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移轉登記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81-90 筆)

鳳補
鳳山簡易庭

不動產移轉登記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鳳補字第114號 原 告 郭秀琴 被 告 吳仲軒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不動產移轉登記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 費。按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定;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 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所有 之利益為準;以一訴主張數項標的者,其價額合併計算之,民事 訴訟法第77條之1第1、2項、第77條之2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 。經查,本件原告起訴請求:被告應將如附表所示不動產(下稱 系爭不動產)所有權移轉登記予原告(本院卷第7頁)。揆諸前 揭說明,本件應以系爭不動產於起訴時之交易價額核定其訴訟標 的價額,又系爭不動產其中土地部分按114年公告現值計算、房 屋部分按最近一年房屋稅課稅現值計算,共計5,335,385元【計 算式如附表所示】,是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5,335,385元, 應徵第一審裁判費63,978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 之規定,限原告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原 告之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鳳山簡易庭 法 官 侯雅文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得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 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500 元;命補繳 裁判費部分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書記官 王居玲 附表: 編號 財產內容 權利範圍 金額或價額 1 高雄市○○區○○段000地號土地 1分之1 11,500元/㎡×46.51㎡=534,865元 2 高雄市○○區○○段000地號土地 1分之1 11,500元/㎡×0.36㎡=4,140元 3 高雄市○○區○○段000地號土地 1分之1 11,500元/㎡×396.52㎡=4,559,980元 4 高雄市○○區○○段000○號建物(門牌號碼:高雄市○○區○○路0號) 1分之1 236,400元 共計5,335,385元

2025-03-24

FSEV-114-鳳補-114-20250324-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不動產所有權移轉登記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500號 原 告 陳水松 訴訟代理人 雷皓明律師 複代理人 陳瑋岑律師 被 告 林金汝 訴訟代理人 蔡坤廷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不動產所有權移轉登記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裁判費新臺幣14萬5,936 元,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   理 由 一、按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定;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 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 所有之利益為準;法院因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得依職權調 查證據,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1至3項定有明文。 二、本件原告起訴主張終止兩造間借名登記關係,聲明請求被告 應將坐落於新北市○○區○○○段000000000地號土地(權利範圍 5分之1),及其上同段00000-000建號建物(即門牌號碼新 北市○○區○○○街00巷0號4樓,權利範圍:全部)之所有權移 轉登記予原告。經本院依職權查詢與系爭房地地點、樓層及 屋齡相近之不動產,於起訴時相近時點之每平方公尺交易單 價約為新臺幣(下同)18萬元,有內政部不動產交易實價查 詢資料附卷可稽;而系爭房地之建物面積為84.52平方公尺 (計算式:層次面積76.66㎡+陽台面積7.86㎡=84.52㎡),則 以上開單價計算,系爭房地於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約為1,521 萬3,600元(計算式:84.5㎡×180,000元/㎡=15,213,600元) 。從而,本件訴訟標的價額經核定為1,521萬3,600元,且於 113年12月18日起訴,應徵收第一審裁判費14萬5,936元。茲 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 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民事第五庭  法 官 陳囿辰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得於送達後10日內向 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其餘關於命補 繳裁判費及補正部分,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書記官 董怡彤

2025-03-24

PCDV-114-補-500-20250324-1

重訴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所有權移轉登記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重訴字第160號 上訴人 即 原 告 林宏哲 上列上訴人與被上訴人即被告吳宥樺間請求所有權移轉登記事件 ,上訴人提起上訴到院。查本件上訴人之上訴利益為新臺幣(下 同)6,420,000元,應徵第二審裁判費為114,921元,茲依民事訴 訟法第442條第2項規定,限上訴人於收受本裁定後7日內如數向 本院繳納,逾期即駁回其上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楊凱婷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書記官 林孟嫺

