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李佩玲

共找到 209 筆結果(第 41-50 筆)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停止執行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70號 聲 請 人 潘坤樹 相 對 人 陳美宏 上列當事人間停止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為相對人供新臺幣97萬5千元後,本院113年度司執字第47 128號拍賣抵押物事件之強制執行程序,於本院113年度補字第78 3號債務人異議之訴事件裁判確定、和解、調解成立或撤回起訴 前,應暫予停止。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相對人前此執本院民國107年度司拍字第85 號拍賣抵押物民事裁定聲請拍賣如附表所示不動產(下稱系 爭不動產,聲請停止狀附表雖有11項,然第7項及第11項為 重複,故刪除第11項,經比對107年度司拍字85號裁定,亦 為土地9筆建物1筆,附此敘明),經本院以113年度司執字第 47128號(下稱系爭執行事件)為強制執行。惟聲請人已於113 年12月9日對相對人提起債務人異議之訴,現由本院以113年 度補字第783號債務人異議之訴(下稱系爭民事事件)受理中 ,因前開拍賣抵押物裁定之抵押權顯有消滅之情形,倘系爭 執行事件不停止執行,系爭不動產恐遭訴外人拍定,為免造 成聲請人損害,爰依強制執行法第18條第2項規定,聲請於 該債務人異議之訴判決確定或終結前,裁定停止系爭強制執 行事件之執行程序等語。 二、按有回復原狀之聲請,或提起再審或異議之訴,或對於和解 為繼續審判之請求,或提起宣告調解無效之訴、撤銷調解之 訴,或對於許可強制執行之裁定提起抗告時,法院因必要情 形或依聲請定相當並確實之擔保,得為停止強制執行之裁定 。強制執行法第18條第2項定有明文。又法院因必要情形或 依聲請定相當並確實之擔保,為停止強制執行之裁定者,該 擔保金額之多寡應如何認為相當,固屬法院職權裁量之範圍 ,惟此項擔保係備供強制執行債權人因停止執行所受損害之 賠償,故法院定擔保金額時,自應斟酌該債權人因停止執行 可能遭受之損害,即債權人未能即時受償或利用該標的物所 受之損害額,以為衡量之標準(最高法院95年度台抗字第78 1號、104年度台抗字第279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本件聲請人以其已向本院提起債務人異議之訴為由,聲請 裁定停止系爭強制執行程序之執行,經本院調取上開民事 執行事件及113年度補字第783號訴訟事件卷宗查閱無訛, 堪信屬實。且聲請人所提起之債務人異議之訴,形式上難 認有何不合法或顯無理由之情形,聲請人之聲請,核與強 制執行法第18條第2項之規定相符,應予准許。  ㈡、相對人對聲請人聲請強制執行之債權額本金為新臺幣(下同 )445萬元。然本件執行標的物之價格經鑑定後合計為22,1 29,246元,高於相對人執行之債權額,系爭強制執行程序 如予以停止,將導致相對人無法即時拍賣上開執行標的物 受償,而可能受有損害。從而,本院認本件停止執行擔保 金之酌定,應以相對人因停止執行所受之損害,即其債權 未能即時以系爭房地拍賣所得價金受償之損害445萬元。 為其計算基準。復參酌本件聲請人所提債務人異議之訴其 訴訟標的價額為445萬元,係可上訴至第三審之事件,參 考各級法院辦案期限實施要點規定,民事第一、二、三審 通常程序審判案件之期限分別為1年4個月、2年、1年,合 計4年4個月,以此為停止執行即相對人延宕受償之期間, 按法定利率即週年百分之5計算相對人所受利息損害為41 萬5,088元【計算式:4,500,000×5%×(4+4/12)=975,000 】,本院因認依此酌定聲請人供擔保之金額為97萬5千元 ,應屬相當並確實。 四、據上論結,依強制執行法第18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薛侑倫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書記官 李佩玲 附表: 編號 不動產標示 抵押權人 擔保債權總金額 收件年期、字號、登記日期 權利範圍 存續期間 義務人 1 內埔鄉犁頭鏢段291地號土地 陳美宏 445萬元 105年潮登字第081930號 105年10月21日登記 1192/1867 86年2月1日至86年3月1日 潘坤樹 2 內埔鄉犁頭鏢段291之1地號土地 陳美宏 445萬元 105年潮登字第081930號 105年10月21日登記 1/2 86年2月1日至86年3月1日 潘坤樹 3 內埔鄉犁頭鏢段291之2地號土地 陳美宏 445萬元 105年潮登字第081930號 105年10月21日登記 全部 86年2月1日至86年3月1日 潘坤樹 4 內埔鄉上龍泉段324地號土地 陳美宏 445萬元 105年潮登字第081930號 105年10月21日登記 全部 86年2月1日至86年3月1日 潘坤樹 5 內埔鄉上龍泉段325地號土地 陳美宏 445萬元 105年潮登字第081930號 105年10月21日登記 全部 86年2月1日至86年3月1日 潘坤樹 6 內埔鄉上龍泉段326地號土地 陳美宏 445萬元 105年潮登字第081930號 105年10月21日登記 全部 86年2月1日至86年3月1日 潘坤樹 7 內埔鄉上龍泉段326之1地號土地 陳美宏 445萬元 105年潮登字第081930號 105年10月21日登記 全部 86年2月1日至86年3月1日 潘坤樹 8 內埔鄉上龍泉段326之2地號土地 陳美宏 445萬元 105年潮登字第081930號 105年10月21日登記 全部 86年2月1日至86年3月1日 潘坤樹 9 內埔鄉上龍泉段327地號土地 陳美宏 445萬元 105年潮登字第081930號 105年10月21日登記 全部 86年2月1日至86年3月1日 潘坤樹 10 內埔鄉上龍泉段9建號建物 陳美宏 445萬元 105年潮登字第081930號 105年10月21日登記 全部 86年2月1日至86年3月1日 潘坤樹

