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終止收養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41-50 筆)

養聲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認可未成年子女終止收養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養聲字第1號 聲 請 人 即 收養人 乙○○ 相 對 人 即被收養人 甲○○ 法定代理人 丙○○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認可未成年子女終止收養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   主 文 一、認可終止收養人乙○○(男,民國00年0 月00日生,身分證統 一編號:Z000000000號)與被收養人甲○○(女,民國000 年 00月0 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間之收養關 係。 二、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伍佰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收養人乙○○與相對人即被收養 人甲○○之生母即法定代理人丙○○於民國(下同)111年6 月1 5日結婚,婚後聲請人經法院裁定認可收養相對人為養女, 然聲請人與相對人之生母業於113 年9 月20日協議離婚,經 聲請人與相對人之生母同意終止收養關係,書立終止收養契 約書面,聲請認可終止收養。 二、養父母與養子女之關係,得由雙方合意終止之。前項終止, 應以書面為之。養子女為未成年人者,並應向法院聲請認可 。法院依前項規定為認可時,應依養子女最佳利益為之。養 子女為未成年人者,終止收養自法院認可裁定確定時發生效 力。養子女為滿7 歲以上之未成年人者,其終止收養關係, 應得收養終止後為其法定代理人之人之同意。民法第1080條 第1 項、第2 項、第3 項、第4 項、第6 項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 ㈠、收養人與被收養人間已合意終止收養關係,並得被收養人之 法定代理人同意,業據聲請人提出戶籍謄本、終止收養書約 等件為證,並經收養人、被收養人與被收養人之法定代理人 到庭陳明同意終止本件收養關係,有本院114 年3 月4 日調 查筆錄等在卷可參,堪認收養人與被收養人間就終止收養關 係已達成合意,並經被收養人生母之同意。 ㈡、本院審酌收養人與被收養人間已因收養人與被收養人之生母 離婚而無互動,且收養人與被收養人之生母亦明確表達終止 收養關係之意願,而被收養人目前受照顧狀況良好,收養關 係之終止,符合被收養人之意願、情感依附及實際生活情形 ,於其最佳利益無違,故本件終止收養聲請為有理由,應予 認可。 四、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1 項前段,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曾文欣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 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 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書記官  張紜飴

2025-03-07

CYDV-114-養聲-1-20250307-1

司繼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拋棄繼承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繼字第940號 聲 請 人 戴華 上列聲請人聲明拋棄繼承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按拋棄繼承權者,須以繼承人為限,此觀民法第1174條第1 項規定自明。而關於遺產之繼承人,依同法第1138條、第11 39條規定,除配偶外,依下列順序定之,即:㈠直系血親卑 親屬。㈡父母。㈢兄弟姊妹。㈣祖父母。前條所定第一順序繼 承人,以親等近者為先。又養子女因收養關係之成立,與養 父母間發生法定血親之親屬關係,至其與本生父母及其親屬 間之自然血親關係雖不因之消滅,惟此基於自然血親所生相 互間權利義務關係於收養關係存續中應處於停止之狀態,故 養子女與本生父母及其親屬間並無遺產繼承權,此觀民法第 1077條第2項前段規定甚明。 二、本件聲明意旨略以:聲請人為被繼承人甲○○(下稱被繼承人) 之女,被繼承人於民國113年12月22日死亡,聲請人自願拋 棄繼承權,爰依法檢附戶籍謄本、除戶戶籍謄本、繼承系統 表、印鑑證明等文件具狀聲明拋棄繼承權等語。 三、經查,聲請人雖原係被繼承人之女,然因聲請人業已出養予 戴清柱、陳燕容,且迄未終止收養等節,業有聲請人之戶籍 謄本在卷可稽,則聲請人與其養父母之收養關係存續期間, 與本生父母及其親屬之法律上親屬關係處於停止狀態,是被 繼承人在法律上即非聲請人之父,則依前開說明,聲請人即 非繼承人。聲請人對於被繼承人既無繼承權,自無得拋棄繼 承之可言。是以,本件聲請人聲明拋棄繼承,與法不合,應 予駁回。 四、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第132條第3項、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 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五、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並應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家事法庭  司法事務官 林育秀

