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丁健翔

共找到 6 筆結果(第 1-6 筆)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1673號 原 告 京士(香港)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胡俊超 訴訟代理人 黃靖閔律師 吳冠邑律師 被 告 合鴻冰品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丁怡雯 訴訟代理人 丁健翔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應再開言詞辯論,並指定民國114年4月29日下午3時整,在 本院第六法庭行言詞辯論。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民事第一庭法 官 邱光吾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唐千雅

2025-03-31

SLDV-113-訴-1673-20250331-1

士簡
士林簡易庭

返還租賃房屋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士簡字第1152號 原 告 鄭映芳 被 告 合鴻冰品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丁怡雯 被 告 丁健翔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租賃房屋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0月11 日所為之判決,其原本及正本均應更正如下:   主 文 原判決原本及正本之當事人欄關於被告合鴻冰品有限公司之公司 址「設臺北市○○區○○街000巷00號3樓」之記載,應更正為「設新 北市○里區○○○道000號」,關於被告合鴻冰品有限公司法定代理 人「丁健翔 住○○市○○區○○街000巷00號3樓」之記載應更正為「 丁怡雯 住○○市○里區○○○道000號」。   理 由 一、按判決如有誤寫、誤算或其他類此之顯然錯誤者,法院得隨 時或依聲請以裁定更正之,民事訴訟法第232條第1項定有明 文。 二、查本院前開判決原本及正本有如主文所示之誤寫,應予更正 。 三、依首開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士林簡易庭法 官 張明儀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表明抗 告理由,如於本裁定宣示後送達前提起抗告者,應於裁定送達後 10日內補提抗告理由書(須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書記官 李彥君

