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許紋華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21-30 筆)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給付承攬報酬

最高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台上字第363號 上 訴 人 許銘陽即許銘陽建築師事務所 訴訟代理人 徐正坤律師 被 上訴 人 農業部農業科技園區管理中心 法定代理人 謝勝信 訴訟代理人 吳小燕律師 吳文賓律師 黃家豪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承攬報酬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2 年12月13日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第二審更審判決(111年度建 上更一字第6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關於駁回上訴人請求被上訴人給付新臺幣一百三十六萬九 千九百六十六元及自本判決確定翌日起算法定遲延利息暨該訴訟 費用部分廢棄,發回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其他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關於駁回其他上訴部分,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上訴人主張:兩造於民國99年3月9日簽訂採購契約(下 稱系爭契約),由伊承攬被上訴人之「農業科技園區外銷觀 賞魚及水產種苗產銷營運區暨研發物流區新建工程委託規劃 設計監造」工程(下稱系爭工程)之規劃、設計及監造,約 定監造部分工期365日曆天,服務費依第一審判決附表五所 示建造費級距計算,其中規劃費占10%、設計費占45%、監造 費占45%,監造費為新臺幣(下同)1,613萬259元。伊已於1 03年11月25日完成工作,經被上訴人於104年1月8日結算完 畢。系爭工程展延工期如原判決附表(下稱附表)所示共246. 5日,伊並無可歸責事由,被上訴人應增加給付監造費1,089 萬3,448元等情。爰依民法第227條之2第1項規定,求為命被 上訴人如數給付,及加計自104年3月3日起算法定遲延利息 之判決(原審判命被上訴人給付529萬2,051元,及自本判決 確定翌日起算法定遲延利息部分,未據被上訴人提起上訴, 業已確定,及其他未繫屬本院部分,不另贅敘)。 二、被上訴人則以:系爭工程因PC樁工法變更而展延工期139日 、植入式PC樁工法變更影響起始時間及實際施工展延各15日 、9日、共同管溝與地下既有管線牴觸展延28日、研發物流 中心筏基增加消防蓄水池展延3日等部分,均係可歸責於上 訴人之事由致須變更設計;且系爭契約採日曆天計算,因天 候不可抗力因素而展延工期部分,上訴人非不可預見,無情 事變更原則適用之餘地。系爭契約第20條已約定,契約本文 未載明者,依政府採購法及民法等法令規定,上訴人請求增 加監造服務費,應依政府採購法授權之「機關委託技術服務 廠商評選及計費辦法」規定辦理,無民法第227條之2第1項 規定之適用。系爭工程於104年1月5日完工並驗收完畢,上 訴人遲至106年6月21日始主張依民法第227條之2第1項規定 請求,已罹於除斥期間等語,資為抗辯。 三、原審廢棄第一審所為命被上訴人給付逾529萬2,051元及自本 判決確定翌日起算之法定遲延利息部分之判決,改判上訴人 該部分之訴駁回,其理由如下: ㈠、兩造於99年3月9日簽訂系爭契約,由上訴人承攬系爭工程, 監造費用為1,613萬259元,上訴人已於103年11月25日完成 工作,並經被上訴人於104年1月8日結算完畢;系爭工程之 施工廠商長鴻營造股份有限公司因如附表所示展延事實,展 延工期共246.5日等情,為兩造所不爭。綜酌兩造之陳述、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下稱工程會)鑑定書、中央氣象局屏 東測站雨量統計資料等件,堪認附表項次1、2、3及項次4① 、②、④、⑥至⑪所示展延事實(展延日數共215.5日),均不可 歸責於上訴人。又上開項次3、項次4④、⑥、⑦所示展延事實 部分(展延日數共24日),乃被上訴人單方面之需求而請求增 設,致延長工期,可歸責於被上訴人,其餘展延日數191.5 日部分,則不可歸責於被上訴人。 ㈡、關於附表項次4③所示共同管溝與地下既有管線牴觸展延28日 部分:衡酌上訴人曾函請被上訴人提供基地周邊管線地下分 布圖,應知悉系爭工地有地下管線存在,自應本其專業探明 地下管線之高程,以避免發生管線牴觸情形,其率然設計共 同管溝之位置,致與地下污水管線牴觸,顯有可歸責事由存 在。系爭工程之第二次變更設計書圖雖就上開變更設計記載 變更原因,並經被上訴人之專案管理單位余曉嵐建築師事務 所認定責任歸屬為「無」,惟並未載明原設計牴觸地下污水 管高程之具體原因,且證人郭武彥證稱:上開資料係余曉嵐 建築師事務所針對責任歸屬為建議,被上訴人核章僅同意變 更項目、數量,責任歸屬會另外出具公文等語,而被上訴人 迄未就責任歸屬出具公文,難謂已同意余曉嵐建築師事務所 建議之責任歸屬,是上開變更設計書圖內容,不足採為有利 上訴人之認定。 ㈢、關於附表項次4⑤所示研發物流中心筏基增加消防蓄水池展延3 日部分:依「各類場所消防安全設備設置標準」(下稱消防 設備設置標準)第12條第1款第4目、第2款第6目規定,建築 物倘為展覽用途,為甲類場所;倘為辦公室用途,為乙類場 所。甲類場所樓地板面積1,500平方公尺以上者,應依上開 標準第17條第1項第1款規定,設置自動撒水設備。又建築物 天花板高度超過10公尺,應採用放水型撒水頭;自動撒水設 備之水源容量,使用放水型撒水頭時,採固定式者應在最大 放水區域全部撒水頭、採可動式者應在最大放水量撒水頭, 繼續放射20分鐘之水量以上,上開標準第46條第1項第5款( 按113年4月24日修正後之現行條文移列同條項第6款)、第57 條第1項第4款亦有明定。本件研發物流中心之消防設施送請 內政部審核,認定未符合「水源容量應在最大放水區域繼續 放射20分鐘以上之水量」(下稱系爭標準),是現場有增加 消防水池容量需求,原設計應予變更,堪以認定。查研發物 流中心之1樓天花板高度超過10公尺,應採用放水型撒水頭 ,而使用放水型撒水頭時,採可動式者應在最大放水量撒水 頭,繼續放射20分鐘之水量以上(即系爭標準),上訴人於 設計前即應規劃是否增加消防蓄水池,以符合上開規定及系 爭標準,此與該建築物是否為甲類場所無涉,上訴人自始設 計上開天花板高度超過10公尺,並非因改為展覽用途而變更 設計該高度,是其主張因被上訴人指示其變更1樓大廳用途 ,始需辦理變更設計增設消防蓄水池,乃不可歸責於其所致 云云,委不足採。至余曉嵐建築師事務所認此變更設計係配 合內政部消防署審核認可,無責任歸屬,與上開認定不符, 難認可採。 ㈣、系爭工程展延工期215.5日部分,係不可歸責於上訴人,審諸 展延原因,或係因無法預測之地質因素而變更設計、或係因 天候之不可抗力因素、或係因被上訴人單方面需求,各該展 延事由之發生,並非客觀情事之常態發展,逾訂約時所認知 之基礎或環境;且系爭契約原約定工期為365日曆天,其成 本核計應以該約定工期為考量,則展延工期215.5日,已達 原約定工期59%以上,顯非正常工程之常態,難認締約時所 得預料,上訴人依情事變更原則,請求增加給付監造費,自 屬可採。系爭工程於104年1月5日完工並驗收完畢,上訴人 於105年1月8日提起本件訴訟請求此項權利,並未逾除斥期 間。 ㈤、本件應採原約定監造費比例法計算為適當,系爭契約約定之 監造費為1,613萬259元,為兩造所不爭執,系爭工程展延日 數共215.5日,依比例法計算,應增加監造費952萬3,482元 。惟上開展延日數之其中191.5日,係不可歸責於兩造事由 所致,由被上訴人單方面承擔情事變更之不利益,有失公允 ,應由兩造平均分擔為適當,爰按比例扣除423萬1,431元, 故上訴人僅得請求被上訴人給付529萬2,051元。又當事人依 民法第227條之2情事變更原則之規定,請求法院增加給付者 ,乃為形成之訴,須待法院為增加給付判決確定後,其就新 增加給付之請求權始告確定發生。是上訴人訴請給付增加費 用之遲延利息,應於本案判決確定翌日起算。從而,上訴人 依民法第227條之2第1項規定,請求被上訴人給付529萬2,05 1元,及加計自本判決確定翌日起算法定遲延利息部分,洵 屬有據,應予准許;逾此部分之請求,為無理由,不應准許 。 