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廖珮伶

共找到 111 筆結果(第 81-90 筆)

臺灣高等法院

返還不當得利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上字第678號 上 訴 人 蕭文華   訴訟代理人 吳鴻奎律師 被 上訴 人 蕭添    訴訟代理人 林殷廷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不當得利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 年1月25日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12年度訴字第736號第一審判決提 起上訴,本院於113年11月12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上訴人在原審起訴主張:新北市泰山區農會(下稱泰山區農 會)、戶名:蕭文華、帳號:0000000000號之帳戶(下稱系 爭帳戶)為伊申辦,帳戶內存款為伊所有,被上訴人未經伊 同意,擅自於附表一⑴欄所示時間,以附表一⑸欄所示方式, 提領如附表一⑵欄所示存款(下稱系爭存款),無法律上原 因而受利益,致伊受有前開金額之損害,爰依民法第179條 前段規定,求為命被上訴人返還新臺幣(下同)323萬元本 息之判決等語。原審為上訴人敗訴之判決,上訴人不服,提 起上訴,上訴聲明求為判決:㈠原判決廢棄。㈡被上訴人應給 付上訴人323萬元,及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2年4月13日 (見原審卷一第41頁)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㈢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上訴人則以:系爭帳戶係訴外人即兩造母親蕭黃玉燕借用 上訴人名義申辦,由蕭黃玉燕實際支配、使用,該帳戶內之 存款為蕭黃玉燕所有,伊依蕭黃玉燕指示提領系爭存款,不 存在盜領上訴人所有存款,侵害歸屬於上訴人權利之情形等 語,資為抗辯。答辯聲明:㈠上訴駁回。㈡如受不利判決,願 預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三、兩造不爭執事項: ㈠兩造為兄弟,其餘兄弟姊妹如附表三所示訴外人,父親即訴 外人蕭生於民國00年00月00日死亡,母親蕭黃玉燕於000年0 月00日死亡;蕭明輝配偶為訴外人蕭方金枝,蕭楠配偶為訴 外人黃秋燕,有戶籍謄本(見本院卷第115至119頁)、土地 登記申請表影本(見原審卷一第59頁)可據。 ㈡上訴人於89年11月4日開立系爭帳戶,於103年7月17日以印鑑 遺失為由辦理印鑑變更,該帳戶於89年11月4日至103年7月1 7日期間之交易紀錄,除附表一、二所示外,均為「定息轉 入」、「稅前利息」收入,有該帳戶交易明細表(見原審卷 一第167至269頁)、泰山區農會112年11月23日新北市泰農 信字第1120003221號函(見原審卷二第41至45頁)、系爭帳 戶交易明細(見原審卷一第167至269頁)可憑。 ㈢被上訴人於97年6月11日以系爭帳戶存款240萬元,申請泰山 區農會簽發面額120萬元本行支票2張(即附表一編號⒈、⒉) ,於97年6月13日持以存入其在泰山郵局開立帳號:0000000 0000000號之帳戶(下稱系爭蕭添帳戶);嗣於97年9月15日 自系爭蕭添帳戶匯款100萬元至上訴人在中國信託商業銀行 開立帳號:000000000000號之帳戶(下稱系爭蕭文華帳戶) ,有系爭蕭添帳戶存摺影本(見原審卷一第285至286頁)、 系爭帳戶交易明細(見原審卷一第249頁)、取款憑條影本 (見原審卷一第49頁)可憑。 ㈣被上訴人於蕭生死亡後,自系爭帳戶轉帳附表一編號⒍至⒑、⒓ 、⒔所示款項入泰山區農會、戶名:蕭生、帳號:000000000 00000號帳戶(下稱系爭蕭生帳戶),該帳戶於99年2月1日 至102年12月31日之期間,均作為支付蕭明之電信費、水費 、電費、健保費使用,有系爭蕭生帳戶交易明細表(見本院 卷第125至129頁)可據。 ㈤系爭帳戶如附表一編號⒊至⒌、⒒、⒕所示款項,係被上訴人於 附表一⑴欄所示時間提領,加計附表一編號⒈、⒉、⒍至⒑、⒓、 ⒔部分,合計共323萬元,有系爭帳戶交易明細(見原審卷一 第167至269頁)可參。 四、本院之判斷:  ㈠按無法律上之原因而受利益,致他人受損害者,應返還其利 益,民法第179條前段定有明文。又在「非給付型之不當得 利」中之「權益侵害之不當得利」,侵害歸屬他人權益之行 為,本身即為無法律上之原因,主張依此類型之不當得利請 求返還利益者(即受損人),固無庸就不當得利成立要件中 之無法律上之原因舉證證明,惟仍須先舉證受益人取得利益 ,係基於受益人之「侵害行為」而來,必待受損人舉證後, 受益人始須就其有受利益之法律上原因,負舉證責任,方符 舉證責任分配之原則(最高法院105年度台上字第1990號判 決意旨參照)。本件被上訴人否認系爭帳戶內之款項為上訴 人所有,則上訴人自應就系爭帳戶存款為伊所有,被上訴人 盜領存款,取得應歸屬其權益內容之利益等節,負舉證之責 。  ㈡依不爭執事項三之㈡,上訴人於103年7月17日以印鑑遺失為由 向泰山區農會申請變更印鑑,且上訴人未主張在此之前,其 曾提領系爭帳戶存款,適足以證明系爭帳戶雖以上訴人名義 開設,但上訴人未持有系爭帳戶舊印鑑,及管理系爭帳戶, 泰山區農會核准上訴人印鑑變更之申請,係因上訴人為系爭 帳戶之名義人,不足以反證系爭帳戶之實際使用者為上訴人 。至蕭黃玉燕對於上訴人變更印鑑一事未提出異議,至多僅 得證明蕭黃玉燕對於被上訴人自103年7月17日起使用系爭帳 戶,未表示意見,尚無從憑以認定上訴人於103年7月17日前 就系爭帳戶有支配、使用之事實。  ㈢系爭帳戶之交易紀錄除附表一、二所示外,均為「定息轉入 」、「稅前利息」收入(見不爭執事項三之㈡),且附表二 編號⒐、⒑、⒔、⒖、⒘、⒛、至、至、、、之交易原因 為「轉存定存」、「定存轉入」,可證系爭帳戶主要係供辦 理定期存款以及存款利息撥付使用。上訴人雖主張伊係以自 有資金辦理上述定期儲蓄存款云云,然上訴人未提出資金來 源之證明,且其持有中之定期存款存單,係於變更印鑑當日 即103年7月17日補發,有該存單影本(見本院卷第141至142 頁)可憑,上訴人前開主張自不可採。又附表二編號之款 項縱係解除定存後提領支付上訴人之銀行貸款,但不足以推 論定存係上訴人自有資金。是上訴人此部分主張,洵無可取 。  ㈣上訴人不爭執新北市○○區○○○段○○○○段00-00地號土地(下稱 系爭土地)雖登記於蕭明輝名下,但為蕭黃玉燕實際所有, 附表二編號⒍至⒏、⒒、⒓、⒕、⒗所示款項,係蕭黃玉燕出售系 爭土地所得價款之事實(見本院卷第20、105、148頁),並 有土地登記謄本(見本院卷第25頁)供憑。佐以證人蕭忠證 稱:伊於97年搬回去與蕭黃玉燕同住時,蕭黃玉燕有提及其 未使用自己之帳戶,錢是放在上訴人名義之帳戶內;蕭黃玉 燕未說明是放在哪一個上訴人名義之帳戶等語(見原審卷二 第21頁),堪認被上訴人抗辯系爭帳戶係由蕭黃玉燕支配、 使用,帳戶內之存款為蕭黃玉燕所有等語,應屬可信。上訴 人雖辯稱蕭黃玉燕有使用以本人名義在泰山郵局開立帳號00 000000000000號之帳戶,證人蕭忠證述與事實不符,顯無可 採云云,並以郵局帳戶交易明細(見原審卷一第145至153頁 )為證,然依該帳戶之存款紀錄,係用於收取「敬老金」、 「醫療健保」等給付,間隔相當期間才有提領紀錄,可見蕭 黃玉燕日常資金運用非使用該帳戶,且蕭忠與兩造、本件訴 訟均無利害關係,於原審亦具結擔保其之證言非虛(見原審 卷二第27頁),衡無甘冒涉犯偽證刑事罪責,偏袒被上訴人 而為虛偽陳述之理,上訴人執此遽謂蕭忠證述不實,要無可 採。    ㈤綜上,系爭帳戶雖以上訴人名義開立,但截至103年7月17日 之存款為蕭黃玉燕所有,由蕭黃玉燕支配、使用。上訴人以 系爭存款為伊所有,被上訴人盜領存款受有不當得利為由, 依民法第179條前段規定,訴請被上訴人返還323萬元本息, 要屬無據。至蕭黃玉燕是否同意被上訴人提領系爭存款,核 與上訴人主張之原因事實無涉,無庸論斷,併予敘明。   五、綜上所述,上訴人依民法第179條前段規定,請求被上訴給 付323萬元,及自112年4月13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 算之利息,為無理由,應予駁回。原審為上訴人敗訴之判決 ,核無不合。上訴意旨指摘原判決不當,求予廢棄改判,為 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用之證據, 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爰不逐一 論述,附此敘明。  