2025-02-19

PTDV-113-聲-70-20250219-1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547號 原 告 楊弘琪 訴訟代理人 陳柏中律師 朱冠菱律師 被 告 郭坤讓 陳霖 上 一 人 訴訟代理人 蔡秋聰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 5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㈠、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六十萬元,及被告郭坤讓自民國 一一三年五月十四日起、被告陳霖自一一三年五月二十六日 起至清償日止,各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㈡、本判決第一項於原告以新臺幣二十萬元為被告預供擔保後, 得假執行;如被告以新臺幣六十萬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得免 假執行。 ㈢、訴訟費用由被告連帶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本件被告郭坤讓經合法通知(當庭改期,見本院卷第99頁記 載),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所列 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  ㈠、緣原告與被告郭坤讓為夫妻,雙方於民國93年辦理結婚登 記,並育有二女,被告郭坤讓於婚姻關係存續中屢次出軌 ,令原告痛苦不已,而被告等二人亦經本院111年度訴字 第705號判決確認有逾越正常男女交往之分際行為,爾後 ,被告郭坤讓已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50萬元之損害賠 償金完畢,原告認被告郭坤讓經此事後以為深刻反省,並 與被告陳霖分手。詎被告郭坤讓之訴訟代理人於其提起之 離婚案件即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112年度家上字第66號 (下稱另案)準備程序中,自承被告郭坤讓與被告陳霖目 前仍同住,未結束關係,足證二人並未受前判決影響而分 手,二人對於侵害原告身為配偶之權益毫不在乎,於前判 決確定後仍舊同住,並與兩造所生之子女相處,足證依被 告郭坤讓之財力,前判決之賠償金額不足以使被告二人記 取教訓,而選擇用錢打發原告,此行為造成原告二次傷害 ,故原告再次提其本件訴訟,以維權益。  ㈡、被告二人顯已嚴重逾越正常男女交往分際,違反社會善良 風俗而侵害原告配偶之權利,原告因此所受精神上之痛苦 甚鉅無疑。是以,被告等之行為,實已破壞原告基於身分 法益及婚姻生活圓滿安全之權利,且情節重大,原告爰依 民法第184條、第195條第1項及第3項之規定,請求被告等 應賠償原告60萬元等語。  ㈢、並聲明:   ⒈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6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 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⒉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則以下列詞語答辯:  ㈠、被告郭坤讓:已結束交往,另案中之陳述僅是訴訟策略。 並聲明: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㈡、被告陳霖:   ⒈ 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是侵權行為之成立, 須行為人因故意過失不法侵害他人權利,亦即行為人須具 備歸責性、違法性,並不法行為與損害間有因果關係,始 能成立,且主張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請求權之人,對於侵權 行為之成立要件應負舉證責任(最高法院100年度台上字 第328號判決意旨參照)。   ⒉復按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責任 ,民事訴訟法第277條本文定有明文。民事訴訟如係由原 告主張權利者,應先由原告負舉證之責,若原告先不能舉 證,以證實自己主張之事實為真實,則被告就其抗辯事實 即令不能舉證,或其所舉證據尚有疵累,亦應駁回原告之 請求,最高法院17年台上字第917號判例意旨參照。另主 張法律關係存在之當事人,須就該法律關係發生所須具備 之特別要件,負舉證之責任。而此特別要件之具備,苟能 證明間接事實並據此推認要件事實雖無不可,並不以直接 證明者為限,惟此經證明之間接事實與要件事實間,須依 經驗法則足以推認其因果關係存在者,始克當之。倘負舉 證責任之一方所證明之間接事實,尚不足以推認要件事實 ,縱不負舉證責任之一方就其主張之事實不能證明或陳述 不明、或其舉證猶有疵累,仍難認負舉證責任之一方已盡 其舉證責任,自不得為其有利之認定(最高法院91年度台 上字第1613號裁判意旨參照)。   ⒊原告僅憑被告郭坤讓之訴訟代理人於另案準備程序中所述 「當事人表示尚未與陳霖結束交往」等語,遽認被告侵害 其配偶之權利,未免率斷。蓋被告陳霖非另案當事人,不 受渠等陳述之事實效力所及,原告仍須提出嚴謹之證據證 明其所主張之事實。另原告所提錄音光碟及譯文證物,並 不能證明兩造於另案判決後仍在交往之事實,其錄音之期 間及訴外人即兩造之未成年子女乙○○之回答內容是在何情 況下所為,有無經過仔細回憶後回答,抑或被誘導、敷衍 原告之情況下回答。且被告2人自另案判決前,迄今至少 一年半以上未曾見面,尚難憑原告所提證物,即遽認兩造 於另案判決後仍在交往之事實。是原告之主張,尚非有據 等語以資答辯。   ⒋並聲明: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 任;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者,亦同 。又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健康、名譽、自由、信用、隱 私、貞操,或不法侵害其他人格法益而情節重大者,被害 人雖非財產上之損害,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其名譽 被侵害者,並得請求回復名譽之適當處分。且於不法侵害 他人基於父、母、子、女或配偶關係之身分法益而情節重 大者,準用之,民法第184 條第1 項、第195 條第1 項、 第3 項分別定有明文。因婚姻是以夫妻之共同生活為其目 的,配偶應互相協力保持其共同生活之圓滿、安全及幸福 ,而夫妻互守誠實,是為確保其共同生活之圓滿安全及幸 福之必要條件,故應解為配偶因婚姻契約而互負誠實之義 務,配偶之一方行為不誠實,破壞共同生活之圓滿安全及 幸福者,即為違反因婚姻契約之義務而加損害於他人(最 高法院55年台上字第2053號判例意旨參照)。