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死亡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21-30 筆)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

死亡宣告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亡字第13號 聲 請 人 乙○○ 失 蹤 人 甲○○○ 上列聲請人聲請宣告涂邱瑞梅死亡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准對失蹤人甲○○○(女,民國00年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 Z000000000號,失蹤前最後設籍地:高雄市○○區○○○路000巷0號 )為宣告死亡之公示催告。 該失蹤人應於本公示催告經公告揭示之翌日起陸個月內,向本院 陳報其生存,如不陳報,本院將宣告其為死亡。 無論何人,凡知該失蹤人之生死者,均應於上開時日以前,將其 所知之事實,陳報本院。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失蹤人甲○○○(年籍資料見主文第1項)於民 國106年7月30日即離家出走而行蹤不明,迄今仍未尋獲,生 死不明已逾7年,爰依法聲請對失蹤人甲○○○為死亡宣告等語 。 二、按失蹤人失蹤滿7年後,法院得因利害關係人或檢察官之聲   請,為死亡之宣告;又法院准許宣告死亡之聲請者,應公示   催告,民法第8條第1項及家事事件法第156條第1項分別定有   明文。 三、經查:聲請人上開主張,業據提出聲請人及失蹤人之戶籍謄 本、高雄市政府警察局岡山分局赤崁派出所受(處)理案件證 明單為證,復經本院依職權調取入出境資料、失蹤人之社會 生活(健保就醫及勞保、所得及財產)軌跡、前科紀錄表、 出入監簡列表、殯葬設施使用紀錄,亦均未見失蹤人存在之 紀錄,有上開本院查詢表件及機關回覆函文在卷足稽,且依 上開失蹤報案紀錄所示,失蹤人於106年7月30日失蹤,經報 警協尋未果,堪信為真實。從而,本件宣告死亡之聲請,核 屬正當,應予准許,並依法為公示催告。 四、依家事事件法第156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家事第一庭 法 官 朱政坤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林虹妤

2025-03-31

KSYV-114-亡-13-20250331-1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

死亡宣告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亡字第55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失 蹤 人 甲○○ 上列聲請人聲請宣告張萬得死亡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宣告甲○○(男,民國00年0月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 00號,失蹤前籍設:高雄市鳳山區市場79號)於民國65年2月26 日下午12時死亡。 程序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甲○○之遺產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本件失蹤人甲○○因行方不明多年,自民國55 年2月26日起遭註記為失蹤人口,迄今仍未有尋獲,是甲○○ 至遲於55年2月26日即已失蹤,聲請人前聲請本院裁定公示 催告獲准,並依法公告,現陳報期間已屆滿,未據失蹤人陳 報其生存,或知失蹤人生死者陳報其所知,為此聲請為宣告 失蹤人死亡之裁定等語。 二、按失蹤人失蹤滿十年後,法院得因利害關係人之聲請,為死 亡之宣告。失蹤人為七十歲以上者,得於失蹤滿五年後,為 死亡之宣告。受死亡宣告者,以判決內所確定死亡之時,推 定其為死亡;前項死亡之時,應為民法第8條各項所定期間 最後日終止之時。但有反證者,不在此限。民國71年1月4日 修正前民法第8條第1項及第2項、第9條分別有明文。次按修 正之民法總則第8條之規定,於民法總則施行後修正前失蹤 者,亦適用之;但於民法總則修正前,其情形已合於修正前 民法總則第8條之規定者,不在此限,民法總則施行法第3條 第3項亦有明定。本件失蹤人甲○○係於55年2月26日民法修正 前即已失蹤,是本件自應適用上開修正前之相關規定,先予 敘明。 三、經查,聲請人上開主張,業據其提出高雄○○○○○○○○○113年5 月15日高市鳳戶字第11370352900號函、戶籍登記申請書、 戶口清查表、失蹤人戶籍資料、入出境資料查詢結果、社會 局安置紀錄、殯葬設施使用紀錄、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 會各項給付、社會福利補助或津貼、勞保老年給付、國民年 金給付、老農津貼給付、公教退撫給與、全國財產稅總歸戶 財產查詢清單、在監在押記錄表、通緝簡表、勞健保資料及 戶役政資料等件為證,足認聲請人之主張為真實。參以上開 高雄○○○○○○○○○函稱甲○○於55年2月26日經列為失蹤人口迄今 音訊全無等情。是以,堪認甲○○係於71年1月4日民法修正前 之55年2月26日即已失蹤,是本件自應適用上開修正前之相 關規定。又甲○○係00年0月0日出生,失蹤時為34歲,故計算 至65年2月26日止,失蹤屆滿10年,且經本院於113年8月22 日准為公示催告,現公示催告之申報期間屆滿,未據失蹤人 陳報其生存,或知失蹤人生死者陳報其所知,揆諸前揭規定 ,自應推定其於是日下午12時為死亡之時。從而,聲請人據 以聲請本件失蹤人死亡宣告,應予准許。 四、據上論結,本件聲請為有理由,爰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第 154條第3項,非訟事件法第24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家事第三庭 法 官 吳昆達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周紋君

