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楊晟佑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31-40 筆)

消債更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更生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消債更字第184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張芷菁(原名:張純華) 代 理 人 周威君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聲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更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應於本裁定送達翌日起算十日內,補正如附件所示事項資 料到院。   理 由 一、按聲請更生或清算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 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法院應定期間先命補正,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8條定有明文。 二、本件聲請人聲請更生,尚應補正如附件所示事項,爰定期命 補正,如逾期未補正,則駁回其聲請。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呂如琦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書記官 楊晟佑 附件: 一、有無以聲請人為要保人或被保險人之商業保單(人壽保單、 儲蓄性保單、投資型保單),若有,請說明每期應繳納之保 險費若干?如何支付?各該保險契約迄今之保單價值或解約 金若干?並提出各該保險公司出具之證明。 二、名下有無機車?若有,請提出機車行照及現值估價證明。 三、請說明聲請人於「聲請更生前二年內」(111年10月起至113 年9月止)每月收入及其總額,以及「自聲請更生起迄今」 (113年10月起)每月之收入所得,並請提出相關所得、收 入之證明(如薪資單、存摺內頁明細或切結書,請依上述二 時段分段說明)。 四、請說明聲請人於「聲請更生前二年內」(111年10月起至113 年9月止),以及「自聲請更生起迄今」(113年10月起), 有無領取相關政府補助(如中低收入補助、育兒補助、租屋 補助等)?如有,則請說明其領取項目、數額、期間為何, 並提出存摺影本或最新年度金額核定公文等相關證明文件( 如有資料,請依上述二時段分段說明)。

2025-03-14

TYDV-114-消債更-184-20250314-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債務人異議之訴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3077號 上 訴 人 陳俊源 被 上訴人 王菁秀 上列當事人間因本院113年度訴字第3077號請求債務人異議之訴 事件,上訴人提起上訴到院。查本件訴訟標的價額經核定為新臺 幣(下同)1,000,015元,應徵第二審裁判費16,498元,未據上 訴人繳納。茲依民事訴訟法第442 條第2 項規定,限該上訴人於 收受本裁定後5日內如數向本院繳納,毋得延誤,逾期即駁回其 上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呂如琦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書記官 楊晟佑

2025-03-14

TYDV-113-訴-3077-20250314-3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等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76號 上 訴 人 黃雅韵 被 上訴人 柏宣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柯傳威 被 上訴人 祥固營造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張雅惠 被 上訴人 陳英傑即宇藤建築師事務所 上列當事人間因本院113年度訴字第76號請求損害賠償等事件, 上訴人提起上訴到院。查本件上訴利益為新臺幣(下同)1,488, 410元,應徵第二審裁判費28,399元,未據上訴人繳納。茲依民 事訴訟法第442 條第2 項規定,限該上訴人於收受本裁定後5日 內如數向本院繳納,毋得延誤,逾期即駁回其上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呂如琦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書記官 楊晟佑

