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重新送達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41-50 筆)

司促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支付命令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促字第2021號 聲 請 人 即債權人 興隆整宅管理委員會 法定代理人 胡學林 上列聲請人與相對人吳息爭間聲請發支付命令事件,聲請人應於 收受本裁定之日起5日內,補正下列事項,逾期即駁回其聲請, 特此裁定。 應補正之事項: 一、請重新提出載有聲請人正確「全名」之聲請狀(因聲請人民 國114年2月14日聲請狀所載聲請人為興隆整宅管理委員會, 與其具狀人處所蓋印文「台北市信義區興隆整宅管理委員會 」不相符,故有陳報之必要),並蓋有聲請人及其法定代理 人印文。 二、請提出所有權人吳息爭之建物登記第一類謄本,其建物座落 於「臺北市○○區○○路0段000號6樓之54」,且需有其完整身 分證字號。 三、請提出相對人吳息爭最新之戶籍謄本正本(戶長變更及全戶 動態記事欄、個人記事欄均勿省略)(因聲請人未提供相對 人身分證字號,故本院無從以戶役政系統查詢)。 四、請陳明對相對人吳息爭請求繳納管理費之依據為何?(如管 委會規約或辦法、管委會之會議紀錄等),請提出足資釋明 之文件。 五、請提出聲請人之組織報備證明書及主任委員當選證明文件。 六、請提出催告相對人吳息爭繳納管理費存證信函(即臺北市府 郵局存證號碼000321、000406)已合法送達相對人戶籍地址 之證明文件(如送達處所非相對人之戶籍地址<即補正事項 第三項戶籍謄本所載地址>,應有本人或同居親屬簽收之紀 錄。若無法提出,應重新送達相對人戶籍地址,且須有郵局 投遞或簽收情形記載,無回執須提出掛號號碼及簽收證明文 件,若送達戶籍地址之簽收者為聲請人,請提出確實轉交相 對人之證明文件)。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民事庭司法事務官 陳登意

2025-03-03

TPDV-114-司促-2021-20250303-1

司促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支付命令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促字第2015號 聲 請 人 即債權人 興隆整宅管理委員會 法定代理人 胡學林 上列聲請人與相對人楊士霆間聲請發支付命令事件,聲請人應於 收受本裁定之日起5日內,補正下列事項,逾期即駁回其聲請, 特此裁定。 應補正之事項: 一、請重新提出載有聲請人正確「全名」之聲請狀(因聲請人民 國114年2月14日聲請狀所載聲請人為興隆整宅管理委員會, 與其具狀人處所蓋印文「台北市信義區興隆整宅管理委員會 」不相符,故有陳報之必要),並蓋有聲請人及其法定代理 人印文。 二、請提出所有權人楊士霆之建物登記第一類謄本,其建物座落 於「臺北市○○區○○路0段000號4樓之17」,且需有其完整身 分證字號。 三、請提出相對人楊士霆最新之戶籍謄本正本(戶長變更及全戶 動態記事欄、個人記事欄均勿省略)(因聲請人未提供相對 人身分證字號,故本院無從以戶役政系統查詢)。 四、請陳明對相對人楊士霆請求繳納管理費之依據為何?(如管 委會規約或辦法、管委會之會議紀錄等),請提出足資釋明 之文件。 五、請提出聲請人之組織報備證明書及主任委員當選證明文件。 六、請提出催告相對人楊士霆繳納管理費存證信函(即臺北市府 郵局存證號碼000360、000438)已合法送達相對人戶籍地址 之證明文件(如送達處所非相對人之戶籍地址<即補正事項 第三項戶籍謄本所載地址>,應有本人或同居親屬簽收之紀 錄。若無法提出,應重新送達相對人戶籍地址,且須有郵局 投遞或簽收情形記載,無回執須提出掛號號碼及簽收證明文 件,若送達戶籍地址之簽收者為聲請人,請提出確實轉交相 對人之證明文件)。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民事庭司法事務官 陳登意

2025-03-03

TPDV-114-司促-2015-20250303-1

司促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支付命令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促字第2031號 聲 請 人 即債權人 興隆整宅管理委員會 法定代理人 胡學林 上列聲請人與相對人李瑲瓈間聲請發支付命令事件,聲請人應於 收受本裁定之日起5日內,補正下列事項,逾期即駁回其聲請, 特此裁定。 應補正之事項: 一、請重新提出載有聲請人正確「全名」之聲請狀(因聲請人民 國114年2月14日聲請狀所載聲請人為興隆整宅管理委員會, 與其具狀人處所蓋印文「台北市信義區興隆整宅管理委員會 」不相符,故有陳報之必要),並蓋有聲請人及其法定代理 人印文。 二、請提出所有權人李瑲瓈之建物登記第一類謄本,其建物座落 於「臺北市○○區○○路0段000號4樓之61」,且需有其完整身 分證字號。 三、請提出相對人李瑲瓈最新之戶籍謄本正本(戶長變更及全戶 動態記事欄、個人記事欄均勿省略)(因聲請人未提供相對 人身分證字號,故本院無從以戶役政系統查詢)。 四、請陳明對相對人李瑲瓈請求繳納管理費之依據為何?(如管 委會規約或辦法、管委會之會議紀錄等),請提出足資釋明 之文件。 五、請提出聲請人之組織報備證明書及主任委員當選證明文件。 六、請提出催告相對人李瑲瓈繳納管理費存證信函(即臺北市府 郵局存證號碼000369、000431)已合法送達相對人戶籍地址 之證明文件(如送達處所非相對人之戶籍地址<即補正事項 第三項戶籍謄本所載地址>,應有本人或同居親屬簽收之紀 錄。若無法提出,應重新送達相對人戶籍地址,且須有郵局 投遞或簽收情形記載,無回執須提出掛號號碼及簽收證明文 件,若送達戶籍地址之簽收者為聲請人,請提出確實轉交相 對人之證明文件)。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民事庭司法事務官 陳登意

2025-03-03

TPDV-114-司促-2031-20250303-1

司促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支付命令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促字第2011號 聲 請 人 即債權人 興隆整宅管理委員會 法定代理人 胡學林 上列聲請人與相對人周暘程間聲請發支付命令事件,聲請人應於 收受本裁定之日起5日內,補正下列事項,逾期即駁回其聲請, 特此裁定。 應補正之事項: 一、請重新提出載有聲請人正確「全名」之聲請狀(因聲請人民 國114年2月14日聲請狀所載聲請人為興隆整宅管理委員會, 與其具狀人處所蓋印文「台北市信義區興隆整宅管理委員會 」不相符,故有陳報之必要),並蓋有聲請人及其法定代理 人印文。 二、請提出所有權人周暘程之建物登記第一類謄本,其建物座落 於「臺北市○○區○○路0段000號3樓」,且需有其完整身分證 字號。 三、請提出相對人周暘程最新之戶籍謄本正本(戶長變更及全戶 動態記事欄、個人記事欄均勿省略)(因聲請人未提供相對 人身分證字號,故本院無從以戶役政系統查詢)。 四、請陳明對相對人周暘程請求繳納管理費之依據為何?(如管 委會規約或辦法、管委會之會議紀錄等),請提出足資釋明 之文件。 五、請提出聲請人之組織報備證明書及主任委員當選證明文件。 六、請提出催告相對人周暘程繳納管理費存證信函(即臺北市府 郵局存證號碼000340、000449)已合法送達相對人戶籍地址 之證明文件(如送達處所非相對人之戶籍地址<即補正事項 第三項戶籍謄本所載地址>,應有本人或同居親屬簽收之紀 錄。若無法提出,應重新送達相對人戶籍地址,且須有郵局 投遞或簽收情形記載,無回執須提出掛號號碼及簽收證明文 件,若送達戶籍地址之簽收者為聲請人,請提出確實轉交相 對人之證明文件)。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民事庭司法事務官 陳登意

