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廖珮伶

共找到 111 筆結果(第 51-60 筆)

重上更一
臺灣高等法院

塗銷最高限額抵押權登記等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重上更一字第95號 上 訴 人 王台章 上列上訴人因與被上訴人臺灣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參加人華南商 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租迪和股份有限公司、彰化商業銀行股 份有限公司間請求塗銷最高限額抵押權登記等事件,對於中華民 國113年11月19日本院113年度重上更一字第95號判決,提起第三 審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人應於收受本裁定正本7日內補提委任律師或具律師資格之 關係人為訴訟代理人之委任書,逾期即駁回其第三審上訴。   理  由 一、按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之1規定:「對於第二審判決上訴,上 訴人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但上訴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具 有律師資格者,不在此限。上訴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 、二親等內之姻親,或上訴人為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時, 其所屬專任人員具有律師資格並經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 第三審訴訟代理人。第1項但書及第2項情形,應於提起上訴 或委任時釋明之。上訴人未依第1項、第2項規定委任訴訟代 理人,或雖依第2項委任,法院認為不適當者,第二審法院 應定期先命補正。逾期未補正亦未依第466條之2為聲請者, 第二審法院應以上訴不合法裁定駁回之」。 二、本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3年11月19日本院113年度重上更一字 第95號第二審判決,提起第三審上訴,未依前開規定委任律 師或提出具律師資格之關係人為訴訟代理人之委任書。茲命 上訴人應於收受本裁定正本之日起7日內,補正律師或具律 師資格關係人之委任書,逾期不補正,即駁回上訴。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民事第二十一庭            審判長法 官 陳蒨儀               法 官 宋家瑋               法 官 廖珮伶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書記官 蘇秋凉

2025-01-15

TPHV-113-重上更一-95-20250115-2

重上更一
臺灣高等法院

回復原狀等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1年度重上更一字第180號 上 訴 人 安敦新世界社區管理委員會 法定代理人 黃長生 0000000000000000 送達代收人 謝珏馨 上列上訴人因與被上訴人楊文葉間請求回復原狀等事件,對於中 華民國113年12月3日本院111年度重上更一字第180號判決,提起 第三審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人應於收受本裁定正本7日內補提委任律師或具律師資格之 關係人為訴訟代理人之委任書,逾期即駁回其第三審上訴。   理  由 一、按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之1規定:「對於第二審判決上訴,上 訴人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但上訴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具 有律師資格者,不在此限。上訴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 、二親等內之姻親,或上訴人為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時, 其所屬專任人員具有律師資格並經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 第三審訴訟代理人。第1項但書及第2項情形,應於提起上訴 或委任時釋明之。上訴人未依第1項、第2項規定委任訴訟代 理人,或雖依第2項委任,法院認為不適當者,第二審法院 應定期先命補正。逾期未補正亦未依第466條之2為聲請者, 第二審法院應以上訴不合法裁定駁回之」。 二、本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3年12月3日本院111年度重上更一字 第180號第二審判決,提起第三審上訴,未依前開規定委任 律師或提出具律師資格之關係人為訴訟代理人之委任書。茲 命上訴人應於收受本裁定正本之日起7日內,補正律師或具 律師資格關係人之委任書,逾期不補正,即駁回上訴。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民事第二十一庭            審判長法 官 陳蒨儀               法 官 宋家瑋               法 官 廖珮伶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書記官 蘇秋凉

2025-01-15

TPHV-111-重上更一-180-20250115-2

臺灣高等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抗字第1261號 抗 告 人 李穆洋(Henry Sadeli) 上列抗告人與萬科地產開發股份有限公司間清償債務強制執行事 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9月24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3年度執事 聲字第492號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抗告人前持臺灣士林地方法院(下稱士林地院)112年度司 促字第7448號支付命令暨確定證明書影本為執行名義(下合 稱系爭執行名義),向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下稱原法院)聲 請對相對人之財產為強制執行,經原法院以113年度司執字 第162203號清償債務強制執行事件(下稱系爭執行事件)受 理。原法院民事執行處(下稱執行法院)司法事務官(下稱 司事官)於民國113年8月1日以北院英113司執福字第162203 號執行命令(下稱系爭執行命令)定期命抗告人補正系爭執 行名義正本,抗告人逾期未補正,經執行法院司事官於113 年9月5日以113年度司執字第162203號裁定(下稱原處分) 駁回抗告人強制執行之聲請(系爭執行事件卷第39、43頁) 。抗告人不服,提出異議,經原裁定駁回,抗告人不服,提 起本件抗告。 二、按確定之支付命令得為執行名義,此觀民事訴訟法第521條 第1項、強制執行法第4條第1項第2款規定自明。且依強制執 行法第6條第1項第2款規定,應提出支付命令及確定證明書 正本,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若有欠缺,依強制執行法第30 條之1準用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規定,其情形可補 正者,經執行法院定期間先命補正而未補正,執行法院得以 裁定駁回強制執行之聲請。 三、抗告意旨略以:伊聲請系爭執行事件前,有檢附系爭執行名 義正本,向士林地院聲請對相對人之財產強制執行,經士林 地院囑託原法院執行,故執行法院應向士林地院詳查該執行 名義正本卻未詳查,逕以伊逾期未補正,駁回伊之強制執行 聲請,未免速斷,且不合乎比例原則,原裁定予以維持,自 有違誤,爰提起抗告,請求廢棄原裁定及原處分等語。 四、經查,抗告人於112年8月21日執系爭執行名義正本,向士林 地院聲請對相對人強制執行,經該院以112年度司執字第668 30號事件(下稱系爭士院執行事件)受理,並於112年8月30 日裁定移送至原法院,原法院遂以112年度司執字第154897 號事件(下稱154897號執行事件)受理,復於112年11月1日 以執行無結果為由,退還系爭執行名義正本予抗告人,經抗 告人於112年11月4日收受該等正本而執行終結。抗告人另於 112年11月28日向原法院聲請對相對人強制執行,經該院以1 12年度司執字第200453號事件(下稱200453號執行事件)受 理,嗣因執行無結果,於112年12月22日執行終結。抗告人 復於113年7月29日持系爭執行名義影本,向執行法院聲請對 相對人強制執行,經執行法院以系爭執行事件受理,並以系 爭執行命令命抗告人應於文到5日內補正系爭執行名義正本 ,抗告人並於113年8月5日收受系爭執行命令等情,經本院 職權調閱154897號、200453號執行事件及系爭執行事件卷查 閱無訛,堪予認定。是抗告人聲請本件強制執行,僅提出系 爭執行名義影本,自與強制執行法第6條第1項規定不符,執 行法院以系爭執行命令命抗告人補正,抗告人逾期未補正, 依前揭說明,其為強制執行之聲請程式自有欠缺,是執行法 院司事官依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準用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 1項第6款規定,於113年9月5日以原處分駁回抗告人強制執 行之聲請,原裁定維持原處分而將抗告人之聲明異議駁回, 於法均無違誤。抗告人雖主張:伊前已將系爭執行名義正本 交付士林地院,受囑託法院有調卷義務,原法院應向士林地 院調卷詳查,卻未為之而駁回伊之聲請,不合乎比例原則云 云,惟系爭執行名義係由士林地院核發,無強制執行法第6 條第2項本文規定之適用;系爭執行事件係抗告人逕向原法 院聲請執行,非由士林地院囑託原法院執行,且抗告人交付 士林地院之系爭執行名義正本,業經原法院於112年11月4日 退還抗告人收受一情,業如前述,是抗告人前開主張,洵屬 無據。 五、綜上所述,系爭執行事件之聲請,為不合法,原處分駁回抗 告人強制執行之聲請,核無違誤。原裁定駁回抗告人之異議 ,亦無不合。抗告人仍執陳詞,指摘原裁定不當,求為廢棄 原裁定及原處分,為無理由,應駁回其抗告。 六、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民事第二十一庭             審判長法 官 陳蒨儀                法 官 廖珮伶                法 官 羅惠雯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除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外,不得再抗告。如提起再 抗告,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委任律師為代理人向本院提出再抗 告狀。並繳納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書記官 洪秋帆

