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陳姿利

共找到 153 筆結果(第 81-90 筆)

原訴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

土地所有權移轉登記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原訴字第27號 原 告 鄧龍祥 訴訟代理人 李文平律師(法扶律師) 被 告 戴義仁 訴訟代理人 黃健弘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土地所有權移轉登記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 1月14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將坐落花蓮縣○○鄉○○段000○00000地號土地,權利範圍全 部之所有權移轉登記予原告。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原告假執行之聲請駁回。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  ㈠緣訴外人即原告大伯鄧OO於民國65年間向訴外人即被告祖父 戴OO購買坐落花蓮縣○○鄉○○段000地號土地(嗣於110年7月2 日分割出同段7**-1地號之土地,以下合稱系爭土地)。當 時鄧OO已交付價金,惟因無資金辦理過戶手續 ,遂將系爭 土地借名登記在戴OO名下。嗣戴OO死亡,由訴外人戴OO繼承 取得系爭土地,亦同意此借名登記,並於108年1月8日,戴O O以經認證之同意書(下稱系爭同意書)及公證遺囑(下稱 系爭公證遺囑),除表明系爭土地係鄧OO購買,僅尚未辦理 所有權移轉登記等事實外,亦表示同意於將來辦理系爭土地 之移轉過戶,指定系爭土地應移轉或以遺囑贈與方式移轉予 原告,原告亦為前開遺囑之執行人等語。戴OO於1**年間死 亡,被告則為其繼承人,然拒絕履行前開約定,甚至欲將系 爭土地出賣予第三人,原告乃以本件書狀之寄送,作為通知 被告終止系爭土地借名登記契約之意思表示,並依約請求被 告將系爭土地移轉登記予原告。且系爭同意書為第三人給付 契約,原告亦得逕向被告請求移轉系爭土地。又系爭公證遺 囑亦明白表示戴OO欲以遺囑贈與之方式移轉系爭土地予原告 ,被告為其繼承人自有履行義務。  ㈡被告雖抗辯系爭同意書所載「將來」並無確定期限,惟因當 時鄧OO及戴OO係約定只要原告有經費即可隨時辦理過戶,故 「將來」即是指簽署同意書後的未來任何一天。又被告抗辯 原告主張已罹逾時效之部分,因戴OO已承認,且雙方亦約定 將來有資金時得辦理過戶手續,或以遺囑贈與之方式過戶, 故並無罹於時效之問題。另雖系爭公證遺囑上載明係以遺贈 之方式給付,但是戴OO內心之真意仍係為履行債務,故本件 亦無特留分之適用。爰依:1.借名登記之法律關係及民法第 541條、第179條之規定。2.民法第269條之規定。3.遺囑贈 與之法律關係,請求本院依序審理擇一為勝訴判決。並聲明 :1.如主文第1項所示。2.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則以:原告主張所依據之事實並非實情,蓋其大伯鄧OO 若曾向伊祖父戴OO購買系爭土地,則豈有未簽立書面買賣契 約,顯不合常情。且鄧OO既有錢購買系爭土地,又怎會沒錢 辦理過戶。且戴OO、戴OO在世時,鄧OO皆未請求辦理過戶, 反而於1**年1月8日由戴OO於OOO公證人事務所作成公證遺囑 ,實違常情,顯非真實。又系爭同意書上所謂「將來」,並 無確定之條件、期限,亦與系爭公證遺囑上所載「百年後」 不符,且僅能看出戴OO同意將系爭土地提供予原告在其上建 屋,故系爭同意書並無法作為原告主張之依據。退步言之, 縱認原告主張鄧OO曾向戴OO購買系爭土地屬實,亦僅係戴OO 未履行其出賣人之義務而已,不得據此即認有借名登記契約 存在,而既戴OO已於**年3月*日死亡,二人間即便曾訂立買 賣契約,亦已罹於15年時效。至系爭公證遺囑部分,縱認該 公證遺囑具形式真正,被告即訴外人戴OO既為戴OO之繼承人 ,伊等就系爭土地亦有特留分存在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 :㈠原告之訴駁回。㈡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免為假執 行。 