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陳容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41-50 筆)

台上
最高法院

租佃爭議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上字第100號 上 訴 人 祭祀公業吳四和 法定代理人 吳啓進 訴訟代理人 黃英傑律師 上 訴 人 吳正煌 吳乾源 上二人共同 訴訟代理人 陳敬穆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租佃爭議事件,兩造對於中華民國113年9月4日臺 灣高等法院第二審判決(109年度上字第739號),各自提起一部 上訴及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兩造上訴均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兩造各自負擔。 理 由 一、按上訴第三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又提起上訴,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其以民事訴訟法 第469條所定事由提起第三審上訴者,應於上訴狀內表明: 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 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依同法第469條之1規定提起上訴者, 並應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 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另第三審法院應 於上訴聲明之範圍內,依上訴理由調查之。同法第467條、 第470條第2項、第475條本文分別定有明文。而依同法第468 條規定,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依同 法第469條規定,判決有該條所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為當然 違背法令。當事人提起第三審上訴,如合併以同法第469條 及第469條之1之事由為上訴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 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之司法院大法官解釋、 憲法法庭裁判,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等及其具體內容 ,暨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具體敘 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 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如未依上述方法表明,或其 所表明者與上開法條規定不合時,即難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 理由,其上訴自非合法。另第三審法院就未經表明於上訴狀 或理由書之事項,除有民事訴訟法第475條但書情形外,亦 不調查審認。 二、本件兩造對於原判決於其不利部分,各自提起一部上訴及上 訴,雖以該部分判決違背法令為由,惟核其上訴理由狀所載 內容,係就原審取捨證據、認定事實及解釋契約之職權行使 所論斷:上訴人祭祀公業吳四和(下稱系爭公業)於民國80 年間合法選任訴外人吳安雄為管理人,嗣過半數派下員於10 9年10月17日選任吳啓進為管理人,其於111年間未合法辭任 管理人,並聲明承受訴訟,應予准許。訴外人吳斗(86年12 月22日死亡,由對造上訴人吳正煌與第一審共同被告吳正義 、吳正麗、吳大仁繼承,下合稱吳正煌等4人)於40年間與 系爭公業就如原判決附表一所示土地(下稱系爭土地)成立 耕地三七五租約(下稱系爭租約),嗣於66年間及79年以前 ,同意其弟即訴外人吳阿灶(103年11月10日死亡,由對造 上訴人吳乾源、第一審共同被告吳盈輝、吳玉鳳、吳秀英、 黃吳玉蘭、吳玉連繼承,下合稱吳乾源等6人)、吳乾源各 使用系爭土地中如原判決附圖(下稱附圖)所示B部分土地 興建豬舍(現為1層鋼鐵造地上物,面積共205.12平方公尺 ,下稱B土地及B地上物)、附圖所示A部分土地興建房屋( 現為1層鋼鐵造地上物,面積共205.98平方公尺,下稱A土地 及A地上物),吳斗長期未在A、B土地自任耕作,系爭租約 無效,不因吳正煌等4人續訂租約而恢復其效力。又系爭公 業管理人吳安雄於86年間將A土地出租吳乾源,按年收取租 金新臺幣1萬2,000元;另吳阿灶與系爭公業就B土地則無租 約存在,B地上物係無權占有系爭土地。從而,系爭公業請 求確認與吳正煌等4人間系爭租約不存在,及吳正煌等4人騰 空返還除A土地外之系爭土地,暨吳乾源等6人拆除B地上物 ,返還B土地,為有理由;另請求吳乾源拆除A地上物,返還 A土地,為無理由等情,指摘為不當,並就原審命為辯論及 已論斷或其他贅述而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者,泛言謂為違法 或漏未論斷,而非表明該部分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 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更未具體敘 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 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難認其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 。依首揭說明,應認其上訴為不合法。 三、據上論結,本件兩造上訴均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81 條、第444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官 盧 彥 如 法官 吳 美 蒼 法官 蔡 和 憲 法官 陳 容 正 法官 周 舒 雁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郭 詩 璿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2025-03-20