2025-01-15

TPHV-113-抗-1261-20250115-1

上易
臺灣高等法院

拆屋還地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上易字第876號 上 訴 人 夏舒宸 訴訟代理人 陳德聰律師 被上訴人 卓康治 訴訟代理人 賈育民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拆屋還地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3月 29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0年度訴字第4542號第一審判決提起上 訴,本院於113年12月17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廢棄。 被上訴人應將坐落臺北市○○區○○段○○段00000地號土地上如附圖 所示A部分(面積0.64平方公尺)之地上物拆除,並將該占用之 土地返還予上訴人及其他全體共有人。 第一、二審訴訟費用由被上訴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上訴人主張:上訴人為臺北市○○區○○段○○段○○○○段○000 00 地號土地(下稱系爭土地)共有人之一,持有所有權應 有部分(下稱應有部分)為1/20,被上訴人則為門牌號碼臺 北市○○區○○街00巷0 號1 樓即同段000 建號房屋(下稱系爭 房屋)所有人,系爭房屋之牆垣(下稱系爭牆垣)如附圖所 示A部分(面積0.64平方公尺,下稱系爭地上物)無權占用 系爭土地,爰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前段、中段、第821條規 定,請求被上訴人應將系爭地上物拆除,並將該占用之土地 返還上訴人及全體共有人。原審為上訴人敗訴之判決,上訴 人聲明不服,提起上訴,上訴聲明求為判決:㈠原判決廢棄 。㈡被上訴人應將系爭地上物拆除,並將該占用之土地返還 予上訴人及其他全體共有人。 二、被上訴人則以:系爭房屋於民國(下同)64年間由訴外人香 洪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建設公司興建之鋼筋混凝土造建物, 且建設公司交屋時,系爭牆垣已存在,並維持原狀至今。又 上訴人取得系爭土地時,系爭地上物早已存在,含上訴人在 內之系爭土地共有人或前所有人於系爭房屋建造之初,即知 系爭地上物越界占用系爭土地,依民法第796 條第1 項前段 規定,不得請求被上訴人拆除系爭地上物。系爭地上物為系 爭房屋之一部,拆除花費甚鉅,反之,上訴人於92年7月、9 8年6月、99年7月間才陸續取得系爭土地應有部分,其持份 面積不足1 坪,且系爭土地供公眾通行使用,自84年道路拓 寬迄今已有29年,於通行範圍內,上訴人就系爭土地所有權 之行使應受限制。況系爭地上物僅占用系爭土地面積0.64平 方公尺又位在路邊排水溝內側,上訴人無從使用收益,系爭 地上物也無礙道路通行,不影響公共安全,上訴人未因系爭 地上物占用系爭土地受有損害,考量公共利益與當事人利益 等因素,應認上訴人請求拆除系爭地上物屬權利濫用,是依 民法第796 條之1 前段規定,伊可免為全部或一部之除去或 變更。是上訴人請求拆除系爭地上物並騰空返還系爭土地, 為無理由等語,資為抗辯。並答辯聲明:上訴駁回。 三、兩造不爭執事項:  ㈠上訴人於92年7月11日、98年8月28日以繼承為登記原因各取 得系爭土地應有部分,復於99年7月6日以買賣為登記原因取 得系爭土地應有部分,現持有系爭土地應有部分1/20,有土 地建物查詢資料、系爭土地異動索引查詢資料在卷可查(見 原審卷一第118頁、第127至129頁)。  ㈡被上訴人於65年8月31日登記為系爭房屋所有權人,有土地建 物查詢資料附卷可稽(見原審卷一第122頁)。  ㈢系爭地上物占用系爭土地如附圖編號A所示,有臺北市古亭地 政事務所土地複丈成果圖在卷可佐(見原審卷一第374頁) 。 四、得心證之理由:  ㈠系爭地上物缺乏構造上或使用上獨立性,屬系爭房屋之一部 :  ⒈按所謂附屬建物,係指依附於原建築物以助其效用而未具獨   立性之次要建築而言,諸如依附於原建築物而增建之建物,   缺乏構造上及使用上之獨立性(如由內部相通之頂樓或廚廁   ),或僅具構造上之獨立性,而無使用上之獨立性,並常助   原建築物之效用(如由外部進出之廚廁)等是。此類附屬建   物依民法第811 條之規定,應由原建築物所有人取得增建建   物之所有權,原建築物所有權範圍因而擴張。但於構造上及   使用上已具獨立性而依附於原建築物之增建建物(如可獨立   出入之頂樓加蓋房屋),或未依附於原建築物而興建之獨立   建物,則均非附屬建物,原建築物所有權範圍並不擴張及於   該等建物。是以判斷其是否為獨立建物或附屬建物?除斟酌   上開構造上及使用上是否具獨立性外,端在該建物與原建築   物間是否具有物理上之依附關係以為斷(最高法院109年度 台上字第1633號判決意旨參照)。  ⒉查系爭地上物為「綠色圍牆面」,乃系爭房屋所屬系爭牆垣 之一部分,經測量其長度如附圖a 至b 線段約5.77公尺,最 厚寬度為附圖b至c約0.17公尺,面積0.64平方公尺(見原審 卷一第374 頁);又系爭牆垣設有系爭房屋之大門,且兩側 與系爭房屋1樓延伸之內側其他牆垣相連,上方則連接系爭 房屋之採光罩暨遮雨棚,從系爭牆垣進入後至系爭房屋進屋 前之空間作為堆置雜物使用,再經過3階階梯,才能進入系 爭房屋主建物內部,且進入客廳後,由內梯才能通往地下室 等情,有原審勘驗筆錄、現場照片、附圖佐證(見原審卷一 第314至315頁、本院卷第187至188頁、第195至199頁),且 為兩造所不爭執(見本院卷第191至192頁),勘予認定。準 此,系爭地上物既屬系爭牆垣一部,不僅隔絕馬路與外界隨 意進入房屋,且物理上與系爭房屋一樓內側其他牆垣相連, 無法自成獨立建物,欠缺構造上獨立性,且三側牆垣共同形 成之內部空間亦相通系爭房屋客廳,成為該屋之玄關,而助 於系爭房屋之居住使用效用,與系爭房屋之依存程度緊密, 於經濟上無法與系爭房屋分離使用,不具備使用上獨立性, 揆諸上揭要旨,被上訴人主張系爭地上物已依附而成為系爭 房屋之一部等語,應可採認。  ㈡系爭地上物無權占用系爭土地,被上訴人應拆除系爭地上物 及返還土地予系爭土地共有人:  ⒈按所有人對於無權占有或侵奪其所有物者,得請求返還之; 對於妨害其所有權者,得請求除去之;各共有人對於第三人 ,得就共有物之全部為本於所有權之請求;但回復共有物之 請求,僅得為共有人全體之利益為之,民法第767條第1項前 段、中段、第821條分別定有明文。又民事訴訟法第277條本 文規定,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之 責任。以無權占有為原因,請求返還土地者,占有人對土地 所有權存在之事實無爭執,而僅以非無權占有為抗辯者,土 地所有權人對其土地被無權占有之事實無舉證責任,占有人 自應就其取得占有係有正當權源之事實證明之(最高法院85 年度台上字第1120號判決意旨參照)。被上訴人不爭執上訴 人為系爭土地之共有人,僅就系爭地上物越界占用系爭土地 抗辯如前,應就抗辯事實之真正,負證明之責。  ⒉按民法第796條第1項本文規定「土地所有人建築房屋非因故 意或重大過失逾越地界者,鄰地所有人如知其越界而不即提 出異議,不得請求移去或變更其房屋」,係指鄰地所有人於 土地遭越界建築當時,明知而不即時反對,不得於事後請求 拆除建築物而言。依民法物權編施行法第8條之3規定,上開 規定於98年民法物權編修正前土地所有人建築房屋逾越地界 ,鄰地所有人請求移去或變更其房屋時,亦適用之。又主張 鄰地所有人知其越界而不即提出異議者,應就此項事實負舉 證之責任。倘未能證明其建築房屋時,鄰地所有人知悉越界 建築而不為反對之事實,即無該條規定之適用(最高法院45 年台上字第931號判決先例、111年度台上字第2533號判決意 旨參照參照)。被上訴人主張上訴人前手於63年系爭房屋興 建時就知道有越界建築,且該處為小型社區,如果土地被占 用,上訴人取得土地所有權時就應知占用情形云云(見本院 卷第169頁),為上訴人否認之,未據被上訴人提出證據以 實其說,上開主張已難採信。再者,臺北市政府工務局養護 工程處(下稱北市養工處)為辦理84年度文山○○街道路拓寬 工程,以83年6月1日北市工養權字第56434 號函請臺北市政 府地政處測量大隊(下稱北市測量大隊)辦理前開拓寬工程 用地檢測及逕為分割,故由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以83年6 月6日北市都五字第836058號函檢附前開工程用地都市計畫 樁位圖及於83年6月17日指告案涉樁位予北市測量大隊、養 工處後,北市測量大隊於83年8月依該等函文附件逕將同段0 00地號土地予以分割出系爭土地,於83年8月16日完成分割 登記,惟斯時無土地所有權人到場指界。且系爭房屋坐落之 同段615地號土地查無申請鑑界紀錄,該土地地籍線與登記 面積自69年地籍圖重測後並未異動等情,有臺北市古亭地政 事務所110年10月12日北市古地測字第1107014685號函暨系 爭土地逕為分割相關資料、48年間土地重測前地號資料,臺 北市政府地政局土地開發總隊110年10月20日北市地發繪字 第1107019227號函暨北市養工處、都市發展局上述函文與都 市計畫樁位圖、指樁會勘紀錄及北市測量大隊土地複丈圖及 臺北市古亭地政事務所111年5月11日北市古地測字第111700 7098號函可稽(見原審卷一第148-1至151頁、第184至202頁 、第372頁),至為明確。且依上開三之㈠所示,上訴人於92 年、98年間因繼承取得系爭土地應有部分,於99年因買賣取 得系爭土地應有部分,迄至107年12月間方申請系爭土地鑑 界,有臺北市古亭地政事務所112年1月31日北市古地測字第 1127000152號函暨區地籍調查表等可稽(見原審卷二第59至 65頁),可知上訴人之前手及系爭土地之其他共有人未曾申 請系爭土地與同段000地號土地鑑界,亦未參與系爭土地自 同段000地號逕為分割過程,無從認定其等於系爭地上物63 至64年興建時,即知悉有越界建築之情形。