2025-03-27

SLEV-113-士簡-1152-20250327-3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解除契約返還買賣價金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2201號 原 告 MICHAEL LIU 訴訟代理人 陳哲瑋律師 被 告 合鴻食品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丁健翔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解除契約返還買賣價金事件,本院於民國114 年2月21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按民事案件涉及外國人或構成案件事實中牽涉外國地者,即 為涉外民事事件,應依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定法域之管轄及 法律之適用。又一國法院對涉外民事法律事件,有無一般管 轄權即審判權,悉依該法院地法之規定為據。原告既向我國 法院提起訴訟,則關於一般管轄權之有無,即應按法庭地法 即我國法律定之,惟我國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並未就國際管 轄權加以明定,是應類推適用民事訴訟法之規定。次按對於 私法人之訴訟,由其主事務所或主營業所所在地之法院管轄 ,民事訴訟法第2條第2項定有明文。再按法律行為發生債之 關係者,其成立及效力,依當事人意思定其應適用之法律, 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第20條第1項亦有明文。經查,原告不 否認其為美國人,並主張準據法為我國法(見本院卷第156 頁),而被告公司址設臺北市信義區,有公司變更登記表在 卷可佐(見本院卷第239頁),其對本件適用我國法作為準 據法一事亦無意見(見本院卷第156頁),揆諸前開規定及 說明,我國法院即有國際管轄權,本院亦有管轄權,且本件 訴訟之法律關係應以我國法為準據法,先予敘明。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起訴主張:兩造於民國111年9月12日訂立本件契約(下 稱系爭契約),約定伊向被告購買經我國衛生福利部食品藥 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認證之高蛋白飲品(下稱系爭飲品 ),價金包含食藥署認證費用新臺幣(下同)10萬2,690元 、標籤費用30萬8,700元,伊已匯款美金1萬9,385.98元。然 被告表示系爭飲品未通過食藥署檢驗,經被告再次更改配方 送驗仍未果,伊一再催促亦無下文,遂於發函解除系爭契約 ,依照民法第259條第1、2款、第179條規定,請求被告返還 前開價金等語,並聲明:㈠被告應給付原告美金1萬9,385.98 元,及自起訴狀繕本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 息;㈡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則以:伊係為原告開發系爭飲品,系爭契約屬於買賣及 承攬關係,伊曾打樣系爭飲品,樣品費用為2萬8,800元,應 予抵銷;另兩造已確認標籤費用30萬8,700元不予退還,該 部分費用應予扣除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㈠原告之訴及 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㈡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免為 假執行。 三、兩造不爭執事項(見本院卷第233頁):  ㈠兩造於111年9月12日訂立系爭契約,契約金額包含系爭飲品 、食藥署認證費用及標籤費用,原告已匯款美金1萬9,385.9 8元予被告,被告迄今尚未交付系爭飲品(含標籤)(本院 卷第17頁)。  ㈡被告於113年1月10日、同年月23日收受催告信函、113年2月5 日收受解約信函(本院卷第23頁至第43頁、第178頁、第181 頁至第185頁)。  ㈢被告願返還原告價金美金6,090元、認證費用10萬2,690元。 四、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契約合意解除,係契約雙方當事人,依合意訂立契約,使 原有契約之效力歸於無效,亦即以第二次之契約解除原有之 契約(第一次之契約)。而法定解除權之行使為單獨行為, 應具備各該法律所規定之要件始得為之。合意解除、法定解 決兩者性質不同,效果亦異,在訴訟上為不同之訴訟標的。 又合意解除非要式行為,雙方當事人解除契約之意思表示一 致,即生合意解除契約之效力,並不以訂立解除契約之書面 為必要。  ㈡原告固然主張因被告給付遲延,而寄發存證信函依法定解除 權解除系爭契約一節(見本院卷第190頁),並提出律師函 、存證信函及收件回執等件為憑(見本院卷第23頁至第45頁 、第181頁至第185頁)。然查,於被告無法交付系爭飲品後 ,兩造曾於112年9月間以LINE軟體洽談後續處理事宜,依照 該等對話內容(見本院卷第113頁至第115頁),當時被告向 原告表示11月底之前可退還部分款項,原告則回應「Okay I understand(好的,我瞭解)」,並表示會在10月底再次 聯繫詢問可否開始退款,以及確認退款金額是否指標籤以外 的總金額,經被告確認退款不包含標籤費後,原告再次表示 「Okay sounds good(好的,聽起來不錯)」,原告嗣後亦 告知被告退款應匯入之帳號(見本院卷第139頁),可見被 告提議以退款方式處理契約後續,經原告表示同意,兩造並 就退款時間、金額及帳號逐一確認,復對照原告所提出112 年11月30日電子郵件中提及「As per our agreement in Se ptember 2023, it was explicitly stated that the refu nd payment would be remitted to me by the end of Nov ember 2023(根據我們在西元2023年9月的協議,明確指出 退款將在西元2023年11月底前匯給我)」、「the amount o f the promised $9500USD(所承諾的9,500美金)」,益徵 原告於112年9月間已對被告合意解除契約之要約為承諾,兩 造業就合意解除系爭契約之意思表示一致,而非僅是原告所 稱係合意解除契約前之協議(見本院卷第118頁)。是以, 系爭契約業既經解除,即溯及歸於消滅,與自始未訂立契約 同,原告不得再依法定解除權解除系爭契約。  ㈢其次,契約合意解除乃屬契約行為,故合意解除契約後,當 事人基於合意解除契約所應返還或回復原狀之範圍,即應依 雙方合意之內容而定,且法定解除與合意解除在訴訟上屬於 不同之訴訟標的,而系爭契約既經兩造合意解除,並已約明 退款金額,業如前述,是以,原告前開主張、請求權基礎及 原因事實,既與本院前開認定事實顯不相符,原告依此請求 返還價金,自難認有據。至於原告是否依照兩造間合意解除 契約之約定,請求被告負該債務不履行之責任,則非本件審 理範圍,併予敘明。 五、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第259條第1款、第179條規定,請求 被告給付美金1萬9,385.98元,及自起訴狀繕本翌日起至清 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為無理由,自不能准。又原 告之訴既經駁回,則假執行之聲請亦失所附麗,併予駁回之 。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陳述及所提之證據,經審 酌後於本件判決結果亦無影響,爰不逐一論述,附此敘明。 七、據上論結,原告之訴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78條,判決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劉育琳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林霈恩

