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李昇蓉

共找到 224 筆結果(第 61-70 筆)

交簡上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過失傷害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交簡上字第59號 上 訴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林沅逸 選任辯護人 石育綸律師 上列上訴人因被告過失傷害案件,不服本院中華民國113年2月19 日113年度交簡字第105號第一審簡易判決(起訴案號:112年度 偵字第48002號),提起上訴,本院管轄之第二審合議庭判決如 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犯罪事實及理由 一、本案審理範圍:   依檢察官所提出之上訴書,係認原判決「量刑顯有過輕」而 提起上訴等語(見本院交簡上卷第9、10頁);公訴檢察官 於本院審理時更明示稱:僅就量刑部分提起上訴,對原審認 定犯罪事實、所犯法條均不爭執等語(見本院交簡上卷第10 5頁)。是檢察官既已明示僅就原判決之刑一部提起上訴, 依刑事訴訟法第348條之規定,本院僅就原判決之刑部分進 行審理;至於原判決之其他部分(指犯罪事實、證據取捨、 罪名等部分),則均已確定而不在檢察官上訴及本院審理之 範圍。 二、原審認定之事實、論罪: (一)原審認定之事實:   被告林沅逸於民國112年2月26日晚間,駕駛車牌號碼000-00 00號自用小客車,沿臺中市北屯區環中路1段左側之台74線 下崇德匝道右轉車道,由中山路往四平路方向行駛,而於同 日21時47分許,行駛至環中路1段與崇德路3段交岔口右轉時 ,其前方號誌燈尚未顯示綠色右轉箭頭燈號,其本應注意汽 車行駛至交岔路口,應遵守燈光號誌,且依當時天候晴、夜 間有照明、路面乾燥無缺陷、無障礙物且視距良好,並無不 能注意之情事,竟疏於注意,逕予右轉,適有告訴人趙崇榛 騎乘車牌號碼000-000號普通重型機車沿環中路1段段由中山 路往四平路方向行駛,見前方號誌為綠燈而通過上開交岔路 口之際,突見被告駕駛之上開車輛駛近,因而閃避不及發生 碰撞,告訴人因而受有左側股骨骨折、左髖臼骨折、左側上 、下頜骨骨折、顴骨骨折、左手第5掌骨骨折及右側第2-4肋 骨骨折合併肺挫傷等傷害(下稱本案傷害)。  (二)原審之論罪:     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284條前段之過失傷害罪。又被告 於處理員警前往現場時在場,並當場承認為肇事人,有臺中 市政府警察局道路交通事故肇事人自首情形紀錄表1紙在卷 足憑(見發查卷第53頁),爰依刑法第62條前段之規定,減 輕其刑。   三、檢察官上訴意旨略以:   被告因過失傷害,造成告訴人受有本案傷害,被告迄今對於 告訴人所受損失,未與告訴人達成和解並給付相當賠償金, 犯後態度顯然不佳,原審量刑顯有過輕。爰提起上訴,請撤 銷原判決,另為適當之判決等語。 四、駁回上訴之理由:   (一)按刑之量定,係實體法賦予法院得自由裁量之事項,倘未逾 越法律所規定之範圍,或濫用其權限,即不得任意指為違法 (最高法院75年度台上字第7033號判決意旨參照)。且在同 一犯罪事實與情節,如別無其他加重或減輕之原因,下級審 量定之刑,亦無過重或失輕之不當情形,則上級審法院對下 級審法院之職權行使,原則上應予尊重(最高法院85年度台 上字第2446號刑事判決意旨參照)。 (二)本案原審以被告犯行明確,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2項、第 3項、第454條第2項,刑法第284條前段、第62條前段、第41 條第1項前段,刑法施行法第1條之1第1項之規定,並審酌被 告過失致告訴人受有本案傷害,身心均受有相當程度之痛苦 ;考量被告過失情狀;兼衡被告未能與告訴人成立調解或和 解,故被告迄未完全賠償告訴人所受損害之犯後態度,及被 告自陳大學畢業,從事物理治療師,月收新臺幣4、5萬元, 沒有小孩要扶養,要扶養父母等一切情狀,量處有期徒刑4 月,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經核原審所為之量刑,並 未逾越法定刑度,復未濫用自由裁量之權限,核無違法或不 當之處,且無輕重失衡之情形,本院自當予以尊重。至上訴 意旨所指被告迄今對於告訴人所受損失,未與告訴人達成和 解並給付相當賠償金等節,均經原審列入考量,檢察官上訴 意旨乃就原審已審酌之量刑事項再予爭執,而指摘原審判決 量刑過輕,洵非可採。 (三)從而,原審業已審酌刑法第57條所列各款事由而為刑之量定 ,並未逾越公平正義之精神,亦無濫用裁量職權情事,自與 罪刑相當原則無悖,核無不合,難認原審判決之量刑有何過 輕之不當。是檢察官依告訴人請求,以前詞指摘原審判決量 刑過輕提起上訴,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1第1項、第3項、第368條 ,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李昇蓉                   法 官 周莉菁                   法 官 陳映佐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上訴。                   書記官 蘇文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2025-02-19

