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財政部南區國稅局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81-90 筆)

南簡
臺南簡易庭

代位分割遺產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臺南簡易庭民事判決 113年度南簡字第2002號 原 告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代 表 人 陳佳文 訴訟代理人 洪敏智 被 告 李政南 李美珍 李美玲 上列當事人間代位分割遺產事件,於民國114年2月13日言詞辯論 終結,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被代位人李美玉與被告李政南、李美珍、李美玲公同共有被繼承 人李錦塗所遺留如附表一所示之遺產,按如附表二所示之應繼分 比例分割為分別共有。 訴訟費用由原告與被告李政南、李美珍、李美玲按如附表三所示 之比例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被告經合法通知,均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 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二、原告起訴主張:被代位人李美玉積欠原告款項新臺幣205,42 8元及利息尚未清償,已取得福建金門地方法院100年度司促 字第712號支付命令確定在案,原告對李美玉確實有債權存 在。附表一所示之不動產原為被繼承人李錦塗所有,李錦塗 死亡後於民國112年9月22日由李美玉及被告李政南、李美珍 、李美玲繼承而為公同共有,其應繼分與他繼承人平均繼承 。李美玉自應償還原告借款之時,得以行使遺產分割請求權 方式取得財產,進而清償原告之債務,惟李美玉迄今仍怠於 行使,且李美玉已無資力,原告自有行使代位權以保全債權 之必要。為此,原告依民法第242、1151、1164條規定,代 位李美玉行使對被繼承人李錦塗之遺產分割權利,並聲明如 主文第1項所示。 三、被告均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 述。 四、得心證之理由: (一)按債務人怠於行使權利時,債權人因保全債權,得以自己之 名義,行使其權利,民法第242條前段定有明文。而請求法 院裁判分割遺產之形成權,性質上並非專屬於繼承人之權利 ,故繼承人有怠於行使該形成權時,該繼承人之債權人非不 得代位行使之。又按繼承人有數人時,在分割遺產前,各繼 承人對於遺產全部為公同共有;繼承人得隨時請求分割遺產 ,民法第1151條、第1164條本文分別定有明文。又遺產之公 同共有係以遺產之分割為其終局目的,而以公同共有關係為 暫時的存在。且在公同共有遺產分割自由之原則下,民法第 1164條規定,繼承人得隨時請求分割遺產,該條所稱之「得 隨時請求分割」,依同法第829條及第830條第1項規定觀之 ,自應解為包含請求終止公同共有關係在內,俾繼承人之公 同共有關係歸於消滅而成為分別共有,始不致與同法第829 條所定之旨趣相左,庶不失繼承人得隨時請求分割遺產之立 法本旨。且共有物之分割,依共有人協議之方法行之;分割 之方法不能協議決定,或於協議決定後因消滅時效完成經共 有人拒絕履行者,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請求,命為下列之 分配:一、以原物分配於各共有人。但各共有人均受原物之 分配顯有困難者,得將原物分配於部分共有人。二、原物分 配顯有困難時,得變賣共有物,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人;或 以原物之一部分分配於各共有人,他部分變賣,以價金分配 於各共有人。民法第824條第1項、第2項定有明文。 (二)查:  ⒈原告主張其為被代位人李美玉之債權人,李美玉與被告李政 南、李美珍、李美玲共同繼承被繼承人李錦塗所遺如附表一 所示之遺產,應繼分比例如附表二所示;李美玉怠於行使請 求分割遺產之權利等情,業據其提出與其所述相符之福建金 門地方法院100年度司促字第712號支付命令及其確定證明書 、系爭遺產之土地登記謄本、戶籍謄本為證,並有財政部南 區國稅局新化稽徵所113年11月18日南區國稅新化營所字第1 132552761號函附李錦塗遺產稅核定通知書在卷可佐。被告 均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之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不到場, 亦未提出任何書狀或證據資料爭執前揭原告主張事實,依民 事訴訟法第280條第3項準用第1項規定,應視同自認。是綜 合證據調查之結果,堪信原告主張上情為真實。  ⒉原告主張被代位人李美玉積欠其金錢債權,因李美玉怠於行 使請求分割系爭遺產之權利,進而主張代位行使李美玉請求 裁判分割繼承李錦塗所遺之系爭遺產等情,依前開規定,於 法有據。本院審酌李美玉怠於清償債務,且其與被告李政南 、李美珍、李美玲迄今均仍未行使其遺產分割請求權,且系 爭遺產於性質上、使用上並無不能分割之情事,故原告本於 代位請求權及遺產分割之法律關係,請求將系爭遺產依附表 二所示之應繼分比例分割為分別所有,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爰判決如主文第1項所示。 (三)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第242條及第1164條之規定,代位被 代位人李美玉就其與被告李政南、李美珍、李美玲繼承之系 爭遺產行使遺產分割請求權,並聲明請求被告李政南、李美 珍、李美玲就系爭遺產依附表二所示應繼分比例分割為分別 所有,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五、末按訴訟費用,由敗訴之當事人負擔;因共有物分割、經界 或其他性質上類似之事件涉訟,由敗訴當事人負擔訴訟費用 顯失公平者,法院得酌量情形,命勝訴之當事人負擔其一部 ;共同訴訟人,按其人數,平均分擔訴訟費用。但共同訴訟 人於訴訟之利害關係顯有差異者,法院得酌量其利害關係之 比例,命分別負擔,民事訴訟法第78條、第80條之1、第85 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又裁判分割遺產為形成訴訟,法院 決定遺產分割之方法時,應斟酌何種分割方法較能增進共有 物之經濟效益,並兼顧兩造之利益,以決定適當之分割方法 ,不受原告聲明之拘束,亦不因何造起訴而有不同。而本件 代位分割系爭遺產之訴,係由原告以自己名義主張代位權, 以保全債權為目的而行使債務人李美玉之遺產分割請求權, 是公同共有人之間實互蒙其利,原告請求代位裁判分割系爭 遺產固有理由,然本件訴訟費用應按如附表三所示即原告按 所代位之被代位人李美玉及被告李政南、李美珍、李美玲應 繼分比例負擔,始為公平,爰判決如主文第2項所示。 六、據上論結,原告之訴為有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第2項 、第385條第1項前段、第78條、第80條之1、第85條第1項, 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臺南簡易庭                  法 官 盧亨龍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庭(臺南市○○路0段000 號)提出上訴狀(須按他造當事人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書記官 彭蜀方 附表一                  編號 種類 遺產項目 權利範圍 1 土地 臺南市○○區○○段000000000地號土地 公同共有90分之1 2 土地 臺南市○○區○○段000000000地號土地 公同共有90分之1 附表二    編號 李錦塗之繼承人 應繼分  1 李美玉(被代位人) 1/4  2 李政南 1/4  3 李美珍 1/4  4 李美玲 1/4 附表三    編號 負擔人 訴訟費用負擔比例  1 原告 1/4  2 李政南 1/4  3 李美珍 1/4  4 李美玲 1/4

