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鄭彩鳳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31-40 筆)

聲保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保字第237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臺南檢察分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吳俊頴 上列受刑人因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聲請人聲請假釋中付保 護管束(114年度執聲付字第63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吳俊頴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前因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判決 確定後,移送執行。茲聲請人以受刑人業經法務部於民國11 4年3月13日核准假釋,爰聲請於其假釋中付保護管束等情。 二、本院審核相關文件,認為聲請為正當,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 1條第1項第2款,刑法第93條第2項、第96條但書,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何秀燕                    法 官 鄭彩鳳                    法 官 洪榮家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本裁定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謝麗首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2025-03-14

TNHM-114-聲保-237-20250314-1

聲保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保字第239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臺南檢察分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陳憲林 上列受刑人因竊盜等案件,聲請人聲請假釋中付保護管束(114 年度執聲付字第67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陳憲林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前因竊盜等案件,判決確定後,移送 執行。茲聲請人以受刑人業經法務部於民國114年3月13日核 准假釋,爰聲請於其假釋中付保護管束等情。 二、本院審核相關文件,認為聲請為正當,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 1條第1項第2款,刑法第93條第2項、第96條但書,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何秀燕                    法 官 鄭彩鳳                    法 官 洪榮家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本裁定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謝麗首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2025-03-14

TNHM-114-聲保-239-20250314-1

聲保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保字第235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臺南檢察分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黃千倉 上列受刑人因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聲請人聲請假釋中付保 護管束(114年度執聲付字第59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黃千倉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前因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判決 確定後,移送執行。茲聲請人以受刑人業經法務部於民國11 4年3月13日核准假釋,爰聲請於其假釋中付保護管束等情。 二、本院審核相關文件,認為聲請為正當,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 1條第1項第2款,刑法第93條第2項、第96條但書,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何秀燕                    法 官 鄭彩鳳                    法 官 洪榮家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本裁定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謝麗首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2025-03-14

TNHM-114-聲保-235-20250314-1

聲保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保字第236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臺南檢察分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何宥叡(原名何權育) 上列受刑人因殺人未遂等案件,聲請人聲請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114年度執聲付字第61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何宥叡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前因殺人未遂等案件,判決確定後, 移送執行。茲聲請人以受刑人業經法務部於民國114年3月13 日核准假釋,爰聲請於其假釋中付保護管束等情。 二、本院審核相關文件,認為聲請為正當,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 1條第1項第2款,刑法第93條第2項、第96條但書,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何秀燕                    法 官 鄭彩鳳                    法 官 洪榮家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本裁定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謝麗首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2025-03-14

TNHM-114-聲保-236-20250314-1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79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臺南檢察分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偉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原名維城環保科技有限公 司) 代 表 人 李素芳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114年度執聲字第96號),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偉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因犯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應執行罰金 新臺幣柒拾伍萬元。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偉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原名維城環 保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受刑人)因違反就業服務法等數罪, 先後經判決確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7款規 定,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裁 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 以上者,依第51條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依刑法第53條及 第54條應依刑法第51條第5款至第7款之規定,定其應執行刑 者,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之檢察官,聲請該法院 裁定之,刑法第50條第1項前段、刑法第53條,刑事訴訟法 第477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受刑人因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業經法院先後判處如附 表所示之刑,均經分別確定在案,有該等刑事簡易判決、刑 事判決及法院前案紀錄表等件附卷可稽。聲請人以本院為犯 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本院審核結 果,認於法並無不合,自應准許。 四、又數罪併罰合併定應執行刑,旨在綜合斟酌犯罪行為之不法 與罪責程度,及對犯罪行為人施以矯正之必要性,而決定所 犯數罪最終具體應實現之刑罰,以符罪責相當之要求,屬恤 刑制度之設計。定其刑期時,應再次對被告責任為之檢視, 並特別考量與刑罰目的相關之刑事政策妥為裁量。經依刑事 訴訟法第477條第3項規定,發函通知受刑人於文到5日內, 就檢察官本案聲請定應執行刑案件陳述意見,已合法送達受 刑人,受刑人並未具狀表示意見,有本院刑事庭114年2月25 日114南分院龍刑孝114聲179字第01793號函、送達證書、收 文資料查詢清單、收狀資料查詢清單附卷可稽(本院卷第18 5頁、第187頁、第189頁、第191頁),在程序上已保障受刑 人之權益。 五、爰審酌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罪數為2罪,犯罪次數 不多,如附表編號1所示之罪,係因其從業人員執行業務5年 內再違反就業服務法第57條第1款規定而遭判處罰金刑,非 屬偶發性犯罪,侵害社會法益;如附表編號2所示之罪,係 因其負責人執行業務犯廢棄物清理法第46條第4款之非法清 理廢棄物罪而遭判處罰金刑,非屬偶發性犯罪,侵害社會法 益及個人財產法益。參諸上開刑法第51條第7款規定,定其 應執行刑時,應於罰金新臺幣(下同)60萬元以上,80萬元 以下酌定之。 六、是綜合上開各情判斷,並衡量其之責任與整體刑法目的及相 關刑事政策,依刑法第51條所定限制加重原則,及多數犯罪 責任遞減原則,及考量各罪之法律目的,受刑人違反義務之 嚴重性,並貫徹刑法量刑公平正義理念之法律目的之內部限 制,兼衡受刑人所定執行刑之刑期應如何始足為受刑人與一 般人之警惕,而於社會安全之防衛無礙等情之後,爰定其應 執行之刑如主文所示。 七、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0條第1項前段、第53 條、第51條第7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何秀燕                    法 官 吳育霖                    法 官 鄭彩鳳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蘭鈺婷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2025-03-12