TCDM-113-交簡上-59-20250219-1

交簡上附民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請求損害賠償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交簡上附民字第8號 原 告 趙崇榛 訴訟代理人 林怡芬律師 被 告 林沅逸 上列被告因過失傷害案件(113年度交簡上字第59號),經原告 提起請求損害賠償之附帶民事訴訟,因事件繁雜,非經長久時日 不能終結其審判。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將本件附帶民 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李昇蓉 法 官 周莉菁 法 官 陳映佐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蘇文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2025-02-19

TCDM-113-交簡上附民-8-20250219-1

簡上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家庭暴力防治法之傷害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簡上字第531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吳○○ 上列上訴人即被告因家庭暴力防治法之傷害案件,不服本院臺中 簡易庭中華民國113年9月19日113年度中簡字第2321號第一審簡 易判決(聲請案號: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偵字第31300號 ),提起上訴,本院管轄之第二審合議庭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關於乙○○被訴傷害罪部分,上訴駁回。   犯罪事實及理由 一、本案審理範圍:   上訴人即被告(下稱被告)乙○○(被訴傷害被害人戊○○部分 ,由本院另行判決)於本院準備程序時固稱:伊對傷害丙○○ 之事實不爭執,但伊有受傷,只對伊判刑,對伊不公平,伊 全部都要上訴等語;惟其於本院審理時業明示稱:丙○○部分 只針對量刑上訴,其他部分撤回等語(見本院簡上卷第93頁 )。是被告既已明示告訴人丙○○部分針對原判決之刑一部提 起上訴,其他部分均撤回,則本院當僅就原判決之刑部分進 行審理;至於原判決之其他部分(指犯罪事實、證據取捨、 罪名等部分),則均已確定而不在被告上訴及本院審理之範 圍。 二、原審認定之事實、論罪: (一)原審認定之事實:   乙○○係丙○○之弟,與丙○○為家庭暴力防治法第3條第4款所定 之家庭成員關係。乙○○於民國113年4月14日16時40分許,在 其位於臺中市大里區美群路之住處2樓,因丙○○管教未成年 子女等事與丙○○發生口角,情緒失控,竟基於傷害他人身體 之犯意,徒手毆打丙○○,致丙○○受有顏面挫傷、前胸挫傷、 左下肢挫傷等傷害。 (二)原審之論罪:  1.按家庭暴力防治法所稱家庭暴力,指家庭成員間實施身體、 精神或經濟上之騷擾、控制、脅迫或其他不法侵害之行為; 家庭暴力罪,指家庭成員間故意實施家庭暴力行為而成立其 他法律所規定之犯罪,家庭暴力防治法第2條第1款、第2款 分別定有明文。被告乃告訴人丙○○之弟,其與告訴人丙○○為 家庭暴力防治法第3條第4款所定之家庭成員關係,被告對告 訴人丙○○為本案之犯行,自該當家庭暴力防治法所稱之家庭 暴力罪,惟因家庭暴力防治法對於家庭暴力罪並無科處刑罰 之規定,故僅依刑法規定予以論罪科刑。  2.核被告就傷害告訴人丙○○部分,係犯刑法第277條第1項之傷 害罪。被告於前揭時、地基於同一傷害之犯意,向告訴人丙 ○○所為徒手毆打之數行為,係於密切接近之時、地實施,各 行為獨立性極為薄弱,依一般社會健全觀念難以強行分開, 顯係基於單一犯意而為,應包括於一行為予以評價。 三、被告上訴意旨略以:   伊覺得告訴人丙○○管教方式不對,且目無尊長,忘恩負義, 才與告訴人丙○○互毆;又伊右手掌於110年4月1日受過重傷 ,小拇指、無名指、手腕的肌腱被割斷無法恢復,能給告訴 人丙○○多大傷害,本次互毆事件,告訴人丙○○才是加害人, 其他家裡成員都是受害者。原審判決量刑過重,爰提起上訴 ,請撤銷原判決,從輕量刑等語。 四、駁回上訴之理由:     按刑之量定,係實體法賦予法院得自由裁量之事項,倘未逾 越法律所規定之範圍,或濫用其權限,即不得任意指為違法 (最高法院75年度台上字第7033號判決意旨參照)。且在同 一犯罪事實與情節,如別無其他加重或減輕之原因,下級審 量定之刑,亦無過重或失輕之不當情形,則上級審法院對下 級審法院之職權行使,原則上應予尊重(最高法院85年度台 上字第2446號刑事判決意旨參照)。本案原審以被告犯行明 確,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前段、第3項、第454條第2 項之規定,並審酌被告遇事未能以理性和平態度溝通,竟對 告訴人丙○○為本案傷害犯行,致告訴人丙○○受有上揭傷害; 考量被告加害之動機、目的、手段,告訴人丙○○傷勢程度, 暨被告之教育程度、家庭經濟狀況,及犯後坦承犯行之犯後 態度等一切情狀,量處拘役30日,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 準。經核原審所為之量刑,並未逾越法定刑度,復未濫用自 由裁量之權限,核無違法或不當之處,且無輕重失衡之情形 ,本院自當予以尊重。至縱告訴人丙○○有被告所指管教不當 、目無尊長、忘恩負義及與被告互毆等行為,被告亦應尋理 性方式溝通解決,或透過法律途徑追究責任,上情實非合理 化其所為並予以輕判之合理事由。是被告上訴請求從輕量刑 等語,並無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1第1項、第3項、第364條、 第368條,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甲○○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檢察官丁○○到庭執行職 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李昇蓉                    法 官 陳映佐                    法 官 江健鋒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上訴。                    書記官 謝其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2025-02-18

