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施錫揮

共找到 103 筆結果(第 41-50 筆)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延長安置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護字第16號 聲 請 人 彰化縣政府 法定代理人 甲○○ 受安置人 N-111026 (姓名及年籍詳卷) 法定代理人 N-000000A (姓名及年籍詳卷)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延長安置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准將受安置人N-111026自民國114年1月17日起,延長安置三個月 。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  ㈠聲請人於民國111年7月7日接獲通報,受安置人N-111026因不 明原因右手骨裂,社工員訪視了解,受安置人之母N-000000 A表述N-111026傷勢為其與兄長打鬧造成,已就醫治療。N-0 00000A於110年初自新竹搬遷彰化居住,過往有獨留、過當 管教、疏忽照顧等相關通報,經訪視調查,N-000000A為單 親,一人獨自照顧四名年幼子女,缺乏照顧支持系統,本次 事件N-000000A有疏於照顧之情事,為維護N-111026之身心 發展及受照顧相關權益,故啟動緊急安置,後持續延長安置 ,自113年10月17日獲鈞院113年度護字第299號民事裁定延 長安置3個月在案。  ㈡安置期間N-111026重新銜接就學適應穩定,後續以N-111026 返家為目標持續工作,期間配合親子諮商、親職教育課程等 進行追蹤訪視,為強化N-000000A親子互動及家庭動力,聲 請人仍需持續評估N-000000A照顧能力並提升親職功能,故 為維護兒少照顧安全及其受妥適照顧之權益,依兒童及少年 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57條規定,聲請裁定延長安置3個月, 以維護兒童最佳利益等語。 二、按兒童及少年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直轄市、縣(市)主管 機關應予保護、安置或為其他處置;必要時得進行緊急安置 :(一)兒童及少年未受適當之養育或照顧。(二)兒童及 少年有立即接受診治之必要,而未就醫。(三)兒童及少年 遭遺棄、身心虐待、買賣、質押,被強迫或引誘從事不正當 之行為或工作。(四)兒童及少年遭受其他迫害,非立即安 置難以有效保護。又主管機關為緊急安置不得超過72小時, 非72小時以上之安置不足以保護兒童及少年者,得聲請法院 裁定繼續安置,繼續安置以三個月為限;必要時,得聲請法 院裁定延長之,每次得聲請延長三個月,兒童及少年福利與 權益保障法第56條第1項、第57條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聲請人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其提出兒童少年保護案 件真實姓名對照表、彰化縣政府兒童保護個案延長安置法庭 報告書、本院113年度護字第299號民事裁定影本為憑,堪信 為真實。準此,本件聲請經核於法尚無不合,應予准許,爰 裁定如主文所示。 四、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1項前段,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施錫揮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父母、監護人、受安置兒童及少年 如不服本件裁定,得於裁定書送達之翌日起10日內,以書狀敘述 理由,向本庭提起抗告,並應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書記官 施嘉玫

2025-01-20

CHDV-114-護-16-20250120-1

監宣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監護宣告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監宣字第594號 聲 請 人 林文友 相 對 人 林永宗 關 係 人 洪美雪 林金 林鈺倖 上列聲請人聲請監護宣告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宣告相對人林永宗(男、民國00年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 :Z000000000號)為受監護宣告之人。 選定聲請人林文友(男、民國00年0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 :Z000000000號)為受監護宣告之人之監護人。 指定關係人洪美雪(女、民國00年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 :Z000000000號)為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 聲請費用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對於因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致不能為意思表示或受 意思表示,或不能辨識其意思表示之效果者,法院得因本人 、配偶、四親等內之親屬、最近一年有同居事實之其他親屬 、檢察官、主管機關、社會福利機構、輔助人、意定監護受 任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之聲請,為監護之宣告,民法第14條 第1項定有明文。另按受監護宣告之人應置監護人;法院為 監護之宣告時,應依職權就配偶、四親等內之親屬、最近一 年有同居事實之其他親屬、主管機關、社會福利機構或其他 適當之人選定一人或數人為監護人,並同時指定會同開具財 產清冊之人;法院選定監護人時,應依受監護宣告之人之最 佳利益,優先考量受監護宣告之人之意見,審酌一切情狀, 並注意下列事項:㈠受監護宣告之人之身心狀態與生活及財 產狀況、㈡受監護宣告之人與其配偶、子女或其他共同生活 之人間之情感狀況、㈢監護人之職業、經歷、意見及其與受 監護宣告之人之利害關係、㈣法人為監護人時,其事業之種 類與內容,法人及其代表人與受監護宣告之人之利害關係, 同法第1110條、第1111條第1項及第1111條之1亦分別定有明 文。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為相對人之姪子。相對人因中風,致 不能為意思表示或受意思表示或不能辨識其意思表示效果。 為此依民法第14條、1110條、1111條及家事事件法第164條 之規定,聲請對相對人為監護宣告,並請求選任聲請人擔任 監護人,另指定關係人洪美雪為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等語 。 三、聲請人主張上開之事實,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24日會同衛 生福利部彰化醫院醫師審驗相對人之身體、精神狀況,及經 醫師鑑定結果,相對人因腦中風致極重度失智,致使其理解 能力、表達能力及判斷能力皆有極重度障礙,不能管理處分 自己的財產,且回復之可能性低,其障礙之程度可為監護宣 告等情,有衛生福利部彰化醫院之成年監護鑑定書可稽,是 堪認相對人因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致不能為意思表示 或受意思表示,亦不能辨識其意思表示之效果。從而,本件 聲請為有理由,應予准許,爰宣告相對人為受監護宣告之人 。 四、本件相對人既經監護宣告,揆諸前揭規定,自應為其選定監 護人及指定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查聲請人為相對人之姪 子,同意擔任相對人之監護人,關係人洪美雪為相對人之弟 媳,同意擔任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等情,有聲請人提出之 戶籍謄本、同意書在卷可稽。本院審酌聲請人與關係人為相 對人之侄子、弟媳,與相對人關係密切,由渠等分別擔任相 對人之監護人及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應符合相對人之最 佳利益,爰裁定如主文第2、3項所示。 五、末依民法第1113條準用同法第1099條、第1099條之1之規定 ,於監護開始時,監護人對於受監護宣告之人之財產,應會 同關係人於2個月內開具財產清冊,並陳報法院,於開具完 成並陳報法院前,監護人對於受監護宣告之人之財產,僅得 為管理上必要之行為,併此指明。 六、依家事事件法第164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施錫揮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 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書 記 官 施嘉玫