2025-03-24

CTDV-113-重訴-160-20250324-2

重訴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所有權移轉登記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重訴字第468號 原 告 簡慈恩 訴訟代理人 陳永來律師 王韋鈞律師 許庭豪律師 被 告 簡銘鋒 簡宸瑜 兼 上二人 訴訟代理人 簡銘萱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所有權移轉登記事件,於民國114年2月19日言 詞辯論終結,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將坐落於桃園市○○區○路○段○000○000○000地號土地之所有 權應有部分各三分之二移轉登記予原告。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起訴主張:原告與簡良君、簡黃秀於民國76年間共同合 資購買坐落桃園市○○區○路○段000○000○000地號土地(下稱 系爭土地),以作為三人共同出資成立之均岱鋼鐵有限公司 營業所使用,每人出資額均相同均為新台幣(下同)610,00 0元,並各自取得系爭土地應有部分三分之一所有權。依當 時法律規定,農地購買須以具備自耕農身分為必要,三人便 與與簡黃秀之配偶簡益流協議,約定由簡益流作為系爭土地 之登記名義人,因此雙方成立借名登記關係。原告與簡良君 、簡黃秀曾與簡益流之繼承人簡金盛(即被告等人之父親、 被繼承人)於105年5月13日協議(系爭協議書),於簡金盛 自簡益流繼承系爭土地後,將系爭土地移轉登記予該三人。 簡益流於110年9月2日往生後,雖然簡金盛繼承系爭土地, 但其沒有依照系爭協議書履行協議內容,簡金盛嗣於112年9 月3日往生,系爭土地所有權則由被告三人繼承取得(各有 三分之一所有權)。原告於112年2月24日向簡良君之之繼承 人即李岱穎、李婉瑜、李昀儒購買買系爭土地應有部分之三 分之一所有權(即簡良君應有部分)。爰依借名登記契約終 止之返還請求權、民法第179條、系爭所有權移轉協議書、 民法第1148條繼承關係提起本件訴訟,請求被告等人應將系 爭土地應有部分三分之二(即被告個人名下系爭土地持分之 各三分之二)移轉登記予原告等語。並聲明:被告應將坐落 於桃園市○○區○路○段○000○000○000地號土地之所有權應有部 分各三分之二移轉登記予原告。 二、被告則以:系爭土地為簡益流出資購買,非如原告主張是原 告、簡良君、簡黃秀三人購買,登記於簡益流名下。原告並 未提出相關證據足以證明與簡益流間就系爭土地成立借名契 約,被告否認借名契約關係存在。原告所提出之簡金盛所參 與之協議書,由於共有人即合夥人之一簡黃秀未參加簽名, 因此系爭協議書對於簡黃秀不生效力;此外協議書係就不存 在之債務訂立承擔契約,不生承擔效力;再者,原告等人返 還請求權應自農發條例修法之89年1月26日修正後原告得請 求返還時開始計算,而至原告提起本件訴訟顯已逾15年時效 而消滅,故原告之請求無理由等語。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 三、本院之判斷: (一)按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 民事訴訟法第277條前段定有明文。又事實有常態與變態 之分,其主張常態事實者無庸負舉證責任,反之,主張變 態事實者,則須就其所主張之事實負舉證責任。而民事訴 訟之當事人就有利於己之事實主張所須負擔之舉證責任, 須達已足可轉換舉證責任之優勢證據之程度,亦即須證據 能證明發生之可能大於不發生之可能,而於他造訴訟當事 人否認其事實主張者,始改由他造訴訟當事人負證明優勢 證據瑕疵之責。 (二)被告就其父親簡金盛與原告等人於105年5月13日所簽署之 系爭協議書,不否認其真實性,僅抗辯原告等人之請求權 已罹於時效,未有全體合夥人簽屬不生效力云云。惟查: 1、不論原告等合夥人簽署系爭協議書時,原來之請求權 是否已經罹於時效,既然簡金盛承諾將系爭土地移轉過戶 給原告等人,則簡金盛之承諾對於原告等人就系爭土地之 移轉登記之請求權則從新起算,與原告等人與簡益流間之 借名契約是否罹於時效並無關聯,故被告抗辯原告之請求 權罹於時效,則簡金盛對於不存在之債務承擔,不生承擔 之效力,顯無可採。2、系爭協議書有原告、簡良君及簡 金盛簽署,雖然簡黃秀未親自簽名,然簡金盛有代理其簽 署。此並非合夥全體對於合夥財產之處理協議,而是簡金 盛對於系爭土地同意於繼承後辦理移轉登記予原告等人, 因此縱然簡黃秀未親自簽署,由簡金盛代理亦不影響簡金 盛債務承擔之效力(即該協議書之效力)。故被告主張該 協議書不生效力,亦無可採。3、原告既然於112年2月24 日向簡良君之繼承人李岱穎、李婉瑜、李昀儒購買渠等繼 承簡良君系爭土地之持分,則原告一併請求簡良君就系爭 土地三分之一之所有權移轉登記予原告,亦有理由。 (三)從而,原告依據系爭協議書、民法第1148條之繼承法律關 係,請求請求被告等人應將系爭土地應有部分三分之二( 即被告個人名下系爭土地持分之各三分之二)移轉登記予 原告,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據系爭協議書及繼承之法律關係,請求被 告應將坐落於桃園市○○區○路○段○000○000○000地號土地之所 有權應有部分各三分之二(即被告個人名下系爭土地持分之 各三分之二)移轉登記予原告,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又原 告本件起訴請求本院就其所主張之請求權基礎擇一為勝訴判 決,而其依依系爭協議書、繼承法律關係請求被告辦理系爭 土地所有權移轉登記既屬有據,是原告其餘請求權基礎主張 ,本院即毋庸再贅為審理,附此敘明。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出之各 項證據資料,經審酌後,均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 論述,附此敘明。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民事第三庭法 官 張益銘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 20 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書記官 李毓茹

