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補正起訴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71-80 筆)

板簡
板橋簡易庭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交通)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板橋簡易庭民事裁定 114年度板簡字第278號 原 告 何佩芫 羅世昌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陳郁倫律師 被 告 范育綸 訴訟代理人 林柏均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 事訴訟(本院113年度審交附民字第610號),經本院刑事庭裁定 移送前來,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羅世昌應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第一審裁判費新臺幣6 ,610元,逾期未補正,即駁回原告羅世昌之訴。   理 由 一、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經刑事庭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規 定裁定移送於同院民事庭後,民事庭如認其不符同法第487 條第1項規定之要件時,應許原告得繳納裁判費,以補正起 訴程式之欠缺(參看最高法院民事大法庭108年度台抗大字 第953號裁定意旨)。又附帶民事訴訟由刑事庭移送民事庭 以後,依刑事訴訟法第490條但書規定,應適用民事訴訟法 之規定辦理,則起訴有應繳而未繳納裁判費者,依民事訴訟 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規定,自應定期先命補正,其未遵命補 正者,始得依同條項本文規定,以起訴不合法而駁回之。 二、本件被告係經本院刑事庭判決犯過失傷害罪(本院113年度 審交易字第656號),故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而免繳 納裁判費部分,僅限於因被告犯該過失傷害罪所生之損害。   至原告羅世昌未經上開刑事判決認定為受有損害之人,即非 本件被害人,不符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規定要件而不得 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是原告羅世昌訴請被告賠償新臺幣 (下同)60萬6,160元,應另徵收裁判費,爰核定原告羅世 昌依其訴之聲明請求訴訟標的之金額為60萬6,160元,應徵 收第一審裁判費6,610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 書規定,限原告羅世昌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向本庭如 數繳納,逾期不繳,即駁回原告羅世昌之訴。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華民國114年3月20日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板橋簡易庭             法 官 江俊傑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 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其餘關於命補繳裁判費部分,不得抗告。 中華民國114年3月20日             書記官 蔡儀樺

2025-03-20

PCEV-114-板簡-278-20250320-1

板簡
板橋簡易庭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板橋簡易庭民事裁定 114年度板簡字第520號 原 告 李訓同 上列當事人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3日內,補繳裁判費新臺幣壹仟元,逾期 未補正,即駁回本件訴訟。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規定繳納裁判 費,此為法定必須具備之程式。原告之訴有起訴不合程式或 不備其他要件之情形,依其情形可以補正,經審判長定期間 命其補正而不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 249條第1項第6款定有明文。次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 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訟,對於被告及依民法負賠 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定 有明文。然而,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固得 附帶提起民事訴訟,對於被告請求回復其損害,但其請求回 復之損害,以被訴犯罪事實所生之損害為限,否則縱令得依 其他事由,提起民事訴訟,亦不得於刑事訴訟程序附帶為此 請求。又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經刑事庭依刑事訴訟法第504 條第1項規定裁定移送於同院民事庭後,民事庭如認其不符 同法第487條第1項規定之要件時,應許原告得繳納裁判費, 以補正起訴程式之欠缺(最高法院97年度台上字第1809號判 決、最高法院108年度台抗大字第953號民事裁定意旨參照) 。 二、本件原告因被告傷害案件,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經本院 刑事庭裁定(112年附民字第2266號)移送前來,就原告訴 請被告賠償因傷害所生之醫療費用及慰撫金等部分,固不另 徵裁判費。惟該刑事判決認定被告之犯罪事實,僅限於被告 傷害行為,而不及毀損,是原告起訴狀主張其他財物損失費 用新臺幣(下同)79,377元之損害賠償部分,並非屬被告犯 傷害罪所受侵害之客體,不符合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規 定「因犯罪而受損害」之要件,原不得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 訟,請求被告賠償此部分損害。惟既經刑事庭依刑事訴訟法 第504條第1項規定裁定移送民事庭,仍應許其有補正程式欠 缺之機會。查上開訴訟標的金額為79,377元 ,應徵第一審 裁判費1,000元,爰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規定, 命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3日內補繳1,000元 ,逾期未繳 ,即駁回該部分訴訟,特此裁定。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板橋簡易庭              法 官 白承育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3  日              書記官 林祐安