四、關於廢棄發回(即附表項次4③、⑤所示136萬9,966元,及自 本判決確定翌日起算法定遲延利息)部分: ㈠、按法院依自由心證判斷事實之真偽,不得違背論理及經驗法 則;法院為判決時,應將得心證之理由,記明於判決;判決 書之理由項下,應記載關於攻擊或防禦方法之意見及法律上 之意見;判決不備理由,而影響裁判之結果者,應廢棄原判 決,此觀民事訴訟法第222條第3項、第4項、第226條第3項 、第469條第6款、第477條之1規定自明。依卷附系爭工程之 第二次變更設計書圖(定稿版)所示,關於「第二次變更設計 說明」所載「CO31-CO33污水外管線配管變更設計」變更案( 即附表項次4③所示展延事實),經專業管理單位余曉嵐建築 師事務所於審查後,在「責任歸屬」欄記載「無」,該書圖 並經被上訴人各層級人員核章(見原審更一字卷二第517、51 8、523頁),參諸證人即被上訴人之承辦人員郭武彥證稱: 上開核章只是同意實質變更項目、數量,責任歸屬會另外出 具公文等語(見同上卷第712頁),而被上訴人迄未就責任歸 屬出具公文,復為原審認定之事實。果爾,能否謂被上訴人 未同意上開書圖所記載之責任歸屬,自滋疑義。乃原判決竟 認被上訴人未就責任歸屬出具公文,難謂已同意余曉嵐建築 師事務所建議之責任歸屬,上開書圖不足為有利於上訴人之 認定,其論理已非允洽。再者,第一審法院曾就系爭工程展 延工期之原因可否歸責於兩造一事,函請工程會鑑定,依其 鑑定書記載,似認附表項次4①至⑪所示展延事實(展延日數共 72日),均非可歸責於上訴人(見一審卷三第33、34頁),上 訴人在原審已援引上開鑑定意見,主張其就上開管線變更設 計並無可歸責性等語(見原審更一字卷三第842、843頁),應 屬重要之攻擊方法,乃原審對此並未在判決理由項下記載其 取捨意見,即遽為不利於上訴人之認定,亦有判決不備理由 之違法。 ㈡、次查消防設備設置標準第57條第1項所要求一定水源容量之設 置,係針對「自動撒水設備」而定,該條項第4款並明定設 置「放水型撒水頭」時,應具有繼續放射20分鐘之水量以上 。上開標準第17條第1項就應設置「自動撒水設備」之場所 或樓層予以明定,其中第1款規範對象,包括該標準第12條 第1款各目所列之甲類場所,以及第12條第2款第1目所列之 乙類場所(即車站、飛機場大廈、候船室)。至上開標準第46 條,僅係就各場所應使用之「撒水頭」配置位置、樣式予以 規範,其第1項第6款(即113年4月24日修正前第5款)明定: 「中央主管機關認定儲存大量可燃物之場所天花板高度超過 6公尺,或其他場所天花板高度超過10公尺者,應採用放水 型撒水頭。」由此可知,建築物或場所是否採用放水型撒水 頭,與是否應設置自動撒水設備,分屬二事,後者始有上開 標準第57條所定需符合一定水源容量之設置要求。原審見未 及此,遽認上訴人設計研發物流中心之1樓天花板高度超過1 0公尺,應採用放水型撒水頭,而使用放水型撒水頭時,採 可動式者應在最大放水量撒水頭,繼續放射20分鐘之水量以 上(即系爭標準),進而認定上訴人於設計前即應規劃是否 增加消防蓄水池,以符合上開規定及系爭標準,而為不利於 上訴人之判斷,適用法規不無違誤。又上訴人一再主張:研 發物流中心1樓大廳,原規劃為消防設備設置標準第12條第2 款第6目所定乙類場所「辦公室」,伊原設計之消防蓄水池 容量即足夠,其後因被上訴人在履約期間口頭指示未來將作 展覽使用,屬上開標準第12條第1款第4目所定甲類場所「展 覽場」,始有增設消防蓄水池之需求,以符合消防法令等語 ,並提出邀標書為證(見原審更一字卷二第735、736、740、 741頁、卷三第843至847頁),是否毫無足取?非無再為研求 之餘地。原審未詳查審認,逕謂上開場所應採用放水型撒水 頭,上訴人即應規劃符合法令需求之消防蓄水池,與上開場 所是否為甲類場所無涉,亦嫌速斷。 ㈢、上訴論旨,指摘原判決此部分不當,求予廢棄,非無理由。 五、關於駁回其他上訴(即附表項次1、2、3及項次4①、②、④、⑥ 至⑪所示逾529萬2,051元,及自本判決確定翌日起算之法定 遲延利息;項次4③、⑤所示136萬9,966元自104年3月3日起至 本判決確定日止之法定遲延利息)部分:  原審本於取捨證據、認定事實、適用法律之職權行使,就上 訴人請求附表項次1、2、3及項次4①、②、④、⑥至⑪所示展延 日數之增加給付,廢棄第一審所為命被上訴人給付逾529萬2 ,051元及自本判決確定翌日起算、項次4③、⑤所示136萬9,96 6元自104年3月3日起至本判決確定日止之法定遲延利息部分 ,改判駁回上訴人此部分之訴,經核於法並無不合。上訴論 旨,指摘原判決此部分違背法令,聲明廢棄,為無理由。 六、據上論結,本件上訴一部為有理由,一部為無理由。依民事 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第478條第2項、第481條、第449條第 1項、第7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官 李 寶 堂 法官 吳 青 蓉 法官 賴 惠 慈 法官 林 慧 貞 法官 許 紋 華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林 書 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2025-03-05

TPSV-113-台上-363-20250305-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塗銷所有權移轉登記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上字第1186號 上 訴 人 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彰化農場 法定代理人 胡發韜 訴訟代理人 尤挹華律師 被 上訴 人 覃兆年 訴訟代理人 賴鎮局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塗銷所有權移轉登記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 國113年3月29日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第二審更審判決(112年 度重上更一字第12號),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上訴第三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又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且提起上 訴,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 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 依民事訴訟法第469條之1規定提起上訴者,並應具體敘述為 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 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另第三審法院應於上訴聲明之範 圍內,依上訴理由調查之。同法第467條、第468條、第470 條第2項、第475條本文各有明文。是當事人提起上訴,如依 同法第469條規定,以原判決有所列各款情形之當然違背法 令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有合於各該條 款規定情形之具體內容,及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 之具體事實;如依同法第469條之1規定,以原判決有前條以 外其他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 應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司法院大法官解釋 或憲法法庭裁判意旨,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法則等 及其具體內容,暨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 實,並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 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上訴狀或理由 書如未依上述方法表明,或其所表明者與上開法條規定不合 時,即難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其上訴自非合法。