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無留存之必要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211-220 筆)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聲請發還扣押物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87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陳誌勇 上列聲請人因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本院114年度金訴字第189 號),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開庭時檢察官大偉應允退回保管金現金新臺 幣(下同)7千元,懇請退至新竹看守所以支付積欠之醫藥 費等語。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 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扣押物未經諭知沒收者,應即發還。但上訴期間內或上訴 中遇有必要情形,得繼續扣押之,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 、第142條第1項前段、第317條分別定有明文。所謂扣押物 無留存之必要者,係指非屬本案得沒收之物,或該扣押物作 為證據之必要性不足,或無毀損、滅失之虞,或不能證明與 行為人之犯罪行為有關者而言;有無繼續扣押之必要,應由 審理法院依案件發展、事實調查,予以審酌。從而,扣押物 若非得沒收之物,又無留作證據之必要者,即無留存之必要 。 三、經查,聲請人即被告陳誌勇(下稱被告)因違反洗錢防制法 等案件,前經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檢察官提起公訴,經本院 以114年度金訴字第189號審理後,由本院合議庭評議後裁定 由受命法官獨任進行簡式審判程序,並於民國114年2月5日 判決在案,而在上開案件中,被告固於113年12月17日17時3 0分許經員警逮捕,從其身上查扣4千元為被告之犯罪所得, 並經本院以上開案件即114年度金訴字第189號判決宣告沒收 ,從而,聲請意旨除就金額容有誤會外,扣案之現金4千元 既經本院以前揭判決宣告沒收,揆諸前揭說明,尚非無留存 之必要,是被告聲請發還該扣押物,礙難准許,應予駁回。 四、爰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刑事第八庭 法 官 崔恩寧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書記官 陳旎娜

2025-02-05

SCDM-114-聲-87-20250205-1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發還扣押物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11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李振偉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傷害案件(本院114年度原易字第4號),聲 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扣案之手機壹支(114年度保管檢字第84 2-1號)應發還李振偉 。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李振偉為本院114年度原易字 第4號傷害案件扣押手機1支之所有人,因該扣押物已無留存 必要,聲請准予發還聲請人等語。 二、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 或檢察官之命令發還之;又扣押物未經諭知沒收者,應即發 還,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1項前段、第317條前段分別定有 明文。 三、經查:聲請人因傷害案件,經本院以114年度原易字第4號判 決公訴不受理;扣案之手機1支(114年度保管檢字第84 2-1 號),未經諭知沒收,顯已無留存之必要,是依前揭規定, 應予發還聲請人。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第142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刑事第二庭 法 官 黃麗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附 繕本)。                書記官 金雅芳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2025-02-05

ULDM-114-聲-111-20250205-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發還扣押物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4737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羅文賢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羅文賢因犯詐欺等案件(本院113年度金訴字 第1720號),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羅文賢因犯詐欺等案件(本院 113年度金訴字第1720號),經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海山分局 扣押其所有之廠牌小米手機1支(下稱本案手機),因本案手 機為私人使用且未經判決沒收,而認無扣押之必要,爰請求 發還等語。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 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扣押物未經諭知沒收者,應即發還,刑事訴訟法第133條 第1項、第142條第1項前段、第317條前段分別定有明文。所 謂扣押物無留存之必要,乃指非得沒收之物,且無留作證據 之必要者而言;扣押物有無繼續扣押之必要,應由審理法院 依案件發展、事實調查,予以審酌。從而,扣押物若非得沒 收之物,又無留作證據之必要,即無留存之必要,受理訴訟 繫屬之法院應依職權或依聲請裁定發還。 三、查聲請人因犯詐欺等案件,固經本院以113年度金訴字第172 0號判決(下稱本案判決)判處有期徒刑10月在案,此有卷附 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惟聲請意旨所指之 本案手機,經本院核對本案判決卷內之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海 山分局113年7月13日搜索扣押筆錄及扣押物品目錄表(見臺 灣新北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偵字第39516號卷第85至89頁)及 審閱該案卷證資料,並未發現有扣得聲請人所指之本案手機 ;再經本院電詢海山分局承辦人員,該承辦人員亦回覆略以 :羅文賢(於本案判決)僅扣得iPhone手機,沒有小米手機等 語,此有本院113年12月26日公務電話紀錄表在卷可佐(見本 院113年度聲字第4737號卷第15頁),是聲請人所聲請發還之 本案手機,既非扣押於本院所審理之本案當中,本院即無從 審酌有無留存之必要而決定發還與否。從而,聲請人聲請本 院發還上開物品,並非有據,應予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彭全曄                              法 官 劉思吟                              法 官 吳昱農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十日內敘明抗告理由,向本院提 出抗告狀。                    書記官 孫霈瑄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2025-02-05