三、本院之判斷:  ㈠本件鄧OO與戴OO曾於1**年1月*日時,至本院所屬民間公證人 OOO公證人認證系爭同意書及公證系爭公證遺囑),內容均 表明系爭土地係鄧OO購買,僅尚未辦理所有權移轉登記,系 爭同意書並表示同意於將來辦理系爭土地之移轉所有權時, 指定移轉予原告,系爭遺囑則記載系爭以遺囑贈與方式移轉 予原告,原告亦系爭公證遺囑之執行人。而戴正明已於1** 年間死亡,被告經分割繼承取得系爭土地等情,有系爭土地 土地登記第一類謄本、上揭公證人事務所113年**月*日(11 3)花院民O字第1131007***號函及所附認證請求書、系爭同 意書、公證請求書、公證書、公證遺囑分別在卷可稽(見本 院卷第35頁、第36頁、第89頁至第108頁)。而由上揭系爭 同意書內記載:「本人(戴OO)所有坐落花蓮縣○○鄉○○段00 0000000地號土地,係鄧OO向我父親(戴OO)購買的,當時 因無資金辦理過戶手續,故尚未移轉所有權予鄧春治。鄧OO 向我表示前述土地將來如移轉所有權時,指定移轉予鄧龍祥 ...」、同日公證之戴正明公證遺囑內容:「遺囑人戴OO向 公證人陳述遺囑意旨如下:本人戴OO,民國參拾*年生,本 人百年後名下坐落花蓮縣○○鄉○○段000地號土地(權利範圍 全部),遺贈予鄧龍祥,並指定鄧龍祥擔任本件遺囑執行人 。上述土地是鄧龍祥的大伯鄧OO向我的父親戴OO買的,但是 當時沒有錢辦理過戶,一直登記在我父親名下,後來我繼承 了,所以我百年後將上述土地遺贈給鄧OO指定的人(鄧龍祥 )名下。我自己有其他的財產會分配給我的子女。...」。 由上內容可知,系爭土地係由鄧OO向戴OO所購買,僅因尚未 辦理移轉登記,是鄧OO與戴OO間係成立買賣契約,應可認定 。原告主張係借名登記契約,被告抗辯鄧OO與戴OO間並無買 賣等語,均不足採。  ㈡按消滅時效因請求、承認、起訴而中斷。所謂承認,指義務 人向請求權人表示是認其請求權存在之觀念通知而言,又承 認不以明示為限,默示的承認,如請求緩期清償、支付利息 等,亦有承認之效力。又民法第129條第1項第2款所謂之承 認,為認識他方請求權存在之觀念表示,僅因債務人一方行 為而成立,此與民法第144條第2項後段所謂之承認,須以契 約為之者,性質迥不相同。又債務人於時效完成後所為之承 認,固無中斷時效之可言,然既明知時效完成之事實而仍為 承認行為,自屬拋棄時效利益之默示意思表示,且時效完成 之利益,一經拋棄,即恢復時效完成前狀態,債務人顯不得 再以時效業經完成拒絕給付(最高法院51年台上字第1216號 、50年台上字第2868號民事裁判參照)。經查,本件原告自 承鄧OO係於6*年間向戴OO購買系爭土地(見本院卷第124頁 ),惟108年*月*日既戴OO之繼承人戴OO已書寫系爭同意書 表示系爭土地係鄧OO向戴OO所購,僅尚未移轉所有權,甚且 於同日所公證之遺囑內敘明,若其死亡後將遺贈予原告,核 均係向鄧OO表示承認鄧OO請求移轉所有權之意思,是原告主 張此為戴OO之承認,被告即戴OO之繼承人即不得再主張時效 等語,即屬有據。從而,原告本於系爭同意書及民法第269 條規定,請求被告應將系爭土地移轉登記予原告,即屬有據 ,應予准許。 四、綜上所述,本件原告請求被告將系爭土地移轉登記為原告所 有,為有理由,應予准許。至原告所為假執行之聲請,因其 請求為命被告為一定之意思表示之行為,其執行方法應依強 制執行法第130條第1項規定執行之,如許宣告假執行,將使 債務人意思表示效力提前發生,而與前揭法律規定不合,自 不得宣告假執行,原告此部分假執行之聲請,應予駁回。 五、兩造其餘之主張、陳述暨攻擊防禦方法與證據,經本院斟酌 後,認與本件判決結果已不生影響,故不一一加予論述,附 此敘明。 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78條,判決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6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林恒祺 上列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上訴狀應 表明上訴理由)並繳納上訴審裁判費,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 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均須按他 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亦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6   日                書記官 陳姿利