七、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 、第7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0  日 民事第二十一庭 審判長法 官 翁昭蓉             法 官 宋家瑋             法 官 廖珮伶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其 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狀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上訴時應提出委任律師或 具有律師資格之人之委任狀;委任有律師資格者,另應附具律師 資格證書及釋明委任人與受任人有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之1第1項 但書或第2項所定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 ,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0  日             書記官 蘇秋凉    附表一:(期別:民國;幣別:新臺幣) 編號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提款時間 提款金額 金融機構 提款帳號 提款方式 卷證依據 1 97年6月11日 120萬元 新北市泰山區農會 0000000000 開行庫票後存入被上訴人郵局帳號00000000000000號帳戶 原審卷一第49頁(上)、第249頁記錄 2 97年6月11日 120萬元 新北市泰山區農會 0000000000 開行庫票後存入被上訴人郵局帳號00000000000000號帳戶 原審卷一第49頁(下)、第249頁記錄 3 97年7月21日 20萬元 新北市泰山區農會 0000000000 現金 原審卷一第53頁(上)、第251頁記錄 4 98年10月30日 29萬元 新北市泰山區農會 0000000000 現金 原審卷一第53頁(下)、第255頁記錄 5 99年1月14日 5萬元 新北市泰山區農會 0000000000 現金 原審卷一第55頁(上)、第255頁記錄 6 99年5月19日 5,000元 新北市泰山區農會 0000000000 轉帳至蕭生新北市泰山區農會帳號00000000000000號帳戶 原審卷一第55頁(下)、第257頁記錄 7 99年11月4日 5,000元 新北市泰山區農會 0000000000 轉帳至蕭生新北市泰山區農會帳號00000000000000號帳戶 原審卷一第57、61頁 、第257頁記錄 8 100年4月12日 1萬元 新北市泰山區農會 0000000000 轉帳至蕭生新北市泰山區農會帳號00000000000000號帳戶 原審卷一第63頁(上)、第259頁記錄 9 100年11月14日 1萬元 新北市泰山區農會 0000000000 轉帳至蕭生新北市泰山區農會帳號00000000000000號帳戶 原審卷一第63頁(下)、第261頁記錄 10 101年4月11日 1萬元 新北市泰山區農會 0000000000 轉帳蕭生新北市泰山區農會帳號00000000000000號帳戶 原審卷一第65頁(上)、第261頁記錄 11 101年11月6日 2萬元 新北市泰山區農會 0000000000 現金 原審卷一第65頁(下)、第263頁記錄 12 102年2月18日 1萬元 新北市泰山區農會 0000000000 轉帳蕭生新北市泰山區農會帳號00000000000000號帳戶 原審卷一第67頁(上)、第263頁記錄 13 102年10月2日 2萬元 新北市泰山區農會 0000000000 轉帳蕭生新北市泰山區農會帳號00000000000000號帳戶 原審卷一第67頁(下)、第265頁記錄 14 103年3月21日 20萬元 新北市泰山區農會 0000000000 現金 原審卷一第69頁 、第267頁記錄 總計 323萬元 附表二(期別:民國/幣別:新臺幣): 編號 ⑴ ⑵ ⑶ ⑷ ⑸ 交易日期 摘要 金額 備考 卷證依據 1 90年8月16日 現金提款 2萬元 原審卷一第173頁 2 90年9月5日 現金提款 3萬元 原審卷一第173頁 3 90年11月15日 現金提款 2萬元 原審卷一第175頁 4 91年1月28日 現金提款 3萬元 原審卷一第177頁 5 91年6月7日 現金提款 5萬元 原審卷一第183頁 6 92年6月13日 電匯存入 48萬1,100元 蕭方金枝 原審卷一第195頁 7 92年6月30日 電匯存入 23萬3,400元 蕭添 原審卷一第197頁 8 92年6月30日 電匯存入 40萬元 蕭添 原審卷一第197頁 9 92年7月2日 轉存定存 50萬元 原審卷一第197頁 10 92年7月2日 轉存定存 50萬元 原審卷一第197頁 11 92年7月22日 電匯存入 15萬2,200元 蕭方金枝 原審卷一第197頁 12 92年7月31日 電匯存入 14萬元 黃秋燕 原審卷一第197頁 13 92年9月12日 轉存定存 50萬元 原審卷一第199頁 14 92年9月18日 電匯存入 172萬3,300元 蕭方金枝 原審卷一第199頁 15 92年9月22日 轉存定存 150萬元 原審卷一第199頁 16 92年10月9日 電匯存入 120萬元 蕭方金枝 原審卷一第201頁 17 92年10月13日 轉存定存 120萬元 原審卷一第201頁 18 92年11月27日 轉帳提款 15萬元 原審卷一第203頁 18 93年1月20日 現金存款 18萬8,000元 原審卷一第205頁 19 93年1月27日 現金存款 2,000元 原審卷一第207頁 20 93年1月27日 轉存定存 30萬元 原審卷一第207頁 21 93年5月14日 轉帳存入 29萬7,000元 原審卷一第213頁 22 93年5月24日 電匯轉出 30萬元 原審卷一第213頁 23 93年5月27日 轉帳提款 3萬元 原審卷一第213頁 24 93年11月30日 本息轉入 100萬0,112元 原審卷一第223頁 25 93年12月17日 定存轉入 49萬9,728元 原審卷一第223頁 26 93年12月17日 定存轉入 50萬元 原審卷一第223頁 27 93年12月17日 定存轉入 50萬元 原審卷一第223頁 28 93年12月17日 本息轉入 50萬98元 原審卷一第223頁 29 93年12月17日 電匯轉出 300萬元 原審卷一第225頁 30 94年1月19日 本息轉入 25萬16元 原審卷一第225頁 31 94年1月19日 現金提款 30萬元 原審卷一第225頁 32 94年1月26日 定存轉入 19萬9,886元 原審卷一第225頁 33 94年1月26日 定存轉入 19萬9,923元 原審卷一第225頁 34 94年1月26日 定存轉入 14萬9,786元 原審卷一第225頁 35 94年1月26日 定存轉入 34萬9,637元 原審卷一第225頁 36 94年1月26日 電匯提款 90萬元 原審卷一第225頁 37 94年2月1日 本息轉入 30萬4元 原審卷一第227頁 38 94年2月1日 電匯提款 30萬30元 原審卷一第227頁 39 94年2月14日 現金存款 25萬元 原審卷一第227頁 40 94年2月14日 轉存定存 20萬元 原審卷一第227頁 41 94年7月26日 本息轉入 10萬3元 原審卷一第231頁 42 94年8月23日 現金存款 1萬5,000元 原審卷一第231頁 43 94年8月23日 轉存定存 20萬元 原審卷一第231頁 44 95年7月20日 本息轉入 20萬29元 原審卷一第237頁 45 95年7月20日 電匯提款 20萬元 原審卷一第237頁 46 96年2月27日 現金存入 3萬元 原審卷一第241頁 47 96年8月23日 本息轉入 20萬元 原審卷一第245頁 48 96年8月23日 現金提款 20萬元 原審卷一第245頁 49 97年3月3日 本息轉入 60萬16元 原審卷一第249頁 50 97年3月3日 電匯提款 60萬元 原審卷一第249頁 51 97年7月21日 本息轉入 20萬3元 原審卷一第251頁 52 98年12月16日 本息轉入 20萬元 原審卷一第255頁 53 103年3月21日 定存轉入 19萬9,953元 原審卷一第267頁 附表三(本院卷第111至112頁) 姓名 排行 蕭昌 長男 蕭何妤 長女 蕭元 次男 蕭何 三男 蕭明輝 四男 蕭添(被上訴人) 五男 蕭忠 六男 蕭楠 七男 蕭明 八男 蕭文華(上訴人) 九男