PCDM-113-聲-4737-20250205-1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

聲請撤銷變更原處分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2號 聲 請 人 即受處分人 鄭昀泱 民國00年0月00日生 上列聲請人即受處分人因詐欺等案件(本院111年度金訴字第58 號),不服臺灣花蓮地方檢察署檢察官於中華民國113年12月25 日所為否准扣押物發還之處分,聲請撤銷,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詳如附件一「刑事準抗告狀」所載。 二、按對於檢察官所為扣押物發還之處分有不服者,受處分人得 聲請其所屬法院撤銷或變更之;受刑人以檢察官執行之指揮 為不當者,得向諭知該裁判之法院聲明異議,刑事訴訟法第 416條第1項第1款、第484條分別定有明文。所謂「執行之指 揮」,自係指判決主刑、從刑或沒收之執行指揮而言。故如 扣押物未經法院確定判決宣告沒收者,即非執行檢察官應予 執行之對象,檢察官如於判決確定後仍予扣押或因另案沒收 而拒絕發還權利人,權利人若有不服,其救濟程序應依刑事 訴訟法第416條第1項第1款之規定,向檢察官對應之法院聲 請撤銷或變更檢察官之扣押處分,而非依刑事訴訟法第484 條之規定,對檢察官之執行命令聲明異議。從而,受處分人 對於檢察官所為否准扣押物發還之處分不服,與受刑人以檢 察官執行之指揮為不當而向諭知該裁判之法院聲明異議,其 救濟程序並非相同,不可不辨(最高法院104年度台抗字第2 67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本件聲請人即受處分人鄭昀泱(下稱聲請人)所提出之「刑 事準抗告狀」狀名雖表示準抗告,惟其內文係表示聲請撤銷 、變更臺灣花蓮地方檢察署檢察官於民國113年12月25日以 花檢景丁113執聲他595、617字第000000000號否准將扣押物 發還聲請人之處分(下稱本案處分),可認其實係向本院聲 請撤銷本案處分,且本案處分否准發還如附件二所示之物未 經本院111年度金訴字第58號(下稱前案)判決諭知沒收, 業經本院核閱前案判決與相關卷宗確認無誤,聲請意旨所指 事項與前案判決之執行無涉,依前揭說明,本院自應依刑事 訴訟法第416條第1款所定「聲請撤銷原處分」之程序處理, 合先敘明。再本案處分於113年12月30日送達聲請人,聲請 人則於同年月31日具狀為本件聲請,有臺灣花蓮地方檢察署 送達證書可稽,是聲請人本件聲請係於10日法定期間內提出 ,而屬適法。  ㈡次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 必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 之;扣押物因所有人、持有人或保管人之請求,得命其負保 管之責,暫行發還;扣押物未經諭知沒收者,應即發還,但 上訴期間內或上訴中遇有必要情形,得繼續扣押之,刑事訴 訟法第133條第1項、第142條第1項前段、第2項、第317條分 別定有明文。而所謂扣押物無留存之必要者,乃指非得沒收 之物,且又無留作證據之必要者,始得依前開規定發還;倘 扣押物尚有留存之必要者,即得不予發還。又該等扣押物有 無留存之必要,並不以經確認可為證據或係得沒收之物為必 要。且法院審理時,有無繼續扣押必要,應由審理法院依案 件發展、事實調查,予以審酌(最高法院101年度台抗字第1 25號裁定意旨參照)。查聲請人因詐欺等案件,經檢察官提 起公訴,復經本院以前案受理在案並扣押如附件二所示之物 ,有本院111年度刑管字第232號扣押物品清單可參(見本院 卷第25頁至第27頁);嗣本院以前案判決判處聲請人無罪, 檢察官不服提起上訴後,經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以113年 度金上訴字第13號判決駁回上訴確定,亦有臺灣高等法院被 告前案紀錄表附卷可稽。而扣案如附件二所示之物,雖均未 經前揭刑事判決宣告沒收,惟聲請人另於110年11月17日起 至同年月18日涉對告訴人曾家楹加重詐欺取財,現由臺灣嘉 義地方法院以112年度金訴字第225號(下稱後案)審理中, 而後案起訴書已載明另案告訴人曾家楹遭詐欺匯款後,聲請 人及另案被告陳建良旋持如附件二編號3所示之物提領新臺 幣(下同)352萬元並交付聲請人,嗣於同日11時許於聲請 人居所及所使用車輛扣得如附件二所示之物;臺灣嘉義地方 法院復以114年1月23日嘉院弘刑成112金訴225字第11490008 59號函稱:如附件二所示之物為聲請人另案證物而有扣押必 要並請移送該院扣押等語,有上開函文及另案起訴書可稽( 見本院卷第39頁至第48頁),顯見如附件二所示之物與聲請 人另案犯行關係密切且經臺灣嘉義地方法院依刑事訴訟法第 126條請求交付扣押。從而,前案判決固為聲請人無罪之判 決且未就如附件二所示之物宣告沒收,惟如附件二所示之物 既經臺灣嘉義地方法院認屬另案證物並函請交付扣押,自仍 有繼續扣押之必要而無從發還。聲請人以其業經臺灣高等法 院花蓮分院以113年度金上訴字第13號判決無罪確定且該判 決未宣告沒收為由聲請發還附件二所示之物云云,非屬有據 。聲請人復辯稱:告訴人曾家楹匯款時其尚未持有另案被告 陳建良所有陽信銀行存摺、提款卡,且告訴人曾家楹係與蔡 鎧濃交易,是其與告訴人曾家楹遭詐欺無關云云。惟另案被 告陳建良於110年11月18日9時21分提領含有告訴人曾家楹匯 入款項及其他不明款項之352萬元,並將上開款項與另案被 告陳建良所有陽信銀行存摺、提款卡交付予聲請人等節,業 據另案被告陳建良於前案供承在卷(見前案卷第352頁), 並有陽信銀行帳戶資料及交易明細可證(見前案卷第201頁 、第209頁),自難謂聲請人於110年11月18日11時許遭扣押 如附件二所示之物與其被訴另案詐欺犯行無關,聲請人前揭 所辯亦屬無據。綜上所述,聲請人以檢察官所為本案處分不 當向本院聲請撤銷並發還如附件二所示之物,為無理由,應 予駁回。 四、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6條第4項、第412條,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黃柏憲                法 官 王龍寬                法 官 鍾 晴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6   日                書記官 蘇寬瑀

