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暫免繳納訴訟費用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231-240 筆)

板小
板橋簡易庭

損害賠償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板橋簡易庭民事裁定 113年度板小字第4224號 原 告 張庚煌 被 告 周久棋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查 原告起訴狀訴之聲明請求被告給付新臺幣(下同)2萬9,988元及 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以 此核定本件訴訟標的價額為2萬9,988元,應徵收第一審裁判費1, 000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 受本裁定3日內補繳,逾期未繳納,即駁回其訴。又原告固主張 其係遭被告詐欺等語,然業經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13 年度偵字第43754號為不起訴處分確定,是本件尚無詐欺犯罪危 害防制條例第54條暫免繳納訴訟費用規定之適用,附此敘明。 中華民國114年2月6日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板橋簡易庭 法 官 江俊傑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 告費。 中華民國114年2月6日 書記官 蔡儀樺

2025-02-06

PCEV-113-板小-4224-20250206-1

司他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依職權裁定確定訴訟費用額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他字第22號 原 告 莊璥菡 張蕓𧃙 張哲溥 張哲瑋 被 告 詠和科技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琮凱 上列當事人間給付工資差額事件,本院依職權確定訴訟費用額並 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向本院繳納之訴訟費用額確定為新台幣壹萬零陸佰玖拾貳 元,及自本裁定確定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 算之利息。 被告應向本院繳納之訴訟費用額確定為新台幣壹仟捌佰柒拾參元 ,及自本裁定確定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 之利息。   理 由 一、按經准予訴訟救助者,於終局判決確定或訴訟不經裁判而終 結後,第一審受訴法院應依職權以裁定確定訴訟費用額,向 應負擔訴訟費用之當事人徵收之,民事訴訟法第114條第1項 前段規定甚明;次按,法院未於訴訟費用之裁判確定其費用 額者,第一審受訴法院於該裁判有執行力後,應依聲請以裁 定確定之;而依此規定確定之訴訟費用額,應於裁定確定之 翌日起,加給按法定利率計算之利息。此觀同法第91條第1 、3項規定即明。其立法理由旨在促使當事人早日自動償付 其應賠償對造之訴訟費用,故在當事人無力支付訴訟費用時 ,雖由國庫暫時墊付,然依民事訴訟法第114條第1項裁定, 同屬確定訴訟費用額之程序,故亦應基於同一理由而類推適 用同法第91條第3項之規定;又如原告起訴聲明已有一部撤 回、變更、擴張或減縮等情形後,法院始為訴訟標的價額之 核定者,即應祇以核定時尚繫屬於法院之原告請求判決範圍 為準,據以計算訴訟標的之價額,徵收裁判費用(最高法院 95年度台抗字第689號裁判可資參照)。 二、經查,本件當事人間給付工資差額事件,其中原告請求工資差額部分之訴,依勞動事件法規定,暫免徵收裁判費3分之2;而關於請求職業災害補償部分之訴,則經本院112年度救字第101號民事裁定對准予訴訟救助,故原告就該部分暫免繳納訴訟費用。嗣經本院112年度勞訴字第14號民事判決原告部分勝訴,並以判決第三項及同案更正裁定諭知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百分之14,餘由原告負擔等。前述事實,業經本院司法事務官調閱上開訴訟卷宗查驗無誤。則核以原告於起訴後,變更訴之聲明為:①被告應賠償因其未依勞工退休金條例規定按月提繳退休金至張𨶈蘨於勞動部勞工保險局設立之勞工退休金個人專戶,違反勞退條例第14條第1項規定而應給付原告77,851元及法定遲延利息。②被告應給付5個月平均工資之喪葬費129,600元及40個月平均工資之死亡補償1,036,800元(共計1,166,400元),經合併計算後,原告於第一審訴訟標的金額為1,244,251元(計算式:77,851元+1,166,400元=1,244,251元),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規定,應徵收之第一審裁判費為13,375元。則依上開判決及更正裁定關於訴訟費用之諭知,本件訴訟費用即應由被告負擔1,873元(計算式:13,375元×14%=1,873元),餘則由原告負擔11,503元(計算式:13,375元×86%=11,502元),惟因原告於訴訟程序中已預納裁判費810元,故原告應再負擔之金額應係10,692元(計算式:11,502元-810元=10,692元),爰依前開說明,裁定原告、被告各應向本院繳納之訴訟費用額確定為如主文第一、二項所示,並均應加給自本裁定確定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法定利率即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114條第1項前段、第91條第3項,裁定如主 文。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事務 官提出異議,並應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6  日          民事庭  司法事務官 項仁玉

2025-02-06

TNDV-114-司他-22-20250206-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司法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四庭 113年度訴字第1210號 抗 告 人 鄭國欽 上列抗告人因司法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2月12日本院高等 行政訴訟庭113年度訴字第1210號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 下: 一、按行政訴訟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規定,向最高行政法院 提起之事件及其程序進行中所生之其他事件,當事人應委任 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條第3項規定:「第1項情形,符合下 列各款之一者,當事人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一、當 事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 律師資格或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公法學教授 、副教授。二、稅務行政事件,當事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 、法定代理人具備前條第2項第1款規定之資格。三、專利行 政事件,當事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前條 第2項第2款規定之資格。」第4項規定:「第1項各款事件, 非律師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經本案之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 亦得為訴訟代理人:一、當事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 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二、符合前條第2項第1款、 第2款或第3款規定。」第5項規定:「前2項情形,應於提起 或委任時釋明之。」第7項規定:「原告、上訴人、聲請人 或抗告人未依第1項至第4項規定委任訴訟代理人,或雖依第 4項規定委任,行政法院認為不適當者,應先定期間命補正 。逾期未補正,亦未依第49條之3為聲請者,應以裁定駁回 之。」;次按行政訴訟法第58條規定,當事人、法定代理人 、代表人、管理人或訴訟代理人應於書狀內簽名或蓋章。 二、復按行政訴訟法第49條之1第9項規定:「當事人依前二項規 定補正者,其訴訟行為經訴訟代理人追認,溯及於行為時發 生效力;逾期補正者,自追認時起發生效力。」該項立法意 旨在於:於強制律師代理事件,當事人自為的上訴行為不生 效力,惟如其後已依法補正,並經訴訟代理人追認,固溯及 於行為時發生效力;如未經訴訟代理人追認或訴訟代理人未 為合法的上訴行為(如訴訟代理人未提出上訴理由),自無 從補正。而且為免訴訟延宕,並確保程序安定性,當事人如 逾期補正,其訴訟行為縱經訴訟代理人追認,僅自追認時起 ,向將來發生效力。因此,如上訴人於上訴及補正期間屆滿 後,法院裁定駁回上訴前補正,雖經訴訟代理人追認,因不 生溯及效力,其上訴仍為不合法,法院應裁定駁回之(最高 行政法院113年度上字第53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抗告人對於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113年度訴字第1210號裁定 於114年1月3日提出行政訴訟抗告狀,雖已援引行政訴訟法 第102條聲請訴訟救助暫免繳納訴訟費用,惟並未檢具委任 狀或依同法第49條之3第1項規定聲請選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爰應予補正並按同法第49條之1第9項為訴訟行為之追認。 茲命抗告人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10日內補正,逾期不補正或 補正不完全即駁回抗告,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6   日 審判長法 官 陳心弘 法 官 林妙黛 法 官 畢乃俊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6   日 書記官 李依穎