衡諸系爭地上物 占用系爭土地面積較小,益徵上訴人主張其係因107年申請 鑑界後方知悉本件越界占用之情形等語,應屬可採,是被上 訴人主張上訴人於92年、98年間取得系爭土地應有部分之初 時,即知悉系爭地上物有越界建築之情事而未即提出異議, 該當民法第796條第1項要件云云,洵屬無據。  ⒊次按土地所有人非故意逾越地界建築房屋,鄰地所有人請求 移去時,法院得斟酌公共利益及當事人利益,免為全部或一 部之移去,此觀民法第796條之1第1項規定即明。揆其立法 意旨,在於對不符合第796條規定,鄰地所有人得請求移去 逾越地界之房屋時,為防免對社會經濟及當事人之利益造成 重大損害,乃賦予法院裁量權,由法院斟酌社會整體經濟利 益及雙方當事人之利益,免為全部或一部之移去,以衡平雙 方當事人權益。查系爭地上物僅為系爭牆垣之一部,其上連 接遮雨棚,未乘載系爭房屋之2樓,與系爭房屋地下室空間 亦未相連,系爭牆垣僅作為圍牆並設置大門供進出使用,有 現場照片可稽(見原審卷一第314至315頁、本院卷第187至1 88頁、第195至199頁),又被上訴人自陳系爭牆垣厚度約4 吋至8吋,系爭地上物若拆除僅會影響到遮雨棚、冷氣機等 語(見本院卷第168頁),可見拆除地上物無損系爭房屋整 體結構,自不生結構安全影響。且衡情系爭地上物最厚寬度 約0.17公尺、長度約5.77公尺,越界面積僅0.64平方公尺, 面積甚小等情,非不得以上訴人所提水刀切割方式,除去系 爭地上物而保留系爭牆垣未越界部分,以此退縮系爭牆垣至 同段615地號土地上,而仍可維持被上訴人居住之隱密性, 故拆除系爭地上物對被上訴人利益影響甚微。次查,系爭地 上物無權占用系爭土地,自是侵害上訴人之所有權使上訴人 受有侵害,再參以系爭土地現在主要供道路行使,拆除系爭 地上物將使通行寬度增加,益於通行,有助於社會整體利益 ,故本院審酌系爭土地、系爭地上物之實際使用情形、公共 利益及拆除系爭地上物對於被上訴人影響甚微,且拆除非屬 難事,但有害上訴人所有權完整性等兩造利益,認被上訴人 抗辯應依民法第796 條之1 第1 項規定,免除其拆除系爭地 上物及返還土地義務云云,要非可採。  ⒋按民法第148條係規定行使權利,不得以損害他人為主要目的 ,若當事人行使權利,雖足使他人喪失利益,而茍非以損害 他人為主要目的,即不在該條所定範圍之內。被上訴人雖抗 辯系爭地上物占用面積狹小,呈不規則形狀,上訴人請求拆 除系爭地上物為權利濫用云云,然查,上訴人請求被上訴人 拆除系爭地上物,返還系爭土地予上訴人及其他全體共有人 ,係上訴人基於土地共有權人地位之正當權利行使,非以損 害被上訴人為主要目,自不生權利濫用之問題,被上訴人前 揭所辯,洵非可取。被上訴人抗辯:地政機關以放大略圖顯 示系爭地上物占用土地0.64平方公尺,a至b線段為5.77公尺 、b至C線段為0.17公尺,無法確認位置,而無法執行云云, 然查,本件業經地政人員依法官及上訴人指定測量範圍,實 際測量並分算各使用面積等情,有勘驗筆錄、臺北市古亭地 政事務所111年5月11日函文可佐(見原審卷一第304至306頁 、第372至374頁),可見占用位置及面積足以特定,無難以 強制執行之問題,被上訴人前開所辯,亦不可採。  ⒌綜上所述,上訴人主張被上訴人無權占用系爭土地如附圖A所 示,足堪認定,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前段、中段、第821條 規定,請求被上訴人拆除系爭地上物,將所占用之系爭土地 返還全體共有人,核屬有理,自應准許。 五、綜上所述,上訴人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前段、中段、第821 條規定,請求被上訴人將系爭地上物拆除,將所占用之系爭 土地返還全體共有人,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原審為上訴人 敗訴之判決,尚有未洽。上訴論旨指摘原判決不當,求予廢 棄改判,為有理由,爰由本院廢棄改判如主文第2項所示。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或防禦方法及所用之證 據,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爰不 逐一論列,附此敘明。   七、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有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50條、第7   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民事第二十一庭             審判長法 官 羅惠雯                法 官 廖珮伶                法 官 宋家瑋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書記官 何敏華