2025-03-20

PCEV-114-板簡-520-20250320-1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確認買賣關係等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訴字第258號 原 告 陳冰(即陳宜之繼承人) 上列原告與被告陳義雄等人間請求確認買賣關係等事件,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民國114年4月19日前,具狀補正理由欄所示應補正事項 ,逾期未補正或補正未完足,本院得駁回原告之訴。   理   由 一、按起訴應依民事訴訟法第244條第1項規定以訴狀表明起訴必 要程式事項。又原告之訴,有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各款 情形之一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 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又原告之訴,有下列各款情形之 一者,法院得不經言詞辯論,逕以判決駁回之。但其情形可 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㈠、當事人不適格或 欠缺權利保護必要。㈡、依其所訴之事實,在法律上顯無理 由。前二項情形,原告之訴因逾期未補正經裁判駁回後,不 得再為補正。民事訴訟法第249條定有明文。 二、本件原告起訴內容不明確,前經本院多次函命補正(113年 度補字第813號),原告雖提出114年1月18日民事起訴狀, 惟內容仍不明確,且有當事人死亡等情事;又依原告之主張 乃就原告父親即被繼承人陳宜與被告間之買賣關係為請求, 對於其他繼承人應有合一確定之必要,原則上應以全體繼承 人為原告,當事人適格始無欠缺。原告應陳報起訴合法之理 由;或補正正確之當事人,且提出買賣契約,並依民事訴訟 法第244條規定,補正起訴書狀,提出於法院(應按對造人 數附繕本或影本)。 三、原告應提出被繼承人陳宜之除戶戶籍謄本、繼承系統表及其 繼承人之最新戶籍謄本(記事欄勿省略,但如記事資料與訴 訟當事人本人無關者得予省略)。且應自行向被繼承人之戶 籍所在法院或至司法院公告系統查詢其繼承人有無辦理拋棄 繼承,並提出查詢資料,再據以製作正確之繼承系統表。且 應自行檢核當事人能力及當事人適格等其他訴訟必要事項是 否齊備,並於期限內補正,如有欠缺,本院得駁回起訴。  四、本院須公平審判,無法偏幫一造,原告起訴如未能通過一貫 性審查,依法本院應駁回起訴。本事件並非簡單,原告應自 行審慎考量是否洽詢法律扶助基金會或專業機構或人士尋求 協助以維權益?原告亦得自行決定是否待準備完全,再行起 訴(依民事訴訟法第83條第1項後段規定:原告於第一審言 詞辯論終結前撤回者,得於撤回後三個月內聲請退還該審級 所繳裁判費三分之二)?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洪堯讚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書記官 李盈萩

2025-03-20

CHDV-114-訴-258-20250320-1

簡易
臺灣高等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簡易字第322號 原 告 陳靚芸 被 告 單能忠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 事訴訟,經本院刑事庭裁定移送前來(113年度附民字第852號)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所規定附帶民事訴訟之侵權行為 人,須在刑事訴訟程序中經認定係加害人,始足當之。刑事 庭將不合法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移送同院民事庭者,應許原 告得繳納裁判費,以補正起訴程式之欠缺。倘經審判長定期 間命其補正而不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二、本件原告於本院刑事庭112年度上訴字第4689號違反洗錢防 制法等案件(下稱系爭刑案)之訴訟程序中,對被告提起刑 事附帶民事訴訟,並經移送前來。惟系爭刑案判決未認定原 告為被告被訴犯罪事實之被害人,本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於法不合,揆諸前揭說明,原告即應預繳裁判費。又本件訴 訟標的金額為新臺幣(下同)30萬元,應徵裁判費4800元, 本院已於民國114年2月24日裁定命原告於收受裁定後5日內 補正(見本院卷第500頁),該裁定於同年3月3日送達(見 本院卷第503頁),惟原告迄未補繳,有裁判費或訴狀查詢 表、答詢表、繳費資料明緣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507至511 頁),是原告起訴即非合法,應予駁回。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邱育佩                法 官 許炎灶                法 官 郭俊德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書記官 林虹雯