2025-01-20

CHDV-113-監宣-594-20250120-1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延長安置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護字第6號 聲 請 人 彰化縣政府 法定代理人 甲○○ 受安置人 N112029 (姓名及年籍詳卷) 法定代理人 N112029A (姓名及年籍詳卷) N112029B (姓名及年籍詳卷) 上列當事人聲請延長安置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准將受安置人N112029自民國114年1月13日起,延長安置三個月 。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  ㈠聲請人於民國112年5月1日依據衛生福利部110年11月4日衛部 護字第1101461176號修訂「跨轄區兒童及少年保護個案權責 分工及合作處理原則」,家庭重整案件:兒童及少年之父母 或監護人於他縣市居住超過6個月,得將管轄權移轉由兒童 及少年之父母或監護人住居所地主管機關管轄。故聲請人於 112年5月1日至基隆市社會處將受安置人N112029接回繼續安 置。  ㈡本件經彰化地方法院113年度護字第296號民事裁定,N112029 延長安置至114年1月12日在案。因N112029B(受安置人之母) 於112年10月6日持刀劃傷N112029A(受安置人之養母),且N1 12029B於同年10月21日指稱遭N112029A以藥物控制行動,且 近日兩人又發生衝突,聲請人評估兩人伴侶關係緊張,在兩 人伴侶關係恢復穩定前,暫不適宜讓N112029返家。又聲請 人已於113年1月轉介進行家庭重整工作,目前安排N112029A 與N112029B伴侶諮詢,狀況尚穩定。另自113年10月起安排N 112029每月週末返家一次,以評估N112029返家之可行性, 期間N112029仍有安置必要,故依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 障法第57條規定,聲請裁定延長安置3個月,以維護兒童最 佳利益等語。 二、按兒童及少年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直轄市、縣(市)主管 機關應予保護、安置或為其他處置;必要時得進行緊急安置 :(一)兒童及少年未受適當之養育或照顧。(二)兒童及 少年有立即接受診治之必要,而未就醫。(三)兒童及少年 遭遺棄、身心虐待、買賣、質押,被強迫或引誘從事不正當 之行為或工作。(四)兒童及少年遭受其他迫害,非立即安 置難以有效保護。又主管機關為緊急安置不得超過72小時, 非72小時以上之安置不足以保護兒童及少年者,得聲請法院 裁定繼續安置,繼續安置以三個月為限;必要時,得聲請法 院裁定延長之,每次得聲請延長三個月,兒童及少年福利與 權益保障法第56條第1項、第57條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聲請人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其提出兒童少年保護案 件真實姓名對照表、彰化縣政府兒童保護個案延長安置法庭 報告書、本院113年度護字第296號民事裁定影本為憑,堪信 為真實。準此,本件聲請經核於法尚無不合,應予准許,爰 裁定如主文所示。 四、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1項前段,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9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施錫揮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父母、監護人、受安置兒童及少年 如不服本件裁定,得於裁定書送達之翌日起10日內,以書狀敘述 理由,向本庭提起抗告,並應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9   日                 書記官 施嘉玫