2025-02-05

HLDM-114-聲-12-20250205-1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聲請發還扣押物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73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許益源 選任辯護人 楊思勤律師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聲請發還扣押物,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院一一三年度上訴字第六二一號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所扣 押之新臺幣捌拾萬元,應發還。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許益源(下稱聲請人),因犯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罪,而於偵查中經檢察官扣押聲請人之 現金新臺幣(下同)80萬元,茲聲請人遭扣押之前述之物, 並非供犯罪之用,非屬刑法第38條所定應或得沒收之物,是 以上開聲請人之證物已無繼續扣押之必要,為此聲請發還扣 押物等語。 二、按扣押物未經諭知沒收者,應即發還;又扣押物若無留存之 必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發還之;其係贓物 而無第三人主張權利者,應發還被害人,刑事訴訟法第317 條前段、第142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聲請人因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前經法務部調查局 高雄市調處在聲請人位於高雄市○○區○○○路0000號旁鐵皮屋 二樓處扣押現金80萬元,有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贓證物款收 據、扣押物品目錄表在卷可稽。而聲請人經本院113年度上 訴字第621號判決駁回上訴,雖尚未確定,然上開扣押之現 金並非違禁物,亦非供犯罪所用或犯罪預備之物或因犯罪所 生或所得之物,而未經本院宣告沒收,應無留存之必要,且 該筆現金除聲請人外,並無第三人主張權利,揆諸前揭規定 ,本件聲請人聲請發還,經核於法並無不合,應予准許。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1項前段、第220條,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李璧君                    法 官 鍾佩真                    法 官 石家禎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書記官 林家煜