2025-03-14

TYDV-113-訴-76-20250314-2

消債更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更生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消債更字第187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宋介文 上列聲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更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應於本裁定送達翌日起算十日內,補正如附件所示事項資 料到院。   理 由 一、按聲請更生或清算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 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法院應定期間先命補正,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8條定有明文。 二、本件聲請人聲請更生,尚應補正如附件所示事項,爰定期命 補正,如逾期未補正,則駁回其聲請。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呂如琦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書記官 楊晟佑 附件: 一、聲請人前曾經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前置協商機制與金融機 構協商成立,於何時(履行幾期後)停止履行(毀諾)?有 何「因不可歸責於己之事由,致履行有困難」之情形(請詳 細說明毀諾前後之財產收入狀況及負擔等情形)?並請提出 相關證明文件。 二、有無以聲請人或受扶養人為要保人或被保險人之商業保單( 人壽保單、儲蓄性保單、投資型保單),若有,請說明每期 應繳納之保險費若干?如何支付?各該保險契約迄今之保單 價值或解約金若干?並提出各該保險公司出具之證明。 三、請提出汽機車行照及現值估價證明。 四、請說明聲請人於「聲請更生前二年內」(112年3月起至114 年2月止)每月收入及其總額,以及「自聲請更生起迄今」 (114年3月起)每月之收入所得,並請提出相關所得、收入 之證明(如薪資單、存摺內頁明細或切結書,請依上述二時 段分段說明)。 五、請說明聲請人於「聲請更生前二年內」(112年3月起至114 年2月止),以及「自聲請更生起迄今」(114年3月起), 有無領取相關政府補助(如中低收入補助、育兒補助、租屋 補助等)?如有,則請說明其領取項目、數額、期間為何, 並提出存摺影本或最新年度金額核定公文等相關證明文件( 如有資料,請依上述二時段分段說明)。 六、請說明聲請人於「聲請更生前二年內」(112年3月起至114 年2月止)每月支出及其總額,以及「自聲請更生起迄今」 (114年3月起)每月之支出,並請提出相關證明(如有資料 ,請依上述二時段分段說明)。聲請人如無完整資料,是否 以衛生福利部或直轄市政府所公告各年度當地區每人每月最 低生活費1.2 倍定之。   七、請說明受扶養人有何不能維持生活而無謀生能力情形,並提 出相關證明。 八、請說明受扶養人於聲請人「聲請更生前二年內」(112年3月 起至114年2月止),以及「自聲請更生起迄今」(114年3月 起),有無領取相關政府補助(如中低收入補助、育兒補助 、租屋補助等)?如有,則請說明其領取項目、數額、期間 為何,並提出存摺影本或最新年度金額核定公文等相關證明 文件(如有資料,請依上述二時段分段說明)。    九、請提出勞工保險失能診斷書。   十、每月支出電信費2,500元之原因。 十一、請提出聲請人股票及基金買賣帳戶存摺明細(112年3月起 迄今)。 十二、請提出聲請人名下所有帳戶交易明細(近3個月)。

2025-03-14

TYDV-114-消債更-187-20250314-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給付貨款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訴字第419號 原 告 豐記開發工程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浩鴻 訴訟代理人 黃仲璋 被 告 加豐營造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羅瑋頎 訴訟代理人 林萬憲律師 被 告 宏大營造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詹淑雅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貨款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當事人得以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但以關於由一定法律 關係而生之訴訟為限。前項合意,應以文書證之;訴訟之全 部或一部,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依原告聲請或依職權以裁 定移送於其管轄法院,民事訴訟法第24條、第28條第1 項分 別定有明文。次按民事訴訟法關於合意管轄之規定,除專屬 管轄外,得排斥其他審判籍而優先適用(最高法院99年度台 抗字第110 號裁定意旨參照)。故當事人間以書面約定就渠 等因契約爭執涉訟時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者,當事人及法 院均應受拘束,除專屬管轄外,得排斥其他審判籍優先適用 。如原告向非合意之管轄法院起訴,法院認其無管轄權,自 得依職權以裁定移送該合意之管轄法院。 二、經查,原告主張被告宏大營造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宏大公司 )向被告加豐營造有限公司(下稱加豐公司)借牌承攬興建 桃園市○○區○○○段000地號土地上建物,並以加豐公司名義與 原告簽立預拌混凝土買賣合約書,原告依約交付混凝土,並 開立買受人為宏大公司之發票向被告請款新臺幣2,757,132 元,惟被告拒不付款,爰依民法第367條規定請求被告如數 給付上開貨款等語,依據上開合約書第16條約定,原告與加 豐公司已合意就買賣混凝土法律關係所生之訴訟,以臺灣臺 北地方法院(下稱臺北地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加豐公司 具狀表示本件應由臺北地院管轄,原告亦表示同意,考量原 告亦係基於同一買賣關係請求宏大公司付款,為避免案件切 割,裁判歧異,爰依職權將本件全部移送於有管轄權之臺北 地院。 三、依前開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呂如琦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書記官 楊晟佑

