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建物登記謄本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201-210 筆)

彰簡
彰化簡易庭

損害賠償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彰化簡易庭民事判決 113年度彰簡字第468號 原 告 蔚來美好生活服務股份有限公司 兼法定代理人 張智閔 被 告 陳張玉枝 訴訟代理人 蘇仙宜律師 複代理人 李育任律師 金湘惟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17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蔚來美好生活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蔚來公司)、張 智閔(下合稱蔚來公司等2人)主張: (一)原告張智閔與被告於民國112年3月10日簽訂房屋租賃契約 書,約定由被告將其所有之門牌號碼彰化縣○○市○○路000 號房屋(下稱系爭房屋)之地下1樓、1、2、3、4樓全部 出租予原告張智閔,且系爭房屋之地下1樓、1、2樓由原 告蔚來公司作為經營咖啡事業營業使用,而系爭房屋之3 、4樓則作為原告張智閔及其家屬居住使用。又身為系爭 房屋所有人之被告依建築法第77條之規定,本應注意維護 系爭房屋構造及設備之安全,並定期檢修,以避免電源配 線絕緣劣化、短路老舊、超負荷而造成引燃之危險發生, 卻疏未注意隨時或定期檢修、維護,導致系爭房屋之3樓 走廊於112年7月8日中午12時36分許,因插座老化、電源 線短路而引燃放置於該處之物品,進而延燒至系爭房屋( 下稱系爭火災);嗣彰化縣消防局從系爭房屋之1、4樓拉 水線,並對系爭房屋3樓進行滅火,水因此從系爭房屋3樓 流至系爭房屋1樓與地下1樓,導致原告蔚來公司所有且放 置在系爭房屋1樓與地下1樓之如本院卷第19頁所示之物品 (下稱系爭物品)均遭泡水而受有系爭物品損害新臺幣( 下同)14萬1,061元,及無法於112年7月8日至112年8月8 日之期間營業而受有該期間之營業損害12萬3,748元;另 原告張智閔為使系爭房屋回復至得以使用之狀況,亦支付 復原工程費7萬1,400元而受有損害。故原告蔚來公司等2 人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2項、第191條第1項之規 定,請求被告賠償系爭物品損害14萬1,061元、營業損害1 2萬3,748元等共計26萬4,809元給原告蔚來公司,及賠償 復原工程費7萬1,400元給原告張智閔。 (二)並聲明:   1、被告應給付原告蔚來公司26萬4,809元,及自起訴狀繕本 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   2、被告應給付原告張智閔7萬1,4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 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3、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抗辯: (一)原告張智閔於系爭火災發生時有使用高功率之移動機空調 器(按:即移動式冷氣機),但卻未使用專用插座,而是 逕以延長線連接至系爭房屋之插座,則此舉將可能因延長 線插頭金屬韌片變形、導線線徑不足、半斷線、絕緣被覆 劣化、破損等因素,造成線路過熱而提升火災發生之風險 ,且彰化縣消防局火災原因調查鑑定書亦認「起火原因無 法排除電氣因素」,足見系爭火災之發生與系爭房屋之插 座新舊並無必然關聯而不具相當因果關係,而是可歸責於 原告張智閔所造成。 (二)對於系爭物品損害:系爭房屋之1、2樓並無受燒情形,則 系爭物品是否均遭燒毀及是否均存放在系爭房屋內,已有 疑義,且系爭物品中之名片若為原告張智閔之個人名片, 則未受名片損害之原告蔚來公司自不得向被告請求賠償; 又原告蔚來公司所提出之部分銷貨單的進貨日期是在111 年間,與系爭火災發生之日期相差甚遠,部分銷貨單之送 貨地址亦非系爭房屋,甚而部分銷貨單之進貨日期是在系 爭火災發生之後,故原告蔚來公司所提出之銷貨單不足為 據。 (三)對於營業損害:系爭房屋之1、2樓並未有受燒情形,況且 依營業人銷售額與稅額申報書所示,原告蔚來公司在112 年7、8月份為銷售狀況最佳之時期,可見原告蔚來公司並 未因系爭火災受有營業損害。 (四)對於復原工程費:倘是因電氣因素引發系爭火災,則應為 原告張智閔使用移動機空調器卻未使用專用插座、連接電 源線路徑不足及使用延長線連接至系爭房屋插座所導致, 故依房屋租賃契約書第5條之約定,系爭火災所造成之毀 損,本應由原告張智閔自行支出費用進行復原,況原告張 智閔根本並未支出復原工程費,自不得向被告求償。 (五)原告蔚來公司之法定代理人與使用人即原告張智閔使用移 動機空調器時並未使用專用插座、連接電源線路徑不足及 使用延長線連接至系爭房屋插座,才導致系爭火災之發生 ,則應同時視為原告蔚來公司違規使用移動機空調器所致 ;又原告張智閔於彰化縣消防局詢問時已自承有在系爭房 屋3樓通道放置貓籠、衛生紙、行李箱、背包、延長線及 紙箱等雜物,可見系爭火災極有可能因該等雜物之助燃而 導致火勢加大,故本件應有過失相抵之適用。 (六)因被告所有之系爭房屋遭原告蔚來公司等2人違規使用移 動機空調器引發系爭火災而受損,故被告依房屋租賃契約 書第5條之約定、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之規定,請求原 告蔚來公司等2人賠償回復原狀費用7萬1,400元,並以此 債權抵銷原告蔚來公司等2人所請求之損害金額。 (七)並聲明:原告蔚來公司等2人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三、得心證之理由: (一)原告張智閔於109年3月1日起即向被告承租系爭房屋,嗣 原告張智閔與被告於112年3月10日又簽訂房屋租賃契約書 ,約定由被告將其所有之系爭房屋地下1樓、1、2、3、4 樓全部出租予原告張智閔,租期為112年3月1日起至114年 2月28日止,且系爭房屋之地下1樓、1、2樓由原告蔚來公 司作為經營咖啡事業營業使用,而系爭房屋之3、4樓則作 為原告張智閔及其家屬居住使用;嗣系爭房屋於112年7月 8日中午12時36分許,在系爭房屋之3樓起火發生系爭火災 等事實,業經證人即被告之子陳彥光、原告張智閔於彰化 縣消防局詢問時陳述系爭房屋之所有人與出租經過明確( 見本院卷第107至119頁),並有建物登記謄本、房屋租賃 契約書、彰化縣消防局火災原因調查鑑定書在卷可稽(見 本院卷第23至33、85至157、203頁),應屬真實。 (二)系爭火災之發生與被告間有無因果關係?   1、按侵權行為之債,以有侵權之行為及損害之發生,並二者 間有相當因果關係為其成立要件(即「責任成立之相當因 果關係」)。惟因果關係之認定,乃對於應負賠償責任之 原因,自法律上加以相當之評價,於各種原因中,劃定其 界限;非謂對於結果之發生具有原因力之事實,均屬原因 ,而令造成該事實之行為人均負損害賠償責任。而所謂相 當因果關係乃由「條件關係」及「相當性」所構成,必先 肯定「條件關係」後,再判斷該條件之「相當性」,始得 謂有相當因果關係。又條件關係,是指「無此行為,必不 生此種損害」,而「相當性」之審認,必以行為人之行為 所造成之客觀存在事實,為觀察之基礎,並就此客觀存在 事實,依吾人智識經驗判斷,通常均有發生同樣損害結果 之可能者,始足稱之;若侵權之行為與損害之發生間不具 「條件關係」及「相當性」,仍難謂該行為有「責任成立 之相當因果關係」,或為被害人所生損害之共同原因(最 高法院100年度台上字第141號、101年度台上字第443號判 決意旨參照)。   2、系爭火災經彰化縣消防局鑑定後,鑑定結果為:「火災發 生時移動機空調器為運作狀態且其電源線插頭先插於延長 線插座,再將紅色延長線插頭插於3樓走廊北面牆壁插座 ,復勘查該空調器本體標示有『額定製冷電流為11.5A』,『 製冷量3500W』,『請使用15A以上的專用插座並須使用2.0m m以上電源線連接至110V總電源…』等警語,惟檢視3樓走廊 北面牆壁插座電源線線徑為1.6mm,其連接無熔線斷路器 二次側尚有連接其他電源迴路使用,再勘查走廊北面牆壁 插座金屬導線表面及插座金屬構件表面都有明顯銅綠生成 情形,又據關係人陳彥光於談話筆錄中略以:『建築物已 承租予張智閔使用4年,今年是第4年,有簽訂契約書…』, 及據關係人張智閔於談話筆錄中略以:『北面牆壁上的插 頭承租前有了,所以不清楚是誰配置的…』,研判3樓走廊 北面牆壁插座及其電源線路已使用多年且有老舊劣化情形 ,綜上研判,本案起火原因無法排除電氣因素(插座老舊 接觸電阻值異常增大、使用高功率電器設備未使用專用插 座、連接電源線路線徑不足造成過熱)進而過熱引燃電源 線路絕緣被覆並向四周擴大燃燒之可能性。」、「結論: 112年7月8日12時36分本局獲報系爭房屋火災案,依據現 場燃燒後狀況、轄區分隊火災出動觀察紀錄、關係人談話 筆錄、彰化縣消防局救護紀錄表等跡證研判,起火戶為系 爭房屋,起火處位於3樓走廊北面牆壁插座附近,起火原 因無法排除電氣因素引起火災之可能。」