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張瑜君

共找到 167 筆結果(第 21-30 筆)

交易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過失傷害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交易字第46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郭政杰 DAU DUC DA(中文姓名斗德達) 護照號碼:M0000000號(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人) 上列被告等因過失傷害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調院 偵字第314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意旨詳如附件起訴書所載。 二、按告訴乃論之罪,告訴人於第一審辯論終結前得撤回其告訴 ,又告訴經撤回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而不受理之判決 ,得不經言詞辯論為之,刑事訴訟法第238條第1項、第303 條第3款、第307條分別定有明文。 三、查被告郭政杰、斗德達所涉過失傷害案件,起訴書認係犯刑 法第284條前段之罪,依同法第287條前段規定,須告訴乃論 。茲據告訴人郭政杰、斗德達具狀撤回告訴,此有「刑事撤 回告訴」狀在卷足稽(本院卷第65、67頁參照),依上開說 明,爰不經言詞辯論,逕為諭知不受理之判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84條之1第1項、第303條第3款、 第307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刑事第三庭法 官 姚念慈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於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 理由請求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 本之日期為準。                書記官 張瑜君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附件: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                  113年度調院偵字第314號   被   告 郭政杰 男 51歲(民國00年0月00日生)             住○○市○○區○○街00巷00號3樓             居新北市○○區○○街00巷00○0號3              樓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DAU DUC DAT              (中文姓名:斗德達)(越南籍)             男 24歲(民國89【西元2000】年0      月0日生)             在中華民國境內連絡地址:新北市中              和區中山路2段526巷25弄2號3樓             在中華民國境內連絡地址:新北市中              和區中山路2段327巷11弄13號2樓             護照號碼:M0000000號 上列被告等因過失傷害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應該提起公訴, 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郭政杰於民國112年8月30日4時40分許,騎乘腳踏自行車, 沿臺北市萬華區堤外便道由北往南方向行駛,行經堤外便道 與光復橋下路口欲左轉至光復橋時,本應注意轉彎車應讓直 行車先行,且於夜間行駛時應開啟燈光,以避免危險或交通 事故之發生,而依當時情形,又無不能注意之情形,竟疏未 注意,貿然左轉,適有DAU DUC DAT(中文姓名:斗德達,下 稱斗德達)騎乘車牌號碼000-0000號普通重型機車,沿堤外 便道行駛在郭政杰左後方,亦疏未注意車前狀況,並隨時採 取必要之安全措施,且依當時情形,並無不能注意之情形, 仍貿然通過上開路口直行,2車因而發生碰撞,致斗德達受 有頸部挫傷、肩膀挫傷等傷害;郭政杰則受有雙側性膝部、 小腿、腳踝挫傷及擦傷、左側手肘、腰部挫傷及擦傷等傷害 。 二、案經斗德達、郭政杰訴由臺北市政府警察局萬華分局報告偵 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證據清單 編號 證據名稱 待證事實 1 告訴人兼被告郭政杰之供述 坦承於上開時、地騎乘腳踏自行車與告訴人兼被告斗德達發生碰撞之事實。 2 告訴人兼被告斗德達之供述 坦承於上開時、地騎乘機車與告訴人兼被告郭政杰發生碰撞之事實。 3 臺北市政府警察局萬華分局交通分隊道路交通事故調查報告表㈠㈡、道路交通事故現場圖、現場及車輛照片 證明全部犯罪事實。 4 告訴人斗德達之新北市立土城醫院診斷證明書 證明告訴人斗德達受有上開傷害之事實。 5 告訴人郭政杰之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委託臺北醫學大學興建經營)診斷證明書(乙種) 證明告訴人郭政杰受有上開傷害之事實。 6 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交通警察大隊道路交通事故初步分析研判表、臺北市交通事件裁決所113年4月24日北市裁鑑字第1133048731號函及臺北市政府交通局113年9月10日北市交安字第1133002465號函暨所附臺北市車輛行車事故鑑定覆議會覆議意見書 1.證明被告郭政杰左轉彎未注意其他車輛且夜間行駛未開啟燈光,為肇事主因之事實。 2.證明被告斗德達未注意車前狀況並隨時採取必要之安全措施,為肇事次因之事實。 二、核被告郭政杰、斗德達所為,均係犯刑法第284條前段之過 失傷害罪嫌。 三、告訴意旨固認被告斗德達同時涉犯刑法第277條第1項普通傷 害罪嫌,然查,被告斗德達未注意車前狀況並隨時採取必要 之安全措施一情,已敘明於前,並有臺北市政府警察局道路 交通事故初步分析研判表、臺北市車輛行車事故鑑定覆議會 覆議意見書在卷可佐。被告斗德達與告訴人郭政杰素不相識 ,難認被告斗德達有何故意傷害告訴人郭政杰之犯意,尚難 以該罪責相繩。惟此部分與前揭提起公訴部分為同一社會基 本事實,為起訴效力所及,爰不另為不起訴處分,附此敘明 。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提起公訴。   此 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9   月  20  日                檢 察 官 吳春麗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4   日                書 記 官 郭昭宜 附錄本案所犯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284條 因過失傷害人者,處 1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10 萬元以下 罰金;致重傷者,處 3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30 萬元以下 罰金。