2025-03-20

TPHV-113-簡易-322-20250320-2

基原小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基原小字第5號 原 告 李宸瑋 上列原告與被告莊文輝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 民事訴訟,經本院刑事庭裁定移送前來,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之翌日起5日內,補繳本件第一審裁判費新 臺幣1,000元,倘未遵期補正,即駁回其訴。   理 由 一、按原告之訴,有起訴不合程式之情形,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民事訴 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定有明文。而提起財產權之民事訴 訟,應依同法第77條之13規定繳納裁判費,此為起訴必備之 程式。次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固得附帶 提起民事訴訟,對於被告請求回復其損害,但其請求回復之 損害,以被訴犯罪事實所生之損害為限,否則縱令得依其他 事由提起民事訴訟,亦不得於刑事訴訟程序附帶為此請求( 最高法院60年台上字633號判決先例要旨參照)。而刑事附 帶民事訴訟,經刑事庭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規定裁定 移送於同院民事庭後,民事庭如認其不符同法第487條第1項 規定之要件時,應許原告得繳納裁判費,以補正起訴程式之 欠缺(最高法院108年度台抗大字第953號民事裁定要旨參照 )。準此,倘原告依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程序對被告所為請求 ,非屬刑事判決所認定係因犯罪事實而生者,該部分仍應繳 納裁判費。再按附帶民事訴訟由刑事庭移送民事庭以後,依 刑事訴訟法第490條但書規定,既應適用民事訴訟法之規定 辦理,則移送民事庭之附帶民事訴訟,依法應繳納訴訟費用 而未繳納者,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規定,自應定 期先命補正,其未遵命補正者,始得依同條項第6款以起訴 不合程式而駁回之。末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3、第436條 第2項規定,上開規定亦為小額訴訟程序所準用。 二、原告起訴主張:被告基於交付、提供3個以上金融帳戶予他 人使用之故意,無正當理由,於民國112年10月2日某時許, 以通訊軟體LINE與真實姓名年籍均不詳、自稱「王業臻」之人 聯絡,約定由被告交付、提供金融帳戶予「王業臻」使用。其 後,被告於112年10月2日23時39分許,在新北市○○區○○路0段 00號之統一超商南榮門市,將其所申辦之臺灣中小企業銀行 股份有限公司帳號000-00000000000號帳戶(下稱本案中小 企銀帳戶)、第一商業銀行帳號000-00000000000號帳戶、 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帳號000-00000000000000號帳戶之提 款卡,以店到店寄送之方式,寄送予「王業臻」,另透過通 訊軟體LINE告知上開3個帳戶之提款卡密碼。嗣「王業臻」 所屬之詐欺集團(下稱本案詐欺集團)成員取得上開3個帳 戶之使用權限後,即於112年10月5日18時許向原告表示欲購 買蝦皮商品,並表示原告所有之蝦皮賣場未升級,須完成相 關認證。本案詐騙集團另一成員再佯稱客服人員向原告表示 需依指示操作,致原告陷於錯誤,而依指示匯款新臺幣(下 同)9萬9,983元至本案中小企銀帳戶,致原告因此受有9萬9 ,983元之損害等語。並聲明:㈠被告應給付原告9萬9,983元 ,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 計算之利息。㈡前項判決請准供擔保宣告假執行。 