2025-03-24

TYDV-113-重訴-468-20250324-1

家繼訴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塗銷不動產所有權移轉登記等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繼訴字第59號 上 訴 人 莊淑惠 一、按提起民事第二審上訴,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6規定繳 納裁判費,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又按上訴不合程式或有其 他不合法之情形而可以補正者,原第一審法院應定期間命其 補正,如不於期間內補正,應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 442 條第2 項亦規定甚明。上開規定,於家事事件,依家事 事件法第51條之規定,準用之。 二、本件上訴人之上訴標的價額核定為新臺幣(下同)1240萬元 ,應徵第二審裁判費209,430 元,茲因上訴人提起本件上訴 未繳納裁判費,爰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準用民事訴訟法第44 2 條第2 項規定,命上訴人於本裁定送達翌日起算20日內補 繳,逾期未補繳即駁回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家事第一庭 法 官 林曉芳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 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 元;其餘關於命補 繳裁判費部分,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書記官 甘治平

2025-03-24

TYDV-113-家繼訴-59-20250324-3

重訴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所有權移轉登記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重訴字第46號 原 告 祁士奇 訴訟代理人 劉宏邈律師 被 告 新竹市政府 法定代理人 邱臣遠 訴訟代理人 彭建寧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所有權移轉登記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11 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甲、程序方面   按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其代理權消滅者,訴訟程序在有法定代 理人承受其訴訟以前當然停止;第168條至第172條及前條所 定之承受訴訟人,於得為承受時,應即為承受之聲明。他造 當事人,亦得聲明承受訴訟,民事訴訟法第170條、第175條 定有明文。查被告新竹市政府之法定代理人原為高虹安,嗣 變更為甲○○,並據被告新竹市政府於民國113年8月13日具狀 聲明承受訴訟(見卷第283頁),經核尚無不合,應予准許 。 