2025-03-12

TPDM-114-交易-46-20250312-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傷害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4年度簡字第686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林小君 (原名林愛贏) 上列被告因傷害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113年度 調院偵字第4866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林小君傷害人之身體,處拘役貳拾伍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 壹仟元折算壹日。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犯罪事實及證據與法條引用附件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所 載。 二、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前段、第3項、第454 條第2項,刑法第277條第1項、第41條第1項前段,刑法施行 法第1條之1第1項,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如不服本判決,得自收受送達之日起20日內,檢具繕本向本院提 出上訴狀上訴於本院管轄之第二審合議庭。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刑事第三庭法 官 姚念慈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於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 理由請求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 本之日期為準。                 書記官 張瑜君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條第一項: 傷害人之身體或健康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十萬元 以下罰金。 附件: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                   113年度調院偵字第4866號   被   告 林小君 (原名林愛贏)              女 44歲(民國00年0月00日生)             住○○市○○區○○○路000巷00弄0              ○0號3樓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傷害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為宜聲請以簡易判決處 刑,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林小君於民國113年5月8日凌晨5時16分許,在臺北市○○區○○ ○路000號之全家便利商店欣城店內購物時,因懷疑潘妤婷以 手機對其拍攝,竟基於傷害之犯意,徒手推潘妤婷倒地,致 潘妤婷受有前胸挫擦傷之傷害。 二、案經潘妤婷訴由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中山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證據: (一)被告林小君於警詢時之供述。 (二)告訴人潘妤婷於警詢時之指訴。 (三)告訴人於113年5月8日馬偕紀念醫院乙種診斷證明書。 (四)刑案現場照片、本署113年11月16日勘驗報告、案發現場監   視器影像光碟1片。 二、所犯法條: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277條第1項傷害罪嫌。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51條第1項聲請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此 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檢 察 官 呂俊儒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書 記 官 陳淑英 本件係依刑事訴訟法簡易程序辦理,法院簡易庭得不傳喚被告、 輔佐人、告訴人、告發人等出庭即以簡易判決處刑;被告、被害 人、告訴人等對告訴乃論案件如已達成民事和解而要撤回告訴或 對非告訴乃論案件認有受傳喚到庭陳述意見之必要時,請即另以 書狀向簡易法庭陳述或請求傳訊。 附錄本案所犯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277條 傷害人之身體或健康者,處 5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50 萬 元以下罰金。 犯前項之罪,因而致人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 7 年以上有期徒 刑;致重傷者,處 3 年以上 10 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5-03-12

TPDM-114-簡-686-20250312-1

聲更一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更一字第6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陳廷翔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3年度執聲字第1873號、113年度執字第1435號),經本院 於中華民國113年11月4日以113年度聲字2353號裁定後,受刑人 不服提起抗告,臺灣高等法院於113年12月25日以113年度抗字第 2578號裁定發回更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陳廷翔因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如附表所示之刑,應執行有期 徒刑拾叁年。   理 由 一、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不在此限:1.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2.得 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3.得易服社會勞動 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4.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與不得易 服社會勞動之罪。前項但書情形,受刑人請求檢察官聲請定 應執行刑者,依第51條規定定之,刑法第50條定有明文。再 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者,依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 之刑。又數罪併罰,分別宣告其罪之刑,宣告多數有期徒刑 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 期,但不得逾30年,第53條、第51條第5款亦分有明文。 二、經查,受刑人因犯如附表所示各罪,分別經如附表所示法院 判處如附表所示之刑確定。而附表編號2至12所示之罪之犯 罪時間,確係在附表編號1判決確定日之前,且本院為最後 事實法院等情,有上開判決書及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 表在卷足憑,是檢察官向本院聲請就如附表所示之罪就有期 徒刑部分定其應執行刑,本院審核認聲請為正當。 三、就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各罪,就有期徒刑部分,其中宣 告刑中最長期為有期徒刑2年(附表編號7),而附表各編號 前所定之應執行刑加計其他判決所處宣告刑之總和為65年2 月(附表編號1業經定應執行有期徒刑2年6月、附表編號3業 經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4月、編號4業經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 年6月、編號6業經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5月、編號7業經定 應執行有期徒刑3年6月、編號9業經定應執行有期徒刑4年2 月、編號10業經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6月、編號11業經定應 執行有期徒刑1年5月、編號12業經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10 月)。審酌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主要係加重詐欺取財 、洗錢罪,行為均涉詐欺集團詐騙被害人匯款至人頭帳戶, 再予提領、上繳之犯罪手法,屬同質性且有密切關連之犯罪 。且各罪之犯罪時間亦均集中於109年4月至同年8月間所為 ,時間密接,情節相似;固該段時間,受刑人即該當百餘起 犯罪,然此或與目前司法實務上就車手行為論罪方式有關, 就責任之非難容有一定之重複性。而其所犯為個人財產法益 ,固同時使被害人產生自責、沮喪、後悔,以及對於社會種 種事務之不信任感。但就財產部分,尚非不可回復。再由其 前案紀錄觀之,本件相關犯罪前,似無其他不同類型之犯罪 。是經綜合考量受刑人所犯數罪犯罪類型、侵害法益、各別 刑罰規範之目的、輕重罪間體系之平衡、整體犯罪非難評價 、各罪彼此間之關聯性(例如:數罪犯罪時間、空間、各行 為所侵害法益之專屬性或同一性、數罪對法益侵害之加重效 應)、各次犯行與受刑人前案紀錄之關聯性、罪數所反映受 刑人之人格特性與犯罪傾向、數罪對法益侵害之加重效應及 刑罰之內部界限、對受刑人施以矯正之必要性,及受刑人陳 述之意見,就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酌定其應執行之刑 如主文所示。 四、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0條第2項、第51條 第5款、第53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刑事第三庭法 官 姚念慈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張瑜君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2025-03-10

