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孫禮發

共找到 4 筆結果(第 1-4 筆)

北簡
臺北簡易庭

給付修繕費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北簡字第10039號 原 告 新東好鄰居管理委員會 法定代理人 林立仁 訴訟代理人 徐瑞霞律師 孫禮發 被 告 黃廖彩雲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修繕費事件,經本院於中華民國114年3月 11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肆萬捌仟貳佰陸拾肆元,及自民國一百一 十四年三月六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肆萬捌仟貳佰陸拾肆元為原 告預供擔保後,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擴張或 縮減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不甚礙被告之防禦及訴訟之終結 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第3款、第7款定有 明文。本件原告起訴時原聲明請求:被告黃廖彩雲、連林愛 、李黃育英、廖世雄、連月娥、連月瑜、連秀蘭各應給付如 民事起訴狀所載之金額暨遲延利息,有民事起訴狀可考(見 本院卷第9-10頁)。旋原告與被告連林愛、連月娥、連月瑜 、連秀蘭等4人於本院達成調解,有調解筆錄可按(見本院 卷第109-110頁);被告李黃育英因於起訴前已死亡,業經 本院裁定駁回,亦有裁定可稽(見本院卷第143頁);又原 告陳明被告廖世雄部分已於起訴後給付,乃具狀撤回對被告 廖世雄之起訴(見本院卷第185頁);嗣原告於訴訟中確認 聲明為:被告黃廖彩雲應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48,264元 ,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 之五計算之利息,核屬縮減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且不甚礙 被告之防禦及訴訟之終結,依前開規定,應予准許。又被告 黃廖彩雲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 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准由其 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二、原告主張略以:被告黃廖彩雲為原告所管理之位於臺北市松 山區之新東好鄰居社區區分所有權人,被告黃廖彩雲所有建 物門牌號碼為臺北市○○區○○街00號4樓。緣新東好鄰居社區 地下室前因發現天花板及柱有鋼筋裸露情況,經結構技師出 具報告評估建議修繕以維居住安全,原告社區於民國111年4 月17日召開111年度第2次區分所有權人會議決議同意對地下 室進行修復,每戶按持有建物面積/本棟建物總面積進行分 攤。原告依前述決議於112年4月14日與頤嘉營造股份有限公 司簽約進行修復補強工程,於112年5月18日完工並完成驗收 ,原告並已依約給付工程款予施工廠商。上開修繕費用則依 各戶區分所有權比例製作分攤名冊計算分攤修繕費用,據此 被告黃廖彩雲應給付48,264元之分攤修繕費用。原告另已多 次以公告、發函催繳、聲請調解等方式請求付款,詎被告黃 廖彩雲經原告催討迄未繳納,爰起訴以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 10條第2項、原告社區111年4月17日111年度第2次區分所有 權人會議決議等請求被告如數給付上開金額暨遲延利息等語 。並聲明:被告黃廖彩雲應給付原告48,264元,及自起訴狀 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 息。 三、被告既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供本院審酌。 四、本院得心證之理由  ㈠經查,原告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提出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 局113年1月25日北市都建字第1126052901號同意備查函文、 111年4月17日區分所有權人大會會議紀錄、原告111年7月23 日新東街社區字第111021003號函、被告黃廖彩雲所有建物 登記第三類謄本、原告111年9月23日新東街社區字第111021 006號函、建物登記第二類謄本、被告黃廖彩雲所有建物登 記第三類謄本、各區分所有權人應給付修繕費之計算明細表 等件為憑(見本院卷第19-25、33-37、101-103、133、171- 175頁),而被告既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爭執,復未提出 書狀答辯,依本院審酌原告所提證據,堪認原告所主張之事 實洵可採認。  ㈡按「共用部分、約定共用部分之修繕、管理、維護,由管理 負責人或管理委員會為之,其費用由公共基金支付或由區分 所有權人按其共有之應有部分比例分擔之,但修繕費係因可 歸責於區分所有權人或住戶之事由所致者,由該區分所有權 人或住戶負擔,其費用若區分所有權人會議或規約另有規定 者,從其規定」,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10條第2項定有明文 ,是區分所有權人本應依區分所有權人規約或會議決議繳納 費用。又區分所有權人大會於111年4月17日開會決議:「⑴ 同意對地下室進行修復:......。⑶再每戶工程費分攤,則 按每戶持有建物面積/本棟建物總面積進行分攤。」,亦有 上開會議紀錄可考(見本院卷第23-24頁)。從而,被告為 區分所有權人卻迄未繳付上開費用,原告依公寓大廈管理條 例第21條規定及上開區分所有權人會議決議請求被告給付如 主文第一項所示金額即屬有據。  ㈢末按遲延之債務,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 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 ,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利率為百分之五;給付無確定期限 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其催告而未為給付, 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人起訴而送達訴狀, 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他相類之行為者,與催 告有同一之效力,民法第233條第1項前段、第203條、第229 條第2項分別有明文規定。本件原告之請求,核屬無確定期 限之給付,自應經原告催告未為給付,被告始負遲延責任。 準此,原告請求被告給付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4年3月 6日(見本院卷第191-195頁)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 計算之利息,核無不合,併予准許。  五、綜上所述,原告據以提起本訴,請求被告給付48,264元,及 自114年3月6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六、本件係就民事訴訟法第427條第1項訴訟適用簡易程序所為被 告敗訴之判決,依同法第389條第1項第3款規定,應依職權 宣告假執行,並依同法第392條第2項規定,依職權宣告被告 如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臺北簡易庭 法 官 陳仁傑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須以違背法令為理由,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 庭(臺北市○○區○○○路0 段000 巷0 號)提出上訴狀。(須 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 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書記官 黃進傑