乙、實體方面 壹、原告主張: 一、新竹縣政府於65年2月9日在坐落新竹縣新竹市○○段○○○7、○○ ○、○○-3、○○-2、○○、○○、○○、○○地號土地(經重測及分割 、合併後地號分別為新竹市○○段○○○、○○○-1、○○○-2、○○○-3 、○○○-4、○○○-5、○○○-6、○○○-7、○○○-8、○○○-9、○○○、○○○ -1、○○○-2、○○○-3地號,下稱系爭土地)上,興建39戶二層 透天國民住宅,以安置興建高速公路新竹交流道○○路拓寬工 程之拆遷戶(下稱系爭39拆遷戶),並於66年4月4日完成建 物及其基地之移轉登記手續,原告之前手即訴外人林觀樹取 得坐落在新竹市○○路000地號(重測前為○○段○○-24地號)土 地上、同段○○○○建號(即門牌號碼新竹市○○○路00巷00號房 屋,下稱系爭建物)所有權。而系爭39拆遷戶除有支付房屋 及建築基地之費用外,尚於68年3月7日付款購買巷道、兒童 遊戲場、綠地與法定空地外之空地及其他設施之公共設施土 地(下稱公設土地) ,惟因受限斯時法律規定,新竹縣政府 無法將公設土地所有權移轉登記予拆遷戶,乃以新竹縣政府 六八府社宅字第54322號函表示:「台端申請本府在所附國 民住宅之用地所有權移轉登記聲請書件上加蓋本府印信乙節 業經蓋妥請即携帶台端私章前來本府社會科領回該登記書件 以便向管轄地政管轄地政機關辦理產權取得登記。」等語、 68年6月29日核發起造人為孫節武之68建都字第1091號建造 執照,作為拆遷戶有出資購買公設土地(含地下室)之證明 ,雙方合意待法規允許移轉時,系爭39拆遷戶即可憑以辦理 產權移轉。新竹縣新竹市嗣經合併升格為省轄市,則被告依 法繼受此部分移轉義務。 二、106年1月11日修正公布之住宅法第61條,已明定:「原由政 府興建國民住宅社區之管理站、地下室、巷道、兒童遊戲場 、綠地與法定空地外之空地及其他設施,已納入國民住宅售 價並登記為公有者,於本法施行後,應由該管地方政府列冊 囑託地政機關,將該設施更名登記為社區區分所有權人所有 ,其權利範圍按個別所有權之比率計算,但都市計畫公共設 施用地非屬更名登記範疇,應更名登記為地方政府所有。前 項個別所有權之比率,以個別專有部分之樓地板面積占該住 宅社區全部屬於專有部分之樓地板面積比率計算。但該國民 住宅社區為多宗土地興建,得以各宗建地個別專有部分之樓 地板面積占該宗建地內全部屬於專有部分之樓地板面積比率 計算之,或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考量該社區之特殊 性或住戶整合需求,採以有利於未來社區發展之更名登記方 式。地政機關辦理第一項更名登記,免繕發權利書狀,其權 利範圍於主建物辦理移轉登記時應隨同移轉。」。詎被告竟 未按此規定,將公設土地即系爭土地所有權移轉登記予系爭 39拆遷戶,反欲將之更名移轉登記予未出資購買之仁風國宅 208戶所有,顯非合法。 三、綜上,系爭39拆遷戶為國民住宅,並有實際支出房屋、基地 、公設土地價格,並將公設土地價格納入售價之內,自得請 求被告移轉系爭土地所有權。爰依住宅法第61條之規定,提 起本件訴訟,並聲明:(一)被告應將系爭土地、權利範圍 均1/39移轉登記予原告。(二)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貳、被告則以: 一、系爭39拆遷戶並非政府所興建之國民住宅社區,蓋原告自承 當初係為安置拆遷戶始興建透天住宅,則其取得並非以申請 者之收入為判斷標準,亦即並非針對不特定收入較低家庭而 出售,與斯時之國民住宅條例第3條第1項規定及司法院大法 官釋字第540號解釋不符。再者,國民住宅條例係於64年7月 12日公布,系爭39拆遷戶則係於65年2月9日取得使用執照, 是依興建期間判斷,系爭39拆遷戶應非根據國民住宅條例所 辦理興建,蓋應無於短短7個月內完成經費、設計、取得建 造執照、發包承攬、驗收、取得使用執照等程序之可能。又 系爭39拆遷戶於66年2月申請辦理保存登記時,其權利人並 非新竹縣政府或其他行政機關;且政府並無興建透天厝型式 之國民住宅,足證系爭39拆遷戶並非國宅法第61條所稱之國 民住宅。 二、承上,訴外人林觀樹雖於64年間經核貸國民住宅貸款,惟國 民住宅優惠貸款所定之客體「國民住宅」,至少包括貸款人 民自建之住宅等;國民住宅條例所稱之「國民住宅」,則係 指由政府機關興建,用以出售或出租與收入較低家庭及軍、 公、教人員家庭之住宅,兩者顯非同一概念。