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定刑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71-80 筆)

台抗
最高法院

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罪聲明異議

最高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台抗字第536號 抗 告 人 崔恩勖 上列抗告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罪聲明異議案件,不服臺 灣高等法院中華民國113年11月28日撤銷檢察官函之裁定(113年 度聲字第2820號),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按受刑人以檢察官執行之指揮為不當者,得向諭知該裁判之 法院聲明異議;又依法定其應執行之刑者,由該案犯罪事實 最後判決之法院對應之檢察署檢察官聲請該法院裁定之,刑 事訴訟法第484條、第477條分別定有明文。且受刑人就其所 犯合於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至7款所示之罪請求檢察官重 定執行刑時,有權聲請重定執行刑者為該等犯罪事實之最後 判決之法院所對應之檢察署之檢察官;無聲請權之檢察官所 為否准受刑人之前述請求,於法即有未合。 二、本件原裁定略以:㈠抗告人崔恩勖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等罪案件,前經臺灣高等法院即原審法院以107年度聲字第3 585號裁定定應執行有期徒刑(下稱定刑)18年4月確定(下 稱甲案裁定);另經臺灣新北地方法院以105年度聲字第391 6號裁定定刑10月確定(下稱乙案裁定)。經抗告人向臺灣 士林地方檢察署(下稱士林地檢署)檢察官請求向法院聲請 重新組合定刑,士林地檢署以民國113年9月18日士檢廼執己 113執聲他1511字第1139058536號函(下稱系爭函文)否准 所請,抗告人認該指揮執行不當,聲明異議,請求重新定刑 。㈡抗告人請求「改將甲案裁定附表編號3至22之罪與乙案裁 定附表編號1所示之罪」重新合併定應執行刑,然其犯罪事 實最後判決之法院為原審法院,所對應之檢察官為臺灣高等 檢察署(下稱高檢署)之檢察官,抗告人誤向士林地檢署請 求,該署檢察官未為適當之處理,即以系爭函文否准之。依 前揭說明,檢察官否准請求之執行指揮即存有主體不適格之 無效原因,為無效之指揮執行;因形式上仍存在指揮執行之 外觀(即無權否准請求之主體拒卻請求定刑),抗告人主張 該指揮執行不當,聲明異議,仍屬有理由,應由本院將系爭 函文予以撤銷等語。 三、經核原裁定之論斷、說明,於法並無不合。抗告意旨徒以原 裁定未依法審酌抗告人請求重新定刑之各重要事項,僅避重 就輕撤銷系爭函文,且未諭知高檢署檢察官更為適法之處理 等語,係置原裁定已明白論斷之事項於不顧,持憑己見,而 為爭執,其抗告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刑事第八庭審判長法 官 林瑞斌 法 官 朱瑞娟 法 官 高文崇 法 官 林海祥 法 官 黃潔茹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王怡屏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4   月  1   日

2025-03-26

TPSM-114-台抗-536-20250326-1

上訴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上訴字第952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RATREE KITTIPAN 選任辯護人 徐豐明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上訴人因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不服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113年度重訴字第20號,中華民國113年11月11日第一審判決(起 訴案號: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偵字第20228號)及移送併 辦(案號:同署113年度偵字第27945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 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按刑事訴訟法第348條第3項規定:「上訴得明示僅就判決之 刑、沒收或保安處分一部為之」,故依據現行法律之規定, 科刑事項已可不隨同其犯罪事實而單獨成為上訴之標的,且 於上訴人明示僅就科刑事項上訴時,第二審法院即不再就原 審法院所認定之犯罪事實為審查,而應以原審法院所認定之 犯罪事實,作為論認原審量刑妥適與否的判斷基礎。本件上   訴人即被告RATREE KITTIPAN(下稱被告)於本院明確表示 僅就原判決共同犯運輸第一級毒品罪之科刑部分提起上訴( 本院卷第140、176頁),因此本件僅就被告上訴部分加以審 理,其餘原判決所認定被告共同犯輸第一級毒品之犯罪事實 、所犯法條(罪名)、沒收等部分,均不在本院審理範圍, 此等部分詳如原判決所載。 二、本件被告上訴意旨略以:被告於犯罪結構中居於較低底層之 地位,並非主導本案運輸毒品犯行之人,犯後在偵審中均坦 認犯行,已知悔悟,犯後態度良好。且被告所携帶之毒品數 量非鉅,犯罪所生之危害難認重大,再者,所運輸之毒品於 入境後迅被查獲,並未流入市面,尚未造成損害,被告亦未 獲得報酬。參以被告係外國籍,且家境窮困,尚有年邁生病 之老母及二子一女待被告撫養及照顧。綜上,核被告之情狀 ,顯可憫恕,客觀上誠值同情,應可依刑法第59條酌減輕其 刑,再依刑法第57條審酌諸情狀後,並參考同類型之犯罪, 其他法院判決之量刑均較本件原判決為輕,請能予以從輕量 刑等語。 三、上訴之論斷(駁回上訴之理由)  ㈠原判決之量刑是否過重而可再減輕?   ㊀按法院為刑罰裁量時,除應遵守比例原則、平等原則、重 複評價禁止原則,以及刑法所規定之責任原則,與各種有 關實現刑罰目的與刑事政策之規範外,更必須依據犯罪行 為人之個別具體犯罪情節、所犯之不法與責任之嚴重程度 ,以及行為人再社會化之預期情形等因素,在正義報應、 預防犯罪與協助受刑人復歸社會等多元刑罰目的間尋求平 衡,而為適當之裁量。又關於刑之量定,係實體法賦予法 院得依職權裁量之事項,苟已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 酌刑法第57條各款所列事項而未逾越法律所規定之範圍, 或濫用其權限,即不得任意指摘為違法或不當。   ㊁原判決以被告在偵查、原審審理中均自白犯罪,乃依毒品 危害防制條例第17條第2項規定減輕其刑。再審酌「被告 並非倡議、主導本案運輸毒品犯行之人,僅因貪圖小利, 受真實姓名不詳泰國運毒集團之邀約,擔任第一線跨國運 輸毒品工作,遭查獲之風險極高,可得獲利卻相對微薄, 於犯罪結構中居於較低階底層地位。又其所攜帶之毒品於 運抵入境後即遭查獲,並未流入市面,尚未造成嚴重難以 彌補之損害。考量被告本案犯罪情節、主觀惡性、應非難 程度等一切情狀,認其所涉犯運輸第一級毒品犯行,經前 揭減刑後,量處最低刑度即有期徒刑15年,猶嫌過重,爰 依刑法第59條規定減輕其刑。」。依刑法第65條第2項、 第66條前段規定,無期徒刑減輕者,為20年以下15年以上 有期徒刑,有期徒刑減輕者,減輕其刑至二分之一。本件 被告所犯從一重處斷為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4條第1項之運 輸第一級毒品罪,法定刑為死刑、無期徒刑,被告同時有 上開2減刑事由,依法遞減其刑結果為有期徒刑10年以下 ,7年6月以上。   ㊂原審審理後,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明知毒品 對於施用者及社會治安均有極大危害,因貪圖運毒集團允 諾之報酬,竟漠視毒品之危害性,非法自國外運輸毒品入 境,其所運送之毒數量非少,純度亦高,對於我國國民身 心健康及社會秩序均構成相當威脅,自應予以非難。惟考 量被告並無前科,犯罪後始終坦承犯行,素行及犯後態度 尚佳,且所運送夾帶之毒品尚未擴散流通,惡性及不法程 度均未若主導、策劃本案犯行之人,且尚未因本案獲取任 何利得,並衡酌其自陳之智識程度、家庭生活狀況等一切 情狀,量處有期徒刑8年,亦僅較遞減其刑後最低法定刑 度有期徒刑7年6月,多出6個月,屬輕度量刑,量處之刑 尚屬允洽而無過重情形,經核原審刑罰裁量權適法行使, 無顯然失出失入情形,自非得任意指為違法。  ㈡綜上,原判決已具體審酌被告犯罪之手段、生活狀況、品行 、智識程度、犯行危害及犯後態度等情,核與刑法第57條之 規定無違,並已考量刑罰手段之相當性予以酌量定刑,核屬 法院職權之適法行使,應屬妥適,亦未見怠於裁量之情事。 被告上訴仍執前詞及比附援引其他相類似之判決,指摘原判 決之量刑過重,請求改量處更輕之刑等語,惟他案犯罪態樣 及應審酌之事由與被告所犯本案未盡相同,自不得比附援引 為本案有否裁量濫用之判斷,且所執其他上訴理由尚不足以 動搖原判決之量刑基礎,原審量刑自屬適當,被告之上訴, 核無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68條,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楊景婷提起公訴,檢察官呂建昌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陳中和                    法 官 陳松檀                    法 官 莊崑山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本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其 未敘述上訴理由者,並得於提起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 狀(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書記官 林秀珍 附錄本判決論罪科刑法條: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4條第1項 製造、運輸、販賣第一級毒品者,處死刑或無期徒刑;處無期徒 刑者,得併科新臺幣3千萬元以下罰金。