2025-03-11

TNEV-113-南簡-2002-20250311-1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偽造文書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4年度簡字第470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吳嘉雯 上列被告因偽造文書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2 年度偵字第29169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吳嘉雯犯行使偽造私文書罪,處有期徒刑參月,如易科罰金,以 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未扣案狀元李餐飲事業有限公司股東同意書之偽造「阮宏恩」署 押壹枚,沒收之。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犯罪事實、證據及適用之法條,均引用如附件檢察官起 訴書之記載。 二、爰以行為人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吳嘉雯未經告訴人阮宏恩 同意而擅自在狀元李餐飲有限公司股東同意書偽簽其署名, 並書寫「本公司因合夥關係不融洽理念不合」,並持上開同 意書向財政部南區國稅局臺南分局申請公司停業登記,足以 生損害於告訴人股東權益及國稅局管理公司停業之正確性, 兼衡被告犯後雖坦承犯行,然未與告訴人達成和解之犯後態 度,復參酌其犯罪動機、目的、手段、情節等一切情狀,量 處如主文所示之刑 三、偽造他人之署押,雖為偽造私文書行為之一部,不另論以刑 法第217條第1項之罪,但所偽造之此項署押,應依同法第21 9條予以沒收(最高法院47年台上字第883號判決意旨可資參 照)。刑法第219條規定,偽造之印章、印文或署押,不問 屬於犯人與否,沒收之,係採義務沒收主義,凡偽造之印章 、印文或署押,不論是否屬於犯人所有,苟不能證明業已滅 失,均應依法宣告沒收(最高法院96年度台上字第1310號判 決意旨可資參照)。據此,被告於狀元李餐飲有限公司股東 同意書偽簽「阮宏恩」之署押1枚,不問屬於犯人與否,應 依刑法第219條規定,沒收之。至其所偽造之私文書,既已 交付於國稅局收受,則該物非屬被告所有,不再對該書類諭 知沒收。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第3項、第454條第2項、第450 條第1項,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件判決,得自收受送達之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起 上訴狀(須附繕本),上訴於本院管轄之第二審地方法院合 議庭。 本案經檢察官董詠勝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刑事第四庭  法 官 林政斌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應附 繕本)。                 書記官 王震惟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附錄本案所犯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216條 行使第 210 條至第 215 條之文書者,依偽造、變造文書或登載 不實事項或使登載不實事項之規定處斷。 中華民國刑法第210條 偽造、變造私文書,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 5 年以下 有期徒刑。 中華民國刑法第217條 偽造印章、印文或署押,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 3 年 以下有期徒刑。 盜用印章、印文或署押,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亦同。 附件: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                    112年度偵字第29169號 被   告 吳嘉雯 女 44歲(民國00年0月00日生)             住○○市○區○○街00巷0號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 選任辯護人 徐建光律師       蘇榕芝律師 上列被告因偽造文書等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為宜以簡易判決 處刑,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吳嘉雯為狀元李餐飲事業有限公司(下稱狀元李公司)負責 人,阮宏恩則為狀元李公司之合夥股東,吳嘉雯意圖為自己 不法所有,基於行使偽造私文書之犯意,於民國112年3月30 日,在臺南市○區○○街00巷0號,未得阮宏恩之同意,擅自在 狀元李公司股東同意書偽簽「阮宏恩」之署名,並書寫「本 公司因合夥關係不融洽理念不合」,持上開同意書向財政部 南區國稅局臺南分局申請公司停業登記,足生損害阮宏恩股 東權益及國稅局管理公司停業之正確性。 二、案經阮宏恩訴由臺南市政府警察局第六分局移送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上開犯罪事實,業據被告吳嘉雯坦承不諱,核與告訴人阮宏 恩指訴情節大致相符,並有財政部南區國稅局臺南分局112 年12月6日南區國稅臺南銷售一字第1122077538號函暨所附 停業申請書、狀元李餐飲事業有限公司股東同意書等附卷可 稽,是被告犯嫌堪以認定。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216條、第210條行使偽造私文書及 同法第217條第1項偽造署押等罪嫌。被告偽造「阮宏恩」之 署押及偽造私文書並進而行使,其偽造署押之行為係偽造私 文書之部分行為;其偽造私文書後進而行使,偽造之低度行 為應為行使之高度行為所吸收,請均不另論罪。至被告偽造 之「阮宏恩」簽名1枚,請依刑法第219條規定宣告沒收。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51條第1項聲請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此  致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檢 察 官 董 詠 勝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書 記 官 郭 莉 羚