2024-12-10

TPHV-113-上-678-20241210-1

臺灣高等法院

交付停車位等再審之訴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再字第43號 再審 原告 吳麗英 訴訟代理人 陳建勳律師 林靜怡律師 再審 被告 侯尊仁 侯尊中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劉煌基律師 複 代理人 周孟澤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交付停車位等再審之訴事件,再審原告對於中 華民國112年6月6日本院110年度上字第123號確定判決提起再審 之訴,本院不經言詞辯論,判決如下:   主 文 再審之訴駁回。 再審訴訟費用由再審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按再審之訴,應於30日之不變期間內提起。前項期間,自判 決確定時起算,判決於送達前確定者,自送達時起算;其再 審之理由發生或知悉在後者,均自知悉時起算,民事訴訟法 第500條第1項、第2項本文規定甚明。再審原告對於民國(下 同)112年6月6日本院110年度上字第123號判決(下稱原確定 判決)提起第三審上訴,經最高法院於113年6月5日以112年 度台上字第2168號裁定駁回上訴確定,該裁定於113年7月1 日送達再審原告,有送達證書可稽(本院卷第29頁收文章) ,再審原告於113年7月23日對原確定判決提起本件再審之訴 (本院卷第3頁收狀章),未逾民事訴訟法第500條第1項規 定之30日不變期間,先予敘明。 二、再審原告主張:再審被告前於106年間以其所有臺北市○○區○ ○段○○段00地號土地(權利範圍10000分之330)暨其上同小 段1489建號建物(門牌號碼為臺北市○○區○○○路000號3樓之5 ,下稱1489建號建物,與基地下合稱1489建號房地)為華業 銀行設定擔保金額新臺幣(下同)4200萬元、4920萬元最高 限額抵押權(下合稱系爭抵押權)。伊於108年11月12日以7 ,337萬8,999元應買拍定1489建號建物,並於108年12月11日 持權利移轉證書辦竣所有權登記。1489建號房地所在之○○花 園公寓大廈(下稱○○大廈)地下1樓(下稱系爭地下1樓)未 辦第一次所有權登記,且係作為防空避難室與停車場使用, 須經車道、樓梯、逃生通道、1樓平面等○○大廈專有部分所 有權人全體共有部分,始得出入,無構造上及使用上之獨立 性,故系爭地下1樓屬於○○大廈專有部分建物之附屬建物或 從物,故原確定判決附圖所示B、C停車位(下合稱系爭停車 位)即系爭地下1樓編號2、3號停車位,應屬1489建號房地 之附屬建物或從物,為系爭抵押權效力所及,是系爭停車位 之事實上處分權隨同1489建號房地所有權由伊取得。又系爭 地下1樓為訴外人即○○大廈起造人侯林玉霞等16名(含再審 被告之被繼承人蔡金杏在內)共有,並就系爭地下1樓內之 車位約定分管,分配使用特定之停車位,再審被告為系爭停 車位之共有人,且自承1489建號房地附帶系爭停車位之分管 使用權利,該權利屬於民法第862條第1項之從權利,當為系 爭抵押權效力所及。原確定判決認定系爭地下1樓(含系爭 停車位)有獨立出入口,具有構造及使用上之獨立性,認定 事實顯然不憑證據,因而認定系爭抵押權效力不及於系爭停 車位,顯然違反民法第68條第1、2項、第799條第1、2項、 第862條第1、3項之規定(再審起訴狀第8頁之㈢贅載民法第8 63條,附此敘明),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款之再 審事由等語。求為判決聲明:⒈原確定判決駁回再審原告第 一審之訴、追加之訴及假執行聲請之裁判均廢棄。⒉再審被 告應將系爭停車位返還予再審原告。⒊再審被告應自108年12 月12日起至交付系爭停車位止,按月各給付再審原告7,000 元。 三、本件未行言詞辯論,據再審被告提出之書狀所為之聲明及陳 述略以:系爭停車位乃公寓大廈管理條例施行前之物,與公 寓本身非一體使用,且系爭停車位具有獨立出入口,於構造 上及使用上均具備獨立性,得為單獨交易之客體,非屬從物 、附屬建物,不受系爭抵押權效力所及。兩造於前訴訟程序 不爭執伊係以1489建號房地設定系爭抵押權,不及於系爭停 車位。且系爭地下1樓(含系爭停車位)不在1489建號建物 登記之共有部分同段44建號建物之權利範圍內,為未辦第一 次所有權登記之獨立建物,系爭停車位不在系爭抵押權效力 所及範圍內甚明等語。答辯聲明:再審之訴駁回。 四、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款所謂適用法規顯有錯誤者 ,係指確定判決所適用之法規顯然不合於法律規定,或與司 法院現尚有效及大法官會議之解釋顯然違反者而言,含消極 之不適用法規,顯然影響裁判者,但不包含漏未斟酌證據、 判決理由不備、判決理由矛盾、取捨證據及認定事實錯誤之 情形在內(司法院釋字第177號解釋、最高法院60年台再字 第170號判決先例、63年台上字第880號判決先例、92年度台 上字第320號判決意旨參照)。次按再審之訴顯無再審理由 者,得不經言詞辯論,以判決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502條 第2項定有明文。   五、經查: ㈠、關於系爭地下1樓及系爭停車位是否為獨立建物,抑或屬於○○ 大廈專有部分之從物或附屬建物之爭執,原確定判決於事實 及理由欄位七、㈢、⑴敘明:「○○大廈地下1層停車位(含系 爭停車位)並未辦理保存登記(見不爭執事項㈢)。該大廈所 依據65使字1380號使用執照,於地下層平面圖記載:『變電 室、台電室以外,停車場、防空避難室、餐廳產權所有人: 侯林玉霞、侯博仁、陳照雄、程欲明、張非武、周長益、黃 基源、黃茂雄、陳侯塗汗、蔡金杏、侯王淑昭、侯貞雄、陳 健男』(附於原審卷證物袋)。○○大廈地下1層停車位,係防 空避難室等法定設施以外之設施,由起造人侯林玉霞等多人 共有。」,及於七、㈢、⑶敘明:「依前開使用執照,地下層 用途為停車場、防空避難室、餐廳,面積共1469.12平方公 尺(見原審卷第35頁),該使用執照地下層分別登記為臺北 市○○區○○段○○段00○00○號,屬於○○大廈共有部分即44建號建 物之地下室面積僅134.36平方公尺(見原審卷第209-210頁 、本院卷㈣第27頁建物謄本),是以○○大廈地下1層停車位與 車道均未登記,此為兩造所不爭。又依本院111年7月21日勘 驗與鑑定資料,車輛可經由附圖所示F區域車道通往地下室 ;區分所有權人可自一樓大廳樓梯抵達地下室(見本院卷㈢ 第13-14頁勘驗筆錄第⒈點、第⒎點、第15頁平面圖、第17-23 、47-51頁相片、第69頁鑑定圖);足見系爭停車位在構造 上具有獨立性,並非依附於1489建號房屋(位於3樓),使 用者可以在○○大廈一樓大廳循樓梯前往地下室,再由車道( 即附圖F區域)對外通行。其次,系爭停車位係提供使用者 停車便利之功效,此與1489建號房地之居住功能並無依存關 係,亦無輔助1489建號房屋之效用,是以系爭停車位在構造 上及使用上具有獨立性,並非1489建號房地之附屬物或從物 。」(本院卷第21頁),及於七、㈢、⑸敘明:「綜上,系爭 停車位係由○○大廈之起造人約定由蔡金杏分管,並由上訴人 (即本件再審被告,下同)取得該事實上處分權,且得單獨 為交易標的物,並非1489建號房地之從物或附屬建物,也不 適用公寓大廈管理條例關於共用部分隨同專有部分移轉之規 定。系爭抵押權登記既限於1489建號房地,華泰銀行據以取 得原法院107年度司拍字第289號拍賣抵押物裁定(即系爭執 行事件執行名義),效力不及於系爭停車位。」(本院卷第 22頁),可見前訴訟程序第二審為證據取捨之職權行使後, 認定系爭地下1樓(含系爭停車位)係由系爭地下1樓之起造 人侯林玉霞等16人所共有,具有構造上及使用上之獨立性, 非1489建號房地之附屬物或從物等事實,再依此認定之事實 作出系爭抵押權登記效力僅限於1489建號房地,不及於系爭 停車位,再審原告不因取得1489建號房地所有權,而隨同取 得系爭停車位之事實上處分權之判斷,要無違背民法第68條 第1、2項、第799條第1、2項、第862條第1、3項規定之情事 。至於再審原告主張原確定判決該部分之事實認定,顯有不 憑證據情事云云,係指摘原確定判決取捨證據及事實認定錯 誤,與民事訴訟法第469條第1項第1款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之 再審事由不符。 ㈡、再審原告雖主張:再審被告對系爭停車位之分管權利為1489 建號房地之從權利,原確定判決認定系爭停車位非系爭抵押 權效力所及,違反民法第862條第1、3項規定云云,然依前 開五之㈠所示,原確定判決於事實及理由欄位七、㈢、⑴之論 述,另敘明:「....可知○○大廈地下1層停車場起造人侯林 玉霞等16人共有且共同決定分管,每格均做為停車格使用, 核與前開使用執照地下層平面圖記載大致相符。又○○大廈地 下室停車位係起造人侯林玉霞等人共有,並約定每名起造人 分管範圍,兩造對於系爭停車位原由上訴人管理使用,亦不 爭執,並有○○大廈管委會於108年7月12日向系爭執行事件陳 報函可稽(見原審卷第33頁),復有兩造109年 11月6日點 交書在卷(見本院卷㈠第159頁,記載車位編號2、3),可知 系爭停車位原由上訴人母親蔡金杏分管,嗣由上訴人2人與 父親侯清波繼承此權利,侯清波於106年12月19日過世後, 再由上訴人繼承其權利(見不爭執事項㈧),應認上訴人已 取得系爭停車位之事實上處分權。」(本院卷第20頁),以 及七、㈢、⑷敘明:「......查,系爭停車位具有構造上與使 用上之獨立性,得為單獨交易標的,並非○○大廈共用部分或 約定共用部分,並無依物之使用目的屬於不能分割之情形, 此由○○大廈地下1層編號18停車位係出售予非○○大廈之區分 所有權人,亦有上訴人提出停車位使用名冊可參」(本院卷 第22頁),可知前訴訟程序第二審為證據取捨之職權行使後 ,認定系爭地下1樓為起造人侯林玉霞等16人(含蔡金杏在 內)共有,並為分管約定,由蔡金杏分管系爭停車位,再審 被告因繼承,再繼承而取得該分管權利之事實,據此堪認該 權利並非1489建號房地所有權之從權利,亦無違背民法第86 2條第1項、第3項規定之情事,再審原告前開主張,顯不可 採。 六、綜上所述,再審原告主張原確定判決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 第1項第1款之再審事由云云,無庸調查,即堪認無據,是其 執此提起本件再審之訴,顯無理由,爰不經言詞辯論,逕以 判決駁回之。 七、據上論結,本件再審之訴顯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502條 第2項、第7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4   日           民事第二十一庭             審判長法 官 翁昭蓉                法 官 廖珮伶                法 官 羅惠雯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其 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狀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上訴時應提出委任律師或 具有律師資格之人之委任狀;委任有律師資格者,另應附具律師 資格證書及釋明委任人與受任人有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之1第1項 但書或第2項所定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 ,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4   日                書記官 洪秋帆

