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陳冠州

共找到 46 筆結果(第 31-40 筆)

上訴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上訴字第893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陳芯婕 指定辯護人 義務辯護人陳冠州律師 上列上訴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不服臺灣嘉義地方法 院112年度訴字第333號,中華民國113年4月30日第一審判決(起 訴案號:臺灣嘉義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4783號、第5572號 、第8740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事實及理由 一、本院審理範圍:  ㈠按上訴得對於判決之一部為之;上訴得明示僅就判決之刑、 沒收或保安處分一部為之,刑事訴訟法第348條第1項、第3 項分別定有明文。是於上訴人明示僅就量刑上訴時,第二審 即以第一審所認定之犯罪事實作為論認原審量刑妥適與否之 判斷基礎,僅就原判決關於量刑部分進行審理,至於其他部 分,則非第二審審判範圍。  ㈡本件上訴人即被告陳芯婕(下稱被告)不服原判決提起上訴 ,檢察官則未提起上訴。又被告於本院審理時已陳明:僅就 原審判決量刑部分上訴。對於原審判決所認定的事實、證據 、理由、引用的法條、罪名及沒收均承認,沒有不服,也不 要上訴等語(見本院卷第286頁),業已明示僅就判決之刑 提起上訴,依據前開說明,本案本院審理範圍僅限於原判決 所處之刑,不及於原判決所認定犯罪事實、所犯法條(罪名 )及沒收等其他部分。是本案關於犯罪事實、所犯法條(罪 名)及沒收等部分之認定,均引用第一審判決書所記載之事 實、證據及理由。 二、被告上訴意旨略以:  ㈠被告就原判決附表編號1至3所示販賣第二級毒品犯行,於偵 查中及原審時有自白,亦仍向本院自白犯罪,故被告有毒品 危害防制條例第17條第2項減輕其刑規定之適用。  ㈡被告構成累犯之前案案由為施用第二級毒品(即臺灣嘉義地 院109年度嘉簡字第975 號、第1196 號判決),與本件為販 賣毒品之罪名、罪質均不相同,販賣與施用之行為態樣亦 不相同,被告並無對刑罰反應力薄弱一再販賣毒品之情形, 原審裁量加重最輕本刑,自非允當,應不予加重。  ㈢又本件被告所犯販賣第二級毒品罪,原審雖已依毒品危害防 制條例第17條第2項規定減輕其刑,惟減輕後法定最輕本刑 仍為5年以上,不可謂不重,且參照被告與同案被告賴順志 被認定共同販賣第二級毒品,並同被量處有期徒刑5年4月之 刑度,然查,被告並無販賣毒品之前科,本案販賣次數金額 均不多,且被告僅係協助接電話與提供帳戶,實際上均由同 案被告賴順志負責到場交易三次(被告僅有陪同到場其中一 次),毒品來源亦係賴順志所提供,足見相較於共犯而言, 被告僅係協助電話聯繫及提供帳戶或偶而陪同到場之次要角 色,且被告雖可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7條第2項規定減刑 ,惟減輕其刑後,法定最低刑度仍為有期徒刑5年以上,仍 屬重刑,實有情輕法重情形,應再依刑法第59條規定,減輕 其刑。  ㈣綜上,請法院不依累犯加重本刑,並請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第17條第2項、刑法第59條減輕其刑,且斟酌被告並無販賣 毒品前科,而於偵查及歷次審判均認罪,犯後態度良好,及 本件販賣毒品次數、金額均不高,原審未斟酌被告並非販賣 之核心主要角色者,且未詳細斟酌被告尚有9歲幼女須扶養 之家庭狀況,及被告並非無正當技能,專以販賣毒品維生, 亦非遊手好閒,以販賣毒品為業,被告具有相關專業證照且 有從事居家服務員工作,日後不會再接觸販賣毒品事宜等情 ,量刑過重,請法院從輕量刑等語,並提出被告照顧服務員 結業證明書、照顧人員證明及網路資料影本(上證1);被 告身心障礙支持服務核心課程及失智症照顧課程研習結業證 書影本(上證2);長照機構員工在職證明書(上證3)等件 為佐(見本院卷第211至221頁)。 三、經查:  ㈠按刑事審判旨在實現刑罰權之分配的正義,故法院對有罪被 告之科刑,應符合罪刑相當之原則,使輕重得宜,罰當其罪 ,以契合社會之法律感情,此所以刑法第57條明定科刑時應 審酌一切情狀,尤應注意該條所列10款事項以為科刑輕重之 標準,俾使法院就個案之量刑,能斟酌至當。至於量刑輕重 ,係屬事實審法院得依職權自由裁量之事項,苟其量刑已以 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並斟酌刑法第57條各款所列情狀,而 未逾越法定刑度或有濫用權限情事,即不得任意指為違法( 最高法院75年台上字第7033號判例、103 年度台上字第36號 判決意旨參照)。原審認被告本案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4 條第2項之販賣第二級毒品罪(共3罪,即如原判決附表編號 1至3所示),均累犯,依刑法第47條第1項、第65條第1項規 定,裁量加重有期徒刑最低本刑,並就原判決附表編號1至3 所示販賣第二級毒品犯行,均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7條第 2項規定,減輕其刑,復於判決理由欄內詳予說明其量刑基 礎,且敘明係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一切情狀,並注 意刑法第57條各款事項,分別量處如原判決主文所示之刑( 即共3罪,各處有期徒刑5年2月),併定其應執行刑為有期 徒刑5年4月,顯已斟酌刑法第57條各款事由,並基於刑罰目 的性之考量、刑事政策之取向以及行為人刑罰感應力之衡量 等因素而為刑之量定,未逾越法定刑度,亦無違背公平正義 之精神,客觀上不生量刑明顯失出失入之裁量權濫用情形, 核屬法院量刑職權之適法行使,難認有何不當而構成應撤銷 之事由可言。  ㈡上訴意旨固指稱:被告並無對刑罰反應力薄弱一再販賣毒品 之情形,原審裁量加重最輕本刑,自非允當等語。惟被告前 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原審法院以110 年度聲字 第106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3月確定,並於民國111年3月1 日執行完畢,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1 份在卷可考 ,其於前案有期徒刑執行完畢後,5 年以內故意再犯本件有 期徒刑以上刑之各罪,均為累犯,而參諸司法院釋字第775 號解釋,依解釋文及理由之意旨,係指構成累犯者,不分情 節,一律加重最低本刑,於不符合刑法第59條所定要件之情 形下,致生行為人所受之刑罰超過其所應負擔罪責之個案, 不符罪刑相當原則、比例原則。