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王怡菁

共找到 246 筆結果(第 201-210 筆)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侵權行為等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09年度訴字第3884號 原 告 許惠珍(即許蔡雙之承受訴訟人) 許郢真(即許蔡雙之承受訴訟人) 許瑋芯(即許蔡雙之承受訴訟人) 許凱翔(即許蔡雙之承受訴訟人) 許金增(即許蔡雙之承受訴訟人) 許茂松(即許蔡雙之承受訴訟人) 許文憲(即許蔡雙之承受訴訟人) 被 告 許家豪 訴訟代理人 張秀瑜律師 陳大俊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侵權行為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應由許惠珍、許郢真、許瑋芯、許凱翔、許金增、許茂松、 許文憲為原告許蔡雙之承受訴訟人,續行訴訟。   理 由 一、按當事人死亡,應由其繼承人聲明承受訴訟;又當事人不聲 明承受訴訟時,法院亦得依職權,以裁定命其續行訴訟,此 觀民事訴訟法第168條、第178條規定自明。次按當事人一方 死亡,其承受訴訟限於同一造之繼承人;屬對造當事人之繼 承人,關於原應承受該死亡當事人之訴訟上地位,應認為無 訴訟對立之關係而不存在,自非得為承受(最高法院112年 度台抗字第566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經查,許蔡雙於訴訟繫屬中之民國113年3月25日死亡,其繼 承人為許惠珍、許郢真、許瑋芯、許凱翔、許金增、許茂松 、許文憲(下稱許惠珍等7人)及許家豪,且均未拋棄繼承 ,有繼承系統表、戶籍謄本及家事事件公告查詢結果附卷可 參。然許家豪於本件與許蔡雙係對立關係,依前揭說明,不 能為許蔡雙之承受訴訟人,而許惠珍等7人則迄今均未具狀 聲明承受訴訟,爰依首揭規定,職權裁定命許惠珍等7人為 許蔡雙之承受訴訟人,續行訴訟。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1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2  日          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王怡菁                             法 官 謝佳諮                                      法 官 董庭誌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 告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2  日                   書記官 王政偉

2024-11-12

TCDV-109-訴-3884-20241112-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撤銷贈與行為等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1233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莊麗秋 上列上訴人與被上訴人陳妍妏間撤銷贈與行為等事件,上訴人對 113年10月15日本院第一審判決提起第二審上訴,然未據繳納上 訴費。查本件上訴人上訴利益為新臺幣(下同)200萬元,應徵 第二審裁判費31,200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442條第2項規定,限 上訴人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向本院補繳第二審裁判費,逾 期未繳即駁回其上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8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王怡菁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8 日 書記官 游語涵

2024-11-08

TCDV-113-訴-1233-20241108-2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返還印鑑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補字第2624號 原 告 楊國清 被 告 周彥霖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印鑑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按 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額者 ,以原告就訴訟標的所有之利益為準。其所得受利益,客觀上不 能按金錢估計或以其他受益情形核定,應認該部分之訴訟標的價 額為不能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不能核定者,以民事訴訟法第46 6條所定不得上訴第三審之最高利益額數加10分之1定之。以一訴 主張數項標的者,其價額合併計算之,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2 項、第77條之12、第77條之2第1項本文分別定有明文。查:原告 主張公司已重新推舉新任負責人,請求被告配合移交公司印鑑章 即公司印章、代表公司負責人印章各1枚,屬因財產權所為之請 求,又2枚印鑑章各為獨立之物,應認所有權分屬獨立,訴訟標 的各不同,自應分別計算訴訟標的之價額。又前開印鑑章之價值 ,所表彰者為行使公司代表權等經濟利益,是原告所得受之利益 ,客觀上不能按金錢估計或以其他受益情形核定,故應認該部分 之訴訟標的價額為不能核定,依首揭法條規定,其標的之價額應 各以不得上訴第三審之最高利益額數加10分之1即新臺幣(下同 )165萬元定之。準此,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330萬元(計算 式:165萬元×2=330萬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33,670元。茲依 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 5日內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8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王怡菁 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附繕本 ),並繳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8 日 書記官 游語涵

