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張又勻

共找到 103 筆結果(第 1-10 筆)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給付工程款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09年度建字第5號 上 訴 人 上禾營造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曾勇智 被 上訴人 兆赫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啟瑞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工程款事件,上訴人不服本院民國114年2 月27日所為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惟未據繳納裁判費。查本件上 訴人之上訴利益金額為新臺幣(下同)3,712萬6,161元,應徵第 二審裁判費35萬7,244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442條第2項規定, 限上訴人於收受本裁定後5日內如數向本院繳納,逾期未補繳, 即駁回其上訴,特此裁定。另請併依民事訴訟法第441條之規定 按被上訴人數提出上訴理由狀繕本到院,附此敘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民事第七庭 法 官 趙悅伶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書記官 張又勻

2025-03-26

PCDV-109-建-5-20250326-2

消債更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更生事件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780號 聲 請 人 鐘玉麟(原名鐘東和、鐘少鴻) 代 理 人 張家榛律師 上列當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更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甲○○自中華民國114年3月25日上午11時起開始更生程序。 本件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理 由 一、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消費者債 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所定更生程序,清理其債務; 債務人無擔保或無優先權之債務總額未逾新臺幣(下同)12 ,000,000元者,於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前,得 向法院聲請更生;債務人對於金融機構負債務者,在聲請更 生或清算前,應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商債務清償方案 ,或向其住、居所地之法院或鄉、鎮、市、區調解委員會聲 請債務清理之調解;協商或調解成立者,債務人不得聲請更 生或清算,但因不可歸責於己之事由,致履行有困難者,不 在此限,消債條例第3條、第42條第1項、第151條第1項、第 7項定有明文。又法院開始更生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年、 月、日、時,並即時發生效力;法院裁定開始更生或清算程 序後,得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或清算程序,必要時得選任 律師、會計師或其他適當之自然人或法人一人為監督人或管 理人,消債條例第16條第1項定有明文。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於民國93年與友人投資機車燈具 ,起初淨利尚可支應每月個人生活開銷及2名未成年子女扶 養費,嗣因公司訂單量增加,需增資購買相關備品,遂向土 地代書借款,因無法支付高額利息及本金,致公司經營不善 而倒閉,期間為維持生活開銷,以卡養卡、以債養養,積欠 高額債務無法清償,殊有透過更生程序,清理其債務之必要 ,爰依法聲請更生等語。 三、經查:  ㈠本件聲請人於民國113年8月12日向本院聲請債務清理前置調 解,嗣於113年11月19日進行調解程序,最大債權金融機構 台新銀行提出每期(月)清償15,000元,年利率0%,共180 期之協商還款方案,惟聲請人無法負擔,進而調解不成立等 情,業經本院職權調取本院113年度司消債調字第917號更生 事件調解案卷全卷可參。是以,本件聲請人所為本件更生聲 請可否准許,應審究聲請人其現況是否有「不能清償債務或 有不能清償之虞」之情事而定。  ㈡聲請人主張其有不可歸責於己致履行有困難之事由,以及有 不能清償債務之情事存在之事實,業據提出財產及收入狀況 說明書、債權人暨債務人清冊、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 當事人綜合信用報告、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資料清單、11 1至112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勞保被保險人投 保資料表、戶籍謄本;且聲請人陳明其現擔任論件酬之按摩 師,平均每月收入約29,000元(以聲請人陳報之薪資平均計 算),此有民事陳報狀(一)、切結書、勞保投保資料(見 消債更卷第12至16頁;勞保投保資料見司消債調卷)。復經 本院依職權函詢新北市政府社會局,依該機關函復內容所示 ,聲請人目前確無申領各項政府補助或津貼,據此,關於聲 請人上開陳述,本院判斷應堪可信,是暫核以29,000元為其 目前每月可支配所得。  ㈢按債務人必要生活費用,以最近一年衛生福利部或直轄市政 府所公告當地區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定之,消債條例 第64條之2第1項定有明文。經查,聲請人主張其目前每月之 必要生活費用為伙食費8,000元、電話費1,400元、交通費1, 000元、日用雜支及醫療費1,000元、房租8,500、水電瓦斯 費1,000元,合計20,900元等情(見司消債調卷之財產及收 入狀況說明書),上開支出已逾114年度新北市每人每月最 低生活費用之1.2倍即20,280元,聲請人上開支出是否必要 ,並非無疑。再按消債條例之立法目的,乃為兼顧債權人、 債務人雙方之利益,對陷於經濟上困境之消費者,使其透過 重建型之更生程序或清算型之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藉以妥 適調整債務人與債權人及其他利害關係人間之權利義務關係 ,保障債權人獲得公平受償,並謀求消費者經濟生活之重建 復甦機會。是以,債務人為使其有經濟復甦更生之機會,自 應以誠實及信用之原則面對自己之債務,積極勉力謀求更生 償債方案,除應積極開源努力勤奮工作以增加收入償還債務 外,尚須節流儉樸其生活需求而適當控制其支出,以達成勉 力履行債務,並應依一般生活所需及合理範圍予以計算消費 支出,方屬合理,因之消債條例第64條之2第1項明定:「債 務人必要生活費用,以最近一年衛生福利部或直轄市政府所 公告當地區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一點二倍定之」。而聲請人 復未提出其他事證足資證明前開費用均屬必要支出,是聲請 人每月必要支出應以20,280元為定,逾此範圍即不予計入。  ㈣聲請人復主張其每月須支出扶養母親(扶養義務人3名)費用 5,000元,本院審酌聲請人母親為83歲(31年出生),現居 地為新北市土城區,每月領有老人年金4,049元,有戶籍謄 本、聲請人母親之郵局存摺封面暨內頁明細(消債更卷第18 至23頁;戶籍謄本見司消債調卷)可憑,堪認有受扶養之必 要,其陳報之扶養費數額5,000元未逾其應負擔之新北市政 府所公告之114年度新北市最低生活費之1.2倍扣除補助費用 即5,410元(計算式:【16,900元×1.2倍-老人年金補助4,04 9元】÷3名扶養義務人=5,410元),故就聲請人此部分主張 ,本院認為尚屬有理。因此,聲請人每月生活必要支出合計 應為25,280元(計算式:20,280元+母親扶養費5,000元=25, 280元)。  ㈤從而,聲請人每月可支配收入29,000元扣除每月生活必要支 出25,280元後,尚餘3,720元(計算式:29,000元-25,280元 =3,720元)可供清償債務,聲請人現年60歲(00年0月生) ,距勞工強制退休年齡(65歲)約有5年,惟其每月以上開 餘額3,720元清償債務3,069,502元,尚需69年(計算式:3, 069,502元÷3,720元÷12=69年,年以下四捨五入),足認有 不能清償債務之情事,應予更生重建生活,始符消費者債務 清理條例協助債務人重建更生之立法本意。 四、綜上所述,本件聲請人為一般消費者,並未從事營業活動, 其有不能清償債務之情,又其所負無擔保或無優先權之債務 並未逾12,000,000元,且未經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 破產,復查無消債條例第6條第3項、第8條或第46條各款所 定駁回更生聲請之事由存在,則聲請人聲請本件更生,即屬 有據,應予准許。 五、至於聲請人於更生程序開始後,應另提出足以為債權人會議 可決或經法院認為公允之更生方案以供採擇(聲請人應盡所 能節約支出,並應努力工作以增加還款之成數及總金額,以 提出合理之更生方案),俾免更生程序進行至依消債條例第 61條規定應行清算之程度。而司法事務官於進行本件更生程 序、協助債務人提出更生方案時,應依債務人之薪資變化、 社會常情及現實環境衡量債務人之償債能力,並酌留其生活 上應變所需費用,進而協助債務人擬定允當之更生方案,始 符消債條例重建債務人經濟生活之立法目的,附此敘明。 六、依消債條例第11條第1項、第45條第1項、第16條第1項,裁 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民事第七庭  法 官 趙悅伶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本裁定已於民國114年3月25日上午11時公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書記官 張又勻