2025-03-19

TPEV-113-北簡-10039-20250319-3

北簡
臺北簡易庭

給付修繕費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北簡字第10039號 原 告 新東好鄰居管理委員會 法定代理人 林立仁 訴訟代理人 孫禮發 徐瑞霞律師 上列原告與被告黃廖彩雲、李黃育英、廖世雄間請求給付修繕費 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對於被告李黃育英之訴部分駁回。 前項駁回部分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人之權利能力,始於出生,終於死亡;有權利能力者,有 當事人能力,民法第6條、民事訴訟法第40條第1項分別定有 明文。又按被告無當事人能力,且不可補正者,法院應以裁 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3款規定甚明。 二、經查,本件原告雖以李黃育英為被告,惟李黃育英於起訴前 之民國107年7月7日即已死亡,有戶籍謄本(除戶全部)附 卷可稽。又原告於113年7月3日始提起本件訴訟,亦有本院 蓋於民事起訴狀之收狀戳在卷可按,依上開規定,被告李黃 育英死亡後即喪失權利能力,自無民事訴訟當事人能力,而 此情形為無法補正之事項,爰以裁定駁回原告此部分之訴。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3款、第95條、第78條, 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7   日          臺北簡易庭 法 官 陳仁傑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7   日                書記官 黃進傑