2025-03-07

TNDV-114-司繼-940-20250307-1

司繼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拋棄繼承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繼字第2126號 聲 明 人 丁○○ 上列聲明人聲明對被繼承人丙○○○拋棄繼承事件,本院除就同案 聲明人甲○○、乙○○准予備查外,就聲明人丁○○部分裁定如下:   主 文 聲明駁回。 程序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聲明人負擔。   理 由 一、按遺產繼承人,除配偶外,依左列順序定之:直系血親卑親 屬;父母;兄弟姊妹;祖父母;繼承人拋棄其繼承權,應於 知悉其得繼承之時起3 個月內以書面向法院為之,民法第11 38條、同法第1174條第1 項、第2 項前段定有明文。是向法 院聲明拋棄繼承權之前提,必須聲明人於聲明時業已取得繼 承權,倘聲明人並未取得繼承權,當不得向法院聲明拋棄繼 承,自不待言。再按養子女與本生父母及其親屬間之權利義 務,於收養關係存續中停止之,民法第1077條第2項規定亦 定有明文。 二、本件聲明意旨略以:被繼承人丙○○○(男,民國00年0月00日 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生前最後住所:屏東 縣○○鄉○○路00○0號)於113年9月7日死亡,聲明人係被繼承 人之繼承人,聲明人自願拋棄繼承權,爰依法向本院聲明拋 棄繼承權,請准予備查等語。 三、經查,聲明人主張被繼承人丙○○○於113年9月7日死亡,聲明 人為被繼承人之繼承人,固有戶籍謄本、除戶謄本、繼承系 統表等件附卷可稽。次查,被繼承人之母即聲明人甲○○、手 足乙○○經本件准予備,惟查,聲明人丁○○雖主張其為被繼承 人之手足,然其業經出養予戊○○作為養女,且無終止收養情 事,有戶籍謄本、屏東○○○○○○○○函在卷可參。揆諸首揭規定 ,聲明人丁○○於出養後,其與本生家庭及被繼承人丙○○○之 權利義務,於收養關係存續中已停止,故聲明人丁○○並非本 件被繼承人丙○○○之繼承人,是其向本院聲明拋棄繼承,於 法即有未合,應予駁回。 四、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1 項前段,裁定 如主文。 五、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 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 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家事庭 司法事務官 唐淑嫻

2025-03-06

PTDV-113-司繼-2126-20250306-1

養聲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

宣告終止收養關係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養聲字第12號 聲 請 人 馮○○ 相 對 人 馮○○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宣告終止收養關係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法院受理家事事件之全部或一部不屬其管轄者,除當事 人有管轄之合意外,應依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移送於其管轄 法院」;又「認可終止收養事件、許可終止收養事件及宣告 終止收養事件,專屬養子女住所地之法院管轄」,家事事件 法第6條第1項前段、第114條第2項定有明文。次按「家事非 訟事件,除法律別有規定外,準用非訟事件法之規定」,為 家事事件法第97條所明定;再按「非訟事件之管轄,法院依 住所而定者,在中華民國無住所或住所不明時,以在中華民 國之居所視為住所;無居所或居所不明者,以在中華民國最 後之住所視為住所。住所地之法院不能行使職權者,由居所 地之法院管轄。無最後住所者,以財產所在地或司法院所在 地之法院為管轄法院」,非訟事件法第2條定有明文。末按 「依一定事實,足認以久住之意思,住於一定之地域者,即 為設定其住所於該地。」,民法第20條第1項定有明文。是 關於宣告終止收養關係事件,專屬養子女住所地法院管轄, 養子女在中華民國無住居所或住居所不明者,則由養子女在 中華民國最後之住所地法院管轄,若養子女在中華民國無最 後住所亦無財產者,即以司法院所在地之法院為管轄法院。 二、查本件聲請人為臺灣地區人民,相對人為大陸地區人民,聲 請人於民國92年12月9日收養相對人為養子等情,業據聲請 人提出戶籍謄本1件、臺灣新北地方法院94年度養聲字第106 號裁定為證,堪予認定。又聲請人雖向本院聲請宣告終止與 相對人之收養關係,惟參諸相對人前僅曾於95年7月3日來臺 ,於95年8月21日即出境,嗣又於98年1月17日來臺,於98年 2月5日復出境,此後即未再入境等情,有內政部移民署113 年7月9日移署北新服字第1130076883號函及所附資料可佐。 由此可見,相對人僅曾於多年前兩度來臺短暫停留不到2個 月旋即出境,已逾15年未曾再入境,堪認相對人現在臺並無 住所、居所。至於相對人前述申請來臺時雖於申請書上記載 其在臺地址為新北市○○區(此亦詳上開函文所附資料),然相 對人既僅短暫停留即出境,可見其亦無以久住之意思住於該 址,難認該址為其最後「住所」。準此,本件相對人現並無 在臺之住居所,亦無最後住所,佐以聲請人經本院發函請其 陳報相對人在臺有無財產均未果,揆諸前開說明,本件自應 專屬司法院所在地之法院即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管轄。茲聲請 人向無管轄權之本院聲請,顯係違誤。爰依職權將本件移送 於該管轄法院。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家事第三庭 法  官  彭志崴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裁判費新台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書 記 官 林佑盈

