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張志偉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10 筆)

審聲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交付法庭錄音光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審聲字第12號 聲請人 即 告訴代理人 洪曼馨律師 被 告 張恩碩 選任辯護人 張志偉律師 上列聲請人因被妨害性隱私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 偵字第11092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繳納費用後,准予交付本院一一三年度審易字第二九七六 號妨害性隱私案件之民國一一四年一月二十日準備程序期日法庭 錄音光碟,並禁止聲請人轉拷、散布、公開播送,或為非正當目 的使用。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為本案(本院113年度審易字第2976 號案件)告訴人之代理人,且為依法得閱覽卷宗之人,茲因 閱覽卷宗,為維護法律上利益,聲請交付民國114年1月20日 準備程序期日之錄音光碟以供確認等語。 二、按當事人及依法得聲請閱覽卷宗之人,因主張或維護其法律 上利益,得於開庭翌日起至裁判確定後6個月內,繳納費用 聲請法院許可交付法庭錄音或錄影內容。但經判處死刑、無 期徒刑或10年以上有期徒刑之案件,得於裁判確定後2年內 聲請。前項情形,依法令得不予許可或限制聲請閱覽、抄錄 或攝影卷內文書者,法院得不予許可或限制交付法庭錄音或 錄影內容。第1項情形,涉及國家機密者,法院得不予許可 或限制交付法庭錄音或錄影內容;涉及其他依法令應予保密 之事項者,法院得限制交付法庭錄音或錄影內容,前3項不 予許可或限制交付內容之裁定,得為抗告,法院組織法第90 條之1定有明文。又法院就許可交付之法庭錄音、錄影內容 ,應為適當之加密措施,並得為禁止轉拷之限制利用措施, 當事人及依法得聲請閱覽卷宗之人,因主張或維護其法律上 利益,聲請交付法庭錄音或錄影內容時,應敘明理由,由法 院為許可與否之裁定。法院受理前項聲請,如認符合聲請人 要件,並在聲請期間內提出,且就所主張或維護法律上之利 益已敘明者,除法令另有排除規定外,應予許可。第1項聲 請經法院裁定許可者,每張光碟應繳納費用新臺幣50元。持 有第1項法庭錄音、錄影內容之人,就取得之錄音、錄影內 容,不得散布、公開播送,或為非正當目的使用,法院辦理 聲請交付法庭錄音錄影內容應行注意事項第6點、法庭錄音 錄影及其利用保存辦法第8點亦有明定。 三、經查,聲請人為本案告訴人代理人並為律師,屬依法得聲請 閱覽卷宗之人,所聲請之114年1月20日準備程序期日法庭錄 音光碟,依其所述情節屬主張、維護其法律上利益,而本件 無依法令不予許可或限制聲請閱覽、抄錄或攝影卷內文書之 情形,亦未涉及國家機密及其他依法令應予保密之事項。從 而,聲請人之聲請,尚無不合,應予准許,並由聲請人自行 負擔費用。惟聲請人依法就所聲請取得之法庭錄音內容,不 得轉拷、散布、公開播送,或為非正當目的使用,併特予諭 知以促其注意遵守。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二十庭 法 官 宋恩同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林鼎嵐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4   月  2   日

2025-03-31

TPDM-114-審聲-12-20250331-1

交附民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請求賠償損害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4年度交附民字第36號 原 告 蘇怡華 陳冠佑 法定代理人 蘇怡華 陳丁福 被 告 謝育才 新嘉汽車交通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施麗照 上列被告因本院114年度交易字第62號過失致重傷案件,經原告 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查其內容繁雜,非經長久之時日,不能終結 其審判。爰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將本件附帶民事訴 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五庭 審判長法 官 張志偉 法 官 陳盈螢 法 官 鄭諺霓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柯凱騰

