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扣押物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41-50 筆)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發還扣押物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57號 聲 請 人 劉振忠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簡達益等詐欺案件(113年度原金重訴字第4號 ),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聲請人因背信案件,經扣案如附表所示之物在案   ,未經沒收,請求發還上開扣案物等語。 二、按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 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扣押物因所有人、持有人或保管人 之請求,得命其負保管之責,暫行發還,為不起訴或緩起訴 之處分者,扣押物應即發還,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1項前段   、第2項、第259條第2項定有明文。其所謂「無留存之必要   」,係指非得沒收或追徵之物,且又無留作證據之必要者而 言(最高法院110年度台抗字第2010號刑事裁定參照)。惟 究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之命令為之,應視扣押物是否已 移送繫屬於法院或尚在檢察官偵查中以定,倘尚在檢察官偵 查中,扣押物有無留存之必要、得否發還,應由檢察官以命 令處分之。如已移送於法院,始由所繫屬之法院以裁定為之   。 三、經查,聲請人前因背信案件,經法務部調查局新北市調處,持本院核發之113年度聲搜字第1376號搜索票至新北市○○區○○路00號2樓及內部相通連之處所執行搜索,並扣得聲請人所有如附表所示之物,此有搜索、扣押筆錄、證明書及扣押物品目錄表各1份可按(見本院卷第59頁至第67頁),此部分事實,首堪認定。又聲請人因上開案件,經臺北地檢署檢察官偵查後,認罪嫌不足,以113年度偵字第21098號、第33149號為不起訴處分確定乙節,此有前揭不起訴處分書及臺灣高等法院前案紀錄表各1份在卷可參(見本院卷第7頁及第15頁);另就被告簡達益、郭佳瑜、胡芬綾、李偉裕、朱麗玲及張順寶等人,雖經同地檢署以113年偵字21098號、第33149號提起公訴,然未將如附表所示之物列為被告簡達益等人所涉詐欺等案件之證據方法,且上開扣案物亦未移送本院等情,此有本院公務電話紀錄表及上開起訴書附卷可憑(見本院卷第13頁及第17頁至第55頁),是依上開說明,聲   請人聲請發還扣押物,自應向檢察官提出聲請,其逕向本院 聲請發還,即有未合,應予駁回。 四、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刑事第十六庭 審判長法 官 胡宗淦                    法 官 林幸怡                    法 官 程欣儀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賴訓楷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編號 扣案物品 數量 1 廠牌:Realme手機 (IMEI碼:000000000000000/49號、 IMEI碼:000000000000000/49號) 1支 2 筆記本 1本

2025-03-26

TPDM-114-聲-57-20250326-1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聲請裁定發還扣押物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420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吳建霆 送達代收人 李彧潁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113年度金訴字第2976號),聲請發還 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扣案之IPHONE 15 PRO手機壹支(含門號0000000000號SIM卡壹張) 發還與吳建霆。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吳建霆所涉詐欺等案件,經警 方扣得之IPHONE 15 PRO手機1支(含門號門號0000000000號S IM卡1張),係聲請人所有供日常聯繫所用,非屬違禁物,且 經本院判決理由說明不為沒收之諭知,為此依刑事訴訟法第 142條規定聲請准予發還聲請人等語。 二、按扣押物未經諭知沒收者,應即發還。但上訴期間內或上訴 中遇有必要情形,得繼續扣押之;又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要 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刑事訴訟法第317條、第142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聲請人因詐欺等案件,前經臺南市政府警察局永康分 局偵查隊查扣IPHONE 15 PRO手機1支(含門號門號000000000 0號SIM卡1張),有臺南市政府警察局永康分局偵查隊搜索扣 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附卷可稽。嗣經臺灣臺南地方檢察 署檢察官偵查起訴,並經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27日以113年 度金訴字第2976號判決有罪在案。而上開手機未經檢察官作 為本案證據之用或聲請宣告沒收,復依卷存事證,尚乏其他 證據足資證明上開手機與本案犯罪有關聯,或可供作本案證 據使用,本院亦未於判決內諭知沒收,有上開起訴書及判決 書各1份在卷可查。是本案雖尚未確定,然因上開扣案物已 無留存之必要,聲請人聲請發還,核屬有據,應予准許。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刑事第十二庭 審判長法 官 張婉寧                    法 官 鄭銘仁                    法 官 陳嘉臨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 附繕本)                    書記官 楊意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2025-03-26

