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洪慕芳

共找到 245 筆結果(第 71-80 筆)

交上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交通裁決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六庭 113年度交上字第388號 上 訴 人 陳君毅 被 上訴 人 臺北市交通事件裁決所 代 表 人 蘇福智 上列當事人間交通裁決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0月30 日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113年度交字第857號判決,提起上訴,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上訴審訴訟費用新臺幣750元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對於交通裁決事件之判決提起上訴,非以其違背法令為理 由,不得為之,且應於上訴理由中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 及其具體內容之事由,或表明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 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之事由,行政訴訟法第263條之5準用第24 2條、第244條第2項規定甚明。是對於交通裁決事件之判決 上訴,非以其違背法令,且於上訴理由中表明上開事由之一 者,即應認為不合法而駁回之。又依行政訴訟法第263條之5 準用第243條第1項規定,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 違背法令;而判決有第243條第2項所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為 當然違背法令。是當事人對於交通裁決事件之判決上訴,如 依行政訴訟法第263條之5準用第243條第1項規定,以判決有 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 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若係成文法以外之法則 ,應揭示該法則之旨趣,倘為司法院大法官解釋、憲法法庭 裁判意旨,則應揭示該解釋、裁判之字號或其內容。如以行 政訴訟法第263條之5準用第243條第2項所列各款情形為理由 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揭示合於該條項各款之事實。上 訴狀或理由書如未依此項方法表明者,即難認為已對交通裁 決事件判決之違背法令有具體的指摘,其上訴自難認為合法 。 二、上訴人駕駛車牌號碼000-000號普通輕機車,於民國112年12 月7日上午0時35分許,行經臺北市○○區○○路000號旁時,經 證人即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南港分局員警王晨皙攔查,認其有 酒後駕車之行為,要求上訴人為吐氣酒精濃度測試,並遭上 訴人拒絕,遂以掌電字第A01R1G317號舉發違反道路交通管 理事件通知單舉發,記載應到案日期為113年1月6日(後更 新為同年2月29日)前。上訴人不服,提起申訴。被上訴人 認上訴人有「拒絕接受酒精濃度測試之檢定」之違規行為, 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5條第4項第2款之規定,以113 年2月23日北市裁催字第22-A01R1G317號違反道路交通管理 事件裁決書裁處上訴人罰鍰新臺幣(下同)18萬元整,吊銷 駕駛執照,並應參加道路交通安全講習。上訴人不服,遂提 起行政訴訟,經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下稱原審)以113年 度交字第857號判決(下稱原判決)駁回其訴,上訴人仍不 服,提起本件上訴。 三、上訴意旨略以:   依影片顯示,上訴人第1次至第7次均因明顯吹氣不足(未達 酒測器嗶聲停止之條件)而檢測失敗,員警有告知吹氣不足 ,並要上訴人調整吹氣方式。然第8次及第9次,上訴人吹氣 長度有達到酒測器嗶聲停止之條件,在員警沒有出示儀器檢 測結果下自行判定失敗,亦未向上訴人說明檢測失敗原因。 經查酒測器測試失敗原因有「吹氣失敗」或「測試失敗」, 操作手冊內有提供相關訊息說明,供操作者做為再次檢測之 參考。原判決判斷與事實不符,且與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 統一裁罰基準及處理細則(下稱「處理細則」)第19條之2 第1項第4款規定相違背。上訴人均未表達拒測之意,且有逐 次接受檢測,惟面對第8次及第9次吹氣長度有達到酒測器嗶 聲停止之條件,在員警沒有出示儀器檢測結果下自行判定失 敗的吹測結果,上訴人認為有不合理之處遂向外打電話詢問 ,然員警以「規定的時間到」來開立拒測,上訴人不了解何 項法令有規定酒測執行時間,超過就算拒測?酒測期間遇到 不合理之事不能撥打電話請他人協助或討論經過?依「處理 細則」第19條之2第3項後段規定,員警可以用「比較好吹測 」等任何之理由更換原本無故障之酒測器?且迄今沒有向上 訴人出示法令規定應留存異常之紀錄。酒測器依度量衡法第 14條第2項、第16條第2項規定施予檢定,並訂有呼氣酒精測 試器及分析儀檢定檢查技術規範。再經詢問財團法人台灣商 品檢測認證中心,回覆表示:經檢定合格之儀器,須確實依 照使用手冊來使用,使用單位必須依照儀器標準作業程序使 用,若因為設定錯誤造成誤判,使用單位必須自行負責後續 解釋作業。故酒測器必須依照操作手冊,遵守其注意事項, 否則應重新送檢定,在未重新送檢定前,酒測器之合法性即 存有爭議,並違背度量衡法第20條前段規定。此外針對測試 失敗原因(吹氣失敗或測試失敗),操作手冊內有提供相關 訊息說明,可供使用者參考,顯見操作手冊之重要性,與原 判決理由矛盾。本件操作者單方面判讀失敗且不提示結果, 存有不公平情事等語。  四、惟原判決已論明:依據原審勘驗當日員警密錄器內容,上訴 人並未吹氣成功,且如吹氣成功,會有相關測定值,此時員 警即會告訴上訴人相關測定值為何,然依據勘驗內容,員警 並未告知吹測成功,且經員警陳明上訴人並未吹測成功,上 訴人並未完整吹氣導致多次吹氣失敗。上訴人於員警更換酒 測器後,並未於更換後之酒測器上吹測任何一次,縱使員警 確有更換酒測器欲讓上訴人再次檢測,但上訴人並未吹測, 當無所謂故障更換之情形。本件酒測器尚在檢驗合格之有效 期間內,有合格證書在卷可查,可認該酒測器並未故障,至 於為何更換酒測器,員警更換之理由並非酒測器故障,而是 讓上訴人試用比較好吹測之酒測器吹測。操作手冊並非法規 命令,不生拘束員警之效力,不能以只要未依照相關步驟處 理,即屬吹測違法。上訴人並未吹測出呼氣酒精濃度數值, 縱使未每次更換吹嘴,亦不影響前開消極不配合檢測之結果 。況如勘驗譯文內容可知,本件每次是否成功,員警均會告 知,而上訴人係歷次吹氣均不成功。況證人於本院證稱:酒 測失敗會告知,不會給當事人看,失敗會有嗶嗶的聲音等語 ,足認員警確有告知上訴人測試失敗等語。經核上訴人之上 訴理由,無非就原審取捨證據、認定事實之職權行使,指摘 其為不當,而非具體表明合於不適用法規、適用法規不當、 或行政訴訟法第243條第2項所列各款之情形,難認對原判決 之如何違背法令已有具體之指摘。依首開規定及說明,應認 其上訴為不合法。又本院為法律審,無從審酌上訴人於上訴 時所提出之財團法人台灣商品檢測認證中心電子郵件等證據 資料,附此敘明。 五、末按交通裁決事件之上訴,行政法院為訴訟費用之裁判時, 應確定其費用額,此觀行政訴訟法第263條之5後段準用第23 7條之8第1項規定即明。本件上訴人對於交通裁決事件之上 訴,既經駁回,則上訴審訴訟費用750元(上訴裁判費)自 應由上訴人負擔,故併予確定如主文第2項所示。 六、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審判長法 官 洪慕芳 法 官 周泰德 法 官 郭銘禮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書記官 林淑盈