TNHM-114-聲-179-20250312-1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定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97號 抗 告 人 即 受刑人 邱致豪 上列抗告人因定應執行刑案件,不服臺灣臺南地方法院中華民國 114年1月24日裁定(114年度聲字第137號),提起抗告,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抗告意旨略以:抗告人即受刑人邱致豪(下稱抗告人)當初 在警局有特別跟刑警說:「我有留電話,請一定要通知我開 庭」。又抗告人因工作時常更換工地,導致沒有收到通知。 抗告人以前對於自己的案子不關心、沒有在意。又因身體愈 來愈不好,希望能全程參與審判程序,讓自己的有生之年能 真正的對自己的案子負責,為此提起抗告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又按數罪併罰,有二 裁判以上,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 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應執行之刑期,但不得逾30年, 刑法第50條第1項前段、第51條第5款、第53條分別定有明文 。至數罪併罰如何定其應執行刑,應由法院視個案具體情節 ,以其各罪所宣告之刑為基礎,本其自由裁量之職權,依刑 法第51條所定方法為之。倘其所酌定之執行刑,並未違背刑 法第51條各款所定之方法或範圍(即法律之外部性界限), 亦無明顯違背公平、比例原則或整體法律秩序之理念(即法 律之內部性界限)者,其應酌量減輕之幅度為何,實乃裁量 權合法行使之範疇,自不得任意指為違法或不當。 三、查本件原裁定以抗告人因犯如原裁定附表所示之罪,先後經 法院判處如原裁定附表所示之刑,均經確定在案。審酌抗告 人所犯如原裁定附表所示之罪之犯罪類型、時間、地點、情 節等情,定其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5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 幣1千元折算1日。經核原裁定並未逾越法律裁量之內部界限 或外限界限,亦無濫用裁量權而有違比例原則、平等原則、 責罰相當原則等法律內部抽象價值界限,而使抗告人受有更 不利益或有過苛之情事,與數罪併罰定應執行刑之恤刑目的 並無不合,自無違法不當。 四、抗告人雖提出前揭抗告意旨,惟查,抗告意旨並未具體指摘 原裁定有何違法、不當之處,僅係陳述其希望能全程參與自 己所犯案件之審判程序云云,惟本件係聲請定應執行刑案件 ,並無進行審判程序,抗告人以要參與審判程序為由,對原 審裁定提起抗告,自屬無據。抗告人本件抗告為無理由,應 予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何秀燕                    法 官 吳育霖                    法 官 鄭彩鳳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再抗告。                    書記官 蘭鈺婷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2025-03-12