2024-12-06

HLDV-113-原訴-27-20241206-1

花小
花蓮簡易庭(含玉里)

清償借款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小額民事判決 113年度花小字第337號 原 告 臺灣土地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何英明 訴訟代理人 張淵植 被 告 張慧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本院於中華民國113年11月19 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16,935元,及自民國113年2月2日起至清 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2.345計算之利息,及自民國113年3 月3日起至清償日止,逾期在6個月以內者,按上開利率百分之10 ,逾期超過6個月者,就超過部分,按上開利率百分之20計算之 違約金。 訴訟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16,935元,為原告預供擔保 後,得免為假執行。   理由要領 一、本件無爭執事項,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8第1項規定,僅 記載主文,理由要領依前開規定省略。 二、本件係小額程序為被告敗訴之判決,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 之20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並依同法第436條之23準 用第436條第2項,適用同法第392條第2項規定,依職權宣告 被告如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另依同法第436條之19規 定,確定訴訟費用額為新臺幣1,000元,應由被告負擔。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6   日          花蓮簡易庭 法 官 林恒祺 上列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上訴狀 應表明上訴理由)並繳納上訴審裁判費。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 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按對 造人數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對於小額程序之第一審判決之上訴,非以其違背法令之理由,不 得為之。且上訴狀內應記載表明(一)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 具體內容。(二)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 實。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6   日                書記官 陳姿利

2024-12-06

HLEV-113-花小-337-20241206-1

玉小
花蓮簡易庭(含玉里)

給付簽帳卡消費款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小額民事判決 113年度玉小字第47號 原 告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訴訟代理人 張華軒 被 告 林孟筠即林菊花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簽帳卡消費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1 月19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21,959元,及其中新臺幣19,523元自民國 113年1月16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15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21,959元為原告預供擔保, 得免為假執行。   理由要領 一、被告經合法通知,無正當理由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 民事訴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聲請,由其一 造辯論而為判決。 二、本件無爭執事項,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8第1項規定,僅 記載主文,理由要領依前開規定省略。 三、本件係就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8第1項適用小額程序所為被 告敗訴之判決,依同法第436條之20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 執行,併依職權酌定相當擔保金額,宣告被告得預供擔保免 為假執行。復依職權確定訴訟費用額為新臺幣1,000元(第 一審裁判費),應由被告負擔。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6   日          玉里簡易庭 法 官 林恒祺 上列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上訴狀 應表明上訴理由)並繳納上訴審裁判費。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 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按對 造人數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對於小額程序之第一審判決之上訴,非以其違背法令之理由,不 得為之。且上訴狀內應記載表明(一)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 具體內容。(二)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 實。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6   日                書記官 陳姿利

2024-12-06

HLEV-113-玉小-47-20241206-1

花簡
花蓮簡易庭(含玉里)

清償借款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花簡字第196號 原 告 凱基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楊文鈞 訴訟代理人 張恩綺 蘇智亮 被 告 章碧玉 潘卿玉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1月19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48,543元,及自民國97年5月24日起 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14.25計算之利息;暨自民國90 年10月4日起至清償日止,其逾期在6個月以內者,按上開利率百 分之10,逾期超過6個月者,就超過部分,按上開利率百分之20 計算之違約金。 訴訟費用由被告連帶負擔。 本判決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48,543元為原告預供擔保, 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於起訴後,業已變更法定代理人為楊文鈞,是原告法定 代理人聲明承受訴訟,於法核無不合,應予准許。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三、原告主張:被告章碧玉於民國88年11月2日,向原告借款新 臺幣(下同)150,000元,並以被告潘卿玉為連帶保證人, 約定借款期限自88年11月3日起至91年11月3日止,依年金法 計算按月本息平均攤還,利率依年息14.25%計息,倘未按期 攤還本息時,其逾期在6個月內者,按上開利率10%,逾期超 過6個月部分,按上開利率20%計付違約金。詎被告未依約繳 納本息,案經催討無效,依約任何一宗債務不依約清償或攤 還本金時,債務視為全部到期,已喪失期限利益,應立即清 償。爰依兩造間借貸契約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如主文 第1項所示。 四、被告經本院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 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五、原告主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與其所述相符之借據、授信約 定書、放款歷史交易明細查詢單等件為證。而被告經本院合 法通知,既於言詞辯論期日不到場,亦未提出書狀答辯供本 院斟酌,依民事訴訟法第280條第3項準用同條第1項之規定 ,視同自認原告之主張。從而,原告請求被告給付原告如主 文第1項所示之金額及利息、違約金等,為有理由,應予准 許。 六、本件係就民事訴訟法第427條第1項訴訟適用簡易程序所為被 告敗訴之判決,依同法第389條第1項第3款之規定,應依職 權宣告假執行。另依同法第392條第2項規定,職權諭知被告 如為原告預供相當之金額擔保後,得免為假執行。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6   日          花蓮簡易庭 法 官 林恒祺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 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6   日                書記官 陳姿利