2025-03-10

TNDM-114-簡-470-20250310-1

稅簡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退還稅款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二庭 113年度稅簡字第12號 民國114年2月17日辯論終結 原 告 劉恕民 被 告 財政部南區國稅局 代 表 人 李雅晶 訴訟代理人 林淑敏 許小雯 黃韻璇 上列當事人間退還稅款事件,原告不服財政部中華民國113年6月 13日台財法字第11313919010號訴願決定,提起行政訴訟,本院 判決如下: 主 文 一、原告之訴駁回。 二、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事實概要: (一)原告原任職於訴外人奇景光電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奇景公 司),於民國106年8月8日離職。原告106年度綜合所得稅 結算申報,列報取自奇景公司薪資所得新臺幣(下同)14 0萬9,487元。財政部北區國稅局(下稱北區國稅局)依奇 景公司填報之各類所得扣繳暨免扣繳憑單核定原告薪資所 得同上金額。嗣原告就奇景公司申報其106年度薪資所得 金額一事,於112年2月22日向北區國稅局所屬竹東稽徵所 (下稱竹東稽徵所)申請所得異議,並申請退稅。經竹東 稽徵所函請被告所屬新化稽徵所(下稱新化稽徵所)查明 所轄奇景公司之申報資料,經新化稽徵所調查奇景公司提 供之資料,認該公司扣繳憑單申報數與106年度各月薪資 明細相符。北區國稅局即於112年6月8日以北區國稅竹東 服字第11207590號函(下稱北區國稅局另案函文),否准 原告之退稅申請,原告不服,提起訴願,經財政部以112 年10月25日台財法字第11213937610號訴願決定(下稱另 案訴願決定)駁回。 (二)原告乃於112年10月11日向被告陳情,主張依據勞動基準 法(下稱勞基法)第16條規定,被告應核實奇景公司於10 7年度所申報之原告106年度應扣稅額,並依據稅捐稽徵法 第28條規定,請求被告退還溢繳稅額。經新化稽徵所於同 年10月13日以電子郵件回復,說明:經調查奇景公司申報 之原告106年1至8月薪資所得之相關發放明細,與扣繳憑 單給付總額及扣繳稅額之申報數相符,所報薪資所得未列 有依勞基法第16條第3項規定應給付之工資。另有關申請 退還106年度綜合所得稅溢繳稅額一事,已由原告戶籍所 在地之竹東稽徵所依規定辦理核定及退稅等語(下稱112 年10月13日回復郵件)。原告復於112年10月16日再次以 相同事由陳情,經新化稽徵所於同年10月18日以電子郵件 回復,說明其業於112年10月13日回復,另依據財政部83 年8月9日台財稅字第831604301號函釋意旨,奇景公司是 否違反勞基法規定,請逕向勞動部主管機關查詢等語(下 稱112年10月18日回復郵件)。原告復於112年10月18日以 相同事由再次陳情,經新化稽徵所於同年10月23日以電子 郵件回復,說明前已於112年10月13日、10月18日回復, 依行政程序法第173條第2款規定,得不予處理。至於申請 提供106年度薪資及退職所得細項,請逕向奇景公司洽辦 等語(下稱112年10月23日回復郵件)。原告再於112年12 月11日以相同事由陳情,經新化稽徵所於同年12月13日以 電子郵件回復,說明前已於112年10月13日、10月18日、1 0月23日回復,依行政程序法第173條第2款規定,得不予 處理等語(下稱112年12月13日回復郵件)。原告不服112 年12月13日回復郵件,提起訴願,經財政部以113年6月13 日台財法字第11313919010號訴願決定(下稱本案訴願決 定)不受理。原告不服,提起本件行政訴訟。 二、原告主張及聲明: (一)主張要旨:   1.原告於106年遭受奇景公司職場霸凌、惡意資遺,奇景公 司寫錯預告工資離職日期,106年7月10日至同年8月8日違 反勞基法第16條規定。奇景公司亦自承違反勞基法第16條 規定。財政部以雇主違法之事實核定申報所得額。   2.被告依據勞基法第16、23條規定,應查明奇景公司所得細 項,核實計算奇景公司107年度申報之關於原告106年度合 於勞基法第16條規定之薪資所得及退職所得後,退還原告 溢缴稅額。 (二)聲明:   1.本案訴願決定及112年12月13日回復郵件均撤銷。   2.被告應依原告112年12月11日之申請,依據稅捐稽徵法第2 8條規定,作成准予退還原告106年溢繳之綜合所得稅5,00 0元之行政處分。 三、被告答辯及聲明: (一)答辯要旨:   1.行政訴訟法第5條所謂依法申請,指人民依現行法規賦予 之請求權,向該管權限機關提出申請而言。原告4次向非 作成其106年度綜合所得稅課稅處分之新化稽徵所陳情, 申請依稅捐稽微法第28條規定退還該年度稅溢繳稅額。   2.就原告陳情事項,依新化稽徵所歷次回復郵件內容,僅係 告知原告申請退還106年度綜合所得稅溢繳稅額一事,已 由權責機關竹東稽徵所審辦,奇景公司有無違反勞基法第 16條規定,尚非國稅局業務。所陳事項均已適當處理,並 以電子郵件明確回復在案,4次回復郵件之性質均為單純 事實敘述,應屬欠缺法效性之觀念通知,非對原告為駁回 申請之行政處分,不得提起行政訴訟。   3.原告106年度綜合所得稅業經竹東稽徵所核定,原告請求 竹東稽徵所更正核定,退還106年度綜合所得稅溢繳稅款 ,遭該所否准,復經另案訴願決定駁回。 (二)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四、爭點: 原告得否請求被告退還106年度綜合所得稅溢繳稅款? 五、本院的判斷: (一)前提事實:    事實概要欄所述之事實,有北區國稅局就原告106年度申 報核定之綜合所得稅核定通知書(下稱北區國稅局綜所稅 核定通知書,訴願卷第67至75頁)、原告前開4次陳情郵 件、新化稽徵所前開4次回復郵件(本院卷第25至35頁、 原處分A卷第12至25頁)、另案訴願決定(原處分A卷第27 至33頁)及本案訴願決定(本院卷第37至49頁)等證據可 以證明。 (二)應適用之法令:   1.行政訴訟法第5條:「(第1項)人民因中央或地方機關對 其依法申請之案件,於法令所定期間內應作為而不作為, 認為其權利或法律上利益受損害者,經依訴願程序後,得 向行政法院提起請求該機關應為行政處分或應為特定內容 之行政處分之訴訟。(第2項)人民因中央或地方機關對 其依法申請之案件,予以駁回,認為其權利或法律上利益 受違法損害者,經依訴願程序後,得向行政法院提起請求 該機關應為行政處分或應為特定內容之行政處分之訴訟。 」。   2.稅捐稽徵法第28條第1項:「因適用法令、認定事實、計 算或其他原因之錯誤,致溢繳稅款者,納稅義務人得自繳 納之日起十年內提出具體證明,申請退還;屆期未申請者 ,不得再行申請。但因可歸責於政府機關之錯誤,致溢繳 稅款者,其退稅請求權自繳納之日起十五年間不行使而消 滅。」。 (三)經查:   1.按人民引用具體特定之法規範主張其有法律上地位或權利 ,可資請求行政機關作成一定行政處分,即屬正當當事人 而具有訴訟權,法院應以「本案判決」終結訴訟,而不問 其自始提出於行政機關之請求書面,形式上係以「陳情」 、「請求」、「申請」、「陳述意見」等等何種名義提出 。至於客觀上從法律意旨評價人民是否有權申請,則屬訴 有無理由之實體判斷,並非起訴之合法要件(最高行政法 院111年度抗字第144號裁定參照)。   2.依稅捐稽徵法第28條第1項規定,因適用法令、認定事實 、計算或其他原因之錯誤,致溢繳稅款者,納稅義務人得 申請退還,故納稅義務人有依稅捐稽徵法第28條第1項規 定之退稅請求權。至於是否有其所主張因適用法令、認定 事實、計算或其他原因之錯誤,致溢繳稅款之情形,乃為 其訴有無理由之問題。綜觀原告歷次陳情之電子郵件,及 其於本院之陳述,均主張其有溢繳106年度綜合所得稅稅 款致權益受損,而依稅捐稽徵法第28條規定,請求被告核 實計算以作成退還溢繳稅款之行政處分,其自有權利依據 可資提起課予義務之訴。再觀諸新化稽徵所歷次回復郵件 內容,並未作出准駁之行政處分,揆諸前開說明,原告提 起課予義務之訴,已符合行政訴訟法第5條第1項起訴之要 件。   3.原告戶籍設於新竹縣,其申報之106年度綜合所得稅係由 北區國稅局核定乙節,有北區國稅局綜所稅核定通知書( 訴願卷第67至75頁)附卷可稽。原告前曾申請所得異議, 並申請退稅,經北區國稅局查核審認後,以北區國稅局另 案函文否准。原告不服提起訴願,再經財政部以另案訴願 決定駁回等情,亦有另案訴願決定(原處分A卷第27至33 頁)在卷可查。可認原告前已主張其106年度申報之綜合 所得稅有溢繳情形而申請退還乙事,請求管轄機關即北區 國稅局處理,經否准後再提訴願亦遭駁回之事實無誤。   4.是原告之106年度綜合所得稅既由北區國稅局核定,則原 告依稅捐稽徵法第28條規定請求退還溢繳之稅款,即應向 北區國稅局為請求,而非向非管轄機關之被告為請求。亦 非北區國稅局否准其退還溢繳稅款請求,即得轉向被告請 求退還。故原告依稅捐稽徵法第28條規定,請求被告應依 其申請,作成准予退還原告106年溢繳之綜合所得稅5,000 元之行政處分,於法無據。   5.又勞基法第16、23條,乃就關於雇主與勞工間終止勞動契 約之預告期間、工資之給付、雇主應置備勞工工資清冊等 所為之規定,被告並無依該規定查核奇景公司是否有違反 勞基法規定之權限,原告就此顯有誤會。原告再聲請通知 證人新竹市市長、奇景公司負責人到庭,以證明奇景公司 有違反勞基法規定等情事,並非本件應予斟酌之事項,自 無通知其等到庭作證之必要。    6.另所謂行政處分,依行政程序法第92條第1項及訴願法第3 條第1項規定,係指中央或地方機關就公法上具體事件所 為之決定或其他公權力措施而對外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單 方行政行為而言。行政機關所為單純事實之敘述或理由之 說明,既不因該項敘述或說明而生任何法律上之效果,自 非行政處分。自新化稽徵所112年12月13日回復郵件內容 (本院卷第25頁)觀之,係就原告陳情事項之處理情形為 回復,其內容並未對外發生准駁之法律效果,性質上屬於 觀念通知,非行政處分,自非屬得提起訴願、行政訴訟之 標的。原告就112年12月13日回復郵件提起訴願,經財政 部依據訴願法第77條第8款規定,以該郵件非行政處分而 為本案訴願決定不受理,並無不合。是原告訴請撤銷訴願 決定及112年12月13日回復郵件,亦屬無據。 (四)綜上所述,原告訴請判決如其聲明所示,均為無理由,應 予駁回。 (五)本件判決基礎已經明確,兩造其餘攻擊方禦方法及訴訟資 料經本院斟酌後,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無一一論述必 要,一併說明。 六、結論:原告之訴無理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法 官 顏珮珊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上 訴狀並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關於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 內容或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未表 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上訴 狀及上訴理由書均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並應繳納上訴費新臺 幣3,000元。如未按期補提上訴理由書,則逕以裁定駁回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書記官 洪儀珊