2024-11-08

TCDV-113-補-2624-20241108-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返還車位等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訴字第3486號 上 訴 人 賴麗如 被 上訴人 廖乃慧 馮俊維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車位等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3年10月2 5日本院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上訴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新臺幣591,303元。 上訴人應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第二審裁判費新臺幣9,750 元,逾期未繳,即駁回上訴。   理 由 一、按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定;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 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 所有之利益為準,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1項、第2項分別 定有明文。經查,上訴人上訴聲明原判決廢棄,本院依上訴 人於第一審訴之聲明核定上訴訴訟標的價額為新臺幣(下同) 591,303元,應徵第二審裁判費9,750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 442條第2項之規定,限上訴人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 逾期未繳,即駁回其上訴。   二、依民事訴訟法第442條第2項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7   日          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王怡菁                   法 官 吳金玫                   法 官 謝佳諮 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附繕本 ),並繳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7   日                   書記官 張峻偉

2024-11-07

TCDV-112-訴-3486-20241107-3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本票裁定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抗字第301號 再 抗告人 強尼兄弟股份有限公司 兼法定代理 人 黃寗程 上列再抗告人與相對人寶福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間本票裁定事件, 再抗告人對於民國113年10月4日本院裁定,提起再抗告,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再抗告人應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並 補正委任律師或具有律師資格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 內之姻親為非訟代理人之委任狀,如逾期未補正,即駁回再抗告 。   理 由 一、按非訟事件之抗告及再抗告,除本法另有規定外,準用民事   訴訟法關於抗告程序之規定,非訟事件法第46條定有明文。 是提起民事抗告,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8規定繳納裁判 費新臺幣(下同)1,000元,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   又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之1規定:「對於第二審判決上訴,上 訴人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但上訴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具 有律師資格者,不在此限。上訴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 、二親等內之姻親,或上訴人為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時, 其所屬專任人員具有律師資格並經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 第三審訴訟代理人。第1項但書及第2項情形,應於提起上訴 或委任時釋明之。上訴人未依第1項、第2項規定委任訴訟代 理人,或雖依第2項委任,法院認為不適當者,第二審法院 應定期先命補正。逾期未補正亦未依第466條之2為聲請者, 第二審法院應以上訴不合法裁定駁回之。」,上開關於委任 代理人之規定,依民事訴訟法第486條第4項、第495條之1規 定,於再抗告程序準用之。 二、經查,本件再抗告人對於本院113年10月4日所為之裁定再為 抗告,惟迄未繳納抗告費1,000元,亦未依規定提出委任律 師或具律師資格之關係人為非訟代理人之委任狀,與法尚有 未合,依首揭規定,茲限再抗告人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5日 內補正,如未依限補正,即駁回其再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7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王怡菁 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7   日                書記官 游語涵

2024-11-07

TCDV-113-抗-301-20241107-2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確認租賃關係等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補字第2512號 原 告 黃琯予 訴訟代理人 楊羽萱律師 被 告 簡基平 一、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租賃關係等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 裁判費。按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定;核定訴訟標的之 價額,以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 訴訟標的所有之利益為準;因租賃權涉訟,其租賃定有期間 者,以權利存續期間之租金總額為準;其租金總額超過租賃 物之價額者,以租賃物之價額為準;未定期間者,動產以二 個月租金之總額為準,不動產以二期租金之總額為準,民事 訴訟法第77條之1第1、2項、第77條之2前段、第77條之9分 別定有明文。 二、查本件原告訴之聲明為確認原告就臺中市○○區○○段00000000 0○號建物(下稱系爭建物),於建物使用面積101.22平方公 尺,在被告所有坐落臺中市○○區○○段000000000地號土地上 (下稱系爭土地)有租賃關係存在。係主張原告就系爭土地 上存在民法第425條之1之法定租賃關係,自屬租賃權涉訟且 租賃未定有期間之情形,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9規定,訴 訟標的價額之計算應以系爭土地2期租金之總額為準。次按 建築房屋之基地租金,依土地法第105條準用同法第97條規 定,以不超過該土地申報價額年息10%為限。以系爭土地於 起訴時之申報地價為每平方公尺新臺幣(下同)3,040元, 有土地登記第三類謄本在卷可佐,本院認以系爭土地申報地 價年息10%核定為系爭土地1年期之租金數額較為適當,依此 計算,系爭土地每年應給付之租金數額為3萬771元【計算式 :3,040×101.22(系爭建物使用面積)×10%=3萬771元,小 數點後四捨五入】,是以2年之租金數額為6萬1542元,依前 述說明,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6萬1542元,應徵第一審 裁判費1,000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 ,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10日內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 其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6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王怡菁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如不服裁定得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 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若經合法抗告, 命補繳裁判費之裁定,並受抗告法院之裁判)。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6 日 書記官 游語涵