2024-12-06

HLEV-113-花簡-196-20241206-1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

確認債權存在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2年度訴字第283號 原 告 陳沁婕 訴訟代理人 王宏濱律師 被 告 羽玉營造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何威翰 訴訟代理人 籃健銘律師 被 告 蔡瑪莉即佑嘉工程企業社 張木城 上 一 人 訴訟代理人 李韋辰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確認債權存在事件,本院於113年11月7日言詞辯論 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被告蔡瑪莉即佑嘉工程企業社(下簡稱佑嘉企業社)經 合法通知無正當理由,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 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聲請,由其一造辯論 而為判決。 二、原告主張:  ㈠被告佑嘉企業社、張木城積欠原告借款新臺幣(下同)8,097 ,517元及利息,業經臺灣OO地方法院(下稱OO地院)111年 度重訴字第10**號判決確定在案,迄未清償。嗣原告並向OO 地院民事執行處聲請就被告佑嘉企業社對被告羽玉營造有限 公司(下稱羽玉公司)之工程履約保證金、各期估驗工程款 及保固金等工程款債權為強制執行,經OO地院囑託本院民事 執行處以112年度司執助字第5**號強制執行事件執行(下稱 系爭強制執行程序),並於112年*月*日核發執行命令予以 扣押,惟羽玉公司具狀聲明異議,否認有前開工程往來等語 ,致佑嘉企業社對羽玉公司有無工程款債權之法律關係不明 確,原告私法上之地位自有受侵害之危險。  ㈡又羽玉公司乃訴外人OOOO股份有限公司(下稱OO公司)於「 花蓮縣OO鄉OO溪及其支流OOOO開發計畫」(下稱OOO發電廠 開發計畫)相關工程之承攬廠商,羽玉公司並將該工程轉包 予佑嘉企業社。而本院110年度訴字第3**號請求給付租金案 件中,被告張木城則自承其為佑嘉企業社之實際負責人,及 於OO地院111年度重訴字第10**號請求返還借款案件中,佑 嘉企業社、張木城復以其有承攬前開工程且即將復工,多次 於該案表明其可於工程款給付後分期清償等情,可知佑嘉企 業社或張木城對羽玉公司有工程款債權應屬無疑,惟債權人 究屬何人尚不明確,此有併為確認之必要。爰依強制執行法 第120條第2項提起本件訴訟,並聲明:確認被告佑嘉企業社 、張木城對被告羽玉營造有限公司有新臺幣4,048,758元工 程款債權存在。 三、被告則以:  ㈠羽玉營造有限公司:系爭強制執行程序僅有被告佑嘉企業社 ,則以張木城為被告與強制執行法第120條第2項之規定不符 。又本件原告主張佑嘉企業社對羽玉公司有工程款債權,無 非以張木城於本院110年度訴字第3**號請求給付租金案件以 證人身分所述為據,惟原告應證明者係佑嘉企業社對羽玉公 司有何具體之工程款債權,要難僅憑張木城於另案所述,逕 認佑嘉企業社對羽玉公司即有4,048,758元之工程款債權存 在。另關於佑嘉企業社之工程款,於系爭強制執行程序之第 三人扣押命令核發予羽玉公司前,因佑嘉企業社部分之工程 已結束,故皆已支付完畢,是佑嘉企業社對羽玉公司已無任 何工程款債權得主張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原告之訴駁 回。  ㈡張木城:原告於系爭強制執行程序並非主張張木城對於羽玉 公司有工程款債權,而係主張張木城對訴外人OO營造有限公 司有薪資債權,況原告主張之工程款債權是存在佑嘉企業社 與羽玉公司間,與張木城無關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原 告之訴駁回。  ㈢被告佑嘉企業社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 聲明或陳述。 四、本院判斷:  ㈠原告主張被告佑嘉企業社、張木城積欠原告8,097,517元及利 息,經判決確定後,由原告向OO地院聲請就被告佑嘉企業社 對被告羽玉公司之工程履約保證金、各期估驗工程款及保固 金等工程款債權為強制執行,經OO地院囑託本院為系爭強制 執行程序,並於112年*月*日核發執行命令,惟羽玉公司具 狀聲明異議,否認有前開工程債權等情,業據原告提出OO地 院111年度重訴字第10**號民事判決、確定證明書、本院112 牛年*月*日花院O112司執助仁字第5**號執行命令、第三人 陳報扣押金額或聲明異議狀附卷可參,並經本院依職權調取 本院112年度司執助字第5**號民事執行卷查無訛,此部分之 事實,應堪認定。  ㈡原告主張被告間有上揭工程債權存在,惟為被告否認,經原 告聲請本院函詢OO公司關於羽玉公司承攬上揭工程其分包商 及分包商負責工程之項目結果,經OO公司提供羽玉公司之分 包商名單,並無被告張木城、蔡瑪莉或佑嘉企業社等情,有 OO公司113年8月**日OO字第1130000***號函在卷可稽(見本 院卷第167頁至第169頁)。是被告張木城及被告羽玉公司抗 辯系爭強制執行程序僅有被告佑嘉企業社,張木城非系爭強 制執行程之債務人,及被告羽玉公司抗辯在系爭強制執行程 序之第三人扣押命令核發予羽玉公司前,因佑嘉企業社部分 之工程已結束,故皆已支付完畢,佑嘉企業社對羽玉公司已 無任何工程款債權得主張等語,即非全然無據。除此以外, 原告復未舉證被告間現仍有系爭強制執行程序扣押命令所載 之債權存在,則原告請求確認被告間有4,048,758元工程款 債權存在,即屬無據。 五、綜上所述,本件原告請求確認被告間有4,048,758元工程款 債權存在,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或防禦方法及所用之證 據,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爰不 逐一論列,附此敘明。 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無理由,爰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6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林恒祺   上列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上訴狀應 表明上訴理由)並繳納上訴審裁判費,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 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均須按他 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亦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6   日                書記官 陳姿利