TPSV-114-台上-100-20250320-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上字第446號 上 訴 人 張錦秋 訴訟代理人 楊智綸律師 被 上訴 人 韓國棟 游嘉馨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 113年12月31日臺灣高等法院第二審判決(111年度上字第1244號 ),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上訴第三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又提起上訴,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其以民事訴訟法第 469條所定事由提起第三審上訴者,應於上訴狀內表明:原 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 法令之具體事實。其依同法第469條之1規定提起上訴者,並 應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 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另第三審法院應於 上訴聲明之範圍內,依上訴理由調查之。同法第467條、第4 70條第2項、第475條本文分別定有明文。而依同法第468條 規定,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依同法 第469條規定,判決有該條所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為當然違 背法令。當事人提起第三審上訴,如合併以同法第469條及 第469條之1之事由為上訴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 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之司法院大法官解釋、憲 法法庭裁判,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等及其具體內容, 暨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具體敘述 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 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如未依上述方法表明,或其所 表明者與上開法條規定不合時,即難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 由,其上訴自非合法。另第三審法院就未經表明於上訴狀或 理由書之事項,除有民事訟法第475條但書情形外,亦不調 查審認。 二、本件上訴人對於原判決提起上訴,雖以該判決違背法令為由 ,惟核其上訴理由狀所載內容,係就原審取捨證據、認定事 實之職權行使所論斷:被上訴人韓國棟於民國109年10月2日 在門牌新北市中和區興南路2段261巷2之8號建物2樓不慎引 發火災,波及上訴人承租之該建物1樓,被上訴人游嘉馨為 韓國棟之僱用人,未善盡監督義務,應與韓國棟負連帶賠償 之責。依民事訴訟法第222條第2項規定,審酌兩造之陳述、 卷附之火災出動觀察紀錄、照片、銷售訂購單、估價單、感 謝狀及訴外人即證人李韋莊、陳妙巽之證言等情,堪認上訴 人所有之分離式冷氣室外機3臺、娃娃機臺10臺、衣物300件 因上開火災受損計新臺幣(下同)21萬2,944元,其依侵權 行為法律關係請求被上訴人再連帶給付逾第一審判命金額24 萬3,860元本息之部分,為無理由,指摘為不當,並就原審 命為辯論及已論斷或其他贅述而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者,泛 言謂為違法,而非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 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更未具體敘述為 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 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難認其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依 首揭說明,應認其上訴為不合法。 三、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4 44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官 盧 彥 如 法官 周 舒 雁 法官 吳 美 蒼 法官 陳 容 正 法官 蔡 和 憲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郭 詩 璿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2025-03-20

TPSV-114-台上-446-20250320-1

台抗
最高法院

請求損害賠償等聲請訴訟救助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抗字第205號 抗 告 人 黃照岡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劉貞君間請求損害賠償等事件,聲請訴訟 救助,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2月19日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78號),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訴訟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按當事人因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而聲請訴訟救助者,關於請求救 助之事由,應提出能即時調查之證據,以釋明之,此觀民事訴訟 法第109條第2項、第284條之規定自明。所謂無資力,係指窘於 生活,且缺乏經濟信用者而言。本件抗告人對於臺灣臺南地方法 院112年度重訴字第151號判決提起上訴,未據繳納裁判費,並以 其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為由,向原法院聲請訴訟救助。原法院以 :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 單,僅為稅捐稽徵機關據為核稅之標準。且抗告人於第一審及兩 造間多起刑事案件中均曾委任律師為其訴訟代理人,其所提111 、112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 產查詢清單,不足以釋明其有窘於生活,且缺乏經濟上信用,致 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因認其聲請為無理由,以裁定駁回之。經 核於法並無違背。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不當,聲明廢棄,非有 理由。 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1項 、第449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官 盧 彥 如 法官 周 舒 雁 法官 吳 美 蒼 法官 蔡 和 憲 法官 陳 容 正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賴 立 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2025-03-20