2024-11-06

TCDV-113-補-2512-20241106-1

小上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交通)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小上字第164號 上 訴 人 黃國政 被 上訴人 新安東京海上產物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台中分公司 法定代理人 鄧文傑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8月 28日本院臺中簡易庭113年度中小字第1971號第一審小額民事判 決提起上訴,本院不經言詞辯論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新臺幣1,500元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對於小額程序之第一審裁判之上訴,非以其違背法令為理 由,不得為之;又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下列各款 事項:㈠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㈡依訴訟資料可 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 4第2項、第436條之25分別定有明文。所謂判決有違背法令 ,乃指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此為同法第468條所明 定,依同法第436條之32第2項規定,為小額事件之上訴程序 所準用。故對小額訴訟程序之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時,其上 訴狀或理由書應有具體之指摘,並揭示該法規之條項或其內 容,若係成文法以外之法則,應揭示該法則之旨趣,倘為司 法院解釋或最高法院之判例,則應揭示該判解之字號或其內 容,如依民事訴訟法第469條所列第1款至第5款理由提起上 訴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揭示合於該條款之事實,上訴狀 或理由書如未依此項方法表明者,即難認為已對原審判決之 違背法令有具體之揭示,其上訴自難認為合法。又按上訴不 合法者,第二審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為民事訴訟法第444 條第1項前段所明定,依同法第436條之32第2項,於小額事 件之上訴程序亦準用之。 二、上訴意旨略以:原審未送車禍事故鑑定委員會鑑定,就判定   上訴人負擔本件車禍肇事之全部責任,顯與上訴人之認知不   符,不足採信;又對方車輛前方只受有擦痕損傷,與燈具等   零件無關,被上訴人所提出之單據報價不實;上訴人是因為   找不到對方,被上訴人亦未與上訴人聯繫,且為了開計程車   營業,始會未報出險、未向對方求償,爰依法提起上訴等語   。並聲明:㈠原判決廢棄。㈡被上訴人在第一審之訴及假執   行之聲請均駁回。  三、經查:  ㈠原判決參酌卷內證據資料後,係以:上訴人於民國111年1月2 2日,駕駛車牌號碼000-0000號車輛,於臺中市○區○○路0段 000號前,因變換車道不當,不慎與被上訴人承保之車號000 -0000號車輛發生撞擊,車號000-0000號車輛因此支出修費 費用新臺幣(下同)14,248元(含零件7,200元+工資1,725 元+烤漆5,323元),上訴人應負全責;又BER-7113號車輛為 自用小客貨車,係於105年10月出廠,至本件事故發生日即1 11年1月22日止,實際使用日數為5年餘,已逾耐用年限,而 採用定率遞減法計算折舊者,其最後1年之折舊額,加歷年 累計折舊額,其總和不得超過該資產成本10分之9,故其殘 值為10分之1,BER-7113號車輛車主得請求之零件必要費用 於720元(計算式:7,200元×1/10=720元)範圍內,尚屬合理 ,另加計不用計算折舊之工資1,725元、烤漆5,323元後,合 計得請求7,768元之賠償,被上訴人依民法侵權行為及保險 代位之法律關係,請求上訴人給付7,768元之本息,於法有 據,乃判命上訴人應給付予被上訴人7,768元之本息,經核 於法無誤。  ㈡上訴意旨僅主張原審認定之肇責比例有誤,應送鑑定;對方   車輛維修之金額與實際受損情形不符;其基於種種考量始未   報出險、未向對方求償等語,並未具體表明原審所為判決究   有何違背法令之處(例如:應適用如何之法規而不適用,或   所適用之法規有如何之不當,或其採證有違背如何之證據法   則等情事),或依訴訟資料有何判決違背法令情形,更未指   明原判決所違反法令之條項或其內容。揆諸前揭說明,難謂   上訴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其上訴顯難認為合法,應予駁   回。 四、小額訴訟之上訴程序,法院為訴訟費用之裁判時,應確定其 費用額,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9第1項、第436條之32第1項 規定甚明。本件第二審訴訟費用為新臺幣1,500元,應由上 訴人負擔,爰併為確定如主文第2項所示。 五、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32 第1項、第2項、第444條第1項前段、第95條、第78條、第43 6條之19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4   日          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王怡菁                   法 官 林依蓉                   法 官 林秉暉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4   日                   書記官 黃舜民