可知婚姻關 係是以夫妻共同生活為目的,夫妻間應彼此尊重,互守忠 實義務,保持其共同生活之圓滿、安全及幸福,此種關係 具有人格之性質,對配偶雙方均具有重大利益,是故侵害 配偶身分法益之行為,並不以通姦、相姦行為為限,倘夫 妻任一方與他人間存有逾越結交普通朋友等一般社交行為 之不正常往來,其行為已逾社會一般通念所能容忍之範圍 ,已達破壞婚姻共同生活之圓滿安全及幸福之程度,即足 當之。至情節是否重大,則應視個案侵害程度、損害狀況 、被害人之痛苦程度及忍受能力等個別情事,客觀判斷之 。  ㈡、原告主張被告2人有侵害配偶權之不當親密交往行為等語, 惟被告郭坤讓稱:另案中所言僅是訴訟策略云云。被告陳 霖稱:那是被告郭坤讓一人所言,與其無關云云。經查:   ⒈原告與被告郭坤讓目前仍在婚姻關係存續中,為兩造所不 爭執,並有戶政資料在卷可證。本件有爭執者僅有被告2 人在另案審理期間(即原告與被告郭坤讓婚姻關係存續期 間)是否有交往之事實。   ⒉被告郭坤讓於另案審理中,確實自承與被告陳霖未結束交 往,有審理筆錄影本在卷可查。被告郭坤讓雖稱是訴訟策 略才如此為之,並非真有交往云云。惟查:    ⑴本院審酌被告郭坤讓於另案中係上訴人,其上訴聲明乃 係希望與原告離婚,故依其訴訟目的,其不應讓己身成 為婚姻破裂之肇因者始有勝訴之希望,故倘非其確有與 被告陳霖交往,衡情其不應為此不利於其上訴之說詞; 加以被告2人並非不相熟,其等前本就有交往,有本院1 11年度訴字第705號判決在卷可考,可佐證被告郭坤讓 於另案中之陳述並非毫無來由的無的放矢,故層層疊加 後益加可見被告郭坤讓於另案中坦承與被告陳霖交往中 之陳述乃確有其事無誤。    ⑵再按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依誠實及信用方法。按所 謂「禁反言」原則,其主要之目的乃基於他人之信賴而 禁止權利人就權利之主張有出爾反爾之行為,致使權利 主張有濫用之情形,亦即禁止權利人主張與其行為表徵 及意涵相牴觸之權利內容,以避免有不義之事發生,解 釋上應認係我國民法第148條第2項所揭示誠實信用原則 之一支。蓋此種行為破壞一般人之正當信賴,並有違善 良風俗,且既屬前後矛盾,其是否可信,即殊可疑。被 告依上開說明,應認被告郭坤讓違反誠信原則及禁反言 ,其否認前揭另案審理中陳述之說詞,不足採取。    ⑶被告陳霖雖稱:並未參與另案,被告郭坤讓之說詞與其 無涉云云。然查:本院係以被告郭坤讓之陳述、舉措, 復衡量其言詞之可信後始為上開認定,而非以另案之爭 點效力認定本件之事實,是以被告陳霖是否為另案之當 事人並非重點,仍應回歸事實及證據上之認定。加以, 本件係外遇配偶與第三者一同被訴,與那種僅對第三者 提告並聯合外遇配偶擔任證人之侵害配偶權訴訟不同, 本件訴訟中被告2人之利害相關,被告郭坤讓並無惡意 陳述並陷害被告陳霖之動機,益加可證本院上開認定應 屬無誤,被告陳霖所辯並無可採。    ⑷綜上,本院既認定被告2人於上開期間確實交往中,足認 被告2人確實有別於一般普通異性朋友間之交情,被告2 人已侵害原告之配偶權即原告所享有普通朋友以外情感 交往之獨占權益,達破壞婚姻制度下共同生活之信賴基 礎程度,情節難謂不重大,依上說明,確有背於善良風 俗 ,足以構成侵害配偶權利之侵權行為,是原告依民 法第184 條第1 項、第185 條第1 項、第195 條第1 項 、第3 項規定,請求被告連帶賠償非財產上之損害,洵 屬有據。  ㈢、按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健康、名譽、自由、信用、隱私 、貞操,或不法侵害其他人格法益而情節重大者,被害人 雖非財產上之損害,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民法第19 5 條第1 項前段定有明文。再按慰藉金之賠償須以人格權 遭遇侵害,使精神上受有痛苦為必要,其核給之標準固與 財產上損害之計算不同,然非不可斟酌雙方身分資力與加 害程度,及其他各種情形核定相當之數額,且應斟酌兩造 身分、地位、經濟狀況、加害程度及其他各種情形,俾為 審判之依據,有最高法院51年台上字第223號判例、86年 度台上字第511 號判決意旨可資參照。經查:經本院審酌 兩造之年齡、智識、本件侵害情節所造成之痛苦,暨審酌 被告與原告配偶上揭不當交往行為之情形、時間等一切情 狀,以及業經本院111年度訴字第705號判決過後又再次侵 害原告權利之情節,認為原告請求之精神慰撫金60萬元, 尚屬公允,應予准許  ㈣、末按遲延之債務,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 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 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利率為百分之5 ;給付有確 定期限者,債務人自期限屆滿時起,給付無確定期限者, 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其催告而未為給付,自 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人起訴而送達訴狀, 或依督促程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他相類之行為者,與 催告有同一之效力,民法第233 條第1 項前段、第203 條 、第229 條第1 項、第2 項分別定有明文。原告對被告之 損害賠償債權,核屬無確定期限之給付,自應經原告之催 告而未為給付,被告始負遲延責任,故以被告各自生收受 起訴狀繕本效力之日(即113 年5 月13日、113年5月25日 )作為原告為催告之日(見本院卷第45至47頁送達證書) ,則原告請求自上開催告日期之翌日即113 年5 月14日11 3年5月26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 計算之利 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綜上所述,本件原告依侵權行為法律關係,請求被告連帶給 付60萬元,及各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 年利率百分之5 計算之利息範圍內,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本判決原告勝訴部分,兩造分別陳明願供擔保,聲請准、免 為假執行,經核均無不合,爰分別酌定擔保金額宣告之。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防禦方法,經審酌後, 認與判決基礎之事實及結果並無影響,爰不一一贅述,併此 敘明。 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78條、第38 9 條第1 項第5款、第390 條第2 項、第392 條第2 項,判決如 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薛侑倫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其未 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狀(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書記官 李佩玲