2025-03-13

TYDV-114-訴-419-20250313-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分割共有物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訴字第876號 原 告 王基淋 訴訟代理人 王偉倫 被 告 游禮欽(鍾定妹之繼承人) 游玉鳳(鍾定妹之繼承人) 游玉琲(鍾定妹之繼承人) 游玉玲(鍾定妹之繼承人) 游振挺(鍾定妹之繼承人) 上列當事人間分割共有物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應由游禮欽、游玉鳳、游玉琲、游玉玲、游振挺為被告鍾定妹之承受訴訟人,並續行訴訟。               理  由 一、按當事人喪失訴訟能力或法定代理人死亡或其代理權消滅者   ,訴訟程序在有法定代理人或取得訴訟能力之本人承受其訴   訟以前當然停止,民事訴訟法第170 條定有明文。又訴訟程   序於判決送達後、提起上訴前,發生當然停止之原因,依民   事訴訟法第177 條第3 項規定,當事人承受訴訟之聲明,尚   且應由為裁判之原法院裁定之。茲訴訟程序於裁判送達前,   甚至言詞辯論終結前,發生當然停止之原因,承受訴訟之聲   明,尤應由為裁判之原法院裁定之,是為當然之解釋(最高   法院76年度第10次民事庭會議決議)。 二、經查,被告編號51鍾定妹於民國113年11月28日本院言詞辯 論終結後、114年2月25日宣判前之114年2月5日死亡,其繼 承人為游禮欽、游玉鳳、游玉琲、游玉玲、游振挺,均未拋 棄繼承,有戶役政資訊網站查詢資料及家事事件公告查詢結 果可參,依上開說明,爰依職權命游禮欽、游玉鳳、游玉琲 、游玉玲、游振挺(依序編號為398至402)為被告51鍾定妹 之承受訴訟人,承受及續行本件程序。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呂如琦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抗告裁判費新台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書記官 楊晟佑

2025-03-11

TYDV-112-訴-876-20250311-3

小上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交通)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小上字第19號 上 訴 人 葉嘉興 被 上訴人 李姝葵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4年1月3日 本院桃園簡易庭113年度桃小字第1988號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新臺幣2,250元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對於小額程序第一審裁判之上訴,非以其違背法令為理由 ,不得為之;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下列各款事項 ︰一、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二、依訴訟資料 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民事訴訟法第436條 之24第2項、第436條之25定有明文。所謂違背法令,依同法 第436條之32第2項準用第468條、第469條第1款至第5款規定 ,係指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或有同法第469條規定 所列第1款至第5款情形之一之情形。對於小額程序之第一審 裁判提起上訴時,如係以第一審判決有不適用法規或適用法 規不當為上訴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有具體指摘,並 揭示該法規之條項或其內容,若係成文法以外之法則,應揭 示該法則之旨趣,倘為司法院解釋,則應揭示該判解之字號 或其內容,上訴狀或理由書如未依此項方法表明者,即難認 為已對小額程序之第一審判決之違背法令有具體之指摘,其 上訴自難認為合法(最高法院71年台上字第314號判例要旨 可資參照)。若上訴人未於提起上訴後20日內補正合法之上 訴理由書,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32第2項準用同法第444 條第1項前段及第471條第1項規定,第二審法院毋庸命其補 正,應以裁定駁回之。 二、本件上訴意旨略以:伊未對被上訴人車輛造成損害,被上訴 人應提出證明等語。 三、經查,上訴人之上訴理由,並未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   其具體內容,或有何合於民事訴訟法第469 條第1 款至第5   款之事實,難認上訴人已提出合法之上訴理由,且上訴人自   民國114年1月21日提起上訴迄今,均未補正合法之上訴理由 ,依前開規定及說明,本件上訴為不合法,應逕以裁定駁回 。 四、末按於小額訴訟之上訴程序,法院為訴訟費用之裁判時,應 確定其費用額,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9第1項、第436條之3 2第1項定有明文。本件第二審訴訟費用為新臺幣2,250元, 自應由上訴人負擔,爰裁定如主文第2項所示。 五、據上論結,本件上訴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36 條之32第   1 項、第2 項、第444 條第1 項前段、第436 條之19第1 項   、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 法 官 魏于傑                 法 官 廖子涵                 法 官 呂如琦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書記官 楊晟佑