於此範圍內,在修正前,為 避免發生上述罪刑不相當之情形,法院就該個案應裁量是否 加重最低本刑;依此,該解釋係指個案應量處最低法定刑、 又無法適用刑法第59條在內減輕規定之情形,法院應依此解 釋意旨裁量不予加重最低本刑(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字第3 38號判決意旨參照)。而本件依被告累犯及犯罪情節,並無 上開情事,且本院參酌上開解釋意旨,審酌被告於前案中, 係因犯施用第二級毒品罪經法院判處罪刑,本應產生警惕作 用,期待其能因此自我控管、約束,惟被告卻故意再犯與先 前毒品犯罪罪質相同,情節益嚴重之販賣第二級毒品犯行, 足見其有一定特別之惡性,對刑罰之反應力顯然薄弱,就本 案被告所犯之各罪予以加重,尚不致使被告所受之刑罰超過 其所應負擔之罪責,而造成對其人身自由過苛之侵害,而仍 有加重法定最低本刑之必要,爰均刑法第47條第1 項規定, 除法定本刑為無期徒刑依法不得加重外,餘均應依刑法第47 條第1項規定加重其刑,而原判決亦依司法院釋字第775 號 解釋意旨,認被告所犯各罪,應依累犯規定加重其刑之理由 ,核無罪刑不相當之情形,既係合法行使其量刑裁量權,自 難指原判決此部分有違反前述解釋意旨之違誤。  ㈢再按刑法第59條規定犯罪之情狀顯可憫恕,認科以最低度刑 仍嫌過重者,得酌量減輕其刑,此雖為法院依法得行使裁量 之事項,然非漫無限制,必須犯罪另有特殊之原因、環境與 情狀,在客觀上足以引起一般之同情,認為即予宣告法定最 低度刑期,猶嫌過重者,始有其適用(最高法院28年上字第 1064號、45年台上字第1165號判例、88年度台上字第6683號 判決均同此意旨可參)。此所謂法定最低度刑,固包括法定 最低本刑;惟遇有其他法定減輕之事由者,則應係指適用其 他法定減輕事由減輕其刑後之最低度刑而言。倘被告別有法 定減輕事由者,應先適用法定減輕事由減輕其刑後,猶認其 犯罪之情狀顯可憫恕,即使科以該減輕後之最低度刑仍嫌過 重者,始得適用刑法第59條規定酌量減輕其刑。至行為人犯 罪之動機、目的、犯罪之手段、犯罪後所生之損害、犯罪後 之態度、犯罪行為人之生活狀況、品行、智識程度等,僅屬 得於法定刑內審酌量刑之事項,非酌量減輕之理由。且鑑於 販賣毒品對社會風氣及治安危害重大,為政府嚴加查緝之犯 行,復考量毒品氾濫情形日益嚴重,對社會秩序及國民健康 危害亦日漸加劇,為此立法者乃於109年1月15日修正毒品危 害防制條例時(109年7月15日施行),將該條例第4條第2項 關於販賣第二級毒品之法定刑,從處有期徒刑7年以上提高 為處10年以上,修正理由即在於遏止日益嚴重之販賣毒品犯 罪,因此法院自應嚴謹適用刑法第59條之規定,以免有悖於 基於社會防衛目的之立法本旨。查被告為原判決附表編號1 至3所示販賣第二級毒品犯行時,已屬智識健全之成年人, 自應知悉毒品對人體之危害,其卻無視國家禁令,為謀取不 法利益,而為原判決附表編號1至3所示販賣第二級毒品犯行 ,所為實屬不該,再參以被告就原判決附表編號1至3所示販 賣第二級毒品犯行經適用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7條第2 項之 規定減輕其刑後,法定刑已大幅減輕,客觀上已無情輕法重 之情,復衡以本案被告就原判決附表編號1至3所示販賣第二 級毒品之犯罪情節,實難據認被告於犯案時有何特殊之原因 或環境等,在客觀上足以引起一般同情之處,自不符得依刑 法第59條規定酌量減輕其刑。而原審亦同此認定,認本案被 告不再依刑法第59條規定,酌量減輕其刑,並詳予說明其理 由(見原判決第2頁),核無未合。  ㈣被告上訴意旨雖執憑前揭情詞,指稱:被告與共犯即同案被 告賴順志同被量處有期徒刑5年4月之刑度,然相較於共犯而 言,被告僅係協助電話聯繫及提供帳戶或偶而陪同到場之次 要角色等語。惟對相同之條件事實,始得為相同之處理,倘 條件事實有別,則應本乎正義理念,分別予以適度之處理, 禁止恣意為之,量刑係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刑事罪責復 具個別性,則共同被告賴順志縱與被告共犯本案,然其經原 審量刑時所審酌之因子,既非與被告盡同,即無從逕予比附 援引,亦無相互拘束之效,原判決就被告經審酌前揭各情, 而量處上開刑度,難謂有何違法或不當。  ㈤又刑罰之量定屬法院自由裁量之職權行使,但仍應審酌刑法 第57條所列各款事由及一切情狀,為酌量輕重之標準,並非 漫無限制,在同一犯罪事實與情節,如別無其他加重或減輕 之原因,下級法院量定之刑,亦無過重或失輕之不當情形, 則上級法院對於下級法院之職權行使,原則上應予尊重(最 高法院85年度台上字第2446號判決意旨參照)。查被告上訴 意旨所指關於被告之犯後態度、犯罪情節及家庭生活狀況等 節,業經原審量刑時詳予審酌,均列為量刑因子,所量處刑 度復與罪刑相當原則及比例原則無悖,是被告執憑前詞主張 原審量刑不當,要求從輕量刑等語,難謂得以逕採。    ㈥據此,被告上訴意旨所指各節,尚非足取。從而,被告提起 上訴,仍執前開情詞為爭執,並對於原審量刑之自由裁量權 限之適法行使,持己見為不同之評價,而指摘原判決不當, 難認有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73條、第368條,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侯德人提起公訴,檢察官廖舒屏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1  日          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郭玫利                    法 官 曾子珍                    法 官 王美玲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其未 敘述上訴理由者,並得於提起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蘇文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1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4條 製造、運輸、販賣第一級毒品者,處死刑或無期徒刑;處無期徒 刑者,得併科新臺幣3千萬元以下罰金。 製造、運輸、販賣第二級毒品者,處無期徒刑或10年以上有期徒 刑,得併科新臺幣1千5百萬元以下罰金。 製造、運輸、販賣第三級毒品者,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得併科 新臺幣1千萬元以下罰金。 製造、運輸、販賣第四級毒品者,處5年以上12年以下有期徒刑 ,得併科新臺幣5百萬元以下罰金。 製造、運輸、販賣專供製造或施用毒品之器具者,處1年以上7年 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1百50萬元以下罰金。 前五項之未遂犯罰之。