2024-12-04

TPHV-113-再-43-20241204-1

上易
臺灣高等法院

拆屋還地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上易字第250號 上 訴 人 陳保興(即林保桂、林保莉之承當訴訟人)  林保隆(即林保桂、林保莉之承當訴訟人) 上二人共同 訴訟代理人 黃昆培律師 被 上訴 人 李永亨   兼 訴訟代理人 李當期   上二人共同 訴訟代理人 蘇群超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拆屋還地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2年5月 26日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10年度訴字第2704號第一審判決提起上 訴,本院於113年11月5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陳保興負擔三分之一,餘由上訴人林保 隆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按訴訟繫屬中為訴訟標的之法律關係,雖移轉於第三人,於 訴訟無影響;前項情形,第三人經兩造同意者,得聲請代移 轉之當事人承當訴訟,民事訴訟法第254條第1項、第2項前 段分別定有明文。查新北市○○區○○○段○○○段(下稱○○○段)0 0-00地號(重測後為同區○○段000地號,下以重測後地號稱 之)、00-00地號(重測後為同區○○段000地號,再分割出00 0-0地號,下分別以重測後地號稱之)土地(下合稱系爭土 地)於起訴時為原上訴人林保桂、林保莉(下合稱林保桂等 2人)及上訴人陳保興、林保隆(個別以姓名稱之)公同共 有,於民國110年1月14日以分割繼承為原因,登記為上訴人 共有,陳保興應有部分3分之1、林保隆應有部分3分之2,有 土地建物查詢資料、異動索引(見本院卷第183至190頁、第 303至305頁)可稽。上訴人於113年6月20日聲請代林保桂等 2人承當訴訟(見本院卷第237至239頁),林保桂等2人、被 上訴人均同意(見本院卷第241、245頁),爰准由上訴人承 當訴訟,林保桂等2人脫離訴訟繫屬,不再列為上訴人。 二、上訴人起訴主張:系爭土地為伊等共有,被上訴人李當期、 李永亨(個別以姓名稱之)為經營永亨畜牧場,無權占用附 表所示土地、面積(下稱系爭占用土地),鋪設水泥道路, 經李永亨於109年9月9日簽署承諾書(下稱系爭承諾書), 承諾於109年9月30日前回復系爭土地原狀,爰依民法第767 條第1項中段、前段規定,訴請被上訴人刨除水泥道路,返 還系爭占用土地;另選擇合併依系爭承諾書之法律關係,訴 請李永亨刨除水泥道路等語,聲明求為判決:被上訴人應將 系爭占用土地上之水泥道路刨除,並將該部分土地返還上訴 人。(原判決駁回上訴人逾前開請求部分,未據聲明不服, 見本院卷第403至404頁,非本院裁判範圍,於茲不贅;又上 訴人於原審訴請李永亨或李當期刨除水泥道路,返還系爭占 用土地,於本院審裡時變更聲明如前,見本院卷第202頁, 核屬補充或更正法律上之陳述,非訴之變更,依民事訴訟法 第256條規定,應予准許,附此敘明)。原審判決上訴人敗 訴,上訴人不服,提起上訴。上訴聲明:㈠原判決關於駁回 上訴人後開第㈡項之訴部分廢棄。㈡被上訴人應將系爭占用土 地上之水泥道路刨除,並將該部分土地返還上訴人。 三、被上訴人則以:訴外人即上訴人之母林金子生前同意提供系 爭占用土地供通行使用,是由新北市林口區公所(即改制前 新北市林口鄉公所,下稱林口區公所)於88年間施作水泥道 路,供公眾通行使用,伊等無刨除該水泥道路之處分權。而 李永亨出具系爭承諾書,係承諾將伊等越界興建之地上物拆 除,與刨除水泥路面無涉等語,資為抗辯。答辯聲明:上訴 駁回。 四、兩造不爭執事項:  ㈠林金子於70年1月19日以繼承為原因,登記為○○○段00-00地號 土地之所有權人,於109年11月16日分割出○○○段00-00地號 土地。林金子於000年0月0日死亡,前揭2土地由上訴人、林 保桂等2人繼承而為公同共有,嗣於110年1月14日以分割繼 承為原因,登記予陳保興、林保隆共有,應有部分依序為3 分之1、3分之2,有土地登記謄本(見重調字卷第31頁;原 審卷第152頁)、異動索引(見本院卷第183至184頁)、戶 籍謄本影本(見重調字卷第17頁、第21至27頁)、繼承系統 表(見重調字卷第19頁)可參。  ㈡○○○段00-00、00-00地號土地於111年10月29日因地籍圖重測 ,依序改編為000、000地號土地。000地號土地於112年4月1 2日因分割,增加同段000-0、000-0、000-0地號土地;000 地號土地於同日因分割,增加同段000-0地號土地,有土地 建物查詢資料暨異動索引(見本院卷第183至198頁)為佐。  ㈢李當期為李永亨之父。永亨畜牧場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永亨 公司)之法定代理人為李永亨,畜牧場登記負責人則為李當 期,有商工登記公示資料查詢服務(見本院卷第137至139頁 )、畜牧場查詢單(見原審卷第283頁)可證。  ㈣李永亨於109年9月9日出具系爭承諾書表示「本人李永亨無償 使用00-00~00-00、3筆土地數餘年,因地主過世,無法辦理 過戶繼承,過戶前土地需恢復到原有田地地形、地貌。請於 中華民國109年9月30日恢復土地原狀,能耕作水稻、農作物 等」,有系爭承諾書影本(見原審卷第99頁)為憑。 五、本院之判斷:  ㈠上訴人不得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前段、中段規定,訴請被上 訴人刨除水泥道路,返還系爭占用土地:  ⒈按所有人對於無權占有或侵奪其所有物者,得請求返還之。 對於妨害其所有權者,得請求除去之,民法第767條第1項前 段、中段定有明文。又地上物之拆除,為事實上之處分行為 ,僅所有人或有事實上處分權之人,始有拆除之權限。請求 返還所有物之訴,應以現在占有該物之人為被告,如非現在 占有該物之人,所有人不得本於物上請求權,對之請求返還 所有物。對於物有事實上管領之力,如對於物已有確定及繼 續之支配關係,或者已立於得排除他人干涉之狀態者,均可 謂對於物已有事實上之管領力(最高法院95年台上字第1124 號判決意旨參照)。再按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者,就 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民事訴訟法第277條本文規定甚明。 而以無權占有為原因,請求返還所有物之訴,原告就被占有 物之所有權存在及被告占有之事實,除被告自認或不爭執者 外,應負舉證責任(最高法院46年台上字第478號判決先例 、102年度台上字第2053號、107年度台上字第1152號判決意 旨參照)。