2025-02-06

TPBA-113-訴-1210-20250206-2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訴字第78號 原 告 史詒君 訴訟代理人 曾威凱律師 被 告 翁盈澤 吳緯宸 郭以雯 陳禹蓓 潘鵬文 呂紹嘉 林漠漠 陳育辰 張博凱 張庭槐 徐偉翔 許惠姍 黃永在 李遠揚 洪怡中 林稔哲 施侑呈 李亦青 童柏睿 陳冠維 謝瑀繁 黃楗森 謝宇豪 黃宥祥 吳宸祥 李健豪 陳贊升 楊盛淯 柳志澔 上列當事人間損害賠償事件,原告就本院民國111年度金重訴字 第1號、112年度金重訴字第1號、112年度金訴字第8、13、46、7 2、98、207、235、386、392、419、535號、113年度金訴字第53 、119、128、138號違反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等案件提起刑事附帶 民事訴訟,經本院刑事庭以111年度附民字第886號裁定移送而來 ,本院於114年2月5日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翁盈澤、吳緯宸、郭以雯、陳禹蓓、呂紹嘉、林漠漠、陳育 辰、張博凱、張庭槐、謝瑀繁、黃楗森、謝宇豪、黃宥祥、吳宸 祥、李健豪、柳志澔、徐偉翔、許惠姍、黃永在、李遠揚、洪怡 中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陸拾伍萬元,及被告翁盈澤自民國一百 一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起、被告吳緯宸自民國一百一十二年一 月五日起、被告郭以雯自民國一百一十二年一月五日起、被告陳 禹蓓自民國一百一十二年一月五日起、被告呂紹嘉自民國一百一 十二年一月五日起、被告林漠漠自民國一百一十二年一月五日起 、被告陳育辰自民國一百一十二年一月五日起、被告張博凱自民 國一百一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起、被告張庭槐自民國一百一十 二年一月五日起、被告謝瑀繁自民國一百一十二年十月十七日起 、被告黃楗森自民國一百一十二年十月十七日起、被告謝宇豪自 民國一百一十二年十月十八日起、被告黃宥祥自民國一百一十二 年十月二十四日起、被告吳宸祥自民國一百一十二年十月十七日 起、被告李健豪自民國一百一十二年十月二十五日起、被告柳志 澔自民國一百一十二年三月四日起、被告徐偉翔自民國一百一十 二年一月五日起、被告許惠姍自民國一百一十二年一月五日起、 被告黃永在自民國一百一十二年一月五日起、被告李遠揚自民國 一百一十二年一月七日起、被告洪怡中自民國一百一十二年一月 五日起,均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被告翁盈澤、吳緯宸、郭以雯、陳禹蓓、呂紹嘉、林 漠漠、陳育辰、張博凱、張庭槐、謝瑀繁、黃楗森、謝宇豪、黃 宥祥、吳宸祥、李健豪、柳志澔、徐偉翔、許惠姍、黃永在、李 遠揚、洪怡中連帶負擔。 本判決第一項於原告以新臺幣陸萬伍仟元為被告供擔保後,得為 假執行。但被告翁盈澤、吳緯宸、郭以雯、陳禹蓓、呂紹嘉、林 漠漠、陳育辰、張博凱、張庭槐、謝瑀繁、黃楗森、謝宇豪、黃 宥祥、吳宸祥、李健豪、柳志澔、徐偉翔、許惠姍、黃永在、李 遠揚、洪怡中如以新臺幣陸拾伍萬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 執行。 原告其餘假執行之聲請駁回。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訴訟經本院訂於民國114年2月5日上午9時50分行言詞辯 論,因被告張庭槐、徐偉翔、黃永在、洪怡中、施侑呈、黃 宥祥、吳宸祥、李健豪乃在監人犯,本院遂囑託監所送達訴 訟文書;而被告張庭槐、徐偉翔、黃永在、洪怡中、施侑呈 、黃宥祥、吳宸祥、李健豪接獲開庭通知以後,則以書狀陳 明其拒絕出庭(參見卷附出庭意願調查表);考量民事訴訟 法原無強令被告到庭或強令被告防禦之依據,是在監被告張 庭槐、徐偉翔、黃永在、洪怡中、施侑呈、黃宥祥、吳宸祥 、李健豪經合法通知,仍可本其自主意志,決定接受或拒絕 民事審理之提訊;今被告張庭槐、徐偉翔、黃永在、洪怡中 、施侑呈、黃宥祥、吳宸祥、李健豪既已明示拒絕本件提訊 (拒絕到庭行言詞辯論),而被告翁盈澤、吳緯宸、郭以雯 、陳育辰、許惠姍、李遠揚、林稔哲、李亦青、童柏睿、謝 瑀繁、黃楗森、謝宇豪、陳贊升、柳志澔經合法通知,亦未 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且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 情形,從而,原告聲請就張庭槐、徐偉翔、黃永在、洪怡中 、施侑呈、黃宥祥、吳宸祥、李健豪、翁盈澤、吳緯宸、郭 以雯、陳育辰、許惠姍、李遠揚、林稔哲、李亦青、童柏睿 、謝瑀繁、黃楗森、謝宇豪、陳贊升、柳志澔一造辯論而為 判決,自與民事訴訟法第385條第1項前段規定之法條旨趣相 符,是本院乃准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二、原告主張:   被告基於犯意聯絡及行為分擔,共組詐欺犯罪組織集團訛騙 原告匯款投資,導致原告陷於錯誤,於111年4月19日、20日 ,匯款新臺幣(下同)150,000元、100,000元、100,000元 、150,000元、50,000元、50,000元、50,000元(共650,000 元),故原告自得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賠償並 聲明: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650,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 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願供擔 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三、被告答辯:  ㈠被告陳禹蓓:   若這筆匯款與我有關,我願意和解。  ㈡被告潘鵬文:   我沒有做這件事。  ㈢被告呂紹嘉:   若這筆匯款與我有關,我願意和解。  ㈣被告林漠漠:   若這筆匯款與我有關,我願意和解。  ㈤被告張博凱:   若這筆匯款與我有關,我願意和解。  ㈥被告陳冠維:   若這筆匯款與我有關,我願意和解。  ㈦被告楊盛淯:   本件與我無關。  ㈧被告謝瑀繁:    被告謝瑀繁於114年2月4日提出民事答辯狀,敘稱同案被告 於刑案偵審期間指認「其乃詐欺犯罪組織暱稱『奧特曼』之指 揮首腦」乙情,俱欠客觀根據而非可採,因原告並未舉證其 實,故被告謝瑀繁毋庸賠償。    ㈨被告張庭槐、徐偉翔、黃永在、洪怡中、施侑呈、黃宥祥、 吳宸祥、李健豪、翁盈澤、吳緯宸、郭以雯、陳育辰、許惠 姍、李遠揚、林稔哲、李亦青、童柏睿、黃楗森、謝宇豪、 陳贊升、柳志澔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 提出書狀為任何聲明或陳述。 四、本院判斷:  ㈠查訴外人朱𧬇竣、被告謝瑀繁與真實姓名不詳暱稱「山賊」 之人,籌謀共組詐欺犯罪組織(下稱系爭詐騙集團),分工 由「山賊」先於境外設立詐騙機房,再由訴外人朱𧬇竣、被 告謝瑀繁在境內負責控管金流並招募被告翁盈澤、黃楗森、 陳育辰、謝宇豪、黃宥祥等人加入組織;且被告翁盈澤、陳 育辰加入系爭詐騙集團以後,又向下招募被告吳緯宸、呂紹 嘉、柳志澔、張博凱、張庭槐、楊盛淯、吳宸祥等人,而被 告吳緯宸、呂紹嘉則又向下招募被告郭以雯、陳禹蓓、林漠 漠等人。彼等分工模式,除首腦朱𧬇竣、謝瑀繁、「山賊」 以外,大致是由被告翁盈澤、吳緯宸、黃宥祥、吳宸祥對外 招募「金融帳戶提供人(下稱帳戶提供者)」,再由被告吳 宸祥將帳戶提供者帶往系爭詐騙集團所擇定之特定地點,交 由被告陳育辰、張博凱、張庭槐、楊盛淯、謝宇豪、李健豪 、翁盈澤、吳緯宸負責監管暨處理該等「帳戶」之大小諸事 ;至於被害人匯入「第一層帳戶」之詐騙贓項,則係由被告 黃楗森透過網路銀行層層洗錢轉匯之方式,輾轉匯至被告翁 盈澤、吳緯宸、呂紹嘉、林漠漠、郭以雯、陳禹蓓、柳志澔 所提供之「第四層帳戶」,俾被告翁盈澤、吳緯宸、呂紹嘉 、林漠漠、郭以雯、陳禹蓓得以續為處理「第四層帳戶」之 洗錢層轉;而被告柳志澔另係負責取款之車手。又被告徐偉 翔、許惠姍雖非系爭詐騙集團之成員,然其2人為詐騙集團 與「帳戶提供者」之居間中人;至於被告黃永在、李遠揚、 洪怡中則係單純應召提供帳戶之「帳戶提供者」。又系爭詐 騙集團籌劃既畢,彼等旋推由不詳組員訛騙原告匯款投資, 導致原告於111年4月19日、20日,匯款150,000元、100,000 元、100,000元、150,000元、50,000元、50,000元、50,000 元(共650,000元)至系爭詐騙集團支配管領之「第一層帳 戶」。後系爭詐騙集團犯行遭陸續披露查獲,臺灣基隆地方 檢察署檢察官乃就被告提起公訴,刑事法院(即本院刑事庭 )亦以111年度金重訴字第1號、112年度金重訴字第1號、11 2年度金訴字第8、13、46、72、98、207、235、386、392、 419、535號、113年度金訴字第53、119、128、138號刑事判 決(下稱系爭刑事判決),就被告所涉犯行論處相應之刑事 罰責;而參酌系爭刑事判決所認定之犯罪事實,被告翁盈澤 、吳緯宸、郭以雯、陳禹蓓、呂紹嘉、林漠漠、陳育辰、張 博凱、張庭槐、謝瑀繁、黃楗森、謝宇豪、黃宥祥、吳宸祥 、李健豪、柳志澔共組系爭詐騙集團並參與分工之行為、被 告徐偉翔、許惠姍擔任居間中人之行為,以及被告黃永在、 李遠揚、洪怡中提供金融帳戶之行為,固均係「原告受騙匯 款『共650,000元』」之直接原因,惟被告潘鵬文、林稔哲、 施侑呈、李亦青、童柏睿、陳冠維、陳贊升、楊盛淯參與系 爭詐騙集團所分工實施之行為,則與「原告受騙匯款『共650 ,000元』」渺無相關,且被告潘鵬文、林稔哲、施侑呈、李 亦青、童柏睿、陳冠維、陳贊升、楊盛淯均「非」統籌犯罪 分工或掌控金流進出之集團要角,原告受騙匯款650,000元 ,亦「非」在就被告潘鵬文、林稔哲、施侑呈、李亦青、童 柏睿、陳冠維、陳贊升、楊盛淯提出金錢給付。以上事實, 悉經本院職權調取上開刑事案卷確認屬實,並有系爭刑事判 決存卷為憑。至被告謝瑀繁雖否認涉案,然細繹刑案卷證資 料,系爭詐騙集團多名成員均曾指證「謝瑀繁乃Telegram群 組內暱稱『奧特曼』之集團要角,並且屢屢居於主持、指揮之 地位,就其他成員佈達分工指令」,是本件自有客觀根據而 可合理推認「被告謝瑀繁乃佈達分工指令予下游成員訛騙原 告之集團首腦」,兼之被告謝瑀繁不能提出反證,推翻於其 不利之上開事證,則回歸舉證責任分配之法理原則,本院自 當逕認原告主張被告謝瑀繁亦係集團成員等語,俱屬真實並 為可採。  ㈡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數人共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 不能知其中孰為加害人者,亦同。造意人及幫助人,視為共 同行為人。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85條第1項、第2項 定有明文。次按連帶債務之債權人,得對於債務人中之一人 或數人或其全體,同時或先後請求全部或一部之給付。民法 第273條第1項亦有明定。承前㈠所述,被告翁盈澤、吳緯宸 、郭以雯、陳禹蓓、呂紹嘉、林漠漠、陳育辰、張博凱、張 庭槐、謝瑀繁、黃楗森、謝宇豪、黃宥祥、吳宸祥、李健豪 、柳志澔共組系爭詐騙集團並參與分工之行為、被告徐偉翔 、許惠姍擔任居間中人之行為,以及被告黃永在、李遠揚、 洪怡中提供金融帳戶之行為,固均係「原告受騙匯款『共650 ,000元』」之直接原因,惟被告潘鵬文、林稔哲、施侑呈、 李亦青、童柏睿、陳冠維、陳贊升、楊盛淯參與系爭詐騙集 團所分工實施之行為,則與「原告受騙匯款『共650,000元』 」渺無相關。故原告本於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翁 盈澤、吳緯宸、郭以雯、陳禹蓓、呂紹嘉、林漠漠、陳育辰 、張博凱、張庭槐、謝瑀繁、黃楗森、謝宇豪、黃宥祥、吳 宸祥、李健豪、柳志澔、徐偉翔、許惠姍、黃永在、李遠揚 、洪怡中連帶賠償共650,000元,雖屬正當而有理由,然原 告強邀被告潘鵬文、林稔哲、施侑呈、李亦青、童柏睿、陳 冠維、陳贊升、楊盛淯同負賠償責任,則欠根據而無理由。  ㈢第按「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 經其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 權人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 他相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遲延之債務, 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 利息。」「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 據者,週年利率為百分之五。」民法第229條第2項、第233 條第1項前段、第203條亦有明定。查原告對被告之侵權行為 債權,乃「無確定期限」之給付,是原告請求自起訴狀繕本 送達翌日即被告翁盈澤自111年12月28日起、被告吳緯宸自1 12年1月5日起、被告郭以雯自112年1月5日起、被告陳禹蓓 自112年1月5日起、被告呂紹嘉自112年1月5日起、被告林漠 漠自112年1月5日起、被告陳育辰自112年1月5日起、被告張 博凱自111年12月28日起、被告張庭槐自112年1月5日起、被 告謝瑀繁自112年10月17日起、被告黃楗森自112年10月17日 起、被告謝宇豪自112年10月18日起、被告黃宥祥自112年10 月24日起、被告吳宸祥自112年10月17日起、被告李健豪自1 12年10月25日起、被告柳志澔自112年3月4日起、被告徐偉 翔自112年1月5日起、被告許惠姍自112年1月5日起、被告黃 永在自112年1月5日起、被告李遠揚自112年1月7日起、被告 洪怡中自112年1月5日起,均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 付遲延利息,同屬適法而無不當。 五、從而,原告基於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翁盈澤、吳 緯宸、郭以雯、陳禹蓓、呂紹嘉、林漠漠、陳育辰、張博凱 、張庭槐、謝瑀繁、黃楗森、謝宇豪、黃宥祥、吳宸祥、李 健豪、柳志澔、徐偉翔、許惠姍、黃永在、李遠揚、洪怡中 連帶給付650,000元,及被告翁盈澤自111年12月28日起、被 告吳緯宸自112年1月5日起、被告郭以雯自112年1月5日起、 被告陳禹蓓自112年1月5日起、被告呂紹嘉自112年1月5日起 、被告林漠漠自112年1月5日起、被告陳育辰自112年1月5日 起、被告張博凱自111年12月28日起、被告張庭槐自112年1 月5日起、被告謝瑀繁自112年10月17日起、被告黃楗森自11 2年10月17日起、被告謝宇豪自112年10月18日起、被告黃宥 祥自112年10月24日起、被告吳宸祥自112年10月17日起、被 告李健豪自112年10月25日起、被告柳志澔自112年3月4日起 、被告徐偉翔自112年1月5日起、被告許惠姍自112年1月5日 起、被告黃永在自112年1月5日起、被告李遠揚自112年1月7 日起、被告洪怡中自112年1月5日起,均至清償日止,按週 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至原告逾此範 圍之請求,均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本件係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經本院刑事庭裁定移送民事庭, 依法不需徵收裁判費;且系爭詐騙集團乃「3人以上所共組 之犯罪組織」,合致於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第2條第1款第 1目之立法定義,為期落實「打詐專法就被害人特設保護之 立法意旨」,原告即詐欺犯罪被害人依民事訴訟程序向被告 即依法應負賠償責任人起訴請求損害賠償時,允宜適用詐欺 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第54條第1項規定,暫免繳納訴訟費用。 承此前提,本件截至本院言詞辯論終結時,當然未曾產生任 何訴訟費用,故亦無從確定訴訟費用之數額;惟依法仍應依 民事訴訟法第79條規定,諭知訴訟費用由兩造按其勝敗比例 負擔,以備將來如有訴訟費用發生時,得以確定其數額,併 予敘明。 七、原告陳明願供擔保,聲請宣告假執行,就原告勝訴之部分核 無不合;因系爭詐騙集團分工所實施之「詐欺犯罪」,合致 於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第2條第1款第1目之立法定義,為 期落實「打詐專法就被害人特設保護之立法意旨」,爰依詐 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第54條第3項準用同條第2項規定,酌定 相當之擔保准許之,並酌情宣告被告提供相當擔保後免為假 執行。至原告敗訴部分,其假執行之聲請即失附麗,爰併予 駁回之。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6   日          民事第二庭法 官 王慧惠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對於本件判決如有不服,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 書狀,敘述上訴之理由,上訴於臺灣高等法院,並按他造當事人 之人數附具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 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6   日               書記官 沈秉勳