TPDM-114-聲更一-6-20250310-1

聲自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准許提起自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自字第23號 聲 請 人 趙君朔 即 告訴人 樓 代 理 人 楊華興律師 被 告 陳時奮 上列聲請人因告訴被告誣告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長11 3年度上聲議字第11428號駁回再議之處分(原不起訴處分案號: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偵字第32165號),聲請准許提起自 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准許聲請人於本裁定確定日起叁拾日內,就被告涉犯誣告罪嫌提 起自訴。   理 由 一、按聲請人不服上級法院檢察署檢察長或檢察總長認再議為無 理由而駁回之處分者,得於接受處分書後10日內委任律師提 出理由狀,向該管第一審法院聲請准許提起自訴;法院認為 准許提起自訴之聲請為有理由者,應定相當期間,為准許提 起自訴之裁定,並將正本送達於聲請人、檢察官及被告;刑 事訴訟法第258條之1第1項、第258條之3第2項後段分別定有 明文。 二、聲請人即告訴人趙君朔(下逕稱其名)前以:被告陳時奮(下 逕稱其名)明知其在Facebook社群軟體(下稱臉書)中,除 使用「翁達瑞」之筆名發表言論外,另有使用「Steve Cohe n」、「Mike Windrom」等臉書帳號在該軟體中發文或留言 。詎陳時奮基於誣告之犯意,於111年10月14日,委任洪士 傑律師、徐子雅律師、陳冠豪律師為告訴代理人具狀向北檢 ,以趙君朔於附表所示之時間,以附表所示之方式,發表指 摘陳時奮使用多個「假帳號」之言論。而對趙君朔提出妨害 名譽告訴,並於前案告訴狀中堅稱:「從未使用『翁達瑞』以 外的帳號」。經北檢以111年度他字第10875號案分案偵辦後 ,陳時奮復以同一事實,向本院提起自訴,並經本院以112 年度自字第1號案件受理在案(下稱原案)。因認陳時奮涉 犯刑法第169條第1項之誣告罪嫌,於民國113年6月11日向臺 灣臺北地方檢察署(下稱北檢)檢察官提出告訴(下稱本案) ,經北檢檢察官於113年10月22日以113年度偵字第32165號 為不起訴處分(下稱不起訴處分),趙君朔不服聲請再議,遭 臺灣高等檢察署(下稱高檢)檢察長於114年1月7日以113年度 上聲議字第11428號處分書以再議無理由駁回再議(下稱駁 回再議處分)。駁回再議處分於114年1月13日送達,趙君朔 於法定10日不變期間內之114年1月22日委任律師具狀向本院 聲請准許提起自訴等情,有趙君朔所提刑事准許提起自訴聲 請狀上所蓋本院收狀戳日期及送達證書在卷可稽,故趙君朔 所為聲請程序上容無不洽,合先敘明。 三、聲請准許提起自訴意旨略以:伊不否認發表如附表所示言論 ,然陳時奮謊稱「從未使用『翁達瑞』以外的帳號」,此部分 即為虛構之事實。不起訴處分認「縱被告(陳時奮)確在臉 書中曾使用『翁達瑞』外之其他帳號,卻於告訴狀中自稱「從 未使用『翁達瑞』以外的帳號」等語,此應係出於企盼犯罪偵 查機關可為對其有利認定之目的,依上揭判決之意旨,仍難 依此逕將被告遽論何誣告罪嫌」云云,有違法理,蓋若陳時 奮企盼犯罪偵查機關可為對其有利認定之目的而捏造事實, 當然構成誣告。其次,駁回再議處分認「被告(陳時奮)因 尚未返國,本件尚未審理終結,故本件聲請人(趙君朔)是 否有被告(陳時奮)所述之妨害名譽犯行,既尚未經法院判 決認定,則被告(陳時奮)是否涉有聲請人(趙君朔)所指 之誣告犯行,亦無從遽以認定」云云。然「趙君朔是否構成 誹謗罪」與「陳時奮是否構成誣告罪」二者無關,趙君朔縱 使因為部分言論構成對陳時奮之誹謗,也不能免除陳時奮就 部分事實虛捏之誣告罪責。況若兩者有關,也應該俟另案審 理確定再行偵結,豈能在另案尚未審結前遽為不起訴處分? 可見不起訴處分及駁回再議處分違法不當,請准許趙君朔提 起自訴等語。 四、原不起訴處分及駁回再議處分意旨略以:刑法上誣告罪之成 立,以意圖他人受刑事或懲戒處分,而虛構事實向該管公務 員申告為要件,是誣告罪之成立,首須意圖他人受刑事或懲 戒處分,次須向該管公務員誣告之情形。至所謂誣告,即虛 構事實進而申告他人犯罪而言。趙君朔既對發布或留言附表 所示之言論一情不否認,則陳時奮以附表所示言論為據,對 趙君朔提出妨害名譽告訴,已難認陳時奮係以虛構之事實對 趙君朔提出告訴。縱陳時奮確在臉書中曾使用「翁達瑞」外 之其他帳號,卻於告訴狀中自稱「從未使用『翁達瑞』以外的 帳號」等語,此應係出於企盼犯罪偵查機關可為對其有利認 定之目的,依上揭判決之意旨,仍難依此逕將陳時奮遽論何 誣告罪嫌。因認陳時奮涉犯刑法第169條誣告罪之罪嫌尚有 不足等語。 五、經查:  ㈠按誣告罪之成立,以意圖他人受刑事或懲戒處分,虛構事實 而向該管公務員申告為其構成要件(最高法院107年度臺上 字第1853號、106年度臺上字第1671號、105年度臺上字第31 58號、95年度臺上字第7142號判決意旨參照)。亦即以行為 人主觀上意圖他人受刑事或懲戒處分,出於憑空捏造、虛構 事實之誣告故意而申告他人應受刑事或懲戒處分之事實為其 構成要件(最高法院107年度臺上字第1903號判決意旨參照 )。在主觀方面,僅須申告者有使人受刑事或懲戒處分之意 思,在客觀方面,須所虛構之事實足使被誣告人有受刑事或 懲戒處分之危險,即足構成(最高法院107年度臺上字第167 2號、106年度臺上字第3611號、86年度臺上字第6945號判決 意旨參照)。次按刑法上之誣告罪,本不限於所告事實全屬 虛偽時,始能成立,倘所告事實之一部分係出於故意虛構, 仍不得謂非誣告(最高法院20年上字第662號判例、107年度 臺上字第1943號、105年度臺上字第695號、95年度臺上字第 2406號、91年度臺上字第3751號判決意旨參照)。可知,若 行為人主觀上有使他人受刑事或懲戒處分之意圖而提出申告 ,且其所述之事實,有一部分是出於故意虛構者,亦應認符 合刑法誣告罪之構成要件(最高法院106年度臺上字第3904 號判決意旨參照)。  ㈡查陳時奮確實以趙君朔曾於附表所示時間,以附表所示方式 ,發布或留言如附表所示之言論,而提出原案告訴後,改提 自訴,此經本院調閱前揭卷證屬實。是陳時奮主觀上有使趙 君朔受刑事處分之意圖而提出原案申告,可堪認定。  ㈢次查,就陳時奮在臉書中使用「翁達瑞」之筆名發表言論乙 節,業據為陳時奮公開自承。而趙君朔於110年12月15日在 臉書個人頁面發布貼文後,陳時奮即以「翁達瑞」之帳號於 上開貼文下發布留言內容:「Don't pretend to be a PhD candidate. You are a PhD dropout Deleting or hiding my posts won,t change the fact that you would never finish your PhD.」