TPSV-114-台抗-205-20250320-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夫妻剩餘財產分配等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上字第451號 上 訴 人 范丞東 訴訟代理人 曾彥峯律師 被 上訴 人 張伃果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夫妻剩餘財產分配等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 國113年12月25日臺灣高等法院第二審判決(112年度家上字第10 5號),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上訴第三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又提起上訴,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其以民事訴訟法第 469條所定事由提起第三審上訴者,應於上訴狀內表明:原 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 法令之具體事實。其依同法第469條之1規定提起上訴者,並 應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 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另第三審法院應於 上訴聲明之範圍內,依上訴理由調查之。同法第467條、第4 70條第2項、第475條本文分別定有明文。而依同法第468條 規定,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依同法 第469條規定,判決有該條所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為當然違 背法令。當事人提起第三審上訴,如合併以同法第469條及 第469條之1之事由為上訴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 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之司法院大法官解釋、憲 法法庭裁判,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等及其具體內容, 暨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具體敘述 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 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如未依上述方法表明,或其所 表明者與上開法條規定不合時,即難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 由,其上訴自非合法。另第三審法院就未經表明於上訴狀或 理由書之事項,除有民事訴訟法第475條但書情形外,亦不 調查審認。上開規定,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規定,於家事訴 訟事件準用之。 二、本件上訴人對於原判決於其不利部分提起上訴,雖以該部分 判決違背法令為由,惟核其上訴理由狀所載內容,係就原審 取捨證據、認定事實之職權行使所論斷:兩造原為夫妻,被 上訴人於民國109年5月8日(下稱基準日)訴請離婚,兩造 於同年6月30日調解離婚成立。上訴人於兩造婚姻關係存續 期間有召妓之行為,且與其他女子交往關係逾越正常分際, 違反忠誠義務,侵害被上訴人之配偶身分法益且情節重大, 審酌兩造之經歷、財產、上訴人侵權行為態樣、被上訴人精 神痛苦程度等一切情狀,被上訴人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 、第195條第1項前段、第3項規定得請求之精神慰撫金以新 臺幣(下同)30萬元為適當。又原判決附表(下稱附表)一 編號17所示保單價值準備金依被上訴人於基準日前各以無償 取得金錢及婚後財產繳納保費之比例計算,應按2萬5,063元 納入被上訴人婚後財產,附表一編號13所示保單為被上訴人 無償取得,不應納入,附表一編號24、27、29、32所示被上 訴人以保單質借或貸款所得款項117萬8,513元(其中編號29 部分係以編號17所示保單質押借款,應以半數計算),扣除 被上訴人於108年7月至基準日期間所需生活費用17萬1,129 元,其餘100萬7,384元乃被上訴人為減少上訴人對於剩餘財 產之分配而故意借款增加債務,加計附表一編號1至12、14 至16、18至21、25、28、30、31所示之被上訴人婚後財產, 則被上訴人於基準日之婚後財產合計18萬2,778元。另上訴 人不能證明其對訴外人范錦芳、范劉貴英負有540萬元之婚 後借款債務,其於基準日之婚後財產如附表二編號1至15所 示,合計286萬8,278元,被上訴人得請求兩造剩餘財產差額 之半數即134萬2,750元。上訴人對被上訴人並無不當得利債 權存在,無從抵銷等情,指摘為不當,並就原審命為辯論及 已論斷或其他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者,泛言謂為違法,而非 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 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更未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 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 之理由,難認其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依首揭說明,應認其 上訴為不合法。至原判決贅述其他理由,無論當否,與判決 結果不生影響,附此說明。 三、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民事 訴訟法第481條、第444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 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官 盧 彥 如 法官 周 舒 雁 法官 吳 美 蒼 法官 陳 容 正 法官 蔡 和 憲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郭 詩 璿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2025-03-20