2025-02-19

PTDV-113-訴-547-20250219-1

執事聲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執事聲字第37號 異 議 人 李秉益 第 三 人 本院民事執行處己股 相 對 人 合迪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鳳龍 上列當事人清償債務強制執行事件,異議人對於本院司法事務官 於民國113年11月19日所為113年度司執助字第1481號裁定,提出 異議,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異議駁回。   理 由 一、按司法事務官處理事件所為之處分,與法院所為者有同一之 效力。當事人對於司法事務官處理事件所為之終局處分,得 於處分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以書狀向司法事務官提出 異議。司法事務官認前項異議有理由時,應另為適當之處分 ;認異議為無理由者,應送請法院裁定之。法院認第1項之 異議為有理由時,應為適當之裁定;認異議為無理由者,應 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240條之3、第240條之4第1項 本文、第2項及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上開規定,為強制執行 程序所準用,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亦設有明文。經查,異 議人對於民國113年11月19日本院司法事務官所為113年度司 執助字第1481號裁定(下稱原裁定)提出異議,異議人於同 年月27日提出異議,司法事務官認其異議無理由而送請本院 裁定,核與上開規定相符,先予敘明。 二、異議人異議意旨略以:   本院108年度司執字第61515號案之分配金額彙總表包含:① 李秉益(108司執61515、分配金額1,160,669);②李秉益(1 09司執3796、分配金額451,344),及③李詠羚即李姝樺即李 佩蓉(113司執61552案扣押,分配金額569,325),經異議人 聲明將異議人之債權轉讓於宏驊開發有限公司,故本院己股 已確認前二筆(即①及②)由宏驊開發有限公司收取,然關於最 末項③異議人亦業轉讓與宏驊開發有限公司,故亦應由宏驊 開發有限公司收取,原裁定駁回異議人之聲請及聲明異議, 於法未合,爰提出異議,請求廢棄原裁定等語。 三、本院之認定:  ㈠、異議人將其於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民事判決110年度重上 字第56號判決(下稱高院判決)之債權(如附表所示,包含 本院108年度司票字第559、560、561、562號裁定所列票 據債權,惟扣除經上開判決認定債權不存在者),全數轉 讓與宏驊開發有限公司,並提出債權轉讓契約在卷可查。  ㈡、按他債權人參與分配者,應於標的物拍賣、變賣終結或依 法交債權人承受之日一日前,其不經拍賣或變賣者,應於 當次分配表作成之日一日前,以書狀聲明之。逾前項期間 聲明參與分配者,僅得就前項債權人受償餘額而受清償; 如尚應就債務人其他財產執行時,其債權額與前項債權餘 額,除有優先權者外,應按其數額平均受償,強制執行法 第32條定有明文。經查:   ⒈異議人先於108年間就高院判決中108年度司票字第559號之 裁定票據聲請強制執行(執行案號本院108年度司執字第61 515號),聲請人復於109年就間就高院判決中之108年度司 票字第560號裁定之票據聲請強制執行(執行案號本院109 年度司執字第3796號,復經併入本院108年度司執字第615 15號辦理)。而異議人遲至本院108年度司執字第61515號 拍賣完成且分配表已做成後,始就上開高院判決中108年 度司票字第561、562號裁定之票據聲請強制執行(執行案 號本院113年度司執字第61552號),故依上開規定,異議 人既在分配表作成後,始就108年度司票字第561、562號 裁定部分提出強制執行聲請,司法事務官因此不予更正分 配表並無錯誤,異議人稱分配表中③部分應由宏驊開發有 限公司收取,為無理由。   ⒉又本院108年度司執字第61515號分配表中上開③部分雖記載 發還債務人李詠羚即李姝樺即李佩蓉,然該筆款項已在本 院113年度司執字第61552號案件中,以113年度司執助字 第1481號扣押命令為扣押,故並不會直接由債務人李詠羚 即李姝樺即李佩蓉領回致債權人無從受償,異議人應在本 院113年度司執字第61552號案件後續執行中重新陳報債權 轉讓之內容,使該等債權之受讓人宏驊開發有限公司可得 於113年度司執字第61552號案件中收取,而非在本件本院 108年度司執字第61515號執行中主張,附此敘明。   ⒊綜上,原裁定駁回異議人之聲請及聲明異議,於法並無不 合,異議意旨指摘原裁定不當,求予廢棄,非有理由,應 予駁回。 四、依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民事訴訟法第240條之4第3項後段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薛侑倫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書記官 李佩玲 附表: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民事判決110年度重上字第56號判決所涉 內容: 編號 執行名義 票面金額 判決結果 執行程序 1 本院108年度司票字第559號 110,000元 本院109年度司執字第3796號(併入本院108年度司執字第61515號辦理) 2 200,000元 3 18,000元 不存在 4 本院108年度司票字第560號 200,000元 本院108年度司執字第61515號 5 216,000元 6 300,000元 7 55,125元 8 106,000元 9 本院108年度司票字第561號 102,900元 本院113年度司執字第61552號 10 300,000元 11 660,000元 12 500,000元 13 216,000元 14 230,350元 15 380,000元 16 本院108年度司票字第562號 1,735,730元 17 216,000元 18 491,740元 不存在 19 360,000元 20 640,000元 21 360,000元 22 55,125元 不存在 23 20,000元 不存在 24 415,000元 25 100,000元 26 2,490,000元 27 175,000元 28 38,500元 不存在

2025-02-19

PTDV-113-執事聲-37-20250219-1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分割共有物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105號 原 告 謝文鎮 上列當事人與被告何謝秀玉等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原告應於 收受本裁定之日起10日內,補正下列事項,如逾期未補正或補正 不完全,即駁回原告之訴: 一、按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定;法院因核定訴訟標的之價 額,得依職權調查證據;分割共有物涉訟,以原告因分割所 受利益之價額為準,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1項、第2項及 第77條之11定有明文。查本件原告訴請分割坐落屏東縣○○鎮 ○○段0000○0000地號土地,依土地之當期公告現值及原告之 應有部分計算,其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新臺幣(下同)1,27 5,120 元【計算式:(177.16+193.66)×15,100×1/4=1,399 ,846元,元以下四捨五入】,應徵第一審裁判費17,880 元 。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 本裁定送達後依前開期限補繳之。 二、原告應提出屏東縣○○鎮○○段0000○0000地號土地登記第一類 謄本(地號全部,須含他項權利部,姓名欄勿遮隱)及其全 體共有人最新之戶籍謄本,如共有人已死亡,應提出其除戶 謄本、繼承系統表及全體繼承人之最新戶籍謄本(記事欄均 不可省略)到院。 三、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薛侑倫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 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 元;其餘部分不得 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書記官 李佩玲