2024-11-04

TCDV-113-小上-164-20241104-1

簡上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確認債權不存在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簡上字第92號 上 訴 人 劉獅鳴 林岳讀 賴瑞暖 林偉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謝勝隆律師 複代理人 董佳政律師 被上訴人 中友生活家管理委員會 法定代理人 謝孟翰 訴訟代理人 賴俊維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債權不存在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2年1 2月22日本院臺中簡易庭111年度中簡字第4075號第一審判決提起 上訴,本院於民國113年10月11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上訴人主張:上訴人為中友生活家社區(下稱系爭社區)之區 分所有人,被上訴人為系爭社區之管理委員會。被上訴人於 民國112年7月8日依中友生活家112年第27屆區分所有權人會 議決議(下稱系爭區權會決議),將電梯更換費用之分攤方式 改為按共用部分之應有部分比例,並加計警衛室之應有部分 比例計算(依區分所有權人持有之車位面積比例計算)。然警 衛室依法不得登記為專有部分,故不得由部分住戶分別共有 之,且警衛室實際上為社區對外窗口,由被上訴人派員向全 體住戶服務,並非僅服務持有車位之住戶,可認有默示分管 契約存在,其性質已從專有部分變成約定共有部分,若將警 衛室之應有部分計入,為重複計算。系爭社區之建商將警衛 室登記為專有部分,由購買停車位之人分別共有之違法,則 被上訴人再以系爭區權會決議,將警衛室之應有部分作為計 算電梯更換費用之依據亦違法,且電梯更換費用與是否使用 停車位間並無關聯。又系爭區權會決議出席之區分所有權比 例未達1/2,且被上訴人並未將每戶應分攤之計算結果及金 額一併作為決議案之附件,故未發生決議之效力。且系爭區 權會決議就電梯更換費用採取多退少補,顯以「保證金」之 方式收取不應得之金錢孳息,有違公序良俗。上訴人主張本 件電梯更新費用應以房屋專有部分登記之比例計算,上訴人 劉獅鳴、林岳讀僅應負擔新臺幣(下同)31,850元,上訴人賴 瑞暖、林偉應負擔31,675元,故系爭區權會決議變更後之電 梯更換費用分攤金額,於逾上述金額部分,對上訴人之債權 不存在等語。 二、被上訴人則以:被上訴人係依系爭區權會決議向所有住戶收 取電梯更換費用,系爭區權會決議過程均符合法定程序。被 上訴人於系爭區權會召開前,已將各住戶應分攤之系爭電梯 更換費用與計算式列印紙本並公告於社區,各住戶透過大會 手冊中二維條碼(QR Code)亦可及時閱覽電子檔案。議案之 「說明」內容屬區分所有權人表決同意之一部分,自有拘束 全體住戶之效力。系爭區權會決議記錄已記載開會過程及議 案表決結果,無須重複將系爭社區333戶住戶之計算結果全 部記載於會議記錄內。當初建設公司因現實上登記困難,為 證明並表彰有購買車位住戶之使用權,才迂迴地將有購買車 位住戶之車位使用權利,藉由對「警衛室」之持分比例進行 登記,此與被上訴人無關。上訴人主張警衛室專有部分登記 為違法,應向建設公司請求。況系爭社區車位使用權人每日 使用車位進出社區時,均會使用電梯,依使用者付費之概念 ,由車位使用權人依其對於全部車位的使用權比例,與全體 住戶共同計算分擔電梯更換費用,亦未顯失公平。被上訴人 已與電梯廠商簽約,需先給付費用,故暫先以111年決議之 標準向各住戶收費。惟依112年新決議將商用住戶列入分攤 ,因上訴人為一般住戶,故依112年新決議計算分攤費用會 減少,待向商用住戶催討到分攤費用後即會退還,並未違反 公序良俗。 三、原審為上訴人敗訴之判決,上訴人不服,提起上訴,並上訴 聲明:㈠原判決廢棄。㈡確認被上訴人對上訴人劉獅鳴、林岳 讀各逾31,850元之債權不存在。㈢確認被上訴人對上訴人賴 瑞暖、林偉各逾31,675元之債權不存在。被上訴人則答辯聲 明:上訴駁回。 四、得心證之理由: (一)按區分所有權人會議討論事項,除本條例第30條及第31條規 定外,應有區分所有權人過半數及其區分所有權比例合計半 數之出席,以出席人數過半數及其區分所有權比例佔出席人 數區分所有權合計過半數之同意行之。系爭社區住戶規約第 12條第4項定有明文(本院卷第191頁)。區分所有權人因故 無法出席區分所有權人會議時,得以書面委託配偶、有行為 能力之直系血親、其他區分所有權人或承租人代理出席;受 託人於受託之區分所有權占全部區分所有權5分之1以上者, 或以單一區分所有權計算之人數超過區分所有權人數5分之1 者,其超過部分不予計算。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27條第3項 亦有明文。次按所謂決議不成立,係指自決議成立過程觀之 ,顯然違反法令,在法律上不能認為有會議之召開,或成立 決議之情形。倘係召集程序或決議方法,違反法令或章程時 ,觀諸民法第56條第1項本文規定,應僅得請求法院撤銷其 決議(最高法院112年度台上字第1893號民事判決參照)。