2025-01-09

CHDV-114-護-6-20250109-1

監宣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監護宣告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監宣字第620號 聲 請 人 鄭小娟 代 理 人 盧江陽律師 相 對 人 林錦泉 關 係 人 林廷彥 上列聲請人聲請監護宣告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宣告相對人林錦泉(男、民國00年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 :Z000000000號)為受監護宣告之人。 選定聲請人鄭小娟(女、民國00年0月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 Z000000000號)為受監護宣告之人之監護人。 指定關係人林廷彥(男、民國00年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 :Z000000000號)為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 聲請費用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對於因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致不能為意思表示或受 意思表示,或不能辨識其意思表示之效果者,法院得因本人 、配偶、四親等內之親屬、最近一年有同居事實之其他親屬 、檢察官、主管機關、社會福利機構、輔助人、意定監護受 任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之聲請,為監護之宣告,民法第14條 第1項定有明文。另按受監護宣告之人應置監護人;法院為 監護之宣告時,應依職權就配偶、四親等內之親屬、最近一 年有同居事實之其他親屬、主管機關、社會福利機構或其他 適當之人選定一人或數人為監護人,並同時指定會同開具財 產清冊之人;法院選定監護人時,應依受監護宣告之人之最 佳利益,優先考量受監護宣告之人之意見,審酌一切情狀, 並注意下列事項:㈠受監護宣告之人之身心狀態與生活及財 產狀況、㈡受監護宣告之人與其配偶、子女或其他共同生活 之人間之情感狀況、㈢監護人之職業、經歷、意見及其與受 監護宣告之人之利害關係、㈣法人為監護人時,其事業之種 類與內容,法人及其代表人與受監護宣告之人之利害關係, 同法第1110條、第1111條第1項及第1111條之1亦分別定有明 文。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為相對人之妻。相對人因失智症,致 不能為意思表示或受意思表示或不能辨識其意思表示效果。 為此依民法第14條、1110條、1111條及家事事件法第164條 之規定,聲請對相對人為監護宣告,並請求選任聲請人擔任 監護人,另指定關係人林廷彥為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等語 。 三、聲請人主張上開之事實,業據提出醫院診斷書為憑,又本院 於民國113年12月17日會同衛生福利部彰化醫院醫師審驗相 對人之身體、精神狀況,及經醫師鑑定結果,相對人因重度 失智症,致使其不能管理處分自己的財產,且回復之可能性 低,其障礙之程度可為監護宣告等情,有衛生福利部彰化醫 院之成年監護鑑定書可稽,是堪認相對人因精神障礙或其他 心智缺陷,致不能為意思表示或受意思表示,亦不能辨識其 意思表示之效果。從而,本件聲請為有理由,應予准許,爰 宣告相對人為受監護宣告之人。 四、本件相對人既經監護宣告,揆諸前揭規定,自應為其選定監 護人及指定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查聲請人為相對人之妻 ,同意擔任相對人之監護人,關係人林廷彥為相對人之子, 同意擔任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等情,有聲請人提出之戶籍 謄本、同意書在卷可稽。本院審酌聲請人與關係人為相對人 之妻、子,與相對人關係密切,由渠等分別擔任相對人之監 護人及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應符合相對人之最佳利益, 爰裁定如主文第2、3項所示。 五、末依民法第1113條準用同法第1099條、第1099條之1之規定 ,於監護開始時,監護人對於受監護宣告之人之財產,應會 同關係人於2個月內開具財產清冊,並陳報法院,於開具完 成並陳報法院前,監護人對於受監護宣告之人之財產,僅得 為管理上必要之行為,併此指明。 六、依家事事件法第164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3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施錫揮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 告費新臺幣1千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3   日              書 記 官 施嘉玫

2025-01-03

