依規定 執行強制驅逐出國處分及有事實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 自行出國之虞,而受收容人未符合得不暫予收容之法定情形 ,亦不宜為收容之替代處分等語,並提出內政部移民署外人 居停留資料查詢-明細內容影本、內政部移民署強制驅逐出 國處分書影本、暫予收容處分書影本、筆錄影本及切結書為 證。 三、經查: (一)訊據受收容人就其受強制驅逐出國處分,並於114年1月5 日起經內政部移民署暫予收容,受收容人現仍無相關旅行 證件不能依規定執行及有事實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 自行出國之虞,又受收容人未符合得不予收容之法定情形 等情並不否認,且有聲請人所提出之內政部移民署外人居 停留資料查詢-明細內容影本、內政部移民署強制驅逐出 國處分書影本、暫予收容處分書影本、筆錄影本足資佐證 ,堪認屬實,又聲請人已當庭陳明本件不宜為其他收容替 代處分,此亦為受收容人所不爭執,且有切結書在卷足憑 ,是應認聲請人就此所述,核屬可採。 (二)從而,本件受收容人之收容原因仍繼續存在,並無得不暫 予收容之法定情形,且仍有續予收容之必要,揆諸前開規 定及說明,本件聲請依法洵屬有據,應予准許。 四、據上論結,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14第2項後段,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法 官 陳鴻清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5日內,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 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書記官 李芸宜

2025-01-17

TPTA-114-續收-213-20250117-1

地訴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勞保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13年度地訴字第351號 原 告 鍾武諮 被 告 勞動部勞工保險局 代 表 人 白麗真 上列當事人間勞保事件,原告提起行政訴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原告之訴駁回。 二、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行政訴訟法第107條第1項第10款規定:「原告之訴,有下 列各款情形之一者,行政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 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先定期間命補正:……十、起訴不合程式 或不備其他要件。」又起訴,按件徵收裁判費新臺幣4千元 ,起訴狀屬當事人書狀,除別有規定外,應記載當事人、代 表人姓名及住所或居所、起訴之聲明、訴訟標的及其原因事 實,其經訴願程序者,並附具決定書,分別經行政訴訟法第 98條第2項、第57條第1項及第105條所明定。據上,原告起 訴未繳納裁判費,或起訴狀未記載當事人、代表人姓名及住 所或居所、起訴之聲明、訴訟標的及其原因事實者,即屬起 訴不合法,經審判長定期間命補正仍不補正者,法院應以裁 定駁回之。 二、本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且起訴狀未記載原告之住居 所、被告機關代表人,以及未陳明訴訟種類、應為之聲明、 訴訟標的(即不服之行政處分日期文號),經本院審判長以 民國113年12月4日裁定,命原告於該裁定送達之日起7日內 補正,該裁定已於113年12月11日送達原告郵寄信封所載之 地址(即本院卷第33頁臺灣桃園地方法院113年度勞訴字第1 34號民事裁定所載原告住所地),並由該址○○○○○○○管理委 員會人員收受,有原告郵寄信封(見本院卷第149頁)及送 達證書(見本院卷第159頁)在卷可稽。原告逾期迄未補正 ,其訴顯難認為合法,應予駁回。 三、依行政訴訟法第107條第1項第10款、第104條,民事訴訟法 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審判長法 官 劉正偉          法 官 陳鴻清          法 官 邱士賓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 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書記官 蔡叔穎