TCDM-113-簡上-531-20250218-1

簡上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家庭暴力防治法之傷害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簡上字第531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吳○○ 上列上訴人即被告因家庭暴力防治法之傷害案件,不服本院臺中 簡易庭中華民國113年9月19日113年度中簡字第2321號第一審簡 易判決(聲請案號: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偵字第31300號 ),提起上訴,本院管轄之第二審合議庭認不得行簡易程序,改 依通常程序審理,並自為第一審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關於乙○○被訴成年人故意對兒童犯傷害罪部分,撤銷。 上開撤銷部分,乙○○無罪。   理  由 一、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意旨略以:上訴人即被告(下稱被告)乙 ○○(被訴傷害告訴人丙○○部分,由本院另行判決)成年人係 告訴人丙○○之弟,其與被害人己○○(即告訴人丙○○之未成年 子女,民國000年0月生)為家庭暴力防治法第3條第4款所定 之家庭成員關係。被告於113年4月14日16時40分許,在其位 於臺中市大里區美群路住處2樓,因對告訴人丙○○管教未成 年子女等方式不滿,與之發生口角,情緒失控,竟基於傷害 他人身體之犯意,徒手毆打被害人己○○,致被害人己○○受有 頭部挫傷之傷害。因認被告涉犯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 法第112條第1項前段、刑法第277條第1項之成年人故意對兒 童犯傷害罪嫌。 二、按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又不 能證明被告犯罪者,應諭知無罪之判決,刑事訴訟法第154 條第2項、第301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又事實之認定,應 憑證據,如未能發現相當證據,或證據不足以證明,自不能 以推測或擬制之方法,為裁判基礎;且認定不利於被告之事 實須依積極證據,苟積極證據不足為不利於被告事實之認定 時,即應為有利於被告之認定;另認定犯罪事實所憑之證據 ,雖不以直接證據為限,間接證據亦包括在內,然而無論直 接證據或間接證據,其為訴訟上之證明,須於通常一般之人 均不致有所懷疑,而得確信其為真實之程度者,始得據為有 罪之認定,倘其證明尚未達到此一程度,而有合理之懷疑存 在,無從使事實審法院得為有罪之確信時,即應由法院為諭 知被告無罪之判決(最高法院40年度台上字第86號、30年度 上字第816號、76年度台上字第4986號判決意旨參照)。 三、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意旨認被告涉犯上開成年人故意對兒童犯 傷害罪嫌,無非係以被告於警詢及偵查中之供述、告訴人丙 ○○於警詢及偵查中之指述、被害人己○○亞洲大學附設醫院受 理家庭暴力事件驗傷診斷書等為主要論據。訊據被告固坦承 於前揭時、地與告訴人丙○○起肢體衝突時,因被害人己○○撲 向伊背後,伊有用手自被害人己○○胸口將其推開等情,惟否 認有何成年人故意對兒童傷害犯行,辯稱:被害人己○○沒有 受傷等語。 四、經查: (一)被告與被害人己○○為家庭暴力防治法第3條第4款所定之家庭 成員關係,其於113年4月14日16時40分許,在臺中市大里區 美群路住處2樓,因對告訴人丙○○管教未成年子女等方式不 滿,與之發生肢體衝突,過程中有以手推被害人己○○之情, 經被告於警詢、本院準備程序及審理時坦認(見偵卷第17至 20頁,本院簡上卷第45頁、第86至87頁),核與告訴人丙○○ 於警詢及偵訊時之指述相符(見偵卷第21至23頁、第65至67 頁),並有告訴人丙○○亞洲大學附設醫院受理家庭暴力事件 驗傷診斷書、傷勢照片附卷可佐(見偵卷第25至27頁、第71 至75頁);另被害人己○○於113年4月14日前往醫院就診,經 診斷受有頭部挫傷之傷害乙情,有被害人己○○亞洲大學附設 醫院受理家庭暴力事件驗傷診斷書在卷可憑,此等部分事實 ,均堪可認定。 (二)告訴人丙○○雖指稱被害人己○○所受上開傷害係被告毆打頭部 所造成,惟:  1.證人丁○○於本院審理時結證稱:我兒子(即被告)聽到丙○○ 對我回嗆口氣不好,很不爽就1拳過去把丙○○推到房間裡的 床上,兩個互毆。被告將丙○○撲到床上,被告在上方,丙○○ 在下方,己○○就靠近被告的後面說「不要打我媽媽、不要打 我媽媽」,要去拉被告,然後被告就用手把他撥開不理他, 被告用右手碰到己○○的左肩,己○○沒有摔倒,也沒有撞到東 西,他阿嬤在他旁邊把他拉住。被告沒有丙○○於偵訊時所述 對己○○說:「我忍你很久了」,還打他頭上1拳之情,只把 他撥開而已等語(見本院簡上卷第78至84頁)。  2.在場目睹全程經過之證人丁○○已證稱被告並沒有徒手毆打被 害人己○○頭部,用手撥動被害人己○○時,碰觸位置係在其左 肩,且被害人己○○遭被告撥動後,並無跌倒亦無撞到其他物 品等情明確。酌以證人丁○○為被告、告訴人丙○○之父、被害 人己○○之外祖父,縱於事發時與告訴人丙○○有些許爭執,然 其既陳明被告與告訴人丙○○發生肢體衝突之過程如上,衡情 仍無偏袒一方之動機,是其前揭證述應無不可信之處。則縱 被害人己○○於113年4月14日經診斷時,確受有頭部挫傷之傷 害,然在被告全然未觸及其頭部,經被告撥動後其亦無跌倒 或碰撞其他物品之情形下,被害人己○○所受上開傷害之結果 ,實難認與被告有關,尚無從僅以告訴人丙○○單一指述,遽 認被告確有上開暴行或有過失致人受傷之行為。至被告所辯 撥動被害人己○○身體之位置,雖與證人丁○○上揭證述之處不 同,然此2處位置相近,非無可能係目視角度不同而生陳述 上之歧異,況2者所陳位置均非被害人己○○之頭部,是此部 分瑕疵,對本院上開認定不生影響。從而,被告前開所辯, 尚非無據,堪以採信。 五、綜上所述,本案檢察官所舉各項證據,仍存有合理之懷疑, 尚未達於通常一般之人均不致有所懷疑,而得確信其為真實 之程度,無從說服本院形成被告有罪之確信,此外,卷內復 查無其他證據足資證明被告確有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意旨所指 成年人故意對兒童傷害之犯行,參諸前揭說明,即屬不能證 明被告犯罪,依法應為被告無罪之諭知。原審未予詳酌,遽 認被告犯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112條第1項前段、 刑法第277條第1項之成年人故意對兒童傷害罪而為罪刑之諭 知,即有未當。被告否認犯罪,上訴指摘原判決不當,請求 撤銷改判,為有理由,自應由本院將原判決撤銷,另為被告 無罪之諭知。本案被告既經本院為無罪之諭知,而有刑事訴 訟法第451條之1第4項但書第3款之情形,參照上開說明,已 不得適用簡易判決處刑程序,自應由本院合議庭撤銷第一審 之簡易判決,並依通常程序自為第一審判決,附此敘明。 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1第1項、第3項、第452條、 第369條第1項前段、第364條、第301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甲○○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檢察官戊○○到庭執行職 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李昇蓉                    法 官 陳映佐                    法 官 江健鋒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告訴人或被害人如不服判決,應備理由具狀向檢察官請求上訴, 上訴期間之計算,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本之日起算。                    書記官 謝其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2025-02-18