2024-12-06

HLDV-112-訴-283-20241206-1

花小
花蓮簡易庭(含玉里)

給付簽帳卡消費款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小額民事判決 113年度花小字第473號 原 告 良京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今井貴志 訴訟代理人 劉昌達 被 告 陳凱 (應受送達處所不明)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簽帳卡消費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1 月21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33,168元,及其中新臺幣29,610元自民國 113年10月28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15計算之利息 。 訴訟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33,168元為原告預供擔保, 得免為假執行。   理由要領 一、被告經合法通知,無正當理由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 民事訴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聲請,由其一 造辯論而為判決。 二、本件無爭執事項,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8第1項規定,僅 記載主文,理由要領依前開規定省略。 三、本件係就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8第1項適用小額程序所為被 告敗訴之判決,依同法第436條之20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 執行,並依同法第436條之23準用第436條第2項,適用同法 第392條第2項規定,依職權宣告被告如預供擔保,得免為假 執行;另依職權確定訴訟費用額為新臺幣1,000元,應由被 告負擔。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6   日          花蓮簡易庭 法 官 林恒祺 上列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上訴狀 應表明上訴理由)並繳納上訴審裁判費。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 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按對 造人數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對於小額程序之第一審判決之上訴,非以其違背法令之理由,不 得為之。且上訴狀內應記載表明(一)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 具體內容。(二)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 實。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6   日                書記官 陳姿利