2025-03-26

KSHM-113-上訴-952-20250326-2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128號 抗 告 人 即受 刑 人 陳俊吉 上列抗告人因聲請定應執行刑案件,不服臺灣屏東地方法院中華 民國114年2月19日裁定(113年度聲字第1419號),提起抗告,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原裁定略以:抗告人即受刑人陳俊吉(下稱抗告人)犯如附表 一、二、三所示各罪,各經判處如附表一所示之有期徒刑、 附表二所示之拘役,及附表三所示之罰金確定,分別屬裁判 確定前所犯數罪,其中附表一各罪,並經受刑人請求檢察官 聲請定應執行刑,因認檢察官聲請為正當,分別酌定附表一 部分應執行有期徒刑2年6月、附表二部分應執行拘役120日 、附表三部分應執行罰金新臺幣5萬8千元。 二、抗告意旨則以:原裁定就附表一所示各罪所處之有期徒刑, 未以最重宣告刑加上第二宣告刑乘以0.7之方式遞減而得出 應執行刑,逕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2年6月,應有違誤,為此 提起抗告等語。 三、駁回抗告之理由:  ㈠按數罪併罰,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應於「各刑中之最長期 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刑法第51條第5款 前段定有明文。又數罪併罰定應執行刑,屬法院自由裁量之 事項,所為刑之酌定,如未逾越上開規定之外部界限及定應 執行刑之恤刑目的,即不得指為違法(最高法院113年度台抗 字第1413號裁定意旨參照)。  ㈡原裁定就抗告人所犯如附表一各罪所處之有期徒刑,已審酌 罪名及罪質之異同、犯罪時間相距之遠近、抗告人對於定刑 所表示之意見等,經整體綜合判斷後,依刑法第51條第5款 所規定「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範圍 內,酌定應執行刑為有期徒刑2年6月,未逾上開規定之外部 界限及定應執行刑之恤刑目的,亦無裁量濫用,或違反比例 原則或罪刑相當原則,核屬妥適,應予維持。至於抗告意旨 主張應以「最重之宣告刑」加計「次重之宣告刑乘以0.7」… …(依此類推)之方式定執行刑,尚屬於法無據,核其抗告為 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陳中和                    法 官 莊崑山                    法 官 林柏壽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再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書記官 陳雅芳