2025-03-11

TYDV-114-小上-19-20250311-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分割共有物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2年度訴字第2433號 原 告 吳恒隆 訴訟代理人 吳昱璋 被 告 如附表一「被告」欄所示 受 告知人 黃建平(簡慈愛之繼承人) 黃麗菊(簡慈愛之繼承人) 黃麗娟(簡慈愛之繼承人) 黃麗莉(簡慈愛之繼承人) 黃麗玲(簡慈愛之繼承人) 戴朝旺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12日 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附表二編號2 所示被告應就被繼承人詹朱萬所有坐落桃園市 ○鎮區○○段000地號土地之應有部分2312/17280辦理繼承登記 。 二、兩造共有坐落桃園市○鎮區○○段000地號土地(面積3,180.24平方公尺)應予變價分割,所得價金依附表二「應有部分」欄所示比例分配予附表二「原告/被告」欄所示之人。 三、訴訟費用由附表二「原告/被告」欄所示之人依附表二「訴   訟費用負擔」欄所示比例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請求之 基礎事實同一、訴訟標的對於數人必須合一確定時,追加其 原非當事人之人為當事人者,不在此限;不變更訴訟標的, 而補充或更正事實上或法律上之陳述者,非為訴之變更或追 加,民事訴訟法第255 條第1 項第2 款、第5 款、第256 條 分別定有明文。次按原告於判決確定前,得撤回訴之全部或 一部,此亦為民事訴訟法第262 條第1 項前段所明定。原告 追加、撤回被告及追加、更正聲明之情形如下:  ㈠追加、撤回被告部分:詳如附表三所載。  ㈡追加聲明、更正部分:原告起訴時原聲明:兩造共有坐落桃 園市○鎮區○○段000地號土地(下稱系爭土地)准予變價分割 ,所得價金由兩造按各共有人之應有部分比例分配(本院卷 一第35頁)。嗣因追加繼承人為被告,而追加辦理繼承登記 之聲明。原告之聲明迭經變更,最後具狀變更聲明如主文第 1至4項所示(本院卷二第101至103、279頁)。  ㈢經核原告前開追加、撤回被告及辦理繼承登記部分,乃因本 件為共有物分割之訴訟,而部分共有人業於起訴前死亡,為 補正當事人適格,故有追加原非當事人之人為被告而合一確 定及聲明應辦理繼承登記之必要;至於原告訴之聲明雖迭經 變更,然僅係就應辦理繼承登記部分按實際登記情形而為變 更,與首揭規定核無不合,應予准許。 二、本件除被告20徐建萬、26曾廣寧、74謝禮吉、86詹前鋒、87 詹特清、90詹秀琴外,其餘被告均經合法通知,而未於言詞 辯論期日到場,經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 依同法第385條第1項,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 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系爭土地為兩造所共有,各共有人應有部分比例 如附表二「應有部分」欄所示,兩造就系爭土地並無不分割 之協議,亦無因物之使用目的而有不能分割之情形,因共有 人數眾多且應有部分零碎,依原物分割方法顯有困難,為此 ,爰依民法第823 條、第824條規定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 聲明:如上開變更後之聲明所示。 二、被告方面:  ㈠被告20徐建萬:伊不同意分割系爭土地,因系爭土地由伊分 管使用,其上有伊所有建物等語(本院卷二第280頁)。  ㈡被告26曾廣寧、74謝禮吉、86詹前鋒、87詹特清、90詹秀琴 :同意原告之分割方案等語(本院卷二第280頁)  ㈢其餘被告均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庭或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 述。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因繼承,於登記前已取得不動產物權者,應經登記,始得 處分其物權;各共有人,除法令另有規定外,得隨時請求分 割共有物,但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或契約訂有不分割之 期限者,不在此限,民法第759條、第823條第1項分別定有 明文。次按法院裁判分割共有物,性質上為共有人間應有部 分之交換,自屬處分行為,以各共有人之處分權存在為前提 ,故提起分割共有物之訴,參與分割之當事人,以全體共有 人為限,而各共有人之應有部分應以土地登記簿上所記載者 為準。倘其繼承人因繼承,固於登記前已取得不動產物權, 惟非經登記不得處分其物權,則在辦畢繼承登記前,其繼承 人仍不得以共有人身分參與共有物之分割,但為求訴訟經濟 起見,可許原告就請求繼承登記及分割共有物之訴合併提起 ,即以一訴請求該死亡之共有人之繼承人辦理繼承登記,並 請求該繼承人於辦理繼承登記後,與原告及其餘共有人分割 共有之不動產。經查,系爭土地係附表二「原告/被告」欄 所示之人所共有,且如主文第1項所示被告未分別就被繼承 人詹朱萬所遺系爭土地所有權應有部分辦理繼承登記等情, 有系爭土地登記第一類謄本在卷可稽(本院卷一第137至183 頁),系爭土地非經繼承登記,無法處分詹朱萬所遺系爭土 地所有權之應有部分,進而無從請求分割系爭土地,依訴訟 經濟原則,應認原告於本訴訟中一併請求命如主文第1項所 示被告就詹朱萬所遺系爭土地所有權之應有部分辦理繼承登 記,仍有權利保護之必要,應予准許。又共有人並未就系爭 土地訂定不能分割之期限,系爭土地亦無法令限制不能分割 ,亦無依其使用目的不能分割之情形,且依前揭說明,原告 請求分割系爭土地,依民法第823條第1項規定,各共有人均 得隨時請求分割系爭土地,從而,原告基於系爭土地共有人 之法律地位,請求本院判命先辦理繼承登記後,准為系爭土 地之分割,為有理由。   ㈡再按共有物之分割,依共有人協議之方法行之;分割之方法 不能協議決定,或於協議決定後因消滅時效完成經共有人拒 絕履行者,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請求,命為下列之分配: 一、以原物分配於各共有人。但各共有人均受原物之分配顯 有困難者,得將原物分配於部分共有人。二、原物分配顯有 困難時,得變賣共有物,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人;或以原物 之一部分分配於各共有人,他部分變賣,以價金分配於各共 有人。以原物為分配時,如共有人中有未受分配,或不能按 其應有部分受分配者,得以金錢補償之,民法第824條第1、 2、3項分別定有明文。又按分割共有物,究以原物分割或變 價分配其價金,法院固有自由裁量之權,不受共有人主張之 拘束,但仍應斟酌當事人之聲明,共有物之性質、經濟效用 及全體共有人利益等,公平裁量,必於原物分配有困難者, 始予變賣,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人(最高法院98年度台上字 第2058號判決意旨參照)。兩造既就系爭土地無法協議分割 方法,則本院自應斟酌上開各項因素,以決定適當之分割方 法。