,有彰化縣消防 局火災原因調查鑑定書附卷可參(見本院卷第85至157頁 )。   3、依前揭鑑定結果所示,被告出租予原告張智閔使用之系爭 房屋3樓插座及其電源線路固有銅綠生成、老舊劣化等情 形,導致插座接觸電阻值異常增大,而為系爭火災之發生 原因之一,因此與系爭火災之發生間具相當因果關係之「 條件關係」,然老舊房屋之插座及電源線路在長久使用、 未更換之情況下,本就會有銅綠生成、老舊劣化等情形而 致插座接觸電阻值增大,但並非通常、當然即會引發火災 之發生,此由原告張智閔於109年3月1日(見本院卷第113 頁)起至112年7月8日系爭火災發生前所承租使用之系爭 房屋2樓與4樓均未曾發生火災一節觀之,即可見一斑(按 :系爭房屋1樓於承租時曾更換過電源線路,見本院卷第1 15頁),且在我國屋齡高齡化已占有相當比例之房屋社會 現況下,亦非常見有高齡化房屋因插座及電源線路老舊劣 化而致常常衍生火災之發生;又依原告張智閔於112年7月 8日彰化縣消防局詢問時陳稱:其已使用移動機空調器約5 、6年,移動機空調器所利用之延長線使用約1個半月,11 2年7月初才開始使用系爭房屋3樓通道牆壁上之插座等語 (見本院卷第115、117頁),原告張智閔於109年3月1日 起至112年5月使用延長線前之長達約3年2月期間內,在未 利用延長線的情況下,既能安全地使用系爭房屋之其他插 座連接移動機空調器而未引發火災,且反而是在112年7月 初將移動機空調器透過延長線連接至系爭房屋3樓走廊牆 壁上之插座後才發生系爭火災,則本院認系爭火災之發生 ,主要是因原告張智閔於使用高功率之移動機空調器前, 無視移動機空調器上關於「本產品運轉時電流較大,請使 用15A以上的專用插座並須使用2.0mm以上電源線連接至11 0V總電源,以避免跳電或危險」之警語(見本院卷第257 頁),未先開啟總開關箱確認電源線路線徑僅為1.6mm, 而非要求之2.0mm,亦未使用牆壁專用插座,而是貿然使 用延長線等行為所造成,故難認系爭火災之發生與被告所 出租之系爭房屋3樓插座及其電源線路有銅綠生成、老舊 劣化等情形間具相當因果關係中之「相當性」,已核與侵 權行為要件不符。因此,原告蔚來公司等2人依民法第184 條第1項前段、第2項、第191條第1項之規定,主張:被告 應對其等負侵權行為責任等語(見本院卷第11、13頁), 並非可採。 (三)原告蔚來公司等2人有無因系爭火災而受有系爭物品損害1 4萬1,061元、營業損害12萬3,748元、復原工程費7萬1,40 0元等損害?   1、按民法所定侵權行為之賠償,旨在填補被害人所受損害, 損害之發生乃行為人負侵權行為責任之要件,倘無損害, 即不生賠償責任之問題,且於損害額之計算,應以實際所 受損害為基準(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2548號、111年 度台上字第2892號判決意旨參照)。   2、原告蔚來公司雖主張:因彰化縣消防局從系爭房屋1、4樓 拉水線,並對系爭房屋3樓進行滅火,水因此從系爭房屋3 樓流至系爭房屋1樓與地下1樓,導致其所有且放置在系爭 房屋1樓與地下1樓之系爭物品均遭泡水、不是被火燒,而 受有系爭物品損害14萬1,061元,所以請求被告賠償系爭 物品損害14萬1,061元等語(見本院卷第15、211頁),並 提出蒐證照片、銷貨單為證(見本院卷第37至41、51至67 頁),惟查: (1)依蒐證照片所示(見本院卷第37至41頁;按:有系爭房屋 地下1樓之照片),並未見有遭泡水受損之系爭物品,且 由該等照片觀之,尚有以透明塑膠袋包裝保護之白色杯子 數串並未受損,則系爭物品是否確有因系爭火災而泡水受 損,誠有疑問。 (2)銷貨單至多僅足證明原告蔚來公司有購買系爭物品而已, 但尚不足以證明系爭物品於系爭火災發生時確有放置在系 爭房屋1樓與地下1樓及因此泡水受損,且原告蔚來公司亦 非無可能於購入系爭物品後即已出售使用完畢而未留存在 系爭房屋1樓與地下1樓內;何況,部分銷貨單之出貨日期 尚且是在112年7月8日系爭火災發生後之112年8月1日、11 2年9月26日(見本院卷第65、67頁),顯見系爭物品中、 於112年8月1日、112年9月26日才購入之部分物品並未於 系爭火災發生時存放在系爭房屋內,故本院尚難遽認系爭 物品於系爭火災發生時確有放置在系爭房屋1樓與地下1樓 及因此泡水受損。 (3)從而,原告蔚來公司以上開主張為由,請求被告賠償系爭 物品損害14萬1,061元,難認有據。            3、原告蔚來公司雖又主張:其因系爭火災之發生,致於112 年7月8日至112年8月8日之期間停業,所以請求被告賠償 該期間之營業損害12萬3,748元等語(見本院卷第13、173 、175頁),並提出其於112年1月至112年6月之營業人銷 售額與稅額申報書為證(見本院卷第45至49頁),然依原 告蔚來公司於112年1月至112年8月之營業人銷售額與稅額 申報書所載(見本院卷第45至49、177頁),原告蔚來公 司於系爭火災發生前之112年1月至112年6月的銷售額依序 為20萬8,689元、16萬9,951元、36萬3,845元,而其於系 爭火災發生後之112年7月至112年8月的銷售額則為37萬2, 810元,可見原告蔚來公司於系爭火災發生後之112年7月 至112年8月的銷售額不但未減少,反而較系爭火災發生前 的銷售額增加,則原告蔚來公司於112年7月8日至112年8 月8日之期間是否確受有營業損害12萬3,748元,誠有疑問 ,此外,原告蔚來公司復未再提出其他證據以為證明,故 本院自難遽認原告蔚來公司於該期間確受有營業損害12萬 3,748元。因此,原告蔚來公司請求被告賠償該期間之營 業損害12萬3,748元,並非可採。   4、原告張智閔固主張:其為使系爭房屋回復至得以使用之狀 況,遂支付復原工程費7萬1,400元,故請求被告賠償復原 工程費7萬1,400元等語(見本院卷第15頁),並提出加美 工程有限公司(下稱加美公司)所出具之報價單、施作照 片為證(見本院卷第69、281、283頁),惟查: (1)原告張智閔於113年9月9日本院審理時已陳稱:因加美公 司報價偏高,所以其決定自己購買油漆整理,現正在整理 中,但還沒有整理好,且之後不會再委由加美公司施做等 語(見本院卷第211頁),可見原告張智閔於系爭火災發 生後並未委由加美公司施做復原工程及依加美公司所出具 之報價單支付復原工程費7萬1,400元給加美公司,故原告 張智閔以其已支付復原工程費7萬1,400元予加美公司為由 ,請求被告賠償復原工程費7萬1,400元,顯屬無據。 (2)原告張智閔雖提出施作照片(見本院卷第281、283頁), 以佐證其於系爭火災發生後有回復系爭房屋之原狀一節, 然原告張智閔於113年9月9日本院審理時陳稱:因加美公 司報價偏高,所以其決定自己購買油漆整理,現正在整理 中,但還沒有整理好,可能到今年年底才會整理完成等語 後(見本院卷第211頁),本院即於113年9月9日本院審理 時對原告張智閔曉諭「請原告張智閔就自行回復系爭火災 受損屋況的費用予以詳加記錄及保存單據,並於完成回復 工程後予以提出。」(見本院卷第211頁),並再於114年 1月6日本院審理時對原告張智閔詢問、曉諭「原告張智閔 之前表示是由自己進行復原工程,則原告張智閔是否有保 留相關單據?」(見本院卷第272頁),而原告張智閔於1 14年1月6日本院審理時亦陳稱:目前正在進行復原工程, 系爭房屋3樓之復原工程已進行至95%,相關證據資料再具 狀等語(見本院卷第272頁),但原告張智閔迄至114年2 月17日本院言詞辯論終結時卻均未提出為復原系爭房屋所 支出費用之任何單據,而提出此等單據以證明復原工程費 的損害金額亦無不能提出或有重大困難可言,故原告張智 閔在經本院具體地曉諭後,既未提出單據以證明自行回復 系爭房屋屋況之復原工程費金額,則本院自無從逕認原告 張智閔確受有支出復原工程費之損害及率爾認定其損害金 額。    四、綜上所述,原告蔚來公司等2人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 第2項、第191條第1項之規定,分別請求被告賠償26萬4,809 元、7萬1,400元,及均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 ,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均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至原告蔚來公司等2人假執行之聲請,因訴之駁回而失所 附麗,應併予駁回。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證據,核與判 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列,併此敘明。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第85條第1項前 段。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彰化簡易庭 法 官 許嘉仁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須按 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 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書記官 張清秀