2025-03-31

KSYV-113-亡-55-20250331-2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死亡宣告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亡字第52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金股) 上列聲請人聲請對失蹤人李正剛死亡宣告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宣告李正剛(男、民國00年0月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 0000號、最後設籍地址:臺北市○○區○○路0段000號4樓即臺 北○○○○○○○○○)於民國106年7月13日下午12時死亡。 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李正剛遺產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失蹤人李正剛於民國103年7月13日列為失蹤 人口,其在臺無親屬,無換發新式國民身分證之紀錄,且未 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亦非榮民服務處列管之榮民,查無出入 境紀錄與死亡資料,迄今失蹤已逾3年以上,爰聲請對其為 死亡宣告等語。 二、按失蹤人失蹤滿7年後,法院得因利害關係人或檢察官之聲   請,為死亡之宣告;失蹤人為80歲以上者,得於失蹤滿3年   後,為死亡之宣告;失蹤人為遭遇特別災難者,得於特別災   難終了滿1年後,為死亡之宣告,民法第8條定有明文。 三、經查,聲請人主張之事實,業據提出戶籍資料、除戶謄本、 臺北○○○○○○○○○查詢死亡名冊、新北市殯葬管理處函、新北 市殯葬管理處函、臺北○○○○○○○○○查詢榮民名冊、國軍退除 役官兵輔導委員會臺北市榮民服務處函、臺北○○○○○○○○○查 詢入出境名冊、內政部移民署函、臺北○○○○○○○○○內政部戶 政資訊系統等件為證,是李正剛於103年7月13日即經通報為 失蹤人口,無換發新式國民身分證之紀錄,從未參加全民健 保,無入出境資料,迄今生死不明,堪可認定。又本件業經 公示催告,今申報期間屆滿,未據失蹤人陳報其生存,或知 失蹤人生死者陳報其所知,自得為死亡宣告。另失蹤人於10 3年7月13日經通報為失蹤人口,計算至106年7月13日滿3年 ,依法推定失蹤人於是日下午12時為死亡之時。據上,本件 死亡宣告之聲請,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爰依家事事件法第154條第3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家事第二庭 法 官 蔡鎮宇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廖素芳

