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許嘉容

共找到 229 筆結果(第 81-90 筆)

家親聲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酌定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行使負擔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親聲字第190號 聲 請 人 甲○○ 代 理 人 沈靖家律師 田美律師 簡羽萱律師 相 對 人 丙○○ 代 理 人 康皓智律師 林恆安律師 複代理人 王琦翔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酌定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行使負擔事件,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 (一)兩造於民國109年12月18日協議離婚,並約定兩造所生未 成年子女乙○○(000年0月00日生)之親權由兩造共同任之 。乙○○兩歲前,平日均係由聲請人負責照顧,惟聲請人於 兩造離婚時,因外派○○而無法親自全時照顧乙○○,故於兩 造離婚至112年間,乙○○均係與相對人及相對人母親同住 於北部,聲請人並得隔週將乙○○接回臺南同住。 (二)相對人對於乙○○之照顧、教養實有不周,更嚴重忽略乙○○ 之身心健康發展,顯非適任之親權人:   1、相對人平日白天在外上班,晚上下班回家則需另外忙碌於 網購事業,並無足夠時間親自陪伴乙○○,故主要照顧、教 養乙○○之人為相對人母親。惟相對人母親教養風格嚴厲, 均係以指責方式糾正乙○○之偏差行為,有時更會嫌棄乙○○ 不如其他小孩乖巧,導致在相對人家中,乙○○必須壓抑自 身負面情緒,而無正常管道宣洩。遂每當聲請人要將乙○○ 送回相對人住處時,乙○○均極度反抗,更會哭鬧表示不願 離開聲請人。此外,當乙○○有行為不佳而遭指正之情形時 ,乙○○第一反應竟係躲起來、啃咬手指,可見其對於大人 之指責已十分敏感,且會充滿焦慮及不安。又相對人家中 環境髒亂不堪,四處均係裝有網購產品之紙箱,乙○○之房 間更係雜亂無章,足見相對人並未自幼教導乙○○整理、收 納之正確習慣,實難以期待相對人之家庭系統足以提供乙 ○○穩定成長、身心健全得以發展之環境,更凸顯相對人之 現況並無法兼顧工作及照護乙○○之責任。   2、112年7月1日,相對人攜乙○○至自來○○○○戲水,乙○○左腳 大姆指不慎踢到地板磁磚,指甲因此掀開剝落,傷口腫脹 且血流不止。詎料,相對人不僅未及時適當處置傷口,更 未將乙○○送至醫療院所進行診療。直至112年7月5日,聲 請人上○○接乙○○,始知悉乙○○腳受傷乙事,遂要求相對人 騎車送乙○○至診所(聲請人在○○並無代步工具),卻遭相 對人以不願見到聲請人為由拒絕之,聲請人只好親自至相 對人住處將乙○○接出,並送至坤暉診所(○○市○○區○○路0 段00號)就診,始發見該傷口已惡化成「蜂窩性組織炎」 。更有甚者,相對人對如此嚴重之傷口,竟僅以紗布、膠 布隨意包紮,甚至讓乙○○穿著明顯不合腳之拖鞋,聲請人 對相對人如此漠視乙○○健康之行徑感到氣憤不已,亦心疼 乙○○之處境。   3、每當聲請人攜乙○○回臺南同住,相對人均會故意不提供乙 ○○之健保卡,惟對幼童而言,健保卡不僅係唯一之身分證 明文件,更係緊急就醫時之重要保障。112年7月9日為乙○ ○之學校畢業典禮,聲請人將乙○○送回相對人住處時,明 將其健保卡放於書包內,相對人卻未在第一時間尋找、確 認,反係在事隔多日後才向聲請人詢問健保卡之去處。更 有甚者,112年7月10日當週,聲請人受相對人及其母親請 託,協助照護乙○○,相對人明知乙○○腳傷未癒,仍有就診 需求,竟不願提供健保卡予聲請人,全然罔顧乙○○之健康 風險!聲請人忍無可忍之際,同時亦係為乙○○之利益、安 全著想,於112年7月14日將乙○○接回臺南後,即自行為其 重新申辦一張健保卡,自此更足見相對人顯未善盡照顧保 護之責,絕非適當之照顧者。   4、聲請人近期與乙○○相處期間,觀察到乙○○會有突然且頻發 之翻白眼行為,聲請人立即察覺此係○○○○之常見症狀,乙 ○○之小兒科醫生亦認為其疑似有○○○○之症狀,必須進一步 診斷。相對人身為乙○○之長期照顧者,竟從未察覺此異狀 ,顯見相對人忽視乙○○成長,顯非適任親權人。 (三)自乙○○就醫並確診○○○○後,聲請人即積極協助乙○○穩定病 情,並使乙○○定期接受追蹤,惟自乙○○被送回相對人住處 後,聲請人即無從密切地觀察、追蹤其情緒及行為反應。 聲請人僅能以視訊通話之方式聯繫乙○○。詎料,聲請人自 近期之通話中,發見乙○○適應狀況極度不良,且數次展現 異常激烈反抗之態度。而相對人及其母親於面對乙○○如此 反常之行為,竟係選擇冷眼旁觀,更會與乙○○互相叫囂: 「怎樣啦」、「到底是怎樣啦」,    而當聲請人試圖透過視訊安撫乙○○時,僅見相對人於一旁 催促乙○○:「手機可以還我了嗎」、「我要用我的手機可 以嗎」,致乙○○匆匆掛掉電話,惟其已然失控之負面情緒 絲毫未獲任何安撫。更有甚者,某日乙○○主動聯繫聲請人 ,表示其身體不舒服、心臟發痛,且嚴重咳嗽,聲請人便 請乙○○去向相對人之母親求助,惟其母親卻僅要求乙○○將 電視遙控器交出,甚還毆打乙○○之手掌,就連乙○○說出: 「我有一天真的想打死妳欸」之極端暴力言語時,相對人 之母親亦未及時制止之,反而催促:「好啦,手機講完沒 阿給我」、「阿我說你現在趕快講阿」,顯係無視乙○○異 常之攻擊、衝動行為,放任乙○○繼續精神崩潰。 (四)乙○○自回到相對人住處後,因時常與相對人及其母親有所 爭執,致相對人母親對乙○○有所不滿,更會直接聯繫聲請 人抱怨:「○○曾說過他只有最怕爸爸,還對我說叫我去死 死,這是一個8歲的小男孩為何會這樣說話呢?」、「難 道是孽緣嗎?是」等語,惟聲請人早已向相對人及其母親 表示乙○○為○○○○患者,需要特別注意其情緒變化並積極追 蹤治療,而非一昧與乙○○硬碰硬,甚至放任其歇斯底里。 乙○○自兩造離婚後係由相對人擔任主要照顧者,惟於該三 年内,相對人卻未能與乙○○建立依賴及親密關係,致乙○○ 對相對人及其母親具有高度不信任感。再者,聲請人於乙 ○○待在臺南期間,均有讓其與相對人通話、見面,如今乙 ○○對相對人有諸多反彈,且在家庭訪視中明確指出對相對 人及生活環境不滿之處,可見乙○○反應係源於相對人照顧 過程有所疏忽,非聲請人洗腦、挑撥離間所致。 (五)乙○○於與聲請人同住於臺南期間,因生活環境、教育方式 均良好,使其○○○○狀有明顯之改善,囿於就學因素,自11 3年5月返回○○與相對人同住,卻因無法適應負面高壓之環 境,致其情緒起伏加劇,時常哭求聲請人帶其返回臺南, 更不時出現前開極端激進言語、行為,此一情形實屬異常 ,不應忽視。聲請人目前並無調動情形,且聲請人作為○○ ○○,對乙○○更會嚴格要求生活習慣及學業表現,並無相對 人所稱縱容之情事,乙○○於此情形下,仍主動向鈞院表示 希望待在聲請人身邊之強烈意願,堪認聲請人確實為最適 任之親權人及主要照顧者。 (六)聲明:兩造所生未成年子女乙○○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改 由聲請人單獨任之。 二、相對人則答辯略以: (一)聲請人職業為○○○○,因工作特殊性無法長期照顧乙○○,故 於協議離婚時由相對人擔任主要照顧者,而聲請人明知自 己職業之特殊性,無法長期陪伴於乙○○左右,卻全然未對 乙○○之生活考量,擅自帶離乙○○,使乙○○長期處於照顧者 會不定時離去之狀態,將使乙○○心理產生巨大不安定性, 然聲請人之行為全然未從乙○○之利益為考量。 (二)聲請人傳送相對人一段乙○○之影片,影片內容為乙○○陳述 :「媽媽你為什麼昨天打給你不接,還是你故意不接,還 是你不喜歡我了,不愛我了,那就讓我在臺南念書啊。」 ,從影片中可知乙○○已被灌輸媽媽不愛他之不當觀念,然 從乙○○至幼皆在相對人之照顧下成長,相對人與乙○○之感 情相當濃厚,惟經聲請人帶離後即對相對人產生巨大之誤 解,顯然是灌輸錯誤觀念予乙○○,相對人甚至要求乙○○拍 攝影片,此灌輸乙○○媽媽不愛你了的作為,應為不善意父 母。 (三)聲請人直言為○○○○之常見症狀,未長期觀察且經專業醫學 鑑定,即稱乙○○有此症狀,無異造成相對人及乙○○恐慌, 亦影響乙○○對自己認知與他人不同,恐生自卑,似有不當 。況乙○○年僅6、7歲,處於成長階段,身體機能尚未發育 完全,時有多語、好動、抽動等動作,實乃正常,還須長 期追蹤至成長完全,始能確定是否患有前開病症,○○醫院 診斷證明書足證乙○○未罹患聲請人所稱○○○○,同時請鈞院 審酌聲請人為爭奪乙○○親權,不擇手段,頻頻攻擊相對人 及乙○○的生活習慣及病症等,與相對人原祈二人離婚仍得 以和平共處,即便離異也能為乙○○建立圓滿家庭之願景相 違,益徵聲請人顯非適任親權人。 (四)相對人對乙○○之照顧可說是盡心盡力,但聲請人卻向乙○○ 惡意詆毀聲請人,並使乙○○拍攝影片控訴相對人,此種行 為顯然是蓄意教導乙○○排斥相對人,此行為顯然為非善意 父母,應認為聲請人不適任繼續行使負擔乙○○之權利義務 。聲請人擅自帶離乙○○、灌輸乙○○不當觀念並惡意詆毀聲 請人之行為,均應認為聲請人不適合繼續行使負擔乙○○之 權利義務等語。 (五)聲明:聲請駁回。 三、經查: (一)按行使、負擔權利義務之一方未盡保護教養之義務或對未    成年子女有不利之情事者,他方、未成年子女、主管機關    、社會福利機構或其他利害關係人得為子女之利益,請求    法院改定之。法院為前條裁判時,應依子女之最佳利益,    審酌一切情狀,尤應注意下列事項:一子女之年齡、性別    、人數及健康情形。二子女之意願及人格發展之需要。三    父母之年齡、職業、品行、健康情形、經濟能力及生活狀    況。四父母保護教養子女之意願及態度。五父母子女間或    未成年子女與其他共同生活之人間之感情狀況。六父母之    一方是否有妨礙他方對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行使負擔之行    為。七各族群之傳統習俗、文化及價值觀。前項子女最佳    利益之審酌,法院除得參考社工人員之訪視報告或家事調    查官之調查報告外,並得依囑託警察機關、稅捐機關、金    融機構、學校及其他有關機關、團體或具有相關專業知識    之適當人士就特定事項調查之結果認定之。民法第1055條    第3項、第1055條之1分別定有明文。 (二)查聲請人主張兩造於105年8月26日結婚,育有未成年子女 乙○○(000年0月00日生),嗣兩造於109年12月18日協議 離婚,並約定未成年子女乙○○權利義務由兩造共同行使負 擔,並由相對人擔任主要照顧者等情,有聲請人所提出戶 籍謄本影本在卷可稽(調字卷第19至21頁),且為兩造所 不爭(聲字卷第171頁),堪予認定。 (三)又聲請人主張相對人對未成年人乙○○未盡保護教養之義務 或有不利之情事云云,為相對人所否認,而:   1、經本院依職權囑託臺南市童心園社會福利關懷協會派員訪 視聲請人,所得綜合評估為:「1.親權能力評估:聲請人 健康無異常、有工作收入及支持系統不虞匱乏,其家人間 互動關係密切、家庭凝聚互助力佳,家庭支持體系能提供 穩固生活支持及實質照顧協助,整體而言,聲請人照護資 源穩定可提供本身及滿足未成年人基本生活、教育所需無 虞,未成年人由聲請人主責照護期間可獲得妥適生活照顧 品質。2.親職時間評估:聲請人過往非屬未成年人主要照 顧者期間,可透過積極性探視保持與未成年人緊密親子互 動,而自聲請人擔任主要照顧者後,雖聲請人現於外縣市 從事軍職工作,每日可通勤往返工作地與居所,工作時間 之餘仍可由聲請人親力親為投入子女照護事務,聲請人工 作期間,則可由同住之聲請人母親作為協助照顧人力,輔 助補充聲請人親職時間,聲請人可清楚掌握未成年人身心 發展歷程、調適變化,與未成年人的互動與調適屬正向緊 密,評估聲請人可提供未成年人完善親職照護時間。3.照 護環境評估:聲請人能以維持居家環境的穩定性為首要考 量,現居住所空間充足,家務整理狀況良好,且為未成年 人所熟悉並有實際生活經驗之照護環境,觀察未成年人於 聲請人家庭活動表現及與同住成員互動情形,未成年人已 能高度融入、適應聲請人居家環境,居家環境無明顯不利 未成年人成長之處,可提供未成年人合宜照護環境。4.親 權意願評估:聲請人主張相對人過往擔任未成年人主要照 顧者期間,因相對人工作忙碌,又未能滿足未成年人親職 陪伴需求,影響未成年人目前未有與相對人同住生活意願 ,加上相對人親職態度消極致有疏忽未成年人健康照護情 事,足見相對人無法善盡對未成年人保護、教養之責,聲 請人考量其親職能力、家庭生活環境更能提供未成年人妥 適照護品質,且未成年人也積極期待改由聲請人擔任未成 年人主要照顧者,聲請人有積極爭取單獨行使親權及擔任 同住方之意願,願履行親權,規劃對未成年人的照顧維持 現況,目前暫無變動安排。5.教育規劃評估:聲請人及其 同住家人可細心關注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狀況,依未成年人 不同發展歷程階段,調整對未成年人教養模式,能提供未 成年人妥善生活照顧品質,未來可依循未成年人年紀、學 制保障其就學權益,評估聲請人親職態度與教養能力屬正 向,照護安排合宜。6.未成年子女意願之綜合評估:⑴未 成年人現年約6歲,未成年人對親權意涵尚屬懵懂,但尚 可具體表達受兩造照顧經驗及互動之情形,對社工的詢問 可自然應答,坐姿自在不拘謹、語調平穩未顯露緊張神情 ;訪談期間觀察聲請人、聲請人母親與未成年人間互動相 處自然且自在,有自然親密的肢體接觸;另,就未成年人 的外觀觀察,未成年人的面部氣色正常,服裝穿著符合時 宜,身材比例適中,基本生活照顧方面尚稱良好。⑵就未 成年人所述,其過往與相對人、外婆同住期間,因相對人 常常忙碌工作,未成年人生活起居多由外婆打理,然因相 對人、外婆不太常與未成年人主動互動,未成年人每天放 學在家多是自己一個人玩玩具,未成年人因此每天最高興 的時間就是聲請人打電話來陪伴未成年人聊天,每到週末 也最期待可以趕快與聲請人見面,讓聲請人帶自己出去玩 ,因為聲請人都會陪未成年人一起玩、一起聊天,未成年 人因此最喜歡的家庭成員就是聲請人,其次最喜歡的家庭 成員則是小時候一直照顧自己的奶奶,未成年人對於現在 可以跟聲請人、奶奶一起居住生活感到非常開心。