2025-02-05

TPBA-113-交上-388-20250205-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巷道爭議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六庭 113年度訴字第384號 上 訴 人 紅樹開發建設有限公司 即 原 告 送達代收人:許月英 代 表 人 韓華光(董事) 上列上訴人因與被上訴人新竹縣政府間巷道爭議事件,對於中華 民國113年12月30日本院113年度訴字第384號判決提起上訴,本 院裁定如下: 一、按提起上訴,依行政訴訟法第98條之2第1項規定,按同法第 98條第2項金額,加徵裁判費2分之1,合計新臺幣(下同)6,0 00元。次按向最高行政法院提起之事件及其程序進行中所生 之其他事件,當事人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行政訴訟法 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定有明文。又同條第3項規定:「第1 項情形,符合下列各款之一者,當事人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 代理人:一、當事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 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 學院公法學教授、副教授。二、稅務行政事件,當事人或其 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前條第2項第1款規定之資 格。三、專利行政事件,當事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 代理人具備前條第2項第2款規定之資格。」第4項規定:「 第1項各款事件,非律師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經本案之行政 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訴訟代理人:一、當事人之配偶、 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二、符合 前條第2項第1款、第2款或第3款規定。」第5項規定:「前2 項情形,應於提起或委任時釋明之。」第7項規定:「原告 、上訴人、聲請人或抗告人未依第1項至第4項規定委任訴訟 代理人,或雖依第4項規定委任,行政法院認為不適當者, 應先定期間命補正。逾期未補正,亦未依第49條之3為聲請 者,應以裁定駁回之。」 二、查上訴人對於本院113年度訴字第384號判決提起上訴,未依 行政訴訟法第98條之2第1項規定,繳納裁判費6,000元,亦 未依規定提出委任律師或前述得為訴訟代理人者之委任狀, 茲命上訴人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7日內補正,逾期不補正或 補正不完全即駁回上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審判長法 官 洪慕芳 法 官 孫萍萍 法 官 周泰德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書記官 徐偉倫