2025-03-31

TPDV-113-亡-52-20250331-2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死亡宣告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亡字第13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致股) 失 蹤 人 邱心 上列聲請人為失蹤人邱心聲請死亡宣告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准對失蹤人邱心(女,民國0 年0 月0 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 Z000000000)為宣告死亡之公示催告。 失蹤人邱心應於本公示催告揭示於法院公告處之日起三個月內向 本院陳報現尚生存,如不陳報,本院將宣告其為死亡。 凡知該失蹤人生死者,均應於上開期間內,將其所知之事實陳報 本院。   理   由 一、按失蹤人失蹤滿7年後,法院得因利害關係人之聲請,為死 亡之宣告;失蹤人為80歲以上者,得於失蹤滿3年後,為死 亡之宣告;失蹤人為遭遇特別災難者,得於特別災難終了滿 1年後,為死亡之宣告;民法第8條定有明文。又法院准許宣 告死亡之聲請者,應公示催告;前項公示催告應公告之;並 應揭示於法院公告處、資訊網路及其他適當處所,法院認為 必要時,並得命登載於公報或新聞紙,或用其他方法公告之 ;報明期間,自前項揭示之日起,應有6個月以上;但失蹤 人滿百歲者,其陳報期間,得定為自揭示之日起2個月以上 ;家事事件法第156條第1項、第3項、準用同法第130條第3 項至第5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聲請意旨略以:失蹤人邱心年逾80歲,其因行方不明,自民 國105年2月24日起經列為失蹤人口後,迄今已逾3年,爰依 民法第8條第1、2項、家事事件法第155條聲請死亡宣告等語 。 三、經查,聲請人主張之事實,業據提出戶籍資料、受(處)理失 蹤人口案件登記表、臺北市殯葬管理處114年1月22日北市殯 儀字第1143000925號函、新北市政府殯葬管理處114年1月23 日新北殯館字第1145190909號函、中外旅客個人歷次入出境 資料查詢、臺北○○○○○○○○○公務電話紀錄為憑(見臺灣臺北地 方檢察署偵查卷卷第5-50頁),堪信為真正。失蹤人邱心(0 年0月0日生)於105年2月24日失蹤時為滿80歲之人,計算至 108年2月24日止,失蹤屆滿3年,與前揭規定尚無不合,應 准許為公示催告。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家事第一庭 法 官 蔡寶樺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杜安淇

2025-03-31

TPDV-114-亡-13-20250331-1

司養聲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養父母死亡後許可終止收養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養聲字第14號 聲 請 人 A01 上列聲請人因養父母死亡後聲請許可終止收養事件,本院裁定如 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為收養人A02(男、民國00年0月 0日生)、A03(女、民國00年00月00日生)之養女,因養父 A02於86年7月30日死亡,養母A03於83年6月5日死亡,因為 辦理本生家庭繼承事宜,爰依民法第1080之1第1項之規定, 聲請許可終止聲請人與養父A02、養母A03之收養關係云云, 並提出戶籍謄本為證。 二、按養父母死亡後,養子女得聲請法院許可終止收養,法院認 終止收養顯失公平者,得不許可之,民法第1080條之1第1項 、第4項分別定有明文。此立法之目的乃在保護子女利益, 使子女在養父母死亡後,仍有聲請法院許可終止收養之機會 ,惟養子女仍需證明其終止收養並無顯失公平之情形,法院 始可許可其終止收養。 三、經查,聲請人主張其為A02、A03之養女及A02、A03已死亡之 事實,固據提出戶籍謄本為憑,惟依戶籍謄本所示,僅能證 明聲請人之養父母有收養聲請人之事實,卻未能證明其終止 本件收養並無顯失公平之情形。且聲請人經本院於114年2月 3日通知應於通知送達翌日起7日內,補正下列事項「一、填 妥如附件所示之親屬繼承表(含養家及本家),並提出尚存 之養家兄弟姐妹、本家父母及本家兄弟姊妹同意本件終止收 養之同意書(格式請詳附件)。二、有無繼承養父/母之遺 產?如有,請說明繼承之金額及辦理養父/母後事所支出之 喪葬費用,並提出相關佐證資料。」等,聲請人迄未補正, 且經本院定期其應於114年2月18日到庭行調查程序,然聲請 人無正當理由而未遵期到庭陳述,此有送達證書在卷可憑。 執此,因聲請人就本件終止收養並無顯失公平之情形未提出 其他證據以供本院審酌,參照前開規定,本院自難遽予許可 聲請人終止其與養父A02、養母A03之收養關係。從而,聲請 人聲請終止其與養父A02、養母A03之收養關係,為無理由, 應予駁回。 四、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1項前段、第23 條、民事訴訟法第85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抗告,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家事法庭 司法事務官  蘇慧恩