TCDM-113-簡上-531-20250218-2

金訴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詐欺等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金訴字第1313號 113年度金訴字第1419號 113年度金訴字第1602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陳宗彥 (現於法務部○○○○○○○○另案羈押中) 上列上訴人即被告因詐欺等案件,不服本院中華民國113年8月23 日所為之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陳宗彥應於本裁定送達後伍日內補正上訴之具體理由。   理  由 一、按提起上訴,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以上訴書狀提出於原審 法院為之;上訴書狀應敘述具體理由;上訴書狀未敘述上訴 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內補提理由書於原審法院 。逾期未補提者,原審法院應定期間先命補正,刑事訴訟法 第349條、第350條第1項、第361條第2項、第3項可資參照。 二、查本件上訴人即被告陳宗彥(下稱被告)因詐欺等案件,經 本院於民國113年8月23日判處罪刑在案,因被告另案在法務 部○○○○○○○○羈押中,本院依法將判決正本囑託該監所長官送 達被告,被告業於同年9月6日收受上開判決,並於同年月20 日具狀透過監所提起上訴,於同年月30日送達本院,惟其刑 事聲明上訴狀內僅泛稱不服判決,特於法定期間內提起上訴 ,上訴理由容後補呈等語,並未敘述具體理由,嗣經本院於 同年11月24日發函命其補提上訴理由,於114年1月15日送達 予被告,然被告迄今均未補提上訴理由。依上開規定,命被 告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正上訴之具體理由,逾期即依法 駁回上訴。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第361條第3項後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李昇蓉                   法 官 周莉菁                   法 官 陳映佐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蘇文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2025-02-14

TCDM-113-金訴-1313-20250214-2

交簡附民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請求損害賠償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4年度交簡附民字第1號 原 告 陳珊琪 被 告 蔡進國 上列被告因過失傷害案件(113年度交簡字第1022號),經原告 提起請求損害賠償之附帶民事訴訟,因事件繁雜,非經長久時日 不能終結其審判,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5條、第504條第1項前段 ,將本件附帶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李昇蓉 法 官 江健鋒 法 官 周莉菁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張琳紫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2025-02-14

TCDM-114-交簡附民-1-20250214-1

金訴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詐欺等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金訴字第1313號 113年度金訴字第1419號 113年度金訴字第1602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陳宗彥 (現於法務部○○○○○○○○另案羈押中) 上列上訴人即被告因詐欺等案件,不服本院中華民國113年8月23 日所為之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陳宗彥應於本裁定送達後伍日內補正上訴之具體理由。   理  由 一、按提起上訴,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以上訴書狀提出於原審 法院為之;上訴書狀應敘述具體理由;上訴書狀未敘述上訴 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內補提理由書於原審法院 。逾期未補提者,原審法院應定期間先命補正,刑事訴訟法 第349條、第350條第1項、第361條第2項、第3項可資參照。 二、查本件上訴人即被告陳宗彥(下稱被告)因詐欺等案件,經 本院於民國113年8月23日判處罪刑在案,因被告另案在法務 部○○○○○○○○羈押中,本院依法將判決正本囑託該監所長官送 達被告,被告業於同年9月6日收受上開判決,並於同年月20 日具狀透過監所提起上訴,於同年月30日送達本院,惟其刑 事聲明上訴狀內僅泛稱不服判決,特於法定期間內提起上訴 ,上訴理由容後補呈等語,並未敘述具體理由,嗣經本院於 同年11月24日發函命其補提上訴理由,於114年1月15日送達 予被告,然被告迄今均未補提上訴理由。依上開規定,命被 告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正上訴之具體理由,逾期即依法 駁回上訴。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第361條第3項後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李昇蓉                   法 官 周莉菁                   法 官 陳映佐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蘇文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2025-02-14