2025-03-25

PCDV-113-消債更-780-20250325-2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拆屋還地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517號 原 告 陳振龍 訴訟代理人 張利瑋 曾彥賓 上列原告與被告郭慧卿、徐緯耀、徐美秀間因請求拆屋還地事件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五日內補正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逾期即 駁回其訴。   理 由 一、按原告之訴有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之情形者,依其 情形可以補正經審判長定期間命其補正而不補正者,法院應 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按起 訴,應以訴狀表明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同法第244條第1項 第3款亦有規定。而聲明可稱為請求判決之結論,即當事人 請求法院應為如何判決之聲明,如當事人獲勝訴判決,該聲 明即成為判決主文,如為給付之請求,則成為將來據以強制 執行之依據及範圍,是以訴之聲明,須明確特定,適於強制 執行。 二、經查,本件原告起訴請求拆屋還地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 裁判費,而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應以原告訴請被告拆除之地上 物占用新北市○○區○○段000地號土地之土地價額,加計附帶 請求被告給付於起訴前所生之不當得利金額,合併計算以核 定之。然依原告起訴狀記載,其訴之聲明第2項係請求「被 告應依照不當得利、侵權行為等規定,給付相當於租金之金 額或賠償」,未載明請求被告給付相當於租金之金額或賠償 之金額為何,致本院無從核定本件訴訟標的價額。依上開規 定,原告起訴不合法,茲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5日內補正其 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逾期不補正,即駁回原告之訴。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民事第七庭  法 官 趙悅伶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書記官 張又勻

2025-03-25

PCDV-114-補-517-20250325-1

消債更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更生事件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492號 聲 請 人 游穎潔(原名游佳陵) 代 理 人 洪大植律師(法律扶助) 上列當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更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消費者債 務清理條例所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消費者債務 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第3條定有明文。揆諸消債條例 之立法目的,乃在於使陷於經濟上困境之消費者,得分別情 形利用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債務,藉以妥適調整債務人與債 權人及其他利害關係人之權利義務關係,保障債權人之公平 受償,並謀求消費者經濟生活之更生機會,從而健全社會經 濟發展。惟私法上債之關係,係以當事人間之信賴關係為基 礎,為社會經濟組織之重要支柱,故當事人於以法律行為追 求自己之利益之際,亦應顧及對方之利益,並考量債權債務 在社會上的作用,本於誠實及信用之原則,行使其債權及履 行其債務,故消費者欲以消債條例調整其所負義務,自應本 於誠信原則之本旨,僅在其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 而使其陷於經濟上之困境時,始得准許之,以避免藉此善意 之立法而惡意圖謀減免債務,致使社會陷於道德危險。準此 ,債務人若有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債務之虞,且客觀 上並無濫用更生或清算程序之情事,自應使其藉由消費者債 務清理條例所定程序以清理債務。