查系爭土地面積為3,180.24平方公尺,使用分區為特定 農業區,使用地類別為甲種建築用地,土地現況有未辦保存 登記4棟建物(門牌號碼分別為平鎮區庫房南路206巷46號、 平鎮區庫房南路216巷31號、33之1號、29號),有現場照片 在卷可稽(本院卷二第29至33頁),除被告20徐建萬設籍於 平鎮區庫房南路206巷46號、被告57陳昌明設籍於平鎮區庫 房南路216巷33之1號、被告71劉邦庫設籍於平鎮區庫房南路 216巷31號,且為納稅義務人(本院卷二第117至125頁)外 ,尚無共有人表明上開建物為其所有,亦未提出任何原物分 割方案,審酌系爭土地共有人數已近100人,如依兩造應有 部分之比例原物分配,勢將導致土地細分之情形,而使共有 人依其應有部分所分得之土地面積過小,使土地使用價值大 為降低,無法發揮系爭土地之經濟效益,顯非對系爭土地最 有效益之分割及利用方式,且兩造均無人主張其願分得系爭 土地全部而按其餘共有人之應有部分給予金錢補償。再審酌 分割共有物之規定,旨在消滅物之共有狀態,以利融通與增 進土地經濟效益,並考量全體共有人分割後所得之利用價值 、前景,本件若採變價分割方式,兩造自得依其對系爭土地 之利用情形、對系爭土地在感情上或生活上是否有密不可分 之依存關係,暨評估自身之資力等各項,以決定是否參與競 標或行使優先承買之權利,以單獨取得系爭土地所有權,佐 以系爭土地整筆經由市場公開競標,經良性公平競價結果, 以較符合市場行情之價格予以變賣後,由各共有人按其應有 部分比例分配取得變賣後之價金,顯更能維護系爭土地合理 利用之經濟效益,並兼顧各共有人之經濟利益,屬妥適、合 理、公平之分割方案。爰採變價分割方式,判決如主文第2 項所示。  ㈢又按應有部分有抵押權或質權者,其權利不因共有物之分割 而受影響。但權利人經共有人告知訴訟而未參加者,其權利 移存於抵押人或出質人所分得之部分,民法第824 之1 條第 2 項第3款定有明文。查本件被繼承人蔡忠和將其就系爭土 地應有部分設定抵押權予受告知訴訟人即被繼承人簡慈愛; 被告23蔡志峰將其就系爭土地應有部分設定抵押權予受告知 訴訟人即被告58鄭一鳴、受告知訴訟人戴朝旺;被告12鄧文 敦則將其就系爭土地應有部分設定抵押權予受告知訴訟人即 被告32鄧榮敦,有系爭土地登記第一類謄本可參(本院卷一 第177至183頁),本院業已依民事訴訟法第67之1 第1 項規 定,對上開抵押權人及其繼承人告知本件訴訟,而簡慈愛之 繼承人黃建平、黃麗菊、黃麗娟、黃麗莉、黃麗玲(下合稱 簡慈愛之繼承人)及被告58鄭一鳴、戴朝旺、被告32鄧榮敦 均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具狀表明參加訴訟之意旨, 依前開規定,被告58鄭一鳴、戴朝旺應分別就系爭土地變價 後設定義務人即被告23蔡志峰,被告32鄧榮敦應就系爭土地 變價後設定義務人即被告12鄧文敦可受分配之價金行使權利 ,簡慈愛之繼承人就系爭土地變價後依附表二編號88至91即 被告96許月雲、97蔡長恩、98蔡馥鴻、99蔡承芳可受分配之 價金行使權利,附此敘明。 四、綜上所述,原告請求如主文第1項所示之被告,應就其被繼 承人詹朱萬所遺系爭土地所有權應有部分辦理繼承登記,及 依民法第823 條第1 項規定,請求分割系爭土地,為有理由 ,並應予分割如主文第2 項所示。 五、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 、第85條第2 項。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呂如琦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 20 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書記官 楊晟佑