2025-02-05

TPBA-113-訴-384-20250205-2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國家賠償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六庭 113年度訴字第942號 抗 告 人 黃典隆(即黃萬得繼承人) 即 原 告 上列抗告人與相對人新北市政府、新北地方法院間國家賠償事件 ,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2月27日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113年度訴字 第942號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一、按提起抗告,依行政訴訟法第98條之4規定,按件徵收裁判 費新臺幣(下同)1,000元。次按向最高行政法院提起之事 件及其程序進行中所生之其他事件,當事人應委任律師為訴 訟代理人,行政訴訟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定有明文。又 同條第3項規定:「第1項情形,符合下列各款之一者,當事 人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一、當事人或其代表人、管 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為教育部 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公法學教授、副教授。二、稅務 行政事件,當事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前 條第2項第1款規定之資格。三、專利行政事件,當事人或其 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前條第2項第2款規定之資 格。」第4項規定:「第1項各款事件,非律師具有下列情形 之一,經本案之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訴訟代理人: 一、當事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 律師資格。二、符合前條第2項第1款、第2款或第3款規定。 」第5項規定:「前2項情形,應於提起或委任時釋明之。」 第7項規定:「原告、上訴人、聲請人或抗告人未依第1項至 第4項規定委任訴訟代理人,或雖依第4項規定委任,行政法 院認為不適當者,應先定期間命補正。逾期未補正,亦未依 第49條之3為聲請者,應以裁定駁回之。」。 二、查抗告人對於本院113年度訴字第942號裁定提起抗告,未依 行政訴訟法第98條之4規定,繳納裁判費1,000元,亦未依規 定提出委任律師或前述得為訴訟代理人者之委任狀,茲命抗 告人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7日內補正,逾期不補正或補正不 完全即駁回抗告,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審判長法 官 洪慕芳 法 官 孫萍萍 法 官 周泰德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書記官 徐偉倫

2025-02-05

TPBA-113-訴-942-20250205-2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獎懲等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六庭 113年度訴字第1074號 原 告 黃贊祐 上列原告與被告花蓮縣警察局獎懲等事件,原告提起行政訴訟, 本院裁定如下: 一、按行政訴訟法第105條第1項規定:「起訴,應以訴狀表明下 列各款事項,提出於行政法院為之:......二、起訴之聲明 。三、訴訟標的及其原因事實。」所謂起訴之聲明,為請求 法院判決之事項,應具體明確;訴訟標的及其原因事實,為 起訴之聲明所由生之事實上及法律上之主張。若起訴之聲明 欠缺具體明確,或未對應起訴之聲明表明其事實上及法律上 之主張,其起訴即為不合程式。經限期命補正而不補正或補 正不完全者,起訴為不合法。 二、本件原告因獎懲等事件具狀以花蓮縣警察局為被告,向本院 提起行政訴訟,惟依其民國113年9月10日起訴狀、113年11 月12日確認訴訟補正訴狀(本院卷第9-11、31頁)之記載,   「訴之聲明」欄內載稱:「確認原告在花蓮縣警察局服務期 間,所有申誡處分不合法」等語;是其訴之聲明、訴訟標的 及原因事實均不明確。茲命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7日內, 依行政訴訟法第105條之規定補正正確之起訴聲明、訴訟標 的、原因事實及法律關係,記載訴訟標的範圍(例如:服務 期間係何年)、確切的申誡處分書字號,逾期未補正或補正 不完全,即駁回原告之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審判長法 官 洪慕芳 法 官 孫萍萍 法 官 周泰德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書記官 徐偉倫

