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林欣苑

共找到 179 筆結果(第 1-10 筆)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7095號 原 告 劉玲芳 訴訟代理人 李玉海律師 被 告 徐壹男 上列當事人間損害賠償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3月13日言詞辯論 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台幣壹拾貳萬元,及自民國一百一十三年十月 十九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百分之十五,餘由原告負擔。 本判決第一項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台幣壹拾貳萬元為原告預 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原告其餘假執行之聲請駁回。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兩造於民國98年4月27日結婚至今,然被告在萬 華茶室認識訴外人阮金美,2人於112年1月起發生逾越一般 朋友之關係,原告於112年1月4日在萬華龍山寺附近撞見渠2 人手牽手逛街,復於萬華廣州街仁濟醫院再遇被告與阮金美 ,被告騎乘機車搭載阮金美出遊,且於LINE通訊軟體以「老 公、老婆」相稱,並將2人合照發布於臉書,且被告曾直接 向原告承認與阮金美發生性關係,復於112年2月2日離家與 阮金美同居至今。被告所為構成不法侵害原告之配偶權身分 法益,造成原告身心受創嚴重,食不下嚥、時常嘔吐、抑鬱 失眠,自112年l月30日起至身心科就診,靠藥物維持身心至 今。爰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後段、第195條第3項準用同條前 2項之規定,請求被告賠償新台幣(下同)80萬元及遲延利 息等語。並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8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 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願供擔 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答辯略以:被告雖與阮金美有發生過關係,但只是金錢 交易關係,非男女朋友關係,被告並無原告主張侵害配偶權 之行為,原告所提對話紀錄無從分辨具體時間、對象及真偽 ,原告亦未提出何證據證明其身心受創嚴重等情。縱認被告 應負賠償之責,原告請求之慰撫金金額實屬過高等語。並聲 明: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如受不利之判決,願 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三、不爭執之事項:  ㈠兩造自98年間起為夫妻關係迄今。  ㈡被告與阮金美曾發生過性關係。 四、得心證之理由:被告與阮金美於112年1月間迄今是否有逾一 般社交往來之親密行為,侵害原告身為配偶之身分法益?原 告請求精神慰撫金80萬元,有無理由?茲論述如下:   ㈠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者亦同,民法 第184條第1項定有明文。依該條後段規定,侵權行為係指違 法以及不當加損害於他人之行為而言,至於侵害係何權利, 要非所問。而所謂違法以及不當,不僅限於侵害法律明定之 權利,即違反保護個人法益之法規,或廣泛悖反規律社會生 活之根本原理的公序良俗者,亦同。通姦之足以破壞夫妻間 之共同生活而非法之所許,此從公序良俗之觀點可得斷言, 不問所侵害係何權利,對於配偶之他方應構成共同侵權行為 。婚姻係以夫妻之共同生活為其目的,配偶應互相協力保持 其共同生活之圓滿安全及幸福,而夫妻互守誠實,係為確保 其共同生活之圓滿安全及幸福之必要條件,則違反上開社會 生活之善良風俗而加損害於他人者,亦屬該當侵權行為之態 樣(最高法院55年台上字第2053號民事裁判參照)。  ㈡被告坦承與阮金美有發生性關係一節,且被告騎乘其所有車 號000-0000號機車搭載阮金美、阮金美環住被告身體,及阮 金美於其臉書上放置與被告間狀態親暱之照片,有照片2紙 在卷足憑(見本院卷第79-81頁),復有被告與原告間LINE 對話紀錄可佐(見本院卷第71-77頁),堪認被告於婚姻關 係持續中,與阮金美有超越一般社會交往關係之往來。被告 明知與原告有婚姻關係,仍與阮金美為性行為,並與阮金美 有親暱舉措,當係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原 告,自應負損害賠償責任。  ㈢次按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健康、名譽、自由、信用、隱私 、貞操,或不法侵害其他人格法益而情節重大者,被害人雖 非財產上之損害,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前開規定,於 不法侵害他人基於父、母、子、女或配偶關係之身分法益而 情節重大者,準用之,民法第195條第1項前段、第3項有明 文規定。查被告與阮金美以逾越一般社會常情往來之親暱舉 止,侵害原告基於配偶關係所生之身分法益,情節已達重大 之程度,原告請求被告賠償其所受非財產上之損害,核屬有 據。復按不法侵害他人之人格權,被害人受有非財產上損害 ,請求加害人賠償相當金額之慰撫金時,法院對於慰撫金之 量定,應斟酌實際加害情形、所造成之影響、被害人痛苦之 程度、兩造之身分地位經濟情形及其他各種狀況,以核定相 當之數額(最高法院47年度台上字第1221號、51年度台上字 第223號裁判意旨參照)。前揭有關人格法益受侵害而酌定 慰撫金之標準,自得為本件衡量因身分法益受侵害所生損害 賠償金額之參考。查原告為大學畢業,任職物業開發股份有 限公司擔任會計,年收入約40餘萬元,被告為高中畢業,從 事印刷業,年收入約70餘萬元等情,業據兩造陳報在卷,並 有稅務T-Road資訊連結作業查詢結果可參,並審酌被告侵害 行為態樣及侵害期間等情,認原告請求慰撫金80萬元,尚屬 過高,應以12萬元為適當。    ㈣原告所舉之LINE對話紀錄照片(見台灣新北地方法院113年度 訴字第2168號卷〈下稱新北卷〉第37-47頁,經被告爭執是否 為原告偽造,原告固提出錄影光碟(見本院卷第33頁)以證 明其形式真正,然該錄影畫面並無聊天對象之名稱,且錄影 畫面變換甚快,無從得知係何人間對話及辨認聊天內容,不 能以原告舉出該錄影即認LINE對話紀錄係屬真正,無從採為 本件認定事實之依據。至原告所舉被告與阮金美於街頭牽手 散步照片2紙(見新北卷第15-17頁),並無正面照,無從認 定人別,原告雖舉出被告背面照片2紙(見本院卷第67-69頁 )以證明前開照片中係被告背影,惟背面照缺少足夠辨識特 徵,難認即為被告,從而,上開照片不能證明被告有本件加 損害於原告之行為,附此敘明。 五、從而,原告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後段、第195條等規定,請 求被告給付12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3年10月1 9日(見新北卷第15頁)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 之法定遲延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部分之請求, 則屬無據,應予駁回。 六、兩造陳明願供擔保,聲請宣告假執行或免為假執行,經核原 告勝訴部分所命給付未逾50萬元,依民事訴訟法第389條第1 項第5款,依職權宣告假執行,並依被告聲請酌定相當之擔 保金額宣告免為假執行。至原告敗訴部分,其假執行之聲請 失其依據,應予駁回。 七、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陳述及所提之證據,經本 院斟酌後,認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均毋庸再予論述,附此 敘明。 八、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林欣苑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4   月  1   日                 書記官 林思辰