2025-03-03

TPDV-114-司促-2011-20250303-1

司促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支付命令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促字第2035號 聲 請 人 即債權人 興隆整宅管理委員會 法定代理人 胡學林 上列聲請人與相對人周蘭君間聲請發支付命令事件,聲請人應於 收受本裁定之日起5日內,補正下列事項,逾期即駁回其聲請, 特此裁定。 應補正之事項: 一、請重新提出載有聲請人正確「全名」之聲請狀(因聲請人民 國114年2月14日聲請狀所載聲請人為興隆整宅管理委員會, 與其具狀人處所蓋印文「台北市信義區興隆整宅管理委員會 」不相符,故有陳報之必要),並蓋有聲請人及其法定代理 人印文。 二、請提出所有權人周蘭君之建物登記第一類謄本,其建物座落 於「臺北市○○區○○路0段000號2樓之4」,且需有其完整身分 證字號。 三、請提出相對人周蘭君最新之戶籍謄本正本(戶長變更及全戶 動態記事欄、個人記事欄均勿省略)(因聲請人未提供相對 人身分證字號,故本院無從以戶役政系統查詢)。 四、請陳明對相對人周蘭君請求繳納管理費之依據為何?(如管 委會規約或辦法、管委會之會議紀錄等),請提出足資釋明 之文件。 五、請提出聲請人之組織報備證明書及主任委員當選證明文件。 六、請提出催告相對人周蘭君繳納管理費存證信函(即臺北市府 郵局存證號碼000461、000327)已合法送達相對人戶籍地址 之證明文件(如送達處所非相對人之戶籍地址<即補正事項 第三項戶籍謄本所載地址>,應有本人或同居親屬簽收之紀 錄。若無法提出,應重新送達相對人戶籍地址,且須有郵局 投遞或簽收情形記載,無回執須提出掛號號碼及簽收證明文 件,若送達戶籍地址之簽收者為聲請人,請提出確實轉交相 對人之證明文件)。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民事庭司法事務官 陳登意

2025-03-03

TPDV-114-司促-2035-20250303-1

司促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支付命令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促字第2025號 聲 請 人 即債權人 興隆整宅管理委員會 法定代理人 胡學林 上列聲請人與相對人葉素珠間聲請發支付命令事件,聲請人應於 收受本裁定之日起5日內,補正下列事項,逾期即駁回其聲請, 特此裁定。 應補正之事項: 一、請重新提出載有聲請人正確「全名」之聲請狀(因聲請人民 國114年2月14日聲請狀所載聲請人為興隆整宅管理委員會, 與其具狀人處所蓋印文「台北市信義區興隆整宅管理委員會 」不相符,故有陳報之必要),並蓋有聲請人及其法定代理 人印文。 二、請提出所有權人葉素珠之建物登記第一類謄本,其建物座落 於「臺北市○○區○○路0段000號5樓之75」,且需有其完整身 分證字號。 三、請提出相對人葉素珠最新之戶籍謄本正本(戶長變更及全戶 動態記事欄、個人記事欄均勿省略)(因聲請人未提供相對 人身分證字號,故本院無從以戶役政系統查詢)。 四、請陳明對相對人葉素珠請求繳納管理費之依據為何?(如管 委會規約或辦法、管委會之會議紀錄等),請提出足資釋明 之文件。 五、請提出聲請人之組織報備證明書及主任委員當選證明文件。 六、請提出催告相對人葉素珠繳納管理費存證信函(即臺北市府 郵局存證號碼000386、000420)已合法送達相對人戶籍地址 之證明文件(如送達處所非相對人之戶籍地址<即補正事項 第三項戶籍謄本所載地址>,應有本人或同居親屬簽收之紀 錄。若無法提出,應重新送達相對人戶籍地址,且須有郵局 投遞或簽收情形記載,無回執須提出掛號號碼及簽收證明文 件,若送達戶籍地址之簽收者為聲請人,請提出確實轉交相 對人之證明文件)。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民事庭司法事務官 陳登意