2025-01-14

TPHV-113-上易-876-20250114-1

臺灣高等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抗字第1131號 抗 告 人 張櫨心即張玉雯 相 對 人 元大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張財育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元大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間聲明異議事 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8月26日臺灣士林地方法院113年度執事 聲字第27號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裁定及原法院司法事務官於民國113年1月23日所為112年度司 執字第93145號裁定均廢棄。   理   由 一、相對人執臺灣彰化地方法院(下稱彰化地院)95年度促字第 26750號支付命令換發之彰化地院民國111年6月27日彰院毓1 11司執仲字第32177號債權憑證(下稱系爭債權憑證)為執 行名義,向原法院民事執行處(下稱執行法院)聲請就抗告 人向第三人三商美邦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三商美邦 人壽)投保如附表所示保險契約(下稱系爭保單)之已得請 領保險給付、解約金及現存之保單價值準備金等債權為強制 執行,經執行法院以112年度司執字第93145號清償債務強制 執行事件(下稱系爭執行事件)受理,於112年11月24日以 士院鳴112司執高字第93145號執行命令(下稱系爭執行命令 ),禁止抗告人在新臺幣(下同)16萬3,802元本息、違約 金、程序費用1,000元、執行費1,319元之範圍內,收取對三 商美邦人壽依系爭保單得領取之債權,三商美邦人壽亦不得 對抗告人清償,有系爭債權憑證、系爭執行命令(見司執字 卷第7至8頁、第17至19頁)可憑。 二、抗告人聲明異議請求撤銷系爭執行命令,司法事務官於113 年1月23日以112年度司執字第93145號裁定(下稱原處分) 駁回抗告人之異議。抗告人不服,提出異議,原法院於113 年8月29日以113年度執事聲字第27號裁定(下稱原裁定)駁 回異議。抗告人不服,提起本件抗告。聲明異議及抗告意旨 略以:系爭保單之解約金為3萬2,468元,未逾10萬元,依金 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於113年6月4日公布之保險法修正草案第1 74條之2第7款規定,不得作為扣押或強制執行之標的。又該 解約金未超過3個月之112年度臺灣省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數 額,伊除系爭保單債權外已無其他財產,系爭保單係維持伊 醫療、生活保障所必要,執行法院逕就系爭保單債權為強制 執行,違反比例原則等語,並聲明:廢棄原裁定及原處分。 三、按強制執行應依公平合理之原則,兼顧債權人、債務人及其 他利害關係人權益,以適當之方法為之,不得逾達成執行目 的之必要限度。強制執行法第1條第2項定有明文。蓋強制執 行程序,攸關債權人、債務人及其他利害關係人之權益,故 執行行為應公平合理兼顧渠等權益,符合比例原則(該條項 立法說明參照)。我國雖無如瑞、奧、德、日等國立法於強 制執行程序中採取介入權制度,惟依上開規定立法意旨,執 行法院執行要保人於壽險契約之權利,應衡酌所採取之執行 方法須有助於執行目的之達成;如有多種同樣能達成執行目 的之執行方法時,應選擇對債務人損害最少之方法為之;採 取之執行方法所造成之損害,不得與欲達成之執行目的之利 益顯失均衡。壽險契約,常見兼有保障要保人等及其家屬生 活,安定社會之功能,執行法院於裁量是否行使終止權執行 解約金債權時,仍應審慎為之,並宜先賦與債權人、債務人 或利害關係人陳述意見之機會,於具體個案依強制執行法第 1條第2項及第122條等規定,兼顧債權人、債務人及其他利 害關係人之權益,為公平合理之衡量(最高法院108年度台 抗大字第897號裁定意旨參照)。復按執行法院就債務人之 壽險契約金錢債權為強制執行時,倘該債權金額未逾依強制 執行法第122條第2項至第4項規定計算維持債務人及其共同 生活之親屬3個月生活所必需數額,而債務人除該壽險契約 金錢債權外,已無財產可供強制執行,或雖有財產經強制執 行後所得之數額仍不足清償債務者,不得對之強制執行。但 有同條第5項所定情形者,不在此限,法院辦理人壽保險契 約金錢債權強制執行原則(下稱執行原則)第6點定有明文 。又按債務人依法領取之社會保險給付或其對於第三人之債 權,係維持債務人及其共同生活之親屬生活所必需者,不得 為強制執行;債務人生活所必需,以最近一年衛生福利部或 直轄市政府所公告當地區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計算其 數額,並應斟酌債務人之其他財產;執行法院斟酌債務人與 債權人生活狀況及其他情事,認有失公平者,不受前三項規 定之限制。但應酌留債務人及其扶養之共同生活親屬生活費 用,強制執行法第122條第2、3、5項定有明文。 四、經查,系爭保單試算至112年11月28日之解約金為3萬2,468 元,有三商美邦人壽提出之保險契約明細表(見系爭執行卷 第33頁)可稽。抗告人目前居住於彰化縣○○○,衛生福利部 公告之112年度臺灣省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用為1萬4,230元 (見執事聲字卷第14頁) ,依前開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之1 .2倍計算抗告人3個月生活所必需數額為5萬1,228元(計算 式:14,230元×1.2×3個月=51,228),系爭保單之保單價值 準備金未逾相對人3個月生活所必需數額。又抗告人名下除 系爭保單外,別無其他財產及所得收入,有抗告人全國財產 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111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 清單影本(見執事聲字第16、18頁)可參,而依系爭債權憑 證及所附繼續執行紀錄表影本(見系爭執行事件卷第7至10 頁),亦見相對人於111年起陸續對抗告人聲請強制執行, 均未獲清償,可徵抗告人除上開解約金債權外,已無其他財 產可供執行。綜據前情,稽以相對人為銀行,債權本金約16 萬餘元,無仰賴債權實現以維持生活之情事,本院認抗告人 主張依執行原則第6點規定,執行法院不得就系爭保單債權 為強制執行,應屬有據。   五、綜上,原處分駁回抗告人之異議,原裁定逕予維持,均有未 合。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及原處分不當,求予廢棄,為有理 由,爰由本院將原裁定及原處分廢棄,由執行法院另為適法 之處理。 六、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有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民事第二十一庭            審判長法 官 陳蒨儀               法 官 宋家瑋               法 官 廖珮伶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再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書記官 蘇秋凉        附表(幣別:新臺幣): 保單號碼 主約名稱 附約名稱 要保人 解約金 保單價值準備金 000000000000 二十年繳費祥安終身壽險 二十年繳費好健康終身醫療健康保險附約 張櫨心 32,468元 32,468元 二十年繳費安康防癌終身健康保險附約計劃B 二十年安心豁免保險費附約 意外身故及殘廢保險金