經 查,系爭社區於112年7月8日召開中友生活家112年第27屆區 分所有權人會議,應出席區分所有權人數總計為333人,區 分所有權坪數總計為37925.14平方公尺,實際於投票前出席 區分所有權人數總計為296人,佔全體區分所有權人數88.89 %,已出席區分所有權坪數比例為89.69%,此有系爭區權會 議記錄、會議簽到名冊、會議出席委託書可證(原審卷第13 5至141頁、本院卷第271至483頁),足認系爭區權會議之召 開符合法定出席數。上訴人主張應出席人數應扣除代理出席 之區分所有權比例超過5分之1部分,故出席比例僅46.81%, 決議不成立云云。惟查,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27條第3項係 對個別單一受託人就其代理之區分所有權比例或人數累計而 為限制,而非就全部受託人受託之區分所有權比例或人數累 計而為限制,上訴人上開主張顯有誤會。 (二)又針對議案一:「你是否同意更換電梯的費用分攤,改依公 寓大廈管理條例規定的計算方式來分攤」(下稱系爭議案), 業經出席區分所有權人240票同意,已超過出席人數過半數 而決議通過,此有系爭區權會決議紀錄可證(原審卷第139 頁),又依系爭區權會大會手冊已就系爭議案通過後各戶應 分擔之金額以及計算依據事先提出(下稱系爭分擔金額表, 原審卷第143至147頁),並於系爭區權會大會手冊上放置二 維碼供區分所有權人隨時閱覽電子檔,此亦有系爭區權會大 會手冊可證(本院卷第246頁),足認系爭分擔金額表為系 爭議案說明之內容,自為系爭議案之補充而為系爭區權會決 議之一部分,上訴人主張系爭分擔金額表未經決議等語,難 認可採。 (三)次按「公寓大廈應設置公共基金,其來源如下:二、區分所 有權人依區分所有權人會議決議繳納。三、本基金之孳息。 」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18條第1項定有明文。被上訴人本有 依區分所有權人會議決議收取公共基金之權限,縱因相關費 用支出後有尚有餘額,該餘額之孳息亦屬公共基金之一部分 ,對全體區分所有權人並無不利。被上訴人依系爭區權會決 議「在電梯更換費用分攤之爭議訴訟均判決確定前,將按照 本次決議的分攤金額進行多退少補之程序」(本院卷第246 頁)並未違反公序良俗,上訴人以此主張系爭區權會決議無 效,為無理由。 (四)系爭區權會決議並未有無效、不成立之事由,已如前述,上 訴人主張警衛室實際上為約定共有性質,若再將警衛室之應 有部分比例計入區分所有權共有之應有部分,為重複計算, 顯失公平云云。惟按「規約之內容依區分所有建築物之專有 部分、共有部分及其基地之位置、面積、使用目的、利用狀 況、區分所有人已否支付對價及其他情事,按其情形顯失公 平者,不同意之區分所有人得於規約成立後3個月內,請求 法院撤銷之。」民法第799之1條定有明文。則系爭區權會決 議於未經撤銷前仍為有效成立,被上訴人依系爭區權會決議 ,對上訴人即有如附表「被上訴人主張應繳總額(含車位)」 欄所示之債權存在,上訴人主張被上訴人於逾如附表「上訴 人主張應繳總額(不含車位)」欄所示金額之債權不存在, 為無理由。 五、綜上所述,上訴人請求㈠確認被上訴人對上訴人劉獅鳴、林 岳讀各逾31,850元之債權不存在。㈡確認被上訴人對上訴人 賴瑞暖、林偉各逾31,675元之債權不存在,為無理由,應予 駁回。原審為上訴人敗訴之判決,核無不合,上訴意旨猶指 摘原判決不當,求予廢棄改判,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 經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駁,併此敘明。 七、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第 3項、第449條第1項、第7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   日 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王怡菁 法 官 吳金玫           法 官 謝佳諮 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判決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   日           書記官 張峻偉 附表: 編號 門牌號碼 (所有權人) 上訴人主張就電梯工程款1,750萬元之分攤比例 上訴人主張應繳總額(不含車位) 被上訴人主張應繳總額(含車位) 兩者差額 01 425號16樓之5(劉獅鳴16A5) 182/100000 31,850元 53,724元 21,874元 建號3078號 02 425號16樓之6(林岳讀16A6) 182/100000 31,850元 53,724元 21,874元 建號3079號 03 423號16樓之6(賴瑞暖16B6) 181/100000 31,675元 46,533元 14,858元 建號3087號 04 427號16樓之5(林偉16C5) 181/100000 31,675元 48,189元 16,514元 建號3094號