2025-02-19

PTDV-114-補-105-20250219-1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請求用印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119號 原 告 誠皇建設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李佩玲 被 告 陳貞星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用印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查原告 訴之聲明請求被告應於起訴狀附件一所示建物改良物所有權使用 同意書修改處即編號1至5紅色螢光筆所示方格處用印,核原告之 請求並非對於親屬關係及身分上之權利有所主張,自屬財產權訴 訟,其訴訟標的價額,應以原告如獲勝訴判決所得受客觀利益定 之;如訴訟標的之價額不能核定者,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2規 定,以同法第466條所定不得上訴第三審之最高利益額數加十分 之一定之。而本件原告如獲勝訴判決所得受客觀利益,尚無法核 定,是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新臺幣(下同)1,650,000元, 應徵第一審裁判費20,805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 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7日內補繳,逾期不繳,即駁 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民事審查庭法 官 朱玲瑤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書記官 陳瑩萍

2025-02-18

CTDV-114-補-119-20250218-1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訴字第61號 原 告 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劉起孝 訴訟代理人 賴毓珊 上列原告與被告張寶堂等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因有程 式上之欠缺,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規定,限原告於 收受本裁定送達後10日內補正,逾期未補正或補正不完全,即駁 回其訴: 一、按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所定附帶民事訴訟之對象,除刑 事被告外,固兼及於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惟該條項所稱 之「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係指該刑事案件中依民法規 定應負賠償責任之人而言。故附帶民事訴訟之原告所主張之 共同加害人,必以在刑事訴訟程序中經認定係共同侵權行為 之人,始得謂為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否則對之提起是項 附帶民事訴訟,即難謂為合法(最高法院99年度台抗字第48 0號、96年度台上字第978號裁判意旨參照)。又附帶民事訴 訟除刑事訴訟法第九編有特別規定外,準用關於刑事訴訟之 規定。但經移送或發回、發交於民事庭後,應適用民事訴訟 法,刑事訴訟法第490條定有明文。 二、查本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請求被告張寶堂、元祖 砂石有限公司、劉文田、徐家興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下 同)643,239元,及自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繕本送達最後一 位被告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然元 祖砂石有限公司並非本院112年度訴字第441號刑事判決認定 之僱用人或共同侵權行為人,自非屬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 項所定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之對象。是原告對被告元祖砂石有 限公司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難謂合法,本應駁回,惟為 求訴訟經濟,本件堪認原告有追加元祖砂石有限公司為本件 被告之意。查本件訴訟標的金額為新臺幣(下同)643,239 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7,050 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 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於前開期限 內補繳之,逾期不繳即駁回此部分之追加。 三、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薛侑倫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書記官 李佩玲

