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借款事件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241-250 筆)

北簡
臺北簡易庭

返還借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北簡字第12836號 原 告 凱基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楊文鈞 被 告 黃進情(即黃洺澤之繼承人) 黃月美(即黃洺澤之繼承人) 黃麗文(即黃洺澤之繼承人)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借款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共同訴訟之被告數人,其住所不在一法院管轄區域內者, 各該住所地之法院俱有管轄權。但依第4 條至前條規定有共 同管轄法院者,由該法院管轄;又當事人得以合意定第一審 管轄法院;關於第24條之合意管轄,如當事人之一造為法人 或商人,依其預定用於同類契約之條款而成立,按其情形顯 失公平者,他造於為本案之言詞辯論前,得聲請移送於其管 轄法院,民事訴訟法第20條、第24條第1 項前段、第28條第 2 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次按訴訟之全部或一部,法院認為 無管轄權者,依原告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移送於其管轄法院 ,同法第28條第1 項亦有明定。 二、本件原告起訴時,被告黃月美、黃麗文均住於雲林縣,被告 黃進情則住於臺中市太平區,均非在本院管轄轄區域內,此 有原告提出之戶籍謄本、被告黃月美提出之民事移轉管轄聲 請狀及本院依職權調閱被告之個人戶籍資料附卷為證,原告 雖援引小額循環信用貸款契約第21條,主張伊與訴外人即被 繼承人合意由本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而向本院起訴。然原 告係法人,該合意管轄之約款顯係原告預定用於同類契約之 條款而成立者,此亦有該小額循環信用貸款契約附卷可按, 而預先擬定之約定條款,申請人表面上雖有締約自由,然實 際上幾無磋商餘地,如謂被告須受原告單方所擬定條款之約 束,勢須遠赴本院應訴,被告在考量勞力、時間及費用等程 序上不利益之情況下,或將放棄應訴之機會,即有顯失公平 之情形,故以排除合意管轄法院規定之適用為宜。則非法人 或商人之他造自得於為本案之言詞辯論前,聲請移送於其管 轄法院,在無其他特別審判籍管轄法院之適用時,法院受理 此種移轉管轄之聲請,自應依民事訴訟法第1 條「以原就被 」原則定管轄法院,惟本件被告有數人,其住所不在一法院 管轄區域內,則依首揭規定,各該住所地之法院即臺灣雲林 地方法院、臺灣臺中地方法院俱有管轄權;本院考量本件移 轉管轄之聲請雖僅被告黃月美、黃進情提出,然依原告主張 ,被告3 人均係訴外人黃洺澤之繼承人,依繼承關係負連帶 清償責任,彼此間有密切之利害關係,且上開合意管轄之約 款既有顯失公平之處,依民事訴訟法第56條第1 項第1 款規 定,此項聲請應屬有利於全體被告,自宜一體適用,而不應 拘限於被告黃月美、黃進情,致使分由二法院審理,造成司 法資源之浪費,並影響當事人權益。準此,本件應移送於被 告黃月美所聲請且有管轄權之臺灣雲林地方法院管轄,而該 移送管轄部分不宜僅於被告黃月美,而應全部移送,較為適 當。原告向無管轄權之本院起訴,顯係違誤,爰依被告聲請 將本件移送於該管轄法院。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華民國114年2月4日           臺北簡易庭  法 官 林振芳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臺北市○○區○ ○路000 號)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書記官 蔡凱如

2025-02-04

TPEV-113-北簡-12836-20250204-1

司聲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確定訴訟費用額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聲字第968號 聲 請 人 臺灣中小企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劉佩真 代 理 人 陳薇宇 相 對 人 承品文具批發有限公司 兼法定代理 人 黃崇源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聲請人聲請確定訴訟費用額,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相對人應連帶給付聲請人之訴訟費用額確定為新臺幣玖仟陸佰玖 拾元,及自本裁定確定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 算之利息。   理 由 一、按法院未於訴訟費用之裁判確定其費用額者,於訴訟終結後 ,第一審受訴法院應依聲請以裁定確定之。依第1項及其他 裁判確定之訴訟費用額,應於裁判確定之翌日起,加給按法 定利率計算之利息,民事訴訟法第91條第1 項及第3 項分別 定有明文。 二、本件聲請人與相對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經本院113年度 訴字第437號判決確定,訴訟費用由相對人連帶負擔。 三、經調卷審查後,聲請人所繳納之第一審裁判費新臺幣(下同) 9,690元,由相對人連帶負擔,故相對人應連帶給付聲請人 上開金額,並依民事訴訟法第91條第3項規定,加給自裁定 確定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法定利率即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 息。 四、依民事訴訟法第91條,裁定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民事第五庭  司法事務官 吳嘉雯