2024-11-07

TPEV-113-北簡-10039-20241107-2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妨害名譽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易字第1040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孫禮發 上列被告因妨害名譽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3 年度調院偵字第2691號),本院認不宜以簡易判決處刑(113年 度簡字第2566),改依通常程序審理,判決如下:   主 文 孫禮發犯公然侮辱罪,處罰金新臺幣柒仟元,如易服勞役,以新 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事 實 孫禮發與陳立軒素不相識,孫禮發於民國113年2月15日18時26分 許,駕駛車牌號碼0000-00號自用小客車,行駛在臺北市松山區 三民路由北往南方向外側車道,行經該路段5號前,見行駛在其 車輛前方,由陳立軒駕駛之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車速 緩慢而心生不滿,旋即長按喇叭催促之,並基於公然侮辱之犯意 ,在不特定人得以共聞共見之市區道路上,駕駛上開車輛至陳立 軒車旁,開啟車窗,以「你是白癡不會轉是不是阿」、「幹你不 會按喇叭是不是阿」、「媽的你繼續拍」、「跟白癡一樣」、「 渾蛋」等語(下稱本案言論)辱罵陳立軒,足以貶損陳立軒之社 會評價。嗣陳立軒報警循線查獲上情。   理 由 壹、程序方面 一、按法院認為應科拘役、罰金或應諭知免刑或無罪之案件,被 告經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不到庭者,得不待其陳述逕行判決 ,刑事訴訟法第306條定有明文。被告孫禮發經本院通知於1 13年10月23日進行審理程序,審理傳票並於同月4日對其住 所為送達,然於上開審理期日,被告卻無正當理由而未到庭 ,且其並無在監在押之情形,有本院送達證書、同月23日之 報到單、審判筆錄、被告在監在押全國紀錄表及本院公務電 話紀錄在卷可稽,本院審酌犯罪事實及卷內證據,認被告所 為應處罰金之刑(詳後述),爰不待其到庭陳述,逕行判決 。 二、證據能力部分 (一)按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外之陳述,雖不符刑事訴訟法第159 條之1至第159條之4之規定,而經當事人於審判程序同意作 為證據,法院審酌該言詞陳述或書面陳述作成時之情況,認 為適當者,亦得為證據;當事人、代理人或辯護人於法院調 查證據時,知有第159條第1項不得為證據之情形,而未於言 詞辯論終結前聲明異議者,視為有前項之同意。刑事訴訟法 第159條之5第1項、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本件檢察官及被告 對於本判決所引用下列各項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外之陳述部 分,於言詞辯論終結前均未聲明異議,茲審酌該等審判外言 詞及書面陳述作成時之情況,並無不宜作為證據之情事,依 上開規定,即得為證據。 (二)又本案認定事實所引用之其餘卷內非供述證據,並無證據證 明係公務員違背法定程序取得,依刑事訴訟法第158條之4規 定反面解釋,均有證據能力。 貳、認定犯罪事實所憑之證據及理由 一、被告於本院審理時未到庭,於偵訊時固不否認有於如事實欄 所示之時、地,對告訴人陳立軒口出本案言論,然矢口否認 有何公然侮辱犯行,辯稱:我不是罵告訴人,是認為告訴人 未專心開車而評價告訴人之駕車行為云云。經查: (一)被告有於如事實欄所示之時、地,對告訴人為本案言論,業 據被告於警詢及偵訊中坦承不諱(見偵卷第8至9頁、調院偵 卷第32頁),核與告訴人指述之犯罪情節相符(見偵卷第11 至12頁,調院偵卷第27至28頁),並有告訴人行車紀錄器影 像檔案暨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勘驗報告附卷可稽(見調院偵 卷第23至24頁、影音光碟資料袋),此部分被告之自白與事 實相符,堪以認定。 (二)按刑法所稱之「公然侮辱」行為,係指依個案之表意脈絡, 表意人故意發表公然貶損他人名譽之言論,已逾越一般人可 合理忍受之範圍;經權衡該言論對他人名譽權之影響,及該 言論依其表意脈絡是否有益於公共事務之思辯,或屬文學、 藝術之表現形式,或具學術、專業領域等正面價值,於個案 足認他人之名譽權應優先於表意人之言論自由而受保障者, 司法院憲法法庭113年度憲判字第3號判決(下稱憲法法庭判 決)主文為此明示。復觀之上開憲法法庭判決之理由,尚強 調負面性言論必須對他人之心理狀態或生活關係造成不利影 響,甚至自我否定其人格尊嚴,從而直接貶損其平等主體地 位始足構成刑法之「侮辱」,如果只是侵犯個人主觀感受之 「名譽感情」,非刑罰保障之法益,不得以公然侮辱罪相繩 。經查: 1、被告為本案言論前,即已持續在告訴人車輛後方持續朝告訴 人鳴按喇叭長達20餘秒,嗣於超車後,旋即為本案言論,期 間告訴人並無回應被告之舉,有上開行車紀錄器影像檔案暨 勘驗報告附卷(見調院偵卷第32頁、影音光碟資料袋)可查 ,可見被告非被動防禦或無辜被牽扯捲入,始為本案言論, 而係主動、單方面挑起爭端之人。 2、再細繹上開勘驗結果,佐以告訴人於警詢時指述:我駕駛於 上揭路段最右車道欲右轉時,公車於前方載客,公車切走後 ,前方還有另一台自小客車臨停在路旁,因車流量眾多,致 無法繞過,我便打左轉方向燈等待時機切出,被告車輛當時 在我後方,對我長按喇叭,而後於停等紅燈時,他又停在我 旁邊對我辱罵等語(見偵卷第11至12頁),可知告訴人於被 告為本案言論前,無應禮讓而未禮讓,或違規、危險駕車行 為,致被告主觀上認告訴人駕車行為恐招致危害或危及其行 車安全之情。是循上述被告本案言論之整體脈絡,其口出本 案言論既難認有何促進公共事務之思辯,或屬文學、藝術之 表現形式,或具學術、專業領域等正面價值,亦難認僅單純 宣洩對於告訴人之不滿,實因告訴人之行車方式不符合其意 ,出於嘲弄、攻訐,而針對告訴人名譽人格恣意攻擊之行為 。 3、又行車用路為吾等生活之一環,倘僅因他人駕車之行為阻礙 自己之行車速度或便利,即能以一時情緒宣洩為由,朝該他 人施以侮辱性或嘲諷之言論,恐將使言論自由之保障無限上 綱。依前,一般理性之第三人在場見聞被告所為本案言論之 前因後果與所有客觀情狀作綜合考量後,應認被告之行為已 達足以貶損告訴人之人格或人性尊嚴,而屬不可容忍之程度 ,當不能再主張其所言應受言論自由之保護,而已該當刑法 公然侮辱罪之主客觀構成要件,並具有違法性。 4、又本案被告辱罵之地點為臺北市松山區三民路之市區道路, 屬不特定人得以共聞共見之狀態。綜上,被告所為主觀上具 公然侮辱之犯意,客觀上亦有公然侮辱犯行,可以認定。被 告上揭所辯,核屬卸詞,要無可採。 二、綜上,本件事證明確,被告犯行堪以認定,應予依法論科。 參、論罪科刑 一、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09條第1項之公然侮辱罪。 二、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僅因不滿告訴人行車方 式,即以本案言論辱罵告訴人,因而貶抑其名譽及人格尊嚴 ,應予適度之非難,兼衡被告否認犯行,未與告訴人和解之 犯後態度,及其自陳之智識程度、家庭經濟與生活狀況等一 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如易服勞役之折算標 準。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52條、第299條第1項前段、第306 條,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林黛利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檢察官許佩霖到庭執 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6  日          刑事第三庭  法 官 黃文昭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於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 理由請求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 本之日期為準。                 書記官 周豫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7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309條 公然侮辱人者,處拘役或9千元以下罰金。 以強暴犯前項之罪者,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1萬5千元以 下罰金。