2024-11-21

TNHM-113-上訴-893-20241121-2

司票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

本票裁定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票字第361號 聲 請 人 陳冠州 相 對 人 林明華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對本票准許強制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相對人於民國一百一十三年三月二十八日簽發之本票內載憑票交 付聲請人新臺幣柒萬捌仟元,及自民國一百一十三年三月二十八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十六計算之利息,准為強制執行 。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伍佰元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執有相對人於民國113年3月28日 簽發之本票1紙,票面金額新臺幣78,000元,付款地未記載 ,利息未約定,免除作成拒絕證書,到期日未記載,經提示 後未獲付款,為此提出本票1紙,聲請裁定就上開金額及依 年息16%計算之利息,准許強制執行等語。 二、本件聲請核與票據法第123條規定相符,應予准許。 三、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項、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裁 定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五、發票人如主張本票係偽造、變造者,於接到本裁定後20日內 ,得對執票人向本院另行提起確認債權不存在之訴。如已提 起確認之訴者,得依非訟事件法第195條規定聲請法院停止 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0  日             司法事務官 周聰慶                           附記:    一、請債權人於收受本件裁定七日內補正相對人最新戶籍 謄本(如為公司、法人、其他組織並應提出公司登記 事項表、商業登記抄本及法定代理人之戶籍謄本;戶 籍謄本記事欄之記載不可省略,並請查詢最新遷入之 住址)。    二、相對人若經本院通知,遷移新址不明無法送達,如須 公示送達並應具狀聲請。

2024-11-20

HLDV-113-司票-361-20241120-1

鳳補
鳳山簡易庭

清償債務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鳳補字第820號 原 告 陳品明 原告因請求清償債務事件,聲請對債務人陳冠州發支付命令,惟 債務人既於法定期間內對支付命令提出異議,則依民事訴訟法第 519條第1項之規定,應以支付命令之聲請視為起訴。經查,本件 訴訟標的金額為新臺幣(下同)334,089元(含本金150,000元、 已到期利息180,000元,及自民國113年3月1日起至起訴前一日即 113年9月15日之利息4,089元,元以下四捨五入),應徵第一審 裁判費3,640元,扣除前繳支付命令裁判費500元外,尚應補繳3, 140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第2項、同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 之規定,限原告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上開裁判費,逾期不 繳即駁回原告之訴。原告並應提出準備書狀及按對造人數提出繕 本。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5 日 鳳山簡易庭 法 官 侯雅文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5 日 書記官 蔡毓琦