2025-03-31

TPDV-113-訴-7095-20250331-2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本票裁定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93號 抗 告 人 方世璿 相 對 人 和潤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劉源森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和潤企業股份有限公司間本票裁定事件, 對於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11日所為113年度司票字第35288號裁 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相對人以其執有抗告人所簽發、如原裁定所示本票(下 稱系爭本票),並免除作成拒絕證書,惟屆期提示未獲付款 為由,依票據法第123條規定聲請裁定許可強制執行,經原 裁定准許。抗告人不服,提起抗告,抗告意旨略以:伊有持 續按月還款之能力及誠意,係因近期手術,行動不便,不慎 漏繳分期款,將於近日繳款,爰提起抗告,請求廢棄原裁定 等語。 二、按本票執票人,依票據法第123條規定,聲請法院裁定許可 對發票人強制執行,係屬非訟事件,此項聲請之裁定,及抗 告法院之裁定,僅依非訟事件程序,以審查強制執行許可與 否,並無確定實體上法律關係存否之效力,如發票人就票據 債務之存否有爭執時,應由發票人提起確認之訴,以資解決 (最高法院57年台抗字第76號判例意旨參照)。 三、本件相對人主張執有抗告人所簽發之系爭本票,並免除作成 拒絕證書,詎屆期提示未獲付款等情,已據提出表明為本票 之文字、金額、無條件擔任支付,且發票人欄有抗告人簽名 及用印之系爭本票為憑,就形式觀之,已符合票據法第120 條所定本票應載事項。原裁定從形式審查予以准許,並無不 合。抗告人雖以其不慎漏繳分期款等情資為抗辯,然前揭抗 辯事項,核屬票據法律關係存否之實體事項,並非本件非訟 程序所得審究。抗告人執上開事由指摘原裁定不當,求予廢 棄,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依非訟事件法第46條、第21 條第2項、第24條第1項,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1項、第4 49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蔡政哲                法 官 林欣苑                法 官 鄧晴馨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江慧君

2025-03-31

TPDV-114-抗-93-20250331-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除權判決(股票)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除字第497號 聲 請 人 劉秀芬 上列聲請人聲請除權判決(股票)事件,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如附表所示之證券無效。 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上開證券,經本院以113年度司催字第2227號公示催告。 二、所定申報權利期間,已於民國114年3月11日屆滿,迄今無人 申報權利。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564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林欣苑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判決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4   月  1   日                 書記官 林思辰 附表:                 114年度除字第497號 編號 發行公司 股票號碼 張數 股數 001 味王股份有限公司 079NX0743473-7 1 200 002 味王股份有限公司 080NX0753512-1 1 374

2025-03-31

TPDV-114-除-497-20250331-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給付簽帳卡消費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訴字第1126號 原 告 玉山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男州 訴訟代理人 周煥庭 陳建海 被 告 盧照臨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簽帳卡消費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3月 27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台幣1,291,111元,及其中新台幣1,226,585元 自民國114年2月5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15%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二、原告主張:被告於民國108年6月24日向原告申請信用卡(卡 號:0000000000000000),依約被告得持信用卡於特約商店 簽帳消費,且應於當期繳款截止日前向原告清償,或以循環 信用方式繳付最低應繳金額,逾期清償部分按循環信用年利 率計付利息(最高為15%),如連續2期所繳付款項未達最低 應繳金額者,即喪失期限利益,其債務視為全部到期。詎被 告嗣未依約清償,依約其上開所有債務均喪失期限利益,視 為全部到期。被告尚欠新台幣(下同)1,291,111元(其中 本金1,226,585元,循環息及逾期手續費64,526元),及其 中1,226,585元自114年2月5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15 %計算之利息。為此,爰依消費借貸、信用卡使用契約之法 律關係提起本訴等語。並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1,291,111 元,及其中1,226,585元自114年2月5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 年利率15%計算之利息。 三、原告主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信用卡申請書、應收帳務明細 表、信用卡約定條款為證,核屬相符。又被告已於相當時期 受合法之通知,而於言詞辯論期日不到場,亦未提出準備書 狀爭執,依民事訴訟法第280條第3項之規定,應視同自認, 堪認原告之主張為真實。 四、從而,原告依消費借貸、信用卡使用契約之法律關係請求被 告給付如主文第1項所示,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五、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林欣苑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4   月  1   日                 書記官 林思辰