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因前配偶做生意以聲請人名義借 貸所生,債務金額已達新臺幣(下同)4,935,334元,尚未 計算持續累計之利息、違約金,而聲請人為民國73年出生, 至法定退休年齡65歲,尚有25年,然聲請人須扶養105年出 生之2名未成年子女,故有不能清償債務之情事,爰依法聲 請更生等語。 三、經查:  ㈠本件聲請人於113年5月1日向本院聲請債務清理前置調解,嗣 於113年7月17日進行調解程序,因最大債權金融機構台新銀 行未到場而調解不成立等情,經本院調取113年度司消債調 字第445號更生事件調解卷宗可參。是以,本件聲請人所為 本件再次聲請更生可否准許,應審究聲請人其現況是否有「 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之情事而定。  ㈡聲請人主張其有不可歸責於己致履行有困難之事由,以及有 不能清償債務之情事存在之事實,業據提出財產及收入狀況 說明書、債權人暨債務人清冊、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 當事人綜合信用報告、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資料清單、11 0至112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勞工保險被保險 人投保資料表、聲請人金融機構存摺封面暨內頁明細等件為 證;聲請人陳明其現於沐爵烘焙坊擔任外場店員,每月收入 約24,528元,曾領取育兒津貼每月5,000元,另於113年11月 以前前夫給付每月40,000元撫養費,嗣因聲請人尋得正職工 作將每月撫養費調降為20,000元,此有民事補正狀、郵局存 褶封面暨內頁明細、薪資單、員工在職證明書在卷可稽(見 消債更卷第47至50、53至59頁),亦與其當庭陳述之內容相 符(見消債更卷第85至86頁),復經本院依職權函詢新北市 政府社會局,依該機關函復內容所示,聲請人分別於109年 、110年分別領有30,000元之急難紓困補助,聲請更生前二 年之111年無急難紓困補助紀錄,據此,關於聲請人上開陳 述,本院判斷應堪可信,是暫核以49,528元(計算式:每月 收入24,528元+每月育兒津貼5,000元+前夫撫養費20,000元= 49,528元)為其目前每月可支配所得。  ㈢又聲請人陳報其每月必要支出依所居住縣市最低生活標準之1 .2倍計算,即依新北市政府所公告之114年度新北市最低生 活費16,900元之1.2倍計算即20,280元,經核符合消債條例 第64條之2第1項規定;且依消債條例施行細則第21條之1第3 項規定,聲請人若表明以行政院衛生福利部公布之最低生活 費1.2倍計算必要支出,毋庸記載原因、種類及提出證明文 件,是聲請人上開主張應為可採。聲請人又主張其每月尚須 支出扶養未成年子女1名費用10,140元(扶養義務人2名)等 情,考量聲請人與配偶應同盡扶養之責,其陳報之扶養費數 額10,140元未逾其應負擔之最低生活費1.2倍即10,140元( 計算式:20,280元×1名未成年子女÷2名扶養義務人=10,140 元),故就聲請人此部分主張,本院認為尚屬有理,其屬每 月生活必要支出之未成年子女扶養費應為10,140元。因此, 聲請人每月生活必要支出合計應為30,420元(計算式:20,2 80元+未成年子女扶養費10,140元=30,420元)。  ㈣從而,聲請人每月可支配收入49,528元扣除每月生活必要支 出30,420元後,尚餘19,108元(計算式:49,528元-30,420 元=19,108元)可供清償債務,其每月以上開餘額19,108元 清償債務4,935,334元,約需22年(計算式:4,935,334元÷1 9,108元÷12=22年,年以下四捨五入)即可清償完畢;參以 聲請人現年40歲(00年0月生),距法定退休年齡即65歲尚 有25年,仍有長達25年之職業生涯可期,況依聲請人當庭所 述前配偶給付撫養費之情況,尚非無從期待就此部分收入日 後有增加之可能,故聲請人自應於能力範圍內盡力清償債務 ,方符合消債條例兼顧保障債權人公平受償,及重建復甦債 務人經濟生活之立法目的。 四、綜上所述,聲請人具有相當收入,足以維持基本生活,且依 其工作、勞力狀況所具之清償能力以觀,尚非有不能清償債 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之情事存在,核與消債條例第3條所定 「不能清償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之法定要件不合,是本件更 生聲請,為無理由,應予駁回。爰裁定如主文。 五、至聲請人所預納之郵務送達費4,590元,則待本件更生事件 確定後,如尚有賸餘,再檢還予聲請人,併此敘明。 六、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民事第七庭  法 官 趙悅伶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繳納抗 告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書記官 張又勻