2025-02-05

TPBA-113-訴-1074-20250205-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提供行政資訊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六庭 113年度訴字第1209號 原 告 謝清彥 被 告 交通部 代 表 人 陳世凱(部長) 上列當事人間提供行政資訊事件,原告提起行政訴訟,經高雄高 等行政法院113年度訴字第345號裁定移送前來,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提起行政訴訟,應依行政訴訟法第98條第2項之規定繳納 裁判費,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又行政訴訟法第107條第1項 第10款規定:「原告之訴,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行政法 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先定期 間命補正:……十、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準此 ,起訴未繳裁判費,經定期命其繳納,逾期未繳納者,行政 法院應駁回其起訴。 二、本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並聲請訴訟救助,關於聲請 訴訟救助部分,業經本院民國113年11月4日113年度救字第5 1號裁定駁回其聲請確定,本院審判長於113年12月16日以11 3年度訴字第1209號裁定命原告於該裁定送達之日起7日內補 正,該裁定於113年12月31日送達原告,有送達證書在卷可 稽(本院卷第35頁)。而原告迄未依本院裁定補繳裁判費, 亦有收文明細表、案件繳費狀況查詢、答詢表附卷足憑(本 院卷第39-47頁),其訴顯難認為合法,應予駁回。 三、據上論結,本件起訴為不合法,依行政訴訟法第107條第1項 第10款、第104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審判長法 官 洪慕芳 法 官 周泰德 法 官 郭銘禮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 提出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三、抗告時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並提出委任書(行政訴訟 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但符合下列情形者,得例外不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條第3項、第4項)。 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 所 需 要 件 ㈠符合右列情形之一者,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 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 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 公法學教授、副教授者。 2.稅務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㈡非律師具有右列情形之一,經最高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上訴審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者。 2.稅務行政事件,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4.抗告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公法上之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務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者。 是否符合㈠、㈡之情形,而得為強制律師代理之例外,抗告人應於提起抗告或委任時釋明之,並提出㈡所示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及委任書。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書記官 林淑盈

2025-02-05

TPBA-113-訴-1209-20250205-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有關金融事務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六庭 113年度訴字第806號 抗 告 人 即 原 告 毓嘉國際企業有限公司 代 表 人 林文魁(董事)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等間有關金融事務事 件,抗告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1月29日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113 年度訴字第806號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訴訟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行政訴訟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規定:「下列各款事件 及其程序進行中所生之其他事件,當事人應委任律師為訴訟 代理人:……三、向最高行政法院提起之事件。……」、第3項 規定:「第一項情形,符合下列各款之一者,當事人得不委 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一、當事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 定代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為教育部審定合格 之大學或獨立學院公法學教授、副教授。二、稅務行政事件 ,當事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前條第二項 第一款規定之資格。三、專利行政事件,當事人或其代表人 、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前條第二項第二款規定之資格。 」、第4項規定:「第一項各款事件,非律師具有下列情形 之一,經本案之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訴訟代理人: 一、當事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 律師資格。二、符合前條第二項第一款、第二款或第三款規 定。」、第5項規定:「前二項情形,應於提起或委任時釋 明之。」、第7項規定:「原告、上訴人、聲請人或抗告人 未依第一項至第四項規定委任訴訟代理人,或雖依第四項規 定委任,行政法院認為不適當者,應先定期間命補正。逾期 未補正,亦未依第四十九條之三為聲請者,應以裁定駁回之 。」。 二、次按行政訴訟法第98條之4規定:「抗告,徵收裁判費新臺 幣一千元。」,第100條第1項規定:「裁判費除法律別有規 定外,當事人應預納之。其未預納者,審判長應定期命當事 人繳納;逾期未納者,行政法院應駁回其訴、上訴、抗告、 再審或其他聲請。」。 三、查抗告人對民國113年11月29日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113年度 訴字第806號裁定提起抗告,未依規定繳納裁判費及提出委 任律師或前述得為訴訟代理人者之委任狀,經本院於113年1 2月23日裁定命抗告人於收受裁定送達後7日內補正委任狀及 抗告裁判費1,000元,該裁定已於113年12月30日送達抗告人 ,有送達證書附卷可稽(本院卷第461頁)。抗告人迄今仍 未補正委任狀及抗告裁判費,有本院案件繳費狀況查詢、   答詢表、臨櫃繳費查詢清單、審判系統收文明細表附卷足憑 (本院卷第499-507頁),抗告人亦不符合行政訴訟法第49 條之1第3項規定之情形,揆諸前開規定及說明,其抗告為不 合法,應予駁回,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審判長法 官 洪慕芳 法 官 周泰德 法 官 郭銘禮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 提出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三、抗告時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並提出委任書(行政訴訟 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但符合下列情形者,得例外不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條第3項、第4項)。 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 所 需 要 件 ㈠符合右列情形之一者,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 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 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 公法學教授、副教授者。 2.稅務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㈡非律師具有右列情形之一,經最高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上訴審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者。 2.稅務行政事件,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4.抗告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公法上之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務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者。 是否符合㈠、㈡之情形,而得為強制律師代理之例外,抗告人應於提起抗告或委任時釋明之,並提出㈡所示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及委任書。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書記官 林淑盈