2025-03-31

TPDV-114-訴-1126-20250331-1

小上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交通)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小上字第49號 上 訴 人 張百輝 被 上 訴人 古玲玲 上列當事人間損害賠償(交通)事件,上訴人對於本院臺北簡易庭 於民國114年2月20日所為113年度北小字第4581號判決,提起上 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新臺幣貳仟貳佰伍拾元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對於小額程序第一審裁判之上訴或抗告,非以其違背法令   為理由,不得為之,上訴狀內並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原判   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及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   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此觀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4第2項   、第436條之25規定即明。又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32第2 項準用第468條及第469條第1款至第5款之規定,所謂判決違 背法令係指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或有同法第469條第1 款至第5款情形之一者而言,不包括同法第469條第6款所定 判決不備理由或理由矛盾之情形。是於小額事件中所謂違背 法令,並不包含認定事實錯誤、取捨證據不當或就當事人提 出之事實或證據疏於調查或漏未斟酌之判決不備理由情形。 二、上訴人雖以本院113年度北小字第4581號判決(下稱原判決 )違背法令為由提起上訴,惟上訴理由僅載:依監視器畫面 、被上訴人於警詢時所述,及道路交通事故現場圖、初判表 等事證,可知被上訴人撞倒之車輛即為伊之車輛。原判決僅 以兩造對現場之描繪不同,遽認被上訴人未撞倒伊之車輛, 已構成民事訴訟法第469條第6款「判決不備理由或理由矛盾 」之判決違背法令等語。依前揭說明,民事訴訟法第469條 第6款規定並非小額事件得據以提起上訴之違背法令事由, 自難謂上訴人提起上訴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本件上訴為不 合法,應予駁回。 五、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32 第1項、第2項、第444條第1項前段、第95條第1項、第78條 、第436條之19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民事第二庭審判長 法 官 蔡政哲                法 官 林欣苑                法 官 鄧晴馨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江慧君

2025-03-31

TPDV-114-小上-49-20250331-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3737號 原 告 李彥川 上列原告與被告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間請求損害賠償等事 件,因溢收訴訟費用,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溢繳之第一審裁判費新台幣20,503元,應予返還。   理 由 一、按訴訟費用如有溢收情事者,法院應依聲請並得依職權以裁 定返還之,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6第1項定有明文。 二、查原告提起本訴,業經本院於民國113年7月12日、113年8月 9日分別裁定命原告應繳納第一審裁判費3,000元、20,503元 ,共計23,503元,原告已繳納裁判費44,006元,有本院繳費 收據足憑,爰依職權返還原告溢繳之裁判費20,503元。 三、爰依首揭規定裁定如主文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林欣苑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台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林思辰