2025-03-10

CHEV-113-彰簡-468-20250310-1

司拍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拍賣抵押物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拍字第66號 聲 請 人 蔡建勲 相 對 人 楊志祥 當事人間聲請拍賣抵押物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相對人所有如附表所示之不動產准予拍賣。 程序費用新台幣壹仟伍佰元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抵押權人於債權已屆清償期而未受清償者,得聲請法院拍 賣抵押物,就其賣得價金而受清償,民法第873條定有明文 。 二、聲請人主張:相對人於民國113年7月22日向聲請人借用新台 幣500,000元,約定清償期為民國113年10月21日,利息及違 約金依契約所載,並以相對人所有如附表所示之不動產設定 抵押權為擔保,經於民國113年7月23日登記在案。詎清償期 屆至後,相對人未依約清償,為此聲請拍賣抵押物,以資受 償,並提出抵押權設定契約書影本、他項權利證明書影本、 土地及建物登記謄本、借據影本各1件為證。 三、經核尚無不合,應予准許。 四、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項、第24條第1項、民事訴訟法第78 條,裁定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 提出抗告狀,並需繳抗告費新台幣1,500元。關係人如就聲 請所依據之法律關係有爭執者,得提起訴訟爭執之。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鳳山簡易庭                  司法事務官 李曜崇                  附表:不動產標示 土地:                                     編  號 土     地     坐     落 地  目 面積 權利範圍 備考 市 區 段 小 段 地    號 平方公尺 1 高雄 大寮 潭鳳     837 2518.84 10000分 之64   建物︰                            編  號 建 號 基地坐落 建築式樣主要建築材料及房屋層數 建物面積(平方公尺) 權利範圍 備考 建物門牌 樓層面積 合計 附屬建物用途及面積 1 76 潭鳳段837地號 鋼筋混凝土造13層樓房 五層:91.68 合計:91.68 陽台:10.83 花台:0.45 全部   六和路2之41號5樓 共有部分:潭鳳段209建號,4,251.18平方公尺,權利範圍:10000分之55                  附註: 一、案件一經確定本院即依職權核發確定證明書,債權人毋庸具 狀申請。 二、嗣後遞狀應註明案號及股別。