本件上訴人主張被上訴人無權占用系爭土地鋪設 水泥道路,被上訴人應將系爭占用土地上之水泥道路刨除, 並將該部分土地返還予伊等等語,為被上訴人所否認,依上 開說明,自應由上訴人就該利己事實,負舉證之責。  ⒉依兩造所提出之現場照片(見重調字卷第35至37頁、第113至 115頁、第127至131頁;本院卷第141至143頁、第377至386 頁)及附圖一、二,固可見通往永亨畜牧場之水泥道路(下 稱系爭水泥道路),有占用系爭占用土地之情,然系爭水泥 道路除通往畜牧場外,亦自永亨畜牧場旁延伸至畜牧場後方 ,經由水泥道路可分別前往新北市○○區○○段000、000、000 地號(即重測前○○○段00-0、00-00、00-0地號)土地,經原 審會同兩造至現場履勘屬實,有勘驗筆錄(見原審卷第291 至297頁)、地籍圖謄本(見本院卷第261頁)、航照圖(見 本院卷第319頁)可稽,是該水泥道路係供不特定人通行使 用。被上訴人於系爭水泥道路電線桿上架設監視錄影,係為 供永亨畜牧場防盜使用,不足以推論系爭水泥道路專供被上 訴人使用,而排除他人干涉,上訴人主張系爭水泥道路專供 永亨畜牧場使用,並據此推論該水泥道路係由被上訴人所鋪 設,且被上訴人占有系爭占用土地云云,自無可取。  ⒊新北市政府農業局(下稱農業局)於109年9月9日邀同林口區 公所、上訴人、訴外人即林口區公所前鄉長蔡宗一召開「新 北市○○區○○○段○○○段00-00地號土地既有道路認定案」會議 (下稱系爭會議),會議結論認「綜合上述及現有文書資料 ,本案道路(即系爭水泥道路)符合私人無償提供政府施作 供公共使用之道路,後續由林口區公所依相關規定辦理」, 有農業局109年9月9日函附會議紀錄(見原審卷第71至78頁 )可憑,佐證系爭水泥道路為公用通道,非被上訴人專用及 占用。  ⒋依林口區公所111年2月10日新北林經字第1112842527號函( 見原審卷第139頁),固可見林口區公所查無系爭水泥道路 設置、維管之資料,然依蔡宗一於系爭會議中陳述:該條道 路(即系爭水泥道路)係因村長及鄰近農民耕作通行需要, 建議鄉公所闢設,於88年間由林口鄉公所施作等語(見原審 卷第73頁),於原審審理時亦證稱:當時很多這種類型的產 業道路,都是地主口頭同意就進行了;因時間久遠,伊記不 清楚了,但永亨畜牧場旁○○○段00-00、00-0、00-00、00-0 等地號土地,都是村長或地方人士有來請求就會做了,不只 是這條路,其他路也是這樣;是當作產業道路,不會特別進 行管理;若有損壞,還是由鄉公所來修繕;印象中那條路有 7至9個地主;伊是延續以前的作法,當時的作法與現在不同 ,但是一定是有取得同意的,不然不可能施作,時間變革, 當時一定有經過同意,只是沒有書面同意,不然伊不可能強 制去施作,當時的土地也比較不值錢等語(見原審卷第274 至275頁),已徵系爭水泥道路係經當地村長評估村民耕作 通行需要後,由林口區公所取得土地所有權人同意進行施作 ,後續亦係由林口區公所進行修繕,本院自難僅憑林口區公 所未提出系爭水泥道路鋪設資料一節,即認定該道路係由被 上訴人所鋪設。至新北市政府辦理非都市土地建築基地建築 線指定及現有巷道認定作業要點第5點第4項第5款規定「現 有巷道應依下列原則認定:㈣當地區公所(以下簡稱區公所 )出具該巷道供公眾通行期間已達二十年以上之證明,或符 合下列情形之一者:⒌巷道經土地所有權人出具供公眾通行 之同意書者」(見原審卷第102頁),係就現有巷道之認定 原則予以規範,且該作業要點係於系爭水泥道路88年鋪設後 之103年12月31日訂定發布,無從憑以否定證人蔡宗一證述 真正,再審諸蔡宗一就本件訴訟結果無利害關係,應無甘冒 偽證罪而偏袒被上訴人之理,其證言堪予採信,上訴人空言 主張蔡宗一證述不實,委無可取。  ⒌綜上,上訴人未舉證證明被上訴人占有系爭占用土地鋪設水 泥道路,則其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前段、中段規定,訴請被 上訴人刨除系爭占用土地上之水泥道路、返還該占用土地, 自屬無據。  ㈡上訴人不得依系爭承諾書,訴請李永亨刨除水泥道路:    細譯系爭承諾書(見不爭執事項四之㈣),固可見李永亨承 諾將系爭土地回復至可耕作農作物之狀態,然被上訴人自陳 出具系爭承諾書前,伊等所興建之建築物,有無權占用系爭 土地之情形(見原審卷第109頁),則該承諾書所謂「恢復 土地原狀,能耕作水稻、農作物等」,是否包括刨除系爭占 用土地上之水泥道路,真意不明。且依前開五之㈠所述,該 水泥道路非李永亨所鋪設,其無刨除該水泥道路之處分權, 縱認李永亨有以系爭承諾書承諾將水泥道路刨除,亦係以不 能之給付為契約標的,依民法第246條第1項本文,應屬無效 ,是上訴人依系爭承諾書訴請李永亨刨除水泥道路,難認有 據。 六、綜上所述,上訴人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前段、中段規定,訴 請被上訴人刨除系爭占用土地上之水泥道路,返還該部分土 地;依系爭承諾書之法律關係,訴請李永亨刨除前揭水泥道 路,均無理由,應予駁回。原審為上訴人敗訴之判決,核無 不合。上訴意旨指摘原判決不當,求予廢棄改判,為無理由 ,應予駁回。   七、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用之證據, 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爰不逐一 論述,附此敘明。  八、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 、第78條、第85條第1項但書,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   日 民事第二十一庭 審判長法 官 翁昭蓉             法 官 羅惠雯             法 官 廖珮伶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   日             書記官 蘇秋凉                         附表(面積:平方公尺)               編號 ⑴ ⑵ ⑶ ⑷ ⑸ 地上物 坐落土地 (新北市○○區) 複丈成果圖編號 占用 面積 卷證頁碼 1 水泥道路 ○○段000地號土地 (重測前:○○○段○○○段00-00地號土地) 附圖一 編號000⑴ 50.38 ⒈複丈成果圖,見本院卷第373頁 ⒉土地建物查詢資料,見本院卷第185頁 ⒊地籍圖,見本院卷第261頁 2 水泥道路 同上 附圖一 編號000⑵ 22.17 同上 3 水泥道路 ○○段000地號土地 (重測前:○○○段○○○段00-00地號土地) 附圖二 000 121.43 ⒈複丈成果圖,見本院卷第323頁 ⒉土地建物查詢資料,見本院卷第187頁 ⒊地籍圖,見本院卷第261頁 4 水泥道路 ○○段000-0地號 (分割自○○段000地號土地) 附圖二 000-0 7.58 ⒈複丈成果圖,見本院卷第323頁 ⒉土地建物查詢資料,見本院卷第303頁 ⒊地籍圖,見本院卷第261頁