另第 三審法院就未經表明於上訴狀或理由書之事項,除有民事訴 訟法第475條但書情形外,亦不調查審認。 二、本件上訴人對於原判決提起上訴,雖以該判決違背法令為由 ,惟核其上訴理由狀所載內容,係就原審取捨證據、認定事 實、適用法律之職權行使,所論斷:反共抗俄戰士授田條例 (下稱戰士授田條例)或戰士授田憑據處理條例僅規範不再 授田之情形,並無國家機關是否不待登記直接取得原授與土 地所有權之規定,授田場員依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 員會(下稱退輔會)所屬農場授田後年老暨離場場員土地財產 處理辦法交還原由政府授與之土地,仍須依民法第758條規 定辦理所有權移轉登記。被上訴人之父覃安慶於民國50年1 月16日退伍後,經安置於屏東隘寮農場,由政府依戰士授田 條例之規定,將原判決附表「變更後土地標示」欄所示土地 應有部分各18分之1(下稱系爭應有部分)授與覃安慶自耕 ,於同年8月28日辦畢所有權移轉登記。嗣覃安慶於57年11 月1日離場,由退輔會轉介安置在基隆市政府民防指揮部擔 任技工,自願交還授田土地,並繳還系爭應有部分所有權狀 予上訴人,換領戰士授田憑據,失其取得系爭應有部分之法 律上原因,受有不當得利。惟上訴人就系爭應有部分之移轉 登記請求權,自覃安慶離場起算,時效於72年11月1日屆滿 。上訴人於時效完成後始提起本件訴訟為請求,經被上訴人 為時效抗辯,自得拒絕給付。又覃安慶雖於80年12月間申請 授田憑據補償金,惟領有戰士授田憑據之輔導就業或現任公 職之退除役戰士,得申請發給授田憑據補償金,為戰士授田 憑據處理條例所明定,難認覃安慶明知系爭所有權移轉登記 請求權已罹於時效而為承認,不生拋棄時效完成利益之效力 。從而,上訴人依民法第179條、第1148條規定,請求被上 訴人將系爭應有部分移轉登記為國有,並以其為管理機關, 及依民法第179條規定,請求被上訴人給付系爭徵收補償金 ,為無理由,不應准許等情,指摘其為不當,並就原審所為 論斷或其他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者,泛言未論斷或論斷違法 ,而非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 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 、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 要性之理由,難認其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依首揭說明,應 認其上訴為不合法。 三、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   444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官 李 寶 堂 法官 吳 青 蓉 法官 許 紋 華 法官 賴 惠 慈 法官 林 慧 貞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王 心 怡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2025-03-05

TPSV-113-台上-1186-20250305-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損害賠償再審之訴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上字第406號 上 訴 人 劉淑惠 訴訟代理人 蘇慶良律師 被 上訴 人 楊雲祥 謝正裕 上 列一 人 訴訟代理人 王 漢律師 被 上訴 人 林佳秀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再審之訴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 113年10月4日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再審判決(112年度再字第8 號),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上訴第三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又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且提起上 訴,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 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 依民事訴訟法第469條之1規定提起上訴者,並應具體敘述為 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 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另第三審法院應於上訴聲明範圍 內,依上訴理由調查之。同法第467條、第468條、第470條 第2項、第475條本文各定有明文。是當事人提起上訴,如依 同法第469條規定,以原判決有所列各款情形之當然違背法 令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有合於各該條 款規定情形之具體內容,及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 之具體事實;如依同法第469條之1規定,以原判決有前條以 外其他不適用法規或適用法規不當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 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司法院大法官 解釋、憲法法庭裁判,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等及其具 體內容,暨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 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 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上訴狀或理由書如未 依上述方法表明,或其所表明者與上開法條規定不合時,即 難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其上訴自非合法。另第三審法 院就未經表明於上訴狀或理由書之事項,除有民事訴訟法第 475條但書情形外,亦不調查審認。 二、本件上訴人對於原判決提起上訴,雖以該判決違背法令為由 ,惟核其上訴理由狀所載內容,係就原審取捨證據、認定事 實之職權行使所論斷:原法院109年度上字第228號判決(下 稱原確定判決)之前訴訟程序中,被上訴人對於上訴人主張 未實際召開「本校劉淑惠老師疑涉不適任教師案調查小組」 會議,而虛構會議內容,並偽造學生名義簽名、訪談紀錄、 開會通知等節,自始加以爭執,並無自認之情事,原確定判 決認定上訴人不能證明其主張為真正,並無違反民事訴訟法 第222條第1項前段、第361條第1項、第279條第1項及第3項 規定,無適用法規顯有錯誤情事,上訴人依同法第496條第1 項第1款規定,對原確定判決提起再審之訴,為無理由,應 予駁回等情,指摘其為不當,並就原審所為論斷者,泛言論 斷違法,或違反證據法則,而非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 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 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 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難認其已合法表明上 訴理由。依首揭說明,應認其上訴為不合法。 三、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   444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官 李 寶 堂 法官 吳 青 蓉 法官 許 紋 華 法官 林 慧 貞 法官 賴 惠 慈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王 心 怡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2025-03-05