後,又刪除上開留言。旋於3分鐘後, 即有「Steve Cohen」之帳號再次在趙君朔上開貼文下發布 內容:「Don't pretend to be a PhD candidate. You are a PhD dropout Deleting or hiding my posts won,t cha nge the fact that you would never finish your PhD.」 之與前述遭刪除之翁達瑞相同貼文。經趙君朔點入「Steve Cohen」臉書個人頁面後發現,「Steve Cohen」更名為「Mi ke Windrom」。其中「Steve Cohen」與「Mike Windrom」 之臉書帳號網址皆為「https://www.facebook.com/steve.c ohen.397501」等節,業據趙君朔陳明,並有臉書網頁截圖 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15-18頁)。是以,趙君朔陳稱:陳時 奮與暱稱「Steve Cohen」留言內容一致且發表時間接近; 輔以「Steve Cohen」先前發布之留言內容亦曾提及要揭發 趙君朔遭紐約大學(英語:New York University,縮寫為N YU)開除一事(見本院卷第30頁)。堪認陳時奮與暱稱「Stev e Cohen」均應為知悉趙君朔就讀學位詳情之人。暱稱「Ste ve Cohen」之帳號非無可能係由陳時奮掌控使用。  ㈣另陳時奮自幼成長於嘉義縣(市),而暱稱「Mike Windrom」 者為「海外台灣人(原COVID-19互助會)」臉書社團成員,「 Mike Windrom」並曾在該臉書社團上詢問關於在嘉義市之醫 院進行抗原檢測事宜,經其他2位成員於該貼文底下標註暱 稱「Steve Cohen」者而回覆相關資訊後,暱稱「Mike Wind rom」者即於同一留言串內表示感謝回答等節,亦有維基百 科「陳時奮」網頁列印資料及臉書網頁截圖在卷可佐(見本 院卷第19、24、25頁)。可見陳時奮與「Mike Windrom」均 曾生活在嘉義縣(市)。可以推論「Steve Cohen」與「Mike Windrom」亦為同一帳號。  ㈤綜合:⒈「翁達瑞」與「Steve Cohen」發布留言之時點非常 相近且內容完全同一。⒉「Steve Cohen」亦知悉聲請人就讀 學位詳情之人、⒊「翁達瑞」與「Mike Windrom」生活區均 位在嘉義縣(市)、⒋「Steve Cohen」與「Mike Windrom」為 同一帳號等情。可高度懷疑「翁達瑞」、「SteveCohen」、 「MikeWindrom」3個暱稱帳號皆為同一人掌控使用。果爾, 則陳時奮明知上開3個帳號皆由其所掌控,仍故意虛捏事實 ,陳稱「從未使用『翁達瑞』以外的帳號」,進而申告趙君朔 陳稱陳時奮使用不同帳號為誹謗,就此部分,難謂無涉誣告 罪嫌。  ㈥不起訴處分書雖認為:趙君朔既對發布或留言附表所示之言 論一情不否認,則陳時奮以附表所示言論為據,對趙君朔提 出妨害名譽告訴,已難認陳時奮係以虛構之事實對趙君朔提 出告訴。但趙君朔固然曾發表不利陳時奮名譽之言論,然該 等不利陳時奮之言論,可能為真,可能為假。若陳時奮就趙 君朔所言為真之部分,故意主張趙君朔所言不實而提出誹謗 告訴,按前述說明,當然涉嫌以虛構之事實對趙君朔提出告 訴。其次,若陳時奮確曾在臉書中使用「翁達瑞」外之其他 帳號,卻於前案告訴狀中自稱「從未使用『翁達瑞』以外的帳 號」,亦構成以虛構之事實對趙君朔提出告訴,容非不起訴 處分書所謂「應係出於企盼犯罪偵查機關可為對其有利認定 之目的」可以解免其所涉誣告罪嫌。再者,趙君朔前案是否 構成誹謗,與陳時奮本案是否構成誣告罪,本無絕對必然關 係。何況,原不起訴處分與駁回再議處分又持「本件被告( 陳時奮)於113年7月出境後,即未返國,致原署檢察官無從 傳喚情。且本件被告(陳時奮)認為聲請人(趙君朔)涉有 聲請人(趙君朔)所述之原不起訴處分書附表編號1至4之行 為,認聲請人(趙君朔)涉有妨害名譽犯行,而向臺灣臺北 地方法院聲請自訴,並由該院以112年度自字第1號審理中, 且被告(陳時奮)曾聲請法官迴避,並經法院裁定駁回等情 ,業經原檢察官於原不起訴處分理由書三說明,並有臺灣臺 北地方法院113年度聲字第1417號裁定附卷可稽。是本件被 告(陳時奮)認為聲請人(趙君朔)有原不起訴處分書附表 編號1至4之妨害名譽犯行,而向法院提起自訴,惟被告(陳 時奮)因尚未返國,本件尚未審理終結,故本件聲請人(趙 君朔)是否有被告(陳時奮)所述之妨害名譽犯行,既尚未 經法院判決認定,則被告(陳時奮)是否涉有聲請人(趙君 朔)所指之誣告犯行,亦無從遽以認定。」云云為其論斷理 由。然若此理由可採,豈非將來類此案件之被告皆可以拒不 回國或逃匿之方式得到檢察機關有利認定? 六、綜上所述,本院審酌卷內事證,認陳時奮非無可能於明知有 使用不同數帳號,仍意圖使聲請人受刑事處分,基於誣告之 犯意,於111年10月14日具狀向北檢虛構「從未使用『翁達瑞 』以外的帳號」之事實,就附表所示部分,對趙君朔提出涉 犯加重誹謗之告訴,核其所為已涉犯刑法第169條之誣告罪 之犯罪嫌疑重大。原不起訴處分、駁回再議處分認事用法有 違經驗法則及論理法則,均有可議之處。趙君朔聲請准許提 起自訴,為有理由,應予准許。爰依刑事訴訟法第258條之3 第2項規定,定如主文所示相當期間,命趙君朔提起自訴。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58條之3第2項後段,裁定如主文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刑事第三庭審判長法 官 廖棣儀                 法 官 黃文昭                 法 官 姚念慈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張瑜君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附表: 編號 時間 方式 言論 1 111年5月14日 以Chun-shuo Chao之帳號,在臉書發文 …… 用翁達瑞帳號還有被我抓到證據也是陳 時奮開的假帳號 …… 2 111年9月1日 以Chun-shuo Chao之帳號,在臉書發文及留言 …… 他用假帳號來 恐嚇我 但什麽也查不出來 3 111年9月10日 以Chun-shuo Chao之帳號,在臉書留言 陳時奮假帳號玩不暱 4 111年9月11日 以Chun-shuo Chao之帳號,在臉書發文 …… 這是你第N個假帳號來鬧 ……