2024-12-03

TPHV-113-上易-250-20241203-1

國再
臺灣高等法院

國家賠償再審之訴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國再字第2號 抗 告 人 楊式強   楊式偉              共 同 送達代收人 楊碧慈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臺灣基隆地方檢察署間請求國家賠償聲請 再審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8月30日本院113年度國再字第2號 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裁定撤銷。 理 由 一、按原法院或審判長認抗告為有理由者,應撤銷或變更原裁定 ,民事訴訟法第490條第1項定有明文。 二、經查,抗告人具狀表示其於民國113年7月2日提出之「民事 上訴暨理由狀」,係就113年5月30日本院113年度國再字第2 號判決提起上訴,並無對113年5月30日本院113年度國再字 第2號裁定(即將抗告人對最高法院113年度台上字第91號確 定裁定聲請再審移送最高法院部分,下稱113年5月30日裁定 )提起抗告之意,是本院於113年8月30日以抗告人對於113 年5月30日裁定提起抗告不合法為由裁定(下稱原裁定)駁 回其抗告,即有未合,抗告人對原裁定提起抗告,為有理由 ,爰依上開規定,撤銷原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   日 民事第二十一庭 審判長法 官 翁昭蓉             法 官 宋家瑋             法 官 廖珮伶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千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   日             書記官 蘇秋凉

2024-12-03

TPHV-113-國再-2-20241203-8

重上
臺灣高等法院

給付買賣價金等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重上字第502號 上 訴 人 柯拔希 訴訟代理人 簡維能律師 楊昀芯律師 被 上訴 人 余瑞祥 訴訟代理人 鄭智元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給付買賣價金等事件,因事實尚有欠明瞭之處,應 命再開言詞辯論,並指定於民國113年12月23日下午3時30分在本 院第15法庭續行準備程序,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 日 民事第二十一庭 審判長法 官 翁昭蓉 法 官 宋家瑋 法 官 廖珮伶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 日 書記官 蘇秋凉

2024-12-03

TPHV-113-重上-502-20241203-1

非抗
臺灣高等法院

拍賣抵押物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非抗字第117號 再 抗告人 鍾以慶 代 理 人 施純貞律師 相 對 人 京城銀國際租賃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洪立 上列當事人間拍賣抵押物事件,再抗告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7月 16日臺灣桃園地方法院113年度抗字第97號裁定提起再抗告,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抗告駁回。 再抗告費用由再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非訟事件,除以抗告不合法而遭駁回者外,對於抗告法院 之裁定再為抗告,僅得以其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非訟 事件法第45條第3項定有明文。所謂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係 指裁判所適用之法規顯然不合於法律規定,或與司法院現尚 有效及大法官會議之解釋,顯有違反,或消極的不適用法規 ,顯然影響裁判者而言,並不包括裁判理由矛盾、理由不備 、取捨證據失當、調查證據欠周、漏未斟酌證據、認定事實 錯誤及在學說上諸說併存致發生法律上見解歧異等情形在內 。次按抵押權人,於債權已屆清償期,而未受清償者,得聲 請法院,拍賣抵押物,就其賣得價金而受清償,民法第873 條定有明文。又聲請拍賣抵押物係屬非訟事件,法院所為准 許與否之裁定,無確定實體法上法律關係存否之性質,於債 權及抵押權之存否,並無既判力。再於最高限額抵押,法院 僅須就抵押權人提出之文件為形式上審查,如認其有抵押權 登記擔保範圍之債權存在,且債權已屆清償期而未受清償, 即應為准許拍賣抵押物之裁定。至於債務人或抵押人就各該 文件或對抵押債權之存否有所爭執,應另循訴訟途徑解決, 不得僅依抗告程序聲明其爭執,並據為廢棄准許拍賣抵押物 裁定之理由。 二、本件相對人主張第三人壹詮建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壹 詮公司)於民國(下同)112年2月9日,為擔保壹詮公司及 第三人廖建隆、郭盈均(下合稱壹詮公司等3人)對伊現在 (包括過去所負現在尚未清償)及將來所負債務之清償,以 其所有如附表所示不動產(下稱系爭不動產),為伊設定擔 保債權總金額為新台幣(下同)1,039萬7,000元之最高限額 抵押權(下稱系爭抵押權),而壹詮公司等3人對伊負債1,0 39萬7,000元,已屆清償期而未為清償。系爭不動產於112年 3月17日以買賣為原因,移轉登記予再抗告人,爰向原法院 聲請拍賣系爭不動產以資受償,經原法院司法事務官於113 年3月30日以113年度司拍字第39號裁定(實為處分,下稱原 處分)准許。再抗告人不服,提起抗告,經原裁定以抗告為 無理由駁回抗告,再抗告人不服,提起再抗告。 三、再抗告意旨略以:相對人雖提出壹詮公司等3人於111年10月 20日共同簽發、到期日為112年6月28日、面額為1,039萬7,0 00元之本票1紙(下稱系爭本票),但相對人未舉證其於清 償期屆至時,有向壹詮公司等3人提示票據而未獲付款。且 相對人拍賣抵押物之聲請狀記載,系爭本票係壹詮公司等3 人與第三人郭厚容共同簽發,惟系爭本票之發票人僅壹詮公 司等3人,無郭厚容,可見相對人聲請內容與證據不符合, 原法院未善盡審查義務。再者,相對人提出之台北台塑郵局 000450號存證信函(下稱系爭存證信函)之收件人為壹詮公 司等3人及郭厚容,其上記載之借貸契約書編號與系爭本票 上所載契約書編號不同,原法院未釐清系爭抵押權所擔保之 債權為票據或契約債權,以及郭厚容是否為系爭本票發票人 ,逕予准許拍賣抵押物,經伊提起抗告,原裁定以抗告為無 理由駁回抗告,乃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爰提起再抗告,請求 廢棄原裁定等語。 四、經查,相對人就其主張之事實,業據提出與其所述相符之系爭不動產他項權利證明書、抵押權設定契約書、系爭不動產第二類謄本、系爭本票、系爭存證信函暨送達回執等件影本為證(司拍卷第3至9頁、第36至40頁)。原法院就上開證據為形式上審查,認定系爭本票債權在系爭抵押權擔保之範圍內,且該債權已屆清償期而未受清償,並認系爭本票載明免除作成拒絕證書,相對人無須就已為付款提示負舉證責任,且相對人是否可自壹詮公司之其他抵押物受償,非屬原法院所能審查之事實,因而維持原處分,駁回再抗告人之抗告,於法自屬有據。至於再抗告人主張:相對人未舉證其已為付款提示,且所提出之證據即系爭本票,與其主張之發票人不合,且原法院未釐清系爭抵押權所擔保之債權為票據或契約債權,以及郭厚容是否為系爭本票之發票人,逕予准許拍賣抵押物,乃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云云,均係指摘原處分及原裁定認定事實錯誤及取捨證據失當,依前開說明,非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之範疇,再抗告意旨執此指摘原裁定不當,求予廢棄,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據上論結,本件再抗告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民事第二十一庭             審判長法 官 翁昭蓉                法 官 廖珮伶                法 官 羅惠雯 附表: 所有權人:再抗告人 編號 土地坐落 縣市 鄉鎮市區 段 小段 地號 面積(平方公尺) 權利範圍 1 桃園市 ○○區 ○○段 382 707.00 100000分之7820 以上土地登記原因:買賣 編號 建號 建物門牌 基地坐落 建築式樣主要材料 建物總面積(平方公尺) 附屬建物及用途 權利範圍 1 625 桃園市○○區○○路○段000巷00號4樓 桃園市○○區○○段000地號 鋼筋混凝土造 層數:七層 層次:四層 層次面積:110.09 層次總面積:110.09 陽台:10.56平方公尺。 共有部分:○○段628建號:869.1平方公尺,權利範圍:10000分之964 全部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書記官 洪秋帆

