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廖建彥

共找到 150 筆結果(第 31-40 筆)

聲再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教師法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13年度聲再字第156號 聲 請 人 王千瑜 住臺南市東區東和路20號 上列聲請人因教師法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0月30日最高行 政法院113年度聲再字第367號裁定,聲請再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最高行政法院。   理 由 一、訴訟之全部或一部,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依原告聲請或依 職權以裁定移送於其管轄法院,行政訴訟法第18條準用民事 訴訟法第28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再審之訴專屬為判決之原 行政法院管轄;裁定已經確定,而有第273條之情形者,得 準用行政訴訟法第5編再審程序之規定,聲請再審,復為行 政訴訟法第275條第1項、第283條所明定。 二、查聲請人因教師法事件,不服最高行政法院民國113年10月3 0日113年度聲再字第367號裁定而聲請再審,依上述行政訴 訟法第283條準用第275條第1項規定,應專屬為裁定之最高 行政法院管轄。聲請人向無管轄權之本院提出聲請,顯係違 誤,爰依職權裁定移送最高行政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審判長法官 李 協 明 法官 黃 奕 超 法官 廖 建 彥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 提出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三、抗告時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並提出委任書(行政訴訟 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但符合下列情形者,得例外不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條第3項、第4項)。 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 所需要件 (一)符合右列情形之一者,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公法學教授、副教授者。 2.稅務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二)非律師具有右列情形之一,經最高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上訴審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者。 2.稅務行政事件,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4.抗告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公法上之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務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者。 是否符合(一)、(二)之情形,而得為強制律師代理之例外,抗告人應於提起抗告或委任時釋明之,並提出(二)所示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及委任書。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書記官 許 琇 淳

2025-03-03

KSBA-113-聲再-156-20250303-1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訴訟救助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13年度救字第106號 聲 請 人 王千瑜 上列聲請人因教師法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0月30日最高行 政法院113年度聲再字第367號裁定,聲請再審(本院113年度聲 再字第156號),並聲請訴訟救助,就訴訟救助部分,本院裁定 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最高行政法院。   理 由 一、按「聲請訴訟救助,應向受訴行政法院為之。」「訴訟之全 部或一部,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依原告聲請或依職權以裁 定移送於其管轄法院。」行政訴訟法第102條第1項及同法第 18條準用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所謂受訴行 政法院,包括現繫屬或將來應繫屬之受訴行政法院。 二、聲請人因教師法事件,向本院聲請再審(113年度聲再字第1 56號),並聲請訴訟救助。該本案訴訟依行政訴訟法第275 條第1項、第283條規定,應專屬最高行政法院管轄,業經本 院依職權裁定移送,則聲請人所為訴訟救助之聲請,依上述 規定及說明,亦應一併移由最高行政法院院審酌。茲聲請人 併向本院聲請訴訟救助,顯有違誤,爰依職權移送最高行政 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審判長法官 李 協 明 法官 黃 奕 超 法官 廖 建 彥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提出 抗告狀(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書記官 許 琇 淳

2025-03-03

KSBA-113-救-106-20250303-1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訴訟救助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13年度救字第96號 聲 請 人 王千瑜 上列聲請人因聲請閱覽卷宗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0月30日 最高行政法院113年度抗字第249號裁定,聲請再審(本院113年 度聲再字第146號),並聲請訴訟救助,就訴訟救助部分,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最高行政法院。   理 由 一、按「聲請訴訟救助,應向受訴行政法院為之。」「訴訟之全 部或一部,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依原告聲請或依職權以裁 定移送於其管轄法院。」行政訴訟法第102條第1項及同法第 18條準用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所謂受訴行 政法院,包括現繫屬或將來應繫屬之受訴行政法院。 二、聲請人因聲請閱覽卷宗事件,向本院聲請再審(113年度聲 再字第146號),並聲請訴訟救助。該本案訴訟依行政訴訟 法第275條第1項、第283條規定,應專屬最高行政法院管轄 ,業經本院依職權裁定移送,則聲請人所為訴訟救助之聲請 ,依上述規定及說明,亦應一併移由最高行政法院院審酌。 茲聲請人併向本院聲請訴訟救助,顯有違誤,爰依職權移送 最高行政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審判長法官 李 協 明 法官 黃 奕 超 法官 廖 建 彥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提出 抗告狀(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書記官 許 琇 淳