2025-03-28

TPDV-113-訴-3737-20250328-5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3204號 原 告 廖春安 訴訟代理人 陳建州律師 被 告 曾昱嘉 訴訟代理人 林蔡承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損害賠償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3月4日言詞辯論 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台幣壹拾捌萬元,及自民國一百一十三年六月 二十八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百分之十八,餘由原告負擔。 本判決第一項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台幣壹拾捌萬元為原告預 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原告其餘假執行之聲請駁回。    事實及理由 一、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請求之 基礎事實同一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第2 款定有明文。經查,原告起訴主張被告故意不法侵害原告之 配偶權及身分法益,且情節重大,致原告精神上受有極大痛 苦,爰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及第195條第3項準用第1項 前段規定,請求被告給付新台幣(下同)100萬元及自起訴 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有民事起訴狀在卷可參(見卷第9-14頁),嗣於民國113年9 月5日具狀追加民法第184條第1項後段為請求權基礎,有民 事準備㈠狀附卷可參(見卷第57-58頁)。核原告所為追加, 為基於其主張配偶權及身分法益受損之同一基礎事實,揆諸 上開規定,應予准許。 二、原告主張:原告與訴外人李岱潔為夫妻關係(嗣於114年2月 4日離婚),被告明知李岱潔與原告婚姻關係存續中,仍於1 13年2月29日至113年3月26日間多次與李岱潔公然牽手、摟 抱、單獨用餐,並有同宿於被告住處、交付住處鑰匙等行為 ,詳如附表所示,可見2人交往甚密,顯已逾越普通朋友之 社交界線,被告已構成故意不法侵害原告之配偶權及身分法 益,且情節重大,致原告精神上受有極大痛苦,經精神科診 斷有耳鳴、睡眠障礙需後續治療服藥。爰依民法第184條第1 項前段、後段擇一,及同法第195條第3項準用第1項前段規 定,請求被告賠償新台幣(下同)100萬元及其利息等語。 並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10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願供擔保請准 宣告假執行。 三、被告答辯略以:李岱潔與訴外人即被告大姊曾詩茜為大學同 學,畢業後任職同一壽險公司業務員,曾詩茜轉職後,被告 及家人之保單均交由李岱潔接續服務,是被告與李岱潔相識 已超過20年,且李岱潔為提供保單服務較頻繁出入被告與家 人住處,並曾因來訪當時被告不方便親自開門,交代李岱潔 自行由1樓信箱前方找尋備用鑰匙開門,然並非將住家鑰匙 交予李岱潔保管使用,亦無2人同宿於被告住處之情,另李 岱潔至被告文山區住處說明保單,因無大眾交通工具,由被 告騎乘機車搭載,被告有確認李岱潔安全帽扣緊之舉措,而 非撫摸其臉部,李岱潔於機車後座坐姿端正,無環抱被告動 作,又2人步行經交通路況較危險地點,被告為護衛其安全 ,因而有拉手或以手臂掩護其通過行為,然無2人併肩行走 時牽手,或李岱潔拍打被告腰部、臀部及2人摟抱等行為。 被告與李岱潔相識逾20年,縱任一方為有配偶之人,2人於 公眾場合同桌用餐或共食,或搭載對方乘坐於副駕駛座,亦 難認逾越一般人社交行為,原告主張被告有侵權行為,並無 理由等語。