2025-03-03

TPDV-114-司促-2025-20250303-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交通裁決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一庭 113年度交字第1040號 原 告 黃珮漪 訴訟代理人 呂紹傑 被 告 臺北市交通事件裁決所 代 表 人 蘇福智 訴訟代理人 楊承達 上列當事人間交通裁決事件,原告不服被告民國113年4月9日新 北裁催字第22-ZIB480159號裁決,提起行政訴訟,本院判決如下 :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新臺幣300元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程序事項: 本件係因原告不服被告所為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下稱道 交條例)第8條之裁決而提起行政訴訟,依行政訴訟法第237 條之1,應適用交通裁決事件訴訟程序,而本件因卷證資料 已經明確,爰依同法第237條之7規定,不經言詞辯論而為判 決。 二、事實概要: 原告於民國112年12月30日12時51分許,駕駛車牌號碼000-0 000號自用小客車(下稱系爭車輛),行經國道3號北向15.9 公里處(下稱系爭路段),為內政部警政署國道公路警察局 第九公路警察大隊(下稱舉發機關)執勤員警以雷射測速儀測 得有「行駛高速公路未依規定行駛車道-慢速小型車違規行 駛內側車道,速限90公里,行速68公里」之違規,而逕行製 開第ZIB480159號違規通知單(下稱舉發通知單)。經被告審 認原告確有「行駛高速公路未依規定行駛車道-慢速小型車 違規行駛內側車道」之違規事實,依道交條例第33條第1項 第3款等規定,開立113年4月9日新北裁催字第22-ZIB480159 號裁決書,裁處原告罰鍰新臺幣(下同)5,000元、記違規點 數1點(下稱原處分、罰鍰已繳納)。原告不服,提起本件 行政訴訟。經被告重新審查後,因道交條例第63條第1項將 違規記點修正限於「當場舉發」者,並於113年6月30日施行 ,被告於113年4月9日已自行將前開處分有關「記違規點數1 點」部分予以刪除,並將更正後原處分重新送達原告(本院 卷第99頁)。原告仍不服,續行本件行政訴訟。 三、原告起訴主張:    系爭路段外側車道有往國道5號回堵車輛,車速忽快忽慢, 為求安全即行駛內側車道欲超越前車,當時車速不快即被舉 發。爰聲明:原處分撤銷。  四、被告則以:   舉發機關員警於上開時地,以雷射測速儀測得系爭車輛以行 速68公里行駛在速限為90公里系爭路段之內側車道,且系爭 車輛之同車道前方無其他車輛妨礙行駛,該車以低於80公里 以下之速率行駛內側車道,違規行為實屬明確等語置辯。 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五、本院判斷如下:    ㈠應適用之法令:  ⒈按「行車速度,依速限標誌或標線之規定。」道路交通安全 規則第93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又「汽車行駛高速公路及 快速公路,其車道之使用,除因交通事故及道路施工依臨時 或可移動標誌指示或交通勤務警察指揮外,應依設置之交通 標誌、標線或號誌之規定,無設置者,應依下列規定︰一、 在高速公路最高速限每小時90公里以上之路段,行駛速率低 於每小時80公里之較慢速小型車,或在快速公路最高速限每 小時80公里以上之路段,行駛速率低於每小時70公里之較慢 速小型車,應行駛於外側車道,並得暫時利用緊臨外側車道 之車道超越前車。 ……三、內側車道為超車道。但小型車於 不堵塞行車之狀況下,得以該路段容許之最高速限行駛於內 側車道。」高速公路及快速公路交通管制規則(下稱管制規 則)第8條第1項第1款及第3款有明文規定。再按「汽車行駛 於高速公路、快速公路,不遵使用限制、禁止、行車管制及 管理事項之管制規則而有下列行為者,處汽車駕駛人3,000 元以上6,000元以下罰鍰:……三、未依規定行駛車道。」道 交條例第33條第1項第3款定有明文。是管制規則業針對高、 快速公路內、外側車道訂定各該車道之行駛規則,即於高速 公路最高速限每小時90公里以上之路段行駛速率低於每小時 80公里、於快速公路最高速限每小時80公里以上之路段行駛 速率低於每小時70公里之較慢速小型車,應行駛於外側車道 ,而內側車道僅容許小型車為超車或以該路段規定之最高限 速為行駛,否則即應行駛其他車道,俾維持快速公路之行車 順暢,確保交通秩序。  ⒉裁罰標準: 依照道交條例第92條第4項規定授權訂定之「違反道路交通 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及處理細則」第2條第2項所定之「違 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表」(下稱基準表),在訂 定時參考「車輛大小」、「違規次數」、「違規程度」、「 違規地點」、「所生影響」、「違反情節」等要素擇一或兼 採而為分級處罰。基準表有防止處罰機關枉縱或偏頗的功能 ,可以使裁罰有統一性,讓全國因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受 處罰民眾間具有公平性,不因裁決人員不同,而生偏頗,寓 有避免各監理機關於相同事件恣意為不同裁罰之功能,且經 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511號解釋認無違背法律保留原則,因 此可以作為法院裁判時所適用。而基準表關於小型車駕駛人 行駛高、快速公路未依規定行駛車道–慢速小型車或大型車 違規行駛內側車道(備註:慢速小型車指最高速限每小時90 公里以上之路段,行駛速率低於每小時80公里之小型車), 於期限內繳納或到案聽候裁決者,統一裁罰基準為罰鍰5,00 0元,被告自得依此基準而為裁罰。  ㈡原告確有「行駛高速公路未依規定行駛車道-慢速小型車違規 行駛內側車道」之違規行為:  ⒈前開事實概要欄所述之事實,有舉發通知單、測速採證照片 、交通違規案件陳述書、原處分等在卷可稽。又本件舉發機 關使用之雷射測速儀(器號:TC008072、檢定合格單號碼:M0 GB0000000號),業經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委託財團法人台灣商 品檢測驗證中心檢定合格(檢定日期:112年4月19日、有效 期限:113年4月30日),有檢定合格證書影本乙紙附卷足憑 (本院卷第101頁)。再觀諸卷附測速採證照片,業明確標示 「日期:12/30/2023」、「時間:12:51:15」、「地點:國 道3號北向15.9公里」、「速限:90km/h」、「車速:68km/ h(車頭)」、「測距:115.2公尺」、「器號:TC008072」、 「證號:M0GB0000000」(本院卷第45頁),該雷射測速儀既 屬合格有效之法定度量衡器,於檢定合格之有效期間內所為 測速結果,自具客觀正確性。而系爭車輛行駛之系爭路段, 既為最高速限時速90公里之路段,揆諸前開說明,原告駕駛 系爭車輛倘欲行駛於該高速公路之內側車道,除為超車外, 即應以該路段規定之最高限速為行駛。然經本院會同兩造當 庭勘驗採證光碟影像,其勘驗內容如下:「畫面右側高速公 路為三線車道之配置,內線車道上有一小客車(即系爭車輛 )向前行駛。畫面時間12:51:18-27 ,可見系爭車輛前方 路況車流正常,並未阻塞,且系爭車輛前方並無其他車輛阻 擋(截圖如照片1至照片3)。」,此有勘驗筆錄及截圖照片 附卷可稽(本院卷第125、131、133頁)。由上開勘驗結果 可知,當時車流順暢,原告均行駛於內側車道,期間有機會 可供原告變換車道至外側車道行駛,惟其仍持續行駛於內側 車道,應可認其確有「行駛高速公路未依規定行駛車道-慢 速小型車違規行駛內側車道」之違規事實明確,被告據此裁 罰,核無違誤之處。  ⒉原告雖以前揭情詞置辯,然無論原告行使內側車道之動機為 何,其既選擇在內側車道行車,且無堵塞情形,自必須以最 高速限90公里之速度行駛,否則仍應受罰。而本件依上開勘 驗結果,在交通並無堵塞情況,原告卻占用高速公路內側車 道低速行車,明顯妨礙車流通暢,是其所為辯解,自非有據 ,洵無足採。 六、綜上所述,原告於前開時地駕車確有「行駛高速公路未依規 定行駛車道-慢速小型車違規行駛內側車道」之違規,被告 依道交條例第33條第1項第3款之規定,以原處分依基準表裁 處該違規事實所定最低額罰鍰5,000元,並無違誤。原告徒 執前詞訴請撤銷原處分,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七、本件判決基礎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核與判決 結果不生影響,無逐一論述之必要,併予敘明。 八、結論:  ㈠原告之訴為無理由。  ㈡本件第一審裁判費為300元,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8第1項 、第98條第1項前段之規定,應由原告負擔,爰確定第一審 訴訟費用額如主文第2項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法 官 林禎瑩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 由,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原 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以及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 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 後20日內補提理由書;如於本判決宣示或公告後送達前提起 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均須按他 造人數附繕本)。 三、上訴未表明上訴理由且未於前述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者, 逕以裁定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盧姿妤