2025-02-06

KLDV-114-訴-78-20250206-1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訴字第77號 原 告 李德馨 被 告 翁盈澤 吳緯宸 郭以雯 陳禹蓓 潘鵬文 呂紹嘉 林漠漠 陳育辰 張博凱 張庭槐 徐偉翔 許惠姍 黃永在 李遠揚 洪怡中 林稔哲 施侑呈 李亦青 童柏睿 陳冠維 上列當事人間損害賠償事件,原告就本院民國111年度金重訴字 第1號、112年度金重訴字第1號、112年度金訴字第8、13、46、7 2、98、207、235、386、392、419、535號、113年度金訴字第53 、119、128、138號違反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等案件提起刑事附帶 民事訴訟,經本院刑事庭以111年度附民字第823號裁定移送而來 ,本院於114年2月5日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翁盈澤、吳緯宸、郭以雯、陳禹蓓、呂紹嘉、林漠漠、陳育 辰、張博凱、張庭槐、徐偉翔、許惠姍、黃永在、李遠揚、洪怡 中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伍拾玖萬陸仟元。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被告翁盈澤、吳緯宸、郭以雯、陳禹蓓、呂紹嘉、林 漠漠、陳育辰、張博凱、張庭槐、徐偉翔、許惠姍、黃永在、李 遠揚、洪怡中連帶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訴訟經本院訂於民國114年2月5日上午9時35分行言詞辯 論,因被告張庭槐、徐偉翔、黃永在、洪怡中、施侑呈乃在 監人犯,本院遂囑託監所送達訴訟文書;而被告張庭槐、徐 偉翔、黃永在、洪怡中、施侑呈接獲開庭通知以後,則以書 狀陳明其拒絕出庭(參見卷附出庭意願調查表);考量民事 訴訟法原無強令被告到庭或強令被告防禦之依據,是在監被 告張庭槐、徐偉翔、黃永在、洪怡中、施侑呈經合法通知, 仍可本其自主意志,決定接受或拒絕民事審理之提訊;今被 告張庭槐、徐偉翔、黃永在、洪怡中、施侑呈既已明示拒絕 本件提訊(拒絕到庭行言詞辯論),而被告翁盈澤、吳緯宸 、郭以雯、陳育辰、許惠姍、李遠揚、林稔哲、李亦青、童 柏睿經合法通知,亦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且核無民事訴 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從而,原告聲請就張庭槐、徐 偉翔、黃永在、洪怡中、施侑呈、翁盈澤、吳緯宸、郭以雯 、陳育辰、許惠姍、李遠揚、林稔哲、李亦青、童柏睿一造 辯論而為判決,自與民事訴訟法第385條第1項前段規定之法 條旨趣相符,是本院乃准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 決。     二、原告主張:   被告基於犯意聯絡及行為分擔,共組詐欺犯罪組織集團訛騙 原告匯款投資,導致原告陷於錯誤,於111年5月4日,匯款 新臺幣(下同)298,000元、298,000元(共596,000元), 故原告自得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賠償並聲明: 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596,000元。 三、被告答辯:  ㈠被告陳禹蓓:   這筆錢若與我有關,我願意和解。  ㈡被告潘鵬文:   我沒有做這件事。  ㈢被告呂紹嘉:   若此事與我無關,我毋庸賠償;若此事與我有關,我願意賠 償。  ㈣被告林漠漠:   若此事與我無關,我毋庸賠償;若此事與我有關,我願意賠 償。  ㈤被告張博凱:   若此事與我有關,我願意賠償。  ㈥被告陳冠維:   這筆錢若是匯到我的帳戶,我願意和解。  ㈦被告張庭槐、徐偉翔、黃永在、洪怡中、施侑呈、翁盈澤、 吳緯宸、郭以雯、陳育辰、許惠姍、李遠揚、林稔哲、李亦 青、童柏睿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 書狀為任何聲明或陳述。 四、本院判斷:  ㈠查訴外人朱𧬇竣、謝瑀繁與真實姓名不詳暱稱「山賊」之人 ,籌謀共組詐欺犯罪組織(下稱系爭詐騙集團),分工由「 山賊」先於境外設立詐騙機房,再由訴外人朱𧬇竣、謝瑀繁 在境內負責控管金流並招募被告翁盈澤、陳育辰與訴外人黃 楗森、謝宇豪、黃宥祥等人加入組織;且被告翁盈澤、陳育 辰加入系爭詐騙集團以後,又向下招募被告吳緯宸、呂紹嘉 、張博凱、張庭槐與訴外人吳宸祥、楊盛淯、柳志澔等人, 而被告吳緯宸、呂紹嘉則又向下招募被告郭以雯、陳禹蓓、 林漠漠等人。彼等分工模式,除首腦朱𧬇竣、謝瑀繁、「山 賊」以外,大致是由被告翁盈澤、吳緯宸與訴外人黃宥祥、 吳宸祥對外招募「金融帳戶提供人(下稱帳戶提供者)」, 再由訴外人吳宸祥將帳戶提供者帶往系爭詐騙集團所擇定之 特定地點,交由被告陳育辰、張博凱、張庭槐、翁盈澤、吳 緯宸與訴外人楊盛淯、謝宇豪、李健豪負責監管暨處理該等 「帳戶」之大小諸事;至於被害人匯入「第一層帳戶」之詐 騙贓項,則係由訴外人黃楗森透過網路銀行層層洗錢轉匯之 方式,輾轉匯至被告翁盈澤、吳緯宸、呂紹嘉、林漠漠、郭 以雯、陳禹蓓與訴外人柳志澔所提供之「第四層帳戶」,俾 被告翁盈澤、吳緯宸、呂紹嘉、林漠漠、郭以雯、陳禹蓓得 以續為處理「第四層帳戶」之洗錢層轉;而訴外人柳志澔另 係負責取款之車手。又被告徐偉翔、許惠姍雖非系爭詐騙集 團之成員,然其2人為詐騙集團與「帳戶提供者」之居間中 人;至於被告黃永在、李遠揚、洪怡中則係單純應召提供帳 戶之「帳戶提供者」。又系爭詐騙集團籌劃既畢,彼等旋推 由不詳組員訛騙原告匯款投資,導致原告於111年5月4日, 匯款298,000元、298,000元(共596,000元)至系爭詐騙集 團支配管領之「第一層帳戶」。後系爭詐騙集團犯行遭陸續 披露查獲,臺灣基隆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乃就被告提起公訴, 刑事法院(即本院刑事庭)亦以111年度金重訴字第1號、11 2年度金重訴字第1號、112年度金訴字第8、13、46、72、98 、207、235、386、392、419、535號、113年度金訴字第53 、119、128、138號刑事判決(下稱系爭刑事判決),就被 告所涉犯行論處相應之刑事罰責;而參酌系爭刑事判決所認 定之犯罪事實,被告翁盈澤、吳緯宸、郭以雯、陳禹蓓、呂 紹嘉、林漠漠、陳育辰、張博凱、張庭槐共組系爭詐騙集團 並參與分工之行為、被告徐偉翔、許惠姍擔任居間中人之行 為,以及被告黃永在、李遠揚、洪怡中提供金融帳戶之行為 ,固均係「原告受騙匯款『共596,000元』」之直接原因,惟 被告潘鵬文、林稔哲、施侑呈、李亦青、童柏睿、陳冠維參 與系爭詐騙集團所分工實施之行為,則與「原告受騙匯款『 共596,000元』」渺無相關,且被告潘鵬文、林稔哲、施侑呈 、李亦青、童柏睿、陳冠維均「非」統籌犯罪分工或掌控金 流進出之集團要角,原告受騙匯款596,000元,亦「非」在 就被告潘鵬文、林稔哲、施侑呈、李亦青、童柏睿、陳冠維 提出金錢給付。以上事實,悉經本院職權調取上開刑事案卷 確認屬實,並有系爭刑事判決存卷為憑。  ㈡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數人共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 不能知其中孰為加害人者,亦同。造意人及幫助人,視為共 同行為人。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85條第1項、第2項 定有明文。次按連帶債務之債權人,得對於債務人中之一人 或數人或其全體,同時或先後請求全部或一部之給付。民法 第273條第1項亦有明定。承前㈠所述,被告翁盈澤、吳緯宸 、郭以雯、陳禹蓓、呂紹嘉、林漠漠、陳育辰、張博凱、張 庭槐共組系爭詐騙集團並參與分工之行為、被告徐偉翔、許 惠姍擔任居間中人之行為,以及被告黃永在、李遠揚、洪怡 中提供金融帳戶之行為,固均係「原告受騙匯款『共596,000 元』」之直接原因,惟被告潘鵬文、林稔哲、施侑呈、李亦 青、童柏睿、陳冠維參與系爭詐騙集團所分工實施之行為, 則與「原告受騙匯款『共596,000元』」渺無相關。故原告本 於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翁盈澤、吳緯宸、郭以雯 、陳禹蓓、呂紹嘉、林漠漠、陳育辰、張博凱、張庭槐、徐 偉翔、許惠姍、黃永在、李遠揚、洪怡中連帶賠償596,000 元,雖屬正當而有理由,然原告強邀被告潘鵬文、林稔哲、 施侑呈、李亦青、童柏睿、陳冠維同負賠償責任,一概欠缺 根據而無理由。 五、從而,原告基於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翁盈澤、吳 緯宸、郭以雯、陳禹蓓、呂紹嘉、林漠漠、陳育辰、張博凱 、張庭槐、徐偉翔、許惠姍、黃永在、李遠揚、洪怡中連帶 給付596,000元,為有理由,應予准許。至原告逾此範圍之 請求,均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本件係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經本院刑事庭裁定移送民事庭, 依法不需徵收裁判費;且系爭詐騙集團乃「3人以上所共組 之犯罪組織」,合致於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第2條第1款第 1目之立法定義,為期落實「打詐專法就被害人特設保護之 立法意旨」,原告即詐欺犯罪被害人依民事訴訟程序向被告 即依法應負賠償責任人起訴請求損害賠償時,允宜適用詐欺 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第54條第1項規定,暫免繳納訴訟費用。 承此前提,本件截至本院言詞辯論終結時,當然未曾產生任 何訴訟費用,故亦無從確定訴訟費用之數額;惟依法仍應依 民事訴訟法第79條規定,諭知訴訟費用由兩造按其勝敗比例 負擔,以備將來如有訴訟費用發生時,得以確定其數額,併 予敘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6   日          民事第二庭法 官 王慧惠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對於本件判決如有不服,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 書狀,敘述上訴之理由,上訴於臺灣高等法院,並按他造當事人 之人數附具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 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6   日               書記官 沈秉勳

2025-02-06

KLDV-114-訴-77-20250206-1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訴字第25號 原 告 沈炳憲 被 告 郭以雯 陳禹蓓 上列當事人間損害賠償事件,原告就本院民國111年度金重訴字 第1號、112年度金重訴字第1號、112年度金訴字第8、13、46、7 2、98、207、235、386、392、419、535號、113年度金訴字第53 、119、128、138號違反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等案件提起刑事附帶 民事訴訟,經本院刑事庭以113年度附民字第211號裁定移送而來 ,本院於114年2月5日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郭以雯應給付原告新臺幣肆拾玖萬玖仟捌佰玖拾元,及自民 國一百一十三年四月三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之五 計算之利息。 被告陳禹蓓應給付原告新臺幣肆拾捌萬肆仟陸佰伍拾元,及自民 國一百一十三年四月三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 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由被告郭以雯負擔百分之五十一,餘由被告陳禹蓓負擔 。 本判決第一項於原告以新臺幣肆萬玖仟玖佰捌拾玖元為被告郭以 雯供擔保後,得為假執行。但被告郭以雯如以新臺幣肆拾玖萬玖 仟捌佰玖拾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本判決第二項於原告以新臺幣肆萬捌仟肆佰陸拾伍元為被告陳禹 蓓供擔保後,得為假執行。但被告陳禹蓓如以新臺幣肆拾捌萬肆 仟陸佰伍拾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被告郭以雯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 民事訴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民事訴訟法第385條 第1項前段之規定,准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 二、原告主張:   被告基於犯意聯絡及行為分擔,共組詐欺犯罪組織集團訛騙 原告匯款投資,導致原告陷於錯誤,於民國111年1月26日, 匯款新臺幣(下同)3,000,000元,故原告自得依侵權行為 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郭以雯、陳禹蓓於上開範圍以內,各 自賠償原告499,890元、484,650元,並聲明:  ㈠被告郭以雯應給付原告499,89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㈡被告陳禹蓓應給付原告484,65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㈢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三、被告答辯:  ㈠被告陳禹蓓:   我願意和解,但我沒有拿到那麼多錢,所以本件賠償金額尚 待酌量。  ㈡被告郭以雯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 書狀為任何聲明或陳述。   四、本院判斷:  ㈠查訴外人朱𧬇竣、謝瑀繁與真實姓名不詳暱稱「山賊」之人 ,籌謀共組詐欺犯罪組織(下稱系爭詐騙集團),分工由「 山賊」先於境外設立詐騙機房,再由訴外人朱𧬇竣、謝瑀繁 在境內負責控管金流並招募訴外人翁盈澤、黃楗森、陳育辰 、謝宇豪、黃宥祥等人加入組織;且訴外人翁盈澤、陳育辰 加入系爭詐騙集團以後,又向下招募訴外人吳緯宸、呂紹嘉 、柳志澔、張博凱、張庭槐、楊盛淯、吳宸祥等人,而訴外 人吳緯宸、呂紹嘉則又向下招募被告郭以雯、陳禹蓓與訴外 人林漠漠等人。彼等分工模式,除首腦朱𧬇竣、謝瑀繁、「 山賊」以外,大致是由訴外人翁盈澤、吳緯宸、黃宥祥、吳 宸祥對外招募「金融帳戶提供人(下稱帳戶提供者)」,再 由訴外人吳宸祥將帳戶提供者帶往系爭詐騙集團所擇定之特 定地點,交由訴外人陳育辰、張博凱、張庭槐、楊盛淯、謝 宇豪、李健豪、翁盈澤、吳緯宸負責監管暨處理該等「帳戶 」之大小諸事;至於被害人匯入「第一層帳戶」之詐騙贓項 ,則係由訴外人黃楗森透過網路銀行層層洗錢轉匯之方式, 輾轉匯訴外人翁盈澤、吳緯宸、呂紹嘉、林漠漠、柳志澔與 被告郭以雯、陳禹蓓所提供之「第四層帳戶」,俾訴外人翁 盈澤、吳緯宸、呂紹嘉、林漠漠與被告郭以雯、陳禹蓓得以 續為處理「第四層帳戶」之洗錢層轉;而訴外人柳志澔另係 負責取款之車手。又訴外人徐偉翔、許惠姍雖非系爭詐騙集 團之成員,然其2人為詐騙集團與「帳戶提供者」之居間中 人;至於訴外人黃永在、李遠揚、洪怡中則係單純應召提供 帳戶之「帳戶提供者」。又系爭詐騙集團籌劃既畢,彼等旋 推由不詳組員訛騙原告匯款投資,導致原告於111年1月26日 ,匯款3,000,000元至系爭詐騙集團支配管領之「第一層帳 戶」。後系爭詐騙集團犯行遭陸續披露查獲,臺灣基隆地方 檢察署檢察官乃就被告提起公訴,刑事法院(即本院刑事庭 )亦以111年度金重訴字第1號、112年度金重訴字第1號、11 2年度金訴字第8、13、46、72、98、207、235、386、392、 419、535號、113年度金訴字第53、119、128、138號刑事判 決(下稱系爭刑事判決),就被告所涉犯行論處相應之刑事 罰責;而參酌系爭刑事判決所認定之犯罪事實,被告郭以雯 、陳禹蓓加入系爭詐騙集團並參與分工之行為,以及訴外人 黃永在、李遠揚、洪怡中提供金融帳戶之行為,均係「原告 受騙匯款『共3,000,000元』」之直接原因。以上事實,悉經 本院職權調取上開刑事案卷確認屬實,並有系爭刑事判決存 卷為憑。  ㈡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數人共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 不能知其中孰為加害人者,亦同。造意人及幫助人,視為共 同行為人。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85條第1項、第2項 定有明文。次按連帶債務之債權人,得對於債務人中之一人 或數人或其全體,同時或先後請求全部或一部之給付。民法 第273條第1項亦有明定。承前㈠所述,被告郭以雯、陳禹蓓 加入系爭詐騙集團並參與分工之行為,以及訴外人黃永在、 李遠揚、洪怡中提供金融帳戶之行為,均係「原告受騙匯款 『共3,000,000元』」之直接原因,故原告本於侵權行為之法 律關係,於上開範圍以內,請求被告郭以雯、陳禹蓓各賠償 499,890元、484,650元,自屬正當而有理由。  ㈢第按「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 經其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 權人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 他相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遲延之債務, 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 利息。」「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 據者,週年利率為百分之五。」民法第229條第2項、第233 條第1項前段、第203條亦有明定。查原告對被告之侵權行為 債權,乃「無確定期限」之給付,是原告請求自起訴狀繕本 送達翌日即被告郭以雯、陳禹蓓均自113年4月3日起至清償 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付遲延利息,同屬適法而無不當。 五、從而,原告基於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郭以雯、陳 禹蓓各給付499,890元、484,650元,及均自113年4月3日起 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 許。 六、本件係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經本院刑事庭裁定移送民事庭, 依法不需徵收裁判費;且系爭詐騙集團乃「3人以上所共組 之犯罪組織」,合致於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第2條第1款第 1目之立法定義,為期落實「打詐專法就被害人特設保護之 立法意旨」,原告即詐欺犯罪被害人依民事訴訟程序向被告 即依法應負賠償責任人起訴請求損害賠償時,允宜適用詐欺 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第54條第1項規定,暫免繳納訴訟費用。 承此前提,本件截至本院言詞辯論終結時,當然未曾產生任 何訴訟費用,故亦無從確定訴訟費用之數額;惟依法仍應依 民事訴訟法第78條規定,諭知訴訟費用由敗訴之被告負擔, 以備將來如有訴訟費用發生時,得以確定其數額,併予敘明 。 七、原告陳明願供擔保,聲請宣告假執行,就原告勝訴之部分核 無不合;因本件合致於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第2條第1款第 1目之立法定義,為期落實「打詐專法就被害人特設保護之 立法意旨」,爰依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第54條第3項準用 同條第2項規定,酌定相當之擔保准許之,並酌情宣告被告 提供相當擔保後免為假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6   日          民事第二庭法 官 王慧惠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對於本件判決如有不服,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 書狀,敘述上訴之理由,上訴於臺灣高等法院,並按他造當事人 之人數附具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 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6   日               書記官 沈秉勳