2025-02-04

PCDV-113-司聲-968-20250204-2

營簡
柳營簡易庭

清償借款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柳營簡易庭民事裁定 114年度營簡字第78號 原 告 蘇寶琛 一、原告因請求清償借款事件,曾聲請對被告蘇贏灃發支付命令 ,惟被告已於法定期間內對支付命令提出異議,應以支付命 令之聲請視為起訴。茲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後5日內補正下 列事項,如逾期未補正,即駁回原告之訴。 ㈠本件訴訟標的金額為新臺幣(下同)48萬元,應繳裁判費5,1 80元,扣除前繳支付命令裁判費500元外,尚應補繳4,680元 。 ㈡提出準備書狀一件提出確有交付借款48萬元予被告收受之證 據及繕本一份。 二、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柳營簡易庭 法 官 童來好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書記官 吳昕儒

2025-02-04

SYEV-114-營簡-78-20250204-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66號 原 告 臺灣新光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賴進淵 訴訟代理人 蘇龍昇 被 告 吳春美 蔡欽城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查 本件訴訟標的金額為新臺幣(下同)2,164,523元(計算式:85萬 866元+131萬3,657元=2,164,523,詳如附表一、二),應徵收第 一審裁判費26,889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 ,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 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傅紫玲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書記官 羅婉燕 附表一: 請求項目 編號 類別 計算本金 起算日 終止日 計算基數 年息 給付總額 項目1(請求金額84萬3,575元) 1 利息 84萬3,575元 113年9月10日 114年1月5日 (118/365) 2.49% 6,790.66元 2 違約金 84萬3,575元 113年10月11日 114年1月5日 (87/365) 0.249% 500.67元 小計 7,291.33元 合計 85萬866元 附表二: 請求項目 編號 類別 計算本金 起算日 終止日 計算基數 年息 給付總額 項目1(請求金額129萬4,773元) 1 利息 129萬4,773元 113年9月8日 114年1月5日 (120/365) 4.13% 1萬7,580.53元 2 違約金 129萬4,773元 113年10月9日 114年1月5日 (89/365) 0.413% 1,303.89元 小計 1萬8,884.42元 合計 131萬3,657元