2024-11-01

TCDV-113-簡上-92-20241101-1

簡上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減少租金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簡上字第207號 上 訴 人 曾英展 訴訟代理人 吳展育律師 被上訴人 邱品齊 上列當事人請求間減少租金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3年1月12日 本院臺中簡易庭112年度中簡字第2955號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 本院於民國113年10月11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被上訴人主張:被上訴人於民國111年4月16日向上訴人承租 門牌號碼:臺中市○區○○路00號1樓店面及地下室(下稱系爭 房屋),約定租期自111年4月16日起至116年4月15日止,每 月租金新臺幣(下同)4萬5,000元(下稱系爭租約)。被上訴人 承租系爭房屋係用於經營美髮業。嗣被上訴人於111年5月間 發現系爭房屋之地下室漏水,乃通知上訴人修繕,上訴人於 111年6月至112年3月共歷經10個月修繕。期間被上訴人因漏 水無法使用系爭房屋地下室,影響被上訴人提供給客人之服 務品質,亦無法按原定計畫將系爭房屋地下室提供予員工休 息使用,故請求上訴人依被上訴人實際得使用租賃物範圍面 積減少租金。又一樓及地下室面積分別為62.06、27.04平方 公尺,爰請求減少租金13萬6,363元等語。 二、上訴人則以:上訴人收到被上訴人通知地下室漏水後,即聯 絡工人進行修繕。經上訴人派員檢視現場,發現漏水區域僅 有一處牆角,尚不致影響地下室中央區域,難認已達地下室 完全無法使用之程度。且被上訴人於修繕期間與修繕前後之 用水量並無明顯差異,可知被上訴人之美髮業務並未受影響 。本件修繕工程耗時10個月,係為尋找漏水原因,陸續進行 水溝工程、水電配管、泥作工程、查漏(化糞池)、樑柱漏水 補強、樑柱修復、地板及牆面刷漆等工程。因工程複雜,且 修繕工程為配合被上訴人之營業時間,才導致修繕期間延長 ,並非漏水情形嚴重所致。上訴人已盡力完成修繕義務,並 支出修繕費用,縱認施工可能影響被上訴人,應減免租金之 期間至多僅1個月。又被上訴人主張漏水之區域為系爭房屋 之地下室,依照租賃市場行情,地下室之租金與1樓店面之 租金比例為1:2,故減免之租金應以此比例計算僅為每月6, 806元等語,資為抗辯。 三、原審為上訴人敗訴之判決,上訴人不服,提起上訴,並上訴 聲明:原判決廢棄。被上訴人在第一審之訴駁回。被上訴人 則答辯聲明:上訴駁回。 四、得心證之理由: (一)按出租人應以合於所約定使用、收益之租賃物,交付承租人 ,並應於租賃關係存續中保持其合於約定使用、收益之狀態 ,民法第423條定有明文。是出租人非但應於出租後以合於 所約定使用、收益之租賃物交付承租人,並應於嗣後租賃關 係存續中,保持其合於約定使用、收益之狀態。故於租賃關 係存續中保持租賃物合於約定之使用、收益之狀態,亦為出 租人之對待給付義務。而所謂合於約定之使用、收益之狀態 ,應以當事人間於訂立租賃契約時所預設之共同主觀之認知 ,為其認定之標準;倘該主觀上認知,因租賃物發生瑕疵致 無法達成時,即可認對租賃契約所約定之使用、收益有所妨 害,非必謂租賃物已達完全無法使用、收益之狀態,始可認 定出租人有保持合於使用、收益狀態之義務(最高法院89年 度台上字第422號判決意旨可供參照)。出租人未盡此項義 務時,依民法第441條之反面解釋,承租人於其不能依約定 為租賃物使用、收益之期間,應得按其不能使用、收益之程 度免其支付租金之義務(最高法院96年度台上字第1692號民 事判決意旨可供參照)。 (二)經查,被上訴人主張系爭房屋地下室有漏水致無法使用,修 繕期間為10個月等情,業據提出系爭房屋地下室牆壁、地板 、梁柱照片(原審卷第119至135、本院卷第113頁)為證。 又證人即上訴人僱用之物業管理人員林讚輝具結證稱:「系 爭房屋地下室在111年5月雨季時有漏水的情況,最嚴重的時 候佔地下室3分之1的區域。