TPSV-114-台上-406-20250305-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拆屋還地等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上字第408號 上 訴 人 東記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賴 忠 和 訴訟代理人 吳 啟 瑞律師 被 上訴 人 陳 劉 敏 賴 松 貴 林 春 吉 謝 明 義 李 銀 謀 陳阮寶貴 阮 松 田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拆屋還地等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 1月26日臺灣高等法院第二審判決(113年度重上字第394號), 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上訴第三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又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且提起上 訴,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 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 依民事訴訟法第469條之1規定提起上訴者,並應具體敘述為 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 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另第三審法院應於上訴聲明範圍 內,依上訴理由調查之。同法第467條、第468條、第470條 第2項、第475條本文各定有明文。是當事人提起上訴,如依 同法第469條規定,以原判決有所列各款情形之當然違背法 令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有合於各該條 款規定情形之具體內容,及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 之具體事實;如依同法第469條之1規定,以原判決有前條以 外其他不適用法規或適用法規不當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 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司法院大法官 解釋、憲法法庭裁判,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等及其具 體內容,暨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 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 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上訴狀或理由書如未 依上述方法表明,或其所表明者與上開法條規定不合時,即 難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其上訴自非合法。另第三審法 院就未經表明於上訴狀或理由書之事項,除有民事訴訟法第 475條但書情形外,亦不調查審認。 二、本件上訴人對於原判決提起上訴,雖以該判決違背法令為由 ,惟核其上訴理由狀所載內容,係就原審取捨證據、認定事 實之職權行使所論斷:坐落○○市○○區○○段387之1地號土地( 下稱系爭土地)為被上訴人所共有,應有部分如原判決附表 (下稱附表)一所示。系爭土地分割自重測前同上區○○○段○ ○○小段295地號土地(下稱295地號土地),   上訴人未能證明295地號土地原共有人間成立以坐落該地三 合院公廳中心延伸線為界,右側土地分由賴聰、賴建勳家族 使用之分管契約,或曾明示或默示同意將系爭土地如原判決 附圖暫編地號387-1⑴所示、面積518.57平方公尺部分無償提 供予上訴人興建廠房(下稱系爭廠房)使用,上訴人占有該 部分土地無合法權源,被上訴人請求上訴人拆除系爭廠房, 返還所占有土地,係屬正當權利行使,無權利濫用或違反誠 信原則,是被上訴人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前段及中段、第17 9條規定,請求上訴人拆除系爭廠房、騰空返還占用土地, 並給付被上訴人各如附表一第㈣欄、第㈥欄所示相當於租金之 不當得利本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等情,指摘其為不當, 並就原審所為論斷者,泛言未論斷或論斷違法,而非表明該 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 法令之具體事實,並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 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 難認其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依首揭說明,應認其上訴為不 合法。末查,本件事實與民法第425條之1規定不符,亦無類 推適用之餘地,且原審已說明其餘攻防方法及證據,不足以 影響判決之結果,不逐一論駁之旨,上訴人指摘原判決不備 理由,不無誤會,附此敘明。 三、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   444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官 李 寶 堂 法官 吳 青 蓉 法官 許 紋 華 法官 林 慧 貞 法官 賴 惠 慈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王 心 怡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2025-03-05

TPSV-114-台上-408-20250305-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損害賠償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上字第407號 上 訴 人 蔡錦枝 訴訟代理人 洪大明律師 被 上訴 人 有限責任新竹第三信用合作社 法定代理人 葉傳福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2 月18日臺灣高等法院第二審判決(113年度重上字第468號),提 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上訴第三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又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且提起上 訴,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 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 依民事訴訟法第469條之1規定提起上訴者,並應具體敘述為 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 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另第三審法院應於上訴聲明範圍 內,依上訴理由調查之。