2025-02-27

TPDV-113-訴-2201-20250227-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6881號 原 告 臺灣土地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張志堅 訴訟代理人 林韋辰 楊安明 被 告 合鴻食品有限公司 兼法定代理 人 丁健翔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15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肆拾捌萬捌仟零肆拾貳元,及如 附表編號1所示之利息、違約金。 二、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貳佰肆拾貳萬捌仟捌佰貳拾肆元 ,及如附表編號2所示之利息、違約金。 三、訴訟費用新臺幣參萬零參佰零肆元由被告連帶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按當事人得以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但以關於由一定法律 關係而生之訴訟為限;前項合意,應以文書證之,民事訴訟 法第24條定有明文。經查,兩造約定以本院為第一審管轄法 院,有原告提出之2份借據(企業戶專用)第32條約定為憑 (本院卷第16頁、第22頁),是本院就本件訴訟有管轄權, 先予敘明。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  ㈠被告合鴻食品有限公司(下稱合鴻食品公司)分別於民國109 年5月28日、109年10月27日與原告簽立2份借據(下合稱系 爭借據),向原告借款2筆,金額分別為新臺幣(下同)2,0 00,000元(下稱借款一)、4,000,000元(下稱借款二)【 下合稱系爭借款】,借款一之借款期間自109年5月29日至11 2年5月29日止,借款二之借款期間為109年10月30日起至114 年10月30日止。被告合鴻食品公司復於111年10月28日、112 年11月29日與就2筆系爭借款,與原告分別簽立變更借款契 約書,借款條件如下:㈠借款一:借款期間變更為自109年5 月29日起至116年11月29日止,還款方式為自借款日起分90 期,每期1個月,第1期至第12期、第42期至第47期按期付息 ,除上述期別外,第13期至第28期、第29期至第41期及第48 期起,按剩餘期數平均攤付本息,借款利息按中華郵政有限 公司二年期定期儲金機動利率加上週年利率1.155%計算。被 告負連帶清償責任。㈡借款二:借款期間變更為自109年10月 30日起至117年4月30日止,還款方式為自借款日起分90期, 每期1個月,第1期至第12期、第37期至第42期按期付息,除 上述期別外,第13期至第23期、第24期至第36期及第43期起 平均攤付本息,借款利息按原告一年期定期儲金機動利率加 上週年利率1.16%計算。被告負連帶清償責任。㈢2筆系爭借 款之違約金計算方式,皆依據系爭借據第7條規定,如遲延 還本時,除按原約定借款利率支付遲延利息外,本金自到期 日起,利息自付息日起,逾期在6個月以內部分,按前開約 定週年利率10%,逾期超過6個月部分,按前開約定週年利率 20%計付違約金,如有任何一宗債務不依約清償本金時,債 務視為全部到期。  ㈡詎被告合鴻食品公司就借款一自113年7月29日起、借款二自1 13年6月30日起即未依約清償本息,已喪失期限利益,債務 視為全部到期,2筆系爭借款到期時之利率如附表所示,尚 欠原告如附表所示之本金、利息及違約金未給付。被告丁健 翔為上開債務之連帶保證人,自應負連帶清償之責。原告自 得依契約約定及連帶保證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連帶清償。 為此,爰依消費借貸法律關係,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 :如主文第1項及第2項所示。 二、被告就原告請求金額及起訴狀所附證據均不爭執。 三、按消費借貸之借用人應於約定期限內,返還與借用物種類、 品質、數量相同之物。遲延之債務,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 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但約定利率較高 者,仍從其約定利率。當事人得約定債務人於債務不履行時 ,應支付違約金,民法第478條前段、第233條第1項及第250 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又稱保證者,謂當事人約定,一方 於他方之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由其代負履行責任之契約。 保證債務,除契約另有訂定外,包含主債務之利息、違約金 、損害賠償及其他從屬於主債務之負擔,同法第739條及第7 40條亦分別有明定。而連帶債務之債權人,得對於債務人中 之一人或數人或其全體,同時或先後請求全部或一部之給付 ,亦為民法第273條第1項所規定。 四、經查,原告主張上開事實,已提出系爭借據(109年5月28日 、109年10月27日)、變更借款契約書(111年10月28日、11 2年11月29日)、臺灣土地銀行區域中心客戶往來明細查詢 (帳號: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放款中心利 率查詢、財團法人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保證書影本、總計 給付金額表、有限公司變更登記表(被告合鴻食品公司)等 件為證(本院卷第15頁至第51頁)。依系爭借據、變更借款 契約書約定,任一宗債務屆期不依約清償或償還本金者,債 務視為全部到期,且被告對原告的請求均沒有意見,自堪信 原告主張為真實。是原告依契約約定、連帶保證之法律關係 請求被告連帶給付如主文第一項、第二項所示本金、利息及 違約金,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五、本件訴訟費用確定如主文第3項所示金額。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85條第2項。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蕭清清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書記官 蔡沂倢 附表:(民國;新臺幣/元)               編號 未還本金 利息 違約金 起迄日 週年利率 起迄日 計算標準 1 488,042元 自113年6月29日起至清償日止 2.875% 自113年7月30日起至清償日止 逾期在6個月以內部分,按左開利率10%,逾期超過6個月部分者,按左開利率20%計算之違約金。 2 2,428,824元 自113年5月30日起至清償日止 2.885% 自113年7月1日起至清償日止 同上