2025-03-25

PCDV-113-消債更-492-20250325-2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給付款項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訴字第869號 原 告 聖基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詩朝 訴訟代理人 方裕元律師 被 告 蔡承運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款項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訴訟之全部或一部,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依原告聲請或 依職權以裁定移送於其管轄法院,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 定有明文。當事人得以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前項合意, 應以文書證之,同法第24條第1項前段、第2項規定甚明。次 按前揭關於合意管轄之規定,除專屬管轄外,得排斥其他審 判籍而予優先適用(最高法院103年度台抗字第917號、99年 度台抗字第110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本件原告主張係根據兩造清償協議書之內容,起訴請求被告 給付款項,觀諸該協議書第8條約定可知,兩造就該協議書 所生之爭執而有涉訟時,已合意由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管轄。 再參以本件原告起訴主張之事實,亦無涉於專屬管轄規範之 法律關係,揆諸前揭說明意旨,上開合意管轄約定自得排斥 其他審判籍而優先適用。是本件兩造間因系爭協議書所生之 爭訟自應由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管轄,爰依職權將本件移送於 該管轄法院。 四、依首開法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民事第七庭  法 官 趙悅伶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繳納抗 告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書記官 張又勻

2025-03-25

PCDV-114-訴-869-20250325-1

消債清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清算事件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清字第189號 聲 請 人 鄭雅玲 上列當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清算,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鄭雅玲自中華民國114年3月25日上午11時起開始清算程序 。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清算程序。   理 由 一、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消費者債 務清理條例所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債務人於法 院裁定開始更生程序或許可和解或宣告破產前,得向法院聲 請清算。法院開始清算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年、月、日、 時,並即時發生效力。法院裁定開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後,得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或清算程序。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 下稱消債條例)第3條、第80條前段、第83條第1項、第16條 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於民國95年間離婚後收入不穩定 ,當時除自身生活支出外,尚須扶養斯時未成年之2名子女 ,每月僅靠臨時工收入難以維持生活開銷,遂向銀行申貸, 以債養債,現顯難以清償積欠之債務,爰依法向本院聲請清 算等語。 三、經查:  ㈠聲請人曾與最大債權銀行即國泰世華銀行協商成立,雙方同 意自95年6月起,分120期,年息0%,每月以新臺幣(下同) 15,845元,依各債權銀行債權金額比例清償債務,至全部清 償為止,惟聲請人繳款至96年1月15日,隨即毀諾,有國泰 世華銀行陳報之前置協商資料在卷可參(見消債清卷第63至 68頁)。是本件聲請人聲請清算,依首開規定,須有不能清 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之情事存在外,尚須具有不可歸責 於己之事由,致履行有困難之要件存在。  ㈡按消債條例第151條第7項但書規定「因不可歸責於己之事由 ,致履行顯有重大困難」,並未附加「不可預見」之要件, 亦即該事由並不以債務人「不可預見」為必要。該項但書規 定情形,僅須於法院就更生或清算之聲請為裁判時存在即可 ,不以協商成立後始發生者為限,並與債務人於協商時能否 預見無關。債務人於協商時縱未詳加思考、正確判斷,或可 預見將來履行可能有重大困難而仍冒然簽約成立協商,亦不 能據此即認其履行顯有重大困難係可歸責於債務人(司法院 98年第1期民事業務研究會第24號司法院民事廳消費者債務 清理條例法律問題研審小組意見參照)。經查,聲請人主張 民國95年間與前夫離婚後收入不穩定,除了要扶養斯時2名 未成年子女(蘇辰嘉89年次、蘇辰傑90年次,於95年聲請人 與國泰世華銀行協商成立時,分別為6歲、5歲)因未能尋得 優渥工作收入支應生活開銷,遂向親友借錢支付每月協商金 額,然苦撐10個月仍無法如期還款,僅能勉強維持其必要生 活所需致毀諾等情,有勞保職保被保險人投保資料表、戶籍 謄本可證(見消債清卷第25、26頁、41頁至41頁反面),堪 信聲請人確實於95年至96年間因扶養2名未成年子女開銷較 大而毀諾之情節為真,依前開民事業務研究會結論,聲請人 因收入不敷支出致無法履行協商金額而毀諾,自屬不可歸責 於己之事由,而得聲請清算程序。  ㈢聲請人陳明其現於萬金工業工程有限公司任職每月約14,517 元(計算式:217,762元÷15月=14,517元),另偶爾會接臨 時工,皆為當日結算領現金,每月約7,000元,合計21,517 元(計算式:14,517元+7,000元=21,517元),有其提出之 民事陳報狀、郵局存摺內頁明細、收入切結書附卷可佐(見 消債清卷第70、82至89頁)。復經本院依職權函詢臺中市政 府社會局、勞動部勞工保險局,經該局分別函復聲請人並無 申領相關社會救助、各項勞工保險津貼及補助(見消債清卷 第57、60頁),據此,關於聲請人上開陳述,本院判斷應堪 可信,是暫核以21,517元為其目前每月可支配所得。  ㈣又聲請人陳報其每月必要支出依所居住縣市最低生活標準之1 .2倍計算,即依新北市政府所公告之114年度新北市最低生 活費16,900元之1.2倍計算即20,280元,經核符合消債條例 第64條之2第1項規定;且依消債條例施行細則第21條之1第3 項規定,聲請人若表明以行政院衛生福利部公布之最低生活 費1.2倍計算必要支出,毋庸記載原因、種類及提出證明文 件,是聲請人上開主張應為可採。  ㈤從而,聲請人每月可支配收入21,517元扣除每月生活必要支 出20,280元,僅餘1,237元(計算式:21,517元-20,280元=1 ,237元)可供清償債務,聲請人現年50歲(00年0月生), 距勞工強制退休年齡(65歲)約有15年,惟其每月以上開餘 額1,237元清償債務3,257,515元,尚需219年(計算式:3,2 57,515元÷1,237元÷12=219年,年以下四捨五入),堪認其 客觀上處於因欠缺清償能力而不足以清償債務之經濟狀態, 應符合消債條例第3條所規定不能清償債務之情形,堪予認 定。此外,聲請人又查無消債條例第6條第3項、第8條或第8 2條第2項所定駁回清算聲請之事由存在,則本件聲請人聲請 清算,應可准許。 四、爰依首揭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民事第七庭  法 官 趙悅伶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本裁定已於民國114年3月25日上午11時公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書記官 張又勻