並聲明: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如受 不利之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四、本件之爭點為:㈠被告與李岱潔間於113年2月、3月間是否有 逾一般社交往來之親密行為,侵害原告配偶權或身為配偶之 身分法益?㈡原告請求精神慰撫金100萬元,有無理由?茲論 述如下:  ㈠按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民 事訴訟法第277條前段定有明文。又事實有常態與變態之分 ,其主張常態事實者無庸負舉證責任,反之,主張變態事實 者,則須就其所主張之事實負舉證責任。原告主張被告與原 告配偶李岱潔於113年2月29日至113年3月26日間有公然牽手 、摟抱、單獨用餐,並有同宿於被告住處、交付被告住處鑰 匙等情,被告固不否認李岱潔曾以被告住處鑰匙開啟被告住 處大門,被告騎乘機車搭載李岱潔、確認李岱潔有扣緊安全 帽之動作,被告與李岱潔行走時有拉手、手臂掩護李岱潔之 動作,惟否認有何逾一般社交往來之舉動、侵害原告配偶身 分法益。被告既不否認李岱潔曾以被告住處鑰匙開啟被告住 處大門,此節即堪認定。至被告有無與李岱潔公然牽手、摟 抱、單獨用餐、同宿被告住處等情,應由原告舉證證明。  ㈡原告舉出錄影光碟為證,載有如附表所示名稱之錄影影片, 錄影內容包括被告與李岱潔在馬路上牽手行走、被告摟住李 岱潔肩膀,李岱潔以手環住被告腰臀部、被告以手碰觸李岱 潔臉、李岱潔乘坐被告騎乘機車後座並以雙手環住被告、被 告與李岱潔牽手返回被告文山區忠順街住處、被告與李岱潔 行走時被告餵食李岱潔,李岱潔觸摸被告腰臀處、李岱潔多 次自行取鑰匙進入被告住處大門、晚間8時許自被告住處出 來並牽手、被告與李岱潔於鐵板燒餐廳共食一盤食物等情, 業據本院勘驗光碟內容無訛,堪認被告與李岱潔間已逾一般 社交往來關係,而為男女朋友交往關係。被告於李岱潔與原 告婚姻關係存續期間,與李岱潔有前開逾越一般普通朋友社 交往來之舉止,堪認違反善良風俗,加損害於原告基於配偶 關係之身分法益。被告抗辯李岱潔為伊大姊曾詩茜之大學同 學,畢業後任職同一壽險公司業務員,曾詩茜轉職後由李岱 潔提供保險服務,故李岱潔多次進入被告住處云云,惟依錄 影光碟內容所示,已足認定被告與李岱潔舉止親暱,與被告 及其家人是否由李岱潔提供保險服務並無關連,被告所辯顯 無可採。  ㈢按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健康、名譽、自由、信用、隱私、 貞操,或不法侵害其他人格法益而情節重大者,被害人雖非 財產上之損害,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前開規定,於不 法侵害他人基於父、母、子、女或配偶關係之身分法益而情 節重大者,準用之,民法第195條第1項前段、第3項有明文 規定。查被告與李岱潔以逾越一般社會常情往來之親暱舉止 ,侵害原告基於配偶關係所生之身分法益,且該行為情節已 達重大之程度,是原告主張被告應負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 ,請求賠償其所受非財產上之損害,核屬有據。復按不法侵 害他人之人格權,被害人受有非財產上損害,請求加害人賠 償相當金額之慰撫金時,法院對於慰撫金之量定,應斟酌實 際加害情形、所造成之影響、被害人痛苦之程度、兩造之身 分地位經濟情形及其他各種狀況,以核定相當之數額(最高 法院47年度台上字第1221號、51年度台上字第223號裁判意 旨參照)。前揭有關人格法益受侵害而酌定慰撫金之標準, 自得為本件衡量因身分法益受侵害所生損害賠償金額之參考 。查原告為大專畢業,從事保險業務,年收入約1百餘萬元 ,被告為碩士畢業,於外商公司從事工程工作,年收入約2 百餘萬元等情,業據兩造陳報在卷,並有稅務T-Road資訊連 結作業查詢結果可參,並審酌被告侵害行為態樣及侵害期間 等情,認原告請求慰撫金100萬元,尚屬過高,應以18萬元 為適當。 五、從而,原告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後段、第195條等規定,請 求被告給付18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生效翌日即113年6 月28日(見卷第39頁)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 法定遲延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部分之請求,則 屬無據,應予駁回。 