修繕期間達10個月係因為做了3 次工程,第1次是外部工程,當初評估沒有很嚴重,只有處 理埋管問題;後來還是滲水,所以有第2次工程,在9月初到 10月中將外部水溝整個拆除;10月中想收尾時,因為還有點 滲水,所以才進行第3次工程,漏水工程包含地板在112年3 月才全部完成。若是外部施工,我跟工班會自行決定施工日 期,若是內部施工會先連絡被上訴人。內部施工沒有很久, 大概2次,一兩天就解決」等語(本院卷第93至95頁、第97 至99頁)。足認系爭房屋地下室確實有滲漏水之情況,且因 無法立即找到漏水原因,致修繕期間達10個月,影響範圍並 達地板3分之1面積。依上開漏水瑕疵程度,系爭房屋自難作 為一般員工休息室使用,亦無從擺設美髮工具作為對外營業 使用,堪認對於被上訴人使用收益系爭房屋有所妨害,則被 上訴人原租賃系爭房屋一樓與地下室之空間,因地下室漏水 僅能實際使用系爭房屋一樓,被上訴人主張依民法第423條 、第441條之規定,請求按其不能使用、收益程度,免其支 付租金之義務,為有理由。 (三)又一樓及地下室面積分別為62.06、27.04平方公尺,此為兩 造所不爭執(本院卷第101至102頁),依上訴人自陳系爭房 屋租金為一個月4萬5,000元,修繕期間為111年6月至112年3 月共10個月(本院卷第29、119頁),故被上訴人不能使用 系爭房屋地下室應減免之租金,應以地下室佔系爭房屋總面 積之比例計算,為136,566元(計算式:每月租金45,000元×2 7.04/89.1(一樓及地下室面積分別為62.06、27.04平方公 尺,共計為89.1平方公尺)×10=136,566元),則被上訴人 請求上訴人給付136,363元,為有理由。 (四)上訴人雖主張系爭房屋地下室僅有一處角落漏水,影響範圍 甚小云云,然此與客觀事證及證人上開證述不符,難認實在 。又上訴人主張被上訴人於修繕期間與修繕前後之用水度數 差異不大,認被上訴人營業未受影響等語,惟被上訴人租賃 系爭房屋一樓與地下室之空間,自有權決定將地下室作為營 業使用、員工休息空間或其他使用。系爭房屋地下室既因漏 水而未合於使用收益程度,被上訴人自得主張減免租金,此 與被上訴人於系爭房屋一樓之用水量變化無涉。另上訴人主 張地下室空間依租賃市場行情,租金應為1樓店面之3分之1 ,並提出標題為「難見光!北市地下店面租金腰斬,還是乏 人問津」、「地下室更省!避一樓租金少50% 店面垂直化成 顯學」之新聞內容等語,惟上開新聞僅為記者就臺北市租賃 市場之觀察與主觀評論,並非本院囑託鑑定租金之結果,況 被上訴人係同時租賃一樓店面與地下室空間作為綜合規劃使 用,並非僅單純租賃系爭房屋地下室,自無從參考上開新聞 作為認定系爭房屋地下室部份租金之依據。上訴人上開主張 ,均難認有據。 五、綜上所述,被上訴人依系爭租約與民法第423條、第441條之 法律關係,請求上訴人給付136,363元,及自112年5月27日 (原審卷第19頁)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法定 遲延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原審為被上訴人勝訴之判 決,並依職權為假執行之宣告,核無違誤。上訴意旨指摘原 判決不當,求予廢棄改判,為無理由,應駁回其上訴。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經 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駁,併此敘明。 七、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第 3項、第449條第1項、第7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   日 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王怡菁 法 官 吳金玫           法 官 謝佳諮 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判決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   日           書記官 張峻偉