2025-03-25

PCDV-113-消債清-189-20250325-2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給付工程款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588號 原 告 邱清淇即生騰工程行 被 告 品境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許元彰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工程款事件,原告曾聲請對被告發支付命 令,惟被告已於法定期間內對支付命令提出異議,應以支付命令 之聲請視為起訴。查本件訴訟標的金額為新臺幣(下同)57萬8, 072元,應繳裁判費7,740元,扣除前繳支付命令裁判費500元外 ,尚應補繳7,240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規定, 限原告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並應提出準備書狀,暨逕將 其繕本送達他造,逾期未補繳,即駁回原告之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民事第七庭 法 官 趙悅伶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書記官 張又勻

2025-03-25

PCDV-114-補-588-20250325-1

消債清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清算事件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清字第372號 聲 請 人 陳淑惠 代 理 人 張家榛律師 上列當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清算,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陳淑惠自中華民國114年3月24日上午11時起開始清算程序。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清算程序。   理 由 一、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消費者債 務清理條例所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債務人於法 院裁定開始更生程序或許可和解或宣告破產前,得向法院聲 請清算。法院開始清算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年、月、日、 時,並即時發生效力。法院裁定開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後,得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或清算程序。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 下稱消債條例)第3條、第80條前段、第83條第1項、第16條 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因投資失利,為維持生活開銷, 因收入不穩定向銀行貸款、使用信用卡消費而積欠債務,故 有不能清償債務之情事,爰依法向本院聲請清算等語。 三、經查:  ㈠本件聲請人於消債條例施行後,曾向住、居所地之本院聲請 調解不成立在案,經職權調取本院113年度司消債調字第110 6號卷宗核閱屬實,是聲請人聲請清算程序,既經前置調解 不成立,復查無其曾經法院裁定開始更生程序或許可和解或 宣告破產,或聲請前2年內有何無償、有償行為害及債權人 權利之情節,故聲請人為本件清算聲請是否准許,即應審究 其現況是否確實具有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之情事 而定,合先敘明。  ㈡聲請人主張其有不可歸責於己致履行有困難之事由,以及有 不能清償債務之情事存在之事實,業據提出財產及收入狀況 說明書、債權人暨債務人清冊、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 當事人綜合信用報告、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資料清單、11 1至112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勞保被保險人投 保資料表、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查詢表、戶籍謄 本、聲請人金融機構交易明細影本等件為證;且聲請人陳明 其領有重度身障手冊(先天性視障),尋覓工作不易,目前 無工作收入,僅每月提供之新臺幣(下同)8,000元生活費 及新北市政府社會局核發之5,065元之身障補助金,有其提 出之民事陳報狀、郵局存摺封面暨內頁明細、診斷證明書、 身心障礙證明影本附卷可佐(見消債清卷第41至49頁)。復 經本院依職權函詢新北市政府社會局、勞動部勞工保險局, 經該局處分別函復聲請人自民國92年8月起至98年12月止、1 06年4月起至108年12月止、109年1月起至112年12月止、113 年1月起迄今每月分別領有4,000元、4,872元、5,065元、5, 437元之身心障礙補助,但無申領國民年金給付(見消債清 卷第35、37至39頁),據此,關於聲請人上開陳述,本院判 斷應堪可信,是暫核以13,437元(計算式:5,437元+8,000 元=13,437元)為其目前每月可支配所得。  ㈢又聲請人陳報其每月生活必要支出為伙食費8,000元、電話費 1,000元、交通費1,000元、日用雜支及醫療費4,000元,合 計14,000元等情,有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附卷可查。倘以 新北市政府公告之114年度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即20,2 80元作為判斷其等每月必要支出費用之計算基準,本院認為 聲請人前開提列之數額尚無逾越合理範疇,應為有理,堪予 認定。是本院認聲請人每月必要生活支出合計應為14,000元 。  ㈣從而,聲請人每月可支配收入13,437元扣除每月生活必要支 出14,000元後已無餘額,堪認其客觀上處於因欠缺清償能力 而不足以清償債務之經濟狀態,應符合消債條例第3條所規 定不能清償債務之情形,堪予認定。此外,聲請人又查無消 債條例第6條第3項、第8條或第82條第2項所定駁回清算聲請 之事由存在,則本件聲請人聲請清算,應可准許。 四、爰依首揭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民事第七庭  法 官 趙悅伶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本裁定已於民國114年3月24日上午11時公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書記官 張又勻