2025-03-26

KSHM-114-抗-128-20250326-1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聲明異議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94號 聲明異議人 即 受刑 人 許峰菁 上列聲明異議人即受刑人因聲明異議案件,對臺灣橋頭地方檢察 署檢察官之執行指揮(民國113年2月7日橋檢春嶺112執聲他1334 字第1129059081號函)聲明異議,請求重新定執行刑,本院裁定 如下:   主 文 臺灣橋頭地方檢察署民國113年2月7日橋檢春嶺112執聲他1334字 第1129059081號函撤銷。   理 由 一、聲明異議意旨略以:聲明異議人即受刑人許峰菁(下稱異議 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經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以107年度聲字第486號裁定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6年7月確定 (即附表一);嗣又經本院以110年度聲字第256號裁定定應 執行有期徒刑21年確定(即附表二),接續執行應執行有期 徒刑37年7月,異議人請求依其主張之方式,將附表一、二 各編號之罪拆分重組為2組執行刑後再接續執行。然異議人 請求臺灣橋頭地方檢察署(下稱橋頭地檢署)檢察官向法院 重新聲請定應執行刑,遭檢察官以民國113年2月7日橋檢春 嶺112執聲他1334字第1129059081號函否准請求,為此對檢 察官之執行指揮聲明異議,並聲請重新定應執行刑等語。 二、按受刑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或配偶,以檢察官執行之指揮為不 當者,得向諭知該裁判之法院聲明異議;又依刑法第53條及 第54條應依刑法第51條第5款至第7款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 刑者,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對應之檢察署檢察官 ,備具繕本,聲請該法院裁定之,刑事訴訟法第484條、第4 77條分別定有明文。受刑人就其所犯合於刑法第53條、第51 條第5至7款所示之罪請求檢察官重定執行刑,依法有權聲請 重定執行刑之檢察官為該等犯罪事實之最後判決之法院對應 之檢察署檢察官,是以無聲請權之檢察署檢察官所為否准之 執行指揮行為存在主體不適格之無效原因,應撤銷該執行指 揮,由受刑人向有權聲請重定執行刑之檢察署為請求,以符 法制(最高法院113年度台抗字第1573號、113年度台抗字第 2113號裁定意旨參照,最高法院113年度台抗字第1378號及1 13年度台抗字第1592號裁定亦同旨)。 三、經查,本件異議人請求將附表一、二各編號所示之罪拆分重 組重新合併定應執行刑之案件,應由附表一、二各編號之犯 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即附表二編號13所示)所對應之檢 察署即臺灣高等檢察署高雄檢察分署檢察官,向本院為聲請 ,異議人就此誤向橋頭地檢署為請求,橋頭地檢署檢察官未 為適當之處理,即以本件函文略稱:「本署110執更字第420 號定刑案件之犯罪日均在本署107年執更字第619號最早判決 確定日106年1月16日之後,非屬同一合併定刑案件,故不得 與之定合併執行刑,台端之聲請為無理由,不應准許」等旨 ,為否准重定執行刑之決定(見本院卷第151頁),揆諸前 揭說明,上開否准異議人請求之執行指揮即存有主體不適格 之無效原因。橋頭地檢署所為否淮之決定,為無效之指揮執 行,然形式上仍存在無權否准請求之主體為拒卻請求定執行 刑之指揮執行外觀,異議人主張該指揮執行不當,聲明異議 ,仍屬有理由,應由本院將上開橋頭地檢署函文予以撤銷。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86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李璧君                    法 官 李東柏                    法 官 鍾佩真 【附表一】臺灣橋頭地方法院107年度聲字第486號裁定附表 編號 罪名 宣告刑 犯罪日期 最後事實審 確定判決 備 註 法院及案號 判決日期 法院及案號 確定日期 1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有期徒刑5 月,如易科罰金,以1, 000元折算1 日 105年8 月22或23日某時許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105年度審訴字第1930號 106 年1 月16日 同左 106 年1 月16日 2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有期徒刑9月 105 年8 月24日上午8時許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105年度審訴字第1930號 106 年1 月16日 同左 106 年1 月16日 3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有期徒刑7 年8月(共6 罪) ①105 年7月3 日 ②105 年7月3 日 ③105 年7月12日 ④105 年8月8 日 ⑤105 年8月12日 ⑥105 年8月23日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105年度訴字第885 號、106 年度訴字第32號 106 年6 月16日 同左 106 年7 月19日 編號3 至6 所示之罪,經臺灣橋頭地方法院以105 年度訴字第885 號、106 年度訴字第32號判決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5年6 月確定。 4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有期徒刑3 年8月(共2 罪) ①105 年7月17日 ②105 年8月15日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105年度訴字第885 號、106 年度訴字第32號 106 年6 月16日 同左 106 年7 月19日 5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有期徒刑10月(共7 罪) ①105 年4月30日 ②105 年5月3 日 ③105 年7月2 日 ④105 年7月3 日 ⑤105 年7月3 日 ⑥105 年7月9 日 ⑦105 年7月16日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105年度訴字第885 號、106 年度訴字第32號 106 年6 月16日 同左 106 年7 月19日 6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有期徒刑11月 