CHDV-113-監宣-620-20250103-1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離婚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婚字第110號         113年度家親聲字第200號 原 告 丙○○ 被 告 乙○○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離婚等事件,本院於中華民國113年12月30日 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准原告與被告離婚。 兩造所生之未成年子女甲○○(女、民國000年0月00日生、身分證 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由原告任之 。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數家事訴訟事件,或家事訴訟事件及家事非訟事件請求之 基礎事實相牽連者,得向就其中一家事訴訟事件有管轄權之 少年及家事法院合併請求,不受民事訴訟法第53條及第248 條規定之限制。前項情形,得於第一審或第二審言詞辯論終 結前為請求之變更、追加或為反請求」;「法院就前條第1 項至第3項所定得合併請求、變更、追加或反請求之數宗事 件,應合併審理、合併裁判」;「法院就前項合併審理之家 事訴訟事件與家事非訟事件合併裁判者,除別有規定外,應 以判決為之」;「家事非訟事件之合併、變更、追加或反聲 請,準用第41條、第42條第1項及第43條之規定」,家事事 件法第41條第1項、第2項、第42條第1項前段、第2項、第79 條分別定有明文。查本件原告起訴請求判准兩造離婚之家事 訴訟事件,合併聲請酌定未成年子女親權之家事非訟事件, 按上規定,原告請求之基礎事實相牽連,本院自得合併審理 、裁判。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家事事件法 第51條準用民事訴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 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三、原告起訴主張:  ㈠離婚部分:兩造於民國106年11月2日結婚,育有未成年子女 甲○○。惟被告因故意犯罪遭判刑11月確定,於111年4月20日 出境至今行蹤不明,經彰化地檢署通緝在案,為此依民法第 1052條第1項第10款規定,請求判准原告與被告離婚。  ㈡未成年子女親權部分:原告目前有經濟能力,身體健康,與 甲○○感情良好,為未成年子女之最佳利益,其權利義務由原 告行使,以利日後能代為處理事務。  ㈢聲明:准原告與被告離婚;對兩造所生未成年子女甲○○權利 義務之行使或負擔,由原告任之。 四、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 五、得心證之理由:  ㈠離婚部分:  ⒈按夫妻之一方,有下列情形者,他方得向法院請求離婚:因 故意犯罪,經判處有期徒刑逾六個月確定。民法第1052條第 1項第10款定有明文。   ⒉經查,原告主張前開之事實,有戶籍謄本、被告前案紀錄表 、入出境資訊連結作業查詢表在卷可稽,被告並未到庭爭執 ,堪信為真實。從而,原告依民法第1052條第1項第10款規 定訴請判決離婚,於法有據,應予准許。  ㈡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之行使及負擔部分:   ⒈按夫妻離婚者,對於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依 協議由一方或雙方共同任之,未為協議或協議不成者,法院 得依夫妻之一方、主管機關、社會福利機構或其他利害關係 人之請求或依職權酌定之,民法第1055條第1項定有明文。 次按「法院為前條裁判時,應依子女之最佳利益,審酌一切 情狀,尤應注意下列事項:一、子女之年齡、性別、人數及 健康情形。二、子女之意願及人格發展之需要。三、父母之 年齡、職業、品行、健康情形、經濟能力及生活狀況。四、 父母保護教養子女之意願及態度。五、父母子女間或未成年 子女與其他共同生活之人間之感情狀況。六、父母之一方是 否有妨礙他方對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行使負擔之行為。七、 各族群之傳統習俗、文化及價值觀。」、「前項子女最佳利 益之審酌,法院除得參考社工人員之訪視報告或家事調查官 之調查報告外,並得依囑託警察機關、稅捐機關、金融機構 、學校及其他有關機關、團體或具有相關專業知識之適當人 士就特定事項調查之結果認定之。」民法第1055之1條亦規 定甚明。再者,法院為審酌子女之最佳利益,得徵詢主管機 關或社會福利機構之意見、請其進行訪視或調查,並提出報 告及建議,此亦為家事事件法第106條第1項所明定。  ⒉查兩造婚後育有未成年子女甲○○,兩造既經本院判決離婚, 且就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並未達成協議,則 原告請求酌定未成年子女之權利義務行使與負擔,自應予裁 定。經本院囑託財團法人迎曦教育基金會對兩造及未成年子 女進行訪視,結果略以:案主於案母家受照顧情形良好且就 學狀況穩定,評估案母無不適任親權人之事由等語,此有訪 視調查報告可參。由上開訪視調查報告,可知原告有照顧未 成年子女之意願,不僅在照顧未成年子女上有一定規劃及經 濟能力,亦有相關親屬支持系統可以協助。本院審酌原告之 陳述,以及上開訪視調查報告結果等一切情狀,認被告出境 至今未歸,客觀上無從行使未成年子女親權,又未成年子女 向來由原告及其親屬為主要照顧者,彼此關係緊密、情感依 附甚深,原告亦具有行使未成年子女親權之意願及能力,其 身心、經濟及支持系統尚屬穩定,並考量未成年子女之身心 健全發展及生活、學習環境之安定性等一切情狀,並參酌「 維持現狀原則與主要照顧者原則」(由過去至現在主要照顧 子女之父或母繼續行使親權較為有利於子女),本院認對於 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應由原告任之,較符合 未成年子女之最佳利益。 六、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 民事訴訟法第7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施錫揮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 出上訴狀。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書 記 官 施嘉玫