2025-03-06

KSYV-113-養聲-12-20250306-1

司養聲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終止收養關係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養聲字第24號 聲 請 人 甲○○ 上列聲請人聲請養父死亡後許可終止收養事件,聲請人應於收受 本裁定之日起10日內,補正下列事項,逾期未補正即駁回其聲請 ,特此裁定。 應補正之事項: 一、請陳明臺端之本生父母是否尚生存?本生家庭有無兄弟姊妹 ?請提出本生父母及本生家兄弟姊妹等最新戶籍謄本(記事 欄勿省略)。已歿者,提出除戶戶籍謄本。 二、請陳明臺端養家有無兄弟姊妹?並提出養家兄弟姊妹最新戶 籍謄本(記事欄勿省略)。已歿者,提出除戶戶籍謄本。 三、若有養家兄弟姐妹、本生父母及本生家兄弟姐妹,請提出養 家兄弟姊妹、本家父母及本生家兄弟姊妹對本件聲請之同意 書或意見書。如不能提出終止收養同意書,聲請人應於訊問 期日偕同其等到場說明,並來文告知其是否願意到庭。 四、說明有無繼承養父乙○○之遺產?若有,請說明繼承財產之種 類、數額,並提出相關證明。 五、提出本生及養家親屬系統表。 六、提出養父乙○○之國稅局遺產稅免稅證明書或繳清證明書、遺 產稅財產參考清單、死亡前兩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 清單、全國贈與資料清單、遺產稅信託課稅資料參考清單、 遺產稅死亡前二年內有償移轉不動產明細表。 七、說明收養人與被收養人間有何親屬關係、收養之原因、欲終 止收養之原因。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家事法庭 司法事務官 林怡秋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書 記 官 劉筱薇