2025-02-05

TPBA-113-訴-806-20250205-5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考績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六庭 112年度訴字第1008號 上 訴 人 吳雅惠 即 原 告 訴訟代理人 黃翔彥 律師 上列上訴人因與被上訴人金門縣立金湖國民中學間考績事件,對 於中華民國113年12月30日本院112年度訴字第1008號判決提起上 訴,本院裁定如下: 一、按提起上訴,依行政訴訟法第98條之2第1項規定,按同法第 98條第2項金額,加徵裁判費2分之1,合計新臺幣(下同)6,0 00元。 二、查上訴人對於本院112年度訴字第1008號判決提起上訴,未 依行政訴訟法第98條之2第1項規定,繳納裁判費6,000元, 茲命上訴人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7日內補正,逾期不補正或 補正不完全即駁回上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審判長法 官 洪慕芳 法 官 孫萍萍 法 官 周泰德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書記官 徐偉倫

2025-02-05

TPBA-112-訴-1008-20250205-2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戶政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六庭 113年度訴字第1162號 原 告 郭志全(原名:郭智堅) 被 告 臺北市松山區戶政事務所 代 表 人 李富錦(主任) 訴訟代理人 盧文平 張洋銘 上列當事人間戶政事件,原告提起行政訴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至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公法上之爭議,除法律別有規定外,得依本法提起行政 訴訟。」行政訴訟法第2條定有明文。又「我國關於行政訴 訟與民事訴訟之審判,依現行法律之規定,係採二元訴訟制 度,分由不同性質之法院審理。關於因公法關係所生之爭議 ,由行政法院審判,因私法關係所生之爭執,則由普通法院 審判。」亦經司法院釋字第448號解釋在案。準此可知,依 行政訴訟程序審理之訴訟標的為公法關係之爭議,至於私法 關係所生之爭執,則由普通法院依民事訴訟程序審理。當事 人如就行政法院無審判權之私法爭議事件,誤向行政法院提 起行政訴訟時,依行政法院組織法第47條準用民國110年12 月8日修正增訂、111年1月4日施行之法院組織法第7條之3第 1項前段規定:「法院認其無審判權者,應依職權以裁定將 訴訟移送至有審判權之管轄法院。」(99年1月13日修正增 訂之行政訴訟法第12條之2關於無受理訴訟權限之移送管轄 規定,因配合法院組織法增訂第7條之2、第7條之3規定,已 於同日修正刪除),行政法院應依職權裁定移送至有審判權 之管轄法院。又當事人所訟爭者,究為公法或私法爭議,屬 法院依職權調查之事項,應綜合起訴狀載訴之聲明、訴訟標 的及其原因事實(行政訴訟法第105條第1項第1款、第3款), 以解明訟爭事項及範圍,資為審判權歸屬之認定。是法院為 此判斷時,應依原告起訴主張之訴訟標的之性質,判斷審判 權之歸屬,不受原告為支持其請求之實體法根據,所提出之 法律觀點主張之拘束,逕依原告之主張認定爭議究屬公法事 件或私法事件(最高行政法院111年度抗字第41號裁定意旨 參照)。 二、次按,行政訴訟法第6條第1項規定:「確認行政處分無效及 確認公法上法律關係成立或不成立之訴訟,非原告有即受確 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者,不得提起之。其確認已執行而無回 復原狀可能之行政處分或已消滅之行政處分為違法之訴訟, 亦同。」是行政訴訟法規範得提起確認訴訟之類型有「確認 行政處分無效」、「確認公法上法律關係成立或不成立(存 在或不存在」及「確認已執行而無回復原狀可能之行政處分 或已消滅之行政處分為違法」3種。而法規命令、行政行為 及事實均非法律關係之本身,不得以其為確認訴訟之標的。 再按,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規定,確認之訴包括確認法 律關係之訴、確認證書真偽之訴及確認為法律關係基礎事實 存否之訴。所謂確認證書真偽之訴,係就證書之成立是否真 正求為確認,即確認該證書是否由有權製作之人所作成,或 為他人冒名製作。又所謂證書,係指得證明特定法律關係或 法律上地位之文書而言,並不以作成名義人須在該證書上簽 名或蓋章為限。  三、綜觀卷附原告起訴狀及歷次書狀所載訴之聲明、訴訟標的及 其原因事實,以及本院111年度訴字第103號裁判,可知原告 前以其戶籍登記事項有誤,於109年9月10日(機關收文日期 )檢具更正戶籍登記申請書及切結書、撰名審鑑書等資料, 向被告申請將其出生日期由「OO年O月OO日」更正為「OO年O 月O日」,經被告審認原告未提出戶籍法施行細則第16條規 定之相關證明文件,乃以109年9月10日北市松戶登字第1096 002568號函予以否准,原告不服,循序提起行政訴訟,經本 院以111年度訴字第103號判決駁回其訴確定後,原告另以其 初始出生登記證明文件,即由助產士「郭金怡」所出具之原 告「嬰兒出生證明書」為訴訟標的,提起本件訴訟,主張於 該「嬰兒出生證明書」上署名之助產士「郭金怡」,經臺灣 臺北地方檢察署查無此人相關年籍資料,該「嬰兒出生證明 書」應屬偽造,其出生日期應依能證明其之出生年,依民法 推定為「OO年O月O日」,被告並應依此民事確定判決登記為 由,提起本件訴訟。經核本件原告係以其「嬰兒出生證明書 」之私文書為訴訟標的,訴請確認其「嬰兒出生證明書」為 偽造(甲證4、本院卷第149頁),核屬關於確認證書真偽或 確認其身分之私法關係基礎事實存否之爭議,非屬公法上爭 議事項,行政法院對之並無審判權,原告應向普通法院起訴 請求,原告向本院提起本件訴訟,顯係違誤,因本件被告機 關所在地在臺北市松山區,屬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管轄,爰依 職權將本件移送至有審判權之管轄法院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並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審判長法 官 洪慕芳              法 官 郭銘禮              法 官 孫萍萍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 提出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三、抗告時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並提出委任書(行政訴訟 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但符合下列情形者,得例外不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條第3項、第4項)。 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 所 需 要 件 ㈠符合右列情形之一者,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 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 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 公法學教授、副教授者。 2.稅務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㈡非律師具有右列情形之一,經最高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上訴審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者。 2.稅務行政事件,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4.抗告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公法上之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務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者。 是否符合㈠、㈡之情形,而得為強制律師代理之例外,抗告人應於提起抗告或委任時釋明之,並提出㈡所示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及委任書。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書記官 鄭涵勻