2025-03-10

TPDM-114-聲自-23-20250310-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毀棄損壞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2年度易字第668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敖子倫 現住○○市○○區○○街000號0樓(平安居) 指定辯護人 公設辯護人 葉宗灝 輔 佐 人 劉慧屏 即被告之母 上列被告因毀棄損壞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2 年度偵緝字第2167號),本院認不宜以簡易判決處刑,改依通常 程序審理,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意旨詳如附件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所載,因認被告敖子 倫涉有刑法第354之毀損罪嫌云云。 二、按告訴乃論之罪,告訴人於第一審辯論終結前得撤回其告訴 ,又告訴經撤回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而不受理之判決 ,得不經言詞辯論為之,刑事訴訟法第238條第1項、第303 條第3款、第307條分別定有明文。 三、查被告所涉毀損案件,起訴書認係犯刑法第354條之罪,依 同法第357條規定,須告訴乃論。茲據告訴人張維國具狀撤 回告訴,此有「刑事撤回告訴」狀在卷足稽,依上開說明, 爰不經言詞辯論,逕為諭知不受理之判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52條、第284條之1第1項、第303 條第3款、第307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刑事第三庭法 官 姚念慈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於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 理由請求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 本之日期為準。                 書記官 張瑜君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附件: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                   112年度偵緝字第2167號   被   告 敖子倫 男 41歲(民國00年0月00日生)             籍設桃園市○○區○○○街000號 (桃園○○○○○○○○○)             現居地不明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毀棄損壞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宜聲請以簡易判決 處刑,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敖子倫於民國112年3月31日下午2時17分,在新北市○○區○○ 路0段000號英商渣打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新店分行(下稱渣打 銀行新店分行)前,基於毀損犯意,以石塊丟擲渣打銀行新 店分行經理張維國管領監督之玻璃門,致令玻璃門凹損不堪 使用,足以生損害於張維國。 二、案經張維國訴由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新店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上揭犯罪事實,業據被告敖子倫於偵訊中坦承不諱,核與告 訴人張維國於警詢中之指訴相符,並有現場照片、車籍資料 等在卷可佐,被告犯嫌堪予認定。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54條之毀損罪嫌。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51條第1項聲請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此  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2  年   7  月   31  日                 檢 察 官 劉 韋 宏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2  年  8   月  14   日                 書 記 官 黎 佳 鑫 本件係依刑事訴訟法簡易程序辦理,法院簡易庭得不傳喚被告、 輔佐人、告訴人、告發人等出庭即以簡易判決處刑;被告、被害 人、告訴人等對告訴乃論案件如已達成民事和解而要撤回告訴或 對非告訴乃論案件認有受傳喚到庭陳述意見之必要時,請即另以 書狀向簡易法庭陳述或請求傳訊。 附錄本案所犯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354條 毀棄、損壞前二條以外之他人之物或致令不堪用,足以生損害於 公眾或他人者,處 2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1 萬 5 千元以 下罰金。