三、經查:  ㈠按112年6月14日修正公布,並於112年6月16日施行之洗錢防 制法,增訂第15條之2(即現行洗錢防制法第22條)關於無 正當理由而交付、提供帳戶、帳號予他人使用之管制與處罰 規定,並於該條第3項針對惡性較高之有對價交付、一行為 交付或提供合計3個以上帳戶、帳號,及裁處後5年以內再犯 等情形,科以刑事處罰,旨在針對司法實務上關於提供人頭 帳戶行為之案件,常因行為人主觀犯意不易證明,致使無法 論以幫助洗錢罪或幫助詐欺罪之情形,以立法方式管制規避 洗錢防制措施之脫法行為,截堵處罰漏洞。易言之,洗錢防 制法第15條之2第3項刑事處罰規定,係在未能證明行為人犯 幫助詐欺取財、幫助洗錢等罪時,始予適用。倘能逕以該等 罪名論處,甚至以詐欺取財、洗錢之正犯論處時,依上述修 法意旨,即欠缺無法證明犯罪而須以該條項刑事處罰規定截 堵之必要,自不再適用該條項規定(最高法院112年度台上 字第4603號刑事判決意旨參照)。參以洗錢防制法第2條「 打擊犯罪,健全防制洗錢體系,穩定金融秩序,促進金流之 透明」規範之立法目的,足認國家制定上開規定施以刑罰之 目的是為了健全防制洗錢體系,穩定金融秩序,促進金流透 明,防止人頭文化橫行,避免國家無法依據金流追溯犯罪, 屬於國家社會法益之一環,所保護者乃國家社會法益,與詐 欺犯罪為侵害個人財產法益,係為保護個人法益之立法目的 ,有所不同。是難謂詐欺被害人係行為人違反上開規定之犯 罪事實而受損害之直接被害人,應不得附帶於行為人僅涉犯 該罪之刑事程序而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㈡查本件被告因違反洗錢防制法案件,經臺灣基隆地方檢察署 檢察官(下稱基檢檢察官)以113年度偵字第1605號提起公 訴,認被告係涉犯修正前洗錢防制法第15條之2第3項第2款 (即現行洗錢防制法第22條第3項第2款)之無正當理由提供 3個以上帳戶罪嫌,經本院刑事庭以113年度原金易字1號判 決認定被告涉犯現行洗錢防制法第22條第3項第2款之無正當 理由期約對價而交付、提供3個以上帳戶罪在案,並未認定 被告成立之犯罪事實包含與本案詐欺集團成員共同對原告詐 欺取財或幫助該詐欺集團成員對原告詐欺取財(按:有關本 件被告涉嫌犯幫助他人詐欺取財罪嫌部分,業經基檢檢察官 審認由被告與「王業臻」之通訊軟體LINE對話紀錄內容,可 見被告係為取得貸款,始交付上開3個帳戶提款卡及密碼, 尚難認被告主觀上具有幫助他人詐欺取財之不確定故意,而 以幫助詐欺取財罪相繩。然此部分若成立犯罪,因與前揭提 起公訴部分有想像競合犯之裁判上一罪、吸收犯之實質上一 罪關係,應為起訴效力所及,爰不另為不起訴之處分在案) 。準此,依上開說明,被告既非本案詐欺集團成員對原告犯 詐欺取財或洗錢罪之共同正犯,亦非屬幫助犯,則原告受本 案詐欺集團成員施以詐術而陷於錯誤,進而將前揭款項匯入 被告之帳戶內,即與被告無直接關係,顯見原告於被告所犯 上開刑事案件至多僅為間接被害人,而非被告犯罪之直接被 害人,殊甚明確。準此,本件固經本院刑事庭依刑事訴訟法 第504條第1項規定,將上開附帶民事訴訟,以裁定移送民事 庭。然原告既非被告上開犯行之直接被害人,自不符刑事訴 訟法第487條第1項規定之要件,惟原告非不得繳納裁判費, 以補正本件起訴程式之欠缺。 四、又本件訴訟標的金額為9萬9,983元,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 13、113年12月30日修正前之「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訴訟、強 制執行費用提高徵收額數標準」規定,應徵第一審裁判費1, 000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3、第436條第2項準用同 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之翌 日起5日內如數補繳,倘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 五、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基隆簡易庭 法 官 張逸群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書記官 顏培容