⑶未成 年人表述其除了覺得與相對人、外婆很少時間陪伴未成年 人之外,未成年人不想回去台北住的另一個原因是他也很 不喜歡相對人家中堆滿了很多東西,未成年人喜歡住的地 方整齊、乾淨,現在住在聲請人家中就很喜歡家裡面都很 整齊,乾淨,而且可以玩的空間很大,又有每天都會陪自 己玩、聊天的聲請人,還有自己很喜歡的奶奶、姑姑、叔 叔都在○○,未成年人很希望可以繼續跟聲請人一起住,每 次未成年人跟相對人通電話的時候都會主動跟相對人提出 想要在○○住、在○○上學的想法,但相對人仍是堅持要未成 年人搬回去台北住,未成年人非常不想要回去跟相對人一 起住,也因此很怕跟相對人出去見面的時候,相對回台北 就不讓自己回來,所以未成年人現在跟相對人見面的時候 都一起陪他去,未成年人不敢跟相對人單獨見面,害怕之 後就無法繼續跟聲請人住了…綜合以上,聲請人於健康、 經濟能力、支持系統等方面皆屬穩定,具備積極主動態度 及高度監護意願,監護動機亦為正向目的,且就聲請人實 際照護表現,聲請人對未成年人有照顧及共同生活居住之 實,在察覺未成年人情緒、行為表現可具敏感度,能立即 性給予未成年人所需之情感回饋與生活協助,聲請人與未 成年人可建立正向依附關係、提供未成年人妥善家庭環境 及生活照顧品質,未成年人也能高度適應與聲請人家庭生 活環境與受照顧模式,聲請人親職教養觀念正向、合宜, 聲請人整體照護資源、親職能力可適任未成年人主要照顧 者,由聲請人單獨行使未成年人之親權應無不妥之處…」 等語,有該會112年11月6日南市童心園(監)字第112217 30號函檢送酌定親權與會面訪視報告在卷可稽(調字卷第 165至173頁)。   2、另經本院依職權囑託○○市政府社會局派員訪視相對人,所 得綜合評估及具體建議為:「(一)綜合評估:1.親子關 係:相對人從現年六歲半案主出生後即陪伴身旁,給予親 情呵護和提供生活照料,亦帶外出遊玩,母子間應培養緊 密依附情感,而面對聲請人將案主強留在○○的這五個月以 來,相對人主動聯絡與案主視訊和南下見面互動,因此評 估相對人積極維繫與案主之親子關係。2.親職能力:從相 對人對案主的健康及作息和讀書學習之具體描述,表現出 相對人對案主尚稱盡責,親職能力不錯。3.經濟能力:相 對人從事電子業,有一定收入且無惡性負債,又相對人長 期負擔案主相關花費,因此評估相對人具備扶養案主之經 濟能力,並建議協調裁判兩造雙方分攤支付案主扶養費, 以盡父母養育子女之責。4.監護意願:相對人自認盡心力 照顧扶養案主,提供安穩的生活與就學,案主亦習慣且熟 悉相對人及其家人,反觀聲請人卻罔顧案主就學權益,不 僅將年幼案主強留在○○,更阻擾相對人與案主的見面接觸 ,甚為不友善,故相對人希望單獨監護且將案主接回同住 ,評估相對人之監護意願強烈。(二)親權之建議及理由 :綜合訪視結果,從相對人所述,相對人確實為案主的主 要照顧者且應適任為案主監護人,亦讓聲請人與案主正常 會面交往,故倘若聲請人認為相對人不當照顧案主和對案 主就學有意見,聲請人可通報社福中心進行訪視,同時申 請家事商談以討論案主的就學問題,但聲請人卻逕自將案 主留在○○未送回,後續亦阻擾相對人與案主的往來,聲請 人之作為顯非最適任之監護人…」等語,有該局112年12月 6日○○社兒字第1122409476號函檢附社工訪視調查報告在 卷可憑(調字卷第174至183頁)。   3、又經本院囑託家事調查官調查,所得總結報告略以:「兩 造於109年12月18日自行協議離婚,約定乙○○權利義務行 使負擔由兩造共同任之,乙○○與相對人同住○○,聲請人每 月固定支付乙○○扶養費用15,000元,就會面交往方式兩造 約定依聲請人休假時間或隔週週末探視,乙○○過往穩定與 聲請人進行會面交往。聲請人於112年7月與乙○○會面交往 後,主張相對人提供生活環境不佳、乙○○不喜愛相對人及 相對人母親、相對人遲延就醫等情,主張相對人不適合擔 任主要照顧者,希望尊重乙○○意願,改成在臺南與聲請人 同住生活,乙○○並持續留在臺南與聲請人同住,至113年5 月始再返回○○與相對人同住迄今。就適任親權人之調查事 項,查相對人身心健康、工作及經濟狀況穩定,擔任主要 照顧者多年,其母為替代照顧者,相對人表示相對人母親 性格較喜叨唸,然多係為子女好,相對人與其妹妹經常相 互建議及交流親子教養技巧,過往均協助乙○○與聲請人穩 定會面交往,並無阻礙情形。就乙○○於113年5月返回同住 後之情緒狀態及學習落後情形,相對人持續尋找合適資源 協助乙○○,其具有良好親職能力及親職知能,行為亦符合 友善父母原則之積極內涵,且有積極擔任親權人之意願。 是以,相對人並無不適任親權人之情形,評估本件無改定 親權之必要。」等語,亦有調查報告在卷可考(聲字卷第 70至71頁)。   4、本院審酌上開訪視調查報告均認相對人並無何對未成年人 乙○○未盡保護教養義務或對未成年人乙○○不利之情事。而 聲請人主張相對人疏忽照顧未成年人乙○○傷口,致惡化為 蜂窩性組織炎,又輕忽未成年人罹患○○○○,而非未成年人 乙○○之最適任主要照顧者云云,然聲請人所主張未成年人 乙○○傷口惡化為蜂窩性組織炎乃為單一偶發事件,況據相 對人於本院訊問時陳稱:受傷當下就已經包紮了,過兩天 情況變嚴重,中間有協商請聲請人帶去看診等語(聲字卷 第171頁),是難僅憑此遽認相對人對未成年人有何未盡 保護教養義務或其他不利之情事。至於聲請人主張未成年 人乙○○為○○○患者,相對人未慎重看待云云,固據提出臺 南市立安南醫院診斷證明書影本為證(聲字卷第104頁) ,然該診斷證明書僅記載未成年人乙○○「(○○○○)○○○抽 搐,建議減少環境頻繁變動使得症狀加劇」等語,然一般 兒童縱有○○○抽搐反應,亦有程度輕重之別,而據相對人 提出○○紀念醫院診斷證明書影本,則記載未成年人乙○○於 113年8月17日因抽搐症前往門診複查,目前症狀輕度,無 須用藥等語(聲字卷第177頁)。是未成年人乙○○目前仍 在發育成長期間,雖有抽搐症狀,程度尚屬輕微,持續追 蹤觀察即可,並無過度反應之必要,是亦難認相對人有輕 忽未成年人乙○○之○○○抽搐反應,而有對未成年人有何未 盡保護教養義務或其他不利之情事。應認聲請人主張本件 有改定由聲請人單獨行使負擔對未成年人乙○○之權利義務 ,或改由聲請人擔任未成年人乙○○之主要照顧者之必要云 云,尚非可採。 (四)是綜上所述,相對人於共同行使負擔未成年人乙○○權利義 務期間,既無對未成年人乙○○有何未盡保護教養義務或對 未成年人乙○○不利之情事,則聲請人聲請將未成年人乙○○ 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改由聲請人任之或改由聲請人擔任 未成年人乙○○之主要照顧者,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舉證,於裁定   結果無影響,爰不予一一論列,併此敘明。 五、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項,民事訴訟   法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許嘉容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書記官 吳揆滿