2025-01-16

TPTA-113-地訴-351-20250116-2

地全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聲請假扣押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14年度地全字第2號 聲 請 人 財政部中區國稅局 代 表 人 樓美鐘 相 對 人 陳朝合 上列當事人間綜合所得稅事件,聲請人聲請假扣押,本院裁定如 下: 主 文 一、聲請人得對於相對人之財產於新臺幣14,031,999元範圍內為 假扣押。 二、相對人如為聲請人供擔保新臺幣14,031,999元,或將相同之 金額提存後,得免為或撤銷假扣押。 三、聲請訴訟費用由相對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按「為保全公法上金錢給付之強制執行,得聲請假扣押。前 項聲請,就未到履行期之給付,亦得為之。」、「假扣押之 聲請,由管轄本案之行政法院或假扣押標的所在地之地方行 政法院管轄。」,行政訴訟法第293條、第294條第1項分別 定有明文,而同法第297條準用民事訴訟法第527條規定:「 假扣押裁定內,應記載債務人供所定金額之擔保或將請求之 金額提存,得免為或撤銷假扣押。」;次按「稅捐稽徵機關 得依下列規定實施稅捐保全措施。但已提供相當擔保者,不 適用之:二、納稅義務人有隱匿或移轉財產、逃避稅捐執行 之跡象者,稅捐稽徵機關得於繳納通知文書送達後,聲請法 院就其財產實施假扣押,並免提供擔保;其屬納稅義務人已 依法申報而未繳納稅捐者,稅捐稽徵機關得於法定繳納期間 屆滿後聲請假扣押。」,稅捐稽徵法第24條第1項第2款亦有 明定。 二、聲請意旨略以: (一)相對人經聲請人所屬民權稽徵所查獲自民國107年10月至1 08年3月,未依規定申請稅籍登記而營業,並於113年11月 8日通報聲請人所屬大屯稽徵所歸戶相對人應分配盈餘新 臺幣(下同)37,361,998元,核定相對人107年度綜合所 得稅應補徵稅額14,031,999元,稅額繳款書於114年1月7 日合法送達相對人,相對人截至114年1月13日止,尚欠稅 款14,031,999元。聲請人所屬民權稽徵所先就相對人漏報 銷售額部分所處違章裁處書及罰鍰繳款書於113年12月3日 合法送達相對人,相對人旋於同年月13日向地方稅務局申 報移轉其所有桃園市龍潭區高原段0565-0000地號土地之 不動產,堪認其有隱匿或移轉財產、逃避稅捐執行之情事 。 (二)查相對人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其名下不動產 即前揭申報移轉之土地,已設定最高限額抵押權,其財產 價值與所欠之稅捐債權金額顯不相當,堪認日後有不能強 制執行或甚難執行之虞。 (三)綜上,相對人未繳納應納稅捐,卻欲移轉其名下不動產, 涉有隱匿或移轉財產、逃避稅捐執行跡象,為避免影響日 後稅捐債權之徵起,實有保全之必要,爰依行政訴訟法第 293條及稅捐稽徵法第24條第1項第2款等規定,請裁定准 許聲請人免提供擔保,就相對人所有財產於14,031,999元 之範圍內為假扣押。 三、經查:   聲請人就前揭陳述,業已提出綜合所得稅核定通知書影本、 核定稅額繳款書影本、送達證書影本、個人戶籍資料查詢清 單各1紙(見本院卷第13頁、第15頁、第17頁、第31頁)、 欠稅查詢情形表影本、裁處書影本、違章案件罰鍰繳款書影 本、送達證書影本各1紙(見本院卷第19頁、第21頁、第23 頁、第24頁)、高風險案件地方稅稽徵機關已回饋處理期限 清冊影本、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影本各1紙、土 地建物查詢資料影本1份(見本院卷第25頁、第27頁、第29 頁、第30頁)在卷足憑,則依首揭規定,本件聲請應予准許 ,但相對人如為聲請人提供擔保金14,031,999元,或將相同 之金額提存後,得免為或撤銷假扣押。 四、依行政訴訟法第297條、第104條、民事訴訟法第527條、第9 5條、第78條、稅捐稽徵法第24條第1項第2款,裁定如主文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審判長法 官 劉正偉 法 官 陳宣每    法 官 陳鴻清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 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書記官 李芸宜