TPSV-114-台上-451-20250320-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確認所有權存在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上字第447號 上 訴 人 林澤黎 林柳成 林修竹 林孟喜 林瑩杰 林秀嫒 林運財 林柏壽 林惠仙 林明鏡 林聯耀 林倖如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李德正律師 廖乃慶律師 被 上訴 人 財政部國有財產署 法定代理人 曾國基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所有權存在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 3年12月25日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第二審判決(113年度上字第 200號),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上訴第三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又提起上訴,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其以民事訴訟法第 469條所定事由提起第三審上訴者,應於上訴狀內表明:原 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 法令之具體事實。其依同法第469條之1規定提起上訴者,並 應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 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另第三審法院應於 上訴聲明之範圍內,依上訴理由調查之。同法第467條、第4 70條第2項、第475條本文分別定有明文。而依同法第468條 規定,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依同法 第469條規定,判決有該條所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為當然違 背法令。當事人提起第三審上訴,如合併以同法第469條及 第469條之1之事由為上訴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 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之司法院大法官解釋、憲 法法庭裁判,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等及其具體內容, 暨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具體敘述 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 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如未依上述方法表明,或其所 表明者與上開法條規定不合時,即難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 由,其上訴自非合法。另第三審法院就未經表明於上訴狀或 理由書之事項,除有民事訴訟法第475條但書情形外,亦不 調查審認。   二、本件上訴人對於原判決提起上訴,雖以該判決違背法令為由 ,惟核其上訴理由狀所載內容,係就原審取捨證據、認定事 實之職權行使所論斷:日治時期大屯郡○○庄○○段000之1地號 番地(下稱000之1號番地)登記為訴外人即上訴人之再轉被 繼承人林虎所有,於昭和8年(民國22年)9月2日坍沒滅失 。依卷附之臺中市大里地政事務所函、土地相關沿革對照表 及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函等,堪認原判決附圖黃色螢光筆所 示土地目前為臺中市○○區站南段00地號土地(重測前為同區 烏日段000之7地號,下稱附圖土地),該土地分割自50年間 由同段000地號土地分割出之同段000之1地號土地(下稱000 之1號土地),000之1號土地權屬於日治時期○○庄○○段○○號 番地內,與000之1號番地不同,上訴人未能證明000之1號番 地已浮覆為附圖土地,則其請求確認附圖土地所有權為其公 同共有,並無理由等情,指摘為不當,並就原審命為辯論及 已論斷或其他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者,泛言謂為違法,而非 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 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更未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 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 之理由,難認其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依首揭說明,應認其 上訴為不合法。又不必要之證據方法,法院原可衡情不予調 查,不為當事人證據之聲明所拘束。原審已敘明依上開證據 足以認定000之1號土地與000之1號番地不同,上訴人指摘原 審未依其聲請調閱日治時期○○段000之7地號番地之土地登記 簿,即屬判決違背法令,不無誤會,附此說明。 三、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4 44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官 盧 彥 如 法官 周 舒 雁 法官 吳 美 蒼 法官 陳 容 正 法官 蔡 和 憲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郭 詩 璿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2025-03-20

TPSV-114-台上-447-20250320-1

台聲
最高法院

請求損害賠償等再審聲請再審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聲字第237號 聲 請 人 王林立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游幸珠等間請求損害賠償等再審事件,對 於中華民國113年3月27日本院裁定(113年度台聲字第326號), 聲請再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按對於本院確定裁定聲請再審,如其前訴訟程序應委任律師為訴 訟代理人者,依民事訴訟法第507條準用第505條、第466條之1第 1項前段規定,亦應委任律師為其訴訟代理人,此為必須具備之 程式。本件聲請人對前訴訟程序其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 本院113年度台聲字第326號裁定(下稱原確定裁定)聲請再審, 未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而其就原確定裁定之先前裁定(112 年度台聲字第286號、110年度台聲字第3068號、第3071號、第30 73號、第3643號)已多次聲請再審,因未委任律師為其訴訟代理 人,經本院裁定駁回,有各該裁定在卷可稽,參酌民事訴訟法施 行法第9條規定,可認其明知聲請再審要件有欠缺,得不命補正 ,逕認其聲請再審非合法。至聲請人以其他與本件無涉,經本院 以未表明再審理由或其他不得聲請再審之事由而裁定駁回聲請再 審之事件,主張毋庸委任訴訟代理人,容有誤會,併此說明。 據上論結,本件聲請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507條、第502條 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官 盧 彥 如 法官 周 舒 雁 法官 吳 美 蒼 法官 周 群 翔 法官 陳 容 正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賴 立 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2025-03-20

TPSV-114-台聲-237-20250320-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確認婚姻關係存在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上字第448號 上 訴 人 A01 訴訟代理人 黃勝文律師 被 上訴 人 A02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婚姻關係存在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 113年10月9日臺灣高等法院第二審判決(113年度家上字第53號 ),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上訴第三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又提起上訴,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其以民事訴訟法第 469條所定事由提起第三審上訴者,應於上訴狀內表明:原 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 法令之具體事實。其依同法第469條之1規定提起上訴者,並 應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 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另第三審法院應於 上訴聲明之範圍內,依上訴理由調查之。同法第467條、第4 70條第2項、第475條本文分別定有明文。而依同法第468條 規定,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依同法 第469條規定,判決有該條所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為當然違 背法令。當事人提起第三審上訴,如合併以同法第469條及 第469條之1之事由為上訴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 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之司法院大法官解釋、憲 法法庭裁判,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等及其具體內容, 暨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具體敘述 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 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如未依上述方法表明,或其所 表明者與上開法條規定不合時,即難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 由,其上訴自非合法。另第三審法院就未經表明於上訴狀或 理由書之事項,除有民事訴訟法第475條但書情形外,亦不 調查審認。上開規定,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規定,於家事訴 訟事件準用之。 二、本件上訴人對於原判決提起上訴,雖以該判決違背法令為由 ,惟核其上訴理由狀所載內容,係就原審取捨證據、認定事 實之職權行使所論斷:兩造於民國99年5月17日結婚,110年 6月間簽立兩願離婚協議書,同年10月1日至戶政機關辦理離 婚登記。依兩造間簡訊、對話錄音內容、證人即見證人甲○○ 、乙○○之證言等,堪認兩造間確有離婚之真意,並經甲○○、 乙○○親見、親聞,符合民法第1050條所定之要件等情,指摘 為不當,並就原審命為辯論及已論斷或其他與判決結果不生 影響者,泛言謂為違法,而非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 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更未 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 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難認其已合法表明上 訴理由。依首揭說明,應認其上訴為不合法。至原判決贅述 其他理由,無論當否,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附此說明。 三、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民事 訴訟法第481條、第444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 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官 盧 彥 如 法官 周 舒 雁 法官 吳 美 蒼 法官 陳 容 正 法官 蔡 和 憲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郭 詩 璿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2025-03-20