而由訴外人林 觀樹係於64年間取得建照執照及經核貸國民住宅貸款、於65 年間取得系爭建物之使用執照、於66年間以自身名義辦理第 一次總登記等情,可認系爭建物為訴外人林觀樹所出資興建 ,而屬自建住宅。 三、依據原告提出之新竹縣政府68年函暨產權移轉證明書,可知 訴外人林觀樹僅負擔系爭建物坐落基地、面積91平方公尺之 價額新臺幣(下同)38,631元,而未負擔公設土地之費用; 且訴外人林觀樹為第一次總登記之建物所有權人,自始取得 建物所有權,並非向新竹縣府承購。反之,新竹縣政府於67 年核算仁風國宅售價成本時,有將社區開發設施及其他費用 納入計算,則原告之主張,亦與國宅法第61條所定「公共設 施納入國民住宅售價」要件不合。 四、綜上,原告提起本訴為無理由,不應准許。並聲明:(一) 原告之訴駁回。(二)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參、得心證之理由: 一、按106年1月11日修正公布之住宅法第61條規定:「原由政府 興建國民住宅社區之管理站、地下室、巷道、兒童遊戲場、 綠地與法定空地外之空地及其他設施,已納入國民住宅售價 並登記為公有者,於本法施行後,應由該管地方政府列冊囑 託地政機關,將該設施更名登記為社區區分所有權人所有, 其權利範圍按個別所有權之比率計算,但都市計畫公共設施 用地非屬更名登記範疇,應更名登記為地方政府所有。前項 個別所有權之比率,以個別專有部分之樓地板面積占該住宅 社區全部屬於專有部分之樓地板面積比率計算。但該國民住 宅社區為多宗土地興建,得以各宗建地個別專有部分之樓地 板面積占該宗建地內全部屬於專有部分之樓地板面積比率計 算之,或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考量該社區之特殊性 或住戶整合需求,採以有利於未來社區發展之更名登記方式 。地政機關辦理第一項更名登記,免繕發權利書狀,其權利 範圍於主建物辦理移轉登記時應隨同移轉。」。該條立法理 由揭示:「原由政府興建國民住宅社區之管理站、地下室、 巷道、兒童遊戲場、綠地與法定空地外之空地及其他設施, 已納入國民住宅售價並登記為公有者,應由社區全體所有權 人依法使用,並由社區管理委員會管理。如該設施仍登記為 政府所有,將可能產用所有權與使用權不合一之管理困擾, 甚至衍生法定管理責任問題。為使權責合一,落實社區自治 及符合社區總體營造之精神,爰於第一項明定之。」。是以 ,欲以上開規定將社區管理站、地下室、巷道、兒童遊戲場 、綠地與法定空地外之空地及其他設施更名登記為社區區分 所有權人所有者,以該等設施為「原由政府興建國民住宅社 區」、「已納入國民住宅售價」之要件為限。 二、經查,原告主張系爭39拆遷戶為國民住宅,系爭公設土地則 為原由政府興建國民住宅社區之公共設施,符合住宅法第61 條所稱之「國民住宅」等語,業據其提出使用執照、新竹縣 政府函、產權移轉證明書、建造執照、土地建築改良物所有 權、他項權利登記聲請書、土地登記委託書、新竹市高速公 路交流道拆遷戶集中興建國宅抽籤分配貸款名冊等件為證, 然為被告所否認。而查: (一)細觀新竹縣政府建設局(65)建都字第95號使用執照(見卷第 193頁)所示,固可證明原告所有系爭建物之起造人為新竹 縣政府,惟其建築物概要之「各層用途」欄位,係記載「住 房」,與仁風國宅之使用執照上係直接載明「各層用途:國 民住宅」(見卷第195頁),兩者已有不同。加以系爭建物 於辦理建物總登記時,即係直接以原告之前手林觀樹為權利 人而為登記(見卷第197頁);且建築改良物登記簿上亦僅 有關於國民住宅貸款之註記(見卷第203頁),而未如仁風 國宅之建物一般,依據斯時之國民住宅條例第12條限制規定 :「國民住宅承購人所承購之國民住宅及其基地,非經國民 住宅出售機關之同意,不得出售、出典、贈與或交換;其經 同意出售者,國民住宅出售機關有優先承購權。