2025-02-27

TPTA-113-交-1040-20250227-1

交上統
最高行政法院

交通裁決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判 決 113年度交上統字第15號 上 訴 人 新北市政府交通事件裁決處 代 表 人 李忠台 送達代收人 張雅婷 訴訟代理人 黃曉妍 律師 被 上訴 人 明秀營造有限公司 代 表 人 吳峰明 上列當事人間交通裁決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月18日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地方行政訴訟庭112年度交字第1507號判決, 提起上訴,經同院高等行政訴訟庭113年度交上字第65號裁定移 送本院,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一、上訴駁回。 二、上訴審訴訟費用新臺幣柒佰伍拾元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爭訟概要: 被上訴人所有之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貨車(下稱系爭 汽車),於民國111年12月19日上午9時49分許,由其員工廖 ○○(下稱廖君)駕駛行經新北市林口區南勢街000巷(下稱 系爭地點),經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林口分局忠孝派出所(下 稱舉發機關)員警發現廖君未依規定繫安全帶,遂將其攔停 ,因廖君坦承有飲酒情事,經對其實施酒精濃度測試檢定( 下稱酒測)結果,測得其吐氣酒精濃度達每公升0.2毫克, 已超過規定標準(下稱系爭酒駕行為)。舉發機關因認被上 訴人有「汽機車駕駛人(即廖君)有第35條第1項第1款(即 駕駛汽機車經酒測超過規定標準)之情形」的違規事實(下 稱系爭違規事實),依行為時(即112年5月3日修正前)道 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下稱道交條例)第35條第9項前段規 定(下稱系爭規定),予以製單舉發,並移送上訴人處理。 嗣被上訴人於112年3月1日應到案日期前,向上訴人提出申 訴,經上訴人函請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林口分局查復認系爭酒 駕行為明確,員警依法舉發系爭違規事實無誤,上訴人遂認 被上訴人之違規屬實,依系爭規定,以112年2月1日新北裁 催字第48-C17629620號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裁決書(下稱 原處分),裁處被上訴人「一、吊扣汽車牌照24個月,牌照 限於112年3月3日前繳送。二、上開汽車牌照逾期不繳送者 :㈠自112年3月4日起吊扣汽車牌照48個月,限於112年3月18 日前繳送牌照。㈡112年3月18日前仍未繳送汽車牌照者,自1 12年3月19日起吊銷並逕行註銷汽車牌照。㈢汽車牌照經吊銷 或註銷者,非經公路主管機關檢驗合格,不得再行重新請領 ,但經處分逕行註銷者,非滿6個月,不得再行請領。」被 上訴人不服原處分,於112年3月3日提起行政訴訟,經由上 訴人重新審查後,乃更正原處分內容,將處罰主文二記載予 以刪除,並將更正後原處分重新送達被上訴人。嗣經臺北高 等行政法院地方行政訴訟庭(下稱原審)以113年1月18日11 2年度交字第1507號宣示判決筆錄(下稱原判決)撤銷原處 分。上訴人不服,提起上訴,受理該上訴事件之臺北高等行 政法院高等行政訴訟庭(下稱原裁定法院)因認本件有確保 裁判見解統一之必要,以113年度交上字第65號裁定(下稱 原裁定)移送本院裁判。 二、被上訴人起訴主張與上訴人在原審之聲明與答辯,均引用原 判決之記載。 三、原審為不利上訴人之判決,係以:依卷附員工守則、通訊群 組對話等,堪認被上訴人事前已有若干程度之監督管理,並 無放任情事,被上訴人對於廖君突發之酒駕,難以預見而得 事先避免之,非得認被上訴人有未盡監督義務之故意、過失 ;況廖君違規情節尚屬輕微,若因此即吊扣系爭汽車牌照2 年而造成被上訴人財產過度損害,並不符合比例原則;吊扣 系爭汽車牌照2年,造成系爭汽車不具價值,實質已與「   沒入」之效果無異,而本件不符道交條例第35條第9項後段 及行政罰法第22條第1項規定之情形,可見不存在吊扣汽車 牌照2年之正當性及容許性,被上訴人訴請撤銷原處分為有 理由,應予撤銷等語,為其論據。 四、本院查:    ㈠按行政訴訟法及行政訴訟法施行法於111年6月22日修正公布 ,並經司法院令定自112年8月15日施行。行政訴訟法施行法 第22條第1項、第3項規定:「(第1項)修正行政訴訟法施 行前已繫屬於地方法院行政訴訟庭之簡易訴訟程序事件,其 抗告於修正行政訴訟法施行後,適用修正行政訴訟法之規定 。……。(第3項)前2項規定,於交通裁決事件……之上訴或抗 告準用之。」又行政訴訟法第263條之4第1項、第5項規定: 「高等行政法院受理上訴事件,認有確保裁判見解統一之必 要者,應以裁定敘明理由移送最高行政法院裁判之。」「除 前項情形外,最高行政法院各庭應先以徵詢書徵詢其他庭之 意見,並準用行政法院組織法第15條之1、第15條之2、第15 條之5至第15條之11規定。」是以,高等行政法院受理交通 裁決事件訴訟程序之上訴事件,若所涉法律爭議於屬終審之 高等行政法院間之見解存有歧異情事,因有確保裁判見解統 一之必要,自應移送本院裁判,並應由本院各庭先以徵詢書 徵詢其他庭之意見。