TPSV-114-台上-448-20250320-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拆屋還地等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上字第385號 上 訴 人 呂永堂 呂梅雅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林榮華律師 被 上訴 人 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新北市榮民服務處 法定代理人 林振生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拆屋還地等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7 月23日臺灣高等法院第二審判決(112年度重上字第292號),提 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上訴第三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又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且提起上訴 ,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 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依 民事訴訟法第469條之1規定提起上訴者,並應具體敘述為從 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 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另第三審法院應於上訴聲明之範圍 內,依上訴理由調查之。同法第467條、第468條、第470條 第2項、第475條本文各有明定。是當事人提起上訴,如依同 法第469條規定,以原判決有所列各款情形之當然違背法令 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有合於各該條款 規定情形之具體內容,及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 具體事實;如依同法第469條之1規定,以原判決有前條以外 其他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 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司法院解釋或憲法法 庭裁判字號,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法則等及其具體 內容,暨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具 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 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上訴狀或理由書如未依 上述方法表明,或其所表明者與上開法條規定不合時,即難 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其上訴自非合法。另第三審法院 就未經表明於上訴狀或理由書之事項,除有民事訴訟法第47 5條但書情形外,亦不調查審認。 二、上訴人就原判決於其不利部分提起上訴,雖以該部分判決違 背法令為由,惟核其上訴理由狀所載內容,係就原審取捨證 據、認定事實之職權行使,所論斷:系爭房地為被上訴人列 管輔導之榮民靳德正所有,上訴人雖於靳德正死亡後遷入居 住迄今,惟上訴人呂永堂既未證明曾於靳德正生前向其買受 系爭房地,上訴人呂梅雅更非僅係系爭房地之輔助占有人, 被上訴人主張上訴人無權占有系爭房地,即非無據。再依靳 德正死亡時之時空背景、被上訴人接獲地政機關通知後之處 理情形綜合以觀,難認本件有何足使上訴人信賴被上訴人不 欲行使權利之特別情事,被上訴人基於靳德正遺產管理人之 身分為本件請求,亦屬正當行使權利,與誠信原則並無違背 。從而,被上訴人㈠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前段、第179條規定 ,先位請求上訴人遷讓返還系爭房地(備位之訴無庸審究) ;㈡依民法第179條規定,請求給付新臺幣(下同)47萬4,91 0元本息,並自民國111年3月17日起至返還系爭土地之日止 ,按年給付依系爭土地當年度申報地價年息5%乘以57平方公 尺計算之金額;㈢於原審依民法第179條規定,擴張請求給付 4萬9,602元各本息,並自113年1月1日起至返還系爭房屋之 日止,按年給付依系爭房屋當年度課稅現值5%計算之金額, 均有理由,應予准許,另說明無訊問證人之必要等情,指摘 為不當,並就原審已論斷者,泛言論斷矛盾,或違反論理、 經驗、證據法則或違法,而非表明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 令之具體事實,更未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 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 難認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依首揭說明,應認其上訴為不合 法。末查,原審斟酌全辯論意旨及調查證據之結果,就本件 所涉爭點,依自由心證判斷事實真偽,並無所載理由前後牴 觸或判決主文與理由不符等理由矛盾之情事。上訴人就此所 為之指摘,不無誤會。至本院112年度台上字第97號判決, 與本件基礎事實不同,無從比附援引。均併此說明。  三、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4   44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官 沈 方 維 法官 陳 麗 玲 法官 方 彬 彬 法官 陳 容 正 法官 陳 麗 芬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區 衿 綾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2025-03-19