2025-03-31

CYDM-114-交附民-36-20250331-1

簡上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毀棄損壞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簡上字第33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林忠志 上列上訴人即被告因毀棄損壞案件,不服本院中華民國113年12 月27日113年度嘉簡字第1562號第一審刑事簡易判決(起訴案號 :113年度偵字第13252號),提起上訴,本院管轄之第二審合議 庭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撤銷。 本件公訴不受理。   事實及理由 一、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意旨略以:被告林忠志因細故對告訴人莊 雅芬心生不滿,竟基於毀損之犯意,於民國113年9月12日18 時16分許,騎乘車牌號碼000-000號普通重型機車至嘉義市○ 區○○街000號前,持美工刀劃破告訴人所有、停放在該處之 車牌號碼000-000號普通重型機車之坐墊,致生損害於告訴 人。因認被告涉犯刑法第354條之毀損罪嫌。 二、按被告死亡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並得不經言詞辯論為   之,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5款、第307條分別定有明文。又 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之案件,經法院於審理認應為有 無罪、免訴、不受理或管轄錯誤判決之諭知之情形者,應適 用通常程序審判之,刑事訴訟法第451條之1第4項但書第3款 、第452條亦有明文。 三、經查,被告因毀棄損壞案件,經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 並經原審於113年12月27日以113年度嘉簡字第1562號判決判 處拘役40日在案,被告不服因而提起上訴。然被告業於原審 判決後之114年3月24日死亡,此有其個人戶籍資料在卷可稽 (本院簡上卷第45頁)。依上開說明,自應為不受理判決。 原審未及審酌,遽為上開實體判決,即有未合,應由本院將 原審判決撤銷,改依第一審通常程序審理,並不經言詞辯論 ,逕為不受理之諭知,以資適法。 四、本件檢察官原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惟經本院認有刑事訴訟 法第451條之1第4項但書第3款之情形,依同法第452條之規 定,應適用通常程序審判,爰改依第一審通常程序審理,並 為公訴不受理之諭知。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1第1項、第3項、第452條 、第369條第1項前段、第364條、第303條第5款、第307條,判決 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呂雅純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檢察官葉美菁到庭執行 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五庭 審判長法 官 張志偉                   法 官 鄭諺霓                   法 官 陳盈螢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於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 理由請求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 本之日期為準。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4   月  1   日                   書記官 方瀅晴