2025-02-06

KLDV-114-訴-25-20250206-1

基小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基隆簡易庭小額民事判決 114年度基小字第57號 原 告 何心瑜 訴訟代理人 曾威凱律師 被 告 翁盈澤 吳緯宸 郭以雯 陳禹蓓 潘鵬文 呂紹嘉 林漠漠 陳育辰 張博凱 張庭槐 徐偉翔 許惠姍 黃永在 李遠揚 洪怡中 林稔哲 施侑呈 李亦青 童柏睿 陳冠維 謝瑀繁 黃楗森 謝宇豪 黃宥祥 吳宸祥 李健豪 陳贊升 楊盛淯 柳志澔 上列當事人間損害賠償事件,原告就本院民國111年度金重訴字 第1號、112年度金重訴字第1號、112年度金訴字第8、13、46、7 2、98、207、235、386、392、419、535號、113年度金訴字第53 、119、128、138號違反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等案件提起刑事附帶 民事訴訟,經本院刑事庭以111年度附民字第883號裁定移送而來 ,本院於114年2月5日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翁盈澤、吳緯宸、郭以雯、陳禹蓓、呂紹嘉、林漠漠、陳育 辰、張博凱、張庭槐、謝瑀繁、黃楗森、謝宇豪、黃宥祥、吳宸 祥、李健豪、柳志澔、徐偉翔、許惠姍、黃永在、李遠揚、洪怡 中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壹拾萬元,及被告翁盈澤自民國一百一 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起、被告吳緯宸自民國一百一十二年一月 五日起、被告郭以雯自民國一百一十二年一月五日起、被告陳禹 蓓自民國一百一十二年一月五日起、被告呂紹嘉自民國一百一十 二年一月五日起、被告林漠漠自民國一百一十二年一月五日起、 被告陳育辰自民國一百一十二年一月五日起、被告張博凱自民國 一百一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起、被告張庭槐自民國一百一十二 年一月五日起、被告謝瑀繁自民國一百一十二年十月十七日起、 被告黃楗森自民國一百一十二年十月十七日起、被告謝宇豪自民 國一百一十二年十月十八日起、被告黃宥祥自民國一百一十二年 十月二十四日起、被告吳宸祥自民國一百一十二年十月十七日起 、被告李健豪自民國一百一十二年十月二十五日起、被告柳志澔 自民國一百一十二年三月四日起、被告徐偉翔自民國一百一十二 年一月五日起、被告許惠姍自民國一百一十二年一月五日起、被 告黃永在自民國一百一十二年一月五日起、被告李遠揚自民國一 百一十二年一月七日起、被告洪怡中自民國一百一十二年一月五 日起,均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被告翁盈澤、吳緯宸、郭以雯、陳禹蓓、呂紹嘉、林 漠漠、陳育辰、張博凱、張庭槐、謝瑀繁、黃楗森、謝宇豪、黃 宥祥、吳宸祥、李健豪、柳志澔、徐偉翔、許惠姍、黃永在、李 遠揚、洪怡中連帶負擔。 本判決第一項得為假執行。但被告翁盈澤、吳緯宸、郭以雯、陳 禹蓓、呂紹嘉、林漠漠、陳育辰、張博凱、張庭槐、謝瑀繁、黃 楗森、謝宇豪、黃宥祥、吳宸祥、李健豪、柳志澔、徐偉翔、許 惠姍、黃永在、李遠揚、洪怡中如以新臺幣壹拾萬元為原告預供 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原告其餘假執行之聲請駁回。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訴訟經本院訂於民國114年2月5日上午9時行言詞辯論, 因被告張庭槐、徐偉翔、黃永在、洪怡中、施侑呈、黃宥祥 、吳宸祥、李健豪乃在監人犯,本院遂囑託監所送達訴訟文 書;而被告張庭槐、徐偉翔、黃永在、洪怡中、施侑呈、黃 宥祥、吳宸祥、李健豪接獲開庭通知以後,則以書狀陳明其 拒絕出庭(參見卷附出庭意願調查表);考量民事訴訟法原 無強令被告到庭或強令被告防禦之依據,是在監被告張庭槐 、徐偉翔、黃永在、洪怡中、施侑呈、黃宥祥、吳宸祥、李 健豪經合法通知,仍可本其自主意志,決定接受或拒絕民事 審理之提訊;今被告張庭槐、徐偉翔、黃永在、洪怡中、施 侑呈、黃宥祥、吳宸祥、李健豪既已明示拒絕本件提訊(拒 絕到庭行言詞辯論),而被告翁盈澤、吳緯宸、郭以雯、呂 紹嘉、林漠漠、陳育辰、張博凱、許惠姍、李遠揚、林稔哲 、李亦青、童柏睿、謝瑀繁、黃楗森、謝宇豪、柳志澔經合 法通知,亦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且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 6條各款所列情形,從而,原告聲請就張庭槐、徐偉翔、黃 永在、洪怡中、施侑呈、黃宥祥、吳宸祥、李健豪、翁盈澤 、吳緯宸、郭以雯、呂紹嘉、林漠漠、陳育辰、張博凱、許 惠姍、李遠揚、林稔哲、李亦青、童柏睿、謝瑀繁、黃楗森 、謝宇豪、柳志澔一造辯論而為判決,自與民事訴訟法第43 6條之23、第436條第2項、第385條第1項前段規定之法條旨 趣相符,是本院乃准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二、原告主張:   被告基於犯意聯絡及行為分擔,共組詐欺犯罪組織集團訛騙 原告匯款投資,導致原告陷於錯誤,於111年4月20日,匯款 新臺幣(下同)50,000元、50,000元(共100,000元),故 原告自得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賠償並聲明:被 告應連帶給付原告100,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 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願供擔保,請准 宣告假執行。 三、被告答辯:  ㈠被告陳禹蓓:   我戶頭沒有收到這筆錢。  ㈡被告潘鵬文:   我沒有做這件事。  ㈢被告陳冠維:   我沒有收到這筆錢。  ㈣被告陳贊升:   如果這筆跟我有關,希望可以和解。  ㈤被告楊盛淯:   我沒有收到任何款項。  ㈥被告謝瑀繁:    被告謝瑀繁於114年2月4日提出民事答辯狀,敘稱同案被告 於刑案偵審期間指認「其乃詐欺犯罪組織暱稱『奧特曼』之指 揮首腦」乙情,俱欠客觀根據而非可採,因原告並未舉證其 實,故被告謝瑀繁毋庸賠償。  ㈦被告張庭槐、徐偉翔、黃永在、洪怡中、施侑呈、黃宥祥、 吳宸祥、李健豪、翁盈澤、吳緯宸、郭以雯、呂紹嘉、林漠 漠、陳育辰、張博凱、許惠姍、李遠揚、林稔哲、李亦青、 童柏睿、黃楗森、謝宇豪、柳志澔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 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為任何聲明或陳述。   四、本院判斷:  ㈠查訴外人朱𧬇竣、被告謝瑀繁與真實姓名不詳暱稱「山賊」 之人,籌謀共組詐欺犯罪組織(下稱系爭詐騙集團),分工 由「山賊」先於境外設立詐騙機房,再由訴外人朱𧬇竣、被 告謝瑀繁在境內負責控管金流並招募被告翁盈澤、黃楗森、 陳育辰、謝宇豪、黃宥祥等人加入組織;且被告翁盈澤、陳 育辰加入系爭詐騙集團以後,又向下招募被告吳緯宸、呂紹 嘉、柳志澔、張博凱、張庭槐、楊盛淯、吳宸祥等人,而被 告吳緯宸、呂紹嘉則又向下招募被告郭以雯、陳禹蓓、林漠 漠等人。彼等分工模式,除首腦朱𧬇竣、謝瑀繁、「山賊」 以外,大致是由被告翁盈澤、吳緯宸、黃宥祥、吳宸祥對外 招募「金融帳戶提供人(下稱帳戶提供者)」,再由被告吳 宸祥將帳戶提供者帶往系爭詐騙集團所擇定之特定地點,交 由被告陳育辰、張博凱、張庭槐、楊盛淯、謝宇豪、李健豪 、翁盈澤、吳緯宸負責監管暨處理該等「帳戶」之大小諸事 ;至於被害人匯入「第一層帳戶」之詐騙贓項,則係由被告 黃楗森透過網路銀行層層洗錢轉匯之方式,輾轉匯至被告翁 盈澤、吳緯宸、呂紹嘉、林漠漠、郭以雯、陳禹蓓、柳志澔 所提供之「第四層帳戶」,俾被告翁盈澤、吳緯宸、呂紹嘉 、林漠漠、郭以雯、陳禹蓓得以續為處理「第四層帳戶」之 洗錢層轉;而被告柳志澔另係負責取款之車手。又被告徐偉 翔、許惠姍雖非系爭詐騙集團之成員,然其2人為詐騙集團 與「帳戶提供者」之居間中人;至於被告黃永在、李遠揚、 洪怡中則係單純應召提供帳戶之「帳戶提供者」。又系爭詐 騙集團籌劃既畢,彼等旋推由不詳組員訛騙原告匯款投資, 導致原告於111年4月20日,匯款50,000元、50,000元(共10 0,000元)至系爭詐騙集團支配管領之「第一層帳戶」。後 系爭詐騙集團犯行遭陸續披露查獲,臺灣基隆地方檢察署檢 察官乃就被告提起公訴,刑事法院(即本院刑事庭)亦以11 1年度金重訴字第1號、112年度金重訴字第1號、112年度金 訴字第8、13、46、72、98、207、235、386、392、419、53 5號、113年度金訴字第53、119、128、138號刑事判決(下 稱系爭刑事判決),就被告所涉犯行論處相應之刑事罰責; 而參酌系爭刑事判決所認定之犯罪事實,被告翁盈澤、吳緯 宸、郭以雯、陳禹蓓、呂紹嘉、林漠漠、陳育辰、張博凱、 張庭槐、謝瑀繁、黃楗森、謝宇豪、黃宥祥、吳宸祥、李健 豪、柳志澔共組系爭詐騙集團並參與分工之行為、被告徐偉 翔、許惠姍擔任居間中人之行為,以及被告黃永在、李遠揚 、洪怡中提供金融帳戶之行為,固均係「原告受騙匯款『共1 00,000元』」之直接原因,惟被告潘鵬文、林稔哲、施侑呈 、李亦青、童柏睿、陳冠維、陳贊升、楊盛淯參與系爭詐騙 集團所分工實施之行為,則與「原告受騙匯款『共100,000元 』」渺無相關,且被告潘鵬文、林稔哲、施侑呈、李亦青、 童柏睿、陳冠維、陳贊升、楊盛淯均「非」統籌犯罪分工或 掌控金流進出之集團要角,原告受騙匯款100,000元,亦「 非」在就被告潘鵬文、林稔哲、施侑呈、李亦青、童柏睿、 陳冠維、陳贊升、楊盛淯提出金錢給付。以上事實,悉經本 院職權調取上開刑事案卷確認屬實,並有系爭刑事判決存卷 為憑。至被告謝瑀繁雖否認涉案,然細繹刑案卷證資料,系 爭詐騙集團多名成員均曾指證「謝瑀繁乃Telegram群組內暱 稱『奧特曼』之集團要角,並且屢屢居於主持、指揮之地位, 就其他成員佈達分工指令」,是本件自有客觀根據而可合理 推認「被告謝瑀繁乃佈達分工指令予下游成員訛騙原告之集 團首腦」,兼之被告謝瑀繁不能提出反證,推翻於其不利之 上開事證,則回歸舉證責任分配之法理原則,本院自當逕認 原告主張被告謝瑀繁亦係集團成員等語,俱屬真實並為可採 。  ㈡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數人共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 不能知其中孰為加害人者,亦同。造意人及幫助人,視為共 同行為人。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85條第1項、第2項 定有明文。次按連帶債務之債權人,得對於債務人中之一人 或數人或其全體,同時或先後請求全部或一部之給付。民法 第273條第1項亦有明定。承前㈠所述,被告翁盈澤、吳緯宸 、郭以雯、陳禹蓓、呂紹嘉、林漠漠、陳育辰、張博凱、張 庭槐、謝瑀繁、黃楗森、謝宇豪、黃宥祥、吳宸祥、李健豪 、柳志澔共組系爭詐騙集團並參與分工之行為、被告徐偉翔 、許惠姍擔任居間中人之行為,以及被告黃永在、李遠揚、 洪怡中提供金融帳戶之行為,固均係「原告受騙匯款『共100 ,000元』」之直接原因,惟被告潘鵬文、林稔哲、施侑呈、 李亦青、童柏睿、陳冠維、陳贊升、楊盛淯參與系爭詐騙集 團所分工實施之行為,則與「原告受騙匯款『共100,000元』 」渺無相關。故原告本於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翁 盈澤、吳緯宸、郭以雯、陳禹蓓、呂紹嘉、林漠漠、陳育辰 、張博凱、張庭槐、謝瑀繁、黃楗森、謝宇豪、黃宥祥、吳 宸祥、李健豪、柳志澔、徐偉翔、許惠姍、黃永在、李遠揚 、洪怡中連帶賠償100,000元,雖屬正當而有理由,然原告 強邀被告潘鵬文、林稔哲、施侑呈、李亦青、童柏睿、陳冠 維、陳贊升、楊盛淯同負賠償責任,則欠根據而無理由。  ㈢第按「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 經其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 權人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 他相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遲延之債務, 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 利息。」「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 據者,週年利率為百分之五。」民法第229條第2項、第233 條第1項前段、第203條亦有明定。查原告對被告之侵權行為 債權,乃「無確定期限」之給付,是原告請求自起訴狀繕本 送達翌日即被告翁盈澤自111年12月28日起、被告吳緯宸自1 12年1月5日起、被告郭以雯自112年1月5日起、被告陳禹蓓 自112年1月5日起、被告呂紹嘉自112年1月5日起、被告林漠 漠自112年1月5日起、被告陳育辰自112年1月5日起、被告張 博凱自111年12月28日起、被告張庭槐自112年1月5日起、被 告謝瑀繁自112年10月17日起、被告黃楗森自112年10月17日 起、被告謝宇豪自112年10月18日起、被告黃宥祥自112年10 月24日起、被告吳宸祥自112年10月17日起、被告李健豪自1 12年10月25日起、被告柳志澔自112年3月4日起、被告徐偉 翔自112年1月5日起、被告許惠姍自112年1月5日起、被告黃 永在自112年1月5日起、被告李遠揚自112年1月7日起、被告 洪怡中自112年1月5日起,均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 付遲延利息,同屬適法而無不當。 五、從而,原告基於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翁盈澤、吳 緯宸、郭以雯、陳禹蓓、呂紹嘉、林漠漠、陳育辰、張博凱 、張庭槐、謝瑀繁、黃楗森、謝宇豪、黃宥祥、吳宸祥、李 健豪、柳志澔、徐偉翔、許惠姍、黃永在、李遠揚、洪怡中 連帶給付100,000元,及被告翁盈澤自111年12月28日起、被 告吳緯宸自112年1月5日起、被告郭以雯自112年1月5日起、 被告陳禹蓓自112年1月5日起、被告呂紹嘉自112年1月5日起 、被告林漠漠自112年1月5日起、被告陳育辰自112年1月5日 起、被告張博凱自111年12月28日起、被告張庭槐自112年1 月5日起、被告謝瑀繁自112年10月17日起、被告黃楗森自11 2年10月17日起、被告謝宇豪自112年10月18日起、被告黃宥 祥自112年10月24日起、被告吳宸祥自112年10月17日起、被 告李健豪自112年10月25日起、被告柳志澔自112年3月4日起 、被告徐偉翔自112年1月5日起、被告許惠姍自112年1月5日 起、被告黃永在自112年1月5日起、被告李遠揚自112年1月7 日起、被告洪怡中自112年1月5日起,均至清償日止,按週 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至原告逾此範 圍之請求,均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本件係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經本院刑事庭裁定移送民事庭, 依法不需徵收裁判費;且系爭詐騙集團乃「3人以上所共組 之犯罪組織」,合致於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第2條第1款第 1目之立法定義,為期落實「打詐專法就被害人特設保護之 立法意旨」,原告即詐欺犯罪被害人依民事訴訟程序向被告 即依法應負賠償責任人起訴請求損害賠償時,允宜適用詐欺 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第54條第1項規定,暫免繳納訴訟費用。 承此前提,本件截至本院言詞辯論終結時,當然未曾產生任 何訴訟費用,故亦無從確定訴訟費用之數額;惟依法仍應依 民事訴訟法第79條規定,諭知訴訟費用由兩造按其勝敗比例 負擔,以備將來如有訴訟費用發生時,得以確定其數額,併 予敘明。 七、本判決第一項係適用小額訴訟程序所為被告敗訴之判決,依 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0之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併 酌情宣告被告預供相當之擔保金額後,得免為假執行。至原 告敗訴部分,其假執行之聲請即失附麗,爰併予駁回之。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6   日          基隆簡易庭法 官 王慧惠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對於本件判決如有不服,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 書狀,上訴於本院合議庭,並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具繕本。 當事人之上訴,非以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上訴狀應記 載上訴理由,表明下列各款事項: ㈠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 ㈡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6   日               書記官 沈秉勳