2025-02-18

PTDV-114-訴-61-20250218-1

小上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請求損害賠償等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小上字第29號 上 訴 人 林德城 被上訴人 遠時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井琪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等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3年6月28 日本院潮州簡易庭113年度潮小字第168號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新臺幣壹仟伍佰元由上訴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按對於小額程序第一審判決之上訴,非以其違背法令為理由 ,不得為之。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下列各款事項 :一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二依訴訟資料可認 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民事訴訟法第436 條之24 第2 項、第436 條之25分別定有明文。所謂判決違背法令, 依民事訴訟法第436 條之32第2 項準用同法第468 條及第46 9 條第1 款至第5 款規定,係指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 ,或有同法第469 條第1 款至第5 款所列當然違背法令之情 形,並不包括判決不備理由或理由矛盾之情形。當事人提起 上訴,如依民事訴訟法第468 條規定,以小額程序第一審判 決有不適用法規或適用法規不當為上訴理由時,其上訴狀或 理由書應有具體之指摘,並揭示該法規之條項或其內容,若 係成文法以外之法則,應揭示該法則之旨趣,倘為司法院解 釋或最高法院之判例,則應揭示該判解之字號或其內容,如 依民事訴訟法第469 條第1 款至第5 款所列情形為理由時, 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揭示合於該條款之事實,上訴狀或理由 書如未依此項方法表明者,即難認為已對小額程序第一審判 決之違背法令有具體之指摘,其上訴自難認為合法(最高法 院71年台上字第314號判例參照)。又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 之32第2 項準用同法471 條第1 項、第444 條第1 項之規定 ,上訴狀內未表明上訴理由者,上訴人應於提起上訴後20日 內,提出理由書於原審法院,未提出者,毋庸命其補正,由 原審法院以裁定駁回之;如原審法院未裁定駁回者,應由第 二審法院以上訴不合法逕予駁回。再者,按小額訴訟程序之 當事人除有因原法院違背法令致未能提出者外,於第二審程 序不得提出新攻擊或防禦方法,民事訴訟法第436 條之28亦 定有明文,其立法意旨係為貫徹小額程序之簡速性,避免因 當事人於上訴程序提出新事實及證據而延滯訴訟,小額事件 之第二審法院原則上應按第一審之訴訟資料,審核其訴訟程 序及判決內容有無違背法令,當事人於第一審言詞辯論終結 前未曾提出之訴訟資料,即不得再行提出。 二、本件上訴人於原審主張:上訴人於民國112年6月20日,於被 上訴人經營之遠傳friDay購物網站,以新臺幣(下同)5,04 9元之價格(其中120元經以折價券折抵,實付金額為4,929 元),購買如附表所示之全新手機1支(下稱系爭手機), 嗣因手機缺貨,上訴人同意延後出貨後,上訴人於同年月24 日收受由訴外人MOMO購物網寄送之系爭手機,詎上訴人發現 系爭手機之「Uber driver」、「foodpanda」之app無法使 用,操作不順,且經恢復原廠設定後,竟發現系爭手機內有 名稱「Frank」、「蕭可全」之陌生Google電子郵件帳號, 足見系爭手機顯非全新手機,而係使用過之舊手機且有瑕疵 ,被上訴人自屬不完全給付,原告爰依據民法第92條、不完 全給付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賠償購買系爭手機之金額5,049 元,及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51條規定,請求2倍之懲罰性賠 償金(即5,049×2=10,098元)等語,並聲明:被上訴人應給 付原告15,147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 ,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原審判決:上訴人應於被上訴人給 付其5,049元,及自113年3月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 算之利息之同時,將手機交付被上訴人;並駁回上訴人其餘 請求,復就上訴人勝訴部分依職權為假執行之宣告。 三、上訴人就原審判決聲明不服提起上訴, 其上訴理由略謂:   關於網購新品手機案件(即瑕疵物之不完全給付)請求損害 賠償一事,上訴人於言詞辯論終結後提出新事證,原審卻未 審酌;另請求傳喚證人momo購物網參與訴訟;及被上訴人所 稱賠償數額顯有差距。並聲明:原判決廢棄,被上訴人應給 付原告15,147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 ,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四、經查:  ㈠、上訴人前開所述完全未就原判決有何違背法令處著墨,上 訴人既未具體表明原判決有何適用法規不當、不適用法規 或當然違背法令之情形,更未揭示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 其具體之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法令之具體事實,且原 審判決就其認事用法,已於判決理由中就各項證據為取捨 與調查後,認定被上訴人可得請求之損害賠償數額,並就 其依據及理由詳為說明,上訴人就此未指明原審判決所違 反法令之條項或其內容,自難認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依 首揭說明,應認其上訴為不合法。