國民住宅出 售、出典、贈與或交換之承受人,應以具有購買國民住宅之 資格者為限。」,於建築改良物登記簿備考欄位作有「本號 土地建物非經國民住宅出售機關之同意,不得出售、出典、 贈與或交換」之註記(見卷第218-220頁),則系爭建物是 否即為住宅法第61條所稱之「原由政府興建之國民住宅社區 」,即非無疑。 (二)依據系爭建物土地建築改良物所有權、他項權利登記聲請書 之備註欄位記載「本案係國民住宅案件本省府…號令『國民住 宅貸款有抵押權優先受償』」等語(見卷第197頁)、新竹市 高速公路交流道拆遷戶集中興建國宅抽籤分配貸款名冊載有 林觀樹之資料(見卷第237-240頁)等件,雖可證明訴外人 林觀樹有於斯時申辦國民住宅貸款。惟臺灣省興建國民住宅 貸款規則第5條第1款明定「在當地設有戶籍六個月以上,因 故經政府指定必須拆除重建或遷建」者,為符合申請貸款之 條件之一,與64年7月12日公布之國民住宅條例第2條規定: 「本條例所稱之國民住宅,係指由政府計劃,依政府直接興 建、貸款人民自建、獎勵投資興建、輔助人民自購方式,用 以出售、出租、貸款自建或提供貸款利息補貼,供收入較低 家庭居住之住宅。前項收入較低家庭之標準,由行政院定之 。」,即政府為照顧低收入戶、解決其居住問題、提高生活 品質而提供居住之住宅迥異,要難因此即可推認本件有住宅 法第61條規定之適用。   三、次查,原告另主張其前手林觀樹有出資購買公設土地云云, 亦據其提出新竹縣政府函、建造執照等件為憑。然查: (一)檢閱新竹縣政府68年六八府社宅字第54322號函主旨內容: 「台端申請本府在所附國民住宅用地所有權移轉登記聲請書 件上加蓋本府印信乙節業經蓋妥請即携帶台端私章前來本府 社會科領回該登記書件以便向管轄地政管轄地政機關辦理產 權取得登記。」(見卷第207頁),係新竹縣政府對於聲請 人聲請在國民住宅用地所有權移轉登記聲請書件上加蓋印信 之請求,而為准駁之通知,其中函文受文者資料及產權移轉 證明書之當事人資料均遭隱匿,而無法看出聲請人為何人; 且證明書所載之基地所在地「○○段○○-○○地號」,亦非系爭 建物坐落基地或系爭土地,除難認與本件公設土地有何關連 性外,更無法看出新竹縣政府有與系爭39拆遷戶達成「待法 規允許時,可憑以辦理產權移轉」之合意,本院無從依此作 為有利原告之認定。 (二)再觀新竹縣政府建設局於68年6月29日核發之(68)建都字第1 091號建造執照(見卷第210頁),乃主管機關依據起造人孫 節武之申請,就其關於增建○○段○○-○○建號第2層建物工程, 而核發准許建築之文件。由上開文件之記載,不論起造人及 增建地點,均核與系爭建物或系爭土地無涉,則原告執此作 為系爭39拆遷戶有出資購買公設土地(含地下室)之證明, 亦非有理。此外,原告並未提出其他證據,以資佐證訴外人 林觀樹斯時所支付之價金,包含取得公設土地應有部分之對 價,亦即原告並未舉證證明本件符合住宅法第61條所定「公 設土地已納入國民住宅售價」之要件,徒空言主張,自無從 信實。 四、綜上所述,原告並未舉證證明系爭建物為國民住宅、系爭公 設土地為原由政府興建國民住宅社區之公共設施,且已納入 國民住宅售價,是其依據住宅法第61條之規定,請求被告應 將系爭土地、權利範圍均1/39移轉登記予原告,為無理由, 應予駁回。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經審酌後,認於 判決結果均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述。 肆、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78條,判 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民事第一庭法 官 林南薰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書記官 陳麗麗