2025-03-05

TPDM-112-易-668-20250305-3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竊盜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4年度簡字第596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林進樂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4年度 偵字第1016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林進樂竊盜,處罰金新臺幣貳萬肆仟元,如易服勞役,以新臺幣 壹仟元折算壹日。 如附表所示之物均追徵其價額。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犯罪事實及證據與法條除引用附件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 所載外,補充:按「犯罪所得,屬於犯罪行為人者,沒收之 。」、「前二項之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 沒收時,追徵其價額。」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前段、第3項 定有明文。附表所示之物已遭被告食罄,此經被告陳明(偵 查卷第11頁參照)。自屬不能沒收,應依前揭規定,追徵其 價額。 二、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前段、第3項、第454條第2項、 第450條第1項,刑法第320條第1項、第42條第3項前段、第3 8條之1第1項前段、第3項,刑法施行法第1條之1第1項,逕 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如不服本判決,得自收受送達之日起二十日內,檢具繕本向本院 提出上訴狀上訴於本院管轄之第二審合議庭。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刑事第三庭法 官 姚念慈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於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 理由請求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 本之日期為準。                 書記官 張瑜君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附表:蜂蜜蛋糕壹盒、日本點心叁盒、捷克點心壹盒。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刑法第三百二十條第一項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 罪,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附件: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                    114年度偵字第1016號   被   告 林進樂 男 60歲(民國00年00月0日生)             籍設新北市○○區○○路00號(新北 ○○○○○○○○)             (居無定所)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宜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林進樂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竊盜之犯意,於民國11 3年11月15日15時19分許,在臺北市○○區○○街000號龍山寺主 殿內,乘魏永曄不及注意之際,以徒手竊取魏永曄置於供品 桌上之蜂蜜蛋糕1盒、日本點心3盒、捷克點心1盒(價值共 計新臺幣2000元)等供品得逞,旋徒步逃逸離去。嗣魏永曄 發現遭竊而報警處理,經警循線查獲上情。 二、案經魏永曄訴由臺北市政府警察局萬華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上揭犯罪事實,業據被告林進樂於警詢時坦承不諱,核與告 訴人魏永曄指訴情節相符,復有臺北市政府警察局萬華分局 監視器畫面擷圖4張存卷可稽,足認被告上開自白與客觀事 證相符,是其犯行堪以認定。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20條第1項之竊盜罪嫌。被告上開 犯罪所得,如於裁判前未實際合法發還被害人者,請依刑法 第38條之1第1項本文、第3項之規定宣告沒收,並於全部或 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51條第1項聲請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此 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檢 察 官 吳春麗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書 記 官 郭昭宜 本件係依刑事訴訟法簡易程序辦理,法院簡易庭得不傳喚被告、 輔佐人、告訴人、告發人等出庭即以簡易判決處刑;被告、被害 人、告訴人等對告訴乃論案件如已達成民事和解而要撤回告訴或 對非告訴乃論案件認有受傳喚到庭陳述意見之必要時,請即另以 書狀向簡易法庭陳述或請求傳訊。 附錄本案所犯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320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 罪,處 5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50 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而竊佔他人之不動產者,依前 項之規定處斷。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2025-03-05