2025-02-05

KSHM-114-聲-73-20250205-1

金訴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洗錢防制法等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金訴字第1288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蔡杰安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洗錢防制法等案件,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蔡杰安(下稱被告)因涉犯洗 錢防制法等案,經扣押電子產品IPHONE 15 PRO手機1支、存 摺1本、提款卡1張,經判決無罪,因此前揭物品無扣押必要 ,為此依刑事訴訟法第142條規定聲請發還等語。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 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扣押物未經諭知沒收者,應即發還。但上訴期間內或上訴 中遇有必要情形,得繼續扣押之,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 、第142條第1項前段、第317條分別定有明文。所謂扣押物 無留存之必要者,乃指非得沒收之物,且又無留作證據之必 要者,始得依上開規定發還;倘扣押物尚有留存之必要者, 即得不予發還。另該等扣押物有無留存之必要,並不以係得 沒收之物為限,且有無繼續扣押必要,應由事實審法院依案 件具體發展、事實調查結果,予以審酌。故扣押物在案件未 確定,而扣押物仍有留存必要時,事實審法院得本於職權依 審判之需要及訴訟進行之程度,予以妥適裁量而得繼續扣押 ,俾供上訴審審判之用,以利訴訟之進行(最高法院109年 度台抗字第660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聲請人被訴洗錢防制法等案件,經本院於民國113年1 2月9日以113年度金訴字第1288號判決無罪,有本案判決書 在卷可佐,惟本案尚未判決確定,檢察官業已上訴,審諸檢 察官之意見為:「因該案已擬上訴,尚未確定,是否適宜發 還扣押物,請依法卓處」等語,有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113 年12月27日南檢和明113蒞16375字第1139097657號函在卷可 參,則被告遭扣案之手機等物即有隨訴訟程序發展而有其他 調查可能,已難謂無留存之必要,為確保日後審理之需及保 全證據,仍有繼續扣押留存之必要,不得先行裁定發還,是 其聲請,礙難准許,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刑事第八庭  法 官 王惠芬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張怡婷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2025-02-04

TNDM-113-金訴-1288-20250204-2

金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貪污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金訴字第32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陳重文 上列聲請人因貪污等案件(113年度金訴字第32號),聲請發還 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院一一三年度金訴字第三十二號案件扣案如附表所示之物,准 予發還陳重文。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陳重文於貪污等案件(113年 度金訴字第32號,下稱本案)之偵查過程中,有公司大小章 、存摺等物品遭扣押,然上開物品並非違禁物,亦非供犯罪 所用、犯罪預備或因犯罪所生或所得之物品,倘未發還將影 響公司維持營運、員工生計及履行合約等事宜,爰請求發還 上開物品等語。 二、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要 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第142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 。又所謂扣押物無留存之必要者,乃指非得沒收之物,又無 留作證據之必要者,始得依上開規定發還;倘扣押物尚有留 存之必要者,即得不予發還。該等扣押物有無留存之必要, 並不以係得沒收之物為限;而有無繼續扣押之必要,應由事 實審法院依案件發展、事實調查,予以審酌(最高法院105 年度台抗字第881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被告因貪污等案件,經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13年度 偵字第17702號等案件提起公訴,本案現繫屬於本院審理中 ,而附表所示之物品,係被告所持有,並於本案偵查中扣押 在案等情,有上開起訴書、本院扣押物品清單存卷可參。  ㈡關於附表所示之物品,均係被告實質掌控公司之印鑑章、存 摺,審酌起訴書並未將此部分物品引為證據或聲請宣告沒收 ,且上開物品亦非屬違禁物,復無證據足認係被告涉犯本案 時,供犯罪所用、犯罪預備之物或因犯罪所生或所得之物, 應認無繼續扣押留存之必要。是依上開說明,被告聲請發還 上開扣案物,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1項前段、第220條之規定,裁定如 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刑事第十八庭 審判長法 官 吳承學                    法 官 趙耘寧                    法 官 林柔孜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李苡瑄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附表:   編號 物品名稱 數量 備註 1 立展公司大小章 3個 A-4-73(聲請書誤載編號為74,金訴卷五第315頁) 2 新和泰公司大小章 2個 A-4-107(金訴卷五第320頁) 3 昕美公司大小章 2個 A4-109(金訴卷五第320頁) 4 立展公司新光銀行帳戶存摺(帳號0000000000000) 2本 (金訴卷五第166頁) 5 立展公司新光銀行帳戶存摺(帳號0000000000000) 2本 (金訴卷五第166頁) 6 新和泰公司第一銀行存摺 1本 A-4-38(金訴卷五第310頁) 7 新和泰公司陽信銀行存摺 1本 A-4-39(金訴卷五第310頁) 8 新和泰公司陽信銀行存摺 3張 A-4-40(金訴卷五第310頁) 9 新和泰公司國泰世華銀行存摺 1本 A-4-48(金訴卷五第311頁) 10 印章(立展、昕美、國亨、立勤公司章) 5個 (金訴卷五第166頁)