2025-03-10

KSTA-113-稅簡-12-20250310-1

稅簡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退還稅款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二庭 113年度稅簡字第12號 原 告 劉恕民 住新竹縣○○鄉○○路00巷00弄00號 被 告 財政部南區國稅局 代 表 人 李雅晶 訴訟代理人 林淑敏 許小雯 黃韻璇 上列當事人間退還稅款事件,原告為訴之追加,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追加之訴駁回。 理 由 一、依行政訴訟法第2條規定:「公法上之爭議,除法律別有規 定外,得依本法提起行政訴訟。」第107條第1項第1款規定 :「原告之訴,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行政法院應以裁定 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先定期間命補正: 一、訴訟事件不屬行政訴訟審判權,不能依法移送。」可知 得受行政法院審判者,首須於公法方面有法律上之爭議,若 非法律上爭議,自不屬得依行政訴訟法規定提起行政訴訟之 事項。且此非屬行政訴訟審判權限之事項,係無從命補正, 亦無其他受理訴訟權限之法院,不生應裁定移送情事。是受 理之行政法院即應依行政訴訟法第107條第1項第1款規定為 駁回之裁定(最高行政法院113年度抗字第73號裁定參照) 。 二、經查,原告不服財政部中華民國113年6月13日台財法字第11 313919010號訴願決定,提起行政訴訟。嗣原告於起訴狀送 達後,於本院審理時追加訴之聲明:「公務人員所為虛偽不 實之陳述,請依中華民國刑法移請地檢署偵辦。」(本院卷 第117頁)。惟上開追加之訴之聲明,不屬得依行政訴訟法 規定提起行政訴訟之事項。依前揭說明,此非屬行政訴訟審 判權限之事項,係無從命補正,亦無其他受理訴訟權限之法 院,不生應裁定移送情事。故其追加起訴不合法,依行政訴 訟法第107條第1項第1款規定,應予駁回。 三、結論:原告追加之訴不合法。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法 官 顏珮珊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按他造 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書記官 洪儀珊