2024-11-06

TPDM-113-易-1040-20241106-1

北簡
臺北簡易庭

給付修繕費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北簡字第10039號 原 告 新東好鄰居管理委員會 法定代理人 林立仁 訴訟代理人 孫禮發 徐瑞霞律師 上列原告與被告黃廖彩雲、李黃育英、廖世雄間請求給付修繕費 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七日內,補正被告黃廖彩雲、李黃育英、 廖世雄之年籍資料、身分證字號,並檢附被告之最新戶籍謄本( 戶籍謄本記事欄不得省略)暨其所有建物登記第一類謄本到院, 逾期不補正,即裁定駁回本件訴訟。   理  由 一、按起訴,應以訴狀表明下列各款事項,提出於法院為之: 當事人及法定代理人。訴訟標的及其原因事實。應受判決 事項之聲明;及當事人書狀,除別有規定外,應記載下列各 款事項:…… 應為之聲明或陳述。供證明或釋明用之證據 。附屬文件及其件數。…;如起訴不合此等程式,法院應定 期命其補正,逾期未補正,應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 244條、第116條第1項第4至6款、第249條第6款分別定有明 文。 二、經查,原告起訴請求被告黃廖彩雲、李黃育英、廖世雄給付修繕費,惟起訴狀僅記載被告之姓名及送達地址,並未提出其等之年籍、身分證字號等足以具體特定當事人之事項,致本院無從確定被告之當事人能力及住居所,無法特定具體當事人,核與前開應備程式不合,應予補正。爰命原告應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7日內補正如主文所示內容,逾期未補正者,即駁回本件訴訟。原告另應檢附被告所有建物登記第一類謄本,附此敘明。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1  日          臺北簡易庭 法 官 陳仁傑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1  日                書記官 黃進傑

2024-10-21

TPEV-113-北簡-10039-20241021-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