2024-11-15

FSEV-113-鳳補-820-20241115-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確認債權不存在等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補字第2485號 原 告 梁垚銘 訴訟代理人 林忠儀律師 被 告 陳冠州 許雅貞 上列當事人間確認債權不存在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新臺幣2,000,000元。 原告應於收受本裁定10日內,補繳第一審裁判費新臺幣20,800元 。   理 由 一、按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定。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 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 所有之利益為準。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1項、第2項定有 明文。所謂交易價額,應以市價為準。不動產如無實際交易 價額,當事人復未能釋明市價,法院得依職權調查,以為核 定訴訟標的價額之依據。土地公告現值係直轄市或縣(市) 政府依平均地權條例第46條規定,逐年檢討、調整、評估之 結果,法院若未命鑑定該土地起訴時之交易價額,自得以原 告起訴時該土地當期之公告現值據為核定訴訟標的價額之參 考。次按以一訴主張數項標的者,其價額合併計算之。但所 主張之數項標的互相競合或應為選擇者,其訴訟標的價額, 應依其中價額最高者定之。因債權之擔保涉訟,以所擔保之 債權額為準;如供擔保之物其價額少於債權額時,以該物之 價額為準。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第1項、第77條之6亦定有 明文。而當事人訴請確認抵押權、抵押債權不存在及請求塗 銷抵押權登記,均屬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6所定因債權之擔 保涉訟者,應依上開規定核定訴訟標的價額(最高法院109 年度台抗字第1337號民事裁定意旨參照)。又原告請求塗銷 土地預告登記,涉及原告就土地之所有權移轉登記請求權存 在與否,原告就此訴訟標的所有之利益,即相當於土地之交 易價額。另當事人請求雖屬不同訴訟標的,惟自經濟上觀之 ,其訴訟目的一致,不超出終局標的範圍,其訴訟標的之價 額,應以其中價額最高者定之(最高法院113年度台抗字第3 40號裁定參照)。 二、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其聲明請求:㈠確認被告陳冠州 就原告所有如附表所示之不動產(下稱系爭不動產),以臺 中市大甲地政事務所113年甲普登字第057290號,債權擔保 總金額新臺幣(下同)200萬元,於民國113年8月22日所為 之最高限額抵押權所擔保之債權均不存在。㈡被告陳冠州應 將系爭不動產之最高限額抵押權登記及流抵約定予以塗銷。 ㈢被告許雅貞應將系爭不動產之預告登記予以塗銷。而原告 以一訴主張上開聲明,自經濟上觀之,均在於排除被告就系 爭不動產抵押權之擔保債權為取償,因抵押權設定有流抵約 定而一併為預告登記,方請求塗銷,其訴訟目的一致,不超 出終超標的範圍,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第1項但書規定, 訴訟標的價額應依其中價額最高者定之。惟原告起訴狀未記 載本件訴訟標的價額,亦未陳報系爭不動產起訴時之交易價 額,經本院依職權查詢內政部不動產交易實價查詢服務網, 參考與系爭不動產相同公告現值及公告地價之同地段252地 號土地於起訴前之112年10月18日,及臨近系爭不動產之門 牌號碼臺中市○○區○○○路000巷00號房地,起訴前之113年3月 20日最新交易價值為土地每平方公尺35,000元,房地每平方 公尺約為新臺幣(下同)30,303元(計算式:3,000,000元÷ 99㎡≒30,303,元以下四捨五入,下同),衡以國稅局對於無 法提出房、地分別實際價格時,房、地比約為3比7,以此計 算系爭不動產價額應為177,445,964元【計算式為:127、12 8地號土地35,000元×(49.7㎡+11.74㎡)+27建號建物部分30, 303元×71.46㎡×3/10≒2,800,036元】,而原告自陳欲塗銷之 最高限額抵押權所擔保之債權金額則為2,000,000元,依上 開說明,本件訴訟標的應以較少之最高限額抵押權所擔保之 債權金額價值為準,則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應核定為2,000,00 0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20,800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 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之日起10日內 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5  日          民事第五庭  法 官 王奕勛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5  日                 書記官 張祐誠 附表:   編號 不動產 面積(㎡) 權利範圍 1 臺中市○○區○○段000地號土地 49.7 1分之1 2 臺中市○○區○○段000地號土地 11.74 1分之1 3 臺中市○○區○○段00○號 即門牌號碼臺中市○○區○○○路000巷00號建物 層數:二層 總面積:71.46 全部 編號1至3不動產抵押權設定、預告登記及流抵約定情形如下: 最高限額抵押權 收件年期字號:113年甲普登字第057290號 登記日期:113年8月22日 權利人:陳冠州 債權額比例:全部(1分之1) 債權總金額:新臺幣200萬元 設定義務人:梁垚銘 流抵約定 債權已屆清償日期而未受償時,本抵押物所有權移屬抵押權人所有。 抵押權人:陳冠州 設定義務人:梁垚銘 預告登記 限制登記事項:113年8月21日甲普登字第57300號 預告登記請求權人:許雅貞 內容:關於土地權利移轉之請求權 義務人:梁垚銘 登記日期:113年8月22日