2025-03-10

KSTA-113-稅簡-12-20250310-2

消債更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更生事件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573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李巧翎 上列聲請人與相對人渣打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等間更生事 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即債務人李巧翎自民國114年3月10日17時起開始更生程序 。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理 由 一、按本條例所稱消費者,指5年內未從事營業活動或從事小規 模營業活動之自然人;前項小規模營業指營業額平均每月新 臺幣(下同)200,000元以下者;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 不能清償之虞,且無擔保或無優先權之本金及利息債務總額 未逾12,000,000元者,於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 前,得向住所地或居所地之法院聲請更生;債務人對於金融 機構負債務者,在聲請更生前,應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 協商債務清償方案,或向其住、居所地之法院或鄉、鎮、市 、區調解委員會聲請債務清理之調解,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 (下稱消債條例)第2條第1、2項、第3條、第5條第1項、第 42條第1項、第151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又法院開始更生 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年、月、日、時,並即時發生效力; 法院裁定開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後,得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 或清算程序;必要時,得選任律師、會計師或其他適當之自 然人或法人一人為監督人或管理人,消債條例第45條第1項 、第16條第1項亦有明文。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債務人(下稱聲請人)積欠相對人 即債權人(下稱相對人)債務總額2,421,136元,前依消債 條例規定,向最大債權銀行即相對人渣打國際商業銀行股份 有限公司(下稱渣打銀行)聲請前置協商,惟協商不成立。 聲請人現任職於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群創光電), 每月收入33,000元,另經營老爹洗衣坊,每月營業額為2,20 0元,扣除每月個人必要生活費用17,500元及聲請人父母親 扶養費各2,500元後,雖尚有餘額,惟仍不足以清償債務。 聲請人之無擔保或無優先權之本金及利息債務總額未逾12,0 00,000元,復無聲請清算、破產和解或破產事件現繫屬於法 院,爰依法聲請更生等語。 三、經查:  ㈠聲請人主張其自108年1月1日起至113年12月31日止經營老爹 洗衣坊,為消債條例所定從事營業額每月200,000元以下小 規模營業活動之消費者,現任職於群創光電,且前未曾經法 院宣告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亦未曾依消債條例或破產法之 規定而受刑之宣告等情,有聲請人提出之勞保職保被保險人 投保資料表(明細)、營業稅查定課徵銷售額證明、財政部 南區國稅局新化稽徵所111、112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 料清單、消債事件查詢結果在卷可憑,並有財政部南區國稅 局113年11月7日南區國稅新化銷售一字第1132552201號函所 附老爹洗衣坊營業所得資料可佐,堪信為真。  ㈡聲請人主張其前向最大債權銀行即渣打銀行聲請前置協商, 然協商不成立,有前置協商不成立通知書可稽,是聲請人於 聲請本件更生前,業經前置協商不成立,已符合消債條例第 151條第1項之要件。另依相對人陳報預估對聲請人尚有合計 無擔保或無優先權本金、利息債權總額為1,567,874元(含 預估有擔保權利行使後不能受滿足清償之債權數額;創鉅有 限合夥、裕融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未陳報,創鉅有限公司合夥 以聲請人陳報之61,080元計算,裕融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因聲 請人陳報係有擔保債權,而未列入計算),是聲請人所負無 擔保及無優先權之本金及利息債務總額未逾12,000,000元。  ㈢聲請人主張其任職於群創光電,每月收入約33,000元,老爹 洗衣坊每月營業額約2,200元等語,固提出勞保職保被保險 人投保資料表(明細)、薪資單、營業稅查定課徵銷售額證 明為證。惟依聲請人之113年10月薪資單所示,聲請人遭扣 薪11,701元,實領23,402元,復經本院調取本院113年度司 執字第115817、116901號執行卷宗,可知群創光電陳報聲請 人為其員工,自113年10月起每月扣薪約11,000元,而聲請 人遭扣押之薪資實際上亦係用於清償聲請人所負欠之債務, 故於判斷聲請人之清償能力時,自當以其原應領得之薪資作 為計算之基準,始屬合理,是聲請人每月薪資收入應以35,1 03元計算,加計老爹洗衣坊每月營業額2,200元後,爰以37, 303元作為聲請人每月固定所得之計算基礎。聲請人名下除1 03年出廠之汽車,及富邦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富邦 人壽)之保單外,未見有何財產,有聲請人全國財產稅總歸 戶財產查詢清單、富邦人壽自動墊繳保險費送金單可憑。  ㈣按債務人必要生活費用,以最近一年衛生福利部或直轄市政 府所公告當地區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定之;受扶養者 之必要生活費用,準用第一項規定計算基準數額,並依債務 人依法應負擔扶養義務之比例認定之,消債條例第64條之2 第1、2項定有明文。聲請人主張其個人每月必要生活費用17 ,500元及父母親扶養費各2,500元,父母親有4名子女等語, 有戶役政資訊網站查詢親等關聯在卷可憑,審酌聲請人上開 主張之數額未逾114年度臺南市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5,515 元之1.2倍即18,618元,亦未逾以18,618元計算各扶養人分 擔數額,尚屬適當。是聲請人每月收入37,303元,扣除其個 人每月必要生活費用17,500元、扶養費5,000元後,仍有餘 額,足認聲請人有固定收入履行更生方案。  ㈤聲請人每月收入扣除支出雖有餘額,惟審酌聲請人現每月經 強制執行程序扣薪約11,000元,扣薪後所得僅約23,402元, 已如前述,加計老爹洗衣坊每月約2,200元收入,聲請人每 月可處分所得僅25,602元,則聲請人每月收入扣除其每月必 要生活費用17,500元及父母親扶養費5,000元後之餘額,顯 不足以負擔相對人渣打銀行提出之分156期、利率9%、每期 還款8,149元之還款方案,堪信聲請人之債務大於財產,確 有不能清償債務之情事。 四、綜上所述,聲請人係小規模營業活動之消費者,有不能清償 債務之情事,又所負無擔保或無優先權之本金及利息債務總 額未逾12,000,000元,且未經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 破產,復查無消債條例第6條第3項、第8條或第46條各款所 定應駁回更生聲請之事由存在,則聲請人聲請更生,應屬有 據,自應准許。 五、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消債法庭法 官 楊亞臻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本裁定已於民國114年3月10日17時公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書記官 陳雅婷

2025-03-10

TNDV-113-消債更-573-20250310-1

司繼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酌定遺產管理人報酬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繼字第824號 聲 請 人 林瑞成律師即李清泉之遺產管理人 上列聲請人聲請酌定遺產管理人報酬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擔任被繼承人李清泉遺產管理人之報酬核定為新臺幣柒萬 元。 聲請程序費用新台幣柒佰伍拾元由被繼承人李清泉之遺產負擔。   理 由 一、按遺產管理人得請求報酬,其數額由法院按其與被繼承人之   關係、管理事務之繁簡及其他情形,就遺產酌定之,必要時   ,得命聲請人先為墊付,民法第1183條定有明文。次按聲請   法院酌定遺產管理人報酬事件,專屬被繼承人住所地法院管   轄;法院裁定酌給遺產管理人報酬時,得按遺產管理人所為   遺產管理事務之繁簡,就被繼承人之財產,酌給相當報酬,   家事事件法第141條準用第142條、第153條規定亦有明定。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前經鈞院以110年度司繼字第231 4號裁定選任為被繼承人李清泉之遺產管理人,擔任遺產管 理人期間,除申報遺產稅、收受債權人及法院相關文件及依 法向本院聲請公示催告並經本院112年司家催字第135號准予 公示催告外,另受遺贈人吳家鈴就被繼承人所製作之自書遺 囑提起確認遺囑有效及請求交付遺贈物事件,並經本院以11 3年年度家繼訴字第23號確認遺囑真正等訴訟審理中,聲請 人除到庭調解、應訴外,並有撰寫答辯狀等情,爰依法請求 酌定遺產管理人之報酬等語。    三、經查,聲請人上開主張,業據其提出本院110年度司繼字第2 314號裁定暨確定證明書、郵局存證信函、提存通知書、臺 南市東南地政事務所函、本院110年度司促字第21858號支付 命令、財政部南區國稅局納稅義務人違章欠稅查復表、本院 112年司家催字第135號民事裁定、遺產稅申報書、繼承遺產 聲明、民事起訴狀、本院112年度司家調字第1005號及113年 度家繼訴字第23號民事庭通知書、民事答辯狀等文件為佐證 ,並經本院依職權調閱相關卷宗,查核屬實,堪予認定。揆 諸前揭情事,本件既無合法之親屬會議可資召開,自無從由 其親屬會議酌定遺產管理報酬,執此,聲請人聲請本院酌定 其遺產管理報酬,實屬有據。審酌本件遺產管理人所管理之 內容除為聲請辦理例行性之公示催告程序相關事務外,尚有 進行被繼承人確認遺囑真正等訴訟之應訴及撰狀,此有聲請 人所提相關文件等在卷可稽,評估其所管理之遺產價值,及 執行上開業務之簡繁程度、付出之專業能力、所需耗費之勞 力程度及一般處理委任事務之合理報酬等,爰核定本件遺產 管理人之報酬金額為70,000元,應屬適當。 四、如對本裁定不服須於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出抗 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家事法庭    司法事務官 黃尹貞