2025-01-22

TPDV-113-訴-6881-20250122-1

上易
臺灣高等法院

竊盜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上易字第1276號 上 訴 人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丁健翔 上列上訴人因被告竊盜案件,不服臺灣士林地方法院113年度易 字第135號,中華民國113年5月6日第一審判決(起訴案號:臺灣 士林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16799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 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以:被告丁健翔(下稱被告)於民國109年11月1 日起向告訴人鄭映芳(下稱告訴人)承租位於新北市○里區○ ○○道00號之房屋(下稱本案房屋),經營合鴻冰品有限公司 (下稱合鴻公司),其於111年8月間,意圖為自己不法所有 ,基於竊盜之犯意,聯繫不知情之水電師傅在上址加裝分電 開關,並將分電開關接上告訴人所使用之住家電錶(下稱本 案電錶),嗣於111年8月間某日某時許,再指使不知情之公 司員工黃仁宏聯繫不知情之冷凍庫師傅謝承恩為冷凍庫接電 至上開分電開關,以此方式竊取告訴人之電能約每日10.73 度,因認被告涉犯犯刑法第320條第1項、第323條竊盜電能 罪嫌。 二、按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又 不能證明被告犯罪,應諭知無罪之判決,刑事訴訟法第154 條第2項、第301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刑事訴訟法上 所謂認定犯罪事實之證據,係指足以認定被告確有犯罪行為 之積極證據而言,如未能發現相當證據或證據不足以證明, 自不能以推測或擬制之方法,以為裁判基礎。而認定不利於 被告之事實,須依積極證據,苟積極證據不足為不利被告之 認定時,即應為有利於被告之認定,更不必有何有利之證據 ;又認定犯罪事實所憑之證據,雖不以直接證據為限,間接 證據亦包括在內,然而無論直接證據或間接證據,其為訴訟 上之證明,須於通常一般之人均不致有所懷疑,而得確信其 為真實之程度者,始得據為有罪之認定,倘其證明尚未達到 此一程度,而有合理之懷疑存在,無從使事實審法院得有罪 之確信時,即應由法院為諭知被告無罪之判決。亦即若證據 資料在經驗科學上或論理法則上尚有對被告較為有利之存疑 ,而無從依其他客觀方法排除此項合理之可疑,即不得以此 資料作為斷罪之基礎,且刑事訴訟制度受「倘有懷疑,即從 被告之利益為解釋」、「被告應被推定為無罪」之原則所支 配,故得為訴訟上之證明者,無論為直接或間接證據,須客 觀上於一般人均不致有所懷疑而達於確信之程度者,始可據 為有罪之認定,倘其證明尚未達於「確信」之程度,而有合 理可疑存在時,即難據以為被告不利認定,換言之,在法律 判斷上,即不能為被告有罪之認定(最高法院76年台上字第 4986號判決可資參照)。又按刑事訴訟法第161條已於91年2 月8日修正公布,修正後同條第1項規定:檢察官就被告犯罪 事實,應負舉證責任,並指出證明之方法。因此,檢察官對 於起訴之犯罪事實,應負提出證據及說服之實質舉證責任。 倘其所提出之證據,不足為被告有罪之積極證明,或其闡明 之證明方法,無從說服法官以形成被告有罪之心證,基於無 罪推定之原則,自應為被告無罪判決之諭知(最高法院92年 度台上字第128號判決意旨亦可參照)。 三、公訴意旨認被告涉有刑法第323條、第320條第1項之竊盜電 能罪嫌,無非係以證人即告訴人、證人吳銘展、謝承恩之證 述、告訴人所提出之錄影檔案、照片及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 司台北西區營業處112年11月23日北西字第1121583699號函 等證據,為其主要論據。被告經合法傳喚未到庭應訊,被告 於原審固坦承有於上開時、地,委由員工黃仁宏聯繫水電師 傅在本案房屋加裝分電開關,並將分電開關接上本案電錶, 再由黃仁宏聯繫冷凍庫師傅謝承恩為冷凍庫接電至上開分電 開關之事實,惟堅詞否認有何犯竊盜電能罪之犯行,辯稱略 以:伊不知道本案電錶是樓上告訴人使用的,伊在111年7月 26日請黃仁宏聯繫水電師傅謝承恩安裝外冷凍庫,加裝壓縮 機,因為本案電錶設在本案房屋一樓生產區住宅裡面,所以 謝承恩也不知道有連接到告訴人的電錶,112年3月20日告訴 人報警說伊等竊電,當下就請黃仁宏通知謝承恩過來移除等 語。