TPSV-114-台上-385-20250319-1

台聲
最高法院

請求塗銷預告登記聲請核定第三審律師酬金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聲字第282號 聲 請 人 陳怡秀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陳韋誠間請求塗銷預告登記上訴事件(本 院113年度台上字第2384號),聲請核定第三審律師酬金,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之第三審律師酬金核定為新臺幣四萬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官 沈 方 維 法官 陳 麗 玲 法官 陳 麗 芬 法官 陳 容 正 法官 方 彬 彬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胡 明 怡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2025-03-19

TPSV-114-台聲-282-20250319-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給付工程款

最高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台上字第289號 上 訴 人 銘登營造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董榮進 訴訟代理人 張競文律師 被 上訴 人 金華成金屬工程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進成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工程款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 0月30日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第二審判決(110年度建上字第5 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廢棄,發回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理 由 一、被上訴人主張:上訴人於民國102年11月23日將其向訴外人 高雄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下稱新工處)承攬「高雄市 三民區河堤國民小學第一期校舍新建工程(建築部分)」( 下稱新建工程)中之「圖書館3~4F帷幕牆工程」、「立面U 型結構玻璃造型牆」(下依序分稱帷幕牆工程、U型玻璃工 程,合稱系爭工程)交由伊施作,兩造並訂有工程合約書( 下稱系爭合約)。伊就系爭工程已施作完成,並經業主即新 工處於105年4月22日完成驗收,惟上訴人尚有工程款新臺幣 (下同)253萬8,000元(下稱系爭工程款)未給付。爰依系 爭合約,求為命上訴人如數給付,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 起算法定遲延利息之判決(未繫屬本院部分,不另贅述)。 二、上訴人辯以:系爭工程款請求權已逾2年之請求權時效,伊 得拒絕給付。又帷幕牆工程之約定工期為28日曆天,被上訴 人實際施作170日,逾期142日,伊得依系爭合約請求被上訴 人給付184萬6,000元之逾期違約金(下稱逾期違約金);另 因被上訴人施作帷幕牆工程嚴重落後,致伊遭業主裁罰266 萬5,929元之逾期罰款(下稱逾期罰款),依系爭合約一般 條款第10條約定,應由被上訴人負責。伊得以逾期違約金、 逾期罰款與系爭工程款為抵銷抗辯。再者,U型玻璃工程依 約採實作實算,被上訴人實際施作面積較合約面積短少,應 另扣除10萬9,806元等語。 三、原審維持第一審所為命上訴人給付系爭工程款本息之判決, 駁回其上訴,理由如下:  ㈠上訴人於102年11月23日將其承攬新建工程中之系爭工程分包 被上訴人施作,約定報酬為453萬8,000元,該新建工程經業 主於105年4月22日完成驗收,上訴人尚有系爭工程款未給付 ,為兩造所不爭執。  ㈡觀諸上訴人於105年12月22日、107年5月16日信函內容,已見 上訴人2度通知被上訴人,表示欲以逾期違約金及逾期罰款 扣抵系爭工程款之意,堪認上訴人2度對系爭工程款存在為 承認,而中斷請求權時效,重行起算2年短期時效。故被上 訴人於108年6月24日提起本件訴訟時,系爭工程款請求權尚 未罹於時效而消滅。  ㈢依證人林威宏證述,新建工程施工日誌、工程備忘錄、新工 處109年9月21日函、監造單位姜樂靜建築師事務所109年11 月2日函、103年7月30日協調會議紀錄,參互以觀,可認帷 幕牆工程於103年7月11日已完成約定數量而完工。