2024-11-15

TCDV-113-補-2485-20241115-1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給付工程款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建字第67號 原 告 和隆興工程行即何致澔 被 告 林月嬌 訴訟代理人 陳冠州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工程款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於兩造仲裁程序終結前,停止訴訟程序。 原告應於收受本裁定之翌日起十四日內將本件提付仲裁,並向本 院陳報,逾期即駁回其訴。   事實及理由 一、按有關現在或將來之爭議,當事人得訂立仲裁協議,約定由 仲裁人一人或單數之數人成立仲裁庭仲裁之;仲裁協議,如 一方不遵守,另行提起訴訟時,法院應依他方聲請裁定停止 訴訟程序,並命原告於一定期間內提付仲裁。但被告已為本 案之言詞辯論者,不在此限;原告逾前項期間未提付仲裁者 ,法院應以裁定駁回其訴;第一項之訴訟,經法院裁定停止 訴訟程序後,如仲裁成立,視為於仲裁庭作成判斷時撤回起 訴,仲裁法第1條第1項、第4條定有明文。又仲裁係基於私 法上契約自由原則而設立私法紛爭自主解決之制度,當事人 間約定以仲裁解決爭議,基於契約信守之原則,均應受其拘 束(最高法院98年度台抗字第396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原告起訴略以:原告承攬被告坐落於高雄市○○區○○○路00000 號0樓之0房屋之修繕工程(下稱系爭工程),兩造於民國11 1年3月7日簽立室內整修工程合約(下稱系爭合約),約定 完工期限為45個工作天,應給付工程款為新臺幣(下同)12 8萬3,600元,原告已於111年5月底施工完竣,被告迄今僅給 付70萬9,000元,被告尚未給付工程餘款57萬4,600元,原告 分別於112年6月14日、113年4月8日寄發存證信函予被告, 被告仍置之不理,乃提起本件訴訟等語。 三、被告則以:兩造系爭合約第七條「甲乙雙方對本工程發生之 問題均應就本合約有關條文尋求解決,如有未能解決之問題 時,依中華民國商務仲裁條例之規定進行仲裁,任何一方提 出仲裁請求時,對方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之...。」,是依 上開約定條文,系爭合約中有約定仲裁協議,原告未仲裁先 行,即提起本件訴訟,即有未合,被告爰提出仲裁法第4條 之妨訴抗辯等語。 四、經查,兩造簽立之系爭合約第七條,約定兩造就系爭工程發 生問題時,如未能依系爭合約條文解決,依中華民國商務仲 裁條例之規定進行仲裁,足見兩造間已合意有關系爭工程之 爭議,應依仲裁法以仲裁方式解決之,堪認兩造就系爭工程 所生之爭議定有仲裁協議,基於契約信守之原則,原告自應 受其拘束。從而,原告未遵守上開仲裁協議,逕行提起本件 訴訟,故被告具狀聲請本院裁定停止本件訴訟程序,命原告 於一定期間內提付仲裁,洵屬有據,應予准許。 五、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5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楊景婷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裁判費新台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5  日                 書記官  黃雅慧

2024-11-15

KSDV-113-建-67-20241115-1

消債更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聲請更生程序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274號 聲 請 人 薛介彬 住○○市○○區○○路000巷00○0號 代 理 人 陳冠州律師 上列當事人因聲請更生程序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應於本裁定送達後五日內,補繳郵務送達費用新臺幣伍仟 元。 理 由 一、按聲請更生或清算,徵收聲請費新臺幣(下同)1,000 元, 郵務送達費及法院人員之差旅費不另徵收。但所需費用超過 應徵收之聲請費者,其超過部分,依實支數計算徵收。前項 所需費用及進行更生或清算程序之必要費用,法院得酌定相 當金額,定期命聲請人預納之,逾期未預納者,除別有規定 外,法院得駁回更生或清算之聲請。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 6 條定有明文。 二、查,本件聲請人即債務人向本院聲請更生,所需郵務送達費 超過應徵收之聲請費,經核約尚需5,000 元,茲依消費者債 務清理條例第6 條第3 項之規定,限聲請人於收受本裁定送 達5 日內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聲請,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4  日   民事庭   法 官 何佩陵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4  日    書記官 李忠霖