2025-02-05

TPBA-113-訴-1162-20250205-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戶政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六庭 113年度訴字第529號 上 訴 人 陳桂蘭 即 原 告 送達代收人:陳素珍 上列上訴人因與被上訴人桃園市大溪區戶政事務所間戶政事件, 對於中華民國114年1月9日本院113年度訴字第529號判決提起上 訴,本院裁定如下: 一、按提起上訴,依行政訴訟法第98條之2第1項規定,按同法第 98條第2項金額,加徵裁判費2分之1,合計新臺幣(下同)6,0 00元。次按向最高行政法院提起之事件及其程序進行中所生 之其他事件,當事人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行政訴訟法 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定有明文。又同條第3項規定:「第1 項情形,符合下列各款之一者,當事人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 代理人:一、當事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 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 學院公法學教授、副教授。二、稅務行政事件,當事人或其 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前條第2項第1款規定之資 格。三、專利行政事件,當事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 代理人具備前條第2項第2款規定之資格。」第4項規定:「 第1項各款事件,非律師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經本案之行政 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訴訟代理人:一、當事人之配偶、 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二、符合 前條第2項第1款、第2款或第3款規定。」第5項規定:「前2 項情形,應於提起或委任時釋明之。」第7項規定:「原告 、上訴人、聲請人或抗告人未依第1項至第4項規定委任訴訟 代理人,或雖依第4項規定委任,行政法院認為不適當者, 應先定期間命補正。逾期未補正,亦未依第49條之3為聲請 者,應以裁定駁回之。」 二、查上訴人對於本院113年度訴字第529號判決提起上訴,未依 行政訴訟法第98條之2第1項規定,繳納裁判費6,000元,亦 未依規定提出委任律師或前述得為訴訟代理人者之委任狀, 茲命上訴人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7日內補正,逾期不補正或 補正不完全即駁回上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審判長法 官 洪慕芳 法 官 孫萍萍 法 官 周泰德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書記官 徐偉倫