2025-03-10

KSDV-114-司拍-66-20250310-1

北簡
臺北簡易庭

分割共有物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北簡字第9850號 原 告 許胤茂 被 告 王張俊英 王台令 王玉令 王玉鳳 許益誠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於中華民國114年2月12日言 詞辯論終結,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兩造共有如附表一所示之不動產應予變價分割,所得價金由兩造 按附表二所示應有部分比例分配。 訴訟費用由兩造按附表二所示之應有部分比例負擔。   事實及理由要領 一、本件被告王張俊英、王玉令、許益誠經合法通知,均未於言 詞辯論期日到場,查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事, 應准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合先敘明。 二、原告主張:兩造共有如附表一所示土地及建物(下稱系爭土 地及建物,合稱系爭不動產),權利範圍如附表一所示,系 爭不動產並無依其使用目的不能分割之情事,兩造間亦無訂 有不分割之特約,惟因各共有人各自之應有部分均太少,如 採原物分割所分得之面積均會太小,且無法有獨立之出入口 ,顯然無法為有效之利用,不適合採原物分割,以變價分割 方式較有利於兩造,爰依民法第823條、第824條規定,請求 判決將系爭不動產以變價方式分割,由兩造分取價金依附表 二所示應有部分比例分配,並聲明如主文所示。 三、被告王張俊英、王玉令、許益誠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 未提出任何書狀或陳述。被告王台令、王玉鳳則以:被告之 母親仍住居於系爭建物,且無法購買應有部分,被告不同意 變價分割等語。   四、本院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各共有人得隨時請求分割共有物,但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 分割或契約訂有不分割之期限者,不在此限;又共有物分割 之方法,不能協議決定者,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聲請,命 為分配,民法第823條第1項、第824條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 經查,系爭土地及建物為兩造共有,權利範圍如附表一所示 。而依系爭不動產之使用目的,亦無不能分割之情事,兩造 迄未能達成分割之協議等節,業據原告提出系爭不動產謄本 為證,被告王台令、王玉鳳對上開事實並不爭執,而被告王 張俊英、王玉令、許益誠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 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陳述,自堪信為真實。被告被告 王台令、王玉鳳雖辯稱:其母親仍住居於系爭建物,且無法 購買他人之應有部分,不同意分割等語,惟此非系爭不動產 不能分割之事由,且其二人既不同意分割系爭不動產,足認 本件有難以自行協議分割方案之情形,則原告請求裁判分割 系爭不動產,合於上開規定,應予准許。   ㈡、又分割之方法不能協議決定者,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請求 ,命以原物分配於各共有人。但各共有人均受原物之分配顯 有困難者,得將原物分配於部分共有人。原物分配顯有困難 時,得變賣共有物,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人;或以原物之一 部分分配於各共有人,他部分變賣,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人 。以原物為分配時,如共有人中有未受分配,或不能按其應 有部分受分配者,得以金錢補償之,民法第824條第2項、第 3項分別定有明文。而共有人因共有物分割之方法不能協議 決定,而提起請求分割共有物之訴,應由法院依民法第八百 二十四條命為適當之分配,不受任何共有人主張之拘束,( 最高法院49年台上第2569號判決要旨參照);惟究以原物分 割或變價分配其價金,法院固有自由裁量之權,不受共有人 主張之拘束,但仍應斟酌當事人之聲明,共有物之性質、經 濟效用及全體共有人利益等,公平裁量(最高法院98年度台 上字第2058號判決要旨參照)。經查:    ⒈系爭建物建築完成日期為民國76年3月16日,位於12層樓公寓 之6樓,為鋼筋混凝土造結構,主建物面積84.35平方公尺、 陽台面積8.57平方公尺,有前揭建物登記謄本可憑,如以原 物分割予兩造,則原告按其應有部分所分得之面積極小,且 必須劃分一定區域維持共有或約定他部分作為出入之用,而 影響系爭不動產得有效使用之面積,且日後任一共有人如欲 出售其分得部分,亦因欠缺獨立使用性而不易完成交易,並 有損系爭不動產完整性,無法發揮經濟上之利用價值,堪認 本件以原物分割予兩造顯有困難。    ⒉若將系爭不動產原物分配予部分共有人,則受分配之共有人 ,依民法第824條第3項之規定,對於未受分配或不能按其應 有部分受分配之共有人,應予金錢補償。然各共有人對於金 錢補償之標準或有不同,受分配之共有人亦未必有資力以金 錢補償其他共有人,故兼採原物分割及金錢補償之分割方式 未必妥適。   ⒊原告主張採行變價分割之方式,在自由市場競爭之情形下, 將使系爭不動產之市場價值極大化,對於共有人而言,顯較 有利,故本院參酌系爭不動產之建築型態、使用情形、經濟 效用、共有人之利益等一切情狀,認系爭不動產之分割方法 ,以變價後所得價金按應有部份比例分配為適當。再者,民 法第824條第7項規定:「變賣共有物時,除買受人為共有人 外,共有人有依相同條件優先承買之權,有二人以上願優先 承買者,以抽籤定之。」之內容,核其立法理由,乃共有物 變價分割之裁判係賦予各共有人變賣共有物,分配價金之權 利,故於變價分配之執行程序,為使共有人仍能繼續其投資 規劃,維持共有物之經濟效益,並兼顧共有人對共有物之特 殊感情,爰增訂變價分配時,共有人有依相同條件優先承買 之權。準此,倘被告認有繼續持有所有權之必要,仍得於變 價分配之執行程序時,行使依相同條件優先承買之權利。基 上,本院認系爭不動產應依原告主張予以變價分割,所得價 金按如附表二所示應有部分比例分配為適當。 五、綜上所述,原告請求系爭不動產准予變價分割,所得價金按 如附表二所示應有部分比例分配,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六、因共有物分割、經界或其他性質上類似之事件涉訟,由敗訴 當事人負擔訴訟費用顯失公平者,法院得酌量情形,命勝訴 之當事人負擔其一部,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定有明文。參 酌分割共有物之訴,核其性質,兩造本可互換地位,本件原 告起訴雖於法有據,但被告應訴乃法律規定所不得不然,且 本件分割結果,共有人均蒙其利,訴訟費用之負擔自以參酌 兩造就系爭不動產應有部分之比例分擔較為公允,如主文第 2項所示。 七、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或防禦方法及舉證,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爰不逐一詳予論駁,併予敘明。           八、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規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臺北簡易庭                法 官 李宜娟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庭提出上訴狀。(須 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 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書記官 沈玟君 計  算  書 項    目       金 額(新臺幣)    備 註 第一審裁判費        3,530元 合    計       3,530元  附表一 共有人 土地 建物 台北市○○區○○段○○段000000000地號 台北市○○區○○段○○段000000000○號(門牌號碼台北市○○區○○路○段000巷0號6樓之2) 權利範圍 權利範圍 王張俊英 450000分之58 5分之1 王台令 450000分之58 5分之1 王玉令 450000分之58 5分之1 王玉鳳 450000分之58 5分之1 許益誠 0000000分之522 50分之9 許胤茂 0000000分之58 50分之1 附表二 應有部分比例 王張俊英 5分之1 王台令 5分之1 王玉令 5分之1 王玉鳳 5分之1 許益誠 50分之9 許胤茂 50分之1

2025-03-10

TPEV-113-北簡-9850-20250310-2

家繼簡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分割遺產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繼簡字第77號 原 告 彭箕佰 被 告 彭箕萬 彭箕仟 兼上一人 監 護 人 彭箕將 被 告 彭正女 彭昱綺 彭正好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遺產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原告主張:被繼承人彭黃英於民國112年2月26日死亡,遺有 坐落臺中市○區○○段○○段0000地號(面積616平方公尺,持分1 1/2772)、臺中市○區○○段0000000地號(面積67平方公尺,持 分全部)等土地,及坐落臺中市○區○○段○○段000○號(即門牌 :臺中市○區○○路00000號4樓之26,持分:11/18)及臺中市 ○區○○段0000○號(即門牌整編為:臺中市○區○○○街00巷00號 ,持分全部;下稱系爭不動產),因系爭不動產迄今仍未辦 理繼承登記。故請求被告應辦理繼承登記及按兩造應繼分比 例分割系爭土地等語。 二、經查:  ㈠按因繼承、強制執行、公用徵收或法院之判決,於登記前已   取得不動產物權者,非經登記,不得處分其物權,民法第75   9 條定有明文。而分割共有物乃由共有變為單獨所分割共有   物乃由共有變為單獨所有,既對於物之權利有所變動,即屬   處分行為之一種,因共有物屬違章建物依法不能登記,苟准   其分割,亦無從完成登記手續取得物權係屬法律上性質不能   分割,故不得請求分割(司法院70廳民一字第588 號研究意   見參照)。查凡因繼承於登記前已取得不動產物權者,其取   得雖受法律之保護,不以其未經繼承登記而否認其權利,但   繼承人如欲分割其因繼承而取得公同共有之遺產,因屬於處   分行為,依民法第759 條規定,自非先經繼承登記,不得為   之(最高法院68年度第13次民事庭會議決議參照)。分割共 有物無論是協議分割或裁判分割,均屬處分行為,繼承人如 欲分割其因繼承而取得公同共有之不動產,需先辦理公同共 有繼承登記,始得為之。故在遺產未辦理為全體繼承人公同 共有繼承登記之前,不得逕依民法第1164條規定,請求分割 遺產(最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87號民事判決參照)。次 按繼承人有數人時,在分割遺產前,各繼承人對於遺產全部 為公同共有,民法第1151條定有明文。而繼承人請求分割該 公同共有之遺產,性質上為處分行為,如係不動產,依民法 第759條規定,於未辦妥繼承登記前,不得為之。又不動產 之繼承登記,得由任何繼承人為全體繼承人聲請之,除經繼 承人全體同意,得申請為分別共有之登記外,均應申請為公 同共有之登記,此觀土地法第73條第1項及土地登記規則第1 20條第項規定即明。如未辦理不動產繼承登記,其訴請分割 遺產辦理分別共有之登記,自亦無從准許。再按起訴不合程 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 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 項第6款定有明文。上開規定,於家事事件亦有準用,此觀 家事事件法第51條之規定即明。  ㈡原告主張兩造為被繼承人之繼承人,被繼承人死亡時遺有上 述不動產等情,固據提出戶籍謄本、被繼承人除戶謄本、繼 承系統表、土地登記謄本、建物登記謄本等件為證。然查, 原告請求分割被繼承人所遺系爭不動產之所有權人仍登記為 彭黃英,尚未辦理公同共有之繼承登記,經本院114年1月10 日裁定命原告應於收受裁定30日內補正本院上開裁定所載事 項,該項裁定業於114年1月20日送達原告,有本院送達證書 附卷可憑,原告逾期未補正,有本院收文資料查詢清單、收 狀資料查詢清單在卷可稽,揆諸上開說明意旨,原告在系爭 不動產尚未辦理為全體繼承人公同共有繼承登記之前,逕依 民法第1164條規定,請求判決分割被繼承人之上開遺產,經 核於法不合,應予駁回。 三、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家事事件法第51條,民事訴訟法第78 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楊萬益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附繕本 ),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書記官 陳貴卿