2025-03-05

TCDV-114-司養聲-24-20250305-1

司養聲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終止收養關係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養聲字第80號 聲 請 人 A01 上列聲請人聲請終止收養關係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A01(男,民國00年0月0日生) 為收養人甲○○(男,00年0月0日生)之養子,收養人甲○○已 於113年3月22日死亡,爰依民法第1080條之1第1項之規定, 向法院聲請許可終止前開收養關係。 二、按養父母死亡後,養子女得聲請法院許可終止收養;法院認 終止收養顯失公平者,得不許可之,民法第1080條之1第1項 、第4項亦有明文。是養父母死亡後,為保護養子女利益, 應使其有聲請法院許可終止收養之機會。而收養關係之終止 影響雙方權益甚鉅,法院如認終止收養關係顯失公平者,得 不予許可。 三、經查,聲請人A01於74年10月29日經收養人甲○○收養,收養 人為聲請人生父之胞弟,收養人已於113年3月22日死亡,甲 ○○未婚,除被收養人外無其他子嗣,有屏東縣○○○○○○000○00 ○00○○里○○○0000000000號函及聲請人檢附之戶籍資料在卷可 稽。另據聲請人到院陳稱:「甲○○是我生父乙○○的弟弟,原 本是我叔叔,我們都一起生活,住在隔壁,我跟甲○○同住, 乙○○、丙○○○就住在隔壁間,伙食也都一起開伙。」、「叔 叔是中度智能障礙,爺爺不放心他,就跟我爸爸說,要把我 給叔叔收養,將來可以照顧叔叔。我不清楚當時的情況,是 爺爺跟我生父商量的,可能是擔心我爸爸年紀比叔叔還要大 很多,如果我爸爸百年之後,沒有人可以照顧叔叔,才會透 過收養來達成。」、「生父母現也年邁,以後就醫等需要請 假照料的機會愈來愈多,對我來說要回歸本家,要請假會比 較容易,我父母也有說因為叔叔去年已經往生,可以回歸本 生家庭。」、「我有繼承收養人之土地,我是唯一繼承人。 」等語;被收養人生母到院陳稱:「因為我和聲請人生父乙○ ○年紀漸大,收養人甲○○也已經往生,甲○○的身體不好,腦 筋也不清楚,小時候因為生病,腦就受傷了,跟平常人比較 不一樣,生活上就已經需要別人照顧,沒有工作能力,那時 候長輩就叫我們照顧他,甲○○都沒有工作過,甲○○的財產都 是長輩遺產分給他的,後來也是仰賴我們的照顧,我們也照 顧甲○○三十幾年了。」、「因為長輩叫我們照顧甲○○到其終 老,我們沒有什麼特殊目的,只是遵從長輩的意思,應該也 是擔心他沒有小孩,百年後沒有人可以捧斗。」、「收養人 都叫聲請人阿甲,他講話不太清楚,但收養人應該是知道A0 1為其養子,收養人生病的時候是A01在照顧。」等語,有本 院114年1月16日、114年2月13日調查筆錄在卷可參。復經本 院依職權函詢財政部○區國稅局○○分局,聲請人確有以甲○○ 繼承人身分,取得其所有之土地、建物及存款等遺產,有財 政部○區國稅局○○分局000年00月00日○○○○○○○○字第00000000 00號函在卷為憑。 四、本院審酌民法第1080條之1第4項所稱之「顯失公平」,在成 年養子女於其養父母死亡聲請許可終止收養場合,法院之許 可基準應在於「死後終止收養須非對養父母顯失公平」,而 不及於「死後終止收養須非對養家親屬及本生親屬顯失公平 」。蓋養父母縱已死亡,仍應尊重其等當時均為收養契約之 當事人,而以其收養目的是否已達成及如何保障其信賴利益 為準。換言之,倘收養之目的非為養育子女、老後扶養、傳 宗祭祀或香火延續,而係為財產之繼承,則養父母死亡時, 原收養目的已達,養子女對其已無法定義務,基於養子女自 我認同、認祖歸宗即父母選擇權此人格法益其意願之尊重, 法院宜許可收養之終止,方符我國收養法制之立法沿革,係 自延續家族血統之「家本位收養」,移無子女者之個人利益 為中心即養兒防老或繼承事業之「親本位收養」,再逐漸轉 向以保護子女利益為目的此「子女本位之收養」之本旨與趨 勢。 五、是以,本件成年養子女於養父死亡後聲請許可終止收養事件 ,除以「死後終止收養須非對養父顯失公平」為是否許可終 止收養之判斷基準外,應綜合判斷收養人當時收養聲請人之 目的、聲請人自我認同及認祖歸宗之意願。觀原收養人甲○○ 未婚,除聲請人外已無其他子女,又聲請人雖於本院調查時 陳稱,其欲終止收養,係為回歸本生家庭照顧生父母云云, 果係如此,聲請人與收養人既已維持收養關係30餘年,聲請 人何以不於養父仍在世時,偕同辦理終止收養即可達其目的 ?再者,聲請人聲請終止收養關係,是否與收養人甲○○並無 其他子女,而當時係希冀藉由收養聲請人,為其老後扶養、 傳宗祭祀或延續香火之目的有所扞格?如聲請人認養父既已 死亡,在聲請人前作為甲○○之子輩繼承人,承繼其所遺留之 財產後,復認其得於收養人死後,逕予中斷其與收養人間之 親屬連結,就收養人甲○○而言,如因而造成收養人預想有子 孫死後得以捧斗、傳宗接代、後繼有人之期望落空,此時終 止收養已然對原收養人甲○○而言,具有不可回復性之戕害, 難謂對養父甲○○無顯失公平之情形。是依聲請人所提事證及 陳述,尚不足以釋明本件終止收養有其必要性,故本件終止 收養聲請,本院認有顯失公平之情事,應予駁回。 六、爰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1 項前段、30 條之1、54條,裁定如主文。 七、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家事庭  司法事務官 陳俊宏