2025-02-03

PCDV-114-補-66-20250203-1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228號 原 告 黃宇成 被 告 謝坤儒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2日辯論 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貳拾柒萬捌仟元,及自民國一一三年五月 二十一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百分之三十七,餘由原告負擔。 本判決第一項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貳拾柒萬捌仟元為原 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一、按被告不抗辯法院無管轄權,而為本案之言詞辯論者,以其 法院為有管轄權之法院,民事訴訟法第25條定有明文。本件 被告住所地雖不在本院轄區,惟被告已表明對管轄權不爭執 ,同意由本院管轄(本院卷第65頁),並為本案之言詞辯論 ,則本院即有管轄權,合先敘明。 二、次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請求 之基礎事實同一、擴張或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 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第2、3款定有明文。本件原 告起訴時原聲明係請求: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753, 000元及自借款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嗣於民國(下同)113年6月25日言詞辯論期日,變更聲明為 :被告應給付原告753,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被告翌日 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見本院卷第61頁) 。經核原告上開所為變更,係本於同一基礎事實,且屬減縮 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揆諸首揭說明,尚無不合,應予准許 。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被告於109年6月15日至112年3月16日陸續向原告 借款如附表所示之金額,共753,000元(下稱系爭款項),詎 料被告於112年7月開始避而不清償,經一再催討,均置之不 理。為此,爰依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提起本件訴訟,並聲 明:被告應給付原告753,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被告翌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二、被告則以:就附表編號1、編號2之部分,伊否認有購買蟲洞 給酷有限公司(下稱一店)股份及來杯好品企業社(下稱二店) 股份,亦未指示原告匯款;就附表編號5之部分,不爭執有 向原告借款,然伊已清償;就附表編號3、編號4、編號6至 編號10之部分,不爭執原告匯款之帳戶為伊所有,惟否認伊 向原告借款,且因為時間久遠,無法確定原告各個匯款原 因為何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三、本院之判斷:   按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 民事訴訟法第277條前段定有明文。惟按應證之事實雖無直 接證據足資證明,但可應用經驗法則,依已明瞭之間接事實 ,推定其真偽。是以證明應證事實之證據資料,並不以可直 接單獨證明之直接證據為限,凡先綜合其他情狀,證明某事 實,再由某事實為推理的證明應證事實,而該間接事實與應 證事實之間,依經驗法則及論理法則已足推認其有因果關係 存在者,自非以直接證明應證事實為必要(最高法院101年 度台上字第1246號裁判參照)。次按稱消費借貸者,謂當事 人一方移轉金錢或其他代替物之所有權於他方,而約定他方 以種類、品質、數量相同之物返還之契約,民法第474條第1 項定有明文。又消費借貸,因交付金錢之原因多端,除有金 錢之交付外,尚須本於借貸之意思而為交付,方克成立。倘 當事人主張與他方有消費借貸關係存在者,自應就該借貸意 思互相表示合致及借款業已交付之事實,均負舉證之責任( 最高法院98年度台上字第1045號判決意旨參照)。