2025-03-24

PCDV-113-消債清-372-20250324-2

再易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再審之訴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再易字第2號 再審 原告 曾婷鳳 再審 被告 昌漢開發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吳協助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工程款事件,再審原告對於中華民國111 年8月8日本院110年度簡上字第414號確定判決提起再審之訴,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審之訴駁回。 再審訴訟費用由再審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再審之訴,應於30日之不變期間內提起。前項期間,自判 決確定時起算,判決於送達前確定者,自送達時起算;其再 審之理由發生或知悉在後者,均自知悉時起算;再審之訴不 合法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500條第1項及 第2項前段、第502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提起再審之訴,應 依同法第501條第1項第4款表明再審理由及關於再審理由並 遵守不變期間之證據。如未於書狀表明其遵守不變期間之證 據時,審判長無庸命其補正(最高法院113年度台抗字第212 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再審原告主張:再審被告曾表示其為新竹縣政府請來強制拆 除新竹縣○○○○路0000號房屋之公司,且其與新竹縣政府很熟 ,有把握領取自動拆除獎勵金新臺幣(下同)500萬元,故 兩造協調拆除工程款為29萬5,399元,並經再審原告給付在 案;惟再審原告並未獲取自動拆除獎勵金,反而再審被告卻 向新竹縣政府領取強制拆除款項10萬元,則再審被告前所受 領再審原告所給付之29萬5,399元自應予以返還,為此提起 本件再審之訴,並聲明:再審被告應給付再審原告29萬5,39 9元及自民國96年5月1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 息。 三、經查,本院110年度簡上字第414號確定判決(下稱原確定判 決)為不得上訴第三審之事件,於111年8月8日宣判時即已 告確定,並於111年8月16日送達再審原告,業經本院調閱原 確定判決卷宗核閱無訛(送達證書見原確定判決卷第671頁 ),然再審原告於114年1月7日始提起本件再審之訴,此亦 有民事訴訟再審狀上本院收文戳章附卷可憑(見本院卷第9 頁),顯已逾30日之不變期間,且再審原告亦未以訴狀表明 有何再審理由發生或知悉在後並遵守不變期間之證據,則再 審原告對於原確定判決提起再審之訴,難認其訴適法。 四、綜上所述,本件再審原告對原確定判決提起再審之訴已逾30 日之不變期間,復未敘明有何再審理由發生或知悉在後之具 體情事等情,其提起本件再審之訴顯非適法,本院毋庸命其 補正,自應予駁回。 五、據上論結,本件再審之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502條 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陳映如                   法 官 謝宜雯                   法 官 趙悅伶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書記官 張又勻