2025-03-10

TNDV-114-司繼-824-20250310-1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選派清算人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字第2號 聲 請 人 潘正屏律師即育鋐開發工程有限公司之清算人 上列聲請人聲請對相對人育鋐開發工程有限公司展延清算期間事 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按清算人應於就任後15日內,將其姓名、住所或居所及就任 日期,向法院聲報;清算人就任後,應即檢查公司財產情形 ,造具資產負債表及財產目錄,送交各股東查閱;清算人應 於6個月內完結清算;不能於6個月內完結清算時,清算人得 申敘理由,向法院聲請展期,公司法第83條第1項、第87條 第1項、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又上開規定於有限公司之清算 準用之,公司法第113條亦規定甚明。是以清算期間原則上 自清算人就任之日起算6個月即告屆滿,清算人如認無法如 期完成清算,自應向法院聲請延展,以利主管機關為監督上 必要之檢查及管理,並保障股東及公司債權人之權益。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於民國113年9月6日經本院選派 為育鋐開發工程有限公司(下稱育鋐公司)之清算人,嗣即 陸續接獲財政部南區國稅局、法務部行政執行署屏東分署之 欠繳稅款、勞健保費用等通知。另聲請人已於113年11月間 向經濟部中部辦公室聲請育鋐公司之解散登記,於114年2月 獲經濟部函准核備在案,再據以聲請育鋐公司之稅籍註銷及 同時申請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因恐主管機關作業時間 ,致未能於法定期間內完結清算事宜,為此請求展延清算期 限等語。 三、經查,本院前雖於113年9月6日以113年度司字第2號裁定選 派聲請人為育鋐公司之清算人,然聲請人於113年9月13日收 受該裁定後,迄未為同意就任之承諾,亦未依法提出相關資 料,向本院聲報就任清算人及就任日期等情,經本院電知, 迄今仍未依法補正,參諸前開說明,尚不能認為聲請人係合 法之育鋐公司清算人,自無從起算6個月之清算期限,故聲 請人為前揭清算展期之聲請,自屬無據,不應准許,應予駁 回。本件如有違反公司法第113條準用同法第83條第1項、第 87條第3項等規定,得裁處罰鍰,附此敘明。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沈蓉佳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書記官 鄒秀珍

2025-03-10

PTDV-113-司-2-20250310-4

屏補
屏東簡易庭

塗銷遺產分割登記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屏補字第522號 原 告 良京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今井貴志 訴訟代理人 曾玟玟 被 告 徐源昌 徐蘇錦色 徐俊龍 徐志豪 一、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塗銷遺產分割登記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 足裁判費。按債權人行使撤銷權之目的,在使其債權獲得清 償,故應以債權人因撤銷權之行使所受利益為準,原則上以 債權人主張之債權額,計算其訴訟標的價額;但被撤銷法律 行為標的之價額低於債權人主張之債權額時,則以該被撤銷 法律行為標的之價額計算。經查,又本件僅依原告起訴狀所 示撤銷法律行為標的物,依卷存遺產稅繳清證明書所載之金 額,合計為49,390,912元(如附表所示),而原告為被告徐 源昌之債權人,其之應繼分為1/4等情,有卷附財政部南區 國稅局遺產稅繳清證明書及民事陳報狀可參,則本件被撤銷 法律行為標的之價額應核定為12,347,728元(計算式:49,3 90,912元×1/4=12,347,728),顯然撤銷標的之價額高於原 告陳報算至本件訴訟繫屬時對被告徐源昌之債權額182,731 元,依前揭說明,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應核定為182,731元, 應徵第一審裁判費1,990元。 二、茲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第2項、第249條第1項但書規定,限 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上述費用,逾期未補正 ,即駁回原告之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屏東簡易庭 法 官 曾吉雄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 抗告費新臺幣 1,500 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書記官 鄭美雀 附表: 編號 不動產標示內容 應有部分 價額 1 屏東市○○段0000地號土地 1 72,900元 2 屏東市○○段00地號土地 1/6 235,416元 3 屏東市○○段0000地號土地 2/3 1,215,000元 4 門牌號碼屏東市○○路00○0號房屋 1 111,200元 5 屏東市○○段000地號土地 (重測前大連段13-23地號) 1/2 510,000元 6 屏東市○○段000地號土地 (重測前大連段381-2地號) 1/2 14,016,000元 7 屏東市○○段000地號土地 (重測前大連段13-2地號) 1/2 20,801,200元 8 屏東縣○○鄉○○段000地號土地 1/2 3,146,702元 9 屏東縣○○鄉○○段000地號土地 1/2 9,282,494元 合計 49,390,912元

2025-03-10

PTEV-113-屏補-522-20250310-2

司家親聲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選任未成年子女特別代理人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家親聲字第4號 聲 請 人 己○○ 關 係 人 丁○○○ 關 係 人 乙○○ 上列聲請人聲請選任未成年子女特別代理人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   主 文 選任丁○○○(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為未成年人丙○○ (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辦理被繼承人蔡方祐遺產分 割事宜之特別代理人。 選任乙○○(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為未成年人戊○○( 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辦理被繼承人蔡方祐遺產分割 事宜之特別代理人。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1,500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己○○為未成年人丙○○、戊○○之母親, 因未成年人等二人之父親蔡方祐不幸於民國113年11月22日 死亡,今因辦理繼承登記之需要,其行為與未成年人利益相 反,依法不能代理,爰依民法第1086條第2項,聲請為未成 年人選任特別代理人,以利日後代為處理事物等語。 二、按父母之行為與未成年子女之利益相反,依法不得代理時, 法院得依父母、未成年子女、主管機關、社會福利機構或其 他利害關係人之聲請或依職權,為子女選任特別代理人,民 法第1086條第2項定有明文。又按法院為未成年子女選任特 別代理人時,應斟酌得即時調查之一切證據;法院為前項選 任之裁定前,應徵詢被選任人之意見;前項選任之裁定,得 記載特別代理人處理事項之種類及權限範圍;選任特別代理 人之裁定,於裁定送達或當庭告知被選任人時發生效力,家 事事件法第111條第1項至第4項亦有明文。 三、經查,聲請人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提出繼承系統表、戶籍 謄本、財政部南區國稅局遺產稅免稅證明書、受推薦特別代 理人願任同意書二份、遺產分割草案等件為證,堪信屬實。 次查,關係人丙○○、戊○○為未成年人,亦為聲請人擬辦理被 繼承人蔡方祐遺產分割事件之他方,因父母之行為與未成年 子女之利益相反,依法不得代理,揆諸前揭說明,聲請人聲 請為未成年人選任特別代理人,為有理由。再審酌關係人丁 ○○○、乙○○分別為未成年人丙○○、戊○○之祖母、叔父,係屬 未成年人之父系親屬,關係密切,且並非繼承人或具有其他 利害關係之人,亦無不適或不宜擔任之消極原因,其等亦已 同意擔任本件特別代理人,有同意書2件在卷可稽。再查, 被繼承人之繼承人計有聲請人、未成年人丙○○、戊○○等共三 人,而被繼承人之遺產總額經財政部南區國稅局核定為新台 幣(下同)3,895,256元,是本件應繼分為1,298,419元【計 算式:3,895,256÷3=1,298,419】,而觀諸聲請人所提出之 遺產分割草案內容,繼承人丙○○、戊○○分得之遺產價額均高 於應繼分,可認該分割方式已保護本件二名未成年人之權益 。從而,本院認由關係人丁○○○、乙○○分別擔任未成年人丙○ ○、戊○○辦理被繼承人蔡方祐遺產分割事宜之特別代理人, 應屬妥適,爰選任之。 四、依家事事件法第104條第3項,裁定如主文。 五、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家事法庭 司法事務官 魯美貝