2025-02-04

TPDM-113-金訴-32-20250204-4

金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貪污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金訴字第32號 聲 請 人 王文安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陳重文等人貪污等案件(113年度金訴字第32 號),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本院一一三年度金訴字第三十二號案件扣案如附表所示之物 ,准予發還王文安。 二、其餘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王文安於被告陳重文等人(下稱被告 )貪污等案件(113年度金訴字第32號,下稱本案)之偵查 過程中,有物品遭扣押,請求發還上開物品等語。 二、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要 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第142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 。又所謂扣押物無留存之必要者,乃指非得沒收之物,又無 留作證據之必要者,始得依上開規定發還;倘扣押物尚有留 存之必要者,即得不予發還。該等扣押物有無留存之必要, 並不以係得沒收之物為限;而有無繼續扣押之必要,應由事 實審法院依案件發展、事實調查,予以審酌(最高法院105 年度台抗字第881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被告因貪污等案件,經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13年度 偵字第17702號等案件提起公訴,本案現繫屬於本院審理中 ,而附表之物品及行動電話,係聲請人所持有,並於本案偵 查中扣押在案等情,有上開起訴書、本院扣押物品清單存卷 可參。  ㈡關於附表所示之物品,係聲請人所有之農會帳戶存摺及房屋 租賃契約書,審酌聲請人並非本案被告,起訴書亦未將此部 分物品引為證據或聲請宣告沒收,且上開物品非屬違禁物, 復無證據足認係被告涉犯本案時,供犯罪所用、犯罪預備之 物或因犯罪所生或所得之物,應認無繼續扣押留存之必要。 是依上開說明,聲請人聲請發還上開扣案物,為有理由,應 予准許。  ㈢聲請人雖另聲請發還扣案之行動電話(Iphone 13 Pro Max, 含SIM卡,金訴卷五第115頁編號3),然上開行動電話於本 案偵查過程中,曾查出存有與本案相關之電子檔案(廉政署 社會局案供述證據卷三第325-343頁),可見上開物品仍與 本案具有關連性,係屬本案之證據。且本案雖已辯論終結並 宣判,然已據被告提起上訴而尚未確定,審酌本案案情之繁 雜程度,上開物品內之檔案內容實仍有日後勘驗或其他調查 之可能,基於保全證據之目的,尚有留存之必要,爰暫不予 發還。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1項前段、第220條之規定,裁定如 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刑事第十八庭 審判長法 官 吳承學                    法 官 趙耘寧                    法 官 林柔孜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李苡瑄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附表:   編號 物品名稱 數量 備註 1 110年4月29日房屋租賃契約書 1本 O-1(金訴卷五第115頁) 2 存摺(王文安北投區農會帳號00000000000000存摺) 1本 (金訴卷五第115頁)