2025-03-04

PTDV-113-司養聲-80-20250304-1

司養聲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終止收養關係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養聲字第39號 聲 請 人 甲○○ 上列聲請人聲請養父母死亡後許可終止收養事件,聲請人應於收 受本裁定之日起10日內,補正下列事項,逾期未補正即駁回其聲 請,特此裁定。 應補正之事項: 一、聲請費新臺幣1,500元。 二、請陳明臺端之本生父是否尚生存?本生家庭有無兄弟姊妹? 請提出本生父母及本生家兄弟姊妹等最新戶籍謄本(記事欄 勿省略)。已歿者,提出除戶戶籍謄本。 三、請陳明臺端養家有無兄弟姊妹?並提出養家兄弟姊妹最新戶 籍謄本(記事欄勿省略)。已歿者,提出除戶戶籍謄本。 四、若有養家兄弟姐妹、本生父母及本生家兄弟姐妹,請提出養 家兄弟姊妹、本家父母及本生家兄弟姊妹對本件聲請之同意 書或意見書。如不能提出終止收養同意書,聲請人應於訊問 期日偕同其等到場說明,並來文告知其是否願意到庭。 五、說明有無繼承養母乙○之遺產?若有,請說明繼承財產之種 類、數額,並提出相關證明。 六、提出本生及養家親屬系統表。 七、提出養母乙○之國稅局遺產稅免稅證明書或繳清證明書、遺 產稅財產參考清單、死亡前兩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 清單、全國贈與資料清單、遺產稅信託課稅資料參考清單、 遺產稅死亡前二年內有償移轉不動產明細表。 八、本院81年度養聲字第348號民事裁定影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家事法庭 司法事務官 林怡秋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書 記 官 劉筱薇

2025-03-04

TCDV-114-司養聲-39-20250304-1

司養聲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收養認可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養聲字第41號 聲 請 人 甲○○ 上列聲請人聲請養父母死亡後許可終止收養事件,聲請人應於收 受本裁定之日起10日內,補正下列事項,逾期未補正即駁回其聲 請,特此裁定。 應補正之事項: 一、請陳明臺端之本生父母是否尚生存?本生家庭有無兄弟姊妹 ?請提出本生父母及本生家兄弟姊妹等最新戶籍謄本(記事 欄勿省略)。已歿者,提出除戶戶籍謄本。 二、請陳明臺端養家有無兄弟姊妹?並提出養家兄弟姊妹最新戶 籍謄本(記事欄勿省略)。已歿者,提出除戶戶籍謄本。 三、若有養家兄弟姐妹、本生父母及本生家兄弟姐妹,請提出養 家兄弟姊妹、本家父母及本生家兄弟姊妹對本件聲請之同意 書或意見書。如不能提出終止收養同意書,聲請人應於訊問 期日偕同其等到場說明,並來文告知其是否願意到庭。 四、說明有無繼承養父乙○○之遺產?若有,請說明繼承財產之種 類、數額,並提出相關證明。 五、提出本生及養家親屬系統表。 六、提出養父乙○○之國稅局遺產稅免稅證明書或繳清證明書、遺 產稅財產參考清單、死亡前兩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 清單、全國贈與資料清單、遺產稅信託課稅資料參考清單、 遺產稅死亡前二年內有償移轉不動產明細表。 七、提出收養成立時向戶政機關為收養登記之資料、說明收養人 與被收養人間有何親屬關係、收養之原因、欲終止收養之原 因。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家事法庭 司法事務官 林怡秋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書 記 官 劉筱薇