2025-01-08

TPHV-113-抗-1131-20250108-1

重上
臺灣高等法院

返還借款等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重上字第609號 上 訴 人 黃種進 訴訟代理人 陳純仁律師 被上訴人 黃種榮 訴訟代理人 余淑杏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借款等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2 月29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2年度重訴字第1137號第一審判決提 起上訴,並為訴之追加,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人追加理由三之訴部分駁回。 前項追加之訴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當事人在第二審為訴之追加,除有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 項第2款至第6款之情形外,非經他造同意,不得為之,此觀 同法第446條第1項規定自明。又同法第255條第1項第2款所 謂請求之基礎事實同一,係指追加之訴與原訴之原因事實, 有其社會事實上之共通性及關聯性,而就原請求所主張之事 實及證據資料,於追加之訴得加以利用,且無害於他造當事 人程序權之保障,即追加之訴與原訴之主要爭點有其共同性 ,各請求利益之主張在社會生活上可認為同一或關連,而就 原請求之訴訟及證據資料,於審理繼續進行在相當程度範圍 內具有同一性或一體性,得期待於後請求之審理予以利用, 俾先後兩請求在同一程序得加以解決,避免重複審理,進而 為統一解決紛爭者始屬之。 二、上訴人於原審起訴主張:㈠新北市○○區○○段0000建號即門牌 號碼新北市○○區○○路000號3樓建物(下稱系爭房屋)暨坐落 同段000地號土地、權利範圍4分之1(下稱系爭土地,與系 爭房屋合稱系爭房地)係伊出資新臺幣(下未特別標明者同 )600萬元購買,於民國92年4月3日以買賣為原因登記於被 上訴人名下。被上訴人以系爭房屋收取每月2萬5,000元之租 金,受有起訴回溯15年即97年10月20日至112年10月19日期 間租金共450萬元之不當得利,爰先位依民法第184條、第76 7第1項規定請求返還系爭房地;依民法第179條前段規定請 求給付450萬元。㈡倘先位之訴無理由,系爭房地價款600萬 元係由伊出資墊付,被上訴人受有600萬元之不當得利,爰 備位依民法第179條規定請求被上訴人返還600萬元。㈢被上 訴人於91年3月13日向伊借款美金20萬元,以斯時匯率換算 為698萬3,500元,迄未清償,爰依民法第478條規定請求被 上訴人如數給付。原審為上訴人敗訴之判決,上訴人不服, 提起上訴。上訴人於本院審理中,撤回上開㈢之請求,生撤 回之效力(見本院卷第206頁);就前開㈠請求返還系爭房地 部分,撤回民法第184條、第767條第1項之請求權基礎,併 追加民法第541條第2項之請求權基礎(見本院卷第205頁) 。先位上訴聲明:㈠原判決關於駁回上訴人後開第㈡、㈢項之 訴部分廢棄。㈡被上訴人應將系爭房地所有權移轉登記予上 訴人。㈢被上訴人應給付上訴人45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 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㈣願供擔保, 請准宣告假執行。備位上訴聲明:㈠原判決關於駁回上訴人 後開第㈡項備位之訴部分廢棄。㈡被上訴人應給付上訴人600 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 算之利息。㈢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三、上訴人另於本院追加起訴主張:被上訴人因購買洛杉磯房屋 向伊借款,伊於79年3月9日、80年2月12日、85年9月2日分 別匯款美金6萬元、美金5萬元、美金10萬元予被上訴人,被 上訴人迄未清償,爰依民法第478條規定請求被上訴人如數 給付等語(見本院卷第155至157頁、第173至177頁、第205 至206頁)。被上訴人表明不同意上訴人追加起訴(見本院 卷第206頁)。查原訴原因事實㈠之主要爭點係系爭房地是否 為上訴人實際所有,被上訴人是否受有租金之不當得利;原 因事實㈡之主要爭點係被上訴人是否受有上訴人墊付系爭房 地價款之不當得利;原因事實㈢之主要爭點係兩造於91年3月 13日是否成立美金21萬元之消費借貸法律關係,而追加之訴 之爭點則為兩造間於79年3月9日、80年2月12日、85年9月2 日是否分別成立美金美金6萬元、美金5萬元、美金10萬元之 消費借貸法律關係,追加之訴與原訴之主要爭點不具共同性 ,請求所主張之利益在社會生活上亦不相同,原訴之證據資 料無法為追加之訴所援用,依前揭說明,難認二者基礎事實 同一,如准予追加,有礙本件訴訟終結及被上訴人之防禦暨 審級利益,且查無符合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第3至6款規 定之情形,是上訴人提起上開追加之訴,為不合法,應予駁 回。 四、據上論結,本件追加之訴為不合法,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民事第二十一庭              審判長法 官 陳蒨儀               法 官 宋家瑋               法 官 廖珮伶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書記官 蘇秋凉