查本件個案事實係涉及「系爭規定:『 汽機車駕駛人有第1項、第3項至第5項之情形之一,吊扣該 汽機車牌照2年』,是否須以汽機車所有人與駕駛人為同一人 ,始有適用」之法律爭議。各高等行政法院裁判之見解確存 有歧異情事,是原裁定法院認有確保裁判見解統一之必要, 而裁定移送本院裁判,核無不合,先予敘明。 ㈡次按行為時道交條例第35條第1項、第7項、第9項規定:「汽 機車駕駛人,駕駛汽機車經測試檢定有下列情形之一,機車 駕駛人處新臺幣1萬5千元以上9萬元以下罰鍰,汽車駕駛人 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12萬元以下罰鍰,並均當場移置保管該 汽機車及吊扣其駕駛執照1年至2年;附載未滿12歲兒童或因 而肇事致人受傷者,並吊扣其駕駛執照2年至4年;致人重傷 或死亡者,吊銷其駕駛執照,並不得再考領:一、酒精濃度 超過規定標準。二、吸食毒品、迷幻藥、麻醉藥品及其相類 似之管制藥品。」「汽機車所有人,明知汽機車駕駛人有第 1項各款情形,而不予禁止駕駛者,依第1項規定之罰鍰處罰 ,並吊扣該汽機車牌照2年。」「汽機車駕駛人有第1項、第 3項至第5項之情形之一,吊扣該汽機車牌照2年;因而肇事 致人重傷或死亡,得依行政罰法第7條、第21條、第22條、 第23條規定沒入該車輛。」又按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114條 第2款規定:「汽車駕駛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駕車:… …。二、飲用酒類或其他類似物後其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 公升0.15毫克或血液中酒精濃度達百分之0.03以上。   」審諸上開行為時道交條例第35條第9項於111年1月28日修 正增訂條文之立法歷程、規範目的及對照道交條例之整體法 條結構,可知,系爭規定僅係針對汽機車駕駛人有該當道交 條例第35條第1項、第3項至第5項(即包括單純酒駕、不依 指示停車接受稽查、拒絕酒測及酒測前服用含酒精之物等情 形)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行為者,施以吊扣汽機車牌照之行 政罰,藉此等加重之非難制裁,警戒汽機車駕駛人避免其重 蹈覆轍,而非對未實施上開違規行為之汽機車所有人施以吊 扣汽機車牌照之處罰,尚不得僅因汽機車所有人對汽機車之 所有權,即使其「居於保證人地位」,而認其負有防止汽機 車駕駛人發生上開違規行為之作為義務。因此,須汽機車所 有人係與違反上開行政法上義務之違規駕駛人為同一人時, 始得依系爭規定對其施以「吊扣該汽機車牌照2年」之處罰 ,以符處罰法定原則。核上開法律見解,業經本庭審理另案 本院113年度交上統字第2號交通裁決事件,爰依行政訴訟法 第263條之4第5項及行政法院組織法第15條之2第2項規定, 循序踐行對其他各庭徵詢意見之徵詢程序,提具本院114年 度徵字第1號徵詢書,徵詢本院其他庭之意見,受徵詢庭均 回復同意本庭所擬採「系爭規定須以汽機車所有人與駕駛人 為同一人,始有適用」之法律見解,已為本院統一之法律見 解。  ㈢經查,系爭汽車是被上訴人所有,被上訴人之員工廖君於111 年12月19日上午9時49分許,未經被上訴人同意即私自駕駛 系爭汽車行經系爭地點,經舉發機關員警發現廖君未依規定 繫安全帶,遂將其攔停,在盤查過程中發現廖君有系爭酒駕 行為等情,為原判決確定之事實,核與卷內證據資料相符。 足知,被上訴人雖為系爭汽車之所有人,惟並非實施系爭酒 駕行為之行為人,則依前揭說明,被上訴人既未實施系爭酒 駕行為,即非系爭規定所明定之處罰對象。因此,上訴人依 系爭規定作成原處分,對被上訴人裁處吊扣汽車牌照24個月 ,於法即有違誤。原判決撤銷原處分之理由雖有未洽,惟其 結論並無不同,仍應予維持。上訴意旨以其主觀之見解,就 原審與判決結果無關之論述為爭議,主張系爭規定係以汽車 所有人為處罰主體,汽車所有人對使用其汽車之駕駛人應有 選任或監督義務,且上訴人就符合法定構成要件之違規行為 ,依其法定效果而為羈束處分,無違反比例原則可言,原審 逕認被上訴人並非放任系爭汽車供他人恣意使用而撤銷原處 分,顯與系爭規定之規範目的有違等語,指摘原判決有判決 不備理由之違法,求予廢棄,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交通裁決事件之上訴,行政法院為訴訟費用之裁判時,應確 定其費用額,此觀行政訴訟法第263條之5後段準用第237條 之8第1項規定即明。本件上訴人對交通裁決事件之上訴,既 經駁回,則上訴審訴訟費用新臺幣750元(上訴裁判費)自 應由上訴人負擔,爰併予確定如主文第2項所示。 六、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無理由,依行政訴訟法第263條之5後 段、第255條第2項、第237條之8第1項、第98條第1項前段, 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最高行政法院第三庭 審判長法官 蕭 惠 芳  法官 林 惠 瑜 法官 梁 哲 瑋 法官 李 君 豪 法官 林 淑 婷 以 上 正 本 證 明 與 原 本 無 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徐 子 嵐