TNDM-114-聲-420-20250326-1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

聲請發還扣押物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79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林佑儒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案件(本院113 年度訴緝字第20號),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下稱聲請人)林佑儒因違反槍 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案件(本院113年度訴緝字第20號), 前經扣押聲請人所有之行動電話在案,請求發還等語。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刑事訴訟法第133條 第1項定有明文。復按扣押之物是否有繼續扣押之必要或應 予發還,事實審法院自得本於職權,依審判之需要及訴訟進 行之程度,審酌裁量,此有最高法院95年度台抗字第496號 裁定意旨可資參照。 三、經查,首揭扣押物係警方偵辦聲請人涉犯違反槍砲彈藥刀械 管制條例案件所扣押,核屬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規定所 指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又上開案件刻由本院以113年度 訴緝字第20號審理中,雖已於民國113年8月14日進行準備程 序,惟就首揭扣押物得否為聲請人犯罪之證明,及是否為聲 請人所有供該案犯罪所用或所得之物,而得為本案宣告沒收 之物,均待本院行審判程序調查審認之。準此,依上開案件 訴訟進行之程度,既難排除首揭扣押物與該案之關聯性,自 有繼續扣押留存之必要。從而,聲請人聲請發還首揭扣押物 ,尚有未合,應予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刑事第五庭審判長法 官 黃永勝                  法 官 李蕙伶                  法 官 劉芝毓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誤。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蘇信帆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2025-03-26

ILDM-114-聲-179-20250326-1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聲請發還扣押物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270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彭鴻傑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殺人未遂等案件(本院111年度訴字第420號 ),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彭鴻傑(下稱被告)所有之車 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因上開案件遭扣押在案,惟上 開案件已定讞且並未宣告沒收,爰聲請准予發還等語。 二、按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 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扣押物未經諭知沒收者,應即發還 ,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1項、第317條分別定有明文。而依 刑事訴訟法第142條規定意旨,案件既經判決確定,全案卷 證已移由檢察官依法執行,則其扣押物是否有留存必要,自 應由執行檢察官依個案具體情形,予以審酌,如依該條規定 向原審法院聲請發還,即非適法(最高法院97年度台抗字第 12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被告所涉上開案件,經本院以111年度訴字第420號判 決有罪後,被告不服提起上訴,於113年9月30日經臺灣高等 法院高雄分院以112年度上訴字第775號判決撤銷改判,114 年1月14日送執行等情,有上開判決書、臺灣高等法院被告 前案紀錄表在卷可查。揆諸上開說明,該案既已脫離本院繫 屬並移由檢察官執行,則被告如欲聲請發還該案之扣押物, 自應向執行檢察官為之,其逕向本院聲請,於法不合。從而 ,被告本件聲請,尚有未洽,應予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涂裕洪                   法 官 潘郁涵                   法 官 詹莉荺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書狀敘述抗 告之理由抗告於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書記官 鄭嘉鈴

2025-03-26

PTDM-114-聲-270-20250326-1

聲更一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發還扣押物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更一字第2號 聲 請 人 義祥工程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鍾宜光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違反廢棄物清理法案件(113年度原金訴字 第1號、113年度訴字第485號),聲請發還扣押物,經臺灣高等 法院臺南分院113年度抗字第619號裁定撤銷發回後,本院裁定如 下:   主 文 扣案之曳引車(車號000-0000號)及半拖車(車號00-000號)各 一輛,於取具保證金新臺幣二十萬元後,准予發還義祥工程有限 公司。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因本院113年度原金訴字第1號違反廢 棄物清理法案件,為警扣得曳引車(車號000-0000號)及半 拖車(車號00-000號)各一輛,車上廢棄物已經清理完畢, 被告李群芳駕駛上開車輛目的並非以之為犯罪工具,而是作 為營生使用,並無宣告沒收必要,請求發還上開車輛等語。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又扣押物若無留存之 必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之命令發 還之,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第142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 有明文。另為保全追徵,必要時得酌量扣押犯罪嫌疑人、被 告或第三人之財產,同法第133條第2項亦有明定。 三、經查,聲請人因被告鍾宜光、李群芳涉犯本院113年度原金 訴字第1號違反廢棄物清理法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已 由本院以113年度原金訴字第1號審理完畢,上開扣案車輛, 乃係偵查階段對被告李群芳當場查扣,有扣押筆錄、扣押物 品目錄表存卷可參。聲請人亦經檢察官依廢棄物清理法第47 條規定追加起訴,目前仍在審理中。上開扣案車輛雖屬犯罪 工具,原應宣告沒收,但考量義祥公司之司機、負責人非法 清理廢棄物犯行已經大致認定,且被告鍾宜光與同案被告賴 柏丞、賴思穎已共同清理上開砂石車上載運(尚未傾倒於土 地)之營建廢棄物,有清理文件、照片在卷可證(本院卷十 一113年10月25日刑事陳報狀),且聲請人本來就有合法清 運營建廢棄物之資格可以正常以砂石車營業,故本院認為上 開砂石車與車鑰匙均無宣告沒收之必要。又為同時兼顧保全 將來對被告鍾宜光所處犯罪所得沒收之追徵,及將來對聲請 人所處罰金刑之執行,參酌檢察官、被告鍾宜光之意見與經 濟能力、扣案車輛之殘值等情事,爰酌定相當之擔保金,於 聲請人或被告鍾宜光取具保證金新臺幣二十萬元後,准予發 還聲請人。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第142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梁智賢                              法 官 陳靚蓉                                        法 官 郭玉聲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附 繕本)。                    書記官 蔡嘉萍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2025-03-26