同法第467條、第468條、第470條 第2項、第475條本文各定有明文。是當事人提起上訴,如依 同法第469條規定,以原判決有所列各款情形之當然違背法 令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有合於各該條 款規定情形之具體內容,及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 之具體事實;如依同法第469條之1規定,以原判決有前條以 外其他不適用法規或適用法規不當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 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司法院大法官 解釋、憲法法庭裁判,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等及其具 體內容,暨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 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 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上訴狀或理由書如未 依上述方法表明,或其所表明者與上開法條規定不合時,即 難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其上訴自非合法。另第三審法 院就未經表明於上訴狀或理由書之事項,除有民事訴訟法第 475條但書情形外,亦不調查審認。 二、本件上訴人對於原判決提起上訴,雖以該判決違背法令為由 ,惟核其上訴理由狀所載內容,係就原審取捨證據、認定事 實之職權行使所論斷:上訴人依序於民國110年5月4日、同 年月5日與訴外人黃鈺真簽立新臺幣(下同)320萬元、   1,291萬元之借款契約,並交付戶名「禮讚金澤企業社蔡麗 卿」、「錦昶有限公司」之存摺、印鑑章、提款密碼,授權 黃鈺真領取並匯出存款共1,611萬元,以為借款交付,黃鈺 真斯時雖任職被上訴人中正分社之櫃檯行員,惟其所為係基 於與上訴人之借款契約,非執行職務或為職務所必要之行為 ,且上訴人平素有大額匯款予廠商之交易行為,其授權黃鈺 真將提領存款匯入之帳戶亦非異常交易帳戶,被上訴人核准 匯款,難認有違忠實或善良管理人注意義務,上訴人因黃鈺 真不能清償借款所生損害,與信用合作社法第21條,金融控 股公司及銀行業內部控制及稽核制度實施辦法第3條、第8條 ,金融消費者保護法第7條第3項,存款帳戶及其疑似不法或 顯屬異常交易管理辦法第16條規定之立法規範目的及欲防免 之結果無關,而被上訴人制訂之人事管理規則及員工服務及 行為規範要點僅係維護組織運作及內部紀律,非保護他人之 法律,是上訴人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2項、第188條 第1項前段規定,請求被上訴人賠償1,611萬元本息,為無理 由,不能准許等情,指摘其為不當,並就原審所為論斷者, 泛言未論斷或論斷違法,而非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 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具 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 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難認其已合法表明上訴 理由。依首揭說明,應認其上訴為不合法。 三、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   444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官 李 寶 堂 法官 吳 青 蓉 法官 許 紋 華 法官 林 慧 貞 法官 賴 惠 慈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王 心 怡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2025-03-05

TPSV-114-台上-407-20250305-1

台抗
最高法院

聲請假扣押強制執行聲明異議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抗字第96號 再 抗告 人 沈 瑋 代 理 人 許永欽律師 徐思民律師 施苡丞律師 上列再抗告人因與相對人財團法人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易人保護 中心間聲請假扣押強制執行聲明異議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 11月25日臺灣高等法院裁定(113年度抗字第864號),提起再抗 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抗告駁回。 再抗告程序費用由再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假扣押裁定經廢棄或變更已確定者,於其廢棄或變更之範 圍內,執行法院得依聲請撤銷其已實施之執行處分,強制執 行法第132條之1固有明定。惟假扣押屬保全程序,其裁定不 待確定即具有執行力,且為貫徹假扣押執行之保全目的,民 事訴訟法第528條第4項乃規定「准許假扣押之裁定,如經抗 告者,在駁回假扣押聲請裁定確定前,已實施之假扣押執行 程序,不受影響。」準此,准許假扣押裁定經抗告法院廢棄 發回,倘原法院更為以供擔保為條件之假扣押裁定,性質上 為假扣押裁定之變更,揆諸首揭規定,必債權人未補繳足額 之擔保金,執行法院始得撤銷其已實施之執行處分。 二、本件再抗告人以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下稱智商法院)111 年度商全字第6號假扣押裁定(下稱系爭裁定),業經本院以   112年度台抗字第286號裁定予以廢棄確定,相對人不得以之 為執行名義對其財產強制執行,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下稱臺 北地院)以111年度司執全字第600號執行事件,及囑託臺灣 士林地方法院所為之執行處分應予撤銷為由,向臺北地院聲 明異議,經該院司法事務官裁定(處分)駁回,再抗告人不服 ,對之提出異議,臺北地院裁定駁回,再抗告人復提起抗告 。原法院以:系爭裁定係智商法院依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易 人保護法第34條第2項規定,准相對人免供擔保而為假扣押 ,相對人憑以聲請對再抗告人為假扣押執行,臺北地院已依 相對人之聲請核發執行命令。嗣系爭裁定經最高法院以112 年度台抗字第286號裁定廢棄,發回智商法院更為裁定,惟 智商法院並未駁回假扣押之聲請,其更為之112年度商全更 一字第2號裁定(下稱更審裁定),係酌定相對人以新臺幣( 下同)350萬元或同面額之中央政府建設公債供擔保後,准 許相對人對再抗告人之財產於2334萬7407元範圍內為假扣押 ,且經最高法院以113年度台抗字第178號裁定駁回再抗告人 之抗告確定。臺北地院既已實施假扣押之執行,本件與強制 執行法第132條第3項規定「債權人收受假扣押裁定後已逾30 日者,不得聲請執行」之情形有間,無適用該條項規定之餘 地。又相對人於民國113年4月12日依更審裁定為再抗告人提 存擔保金350萬元,就本件執行已供足額擔保金,再抗告人 聲請撤銷該等執行程序,難認可採等詞,因而維持臺北地院 所為裁定,駁回再抗告人之抗告,經核於法並無違誤。再抗 告論旨指摘原裁定適用法規顯有錯誤,聲明廢棄,非有理由 。 三、據上論結,本件再抗告為無理由。依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 ,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2項、第481條、第449條第1項、 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官 李 寶 堂 法官 吳 青 蓉 法官 許 紋 華 法官 賴 惠 慈 法官 林 慧 貞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王 心 怡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2025-03-05