2024-12-31

CHDV-113-婚-110-20241231-1

家財訴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夫妻剩餘財產分配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家財訴字第15號 原 告 趙秀玉 訴訟代理人 楊佳璋律師(法扶律師) 被 告 陳有義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夫妻剩餘財產分配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 月30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409,385元,及自民國113年5月4日起至清 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5分之2,餘由原告負擔。 本判決原告勝訴部分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409,385元為 原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原告其餘假執行之聲請駁回。   理  由 一、原告起訴主張:  ㈠兩造於民國80年3月17日結婚,婚姻關係存續中並未以契約訂 立夫妻財產制,應適用法定財產制。嗣於112年2月20日兩造 協議離婚,故應以該日為計算婚後財產範圍及價值之基準日 。  ㈡原告無婚後財產。被告婚後財產為彰化縣○○鎮○○路○段000號 之房屋(下稱系爭房屋)、○○信託商業銀行存款新臺幣(下 同)18,686元、○○人壽保單價值494,967元、○○人壽保單價值 305,116元。  ㈢兩造間法定財產制關係消滅,原告得請求夫妻剩餘財產差額 分配,為此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1,000,000元,及自起訴 狀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願 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則以:   系爭房屋所坐落土地係父親所有而登記予被告3兄弟,父親 並為被告兄弟3人各建房屋1間,系爭房屋係父親興建完成後 贈與被告,為被告無償取得之財產。又兩造離婚時,被告已 給付原告現金35萬元,並代其償還62萬元債務,原告本件請 求分配剩餘財產為無理由等語置辯,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三、本院之判斷:  ㈠按夫妻未以契約訂立夫妻財產制者,除本法另有規定外,以 法定財產制為其夫妻財產制;又法定財產關係消滅時,夫或 妻現存之婚後財產,扣除婚姻關係存續中所負債務後,如有 剩餘,其雙方剩餘財產之差額,應平均分配,但因繼承或其 他無償取得之財產及慰撫金不在此限,民法第1005條、第10 30條之1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夫妻現存之婚後財產,其 價值計算以法定財產制關係消滅時為準。但夫妻因判決而離 婚者,以起訴時為準,民法第1030條之4第1項亦定有明文。 查兩造於80年3月17日結婚,婚後未約定夫妻財產制,依法 以法定財產制為夫妻財產制,嗣兩造於112年2月20日離婚, 本件剩餘財產分配計算之基準日為112年2月20日,為兩造所 不爭執,且有戶籍謄本在卷可稽,堪以認定。  ㈡原告主張其無婚後財產,被告婚後財產有○○信託商業銀行存 款18,686元、○○人壽保單價值494,967元、○○人壽保單價值3 05,116元部分,有中國信託商業銀行、新光人壽保險公司、 凱基人壽保險公司回函在卷可稽,且為被告所不爭執,堪信 為真實。  ㈢原告雖主張系爭房亦係被告婚後財產,惟此為被告所否認, 並以前揭情詞置辯。經查,被告所辯,業據提出系爭房屋相 片為證,觀諸相片足認被告3兄弟所有3棟房屋造型外觀均相 同,顯係同時興建,證人即被告之兄陳○○、嫂(陳○○配偶) 陳○○亦到庭結證稱:系爭房屋之興建均為父親負責處理等語 綦詳,是被告所辯堪信屬實;又建造執照僅係行政機關管理 建築之方法,並非取得所有權之法定證據,未辦理建物第一 次所有權以前,房屋所有權屬於出資興建之原始建築人,與 起造人及納稅人名義誰屬無涉(最高法院69年度台上字第15 81號、85年度台上字第247號民事裁判意旨參照)。查系爭 房屋築完成日期為82年9月2日,有登記謄本可稽,斯時被告 年僅27歲(○○年出生),甫結婚2年餘,婚後是否已有財力 出資興建系爭房屋,容非無疑,自不能僅因被告於系爭房屋 辦理第一次登記時登記為所有權人,即推論系爭房屋為被告 出資興建完成,原告主張系爭房屋為被告婚後財產,舉證尚 有不足,難以遽採。  ㈣至於被告辯稱兩造離婚時其已給付原告35萬元,及為其償還6 2萬元債務,原告不得再請求剩餘財產分配等語,並提出離 婚協議書為證。惟查,被告上開給付及代償債務,於離婚協 議書係約定為「贍養費及慰藉金之給付」,自難認原告已拋 棄夫妻剩餘財產分配之請求權,被告上開所辯,自非可採。  ㈤綜上所述,原告無婚後財產,被告婚後財產總額為818,769元 (18,686+494,967+305,116)。從而,原告基於剩餘財產分 配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409,385元(818,769÷2,元以 下四捨五入),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3年5月4日( 本院卷63頁)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法定遲 延利息部分,為有理由,應予准許。至原告逾上開範圍之請 求,則無理由,應予駁回。  ㈥原告陳明願供擔保聲請宣告假執行,惟核其勝訴部分,所命 給付之金額未逾50萬元,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至原告敗訴 部分,其假執行之聲請,即失所依據,應併予駁回。本院 並依職權酌定被告得供擔保免予假執行之金額。 四、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陳述及舉證,經審酌與判   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另一一論述,附此敘明。 五、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家事事件法第51條,民事訴訟法第79 條。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施錫揮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 出上訴狀。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書 記 官 施嘉玫