2025-01-16

TPTA-114-地全-2-20250116-1

地訴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化粧品衛生安全管理法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13年度地訴字第41號 113年12月25日辯論終結 原 告 信瑞國際實業有限公司 代 表 人 鄭至航 訴訟代理人 鄭羽翔 律師 被 告 新北市政府 代 表 人 侯友宜 訴訟代理人 黃唯鈞 陳文章 上列當事人間化粧品衛生安全管理法事件,原告不服衛生福利部 中華民國112年12月26日衛部法字第1123161211號訴願決定,提 起行政訴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一、原告之訴駁回。 二、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事實概要:   原告於其經營管理之「MYANSWER」網站刊登「BEMINE917調 理宮殿暖宮精油」(下稱系爭商品)廣告,內容表述「經期 除了喝中將湯之外還有調理宮殿按摩精油可以緩解不適~解 決女性每月會經痛問題……小小一罐含有天然快樂鼠尾草及玫 瑰與檸檬,能協助改善經痛、經血不正常的問題,順便調理 身體賀爾蒙、舒緩下腹不適感……快樂鼠尾草具有調週期、溫 暖的特性,紓解姨媽痛、紅紅不正常,減少那個來時所帶來 的疼痛感……玫瑰是宮廷聖品,能鎮定姨媽緊張、調節週期, 帶來女生激素……Bemine917調理宮殿功能專為舒緩經痛設計 勝一般精油香氛為主」等語(下稱系爭廣告內容),經被告 所屬衛生局接獲民眾民國111年2月21日陳情,查悉系爭廣告 內容。被告審認系爭廣告內容涉及醫療效能,已違反化粧品 衛生安全管理法(下稱化粧品管理法)第10條第2項規定, 依同法第20條第1項規定,以112年8月9日新北府衛食字第11 21525429號裁處書(下稱原處分)裁處原告罰鍰新臺幣(下 同)60萬元。原告不服原處分之罰額,循序提起本件行政訴 訟。 二、原告主張及聲明:  ㈠主張要旨:   原處分據以裁處之系爭商品網頁上刊載多為使用者心得,且 舒緩經痛等語亦無誇大之情事,原告行為應受責難程度輕微 ,且系爭商品銷量迄今未達30件,所得利益未足5萬元,所 生影響顯屬輕微,裁處60萬元罰鍰顯然過苛,不符行政罰法 第18條第1項規定,以及違反憲法第23條比例原則及責罰相 當原則。  ㈡聲明:訴願決定及原處分均撤銷。 三、被告答辯及聲明:  ㈠答辯要旨:   原告刊登系爭廣告內容整體表現具有涉及預防、改善及減輕 疾病症狀之效果,已脫逸化粧品管理法第3條所稱化粧品潤 澤、修飾及清潔之本質,違反同法第10條第2項之事實明確 。且原告行為並無可依行政罰法第18條減輕或免罰之情節, 又被告考量原告係初次違規,裁處法定最低罰鍰,無違反比 例原則,縱未考量原告資力,亦不生裁量怠惰情事。  ㈡聲明:駁回原告之訴。 四、本院之判斷: ㈠應適用之法令:  ⒈化粧品管理法第10條第2項規定:「化粧品不得為醫療效能之 標示、宣傳或廣告。」第4項規定:「第1項虛偽、誇大與第 2項醫療效能之認定基準、宣傳或廣告之內容、方式及其他 應遵行事項之準則,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107年5月2日 修正理由謂:「三、據統計資料顯示,現行化粧品廣告事前 審查制度,廠商送審經核准比率高達百分之八十以上,惟實 務上,以104年度化粧品廣告違規樣態而論,約有百分之四 十八係未申請廣告核准者,另百分之五十二則與原申請核准 廣告內容不符或誇大,顯然現行制度僅約束守法廠商,尚難 有效遏阻違規廣告。為使政府人力資源有效運用,將原有審 查廣告之人力,改投入於加強化粧品廣告之事後監控及取締 ,爰刪除原條文第24條第2項及第3項之化粧品廣告事前審查 核准制度。四、增訂第2項定明化粧品不得為醫療效能之標 示、宣傳或廣告,以促使業者自律,並維護消費者權益。…… 六、增訂第4項授權中央主管機關訂定關於虛偽、誇大及醫 療效能之認定基準、宣傳或廣告之內容及方式等事項之準則 。」  ⒉化粧品管理法第20條第1項規定:「違反第10條第1項規定或 依第4項所定準則有關宣傳或廣告之內容、方式之規定者, 處新臺幣4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鍰;違反同條第2項規定者 ,處新臺幣60萬元以上5百萬元以下罰鍰;情節重大者,並 得令其歇業及廢止其公司、商業、工廠之全部或部分登記事 項。」107年5月2日修正理由二謂:「第1項酌修文字,並提 高罰鍰金額,以配合化粧品廣告由事前審查改為事後監控, 加強嚇阻作用,……」  ⒊化粧品管理法第2條規定:「本法所稱主管機關:在中央為衛 生福利部;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同法第26條規定 :「本法所定之處罰,除撤銷或廢止化粧品之登錄或許可證 ,由中央主管機關處罰外,其餘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 為之,必要時得由中央主管機關為之。」準此,被告於本件 有依化粧品管理法第20條第1項規定,作成違反化粧品不得 為醫療效能廣告裁罰處分之權限。  ⒋衛生福利部基上授權訂定發布化粧品標示宣傳廣告涉及虛偽 誇大或醫療效能認定準則第5條規定:「本法第10條第2項化 粧品標示、宣傳或廣告,表述內容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認定 為涉及醫療效能:一、涉及預防、減輕、診斷或治療疾病、 疾病症候群或症狀,或如附件四所列之其他醫療效能詞句。 二、涉及藥品或醫療器材之效能或同等意義詞句。」附件四 :「涉及其他醫療效能之詞句10.……疼痛」前揭規定係衛生 福利部基於中央主管機關地位,為執行化粧品管理法所定化 粧品之標示、宣傳或廣告不得涉及醫療效能所為準則性、解 釋性規定,並無逾越化粧品管理法規範目的與授權範圍,亦 未牴觸母法授權意旨,核有法之拘束力。 ㈡事實概要記載之事實,有系爭商品廣告網頁列印資料(見原 處分卷第51至79頁)、新北市政府衛生局111年3月2日函( 見原處分卷第47至49頁)、原處分(見本院卷第20至22頁) 及訴願決定(見本院卷第33至41頁)等附卷足稽,為可確認 之事實。又系爭商品為化粧品,系爭廣告內容為原告所刊登 等情,業據原告陳明在卷(見本院卷第104至105頁),並有 上開網頁列印資料在卷可佐,亦堪認定。而觀諸系爭廣告內 容所表述、使用之詞句(見原處分卷第57、62、65頁),核 已涉及減輕、治療疾病症狀與疼痛之情形,依前開規定,足 認系爭廣告內容已涉及醫療效能。準此,系爭商品為化粧品 ,原告就系爭商品刊登之系爭廣告內容涉及醫療效能,違反 化粧品不得為醫療效能廣告之行政法上義務,臻屬明確,被 告作成原處分裁罰,自於法有據。 ㈢行政罰法第18條第1項規定:「裁處罰鍰,應審酌違反行政法 上義務行為應受責難程度、所生影響及因違反行政法上義務 所得之利益,並得考量受處罰者之資力。」司法院釋字第64 1號解釋理由書謂:「對人民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行為處以 罰鍰,其違規情節有區分輕重程度之可能與必要者,應根據 違反義務情節之輕重程度為之,使責罰相當。」是可知,違 反行政法上義務之處罰或制裁,須符合責罰相當原則。職此 ,被告審酌系爭廣告內容涉及醫療效能,違反化粧品管理法 第10條第2項規定,以原處分裁處原告罰鍰60萬元,係被告 本於職權,於法定罰鍰範圍內所為之裁處,且屬法定最低罰 額,本件亦無因個別案情依行政罰法相關規定,另有應審酌 事項或依法應減輕或免除處罰事由,自無行政罰法第18條第 3項規定之適用,亦不生類推適用刑法第59條規定之問題(參 最高行政法院111年度上字第515號判決意旨),核無與法律 授權之目的相違或出於不相關事項考量之裁量逾越或濫用, 亦無消極不行使裁量權之裁量怠惰等情事,復無過當,且罰 責相當,難謂有違比例原則,於法自無不合。原告援引行政 罰法第18條第1項、第3項規定及司法院釋字第641號、786號 解釋,以其受責程度輕微,系爭廣告內容並無誇大,所得利 益未足5萬元,60萬元罰額過苛而有情輕法重之情,希望減 輕至40萬元以下為由,指摘原處分之罰額違反責罰相當原則 、比例原則及行政罰法第18條等規定,容屬其一己主觀上之 見解,洵無可採。  ㈣綜上,原處分認事用法並無違誤,訴願決定遞予維持,亦無 不合。原告徒執前詞,訴請判決如聲明所示,為無理由,應 予駁回。  ㈤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主張陳述,均 與本件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駁。 五、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無理由,依行政訴訟法第98條第 1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審判長法 官 劉正偉          法 官 陳鴻清          法 官 邱士賓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 提出上訴狀,其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後20日內 補提理由書;如於本判決宣示或公告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 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均須按他造人數附 繕本) 三、上訴未表明上訴理由且未於前述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者, 逕以裁定駁回。 四、上訴時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並提出委任書(行政訴訟 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2款)。但符合下列情形者,得例外不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條第3項、第4項) 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 所 需 要 件 ㈠符合右列情形之一者,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1.上訴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公法學教授、副教授者。 2.稅務行政事件,上訴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上訴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㈡非律師具有右列情形之一,經高等行政法院高等行政訴訟庭認為適當者,亦得為上訴審訴訟代理人 1.上訴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者。 2.稅務行政事件,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4.上訴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公法上之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務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者。 是否符合(一)、(二)之情形,而得為強制律師代理之例外,上訴人應於提起上訴或委任時釋明之,並提出(二)所示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及委任書。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書記官 林苑珍