TNHM-114-抗-97-20250312-1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聲請定應執行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67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臺南檢察分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郭明昌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114年度執聲字第83號),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郭明昌因犯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應執行有期徒刑柒月,如易 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郭明昌(下稱受刑人)因侵占等數罪 ,先後經判決確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 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並依刑法第41條第1項規定,定易 科罰金之折算標準,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裁定 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 以上者,依第51條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依刑法第53條及 第54條應依刑法第51條第5款至第7款之規定,定其應執行刑 者,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之檢察官,聲請該法院 裁定之,刑法第50條第1項前段、刑法第53條,刑事訴訟法 第477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又犯最重本刑為5年以下有期 徒刑以下之刑之罪,而受6月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之宣告者 ,得以新臺幣1千元、2千元或3千元折算1日,易科罰金;第 1項至第4項及第7項之規定,於數罪併罰之數罪均得易科罰 金或易服社會勞動,其應執行之刑逾6月者,亦適用之,刑 法第41條第1項前段、第8項亦規定甚明。 三、經查,受刑人因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業經法院先後判處如附 表所示之刑,均經分別確定在案,有該等刑事判決及法院前 案紀錄表等件附卷可稽。聲請人以本院為犯罪事實最後判決 之法院,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本院審核結果,認於法並無 不合,自應准許。 四、又數罪併罰合併定應執行刑,旨在綜合斟酌犯罪行為之不法 與罪責程度,及對犯罪行為人施以矯正之必要性,而決定所 犯數罪最終具體應實現之刑罰,以符罪責相當之要求,屬恤 刑制度之設計。定其刑期時,應再次對被告責任為之檢視, 並特別考量其犯數罪所反映之人格特性,及與刑罰目的相關 之刑事政策妥為裁量。經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3項規定, 發函通知受刑人於文到5日內,就檢察官本案聲請定應執行 刑案件陳述意見,已合法送達受刑人,經本院以公務電話與 受刑人聯繫,受刑人陳明:「請法院依法審酌,並無其他意 見」等語,有本院刑事庭114年2月19日114南分院龍刑孝114 聲167字第01567號函、送達證書、本院114年3月4日公務電 話查詢紀錄表附卷可稽(本院卷第59頁、第63頁、第73頁) ,在程序上已保障受刑人之權益。 五、爰審酌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罪數為2罪,犯罪次數 不多,如附表編號1所示之罪,係犯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 非屬偶發性犯罪,侵害社會法益及個人財產法益(告訴人公 司之債權擔保);如附表編號2所示之罪,係犯業務侵占罪 ,非屬偶發性犯罪,侵害個人財產法益。參諸上開刑法第51 條第5款規定,定其應執行刑時,應於有期徒刑5月以上,8 月以下酌定之。 六、是綜合上開各情判斷,並衡量其之責任與整體刑法目的及相 關刑事政策,依刑法第51條所定限制加重原則,及多數犯罪 責任遞減原則,及考量各罪之法律目的,受刑人違反義務之 嚴重性,並貫徹刑法量刑公平正義理念之法律目的之內部限 制,兼衡受刑人所定執行刑之刑期應如何始足為受刑人與一 般人之警惕,而於社會安全之防衛無礙,暨受刑人之意見等 情之後,爰定其應執行之刑如主文所示,並諭知易科罰金之 折算標準。 七、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0條第1項前段、第53 條、第51條第5款、第41條第1項前段、第8項,裁定如主文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何秀燕                    法 官 吳育霖                    法 官 鄭彩鳳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蘭鈺婷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2025-03-12

TNHM-114-聲-167-20250312-1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聲請具保停止羈押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216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邱千芳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詐欺等案件(本院113年度金上訴字第947號 ),聲請具保停止羈押,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具保停止羈押意旨如附件之刑事聲請具保停止羈押狀㈠ 所示。 二、查聲請人即被告邱千芳(下稱被告)所犯本院113年度金上 訴字第947號詐欺等案件,業經本院於民國113年10月2日判 決被告有罪在案,因被告提起上訴,目前由最高法院審理中 (下稱本案),有本院113年度金上訴字第947號刑事判決、 法院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次查,被告未曾因本案遭羈押處 分(按被告無因案遭羈押處分之紀錄),有法院前案紀錄表 、法院在監在押簡列表在卷可佐。被告既未受羈押處分,則 其聲請具保停止羈押,即屬無據,應予駁回。 三、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何秀燕                    法 官 吳育霖                    法 官 鄭彩鳳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本裁定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蘭鈺婷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2025-03-11