2025-03-28

PCDV-114-司養聲-14-20250328-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死亡宣告(公示催告)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亡字第17號 聲 請 人 林金慰 失 蹤 人 林阿結 籍設臺中市○○區○○路0段000號 (臺中○○○○○○○○○) 上列聲請人聲請死亡宣告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准對失蹤人林阿結(男、民國00年00月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 號:Z000000000號)為宣告死亡之公示催告 。 二、該失蹤人應於本公示催告公告之翌日起七個月內,向本院陳   報現尚生存,如不陳報,本院將宣告其為死亡。 三、無論何人,凡知該失蹤人之生死者,均應於上開期間內,將   其所知之事實,陳報本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江奇峰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黃鈺卉

2025-03-28

TCDV-114-亡-17-20250328-1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死亡宣告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亡字第8號 聲 請 人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上列聲請人聲請宣告失蹤人陳○○死亡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准對失蹤人陳○○(男、民國00年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 號:Z000000000號、籍設新北市○○區○○○路00巷00號)為宣 告死亡之公示催告。 二、該失蹤人應於本公示催告最後揭示於法院公告處、資訊網路 及其他適當處所之翌日起貳個月內,向本院陳報現尚生存, 如不陳報,本院將宣告其為死亡。 三、無論何人,凡知該失蹤人之生死者,均應於上開期間內,將 其所知之事實,陳報本院。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失蹤人陳○○年逾80歲,且自民國110年7 月20日經列報為失蹤人口,迄今行方不明已逾3年,屆滿失 蹤人得為死亡宣告之法定期限,爰依法聲請准對失蹤人陳○○ 為死亡宣告之公示催告等語。 二、按失蹤人失蹤滿7年後,法院得因利害關係人或檢察官之聲 請,為死亡之宣告。失蹤人為80歲以上者,得於失蹤滿3年 後,為死亡之宣告,民法第8條第1項、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 。又宣告死亡之裁定,利害關係人或檢察官得聲請之。家事 事件法第155條亦有明文。 三、經查,聲請人上開主張,業據提出新北○○○○○○○○114年1月16 日新北淡戶字第1145970421號函、失蹤人歷來之戶籍資料、 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淡水分局110年7月21日新北警淡治第0000 000000號函附之失蹤人口系統資料報表、新北市政府殯葬管 理處113年12月25日新北殯館字第1135174300號函、臺北市 殯葬管理處113年12月26日北市殯儀字第1133015306號函、 新北市政府社會局113年12月27日新北社助字第1132573566 號函、臺北市政府社會局113年12月26日北市社老字第11332 28829號函、內政部移民署113年12月26日移署資字第113015 5807號函、勞動部勞工保險局113年12月25日保普生字第113 13085850號函、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新北市榮民服務 處113年12月26日新北處字第1130013705號函、失蹤人個人 戶籍資料查詢結果、己身一親等資料查詢結果、三親等資料 查詢結果、人身保險資訊連結作業查詢結果、財團法人金融 聯合徵信中心個人/法人任職董監事/有限合夥合夥人、商業 登記事業負責人及經理人企業名錄、信用卡戶基本資訊彙總 、刑案資料查註記錄表、稅務電子閘門財產所得調件明細表 、入出境資訊連結作業查詢紀錄等件為證,堪信為真正。又 失蹤人陳○○係於00年0月00日出生,其於110年7月20日失蹤 時已滿80歲,失蹤迄今屆滿3年之法定期間,故本件聲請於 法有據,自應准對失蹤人陳○○為死亡宣告之公示宣告。 四、末按,法院准許宣告死亡之聲請者,應公示催告。公示催告 ,應記載下列各款事項:失蹤人應於期間內陳報其生存, 如不陳報,即應受死亡之宣告。凡知失蹤人之生死者,應 於期間內將其所知陳報法院,家事事件法第156條規定甚明 。又宣告死亡之公示催告應公告之;公告應揭示於法院公告 處、資訊網路及其他適當處所,法院認為必要時,並得命登 載於公報或新聞紙,或用其他方法公告之;陳報期間,自揭 示之日起,應有6個月以上,但失蹤人滿百歲者,其陳報期 間,得定為自揭示之日起2個月以上,亦有同法第156條第3 項準用第130條第3項至第5項規定可參。本件既准對失蹤人 陳○○為宣告死亡之公示催告,應依上揭規定,將本公示催告 揭示於法院公告處及資訊網路,且衡酌失蹤人於本件聲請時 年滿百歲,故定陳報期間為2個月,爰裁定如主文第2、3項 所示。 五、依家事事件法第156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家事第二庭法 官 林妙蓁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李苡瑄