2025-03-20

KLDV-114-基原小-5-20250320-1

壢小
中壢簡易庭

損害賠償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壢小字第1993號 原 告 許正易 被 告 林賢滄 (現於法務部○○○○○○○○○○○ 執行中) 上列原告與被告林賢滄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收受本裁定翌日起3日內,向本院補繳第一審之裁判費 新臺幣1,000元,逾期未補繳,即駁回原告關於機車車體以外財 產損失部分(即附表編號1、4至8、11)之訴。   理  由 一、按因財產權提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規定 繳納裁判費,此為起訴必備之程式。又原告起訴不合程式或 不備其他要件,依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 補正,逾期仍未補正,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 249條第1項第6款定有明文,並依同法第436條第2項規定, 於簡易訴訟程序亦適用之。次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 事訴訟程序固得附帶提起民事訴訟,對於被告請求回復其損 害,但其請求回復之損害,以被訴犯罪事實所生之損害為限 ,否則縱令得依其他事由,提起民事訴訟,亦不得於刑事訴 訟程序附帶為此請求。此項限制,於該附帶民事訴訟經刑事 法院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規定以裁定移送同院民事庭 後,亦有其適用。又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經刑事庭依刑事訴 訟法第504條第1項規定裁定移送於同院民事庭後,民事庭如 認其不符同法第487條第1項規定之要件時,應許原告得繳納 裁判費,以補正起訴程式之欠缺。 二、查本件原告固主張其因被告竊盜犯行,而受有如附表所示項 目之損害等語,惟觀諸原告據以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 即本院113年度審簡字第1517號刑事簡易判決,僅認定原告 遭被告竊取之財物為機車車體。揆諸前開說明,原告請求被 告賠償機車車體以外財產損失之部分(即附表編號1、4至8、 11),仍應徵收裁判費,該部分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18,935 元【計算式:95元+3,000元+1,000元+11,400元+600元+200 元+2,640元=18,935元】,原告尚應補繳第一審裁判費1,000 元。爰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命原告於收 受本裁定後3日內補繳,逾期未補繳即駁回此部分之訴,特 此裁定。 三、另原告應提出車輛毀損照、維修估價單及收據、通勤代步費 收據,及附表編號4、5、7、8、11之毀損照、原購買單據, 供本院參考,附此敘明。 四、爰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3、第436條第2項、第249條第1 項但書,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中壢簡易庭   法 官 張得莉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書記官 薛福山 附表