爰依法裁定駁回其上訴 ,並確定如主文第2 項所示金額之訴訟費用由其負擔。  ㈡、至上訴人請求調查其於原審辯論終結後提出之證據及聲請 調查證人部分,該調查證據之聲請,屬於小額訴訟第二審 程序所提出之新攻擊或防禦方法,且非屬原法院違背法令 致未能提出之情形,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8規定,應 不得提出,本院自毋庸予以調查,附此敘明。 五、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36 條之32 第1 項、第2 項、第444 條第1 項前段、第436 條之19第1 項、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潘快                    法 官 郭欣怡                    法 官 薛侑倫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書記官 李佩玲

2025-02-13

PTDV-113-小上-29-20250213-2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本票裁定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抗字第42號 抗 告 人 宏驊開發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李芯瑜 相 對 人 李秉益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本票裁定准許強制執行事件,抗告人對於民國 113年9月13日本院113年度司票字第740號裁定(下稱原裁定)提 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抗告意旨略以:抗告人已將票據更改為無條件支付,是抗告 人爰依法提起抗告,並請求就駁回部分廢棄原裁定等語。 二、原審以抗告人所提出之票據均違反本票「無條件擔任支付」 之性質駁回抗告人之聲請,抗告人以上開理由抗告。經查:  ㈠、按在票據上簽名者,依票上所載文義負責;票據上之簽名 ,得以蓋章代之;欠缺本法所規定票據上應記載事項之一 者,其票據無效;票據上之記載,除金額外,得由原記載 人於交付前改寫之,但應於改寫處簽名,票據法第5條第1 項、第6條、第11條第1項及第3項定有明文。  ㈡、承上,票據固得由原記載人於交付前改寫之,然抗告人原 先提出之票據均為有條件支付,於抗告時所提出之票據則 均有將該等條件刪除後簽名蓋章之痕跡,是明顯該等改寫 並非於票據交付前所為無訛。  ㈢、再者,抗告人於抗告時所提出之票據到期日,與聲請本票 執行時聲請狀記載均不相同(如附表所示),從而,抗告人 抗告程序中所提出者與原先聲請程序是否同一,即有疑義 。本院前已發函命抗告人就此部分於113年12月15日前為 說明,抗告人迄今未為回覆,有本院函文及收文收狀清單 附卷可查。  ㈣、從而,本件抗告之標的不明,且該等票據於交付時明確缺 乏「無條件擔任支付」之要件,故原裁定駁回原告之本票 裁定聲請,並無違誤,抗告人據以提起抗告,請求廢棄原 裁定駁回部分,為無理由,應予駁回。末抗告人雖不得以 本件聲請及抗告滿足其請求,然抗告人仍可依兩造間債權 債務關係另為法律上請求,附此敘明。 三、本件抗告既經駁回,依非訟事件法第24條第1 項規定,本院 應予確定訴訟費用額。而本件抗告人提起抗告,除繳納抗告 費1,000 元外,未有其他程序費用之支出,爰確定本件抗告 程序費用額為1,000 元,並命由抗告人負擔。 四、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依非訟事件法第46條、第21 條第2項、第24條第1項,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1項、第4 49條第1項、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潘快                    法 官 郭欣怡                    法 官 薛侑倫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書記官 李佩玲 本院卷附本票附表: 113年度司票字第740號 編號 發票日 票面金額 (新臺幣) 本院卷附本票到期日 聲請狀所列到期日 001 110年10月20日 1,000,000元 111年10月31日 111年11月1日 002 110年10月22日 130,000元 111年10月31日 111年11月1日 003 111年1月13日 2,000,000元 112年1月13日 112年2月1日 004 111年1月28日 260,000元 112年1月31日 112年2月1日 005 111年8月25日 500,000元 112年8月31日 112年9月1日 006 111年10月5日 2,300,000元 112年10月31日 112年11月1日 007 111年10月26日 400,000元 112年10月31日 112年11月1日 008 111年11月21日 1,260,000元 112年11月30日 112年12月1日 009 112年1月4日 4,000,000元 113年1月31日 113年2月1日 010 112年1月5日 2,000,000元 113年1月31日 113年2月1日 011 112年9月19日 800,000元 113年9月30日 113年2月1日 012 112年12月11日 250,000元 113年12月31日 113年2月1日