2025-02-27

TPAA-113-交上統-15-20250227-1

交上統
最高行政法院

交通裁決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判 決 113年度交上統字第20號 上 訴 人 劉德郎 送達代收人 邱有福 被 上訴 人 交通部公路局臺北市區監理所(更名前為交通部公 路總局臺北市區監理所) 代 表 人 江樹人 上列當事人間交通裁決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2年12月28 日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地方行政訴訟庭112年度交字第129號判決, 提起上訴,經同院高等行政訴訟庭113年度交上字第76號裁定移 送本院,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一、原判決廢棄。 二、原處分撤銷。 三、第一審及上訴審訴訟費用新臺幣壹仟零伍拾元均由被上訴人 負擔。 四、被上訴人應給付上訴人新臺幣壹仟零伍拾元。     理 由 一、爭訟概要:   上訴人所有之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下稱系爭汽 車),於民國111年9月13日19時45分許,由訴外人洪○○(下 稱洪君)駕駛行經國道3號南向340公里國3南善化交流道匝 道入口(下稱系爭地點),遭內政部警政署國道公路警察局 第八公路警察大隊(下稱第八公路警察大隊)善化分隊(下 稱舉發機關)員警攔檢,經實施酒精濃度測試檢定(下稱酒 測)結果,測得其吐氣酒精濃度達每公升0.33毫克,已超過 規定標準,且因洪君於10年內酒精濃度超過規定標準第2次 (下稱系爭酒駕行為),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下稱道 交條例)第35條第3項規定予以舉發。舉發機關因認上訴人 有「汽機車駕駛人(即洪君)有第35條第3項之情形」的違 規事實(下稱系爭違規事實),依行為時(即112年5月3日 修正、同年6月30日施行前)道交條例第35條第9項前段規定 (下稱系爭規定),予以製單舉發,並移送被上訴人所屬基 隆監理站(下稱基隆監理站)處理。上訴人於111年10月28 日應到案日期前,向臺南市政府交通局交通事件裁決中心( 麻豆辦公室)提出申訴,經基隆監理站函請第八公路警察大 隊查復認系爭酒駕行為明確,員警依法舉發系爭違規事實無 誤,被上訴人遂認上訴人之違規屬實,依系爭規定,以111 年12月7日北市監基裁字第25-ZPYA70241號違反道路交通管 理事件裁決書(下稱原處分),裁處上訴人「一、吊扣汽車 牌照24個月,牌照限於112年1月6日前繳送。二、上開汽車 牌照逾期不繳送者:㈠自112年1月7日起吊扣汽車牌照48個月 ,限於112年1月21日前繳送牌照。㈡112年1月21日前仍未繳 送汽車牌照者,自112年1月22日起吊銷並逕行註銷汽車牌照 。㈢汽車牌照經吊銷或註銷者,非經公路主管機關檢驗合格 ,不得再行重新請領,但經處分逕行註銷者,非滿6個月, 不得再行請領。」上訴人不服原處分,於111年12月30日向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嗣行政訴訟法修正並於11 2年8月15日生效後,將本件移送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地方行政 訴訟庭(下稱原審)審理,經由被上訴人重新審查後,乃更 正原處分內容,將處罰主文二記載予以刪除,並將更正後原 處分重新送達上訴人,原審於112年12月28日以112年度交字 第129號判決(下稱原判決)駁回,上訴人遂提起上訴,受 理該上訴事件之臺北高等行政法院高等行政訴訟庭因認本件 有確保裁判見解統一之必要,以113年度交上字第76號裁定 (下稱原裁定)移送本院裁判。 二、上訴人起訴主張及被上訴人在原審之答辯,均引用原判決所 載。  三、原判決駁回上訴人之訴,係以:依道交條例第35條第9項之 文義,該條吊扣汽機車牌照之對象係「違規之汽機車牌照」 ,並無違規汽車駕駛人應與汽車所有人為同一人始能吊扣汽 車牌照之限制。其立法目的係慮及汽機車所有人擁有支配管 領汽機車之權限,對於汽機車之使用方式、用途、供何人使 用等,得加以篩選控制,非無擔保其汽機車之使用者具備法 定資格及駕駛行為合於交通管理規範之義務,否則無異縱容 汽機車所有人放任其所有之汽機車供人恣意使用,徒增道路 交通之風險,殊非事理之平。再觀該條文之修法過程,立法 者增訂道交條例第35條第9項時,已考量對人民財產權之侵 害程度,折衷後僅就肇事致人重傷或死亡者,始得沒入該車 輛,而就單純酒駕、拒絕酒測者則增訂吊扣汽車牌照之處罰 ,且明白表示此項之增訂係為達到「對汽車」之處罰效果, 而非僅對於駕駛人之處罰,是依此立法意旨,本項解釋上自 不限於駕駛人與汽車所有人為同一人時,始得適用。復參臺 灣高等法院暨所屬法院98年法律座談會結論,亦認若汽車駕 駛人與汽車所有人非同屬一人,仍得依該條第4項規定對於 汽車所有人處以吊扣汽車牌照3個月處罰,而道交條例第35 條第9項與同條例第43條第4項文字體例相同,自應為同一解 釋。況依道交條例第35條第7項規定,若汽機車所有人係「 明知」駕駛人有道交條例第35條第1項各款之情況,其雖同 時符合同條第9項之構成要件,為法條競合,然依行政罰法 第24條規定,應擇一從重以同條第7項裁處;但若汽機車所 有人並非明知,而僅違反監督管理之責,自應適用同條第9 項之規定。而系爭規定之吊扣汽車牌照,係屬行政義務違反 之處罰,應以受處罰人有故意或過失為要件,惟依道交條例 第85條第3項規定,行為人如有違反義務之行為,即應負推 定過失責任,上訴人須舉證證明確實無過失,始得免罰。經 查,上訴人並未提出其於案發當日洪君使用系爭汽車前,有 再叮囑確保其不得酒駕之相關證明,亦無提出上訴人於出借 系爭汽車期間有何具體明確之預防措施,以防止洪君有酒駕 違規之行為發生,復缺乏其他積極證據足以證明上訴人對於 系爭汽車之駕駛人已盡擔保、監督責任而無過失之程度,自 不能推翻道交條例第85條第3項推定上訴人具有過失之責任 ,應認上訴人具有主觀歸責之過失要件,原處分認事用法並 無違誤等語。 四、本院查:       ㈠按行政訴訟法及行政訴訟法施行法於111年6月22日修正公布 ,並經司法院令定自112年8月15日施行。行政訴訟法施行法 第22條第1項、第3項規定:「(第1項)修正行政訴訟法施 行前已繫屬於地方法院行政訴訟庭之簡易訴訟程序事件,其 抗告於修正行政訴訟法施行後,適用修正行政訴訟法之規定 。……。(第3項)前2項規定,於交通裁決事件……之上訴或抗 告準用之。」又行政訴訟法第263條之4第1項、第5項規定: 「高等行政法院受理上訴事件,認有確保裁判見解統一之必 要者,應以裁定敘明理由移送最高行政法院裁判之。」