被上訴人 雖有將帷幕牆玻璃尖角部分施作完成面突出於圓弧屋頂外邊 角之施作錯誤,然此為瑕疵,不影響該工程已施作完成之認 定。  ㈣依系爭合約施工說明書約定,帷幕牆工程之工期為28日曆天 ,然應依施工計畫書檢附之施工進度表(下稱進度表),以 預期進度與實際進度比對,據以認定帷幕牆工程之施作有無 逾期。稽諸上訴人所陳,103年5月25日趕工通知備忘錄、進 度表,可知帷幕牆工程之預計工期將近3個月,被上訴人自 受上訴人103年5月6日通知於翌日進場丈量施作,至同年7月 11日即施作完成,共約2個月餘,堪認被上訴人並無逾期完 工之情事。故上訴人無從以逾期違約金、逾期罰款與系爭工 程款抵銷。  ㈤計價單為上訴人單方製作,丈量結果未經被上訴人確認,不 得徒憑該計價單,逕認U型玻璃有施作數量未達合約數量之 情事,自無從據以扣除U型玻璃工程價金。  ㈥從而,被上訴人依系爭合約請求上訴人給付系爭工程款本息 ,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本院之判斷:  ㈠承攬之工作是否完成,應以承攬契約所約定之工作內容為判 斷依據。倘承攬人施作之工作物,外觀上即與契約約定之工 程圖說不符,是否可認已完成工作,應依契約及相關附件之 約定、該不符合工程圖說之具體情形、修補之難易程度及工 程界之慣例等項綜合判斷之,而非當然可謂僅屬瑕疵修補問 題。  ㈡被上訴人就帷幕牆工程,雖有施作錯誤之瑕疵,惟該工程於1 03年7月11日即已完成約定數量而完工,固為原審所認定。 然觀諸系爭工程之施工說明書第2條第9項,明定業主或監造 單位所提供之圖說規範有標示者,需配合施作等情(見一審 審建字卷22頁);而系爭工程圖說A3-01、A5-14所標示之帷 幕牆玻璃尖角施作完成面係位於圓弧屋頂內(見一審建字卷 五11、13頁),再參酌103年7月25日現場照片、新工處109 年9月21日函內容(見原審卷一253、283頁;一審建字卷一5 33至534頁),似見被上訴人施作之完成面位於圓弧屋頂外 ,嗣經新工處同意變更設計,取消尖角末端玻璃,改以包版 收圓錐弧形,並修正圖說,且不予加帳及展延工期。倘若如 此,被上訴人原所完成之帷幕牆外觀上既與契約原約定之工 程圖說不符,依上說明,能否猶認僅屬工作物之瑕疵,不影 響該工程已完工之認定,即有再加研求之必要。而上訴人一 再辯稱:被上訴人於103年10月20日始完成系爭工程等詞( 見原審卷一248頁、卷二152、251、311頁),究竟系爭工程 之上開施作錯誤能否認為已完工,攸關系爭工程何時依約完 成,上訴人可否向被上訴人主張逾期違約金之認定,自應調 查審認。原審未遑細究,徒以被上訴人於103年7月11日完成 帷幕牆約定數量時,即為該工程之完工日,而為不利上訴人 之認定,已有判決不備理由之違誤。  ㈢兩造就帷幕牆工程所約定之工期為28日曆天,上訴人於103年 5月6日通知被上訴人於翌日進場丈量施作,亦為原審認定之 事實。且觀諸施工說明書第3條,載明約定之工期以通知進 場日起算,於期限內完成,備料時間自理等情(見一審審建 字卷24頁),似見帷幕牆工程應自103年5月7日起算28日曆 天完成,否則即屬逾期完工,且備料時間不另給予工期。然 依被上訴人提出之帷幕牆工程進度表(見一審建字卷二89頁 ),預計工期為109工作日,「任務名稱」欄所列任務似含 備料項目;參以被上訴人主張:帷幕牆工程所約定之工期28 天係指進度表之編號10、16、22、25、26等情(見原審卷二 152頁),則進度表所列各項「任務」,究竟何者為約定工 期之工項?何者屬不另給予工期之備料時間?影響被上訴人 是否逾期完工、上訴人通知被上訴人進場施作前是否給予合 理備料時間、被上訴人逾期完工是否可歸責之認定,自應詳 查釐清。原審未予查明,率以進度表所列部分任務之預計工 期將近3個月,作為判斷被上訴人有無逾期完工之依據,且 未說明何以不採兩造約定工期之理由,逕認被上訴人並未逾 期完工,進而為不利上訴人之認定,亦有判決不備理由及理 由矛盾之違法。  ㈣本件事實尚有未明,本院無從為法律上之判斷。上訴論旨, 指摘原判決不當,求予廢棄,非無理由。  五、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有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 、第478條第2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官 沈 方 維 法官 陳 麗 玲 法官 陳 麗 芬 法官 陳 容 正 法官 方 彬 彬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胡 明 怡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2025-03-19

TPSV-114-台上-289-20250319-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