本件被告 雖不爭執原告曾將部分款項匯至其名下帳戶,惟抗辯匯至他 人帳戶之款項與其無關,且系爭款項非基於兩造間之消費借 貸關係而交付,伊因時間久遠而不能確定是否曾向原告借款 ,則依上開說明,自應由原告就系爭款項兩造間具有消費借 貸意思表示合致乙節,負舉證責任,經查: (一)附表編號1之部分:   原告主張被告於110年12月20日向其借款200,000元,用於向 訴外人林郁荃(即一店股東)購買公司股份,並指示其將200, 000元直接匯款至林郁荃帳戶,其於110年12月20日及21日分 別匯款50,000元各四筆至林郁荃帳戶等情,並提出被告與紀 寬東(即一店股東)之LINE對話紀錄截圖(見本院卷第19頁) ,其內容為原告與被告分別向宏文(即當時一店股東林弘文) 、大白(即當時一店股東林郁荃)購買一店股份,及兩造於臉 書商談購買前開股份事宜之對話紀錄截圖(見本院卷第19頁 );又證人紀寬東於113年10月24日言詞辯論期日到庭證稱 :伊是一店股東,占股20%,110年12月至111年1月間,被告 向林郁荃購買一店股份20%,買賣價金約為200,000元。111 年1月20日被告有通知伊去簽股權轉讓同意書。伊聽原告說2 00,000元是被告向原告借的,由原告匯給林郁荃等語(見本 院卷第170、171頁);復經證人林郁荃於113年12月3日言詞 辯論期日證稱:當初與原告、被告三人協議由伊轉讓一店之 股份20%予被告,三方於Line通話中談的,轉讓金200,000元 係被告向原告借款,由原告匯款予伊(見本院卷第192、193 頁),復有原告提出之其與林郁荃之line對話紀錄為證(見本 院卷第149頁),內容為林郁荃確認原告將200,000元之款項 匯款至其帳戶。且依原告提出之一店股權轉讓同意書上紀載 ,原告與被告之原有股權比例分別為20%、0%,經股權轉讓 後變更為40%、20%、林郁荃與林宏文之原有股權比例各為20 %,經股權轉讓後各變更為0%(見本院卷第145至147頁)。綜 上各情,已足資認定原告主張被告向其借款200,000用於購 買一店股分,並經被告指示將款項匯予林郁荃等情屬實。被 告雖辯稱其不知此事,並無向林郁荃購買股份,然未舉證以 實其說,僅泛稱林郁荃係將股份轉讓予原告、現營業登記上 所載之股東無被告、被告亦無收到股東會開會通知,其非一 店股東云云。惟依證人林郁荃所述,被告未登記為一店股東 之原因係因其怠於向經濟部申請股份轉讓等語(見本院卷第1 93頁),自不能僅因股東名簿尚未為變更登記而否認股份轉 讓之事實,是被告上開所辯,殊無可採。準此,就附表編號 1之部分,堪信原告所主張之事實為真實。 (二)附表編號2之部分:   原告主張被告欲購買二店6%股份,入股資金為300,000元, 並向原告借款300,000元,又因為二店之公司戶尚未建立, 故原告將借款300,000元直接匯款至二店裝潢設計師蔡佳宏 帳戶,固據提出LINE對話紀錄及存款交易明細匯款紀錄為證 (見本院卷第21、117頁),惟被告否認有購買二店股份,並 辯稱其未向原告借款等語。經查,觀之原告所提出之前揭兩 造LINE對話紀錄,僅見被告表示「我6%」等語,並無被告認 購二店股份或金額之記載。又原告自承其匯款至訴外人蔡佳 宏帳戶而非被告帳戶,且原告於112年3月18日轉帳3筆金額 各100,000元至0000000000000000號帳戶之備註欄分別記載 「咖啡機」、「小賴」、「0000000000000000」等情,顯見 其匯款目的均非為交付被告借款,則原告主張被告向其借款 300,000元,已非無疑。又證人楊育寬雖到庭證稱:被告有 認股二店6%股份,及持有二店的技術股,伊不知道被告6%肌 份出資額是何時給付或給付予何人(見本院卷第197至198頁) ;證人蔡佳宏亦證稱:伊有裝潢二店室內工程,簽約及裝潢 過程都是與原告接洽。被告亦常在店裡,他是負責電路部分 。伊都是跟原告請款,後面裝潢的執行由被告以店長及股東 身分與伊接洽等語(見本院卷第199至200頁)。然上開證人所 述,至多僅能證明被告亦為二店股東,惟就被告股款已繳付 否或其股款資金來源為何均屬未明,自難資為被告向原告借 款之證據。況原告本身亦為二店股東,則其上開匯款亦可能 為公司給付之工程款或貨款。從而,原告既無法提出被告有 向其借款300,000元之證據,則其就附表編號2所為借款之主 張即屬無據,不能准許。 (三)附表編號3、8、9及10之部分:   原告主張被告於112年1月1日、111年11月1日、111年12月5 日、112年1月17日分別向原告借款50,000元、38,000元、30 ,000元、17,000元,固據提出匯款紀錄為證(見本院卷第113 、109、111、113頁),被告雖不爭執匯款帳戶為其所有,惟 否認有向原告借款之合意。則原告自應就前開款項兩造有借 貸意思互相表示合致之事實負舉證責任。查原告並未舉證證 明兩造間就此4筆款項已達成借貸意思之合致,且匯款原因 諸多,實無法僅憑匯款紀錄,即認兩造見就附表編號3、8、 9及10之款項為消費借貸關係。是原告主張其係本於消費借 貸之意思合致而匯款予被告,舉證尚有不足。從而,原告主 張被告曾向原告借款如附表編號3、8、9及10所示之款項, 尚乏所據。 (四)附表編號4之部分:   原告主張被告於109年11月13日向原告借款53,000元,並提 出與被告之臉書對話紀錄截圖,內容為被告向原告表示「跟 你借一萬可嗎」、「欸那你先匯53,000元給我好了」,原告 回答「可」(見本院卷第23頁),足證原告與被告間有借貸互 相意思表示合致,原告又提出匯款紀錄以證實其已交付之事 實(見本院卷第121頁),堪認兩造間就附表編號4之款項成立 消費借貸關係。至被告僅抗辯附表編號4之款項為店面之租 金、管理費,與原告間非有消費借貸之合意,並稱要回去確 認伊匯款給房東的金錢是多少云云(見本院卷第135頁),然 迄本件言詞辯論終結前均未能舉證以實其說,所辯自非可採 。是原告依消費借貸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如附表編號4之 款項,為有理由。 (五)附表編號5之部分:   原告主張被告於110年4月2日向原告借款40,000元,業據提 出對話紀錄及匯款紀錄為證(見本院卷第25、77頁),被告不 爭執有向原告借款,然抗辯該借款其已於110年4月7日還款 等語(見本院卷第135頁)。