「除 前項情形外,最高行政法院各庭應先以徵詢書徵詢其他庭之 意見,並準用行政法院組織法第15條之1、第15條之2、第15 條之5至第15條之11規定。」是以,高等行政法院受理交通 裁決事件訴訟程序之上訴事件,若所涉法律爭議於屬終審之 高等行政法院間之見解存有歧異情事,因有確保裁判見解統 一之必要,自應移送本院裁判,並應由本院各庭先以徵詢書 徵詢其他庭之意見。查本件個案事實係涉及「系爭規定:『 汽機車駕駛人有第1項、第3項至第5項之情形之一,吊扣該 汽機車牌照2年』,是否須以汽機車所有人與駕駛人為同一人 ,始有適用」之法律爭議,各高等行政法院裁判之見解確存 有歧異情事,是原裁定認有確保裁判見解統一之必要,而裁 定移送本院裁判,核無不合,先予敘明。 ㈡次按行為時道交條例第35條第1項、第3項、第7項、第9項規 定:「(第1項)汽機車駕駛人,駕駛汽機車經測試檢定有 下列情形之一,機車駕駛人處新臺幣1萬5千元以上9萬元以 下罰鍰,汽車駕駛人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12萬元以下罰鍰, 並均當場移置保管該汽機車及吊扣其駕駛執照1年至2年;附 載未滿12歲兒童或因而肇事致人受傷者,並吊扣其駕駛執照 2年至4年;致人重傷或死亡者,吊銷其駕駛執照,並不得再 考領:一、酒精濃度超過規定標準。二、吸食毒品、迷幻藥 、麻醉藥品及其相類似之管制藥品。……。(第3項)本條例 中華民國108年3月26日修正條文施行之日起,汽機車駕駛人 於10年內第2次違反第1項規定者,依其駕駛車輛分別依第1 項所定罰鍰最高額處罰之,第3次以上者按前次違反本項所 處罰鍰金額加罰新臺幣9萬元,並均應當場移置保管該汽機 車、吊銷其駕駛執照及施以道路交通安全講習,公路主管機 關得公布其姓名、照片及違法事實;如肇事致人重傷或死亡 者,吊銷其駕駛執照,並不得再考領。……。(第7項)汽機 車所有人,明知汽機車駕駛人有第1項各款情形,而不予禁 止駕駛者,依第1項規定之罰鍰處罰,並吊扣該汽機車牌照2 年。……(第9項)汽機車駕駛人有第1項、第3項至第5項之情 形之一,吊扣該汽機車牌照2年;因而肇事致人重傷或死亡 ,得依行政罰法第7條、第21條、第22條、第23條規定沒入 該車輛。」又按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114條第2款規定:「汽 車駕駛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駕車:……。二、飲用酒類 或其他類似物後其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0.15毫克或血 液中酒精濃度達百分之0.03以上。」審諸上開行為時道交條 例第35條第9項於111年1月28日修正增訂條文之立法歷程、 規範目的及對照道交條例之整體法條結構,可知,系爭規定 僅係針對汽機車駕駛人有該當道交條例第35條第1項、第3項 至第5項(即包括單純酒駕、不依指示停車接受稽查、拒絕 酒測及酒測前服用含酒精之物等情形)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 行為者,施以吊扣汽機車牌照之行政罰,藉此等加重之非難 制裁,警戒汽機車駕駛人避免其重蹈覆轍,而非對未實施上 開違規行為之汽機車所有人施以吊扣汽機車牌照之處罰,尚 不得僅因汽機車所有人對汽機車之所有權,即使其「居於保 證人地位」,而認其負有防止汽機車駕駛人發生上開違規行 為之作為義務。因此,須汽機車所有人係與違反上開行政法 上義務之違規駕駛人為同一人時,始得依系爭規定對其施以 「吊扣該汽機車牌照2年」之處罰,以符處罰法定原則。核 上開法律見解,業經本庭審理另案本院113年度交上統字第2 號交通裁決事件,爰依行政訴訟法第263條之4第5項及行政 法院組織法第15條之2第2項規定,循序踐行對其他各庭徵詢 意見之徵詢程序,提具本院114年度徵字第1號徵詢書,徵詢 本院其他庭之意見,受徵詢庭均回復同意本庭所擬採「系爭 規定須以汽機車所有人與駕駛人為同一人,始有適用」之法 律見解,已為本院統一之法律見解。  ㈢經查,系爭汽車乃是上訴人所有,上訴人將系爭汽車出借予 洪君使用,洪君於借用期間之111年9月13日19時45分許,駕 駛系爭汽車行經系爭地點,遭舉發機關員警攔檢,經實施酒 測結果,發現洪君有系爭酒駕行為等情,為原判決確定之事 實,核與卷內證據資料相符。足知,上訴人雖為系爭汽車之 所有人,惟並非實施系爭酒駕行為之行為人,則依前揭說明 ,上訴人既未實施系爭酒駕行為,即非系爭規定所明定之處 罰對象。因此,被上訴人依系爭規定作成原處分,對上訴人 裁處吊扣汽車牌照24個月,於法即有違誤。原判決駁回上訴 人之訴,無非係以系爭規定與道交條例第43條第4項之文字 體例相同,暨參照臺灣高等法院暨所屬法院98年法律座談會 之研討結果,因認汽車駕駛人與所有人縱非同一人,仍有系 爭規定之適用。然而,由上開行為時之道交條例第35條第9 項的立法歷程及說明可知,系爭規定所明定之處罰對象應僅 為汽機車駕駛人,且同條例第35條第7項已另有明文針對汽 機車所有人就他人駕駛其汽機車所為之上開違規行為,課予 防止義務,此與同條例第43條之立法歷程並不相同,且該2 條文各項次之文字體例,亦屬有別,則依處罰法定原則,自 無從比附援引。是以,原判決以系爭規定亦適用於非實施系 爭酒駕行為之上訴人(即系爭汽車所有人),且缺乏積極證 據以證明上訴人對於系爭汽車之駕駛人已盡擔保、監督責任 而無過失之程度,作為維持原處分之論據,即有適用法規不 當之違法,並與判決結論有影響。上訴人求予廢棄,為有理 由,應由本院將原判決廢棄。且依原審確定之事實,本院已 可自為判決,爰將原判決廢棄,並判決原處分撤銷。 五、末按交通裁決事件之上訴,行政法院為訴訟費用之裁判時, 應確定其費用額,此觀行政訴訟法第263條之5後段準用第23 7條之8第1項規定即明。本件上訴人對於交通裁決事件之上 訴,為有理由,則第一審訴訟費用新臺幣(下同)300元及 上訴審訴訟費用750元(均為裁判費,合計1,050元),自應 由被上訴人負擔,因第一審及上訴審裁判費均是上訴人所繳 納,故確定訴訟費用額如主文第3、4項所示。   六、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有理由,依行政訴訟法第263條之5後 段、第237條之8第1項、第256條第1項、第259條第1款,判 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最高行政法院第三庭 審判長法官 蕭 惠 芳  法官 林 惠 瑜 法官 梁 哲 瑋 法官 李 君 豪 法官 林 淑 婷 以 上 正 本 證 明 與 原 本 無 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徐 子 嵐