2024-12-06

HLEV-113-花小-473-20241206-1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

假扣押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全字第23號 聲 請 人 戴苡安 相 對 人 黃思涵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假扣押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債權人就金錢請求或得易為金錢請求之請求,欲保全強制 執行者,得聲請假扣押。假扣押,非有日後不能強制執行或 甚難執行之虞者,不得為之,民事訴訟法第522條第1項、第 523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請求及假扣押之原因,應釋 明之。前項釋明如有不足,而債權人陳明願供擔保或法院認 為適當者,法院得定相當之擔保,命供擔保後為假扣押,同 法第526條第1項、第2項亦有明文。所謂釋明,係指當事人 提出證據,使法院就其主張之事實,得生薄弱之心證,信其 大概如此,或得到大致為正當之心證,即為已足(最高法院 98年度台抗字第746號、第807號民事裁判參照)。而所謂假 扣押之原因,即債務人有日後不能強制執行或甚難執行之虞 或應在外國為強制執行者是。諸如債務人浪費財產、增加負 擔、或就其財產為不利益之處分,將達於無資力之狀態、或 移住遠地、逃匿無蹤或隱匿財產等情形均屬之(最高法院19 年抗字第232號民事裁判參照)。 二、聲請意旨略以:兩造前曾簽定借名登記契約,約定聲請人所 購買OO縣○○市○○○街00號*樓之*房屋登記在相對人名下,聲 請人並支付借名報酬新臺幣(下同)3萬元予相對人。近期 聲請人欲請求相對人將上揭房屋返還予聲請人,相對人均未 予理會,已違反借名登記契約,聲請人有意請求賠償,且相 對人亦申請核發新權狀,足認相對人有意圖將上揭房屋出售 予第三人,致日後有不能或甚難強制執行之虞。爰聲請就在 相對人財產於122萬8,390元範圍內為假扣押等語。 三、經查:本件聲請人所提起之本案訴訟,係聲明請求相對人辦 理上開房屋及土地之所有權移轉登記,有民事起訴附卷可稽 ,是聲請人所提起之本案訴訟係命相對人為一定之意思表示 ,尚非金錢請求或得易為金錢請求之請求,依前揭說明,聲 請人此部分自不得聲請假扣押。另聲請人於上揭民事起訴狀 固於事實及理由欄另載稱向相對人請求30萬元及利息之賠償 ,惟此部分聲請人就相對人有何將達於無資力之狀態、或移 住遠地、逃匿無蹤或隱匿財產等日後不能強制執行或甚難執 行上揭30萬元部分加以釋明,自難認此部分聲請人已釋明假 扣押之原因。從而,聲請人就請求移轉登記上揭房屋部分, 非金錢或得易為金錢請求之請求;就請求30萬元部分,則就 假扣押原因則未盡釋明之責,揆諸前揭說明,本件聲請自無 理由,應予駁回。 四、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林恒祺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按他造 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 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  日                書記官 陳姿利

2024-12-02

HLDV-113-全-23-20241202-1

花補
花蓮簡易庭(含玉里)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交通)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花補字第468號 原 告 張世炘 被 告 張天福 上列原告與被告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 裁判費,查本件訴訟標的金額核定為新臺幣1,100,000元,應徵 第一審裁判費新臺幣11,890元,扣除原告已繳之新臺幣2,000元 ,尚應補繳新臺幣9,890元。茲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7日內向 本院補繳上開裁判費,逾期不補繳,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 日 花蓮簡易庭 法 官 林恒祺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如不服裁定得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 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千元(若經合法抗告,命 補繳裁判費之裁定,並受抗告法院之裁判)。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 日 書記官 陳姿利

2024-12-02

HLEV-113-花補-468-20241202-1

花小
花蓮簡易庭(含玉里)

給付電信費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小額民事判決 113年度花小字第332號 原 告 裕邦信用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載霆 訴訟代理人 陳品臻 劉書瑋 被 告 劉仟鍬 (住居所不明)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電信費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1月14日 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51,727元,及其中新臺幣25,274元自民國 113年10月1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51,727元為原告預供擔保, 得免為假執行。   理由要領 一、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二、本件係被告積欠訴外人OO電信股份有限公司行動電話門號09 00***508、0976***508、0968***436(詳卷)之電信費債務 ,嗣原告受讓該債權後,起訴請求被告清償。 三、本件無爭執事項,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8第1項規定,僅 記載主文,理由要領依前開規定省略。 四、本件係就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8第1項適用小額程序所為被 告敗訴之判決,依同法第436條之20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 執行,並依同法第436條之23準用第436條第2項,適用同法 第392條第2項規定,依職權宣告被告如預供擔保,得免為假 執行;另依職權確定訴訟費用額為新臺幣1,000元(第一審 裁判費),應由被告負擔。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花蓮簡易庭 法 官 林恒祺 上列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上訴狀 應表明上訴理由)並繳納上訴審裁判費。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 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按對 造人數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對於小額程序之第一審判決之上訴,非以其違背法令之理由,不 得為之。且上訴狀內應記載表明(一)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 具體內容。(二)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 實。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書記官 陳姿利

2024-11-29

HLEV-113-花小-332-20241129-1

玉原簡
花蓮簡易庭(含玉里)