2024-12-31

CHDV-113-家財訴-15-20241231-1

家繼訴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分割遺產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家繼訴字第111號 原 告 陳永城 訴訟代理人 張方俞律師 呂思頡律師 被 告 陳姵如 陳盈任 陳寶英 陳詒文 陳美芳 兼上5人共同 訴訟代理人 陳沛淇 被告 陳文正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遺產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27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兩造公同共有被繼承人陳皮所遺如附表一所示之遺產,分割如附 表一「分割方法」欄所示。 訴訟費用由兩造依附表二所示之應繼分比例負擔。   理  由 一、原告起訴主張:兩造被繼承人陳皮於民國112年9月18日死亡 ,遺有如附表一所示之遺產(下稱系爭遺產)。兩造均為陳 皮之法定繼承人,應繼分比例如附表二所示。系爭遺產並無 不得分割之情形,因兩造迄今無法達成分割協議,為此依民 法第1164條規定,請求裁判分割系爭遺產,並聲明請求判決 如主文所示。 二、被告陳文正陳稱:   陳皮之喪葬費用係由原告支付新臺幣(下同)30萬元、被告 陳文正支付30萬元、陳寶英支付10萬元、陳詒文支付3萬元 、陳美芳支付3萬元,共計76萬元。母親將來之撿骨費用10 萬元應依之前協議分配予原告,並由原告負責檢骨等語。 三、其餘被告陳稱:不爭執系爭遺產範圍及喪葬費用,並同意依 應繼分比例分割。 四、法院之判斷:  ㈠原告主張被繼承人陳皮遺有如附表一所示之遺產,兩造應繼 分比例如附表二所示之事實,業據提出繼承系統表、除戶暨 現戶戶籍謄本、土地登記謄本、存款餘額證明為證,且為被 告所不爭執,堪認為真實。  ㈡按繼承人有數人時,在分割遺產前,各繼承人對於遺產全部 為公同共有;繼承人得隨時請求分割遺產,但法律另有規定 或契約另有訂定者,不在此限;民法第1151條、第1164條定 有明文。又公同共有物分割之方法,依民法第830條第2項之 規定,依分別共有物分割之規定即以原物分配或變賣分割為 之。將遺產之公同共有關係終止改為分別共有關係,性質上 亦屬分割遺產方法之一(最高法院82年度台上字第748號判 決意旨參照)。次按共有物之分割,依共有人協議之方法行 之。分割之方法不能協議決定者,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請 求,命為下列之分配:㈠以原物分配於各共有人。㈡原物分配 顯有困難時,得變賣共有物,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人;又公 同共有物分割之方法,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應準用關於共有 物分割之規定,民法第824條第1、2項、第830條第2項亦有 明定。查兩造為被繼承人陳皮之繼承人,對於陳皮之遺產為 公同共有,因該遺產並無不能分割之情形,亦無不分割之約 定,惟兩造迄今就系爭遺產仍無法達成協議分割,則原告請 求裁判分割以消滅系爭遺產之公同共有關係,核無不合,應 予准許。  ㈢又按遺產管理、分割及執行遺囑之費用,由遺產中支付之, 民法第1150條定有明文。所謂遺產管理之費用,具有共益之 性質,凡為遺產保存上所必要不可欠缺之一切費用,如事實 上之保管費用、繳納稅捐等均屬之,至於被繼承人之喪葬費 用,實際為埋葬該死亡者有所支出,且依一般倫理價值觀念 認屬必要者,性質上亦應認係繼承費用,並由遺產支付之( 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89號判決意旨參照)。兩造均不 爭執陳皮喪葬費用為76萬元,並由原告支付30萬元、被告陳 文正支付30萬元、陳寶英支付10萬元、陳詒文支付3萬元、 陳美芳支付3萬元,上開喪葬費用應由遺產支付。  ㈣又按共有人因共有物分割之方法不能協議決定,而提起分割 共有物之訴,應由法院斟酌共有物之性質、共有人之意願、 全體共有人之利益、經濟效用等因素,秉持公平原則,而為 適當之分配。原告主張系爭遺產按兩造應繼分比例分割為分 別共有之分割方法,被告則未提出其他分割方案供本院審酌 。本院認系爭遺產由兩造按附表二之應繼分比例分割為分別 共有,符合兩造之應繼分利益,應屬適當可採,爰判決系爭 遺產之分割方法如主文第1項所示。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於判決結果不 生影響,爰不一一論列,併此敘明。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家事事件法第51條,民事訴訟法第78 條、第80條之1。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施錫揮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 出上訴狀。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書記官 施嘉玫 附表一:新臺幣(元) 編號 被繼承人陳皮之遺產 權利範圍 (金額) 分割方法 0 彰化縣○○鎮○○段000○0地號土地 1/4 由兩造按應繼分比例分配 0 彰化縣○○鎮○○段000○00地號土地 1/4 0 彰化縣○○鎮○○段000地號土地 1/4 0 彰化縣○○鎮○○段000地號土地 157/1000 0 彰化縣○○鎮○○段000地號土地 1/4 0 彰化縣○○鎮○○段000地號土地 1/8 0 彰化縣○○鎮○○段000地號土地 1/8 0 彰化縣○○鎮○○段000○0地號土地 1/3 0 彰化縣○○鎮○○段0000地號土地 1/4 00 彰化縣溪湖鎮農會定期儲蓄存款存單 8,000,000元 00 彰化縣○○鎮○○○○○○○○ 0○號:00000-00-000000-0) 8,276元 00 中華郵政溪湖郵局存簿儲金 (帳號:000000-000000) 26,927元 00 中華郵政溪湖郵局定期儲蓄存單 2,000,000元 由原告分配30萬元、被告陳文正分配30萬元、陳寶英分配10萬元、陳詒文分配3萬元、陳美芳分配3萬元,餘由兩造按應繼分比例分配 附表二: 編號 繼承人 應繼分比例 0 陳永城 1/20 0 陳沛淇 1/20 0 陳姵如 1/20 0 陳盈任 1/20 0 陳寶英 1/5 0 陳詒文 1/5 0 陳美芳 1/5 0 陳文正 1/5