2025-01-15

TPTA-113-地訴-41-20250115-1

地聲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聲請確定訴訟費用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14年度地聲字第1號 聲 請 人 憲兵第二○三指揮部 代 表 人 張純志 代 理 人 戴正緯 陳月婷 吳迦憲 相 對 人 廖國助 上列當事人間償還公費事件,聲請人聲請確定訴訟費用額,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相對人應負擔之訴訟費用額確定為新臺幣貳仟元及自本裁定確定 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理 由 一、按「訴訟費用指裁判費及其他進行訴訟之必要費用,由敗訴 之當事人負擔。」,行政訴訟法第98條第1項本文定有明文 ;次按「法院未於訴訟費用之裁判確定其費用額者,於訴訟 終結後,第一審受訴法院應依聲請以裁定確定之。聲請確定 訴訟費用額者,應提出費用計算書、交付他造之計算書繕本 或影本及釋明費用額之證書。依第一項及其他裁判確定之訴 訟費用額,應於裁判確定之翌日起,加給按法定利率計算之 利息。」,民事訴訟法第91條亦有明定,此依行政訴訟法第 104條之規定,於行政訴訟法第一編第一章第五節(訴訟費 用)準用之。 二、查聲請人與相對人間償還公費事件,經本院於民國113年7月 19日以113年度簡字第94號判決:「一、被告應給付原告新 臺幣柒萬玖仟捌佰肆拾參元及自民國一百一十三年四月十六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二、訴訟費 用由被告負擔。」,嗣因相對人未提起上訴而於113年8月21 日確定。 三、經本院調卷審查,依照上開判決結果,相對人應負擔之訴訟 費用額,為聲請人預納之第一審裁判費新臺幣2,000元,爰 確定相對人應負擔之訴訟費用額為如主文所示金額,並加給 自本裁定確定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法定利率即週年利率 5%計算之利息。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法 官 陳鴻清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 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書記官 李芸宜

2025-01-15

TPTA-114-地聲-1-20250115-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交通裁決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13年度交字第2457號 原 告 林綉鳳 被 告 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永和分局 代 表 人 王耀輝 訴訟代理人 黃耿徹 邱國良 上列當事人間交通裁決事件,原告不服被告民國113年6月30日新 北警永交裁字113000439號裁決,向本院提起行政訴訟,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一、原告之訴駁回。 二、訴訟費用新臺幣300元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交通裁決事件中撤銷訴訟之提起,應於裁決書送達後30日 之不變期間內為之,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3第2項定有明文 ;次按原告之訴,起訴逾越法定期限者,行政法院應以裁定 駁回之,同法第107條第1項第6款亦有明定,而依同法第237 條之9、第236條等規定,於交通裁決事件亦準用之;再按違 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及處理細則第5條規定: 「處理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有關文書送達之程序,依行 政程序法之規定。」,而「送達,於應受送達人之住居所、 事務所或營業所為之。但在行政機關辦公處所或他處會晤應 受送達人時,得於會晤處所為之。」、「於應送達處所不獲 會晤應受送達人時,得將文書付與有辨別事理能力之同居人 、受雇人或應送達處所之接收郵件人員。」、「應受送達人 或其同居人、受雇人、接收郵件人員無正當理由拒絕收領文 書時,得將文書留置於應送達處所,以為送達」、「送達, 不能依前二條規定為之者,得將文書寄存送達地之地方自治 或警察機關,並作送達通知書兩份,一份黏貼於應受送達人 住居所、事務所、營業所或其就業處所門首,另一份交由鄰 居轉交或置於該送達處所信箱或其他適當位置,以為送達。 前項情形,由郵政機關為送達者,得將文書寄存於送達地之 郵政機關。寄存機關自收受寄存文書之日起,應保存三個月 。」,行政程序法第72條第1項、第73條第1項、第3項、第7 4條亦分別定有明文;另因依行政程序法第74條第1項規定所 為之寄存送達,並未準用民事訴訟法第138條第2項之規定, 自應於寄存送達當日即生送達之效力。 二、經查: (一)原告係訴請撤銷被告113年6月30日新北警永交裁字113000 439號裁決(下稱原處分),此有行政訴訟起訴狀、補充 理由陳述狀各1份(見本院卷第9頁至第11頁、第33頁、第 35頁)附卷足憑。 (二)然原處分業於113年7月9日由郵政機關郵寄至原告之住所 地〈新北市○○區○○路000巷000弄00號0樓〉(亦為原告之戶 籍地),但因未獲會晤本人亦無受領文書之同居人或受雇 人或應送達處所之接收郵件人員,乃依上開行政程序法第 74條關於寄存送達之規定,將原處分寄存於送達地之郵政 機關,並作送達通知書2份,1份黏貼於應受送達人住居所 門首,另1份置於該受送達處所信箱或其他適當位置一節 ,此有原處分影本1紙、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永和分局送達 證書影本1紙及全戶戶籍資料1紙(見本院卷第103頁、第1 05頁、第109頁)在卷足佐,則原處分於113年7月9日發生 合法送達原告之效力,且不因原告本人實際上有無收受或 實際之收受日期為何而異其效力。 (三)又原告之住所地位於新北市,則依行政法院訴訟當事人在 途期間標準第2條第1款之規定,其在途期間為2日,是原 告如對原處分不服提起行政訴訟(撤銷訴訟),應於原處 分送達後30日之不變期間內為之(原處分已附記:「受處 分人不服本裁決者,應以原處分機關(新北市政府警察局 永和分局)為被告,向原告住所地、居所地、所在地、違 規行為地或原處分機關所在地之地方法院行政訴訟庭提起 訴訟;其中撤銷訴訟之提起,應於裁決書送達後30日之不 變期間內為之。」),則自前述原處分合法送達之翌日起 ,扣除在途期間2日,算至113年8月12日〈星期一〉即已屆 滿〈因法定起訴期間之末日適為假日,則依行政訴訟法第8 8條第3項及民法第122條等規定,應以休息日之次日代之〉 ;惟原告遲至113年8月15日始向本院提出「行政訴訟起訴 狀」,此有本院於該「行政訴訟起訴狀」所蓋之收文日期 戳印文足憑(見本院卷第9頁),是本件起訴已逾30日之 不變期間。 三、從而,原告提起本件訴訟,逾越法定期限,且不可補正,揆 諸首開法條規定,顯非合法,應予駁回。 據上論結,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9、第236條、第107條第1項 第6款、第104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法 官 陳鴻清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 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書記官 李芸宜