經查原告與被告之臉書對話紀錄 ,被告於110年4月2日向原告借款時表示「你那有沒有四萬 可以借我下禮拜二還你」(見本院卷第25頁),數日後即11 0年4月7日確有一筆40,000元之款項存入原告之帳戶,有原 告之存款交易明細附卷可稽(見本院卷第77頁),核與原告 借款予被告之借款數額相同,堪認被告抗辯伊已將附表編號 5之款項還款予原告等情為可採。準此,被告既已清償此筆 借款,則原告復請求被告給付如附表編號5所示之金額,即 無理由。 (六)附表編號6之部分:   原告街主張被告於110年10月31日向其借款15,000元,業據 其提出與被告對話紀錄截圖為證(見本院卷第27頁),依該對 話紀錄內容,被告向原告提出銀行帳戶,並表示「先借15,0 00」,原告回「轉了」,被告又說「OK」、「謝啦」,已足 證原告與被告間有借貸互相意思表示合致,原告又提出匯款 紀錄以證實其已交付借款之事實(見本院卷第87頁),堪認兩 造間就附表編號6之款項成立消費借貸。至被告抗辯其與原 告一同經營公司而有支出云云,但未提出任何證據證明該店 何費用係由被告之帳戶支出,即難以證實原告匯款給被告之 款項係用於支出公司費用。是被告之抗辯難以採信。 (七)附表編號7之部分:   原告主張被告於109年6月15日向其借款10,000元,業據提出 臉書對話紀錄截圖為證(見本院卷第29),該對話紀錄截圖之 內容為被告向原告提出銀行帳戶,並表示「你轉1萬喔」, 原告回「恩」,可堪認定兩造間有借貸互相意思表示合致, 原告亦有提出匯款紀錄以證實其已交付借款之事實(見本院 卷第67頁),足證兩造間就附表編號7之款項成立消費借貸關 係。被告辯稱其係因為當時疫情關係公司需要週轉,與原告 間非有消費借貸合意,惟並無提出證據以實其說,自無可採 。 (八)準此,原告主張借款予被告之款項,即如附表編號1、4、5 、6、7,共318,000元為可採,惟其中附表編號5之借款40,0 00元被告業已清償,是原告請求被告返還之借款於278,000 元(計算式:318,000元-40,000元=278,000元) 範圍內為有 理由,逾此部分之請求則屬無據,不能准許。 (九)末按給付有確定期限者,債務人自期限屆滿時起,負遲延責 任;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 其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 人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他 相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民法第229條第1項、 第2項定有明文。又遲延之債務,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 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但約定利率較高者 ,仍從其約定利率;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 無法律可據者,週年利率為百分之5,民法第233條第1項、 第203條有明文。本件原告對被告之借款返還請求權為無確 定期限之金錢債權,揆諸前揭說明,原告請求被告自起訴狀 繕本送達被告之翌日起即113年5月21日(見本院卷第55頁)起 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亦屬可採。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278, 000元,及自113年5月2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 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所為請求,為無理由,應 予駁回。 五、本件原告勝訴部分,所命被告給付之金額未逾50萬元,應依 民事訴訟法第389條第1項第5款之規定依職權宣告假執行, 並依同法第392條第2項規定,依職權宣告被告如預供擔保後 ,得免為假執行。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經 本院審酌後,認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予一一論述,併 此敘明。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民事第一庭法   官 楊明箴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書記官 郭家慧                  附表: 編號 匯款日期 匯款金額 0 110年12月20、21日 四筆各50,000元,共200,000元 0 112年3月18日 三筆各100,000元,共300,000元 0 112年1月1日 50,000元 0 109年11月13日 53,000元 0 110年4月2日 40,000元 0 110年10月31日 15,000元 0 109年6月15日 10,000元 0 111年11月1日 38,000元 0 111年12月5日 30,000元 00 112年1月17日 17,000元