2025-02-06

KLDV-114-基小-57-20250206-1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訴字第43號 原 告 胡謝麗卿 訴訟代理人 陳思成律師 廖國豪律師 複 代理人 林湘清律師 被 告 翁盈澤 吳緯宸 郭以雯 陳禹蓓 呂紹嘉 林漠漠 陳育辰 張博凱 張庭槐 徐偉翔 許惠姍 黃永在 李遠揚 洪怡中 上列當事人間損害賠償事件,原告就本院民國111年度金重訴字 第1號、112年度金重訴字第1號、112年度金訴字第8、13、46、7 2、98、207、235、386、392、419、535號、113年度金訴字第53 、119、128、138號違反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等案件提起刑事附帶 民事訴訟,經本院刑事庭以111年度附民字第909號裁定移送而來 ,本院於114年2月5日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翁盈澤、吳緯宸、郭以雯、陳禹蓓、呂紹嘉、林漠漠、陳育 辰、張博凱、張庭槐、徐偉翔、許惠姍、黃永在、李遠揚、洪怡 中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貳佰萬元,及被告翁盈澤自民國一百一 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起、被告吳緯宸自民國一百一十二年一月 五日起、被告郭以雯自民國一百一十二年一月五日起、被告陳禹 蓓自民國一百一十二年一月五日起、被告呂紹嘉自民國一百一十 二年一月五日起、被告林漠漠自民國一百一十二年一月五日起、 被告陳育辰自民國一百一十二年一月五日起、被告張博凱自民國 一百一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起、被告張庭槐自民國一百一十二 年一月五日起、被告徐偉翔自民國一百一十二年一月五日起、被 告許惠姍自民國一百一十二年一月五日起、被告黃永在自民國一 百一十二年一月五日起、被告李遠揚自民國一百一十二年一月七 日起、被告洪怡中自民國一百一十二年一月五日起,均至清償日 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由被告翁盈澤、吳緯宸、郭以雯、陳禹蓓、呂紹嘉、林 漠漠、陳育辰、張博凱、張庭槐、徐偉翔、許惠姍、黃永在、李 遠揚、洪怡中連帶負擔。 本判決第一項於原告以新臺幣貳拾萬元為被告供擔保後,得為假 執行。但被告翁盈澤、吳緯宸、郭以雯、陳禹蓓、呂紹嘉、林漠 漠、陳育辰、張博凱、張庭槐、徐偉翔、許惠姍、黃永在、李遠 揚、洪怡中如以新臺幣貳佰萬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   事實及理由 一、按原告於判決確定前,得撤回訴之全部或一部。但被告已為 本案之言詞辯論者,應得其同意。訴之撤回應以書狀為之。 但於期日,得以言詞向法院或受命法官為之。以言詞所為訴 之撤回,應記載於筆錄,如他造不在場,應將筆錄送達。訴 之撤回,被告於期日到場,未為同意與否之表示者,自該期 日起;其未於期日到場或係以書狀撤回者,自前項筆錄或撤 回書狀送達之日起,10日內未提出異議者,視為同意撤回。 民事訴訟法第262條定有明文。又訴經撤回者,視同未起訴 。民事訴訟法第263條第1項前段亦有明定。查原告本係併就 潘鵬文、林稔哲、施侑呈、李亦青、童柏睿、陳冠維提起本 件損害賠償之訴,然潘鵬文、林稔哲、施侑呈、李亦青、童 柏睿、陳冠維所參與之犯行,查與「原告受騙匯款」乙事無 關,故原告遂於民國114年1月21日,具狀就潘鵬文、林稔哲 、施侑呈、李亦青、童柏睿、陳冠維撤回起訴;因潘鵬文、 林稔哲、施侑呈、李亦青、童柏睿、陳冠維未曾到庭行言詞 辯論,是依首開規定,原告撤回對潘鵬文、林稔哲、施侑呈 、李亦青、童柏睿、陳冠維之起訴,已生「視同未起訴」之 法律效力。 二、本件訴訟經本院訂於114年2月5日上午9時25分行言詞辯論, 因被告張庭槐、徐偉翔、黃永在、洪怡中乃在監人犯,本院 遂囑託監所送達訴訟文書;而被告張庭槐、徐偉翔、黃永在 、洪怡中接獲開庭通知以後,則以書狀陳明其拒絕出庭(參 見卷附出庭意願調查表);考量民事訴訟法原無強令被告到 庭或強令被告防禦之依據,是在監被告張庭槐、徐偉翔、黃 永在、洪怡中經合法通知,仍可本其自主意志,決定接受或 拒絕民事審理之提訊;今被告張庭槐、徐偉翔、黃永在、洪 怡中既已明示拒絕本件提訊(拒絕到庭行言詞辯論),而被 告翁盈澤、吳緯宸、郭以雯、陳育辰、許惠姍、李遠揚經合 法通知,亦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且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 6條各款所列情形,從而,原告聲請就張庭槐、徐偉翔、黃 永在、洪怡中、翁盈澤、吳緯宸、郭以雯、陳育辰、許惠姍 、李遠揚一造辯論而為判決,自與民事訴訟法第385條第1項 前段規定之法條旨趣相符,是本院乃准原告之聲請,由其一 造辯論而為判決。 三、原告主張:     被告基於犯意聯絡及行為分擔,共組詐欺犯罪組織集團訛騙 原告匯款投資,導致原告陷於錯誤,於111年4月12日,匯款 新臺幣(下同)2,000,000元,故原告自得依侵權行為之法 律關係,請求被告賠償並聲明: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2,000, 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 利率5%計算之利息;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四、被告答辯:  ㈠被告陳禹蓓:   這筆錢若與我有關,我願意和解。  ㈡被告呂紹嘉:      這筆錢若與我有關,我願意和解。  ㈢被告林漠漠:    這筆錢若與我有關,我願意和解。  ㈣被告張博凱:   這筆錢若與我有關,我願意和解。  ㈤被告張庭槐、徐偉翔、黃永在、洪怡中、翁盈澤、吳緯宸、 郭以雯、陳育辰、許惠姍、李遠揚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 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為任何聲明或陳述。 五、本院判斷:  ㈠查訴外人朱𧬇竣、謝瑀繁與真實姓名不詳暱稱「山賊」之人 ,籌謀共組詐欺犯罪組織(下稱系爭詐騙集團),分工由「 山賊」先於境外設立詐騙機房,再由訴外人朱𧬇竣、謝瑀繁 在境內負責控管金流並招募被告翁盈澤、陳育辰與訴外人黃 楗森、謝宇豪、黃宥祥等人加入組織;且被告翁盈澤、陳育 辰加入系爭詐騙集團以後,又向下招募被告吳緯宸、呂紹嘉 、張博凱、張庭槐與訴外人吳宸祥、楊盛淯、柳志澔等人, 而被告吳緯宸、呂紹嘉則又向下招募被告郭以雯、陳禹蓓、 林漠漠等人。彼等分工模式,除首腦朱𧬇竣、謝瑀繁、「山 賊」以外,大致是由被告翁盈澤、吳緯宸與訴外人黃宥祥、 吳宸祥對外招募「金融帳戶提供人(下稱帳戶提供者)」, 再由訴外人吳宸祥將帳戶提供者帶往系爭詐騙集團所擇定之 特定地點,交由被告陳育辰、張博凱、張庭槐、翁盈澤、吳 緯宸與訴外人楊盛淯、謝宇豪、李健豪負責監管暨處理該等 「帳戶」之大小諸事;至於被害人匯入「第一層帳戶」之詐 騙贓項,則係由訴外人黃楗森透過網路銀行層層洗錢轉匯之 方式,輾轉匯至被告翁盈澤、吳緯宸、呂紹嘉、林漠漠、郭 以雯、陳禹蓓與訴外人柳志澔所提供之「第四層帳戶」,俾 被告翁盈澤、吳緯宸、呂紹嘉、林漠漠、郭以雯、陳禹蓓得 以續為處理「第四層帳戶」之洗錢層轉;而訴外人柳志澔另 係負責取款之車手。又被告徐偉翔、許惠姍雖非系爭詐騙集 團之成員,然其2人為詐騙集團與「帳戶提供者」之居間中 人;至於被告黃永在、李遠揚、洪怡中則係單純應召提供帳 戶之「帳戶提供者」。又系爭詐騙集團籌劃既畢,彼等旋推 由不詳組員訛騙原告匯款投資,導致原告於111年4月12日, 匯款2,000,000元至系爭詐騙集團支配管領之「第一層帳戶 」。後系爭詐騙集團犯行遭陸續披露查獲,臺灣基隆地方檢 察署檢察官乃就被告提起公訴,刑事法院(即本院刑事庭) 亦以111年度金重訴字第1號、112年度金重訴字第1號、112 年度金訴字第8、13、46、72、98、207、235、386、392、4 19、535號、113年度金訴字第53、119、128、138號刑事判 決(下稱系爭刑事判決),就被告所涉犯行論處相應之刑事 罰責;而參酌系爭刑事判決所認定之犯罪事實,被告翁盈澤 、吳緯宸、郭以雯、陳禹蓓、呂紹嘉、林漠漠、陳育辰、張 博凱、張庭槐共組系爭詐騙集團並參與分工之行為、被告徐 偉翔、許惠姍擔任居間中人之行為,以及被告黃永在、李遠 揚、洪怡中提供金融帳戶之行為,均係「原告受騙匯款『共2 ,000,000元』」之直接原因。  ㈡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數人共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 不能知其中孰為加害人者,亦同。造意人及幫助人,視為共 同行為人。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85條第1項、第2項 定有明文。次按連帶債務之債權人,得對於債務人中之一人 或數人或其全體,同時或先後請求全部或一部之給付。民法 第273條第1項亦有明定。承前㈠所述,被告翁盈澤、吳緯宸 、郭以雯、陳禹蓓、呂紹嘉、林漠漠、陳育辰、張博凱、張 庭槐共組系爭詐騙集團並參與分工之行為、被告徐偉翔、許 惠姍擔任居間中人之行為,以及被告黃永在、李遠揚、洪怡 中提供金融帳戶之行為,均係「原告受騙匯款『2,000,000元 』」之直接原因,故原告本於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被 告翁盈澤、吳緯宸、郭以雯、陳禹蓓、呂紹嘉、林漠漠、陳 育辰、張博凱、張庭槐、徐偉翔、許惠姍、黃永在、李遠揚 、洪怡中連帶賠償2,000,000元,自屬正當而有理由。  ㈢第按「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 經其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 權人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 他相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遲延之債務, 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 利息。」「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 據者,週年利率為百分之五。」民法第229條第2項、第233 條第1項前段、第203條亦有明定。查原告對被告之侵權行為 債權,乃「無確定期限」之給付,是原告請求自起訴狀繕本 送達翌日即被告翁盈澤自111年12月28日起、被告吳緯宸自1 12年1月5日起、被告郭以雯自112年1月5日起、被告陳禹蓓 自112年1月5日起、被告呂紹嘉自112年1月5日起、被告林漠 漠自112年1月5日起、被告陳育辰自112年1月5日起、被告張 博凱自111年12月28日起、被告張庭槐自112年1月5日起、被 告徐偉翔自112年1月5日起、被告許惠姍自112年1月5日起、 被告黃永在自112年1月5日起、被告李遠揚自112年1月7日起 、被告洪怡中自112年1月5日起,均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 率5%計付遲延利息,同屬適法而無不當。 六、從而,原告基於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翁盈澤、吳 緯宸、郭以雯、陳禹蓓、呂紹嘉、林漠漠、陳育辰、張博凱 、張庭槐、徐偉翔、許惠姍、黃永在、李遠揚、洪怡中連帶 給付2,000,000元,及被告翁盈澤自111年12月28日起、被告 吳緯宸自112年1月5日起、被告郭以雯自112年1月5日起、被 告陳禹蓓自112年1月5日起、被告呂紹嘉自112年1月5日起、 被告林漠漠自112年1月5日起、被告陳育辰自112年1月5日起 、被告張博凱自111年12月28日起、被告張庭槐自112年1月5 日起、被告徐偉翔自112年1月5日起、被告許惠姍自112年1 月5日起、被告黃永在自112年1月5日起、被告李遠揚自112 年1月7日起、被告洪怡中自112年1月5日起,均至清償日止 ,按週年利率5%計付遲延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七、本件係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經本院刑事庭裁定移送民事庭, 依法不需徵收裁判費;且系爭詐騙集團乃「3人以上所共組 之犯罪組織」,合致於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第2條第1款第 1目之立法定義,為期落實「打詐專法就被害人特設保護之 立法意旨」,原告即詐欺犯罪被害人依民事訴訟程序向被告 即依法應負賠償責任人起訴請求損害賠償時,允宜適用詐欺 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第54條第1項規定,暫免繳納訴訟費用。 承此前提,本件截至本院言詞辯論終結時,當然未曾產生任 何訴訟費用,故亦無從確定訴訟費用之數額;惟依法仍應依 民事訴訟法第78條規定,諭知訴訟費用由敗訴之被告負擔, 以備將來如有訴訟費用發生時,得以確定其數額,併予敘明 。 八、原告陳明願供擔保,聲請宣告假執行,就原告勝訴之部分核 無不合;因本件合致於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第2條第1款第 1目之立法定義,為期落實「打詐專法就被害人特設保護之 立法意旨」,爰依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第54條第3項準用 同條第2項規定,酌定相當之擔保准許之,並酌情宣告被告 提供相當擔保後免為假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6   日          民事第二庭法 官 王慧惠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對於本件判決如有不服,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 書狀,敘述上訴之理由,上訴於臺灣高等法院,並按他造當事人 之人數附具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 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6   日               書記官 沈秉勳