2025-03-03

KSBA-113-救-96-20250303-1

聲再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交付法庭錄音光碟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13年度聲再字第143號 聲 請 人 王千瑜 住臺南市東區東和路20號 上列聲請人因交付法庭錄音光碟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1月1 3日最高行政法院113年度聲再字第419號裁定,聲請再審,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最高行政法院。   理 由 一、訴訟之全部或一部,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依原告聲請或依 職權以裁定移送於其管轄法院,行政訴訟法第18條準用民事 訴訟法第28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再審之訴專屬為判決之原 行政法院管轄;裁定已經確定,而有第273條之情形者,得 準用行政訴訟法第5編再審程序之規定,聲請再審,復為行 政訴訟法第275條第1項、第283條所明定。 二、查聲請人因交付法庭錄音光碟事件,不服最高行政法院民國 113年11月13日113年度聲再字第419號裁定而聲請再審,依 上述行政訴訟法第283條準用第275條第1項規定,應專屬為 裁定之最高行政法院管轄。聲請人向無管轄權之本院提出聲 請,顯係違誤,爰依職權裁定移送最高行政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審判長法官 李 協 明 法官 黃 奕 超 法官 廖 建 彥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 提出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三、抗告時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並提出委任書(行政訴訟 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但符合下列情形者,得例外不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條第3項、第4項)。 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 所需要件 (一)符合右列情形之一者,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公法學教授、副教授者。 2.稅務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二)非律師具有右列情形之一,經最高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上訴審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者。 2.稅務行政事件,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4.抗告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公法上之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務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者。 是否符合(一)、(二)之情形,而得為強制律師代理之例外,抗告人應於提起抗告或委任時釋明之,並提出(二)所示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及委任書。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書記官 許 琇 淳

2025-03-03

KSBA-113-聲再-143-20250303-1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訴訟救助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13年度救字第92號 聲 請 人 王千瑜 上列聲請人因交付法庭錄音光碟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1月1 3日最高行政法院113年度聲再字第419號裁定,聲請再審(本院1 13年度聲再字第143號),並聲請訴訟救助,就訴訟救助部分,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最高行政法院。   理 由 一、按「聲請訴訟救助,應向受訴行政法院為之。」「訴訟之全 部或一部,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依原告聲請或依職權以裁 定移送於其管轄法院。」行政訴訟法第102條第1項及同法第 18條準用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所謂受訴行 政法院,包括現繫屬或將來應繫屬之受訴行政法院。 二、聲請人因交付法庭錄音光碟事件,向本院聲請再審(113年 度聲再字第143號),並聲請訴訟救助。該本案訴訟依行政 訴訟法第275條第1項、第283條規定,應專屬最高行政法院 管轄,業經本院依職權裁定移送,則聲請人所為訴訟救助之 聲請,依上述規定及說明,亦應一併移由最高行政法院院審 酌。茲聲請人併向本院聲請訴訟救助,顯有違誤,爰依職權 移送最高行政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審判長法官 李 協 明 法官 黃 奕 超 法官 廖 建 彥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提出 抗告狀(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書記官 許 琇 淳

2025-03-03

KSBA-113-救-92-20250303-1

聲再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教師法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13年度聲再字第148號 聲 請 人 王千瑜 住臺南市東區東和路20號 上列聲請人因教師法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0月30日最高行 政法院113年度聲再字第232號裁定,聲請再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最高行政法院。   理 由 一、訴訟之全部或一部,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依原告聲請或依 職權以裁定移送於其管轄法院,行政訴訟法第18條準用民事 訴訟法第28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再審之訴專屬為判決之原 行政法院管轄;裁定已經確定,而有第273條之情形者,得 準用行政訴訟法第5編再審程序之規定,聲請再審,復為行 政訴訟法第275條第1項、第283條所明定。 二、查聲請人因教師法事件,不服最高行政法院民國113年10月3 0日113年度聲再字第232號裁定而聲請再審,依上述行政訴 訟法第283條準用第275條第1項規定,應專屬為裁定之最高 行政法院管轄。聲請人向無管轄權之本院提出聲請,顯係違 誤,爰依職權裁定移送最高行政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審判長法官 李 協 明 法官 黃 奕 超 法官 廖 建 彥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 提出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三、抗告時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並提出委任書(行政訴訟 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但符合下列情形者,得例外不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條第3項、第4項)。 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 所需要件 (一)符合右列情形之一者,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公法學教授、副教授者。 2.稅務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二)非律師具有右列情形之一,經最高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上訴審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者。 2.稅務行政事件,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4.抗告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公法上之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務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者。 是否符合(一)、(二)之情形,而得為強制律師代理之例外,抗告人應於提起抗告或委任時釋明之,並提出(二)所示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及委任書。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書記官 許 琇 淳