2025-02-03

SCDV-113-訴-228-20250203-1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16號 原 告 林國華 被 告 袁林素梅 一、上列當事人間清償借款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查 原告起訴聲明請求被告應給付其新臺幣(下同)1,947,123 元及其利息,惟利息部分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第2項修正 理由,應計算至起訴前一日(即114年1月5日),故本件訴 訟標的金額為1,954,058元(計算式如附表),應徵第一審 裁判費24,432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規定, 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7日內向本院如數補繳,逾期未 補,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二、原告應按被告人數補正起訴狀繕本(含證物)。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陳雅敏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如不服裁定得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 院提出抗告狀(須按他造之人數附繕本),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 1,500元(若經合法抗告,命補繳裁判費之裁定,併受抗告法院 之裁判)。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書記官 胡旭玫 附表: 請求 類別 計算本金 起算日 計算基數 年息 給付總額(小數點以下四捨五入) 終止日 利息 1,947,123元 113年12月11日 (26/365) 5% 6,935元 114年1月5日 總計:1,947,123元+6,935元=1,954,058元

2025-02-03

HLDV-114-補-16-20250203-1

虎簡
虎尾簡易庭

返還借款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虎簡字第203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陳正益 法定代理人 陳曉涵 上列上訴人即被告與被上訴人即原告玉山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間請求返還借款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4年1月8日本院第一審 簡易判決,提起第二審上訴。按上訴不合程式或有其他不合法之 情形而可以補正者,原第一審法院應定期間命其補正,如不於期 間內補正,應以裁定駁回之;又提起上訴應以上訴狀表明對於第 一審判決不服之程度,及應如何廢棄或變更之聲明,提出於原第 一審法院為之,民事訴訟法第442條2項、第441條第1項第3款分 別定有明文,依同法第436條之1第3項規定,並為簡易程序判決 之上訴所準用。又向第二審法院上訴應依同法第77條之16第1項 之規定繳納裁判費,亦為法定必須具備之程式。經查,本件上訴 人雖於114年1月23日具狀向本院提起上訴,然其上訴狀並未表明 對於第一審判決不服之程度及應如何廢棄或變更之聲明,亦未依 法繳納上訴之裁判費,致本院無從核定其上訴之利益,據以命其 補繳上訴之裁判費,故上訴人之上訴有不合程式之情形而可以補 正。茲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第3項、第442條第2項前段規定 ,限上訴人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7日內補正表明對於第一審判決 不服之程度及應如何廢棄或變更之聲明,並按同法第77條之16第 1項規定繳納第二審裁判費(如對第一審判決全部不服,應補繳 裁判費新臺幣4,395元,參見最高法院92年第17次民事庭會議決 議),逾其不補正,即駁回其上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虎尾簡易庭 法 官 廖國勝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書記官 林惠鳳

2025-02-03

HUEV-113-虎簡-203-20250203-3

竹小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返還借款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小額判決 114年度竹小字第48號 原 告 洪熙灃 被 告 蔡明璋 上列當事人間返還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13日辯論終結 ,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45,846元。 訴訟費用1,000元由被告負擔,及自本判決確定之翌日起至清償 日止,加給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本判決得假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新竹簡易庭 法 官 楊祐庭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非以其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且須於判決 送達後二十日內以上訴狀記載上訴理由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 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書記官 范欣蘋 附錄: 一、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8第1項:   (小額訴訟程序)判決書得僅記載主文,就當事人有爭執事   項,於必要時得加記理由要領。 二、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4第2項:   對於小額程序之第一審裁判上訴或抗告,非以其違背法令為   理由,不得為之。 三、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5:   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下列各款事項:   ㈠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   ㈡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

2025-02-03

SCDV-114-竹小-48-20250203-1

鳳補
鳳山簡易庭

清償借款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鳳補字第43號 原 告 第一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邱月琴 訴訟代理人 郭品辰 原告因請求清償借款事件,聲請對債務人梅家瑞發支付命令,惟 債務人既於法定期間內對支付命令提出異議,則依民事訴訟法第 519條第1項之規定,應以支付命令之聲請視為起訴。經查,本件 訴訟標的金額為新臺幣(下同)135,449元(含本金132,573元, 及自民國113年1月25日起至起訴前一日即113年12月4日之利息及 違約金共2,876元,元以下四捨五入),應徵第一審裁判費1,440 元,扣除前繳支付命令裁判費500元外,尚應補繳940元。茲依民 事訴訟法第436條第2項、同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 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上開裁判費,逾期不繳即駁回原告之 訴。原告並應提出準備書狀及按對造人數提出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鳳山簡易庭 法 官 侯雅文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書記官 王居玲

2025-02-03

FSEV-114-鳳補-43-20250203-1

臺灣澎湖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

臺灣澎湖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4號 原 告 世邦國際集運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李健發 本件原告因請求清償借款事件,曾聲請對被告莊筱蘋發支付命令 ,惟被告已於法定期間內對支付命令提出異議,應以支付命令之 聲請視為起訴。查本件訴訟標的金額為新臺幣(下同)4,901,00 0元,應繳納裁判費49,609元,扣除前繳支付命令裁判費500元外 ,尚應補繳裁判費49,109元。茲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後7日內補 繳,如逾期未補繳,即駁回原告之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民事庭 法 官 王政揚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抗告,應於裁定送達後10 日內向本院(澎湖縣○○市○○里○○○000號)提出抗告狀(須附繕 本),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關於命補繳裁判費部分不 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書記官 高慧晴

2025-02-03

PHDV-114-補-4-20250203-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