2025-01-08

TNDV-113-家親聲-190-20250108-1

家補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補繳裁判費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家補字第10號 聲 請 人 甲○○ 法定代理人 乙○○ 送達代收人 丙○○ 上列聲請人聲請選定監護人事件,未據繳納聲請費用。查本件係 因非財產權關係而為聲請,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準用非訟事件法 第14條之規定,應徵收費用新臺幣1,500元,茲限聲請人於收受 本裁定送達5日內向本院如數補繳,逾期未繳,即駁回其聲請。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家事法庭法 官 許嘉容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書記官 吳揆滿

2025-01-08

TNDV-114-家補-10-20250108-1

家補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補繳裁判費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家補字第4號 原 告 甲○○ 上列原告與被告乙○○間請求離婚事件,原告於民國113年10月7日 起訴,迄今未據繳納裁判費,查本件為非財產權之訴訟,應徵第 一審裁判費新臺幣3,000元(最高法院92年第17次民事庭會議決 議參照),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 收受本裁定送達5日內向本院如數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 ,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6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許嘉容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6 日 書記官 吳揆滿

2025-01-06

TNDV-114-家補-4-20250106-1

監宣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監護宣告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監宣字第884號 聲 請 人 甲○○ 上列聲請人聲請監護宣告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宣告甲○○○(女,民國00年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 00000000號)為受監護宣告之人。 二、選定甲○○(民國00年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 000號)為受監護宣告人甲○○○之監護人。 三、指定丙○○(民國00年00月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 000號)為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 四、聲請費用由受監護宣告之人甲○○○負擔。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之母親甲○○○因失智,致不能為 意思表示或受意思表示(或不能辨識其意思表示之效果), 爰聲請對甲○○○為監護宣告,並選定聲請人為監護人,及指 定甲○○○之長女丙○○為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等語。 二、本院審酌下列證據,認甲○○○應受監護宣告,並選定聲請人 為監護人,及指定丙○○為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 (一)證據:   1、聲請人之陳述。   2、甲○○○之診斷證明書。   3、翁桂芳精神科診所精神鑑定報告書。   4、聲請人所提親屬系統表、戶籍謄本。   5、經本院通知關係人即甲○○○之長女丙○○、次子吳榮財就聲 請人聲請擔任甲○○○之監護人,及由丙○○擔任會同開具財 產清冊之人等事表示意見,其等逾期未具狀為反對之表示 。 (二)甲○○○有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重度失智症(較傾向 阿茲海默氏症)。致不能為意思表示或受意思表示,不能 辨識其意思表示之效果,且接受治療後回復可能性甚低, 因而不能管理自己財產。爰准聲請人之聲請對甲○○○為監 護宣告,並審酌前開事證,認選定聲請人為受監護宣告人 甲○○○之監護人,及指定丙○○為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 應符合受監護宣告人甲○○○之最佳利益。 三、依家事事件法第164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3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許嘉容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3   日                 書記官 吳揆滿

2025-01-03

TNDV-113-監宣-884-20250103-1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離婚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婚字第216號 原 告 乙○○ 被 告 甲○○ ○○ ○ ○ (甲○○○)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離婚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原告之訴駁回。 二、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家事訴訟事件,除本法別有規定者外,準用民事訴訟法之   規定,家事事件法第51條定有明文。次按原告之訴,有起訴   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   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又書狀及其附屬   文件,除提出於法院者外,應按應受送達之他造人數,提出   繕本或影本。又訴狀,應與言詞辯論期日之通知書,一併送   達於被告,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第119條第1 項 、第251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於外國為送達者,應囑 託該國管轄機關或駐在該國之中華民國使領館或其他機構、 團體為之。囑託外國管轄機關或駐在該國之中華民國大使、 公使、領事或其他機構、團體為送達者,應由囑託法院函請 外交部辦理。前項送達,受送達人為外國人時,其送達之通 知及裁判書類,仍應以我國文字製作,惟如囑託外國管轄機 關為送達者,應備有關訴訟文書之譯本。囑託駐在該國之中 華民國大使、公使、領事或其他機構、團體為送達者,除民 事訴狀可由當事人附譯本外,關於法院之裁判書類得附主文 譯本。依民事訴訟法第145條第2項為送達者,受送達人為外 國人時,亦應備相關訴訟文書之譯本。民事訴訟法第145 條 第1 項及辦理民事訴訟事件應行注意事項第139條第1、2、3 項亦分別有明定。 二、經查本件原告請求離婚事件,依據前述,應補正起訴程式所 需具備應送達被告之起訴狀、言詞辯論期日通知書及送達證 書之越南文譯文,前經本院裁定命原告於20日內補正,並諭 知逾期未提出即駁回其訴,該裁定已於民國113年10月16日 送達原告本人簽收,然原告迄未補正,有送達證書、本院收 狀查詢清單附卷可憑,依上開規定,其訴顯難認為合法,應 予駁回。 三、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   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3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許嘉容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3   日                 書記官 吳揆滿

2025-01-03

TNDV-113-婚-216-20250103-2

監宣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監護宣告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監宣字第836號 聲 請 人 甲○○ 上列聲請人聲請監護宣告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宣告乙○○(男,民國00年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 0000000號)為受監護宣告之人。 二、選定甲○○(民國00年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 000號)為受監護宣告人乙○○之監護人。 三、指定丙○○(民國00年0月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 00號)為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 四、聲請費用由受監護宣告之人乙○○負擔。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之父親乙○○於民國113年5月9日 因意外摔倒目前仍無意識,致不能為意思表示或受意思表示 (或不能辨識其意思表示之效果),爰聲請對乙○○為監護宣 告,並選定聲請人為監護人,及指定聲請人之弟弟丙○○為會 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等語。 二、本院審酌下列證據,認乙○○應受監護宣告,並選定聲請人為 監護人,及指定丙○○為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 (一)證據:   1、聲請人之陳述。   2、乙○○之身心障礙證明影本、診斷證明書影本。   3、翁桂芳精神科診所精神鑑定報告書。   4、聲請人所提親屬系統表、戶籍謄本、親屬會議同意書、印 鑑證明。   5、經本院通知關係人即乙○○之配偶陳曾春桃、子女陳育廷    就聲請人聲請擔任乙○○之監護人,及由丙○○擔任會同開具 財產清冊之人等事表示意見,渠等逾期未具狀為反對之表 示。 (二)乙○○有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末期失智症。致不能為 意思表示或受意思表示,不能辨識其意思表示之效果,且 接受治療後回復可能性甚低,因而不能管理自己財產。爰 准聲請人之聲請對乙○○為監護宣告,並審酌前開事證,認 選定甲○○為受監護宣告人乙○○之監護人,及指定丙○○為會 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應符合受監護宣告人乙○○之最佳利 益。 三、依家事事件法第164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許嘉容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   日                 書記官 吳揆滿

2025-01-02

TNDV-113-監宣-836-20250102-1

家補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補繳裁判費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補字第365號 聲 請 人 甲○○ 上列聲請人聲請處分受監護宣告人之財產事件,未據繳納聲請費 用。查本件係因非財產權關係而為聲請,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準 用非訟事件法第14條第1項之規定,應徵收費用新臺幣1,000元, 茲限聲請人於收受本裁定送達5日內向本院如數補繳,逾期未繳 ,即駁回其聲請。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許嘉容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書記官 吳揆滿