TNHM-114-聲-216-20250311-1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發還保證金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102號 抗 告 人 黃勝楠 上列抗告人因發還保證金案件,不服臺灣雲林地方法院中華民國 114年1月22日裁定(114年度聲字第41號),提起抗告,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抗告意旨如附件刑事抗告狀所載。 二、按具保之被告逃匿者,應命具保人繳納指定之保證金額,並 沒入之。保證金已繳納者,沒入之,刑事訴訟法第118條第1 項定有明文。又按具保者係以命具保人提出保證書或繳納相 當之保證金方式,為羈押之替代手段。如由第三人繳納指定 之保證金時,其繳納保證金之目的即在擔保被告之按時出庭 或接受執行,使刑事訴訟程序得以順利進行。是沒入具保人 繳納之保證金,應以被告「逃匿中」為其要件,亦即第三人 繳納保證金為具保者,於被告逃匿時,其所繳之保證金即應 遭沒入。且因沒入保證金攸關具保人之財產權,如由第三人 具保繳納保證金,於傳拘被告未獲,為使具保者有釐清被告 是否故意逃匿之事實,乃通知具保人限期協同或督促被告到 案,使其有澄清或陳述意見之機會,以確認被告已否逃匿, 於無效果時,再行沒入其保證金。此乃對具保人實施財產權 上強制處分前,賦予其得以陳述、釐清之程序保障(最高法 院111年度台抗字第687、702號裁定意旨參照)。再按如於 法院沒入保證金裁定「生效」後,被告始經緝獲或自行到案 ,則該沒入保證金裁定之效力仍不受影響,法院亦無從就已 沒入之保證金,另為裁定發還具保人(最高法院106年度台 抗字第626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抗告人因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案件,經臺灣雲林地方 檢察署(下稱雲林地檢署)檢察官於民國110年11月12日指 定保證金新臺幣(下同)5萬元,由具保人張金葱繳納同額 現金後將抗告人釋放。嗣檢察官提起公訴,經臺灣雲林地方 法院以111年度訴字第261號判決判處抗告人有期徒刑5年4月 ,併科罰金6萬元,上訴後迭由本院以111年度上訴字第1203 號判決、最高法院以112年度台上字第3125號判決駁回上訴 ,於112年8月10日確定,有抗告人之法院前案紀錄表在卷可 稽。  ㈡上開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案件執行時,檢察官依抗告人之 戶籍地即住所傳喚抗告人應於112年9月28日14時20分到案執 行,並通知具保人張金葱應督促抗告人到案,惟抗告人並未 到案。雲林地檢署檢察官遂囑警拘提,經警前往抗告人住所 執行拘提,並未發現抗告人行蹤;且經法院電詢具保人張金 葱,具保人張金葱於112年11月2日表示:就算我可以聯絡上 抗告人,抗告人也不會到庭。抗告人久久會回家,我沒有他 的聯絡方式,我跟抗告人說要去報到,但抗告人也沒有報到 入監等語。具保人張金葱復於112年11月17日告知法院:受 刑人前幾天有回家,我有叫他要到庭,但他都默不作聲,我 不知道他會不會去,也不知道他有沒有電話等語。又經法院 傳喚抗告人、通知具保人張金葱於112年11月22日到庭,受 刑人仍未到庭。此外,復查無抗告人現有在監、在押之情形 ,此有臺灣高等法院在監在押全國紀錄表1份在卷可查。從 而抗告人顯已逃匿,依刑事訴訟法第118條第1項後段、第12 1條第1項規定,將具保人張金葱繳納之保證金5萬元及實收 利息,均沒入之,此有臺灣雲林地方法院112年度聲字第789 號裁定1份(本院卷第65-67頁)附卷可按。揆之上開說明, 原審法院據以裁定沒入具保人繳納之保證金及實收利息,核 屬適法有據。 四、綜上所述,具保人張金蔥繳納之保證金5萬元(及實收利息 ),業經原審法院以112年度聲字第789號裁定沒入確定,原 審據以駁回抗告人發還保證金之聲請,經核其認事用法並無 違誤。抗告人猶執上開情詞提起抗告,並無理由,應予駁回 。 五、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何秀燕                    法 官 鄭彩鳳                    法 官 洪榮家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再抗告。                    書記官 謝麗首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2025-03-11