2025-02-06

KLDV-114-訴-43-20250206-1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46號 原 告 邱浤瑜 被 告 林思元 住臺東縣○○市○○路000號(臺東○ ○○○○○○○)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按 詐欺犯罪被害人依民事訴訟程序向依法應負賠償責任人起訴請求 損害賠償或提起上訴時,暫免繳納訴訟費用,詐欺犯罪危害防制 條例(下稱詐防條例)第54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而依詐防條 例第2條第1款規定,詐欺犯罪係指下列各目之罪:㈠犯刑法第339 條之4之罪。㈡犯第43條或第44條之罪。㈢犯與前二目有裁判上一 罪關係之其他犯罪。查本件訴訟標的金額為新臺幣(下同)170 萬元,應徵收第一審裁判費2萬1,390元;然被告所犯係詐防條例 第2條第1款所規定之罪,此有本院113年度金訴字第192號刑事判 決在卷可稽,故依詐防條例第54條第1項前段規定,本件原告暫 免繳納第一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6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朱家寬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6 日 書 記 官 欒秉勳

2025-02-06

TTDV-114-補-46-20250206-1

重訴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重訴字第226號 原 告 陸義道 陸江月雲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梁燕妮律師 童筠芳律師 被 告 林玲聲 訴訟代理人 劉泰瑋律師 被 告 臺北市政府陽明教養院委託永和耕莘醫院經營管 理之臺北市永福之家 天主教耕莘醫療財團法人永和耕莘醫院 上 列二人 法定代理人 趙嘉倫 上 列二人 訴訟代理人 張仁興律師 被 告 臺北市立陽明教養院 法定代理人 葉俊郎 訴訟代理人 薛智友律師 複代理人 王琬華律師 訴訟代理人 張瑋芸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經本院刑事庭裁定(112年度 重附民字第25號)移送前來,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7日言詞辯論 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林玲聲與被告天主教耕莘醫療財團法人永和耕莘醫院應 連帶給付原告陸義道新臺幣220萬元,及被告林玲聲自民國1 12年8月17日起,被告天主教耕莘醫療財團法人永和耕莘醫 院自民國112年8月16日起,均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 算之利息。 二、被告臺北市立陽明教養院應給付原告陸義道新臺幣220萬元 ,及自民國112年8月16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 之利息。 三、第一項至第二項給付,如任一被告為給付,其餘被告於其給 付範圍內,免給付義務。 四、被告林玲聲與被告天主教耕莘醫療財團法人永和耕莘醫院應 連帶給付原告陸江月雲新臺幣2,624,938元,及被告林玲聲 自民國112年8月17日起,被告天主教耕莘醫療財團法人永和 耕莘醫院自民國112年8月16日起,均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 率5%計算之利息。 五、被告臺北市立陽明教養院應給付原告陸江月雲新臺幣2,624, 938元,及自民國112年8月16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 %計算之利息。   六、第四項至第五項給付,如任一被告為給付,其餘被告於其給 付範圍內,免給付義務。       七、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八、訴訟費用由被告林玲聲、被告天主教耕莘醫療財團法人永和 耕莘醫院及被告臺北市立陽明教養院連帶負擔26%,餘由原 告負擔。 九、本判決原告陸義道勝訴部分於原告陸義道以新臺幣22萬元為 被告供擔保後,得假執行。但如被告以新臺幣220萬元為原 告陸義道預供擔保後,得免為假執行。 十、本判決原告陸江月雲勝訴部分於原告陸江月雲以新臺幣26萬 元為被告供擔保後,得假執行。但如被告以新臺幣2,624,93 8元為原告陸江月雲預供擔保後,得免為假執行。 十一、原告其餘假執行之聲請駁回。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按原告之訴,有原告或被告無當事人能力者,法院應以裁定 駁回之。此觀之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3款可明。再按 有權利能力者,有當事人能力。非法人之團體,設有代表人 或管理人者,有當事人能力。民事訴訟法第40條第1項、第3 項分別定有明文。所謂非法人之團體,設有代表人或管理人 者,必須有一定之名稱及事務所或營業所,並有一定之目的 及獨立之財產,始足以當之。經查,被告「臺北市立陽明教 養院委託永和耕華醫院經營管理之臺北市永福之家」(下稱 臺北永福之家)係被告臺北市立陽明教養院(下稱陽明教養 院)將其設於臺北市○○區○○路0號之「臺北市社會福利服務 設施」及現住院生及將來經臺北市政府社會局核定轉仲需保 護安置之身心障礙保護個案,委託被告天主教耕莘醫療財團 法人永和耕莘醫院(下稱永和耕莘醫院)經營管理之設施名 稱,此有「臺北市立陽明教養院委託經營管理臺北市永福之 家契約」(下稱系爭委託經營管理契約)在卷可佐(見本院 卷第130頁至140頁)。可知臺北永福之家並非法人,無權利 能力。又依系爭委託經營管理契約第20條約定「乙方(即永 和耕莘醫院)辦理本契約所定委託經營管理之事項,須對外 為法律行為時,應以自己名義為之,並自負盈虧。乙方如有 使用對外銜稱之需要,應以『臺北市立陽明教養院委託天主 教耕莘醫療財團法人永和耕莘醫院經營管理臺北市永福之家 』為之。」,可知永和耕莘醫院在受託經營管理前揭社會福 利服務之範圍內,對外代表臺北永福之家,其所生權利義務 歸屬於永和耕莘醫院(包括本件照顧服務員林玲聲亦係以永 和耕莘醫院名義聘僱,而非以臺北永福之家之名義聘僱)。 另臺北永福之家所在之土地、建築物及設施設備,均係陽明 教養院提供予永和耕莘醫院無償使用,並非屬臺北永福之家 之獨立財產。又依系爭委託經營管理契約第17條及第18條會 計財務及會計核銷之約定,臺北永福之家之財務固係由永和 耕莘醫院獨立設帳處理再由陽明教養院查核,然按長期照顧 服務機構設立許可及管理辦法第29條第1項規定法人設立之 長照機構,其財務及會計帳務,均應獨立。此乃為確保長照 機構財務運作所設之會計上要求,尚非得憑認其屬有獨立財 產之組織,自難逕認屬於非法人團體,而具備當事人能力。 原告雖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於110年度重國字第21號事件中 認定該案被告臺北市吳興社區公共托育家園(下稱公托家園 )係屬民事訴訟法第40條第3項所定之非法人團體,有當事 人能力,認為本件臺北永福之家情形相同,亦屬非法人團體 。然該案件之情形似係臺北市政府委託社團法人台北市保母 協會經營管理公托家園並擔任公托家園之代表人即負責人, 其與本件委託情形尚有不同,尚難憑認本件臺北永福之家即 屬非法人團體。則原告以臺北永福之家為被告提起本件訴訟 ,自難認合法,此部分應予駁回。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被告林玲聲受僱於永和耕莘醫院,擔任照顧服務 員,另陽明教養院委託永和耕莘醫院經營臺北市永福之家, 依委任契約之約定,其對林玲聲亦有管理、監督義務,亦為 林玲聲之僱用人。訴外人陸靜華因智能及視覺極重度障礙, 自民國105年8月25日起入住臺北永福之家。林玲聲自110年1 月起在陸靜華所住的5樓D區(下稱5D區)輪班照顧陸靜華。 林玲聲於111年5月12日9時40分許,在5D區寢室多次以腳踹 踢陸靜華左側頭部,致其受有左側硬腦膜下血腫之傷害。終 因外傷性顱內出血,缺氧性腦病變和其併發症,而於同年月 27日1時47分死亡。原告陸義道、陸江月雲分別為陸靜華之 父、母,陸江月雲為陸靜華支出醫療費用新臺幣(下同)1, 060元、看護費用72,000元、醫療用品費用10,836元(後更 正為10,240元,但聲明請求金額未更正)、喪葬費用426,83 5元,其支出明細如附件所示。另陸江月雲本人往返醫院支 出交通費1,670元。原告2人因陸靜華遭受上開事件凌虐至死 ,一夕失去至親,白髮人送黑髮人,精神上大受打擊,受有 相當之痛苦,分別得請求被告連帶賠償慰撫金900萬元。林 玲聲應負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永和耕莘醫院、陽明教養 院均為林玲聲之僱用人,應依民法第188條規定負連帶賠償 責任。爰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84條第1項後段、第 2項(以上擇一請求為有利判決)、第188條規定提起本件訴 訟等語。並聲明:㈠林玲聲、永和耕莘醫院、陽明教養院應 連帶給付原告陸義道900萬元及自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繕本 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利息。㈡林玲聲 、永和耕莘醫院、陽明教養院應連帶給付原告陸江月雲9,51 2,401元及自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 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利息。㈢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 二、被告答辯:  ㈠林玲聲則以:林玲聲於111年5月12日9時40分許,為帶陸靜華 至寢室外上廁所,而自陸靜華身後抓住其褲子鬆緊帶將其拉 起身後,輔助其前往寢室外之廁所,林玲聲將陸靜華拉起身 時,陸靜華之右手即向後抓住林玲聲右腿處之防護衣,二人 行進至寢室牆邊時,陸靜華突然蹲下,林玲聲為令其鬆開抓 住防護衣之右手,始有數次抬起右腳及擺動之行為,並無踢 踹陸靜華之頭部。林玲聲將防護衣自陸靜華之右手拉出後, 陸靜華因拉扯之力量,而自原先背對林玲聲之位置,向右旋 轉至面對林玲聲,並順勢向其右側傾倒,傾倒過程陸靜華之 頭部亦未直接撞擊地面。陸靜華因外傷性顱內出血、缺氧性 腦病變和其併發症而死亡之結果,並非林玲聲上開行為所致 。本院刑事庭111年度訴字第625號刑事判決雖認定林玲聲有 以腳踹踢陸靜華左側頭部,致其受有左側硬腦膜下血腫之傷 害,嗣因外傷性顱內出血,缺氧性腦病變和其併發症,而不 治死亡。然該刑事判決所憑之監視器畫面影像,林玲聲身體 之右半側及陸靜華均位於監視器畫面死角,無從確認林玲聲 有無踢踹陸靜華之頭部;且陸靜華於行進間突然蹲下時,仍 係背對林玲聲,依二人相對位置,林玲聲實無從以右腳踹踢 被害人左側頭部,是刑事判決所為事實認定,實有違誤。原 告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後段、第2項、第192條、第19 4條等規定,請求林玲聲賠償其等所受財產上及非財產上之 損害,應屬無據等語,以資抗辯。    ㈡永和耕莘醫院則以:援用共同被告林玲聲之不具有不法故意 、過失行為及無相當因果關係等答辯。另林玲聲受僱於永和 耕莘醫院,其係受有專業訓練且係取得照服員結業證明之照 顧服務員,永和耕莘醫院就林玲聲任職期間,亦要求其對於 身心障礙照顧職務之倫理及技能等加強訓練,對於其執行照 護已為相當之監督與管理,然仍造成損害之發生,就此本件 應有民法第188條第1項但書之適用。關於原告所主張財產上 之損害部分:陸靜華就醫期間於醫院應有醫護人員照護,並 無醫囑需有看付費用支出需求。另就原告所提出之原證7, 如以12小時計應為1,400元、24小時應係2,400元,本件原告 主張每日4,500元應屬過高。又陸江月雲對於陸靜華支出喪 葬費,有第三人之支出。陸義道、陸江月雲分別主張900萬 元慰撫金,應屬過高等語,以資抗辯。    ㈢陽明教養院則以:依陽明教養院與永和耕莘醫院間委任契約 ,陽明教養院委託永和耕莘醫院經營臺北永福之家,林玲聲 則為永和耕莘醫院依據「身心障礙福利機構設施及人員配置 標準」及相關福利法規選任,提請陽明教養院轉請臺北市政 府社會局核定。