2025-03-04

TCDV-114-司養聲-41-20250304-1

司養聲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養父母死亡後許可終止收養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養聲字第24號 聲 請 人 乙○○ 一、上列聲請人聲請養父母死亡後許可終止收養事件,聲請人應 於收受本裁定之日起10日內,補正下列事項,逾期未補正即 駁回其聲請。應補正之事項: ㈠請陳明臺端之本生父母是否尚生存?本生家庭有無兄弟姊 妹?請提出臺端、本生父母及本生家兄弟姊妹等最新戶籍謄 本(記事欄勿省略)。已歿者,提出除戶謄本。 ㈡請陳明臺端於養家有無兄弟姊妹?並提出養父母及養家兄弟 姊妹等最新戶籍謄本(記事欄勿省略)。已歿者,提出除戶 謄本。 ㈢請提出養家兄弟姊妹、本家父母及本生家兄弟姊妹對本件聲 請之同意書或意見書。如不能提出終止收養同意書,聲請人 應於訊問期日偕同其等到場說明,並來文告知其是否願意到 庭。 ㈣說明有無繼承養父母之財產?若有,請說明繼承財產之種類 、數額,並提出相關證明。 ㈤提出本生及養家繼承系統表。 ㈥提出養父母之國稅局遺產稅免稅證明書或繳清證明書、遺產 稅財產參考清單、死亡前兩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 單、全國贈與資料清單、遺產稅信託課稅資料參考清單、遺 產稅死亡前二年內有償移轉不動產明細表。 ㈦提出收養契約書,說明當初辦理收養之原因。 二、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家事庭 司法事務官 鄭明玉