確認房屋所有權存在等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2年度玉原簡字第13號 原 告 羅羽辰 訴訟代理人 蘇彥彰律師(法扶律師) 被 告 楊于靚(即江進福之承當訴訟人) 參 加 人 鄭明豊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房屋所有權存在等事件,本院於民國113 年11月7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確認原告就坐落花蓮縣○里鎮○○段0000地號土地上未辦保存登記 之房屋(門牌號碼:花蓮縣○里鎮○○路00號)之所有權存在。 被告應協同原告向稅捐機關申請將上開房屋之房屋稅納稅義務人 變更為原告。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一、按訴訟繫屬中為訴訟標的之法律關係,雖移轉於第三人,於 訴訟無影響,但第三人如經兩造同意,得聲請代當事人承當 訴訟。前項情形,第三人經兩造同意,得聲請代移轉之當事 人承當訴訟;僅他造不同意者,移轉之當事人或第三人得聲 請法院以裁定許第三人承當訴訟,民事訴訟法第254條第1項 、第2項定有明文。又所謂於訴訟無影響,係指原告或被告 不因為訴訟標的之法律關係移轉於第三人,而影響關於為訴 訟標的之法律關係之要件而言(最高法院44年台上字第1039 號民事裁判參照)。本件原告原以江進福為被告,請求確認 門牌號碼花蓮縣○里鎮○○路00號房屋(未辦保存登記(稅籍 編號00000000000),下稱系爭房屋)為原告所有並請求江 進福應協同辦理將系爭房屋之納稅義務人變更為原告。嗣被 告以江進福於本件訴訟繫屬中業將系爭房屋出售予伊,而聲 請承當訴訟,業經本院於民國113年6月4日裁定許可(見本 院卷第257頁)。 二、次按就兩造之訴訟有法律上利害關係之第三人,為輔助一造 起見,於該訴訟繫屬中,得為參加,民事訴訟法第58條第1 項定有明文。查本件參加人聲明參加,原告並未聲請駁回且 同意參加人參加(見本院卷第237頁),均合先敘明。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系爭房屋所有權歸屬於該屋起造人即訴外人羅OO ,後經訴外人羅OO,再由原告取得所有權。惟108年間,稅 捐機關將系爭房屋之房屋納稅義務人登記為江進福 ,後又 改為被告,原告多次向稅捐機關及江進福請求變更房屋納稅 義務人為伊均未果。由是可知,原告雖有系爭房屋之所有權 。然被告卻為系爭房屋之納稅義務人,兩造間就系爭房屋之 權利歸屬有所爭執,且致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 險,此危險並得以本件確認訴訟加以排除。並聲明:㈠確認 原告就系爭房屋之所有權存在。㈡被告應協同原告向稅捐機 關申請將前項房屋之房屋納稅義務人變更為原告。 二、被告則以:訴外人羅OO為原告之祖父,於7*年*月**日以其 所有之系爭房屋設定抵押權,向訴外人黃OO借款60萬元,後 黃OO向本院聲請強制執行拍賣系爭房屋(當時門牌號為花蓮 縣○里鎮○○里○○路00號),於7*年*月**日由江進福以本院76 年執字第13**號案件拍定,並取得權利移轉證書。被告亦持 有拍定後花蓮縣稅捐稽徵處77年*月**日花稅財字第9***號 函文、77年*月**日花稅財字第15***號函文可資證明。又現 門牌號碼花蓮縣○里鎮○○路00號之房屋(下稱**號房屋), 當時地址為花蓮縣○里鎮○○里○○路00號,實與系爭房屋非屬 同一房屋。花蓮縣地方稅務局玉里分局於108年12月23日以 花稅玉分字第1080601***號函,將系爭房屋之稅籍登記為江 進福,更可證明當時江進福確有拍定系爭房屋,系爭房屋如 今確實係被告所有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 三、參加人則以:系爭房屋係7*年間由江進福人拍定,此有權利 移轉證書可證,當時稅捐機關誤將系爭房屋之稅籍登記由羅 OO移轉予羅OO。然本院查封系爭房屋時,羅OO即已喪失權利 ,故本件係原告應負擔舉證責任證明稅務機關於10*年12月* *日將系爭房屋之房屋稅籍,登記予江進福有何違法之情。 又前開權利移轉證明書係公文書,雖為影本,惟有該影本係 與正本相符之認證,自得證明當年原告移轉系爭房屋之過程 係屬違法,且參加人先後向OO地政事務所及OO鎮公所查詢當 初該權利移轉證書的情況,並有函文可證確實有該權利移轉 證明書之正本,更何況依行政程序法,江進福既於本院之拍 賣程序中拍定系爭房屋,被告當然應受信賴保護原則保障等 語。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四、本院判斷:  ㈠系爭房屋與**號房屋,其門牌整編情形如下:原初編為OO1** 號;於54年2月1日整編為:OO街**號(至此為同一門牌)。 