2025-03-03

KSBA-113-聲再-148-20250303-1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有關農業事務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13年度訴字第450號 原 告 詹舒雯 郭家堃 蔡登玉 蔡呂綿子 黃游纏 黃文忠 黃保瑞 莊阿畫 黃誌源 黃文華 黃子溢 黃貞琪 黃宗惠 陳怡婷 賴青松 上15人共同 訴訟代理人 張顥璞 律師 王毓伶 律師 被 告 嘉義縣政府 代 表 人 翁章梁 訴訟代理人 顏伯奇 律師 參 加 人 謝旺龍 上列當事人間有關農業事務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謝旺龍應獨立參加本件訴訟。   理 由 一、按「行政法院認為撤銷訴訟之結果,第三人之權利或法律上 利益將受損害者,得依職權命其獨立參加訴訟,並得因該第 三人之聲請,裁定允許其參加。」「前2項規定,於其他訴 訟準用之。」行政訴訟法第42條第1項、第3項定有明文。 二、緣參加人前以○○縣○○市○○○段白鴿厝小段262地號及白鴿厝段 619-1、619-2、619-3、619-4、625-2、625-3地號之特定農 業區農牧用地,向被告申請作畜牧設施容許使用,計畫飼養 蛋雞10萬隻,案經被告以民國112年7月12日府農畜字第0000 000000號函核發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同意書(下稱 系爭容許使用)在案。惟原告等15人基於利害關係人之地位 ,不服系爭容許使用提起訴願,遭決定駁回,遂提起本件撤 銷訴訟。 三、經查,原告等15人提起本件撤銷訴訟之結果,倘原告等人主 張可採而獲勝訴,參加人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顯將受有損害 ,為維護參加人之程序參與權並保障其實體權利或法律上利 益,爰依首揭規定命其獨立參加本件訴訟,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審判長法 官 林 彥 君 法 官 廖 建 彥 法 官 黃 堯 讚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書記官 林 映 君

2025-02-18

KSBA-113-訴-450-20250218-1

高抗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勞工保險條例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14年度高抗字第1號 抗 告 人 施宥任 相 對 人 勞動部勞工保險局 代 表 人 白麗真 上列當事人間勞工保險條例事件,抗告人不服本院地方行政訴訟 庭中華民國113年12月12日112年度地訴字第44號裁定,提起抗告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訴訟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原裁定以:查抗告人不服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民國113年10 月15日112年度地訴字第44號判決,於113年11月8日提起上 訴,但未於上訴狀內表明上訴理由,且迄今仍未提出上訴理 由書,此有院內查詢單在卷可稽,依上開規定,毋庸命其補 正,爰裁定駁回其上訴等語。 二、抗告人主張:抗告人於收受一審敗訴判決後,律師有代為聲 明上訴,但抗告人僅收受原審命繳費通知,未告知需補事實 理由狀,抗告人於提起本件抗告同時並敘明上訴理由,不因 此必然發生失權效果等語。並聲明:原裁定廢棄。 三、本院查: (一)按行政訴訟法第245條第1項規定:「上訴狀內未表明上訴理 由者,上訴人應於提起上訴後20日內提出理由書於原高等行 政法院;未提出者,毋庸命其補正,由原高等行政法院以裁 定駁回之。」而上開規定依行政訴訟法第263條之5規定,於 高等行政法院上訴審程序準用之。是對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 通常訴訟程序之上訴若未於上訴狀內表明上訴理由,又未於 上訴後20日內提出者,不須先命補正,可由原地方法院行政 訴訟庭逕以裁定駁回之。 (二)經查,本件抗告人於原審提起上訴未附上訴理由,又未於提 起上訴後20日內提出上訴理由書,原審法院依行政訴訟法第 263條之5準用第245條第1項規定,以原裁定駁回抗告人之上 訴,並於113年12月12日公告生效,有原審裁判主文公告證 書可參(原審卷第191頁),於法並無不合。抗告人雖於113 年12月16日收受原裁定後,方於同年月25日提出抗告並補敘 其上訴理由,然其於113年12月25日補提之上訴理由已屬逾 期提出而違法。又抗告人另補陳原審未曾通知其應補上訴理 由云云,惟揆諸前揭規定之說明,原審本無需另裁定命抗告 人補正,更無論抗告人於113年10月21日收受之原審判決, 已於判決理由內教示「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 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其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後 20日內本院補提理由書……未表明上訴理由者,逕以裁定駁回 。」等語(原審卷第167頁),是抗告人前揭主張,洵無足 取。綜此,原裁定以其上訴不合法予以駁回,核無違誤,本 件抗告難認有理由,應予駁回。 四、結論:抗告為無理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0  日 審判長法官 林 彥 君 法官 廖 建 彥 法官 黃 奕 超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0  日 書記官 蔡 玫 芳