2025-03-04

SLDV-114-司養聲-24-20250304-1

家聲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酌增扶養費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家聲字第31號 聲 請 人 丙○○ 代 理 人 林志雄法扶律師 相 對 人 甲○○ 乙○○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酌增扶養費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 (一)聲請人現年約71歲,育有相對人甲○○、乙○○二子,聲請人 前向相對人甲○○、乙○○聲請給付扶養費,經鈞院以109年 度司家非調字第631號調解筆錄與相對人甲○○、乙○○成立 訴訟上和解,雙方約定自民國109年12月起至聲請人往生 之前1日止,按月於每月15日前相對人甲○○給付聲請人扶 養費新臺幣(下同)5,500元,相對人乙○○給付聲請人扶 養費3,000元。惟聲請人近來身體出現重大變故,視力近 乎為零,且因糖尿病致需洗腎,有送至安養機構之必要, 安養機構每月需支出35,000元,原約定之扶養費顯已不足 ,故請求相對人等酌增扶養費用各13,250元。 (二)本件兩造係父子關係,聲請人受扶養之程度應以生活保持 義務為標準,聲請人無工作收入,名下亦無財產,兩造雖 業經調解成立,由相對人甲○○、乙○○分別按月給付5,500 元、3,000元,惟聲請人年事已高,且罹患糖尿病致需洗 腎,非法律行為當時所得預料,依一般觀念,認為如依其 原有效果顯然有失公平,即應有民法第227條之2之適用。 (三)綜上,因聲請人每月入住安養機構所需之費用約35,000元 ,扣除相對人甲○○、乙○○現每月共給付之扶養費8,500元 後,尚欠缺26,500元,此欠缺之26,500元應由相對人2人 各自負擔2分之1,則相對人2人每人每月應再各增加給付 聲請人13,250元,爰依民法第1114條第1款及第1117條之 規定,請求相對人甲○○每月應給付18,750元,相對人乙○○ 每月應給付16,250元。 (四)為此聲明:相對人甲○○、乙○○應本聲請狀繕本送達翌日起 至聲請人死亡之前1日止,按月於每月10日前,各再增加 給付聲請人13,250元,如不足1月者,依當月實際日數與 當月天數之比例計算;相對人如有遲誤1期未履行,其後1 2期之期間視為亦已到期等語。 二、按家事事件之調解,就離婚、終止收養關係、分割遺產或其 他得處分之事項,經當事人合意,並記載於調解筆錄時成立 。前項調解成立者,與確定裁判有同一之效力,家事事件法 第30條第1項前段、第2項定有明文。復按命為給付家庭生活 費用、扶養費或贍養費之確定裁判或成立之和解,如其內容 尚未實現,因情事變更,依原裁判或和解內容顯失公平者, 法院得依聲請人或相對人聲請變更原確定裁判或和解之內容 ,家事事件法第99條、102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按扶養之程 度及方法,當事人得因情事之變更,請求變更之;契約成立 後,情事變更,非當時所得預料,而依其原有效果顯失公平 者,當事人得聲請法院增、減其給付或變更其他原有之效果 ,亦為民法第1121條、第227條之2第1項所明定。惟所謂情 事變更,係指扶養權利人之需要有增減,扶養義務人之經濟 能力、身分地位或其他客觀上影響其扶養能力之情事遽變, 非協議成立或法院裁判時所能預料,如不予變更即與實際情 事不合而有失公平者而言,倘於協定時,就扶養過程中有發 生該當情事之可能性,為當事人所能預料者,當事人本得自 行評估衡量,自不得於協定成立後,始以該可預料情事之發 生,再依據情事變更原則,請求變更扶養之程度及方法。而 是否發生非當初所得預料之劇變,法院應綜合社會經濟情況 、一般觀念及其他客觀情事加以判斷。經查: (一)聲請人為相對人甲○○、乙○○之父親,聲請人前對相對人甲 ○○、乙○○請求給付扶養費,雙方於109年12月3日經本院以 109年度司家非調字第631號調解成立,雙方協議相對人甲 ○○、乙○○同意自109年12月起至聲請人往生之前1日為止, 於每月15日前相對人甲○○給付聲請人扶養費5,500元,相 對人乙○○給付聲請人扶養費3,000元,並匯入聲請人臺南 安順郵局帳戶內(帳號:0000000-0000000號);上開給 付相對人如遲誤一期履行者,其後12期視為亦已到期等情 ,除有戶籍資料、上開調解筆錄影本等在卷可考外,並經 本院調取前開109年度司家非調字第631號卷核閱無訛,此 部分事實堪予認定。因前案調解筆錄與民事確定判決有同 一之效力,兩造自應受其拘束,除有符合法定之情事變更 原則外,任何一造均不得任意徒憑己意而主張變更,是依 前開說明,本幾案聲請人聲請提高相對人甲○○、乙○○2人 給付之扶養費數額,自應以兩造前案調解成立後,有非協 議成立時所能預料之情事,致聲請人日常生活所需之必要 費用遽增,致前所約定之數額顯有不足,如不予變更即有 失公平者為限。 (二)本件聲請人雖以近來聲請人身體出現重大變故,視力近乎 為零,且因糖尿病致需洗腎,有送至安養機構之必要,而 安養機構每月需支出35,000元,原約定之扶養費顯已不足 等情為由,而聲請酌增相對人甲○○、乙○○應給付之扶養費 。然稽之成年子女對父母所負之扶養義務為生活扶助義務 而非生活保持義務,此可由民法第1118條但書業已明定, 倘成年子女因負擔對父母之扶養義務而不能維持自己生活 ,得減輕對父母扶養義務,故相對人甲○○、乙○○除無須犧 牲自己以維持聲請人之扶養需求外,且聲請人主張酌增兩 造之前所協議相對人甲○○、乙○○應給付之扶養費,亦應以 聲請人所主張之事由,是否構成情事變更之要件為判斷依 據。審之聲請人為00年0月00日生,於109年12月3日與相 對人甲○○、乙○○成立調解時為66歲之人,衡以我國男性平 均餘命不到80歲,且於臨終前因罹患疾病及身體退化致生 活無法自理,而需聘僱看護或至安養機構照料而應支出相 關費用等情,此為依我國社會福利、經濟情況與一般觀念 所可預料之情事,故聲請人於協議時當可自行評估衡量以 其當時之年齡,未來聲請人將有因健康因素而有入住安養 機構之需求,是本件聲請人上開主張之事由,顯未符合前 述於雙方調解後,發生當時不可預料之情事變更要件,基 此,聲請人請求酌增扶養費,於法顯屬無據。 三、綜上所述,本件聲請人對因身體健康而有入住安養院之事由 ,既得於前案調解時自行評估衡量,自不得於前案調解成立 後,再以該可能預料情事之發生,並依據情事變更原則,請 求變更扶養之程度及數額。從而,本件依聲請人主張之情事 ,既非雙方調解成立時所不能預料,故聲請人聲請酌增扶養 費,於法顯有未合,應予駁回。 四、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項,民事訴訟 法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楊佳祥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書記官 許哲萍

2025-03-04

TNDV-114-家聲-31-20250304-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