陽明教養院對於林玲聲之選任並無實質審查 權限,林玲聲工作之指示、安排及調度均係由永和耕莘醫院 負責為之;且其薪資、勞工保險、勞工退休金等亦均由永和 耕莘醫院給付、投保及提撥。足見林玲聲客觀上及事實上係 為永和耕莘醫院使用而服勞務,並受永和耕莘醫院指揮監督 ,林玲聲之選任及監督概與陽明教養院無關,陽明教養院非 林玲聲之僱用人,自無須就林玲聲傷害陸靜華行為,負僱用 人之連帶賠償責任甚明,且林玲聲故意踹踢陸靜華之行為, 更非一般照護院生之職務內容,純屬其個人之犯罪行為,原 告主張陽明教養院應負連帶賠償責任乙節,應無理由等語, 以資抗辯。  ㈣均聲明:1.原告之訴駁回。2.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 行。 三、兩造就下列事項不爭執(見本院卷第184頁至185頁):  ㈠陽明教養院委託永和耕莘醫院經營管理臺北永福之家。  ㈡林玲聲受僱於永和耕莘醫院,擔任照顧服務員。  ㈢陸靜華因智能及視覺極重度障礙,自105年8月25日起入住臺 北永福之家。林玲聲自110年1月起在陸靜華所住的5D區輪班 照顧陸靜華。  ㈣林玲聲於111年5月12日15時20分許,發現陸靜華躺在5D區寢 室地板且有嘔吐之情形,經通報臺北永福之家護理人員並送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急救後,終因外傷性顱內出血, 缺氧性腦病變和其併發症,而於同年月27日1時47分死亡。  ㈤原告陸義道、陸江月雲分別為陸靜華之父、母。 四、本院之判斷:  ㈠原告主張林玲聲有於111年5月12日9時40分許,在5D區寢室多 次以腳踹踢陸靜華左側頭部,導致陸靜華受有左側硬腦膜下 血腫的傷害並於111年5月27日1時47分死亡等語。然為林玲 聲否認。經查:  1.陸靜華於111年5月12日15時20分許經林玲聲發現躺在5D區寢 室地板且有嘔吐之情形,經送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急 救後,終因外傷性顱內出血,缺氧性腦病變和其併發症,而 於同年月27日1時47分死亡等節,有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診斷 證明書(見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111年度他字第2380號卷第1 5頁)、相驗屍體證明書(見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111年度偵 字第24053號卷<下稱偵查卷>第125頁)等件可佐,復為兩造 所不爭執,堪信為真實。  2.本院勘驗111年5月12日臺北永福之家5D區之監視器畫面(檔 名「115D生活區_00000000000000」,下稱檔案一),結果 略為(以下所示時間為監視器畫面顯示時間):9時40分21 秒,被告自桌椅區走向寢室。9時40分30秒,陸靜華坐在寢 室內床邊塑膠地墊上,並無任何動作,身邊地面上有被單。 此時有一院生(下稱甲生)站在門口朝寢室內看動靜。9時4 0分32秒,被告先將被單撿起。9時40分33秒至38秒,被告自 陸靜華背後抓起陸靜華褲頭往上抬,將陸靜華抬到門口旁( 此時監視器畫面看不到陸靜華)。9時40分40秒,被告部分 身體出現在監視器畫面。9時40分43秒至46秒,被告有抬起 右腳踹地上物的動作,畫面可見到4下,後來陸靜華的手、 頭有部分出現在畫面被告腳踹的附近,呈倒地姿勢。9時40 分50秒,被告將陸靜華拉動,陸靜華的手、頭離開畫面。9 時40分55秒,被告自陸靜華背後以雙手穿過陸靜華的腋下撐 起陸靜華,使陸靜華站起來,往寢室門口移動出來,並往生 活區另一個門走過去。站在門口朝寢室內看動靜的甲生亦隨 同被告及陸靜華走過去。離開畫面。另外勘驗寢室門口往辦 公區方向拍攝之監視器畫面(檔名「CH13_00000000000000_ 00000000000000」,下稱檔案二)結果略為:9時30分48秒 至56秒,被告從辦公桌往寢室門口走過來後進入寢室內(畫 面拍不到被告進入寢室後的影像),甲生自辦公桌的椅子站 起來,亦往寢室門口移動,貼在門旁往寢室內觀看。9時30 分57秒至31分14秒,聽聞有人哀鳴聲後,被告說「走了啦, 走。起來,起來,起來,起來,抓好,走」等語。甲生則持 續貼著寢室門,往寢室內看。9時31分19秒至28 秒,被告自 陸靜華背後以雙手穿過陸靜華的腋下撐起陸靜華,使陸靜華 站著,並帶陸靜華往寢室門口移動出來後,往生活區另一個 門走過去。甲生跟在被告及陸靜華後面走過去等情,有勘驗 筆錄在卷可佐(見本院卷第337頁至338頁)。比對前開兩個 檔案畫面,可知檔案一所示時間較檔案二慢約10分鐘,則被 告於檔案一所示之9時40分43秒至46秒,被告有抬起右腳踹 地上物4下之動作時,說「走了啦,走。起來,起來,起來 ,起來,抓好,走」等語,當時並有人發出哀鳴聲。又以當 時在場的甲生之反應,該哀鳴聲並非來自甲生,應係來自陸 靜華。可認林玲聲有於111年5月12日9時40分許,在5D區寢 室多次以腳踹踢陸靜華左側頭部。林玲聲雖辯稱其帶陸靜華 至寢室外上廁所過程,二人行進至寢室牆邊時,陸靜華突然 蹲下並抓住林玲聲防護衣,林玲聲為令其鬆開抓住防護衣之 右手,始有數次抬起右腳及擺動之行為,並無踢踹陸靜華之 頭部等語,然由上開勘驗畫面結果,並無林玲聲防護衣被人 拉扯之情形,且林玲聲當時對陸靜華所說的「起來,抓好, 走」等語亦與其防護衣被抓住不放的情境不合,加上陸靜華 應係受到相當外力而發出哀鳴聲,故林玲聲以右腳踹地上物 的動作,確實應為踹踢陸靜華,林玲聲此部分抗辯並不可採 。  3.再陸靜華於111年5月12日送急診時,經診斷為左側硬腦膜下 血腫,有前述診斷證明書可佐。而就陸靜華於111年5月12日 陽明醫院拍攝之電腦斷層影像,前經刑事庭委託國立臺灣大 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鑑定,該院於112年5月11日函覆意見稱陸 靜華於111年5月12日電腦斷層顯示左枕葉頭皮下血腫,左側 硬腦膜下出血最厚處2公分,中線位移1.5公分併大腦脫疝; 此處撞擊點吻合可以造成陸靜華硬腦膜下出血,但無法斷定 是哪個撞擊點造成硬腦膜下出血等語(見本院刑事庭111年 度訴字第625號卷第305頁、第309頁)。再鑑定人即國立臺 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影像醫學部主治醫師張晉誠於偵查中 證稱(問:可否判斷陸靜華於111年5月12日接受檢查時發現 之硬腦膜下出血,形成之時間範圍為何?)硬腦膜下出血在 電腦斷層上顯示的灰階變化會從急性的高密度,隨著時間拉 長,逐漸變成中等至低密度,若急慢性並存,可能會產生混 合或分層的樣貌。依照光碟內電腦斷層影像研判,檢查當時 顯示的硬腦膜下出血為均勻的高密度,可認為是急性期的變 化,形成的時間最可能為1至7天內,以這個案件的出血灰階 來看,屬於高密度的影像呈現,符合急性期出血的定義,但 是沒有辦法可以準確的判斷說是3天或7天。(問:可否排除 5月12日發現出血情形是4月22日跌倒造成之可能性?)4月2 2日此期間有點太長了,所以可以排除不是此時間點所造成 的。陸靜華於5月12日檢査時,頭皮下血腫不明顯,從電腦 斷層只看的到有局部腫脹的情形,該局部腫脹的部位,與硬 腦膜下出血的位置符合,影像上可以看得出來,可能是來自 左側的傷害,至於是被打的還是摔倒的看不出來等語(見偵 查卷第47頁至第51頁)。綜上可推知陸靜華於111年5月12日 經陽明醫院診斷之左側硬腦膜下血腫傷害,為急性期出血, 係於111年5月12日以前7日間,因頭部左側受撞擊而造成。 而林玲聲於111年5月12日9時40分許,在5D區寢室多次以腳 踹踢陸靜華頭部,與陸靜華於同日送急診經認定之左側硬腦 膜下血腫傷害,具有時間及部位上高度關連性,應足認陸靜 華之上開傷勢係林玲聲之行為所造成,則林玲聲之傷害行為 與陸靜華之死亡結果間具有相當因果關係,應可認定。  4.另林玲聲因傷害行為,經本院刑事庭111年度訴字第625號判 決認成立傷害致人於死罪,處有期徒刑9年,林玲聲不服判 決提起上訴,經臺灣高等法院以113年度上訴字第2099號駁 回林玲聲上訴(林玲聲上訴三審中),經本院調閱上開刑事 案件卷宗查核無誤。是益徵原告主張林玲聲於111年5月12日 9時40分許,在5D區寢室多次以腳踹踢陸靜華左側頭部,導 致陸靜華受有左側硬腦膜下血腫的傷害並於111年5月27日1 時47分死亡結果之事實可採信。  5.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承前所述,林玲聲不法傷害陸靜 華致死,侵害陸靜華之身體、健康及生命,而原告為陸靜華 之父、母,自得依前開規定,請求林玲聲賠償其所受之損害 。又原告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請求為有理由,其另依民 法第184條第1項後段及第2項為請求權基礎部分即無庸再審 究。      ㈡永和耕莘醫院是否應負僱用人連帶賠償責任?   按受僱人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由僱用人與 行為人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但選任受僱人及監督其職務之 執行,已盡相當之注意或縱加以相當之注意而仍不免發生損 害者,僱用人不負賠償責任。民法第188條第1項定有明文。 查,兩造均不爭執林玲聲為永和耕莘醫院之受僱人。而永和 耕莘醫院雖辯稱本件有上開但書規定之適用,其不負賠償責 任等語,並提出林玲聲照顧服務員結業證明書、林鈴聲身心 障礙福利服務專業人員受訓結業證明書等件為佐(見本院卷 第86頁至90頁)。然前開證明書僅能認定林玲聲於109年1月 6日至同年月18日參加照顧服務員訓練,以及110年9月3日至 同年10月29日間參加身心障礙福利機構教保員訓練。但仍不 能憑此即可免除永和耕莘醫院就林玲聲實際從事照顧服務時 之監督責任。此外,永和耕莘醫院未能再舉證證明其選任受 僱人及監督其職務之執行,已盡相當之注意或縱加以相當之 注意而仍不免發生損害,其應依上開規定與林玲聲負連帶賠 償責任。     ㈢陽明教養院是否應負僱用人連帶賠償責任?    1.按民法第188條所稱之受僱人,係為保護被害人而設,不以 事實上有僱傭契約者為限,凡客觀上被他人使用為之服勞務 而受其監督者,均係受僱人。此為最高法院向來採取的見解 (最高法院99年度台上字第1975號裁定案例參照)。此見解 認為僱用人要負責的理由在於僱用人既利用受僱人獲得一定 的經濟利益,應該要分擔受僱人行為所引起的風險。且僱用 人對受僱人有選任、監督權限,對第三人而言,僱用人有較 多控制風險的可能。  2.原告主張陽明教養院亦為林玲聲之僱用人,應負僱用人連帶 賠償責任等語。經查:   ⑴陽明教養院以委託經營方式,將其提供之社會福利服務委 由民營組織永和耕莘醫院執行,而林玲聲係由永和耕莘醫 院僱用,陽明教養院與林玲聲間並無直接僱傭契約,固可 以認定。然系爭委託經營管理契約第20條約定永和耕莘醫 院如有對外銜稱之需要,應以「臺北市立陽明教養院委託 天主教耕莘醫療財團法人永和耕莘醫院經營管理臺北市永 福之家」之名稱,則一般人仍得由臺北永福之家之全銜知 悉經營管理者雖為永和耕莘醫院,但係由陽明教養院所委 託經營,客觀足使人認為臺北永福之家屬公辦民營之設施 ,臺北永福之家之照顧服務員即係陽明教養院所使用,為 陽明教養院服務而受其監督。   ⑵再依系爭委託經營管理契約第7條約定永和耕莘醫院應依「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身心障礙福利機構設施及人 員配置標準」、「身心障礙福利機構評鑑及獎勵辦法」等 相關規定提供服務,並接受陽明教養院成立「臺北市永福 之家營運督導小組」之輔導監督。第9條約定永和耕莘醫 院應建立委託服務個案資料檔案(含各項電子資訊系統及 檔案等),隨時更新紀錄,並接受陽明教養院督導及查閱 。另外陽明教養院為從事輔導監督作業,訂立「臺北市陽 明教養院『臺北市永福之家營運督導委員會』設置計畫」( 見本院卷第390頁至391頁),成立委員會以監督、輔導及 考核臺北永福之家之營運。可見陽明教養院就臺北永福之 家之人員配置及對個案提供之服務均有輔導監督、督導等 權限,則陽明教養院對於臺北永福之家之照顧服務員之選 任、執行職務內容並非完全無審查、監督之權限。另外系 爭委託經營管理契約第23條亦有服務員有嚴重損及院生權 益或其他違法行為之不適任情形時,陽明教養院有權要求 更換服務員之約定,可見陽明教養院就臺北永福之家之照 顧服務員之選任、監督尚有相當之權限。故陽明教養院既 透過委託永和耕莘醫院經營管理臺北永福之家而達成其提 供社會福利行政之目的,林玲聲在執行永和耕莘醫院之照 顧服務職務時,同時也在為陽明教養院執行社會福利任務 ,且如前所述,陽明教養院實質上亦得透過系爭委託經營 管理契約約定,對於永和耕莘醫院所僱用之照顧服務員為 相當之監督,則應認陽明教養院為民法第188條所指林玲 聲之僱用人。   ⑶陽明教養院固辯稱上開契約約定係對永和耕莘醫院為營運 上之督導,旨在促使永和耕莘醫院依委任契約之本旨忠實 履行契約,然對於照顧服務員之人數配置、選任、聘任、 解任、訓練、輔導、給薪、投保險等,概全權由永和耕莘 醫院負責,陽明教養院無權處理、指示、決定,亦無從對 照顧服務員執行職務之方式及容進行指揮,且照顧服務員 任職期間之加強訓練亦由永和耕莘醫院負責辦理,既林玲 聲職務之執行均係遵循永和耕莘醫院之指示、安排及調度 ,客觀上及事實上係為永和耕莘醫院之勞務服務,陽明教 養院對林玲聲實無監督選任權限等語。按公部門委託民間 經營管理公有資產或是代為提供社會服務,俗稱「公辦民 營」或「公設民營」,主要目的在於將政府資產的所有權 與經營權分離,政府握有所有權並承擔社會福利與服務之 職責,民間取得經營權以提高效率並避免行政僵化。其中 在社福領域之「公設民營」則是政府在政策上決定供應某 一種服務,可能透過契約、補助、抵用券、強制、特許等 方式委託民間部門來執行;但政府仍需負擔財政籌措、業 務監督以及績效成敗之責任。本件臺北永福之家原為臺北 市政府社會局成立之附屬機構即陽明教養院之永福院區, 於103年配合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公辦民營政策,而將臺北 永福之家委由永和耕莘醫院管理經營,但臺北市政府社會 局或陽明教養院仍負擔財政籌措、業務監督以及績效成敗 之責任。因此,於永和耕莘醫院執行社福服務時,雖非由 陽明教養院直接選任、監督執行人員,但該社福服務業務 執行人員,如有不法行為致服務使用者生命、身體、人身 自由或財產受損害者,陽明教養院仍應視為係民法第188 條之僱用人,令其負損害賠償責任,始足保護服務使用者 ,是陽明教養院以上揭理由辯稱其非民法第188條之僱用 人,尚非可採。   ⑷綜上,基於加強保護被害人之目的,應認陽明教養院為民 法第188條所指林玲聲之僱用人。永和耕莘醫院與陽明教 養院應本於個別原因,各與林玲聲對原告負僱用人連帶賠 償責任,彼此間為不真正連帶債務關係。     ㈣陸江月雲得請求賠償之範圍:  1.按不法侵害他人致死者,對於支出醫療及增加生活上需要之 費用或殯葬費之人,亦應負損害賠償責任。民法第192條第1 項定有明文。又依此條規定之立法理由,不法侵害他人致死 者,於被害人生前為被害人支出醫療及增加生活上需要之費 用之人,固可本於無因管理或其他法律關係,請求被害人之 繼承人或其遺產管理人償還。但此項損害,原應由加害人負 最後賠償責任,為免除輾轉求償之繁瑣,基於加害人對於支 出殯葬費之人直接負損害賠償責任之同一立法理由,使此等 支出醫療等費之人,得逕向加害人請求損害賠償。可知依該 條規定可逕向加害人請求之醫療費用或增加生活上需要之費 用係指被害人生前,為被害人支出之醫療等費,不及於被害 人以外之人為自己支出之費用。   2.醫療費用:陸江月雲為陸靜華支出急診醫療費用1,060元, 業據提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費用收據為佐(見重附民卷第27 頁),堪信為真實,應予准許。  3.看護費用:陸江月雲主張陸靜華自111年5月12日至112年5月 27日至陽明醫院急診並住院共計16日,而陸靜華住院期間由 其父母姊妹等家人輪流照顧,是陸江月雲得請求看護費用。 另由於疫情期間使得外籍看護變少,故看護費用24小時每日 為4,500元,以此計算看護費用為72,000元等語。查,陸靜 華於住院期間係在加護病房,由醫護人員照護,並無另外由 專人看護之必要,是難認陸江月雲請求看護費用有理由。   4.醫療用品費用:陸江月雲主張其為陸靜華支出醫療用品費用 10,836元(後更正為10,240元,明細如附表編號3至18所示 ),並提出發票、醫療費用收據、陸靜蕙及陸靜茹開立之債 權讓與證明書等件為佐(見重附民卷第27頁至29頁、第35頁 至41頁、本院卷第350頁至352頁)。經查,附表編號3至9所 示醫療用品之支出時間為111年5月12日至同年月23日,此與 陸靜華自111年5月12日起急診住院時間重疊,可信係因陸靜 華住院治療期間所增加生活上需要之費用,應予准許。至於 附表編號10至編號12陸靜蕙、陸靜茹及陸江月雲快篩費用, 乃家屬自己為探視陸靜華所支出之費用,並非為陸靜華支出 之費用,此部分非屬民法第192條第1項規定得向加害人請求 範圍,故陸江月雲此部分請求,不應准許。再最高法院固認 為診斷證明書費用係證明損害之費用,屬醫療所必要(最高 法院99年度台上字第529號判決意旨參照)。然診斷證明書 費用應以必要為限,如每次門診均申請診斷證明書,而其所 診斷之病名並無差異,即難認該數次診斷證明書均有其必要 。又如係作為其他場合使用之證明而非向加害人請求損害賠 償之證明,即難認其與損害結果間有因果關係。本件原告所 主張之附表編號13至18之各次診斷證明書費用,固據原告提 出醫療費用收據為佐,然均為陸靜華111年5月27日死亡後支 出之費用,未據原告提出說明並佐證係為證明陸靜華生前醫 療及增加生活上需要而支出該費用,難認原告此部分請求有 理由。  5.喪葬費用:   ⑴按殯葬費為收殮及埋葬費用,其賠償範圍應以實際支出之 費用為準,且應斟酌被害人當地之習俗、被害人之身分、 地位及生前經濟狀況決定之(最高法院92年度台上字第11 35號判決要旨參照)。   ⑵陸江月雲主張其本人支出及受讓陸靜蕙、陸靜茹支出而將 請求權讓與陸江月雲之殯葬費用合計426,835元(明細如 附表編號19至32),並提出慈恩園寶塔誠業股份有限公司 估價單、一佛園感謝狀、萬德禪寺感謝狀、慈關生命事業 有限公司統一發票、聖恩禮儀股份有限公司統一發票、慈 恩園寶塔換位申請書、萬安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統一發 票、一二三花藝禮品店收據、文泫生活館有限公司電子發 票、禮體湯灌服務訂購單、台北市葬儀商業同業公會統一 發票、債權讓與證明書等件為佐(見重附民卷第45頁至49 頁、本院卷第220頁至236頁、第350頁至352頁)。經查, 其中附表編號26塔位換位申請、編號30刺繡襪費用未據原 告說明並舉證與收殮及埋葬相關且必要之費用。另審酌陸 靜華為58年次出生,生前籍設臺北市萬華區,因智能及視 覺極重度障礙,自105年8月25日起入住臺北永福之家,因 屬臺北市低收入戶,臺北市殯葬管理處就其出殯之場地設 施使用費(包括儀廳使用、善後費用、冷氣費、遺體寄存 費用)及服務費等均予以免除,此有該處開立收入憑單在 卷可佐(見重附民卷第43頁)。陸靜華死亡時當地之習俗 、其身分、地位及生前經濟狀況之情形,其中附表編號19 至22對年法事及各項功德款,不能認係必要之殯葬費用, 不能准許。其餘附表編號23塔位、編號24塔位管理費、編 號25及27禮儀服務、編號28小蘭花、編號29燈、編號31禮 體湯灌服務、編號32拜飯等均屬習俗上必要,合計42萬元 ,應予准許。    6.陸江月雲本人往返醫院交通費1,670元部分:經查,此部分 係陸江月雲本人往返醫院之交通費,並非陸靜華生前增加生 活上需要之費用,依前揭說明,非屬陸江月雲得依民法第19 2條向被告請求賠償之範圍,陸江月雲此部分主張不應准許 。  7.綜上,陸江月雲得請求之醫療費用、增加生活上需要費用及 殯葬費合計424,938元(如附表所示)。     ㈤原告陸義道及陸江月雲得請求之慰撫金若干?  1.按不法侵害他人致死者,被害人之父、母、子、女及配偶, 雖非財產上之損害,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民法第194 條定有明文。又按慰藉金之賠償須以人格權遭遇侵害,使精 神上受有痛苦為必要,其核給之標準固與財產上損害之計算 不同,然非不可斟酌雙方身分資力與加害程度,及其他各種 情形核定相當之數額。經查,陸義道及陸江月雲分別為陸靜 華之父、母親,白髮人送黑髮人,原告自因此精神上受有重 大痛苦,其主張受有非財產上之損害,應屬有據。又陸江月 雲35年次出生,學歷小學肄業,111年度名下有不動產,財 產總額4,794萬餘元、該年度無收入,陸義道21年次出生, 學歷小學畢業,已退休,111年度名下有股票,財產總額34, 230元,該年度利息所得8,323元,林玲聲111年度名下有不 動產、股票,財產總額481萬餘元,該年度所得收入359,731 元等情,此有兩造稅務電子閘門財產所得及兩造陳報在卷可 佐(見本院卷第54頁至80頁、第112頁至118頁),本院審酌 本件事故之發生情節,及原告痛失至親所受精神上痛苦程度 ,及兩造之身分、地位、經濟能力等一切狀況,認陸義道及 陸江月雲各請求非財產上損害賠償於220萬元範圍內,洵屬 有據,逾上開範圍,則屬無據。  ㈥末按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 其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 人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他 相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遲延之債務,以支付 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 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 利率為5%。民法第229條第2項、第233條第1項前段、第203 條分別定有明文。本件原告之侵權行為債權屬給付無確定期 限,是原告就前開得請求被告賠償之金額(陸義道220萬元 、陸江月雲2,624,938元),併請求自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 繕本送達翌日即林玲聲自112年8月17日起、永和耕莘醫院及 陽明教養院自112年8月16日起(見重附民卷第55頁至63頁) ,均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亦屬有據。 四、從而,原告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88條規定,請求 林玲聲與永和耕莘醫院連帶,另林玲聲與陽明教養院連帶給 付陸義道220萬元,給付陸江月雲2,624,938元,及林玲聲自 112年8月17日起、永和耕莘醫院及陽明教養院自112年8月16 日起,均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上開給付如 任一被告為給付,其餘被告於其給付範圍內,免給付義務部 分,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範圍,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原告請求有理由部分,其另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後段、第 2項規定為請求權基礎,即無庸再探究。至原告請求無理由 部分,其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後段、第2項規定請求,亦無 理由。  五、按犯罪被害人或其家屬依民事訴訟程序向犯罪行為人或依法 應負賠償責任人起訴請求損害賠償或提起上訴時,暫免繳納 訴訟費用,於聲請強制執行時,並暫免繳納執行費。前項訴 訟,犯罪被害人或其家屬為保全強制執行而聲請假扣押或假 處分者,法院依民事訴訟法所命供之擔保,不得高於請求標 的金額或價額之十分之一。法院依聲請或依職權宣告假執行 所命供之擔保,準用前三項規定。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法第 25條第1項、第2項及第5項定有明文。本件兩造均陳明願供 擔保聲請宣告假執行及免為假執行,就原告勝訴部分,核無 不合,酌定相當擔保金額分別准許之。就原告敗訴部分,其 假執行之聲請,亦失其依據,應併予駁回。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證據,經審酌   後,認對於判決結果均無影響,爰不一一論述,併此敘明。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85條第2項。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林銘宏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 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否則本院得不命 補正逕行駁回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書記官 陳姵勻 附表

2025-02-05

SLDV-113-重訴-226-20250205-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