TCDM-113-金訴-1419-20250214-2

簡附民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請求損害賠償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簡附民字第485號 原 告 甘靜宜 被 告 黃建軒 上列被告因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113年度金簡字第438號), 經原告提起請求損害賠償之附帶民事訴訟。查其內容繁雜,非經 長久時日不能終結其審判,爰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第50 5條第1項規定,將本件附帶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李昇蓉 法 官 周莉菁 法 官 陳映佐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蘇文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2025-02-14

TCDM-113-簡附民-485-20250214-1

金訴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詐欺等

臺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金訴字第1313號 113年度金訴字第1419號 113年度金訴字第1602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陳宗彥 (現於法務部○○○○○○○○另案羈押中) 上列上訴人即被告因詐欺等案件,不服本院中華民國113年8月23 日所為之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陳宗彥應於本裁定送達後伍日內補正上訴之具體理由。   理  由 一、按提起上訴,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以上訴書狀提出於原審 法院為之;上訴書狀應敘述具體理由;上訴書狀未敘述上訴 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內補提理由書於原審法院 。逾期未補提者,原審法院應定期間先命補正,刑事訴訟法 第349條、第350條第1項、第361條第2項、第3項可資參照。 二、查本件上訴人即被告陳宗彥(下稱被告)因詐欺等案件,經 本院於民國113年8月23日判處罪刑在案,因被告另案在法務 部○○○○○○○○羈押中,本院依法將判決正本囑託該監所長官送 達被告,被告業於同年9月6日收受上開判決,並於同年月20 日具狀透過監所提起上訴,於同年月30日送達本院,惟其刑 事聲明上訴狀內僅泛稱不服判決,特於法定期間內提起上訴 ,上訴理由容後補呈等語,並未敘述具體理由,嗣經本院於 同年11月24日發函命其補提上訴理由,於114年1月15日送達 予被告,然被告迄今均未補提上訴理由。依上開規定,命被 告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正上訴之具體理由,逾期即依法 駁回上訴。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第361條第3項後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李昇蓉                   法 官 周莉菁                   法 官 陳映佐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蘇文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2025-02-14

TCDM-113-金訴-1602-20250214-2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1050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何念宇 選任辯護人 鄭思婕律師 賴嘉斌律師 易帥君律師 上列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不服本院中華民國113 年10月29日113年度訴字第1050號刑事判決,提起上訴,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按不服地方法院之第一審判決而上訴者,應向管轄第二審之 高等法院為之;上訴書狀應敘述具體理由;上訴書狀未敘述 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內補提理由書於原審 法院;逾期未補提者,原審法院應定期間先命補正。原審法 院認為上訴不合法律上之程式或法律上不應准許或其上訴權 已經喪失者,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不合法律上之程式可補 正者,應定期間先命補正,刑事訴訟法第361、362條分別定 有明文。又依刑事訴訟法第350條、第361條、第362條、第3 67條規定,不服地方法院之第一審判決而上訴者,須提出上 訴書狀,並應敘述具體理由,為上訴必備之程式;其所提出 之書狀未敘述上訴理由,或僅曾以言詞陳述上訴理由者,均 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內補提理由書於第一審法院。第一 審法院經形式審查,認逾期未補提上訴理由者,應定期間先 命補正;逾期未補正者,為上訴不合法律上之程式,應以裁 定駁回。倘已提出上訴理由,但所提非屬具體理由者,則由 第二審法院以上訴不合法律上之程式,判決駁回(最高法院 97年度台上字第3267號判決要旨參照)。 二、上訴人即被告(下稱被告)何念宇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案件,前經本院於民國113年10月29日以113年度訴字第1050 號判處應執行有期徒刑5年7月在案。被告雖於上訴期間內即 113年11月29日具狀提起上訴,惟該聲明上訴狀僅記載對於 原判決不服,提起上訴,上訴理由後補等語,而未具體敘明 理由等情,此有刑事聲明上訴狀1份在卷可查。被告嗣未於 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業經本院於114年1月 2日以113年度訴字第1050號裁定命被告於收受裁定後20日內 補提上訴理由,並於114年1月8日寄存送達於被告之居所及 送達其選任辯護人之事務所等情,此有本院裁定正本1份、 送達證書4份在卷可佐,然被告迄今仍未補正上訴理由,依 前開說明,其上訴顯不合法律上之程式,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第362條前段,裁定如主文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李昇蓉                    法 官 陳映佐                    法 官 江健鋒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附繕本 )。                    書記官 謝其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2025-02-13

TCDM-113-訴-1050-20250213-3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