105 年4 月25日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105年度訴字第885 號、106 年度訴字第32號 106 年6 月16日 同左 106 年7 月19日 【附表二】本院110年度聲字第256號裁定附表(貨幣單位:新臺 幣) 編 號 1 2 3 罪 名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宣告刑 有期徒刑10月 有期徒刑9月 有期徒刑6月 如易科罰金,以1,000元折算1日 犯罪日期 106/03/28 106/05/28 106/03/28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 橋頭地檢106年度毒 偵字第1532、981號 橋頭地檢106年度毒 偵字第1532、981號 橋頭地檢106年度毒 偵字第1532、981號 最後 事實審 法 院 橋頭地院 橋頭地院 橋頭地院 案 號 106年度審訴字第 674、747 號 106年度審訴字第 674 、 747號 106年度審訴字第 【674 、 747 號 判決日期 106/10/20 106/10/20 106/10/20 確定 判決 法 院 橋頭地院 橋頭地院 橋頭地院 案 號 106年度審訴字第 674、 747 號 1106年度審訴字第 674 、 747號 106年度審訴字第 674 、 747號 判 決 確定日期 106/11/14 106/11/14 106/11/14 是否為得易科 罰金之案件 否 否 是 備 註 橋頭地檢106年度執字第7053號 橋頭地檢106年度 執字第7054號 編號1至12曾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1年2月(108執更681號) 编 號 4 5 6 罪 名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宣告刑 有期徒刑5月 如易科罰金,以1,000元折算1日 有期徒刑3月 如易科罰金,以1,000元折算1 日 有期徒刑10月 犯罪日期 106/05/28 106/05/28 106/05/30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 橋頭地檢106年度毒偵字第1532、981號 橋頭地檢106年度毒偵字第1532、981號 橋頭地檢106年度毒 偵字第1310號 最後 事實審 法 院 橋頭地院 橋頭地院 橋頭地院 案 號 106年度審訴字第 674、 747號 106年度審訴字第 674、 747 號 106年度審訴字第 801號 判決日期 106/10/20 106/10/20 106/11/21 確定 判決 法 院 橋頭地院 橋頭地院 橋頭地院 案 號 106年度審訴字第 674、747 號 106年度審訴字第674、747 號 106年度審訴字第 801號 判決確定日期 106/11/14 106/11/14 106/12/12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是 是 否 備 註 橋頭地檢106年度執字第7054號 橋頭地檢(107年度執字第213號 編號1至12曾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1年2月(108執更681號) 編 號 7 8 9 罪 名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宣告刑 有期徒刑6月 如易科罰金,以1,000元折算1日 有期徒刑1年 有期徒刑1年 犯罪日期 106/05/29 106/05/12 106/08/28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 橋頭地檢106年度毒 偵字第1310號 橋頭地檢106年度毒 偵字第2149等號 橋頭地檢106年度毒 偵字第2159號 最後 事實審 法 院 橋頭地院 橋頭地院 橋頭地院 案 號 106年度審訴字第 801號 106年度審訴字第 1089 號 106年度審訴字第 1114 號 判決日期 106/11/21 107/01/04 107/02/13 確定 判決 法 院 橋頭地院 橋頭地院 橋頭地院 案 號 106年度審訴字第 801號 106年度審訴字第 1089 號 106年度審訴字第 1114 號 判 決 確定日期 106/12/12 107/01/27 107/03/13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是 否 否 備 註 橋頭地檢107年度 執字第214號 橋頭地檢107年度 執字第1122號 橋頭地檢107年度 執字第1919號 編號1至12曾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1年2月(108執更681號) 編 號 10 11 12 罪 名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宣告刑 有期徒刑6月 如易科罰金,以新 台幣壹仟元折算壹 日 有期徒刑7年10月 有期徒刑7年10月 犯罪日期 106/08/28 106/04/06 106/08/22 偵查(自訴) 機關年度案號 橋頭地檢106年度毒 偵字第2159號 橋頭地檢107年度偵 字第1884號 橋頭地檢107年度偵 字第1884號 最後 事實審 法 院 橋頭地院 雄高分院 雄高分院 案 號 106年度審訴字第 1114 號 107年度上訴字第 1251 號 107年度上訴字第 1251 號 判決日期 107/02/13 107/12/13 107/12/13 確定 判決 法 院 橋頭地院 雄高分院 雄高分院 案 號 106年度審訴字第 1114 號 107年度上訴字第 1251 號 107年度上訴字第 1251 號 判 決 確定日期 107/03/13 108/01/03 108/01/03 是否為得易科 罰金之案件 是 否 否 備 註 橋頭地檢107年度 執字第1920號 橋頭地檢108年度執字第676號 編號1至12曾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1年2月(108執更681號) 編 號 13 (以下空白) 罪 名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宣告刑 有期徒刑15年 犯罪日期 106/08/09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 橋頭地檢107年度偵 字第12547號 最後 事實審 法 院 雄高分院 案 號 109年度上訴字第 1154 號 判決日期 109/11/03 確定 判決 法 院 雄高分院 案 號 109年度上訴字第 1154 號 判 決 確定日期 109/12/02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否 備 註 橋頭地檢110年度 執字第361號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書記官 洪孟鈺