六、兩造陳明願供擔保,聲請宣告假執行或免為假執行,經核原 告勝訴部分所命給付未逾50萬元,依民事訴訟法第389條第1 項第5款,依職權宣告假執行,並依被告聲請酌定相當之擔 保金額宣告免為假執行。至原告敗訴部分,其假執行之聲請 失其依據,應予駁回。 七、本件事證已臻明確,被告聲請傳喚證人李岱潔,待證事實為 原告離婚與本件並無因果關係,且離婚文件中還有保護令, 及李岱潔為保險業務員,服務被告家族成員之保單,被告與 姊姊、父母同住,李岱潔出入被告住處是在做保單服務等情 (見卷第82頁、第103頁),另聲請傳喚證人曾士芬,待證 事實為李岱潔於113年3月間出入被告住處係為辦理被告及其 家人之保單變更等情事(見卷第75-76頁),經核上開證人 調查與本件爭點即被告有無加損害於原告配偶身分法益一節 無直接關聯性,另被告聲請調原告於國泰醫院之門診治療病 歷(見卷第76頁),與本件爭點無關,無調查必要。兩造其 餘主張陳述及所提之證據,經本院斟酌後,認與判決結果不 生影響,均毋庸再予論述,附此敘明。 八、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林欣苑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4   月  1   日                 書記官 林思辰 附表 編號 時間 行為 光碟檔案名稱 1 113年2月29日 原告發現李岱潔持有被告住處鑰匙 2 113年3月9日 被告與李岱潔於路邊手拉手步行 0000000 0000 牽手準備過馬路 (1) 3 113年3月13日 被告與李岱潔於公共場所身體緊貼、搭肩、摟腰;被告騎乘機車時伸手撫摸李岱潔臉部,李岱潔坐上機車後伸手環住被告腰間。 0000000 0000 摟肩 mmexporZ0000000000000 (0) 0000000 0000 摸臉、環腰 mmexporZ0000000000000 (0) 0000000 0000 牽手走進男方家 mmexporZ0000000000000 (0) 4 113年3月16日 23時許被告與李岱潔於小吃店獨處用餐,並於行走時餵食李岱潔,李岱潔有撫摸、拍打被告腰部、臀部之動作。 0000000 0000 深夜單獨用餐mmexporZ0000000000000 (0) 0000000 0000 餵食 摸臀mmexporZ0000000000000 (0) 0000000 0000 手牽手上車 mmexporZ0000000000000 (0) 5 113年3月19日 李岱潔進入被告住處。 0000000 0000 走進男方家mmexporZ0000000000000 (0) 6 113年3月22日 李岱潔於17時許持鑰匙進入被告住處。於20時許被告與李岱潔自該住處走出,並牽手行走。被告與李岱潔獨處用餐,身體依偎。 0000000 0000 女方走進男方家mmexporZ0000000000000 (0) 0000000 0000 從男方家走出來 手牽手mmexporZ0000000000000 (00) 0000000 0000 手牽手過馬路mmexporZ0000000000000 (00) 0000000 0000 鐵板燒mmexporZ0000000000000 (00) 0000000 0000 鐵板燒mmexporZ0000000000000 (00) 0000000 0000 鐵板燒mmexporZ0000000000000 (00) 0000000 0000 女方上男方車mmexporZ0000000000000 (00) 7 113年3月26日 12時50分許李岱潔進入被告汽車副駕駛座,13時51分許被告於住處門口讓李岱潔先行下車,被告停好車再步行返家。 0000000 0000 女方上男方的車mmexporZ0000000000000 (00) 0000000 0000 開車送女方到同居處mmexporZ0000000000000 (00) 0000000 0000 男方下車走回家mmexporZ0000000000000 (00) 0000000 在男方住處發現女方0000000000000 (00)