嗣於68年4月21日門牌一分為OO街**號、**號;至94年3月2 日再次整編為:OO街**號、OO街**號迄今。而上揭房屋之稅 籍資料異動則依次為:「OO1**號」、「OO街**號」、「OO 路**號」、「OO路**號」,自6*年整編後,並無納稅義務人 向花蓮縣地方稅務局申請門牌分割之記載,其後並多次以同 一房屋稅籍申報移轉;另於108年**月**日始將系爭房屋釐 正納稅義務人為江進福。而上揭**號房屋,由原告曾祖父羅 OO於3*年*月初設房屋稅籍,62年*月辦理繼承移轉,納稅義 務人名義變更為原告之祖父羅OO等2人,72年*月辦理贈與移 轉,納稅義務人名義變更為原告之父羅OO,8*年*月辦理繼 承移轉,納稅義務人名義變更為羅OO等情,有本院依職權調 取本院109年度花原簡字第**號卷所附花蓮縣地方稅務局OO 分局109年*月**日花稅O分字第109061****號函及本院105年 度訴字第1**號卷附花蓮縣地方稅務局OO分局105年6月22日 花稅O分字第10506***21號函可參(見109年度花原簡**號卷 第93頁、105年度訴字第1**號卷第38頁),由上可知,花蓮 地方稅務局在108年以前,並無系爭房屋門牌號碼之稅籍, 應可認定。  ㈡按不動產物權依法律行為而取得者,非經登記不生效力,為 民法第758條所明定,此項規定,並不因不動產為違章建築 而有例外(最高法院62年台上字第2414號判例意旨參照)。次 按因繼承、強制執行、徵收、法院之判決或其他非因法律行 為,於登記前已取得不動產物權者,應經登記,始得處分其 物權,民法第759條亦有明文。是本件系爭房屋雖係未辦理 保存登記之房屋,惟如因繼承、強制執行自得取得所有權。   被告抗辯江進福於77年度間因本院強制執行取得系爭房屋之 所有權等語。然查,被告固據提出本院76年度執字第13**號 權利移轉證明書影本、74年*月*日查封測量成果圖、花蓮縣 稅捐稽徵處函等為證,惟其所提出之權利移轉證書始終為影 本,且被告於前案時亦自承無法提出權利移轉證書正本,為 本院依職權調取本院111年度原簡上字第*號全卷查核無訛( 見111年度上字第*號卷第167頁),而系爭房屋之房屋稅籍係 上訴人於108年間申辦,依花蓮縣地方稅務局OO分局回函表 示「本分局於108年12月23日依據花蓮地方法院77年*月**日 76年執字第13**號權利移轉證書辦理分割稅籍,釐正OO街** 號(現為**號)納稅義務人名義變更為江進福。」(見109年度 花原簡字第**號卷第94頁、第196頁),可見系爭房屋於108 年**月**日設立房屋稅籍,係江進福持權利移轉證書影本申 辦。此外,上訴人提出之契稅申請等資料亦均為影本,甚至 被告所提之77年間之契稅查定表上所載之房屋稅籍編號亦係 **號房屋之「00000000000」號,而非系爭房屋之「0000000 0000」號(見105年度訴字第1**號卷第87頁、本院卷第213 頁、第289頁),且上揭影本所載之「影本與正本相符,如 有不實願負法律責任」等語,顯係提出該影本之人之單方記 載,被告以此即屬經與正本相符之認證,尚難憑採,上開事 證均已無從證明被告所辯為真。再者,本院76年執字第13** 號執行事件之卷證資料業已逾保存年限銷毀,此經前案審理 時查明無誤(見111年度原簡上字第*號第115頁至第119頁)。 甚且被告於本院前案審理亦一再陳稱,系爭房屋為原告所繼 承所有等語(見105年度訴字第1**號卷第122頁、第149頁; 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106年度原上字第*號第6頁、第7頁、 第43頁至第45頁;本院107年度訴更一字第*號卷第20頁、第 22頁、第24頁、第91頁),於本院審理時方又稱系爭房屋已 於7*年間為江進福拍定,顯已先後矛盾,難以憑採。  ㈢本院綜合上情,堪認原告主張系爭房屋為其所有,應較可信 而足採。 五、綜上所述,本件原告請求確認系爭房屋為其所有,並請求被 告應協同辦理系爭房屋之房屋稅納稅義務人為原告,為有理 由,應予准許。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核   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駁。被告另聲請向稅務機 關調取系爭房屋之移轉紀錄、向戶政機關函查原告父子之設 籍資料、通知證人張OO為證,及至現場履勘,均核無必要, 應予駁回。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玉里簡易庭 法 官 林恒祺 上列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 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書記官 陳姿利

2024-11-29

HLEV-112-玉原簡-13-20241129-3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