2024-12-31

TNDV-113-家補-365-20241231-1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離婚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婚字第142號 原 告 甲○○ 被 告 乙○○即乙○○(○○人)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離婚事件,經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30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准原告與被告離婚。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甲、程序方面:被告經合法通知,無正當理由,未於言詞辯論期 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 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乙、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 (一)原告與被告於民國112年8月31日結婚,被告係美國籍西方 人士。婚後因雙方年齡差距、生活方式、價值觀念、脾氣 性格等迥然不同,屢生摩擦,衝突不斷,被告且於113年2 月23日起不告而別,遠離台灣,並於通訊軟體中留言,不 願繼續夫妻關係及無意再返回台灣等之意思表示,隨後並 關閉所有通聯方式。 (二)被告行蹤不明,惡意遺棄原告在持續狀態中,且兩造均無 維持婚姻之意願,顯有難以維持婚姻之重大事由存在。爰 依民法第1052條第1項第5款、同條第2項規定,請求判決 離婚。 (三)聲明:准原告與被告離婚。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惟具狀表示:同意離婚等語。 三、得心證之理由: (一)按離婚及其效力,依協議時或起訴時夫妻共同之本國法; 無共同之本國法時,依共同之住所地法;無共同之住所地 法時,依與夫妻婚姻關係最切地之法律,涉外民事法律適 用法第50條定有明文。查原告為中華民國國民,被告為美 國人,而兩造婚後,原告已持兩造結婚相關資料向我國戶 政事務所辦理結婚登記一節,有原告個人戶籍資料附卷可 佐,是關於本件離婚事件,自應適用兩造婚姻關係最切地 之中華民國法律,合先敘明。  (二)按婚姻乃一男一女之兩性結合,以組織家庭,共同生活為 目的。故有足以破壞共同生活或難以維持共同生活之情事 發生,允宜許其離婚以消滅婚姻關係。74年6月3日修正公 布之民法親屬編,就裁判離婚之原因,為應實際需要,參 考各國立法例,增設民法第1052條第2項,明定有同條第1 項以外重大事由,難以維持婚姻者,亦得請求離婚。是對 於家庭生活之美滿幸福,有妨礙之情形,即得認其與此之 所謂難以維持婚姻之重大事由相當(最高法院79年度臺上 字第1040號裁判參照)。又民法親屬編於74年修正後,於 第1052條增列第2項離婚事由之概括規定,其目的在使夫 妻請求裁判離婚之事由較富彈性。是夫妻間發生足使婚姻 難以維持之重大事由者,雖不符合該條第1項所列各款情 形,亦無不准依該法條第2項訴請離婚之理(最高法院86 年度第2次民事庭會議決議參照)。查本件原告主張兩造 於112年8月31日結婚乙節,有原告個人戶籍資料在卷可稽 ,堪可採信。又原告請求離婚,據被告具狀表示同意(婚 字卷第71頁),堪認兩造婚姻之誠摯、互相扶持基礎已嚴 重動搖或流失殆盡,而有足以破壞共同生活或難以維持共 同生活之情事發生,且此事由,亦難認原告為唯一有責之 一方。從而,原告依據民法第1052條第2項之規定訴請離 婚,即屬正當,依法應予准許。至其基於選擇訴之合併型 態,另行主張之同條第1項第5款規定,即無再予論述之必 要。 丙、結論:   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民事訴訟法 第385條第1項前段、第7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許嘉容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 出上訴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書記官 吳揆滿