2025-01-08

TPHV-113-重上-609-20250108-1

上易
臺灣高等法院

履行協議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上易字第464號 上 訴 人 周裕華 上列上訴人因與被上訴人張希靜間請求履行協議事件,對於中華 民國113年11月5日本院113年度上易字第464號判決,提起第三審 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上訴之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新臺幣210萬4,998元。 上訴人應於收受本裁定正本10日內補提委任律師或具律師資格之 關係人為訴訟代理人之委任書,暨補繳第三審裁判費新臺幣3萬2 ,833元,逾期即駁回其第三審上訴。   理  由 一、按對於第二審判決上訴,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6第1項 前段規定徵收裁判費,並依同法第466條之1第1、2項規定, 委任律師或具律師資格之關係人為其訴訟代理人,此為必須 具備之程式。當事人未依上開規定繳納裁判費或委任訴訟代 理人者,原第二審法院應定期間命其補正,逾期未補正,應 依同法第481條準用第442條第2項規定裁定駁回其上訴。又 計算上訴利益,應就上訴聲明範圍內之訴訟標的,依起訴時 之交易價額核定,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所有之 利益為準;又以一訴主張數項標的者,其價額合併計算之。 但所主張之數項標的互相競合或應為選擇者,其訴訟標的價 額,應依其中價額最高者定之;因債權之擔保涉訟,以所擔 保之債權額為準;如供擔保之物其價額少於債權額時,以該 物之價額為準,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2項、第77條之2第1 項、第77條之6分別定有明文。再按本訴與反訴之訴訟標的 相同者,反訴不另徵收裁判費,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5第1 項定有明文,依此規定,本訴與反訴本應分別徵收裁判費, 僅於本訴及反訴之訴訟標的相同時,反訴始不另徵收裁判費 。 二、經查:  ㈠本件第一審判決命⒈上訴人應給付被上訴人新臺幣(下同)74 萬398元本息(被上訴人起訴請求逾前開本息部分,於本院 審理中予以減縮,爰不贅述)。⒉上訴人應返還附表一所示 本票予被上訴人。⒊上訴人應將如附表二所示之房地(下稱 系爭房地),於民國109年11月3日由新竹市地政事務所109 年收件字第281130號收件之預告登記(下稱系爭登記)予以 塗銷(下合稱本訴)。上訴人不服,提起上訴,並於本院審 理中提起反訴,依兩造間之理財協議書約定,求為命被上訴 人給付105萬1,680元本息之判決(下稱反訴),經本院於11 3年11月5日以113年度上易字第464號第二審判決駁回其上訴 及反訴,上訴人不服,於113年12月2日提起第三審上訴,未 據繳納裁判費。  ㈡關於本訴聲明⒈、⒉部分,被上訴人係依兩造間之過戶協議書 、票據法規定,以一訴請求上訴人給付金錢、返還本票,各 具有獨立之財產權價值,且難認該數項標的間有互相競合或 應為選擇之情事,依前說明,其價額自應予合併計算。本訴 聲明⒈之訴訟標的金額為74萬398元;本訴聲明⒉所示系爭本 票為有價證券,乃表彰一定之財產權,應以其票面金額作為 核定訴訟標的價額之標準,其訴訟標的價額應核定為31萬2, 920(計算式:16萬2,920元+15萬元=31萬2,920元)。至本 訴聲明⒊部分,因系爭登記與附表一編號⒉所示本票,均係為 擔保被上訴人於109年11月間向上訴人借款15萬元之債權, 經濟目的同一,且所擔保債權額未逾系爭房地之交易價格, 是不併算其價額。  ㈢本件本訴、反訴之訴訟標的不相同,應分別徵收裁判費。查 本訴聲明⒈之訴訟標的金額為74萬398元,本訴聲明⒉、⒊之訴 訟標的價額為31萬2,920元,反訴訴訟標的金額為105萬1,68 0元,故上訴人提起第三審上訴之訴訟標的價額為210萬4,99 8元(計算式:74萬398元+31萬2,920元+105萬1,680元=210 萬4,998元),應徵第三審裁判費3萬2,833元。  ㈣上訴人對於本院第二審判決提起第三審上訴,未依規定委任 律師或具有律師資格之關係人為訴訟代理人,亦未繳納第三 審裁判費,爰限期命上訴人補正,如未依期限補正,即以裁 定駁回其上訴。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7   日          民事第二十一庭            審判長法 官 陳蒨儀               法 官 宋家瑋               法 官 廖珮伶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如不服裁定得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 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若經合法抗告,命 補繳裁判費之裁定,並受抗告法院之裁判)。 其餘部分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書記官 蘇秋凉        附表一(期別:民國;幣別:新臺幣/元): 編號 發票人 發票日 票面金額 到期日 票據號碼 卷證依據 1. 張希靜 109年11月30日 16萬2,920元 112年11月29日 000000000 原審卷第29、73頁 2. 張希靜 109年11月30日 15萬元 112年11月29日 000000000 原審卷第73頁 附表二: ⒈土地部分: 編號 土地坐落 面積 (平方公尺) 所有權人 權利範圍 縣市 鄉鎮市區 段 小段 地號 1 新竹市 ○○段 0 3,188.43 張希靜 3189分之24 其他登記事項 (限制登記事項)民國109年11月3日辦理預告登記,請求權人:周裕華,未辦妥所有權移轉登記予請求權人前不得移轉予他人,限制範圍:24/3189(民國109年收件字第281130號) 預告登記請求權人:周裕華 ⒉建物部分: 編號 建號 基地座落 建物門牌 面積 (平方公尺) 權利範圍 1 0000 ○○段0地號 新竹市○○路000號6樓 總面積:88.42 1/1 備考 共有部分: 1.○○段0000建號 (權利範圍:100000分之1345) 2.○○段0000建號 (權利範圍:139分之1) 其他登記事項 (限制登記事項)民國109年11月3日辦理預告登記,請求權人:周裕華,未辦妥所有權移轉登記予請求權人前不得移轉予他人,限制範圍:全部(民國109年收件字第281130號) 預告登記請求權人:周裕華

2025-01-07

TPHV-113-上易-464-20250107-2

臺灣高等法院

債務人異議之訴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12號 抗 告 人 李政宏 代 理 人 李坤鎔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創鉅有限合夥間債務人異議之訴事件,對 於中華民國113年10月25日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13年度重訴字第36 1號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人應於收受本裁定正本之日起5日內,補繳抗告費新臺幣壹 仟元,逾期不補正,即駁回抗告。   理 由 一、按提起抗告,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8規定繳納裁判費, 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又抗告有應繳而未繳裁判費者,法院 應定期間命其補正,如不於期間內補正者,即為抗告不合法 ,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準用同法第 444條第1項定有明文。   二、經查,抗告人對於民國(下同)113年10月25日臺灣新北地方 法院113年度重訴字第361號裁定,提起抗告,應徵抗告費新 臺幣1,000元,未據抗告人繳納。抗告人雖聲請訴訟救助, 惟業經本院於114年1月6日以114年度聲字第1號裁定駁回其 聲請,爰依首揭規定,命抗告人於收受本裁定正本之日起5 日內向本院如數繳納,逾期未補正,即駁回其抗告。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6   日           民事第二十一庭             審判長法 官 陳蒨儀                法 官 廖珮伶                法 官 羅惠雯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6   日                 書記官 洪秋帆