2025-03-28

SLDV-114-亡-8-20250328-1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

死亡宣告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亡字第38號 聲 請 人 張O雄 失 蹤 人 甲○○ 原住○○市○○區○○路00號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甲○○死亡宣告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裁定原本、正本主文欄第一項關於「宣告甲○○(女,民國00年 0月0日生,父張O珊,母張陳O娥,失蹤前最後住所:住○○市○○區 ○○路00號)於民國50年9月24日下午12時死亡。」應更正為「宣 告甲○○(女,民國00年0月0日生,父張O珊,母張陳O娥,失蹤前 最後住所:住○○市○○區○○路00號)於民國50年9月24日下午12時 死亡。」   理  由 一、按判決如有誤寫、誤算或其他類此之顯然錯誤者,法院得依 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更正之,民事訴訟法第232條第1項定有 明文。又家事非訟事件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 36條第3項亦準用上開規定。 二、查本院前開民事裁定原本及正本有如主文所示之顯然錯誤, 應予更正。 三、依首開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家事第三庭  法 官 鄭美玲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裁判費新台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姚佳華

2025-03-28

KSYV-113-亡-38-20250328-3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

死亡宣告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亡字第37號 聲 請 人 張O雄 失 蹤 人 甲○○○ 原住○○市○○區○○路00號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甲○○○死亡宣告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裁定原本、正本主文欄第一項關於「宣告甲○○○(女,民國前0 年00月0日生,父陳O陽,母不詳,失蹤前最後住所:住○○市○○區 ○○路00號)於民國50年9月24日下午12時死亡。」應更正為「宣 告甲○○○(女,民國前0年00月00日生,父陳O陽,母不詳,失蹤 前最後住所:住○○市○○區○○路00號)於民國50年9月24日下午12 時死亡。」   理  由 一、按判決如有誤寫、誤算或其他類此之顯然錯誤者,法院得依 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更正之,民事訴訟法第232條第1項定有 明文。又家事非訟事件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 36條第3項亦準用上開規定。 二、查本院前開民事裁定原本及正本有如主文所示之顯然錯誤, 應予更正。 三、依首開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家事第三庭  法 官 鄭美玲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裁判費新台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姚佳華

2025-03-28

KSYV-113-亡-37-20250328-3

司養聲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

養父母死亡後許可終止收養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養聲字第275號 聲 請 人 即被收養人 乙○○ 上聲請人聲請養父母死亡後許可終止收養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許可終止收養人甲○○(男,民國0年0月00日生,民國95年8月30日 死亡,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與被收養人乙○○(女,民 國00年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間之收養關 係。 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收養人甲○○收養聲請人即被收養人乙○○ 為養女,惟收養人甲○○於民國95年8月30日死亡,爰聲請許 可終止收養人甲○○與被收養人間之收養關係等語。 二、按「養父母死亡後,養子女得聲請法院許可終止收養。」、 「法院認終止收養顯失公平者,得不許可之。」民法第1080 條之1第1項、第4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養子女及收養 效力所及之直系血親卑親屬,自收養關係終止時起,回復其 本姓,並回復其與本生父母及其親屬間之權利義務。但第三 人已取得之權利,不受影響。」,民法第1083條亦定有明文 。又按養父母死亡時,養父母與養子女間之收養關係並未當 然解消,是我國民法定有死後終止收養之制度,其目的在於 解消養子女與死亡養父母及其親屬間之法定血親關係,同時 為圖回復其本姓及回復其與本生父母之法律關係。 三、經查,聲請人主張之事實,有收養人及被收養人之戶籍謄本 為證,堪信屬實,且據聲請人到院陳明終止收養之原因,並 無任何顯失公平之情形,本件聲請應予准許。 四、爰裁定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 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家事法庭 司法事務官 林吟香

2025-03-28

KSYV-113-司養聲-275-20250328-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contact@know99.com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