TNHM-114-抗-102-20250311-1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99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臺南檢察分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陳世偉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114年度執聲字第101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陳世偉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應執行有期徒刑柒年。   理 由 一、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刑法第50條第1項但 書情形,受刑人請求檢察官聲請定應執行刑者,依刑法第51 條規定定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規 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又依刑法第53條應依刑法第51條第5 款之規定定其應執行刑者,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 之檢察官聲請該法院裁定之,刑法第50條第1項前段、第2項 、第53條及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又按法律上屬於自由裁量之事項,有其外部性界限及內部性 界限,並非概無拘束,依據法律之具體規定,法院應在其範 圍選擇為適當之裁判者,為外部性界限;而法院為裁判時, 應考量法律之目的,及法律秩序之理念所在者,為內部性界 限。法院為裁判時,二者均不得有所踰越。在數罪併罰,有 二裁判以上,定其應執行之刑時,固屬於法院自由裁量之事 項,然仍應受前揭外部性界限及內部性界限之拘束(最高法 院94年度台非字第233號判決意旨參照)。再者,民國103年 6月4 日修正公布,同年月6日施行之刑事訴訟法第370條增 訂第2項規定:「前項所稱刑,指宣告刑及數罪併罰所定應 執行之刑。」及第3項規定:「第一項規定,於第一審或第 二審數罪併罰之判決,一部上訴經撤銷後,另以裁定定其應 執行之刑時,準用之。」已針對第二審上訴案件之定應執行 之刑,明定有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之適用,而分屬不同案件 之數罪併罰,倘一裁判宣告數罪之刑,曾經定其執行刑,再 與其他裁判宣告之刑定其執行刑時,在法理上亦應同受此原 則之拘束,亦即另定之執行刑,其裁量所定之刑期,不得較 重於前定之執行刑加計後裁判宣告之刑之總和(最高法院10 3年度第14次刑事庭會議決議參照)。 三、經查,本件受刑人因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經如附表所 示之法院分別判處如附表所示之刑,且均確定在案,有各該 判決、法院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又受刑人所犯上開各罪中 ,其中如附表編號1至3所示之罪,係屬得易科罰金之罪,其 餘之罪,則為不得易科罰金之罪,依刑法第50條第1項但書 第1款之規定,本不得併合處罰,惟受刑人已於114年2月18 日具狀請求檢察官就上開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 罪合併定其應執行刑,有請求定應執行刑調查表1份存卷可 按。茲檢察官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本院審核結果,認聲請 為正當,應予准許。再者,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號1至4(計 4罪)所示之罪,經臺灣雲林地方法院113年度聲字第438號 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4月確定;如附表編號5、6(計2罪 )所示之罪,前經本院以113年度上訴字第1763號判決應執 行有期徒刑6年4月確定,揆諸前揭說明,本院定其應執行刑 ,不得逾越刑法第51條第5款所定法律之外部界限,即不得 重於附表編號1至6所示宣告刑之總和,亦應受內部界限之拘 束,即不得重於前定之執行刑總和(即有期徒刑7年8月)。 茲考量受刑人附表所示各罪,為施用第一、二級毒品罪、販 賣第二級毒品罪,犯罪時間之差距,其犯罪所侵害之法益, 及各罪之法律目的、受刑人違反義務之嚴重性,並貫徹刑法 量刑公平正義理念之法律目的之內部限制,兼衡受刑人在監 接受教化所需之時間及所定執行刑之刑期應如何始足為受刑 人與一般人之警惕,而於社會安全之防衛無礙,暨受刑人之 意見等情之後,爰定其應執行之刑如主文所示。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0條第2項、第53條、 第51條第5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何秀燕                    法 官 鄭彩鳳                    法 官 洪榮家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本裁定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謝麗首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2025-03-10

TNHM-114-聲-199-20250310-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