2025-03-31

CYDM-114-簡上-33-20250331-1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刑事協商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406號 公 訴 人 臺灣嘉義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劉嘉民 選任辯護人 黃俊凱律師 童行律師 王昱忻律師 上列被告因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 (113年度偵字第7504號),及移送併辦(113年度偵字第13011 號),因當事人雙方合意且被告認罪,由檢察官聲請改依協商程 序而為判決,本院合議庭裁定改依協商程序,並判決如下:   主 文 劉嘉民犯未經許可持有槍砲主要組成零件罪,處有期徒刑6月, 併科罰金新臺幣5萬元,有期徒刑如易科罰金,罰金如易服勞役 ,均以新臺幣1千元折算1日。 扣案如附表所示之物均沒收。   犯 罪 事 實 及 理 由 一、犯罪事實:劉嘉民明知非經中央主管機關許可,不得持有槍 砲主要組成零件及具殺傷力之非制式子彈,竟未經許可,於 民國110年8月26日,在嘉義縣中埔鄉瑞豐村涂世輝(已歿) 之住處,取得由仿手槍外型製造之槍枝組裝已貫通之金屬槍 管而成、不具殺傷力然為槍枝主要組成零件之非制式手槍1 枝(槍枝管制編號0000000000號)及具殺傷力之非制式子彈 9顆,因而持有之。嗣於113年6月30日下午4時25分許,在嘉 義市西區四維路與興達路之交岔路口,因形跡可疑為警盤查 ,並為警扣得上開手槍1枝(含彈匣1個、金屬起子1根)、 子彈9顆(3顆經試射)。 二、證據名稱: (一)被告於偵查、本院準備程序中之供述、於本院審理時之自 白。 (二)證人鄞子豪、陳德恩於本院審理中之證述。 (三)搜索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扣案物品照片。 (四)槍枝性能檢測報告表、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113年10 月14日鑑定書、114年3月11日函。 (五)本院勘驗筆錄及附件、電話紀錄。          三、本件經檢察官與被告於審判外達成協商之合意,且被告已認 罪,其等合意內容為:被告犯未經許可持有槍砲主要組成零 件罪,處有期徒刑6月,併科罰金新臺幣(下同5萬元,有期 徒刑如易科罰金,罰金如易服勞役,均以1千元折算1日。上 開協商合意並無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4第1項所列各款情形 ,並經檢察官聲請改依協商程序而為判決,爰不經言詞辯論 ,於協商合意範圍內為協商判決。 四、不另為無罪部分:   公訴意旨認扣案之上開手槍具有殺傷力,故同時成立槍砲彈 藥刀械管制條例第7條第4項之未經許可持有非制式手槍罪嫌 。然依槍枝性能檢測報告表所示,扣案手槍無擊發裝置(即 無撞針)而不具殺傷力可能性大。證人陳德恩於本院審理中 證稱:我當時鑑定的時候,是沒有擊發裝置,也就是沒有撞 針的,所以結論認為不具殺傷力可能性大。如果有撞針的話 ,會是在槍枝性能檢測報告表照片4中間的圓孔等語。又本 件雖另扣有如附表編號3所示之物,而證人鄞子豪於本院審 理中證稱:我當時沒有確認手槍有沒有撞針,我以為如附表 編號3所示之物就是撞針。我不清楚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 局鑑定書影像5之撞針是哪裡來的等語。然經本院函詢內政 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回函表示如附表編號3所示之物係金 屬起子,而非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鑑定書影像5之撞針 。顯見,扣案如附表編號3所示之物,並非撞針。而扣案手 槍經送嘉義市政府警察局檢驗時,確實無撞針,即不具殺傷 力乙情,可堪認定。檢察官所提證據,並不足以證明扣案時 被告持有之如附表編號1所示之手槍,具有擊發裝置而有殺 傷力,原應為無罪之諭知,惟因與本案犯罪事實屬想像競合 之裁判上一罪,爰不另為無罪之諭知。  五、被告涉嫌未經許可持有非制式手槍部分,既經本院認定無殺 傷力,則臺灣嘉義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13年度偵字第13011 號案件移送併辦被告未經許可持有非制式手槍罪嫌部分,即 與被告上開起訴經本院論罪部分(未經許可持有子彈部分) 不具裁判上一罪之關係,非本案起訴效力所及,本院不得併 予審究,應退回由檢察官另為適法之處理(至於檢察官移送 併辦未經許可持有子彈部分,與本件被告起訴之該部分,為 事實上同一,本院即併與審理)。    六、應適用之法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2第1項、第455條之4 第2項、第455條之8、第454條第1項、第300條,槍砲彈藥刀 械管制條例第12條第4項、第13條第4項,刑法第11條前段、 第41條第1項前段、第42條第3項前段、第55條前段、第38條 第1項。 七、本判決除有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4第1項第1款、第2款、第4 款、第6款、第7款所定情形之一,或違反同條第2項規定者 外,不得上訴。如有前揭得上訴之情形而不服本判決,應於 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應敘述具體理由並 附繕本)。 本案經檢察官徐鈺婷提起公訴及移送併辦,檢察官葉美菁到庭執 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五庭 審判長法 官 張志偉                   法 官 陳盈螢                   法 官 鄭諺霓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判決除有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4第1項第1款、第2款、第4款、 第6款、第7款所定情形之一,或違反同條第2項規定外,不得上 訴。如有上開得上訴之情形,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 上訴書狀,並應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 期間屆滿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李玫娜 附表 編號 名稱 1 非制式手槍1枝(槍枝管制編號0000000000號,含彈匣1個) 2 非制式子彈6顆 3 金屬起子1根 附錄論罪法條 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第12條第4項 未經許可,持有、寄藏或意圖販賣而陳列子彈者,處5年以下有 期徒刑,併科新臺幣300萬元以下罰金。 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第13條第4項            未經許可,持有、寄藏或意圖販賣而陳列第1項所列零件者,處6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300萬元以下罰金。