2025-02-04

TPDM-113-金訴-32-20250204-5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發還扣押物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38號 聲 請 人 即選任辯護人 呂承翰律師 被 告 吳侑恩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本院113年度訴 字第599號),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被告吳侑恩於偵查程序中,經員警查扣行動 電話1支,請准予發還該扣押物等語。 二、文書由非公務員制作者,應記載年、月、日並簽名。其非自 作者,應由本人簽名,不能簽名者,應使他人代書姓名,由 本人蓋章或按指印。但代書之人,應附記其事由並簽名,刑 事訴訟法第53條定有明文。經查,本件刑事聲請發還扣押物 狀上並無被告吳侑恩本人之簽名或蓋章,僅有選任辯護人呂 承翰律師之用印,依前揭規定,應認本件聲請係選任辯護人 呂承翰律師所為,先予敘明。 三、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 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扣押物未經諭知沒收者,應即發還。但上訴期間內或上訴 中遇有必要情形,得繼續扣押之,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 、第142條第1項前段、第317條分別定有明文。而所謂扣押 物無留存之必要者,乃指非得沒收之物,且又無留作證據之 必要者,始得依上開規定發還;倘扣押物尚有留存之必要者 ,即得不予發還。又該等扣押物有無留存之必要,並不以係 得沒收之物為限,且有無繼續扣押必要,應由事實審法院依 案件發展、事實調查,予以審酌(最高法院101年度台抗字 第125號裁定意旨參照)。 四、經查,聲請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為警搜索、查 扣iPhone 15行動電話1支,該案業經檢察官提起公訴,並經 本院以113年度訴字第599號判決(下稱本案判決)被告無罪 在案,然檢察官已於民國114年1月24日具狀提起上訴,是本 案判決尚未確定,於上訴審審理過程中,亦有可能隨案件發 展調查扣押物,審酌上情,認上開行動電話仍有繼續扣押留 存之必要,聲請人聲請發還該行動電話,礙難准許,應予駁 回。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王筑萱                   法 官 蘇宏杰                   法 官 吳旻靜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游杺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2025-02-04

TPDM-114-聲-138-20250204-1

金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貪污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金訴字第32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白惠萍 選任辯護人 黃仕翰律師 顏名澤律師 伍經翰律師 上列聲請人因貪污等案件(113年度金訴字第32號),聲請發還 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院一一三年度金訴字第三十二號案件扣案如附件編號1、3至19 、21、24至25、27至29、31至35、37至48、50至67、69至73、75 至78、80至89、95至123、126至127、131至136、139至140、142 至185所示之物,准予發還白惠萍。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白惠萍於貪污等案件(113年 度金訴字第32號,下稱本案)之偵查過程中,有如附件編號 1、3至19、21、24至25、27至29、31至35、37至48、50至67 、69至73、75至78、80至89、95至123、126至127、131至13 6、139至140、142至185所示物品(下稱系爭物品)遭扣押 ,然系爭物品並非違禁物,亦非供犯罪所用、犯罪預備或因 犯罪所生或所得之物品,爰請求發還系爭物品等語。 二、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要 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第142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 。又所謂扣押物無留存之必要者,乃指非得沒收之物,又無 留作證據之必要者,始得依上開規定發還;倘扣押物尚有留 存之必要者,即得不予發還。該等扣押物有無留存之必要, 並不以係得沒收之物為限;而有無繼續扣押之必要,應由事 實審法院依案件發展、事實調查,予以審酌(最高法院105 年度台抗字第881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被告因貪污等案件,經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13年度 偵字第17702號等案件提起公訴,本案現繫屬於本院審理中 ,而附件所示之物品,係被告於遭檢警偵查時所持有,並於 本案偵查中扣押在案等情,有上開起訴書、本院扣押物品清 單存卷可參。  ㈡關於系爭物品,審酌起訴書並未將此部分物品引為證據或聲 請宣告沒收,且上開物品亦非屬違禁物,復無證據足認係被 告涉犯本案時,供犯罪所用、犯罪預備之物或因犯罪所生或 所得之物,應認無繼續扣押留存之必要。是依上開說明,被 告聲請發還上開扣案物,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1項前段、第220條之規定,裁定如 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刑事第十八庭 審判長法 官 吳承學                    法 官 趙耘寧                    法 官 林柔孜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李苡瑄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2025-02-04

TPDM-113-金訴-32-20250204-6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