2025-03-20

CLEV-113-壢小-1993-20250320-2

簡上附民移簡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簡上附民移簡字第2號 原 告 王建巽 被 告 巫春子 訴訟代理人 陳美吟 上列原告與被告巫春子間因過失傷害案件,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 訟請求損害賠償,經本院刑事庭以113年度交簡上附民字第6號裁 定移送前來,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逾期未 補繳,即駁回原告請求出席臺東調解車費、機車維修費部分之訴 。   理 由 一、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固得附帶提起民事訴 訟,對於被告請求回復其損害,但其請求回復之損害,以被 訴犯罪事實所生之損害為限,否則縱令得依其他事由,提起 民事訴訟,亦不得於刑事訴訟程序附帶為此請求。此項限制 ,於該附帶民事訴訟經刑事法院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 規定以裁定移送同院民事庭後,亦有其適用。又刑事附帶民 事訴訟,經刑事庭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規定裁定移送 於同院民事庭後,民事庭如認其不符同法第487條第1項規定 之要件時,應許原告得繳納裁判費,以補正起訴程式之欠缺 (最高法院108年度台抗大字第953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經查,原告因本院刑事庭113年度交簡上字第15號過失傷害 案件(下稱系爭刑事案件),於刑事訴訟程序附帶提起民事 訴訟,經本院刑事庭以113年度交簡上附民字第6號裁定移送 民事庭。又對於第一審刑事簡易判決向地方法院刑事合議庭 提起上訴後,被害人始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而經該刑事 庭以附帶民事訴訟確係繁雜,非經長久時日不能終結其審判 ,以裁定移送於該法院民事庭者,其所謂法院民事庭,自指 第二審之地方法院民事合議庭而言,並應適用簡易訴訟程序 第二審程序規定。而原告主張因兩造間交通事故,致其受有 出席臺東調解車費新臺幣(下同)13,716元、機車維修費14 ,500元,合計28,216元之損害乙節,並非系爭刑事案件認定 之犯罪事實,難認係被告被訴過失傷害罪所生之損害,而與 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規定之要件不符。則依首揭說明, 應命原告繳納裁判費以補正起訴程式之欠缺。是此部分訴訟 標的金額為1,500元,應徵第二審裁判費1,500元。茲限原告 於收受本裁定後5日內補繳,如逾期未補繳,即駁回原告此 部分之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民事第一庭審判長法 官 楊憶忠                      法 官 吳俐臻                   法 官 朱家寬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書記官 欒秉勳

2025-03-20

TTDV-114-簡上附民移簡-2-20250320-1

嘉小調
嘉義簡易庭(含朴子)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交通)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嘉義簡易庭民事裁定 114年度嘉小調字第371號 聲 請 人 新安東京海上產物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台南分公司 即 原 告 法定代理人 洪舜銘 訴訟代理人 王志堯 上列原告與不詳被告間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交通)事件,本院裁定 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5日內,補正如附表所示;逾期不補正,駁 回其訴。    理  由 民事訴訟法第119條第1項規定「書狀及其附屬文件,除提出於 法院者外,應按應受送達之他造人數,提出繕本或影本」,第 244條第1項規定「起訴,應以訴狀表明下列各款事項,提出於 法院為之:一、當事人及法定代理人。二、訴訟標的及其原因 事實。三、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第249條第1項第6款規定 「原告之訴,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六、起訴不 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第428條第1項規定「第244條第1項 第2款所定事項,原告於起訴時得僅表明請求之原因事實」, 第436條第2項規定「簡易訴訟程序,除本章別有規定外,仍適 用第1章通常訴訟程序之規定」,第436條之23規定「第428條 至第431條、第432條第1項、第433條至第434條之1及第436條 之規定,於小額程序準用之」。 經查:原告起訴狀記載之被告「BLA-3715車主」個人資料不明 ,起訴不合程式。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規定, 命原告補正如主文;逾期不補正,駁回其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嘉義簡易庭    法 官 廖政勝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書記官 林金福 附表: 提出戶政機關所核發,黎氏蓉(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 號)戶籍謄本。 提出符合民事訴訟法第428條第1項、第244條第1項規定之起訴 狀,並按被告人數提出繕本或影本;或來院補正起訴狀及其繕 本或影本記載之被告。