2024-11-01

TCDV-113-簡上-207-20241101-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2640號 原 告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訴訟代理人 何佳音 被 告 施翊傑 胡OO 上列當事人間清償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0月22日言詞辯 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緣辰亨企業社於民國110年7月21日邀同高嘉莨擔 任連帶保證人共同簽發「銀行授信綜合額度契約暨總約定書 」向原告分別申請授信綜合額度新臺幣(下同)150萬元, 分成四筆款項(95萬元、5萬元、40萬元及10萬元)動用撥 款,該四筆款項依約應按月繳款,辰亨企業社卻未依約繳款 ,故依約其已喪失期限利益,債務視為全部到期,迄今辰亨 企業社尚欠原告本金678,333元及如附表所示之利息、違約 金。因辰亨企業社為合夥組織,借款當時另有合夥人即被告 施翊傑,目前合夥人則為被告胡OO,爰依民法第681條規定 ,請求被告2人應就上開不足之額,負連帶清償之責任等語 。聲明:如辰亨企業社之財產強制執行而無效果時,被告應 連帶給付原告678,333元及如附表所示之利息、違約金。 二、被告方面:      ㈠施翊傑則以:伊二年前7月就已退夥了,當時還有拿出錢給公 司周轉,所以伊不應該再負擔本件債務等語置辯,並聲明: 請求駁回原告之訴。  ㈡胡OO則以:完全不知道伊為合夥人,高嘉莨為伊前男友,曾 對伊施暴,伊有聲請保護令,伊有自己的工作收入,與辰亨 企業社完全沒有關係等語置辯,並聲明:請求駁回原告之訴 。  三、本院之判斷: ㈠原告主張辰亨企業社於110年7月21日邀同高嘉莨擔任連帶保 證人向原告申請授信綜合額度150萬元,分成95萬元、5萬元 、40萬元及10萬元等四筆動用撥款,嗣未依約繳款,債務視 為全部到期,迄今辰亨企業社尚欠原告本金678,333元及如 附表所示之利息、違約金等情,乃提出銀行授信綜合額度契 約暨總約定書、授信額度動用確認書、放款帳戶還款交易明 細、放款帳戶最近截息日畫面、月調利率畫面等為證,且經 本院就上開金錢核發支付命令,辰亨企業社、高嘉莨均未提 出異議而確定,此部分主張,堪信為真正。  ㈡原告再主張辰亨企業社係為合夥組織,其向原告借款當時另 有合夥人即被告施翊傑,目前合夥人則為被告胡OO等節,固 提出放款當時之商業登記抄本、經濟部商工登記資料查詢結 果為據,惟此已為被告否認,並以前情詞置辯,則被告二人 是否為辰亨企業社之合夥人,而應負連帶清償責任,已不無 疑問。再者,按合夥財產不足清償合夥之債務時,各合夥人 對於不足之額,連帶負其責任,民法第681條定有明文。是 合夥財產不足清償合夥之債務,為各合夥人連帶責任之發生 要件,債權人求命合夥人之一對於不足之額連帶清償,應就 此存在要件負舉證之責,故在未證實合夥財產不足清償合夥 債務之前,債權人對於各合夥人連帶清償之請求權,尚未發 生。又對於合夥之執行名義,實質上即為對全體合夥人之執 行名義,故司法院院字第918號解釋原確定判決,雖僅令合 夥團體履行債務,但合夥財產不足清償時,自得對合夥人執 行,是實務上尤無於合夥(全體合夥人)之外,再列某一合 夥人為共同被告之理(最高法院66年度第9次民事庭庭推總 會決議參照)。是原告基於合夥人補充性責任,請求被告二 人於辰亨企業社不足清償部分連帶賠償,依前揭說明,實無 權利保護必要且無理由。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第681條規定,請求被告二人於辰亨 企業社之財產強制執行而無效果時,應連帶給付原告678,33 3元及如附表所示之利息、違約金,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經 本院審酌後,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述,併此 敘明。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9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王怡菁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9  日           書記官 游語涵   附表: (單位:新臺幣/元) 動用金額 借款起迄期間 尚欠本金 計息本金 利息起迄日 利息年利率 違約金計算起迄日 950,000 自110年7月23日起至113年7月23日止 443,185 自112年12月24日起至清償日止 6.01% 自113年1月25日起至清償日止,其逾期在6個月內者,按左列利率10%,超過6個月者,按左列利率20%之違約金 50,000 自110年7月23日起至113年7月23日止 23,450 自112年11月24日起至清償日止 6.04% 自112年12月25日起至清償日止,其逾期在6個月內者,按左列利率10%,超過6個月者,按左列利率20%之違約金 400,000 自110年7月23日起至113年7月23日止 169,364 自112年11月24日起至清償日止 6.04% 自112年12月25日起至清償日止,其逾期在6個月內者,按左列利率10%,超過6個月者,按左列利率20%之違約金 100,000 自110年7月23日起至113年7月23日止 42,334 自112年11月24日起至清償日止 6.04% 自112年12月25日起至清償日止,其逾期在6個月內者,按左列利率10%,超過6個月者,按左列利率20%之違約金 1,500,000 678,333

2024-10-29

TCDV-113-訴-2640-20241029-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