2025-03-26

KSHM-114-聲-94-20250326-1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72號 抗 告 人 即 受刑 人 朱玉龍 上列抗告人即受刑人因聲請定其應執行刑案件,不服臺灣高雄地 方法院中華民國113年12月31日裁定(113年度聲字第2404號), 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抗告意旨略以:以抗告人即受刑人朱玉龍(下稱抗告人)最 近曾定刑之案件即臺灣高雄地方法院112年度原金訴字第3號 刑事判決觀之,宣告刑合計有期徒刑9年9月,定應執行刑有 期徒刑2年4月,比例未達24%,對照原裁定以附表所示39罪 ,定應執行刑有期徒刑12年4月已有過重,不符多數犯罪責 任遞減原則,亦未考量刑罰之邊際效益,為此提起抗告,請 求撤銷原裁定,更為妥適之定刑云云。 二、按數罪併罰之定應執行之刑,係出於刑罰經濟與責罰相當之 考量,而對犯罪行為人本身及所犯各罪之總檢視,除應考量 行為人所犯數罪反應出之人格特性,並應權衡審酌行為人之 責任與整體刑法目的及相關刑事政策,在量刑權之法律拘束 性原則下,依刑法第51條第5款之規定,採限制加重原則, 以宣告各刑中之最長期為下限,各刑合併之刑期為上限,但 最長不得逾30年,資為量刑自由裁量權之外部性界限,並應 受法秩序理念規範之比例原則、平等原則、責罰相當原則、 重複評價禁止原則等自由裁量權之內部抽象價值要求界限之 支配,使之輕重得宜,罰當其責,俾符合法律授與裁量權之 目的,以區別數罪併罰與單純數罪之不同,兼顧刑罰衡平原 則。此裁量權之行使,乃實體法上賦予法院依個案裁量之職 權,個案之裁量判斷,除非有全然喪失權衡意義或其裁量行 使顯然有違比例、平等諸原則之裁量權濫用情形,即不得任 意指為違法(最高法院109年度台抗字第1321號、第1076號 裁定意旨可資參照)。 三、經查: (一)抗告人因犯如附表所示各罪,分別經法院判處罪刑確定,最 早確定者為民國109年12月9日,附表編號3至39所示之罪之 犯罪時間均在最早確定之編號1至2所示判決確定日前,及原 審為該案最後事實審法院等情,有各該判決書及臺灣高等法 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又抗告人犯如附表各編號所示 之罪,均不得易科罰金,是檢察官聲請原審合併定應執行刑 ,於法並無不合。 (二)抗告人所犯各罪中最長期刑度為有期徒刑1年5月,各罪宣告 刑總和已逾有期徒刑30年,應以有期徒刑30年為上限,此即 各罪定應執行刑之外部界限。又如附表編號1至26部分,曾 定應執行有期徒刑9年確定;如附表編號27至34部分,曾定 應執行有期徒刑2年4月確定,加計附表編號35至39所示之罪 所處有期徒刑1年5月(共4罪)、1年4月(1罪),合計為有 期徒刑18年4月,此即各罪定應執行刑之內部界限。原審就 附表所示案件為定應執行刑之裁判時,已考量定執行刑之外 部界限及內部界限,並審酌抗告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均 為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罪質及犯罪情節相似,且犯罪 時間相近,然於該時間內所犯罪數甚多,依罪責相當及特別 預防之刑罰目的,具體審酌受刑人所犯數罪之罪質、手段及 因此顯露之法敵對意識程度,所侵害法益之種類與其替代回 復可能性,刑罰之邊際效益及適應於本件抗告人之具體情形 等情,定應執行刑為有期徒刑12年4月。經核原裁定所定刑 期,既非以累加方式定其應執行刑,亦給予適當之恤刑,未 逾越法律內部及外部界限,屬適法自由裁量職權行使,於法 並無不合。 (三)另刑法第57條所示之量刑因子,於相同類型之不同個案,並 不相同,經不同法院於不同時空為直接審理後,自有不同之 裁量結果。尚難以個案之罪名、罪數為唯一標準,強求各法 院為一致之量刑。而執行刑之酌定,尤無必須按一定比例、 折數衡定之理,此與所謂相同事務應為相同處理,始符合比 例原則與平等原則之概念,迥然有別。尚無從引用本案判決 或他案酌定應執行刑之比例,作為原裁定是否適法之判斷基 準(最高法院104年度台抗字第946號裁定意旨參照)。原審 所定之執行刑,既無何濫用裁量權或失諸過重之違法不當情 事,自不得僅憑本案定應執行刑裁量所定之刑期,與抗告人 認知之個案量刑結果有所差異,即率指原裁定違反比例原則 或平等原則;況定執行刑案件與個案間之情況本有不同,自 難比附援引。據此,自難因原裁定所定應執行刑刑期減輕幅 度未符抗告人之預期,即認原裁定有何違法或不當。 四、綜上,抗告人執前詞提起抗告,指摘原審裁定所定之應執行 刑過重,並無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李璧君                    法 官 李東柏                    法 官 鍾佩真 附表          編號 罪名 宣 告 刑 犯罪日期 (年月日) 最 後 事 實 審 確 定 判 決 備註 法院案號 判決日期 法院案號 確定日期 1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壹年壹月 109年4月間某日至109年4月27日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109年度訴字第902號 109年9月9日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109年度訴字第902號 109年12月9日 編號1至26之罪曾定應執行刑有期徒刑玖年 2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壹年壹月 同上 3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壹年參月 109年4月18日至109年4月26日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109年度審訴字第1104號 109年12月10日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109年度審訴字第1104號 110年1月13日 4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壹年參月 同上 5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壹年貳月 109年4月18日至109年4月30日 6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壹年貳月 同上 7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壹年貳月 同上 8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壹年壹月 109年4月18日至109年4月30日 9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壹年壹月 同上 10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壹年壹月 同上 11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壹年壹月 109年4月18日至109年5月4日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109年度訴字第368號 109年11月10日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109年度訴字第368號 110年3月17日 12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壹年壹月 同上 13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壹年壹月 同上 14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壹年壹月 同上 15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壹年壹月 同上 16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壹年壹月 同上 17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壹年壹月 同上 18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壹年壹月 同上 19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壹年壹月 同上 20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壹年壹月 同上 21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壹年壹月 同上 22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壹年貳月 109年4月18日至109年4月29日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109年度審訴字第1352號 110年2月4日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109年度審訴字第1352號 110年3月31日 23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壹年貳月 109年4月18日至109年5月2日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110年度審訴字第29號 110年5月25日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110年度審訴字第29號 110年6月23日 24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壹年壹月 109年4月18日至109年5月5日 25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壹年貳月 109年4月18日至109年4月29日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110年度審金訴字第107號 110年8月16日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110年度審金訴字第107號 110年9月15日 26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壹年貳月 同上 27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壹年參月 109年4月間某日至109年5月4日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112年度原金訴字第3號 113年2月29日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112年度原金訴字第3號 113年4月3日 編號27至34之罪曾定應執行刑有期徒刑貳年肆年 28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壹年參月 同上 29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壹年參月 同上 30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壹年伍月 109年4月間某日至109年4月30日 31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壹年貳月 109年4月間某日至109年4月30日 32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壹年貳月 同上 33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壹年貳月 同上 34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壹年壹月 109年4月間某日至109年4月30日 35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壹年伍月 109年4月間某日至109年4月20日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111年度金訴字第350號 113年4月23日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111年度金訴字第350號 113年5月28日 36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壹年伍月 同上 37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壹年伍月 同上 38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壹年伍月 同上 39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壹年肆月 109年4月間某日至109年4月20日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書記官 洪孟鈺