2025-03-24

SCDV-113-重訴-46-20250324-1

臺灣高等法院

不動產所有權移轉登記等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上字第486號 上 訴 人 張金玲 上列上訴人與被上訴人陳張月子等人間請求不動產所有權移轉登 記等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4年1月7日本院113年度上字第 486號判決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第三審上訴不合程式或有其他不合法之情形而可以補正者 ,原第二審法院應定期間命其補正;如不於期間內補正,應 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442條第2項定有明 文。又向第三審法院上訴,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6規定 繳納裁判費,否則其上訴為不合法;另對於第二審判決上訴 ,上訴人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上訴人未依民事訴訟法 第466條之1第1項、第2項規定委任訴訟代理人,經第二審法 院定期命補正,逾期未補正,亦未依第466條之2為聲請者, 第二審法院應以上訴不合法裁定駁回之,亦經同法第466條 之1第4項定明。 二、查上訴人於民國114年2月7日對本院113年度上字第486號判 決提起上訴,惟未據繳納裁判費,亦未提出委任律師或具律 師資格之關係人為訴訟代理人之委任狀。本院於同年月27日 裁定命上訴人於收受裁定翌日起7日內補正,該裁定已於同 年3月12日送達上訴人,有民事送達證書可據(見本院卷三 第243頁),然上訴人逾期未補正,則有本院裁判費或訴狀 查詢表、答詢表可憑(見本院卷三第249、251頁),上訴人 復未依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之2規定為聲請,依前揭說明,上 訴人提起本件上訴為不合法,應予駁回。 三、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民事第十五庭             審判長法 官 陳慧萍                法 官 潘曉玫                法 官 陳杰正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書記官 林雅瑩

2025-03-24

TPHV-113-上-486-20250324-3

營簡調
柳營簡易庭

塗銷所有權移轉登記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柳營簡易庭民事裁定 113年度營簡調字第66號 原 告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被 告 葉茹玉(原名葉秀玉) 李名惠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塗銷分割繼承登記等事件,原告未繳納足額裁 判費。按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定。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 以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所 有之利益為準;以一訴主張數項標的者,其價額合併計算之。但 所主張之數項標的互相競合或應為選擇者,其訴訟標的價額,應 依其中價額最高者定之,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1項、第2項、 第77條之2第1項定有明文。債權人主張債務人詐害其債權,依民 法第244條規定提起撤銷詐害行為之訴者,原則上以債權人主張 之債權額計算其訴訟標的價額;但被撤銷法律行為標的之價額低 於債權人主張之債權額時,則以該被撤銷法律行為標的之價額計 算(最高法院111年度台抗字第583號裁定意旨參照)。又債權人 主張之債權額,不以本金債權為限,而應併計至起訴時止之利息 及違約金(臺灣高等法院暨所屬法院109年法律座談會民事類提 案第17號研討結果同此意旨)。經查,原告訴請撤銷詐害債權行 為及塗銷所有權移轉登記,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應就原告主張之債 權額新臺幣(下同)489,021元(含本金462,196元及計至起訴前 1日之利息26,825元,見營簡調字卷第25至35頁),與被撤銷法 律行為標的即臺南市○○區○○段000地號土地應有部分2分之1之價 額488,530元(見營簡調字卷第69頁),兩者取其低者為準,核 定為488,530元,應徵收第一審裁判費5,290元。原告已繳納5,07 0元,尚應補繳220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第2項、第249條 第1項但書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翌日起5日內補繳,如 逾期未繳,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柳營簡易庭 法 官 吳彥慧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訴訟標的價額之核定,得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 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附具繕本),並繳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 500元;命補繳裁判費部分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書記官 但育緗