2025-03-11

TYDV-112-訴-2433-20250311-2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返還借款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訴字第116號 原 告 許榮進 訴訟代理人 邱陳律律師(法扶律師) 被 告 楊喬茵 訴訟代理人 林哲丞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20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被告自民國106年6月5日起向原告借款共計新臺 幣(下同)64萬元,並簽發面額各322,000元之支票2紙(下 稱系爭支票)交付原告,兩造約定被告應按月給付原告3,40 0元,分200期,應還款金額為68萬元,詎被告未依約還款, 僅於108年間陸續償還共計27,200元,尚欠652,800元未清償 ,經原告多次催討,被告均置若罔聞,顯有到期不為履行之 虞,是就未到期欠款部分亦有預為請求之必要。為此,爰依 民法第478條、民事訴訟法第246條規定,向被告一次請求清 償已屆期及尚未屆期之借款等語。並聲明:㈠被告應給付原 告652,8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 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㈡願供擔保,請准予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則以:原告未證明兩造間有消費借貸之合意,或曾交付 借款64萬元給被告,原告所提被告還款紀錄乃因兩造間投資 關係,被告為分配紅利而交付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㈠ 原告之訴駁回,㈡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 執行。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 民事訴訟法第277條本文已有明定。又稱消費借貸者,於當 事人間必本於借貸之意思合致,而有移轉金錢或其他代替物 之所有權於他方之行為,始得當之。是以消費借貸,因交付 金錢之原因多端,除有金錢之交付外,尚須本於借貸之意思 而為交付,方克成立。倘當事人主張與他方有消費借貸關係 存在者,自應就該借貸意思互相表示合致及借款業已交付之 事實,均負舉證之責任,其僅證明有金錢之交付,未能證明 借貸意思表示合致者,仍不能認為有該借貸關係存在(最高 法院102年度台上字第1929號判決意旨參照)。又按支票為 無因證券,交付票據之原因甚多,或為贈與、或為買賣、或 為確保當事人間已存在之法律關係、或為消滅已存在之法律 關係,非僅囿於金錢借貸一端而已,故除別有證據外,僅為 支票之簽發、授受或轉讓,尚不足以證明其原因事實(最高 法院89年度台上第1082號判決意旨參照)。  ㈡經查,原告主張兩造間存有消費借貸法律關係之事實,固提 出系爭支票、被告轉帳明細、兩造112年12月23日對話紀錄 等件為憑(桃簡卷第9至13頁),然交付票據之原因甚多, 尚無從依系爭支票認定其簽發原因係為本件借款,是以系爭 支票無從推認兩造間借貸意思互相表示合致,遑論系爭支票 金額合計為644,000元,發票日為106年6月5日,與原告主張 被告應還款68萬元,共分200期(清償期約16.7年,約至122 年、123年清償完畢)迥異,自難認原告主張為真。又依原 告所提轉帳明細,至多僅足認被告於108年3月18日、108年5 月17日、108年9月27日轉帳各13,600元、10,200元、3,400 元給原告,轉帳備註分別記載「榮進11~2月」、「榮進3~5 月」、「榮進6月」,乃被告為支付原告107年11月至108年6 月每月3,400元之款項,惟被告轉帳日期與原告主張借款日 期相差一年有餘,倘原告所述為真,於107年11月前被告均 未還款,原告亦未向其催討,任由被告隨意還款,迄112年1 2月23日始於通訊軟體中留言向其催討,亦核與常情相違。 況且交付金錢之原因實有多端,並非僅囿於金錢借貸一端, 被告轉帳上開款項給原告,尚不足據以逕認兩造間確有消費 借貸之意思表示合致關係。本件原告就兩造間借貸意思互相 表示合致及借款業已交付之事實,未盡舉證之責,經本院命 其提出交付借款之證明,原告表示所有資料均已提出(本院 卷第13、21、25頁),又原告所提對話紀錄乃其單方面留言 ,被告未為任何回應,從而,原告主張被告向其借款,請求 被告返還借款652,800元,即屬無據,不應准許。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第478條、民事訴訟法第246條規定, 請求被告給付原告652,8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 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為無理由,應予駁 回。又原告之訴既經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亦失所附麗,應 併予駁回。 五、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呂如琦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 20 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書記官 楊晟佑