2025-03-10

CYDV-114-司家親聲-4-20250310-1

新簡
新市簡易庭

分割共有物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新市簡易庭民事判決 113年度新簡字第334號 原 告 許桂菁 被 告 陳塗樹 陳阿菜 陳靜慧 陳羿君 陳宥麟 陳怡安 陳建雄 陳敏秀 陳惠香 謝勝賢 謝金原 謝明惠 謝宗翰 陳錦煌 陳錦川 王文聰 王秀雲 王秀蘭 王美月 王鴻軒 王聖慈 莊麗華 李政憲 李宛玲 陳水來 陳秋雅 陳秋智 陳秋香 陳秋婷 鄭敏雄 鄭惠珍 鄭惠月 鄭文諒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14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代位人陳進冬與被告公同共有如附表一所示被繼承人陳海龍、 陳清木之遺產,應按如附表二「遺產分割方法」欄所示方法分割 。 訴訟費用由兩造按附表二「訴訟費用負擔」欄所示比例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除被告謝金原外,其餘被告經合法通知,均未於最後言詞辯 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 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事項: 一、原告主張:   原告為被代位人陳進冬之債權人,陳進冬尚積欠原告票款債 務,原告於強制執行陳進冬名下財產時,發見訴外人陳海龍 死亡後,遺有如附表一所示土地之遺產,先由其次子陳清木 等人繼承,陳清木死亡後,其原先繼承部分復由被告陳錦煌 、陳錦川及陳進冬繼承,現由陳進冬與全體被告登記為公同 共有,經本院民事執行處以函文告知因繼承而公同共有之權 利,於遺產分割前無法拍賣,應就遺產分割完畢後,再就陳 進冬分得之特定財產為拍賣執行,爰依民法第242條、第116 4條、第824條第2項規定,請求代位陳進冬將陳進冬與全體 被告所繼承陳海龍、陳清木所遺如附表一所示土地之遺產, 按應繼分比例分割為分別共有。並聲明:請求將被代位人陳 進冬與被告公同共有陳海龍、陳清木所遺如附表一所示土地 之遺產分割為分別共有。 二、被告答辯:  ㈠被告謝金原:   對原告之主張不爭執。  ㈡王秀雲、王秀蘭未於最後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依其等先前到 庭陳述:   對原告之主張不爭執。  ㈢被告陳塗樹未於最後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依其先前提出書狀 答辯意旨:   原告與陳進冬間之債務,係於民國90年間取得債權憑證,至 今已24年之久,有罹於消滅時效或債權不存在之疑慮;且如 附表一編號1所示臺南市○○區○○○段000地號土地為水利用地 ,目前已經闢為公眾通行之道路使用,如附表一編號2所示 臺南市○○區○○○段00000地號土地亦為水利用地,面積48平方 公尺,陳進冬持分為256分之1,取得0.1875平方公尺之土地 無經濟效益,故拒絕分割為分別共有。並聲明:原告之訴駁 回。  ㈣其餘被告經合法通知,均未於最後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 提出書狀作任何聲明或陳述。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經查,原告為被代位人陳進冬之債權人,陳進冬尚積欠原告 票款債務,如附表一所示土地為陳海龍死亡後所遺之遺產, 先由陳海龍之三子陳塗樹、八女陳阿菜、長子陳金水之直系 血親卑親屬陳靜慧、陳羿君、陳宥麟、陳怡安、陳建雄、陳 敏秀、陳惠香、謝勝賢、謝金原、謝明惠、謝宗翰、陳海龍 之次子陳清木、次女王陳不纏、五女陳坐、六女鄭陳香等人 繼承,陳清木死亡後,陳清木原先繼承部分復由陳錦煌、陳 錦川及陳進冬繼承,現由陳進冬與全體被告登記為公同共有 等情,有原告提出之臺灣嘉義地方法院90年2月8日嘉院昭民 執日字第62號債權憑證、本院95年9月13日南院慧95執公字 第35419號債權憑證、如附表一所示土地登記第一類謄本、 陳進冬及全體被告戶籍謄本、本院民事執行處113年2月22日 南院揚113司執乾字第21320號函附卷為證(新司調字卷第25 頁至第131頁、第137頁至第145頁,新簡字卷第51頁),並 有臺南市新化地政事務所113年3月22日所登字第1130026449 號函及所附如附表一所示土地辦理繼承登記案件之土地登記 申請書、陳海龍之繼承系統表、除戶謄本、全體繼承人之戶 籍謄本、陳海龍之財政部南區國稅局遺產稅逾核課期間證明 書等相關資料在卷可稽(補字卷第25頁至第90頁),堪認屬 實。另陳清木於95年5月22日死亡,經本院函查,其並無申 報遺產稅案件資料,可認陳清木無其他遺產,亦有財政部南 區國稅局臺東分局113年6月6日南區國稅臺東營所字第11323 64247號函在卷可稽(新簡字卷第25頁),此部分之事實亦 堪認定。  ㈡按債務人怠於行使其權利時,債權人因保全債權,得以自己 之名義,行使其權利;但專屬於債務人本身者,不在此限, 民法第242條定有明文。此項代位權行使之範圍,就該法條 但書規定旨趣推之,並不以保存行為為限,凡以權利之保存 或實行為目的之一切審判上或審判外之行為,諸如假扣押、 假處分、聲請強制執行、實行擔保權、催告、提起訴訟等, 債權人皆得代位行使,最高法院69年台抗字第240號裁判意 旨可資參照。又按繼承人自繼承開始時,除本法另有規定外 ,承受被繼承人財產上之一切權利、義務;繼承人有數人時 ,在分割遺產前,各繼承人對於遺產全部為公同共有,此為 民法第1148條第1項前段、第1151條分別明定,故繼承人於 繼承開始後,其對遺產之權利,性質上即為具有財產價值之 權利,遺產分割請求權係在繼承之事實發生後,基於繼承權 而發生,因繼承取得之財產,可供清償債務人之債務,且非 專屬債務人本身之權利,自得由債權人依民法第242條規定 代位行使之。本件陳進冬尚積欠原告票款債務,其現與全體 被告因繼承而公同共有如附表一所示陳海龍、陳清木之遺產 ,並無不能分割之情事,亦無不分割之約定,依法得隨時訴 請分割遺產,然陳進冬怠於行使遺產分割請求權,致原告無 法就其分得部分取償,此外陳進冬亦無其他足敷清償系爭債 務之財產,有其稅務T-Road資訊連結作業財產所得查詢結果 附卷為證(限制閱覽卷),是原告為保全債權,代位其債務 人陳進冬提起本件分割遺產之訴,請求代位分割陳進冬與全 體被告所繼承陳海龍、陳清木所遺如附表一所示土地之遺產 ,於法有據。