TPSV-114-台抗-96-20250305-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返還不當得利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上字第2251號 上 訴 人 楊鄭美雪 訴訟代理人 陳 水 聰律師 被 上訴 人 郭 品 辰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不當得利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 年8月21日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第二審判決(113年度上字第17 6號),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按上訴第三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又 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且提起上訴,上訴 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 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依民事訴訟法第46 9條之1規定提起上訴者,並應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 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 另第三審法院應於上訴聲明範圍內,依上訴理由調查之。同法第 467條、第468條、第470條第2項、第475條本文各定有明文。是 當事人提起上訴,如依同法第469條規定,以原判決有所列各款 情形之當然違背法令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 有合於各該條款規定情形之具體內容,及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 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如依同法第469條之1規定,以原判決有前 條以外其他不適用法規或適用法規不當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 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司法院大法官解釋 、憲法法庭裁判,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等及其具體內容, 暨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具體敘述為從 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 則上重要性之理由。上訴狀或理由書如未依上述方法表明,或其 所表明者與上開法條規定不合時,即難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 ,其上訴自非合法。另第三審法院就未經表明於上訴狀或理由書 之事項,除有民事訴訟法第475條但書情形外,亦不調查審認。 本件上訴人對於原判決提起上訴,雖以該判決違背法令為由,惟 核其上訴理由狀所載內容,係就原審認定:上訴人委託其配偶楊 宗龍處理與訴外人張文羽買賣系爭土地事宜,且授權楊宗龍收取 及處分使用系爭土地買賣價金。張文羽應楊宗龍之要求,交付系 爭土地買賣訂金新臺幣(下同)2萬元予被上訴人,及匯款250萬 元、100萬元、470萬9850元(原判決誤為470萬9750元)至被上 訴人開設於玉山商業銀行北高雄分行之帳戶。被上訴人以上開款 項清償楊宗龍向第一商業銀行之借款315萬1155元、訴外人謝坤 成之借款,及支付楊宗龍經營隆興企業行所需款項。上訴人依不 當得利之法律關係,請求被上訴人給付507萬8695元本息,並無 理由等取捨證據、認定事實之職權行使,指摘其為不當,並就原 審所為論斷或於判決結果不生影響者,泛言未論斷、論斷矛盾或 違法,而非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 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 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 由,難認其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依首揭說明,應認其上訴為不 合法。 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444條 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官 李 寶 堂 法官 許 紋 華 法官 賴 惠 慈 法官 林 慧 貞 法官 吳 青 蓉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林 書 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2025-03-05

TPSV-113-台上-2251-20250305-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給付工程款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上字第405號 上 訴 人 渥康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 恩 訴訟代理人 周逸濱律師 魯忠翰律師 李宛蓉律師 被 上訴 人 揚恩室內裝修設計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高志豪 訴訟代理人 李宜光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工程款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 11月20日臺灣高等法院第二審判決(111年度重上字第1023號) ,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上訴第三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又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且提起上 訴,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 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 依民事訴訟法第469條之1規定提起上訴者,並應具體敘述為 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 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另第三審法院應於上訴聲明範圍 內,依上訴理由調查之。同法第467條、第468條、第470條 第2項、第475條本文各定有明文。