2025-03-10

TCDV-113-家繼簡-77-20250310-2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請求交付文件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11號 原 告 黃澔珩 被 告 張媛華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交付文件等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 按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額 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所有之利益為準,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 第2項定有明文。查本件原告請求被告應給付其向原告承租之臺 中市○○區○○路00號之建物登記謄本、土地登記謄本、使用執照、 核准平面圖、班舍平面圖,上開請求屬於因財產權所為之請求, 而依原告所主張上開文件為供申請補習班立案所必備,客觀上利 益顯難以金錢量化,亦無其他證據足以認定原告如因本件訴訟受 勝訴判決所得之客觀上利益為何,堪認本件訴訟標的之價額不能 核定,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2規定,核定其訴訟標的價額為新 臺幣(下同)165萬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1萬7,335元。茲依民 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 5日內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吳金玫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如不服裁定得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 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若經合法抗告, 命補繳裁判費之裁定,並受抗告法院之裁判)。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書記官 唐振鐙

2025-03-10

TCDV-114-補-11-20250310-1

司拍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拍賣抵押物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拍字第53號 聲 請 人 聯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鴻聯 代 理 人 郭雅慧 相 對 人 林葉桂珠 債 務 人 林哲誠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拍賣抵押物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相對人所有如附表所示之不動產,准予拍賣。 程序費用新臺幣參仟元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抵押權人於債權已屆清償期而未受清償者,得聲請法院拍 賣抵押物,就其賣得價金而受清償,民法第873條定有明文 。此規定,依民法第881條之17規定,於最高限額抵押權準 用之。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   ㈠相對人林葉桂珠以其所有如附表所示之不動產,為擔保其 與債務人林哲誠對聲請人現在(包括過去所負現在尚未清 償)及將來在本抵押權設定契約書所定最高限額內所負之 債務,包括借款、透支、貼現、買入光票、墊款、承兌、 委任保證、開發信用狀、進出口押匯、票據、保證、信用 卡契約、應收帳款承購契約、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契約及 特約商店契約,設定新臺幣(下同)①840,000元②1,320,0 00元③1,200,000元④360,000元之最高限額抵押權,擔保債 權確定期日為民國①139年10月27日②139年11月10日③141年 3月22日④141年10月2日,債務清償期依照各個債務契約所 定清償日期,經登記在案。   ㈡嗣債務人林哲誠於①109年11月4日②109年11月18日③111年3 月30日④111年10月6日邀同相對人林葉桂珠為①保證人②連 帶保證人③保證人④保證人,向聲請人借款①700,000元②1,1 00,000元③1,000,000元④300,000元,借款期限至①116年11 月4日②116年11月18日③118年3月30日④118年10月6日止,① 每月攤還本息金額以240期核算,餘款到期(民國116年11 月4日)清償②每月攤還本息金額以240期核算,餘款到期 (民國116年11月18日)清償③每月攤還本息金額以240期 核算,餘款到期(民國118年3月30日)清償④每月攤還本 息金額以240期核算,餘款到期(民國118年10月6日)清 償。如未按期攤還本息時,借款人即喪失期限之利益,應 立即全部償還。詎債務人林哲誠自113年11月18日起即未 依約繳納本息,四筆借款尚分別尚欠本金①599,174元②946 ,725元③914,329元④275,709元,共計本金2,735,937元及 利息、違約金,依約定本件借款應視為全部到期。為此聲 請拍賣抵押物以資受償,並提出他項權利證明書、抵押權 設定契約書、其他約定事項、貸款契約書等影本各4件, 授信明細查詢單1件,催告函、回執等影本各2件,土地及 建物登記謄本各1件等為證。 三、聲請人上開聲請,經核尚無不合;且已據本院發函通知債務 人及相對人於收受該通知後10日內,就本件最高限額抵押權 所擔保之債權額陳述意見,該通知業已合法送達債務人及相 對人,有送達證書附卷可稽,惟債務人及相對人逾期迄今仍 未陳述意見,依上開規定,本件聲請,應予准許。 四、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項、第24條第1項,民事訴訟法第78 條,裁定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關係人如就聲請所依據之法 律關係有爭執者,得提起訴訟爭執之。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司法事務官 黃鳳珠 附記:  一、聲請人、相對人如於事後遞狀均請註明案號、股別。 ★二、聲請人應於收受本裁定後15日內,提出『相對人其他可供送 達之地址』;如相對人係法人,則應提出法人最新登記資 料( 例如公司設立變更登記事項表) 及法定代理人最新現 戶戶籍謄本正本( 戶長變更及全戶動態記事欄、個人記事 欄請勿省略) ,以核對是否合法送達。( 否則無法核發確 定證明書)  三、案件一經確定,本院依職權逕行核發確定証明書,聲請人 勿庸另行聲請。  四、拍賣抵押物係不經言詞辯論,亦不訊問相對人,相對人對 於聲請人之請求未必詳悉,是聲請人、相對人獲本院之裁 定後,請詳細閱讀裁定內容,若發現有錯誤,請於確定前 向本院聲請裁定更正錯誤。    附表:          114年度司拍字第000053號 編號 土地坐落 面積 權利 範圍 縣市 鄉鎮市區 段 地號 平方公尺 001 臺南市 佳里區 文化段 759 83.10 全部 附表(建物)︰                  114年度司拍字第000053號 編號 建 號 建物門牌 基地坐落 建築式樣 主要建築 材料及 房屋層數 建物面積 附屬建物 權利 範圍 一 層 二 層 三 層 合 計 面 積 單 位 主要 建築 材料 陽 台 面 積 單 位 001 817 臺南市○○區○○000○0號 臺南市○○區○○段000地號 3層樓房 鋼筋混凝 土造 45.95 45.95 18.56 110.46 平方公尺 鋼筋混凝土造 7.05 平方公尺 全部