ULDM-114-聲更一-2-20250326-1

聲更一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發還扣押物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更一字第3號 聲 請 人 義祥工程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鍾宜光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違反廢棄物清理法案件(113年度原金訴字 第1號、113年度訴字第485號),聲請發還扣押物,經臺灣高等 法院臺南分院113年度抗字第619號裁定撤銷發回後,本院裁定如 下:   主 文 扣案之曳引車(車號000-0000號)及半拖車(車號000-0000號) 各一輛,於取具保證金新臺幣二十萬元後,准予發還義祥工程有 限公司。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因本院113年度原金訴字第1號違反廢 棄物清理法案件,為警扣得曳引車(車號000-0000號)及半 拖車(車號000-0000號)各一輛,車上廢棄物已經清理完畢 ,被告林正雄駕駛上開車輛目的並非以之為犯罪工具,而是 作為營生使用,並無宣告沒收必要,請求發還上開車輛等語 。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又扣押物若無留存之 必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之命令發 還之,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第142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 有明文。另為保全追徵,必要時得酌量扣押犯罪嫌疑人、被 告或第三人之財產,同法第133條第2項亦有明定。 三、經查,聲請人因被告鍾宜光、林正雄涉犯本院113年度原金 訴字第1號違反廢棄物清理法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已 由本院以113年度原金訴字第1號審理完畢,上開扣案車輛, 乃係偵查階段對被告林正雄當場查扣,有扣押筆錄、扣押物 品目錄表存卷可參。聲請人亦經檢察官依廢棄物清理法第47 條規定追加起訴,目前仍在審理中。上開扣案車輛雖屬犯罪 工具,原應宣告沒收,但考量義祥公司之司機、負責人非法 清理廢棄物犯行已經大致認定,且被告鍾宜光與同案被告賴 柏丞、賴思穎已共同清理上開砂石車上載運(尚未傾倒於土 地)之營建廢棄物,有清理文件、照片在卷可證(本院卷十 一113年10月25日刑事陳報狀),且聲請人本來就有合法清 運營建廢棄物之資格可以正常以砂石車營業,故本院認為上 開砂石車與車鑰匙均無宣告沒收之必要。又為同時兼顧保全 將來對被告鍾宜光所處犯罪所得沒收之追徵,及將來對聲請 人所處罰金刑之執行,參酌檢察官、被告鍾宜光之意見與經 濟能力、扣案車輛之殘值等情事,爰酌定相當之擔保金,於 聲請人或被告鍾宜光取具保證金新臺幣二十萬元後,准予發 還聲請人。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第142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梁智賢                              法 官 陳靚蓉                                        法 官 郭玉聲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附 繕本)。                    書記官 蔡嘉萍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2025-03-26

ULDM-114-聲更一-3-20250326-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發還扣押物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377號 聲 請 人 吳游毓 上列聲請人因違反藥事法案件(本院111年度簡上字第484號), 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如附件。 二、按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 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其係贓物而無第三人主張權利者, 應發還被害人。又扣押物未經諭知沒收者,應即發還;但上 訴期間內或上訴中遇有必要情形,得繼續扣押之,刑事訴訟 法第142條第1項、第317條固分別定有明文。然執行裁判由 為裁判法院對應之檢察署檢察官指揮之;但其性質應由法院 或審判長、受命法官、受託法官指揮,或有特別規定者,不 在此限,刑事訴訟法第457條第1項亦有明文規定,故確定裁 判之執行,以檢察官指揮執行為原則,如案經判決確定,該 確定判決之執行含案內扣押物之發還,應由檢察官依法辦理 。 三、查聲請人違反藥事法案件,經本院以111年度審簡字第40號 判決後,檢察官不服提起上訴,經本院以111年度簡上字第4 84號判決免訴,是本案已確定而移送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執 行乙節,有法院告前案紀錄表可查,是聲請人如認該案扣案 物有發還之必要,應向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聲請辦理 之,聲請人向本院聲請,於法未合,應予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謝順輝                   法 官 林其玄                   法 官 藍雅筠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吳錫屏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2025-03-25