2025-02-05

TPBA-113-訴-529-20250205-2

簡上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植物防疫檢疫法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六庭 113年度簡上字第124號 上 訴 人 卉堂有限公司 代 表 人 林珮緹(董事) 送達代收人 張承暉 被 上訴 人 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 代 表 人 徐榮彬(署長) 訴訟代理人 林冠佑 律師 林采妤 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植物防疫檢疫法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9 月26日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113年度簡字第176號行政訴訟判決, 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上訴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被上訴人代表人原為邱垂章,訴訟中變更為徐榮彬,業 據被上訴人新任代表人徐榮彬提出承受訴訟狀聲明承受訴 訟,核無不合,應予准許。 二、依行政訴訟法第242條及第244條規定,對於判決提起上訴, 非以其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且應於上訴理由中表明 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或表明依訴訟資料可認 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之事由。又依同法第243條 第1項規定,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 上開規定,依同法第263條之5規定,於高等行政法院上訴審 程序準用之。是當事人對於高等行政法院地方行政訴訟庭之 判決上訴,如依第263條之5準用第243條第1項規定,以判決 有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 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若係成文法以外之法 則,應揭示該法則之旨趣;倘為司法院解釋,則為揭示該判 解之字號或其內容。如以第263條之5準用第243條第2項所列 各款情形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揭示合於該條項 各款之事實。上訴狀或理由書如未依此項方法表明者,即難 認為已對簡易訴訟程序之判決之違背法令有具體之指摘,其 上訴自難認為合法。 三、上訴人以線上實名委任方式委託海威報關有限公司(下稱海 威公司)於民國111年12月28日向財政部關務署基隆關(下 稱基隆關)傳輸申報自中國大陸輸入標籤紙1批,經基隆關 儀檢有異,查驗後發現內裝貨物實含有帶土活植物(淨重0. 93公斤,下稱系爭貨品)未申請檢疫,案移被上訴人所屬基 隆分署(即改制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基隆 分局)通知上訴人陳述意見,因行為人即原告負責人林珮緹 另涉有植物防疫檢疫法第15條第1項第4款及第22條第1項規 定之刑責,移請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下稱士林地檢署)偵 辦,經該署檢察官作成112年度偵字第13966號不起訴處分書 (下稱不起訴處分書)在案。被上訴人以上訴人之負責人雖 經不起訴處分確定,惟認上訴人為系爭貨品之輸入人,系爭 貨品為應實施輸入植物檢疫之物品,上訴人應申請檢疫而未 申請,仍違反植物防疫檢疫法第17條第1項規定,爰依同法 第24條第1項第6款及違反植物防疫檢疫法第17條第1項規定 案件裁罰基準(下稱裁罰基準)第2點規定,以112年11月3 日防檢四字第1121496211號裁處書(下稱原處分)裁處上訴 人新臺幣(下同)3萬元罰鍰。上訴人不服,循序提起行政 爭訟,經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113年度簡字第176號行政訴訟 判決(下稱原判決)駁回上訴人之訴。上訴人不服,遂提起 本件上訴。   四、上訴人對原判決提起上訴,其主張略以:㈠上訴人就所進口 貨物,因不知夾帶植物,自無可能申請植物防疫檢疫;又前 開貨品仍在關務通關階段,應待完成通關程序放行後,輸入 人於領取貨物,發現有須檢疫之貨物,未主動向主管機關申 請始可謂「未申請檢疫」,上訴人自得補行申請檢疫以取得 證明文件(檢疫合格或不合格),當無違法。且依植物防疫 檢疫法第17條第1項規定,其判斷時點為「到達港、站時」 ,但輸入人欲避免受罰而申請事先看貨,除破壞以交易文件 外,更增加輸入成本與耗費時間外,遑論海關無此負荷能力 ,此為實務上之不能,亦不符比例原則;若須檢疫之貨物不 准進口,須退運或銷毁,則輸入人根本沒有申請檢疫之義務 ,被上訴人當不得裁處上訴人。故被上訴人認上訴人係輸入 人,而有違反植物防疫檢疫法第17條第1項規定未申請檢疫 之違反事實,顯然有誤。