2024-11-14

KSDV-113-消債更-274-20241114-1

苗簡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違反就業服務法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苗簡字第1232號 公 訴 人 臺灣苗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徐玉瑞 上列被告因違反就業服務法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 偵字第1783號),被告於本院準備程序時自白犯罪(113年度易 字第562號),本院認宜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下:   主  文 徐玉瑞經裁處罰鍰,五年內再違反雇主不得聘僱未經許可之外國 人之規定,處有期徒刑貳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 壹日。   犯罪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犯罪事實、證據名稱均引用檢察官起訴書之記載(如附 件),證據部分並補充「被告徐玉瑞於本院準備程序之自白 」、「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作為證據。 二、論罪科刑:  ㈠核被告徐玉瑞所為,係違反就業服務法第57條第1款規定經裁 處罰鍰後,5年內再違反就業服務法第57條第1款規定,應依 同法第63條第1項後段之規定論處。  ㈡被告基於同一違反就業服務法之目的,於民國112年9月27日 上午11時30分遭查獲日前之不詳時日至查獲時止,聘僱未經 許可之外國人NGUYEN DINH HUY、LE VAN TAO,係於密切接 近之時、地實施,侵害同一社會法益,各行為之獨立性極為 薄弱,在時間差距上,難以強行分開,應屬數個舉動之接續 施行,為接續犯僅以一罪論。  ㈢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曾因聘僱未經許可之外 國人,經苗栗縣政府裁處罰鍰新臺幣15萬元,仍漠視主管機 關對外籍勞工之管理,5年內再為本案犯行,有害主管機關 對外籍勞工之管理、影響國內勞動市場及國人之就業權利, 所為實不足取,應予非難;並斟酌被告犯後於偵查否認犯行 ,然於本院審理時坦承犯行之態度,兼衡被告之素行(參臺 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見本院苗簡卷第13頁至第17頁 ),及被告之犯罪動機、目的、違法聘僱外籍勞工之人數為 2人,暨其智識程度、生活狀況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 示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2項、第454條第2項,逕以簡易判決 處刑如主文。 四、本案經檢察官蕭慶賢提起公訴,檢察官曾亭瑋到庭執行職務 。 五、如不服本判決,得於判決書送達之翌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 出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3  日          刑事第一庭 法 官 陳雅菡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須附 繕本)。                書記官 陳建宏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3  日   附錄本判決論罪科刑之法條: 就業服務法第57條 (雇主行為之限制) 雇主聘僱外國人不得有下列情事: 一、聘僱未經許可、許可失效或他人所申請聘僱之外國人。 二、以本人名義聘僱外國人為他人工作。 三、指派所聘僱之外國人從事許可以外之工作。 四、未經許可,指派所聘僱從事第46條第1項第8款至第10款規定 工作之外國人變更工作場所。 五、未依規定安排所聘僱之外國人接受健康檢查或未依規定將健 康檢查結果函報衛生主管機關。 六、因聘僱外國人致生解僱或資遣本國勞工之結果。 七、對所聘僱之外國人以強暴脅迫或其他非法之方法,強制其從 事勞動。 八、非法扣留或侵占所聘僱外國人之護照、居留證件或財物。 九、其他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所發布之命令。 就業服務法第63條 (罰則) 違反第44條或第57條第1款、第2款規定者,處新臺幣15萬元以上 75萬元以下罰鍰。五年內再違反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 或科或併科新臺幣120萬元以下罰金。 法人之代表人、法人或自然人之代理人、受僱人或其他從業人員 ,因執行業務違反第44條或第57條第1款、第2款規定者,除依前 項規定處罰其行為人外,對該法人或自然人亦科處前項之罰鍰或 罰金。 附件 臺灣苗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                    113年度偵字第1783號   被   告 徐玉瑞  上列被告因違反就業服務法案件,已經偵查終結,認應提起公訴 ,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徐玉瑞前於民國112年2月15日,因未經許可聘僱1名未經許 可之外籍移工從事工作,經苗栗縣政府於112年8月1日,以 府勞服務字第1120174757號裁處書處以新臺幣15萬元之罰鍰 後,猶不思警惕,明知雇主不得聘僱未經許可、許可失效或 他人所申請聘僱之外國人,竟仍於遭主管機關裁罰後5年內 ,於112年9月27日11時30分遭查獲日前之某日,非法聘僱2 名越南籍勞工NGUYEN DINH HUY、LE VAN TAO,在苗栗縣○○ 鄉○○村00鄰0號新建住宅工程(即苗栗縣○○鄉○○○段0000○地 號集合住宅新建工程)之工地內從事搬運水泥、抹牆壁等泥 作工作。嗣於112年9月27日11時30分,為內政部移民署中區 事務大隊苗栗縣專勤隊查獲,始悉上情。 二、案經內政部移民署中區事務大隊苗栗縣專勤隊移送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證據清單及待證事實: 編號 證據名稱 待證事實 1 被告徐玉瑞於警詢、偵訊時之供述 被告坦承自111年12月起至112年9月初受韋林工程企業社雇用擔任本案工地監督工班之工作。 2 證人即韋林工程企業社實際負責人陳冠州於警詢之證述、本署偵查中之結證 1.韋林工程企業社向寶鑫營造股份有限公司承攬本案苗栗縣○○鄉○○○段0000○地號集合住宅新建工程。 2.該新建工程之泥作部分係交由被告管理。查緝當天還是有雇用被告管理本案工地。 3.該新建工程E到H棟的泥作工人都是由被告調度。 4.當初有跟被告說不能雇用非法外勞。 3 證人即苗栗縣專勤隊隊員簡翊亦於本署偵查中之結證 1.查獲當時,苗栗專勤隊找寶鑫營造的工地主任前來詢問是何人雇用本案外勞,該工地主任表示,遭我們苗栗縣專勤隊查獲之工地範圍是由韋林企業社承攬。 2.苗栗縣專勤隊通知陳冠州(韋林企業社)前來說明,陳冠州表示112年1月至9月是請被告幫忙管理泥作工程。 4 證人即寶鑫營造工地主任邱智偉於本署偵查中之結證 1.伊擔任寶鑫營造位於本案苗栗縣○○鄉○○○段0000○地號建案工地主任。 2.該工程泥作工程E至H區48戶,係發包給韋林工程。合約書中有載明禁用非法外勞。 3.112年9月27日查獲本案外勞當日,伊有在場。 4.2名外勞是在韋林工程負責區域遭查獲的,即E至H區查獲。 5 證人NGUYEN DINH HUY、LE VAN TAO於警詢之證述 1.證人NGUYEN DINH HUY為持觀光簽證入境,並未申請來台工作之事實。 2.證人LE VAN TAO為逾居留期間仍停留在臺灣之外籍移工之事實。 6 寶鑫營造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承攬合約書、陳情書(陳冠州)、合作金庫匯款申請書代收入傳票 1.本案遭查獲之上開住宅新建工程工地係發包予韋林工程企業社承包。 2.韋林工程企業社將泥作工程發包予被告,並由被告負責工地人力調配事宜。合約內容載明不得雇用非法外勞。 3.承包商每期申請匯款收據影本,匯款帳戶係由被告提供其女兒(徐筱毓)、媳婦(黃以欣)之帳戶。 7 內政部移民署中區事務大隊苗栗縣專勤隊外人入出境資料 1.證人NGUYEN DINH HUY為持觀光簽證入境,並未申請來台工作之事實。 2.證人LE VAN TAO為逾居留期間仍停留在臺灣之外籍移工之事實。 8 苗栗縣政府112年8月1日,以府勞服務字第1120174757號裁處書 證明被告於112年間曾因違反就業服務法第57條,而遭行政裁處之事實。 二、核被告所為,係違反就業服務法第57條第1款之雇主不得聘   僱未經許可之外國人規定,經處以行政罰鍰後,5年內再違 反同法第57條第1款之雇主不得聘僱未經許可之外國人規定 ,而犯同法第63條第1項後段罪嫌。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提起公訴。   此 致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6   月  30  日             檢 察 官   蕭慶賢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7   月   8  日             書 記 官   鄭光棋 附錄本案所犯法條全文 就業服務法第57條(雇主行為之限制) 雇主聘僱外國人不得有下列情事: 一、聘僱未經許可、許可失效或他人所申請聘僱之外國人。 二、以本人名義聘僱外國人為他人工作。 三、指派所聘僱之外國人從事許可以外之工作。 四、未經許可,指派所聘僱從事第 46 條第 1 項第 8 款至第   10 款規定工作之外國人變更工作場所。 五、未依規定安排所聘僱之外國人接受健康檢查或未依規定將健   康檢查結果函報衛生主管機關。 六、因聘僱外國人致生解僱或資遣本國勞工之結果。 七、對所聘僱之外國人以強暴脅迫或其他非法之方法,強制其從   事勞動。 八、非法扣留或侵占所聘僱外國人之護照、居留證件或財物。 九、其他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所發布之命令。 就業服務法第63條(罰則) 違反第 44 條或第 57 條第 1 款、第 2 款規定者,處新臺幣 15 萬元以上 75 萬元以下罰鍰。五年內再違反者,處 3 年以下 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 120 萬元以下罰金。 法人之代表人、法人或自然人之代理人、受僱人或其他從業人員 ,因執行業務違反第 44 條或第 57 條第 1 款、第 2 款規定者 ,除依前項規定處罰其行為人外,對該法人或自然人亦科處前項 之罰鍰或罰金。