2025-03-20

CYEV-114-嘉小調-371-20250320-1

桃簡
桃園簡易庭

給付貨款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桃簡字第2115號 原 告 侯秋雲(東新水梨生產合作社代理人) 被 告 榮納國際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金令 上列原告與被告榮納國際有限公司、鄭傑元間請求給付貨款事件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對被告甲○○部分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當事人書狀,應記載當事人姓名及住所或居所。書狀內宜 記載當事人、法定代理人或訴訟代理人之性別、出生年月日 、職業、國民身分證號碼、營利事業統一編號、電話號碼及 其他足資辨別之特徵。又起訴,應以訴狀表明當事人及法定 代理人。原告之訴,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依其情 形可以補正,經審判長定期間命其補正而不補正者,法院應 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116條第1項第1款、第244條第 1項第1款、第249條第1項第6款分別定有明文,此於簡易訴 訟程序依同法第436條第2項規定適用之。 二、經查,本院前於民國114年1月24日以裁定命原告於收受裁定 送達5日內補正起訴狀,其上載明被告甲○○之住所或居所, 並補正最新戶籍謄本,上開裁定業於114年2月8日送達於原 告,有送達證書1紙附卷可稽。詎原告僅補正被告榮納國際 有限公司公司變更登記表,逾期迄今仍未補正被告甲○○之住 所或居所,並補正最新戶籍謄本,揆諸前揭說明,本件原告 對被告甲○○部分之訴起訴不合程式,應予駁回。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第2項、第249條第1項第6款、第95條 、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桃園簡易庭 法 官 陳愷璘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附繕本) ,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書記官 徐于婷

2025-03-19

TYEV-113-桃簡-2115-20250319-2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金字第200號 原 告 鄭玉琳 上列原告與被告臺灣金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間因被告違反銀行 法等案件(112年度金重訴字第42號、113年度金重訴字第6號、 第9號),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事件(113年 度附民字第811號),經本院刑事庭裁定移送前來,本院裁定如 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收受本裁定送達翌日起五日內,繳納第一審裁判費新臺 幣壹萬貳仟捌佰捌拾元,如逾期未繳,即駁回其關於曾明祥、潘 志亮之訴。   理 由 一、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 訟,對於被告及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 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定有明文。故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之當事人,原告必須為因被訴犯罪事實直接侵害個人私權, 致生損害之人。而銀行法第29條、第29條之1規定,係在維 護國家有關經營銀行業務,應經許可之制度,貫徹金融政策 上禁止非法經營銀行業務,以直接維護國家正常之金融、經 濟秩序,至於存款人權益之保障,尚屬衍生及間接之目的, 其縱因此項犯罪而事後受損害,亦僅屬間接被害人,應不得 附帶民事訴訟(最高法院109年度台抗字第444號、110年度 台抗字第1185號裁定意旨參照)。另若所犯為刑法第214條 之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係侵害社會法益之罪,抗告人並非 刑法第214條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之直接被害人,縱因此受 有損害,要不得於本件刑事訴訟中,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最 高法院83年度台抗字第443號裁定意旨參照)。又刑事附帶 民事訴訟,經刑事庭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規定裁定移 送於同院民事庭後,民事庭如認其不符同法第487條第1項規 定之要件時,應許原告得繳納裁判費,以補正起訴程式之欠 缺(最高法院108年度台抗字第953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經查:本件原告於本院刑事庭112年度金重訴字第42號、113 年度金重訴字第6號、第9號案件中,依侵權行為法律關係提 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請求被告曾明祥、曾耀鋒、張淑芬、 潘志亮、黃繼億給付新臺幣(下同)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 送達被告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之利息。 三、就曾耀鋒、張淑芬、黃繼億(以下合稱被告曾耀鋒等3人) 部分因另犯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3款之加重詐欺取財 罪(見刑事判決第193頁),就此部分固可認原告為直接被害 人;惟就曾明祥、潘志亮(下合稱曾明祥等2人)部分,並 未經刑事判決認定為係曾耀鋒等3人所犯加重詐欺取財罪之 共同正犯或幫助犯等,非可認為係此部分犯罪事實之共同侵 權行為人;且揆諸前揭說明,曾明祥等2人所犯銀行法、洗 錢防制法及刑法第214條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等罪(見刑事判決 第192、193頁),原告僅屬犯罪之間接被害人,其於刑事訴 訟程序中對金隆公司等26人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核與刑 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之要件未合,惟仍應許原告得繳納裁 判費,以補正起訴程式之欠缺。而本件訴訟標的金額為120 萬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1萬2880元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 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翌日起5日 內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關於曾明祥等2人之訴。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民事第六庭  法 官 陳智暉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書記官 陳芮渟

2025-03-19

TPDV-113-金-200-20250319-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