2024-12-31

CHDV-113-家繼訴-111-20241231-1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離婚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婚字第96號      113年度家親聲字第181號 原 告 丙○○ 被 告 甲○○ 現應受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離婚等事件,本院於中華民國113年12月23日 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准原告與被告離婚。 兩造所生之未成年子女丁○○(女、民國000年00月00日生、身分 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乙○○(男、民國000年0月00日生 、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由 原告任之。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數家事訴訟事件,或家事訴訟事件及家事非訟事件請求之 基礎事實相牽連者,得向就其中一家事訴訟事件有管轄權之 少年及家事法院合併請求,不受民事訴訟法第53條及第248 條規定之限制。前項情形,得於第一審或第二審言詞辯論終 結前為請求之變更、追加或為反請求」;「法院就前條第1 項至第3項所定得合併請求、變更、追加或反請求之數宗事 件,應合併審理、合併裁判」;「法院就前項合併審理之家 事訴訟事件與家事非訟事件合併裁判者,除別有規定外,應 以判決為之」;「家事非訟事件之合併、變更、追加或反聲 請,準用第41條、第42條第1項及第43條之規定」,家事事 件法第41條第1項、第2項、第42條第1項前段、第2項、第79 條分別定有明文。查本件原告起訴請求判准兩造離婚之家事 訴訟事件,合併聲請酌定未成年子女親權之家事非訟事件, 按上規定,原告請求之基礎事實相牽連,本院自得合併審理 、裁判。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家事事件法 第51條準用民事訴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 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三、原告起訴主張:  ㈠離婚部分:被告於印尼出生,已取得我國國籍。兩造於民國1 01年2月22日結婚,育有未成年子女丁○○、乙○○,目前兩造 婚姻關係存續中。惟被告於112年3月返回印尼,迄今拒不返 臺與原告同居生活,棄原告於不顧。被告惡意遺棄原告在繼 續狀態中,為此依民法第1052條第1項第5款規定,請求判准 原告與被告離婚。  ㈡未成年子女親權部分:丁○○、乙○○現均由原告照顧及撫養, 為未成年子女之最佳利益,其權利義務由原告行使,以利日 後能代為處理事務。  ㈢聲明:准原告與被告離婚;兩造所生未成年子女丁○○、乙○○ 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由原告任之。 四、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 五、得心證之理由:  ㈠離婚部分:  ⒈按夫妻之一方以惡意遺棄他方在繼續狀態中者,他方得向法 院請求離婚,民法第1052條第1項第5款定有明文。民法第10 52條第1項第5款所謂夫妻之一方,以惡意遺棄他方,在繼續 狀態中者,係指夫或妻無正當理由,不盡同居或支付家庭生 活費用之義務而言,不僅須有違背同居義務之客觀事實,並 須有拒絕同居之主觀情事始為相當。   ⒉經查,原告主張前開之事實,業據其提出戶籍謄本為證,被 告並未到庭爭執,堪信為真實。又原告主張被告自112年3月 離臺後未再返家之事實,經本院依職權調取被告入出境資料 ,查知被告自112年3月15日出境後,迄今未再入境,有被告 入出境資訊連結作業查詢表在卷可稽,堪信原告之主張為真 實。被告既長期離家不歸,迄今未曾再與原告聯繫,遍尋無 著,顯已無與原告共同經營生活之意願,並有違背同居義務 之客觀事實,且有拒絕同居之主觀情事,該等狀態仍持續中 。再本件復查無被告有何其他不能同居之正當理由,揆諸前 揭規定及說明,被告所為已該當民法第1052條第1項第5款規 定「惡意遺棄」之情形。從而,原告依民法第1052條第1項 第5款之規定訴請判決離婚,於法有據,應予准許。  ㈡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之行使及負擔部分:  ⒈按夫妻離婚者,對於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依 協議由一方或雙方共同任之,未為協議或協議不成者,法院 得依夫妻之一方、主管機關、社會福利機構或其他利害關係 人之請求或依職權酌定之,民法第1055條第1項定有明文。 次按「法院為前條裁判時,應依子女之最佳利益,審酌一切 情狀,尤應注意下列事項:一、子女之年齡、性別、人數及 健康情形。二、子女之意願及人格發展之需要。三、父母之 年齡、職業、品行、健康情形、經濟能力及生活狀況。四、 父母保護教養子女之意願及態度。五、父母子女間或未成年 子女與其他共同生活之人間之感情狀況。六、父母之一方是 否有妨礙他方對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行使負擔之行為。七、 各族群之傳統習俗、文化及價值觀。」、「前項子女最佳利 益之審酌,法院除得參考社工人員之訪視報告或家事調查官 之調查報告外,並得依囑託警察機關、稅捐機關、金融機構 、學校及其他有關機關、團體或具有相關專業知識之適當人 士就特定事項調查之結果認定之。」民法第1055之1條亦規 定甚明。再者,法院為審酌子女之最佳利益,得徵詢主管機 關或社會福利機構之意見、請其進行訪視或調查,並提出報 告及建議,此亦為家事事件法第106條第1項所明定。  ⒉查兩造婚後育有未成年子女丁○○、乙○○,兩造既經本院判決 離婚,且就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並未達成協 議,則原告請求酌定未成年子女之權利義務行使與負擔,自 應予裁定。本院為知悉聲請人是否適宜擔負丁○○、乙○○保護 教養之責,依職權函請迎曦家庭發展協會進行訪視並提出報 告,惟聲請人未配合訪視,有該協會113年9月3日台迎家字 第113040203號函及所附未成年子女監護權案件訪視調查退 件說明表在卷可稽。本院審酌原告之陳述,親自聽取未成年 子女意見等一切情狀,認被告出境至今未歸,客觀上無從行 使未成年子女親權,又未成年子女現由原告及其親屬為主要 照顧者,彼此關係緊密、情感依附甚深,原告亦具有行使未 成年子女親權之意願及能力,其身體、經濟及親屬支持系統 尚屬穩定,並考量未成年子女之身心健全發展及生活、學習 環境之安定性等一切情狀,並參酌「維持現狀原則與主要照 顧者原則」(由過去至現在主要照顧子女之父或母繼續行使 親權較為有利於子女),本院認對於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之 行使或負擔,應由原告任之,較符合未成年子女之最佳利益 。 六、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 民事訴訟法第7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施錫揮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 出上訴狀。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書 記 官 施嘉玫