是當事人提起上訴,如依 同法第469條規定,以原判決有所列各款情形之當然違背法 令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有合於各該條 款規定情形之具體內容,及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 之具體事實;如依同法第469條之1規定,以原判決有前條以 外其他不適用法規或適用法規不當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 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司法院大法官 解釋、憲法法庭裁判,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等及其具 體內容,暨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 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 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上訴狀或理由書如未 依上述方法表明,或其所表明者與上開法條規定不合時,即 難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其上訴自非合法。另第三審法 院就未經表明於上訴狀或理由書之事項,除有民事訴訟法第 475條但書情形外,亦不調查審認。 二、本件上訴人對於原判決提起上訴,雖以該判決違背法令為由 ,惟核其上訴理由狀所載內容,係就原審取捨證據、認定事 實之職權行使所論斷:被上訴人於民國108年12月間承攬施 作上訴人設立之臺北市私立康禾社區長照機構(下稱系爭長 照機構)室內裝修工程(下稱系爭工程),約定採實作實算 計付報酬,該工程於109年9月3日經核發消防安全設備竣工 查驗合格,同年月10日核發建築物室內裝修合格證明,被上 訴人於同年11月14日傳送「201109版裝修帳單」電子檔予上 訴人結算系爭工程應付帳款,上訴人於110年1月7至11日間 ,在被上訴人製作之彙算文件(下稱系爭彙算文件)蓋用公 司大小章,確認系爭工程應付款項餘款為新臺幣(下同)91 3萬6,589元,扣除被上訴人同意扣減38萬7,892元,尚應給 付工程款874萬8,697元。被上訴人未受上訴人委任統籌規劃 及執行系爭長照機構之申設,上訴人因裝修樓地板面積不符 免辦使用執照變更,及長照機構設立申請遭退件補正,不能 謂係被上訴人設計錯誤所致,且上訴人提出支付34萬8,300 元單據亦不能證明與系爭工程設計錯誤有關,上訴人不得請 求賠償損害。兩造嗣於110年1月28日簽立室內工程承攬合約 書(下稱系爭合約書)係供上訴人申請長照機構經費補助之 用,系爭合約書所載施工期限或系爭工程室內裝修許可證所 載施工期間,均非兩造約定之實際施工期間,上訴人無從據 此請求逾期罰款或營業損失,其所為抵銷抗辯,不足採信。 是被上訴人依系爭彙算文件約定,請求上訴人給付874萬8,6 97元本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等情,指摘其為不當,並就 原審所為論斷者,泛言未論斷或論斷違法,或違反證據及論 理法則,而非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 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具體敘述為從事法 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 則上重要性之理由,難認其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依首揭說 明,應認其上訴為不合法。末查,被上訴人於原審主張系爭 工程業經兩造核算,上訴人並於系爭彙算文件蓋印確認,依 系爭彙算文件,請求上訴人給付上開工程款(見原審卷一第 230至231頁),原審認定上訴人應依系爭彙算文件,給付被 上訴人上開工程款本息,自無逾兩造聲明及主張範圍,亦無 違背辯論主義可言,附此敘明。 三、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   444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官 李 寶 堂 法官 吳 青 蓉 法官 許 紋 華 法官 林 慧 貞 法官 賴 惠 慈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王 心 怡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2025-03-05

TPSV-114-台上-405-20250305-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返還簽約金等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上字第401號 上 訴 人 徐至強 訴訟代理人 陳國華律師 莊文玉律師 連德照律師 被 上訴 人 林庭宇 訴訟代理人 葉民文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簽約金等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 年11月27日臺灣高等法院第二審判決(113年度上字第671號), 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上訴第三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又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且提起上 訴,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 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 依民事訴訟法第469條之1規定提起上訴者,並應具體敘述為 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 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另第三審法院應於上訴聲明範圍 內,依上訴理由調查之。同法第467條、第468條、第470條 第2項、第475條本文各定有明文。是當事人提起上訴,如依 同法第469條規定,以原判決有所列各款情形之當然違背法 令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有合於各該條 款規定情形之具體內容,及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 之具體事實;如依同法第469條之1規定,以原判決有前條以 外其他不適用法規或適用法規不當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 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司法院大法官 解釋、憲法法庭裁判,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等及其具 體內容,暨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 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 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上訴狀或理由書如未 依上述方法表明,或其所表明者與上開法條規定不合時,即 難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其上訴自非合法。另第三審法 院就未經表明於上訴狀或理由書之事項,除有民事訴訟法第 475條但書情形外,亦不調查審認。 二、本件上訴人對於原判決其敗訴部分提起上訴,雖以該不利部 分判決違背法令為由,惟核其上訴理由狀所載內容,係就原 審取捨證據、認定事實之職權行使所論斷:兩造於民國112 年7月22日簽立買賣契約(下稱系爭契約),約定被上訴人 以新臺幣(下同)5,800萬元向上訴人買受系爭房屋及其基 地,並交付10萬元及面額570萬元之本票(下稱系爭本票) 作為簽約金。系爭房屋於107年7月17日曾發生兒童跳樓死於 社區中庭之事故(下稱系爭事故),惟與系爭契約第5條第6 項、特別約定事項第12條出賣人保證之事項不符,上訴人不 負告知義務,被上訴人非受詐欺而簽立系爭契約,且系爭事 故發生曾經媒體報導,查證並非困難,被上訴人於洽談買賣 過程中從未主動探問系爭房屋所在社區是否曾發生自殺事故 ,其怠於探詢而生錯誤簽立系爭契約,為有過失,不得撤銷 系爭契約。