TPDM-114-簡-596-20250305-1

交簡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公共危險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4年度交簡字第331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劉銘任 上列被告因公共危險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3 年度偵字第39672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劉銘任駕駛動力交通工具,尿液所含毒品代謝物達行政院公告之 品項及濃度值以上,處有期徒刑叁月,併科罰金新臺幣叁萬元, 有期徒刑如易科罰金,罰金如易服勞役,均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 壹日。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犯罪事實及證據與法條引用附件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 刑書所載。 二、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前段、第3項、第4 54條第2項,刑法第185條之3第1項第3款、第41條第1項前段 、第42條第3項前段,刑法施行法第1條之1第1項,逕以簡易 判決處刑如主文。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翌日起20日內,檢具繕本向本院提 出上訴狀,上訴於本院管轄之第二審合議庭。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刑事第三庭法 官 姚念慈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張瑜君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刑法第一百八十五條之三: 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得併科三十萬元以下罰金: 一、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零點二五毫克或血液中酒精濃度 達百分之零點零五以上。 二、有前款以外之其他情事足認服用酒類或其他相類之物,致不 能安全駕駛。 三、尿液或血液所含毒品、麻醉藥品或其他相類之物或其代謝物 達行政院公告之品項及濃度值以上。 四、有前款以外之其他情事足認施用毒品、麻醉藥品或其他相類 之物,致不能安全駕駛。 因而致人於死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二百萬 元以下罰金;致重傷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 一百萬元以下罰金。 曾犯本條或陸海空軍刑法第五十四條之罪,經有罪判決確定或經 緩起訴處分確定,於十年內再犯第一項之罪因而致人於死者,處 無期徒刑或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得併科三百萬元以下罰金;致重 傷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二百萬元以下罰金 。 附件: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                   113年度偵字第39672號   被   告 劉銘任 男 25歲(民國00年0月00日生)             住○○市○○區○○路000號             居桃園市○○區○○路000號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公共危險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為宜聲請以簡易判 決處刑,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劉銘任前因洗錢防制法案件,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以111年 度審金簡字第141號判處有期徒刑2月,於民國112年1月9日 入監執行,112年3月8日執行完畢。其竟猶不知悛悔,於113 年9月28日晚間9時以前某時許,以飲用毒品咖啡包之方式施 用第三級毒品4-甲基甲基卡西酮後,明知已達不能安全駕駛 動力交通工具之程度,仍基於施用毒品後駕駛動力交通工具 之犯意,於113年9月28日晚間9時許,自桃園市○○區○○○○○○ 號碼000-0000號自小客車上路欲返家,嗣於同日晚間10時50 分許,行經臺北市大安區市○○道0段000號前,因形跡可疑為 警盤查,當場查獲並扣得含4-甲基甲基卡西酮成分之咖啡包 8包、含第三級毒品α-吡咯烷基苯異己酮成分之香菸8支(所 涉持有毒品罪嫌,另案偵辦中),復經其自願同意採集尿液送 驗,結果呈4-甲基甲基卡西酮陽性反應,且濃度值高達0000 00ng/mL,達行政院公告濃度值以上,始悉上情。 二、案經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大安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證據:  ㈠被告劉銘任之供述。  ㈡自願受採尿同意書、濫用藥物尿液檢驗檢體真實姓名對照表、台 灣尖端先進生技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濫用藥物檢驗報告、結文 、刑法第一百八十五條之三第一項第四款案件測試觀察紀錄 表。  ㈢行政院113年3月29日院臺法字第1135005739號公告、中華民國 刑法第一百八十五條之三第一項第三款尿液確認檢驗判定檢 出毒品品項及濃度值。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185條之3第1項第3款之尿液所含毒 品達行政院公告之品項及濃度值以上而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罪 嫌。又被告曾受有期徒刑執行完畢,有本署刑案資料查註紀 錄表在卷可參,其於5年內故意再犯本件有期徒刑以上之罪 ,為累犯,請依刑法第47條第1項規定及司法院釋字第775號 解釋意旨,裁量是否加重最低本刑。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51條第1項聲請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此  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檢 察 官 吳春麗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書 記 官 王昱凱 附錄本案所犯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185條之3 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 3 年以下有期徒刑 ,得併科 30 萬元以下罰金: 一、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零點二五毫克或血液中酒精濃度   達百分之零點零五以上。 二、有前款以外之其他情事足認服用酒類或其他相類之物,致不   能安全駕駛。 三、尿液或血液所含毒品、麻醉藥品或其他相類之物或其代謝物   達行政院公告之品項及濃度值以上。 四、有前款以外之其他情事足認施用毒品、麻醉藥品或其他相類   之物,致不能安全駕駛。 因而致人於死者,處 3 年以上 10 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 2 百萬元以下罰金;致重傷者,處 1 年以上 7 年以下有期徒刑, 得併科 1 百萬元以下罰金。 曾犯本條或陸海空軍刑法第 54 條之罪,經有罪判決確定或經緩 起訴處分確定,於十年內再犯第 1 項之罪因而致人於死者,處 無期徒刑或 5 年以上有期徒刑,得併科 3 百萬元以下罰金;致 重傷者,處 3 年以上 10 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 2 百萬元以 下罰金。 本件係依刑事訴訟法簡易程序辦理,法院簡易庭得不傳喚被告、輔佐人、告訴人、告發人等出庭即以簡易判決處刑;被告、被害人、告訴人等對告訴乃論案件如已達成民事和解而要撤回告訴或對非告訴乃論案件認有受傳喚到庭陳述意見之必要時,請即另以書狀向簡易法庭陳述或請求傳訊。

2025-03-05

TPDM-114-交簡-331-20250305-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定應執行刑並諭知易服勞役標準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524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陳伊瑋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罰執字第174號、114年度執聲字第403號),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陳伊瑋因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應執行罰金新臺幣玖仟元 ,如易服勞役,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陳伊瑋因犯如附表所示竊盜罪(詳細 情形如附表所示),應依刑法第53條及第51條第7款規定定 其應執行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規定聲請裁定等 語。 二、經核並無不合,且本案定刑之實際上可能刑度之裁量範圍不 大(新臺幣8千元至新臺幣1萬元間),本院認無函詢或傳訊 受刑人必要,是逕依刑法第51條第7款規定,定其應執行之 刑。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7款、 第42條第3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刑事第三庭法 官 姚念慈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張瑜君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2025-03-05