2024-12-31

CHDV-113-婚-96-20241231-1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離婚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婚字第134號 原 告 乙○○ 訴訟代理人 邱垂勳律師 被 告 甲○○ 訴訟代理人 徐盛國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離婚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23日言詞辯 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准原告與被告離婚。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理  由 一、原告起訴主張:   兩造於民國91年1月22日結婚,婚後育有ㄧ子一女。被告近年 常有肢體暴力及酒後失態等行為。109年6月24日,被告與長 子間發生親子衝突,被告自屋內追打長子至屋外,在原告與 長女攔阻下均無法制止被告動手,被告對於子女之不當管教 ,令目睹之原告及子女蒙受家庭暴力陰影。另於112年10月9 日,被告因原告未偕同出席被告親友聚餐,被告竟對原告及 子女惡言相向、摔毀電子產品,原告電請被告之母前來調和 ,被告仍不停歇。又被告頻繁之酗酒行為,令原告難以忍受 被告之不良生活,112年4月15日、113年5月20日、同年6月1 1日被告在外飲酒回家後,直接醉倒於駕駛座、家中地板、 庭院等地,而被告酒駕之危險行徑亦令原告擔心受怕。被告 對原告之家暴行為,終致兩造於112年10月9日分房,並於11 3年8月30日分居,兩造已無夫妻之情等語。為此爰依民法第 1052條第2項規定,請求判准原告與被告離婚。 二、被告則以:  ㈠被告婚後薪水均交予原告,且被告在工作忙碌之餘,亦會帶 全家出遊,留有需多美好與開心之回憶。被告一直努力維繫 家庭關係,反觀原告卻對被告施以冷暴力,原告婚後均以娘 家為重,對被告家族活動幾乎不參加。再者,原告近年因親 屬離世,性情轉變極端,被告曾邀原告一同參與婚姻諮商卻 被拒絕。而被告為維繫婚姻,亦按原告要求將繼承之不動產 贈與一半所有權予原告,可見被告深愛原告。  ㈡109年6月24日,原告與長子間因課業問題發生爭執,長子對 原告口出三字經、出言不遜。被告護妻心切,始對長子出手 管教,且自長子直挺身體大聲嗆被告、毫不懼怕被告之態度 ,可見被告無長期家庭暴力行為。衝突中被告對原告與長女 未有遷怒行為,且衝突者亦非兩造,非屬原告得請求離婚事 由,事後全家仍一同出遊,感情良好。  ㈢112年10月9日,原告本應允出席家族過節聚會,但原告當日 中午卻藉故不出席,致被告失信於人,兩造僅生口角爭執, 被告未對原告為任何身體傷害行為,原告亦無畏懼之神情, 且本次僅屬偶發事件,事後被告亦主動向原告求和。  ㈣被告雖因工作上需求而飲酒應酬,抑或因原告要求離婚而飲 酒釋放心理壓力,被告醉後僅係於家中靜靜地坐躺,並無暴 力行徑。  ㈤綜上,被告並無慣常性家暴行為等語置辯,並聲明:原告之 訴駁回。   三、本院之判斷:    ㈠按民法第1052條第2項:「有前項以外之重大事由,難以維持 婚姻者,夫妻一方得請求離婚。但其事由應由夫妻之一方負 責者,僅他方得請求離婚。」所謂有重大事由,難以維持婚 姻者,係以婚姻是否已生破碇而無回復之希望為其判斷標準 。而婚姻是否已生破碇而無回復之希望,此不可僅由原告已 喪失維持婚姻意欲之主觀面加以認定,而應依客觀之標準, 即難以維持婚姻之事實,是否已達於倘處於同一境況,任何 人均將喪失維持婚姻之意欲以決之。   ㈡經查,原告主張前開之事實,業據其提出家中監視器錄影檔 案、相片為證,並經本院勘驗上開監視器錄影檔案屬實,有 勘驗筆錄在卷可稽,可信為真實,被告否認有家暴行為云云 ,委無可採。本院觀諸被告家暴行為之監視錄影畫面,被告 因細故即達暴怒程度,情緒控管顯然不佳,且肢體攻擊動作 甚大,時間亦非短暫,在場家人明顯有畏懼、崩潰情緒,足 認被告家暴行為已嚴重到原告心理受創傷程度,致兩造婚姻 不論在客觀上或主觀上已出現重大破綻,堪認兩造之婚姻確 實有難以維持之重大事由,已達任何人處於同一境況下,均 喪失維持婚姻意願之程度,且兩造婚姻出現破綻,本院認被 告有可歸責之事由。從而,原告依民法第1052條第2項規定 訴請判決離婚,於法有據,應予准許。 四、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民事訴訟法第7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施錫揮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 出上訴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書記官 施嘉玫

2024-12-31

CHDV-113-婚-134-20241231-1

家親聲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給付扶養費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親聲字第263號 聲 請 人 丙○○ 代 理 人 乙○○ 相 對 人 甲○○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扶養費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人聲請意旨略以:   兩造為姊弟關係,手足共有5人,聲請人今年65歲,個頭小 ,國小沒畢業,有竊盜等前科,找不到工作,自民國101年 至103年間,只有弟乙○○扶養聲請人,期間相對人應分擔扶 養費79萬1136元(計算式:基本工資27470×12×12÷5)。乙○ ○已將上開扶養費債權讓與聲請人,為此請求相對人應給付 聲請人79萬1136元及自聲請狀繕本送達翌日起算之法定遲延 利息。 二、相對人則以:   相對人與聲請人無血緣關係,而且聲請人身體比相對人要好 ,相對人對其並無扶養義務等語置辯,並請求駁回聲請人之 聲請。 三、按受扶養權利者,以不能維持生活而無謀生能力者為限,民 法第1117條第1項定有明文。而所謂無謀生能力,係指無工 作能力、或有工作能力不能期待其工作而言。 四、經查,聲請人為00年0月00日生,甫滿65歲,四肢健全並無 重大疾病,101年至113年屆滿65歲前非無工作能力;又其於 112年間繼承母親遺產,以其應得遺產與乙○○約定由乙○○對 其盡扶養義務,此有本院112年度家繼訴字第6號民事判決在 卷可稽,可認聲請人繼承遺產後亦無不能維持生活情形。 五、綜上所述,聲請人上開請求扶養期間,有工作能力,亦非處 於不能維持生活之狀態,聲請人既未舉證證明其確屬應受扶 養權利之人,相對人之扶養義務自無從發生,依法非屬負扶 養義務之人。從而,聲請人請求相對人給付扶養費,為無理 由,應予駁回。 六、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項,民事訴訟 法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施錫揮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 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書 記 官 施嘉玫

2024-12-27

CHDV-113-家親聲-263-20241227-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