TYDM-114-聲-377-20250325-1

單聲沒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單獨宣告沒收扣押物(智慧財產案件)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單聲沒字第32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楊雅淇 郭玉澤 上列被告因違反商標法案件,經聲請人聲請單獨宣告沒收(114 年度執聲字第511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扣案如附表所示之物均沒收。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被告楊雅淇、郭玉澤因違反商標法案件,經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下稱臺北地檢署)檢察官以112年度 調偵字第579號為緩起訴處分確定。又扣案如附表所示之物 均係仿冒商標之商品,爰依刑法第40條第2項、商標法第98 條規定,聲請單獨宣告沒收等語。 二、按違禁物或專科沒收之物得單獨宣告沒收;侵害商標權、證 明標章權或團體商標權之物品或文書,不問屬於犯罪行為人 與否,沒收之,刑法第40條第2項、商標法第98條分別定有 明文。 三、經查,被告等人因違反商標法案件,前經臺北地檢署檢察官 以112年度調偵字第579號、第640號、112年度偵字第22596 號緩起訴處分確定等情,有法院前案紀錄表在卷可查,堪以 認定。又扣案如附表所示之物,經核確屬侵害商標權人德商 阿迪達斯公司、德商彪馬歐洲公開有限責任公司、法商路易 威登馬爾悌耶公司、法商克麗絲汀迪奧高巧股份有限公司、 義大利商芬蒂國際有限公司、英商布拜里公司、義大利商固 喜歡固喜公司所屬商標之仿冒品乙情,有商標單筆詳細報表 、鑑定報告書、扣押物品清單、扣押物品照片等資料附卷可 稽,依商標法第98條規定,不問屬於犯罪行為人與否,應沒 收之,而屬專科沒收之物,是揆諸上揭規定,聲請人所為前 開聲請,於法有據,應予准許。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第455條之36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刑事第二庭  法 官 涂光慧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楊雅婷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附表 編號 品名 數量 1 仿冒ADIDAS口罩 173片 2 仿冒PUMA口罩 49片 3 仿冒LV口罩 464片 4 仿冒DIOR口罩 26片 5 仿冒FENDI口罩 55片 6 仿冒BURBERRY口罩 54片 7 仿冒GUCCI口罩 395片