2024-11-29

TPHV-113-非抗-117-20241129-1

臺灣高等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抗字第1106號 抗 告 人 張文學 相 對 人 瑞士遠東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尼古拉(Nicola Melillo) 上列當事人間聲明異議事件,抗告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8月6日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13年度執事聲字第29號裁定,提起抗告,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相對人前執抗告人於民國(下同)112年9月27日簽發、面額 新臺幣(下同)1億2,829萬9,630元之本票(下稱系爭本票 ),向臺灣新竹地方法院(下稱新竹地院)聲請本票准許強 制執行,經新竹地院以102年度司票字第2811號裁定准許其 聲請,抗告人提起抗告,經新竹地院以113年度抗字第18號 裁定駁回其抗告確定(下合稱系爭本票裁定)。相對人執系 爭本票裁定暨確定證明書等為執行名義,向原法院聲請對抗 告人所有之財產於1億2,829萬9,630元,及自112年10月26日 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8%計算之利息範圍內為強制執行 ,原法院民事執行處(下稱執行法院)以113年度司執字第6 3295號清償票款強制執行事件(下稱系爭執行事件)受理中 。抗告人於113年5月2日依非訟事件法第195條第2項,向執 行法院聲請停止執行,執行法院以113年5月4日函通知不予 停止執行,該通知屬於裁定(即司法事務官之終局處分)性 質(最高法院81年度台抗字第215號裁定理由參照),則抗 告人於113年5月16日聲明異議,性質應為依民事訴訟法第24 0條之4第1項本文提出異議。嗣執行法院以113年5月21日函 通知准予停止執行,係依同法第2項前段另為處分性質,經 相對人於113年5月31日向司法事務官提出異議,司法事務官 認其異議有理由,於113年6月5日另為處分(即本件司法事 務官之裁定),抗告人對此提出異議,因司法事務官認該異 議為無理由,而送請原法院裁定之,經原法院以原裁定駁回 抗告人之異議,程序並無不合,先予敘明。 二、抗告意旨略以:伊於收到系爭本票裁定後20日內已提起本案 訴訟,現由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3年度北重訴字第22號事件 審理中。系爭本票除係伊遭脅迫而簽發外,亦有經修改、變 造之疑慮,業經伊於本案訴訟中提出民事準備書㈠狀主張, 合於本法第195條第2項規定停止執行之要件,是原裁定維持 原處分駁回伊停止執行之聲請,於法不合。爰提起抗告,聲 明廢棄原裁定及應准予停止系爭執行程序。 三、按發票人主張本票係偽造、變造者,於本票裁定送達後20日 內,得對執票人向為裁定之法院提起確認之訴;發票人證明 已依前項規定提起訴訟時,執行法院應停止強制執行;發票 人主張本票債權不存在提起確認之訴不合於第1項之規定者 ,法院依發票人聲請,得許其提供相當並確實之擔保,停止 強制執行,此為本法第195條第1項、第2項本文及第3項分別 定有明定。是發票人向執行法院證明已於准予本票強制執行 之裁定送達後20日內,以本票係偽造、變造為由而提起確認 之訴者,執行法院始應停止強制執行。 四、經查,抗告人於112年12月15日收受系爭本票裁定,於113年 1月4日提起本案訴訟,主張:伊受僱於相對人,因112年9月 27日合意終止僱傭關係,並於同日簽立和解契約,約定如伊 違約,應給付違約金128,299,630元,伊因此簽發系爭本票 作為擔保,然伊自始無違約,違約金債權不發生,系爭本票 之原因關係不存在,爰聲明求為確認系爭本票債權不存在, 及相對人不得持系爭本票裁定對伊聲請強制執行之判決等語 ,業經本院調取系爭本票裁定卷及本案訴訟卷宗確認無訛( 本案訴訟卷第9至13頁起訴書),堪認抗告人非以系爭本票 係偽造、變造為起訴之原因事實,顯與本法第195條第2項本 文要件不合。抗告人雖於113年4月26日以民事準備書㈠狀追 加主張系爭本票可能遭變造之原因事實,但已逾系爭本票裁 定送達後20日內(本案訴訟卷第81至83頁),亦與本法第19 5條第2項本文要件不合。揆諸上開三.說明,抗告人依本法 第195條第1項、第2項本文規定請求停止執行,自屬無據。 五、綜上所述,原處分駁回抗告人之停止執行之聲請,原裁定予 以維持,於法並無不合,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不當,聲明廢 棄,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民事第二十一庭             審判長法 官 翁昭蓉                法 官 廖珮伶                法 官 羅惠雯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除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外,不得再抗告。如提起再 抗告,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委任律師為代理人向本院提出再抗 告狀。並繳納再抗告費新臺幣1千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書記官 洪秋帆

2024-11-29

TPHV-113-抗-1106-20241129-1

再易
臺灣高等法院

損害賠償等再審之訴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再易字第99號 再審原告 焦韋菱 再審被告 陳亦文 陳長泰 林明樹 陳湲娟 林家行 吳介仁 陳培文 陳以婕 李哲陞 黃淑釵 上列當事人間損害賠償等再審之訴事件,再審原告對於中華民國 111年12月26日本院109年度上字第1468號確定判決,提起再審之 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審之訴駁回。 再審訴訟費用由再審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訴訟事件得否上訴,係基於法律之規定,殊不因法院書記 官於判決正本上有無記載或其記載是否錯誤,而可變更法律 之規定,並不妨礙當事人所得為之訴訟行為,再審之不變期 間亦不因此而延長。次按,再審之訴,應於30日之不變期間 內提起;前項期間,自判決確定時起算,判決於送達前確定 者,自送達時起算;其再審之理由發生或知悉在後者,均自 知悉時起算。但自判決確定後已逾5年者,不得提起;以第 496條第1項第5款、第6款或第12款情形為再審之理由者,不 適用前項但書之規定,民事訴訟法第500條定有明文。又再 審之訴,應以訴狀表明再審理由及關於再審理由並遵守不變 期間之證據,同法第501條第1項第3款亦有明定。故對確定 判決提起再審之訴,主張其再審之理由知悉在法定不變期間 之後而應自知悉時起算其不變期間者,應就其主張之事實負 舉證責任,並於書狀表明遵守不變期間之證據,其未表明者 ,無庸命其補正(最高法院30年抗字第443號及60年台抗字 第538號判決先例參照)。 二、本件再審原告係以本院109年度上字第1468號第二審確定判 決(下稱原確定判決),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5款 之再審事由,提起再審之訴,並提出簡訊截圖、中和分局書 函、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函、法官個案評鑑請求書暨光碟等 為證(本院卷第13至60頁)。經查: ㈠、原確定判決命再審原告給付金額未逾新臺幣150萬元,為不得 上訴第三審之判決,其判決正本誤載得上訴,嗣經書記官於 民國(下同)112年1月10日為更正處分,原確定判決及書記 官之處分書依序於112年1月6日、16日送達再審原告指定之 郵政信箱,均經再審原告以「有正當理由請假」為由而拒收 ,此有原確定判決書、書記官處分書、送達證書及公示送達 公告影本附卷可證(本院卷第119至130頁)。按當事人如以 租用之郵局專用信箱作為送達處所並向法院陳明後,法院自 應向該郵局專用信箱為送達,且以應受送達文書到達該郵局 專用信箱時為送達之時,不因受送達人未至郵局開啟該專用 信箱實際取出,或未依置於專用信箱內之通知單或通知小牌 所示向郵局領取郵件而有不同(最高法院91年度台抗字第68 9號意旨參照),是原確定判決書於112年1月6日送至再審原 告指定之郵政信箱時,生送達效力。 ㈡、原確定判決依法本不得上訴,參照前開一之說明,不因原確 定判決正本誤載為得上訴,而妨礙再審原告為提起再審之訴 之訴訟行為,故無須待再審原告之上訴遭本院裁定駁回確定 後,始起算再審之不變期間。查原確定判決於112年1月6日 合法送達再審原告,再審原告於斯時即可知悉原確定判決有 無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5款之再審事由,故再審原告 對原確定判決提起此部分再審之訴之不變期間,應自該判決 送達之翌日即112年1月7日起算30日,加計在途期間2日(再 審原告之住所設在新北市永和區),於同年2月9日即告屆滿 ,再審原告遲至113年10月9日始提起本件再審之訴(本院卷 第3頁收狀戳章),顯已逾30日之不變期間,自非合法,應 予駁回。 三、據上論結,本件再審之訴為不合法,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2  日           民事第二十一庭             審判長法 官 翁昭蓉                法 官 廖珮伶                法 官 羅惠雯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2  日                 書記官 洪秋帆