2025-01-08

TPTA-113-交-2457-20250108-2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廢棄物清理法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13年度簡字第397號 原 告 周秀梅 上列原告因廢棄物清理法事件,向本院提起行政訴訟,本院裁定 如下: 主 文 一、原告之訴駁回。 二、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提起行政訴訟,應依行政訴訟法第98條第2項之規定繳納 裁判費,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次按起訴應以訴狀表明當事 人、起訴之聲明、訴訟標的及其原因事實,並記載行政訴訟 法第57條所列各款事項,亦為行政訴訟法第105條第1項及第 57條所明定。再按原告起訴不合程序,而其情形可以補正經 審判長定期間命其補正而不補正者,行政法院應以裁定駁回 之,同法第107條第1項第10款亦有明文。上開規定(行政訴 訟法第105條第1項、第107條第1項第10款),依行政訴訟法 第236條之規定,於簡易訴訟程序適用之。 二、經查:   本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新臺幣2,000元),亦未 以訴狀表明當事人(被告)、起訴之聲明、訴訟標的,前經 本院於民國113年11月22日以113年度簡字第397號裁定命原 告於該裁定送達之日起7日內補正,而該裁定業於113年12月 4日合法送達原告,此有送達證書及國內快捷/掛號/包裹查 詢各1紙(見本院卷第21頁、第25頁)在卷可稽。原告逾期 迄今仍未補正上開事項,此亦有本院答詢表、收文資料查詢 清單、收狀資料查詢清單、繳費資料明細、多元化案件繳費 查詢清單、案件繳費狀況查詢(見本院卷第35頁至第47頁〈 單數頁〉、第49頁至第53頁〈單數頁〉)附卷足憑,是原告本 件起訴於法不合,自應予以駁回。 三、依行政訴訟法第236條、第107條第1項第10款、第104條,民 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7   日 法 官 陳鴻清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 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7   日 書記官 李芸宜