2025-03-25

TPDM-114-單聲沒-32-20250325-1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發還扣押物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20號 聲 請 人 即 告訴人 董曉昀 年籍詳卷 被 告 魏翊桀 年籍詳卷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加重詐欺等案件(本院114年度訴字第28號) ,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院113年度訴字第600號詐欺等案件扣案之現金新臺幣35萬元( 本院113年度保管檢字第592號扣押物品清單編號1)准予發還董 曉昀。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本院113年度訴字第600號詐欺案件中,被告 魏翊桀經扣案之現金新臺幣(下同)35萬元,係由聲請人即 告訴人董曉昀(下稱聲請人)於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113年度偵字第11049號追加起訴書犯罪事實所載之時、地交 付予被告,故請求發還等語。 二、按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 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其係贓物而無第三人主張權利者, 應發還被害人,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扣押 之贓物,依第142條第1項應發還被害人者,應不待其請求即 行發還,刑事訴訟法第318條第1項亦有明定。次按犯罪所得 ,屬於犯罪行為人者,沒收之;犯罪所得已實際合法發還被 害人者,不予宣告沒收或追徵,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第5 項分別定有明文。而該條立法理由六以:「為優先保障被害 人因犯罪所生之求償權,參考德國刑法第73條第1項,增訂 第5項,限於個案已實際合法發還時,始毋庸沒收,至是否 有潛在被害人則非所問。若判決確定後有被害人主張發還時 ,則可依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請求之。」已明揭優先保障被 害人之原則。是如犯罪所得之贓物扣案,而被害人明確,又 無第三人主張權利時,自應適用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1項、 第318條第1項規定,不待請求即行發還被害人,不生宣告沒 收扣案贓物之問題(最高法院107年度台非字第142號、108 年度台上字第1197號判決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被告因詐欺等案件,先經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13年 度偵字第8194、9079號提起公訴,再以113年度偵字第11049 號追加起訴,現由本院以113年度訴字第600號(下稱前案) 及114年度訴字第28號(下稱本案)審理中等情,有前案起 訴書及本案追加起訴書、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堪 以認定。  ㈡扣案之現金35萬元,乃聲請人於民國113年8月26日,遭「All anLin」等成年人所屬詐欺集團不詳成員施詐後,依指示於 同年月29日16時許,在高雄市○○區○○路000號星巴克旗山門 市後方停車場交款現金35萬元予被告,經被告收款後,被告 並攜帶該款項前往前案之面交地點,欲與前案之告訴人董梅 花再行面交款項時,隨經與告訴人董梅花配合之員警當場逮 捕,並於被告身上扣得現金35萬元等情,業據聲請人於警詢 及聲請狀中時陳明在卷(偵11049號卷第19至21、23至26頁 ),亦為被告於本院準備程序中所肯認(本院訴字第40號卷 第36頁),並有被告工作機內通訊軟體TELEGRAM群組之成員 名單、對話紀錄截圖1份(偵9079號卷第135至149頁)、被 告與暱稱「Jason」之通訊軟體TELEGRAM對話紀錄截圖1份( 偵9079號卷第153至195頁)、自願受搜索同意書、雲林縣警 察局斗六分局搜索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扣押物品收 據1份(偵9079號卷第79至85頁、第95頁)、雲林縣警察局 斗六分局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扣押物品收據1份( 偵9079號卷第87至93頁)在卷可佐。而觀之上開對話紀錄截 圖1份可知,被告於113年8月29日16時許,確有前往高雄市○ ○區○○路000號星巴克旗山門市與一名女性面交35萬元之現金 後,才又前往雲林縣斗六市與前案之告訴人董梅花面交現金 ,因而於同日經員警逮捕後,自其身上扣得35萬元之現金, 是該扣案現金之被害人明確,確為聲請人所交付之原物,而 不生混同之問題,並為扣案之贓物,復無第三人就上開扣案 現金主張權利。復經徵詢被告、檢察官之意見亦均表示:對 於聲請人聲請發還沒有意見等語,有本院準備被程序筆錄、 本院113年3月21日公務電話紀錄在卷可參(本院訴字第40號 卷第36頁、本院聲字卷第25頁)。揆諸前開規定,聲請人聲 請發還扣案現金35萬元,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吳基華                   法 官 蔡宗儒                   法 官 柯欣妮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 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附繕本)。                              書記官 馬嘉杏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2025-03-25

ULDM-114-聲-120-20250325-1

臺灣高等法院

聲請發還扣押物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728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倪志翔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案件(113年度 上訴字第3979號),聲請發還扣押物案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下稱聲請人)被訴違反槍砲 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案件,經扣押行動電話3支,該案業經本 院113年度上訴字第3979號判決駁回上訴,維持聲請人無罪 之判決確定,爰聲請發還上開扣押物云云。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 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第142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 文。又扣押物未經諭知沒收者,應即發還。但上訴期間內或 上訴中遇有必要情形,得繼續扣押之,同法第317條亦有明 文。所謂扣押物無留存之必要者,乃指非得沒收之物,又無 留作證據之必要者,始得依上開規定發還;倘扣押物尚有留 存之必要者,即得不予發還;而有無留存之必要,雖應由受 理訴訟繫屬之法院依案件發展、事實調查,予以審酌,然案 件如未繫屬法院,或已脫離法院繫屬,則扣押物有無留存之 必要,是否發還,應由執行檢察官依個案具體情形,予以審 酌(最高法院111年度台抗字第31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聲請人所涉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案件,經臺灣 基隆地方法院113年度訴字第25號判決無罪,檢察官不服提 起上訴,由本院以113年度上訴字第3979號判決駁回上訴, 已判決確定,有法院前案紀錄表在卷可按。按上開說明,裁 判一經確定,該案已脫離法院繫屬,是關於本件扣押物發還 事宜,本院無從辦理,應由執行檢察官依個案具體情形予以 審酌。是聲請人向本院聲請發還扣押物,於法不合,應予駁 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張惠立                   法 官 廖怡貞                   法 官 戴嘉清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高建華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2025-03-25

TPHM-114-聲-728-20250325-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