2024-11-13

MLDM-113-苗簡-1232-20241113-1

重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給付價金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重訴字第23號 原 告 梁幸吉 訴訟代理人 傅鈺菁律師 參 加 人 梁幸慶 梁幸得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陳麗文律師 複 代理人 劉又瑄律師 被 告 梁滿子 陳容容 陳婷婷 陳冠州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林凱律師 林宜萍律師 參 加 人 大陸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金龍 訴訟代理人 李天惠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價金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準備程序終結。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3  日          民事第五庭 法 官 張庭嘉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9  日                書記官 蔡庭復

2024-11-13

TPDV-113-重訴-23-20241113-2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停止強制執行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231號 聲 請 人 廖繡鳳 相 對 人 陳冠州 上列當事人間停止強制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相對人持本院113年度司票字第113號裁定( 下稱系爭本票裁定)為執行名義聲請強制執行,經本院以11 3年度司執字第125588號給付票款強制執行事件(下稱系爭 執行事件)受理在案,惟該票據原因事實即借貸債權不存在 ,聲請人已提起異議訴訟,爰聲請停止系爭執行事件之強制 執行程序等語。 二、按強制執行程序開始後,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停止執行。 有回復原狀之聲請,或提起再審或異議之訴,或對於和解為 繼續審判之請求,或提起宣告調解無效之訴、撤銷調解之訴 ,或對於許可強制執行之裁定提起抗告時,法院因必要情形 或依聲請定相當並確實之擔保,得為停止強制執行之裁定, 強制執行法第18條定有明文。 三、經查:  ㈠聲請人對相對人提起本案訴訟,先位主張依民法第767條第1 項中段規定,請求塗銷如附表所示不動產之限制登記及最高 限額抵押權登記訴訟;備位依民法第74條第1項及民法第767 條第1項中段規定,請求撤銷及塗銷上開限制登記及最高限 額抵押權登記,暨請求撤銷112年9月12日成立借貸契約之法 律行為,經本院以113年度重訴字第502號塗銷抵押權登記及 撤銷法律行為等事件(下稱本案訴訟)繫屬在案。  ㈡然查,系爭執行事件之執行名義為系爭本票裁定,聲請人並 未依非訟事件法第195條第1項提起確認之訴,亦非依強制執 行法第18條第2項提起債務人異議之訴,且本案訴訟起訴之 原因事實並未確認系爭本票裁定所載本票之債權不存在,故 聲請人所提均非強制執行法第18條第2項所定可以聲請停止 強制執行之情形,故聲請人聲請停止系爭執行程序,於法不 合,應予駁回。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6   日            民事第三庭法 官 吳佩玲 附表; 桃園市○○區○街段0000○號(應有部分1分之1)及同段871地號土 地(應有部分10萬分之316)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繳納抗 告費新臺幣1,000 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6   日                 書記官 龍明珠