2025-03-11

TYDV-114-訴-116-20250311-1

簡抗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拆除地上物等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簡抗字第9號 抗 告 人 章李金面 住○○市○○區○○路0號            居桃園市○鎮區○○街00巷00號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黃政文等間請求拆除地上物事件,對於中 華民國114年1月8日本院中壢簡易庭所為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原裁定關於駁回抗告人對相對人黃彭豐子之訴部分及該部分訴訟 費用之裁判均廢棄。 其餘抗告駁回。 抗告訴訟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原告起訴時,應依民事訴訟法第244條第1項第1款規定, 以訴狀表明當事人及法定代理人等事項,提出於法院,此為 法定必備之程式。次按原告之訴有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 要件之情形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原告之訴,有當事人 不適格之情形者,如其情形可以補正,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 補正,如逾期未為補正,法院得不經言詞辯論,逕以判決駁 回之;前二項情形,原告之訴因逾期未補正經裁判駁回後, 不得再為補正,同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第2項第1款、第3 項亦有明文。前開規定於簡易訴訟程序準用之,同法第436 條第2 項復有明定。再者,所謂訴訟標的對於共同訴訟之各 人必須合一確定,應由共有人中之一人或數人共同起訴,並 以其他共有人全體為被告,其當事人適格始無欠缺。 二、抗告人起訴主張相對人黃政文、黃彭豐子設置帳棚及相關設 備(下稱系爭地上物)於其所有門牌號碼桃園市○○區○○路0 號建物(下稱系爭房屋)外牆上,導致系爭房屋漏水,請求 相對人拆除系爭地上物,並賠償其因系爭房屋漏水所受損害 ,原裁定以抗告人主張相對人應拆除共有之系爭地上物,屬 訴訟標的對於共同訴訟之各人必須合一確定,應由共有人全 體為被告,其當事人適格始無欠缺,抗告人未表明黃政文之 年籍資料及住所地或足資識別其人別之資料,經原審於民國 113年12月16日以113年度壢簡字第2131號裁定(下稱補正裁 定)命補正,惟抗告人逾期未補正,原審因此認其訴不合法 ,而於114年1月8日裁定(下稱原裁定)駁回其訴。抗告人 不服,檢附相對人之戶籍謄本提起抗告,意旨略以:黃政文 應更正為黃俞婓等語,並聲明:原裁定廢棄。 三、經查: ㈠相對人黃政文部分: 抗告人對黃政文提起訴訟未表明黃政文之年籍資料及住所地 或足資識別其人別之資料,經原審以補正裁定限抗告人於收 受裁定送達後5 日內補正,該裁定已於113年12月18日送達 ,此有送達證書1 紙(原審卷第51頁)附卷可稽。惟抗告人 逾期仍未補正,抗告人對黃政文起訴,顯非適法,原裁定駁 回抗告人此部分之起訴,於法並無不合。抗告人檢附相對人 之戶籍謄本,提起抗告並稱黃政文應更正為黃俞婓等語,揆 諸前揭說明,仍不生補正效力。 ㈡相對人黃彭豐子部分: 本件抗告人雖未依補正裁定所命期限補正黃政文之年籍資料 ,然依民法第6條及民事訴訟法第40條第1項規定,黃彭豐子 有權利能力,即有當事人能力,抗告人逾期未將共有人全體 列為被告,僅得認黃彭豐子就本件訴訟無實施訴訟之權能, 屬當事人不適格問題,依上開說明,應以判決駁回之,原審 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規定,裁定駁回抗告人對 於黃彭豐子之訴,尚有違誤。 四、原裁定以抗告人未遵期補正黃政文之年籍資料為由,裁定駁 回抗告人對於黃彭豐子之訴部分,顯有未洽,抗告意旨指摘 原裁定此部分不當,求予廢棄,為有理由,應由本院廢棄原 裁定如主文第1項所示,發回原審更為適法之處理。至原裁 定駁回抗告人對黃政文之訴部分,於法有據,抗告意旨指摘 原裁定此部分不當,求予廢棄,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一部有理由、一部無理由,爰裁定如 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 法 官 魏于傑                 法 官 廖子涵                 法 官 呂如琦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除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並經本院許可外,不得再 抗告。如提起再抗告,應於收受後10日內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向本院提出再抗告狀,並繳納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書記官 楊晟佑

2025-03-11

TYDV-114-簡抗-9-20250311-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