2024-12-31

TNDV-113-婚-142-20241231-2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離婚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婚字第103號 原 告 甲○○ 訴訟代理人 裘佩恩律師 戴龍律師 唐世韜律師 被 告 乙○○ 訴訟代理人 蔡宜均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離婚事件,經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10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准原告與被告離婚。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起訴主張:  (一)兩造於民國99年12月24日結婚,婚後共同居住於臺南市○○ 區○○里○○○街000巷0號(下稱系爭房屋)之住所,惟近年 來,兩造爭執不斷,經過多次溝通協商未果,嗣後,被告 更攜帶未成年子女搬出上開兩造共同居住之住所,分居至 今已近2年;此外,被告不顧原告反對,便自行於111年6 月間,以新臺幣(下同)1,380萬元之代價,變賣兩造婚 後之共同住所,足認被告確實有消滅兩造共同生活軌跡與 回憶之意思,無繼續共同經營婚姻之意甚為明顯。再者, 自111年開始,兩造即因婚姻所衍生之各種問題對簿公堂 。 (二)被告自110年離開兩造共同之住所後,迄今未歸已近2年, 客觀上被告已有違背同居義務之事實,再者,未與原告溝 通協商,自行將兩造共同居住之處所處分變賣,致令同居 之處所不復存在,藉此順理成章脱免同居之義務,足認被 告主觀上確實有惡意遺棄他方之意,原告依據民法第1052 條第1項第5款之規定訴請離婚,應有理由。 (三)除兩造分居已近2年,且婚後共同之住所亦遭被告處分變 賣外,兩造至今尚有訴訟糾紛,是以,兩造除仰賴訴訟程 序外,已難透過理性溝通、協商之方式解決彼此之問題, 故婚姻之破綻已生,且顯無回復、維繫之可能,依民法第 1052條第2項訴請離婚。 (四)原告雖於105年間將系爭房屋變更登記給被告,然並非基 於贈與之意思表示所為,此觀兩造111年4月4日簽署之離 婚協議書及和解書第6條:「坐落於臺南市○○區○○○街000 巷0號……歸由甲方(即被告乙○○)所有」係以系爭房地作 為和解條件(系爭協議書嗣經臺灣臺南地方法院111年度 南簡字第711號判決認定兩造合意解除確定),以及原告 發現被告私自將系爭房地變賣之反應自明,又原告105年 將系爭房屋登記給被告,係為了給予被告安全感、歸屬感 ,營造兩造共同相互扶持之避風港,詎料,卻遭被告無情 變賣。是以,被告主張兩造婚姻尚有存續之空間,惟其行 為乃不斷破壞兩造婚姻之和諧,言行不一,實難令人信服 兩造婚姻尚有維繫之可能。 (五)原告一直有善盡身為一家之主之角色,給付生活費給子女 ,被告實無變賣系爭房屋之必要,故其辯稱因獨自照顧子 女、生活開銷龐大云云顯非實情,又被告於111年6月間將 系爭房屋以1,380萬元變賣,如以每人每個月生活基本開 銷3萬元計,1年之基本開銷約為108萬元(計算式:30,00 0×3人×12=108萬),縱被告無謀生能力,足不出戶,變賣 系爭房屋之價金理應足夠維持一家三口至少12年(計算式 :1380萬÷108萬=12.77年)之開銷,然查,被告竟於當年 度向原告提告請求給付扶養費(臺灣屏東地方法院111年 度家親聲字第231號),益證被告僅需透過訴訟爭取,即 可獲取足以維持一家三口生存之生活費用,而無變賣系爭 房屋之必要,足認被告破壞兩造作為婚姻避風港之行為, 主、客觀上均無維持婚姻持續之意思,甚為明顯。 (六)聲明:准原告與被告離婚。 二、被告答辯則以: (一)系爭房屋係原告於兩造婚姻關係存續中貸款購買,復贈與 給被告,於105年11月29日登記為被告所有。被告之所以 會於111年7月22日出售系爭房屋,係因被告親事撫育照料 兩名幼兒,無法外出工作,全職媽媽無力負擔房貸、生活 費等龐大房開銷,當原告沒有給付家用,被告就沒有錢繳 納房貸,也沒有錢養育小孩,故被告迫於生活,不得不出 賣系爭房屋。被告為系爭房屋之所有權人,視自己的經濟 狀況處分房產,不容苛責,亦不須徵求原告同意。況且原 告自110年12月底,寧可在外租屋,也不住系爭房屋。原 告稱被告係為擺脫與原告的同居義務,出於消滅兩造共同 生活軌跡與回憶意思而出賣系爭房屋,顯有誤會。 (二)被告於110年11月間搬回娘家的原因係為待產,斯時被告 懷有長子接近預產期,原告又工作忙碌,時常晚歸,甚至 不回家,被告孤身一人同時要照顧未成年長女,心懷忐忑 ,因此於110年11月初帶著長女回娘家待產,上情被告均 有告知原告。反觀原告,其因沈溺於與○○女子的婚外情, 竟於110年12月底自行搬出系爭房屋在外租屋。長子出生 後,被告一人要照顧兩名幼子,分身乏術,亟需娘家奥援 ,而原告之工作也常赴國外,無法分擔家務。因此,被告 暫住於娘家,情有可原。只要原告願意回歸家庭與被告及 兩名子女共同生活,無論在哪定居,被告非常樂意履行同 居義務,從無惡意遺棄原告之念頭。 (三)兩造自91年交往、99年12月24日結婚迄今,一路走來,原 告數次為被告發現曾與其他異性逾越份際進行交往,過盡 千帆,最終原告都選擇回歸家庭回到被告身邊,而被告對 原告始終秉持大度不吝宥恕,另長女對原告也有情感上的 依賴,夫家也不贊成兩造離婚,每次原告回歸家庭,兩造 亦能融洽地共同生活。經查,原告最近的兩段婚外情,其 一發生於105年,被告曾對原告及○○女子提起刑事通姦罪 之告訴,終與原告和解,並撤回對原告之告訴,期能保留 彼此情面並釋善意;另一段婚外情,開始於110年底,原 告自行搬離系爭房地,連被告生產、長子出生、坐月子、 一打二期間,原告不僅從未前來探視,為迫使被告離婚, 自111年5月起斬斷被告原可提領生活費的管道,被告察覺 有異方知原告與○○女子外遇同居,進而訴請精神賠償,經 鈞院以112年度訴字第1675號判決原告與○○女子應連帶賠 償70萬元本息。原告選擇拋下妻兒逕自離家在外居住,自 行造就兩造分居之困境,益徵原告實係以自己行為刻意阻 斷兩造分居後往來之機會。由上可證兩造婚姻之破綻,原 告是唯一可責之一方。