2025-03-31

CYDM-113-訴-406-20250331-1

交易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過失致重傷害等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交易字第62號 公 訴 人 臺灣嘉義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謝育才 選任辯護人 鄭俊彥律師 上列被告因過失致重傷害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 調偵字第535號),被告於審理程序中就被訴事實為有罪之陳述 ,經告以簡式審判程序之旨,並聽取當事人之意見後,裁定進行 簡式審判程序,並判決如下:   主 文 謝育才犯過失致重傷害罪,處有期徒刑1年。   事實及理由 一、犯罪事實:謝育才於民國113年1月2日7時16分許,駕駛車牌 號碼000-0000號營業遊覽大客車沿省道台19線公路由北往南 行經嘉義縣朴子市松華里嘉170線公路交岔口處時,本應遵 循設置於該路口處之交通號誌燈號行駛,且應注意車前狀況 ,並隨時採取必要之安全措施,而依當時客觀環境及其心智 狀態,並無不能注意之情事,竟為搶快而違規在該行向之交 通號誌燈顯示為紅燈之狀況下,逕自駕車闖越紅燈,穿行該 路口。值此同一時間,甲○○適巧騎乘車牌號碼000-0000號普 通重型機車搭載其子乙○○,於省道台19線公路之路邊起駛, 欲由西往東穿越台19線公路續行。當其甫騎車駛入上揭路口 處之際,即遭謝育才駕駛車輛衝撞,甲○○身體因此受有左側 第6根肋骨、右側恥骨、右側薦骨骨折,左側外傷性氣胸等 傷害;乙○○亦受有雙側骨盆骨及左側髖臼閉鎖性骨折合併不 穩定骨盆環、左側鎖骨、左側近端股骨、左側第一遠端趾骨 及蹠骨均閉鎖性骨折、脾臟撕裂等傷害,該等傷勢致乙○○之 生殖機能因此嚴重減損。 二、證據名稱:  ㈠被告於警詢中之供述(偵卷第9-10頁)、偵查中之自白(偵 卷第99頁及背面)、本院審理中之自白(本院卷第56頁)。  ㈡告訴人甲○○於警詢中之證述(警卷第19-21頁)。  ㈢嘉義長庚紀念醫院診斷證明書2份、同院113年12月30日長庚 院嘉字第1131250422號函、道路交通事故現場圖、道路交通 事故調查報告表(一)、(二)、被告自首情形紀錄表、交 通事故現場照片35張、公路監理電子閘門系統車籍資料查詢 結果(被告駕駛資料、其所駕駛車輛之車籍資料)、監視器 錄影光碟1片、檢察官於113年7月29日所製作之勘驗筆錄、 本院於114年3月28日所製作之勘驗筆錄。 三、量刑審酌:爰審酌被告素行尚可,有其法院前案紀錄表1份 在卷可參。其於本院審理中自承:高職畢業之智識程度。目 前無業,我已經被公司辭退了。喪偶,有4個小孩,都已經 成年。父親已經去世,母親腦中風。目前只有母親在家需要 我照顧等家庭、經濟狀況。被告之過失駕駛行為為全部肇事 因素,闖紅燈屬於違反交通規則中重大違規事項,令遵守號 誌原本安心綠燈通行之用路人,根本無從信賴燈號,且被告 於闖紅燈通過停止線前,並無剎車減速之情形,足見其闖紅 燈之違法意識堅決。況被告所駕駛車輛為大型車輛,其應可 明瞭,如闖紅燈違規肇事,將可能造成無以彌補之損害,卻 仍執意闖越紅燈。告訴人甲○○並無肇事因素。告訴人甲○○所 受之傷害非屬輕微,告訴人乙○○所受之傷害已達嚴重減損生 殖機能之重傷害,傷勢實屬嚴重。被告所造成之犯罪損害, 實已形同一個健全家庭之破碎,且對告訴人乙○○日後成長歷 程之發展,有嚴重之影響。又被告因經濟能力有限,及因保 險公司對於理賠金額尚有爭議,以致無法與告訴人成立調解 。另被告坦承犯行,犯後態度尚屬良好等一切情狀,量處如 主文所示之刑。 四、適用法條:刑事訴訟法第273條之1第1項、第299條第1項前 段、第310條之2,刑法第284條、第55條前段、第62條前段 ,刑法施行法第1條之1第1項。 本案經檢察官陳睿明提起公訴,檢察官葉美菁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五庭法 官 張志偉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於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 理由請求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 本之日期為準。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柯凱騰 附錄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284條 因過失傷害人者,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10萬元以下罰金 ;致重傷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30萬元以下罰金。