陳塗樹雖抗辯原告對陳進冬之債權有罹於消滅 時效或債權不存在之疑慮等語,惟未能提出證據證明陳進冬 曾對原告行使消滅時效抗辯,或有其他致債權歸於消滅或不 存在之事由,陳塗樹此部分所辯,尚非可採。  ㈢按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者外,繼承人得隨時請求 分割遺產,民法第1164條定有明文。是繼承人欲終止其間之 公同共有關係,惟有以分割遺產之方式為之,而所謂「得隨 時請求分割」,依民法第829條、第830條第1項規定觀之, 自應解為包含請求終止公同共有關係在內,俾繼承人之公同 共有關係歸於消滅而成為分別共有,始不致與同法第829條 所定旨趣相左,庶不失繼承人得隨時請求分割遺產之立法本 旨,最高法院93年度台上字第2609號判決意旨可資參照。另 按分割共有物,究以原物分割或變價分配其價金,法院固有 自由裁量之權,不受共有人主張之拘束,但仍應斟酌當事人 之聲明,共有物之性質、經濟效用及全體共有人利益等,公 平裁量,最高法院98年度台上字第2058號判決意旨亦足資參 照。  ㈣查陳進冬係繼承自陳海龍之次子陳清木一房,原告本件僅請 求代位分割陳海龍、陳清木之遺產,至於陳海龍之長子陳金 水、次女王陳不纏、五女陳坐、六女鄭陳香各房現存繼承人 應如何分割其等各自繼承之遺產,不在本件審理範圍,應認 本件僅能由陳進冬之被繼承人陳清木現存繼承人即如附表二 編號14至16所示之人,按各自應繼分比例分割為分別共有, 即各分別共有21分之1,另由陳海龍三子陳塗樹、陳海龍八 女陳阿菜按各自應繼分比例各7分之1分割為分別共有,及由 陳海龍長子陳金水(現存代位繼承人如附表二編號3至13所 示)、陳海龍次女王陳不纏(現存代位繼承人如附表二編號 17至22所示)、陳海龍五女陳坐(現存代位繼承人如附表二 編號23至30所示)、陳海龍六女鄭陳香(現存代位繼承人如 附表二編號31至34所示)各房現存繼承人,按各房原應繼分 比例7分之1,各維持公同共有(分割方法詳如附表二所示) ,可兼顧原告就陳進冬繼承之權利為強制執行之需求,應屬 適當、公平之分割方法,爰採為本件之分割方法,判決如主 文第一項所示。陳塗樹雖抗辯如附表一所示土地均為水利用 地,目前或因已闢為公眾通行之道路使用,或因面積狹小而 無經濟效益,故拒絕分割為分別共有等語,惟本件所採之遺 產分割方法,並非將如附表一所示土地按應繼分比例為原物 分配,僅係終止繼承之公同共有關係,使陳海龍、陳清木之 繼承人間之公同共有關係歸於消滅而成為分別共有,俾利原 告得就陳進冬繼承之權利取償,對於如附表一所示土地之利 用現況及原有經濟效益不致生有影響,是陳塗樹此部分所辯 ,亦非可採。 四、按裁判分割遺產為形成訴訟,法院決定遺產分割之方法時, 應斟酌何種分割方法較能增進共有物之經濟效益,並兼顧兩 造之利益,以決定適當之分割方法,不受原告聲明之拘束, 亦不因何造起訴而有不同。本件原告係以自己名義主張代位 權,以保全債權為目的而行使其債務人陳進冬之遺產分割請 求權,則原告與被告之間實互蒙其利,是本件訴訟費用之負 擔,應以各被告之應繼分比例定之(其中陳進冬部分,應由 原告負擔;遺產分割方法為公同共有者,應連帶負擔),始 為公允,爰依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第85條第1項但書、第 2項、第87條第1項規定,酌定訴訟費用負擔如主文第二項所 示。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陳述及所提證據,經本 院審酌後,核與判決結果皆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列,附此 敘明。 六、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 第2項、第385條第1項前段、第80條之1、第85條第1項但書 、第2項、第87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新市簡易庭                法 官 陳品謙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 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 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書記官 黃心瑋 附表一:遺產標示 編號 不動產標示 權利範圍 1 臺南市○○區○○○段000地號土地 1分之1 2 臺南市○○區○○○段00000地號土地 1分之1 附表二:如附表一所示遺產之繼承人、應繼分比例、遺產分割方 法及訴訟費用負擔 編號 繼承人姓名 應繼分比例 遺產分割方法 備註 訴訟費用負擔 1 陳塗樹 7分之1 分別共有7分之1 陳海龍三子 7分之1 2 陳阿菜 7分之1 分別共有7分之1 陳海龍八女 7分之1 3 陳靜慧 7分之1 公同共有7分之1 代位繼承陳海龍長子陳金水之應繼分 連帶負擔7分之1 4 陳羿君 5 陳宥麟 6 陳怡安 7 陳建雄 8 陳敏秀 9 陳惠香 10 謝勝賢 11 謝金原 12 謝明惠 13 謝宗翰 14 陳錦煌 7分之1 分別共有21分之1 再轉繼承自陳海龍次子陳清木 21分之1 15 陳錦川 分別共有21分之1 21分之1 16 陳進冬 分別共有21分之1 21分之1,由原告負擔 17 王文聰 7分之1 公同共有7分之1 再轉繼承自陳海龍次女王陳不纏 連帶負擔7分之1 18 王秀雲 19 王秀蘭 20 王美月 21 王鴻軒 22 王聖慈 23 莊麗華 7分之1 公同共有7分之1 再轉繼承自陳海龍五女陳坐 連帶負擔7分之1 24 李政憲 25 李宛玲 26 陳水來 27 陳秋雅 28 陳秋智 29 陳秋香 30 陳秋婷 31 鄭敏雄 7分之1 公同共有7分之1 再轉繼承自陳海龍六女鄭陳香 連帶負擔7分之1 32 鄭惠珍 33 鄭惠月 34 鄭文諒

2025-03-07

SSEV-113-新簡-334-20250307-2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