2025-03-26

KSHM-114-抗-72-20250326-1

原抗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原抗字第2號 抗 告 人 即 受刑人 高維廷 上列抗告人因聲請定其應執行刑案件,不服臺灣屏東地方法院中 華民國113年12月18日裁定(113年度聲字第1187號),提起抗告,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抗告意旨略以:抗告人即受刑人高維廷(下稱抗告人)認本 件裁定有重複處罰之情,有適用刑法第54條後段之規定,僅 餘一罪者,依其宣告之刑執行。理由如下:㈠原裁定附表編 號1至2所示之罪,曾定應執行有期徒刑8月,得易科罰金, 已繳納罰金執行完畢。原裁定附表編號3所示之罪,應屬僅 餘一罪,應依其宣告之刑執行,即有刑法第54條後段之適用 ,而非應只予扣抵之問題,也非得定其應執行刑之適用。㈡ 基於數罪之定其應執行刑者,若其中一罪之刑已執行完畢, 自不因嗣後定其執行刑而影響先前一罪已執行完畢之事實。 依刑法第48條但書規定,本件發覺抗告人於執行易科罰金後 ,其執行之犯次為累犯,而累犯既在其刑之執行完畢以後, 即無更定其刑之餘地,依刑事訴訟法第370條第2項及第3項 ,明定有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之適用。㈢另再依原裁定附表 編號1至2所示得易科罰金之罪,並未慮及兩罪之犯罪日期皆 為民國110年3月14日,而編號3之罪之犯罪日期則為110年3 月8日,乃在得易科罰金兩罪之前,然累犯構成要件基礎, 須於前罪犯罪日之後所犯之後罪,於前罪執行完畢方為累犯 。倘若悖離此要件而於前後罪犯罪日順序顛倒而認定,乃至 影響執行完畢與否,當有撤銷裁定之理由。綜上,請撤銷原 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但有下列情形之一 者,不在此限:一、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 二、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三、得易服 社會勞動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四、得易服社會勞動之 罪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前項但書情形,受刑人請 求檢察官聲請定應執行刑者,依第51條規定定之」、「數罪 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者,依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 」,刑法第50條第1項、第2項、第53條分別定有明文。又數 罪併罰之數刑罰有部分縱已執行完畢,於嗣後與他罪合併定 執行刑,乃由檢察官換發執行指揮書執行應執行刑時,其前 已執行之有期徒刑部分,應予扣除而已,非謂此種情形即不 符數罪併罰要件(最高法院104年度台抗字第907號裁定意旨 參照)。次按依刑法第53條及第54條應依刑法第51條第5款 至第7款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者,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 判決之法院之檢察官,聲請該法院裁定之,為刑事訴訟法第 477條第1項所明定。此數罪併罰之定應執行刑,係出於刑罰 經濟與責罰相當之考量,本含有恤刑性質,故二裁判以上之 數罪應併合處罰者,須在該數罪之刑全部未曾定應執行刑, 且尚未全部執行完畢前,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始有實益。 檢察官聲請定應執行刑之數罪中,倘有部分罪刑已執行完畢 者,因僅係檢察官指揮執行時,應如何予以扣抵之問題,要 與定應執行刑無涉,法院不能因此即認檢察官之聲請為不合 法,予以駁回(最高法院105年度台抗字第907號裁定意旨參 照)。 三、經查:  ㈠抗告人因犯妨害國幣懲治條例等案件,先後經原審法院判處 如附表所示之刑,並均確定在案,符合數罪併罰定應執行刑 規定,有各該判決書及法院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因抗告人 所犯如附表編號1、2所示之罪為得易科罰金之罪,如附表編 號3所示之罪則為不得易科罰金之罪,屬刑法第50條第1項但 書所示不得併合處罰之情形。然因抗告人就附表所示之罪, 請求檢察官聲請定應執行刑,有更定應執行刑聲請書在卷可 稽,合於刑法第50條第2項規定,臺灣屏東地方檢察署檢察 官向原審法院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原審審酌抗告人於附表 編號1、2之罪判決確定後,有因增加經附表編號3所示另案 判決確定合於數罪併罰之其他犯罪,致原裁判定刑之基礎已 經變動,而有另定應執行刑之必要,則之前各罪曾定應執行 刑即當然失效,符合最高法院110年度台抗大字第489號裁定 所謂「一事不再理原則」之例外情形,自可不受上開附表編 號1、2所示原確定裁判實質確定力之拘束,而得就附表所示 各罪更定其應執行刑。原審認為檢察官之聲請為正當,依法 定其應執行之刑;並審酌附表各罪間犯罪時間相近,編號1 、2所示之罪其等犯罪之動機、目的、手段及性質相同,至 附表編號3所示之罪與其餘罪刑相異甚大,獨立性較高,兼 衡法律所規定範圍之外部性界限,及比例原則、公平正義原 則之規範,謹守法律秩序之理念,體察法律之規範目的,使 其結果實質正當,合於裁量之內部性界限,並考量限制加重 原則、罪責相當及受刑人復歸社會之可能性,暨參酌本件受 刑人陳述之意見等情,裁定抗告人因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應 執行有期徒刑4年1月;並說明如附表編號1至2所示之罪固已 執行完畢,惟此僅為檢察官執行其應執行刑時,應予扣抵之 問題,尚非因之即不得定其應執行刑。經核原審定應執行刑 並未逾越刑法第51條第5款所定法律之外部性界限,亦無違 反比例原則、罪刑相當原則、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等內部性 界限情形,於法並無違誤。   ㈡抗告人雖以前揭情詞提起抗告,然查:  ⒈抗告意旨提起本件抗告似是請求就已執行完畢部分不合併定刑。惟依卷附113年9月20日更定應執行刑聲請書,業有載明「壹、刑法第50條數罪併罰更定應執行刑相關須知」,及「貳、更定應執行刑案件」,「①屏東地檢110年度執字第4514號有期徒刑8月(屏東地院110年度原交簡字第233號、得易科罰金,已執行完畢)」、「②屏東地檢112年度觀執更字第54號有期徒刑3年6月(屏東地院112年度原訴緝字第1號、不得易科罰金)」,抗告人已於「參、更定應執行刑聲請書」,在「於詳閱上開須知後,茲提出更定應執行刑之聲請,陳述意見如下」欄打勾,並於其下勾選「無意見」,並親自簽名按捺指印,有上揭更定應執行刑聲請書在卷可稽,未見有何意思表示瑕疵或不自由之情事,且原審法院發函請抗告人就定應執行刑陳述意見,抗告人亦勾選「請求從輕定應執行刑」(原審卷第25頁),且迄原裁定合法送達(於民國113年12月25日、114年1月7日,分別送達予檢察官及受刑人,見原審卷第35、43頁原審法院送達證書)生效前,亦未見抗告人聲明撤回其本件定應執行刑之請求。則檢察官依抗告人之請求向法院聲請定其應執行刑,並由原審依法裁定在案,已生實體裁判效力,自無許抗告人再任意為變更或撤回請求之餘地。  ⒉其次,抗告人所犯如附表編號1至2之罪,曾經原審法院110年 度原交簡字第233號判決定應執行有期徒刑8月確定,雖於11 1年3月14日易科罰金執行完畢,然附表編號3之罪現正在監 執行,尚未執行完畢,有法院前案紀錄表在卷可按(本院卷 第24至25頁),抗告人所犯如附表所示3罪,前未曾經檢察 官向法院聲請定應執行刑,即未曾受有恤刑之利益;而抗告 人現仍在監執行附表編號3所示之罪,是附表所示3罪尚未全 部執行完畢,經合併定其應執行刑後,其執行完畢日期即可 能有所變動,是附表編號1至2所示之罪雖已執行完畢,因檢 察官於執行指揮時可扣抵已執行完畢部分,且附表所示3罪 合併定執行刑後,抗告人受有合併定執行刑之恤刑利益,對 抗告人現在執行之附表編號3之罪所餘刑期之計算自較未定 執行刑更為有利。又刑法第54條係規定:「數罪併罰,已經 處斷,如各罪中『有受赦免者』,餘罪仍依第51條之規定,定 其應執行之刑,僅餘一罪者,依其宣告之刑執行。」,抗告 人於附表所示之罪並未受有赦免,抗告人主張適用刑法第54 條後段規定,容有誤會。  ⒊再者,附表所示3罪之總刑期合併為有期徒刑4年6月,因附表 編號1至2所示之罪曾定應執行有期徒刑8月,故定執行刑之 內部界限為有期徒刑4年2月,原審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4年1 月,並未逾越上開內部界限,即無違反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 之情事。  ⒋末查,「受徒刑之執行完畢,或一部之執行而赦免後,五年 以內故意再犯有期徒刑以上之罪者,為累犯,加重本刑至二 分之一。」刑法第47條第1項已就累犯之要件定有明文。附 表編號3所示之罪,依卷內原審法院112年度訴緝字第1號刑 事判決,未見有抗告人為累犯之認定與說明。附表編號1至2 所示之罪所定應執行有期徒刑8月,於111年3月14日易科罰 金執行完畢,已在附表編號3所示之罪之犯罪時間110年3月8 日之後,自不符累犯之要件,附表編號3所示之罪自不因附 表編號1至2所示之罪之執行完畢而成為累犯,且原裁定亦無 抗告人為累犯之認定。抗告意旨對累犯之認定似有誤會,其 請求撤銷原裁定,亦屬無據。  ㈢從而,本件抗告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刑事第五庭  審判長法 官 簡志瑩                    法 官 王俊彥                    法 官 曾鈴媖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再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書記官 陳憲修