2025-03-31

CYDM-114-交易-62-20250331-1

撤緩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聲請撤銷緩刑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撤緩字第44號 聲 請 人 臺灣嘉義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蘇岳賢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竊盜案件,聲請撤銷緩刑之宣告(113年度 罰執他字第8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蘇岳賢前因竊盜案件,經本院於民國 112年12月28日以112年度嘉簡字第1490號判決判處罰金新臺 幣(下同)1萬元,緩刑2年,於113年1月31日確定在案。竟 於緩刑期內更因故意犯違反保護令案件,經本院於114年1月 3日以113年度嘉簡字第1576號判決判處得易科罰金之拘役30 日,並於114年2月3日確定,受刑人毫無悛悔遷善情狀,足 認原宣告之緩刑難收其預期效果,而有執行刑罰之必要,爰 依刑法第75條之1第1項第2款之規定,聲請將上述緩刑之宣 告,予以撤銷等語。 二、按受緩刑之宣告,緩刑期內因故意犯他罪,而在緩刑期內受 6月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罰金之宣告確定者,足認原宣告 之緩刑難收其預期效果,而有執行刑罰之必要者,得撤銷其 宣告,刑法第75條之1第1項第2款定有明文。次按刑法第75 條之1第1項分設4款裁量撤銷緩刑之原因,其立法理由為: 「現行關於緩刑前或緩刑期間故意犯他罪,而在緩刑期內受 得易科罰金之有期徒刑之宣告者,列為應撤銷緩刑之事由, 因認過於嚴苛,而排除第75條應撤銷緩刑之事由,移列至得 撤銷緩刑事由,俾使法官依被告再犯情節,而裁量是否撤銷 先前緩刑之宣告;其次,如有前開事由,但判決宣告拘役、 罰金時,可見行為人仍未見悔悟,有列為得撤銷緩刑之事由 ,以資彈性適用,爰於第1項第1款、第2款增訂之。…」。即 本條採用裁量撤銷主義,賦予法院撤銷與否之權限,特於第 1項規定實質要件為「足認原宣告之緩刑難收其預期效果, 而有執行刑罰之必要」,供作審認之標準。亦即於上揭「得 」撤銷緩刑之情形,法官應依職權本於合目的性之裁量,妥 適審酌被告所犯前後數罪間,關於法益侵害之性質、再犯之 原因、違反法規範之情節是否重大、被告主觀犯意所顯現之 惡性及其反社會性等情,是否已使前案原為促使惡性輕微之 被告或偶發犯、初犯改過自新而宣告之緩刑,已難收其預期 之效果,而確有執行刑罰之必要。此與刑法第75條第1項所 定2款要件有一具備,即毋庸再行審酌其他情狀,應逕予撤 銷緩刑之情形不同,先予敘明。 三、經查,受刑人前因竊盜案件,經本院於112年12月28日以112 年度嘉簡字第1490號判決判處罰金1萬元,緩刑2年,於113 年1月31日確定在案。竟於緩刑期內更因故意犯違反保護令 案件,經本院於114年1月3日以113年度嘉簡字第1576號判決 判處得易科罰金之拘役30日,並於114年2月3日確定等情, 有上開案件之判決書、法院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固屬受緩 刑之宣告而有緩刑期內因故意犯他罪,而在緩刑期內受徒刑 之宣告確定之情形。然則,受刑人所犯前案之竊盜罪,係竊 取腳踏車,並已返還告訴人,情節尚屬輕微,本院遂給予緩 刑之寬典。雖其在緩刑期內更犯後案,而遭判處罪刑確定, 但其所犯後案之違反保護令案件,法定刑為最重本刑3年以 下有期徒刑之罪,且經判處之刑為拘役30日,屬得易科罰金 之刑,犯罪情節係未完成處遇計畫,且受刑人於後案中亦坦 認犯行,接受國家刑罰權之處罰。復以受刑人後案之犯罪態 樣與前案之犯行,犯罪類型不同,罪質互異,侵害法益亦殊 ,前後案件關聯性尚薄弱,難認受刑人係因存有高度之法敵 對意識而再度犯案,客觀上難僅憑受刑人有後案之犯行,逕 認被告無改過自新之行為,而有執行刑罰之必要。況聲請意 旨亦未就受刑人有何前揭非予執行刑罰,否則難收其預期效 果之情狀,加以舉證釋明,難認受刑人有依前揭規定撤銷緩 刑宣告而執行刑罰之必要。綜上,本件聲請尚不符刑法第75 條之1第1項所定「足認原宣告之緩刑難收其預期效果,而有 執行刑罰之必要」之要件,應予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 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五庭 法 官 張志偉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附 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柯凱騰

2025-03-31

CYDM-114-撤緩-44-20250331-1

金訴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加重詐欺等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金訴字第307號 公 訴 人 臺灣嘉義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莊鉦銡 上列被告因加重詐欺等案件,前經終結辯論,茲尚有應行調查之 處,應再開本件辯論,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五庭 法 官 張志偉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柯凱騰