2024-11-22

TPHV-113-再易-99-20241122-1

臺灣高等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抗字第878號 抗 告 人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淑真              送達代收人 陳俊雄   相 對 人 謝和平   上列當事人間聲明異議事件,抗告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6月3日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112年度執事聲字第42號裁定,提起抗告,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相對人與第三人謝惠卿、謝陳素珠、謝春吉(謝惠卿以 次,下合稱謝惠卿等3人)於民國110年9月5日,就被繼承人 謝泉所遺如附表所示不動產(下稱系爭不動產)成立遺產分 割協議(下稱系爭協議),並於110年10月19日以分割繼承 為原因登記為謝惠卿所有(下稱系爭登記),第三人即相對 人之債權人誠信資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誠信資融公司)向 原法院提起111年度基簡字第544號塗銷分割繼承登記事件訴 訟,依民法第244條第1項規定訴請撤銷相對人及謝惠卿等3 人間系爭協議之債權行為及系爭登記之物權行為,並依民法 第244條第4項規定,請求謝惠卿銷塗系爭登記,經原法院判 決誠信資融公司勝訴確定(下稱系爭確定判決),惟誠信資 融公司未持系爭確定判決向基隆地政事務所(下基隆地政) 申請塗銷系爭登記,有系爭確定判決影本(見司執字第10至 12頁背面)、土地及建物登記謄本(見司執字第8至9頁)可 稽。原法院於103年1月23日以102年度基小字第2331號民事 判決判命相對人應給付抗告人新臺幣(下同)53,914元本息 ,抗告人於112年8月18日以前揭判決暨確定證明書為執行名 義(下稱系爭執行名義,見司執字卷第5至6頁),依強制執 行法第117條準用第116條第2項,及強制執行法第11條第3項 、未繼承登記不動產辦理強制執行聯繫辦法規定,聲請原法 院民事執行處(下稱執行法院)依系爭確定判決通知基隆地 政塗銷系爭登記,回復為謝泉所有之登記狀態,再登記為謝 泉繼承人公同共有,執行法院以112年度司執字第25731號強 制執行事件(下稱系爭執行事件)受理,經執行法院司法事 務官(下稱司事官)於112年11月10日以112年度司執字第25 731號裁定(下稱原處分)駁回抗告人強制執行之聲請,抗 告人不服,提出異議,原法院於113年6月3日以112年度執事 聲字第42號裁定(下稱原裁定)駁回其異議,抗告人不服, 提起本件抗告,業據本院核閱系爭執行卷、原處分卷宗、原 裁定卷宗屬實,合先序明。  二、抗告意旨略以:強制執行法第116條第2項所稱「債權人」不 限於取得確定判決之債權人,包括債務人之其他債權人在內 ,依強制執行法第116條第2項、第11條第3項、未繼承登記 不動產辦理強制執行聯繫辦法規定,伊得聲請法院通知登記 機關塗銷系爭登記,將系爭不動產登記為相對人與謝惠卿等 3人公同共有後,對相對人之責任財產強制執行。司事官竟 以原處分駁回伊之聲請,經伊提出異議後,原法院以原裁定 駁回伊之異議,均有違誤,爰依法提起抗告,求為廢棄原裁 定及原處分等語。 三、經查:  ㈠按強制執行法第116條第2項規定,基於確定判決,或依民事 訴訟法成立之和解、調解,第三人應移轉或設定不動產物權 於債務人者,執行法院得因債權人之聲請,以債務人之費用 ,通知登記機關登記為債務人所有後執行之。是債權人得聲 請以債務人費用,通知登記機關登記為債務人所有者,需以 債務人對第三人有移轉登記請求權,且經判決確定或成立訴 訟上和解或調解為前提。查系爭確定判決固判命⒈相對人與 謝惠卿等3人間就系爭不動產於110年9月5日所為遺產分割協 議之債權行為,及於110年10月19日所為所有權移轉登記之 物權行為,均應予撤銷;⒉謝惠卿應將系爭不動產經基隆地 政以110年基隆字第062700號收件,於110年10月19日以分割 繼承為原因之所有權移轉登記予以塗銷(見司執字第10至12 頁背面),然前揭判決⒉部分,係誠信資融公司依民法第244 條第4項規定請求,屬誠信資融公司之權利行使,此與依民 法第242條規定代位相對人行使民法第767條第1項中段請求 權不同,抗告人執系爭確定判決主張相對人對謝惠卿有移轉 登記請求權業經判決確定云云,自無可取,抗告人依強制執 行法第116條第2項規定聲請執行法院依系爭確定判決通知基 隆地政塗銷系爭登記,於法不合,無從准許。至抗告人所引 最高法院95年度台抗字第494號裁定,係針對債權人行使代 位權代位債務人對於第三人提起訴訟之情形,提出法律意見 ,與系爭確定判決之訴訟標的法律關係不同,於本件無從比 附援引,併予敘明。  ㈡按債務人因繼承、強制執行、徵收或法院之判決,於登記前 已取得不動產物權者,執行法院得因債權人之聲請,以債務 人費用,通知登記機關登記為債務人所有後而為執行,強制 執行法第11條第3項定有明文。此規定之意旨,在維護登記 制度之完整,貫徹民法第759條之規定,避免因繼承、強制 執行、徵收、法院之判決而取得不動產物權之債務人,延不 辦理登記,藉以逃避執行(參強制執行法第11條立法理由) 。而民法第759條所謂因法院之判決,於登記前已取得不動 產物權者,係指以該判決之宣告足生物權法上取得某不動產 效果之形成力,恆有拘束第三人之必要,而對於當事人以外 之一切第三人亦有效力者而言,惟形成判決始足當之,不包 括其他判決在內(最高法院65年台上字第1797號民事判決先 例參照)。準此,強制執行法第11條第3項所稱「法院之判 決」應係指形成判決而言。查系爭確定判決判命謝惠卿塗銷 系爭登記部分,係命謝惠卿為一定意思表示之給付之訴判決 ,核與強制執行法第11條第3項所指「法院之判決」有間, 抗告人依前揭規定、未繼承登記不動產辦理強制執行聯繫辦 法規定,聲請執行法院通知基隆地政塗銷系爭登記,亦屬無 據。 四、綜上所述,抗告人依強制執行法第117條準用第116條第2項 ,及強制執行法第11條第3項、未繼承登記不動產辦理強制 執行聯繫辦法規定,聲請執行法院依系爭確定判決通知基隆 地政塗銷系爭登記,回復為謝泉所有之登記狀態,再登記為 謝泉繼承人公同共有,於法不合,原處分駁回抗告人之聲明 異議,原裁定駁回抗告人異議,均無不合。抗告意旨指摘原 裁定及原處分不當,求予廢棄,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1  日 民事第二十一庭            審判長法 官 翁昭蓉             法 官 宋家瑋             法 官 廖珮伶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再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1  日             書記官 蘇秋凉                附表: 編 號 土 地 坐 落 面積 權 利 範 圍 市 區 段 小段 地號 平方公尺 1 ○○ ○○ ○○ 000 517 10000分之667 編 號 建 號 建物坐落地號 主要用途、 主要建材、 層數 建物面積 (平方公尺) 權 利 範 圍 層次、 層次面積 附屬建物用途 、面積 建物門牌 1 0000 ○○段000地號 住家用、 鋼筋混凝土造、5層 二層、 104.29 陽台 11.58 全部 ○○街000巷000號2樓 含共有部分1453建號之持分及1454建號之持分

2024-11-21

TPHV-113-抗-878-20241121-2

重上更一
臺灣高等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重上更一字第19號 上 訴 人 竹風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竹貿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共 同 法定代理人 徐榮聰   共同送達代收人 林思岑 上列上訴人因與被上訴人翰程地產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翰昌動力 行銷股份有限公司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0 月8日本院112年度重上更一字第19號所為第二審判決,提起第三 審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人應於收受本裁定正本10日內補提委任律師或具律師資格之 關係人為訴訟代理人之委任書,暨補繳第三審裁判費新臺幣37萬 3,344元,逾期即駁回其第三審上訴。 理 由 一、按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之1規定:「對於第二審判決上訴,上 訴人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但上訴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具 有律師資格者,不在此限。上訴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 、二親等內之姻親,或上訴人為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時, 其所屬專任人員具有律師資格並經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 第三審訴訟代理人。第1項但書及第2項情形,應於提起上訴 或委任時釋明之。上訴人未依第1項、第2項規定委任訴訟代 理人,或雖依第2項委任,法院認為不適當者,第二審法院 應定期先命補正。逾期未補正亦未依第466條之2為聲請者, 第二審法院應以上訴不合法裁定駁回之」。又向第三審法院 提起上訴,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6第1項前段規定繳納 裁判費,此為上訴必須具備之程式,當事人提起第三審上訴 ,未依上開規定繳納裁判費者,原第二審法院應定期間命其 補正,如不於期間內補正,應以裁定駁回之,亦為同法第48 1條準用第442條第2項所明定。 二、查本件上訴人不服本院於民國113年10月8日所為112年度重 上更一字第19號第二審判決,提起第三審上訴,核其訴訟標 的金額為新臺幣(下同)2,691萬9,524元(計算式:1,540 萬9,746元+1,150萬9,778元=2,691萬9,524元),應補繳第 三審裁判費37萬3,344元,未據繳納,復未依規定提出委任 律師或具律師資格之關係人為訴訟代理人之委任書。茲命上 訴人於收受本裁定正本10日內,應向本院補提委任書,並如 數補繳第三審裁判費,如逾限未補正,即駁回其上訴。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1  日 民事第二十一庭 審判長法 官 翁昭蓉             法 官 宋家瑋             法 官 廖珮伶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1  日             書記官 蘇秋凉

2024-11-21

TPHV-112-重上更一-19-20241121-3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