原告對被告企盼其回歸家庭無心體 會同理,執意搬遷離家,訴請離婚,顯示本件實係原告單 方喪失維持婚姻關係之動力;被告直至今日,仍企盼修補 兩造關係,希冀能與原告共同為彼此及未成年子女利益再 次嘗試,尋找改善現狀一切可能,考慮諮商,情真意摯, 原告卻選擇放棄無意挽救婚姻,堪認兩造婚姻之破綻,實 係肇因於原告單方無意維持婚姻所致。原告訴請離婚,只 因其主觀上無欲再與被告維持情誼,而其所主張之離婚事 由,如前所述,被告並無可責之處,故就兩造婚姻所生破 綻,自應由原告就其與他人發生婚外情,且無正當理由自 行離家等情承擔全部責任;被告現仍有強烈維持婚姻關係 之意願,並期待原告終能歸返,使子女與兩造重拾天倫, 過往共同生活期間,被告既均無可歸責,若准原告訴請離 婚,無異容任亟欲擺脫婚姻拘束之配偶一方,得於自力毁 棄婚姻關係,肇致難挽破綻之後,強令無責他方接受離婚 一途,顯然破壞民法現行規範建構之婚姻秩序,自與國民 法感情及倫理觀念不合,故限制原告向法院請求裁判離婚 之權利,並無憲判4號判決所指可能導致個案顯然過苛之 情事,是原告依民法第1052條第2項規定訴請離婚,並無 理由。 (四)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三、得心證之理由: (一)按有民法第1052條第1項以外之重大事由,難以維持婚姻 者,夫妻之一方得請求離婚。但其事由應由夫妻之一方負 責者,僅他方得請求離婚,民法第1052條第2項定有明文 。所謂「難以維持婚姻者」,係以婚姻是否已生破綻而無 回復之希望為判斷標準,而婚姻是否已生破綻無回復之希 望,則應依客觀之標準,即難以維持婚姻之事實,是否已 達於倘處於同一境況,任何人均將喪失維持婚姻之意願而 定。又民法第1052條第2項但書之規範內涵,係在民法第1 052條第1項規定列舉具體裁判離婚原因外,及第2項前段 規定有難以維持婚姻之重大事由為抽象裁判離婚原因之前 提下,明定難以維持婚姻之重大事由應由配偶一方負責者 ,排除唯一應負責一方請求裁判離婚。至難以維持婚姻之 重大事由,雙方均應負責者,不論其責任之輕重,本不在 規定適用範疇(憲法法庭112年憲判字第4號判決理由第34 、35段意旨參照)。是依憲法法庭上揭判決意旨,當夫妻 間存有難以維持婚姻之重大事由時,僅唯一有責配偶受限 制不得請求離婚,倘兩造均有過失,不論其責任輕重,均 得請求裁判離婚。又按民法第1052條第2項規定,有同條 第1項規定以外之重大事由,難以維持婚姻者,夫妻之一 方得請求離婚,但其事由應由夫妻之一方負責者,僅他方 得請求離婚。又該項規定係採行破綻主義,關於「難以維 持婚姻之重大事由」之判斷,應依客觀事實,視該婚姻是 否已生破綻而無回復之希望而定。倘雙方已無共同生活之 事實及一方已無維持婚姻之意願,且無法期待日後再重新 經營共同生活,即屬該當(最高法院112年度台上字第255 6號判決意旨參照)。 (二)查原告主張兩造於99年12月24日結婚,婚後共同育有未成 年子女辛○○(000年00月00日生)、亥○(000年00月00日 生),兩造目前婚姻關係仍存續中之事實,為被告所不爭 執,並有個人戶籍資料在卷可稽(調字卷第39至45頁), 堪予認定。 (三)又兩造原同住於系爭房屋,而該屋原為原告貸款購買,嗣 於105年11月29日移轉登記為被告所有,嗣被告於110年11 月間搬出系爭房屋返回娘家居住,並於111年7月22日出售 系爭房屋乙情,為兩造所不爭,且有地籍異動索引在卷可 稽(婚字卷第25至27頁),堪認屬實。 (四)又依原告所提出兩造通訊軟體對話紀錄截圖影本(調字卷 第15至17頁),被告為出售系爭房屋,擅自將原告置於屋 內所有物品清空移走,又於111年3月31日寄發存證信函, 限期要求原告之母親庚○○將屋內所有個人物品清空,逾期 被告將視同廢棄物逕行處理。被告雖辯稱其有事先告知原 告其將出售系爭房屋云云,然依上開通訊軟體對話紀錄截 圖內容,原告並未同意被告出售系爭房屋,且縱然系爭房 屋為被告所有,其意欲清空屋內原告個人物品,亦應以適 當方式事先告知原告,而非未經告知逕行清除屋內原告所 有個人物品,如原告經告知仍惡意以拒絕清空屋內個人物 品之方式阻撓被告出售系爭房屋,被告逕行移除系爭房屋 內原告物品始有正當性;再者,被告雖辯稱寄發存證信函 對原告母親並無不敬之意云云,然存證信函於一般不諳法 律之大眾觀感,具有相當法律效力或強制性,並非委婉之 溝通方式,況觀被告所寄發予原告母親庚○○之存證信函內 容為:「庚○○女士,你放在臺南市○○區○○○街000巷0號三 樓的個床、一個衣櫥、一個電視櫃和一台電視,請您在民 國111年4月10日前搬走。如果沒搬走,就視同放棄,我將 依廢棄物將其處理。」(婚字卷第202頁),以被告為晚 輩之身分而言,此種信件內容撰寫方式顯然欠缺對長輩應 有之尊重,被告身為原告母親之兒媳,縱確有出賣系爭房 屋之需求,亦應先以緩和方式告知原告母親被告不得不出 賣系爭房屋原因,並請求原告母親清空屋內個人物品,被 告捨此不為,逕以存證信函限期命原告母親清空系爭房屋 內個人物品,逾期視為廢棄物處理,不能不謂對長輩之冒 犯行為。而被告未能使用正確良好之溝通方式,逕自清空 移除系爭房屋內原告個人物品,又寄送存證信函予原告母 親,限期清空屋內個人物品,逾期視為廢棄物處理,足以 嚴重動搖兩造婚姻之誠摯、相互扶持基礎,而有足以破壞 共同生活或難以維持共同生活之情事發生,且此事由,亦 難認原告為唯一有責之一方,從而,原告依民法第1052條 第2項訴請離婚,應予准許。至其基於選擇訴之合併型態 ,另行主張之同條第1項第5款規定,即無再予論述之必要 。 四、本件判決基礎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舉證,於 判決結果無影響,爰不予一一論列,併此敘明。 五、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家事事件法第51條,民事訴訟法第78   條。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許嘉容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 出上訴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書記官 吳揆滿