2025-01-07

TPTA-113-簡-397-20250107-2

地全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聲請假扣押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13年度地全字第84號 聲 請 人 財政部關務署基隆關 代 表 人 張世棟 相 對 人 車博資訊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代 表 人 陳柏文 上列當事人間海關緝私條例等事件,聲請人聲請假扣押,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一、聲請人得對於相對人之財產於新臺幣1,819,708元範圍內為 假扣押。 二、相對人如為聲請人供擔保新臺幣1,819,708元,或將相同之 金額提存後,得免為或撤銷假扣押。 三、聲請訴訟費用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行政訴訟法第294條規定:「(第1項)假扣押之聲請,由 管轄本案之行政法院或假扣押標的所在地之地方行政法院管 轄。(第2項)管轄本案之行政法院為訴訟已繫屬或應繫屬 之第一審法院。(第3項)假扣押之標的如係債權,以債務 人住所或擔保之標的所在地,為假扣押標的所在地。」第3 條之1規定:「本法所稱高等行政法院,指高等行政法院高 等行政訴訟庭;所稱地方行政法院,指高等行政法院地方行 政訴訟庭。」又行政假扣押之聲請,於聲請人無本案執行名 義之情形,因其尚須提起本案訴訟始能確保假扣押裁定效力 之存續,固應適用行政訴訟法第294條第1項及第2項關於本 案訴訟已繫屬或應繫屬之第一審法院具管轄權之規定;但在 聲請人已取得可以實施本案強制執行之行政處分時,因其已 無再提起本案訴訟之必要,此際聲請人聲請假扣押乃行使法 律特別規定之獨立聲請權,並無本案訴訟可資連結,即無從 以本案訴訟繫屬作為決定其管轄權歸屬之因素。至於受處分 人或利害關係人對原行政處分提起之撤銷訴訟,其目的在使 原處分之本案執行效力歸於消滅,並非上開規定所稱之本案 訴訟(最高行政法院103年9月份第2次庭長法官聯席會議決 議意旨參照)。準此以論,在聲請人已取得本案執行名義, 而依法聲請假扣押之情形,如其已具陳假扣押之財產標的者 ,自應以該標的所在地之地方行政法院為其管轄法院。本件 聲請人所提之民國113年第00000000號處分書,係屬行政處 分,聲請人得逕行送請行政執行署對相對人執行,無須向行 政法院提起訴訟以取得執行名義之必要,自無由依本案訴訟 之管轄法院以定其假扣押事件之管轄法院,故本件僅能依假 扣押標的所在地而定其管轄法院。又聲請人陳明假扣押之標 的為相對人對於兆豐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安和分公司 (址設臺北市大安區)之存款債權,並提出所得查詢結果( 見本院卷第15頁)為憑,則依前開說明,本件應由假扣押標 的所在地之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管轄,合先敘明。 二、次按受處分人未經扣押貨物或提供適當擔保者,海關為防止 其隱匿或移轉財產以逃避執行,得於處分書送達後,聲請法 院假扣押或假處分,並免提擔保,但受處分人已提供相當財 產保證者,應即聲請撤銷或免為假扣押或假處分,海關緝私 條例第49條之1第1項定有明文。又納稅義務人或受處分人未 經扣押貨物或提供適當擔保者,海關為防止其隱匿或移轉財 產以逃避執行,得於稅款繳納證或處分書送達後,就納稅義 務人或受處分人相當於應繳金額部分,聲請法院就其財產實 施假扣押或其他保全措施,並免提供擔保,但納稅義務人或 受處分人已提供相當擔保者,不在此限,關稅法第48條第2 項亦有規定。再國外輸入之貨物,由海關代徵之稅捐,其徵 收及行政救濟程序,準用關稅法及海關緝私條例之規定辦理 ;滯納金、利息、滯報金、怠報金及罰鍰等,除本法另有規 定者外,準用本法有關稅捐之規定,但第6條關於稅捐優先 及第26條之1第2項、第38條第2項、第3項關於加計利息之規 定,對於滯報金、怠報金及罰鍰不在準用之列,稅捐稽徵法 第35條之1、第49條第1項亦定有明文。另行政訴訟法第293 條第1項規定,為保全公法上金錢給付之強制執行,得聲請 假扣押,同法第297條準用民事訴訟法第527條規定,假扣押 裁定內,應記載債務人供所定金額之擔保或將請求之金額提 存,得免為或撤銷假扣押。 三、本件聲請意旨略以:相對人因違反海關緝私條例、貨物稅條 例、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與特種貨物及勞務稅條例等 規定,經聲請人以113年第00000000號處分書,處相對人海 關緝私條例罰鍰新臺幣(下同)158,992元、貨物稅罰鍰320 ,254元、營業稅罰鍰86,737元與特種貨物及勞務稅罰鍰654, 804元,並追徵所漏關稅79,496元、貨物稅160,127元、營業 稅34,695元與特種貨物及勞務稅327,402元,扣除押金2,799 元後,合計1,819,708元,並經送達在案。茲因相對人未就 上開欠款提供足額擔保,聲請人為防止其隱匿或移轉財產以 逃避執行,爰依據海關緝私條例第49條之1第1項等規定,請 准免提供擔保,將相對人所有財產於債權額範圍內為假扣押 等語。 四、經查,聲請人就其主張及假扣押原因,業已提出處分書(見 本院卷第19至20頁)及送達證書(見本院卷第21頁)影本為 相當之釋明,依前開規定,本件聲請應予准許,但相對人如 為聲請人提供擔保金1,819,708元或將相同之金額提存後, 得免為或撤銷假扣押。 五、依行政訴訟法第104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審判長法 官 劉正偉               法 官 陳鴻清               法 官 邱士賓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 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書記官 林苑珍