2025-02-27

TPAA-113-交上統-20-20250227-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交通裁決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13年度交字第2661號 原 告 鄧永盛 被 告 臺北市交通事件裁決所 代 表 人 蘇福智 訴訟代理人 林柏湖 上列當事人間交通裁決事件,原告不服被告民國l13年8月5日北 市裁催字第22-A525829880號裁決,提起行政訴訟,本院判決如 下: 主 文 一、原告之訴駁回。 二、訴訟費用新臺幣300元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本件係因原告不服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下稱處罰條例) 第8條之裁決而提起之撤銷訴訟,為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1 第1項第1款所稱之交通裁決事件,應適用交通裁決事件訴訟 程序。又本件依兩造所述各節及卷內資料,事證已臻明確, 爰依同法第237條之7之規定,不經言詞辯論逕行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爭訟概要:   原告於民國113年2月20日19時36分許,駕駛車主為劍潭交通 有限公司所有之000-0000號營業小客車(下稱系爭車輛), 在臺北市○○區○○路000號與西寧北路口(下稱系爭路口), 因「聞救護車執行緊急任務之警號,未依規定避讓」之違規 ,經民眾於113年2月21日提出檢舉,由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大 同分局(下稱舉發機關),依處罰條例第45條第2項規定,開 立第A52582988號舉發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通知單(下稱舉 發通知單)。原告代車主提出申訴後,被告函覆車主及原告 違規屬實,車主即向被告申請歸責予原告,被告於l13年5月 7日將歸責通知書以寄存郵局方式送達予原告,並更新應到 案日為l13年6月3日,原告遂向被告申請開立裁決書,被告 於l13年8月5日開立北市裁催字第22-A52582988號裁決書(下 稱原處分),依處罰條例第45條第2項規定,裁處原告罰鍰新 臺幣(下同)3600元,吊銷駕駛執照,1年內不得考領駕駛 執照。原告不服,提起本件行政訴訟,經被告重新審查後更 正刪除原處分易處處分部分,並重新送達原告,故本院審理 標的自應為被告更正後之原處分,附此敘明。 二、原告起訴主張及聲明:   原告當時左邊是待轉車道,系爭車輛是在右側車道,因為待 轉車道有兩台摩托車,原告前面是跟著休旅車,當時是綠燈 直行,原告到路口的時候,有第三台摩托車在系爭車輛左前 方,擋住原告視線,所以原告沒有看到救護車,計程車是密 閉故聽不到警鈴聲,當時速度是40公里至50公里,路口的距 離很短,因為考慮到後面會有車子,故無法暫停禮讓救護車 ,並非故意不讓等語,並聲明:原處分撤銷。 三、被告答辯及聲明:  ㈠原告於上揭時地,駕駛系爭車輛,因「聞救護車之警號,不 立即避讓」,經民眾於l13年2月21日檢具行車紀錄器影像向 警察機關檢舉,復經舉發機關審視錄影畫面中系爭車輛未避 讓救護車,救護車已欲超越系爭車輛,原告仍駕車行進未立 即避讓,仍續行通過路口,且此段期間救護車均有不斷按喇 叭及鳴笛,警笛聲音量足以使該路段之用路人所共聞,整個 過程而原告仍未依規定閃避,且本件救護車係依規定執行勤 務,惟原告駕車無故未讓,違規事實明確,依處罰條例第45 條第2項規定舉發,尚無違誤,原告所稱顯係推諉之詞,應 無理由等語。  ㈡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四、本院之判斷: ㈠本件應適用之法令: ⒈處罰條例第45條第2項:    「聞消防車、救護車、警備車、工程救險車、毒性化學物 質災害事故應變車之警號,不立即避讓者,處汽車駕駛人 新臺幣三千六百元罰鍰,並吊銷駕駛執照。」第67條第3 項:「汽車駕駛人曾依本條例其他各條規定吊銷駕駛執照 者,一年內不得考領駕駛執照。」 ⒉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101條第3項第1、2款:    「汽車聞有消防車、救護車、警備車、工程救險車、毒性 化學物質災害事故應變車等執行緊急任務車輛之警號時, 應依下列規定避讓行駛:一、聞有執行緊急任務車輛之警 號時,不論來自何方,均應立即避讓,並不得在後跟隨急 駛、併駛或超越,亦不得駛過在救火時放置於路上之消防 水帶。二、在同向或雙向僅有一車道之路段,應即減速慢 行向右緊靠道路右側避讓,並暫時停車於適當地點,供執 行緊急任務車輛超越。」  ㈡如爭訟概要所述之事實,有採證光碟(見本院卷證物袋)、 舉發通知單(見本院卷第33頁)、原告陳述書(見本院卷第 35頁)、汽車車籍查詢(見本院卷第40頁)、舉發機關函文 (見本院卷第43頁)、採證照片(見本院卷第45頁)、被告 交通違規移轉歸責通知書及送達證書(見本院卷第51-52、5 9頁)、原處分與送達證書(見本院卷第61、133頁)、駕駛 人基本資料(見本院卷第71頁)等在卷可參,此部分事實, 應堪認定。  ㈢經本院當庭勘驗採證光碟,勘驗結果如下(本院卷第117頁, 截圖畫面見第125-131頁)   勘驗標的:000000000007624985228.mp4,本案影片下方開    始時間2024/02/20/ 19:36:33(下同)。 勘驗內容: 19:36:33:畫面前方路口可見鳴笛及開啟警示燈之救護車欲從 左向右通過路口,畫面光線充足路口無遮蔽物阻擋 視線。 19:36:34:救護車欲向前通過路口,此時一黃色計程車(下稱 系爭車輛)出現。 19:36:35:救護車鳴按喇叭,系爭車輛仍高速向前行駛。 19:36:35:救護車持續鳴按喇叭,系爭車輛稍微減速但仍持續 向前行駛,系爭車輛後方並無跟隨其他車輛行駛。 19:36:36:救護車多次鳴按喇叭,系爭車輛仍向前通過路口, 系爭車輛後方並無跟隨其他車輛行駛。 19:36:37:救護車持續鳴按喇叭,系爭車輛仍向前通過路口, 系爭車輛後方並無跟隨其他車輛行駛。 19:36:38:待系爭車輛通過路口,救護車才能稍微前進,系爭 車輛後方並無跟隨其他車輛行駛。 19:36:39:救護車於系爭車輛離去後通過路口,系爭車輛後方 並無跟隨其他車輛行駛。   依上開勘驗內容可知,救護車鳴笛及開啟警示燈,自系爭車 輛前方之系爭路口左向右通過系爭路口時,救護車尚有持續 鳴按喇叭之情,惟系爭車輛仍向前行駛並未禮讓救護車而逕 自先行通過等情無誤,衡以原告應可得知救護車正執行任務 ,自應負有應避讓救護車之作為義務,然原告並未避讓,反 而駕駛系爭車輛先行於救護車通過系爭路口,是被告認原告 駕駛系爭車輛而有「聞警備車執行緊急任務之警號,未依規 定避讓」之違規事實,乃以原處分裁處原告前揭處罰內容, 觀諸前開規定,於法洵屬有據。  ㈣至原告主張當時視線遭機車阻擋,並未聽聞救護車聲響且考 慮到後面會有車子,故無法暫停禮讓等語,惟系爭車輛通過 系爭路口前,左側雖有3台機車靠近機車停等區附近停等, 然觀以系爭車輛行駛至系爭路口前,救護車車頭已約略超越 該3部機車停等處前方之相對位置(見本院卷第125頁下方截 圖),足認原告觀看救護車之視線應未遭嚴重阻擋,自可查 知救護車正通過系爭路口之情,再依上開勘驗結果可知,救 護車除開啟警示燈外,尚有鳴笛及按喇叭之情形,且當庭勘 驗時均可清楚聽聞該鳴笛及喇叭之聲響,難認原告通過系爭 路口前無法聽聞救護車之警報聲響,又系爭車輛通過系爭路 口時,後方亦無跟隨其他車輛行駛之情形(見本院卷第127 頁下方截圖及第129-131頁截圖),實難認原告上開主張可 採。本件原告係持有合法駕駛執照之人,應知悉聽聞救護車 之警示燈、警鳴器時,應予避讓,原告無不能注意之情事, 其未遵守聞警備車之警號,應立即避讓之要求,竟疏未避讓 而違規,縱認非故意,亦有應注意,能注意,而未注意之過 失責任,行政罰法第7條第1項規定,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行 為非出於故意或過失者,不予處罰,而處罰條例第45條第2 項規定並未明定主觀構成要件限於故意,自應包括過失行為 ,綜上所述,難認原告之駕駛行為適法,原處分據為裁罰, 應無違誤。 五、綜上所述,原告駕駛系爭車輛於前揭時、地,確有「聞救護 車執行緊急任務之警號,未依規定避讓」之違規事實,舉發 機關據以製單舉發,被告並依處罰條例第45條第2項規定、 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及處理細則及違反道路 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表之規定,裁處原告罰鍰3600元 ,吊銷駕駛執照,1年內不得考領駕駛執照,核無違誤。是 原告訴請撤銷原處分,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 經核均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列,併此敘明。 七、本件訴訟費用額確定為第一審裁判費300元,應由敗訴之原 告負擔,爰確定第一審訴訟費用額如主文第2項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法 官 陳宣每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 由,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原 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以及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 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 後20日內補提理由書;如於本判決宣示或公告後送達前提起 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均須按他 造人數附繕本)。 三、上訴未表明上訴理由且未於前述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者, 逕以裁定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洪啟瑞                 訴訟費用計算書 項    目       金 額(新臺幣)  備 註 第一審裁判費        300元 合 計        300元

2025-02-27

TPTA-113-交-2661-20250227-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