2025-02-10

KSBA-114-高抗-1-20250210-1

交上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交通裁決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14年度交上字第6號 上 訴 人 楊逢琪 被 上訴 人 高雄市政府交通局 代 表 人 張淑娟 上列當事人間交通裁決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2月6日 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113年度交字第689號判決,提起上訴,本院 判決如下:   主 文 一、上訴駁回。 二、上訴審訴訟費用新臺幣750元由上訴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上訴人於民國113年3月29日1時4分許駕駛車牌號碼000-0000 號自用小客車(下稱系爭車輛;車主為訴外人邱毓婷),行經 國道1號南向368公里處時,因有「行車速度,超過規定之最 高時速逾40公里至60公里以內(速限100公里,行速153公里) 」之違規,為警逕行舉發並移送被上訴人處理。嗣被上訴人 依行為時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下稱處罰條例)第43條第1 項第2款、第85條第1項、第63條第1項、第24條第1項、行為 時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及處理細則第2條第2 項、第5項第3款第1目等規定,於113年5月6日開立高市交裁 字第000000000000號裁決書(下稱原處分),裁處上訴人「罰 鍰新臺幣(下同)12,000元,記違規點數3點,並應參加道路 交通安全講習。(原處分處罰主文欄第1項關於記違規點數3 點部分,經被上訴人職權撤銷,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4第 3項規定,此部分視為撤回起訴,不在本件審理範圍)」。上 訴人不服,提起行政訴訟,經原審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113 年度交字第689號判決(下稱原判決)駁回,上訴人仍不服, 遂提起本件上訴。 二、上訴人起訴主張與訴之聲明、被上訴人於原審之答辯及聲明 、原判決之事實及理由,均引用原判決書所載。   三、上訴意旨略以:     系爭車輛遭測速當時未見警員在現場,未發現有測速照相, 被上訴人亦承認非巡邏車執勤,故違反「內政部警政署交通 違規稽查與輕微違規勸導作業注意事項」(下稱「交通違規 稽查注意事項」)及行政程序法第5條明確性原則等語。 四、本院經核原判決認事用法並無違誤,茲就上訴意旨再予論述 如下:  ㈠按認定事實為事實審之職權,而證據之證明力如何或如何調 查事實,事實審法院有衡情斟酌之權,苟已斟酌全辯論意旨 及調查證據之結果,並未違背論理法則、經驗法則或證據法 則,即不能指為違法。經核原判決業已針對上訴人有前開違 規行為的認定,詳為論斷,原處分對上訴人裁處罰鍰,亦據 原判決論明所為符合處罰條例第43條第1項第2款規定之判斷 理由暨依據。至上訴人主張本件測速程序違反交通違規稽查 注意事項云云,已據原判決說明該注意事項前經內政部警政 署以108年12月31日交字第00000000000號函停止適用,且原 判決亦論明當時執勤員警係在「警52」標誌後方約600公尺 處執行測速取締勤務,該「警52」標誌豎立位置明顯可見, 並無遭受樹木或其他物體遮蔽之情,有採證照片、員警取締 超速違規示意圖(原審卷第61-69頁)可佐,是行政行為並無 不明確等情,上開認定既屬事實審綜合全案證據後依法論斷 的職權行使事項,並無違法之處。故上訴人之主張並不足採 。  ㈡綜上,原審已就上訴人之違規行為論述其事實認定之依據及 得心證之理由,並指駁上訴人之主張何以不足採之理由,核 與卷證資料相符,且無悖於證據法則、經驗法則及論理法則 ,其認事用法尚無違誤。上訴主張,求予廢棄,為無理由, 應予駁回。 五、上訴審訴訟費用750元應由上訴人負擔。 六、結論:上訴無理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0  日 審判長法官 林 彥 君 法官 黃 堯 讚 法官 廖 建 彥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書記官 許 琇 淳