2024-12-30

TPTA-113-地全-84-20241230-1

續收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續予收容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13年度續收字第8635號 聲 請 人 內政部移民署 代 表 人 鐘景琨 代 理 人 歐芷寧 相 對 人 即受收容人 HOANG VAN NIEM 上列聲請人聲請續予收容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HOANG VAN NIEM續予收容。 理 由 一、按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之4第1項規定:「暫予收容期間屆 滿前,移民署認有續予收容之必要者,應於期間屆滿五日前 附具理由,向法院聲請裁定續予收容。」;次按外國人受強 制驅逐出國處分,於具有收容事由之一,非予收容顯難強制 驅逐出國者,得予收容。是以為確保強制驅逐出國處分之執 行,如有「無相關旅行證件,不能依規定執行」、「有事實 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自行出國之虞」、「受外國政 府通緝」等情形之一,且無法定得不暫予收容之情形及有收 容之必要性(即無為其他收容替代處分可能,非予收容顯難 強制驅逐出國)者,自得予以收容(參照入出國及移民法第 38條、第38條之1等規定)。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受收容人受有強制驅逐出國處分,因無 相關旅行證件不能依規定執行及有事實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 或不願自行出國之虞,於民國113年12月5日經內政部移民署 暫予收容,現該受收容人仍有無相關旅行證件,不能依規定 執行強制驅逐出國處分及有事實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 自行出國之虞,而受收容人未符合得不暫予收容之法定情形 ,亦不宜為收容之替代處分等語,並提出內政部移民署外人 居停留資料查詢-明細內容影本、內政部移民署強制驅逐出 國處分書影本、暫予收容處分書影本、筆錄影本及切結書為 證。 三、經查: (一)訊據受收容人就其受強制驅逐出國處分,並於113年12月5 日起經內政部移民署暫予收容,受收容人現仍無相關旅行 證件不能依規定執行及有事實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 自行出國之虞,又受收容人未符合得不予收容之法定情形 等情並不否認,且有聲請人所提出之內政部移民署外人居 停留資料查詢-明細內容影本、內政部移民署強制驅逐出 國處分書影本、暫予收容處分書影本、筆錄影本足資佐證 ,堪認屬實,又聲請人已當庭陳明本件不宜為其他收容替 代處分,此亦為受收容人所不爭執,且有切結書在卷足憑 ,是應認聲請人就此所述,核屬可採。 (二)從而,本件受收容人之收容原因仍繼續存在,並無得不暫 予收容之法定情形,且仍有續予收容之必要,揆諸前開規 定及說明,本件聲請依法洵屬有據,應予准許。 四、據上論結,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14第2項後段,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7  日           法 官 陳鴻清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5日內,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 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7  日               書記官 李芸宜

2024-12-17

TPTA-113-續收-8635-20241217-1

續收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續予收容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13年度續收字第8643號 聲 請 人 內政部移民署 代 表 人 鐘景琨 代 理 人 陳乃琳 相 對 人 即受收容人 BAGAS SETIAWAN 上列聲請人聲請續予收容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BAGAS SETIAWAN續予收容。 理 由 一、按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之4第1項規定:「暫予收容期間屆 滿前,移民署認有續予收容之必要者,應於期間屆滿五日前 附具理由,向法院聲請裁定續予收容。」;次按外國人受強 制驅逐出國處分,於具有收容事由之一,非予收容顯難強制 驅逐出國者,得予收容。是以為確保強制驅逐出國處分之執 行,如有「無相關旅行證件,不能依規定執行」、「有事實 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自行出國之虞」、「受外國政 府通緝」等情形之一,且無法定得不暫予收容之情形及有收 容之必要性(即無為其他收容替代處分可能,非予收容顯難 強制驅逐出國)者,自得予以收容(參照入出國及移民法第 38條、第38條之1等規定)。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受收容人受有強制驅逐出國處分,因無 相關旅行證件不能依規定執行及有事實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 或不願自行出國之虞,於民國113年12月5日經內政部移民署 暫予收容,現該受收容人仍有無相關旅行證件,不能依規定 執行強制驅逐出國處分及有事實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 自行出國之虞,而受收容人未符合得不暫予收容之法定情形 ,亦不宜為收容之替代處分等語,並提出外人入出境資料影 本、內政部移民署強制驅逐出國處分書影本、暫予收容處分 書影本、筆錄影本及切結書為證。 三、經查: (一)訊據受收容人就其受強制驅逐出國處分,並於113年12月5 日起經內政部移民署暫予收容,受收容人現仍無相關旅行 證件不能依規定執行及有事實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 自行出國之虞,又受收容人未符合得不予收容之法定情形 等情並不否認,且有聲請人所提出之外人入出境資料影本 、內政部移民署強制驅逐出國處分書影本、暫予收容處分 書影本、筆錄影本足資佐證,堪認屬實,又聲請人已當庭 陳明本件不宜為其他收容替代處分,此亦為受收容人所不 爭執,且有切結書在卷足憑,是應認聲請人就此所述,核 屬可採。 (二)從而,本件受收容人之收容原因仍繼續存在,並無得不暫 予收容之法定情形,且仍有續予收容之必要,揆諸前開規 定及說明,本件聲請依法洵屬有據,應予准許。 四、據上論結,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14第2項後段,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7  日           法 官 陳鴻清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5日內,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 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7  日               書記官 李芸宜

2024-12-17

TPTA-113-續收-8643-20241217-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