經查:  ㈠被告於109年11月1日起向告訴人承租本案房屋以經營合鴻公 司,其於111年7、8月間,使公司員工黃仁宏聯繫冷凍庫師 傅謝承恩將分電開關接上本案電錶,並為冷凍庫接電至上開 分電開關,因而造成告訴人增加之電能約每日10.73度等情 ,為被告所是認(見原審卷第21至22頁),並據證人即告訴 人、證人即冷凍庫師傅謝承恩於警詢、偵查及原審中證述、 證人即合鴻公司員工黃仁宏於警詢、偵查時證述、證人吳銘 展於偵查時證述明確(見偵查卷第10至12頁、第13至15頁、 第43至45頁、第54至57頁、第67至69頁、第83至87頁、第10 1頁、第103至104頁;原審卷第51至58頁、第58至64頁、第6 4至65頁),復有本案房屋之建物、土地所有權狀、台灣電 力公司繳費憑證、房屋租賃契約書、現場照片、謝承恩與黃 仁宏間之LINE對話紀錄擷圖、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台北西 區營業處112年11月23日北西字第1121583699號函暨所附1日 所需用電量及電費估算表、111年7月18日報價單、112年3月 20日現場照片、合鴻公司申購單、報價單等在卷可稽(見偵 查卷第16至19頁、第20至21頁、第22至24頁、第29至32頁、 第46至49頁、第75至81頁、第89至91頁、第50至51頁、第94 至97頁、原審卷第25頁、第27頁、第79至81頁),此部分之 事實,首堪認定。  ㈡被告主觀並無意圖為自己不法所有: ⒈據證人即告訴人於原審審理中證稱:伊沒有明確跟被告說本 案電錶是伊所有而非本案房屋所使用,伊認為他都知道,那 個電箱就在他工廠裡面,外面是室外箱,室內箱在裡面等語 (見原審卷第56頁),則告訴人既然於被告承租本案房屋之 前後,未明確告知或於租賃契約中詳載電錶之位置,或本案 電錶非告訴人所得使用等情,則被告是否明知該電錶確為告 訴人住家使用一事,已有疑問;復參諸證人即告訴人於原審 審理中證稱:本案電錶上面沒有註記電號或記號,伊已經很 久沒有使用該電錶了,是備用電箱等語(見原審卷第52至53 頁),佐以本案電錶裝設之位置,與本案房屋內擺設之冷凍 庫等位置,僅有一牆之隔,此業據證人即告訴人及謝承恩於 原審中均證述在卷(見原審卷第57頁、第63頁),且該處設 有多個電錶相鄰,於各個電錶上均未有門牌號碼或戶號等情 ,有現場照片可憑(見偵查卷第46頁、第47頁、第49頁、第 78頁),衡情本案電錶既然相鄰本案房屋,且在本案房屋之 牆外,又無從於外觀上分辨究係何戶所得使用,則被告辯稱 其斯時不清楚本案電錶非其所有,方由接電人員謝承恩誤接 一事,難認與常情相違。  ⒉再互核證人謝承恩於偵查及原審中證稱:伊當時受黃仁宏之 委託,至合鴻公司安裝新一組冷凍機,被告跟黃仁宏都沒有 指示伊要接哪個電,也沒有人與房東聯繫確認合鴻公司使用 的電錶是哪個,電錶上都沒有註記號碼跟門牌,伊不會看有 幾個電錶。當天伊跟師父依現場判斷,以伊工作的職責,伊 不會看外面的電箱,而且外面很多電箱、很複雜,只會看業 主裡面的電哪一個是符合正常、安全、容量可以接的電。伊 在接電前看到合鴻公司場內有一顆無熔絲開關,該室內電箱 乘載的安培數很剛好,伊認知該業主屋內無熔絲開關下方就 是可以接電的地方。該開關電線接到外面一顆電錶,該顆是 合鴻公司的,所以理應接到他們公司的電錶,伊自己判斷屋 主方的牆內可使用的電應該都是合鴻公司的電。黃仁宏於11 2年3月20日告知伊接到告訴人的本案電錶,伊才知道伊接錯 電等語(見偵查卷第56頁;原審卷第58至64頁),及證人黃 仁宏於警詢、偵查中證稱:112年3月20日當天房東報案,伊 才知道冷凍庫的壓縮機接到房東家的本案電錶,當晚伊問安 裝的師傅謝承恩,他說巷子旁有很多電錶,他於111年8月間 找一顆可以用的電錶接上去,那顆電錶上沒有電號,當時也 不知道合鴻公司所使用電錶的電號為何,所以謝承恩不知道 那是別人的電錶。伊之後有詢問房東到底哪個電錶是伊等的 ,所以當天有將接錯的電錶拔除後,再接到伊等的電錶上。 伊等不是水電專業,不知道有分這麼多電錶,全部電錶都掛 在建物外,伊等直覺認為都是伊等的電錶,沒有思考這問題 或問房東。本案電錶在建物外,只有一牆之隔等語(見偵查 卷第11至12頁、第55至56頁);及觀諸被告所提出與謝承恩 接洽安裝冷凍庫之對話紀錄中(見原審卷第91至95頁),均 查無被告有何具體指示謝承恩應如何接電之內容,堪認被告 並未指示黃仁宏或謝承恩應將分電開關之電接在本案電錶上 ,而係謝承恩依照現場之判斷,認為合鴻公司場內有一顆無 熔絲開關,該開關之電線得以接到室外之本案電錶,即自行 認定本案電錶為合鴻公司所得使用,方接上該電錶之情,自 難認被告有何明知本案電錶為告訴人所有,卻仍故意指示黃 仁宏或謝承恩接上本案電錶以此竊電一事為真。 ⒊至於證人吳銘展雖於偵查中證稱:伊是告訴人所提供錄影檔 的水電師傅,外面備用電錶下方有個洞穿進室內總開關下方 ,有做一個分電開關,分電開關下面的電線又沿著鋁窗出來 拉到冷凍庫等語(見偵查卷第83至84頁),固可證明合鴻公 司場內之室內總開關下方設有一分電開關,該分電開關下方 之電線拉到冷凍庫,再接上本案電錶等情,縱認該分電開關 為被告委由不知情之水電師傅所裝設,但就接電至本案電錶 部分,卷內上揭證據既難認定被告有何明知本案電錶為告訴 人所有,卻親自接電,或明確指示員工黃仁宏或師傅謝承恩 接本案電錶之行為,該證人之證詞,仍難為被告主觀上有竊 電故意之佐證。 ⒋告訴人雖到庭證稱被告已非第一次竊電等語,然其自稱該次 之電箱與本案電錶不同(見原審卷第57頁),是否得以此逕 認本案被告主觀上確知本案電錶為告訴人所有一事,亦有疑 義,況告訴人所述之情節並無任何證據可佐(見原審卷第57 至58頁),實難單憑告訴人上開所述被告有竊電之前例,即 得作為本案不利於被告之認定。 ㈢公訴意旨所舉上開供述、非供述證據,僅能證明合鴻公司有 加裝分電開關,該公司之冷凍庫之分開電開關有接至本案電 錶之事實,尚不能證明被告主觀上有竊取電能之犯意,而有 公訴意旨所指之犯行。 ㈣綜上所述,公訴人所舉之事證,無從使通常一般之人不致有 所懷疑,而得確信被告主觀上明知本案電錶為告訴人所有, 卻仍故指示黃仁宏或謝承恩將分電開關接上本案電錶之事實 ,是檢察官提出之證據,或其指出證明之方法,未能使本院 之心證達到確信其為真實之程度,應認舉證尚有不足,難據 以為被告不利之認定,自應為被告無罪之諭知。 四、原審本於同上之見解,以不能證明被告有檢察官所指竊盜犯 行,而為被告無罪之諭知,其認事用法,核無不合。檢察官 上訴意旨略以:謝承恩僅係受任至合鴻公司裝設分電開關之 水電人員,並非業主,理當係受業主即被告之指示而為施作 。告訴人亦以被告受頂讓該公司時,其前手鄭映若有告知被 告電錶之位置,且電錶係裝設在觀海大道268號公共走道, 並非設在住宅内為由,被告身為合鴻公司負責人,既稱不知 道自己的電表是哪一個,又稱知道公司的電錶是6號電錶, 前後矛盾,且被告既辯稱:不知道電錶是哪一個,豈無「縱 使接到房東的電表也無所謂」之不確定故意?而該分開關既 能供大型冷凍庫使用,安裝該分開關,理應有相當專業技能 並支出相當費用,否則豈會平白無故出現在被告公司「内」 ?縱使是身為負責人之被告及廠長黃仁宏,如何對該「分開 關」一無所知?何人能擅自未經被告及被告公司同意,擅自 、免費進入被告公司内,加裝該「分開關」,恰好足供新冷 凍庫之電壓使用,再者,被告公司既需使用大型冷凍庫,被 告若不知電錶是哪一個,應向告訴人確認等語。惟查:本案 電錶既然相鄰本案房屋,且在本案房屋之牆外,又無從於外 觀上分辨究係何戶所得使用,則被告辯稱其斯時不清楚本案 電錶非其所有,方由接電人員謝承恩誤接一事,難認與常情 相違。又被告並未指示黃仁宏或謝承恩應將分電開關之電接 在本案電錶上,而係謝承恩依照現場之判斷,認為合鴻公司 場內有一顆無熔絲開關,該開關之電線得以接到室外之本案 電錶,即自行認定本案電錶為合鴻公司所得使用,方接上該 電錶之情,自難認被告有何明知電錶為告訴人所有,卻仍故 意指示黃仁宏或謝承恩接上本案電錶以此竊電一事為真,業 據原審詳予說明其證據取捨論斷之心證理由,而證據取捨屬 事實審法院權限,苟其採證不違反經驗法則、論理法則,自 無不當可言,檢察官僅就原審證據取捨持相異之評價,難認 已盡舉證之責。又檢察官聲請聲請勘驗告訴人提供之現場影 片檔,經勘驗結果僅為告訴人發現時在現場指訴被告竊電之 片面指訴,尚難證明被告有故意竊電之犯意,有本院勘驗筆 錄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56頁),此部分僅為告訴人陳述之 一部分,亦難為被告不利之認定。檢察官執前事由提起上訴 ,並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被告經本院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不到庭,爰不待其陳述,   為一造辯論判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68條、第371條,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許梨雯提起公訴,檢察官董怡臻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9  日 刑事第九庭審判長法 官 潘翠雪 法 官 商啟泰 法 官 許文章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上訴。 書記官 蘇柏瑋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9  日