2025-03-31

CYDM-114-金訴-307-20250331-1

重附民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請求賠償損害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4年度重附民字第3號 原 告 歐淑娟 被 告 鄭宇豐 上列被告因本院113年度金訴字第1019號加重詐欺等案件,經原 告提起請求損害賠償之附帶民事訴訟,因事件繁雜,非經長久之 時日不能終結其審判,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將本 件附帶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 院民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五庭 審判長法 官 張志偉 法 官 鄭諺霓 法 官 陳盈螢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4 月 1 日 書記官 方瀅晴

2025-03-31

CYDM-114-重附民-3-20250331-3

嘉簡附民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請求賠償損害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4年度嘉簡附民字第11號 原 告 沈銘震 被 告 李岳峰 上列被告因本院114年度嘉簡字第218號傷害等案件,經原告提起 請求損害賠償之附帶民事訴訟,因事件繁雜,非經長久之時日不 能終結其審判,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將本件附帶 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五庭 審判長法 官 張志偉 法 官 鄭諺霓 法 官 陳盈螢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4 月 1 日 書記官 方瀅晴

2025-03-31

CYDM-114-嘉簡附民-11-20250331-1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36號 異 議 人 莊智敬 上列異議人即受刑人因違反護照條例案件,對於臺灣高雄地方檢 察署檢察官執行之指揮(114年執再助字第22號)聲明異議,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14年執再助字第22號所為不准莊 智敬易服社會勞動之執行指揮處分,應予撤銷,由檢察官另為妥 適之執行指揮。   理 由 一、聲明異議意旨略以:異議人即受刑人(下稱受刑人)莊智敬 經本院以113年度嘉簡字第764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6月確定 。嗣經檢察官准予易服社會勞動,被派至小港區清潔隊工作 ,已服社會勞動146小時。受刑人服勞役期間,因身體不適 ,因其患有心臟病及惡性腫瘤,受刑人向佐理員聲請暫緩執 行,並等候地檢署通知,然地檢署卻於民國114年2月10日發 執行傳票通知,命聲明異議人於114年2月26日入監執行。受 刑人因上開疾病聲請暫緩執行,檢察官未給予陳述意見機會 ,逕予發執行傳票命令。且受刑人所涉犯罪尚屬輕微,對於 社會危害尚低,本身為低收入戶,目前仍須照顧受監護宣告 之兒子,及就讀高中之女兒,故請求本院撤銷原執行指揮等 語。 二、按受刑人以檢察官執行之指揮為不當者,得向諭知該裁判之 法院聲明異議;又法院應就疑義或異議之聲明裁定之,刑事 訴訟法第484 條、第486 條分別定有明文。所謂「諭知該裁 判之法院」,乃指對被告之有罪判決,於主文內實際宣示其 主刑、從刑之裁判而言(最高法院79年台聲字第19號判例意 旨參照)。經查,受刑人係對於檢察官執行本院113年度嘉 簡字第764號判決所宣告應執行有期徒刑6月有所不當而聲明 異議,則本院既為諭知該裁判之法院,自有本件之管轄權, 合先敘明。 三、次按受刑人所得享有之憲法上基本權利,原則上與一般人民 並無不同(司法院釋字第756號解釋參照),受刑人之法律 地位,與一般人在憲法地位上無異,同為權利之主體,絕非 受刑之客體。