2025-03-21

SYEV-113-營簡調-66-20250321-1

苗簡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協同辦理過戶移轉登記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苗簡字第511號 上 訴 人 馬銀亮 上列上訴人因本院113年度苗簡字第511號與天朝有限公司間請求 協同辦理過戶移轉登記事件,不服本院113年12月31日所為第一 審判決,提起上訴。查本件上訴人上訴聲明為原判決廢棄,並就 廢棄部分,被上訴人天朝有限公司應協同上訴人就車身號碼SH-0 000-000號與SH-0000-000號車輛(下合稱系爭車輛),向監理機關 辦理過戶移轉登記予上訴人,其訴訟標的價額,應以上訴人提起 本件訴訟所受利益之客觀價值為準,經上訴人於原審陳報系爭車 輛價值為新臺幣(下同)35萬元,故本件訴訟標的價額經核定為 35萬元,應徵第二審裁判費7,125元,未據上訴人繳納,茲依民 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第3項、第442條第2項規定,限上訴人於收 受本裁定後7日內向本院繳納,逾期即駁回上訴,並補正上訴理 由,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苗栗簡易庭 法 官 王筆毅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 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書記官 葉靜瑜

2025-03-21

MLDV-113-苗簡-511-20250321-3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塗銷所有權移轉登記等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74號 受 裁定人 即 原 告 李應愽 李金桃 李麗花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簡承佑律師 上列原告與被告李應昇間請求塗銷土地所有權移轉登記等事件,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第一審裁判費新臺幣51,799 元,逾期未補,即駁回其訴。   理 由 一、按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民事訴訟 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定有明文。次按,以一訴主張數項標 的者,其價額合併計算之。但所主張之數項標的互相競合或 應為選擇者,其訴訟標的價額,應依其中價額最高者定之, 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第1項定有明文。另提起民事訴訟應依 民事訴訟法第1編第3章第1節、第2節之規定繳納裁判費,此 為法定必要之程式。 二、本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於法自有未合。查本件原告 訴之聲明第1、2項請求確認被告與兩造被繼承人李謀桑間就 坐落雲林縣○○鄉○○○段000地號、權利範圍4000分之303土地 之買賣契約法律關係不存在,被告應將上開土地於民國111 年9月2日以買賣為登記原因之所有權移轉登記予以塗銷,此 部分訴訟標的價額為新臺幣(下同)1,960,489元【計算式 :9,243.23㎡2,800元303/4000=1,960,489元;元以下四捨 五入】;原告訴之聲明第3項請求被告應給付原告2,500,000 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 分之5計算之利息,此部分訴訟標的金額為2,500,000元。另 本件原告各聲明間之訴訟標的不同,且非同時存在,亦無主 從關係,為一訴主張數項標的,非屬附帶請求,應合併計算 其價額,是本件訴訟標的價額合併計算為4,460,489元【計 算式:1,960,489元+2,500,000元=4,460,489元】,應向原 告徵收之第一審裁判費為53,799元。又原告前曾向本院虎尾 簡易庭聲請調解而未能成立【本院114年度虎司簡調字第24 號】,原告於調解不成立後30日內提起本件訴訟,依民事訴 訟法第77條之20第2項之規定,原告所應繳之裁判費,得以 其所繳調解之聲請費2,000元扣抵之。是本件原告僅應繳納 所餘之裁判費51,799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 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5日內補繳,暨提出坐落 雲林縣○○鄉○○○段000地號土地之最新土地登記第一類謄本( 所有權個人、地號全部),逾期未補,即駁回其訴,特此裁 定。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卓進仕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書記官 魏輝碩

2025-03-21

ULDV-114-補-74-20250321-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