2025-02-10

KSBA-114-交上-6-20250210-1

交上再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交通裁決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14年度交上再字第1號 聲 請 人 周淑錦 住臺南市北區旭日街127號 相 對 人 臺南市政府交通局              設臺南市安平區永華路二段6號10               樓 代 表 人 王銘德 住同上 上列當事人間交通裁決事件,聲請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8月5日 本院113年度交上字第96號裁定聲請再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再審之聲請駁回。 二、再審訴訟費用新臺幣300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聲請再審乃對於確定裁定不服之程序,當事人就同一事件 對於法院所為歷次裁判聲請再審,須對最近一次之裁判具有 再審理由者,始得進而審究先前之歷次裁判有無再審理由。 二、經查,聲請人前因與相對人間交通裁決事件,經本院於民國 113年8月5日以113年度交上字第96號裁定(下稱原確定裁定 )駁回聲請人上訴確定,上訴人對原確定裁定不服,聲請再 審,經本院113年度交上再字第12號裁定以未具體表明再審 理由駁回。聲請人嗣又不服原確定裁定,聲請再審,經本院 113年度交上再字第14號裁定(下稱前次確定裁定)以聲請再 審逾期駁回。本件聲請人復再對原確定裁定聲請再審,而非 對最近一次之裁判(即前次確定裁定)聲請再審,依上開說明 ,本院自無從審究先前之歷次裁判(包括原確定裁定)有無再 審理由。 三、再按「(第1項)再審之訴應於30日之不變期間內提起。(第2 項)前項期間自判決確定時起算,判決於送達前確定者,自 送達時起算;其再審之理由發生或知悉在後者,均自知悉時 起算。」「再審之訴,應以訴狀表明下列各款事項,並添具 確定終局判決繕本,提出於管轄行政法院為之:四、再審理 由及關於再審理由並遵守不變期間之證據。」「再審之訴不 合法者,行政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裁定已經確定,而 有第273條之情形者,得準用本編之規定,聲請再審。」行 政訴訟法第276條第1項、第2項、第277條第1項第4款、第27 8條第1項及第283條分別定有明文。而上述規定於交通裁決 事件之再審程序準用之,此觀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9即明。 準此,對於交通裁決事件之確定裁定聲請再審,原則上應自 裁定確定時起30日之不變期間內提起,並應表明再審理由及 關於再審理由並遵守不變期間之證據,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 。如未表明再審理由及遵守不變期間之證據,而逾期始提起 者,其再審之訴即不合法,行政法院毋庸命其補正,逕以裁 定駁回。 四、查聲請人係對原確定裁定聲請再審,原確定裁定於113年8月 12日送達等情,有送達證書可稽。其再審之不變期間應自該 裁定送達日之翌日(即同年月13日)起算30日。而聲請人之住 所位在臺南市北區,加計在途期間後其再審之不變期間至同 年9月18日(因期間末日同年9月17日星期二為中秋節國定假 日,故順延至同年月18日)即已屆滿。聲請人遲至114年1月9 日始以原確定裁定違背法令為由聲請再審,顯已逾期;且原 確定裁定適用法規有無錯誤事由,於裁定生效時即已存在, 當事人於收受送達時亦已知悉,自無發生在後或知悉在後問 題,依上揭規定及說明,其再審之聲請並非合法,應予裁定 駁回。又本件再審之聲請既因不合法而裁定駁回,聲請人主 張之實體上理由,本院即無從加以審酌,併予敘明。 五、結論:再審之聲請不合法。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0  日 審判長法官 林 彥 君 法官 黃 堯 讚 法官 廖 建 彥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書記官 許 琇 淳

2025-02-10

KSBA-114-交上再-1-20250210-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