2025-03-10

TNDV-114-司拍-53-20250310-2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聲明異議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38號 抗 告 人 和平營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謝政龍 相 對 人 李豐銘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間強制執行聲明異議事件,對於中華民國 113年12月2日臺灣澎湖地方法院113年度事聲字第6號所為裁定提 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訴訟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抗告意旨略以:抗告人因向相對人承攬興建房屋,經相對人 以該屋(門牌號碼:○○縣○○市○○000之0,下稱抵押房屋)設 定抵押權(下稱系爭抵押權),用以擔保承攬報酬之給付。 嗣因相對人遲未給付報酬,經抗告人聲請拍賣抵押物獲准( 原法院106年度司拍字第9號),並以該准予拍賣裁定為執行 名義聲請強制執行(經原法院以106年度司執字第5084號受 理後,併入106年度司執字第3489號事件為執行),然在拍 賣款項分配前,相對人卻以該抵押權擔保之債權經判決不存 在確定(原法院112年度重訴字第3號,下稱系爭確定判決) 為由聲明異議,經原法院司法事務官裁定將原應分配予抗告 人之款項567萬7900元(含提存利息)自分配表剔除,並發 還該款項予相對人(下稱原處分)。惟關於系爭抵押權擔保 之債權,應依抗告人請求相對人及訴外人許淑玲、呂黎珊、 李嘉玲(下稱許淑玲3人)給付工程款事件(原法院107年度 建字第4號,下稱工程款事件),雙方當事人於109年12月24 日成立之訴訟上和解(下稱系爭和解)內容為準,即在許淑 玲給付新臺幣(下同)2,280萬元予抗告人前,抗告人對相 對人及許淑玲3人之抵押權應繼續有效存在。是系爭和解筆 錄即得作為抗告人之債權證明,且因許淑玲未如數給付完畢 ,系爭抵押權擔保之債權仍屬存在,抗告人自有受領該分配 款之權利。是以,原處分既有違誤,經抗告人聲明異議後, 原裁定卻駁回抗告人之異議,爰提起抗告求予廢棄原裁定, 並准由抗告人領取前述分配金額。 二、按抵押權人為拍賣抵押物之聲請,經法院為許可強制執行之 裁定者,應提出債權及抵押權之證明文件及裁定正本,此觀 強制執行法第4條第1項第5款、第6條第1項第5款之規定自 明 。準此,債權人以法院許可拍賣抵押物之裁定為執行名 義, 聲請強制執行者,債權人除應提出拍賣抵押物裁定正 本之執 行名義外,並應提出抵押債權證明文件(如借據、 負債書據 等)及抵押權證明文件(抵押權設定契約書、他 項權利證明 書等)。又拍賣抵押物裁定並無確認抵押債權 及抵押物權合 法存在之效力,執行法院僅能依債權人提出 之債權證明文件 依形式上審查結果,認定有無債權存在, 並無實體審認之權 利。再者,承攬人如有因承攬關係取得 對於定作人之債權,在未受清償前,固得依民法第873條規 定聲請法院拍賣承攬之工作所附定作人之不動產,惟承攬人 有無因承攬關係取得對於定作人之債權,以及抵押權所及抵 押物之範圍如何,非如設定抵押權,得依地政機關作成之登 記文件以為證明。故若就因承攬關係所生債權之存在與否、 抵押權及於抵押物之範圍有所爭執,應另行提起確認之訴, 承攬人始得聲請法院裁定拍賣抵押物(最高法院91年度台抗 字第344號裁定意旨參照)。經查:  ㈠抗告人以上該准許拍賣裁定為執行名義,聲請執行法院對抵 押房屋為強制執行,經執行法院准許與該屋基地併付拍賣, 於108年5月21日拍定,惟於執行法院分配拍賣款項前,相對 人以抗告人對該抵押權及所擔保之債權不存在,已在抗告人 請求給付工程款事件中,反訴請求確認是該債權不存在為由 聲明異議,經執行法院就是該爭議之房屋拍賣價款567萬790 0元予以提存等情,業經本院核閱上該執行案卷無誤,並有 抗告人聲請強制執行提出之准許拍賣裁定、建物登記謄本、 登記清冊、工程承攬契約書,及執行法院不動產拍賣筆錄、 分配表、相對人聲明異議狀、執行法院駁回抗告人續予執行 分配聲請裁定、提存書可稽(本院卷第55-57、71-77、87-9 4頁)。依抗告人聲請拍賣抵押物強制執行所提出之上該資 料,形式上僅能證明抵押權設定之原因及兩造承攬約定之內 容,然尚無法證明該擔保標的即承攬報酬債權之存在暨數額 若干。  ㈡抗告人經執行法院命為補正債權之證明後,雖提出系爭和解 筆錄為證(原審卷第31-32頁)。然觀諸該和解筆錄當事人 欄及到庭和解關係人雖將相對人列載其中(按:相對人係由 尹景宣律師代理),惟和解成立內容係載:「一、許淑玲願 於110年1月24日前給付原告(即抗告人,下同)2280萬元。 二、原告應於許淑玲給付2280萬元後7日內,塗銷對許淑玲 於104年8月7日、呂黎珊於104年8月10日、相對人於104年9 月17日設定之抵押權。三、原告其餘請求拋棄」,由此該和 解內容觀之,給付義務人係許淑玲,而與相對人無涉,自無 從據為抗告人對相對人有債權存在及數額之證明。抗告人雖 另提出系爭確定判決書(原審卷第33-42頁),主張:系爭 確定判決已認定該和解筆錄真意為抗告人與相對人、許淑玲 3人合意工程款債權總額為2280萬元,待許淑玲給付2280萬 元給抗告人後,抗告人再塗銷對相對人及許淑玲3人之抵押 權云云(本院卷第10-14頁)。惟觀該判決關此部分論載: 「...和解筆錄第一、二項約定之和解金額及塗銷抵押權之 內容,顯係由許淑玲給付其與本件被告(相對人及李嘉玲、 呂黎珊)對原告(即抗告人)積欠之工程款共2,280萬元後 ,再由原告塗銷對許淑玲及被告呂黎珊、李嘉玲之抵押權, 原告並於系爭和解筆錄第三項同意拋棄其餘請求,與原告於 另案先位及備位訴之聲明相同,乃係就另案訴訟標的成立之 和解,此部分即有與確定判決同一之效力,原告自不得再向 李豐銘、呂黎珊、李嘉玲請求工程款債權,是被告稱:和解 筆錄上僅有表示應由許淑玲對原告負擔給付義務,這些與被 告李豐銘、呂黎珊、李嘉玲都沒有任何干涉等語,核屬有據 」,亦認定該和解內容約定僅係由許淑玲負給付義務,於許 淑玲給付後,抗告人塗銷抵押權登記,據而駁回抗告人確認 其對相對人、李嘉玲、呂黎珊抵押權擔保債權存在之請求。 是以上該和解筆錄及確定判決,均無從作為抗告人對相對人 之債權證明文件。  ㈢至相對人雖對抗告人另案提起債務人異議之訴(原審卷第23 頁紀錄表),該案實體訟爭事項縱與本件執行名義有關,然 是該實體權利義務爭議之判斷,本非執行法院所得審究,執 行法院在無裁定停止執行情況下,仍應本於職權形式審查抗 告人所提出債權證明文件,作為是否准許執行之依憑,無待 實體判決結果之認定。 三、綜上所述,抗告人主張依其所提出前開債權證明文件,足可 認定系爭抵押權所擔保債權存在,應准許抗告人強制執行之 聲請,並領取分配表所載分配金額567萬7900元云云,洵無 足採。執行法院司法事務官駁回其強制執行之聲請,及原裁 定駁回抗告人之異議,核無違誤。抗告意旨猶執前詞,指摘 原裁定不當,求予廢棄,為無理由,應予駁回,爰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許明進                   法 官 周佳佩                   法 官 蔣志宗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再抗告狀(須按他造 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並繳納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再為 抗告僅得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並應委任律師為代理人。 如委任律師提起再抗告者,應一併繳納再抗告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書記官 駱青樺 附註: 再抗告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或再抗告 人為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時,其所屬專任人員具有律師資格並 經法院認適當者,亦得為第三審代理人。 再抗告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具有律師資格者及前項情形,應於提起再抗告或委任時釋明之。