而被告因受科刑判決確定,應執行確定判決主 文宣告之刑,由檢察官依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指揮執行,執 行檢察官與受刑人存在刑事訴訟法上之執行關係(下稱刑事 執行關係)。然刑事執行關係,檢察官執行指揮之方法或內 容,與監獄行刑關係並無不同,均係直接涉及限制受刑人人 身自由之處分,依憲法第8條第1項規定,除須有法律之依據 外,尚須踐行必要之司法程序或其他正當法律程序,始得為 之。此外,裁判之執行,乃依國家之權力而實現裁判內容之 行為,目的在滿足或實現刑罰權。惟為了緩和自由刑之嚴厲 性,避免短期自由刑之流弊,並解決監獄人滿為患之困境, 法律同時設有易科罰金、易服社會勞動或易以訓誡等相關易 刑處分之規定(刑法第41、43條)。檢察官作成上開處分之 決定,自應符合法規範目的之自由刑「最後手段性」原則, 於依法不能准予易刑處分或停止執行時,最後不得已始執行 自由刑。檢察官關於易刑處分之准否,法律雖授權由檢察官 裁量決定,於實質正當程序上,仍應依受刑人個案之具體情 形,依上述法規範目的(實現刑罰權、自由刑最後手段性及 比例原則)審慎決定,始能謂已盡合義務性之裁量。另在程 序正當程序上,為保障受刑人受告知權、防禦權及公正受審 權利,於決定指揮前,至少應通知受刑人知悉執行指揮之方 法及其內容,並聽取受刑人關於如何執行之意見,檢察官指 揮執行之決定,並應附理由通知受刑人,程序上始得謂正當 (最高法院111年度台抗字第670號裁定論旨參照)。 四、再按依刑法第41條第2項、第3項規定,受刑人固均得易服社 會勞動,然因身心健康之關係,執行顯有困難者,或易服社 會勞動,難收矯正之效或難以維持法秩序者,不適用之,同 條第4項亦定有明文。上開易刑處分之否准,係法律賦予檢 察官指揮執行時之裁量權限,執行檢察官自得考量受刑人之 實際情況,以作為其裁量是否准予易服社會勞動之憑據,非 謂一經判決宣告,執行檢察官即應為易服社會勞動之易刑處 分。是就受刑人對於檢察官否准易服社會勞動之相關命令聲 明異議案件,法院應先審查檢察官所踐行之否准程序有無明 顯瑕疵,而後始有審查檢察官所審酌之事項有無錯誤,有無 與刑法第41條第4項所定之裁量要件欠缺合理關連性之情事 ,所為之裁量有無超越法律授權範圍等實體事項之問題。其 中受刑人個人特殊事由等事項,則須在給予受刑人有向執行 檢察官表示其個人特殊事由之機會之情況下,檢察官始能對 受刑人是否有個人之特殊事由及其事由為何,一併予以衡酌 ;若檢察官未給予受刑人表示有無個人特殊事由之機會,即 遽為不准易服社會勞動之執行命令,其所為否准之程序,自 有明顯瑕疵,屬執行之指揮不當。至於執行檢察官於給予受 刑人表示其個人特殊事由之機會,經審酌上述包括受刑人個 人特殊事由在內之事項,並綜合評價、權衡後,仍認受刑人 有刑法第41條第4項所定之情形,而為否准受刑人易服社會 勞動之執行命令,始為檢察官裁量權之行使,與上述程序瑕 疵,為不同層次之問題,不可不辨(最高法院107年度台抗 字第209號、112年度台抗字第827號裁定意旨參照)。 五、經查:  ㈠受刑人因本案違反護照條例案件,經本院於民國113年7月4日 以113年度嘉簡字第764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6月,而於113年 8月16日確定,並送交臺灣嘉義地方檢察署(下稱嘉義地檢 署)檢察官執行。嘉義地檢署檢察官收案後,隨即於113年9 月3日以113年度執字第3447號囑託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下 稱高雄地檢署)代為執行。高雄地檢署檢察官於113年9月19 日以113年度執助崇字第1206號易服社會勞動指揮書命受刑 人應履行社會勞動時數1086小時。後經派至小港區清潔隊執 行環境清潔之社會勞動內容,自113年11月5日起至114年11 月4日止,已執行146小時。後因受刑人檢附診斷證明書,具 狀聲請停止易服社會勞動,檢察官因而認為受刑人准許易服 社會勞動後,「因身心健康關係,執行社會勞動顯有困難」 ,就易服社會勞動部分准予結案,並於114年2月10日以執行 傳票命令受刑人於114年2月26日報到入監服刑等節,業經本 院調取嘉義地檢署113年度執字3447號執行卷宗、高雄地檢 署113年度執助字第1206號執行卷宗、113年度刑護勞助字第 207號觀護卷宗、114年度執再助字第22號執行卷宗,核閱無 訛,並有114年2月10日高雄地檢署114年執再助字第22號執 行傳票在卷可參。  ㈡本案執行案件中,檢察官雖因受刑人提出診斷證明書,並具 狀聲請停止易服社會勞動,而審酌受刑人因身心健康關係, 執行社會勞動顯有困難,而就原准許易服社會勞動予以結案 ,後便核發執行傳票通知發監執行,此部分固屬檢察官職權 之行使。惟受刑人於本院訊問中陳稱:因為我有癌症,去年 11月多時,我心臟病發作,我拿證明跟高雄地檢署請假,是 否可以等我身體狀況好一點再去執行,結果就收到執行通知 書。我是因為身體狀況不好,聲請暫緩執行。結果後來就收 到通知我入監執行的通知了。(提示聲請停止易服社會勞動 狀)當時我並沒有看內容,我就拿證明後就填寫了,我的意 思是因為我的身體狀況,所以聲請暫緩執行,我也想要趕快 執行完。提供診斷證明書的意思等我身體好一點,我再去執 行社會勞動,先讓我聲請暫緩執行。那時候因為天氣很冷, 我的心臟很不舒服。現在天氣比較好了,我的身體狀況就可 以做社會勞動。地檢署執行科的佐理員,是佐理員管理我們 社會勞動的,我先打電話給佐理員,之後佐理員就約我見面 ,佐理員姓熊。佐理員見面後看我臉色很不好,就問我怎麼 去的,之後就拿聲請停止易服社會勞動狀,叫我填寫,我就 把證明拿給佐理員,我就填寫。寫完後,佐理員就說以我的 身體狀況,會報請檢察官看看是否可以讓我易科罰金,並叫 我回去,並保重自己。我說我勞動服務當天要請假,我有拿 診斷證明給佐理員看,我要聲請暫緩執行社會勞動,我不是 不要執行社會勞動。佐理員就跟我說填寫聲請狀後,他會報 請檢察官。(問:你是否知道你寫聲請停止易服社會勞動狀 ,會有什麼結果?)我當時不知道,我以為是要請假,暫緩 執行。(問:你現在的身體狀況有比較穩定嗎?)現在有比 較穩定,我現在看兩種癌症及心臟病。我現在的身體狀況已 經可以去做社會勞動了,因為我現在有吃藥,而且天氣比較 穩定,所以比較不會常常發作。我上次有去檢查,但我還沒 有去看醫生,所以不知道檢查結果。我當時的意思是讓我請 假,讓我可以暫緩做社會勞動。在外面看醫生比較方便,如 果在監獄發作,監獄的醫療就沒有比在外面好。我希望可以 再讓我可以去做社會勞動服役的機會等語(見本院卷第62至 63頁)。是觀諸受刑人當初雖係填載「聲請停止易服社會勞 動狀」,然其真意,應非希望停止易服社會勞動,而逕予入 監服刑。況綜觀上開執行卷宗,亦無相關人員告知倘如停止 易服社會勞動之後,將有如何之法律效果,以致受刑人誤會 填載「聲請停止易服社會勞動狀」之後,即可暫緩執行社會 勞動,待身體狀況穩定好轉後,再執行社會勞動。是本件檢 察官命令受刑人入監服刑之考量,雖係基於受刑人上開填載 之「聲請停止易服社會勞動狀」,及檢附之診斷證明書,審 酌受刑人之身體狀況,而為之判斷。然檢察官於處分前,並 未明確告知受刑人倘如停止易服社會勞動,即可能面臨入監 服刑之法律效果,亦無再就其身體狀況為詳細之詢問或調查 ,以及向受刑人確認是否確要停止易服社會勞動,逕予入監 服刑之真意。而此等給予陳述意見並非指受刑人自行具狀, 而係處分機關應主動為此教示程序。又該表示意見之時間, 應在作成處分前,檢察官始能就受刑人有無個人特殊事由及 其事由為何一併加以衡酌。然檢察官既未就上開事項詢問受 刑人或進行調查,致受刑人就此部分無陳述意見之機會,顯 已剝奪受刑人對於是否易服社會勞動陳述意見之機會,核與 正當法律程序未盡相符(最高法院107年度台抗字第858號、 105年度台抗字第1009號裁定意旨參照)。況受刑人於本院 調查過程中,另提出高雄市立小港醫院114年3月17日診斷證 明書,記載略以:可輕度活動及工作,但因不穩定心絞痛不 適合做勞動的工作等語(見本院卷第72頁)。足徵,仍非不 能安排從事輕度活動或工作,以進行社會勞動。職此,高雄 地檢署檢察官於114年2月10日以執行傳票命令受刑人於114 年2月26日報到入監服刑之執行指揮處分,自有明顯瑕疵, 即屬執行之指揮不當。 六、綜上,本案執行案件檢察官所為上開發監執行之執行指揮處 分,確有瑕疵,且無從補正,受刑人就此部分聲明異議,為 有理由,自應由本院撤銷該部分執行指揮處分。 七、依刑事訴訟法第486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五庭 法 官 張志偉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附 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柯凱騰

2025-03-31

CYDM-114-聲-136-20250331-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