2025-02-13

PTDV-113-抗-42-20250213-1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本票裁定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抗字第52號 抗 告 人 陳江富 陳聰錦 共同送達代收人 鍾瑞彬 上列抗告人與相對人間因聲請本票裁定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 年9月13日本院113年度司票字第651號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 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程序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原裁定意旨略以:相對人執有抗告人所共同簽發、免除作成 拒絕證書之本票共43紙,詎經相對人提示後未獲付款,爰提 出系爭本票,聲請裁定准許強制執行,除其中一張發票日期 不明外,其餘均核與票據法第123條之規定相符,應予准許 等語。 二、抗告人抗告意旨略以:相對人提出之本票均已超過3年時效 ,爰對原裁定提起抗告,請求廢棄原裁定。 三、按執票人向本票發票人行使追索權時,得聲請法院裁定後強 制執行,票據法第123 條定有明文。本票執票人,依票據法 第123 條規定,聲請法院裁定許可對發票人強制執行,係屬 非訟事件,法院就本票形式上之要件是否具備予以審查為已 足,此項聲請之裁定及抗告法院之裁定,僅依非訟事件程序 ,以審查強制執行許可與否,並無確定實體上法律關係存否 之效力,如發票人就票據債務之存否有爭執時,應由發票人 提起確認之訴,以資解決(最高法院56年臺抗字第714號及5 7年臺抗字第76號判例意旨參照)。 四、經查:  ㈠、本件除原審駁回部分未經抗告,於本件抗告程序中不予審 酌以外,其餘本票從形式上觀察,係由抗告人所共同簽發 ,並記載免除作成拒絕證書,是就系爭本票形式上要件予 以審查,並無不應准許強制執行之情形,揆諸前揭說明, 原裁定准予強制執行,於法洵無不合。  ㈡、至於抗告人主張票據請求權已罹於時效等語,上開主張涉 及實體上之法律關係,應由抗告人另行提起民事訴訟以資 解決,尚非本件非訟事件所得審究。  ㈢、從而,抗告意旨雖執前詞,指摘原裁定不當,求予廢棄, 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依非訟事件法第46條、第21 條第2項、第24條第1項,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1 項、第 449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潘快                    法 官 郭欣怡                    法 官 薛侑倫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 理由,向本院提出再抗告狀(須附繕本1 份及繳納再抗告裁判費 新臺幣1,500元)。再抗告時應提出委任律師或具有律師資格之 人之委任狀;委任有律師資格者,另應附具律師資格證書及釋明 委任人與受任人間有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之1第1項但書或第2項所 定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書記官 李佩玲

2025-02-13

PTDV-113-抗-52-20250213-1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分割共有物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46號 原 告 梁信華 訴訟代理人 賴泱儒律師 上列當事人與被告鄭正昌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原告應於收受 本裁定之日起10日內,補正下列事項,如逾期未補正或補正不完 全,即駁回原告之訴: 一、原告應提出屏東縣○○市○街段○○段0000地號土地、同段324建 號建物登記第一類謄本(地號全部,須含他項權利部,姓名 欄勿遮隱)及其全體共有人最新之戶籍謄本,如共有人已死 亡,應提出其除戶謄本、繼承系統表及全體繼承人之最新戶 籍謄本(記事欄均不可省略)到院。 二、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薛侑倫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書記官 李佩玲

2025-02-12

PTDV-114-補-46-20250212-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contact@know99.com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