2024-10-29

TPHM-113-上易-1276-20241029-1

士簡
士林簡易庭

返還租賃房屋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士簡字第1152號 原 告 鄭映芳 被 告 合鴻冰品有限公司 兼 上一人 法定代理人 丁健翔 上列當事人間返還租賃房屋事件,於中華民國113年9月27日言詞 辯論終結,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將門牌號碼新北市○○區○○○道○○○號一及二樓房屋騰空遷讓 返還原告。 訴訟費用新臺幣伍仟玖佰伍拾元及自本判決確定翌日起至清償日 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得假執行。   訴訟標的及理由要領 一、被告經合法通知無正當理由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 事訴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聲請,由其一造 辯論而為判決。 二、法院判斷:原告主張之事實及請求權基礎,業據提出如起訴 狀所附之文件資料為證。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陳述 ,亦未提出答辯狀為爭執,應堪認原告之主張為真實。從而 ,原告依租賃契約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為如主文第1項所示 之給付,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三、本件係就民事訴訟法第427條第1項適用簡易程序所為被告敗   訴之判決,依民事訴訟法第389條第1項第3款規定,應依職 權宣告假執行,並依職權確定訴訟費用額為新臺幣5,950 元 (第一審裁判費)及自本判決確定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 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由被告負擔。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1  日          士林簡易庭法 官 張明儀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 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1  日                書記官 劉彥婷

2024-10-11

SLEV-113-士簡-1152-20241011-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