2025-01-06

TPHV-114-抗-12-20250106-1

重再
臺灣高等法院

分配表異議之訴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重再字第20號 再審原告 許佳玲 再審被告 周世蓉 上列當事人間分配表異議之訴事件,再審原告對於中華民國113 年4月24日本院113年度重上字第24號確定判決提起再審之訴,為 訴之追加,本院不經言詞辯論,判決如下:   主 文 追加再審之訴駁回。 追加再審訴訟費用由再審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再審之訴,應於30日之不變期間內提起。前項期間,自判 決確定時起算,判決於送達前確定者,自送達時起算;其再 審之理由發生或知悉在後者,均自知悉時起算,民事訴訟法 第500條第1項、第2項本文規定甚明。又再審理由不相同, 所應遵守之不變期間應分別計算(最高法院72年度台聲字第 382號判決先例參照)。再審之訴,雖非不得追加其原因事 實,惟如追加之原因事實,可據以獨立提起另一再審之訴, 而非原已提起再審之訴之補充者,自須受30日不變期間之限 制(最高法院102年台抗字第71號裁判意旨參照)。 二、再審原告於民國113年6月11日提起再審之訴(見本院卷第3 頁),主張:伊前以兩造間不存在附表甲之表一編號12、13 ;表三編號11債權為由,對臺灣士林地方法院(下稱士林地 院)106年度司執字第18246號強制執行事件於109年9月23日 製作之分配表(下稱系爭分配表)如附表甲所示部分提起分 配表異議之訴,經原確定判決駁回伊之請求。原確定判決漏 未斟酌再證1至6證物,該證物如經斟酌,伊可受較有利之判 決,爰依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3款規定,提起再審之 訴等語(下稱再審事由㈠),聲明求為判決(再審原告於起 訴狀之記載有不足之處,爰予更正):⒈原確定判決關於駁 回再審原告後開第⒉項之訴之上訴,及士林地院112年度訴更 一字第2號判決關於駁回再審原告後開第⒉項之訴部分均廢棄 。⒉系爭分配表關於再審被告受分配如附表甲所示部分,均 應予以剔除,不得列入分配。 三、再審原告於113年11月11日提出民事再審補充理由狀,追加 主張:伊前以再審被告持有發票日103年7月29日、面額新臺 幣(下同)500萬元、到期日105年5月31日之本票(下稱系爭 本票)債權不存在為由,訴請確認系爭本票債權不存在,經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以106年度簡上字第155號判決(下稱第15 5號判決)確定。再審被告訴請伊給付系爭本票所擔保500萬 元借款自102年7月10日起至107年10月1日止之利息共469萬5 ,000元,經士林地院以107年度湖訴字第14號判決(下稱第1 4號判決)命再審原告如數給付確定。原確定判決引用之第1 55號、第14號判決有未盡闡明義務、判決理由矛盾之違背法 令情形,構成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款之再審事由等 語(見本院卷第129至142頁,下稱再審事由㈡),而為同上 二之請求。 四、查再審事由㈠、㈡之原因事實不同,各得據以獨立提起再審之 訴,再審事由㈡並非再審事由㈠之補充,依前開一之說明,自 應分別計算30日不變期間。原確定判決於113年5月3日送達 再審原告,因再審原告未提起上訴,於113年5月27日確定, 有辦案進行簿網頁資料、送達回證影本(見本院卷第43、12 1頁,送達回證送達時間欄內戳章日期114年5月3日應為113 年5月3日之誤)可憑。再審原告追加主張之再審事由㈡,於 原確定判決送達再審原告時,即可知悉,應自113年5月27日 起算30日之不變期間,於113年6月26日屆滿。再審原告於11 3年11月11日提出民事再審補充理由狀(見本院卷第129頁) ,顯已逾30日不變期間,揆諸前開說明,本件追加再審之訴 為不合法,應予駁回。 五、據上論結,本件追加再審之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50 2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6   日          民事第二十一庭            審判長法 官 陳蒨儀               法 官 宋家瑋               法 官 廖珮伶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書記官 蘇秋凉        附表甲:(幣別:新臺幣/元) 製作日期:109年9月23日 案號:士林地院106年度司執字第18246號 【表一】 次序 債權種類 優先或普通 債權人姓名 債權原本 共計 (含債權利息) 分配比率 分配金額 6 執行費 優先 周世蓉 (士院107湖訴14民事判決) 17,014 17,014 100% 17,014 7 執行費 優先 周世蓉 (士院107湖訴10民事判決) 8,289 8,289 100% 8,289 12 清償債務 普通 周世蓉 (士院107湖訴14民事判決) 3,695,000 3,695,000 87.6004% 3,236,836 13 清償債務 普通 周世蓉 (士院107湖訴10民事判決) 1,800,000 2,197,973 87.6004% 1,925,434 【表二】 2 執行費 優先 周世蓉 (士院107湖訴14民事判決) 174 174 100% 174 3 執行費 優先 周世蓉 (士院107湖訴10民事判決) 85 85 100% 85 8 表1分配不足 普通 周世蓉 (士院107湖訴14民事判決) 272,539 272,539 10.8132% 29,470 9 表1分配不足 普通 周世蓉 (士院107湖訴10民事判決) 458,164 458,164 10.8132% 49,542 【表三】 4 執行費 優先 周世蓉 (士院107湖訴14民事判決) 12,372 12,372 100% 12,372 5 執行費 優先 周世蓉 (士院107湖訴10民事判決) 6,026 6,026 100% 6,026 11 第2順位抵押權 優先 周士蓉(借據) 5,000,000 5,000,000 100% 5,000,000 13 表2分配不足 普通 周世蓉 (士院107湖訴14民事判決) 243,069 243,069 100% 243,069 14 表2分配不足 普通 周世蓉 (士院107湖訴10民事判決) 408,0622 408,0622 100% 408,622

2025-01-06

TPHV-113-重再-20-20250106-3

訴易
臺灣高等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訴易字第62號 原 告 張致傑 上列原告因與被告許仕林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提起刑 事附帶民事訴訟,經本院刑事庭113年度附民字第319號裁定移送 前來,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收受本裁定正本後5日內,補繳裁判費新臺幣8,100元, 逾期未補繳,即駁回其逾新臺幣50萬元本息部分之訴。   理 由 一、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 訟,對於被告及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 為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所明定。法院依同法第504條第1 項以裁定將附帶民事訴訟移送同院民事庭,依同條第2項規 定,固應免納裁判費。然所應免納裁判費之範圍,應以刑事 判決認定有罪之犯罪事實為限,一經移送同院民事庭,即應 適用民事訴訟法之規定。又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經刑事庭依 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規定裁定移送於同院民事庭後,民 事庭如認其不符同法第487條第1項規定之要件時,應許原告 得繳納裁判費,以補正起訴程式之欠缺(最高法院108年度 台抗大字第953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查原告於本院112年度上訴字第5296號洗錢防制法等案件之 刑事訴訟程序,對被告許仕林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請求 被告給付新臺幣(下同)10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 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見附民卷第3頁 ),經本院刑事庭裁定移送民事庭。被告固經本院112年度 上訴字第5296號判決(下稱系爭刑事判決)有罪,但該判決 認定被告詐騙原告所得僅50萬元,此觀系爭刑案判決(見本 院卷第13、18頁)可明,原告請求逾50萬元部分,與刑事訴 訟法第487條第1項所定要件不符,不得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 訟,然依前開一之說明,仍應許原告得繳納裁判費,以補正 起訴程序之欠缺。經核,此部分訴訟標的金額為50萬元,且 經第二審刑事庭裁定移送民事庭,應徵第二審裁判費8,100 元,茲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正本送達後5日內補繳,逾期未 補繳,即駁回原告請求逾50萬元本息部分之訴。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6   日          民事第二十一庭            審判長法 官 陳蒨儀               法 官 羅惠雯               法 官 廖珮伶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6   日                            書記官 蘇秋凉

2025-01-06

TPHV-113-訴易-62-20250106-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