2025-03-10

KSHV-114-抗-38-20250310-1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所有權移轉登記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補字第1274號 原 告 葉寶琴 被 告 蔡文偉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所有權移轉登記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 費: 一、按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民事訴 訟法第77條之1第2項前段定有明文。所謂交易價額,應以市 價為準,又地政機關就不動產之交易價格已採實價登錄制度 ,故鄰近不動產於一定期間內所登錄之交易價格,應趨近於 客觀之市場交易價格,可作為核定訴訟標的價額之基準(最 高法院110年度台抗字第325號民事裁定意旨參照)。 二、查本件原告起訴主張依借名登記關係終止後之返還請求權, 被告應將坐落高雄市○○區○○段○○段000○000地號土地(權利 範圍均為全部,下稱系爭土地),暨同段2580建號建物(門 牌號碼高雄市○○區○○○路000號房屋,權利範圍全部,下稱系 爭房屋,與系爭土地合稱系爭房地)之所有權,全部移轉登 記予原告,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應以系爭房地於起訴時之交易 價額為斷。查系爭房地為屋齡約43年之5層樓透天,建物總 面積為257.54平方公尺,有建物登記謄本在卷可稽,其鄰近 條件相似之門牌號碼高雄市○○區○○○路000號房屋,於民國11 2年4月間出售之交易單價為每平方公尺新臺幣(下同)77,4 99元(計算式:22,022,000元總面積284.16㎡=77,499元, 元以下四捨五入,下同),有內政部不動產交易實價登錄查 詢資料附卷足憑,依此作為核定之基準應趨近於客觀市場交 易價額,以此計算系爭房地於起訴時之客觀市場合理交易價 額為19,959,092元(計算式:77,499元×257.54㎡=19,959,09 2元),爰核定本件訴訟標的價額為19,959,092元,應徵第 一審裁判費187,648元,扣除原告先前聲請調解時繳納之5,0 00元(調解案號:本院113年度雄司調字第1108號,調解不 成立之日為113年9月2日),尚應補繳182,648元。茲依民事 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 10日內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民事審查庭 法 官 楊佩蓉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裁判費新台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書記官 卓榮杰