2024-12-31

TNDV-113-婚-103-20241231-2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離婚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婚字第156號 原 告 甲○○ 被 告 乙○○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離婚事件,經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30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准原告與被告離婚。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被告經合法通知,無正當理由,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 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 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二、原告起訴主張:兩造於民國73年1月15日結婚,婚後感情不 睦,被告陸續自86年至94年間以各種名目對原告提出訴訟, 於94年間再次敗訴後,至今不知去向,原告獨力支撐家庭, 扶養3個小孩,至今孩子均已陸續成家立業,被告自85年離 家迄今未再探視孩子,也未曾支付任何生活費或孩子學費, 期間27年有餘,至今年歲已長,已無任何維持此段有名無實 婚姻之必要。爰依民法第1052條第1項第5款及同條第2項規 定訴請離婚。聲明:請准原告與被告離婚。 三、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 四、得心證之理由: (一)按婚姻乃一男一女之兩性結合,以組織家庭,共同生活為 目的。故有足以破壞共同生活或難以維持共同生活之情事 發生,允宜許其離婚以消滅婚姻關係。74年6月3日修正公 布之民法親屬編,就裁判離婚之原因,為應實際需要,參 考各國立法例,增設民法第1052條第2項,明定有同條第1 項以外重大事由,難以維持婚姻者,亦得請求離婚。是對 於家庭生活之美滿幸福,有妨礙之情形,即得認其與此之 所謂難以維持婚姻之重大事由相當(最高法院79年度臺上 字第1040號裁判參照)。又民法親屬編於74年修正後,於 第1052條增列第2項離婚事由之概括規定,其目的在使夫 妻請求裁判離婚之事由較富彈性。是夫妻間發生足使婚姻 難以維持之重大事由者,雖不符合該條第1項所列各款情 形,亦無不准依該法條第2項訴請離婚之理(最高法院86 年度第2次民事庭會議決議參照)。 (二)查兩造於73年1月15日結婚,目前婚姻關係仍存續中之事 實,有原告所提戶籍謄本在卷可稽,堪予認定。又被告自 99年9月1日出境,迄今未再入境之事實,有其入出境資訊 連結作業查詢資料在卷可稽,堪認原告主張兩造分居多年 之事實為可採。 (三)本院審酌兩造分居迄今至少約14年餘,與結婚之目的在營 夫妻共同永久生活之本質有違,堪認兩造婚姻之誠摯、互 相扶持基礎已嚴重動搖或流失殆盡,而有足以破壞共同生 活或難以維持共同生活之情事發生,且此事由,亦難認原 告為唯一有責之一方。從而,原告依據民法第1052條第2 項之規定訴請離婚,即屬正當,依法應予准許。至其基於 選擇訴之合併型態,另行主張之同條第1項第5款規定,即 無再予論述之必要。 五、結論: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民事 訴訟法第385條第1項前段、第7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許嘉容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 出上訴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書記官 吳揆滿

2024-12-31

TNDV-113-婚-156-20241231-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