2025-03-24

PCDV-114-再易-2-20250324-1

消債更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更生事件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消債更字第127號 聲 請 人 邱詠發 上列當事人聲請消費者債務清理更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應於本裁定送達後十日內補正如附件所示事項。   理 由 一、按聲請更生或清算不合程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 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法院應定期間先命補正; 法院為調查事實,得命關係人或法定代理人本人到場或以書 面陳述意見。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8條、第9條第2項分別 定有明文。 二、查本件聲請人具狀聲請更生,有如附件所示事項應予補正, 爰定期命補正,如逾期未補正,則駁回其聲請。 三、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8條但書,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民事第七庭  法 官 趙悅伶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書記官 張又勻 附件: 一、請預納郵務送達費新臺幣(下同)4,080元(依聲請人目前 陳報之債權人7人,連同債務人,合計8人,暫以每人10份, 每份51元計算:8人×51元×10份=4,080元)。 二、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3條規定,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 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本條例所訂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 其債務,是以請聲請人「具體釋明」確有債務不能清償或有 不能清償之虞之情事,並提出相關證明文件以資證明。聲請 人並應具體說明其債務發生之原因、為何積欠該債務? 三、請陳報聲請人自本件聲請更生前二年(即民國111年10月21 日)迄今之各項收入相關證明文件(含本俸、佣金、獎金、 津貼)、年金、保險給付、租金收入、退休金或退休計畫收 支款、各類政府補助金、分居或離婚贍養費、受子女扶養所 受領之生活費或其他收入款項等個人所有收入款項(請按月 列冊具體說明)。亦請說明聲請人有無接受其他親友資助? 若有,每月資助金額為何?請提出相關單據或文件佐證之。 四、請補正說明聲請人目前之每月工作薪資及工作情形(包括工 作內容、工作單位、地址、職稱、負責人姓名等),並提出 「111年10月迄今」之每月薪資明細表及完整薪資轉帳存摺 影本;另請說明聲請人有無其他兼職收入?如有,請提出相 關證明文件,例如薪資單、薪資轉帳存摺封面暨內頁等;若 為打零工或現金領取方式者,應提出薪資袋及僱主出具之員 工在職薪資證明書、僱主聯絡電話等,切勿省略、遺漏記載 (應詳列來源製成清楚之表冊,勿僅提出國稅局綜合所得稅 各類所得資料清單代替;薪資明細、在職證明,均請附有「 公司大小章」之證明))。 五、請說明聲請人目前有無領取社福補助津貼,如身心障礙補助 、(中)低收入戶補助、租金補助等?如有,每月可請領之 金額為何?並請提出相關證明文件(如存摺內頁等)據實向 法院陳報。 六、請提出「聲請人」之最新勞工保險被保險人投保資料表正本 、聲請人之未成年子女劉○晴之最新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 查詢清單正本。 七、聲請前5年內是否曾任公司或營利事業單位之負責人、執行 業務股東、董事、經理人、清算人、發起人、監察人、檢查 人、重整人、重整監督人;如曾任前揭職務,應提出該公司 或營利事業單位於聲請人聲請前1日(即113年10月20日)回 溯5年之營利事業所得稅申報書及營業人營業稅額申報書, 或綜合所得稅申報書。 八、請提出聲請人本人於各金融機構之存摺完整清晰之影本(須 附完整內頁資料並補登存摺至本裁定送達日之後),並說明 聲請人最近5年內有無從事國內股票、期貨、基金或其他金 融商品之投資?如有,請提出其目前往來證券商之交易明細 查詢表,證券存摺封面、內頁影本及投資股票往來金融機構 存摺封面及內頁影本(應補登存摺至本裁定送達日)及相關 之投資交易明細及證明文件。 九、請提出聲請人本人所有保險單(含以聲請人為要保人或受益 人之人壽保單及儲蓄性、投資性保單),並敘明各保險契約 有效期限、每期保費金額、有無曾以保單向保險公司借款, 以及若終止該等保險契約,可領回之金額各為若干?暨提出 繳交保費單據及保險契約影本。 十、說明聲請人最近5年內有無從事國內股票、期貨、基金或其 他金融商品之投資?如有,請提出其目前往來證券商之交易 明細查詢表,證券存摺封面、內頁影本及投資股票往來金融 機構存摺封面及內頁影本(應補登存摺至本裁定送達日)及 相關之投資交易明細及證明文件。 十一、請說明聲請人於聲請更生前2年內有無財產變動狀況?亦 即就包括土地、建築物、動產、銀行存款、股票、人壽保 單、事業投資或其他資產在內所有財產之有償、無償(原 始或繼受)取得、移轉予他人、變更或設定負擔等事實或 法律行為致生得、喪、變更權利之情形,應據實向法院陳 報。 十二、更生清償方案為更生程序得否進行之重要依據,請釋明聲 請人若經法院裁定開始更生程序,將以何種經濟來源支應 每月應繳金額及必要生活費用?並附具證明文件詳述之。 十三、無擔保及無優先權債權人依更生程序所得受償之總額及其 計算方法,並請說明每月能盡最大清償能力之還款方案為 何。 十四、據聲請人陳報扶養未成年子女1人劉○晴。請敘明其他共同 扶養義務人之姓名及與該受撫養人之關係?以及說明每月 扶養費之總額為何?各自分擔扶養費之數額為何?應「具 體釋明」每月支出此部分費用之各細項金額必要性,並至 少提出近6個月以來每月支出扶養費之相關證明文件(如 匯款證明、領款證明等,並不以此為限)。 十五、另請陳報未成年子女劉○晴有無領取社福補助津貼,如中 低收入戶津貼、身心障礙補助等政府補助?如有,每月可 請領之金額為何?並請提出相關證明文件,例如存摺內頁 影本等據實向法院陳報。

2025-03-21

PCDV-114-消債更-127-20250321-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