2024-11-06

TYDV-113-聲-231-20241106-1

上訴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刑事裁定 111年度上訴字第1015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BARAKATI ERWIN(印尼籍,中譯名阿溫) 居留地址高雄市○○區○○○路000號(天主教海星國際服務中心) 三 審 選任辯護人 趙禹任律師(法扶律師)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MUDASSIR SEPTIAN(印尼籍,中譯名阿田) 居留地址高雄市○○區○○○路000號(天主教海星國際服務中心) 三 審 選任辯護人 陳冠州律師(法扶律師)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MOH IQBAL FAUZI(印尼籍,中譯名阿吉) 居留地址高雄市○○區○○○路000號(天主教海星國際服務中心) 三 審 選任辯護人 黃笠豪律師(法扶律師)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SAPUTRO RIDWAN JUNIARTO(印尼籍,中譯名安多)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SIMAMORA HERIANTO YOHANNES 居留地址高雄市○○區○○○路000號(天主教海星國際服務中心) 三 審 選任辯護人 廖柏豪律師(法扶律師)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PUNGUAN HUMEGAH GIRSANG(印尼籍,中譯名阿桑) 居留地址高雄市○○區○○○路000號(天主教海星國際服務中心) 三 審 選任辯護人 莊曜隸律師(法扶律師) 王瀚誼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上訴人因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前經限制出境、出海,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BARAKATI ERWIN(阿溫)、MUDASSIR SEPTIAN(阿田)、MOH IQBAL FAUZI(阿吉)、SAPUTRO RIDWAN JUNIARTO(安多)、SIMAMORA HER IANTO YOHANNES(約翰)、PUNGUAN HUMEGAH GIRSANG(阿桑)均自 民國壹佰壹拾參年拾壹月拾肆日起延長限制出境、出海捌月。   理 由 一、按審判中限制出境、出海每次不得逾8月,犯最重本刑為有 期徒刑10年以下之罪者,累計不得逾5年;其餘之罪,累計 不得逾10年。法院延長限制出境、出海裁定前,應給予被告 及其辯護人陳述意見之機會。被告經諭知無罪者,視為撤銷 限制出境、出海。但上訴期間內或上訴中,如有必要,得繼 續限制出境、出海。案件在第三審上訴中,而卷宗及證物已 送交該法院者,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至第93條之5關於限制 出境、出海之處分,由第二審法院裁定之,刑事訴訟法第93 條之3第2項後段、第4項、第93條之4、第121條第2項分別定 有明文。又限制出境、出海目的在保全刑事偵查、審判、執 行之順利進行,屬刑事訴訟之保全程序,並非要確定被告對 於本案是否應負擔罪責及是否應科處刑罰,故審酌是否具備 限制出境、出海之事由及必要性,不須如同本案之有罪判決 應採嚴格證明法則,只須依自由證明法則,對相關要件證明 至法院認有相當理由的程度即可。因此,若依卷內證據,被 告犯罪嫌疑重大,確有出境、出海滯留他國不歸而逃亡之可 能性存在,而足以影響審判進行或刑罰執行,依法即得為必 要之限制出境、出海處分,以確保被告到庭接受審判或執行 。 二、查上訴人即被告BARAKATI ERWIN(阿溫)、MUDASSIR SEPTIAN (阿田)、MOH IQBAL FAUZI(阿吉)、SAPUTRO RIDWAN JUNIAR TO(安多)、SIMAMORA HERIANTO YOHANNES(約翰)、PUNGUAN HUMEGAH GIRSANG(阿桑)等6人(下合稱被告阿溫等6人)涉 嫌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前經偵查檢察官於民國11 0年7月14日限制出境、出海8月。案件移審後,經原審認其 等犯罪嫌疑重大,有相當理由認有逃亡之虞,而裁定均自11 1年3月14日起限制出境、出海8月;案經上訴,本院認仍有 繼續限制之必要,依序裁定均自111年11月14日起、自112年 7月14日起限制出境、出海8月。嗣經本院於112年8月1日以1 11年度上訴字第1015號判決後,檢察官對被告阿溫等6人部 分提起上訴,現在第三審上訴中,卷宗及證物也已送交最高 法院。而本案上訴第三審之期間,因認仍有繼續限制被告阿 溫等6人出境、出海之必要,再經本院裁定其6人均自113年3 月14日起限制出境、出海8月。而今前述限制出境、出海之 期間即將屆滿,依前述規定,應由本院裁定是否延長限制出 境、出海。 三、茲給予被告阿溫等6人及其等辯護人(被告安多未選任辯護 人)陳述意見之機會後,本院審酌其等涉犯毒品危害防制條 例第4條第3項運輸第三級毒品罪嫌,經原審判處被告阿溫有 期徒刑14年6月;判處被告阿田有期徒刑11年;判處被告阿 吉有期徒刑13年6月;判處被告安多有期徒刑13年6月;判處 被告約翰有期徒刑14年6月;判處被告阿桑有期徒刑14年, 經本院審理後,雖就其6人被訴運輸第三級毒品部分均諭知 無罪;被訴私運管制物品進口部分均因我國無審判權而諭知 公訴不受理,然案經檢察官上訴,現仍由第三審法院審理中 。考量被告阿溫等6人涉嫌共同以船舶自越南運輸原始總淨 重高達404,756.5公克之第三級毒品愷他命,情節重大,所 涉罪嫌為最輕本刑5年以上有期徒刑之重罪,且均為印尼籍 人,並無我國國籍,復均具船長或船員資格,其等涉案部分 既尚未判決確定,其等仍有藉由出境、出海返回印尼或滯留 他國、外海不歸,以規避後續審判程序進行之可能性,有相 當理由足信其等有逃亡之虞。經權衡國家刑事司法權之有效 行使、社會秩序及公共利益、被告居住及遷徙自由權受限制 之程度,為確保後續上訴程序之順利進行,認有繼續限制被 告阿溫等6人出境、出海之必要,爰裁定如主文所示。 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第2款、93條之3第2項 、第121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4   日          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徐美麗                    法 官 楊智守                    法 官 毛妍懿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4   日                    書記官 陳昱光

2024-11-04

KSHM-111-上訴-1015-20241104-7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