2025-03-10

KSDV-113-補-1274-20250310-1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分割共有物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492號 原 告 廖柏淵 訴訟代理人 郭美絹律師 被 告 廖宣睿 廖御珊 上列二人共同 訴訟代理人 林麗瑜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19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兩造共有坐落雲林縣○○鎮○○段0000地號土地及其上雲林縣土庫鎮 菜園段724建號建物(門牌號碼:雲林縣○○鎮○○路00巷00號),均 分歸被告廖宣睿、廖御珊共同取得,並均按應有部分各2分之1之 比例保持共有。 被告廖宣睿應補償原告廖柏淵新臺幣2,515,441元、被告廖御珊 應補償原告廖柏淵新臺幣2,515,442元。 訴訟費用由被告廖宣睿、廖御珊各負擔4分之1,餘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該訴訟 標的對於數人必須合一確定時,追加其原非當事人之人為當 事人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第5款定有明 文。本件原告起訴後於民國113年3月29日具狀追加廖御珊為 被告,符合上開規定,應予准許。 貳、實體事項: 一、原告主張:   ㈠按各共有人,除法令另有規定外,得隨時請求分割共有物 。次按分割之方法不能協議決定或於協議決定後因消滅時 效完成經共有人拒絕履行者,如原物分配顯有困難者,法 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請求,得命變賣共有物,以價金分配 於各共有人。民法第823條第1項前段、824條第2項第2款 規定可參。   ㈡坐落雲林縣○○鎮○○段0000地號土地(下稱系爭土地)及其上 雲林縣○○鎮○○段000○號建物(門牌號碼:雲林縣○○鎮○○路0 0巷00號)(下稱系爭建物,上開土地及建物,以下合稱系 爭房地),為兩造所共有,應有部分比例原告均為2分之1 ,被告廖宣睿、廖御珊均各為4分之1,此有系爭房地之土 地及建物登記謄本可稽。   ㈢原告曾於112年10月12日間以Line請求被告就系爭房地分割 進行協商,惟112年10月14日原告前往該共有物地點準備 協商時,竟遭被告之父親即訴外人廖信驊大聲喝斥離開, 並發生被告父親即原告之叔叔拉扯不讓原告離開等傷害事 件,案經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以傷害案件偵辦中(案號:1 13年偵字第1699號),顯見雙方無法就系爭房地達成分割 協議。原告不得已,只得提起本件訴訟,以求變價分割解 決系爭房地。   ㈣再者,系爭房地現由被告與其父親等人居住,原告112年10 月14日前往系爭房地協商分割共有物時,被告不僅未提出 原物分割之方案,且推拖由其父親出面,導致原告遭被告 父親大聲喝斥離開,雙方因而有刑事傷害案件。準此,系 爭房地為原物分割,於本件訴訟顯有困難。故系爭房地變 價方式分割以價金平均分配共有人,應係最符合全體共有 人之利益,且符合公平原則。   ㈤同意城鄉不動產估價師聯合事務所不動產估價報告書(下 稱系爭鑑價報告)之鑑價結果。   ㈥並聲明:    ⒈兩造共有系爭房地(權利範圍全部),予以變賣,所得 價金由各共有人按應有部分比例分配之。    ⒉訴訟費用由兩造按應有有部分比例負擔。 二、被告則以:   ㈠按分割之方法不能協議決定,或於協議決定後因消滅時效 完成經共有人拒絕履行者,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請求, 命為下列分配:一、以原物分配於各共有人。但各共有人 均受原物之分配顯有困難者,得將原物分配於部分共有人 。二、原物分配顯有困難時,得變賣共有物,以價金分配 於各共有人;或以原物之一部分分配於各共有人,他部分 變賣,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人。再按以原物為分配時,如 共有人中有未受分配,或不能按其應有部分受分配者,得 以金錢補償之,民法第823條第1項、第824條第2項、第3 項分別定有明文。又分割共有物究以原物分割或變價分割 為適當,法院應斟酌當事人意願、共有物之使用情形、經 濟效用及全體共有人之利益等情形而為適當之分割,不受 共有人所主張分割方法之拘束(最高法院88年度台上字第 600號判決意旨參照)。且分割共有物,究以原物分割, 或變價共有物分配其價金,法院固有自由裁量之權,不受 共有人主張之拘束,但仍應斟酌當事人之聲明、共有物之 性質、經濟效用及全體共有人之利益等公平決定之。共有 人若就共有物在生活上有密不可分之依存關係,倘法院全 然不顧,判命變價分割,其所定分割方法,是否符公平原 則?即值推求(最高法院84年度台上字第1756號、85年度 台上字第338號、103年度台上字第1539號判決意旨參照) 。又共有物之裁判上分割,仍以原物分割為原則,必須以 原物分割有事實上或法律上之困難,例如原物性質上無法 分割或分割將減損其價值之情形,始得依變賣之方法分配 價金,以維護共有物之經濟效益,及兼顧共有人之利益與 實質公平。   ㈡被告2人為姊妹,與原告為堂兄妹關係。緣被告2人之父即 訴外人廖信驊購買系爭房地後,便將之登記為兩造共有。 惟系爭房地自始為被告2人及廖信驊一家人生活居住、安 身立命之所,迄今已居住8年餘。一旦將系爭房地變價分 割,被告一家人將無屋可居而流離失所,自不宜將系爭房 地逕予變賣取得交換價值再分配價金予各共有人,是原告 主張變價分割系爭房地,尚難憑採。又原告主張訴外人廖 信驊對其施暴,事實上乃原告動手毆打訴外人廖信驊,且 此一衝突事件已經和解落幕,應與本案無涉。   ㈢被告2人對系爭房地有情感、生活上之高度依存關係,實有 留存系爭房地之必要。如將系爭房地全部分歸被告2人取 得,可使土地與房屋利用合歸被告所有,以盡經濟上之利 用,消彌共有紛爭。反之,原告於取得應有部分後未曾在 系爭房地居住生活,與之尚無緊密依存之生活關係,則縱 令繼續維持被告2人就系爭房地之原有使用狀態,而對原 告為金錢補償【依照附近合理行情價格,系爭房地2分之1 應有部分價值新臺幣(下同)400萬元】,亦不致有重大 不公平之處,並可發揮最高之經濟上利用價值,自屬較為 公平適當之分割方法。   ㈣同意系爭鑑價報告之鑑價結果。   ㈤並聲明:    ⒈兩造共有系爭房地之全部分歸被告2人分別取得,並按應 有部分各2分之1之比例保持共有。被告2人找補原告系 爭房地應有部分價值400萬元。    ⒉訴訟費用由兩造按應有部分比例負擔。 三、本院之判斷:   ㈠系爭房地為兩造所共有,應有部分為原告2分之1,被告各4 分之1,且兩造間並無不得分割之約定,亦無因物之使用 目的不能分割情形等事實,有系爭房地之土地、建物登記 第一類謄本(所有權個人全部)在卷可稽,為兩造所不爭 執,然兩造就分割方法無法達成協議,則原告依民法第82 3條第1項規定,請求裁判分割系爭房地,自屬有據。   ㈡按法院裁判分割共有物,應斟酌各共有人之意願、各共有 人之利害關係、使用情形、共有物之性質及價值、經濟效 用、符合公平經濟原則,其分割方法始得謂為適當。次按 以原物為分配時,如共有人中,有不能按其應有部分受分 配者,得以金錢補償之,民法第824條第3項定有明文。又 按法院裁判分割共有物,除應斟酌各共有人之利害關係, 及共有物之性質外,尚應斟酌共有物之價格,倘共有人中 有不能按其應有部分受分配,或所受分配之不動產,其價 格不相當時,法院非不得命以金錢補償之(最高法院57年 台上字第2117號判決意旨參照)。經查:    ⒈本院於113年5月15日會同兩造及雲林縣虎尾地政事務所 測量人員至系爭房地現場勘驗,勘驗結果為:系爭土地 上有土庫鎮菜園段724建號三層樓鋼筋混凝土造建物一 棟,門牌:土庫鎮復興路87巷58號,該土地及建物南側 為道路,其他方位不臨路,目前該建物由被告及其父親 居住。有勘驗筆錄、照片等在卷可憑(本院卷第81頁至 87頁)。    ⒉本院審酌系爭房地之使用現況,及系爭建物已經幾乎蓋 滿系爭土地,系爭建物之整體有構造上及使用上之不可 分割性,系爭建物又不可能僅利用系爭土地之2分之1, 故實物分割顯然不適宜,然如將系爭房地變價分割,則 兩造均無法利用系爭房地,且可能造成現在居住在系爭 房地之被告等2人流離失所,故本院認為將系爭房地均 分歸被告2人共同取得,並按應有部分各2分之1之比例 保持共有,再由被告2人對原告為找補,應屬最符合系 爭房地利用現況、當事人利益及可發揮系爭房地使用及 交易價值之分割方案。    ⒊本件經本院囑託城鄉不動產估價師聯合事務所就系爭房 地之整體價值為鑑價,鑑定結果為扣除預估土地增值稅 後,系爭房地合計淨值為10,061,766元,有系爭鑑價報 告在卷可按,且兩造對該鑑價結果均表示同意,則系爭 鑑價報告所為之鑑定應屬公平且具有專業性,而為可採 ,則原告就系爭房地之應有部分價值為5,030,883元(計 算式:10,061,766元×1/2=5,030,883元),則被告廖宣 睿、廖御珊各應補償原告2,515,441元、2,515,442元。        四、綜上,本件應以將系爭房地分歸被告2人共同取得,並按應 有部分各2分之1之比例保持共有,而被告廖宣睿應補償原告 2,515,441元、被告廖御珊應補償原告2,515,442元,為最適 當之分割方,爰判決如主文第1、2項所示。 五、末按分割共有物乃具非訟事件之性質,法院斟酌何種分割方 法較能增進共有物之經濟效益,並兼顧兩造之利益,以決定 適當之分割方法,不因何造起訴而有不同,故原告請求裁判 分割共有物雖有理由,惟關於所支出之訴訟費用,應由共有 人全體按其應有部分比例負擔,方屬公平,故本院審酌兩造 之利害關係,命本件訴訟費用由兩造按其等對系爭房地應有 部分之比例負擔,即原告負擔2分之1,被告2人各負擔4分之 1,爰判決如主文第3項所示。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第85條第1項 但書。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楊昱辰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廿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書記官 王姵珺

2025-03-07

ULDV-113-訴-492-20250307-1

司拍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

拍賣抵押物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拍字第3號 聲 請 人 新鑫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闕源龍 相 對 人 詹連財律師即湯琇斐之遺產管理人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拍賣抵押物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相對人所有如附表所示之不動產准予拍賣。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3,000元由相對人所管理被繼承人湯琇斐之 遺產負擔。   理 由 一、按抵押權人於債權已屆清償期而未受清償者,得聲請法院拍 賣抵押物,就其賣得價金而受清償,民法第873條定有明文 。又上開規定,依同法第881條之17規定,於最高限額抵押 權亦準用之。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被繼承人湯琇斐於民國112年12月26日 簽立分期付款暨債權讓與契約,惟未依約履行,尚計新臺幣 (下同)2,642,846元未清償,且以其所有如附表所示之不 動產設定最高限額180萬元之抵押權予聲請人,以擔保其對 聲請人所負債務之清償,並登記在案。又被繼承人湯琇斐於 113年3月9日死亡且其法定繼承人均聲請拋棄繼承,經本院1 13年度司繼字第237、523號裁定選任詹連財律師為其遺產管 理人,為此聲請拍賣抵押物,以資受償。 三、查聲請人上開聲請業據提出他項權利證明書、抵押權設定契 約書、分期付款暨債權讓與契約、家事事件公告查詢、土地 建物登記謄本等件為證,本院並於114年2月5日通知相對人 就抵押權所擔保之債權額陳述意見,而其迄今未為陳述,從 而本件聲請人聲請拍賣如附表所示不動產,經核尚無不合, 應予准許。 四、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項、第24條第1項,民事訴訟法第78 條,裁定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關係人如就聲請所依據之法 律關係有爭執者,得提起訴訟爭執之。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簡易庭            司法事務官

2025-03-07

ILDV-114-司拍-3-20250307-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