2025-03-26

KSHM-114-原抗-2-20250326-1

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33號 抗 告 人 即 受刑人 劉品上 上列抗告人即受刑人因聲請定其應執行刑案件,不服臺灣臺東地 方法院114年2月20日裁定(114年度聲字第61號),提起抗告,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原裁定關於併科罰金部分所定應執行刑之易服勞役折算標準 撤銷。 二、前開撤銷部分,如易服勞役,以新臺幣參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原裁定意旨詳附件。 二、抗告意旨略以:原裁定附表編號2記載併科罰金易服勞役折 算標準,與臺灣臺東地方法院113年度原訴字第6號確定判決 (下稱編號2確定判決)不符,致原裁定就併科罰金部分定刑 新臺幣(下同)60萬5,000元後,諭知如易服勞役以1,000元折 算1日,造成抗告人即受刑人劉品上(下稱抗告人)易服勞役 期間加長,不利抗告人,請求將併科罰金易服勞役之折算標 準改以3,000元折算1日。 三、審理範圍:依抗告人抗告意旨(見本院卷第9、10頁),對於 原裁定就有期徒刑及併科罰金所定應執行刑(有期徒刑9月, 併科罰金60萬5,000元),並未爭執,僅針對併科罰金定應執 行刑之「罰金如易服勞役,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部分 ,提起抗告,是本院審理範圍僅限於原裁定關於併科罰金部 分所定應執行刑之易服勞役折算標準。 四、按抗告法院認為抗告有理由者,應以裁定將原裁定撤銷;於 有必要時,並自為裁定,刑事訴訟法(下稱刑訴法)第413條 定有明文。所謂「有必要時」,如事實已明,為訴訟經濟以 免徒增無益之勞費,即應自為適當之裁定(最高法院109年度 臺抗字第1070號裁定參照)。次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 合處罰之;數罪併罰,分別宣告其罪之刑,宣告多數罰金者 ,於各刑中之最多額以上,各刑合併之金額以下,定其金額 ;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 應執行之刑,刑法第50條第1項前段、第51條第7款、第53條 分別定有明文。復按易服勞役以新臺幣1,000元、2,000元或 3,000元折算1日。但勞役期限不得逾1年;依第51條第7款所 定之金額,其易服勞役之折算標準不同者,從勞役期限較長 者定之,刑法第42條第3項、第4項定有明文。 五、經查: (一)抗告人所犯附表各罪,原確定判決均有併科罰金,編號1係 以1,000元折算1日,勞役期限為10日(10,000元÷1,000元=1 0日),編號2係以3,000元折算1日(原判決附表編號2宣告刑 欄之記載,與編號2確定判決記載不符〈見執聲卷〉),勞役 期限分別為180日(540,000元÷3,000元=180日)、103日(309 ,000元÷3,000元=103日),依刑法第42條第4項規定,附表 編號2之易服勞役期限較長,本件併科罰金定刑易服勞役之 折算標準,應以3,000元折算1日。 (二)本件經原審定併科罰金60萬5,000元,如易服勞役以3,000 元折算1日,其折算之勞役期限為201日(605,000元÷3,000 元=201.666),易服勞役日數少於附表各罪易服勞役日數總 和210日(計算式:編號1之罪易服勞役日數10日+編號2之罪 前經編號2確定判決定應執行併科罰金60萬元,並以3,000 元折算1日易服勞役,即易服勞役日數為200日=210日),應 無逾越內外部界限、定應執行刑之恤刑目的,亦無違比例 原則、公平正義原則。 (三)綜前,原裁定就併科罰金定刑後諭知以1,000元折算1日之 易服勞役折算標準,違反刑法第42條第4項規定。抗告人請 求改以3,000元折算1日易服勞役,為有理由,應由本院撤 銷此部分,爰依前揭規定及說明,由本院自為裁定。 六、據上論斷,應依刑訴法第413條、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0 條第1項前段、第53條、第51條第7款、第42條第3項,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刑事第一庭審判長法 官 林信旭                法 官 張健河                法 官 顏維助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再抗告狀。再 抗告書狀,並應敘述再抗告之理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書記官 秦巧穎

2025-03-26

HLHM-114-抗-33-20250326-1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38號 聲 請 人 臺灣苗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饒瑞文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丙字第100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饒瑞文所犯如附件附表所示各罪,應執行有期徒刑壹年柒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如附件所示(附表編號1、3罪名均應更正為「施用 第一級毒品」,附表編號2罪名應更正為「施用第二級毒品 」)。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不在此限:一、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二 、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三、得易服社 會勞動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四、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 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前項但書情形,受刑人請求檢察 官聲請定應執行刑者,依第51條規定定之;數罪併罰,有二 裁判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數罪 併罰,分別宣告其罪之刑,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 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 30年。刑法第50條第1項、第2項、第53條、第51條第5款分 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本件受刑人饒瑞文所犯如附件附表所示各罪,先後經 法院判處如附件附表所示之刑,均經分別確定在案,有各該 判決書及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各1份在卷為憑。又 受刑人所犯各罪,如附件附表編號1、3所示之罪均屬不得易 科罰金之刑,如附件附表編號2所示之罪則屬得易科罰金之 刑,而受刑人就附件附表所示各罪已請求檢察官聲請定應執 行刑,有臺灣苗栗地方檢察署公務詢問紀錄表1份附卷可憑 。茲檢察官依受刑人之請求,以本院為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 法院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本院審核認其聲請為正當,應予 准許。又本院於裁定前,業經受刑人表示無意見,有本院定 刑意見調查表1紙存卷可參(見本院卷第29頁),爰依前揭 說明,本於罪責相當原則之要求,在法律所定之外部性界限 範圍內,綜合斟酌其各次犯行類型、次數、時空間隔、侵害 法益之異同及侵害程度、各該法益間之獨立程度、非難重複 性及回復社會秩序之需求性等因素,並考量刑罰邊際效應隨 刑期而遞減及受刑人所生痛苦隨刑期而遞增,及受刑人社會 復歸之可能性,定其應執行刑如主文所示。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0條第2項、 第51條第5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刑事第三庭  法 官 顏碩瑋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許雅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2025-03-26