被上訴人依約應於112年8月1日兌現系爭本票, 經上訴人限期催告後仍未履行,上訴人已於同年月14日合法 解除系爭契約,依系爭契約第8條第2項約定,上訴人得沒收 10萬元及系爭本票作為懲罰性違約金。然上訴人受有解約前 遲延給付之損害至多僅為16萬2,400元,且於解約後之同年1 2月間即以相同價格出賣系爭房屋及其基地,酌以被上訴人 非重大惡意違約等情,認上訴人請求之懲罰性違約金應酌減 為16萬元,並得就被上訴人交付之10萬元及系爭本票6萬元 部分行使權利,逾此部分之系爭本票債權不存在。是被上訴 人追加請求確認系爭本票債權逾6萬元部分不存在,為有理 由,應予准許等情,指摘其為不當,並就原審所為論斷者, 泛言未論斷或論斷矛盾、違法,或違反證據法則,而非表明 該不利部分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 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 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 性之理由,難認其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依首揭說明,應認 其上訴為不合法。末按當事人於第二審程序中,除有民事訴 訟法第447條第1項但書所列情形外,原則上固不得提出 新攻擊防禦方法。惟如不許其提出顯失公平者,仍應許當事 人提出,以兼顧其訴訟權益,並維實質公平,此觀同條第1 項但書第6款規定即明。被上訴人訴訟代理人於第一審首次 行言詞辯論時,陳明因被上訴人在國外,確認後再提出書狀 ,第一審不待其提出,即於當日辯論終結,被上訴人嗣於原 審提出酌減違約金之抗辯,經原審以倘不許其提出,顯失公 平,而准許其提出新攻擊方法,經核並無違背法令。上訴意 旨以原審准許被上訴人是項新攻擊方法之提出,有違上開規 定云云,不無誤會,附此敘明。 三、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   444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官 李 寶 堂 法官 吳 青 蓉 法官 許 紋 華 法官 林 慧 貞 法官 賴 惠 慈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王 心 怡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2025-03-05

TPSV-114-台上-401-20250305-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返還不當得利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上字第410號 上 訴 人 鄭永華 訴訟代理人 陳樹村律師 被 上訴 人 鄭文長 訴訟代理人 呂承育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不當得利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 年10月4日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第二審判決(112年度上字第18 2號),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上訴第三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又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且提起上 訴,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 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 依民事訴訟法第469條之1規定提起上訴者,並應具體敘述為 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 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另第三審法院應於上訴聲明範圍 內,依上訴理由調查之。同法第467條、第468條、第470條 第2項、第475條本文各定有明文。是當事人提起上訴,如依 同法第469條規定,以原判決有所列各款情形之當然違背法 令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有合於各該條 款規定情形之具體內容,及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 之具體事實;如依同法第469條之1規定,以原判決有前條以 外其他不適用法規或適用法規不當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 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司法院大法官 解釋、憲法法庭裁判,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等及其具 體內容,暨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 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 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上訴狀或理由書如未 依上述方法表明,或其所表明者與上開法條規定不合時,即 難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其上訴自非合法。另第三審法 院就未經表明於上訴狀或理由書之事項,除有民事訴訟法第 475條但書情形外,亦不調查審認。 二、本件上訴人對於原判決提起上訴,雖以該判決違背法令為由 ,惟核其上訴理由狀所載內容,係就原審取捨證據、認定事 實之職權行使所論斷:坐落○○市○○區○○段929、936、937地 號土地(下稱系爭土地)係兩造之父鄭大戅(民國000年00 月0日死亡)生前指示其女婿黃聰財以行使優先承買   權方式買受,於94年3月18日登記於兩造之母鄭戴阿葉名下 ,嗣於同年5月26日以贈與為原因,移轉登記為兩造及其等 胞妹鄭玉萩所共有,每人應有部分各3分之1,並非該應有部 分借名登記於被上訴人名下。系爭土地於107年11月21日經 兩造及鄭玉萩共同出賣予訴外人林美琪、林施桂紅,扣除相 關稅款及過戶手續費後,得款新臺幣(下同)1,200萬元, 上訴人及鄭玉萩以鄭大戅為見證人,於107年12月19日簽立 協議書,約定將買賣價金由上訴人及鄭玉萩平分,惟該協議 書未經被上訴人簽署,不能拘束被上訴人,鄭玉萩已將按其 應有部分比例溢領之價金200萬元匯予被上訴人,上訴人經 被上訴人合法催告限期歸還溢領之200萬元,迄未返還,則 被上訴人依民法第179條規定,請求上訴人給付200萬元本息 ,洵屬有據,應予准許等情,指摘其為不當,並就原審所為 論斷者,泛言未論斷或論斷違法,或違反經驗及論理法則, 而非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 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 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 性之理由,難認其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依首揭說明,應認 其上訴為不合法。 三、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   444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官 李 寶 堂 法官 吳 青 蓉 法官 許 紋 華 法官 林 慧 貞 法官 賴 惠 慈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王 心 怡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2025-03-05

TPSV-114-台上-410-20250305-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