㈡被上訴人及轄下機關在處理程序 中,未善盡完整告知上訴人權益、給予補證等證明文件,程 序有瑕疵。㈢本件違章經士林地檢署112年度偵字第13966號 ,足以信實非故意、過失且在不知情的情況,不起訴處分在 案;就合法性判斷,應以不起訴處分書作成時之事實及法律 狀態判斷,不容被上訴人於本件獲不起訴處分後再進行行政 裁處。㈣上訴人在未知且未進口的前提下,無從提前、可預 見、注意義務等動作,主觀上當足認不具可非難性及可歸責 性。㈤本件依貨物包裹及流向判斷,僅可認上訴人為收貨人 ,非實際輸入人等語。 五、惟查,原判決就此已敘明:㈠查士林地檢署之不起訴處分書 對象為上訴人代表人,並非上訴人,而本件之進口人為上訴 人,並非上訴人之代表人,且士林地檢署之不起訴處分內容 ,是以上訴人之代表人是否違反植物防疫檢疫法第15條第1 項第4款,而須依同法第22條第1項之規定予以處罰。㈡本件 上訴人所進口之系爭物品,屬於經主管機關指定植物、植物 產品及其他有傳播有害生物風險之物品,公告為應實施輸入 檢疫之品目(以下簡稱檢疫物)。由行政院農委會111年11 月30日農授防字第1111495986A號公告之應實施輸入檢疫之 品目(貨名:其他蘭科植物苗,貨品分類表之號列:「0602 .90.91.49.6」),依植物防疫檢疫法第15條第1項第4款, 不得輸入,且依據同法第16條第1項之規定,輸入如欲輸入 檢疫物,需繳交輸出國植物檢疫機關發給之檢疫證明書,為 兩造所未爭執,並有原處分及翻拍照片在卷可查,上訴人於 客觀上有違反植物檢疫防疫法第17條第1之行為無疑。㈢又公 司代表人與公司,前者為自然人,後者為法人,本為不同之 人格。本件不起訴處分之對象係與上訴人不同人格之上訴人 代表人,且所審酌之條文與本件所處罰之植物防疫檢疫法第 17條第1項不同,是以前述之不起訴處分書之效力自不能及 於上訴人。㈣本件據以處罰上訴人之植物防疫檢疫法第24條 第1項第6款屬行政罰,主觀上具備故意及過失者,均符合該 條文之構成要件。是以,就此部分應判斷者,在於上訴人主 觀上是否有故意過失。而上訴人為法人,其是否有故意過失 之判斷係依據行政罰法第7條第2項所之規定:法人、設有代 表人或管理人之非法人團體、中央或地方機關或其他組織違 反行政法上義務者,其代表人、管理人、其他有代表權之人 或實際行為之職員、受僱人或從業人員之故意、過失,推定 為該等組織之故意、過失。以上訴人代表人是否有故意過失 作為判斷。由系爭貨品之商品截圖可知,上訴人代表人在購 物平台購買系爭貨品,因賣家說是在臺灣出貨,不清楚這商 品會從國外進口,且對方說是臺灣宅配就可以到。而相關網 頁上寫著臺灣淘寶,雖都是大陸貨,但說是臺灣產地出貨, 亦無要求其他運費,使上訴人代表人以為是臺灣出貨,上開 主張,有上訴人提出之商品刊登頁面列印資料在卷可憑(照 片擷取時間為112年1月11日),上訴人代表人既係信任賣方 所張貼之商品訊息,而不知所購買之帶土植物係自境外出貨 ,是難認有未經許可輸入附著土壤植物之故意,且此部分經 士林地檢署檢察官為不起訴處分確定,有該不起訴處分書在 卷足查,是上訴人代表人自無所謂違反植物防疫檢疫法第15 條第1項之之故意,應可認定。再依據上訴人所提出之商品 截圖可知,該圖內容雖有包含臺灣之購物網站,然該內容為 簡體字內容,且縱使於臺灣購物平台出貨購買,縱使賣家有 說明及保證於臺灣出貨,仍有可能該物品係從境外輸入,此 為公眾所週知之事實,亦為一般於臺灣購物網站購買物品者 所有之經驗。而就購買品項而言,上訴人代表人確知悉其所 購買者為帶有土壤之植物,並於輸入系爭貨品之時於委託貨 運公司之進口快遞貨物簡易申報單上記載系爭貨品為標籤紙 )。就此而言,其對於系爭貨品是否有自境外輸入,並應依 法申請檢疫,屬於依其情形本可注意,且其能注意,並無不 能注意之情形,核有過失,是以,其既然對系爭貨品之輸入 為有過失,依據行政罰法第7條第2項之規定,其過失即為上 訴人之過失。㈣再者,雖上訴人提出其代表之前開檢察官不 起訴處分,然該不起訴處分書係針對上訴人代表人是否有違 反植物防疫檢疫法第15條作判斷,並未判斷上訴人代表人或 原告是否有違反本件據以處罰之第17條,再者,如前所述, 亦未就上訴人及代表人是否有第15條之過失,以及第17條第 1項之故意、過失作判斷,當不得作為有利上訴人認定之基 礎。是以,上訴人就違反植物防疫檢疫被告據此予以處罰, 當屬妥適。㈤又系爭貨品之報關單上記載之收貨人為上訴人 ,且經海運進口,有採證照片,及上訴人委託貨運公司之進 口快遞貨物簡易申報單可證,就此可知,上訴人屬於植物防 疫檢疫法第16條第1項之輸入人,其需遵守植物防疫法第17 條第1項之規定,當屬無疑等語甚詳(原判決第4-8頁)。經核 上訴意旨無非重述其在原審業經主張而為原判決摒棄不採之 陳詞,或係指摘原處分違法,並未具體表明原判決有如何合 於不適用法規、適用法規不當、或行政訴訟法第243條第2項 所列各款之情形,難認對該判決如何違背法令已有具體之指 摘。依首開規定及說明,應認其上訴為不合法。 六、結論:本件上訴為不合法。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審判長法 官 洪慕芳 法 官 孫萍萍 法 官 周泰德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書記官 徐偉倫

2025-02-04

TPBA-113-簡上-124-20250204-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contact@know99.com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