MLDM-114-聲-138-20250326-1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98號 聲 請 人 臺灣苗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楊哲宇 (現於法務部○○○○○○○○○○○執行中)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庚字第57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楊哲宇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如附表所示之刑,應執行有期 徒刑壹年貳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楊哲宇因犯如附表所示各罪,先後判 決確定如附表,經受刑人聲請,應依刑法第53條及第51條第 5款,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 裁定等語。 二、按「數罪併罰,有2裁判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規定,定其 應執行刑。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 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刑法第 53條、第51條第5款分別定有明文。又「裁判確定前犯數罪 者,併合處罰之。但有下列情形者,不在此限。一、得易科 罰金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二、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 易服社會勞動之罪。三、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與不得易科罰 金之罪。四、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 。前項但書情形,受刑人請求檢察官聲請定應執行刑者,依 第51條規定定之。」刑法第50條亦定有明文。又刑事訴訟法 第477條第1項規定,數罪併罰應定其應執行之刑者,由該案 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檢察官聲請該法院裁定之(最高法 院98年度台非字第22號判決意旨參照)。而所謂「該案犯罪 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此最後判決之法院,以判決時為準 ,不問其判決確定之先後(最高法院102年度台抗字第806號 裁定參照)。查本件聲請所涉之犯罪事實,最後判決者為附 表編號2部分,從而為該判決之本院,即為犯罪事實最後判 決之法院,本院就本件聲請自有管轄權。 三、按定應執行刑,不僅攸關國家刑罰權之行使,於受刑人之權 益亦有重大影響,除顯無必要或有急迫情形外,法院於裁定 前,允宜予受刑人以言詞、書面或其他適當方式陳述意見之 機會,程序保障更加周全(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大字第489 號裁定意旨參照)。 四、查本件受刑人楊哲宇犯如附表所示各罪,經法院判處如附表 所示之刑,均分別確定在案,此有如附表所示之判決及法院 前案紀錄表在卷可憑,而其中受刑人如附表編號1所示得易 科罰金之罪,與附表編號2所示不得易科罰金之罪,依刑法 第50條第1項但書第1款之規定固不得併合處罰,然聲請人之 聲請係應受刑人之請求而提出,此有臺灣苗栗地方檢察署公 務詢問紀錄表在卷可稽,是依刑法第50條第2項之規定,聲 請人就附表所示各罪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核屬正當。爰審 酌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之犯罪態樣、時間間隔、侵犯 法益,並考量各該罪合併後之不法內涵、罪責原則及合併刑 罰所生之效果等情狀,暨受刑人對本案之意見(經本院函詢 受刑人對本案之意見,受刑人表示無意見,有定刑意見調查 表附卷可參),定其應執行之刑如主文所示。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0條第2項、第1項但書 第1款、第53條、第51條第5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刑事第一庭 法 官 陳雅菡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陳建宏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附表】 編號 1 2 罪名 共同犯攜帶兇器竊盜罪 共同犯竊盜罪 結夥三人以上竊盜罪 宣告刑 有期徒刑4月 有期徒刑6月 有期徒刑7月 應執行有期徒刑8月 犯罪日期 112年2月21日,共2次 112年2月10日 偵查機關 年度案號 臺中地檢署112年度偵字第14123號 苗栗地檢署112年度偵字第5558號、第11800號 最後事實審 法院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案號 112年度易字第1086號 113年度易字第223號 判決日期 113年5月15日 113年11月12日 確定判決 法院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案號 112年度易字第1086號 113年度易字第223號 判決確定日期 113年6月28日 113年12月24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得易科罰金、得易服社會勞動 不得易科罰金、不得易服社會勞動 備註 臺中地檢署113年度執字第9173號 苗栗地檢署114年度執字第360號

2025-03-26

MLDM-114-聲-98-20250326-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定應執行之刑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760號 聲 請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王振宇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489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王振宇因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如附表所示之刑,應執行有期 徒刑壹年貳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王振宇因犯詐欺等案件,先後經判決 確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規定,定其應 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定其應執行 之刑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但得易科罰金之罪與 不得易科罰金之罪,不在此限。前項但書情形,受刑人請求 檢察官聲請定應執行刑者,依第51條之規定定之;數罪併罰 ,有二裁判以上者,依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宣 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 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三十年;宣告多數罰金者,於 各刑中之最多額以上,各刑合併之金額以下,定其金額,刑 法第50條第1項、第2項、第53條、第51條第5款、第7款各定 有明文。 三、另按刑事訴訟法第370條第2項、第3項,已針對第二審上訴 案件之定應執行之刑,明定有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之適用, 而分屬不同案件之數罪併罰有應更定執行刑之情形,倘數罪 之刑,曾經定其執行刑,再與其他裁判宣告之刑定其執行刑 時,在法理上亦應同受此原則之拘束。亦即,另定之執行刑 ,其裁量所定之刑期,不得較重於前定之執行刑加計後裁判 宣告之刑之總和。而法院於裁量另定應執行之刑時,祇須在 不逸脫上開範圍內為衡酌,而無全然喪失權衡意義或其裁量 行使顯然有違比例原則之裁量權濫用之例外情形,並不悖於 定應執行刑之恤刑目的者,即無違裁量權之內部性界限(最 高法院104年度台抗字第410號裁定意旨參照)。 四、經查:  ㈠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案件,業經如附表所示之法院判處 如附表所示之刑確定,且如附表編號1至3所示之案件經本院 以113年度聲字第1773號裁定定應執行有期徒刑部份9月確定 在案,且本院為最後事實審法院等情,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 前案紀錄表及如附表所示判決在卷可稽。又受刑人所犯附表 編號1所示之罪,其判決確定日期為民國109年4月6日,而附 表編號2至4所示之罪,其犯罪日期則均在上開確定日期之前 。另受刑人所犯附表編號2至4所示之罪刑,雖不得易科罰金 ,而與附表其餘所示得易科罰金之宣告刑,依刑法第50條第 1項但書第1款之規定,固不得併合處罰,惟本案係聲請人依 受刑人請求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此有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 依102年1月23日修正之刑法第50條調查受刑人是否聲請定應 執行刑調查表附卷足憑,核與刑法第50條第2項規定相符, 是聲請人聲請就如附表所示之罪定其應執行之刑,本院審核 聲請人所附相關事證,認其聲請應屬正當。  ㈡又法院對於定應執行刑之聲請,除顯無必要或有急迫情形者 外,於裁定前應予受刑人以言詞或書面陳述意見之機會,刑 事訴訟法第477條第3項亦有明定。經本院寄送意見調查表予 受刑人,向受刑人詢問其對於本案定應執行之刑有無意見, 並請其遵期回覆,受刑人業已回復對於本案之定刑無意見等 情,有本院送達證書與受刑人意見表附卷可查(見本院卷第 27至29頁)。  ㈢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號1至3所示之罪,前經以113年度聲字第 1773號裁定定應執行有期徒刑部份9月確定在案已如上述。 然本案聲請人係就附表所示之罪聲請定應執行刑,揆諸前揭 說明,前定之應執行刑當然失效,仍應以其各罪之刑為基礎 ,並於符合法律之內外部界限內,斟酌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 示之罪,分詐欺、傷害與妨害自由之犯罪類型,而考量其責 任非難之重複程度、各罪之行為時間,暨各罪之犯罪情節、 態樣、所反映之受刑人之人格特性、對受刑人施以矯正之必 要性、犯罪預防等情狀,為整體非難之評價,並定其應執行 刑如主文所示。  ㈣至受刑人所犯附表編號1所示之罪雖得易科罰金,然因與不得 易科罰金之罪合併處罰之結果,本院於定應執行刑時,自毋 庸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附此敘明。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刑事第十一庭  法 官 連弘毅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葉嫚蓁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得抗告。 附表:受刑人王振宇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

2025-03-26

TYDM-114-聲-760-20250326-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