TPDM-114-聲-524-20250305-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定應執行刑並諭知易科罰金折算標準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446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邱暐豪 (現在法務部○○○○○○○○○○○執行中)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322號、114年度執字第1434號),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邱暐豪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應執行拘役陸拾捌日,如易 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邱暐豪因犯如附表所示竊盜等罪(詳 細情形如附表所示),應依刑法第53條及第51條第6款規定 定其應執行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規定聲請裁定 等語。 二、經核並無不合,且經函詢受刑人對於檢察官本件聲請之意見 後,受刑人表示無意見,是應逕依刑法第51條第6款前段規 定,定其應執行之刑。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6款前 段、第41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刑事第三庭法 官 姚念慈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張瑜君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2025-03-05

TPDM-114-聲-446-20250305-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竊盜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4年度簡字第342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朱祐德 (現另案在法務部○○○○○○○○○○○執行中)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3年度 偵字第36240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朱祐德竊盜,處有期徒刑叁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 算壹日。 如附表所示未扣案之犯罪所得均追徵其價額。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犯罪事實及證據與法條除引用附件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 所載外,補充如下:㈠「刑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惟其 不分情節,基於累犯者有其特別惡性及對刑罰反應力薄弱等 立法理由,一律加重最低本刑,於不符合刑法第五十九條所 定要件之情形下,致生行為人所受之刑罰超過其所應負擔罪 責之個案,其人身自由因此遭受過苛之侵害部分,對人民受 憲法第八條保障之人身自由所為限制,不符憲法罪刑相當原 則,牴觸憲法第二十三條比例原則。於此範圍內,有關機關 應自本解釋公布之日起二年內,依本解釋意旨修正之。於修 正前,為避免發生上述罪刑不相當之情形,法院就該個案應 依本解釋意旨,裁量是否加重最低本刑。」為司法院大法官 釋字第775號解釋之意旨。本院斟酌個案情節,認以竊盜罪 之法定刑度範圍(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50萬元 以下罰金)內量刑,已足生教育矯治之用,無論被告朱祐德 是否構成累犯,均無依現行刑法第47條第1項規定加重其最 高、低刑度之必要,是不論斷被告是否成立累犯,亦不於主 文、理由、據上論斷欄諭知、記載、引用法條,如被告因本 案入監服刑,其累進處遇與假釋等相關問題,請矯正機關自 行依法認定。㈡被告本案竊盜所得,分別遭被告花費或丟棄 ,此經被告供明(偵查卷第134頁參照),自屬不能沒收, 均應依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前段、第3項規定諭知追徵其價 額。 二、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前段、第3項、第454條第2項、 第450條第1項,刑法第320條第1項、第41條第1項前段、第3 8條之1第1項前段、第3項,刑法施行法第1條之1第1項,逕 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如不服本判決,得自收受送達之日起20日內,檢具繕本向本院提 出上訴狀上訴於本院管轄之第二審合議庭。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刑事第三庭法 官 姚念慈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於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 理由請求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 本之日期為準。                  書記官 張瑜君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附表:斜背包壹個(內有行動電源壹個、錢包壹個、新臺幣叁仟 元)。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刑法第三百二十條第一項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 罪,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附件: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                    113年度偵字第36240號   被   告 朱祐德 男 32歲(民國00年0月00日生)            住花蓮縣○○鄉○○○○街0巷00號(現另案於法務部○○○○○○○執行中)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為宜聲請以簡易判決處 刑,茲敘述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如下:     犯罪事實 一、朱祐德於民國113年3月25日21時48分許,在新北市○○區○○街 000號統一便利商店(鑫埔身門市),趁無人注意之際,徒手 竊取林承弘所有置於休息室內之斜背包1個(內有錢包、行動 電源、現金新臺幣3,000元),旋即駕駛車牌號碼000-0000號 自用小客車逃逸。嗣林承弘發覺遭竊,經調閱監視錄影器畫面 後,報警處理,經警調閱現場及沿路監視器錄影畫面,始循 線查悉上情。 二、案經林承弘告訴暨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新店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上揭犯罪事實,業據被告朱祐德於警詢及偵查中供承不諱, 核與告訴人林承弘於警詢中指訴之情節大致相符,並有現場 及沿路監視器錄影畫面翻拍照片7張、現場及沿路監視器錄 影光碟1片在卷可資佐證,被告自白核與事實相符,其犯嫌 堪予認定。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20條第1項之竊盜罪嫌。被告如犯 罪事實欄所竊得之物,屬犯罪所得之物,請依刑法第38條之 1第1項之規定宣告沒收,並依同條第3項之規定,如全部或 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51條第1項聲請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此 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7   日                檢 察 官 李蕙如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書 記 官 連偉傑 附錄本案所犯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320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 罪,處 5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50 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而竊佔他人之不動產者,依前 項之規定處斷。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本件係依刑事訴訟法簡易程序辦理,法院簡易庭得不傳喚被告、 輔佐人、告訴人、告發人等出庭即以簡易判決處刑;被告、被害 人、告訴人等對於告訴乃論案件如已達成民事和解而要撤回告訴 或對非告訴乃論案件認有受傳喚到庭陳述意見之必要時,請即另 以書狀向簡易法庭陳述或請求傳訊。

2025-03-03

TPDM-114-簡-342-20250303-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