2025-03-28

TPDV-113-訴-3204-20250328-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回復原狀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564號 原 告 陳德勝 徐村貴 張一顯 蕭昭子 高碧蓮 何永樹 宣寶莉 顏鴻 謝玉英 張文宗 黃森暐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劉宏邈律師 被 告 樺達哲興業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蔡青偉 上列原告與被告間請求回復原狀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3日內,補繳裁判費新台幣117元,逾期不 補正,即駁回其訴。   理  由 一、查當事人間請求回復原狀等事件,原告僅繳納裁判費新台幣 (下同)80,826元。原告於民國114年3月17日變更追加聲明 請求:㈠被告應將民事起訴狀附圖所示A部分專有部分騰空遷 讓返還予附表所示之原告、B部分共有部分返還予原告等全 體共有人;㈡被告應按民事聲請狀附表4項次⑴所示,給付原 告共629,92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 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㈢被告應自114年2月1日起至履行 第1項聲明日止,按民事聲請狀附表4項次⑵所示,按月給付 原告共78,740元,並自各期應給付日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 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二、茲原告聲明第1項之訴訟標的價額應以原告請求被告返還之 建物面積為準即123.29平方公尺(A部分面積如附表面積欄 所示,總計50.46平方公尺,B部分面積為72.83平方公尺〈計 算式:3216.87×7283/321687=72.83〉),參酌建物登記第三 類謄本(標示部及所有權部)、台北市政府地政局網站建築 物價額試算結果,爰核定原告請求被告返還之建物價額總計 為6,121,349元(計算式:49,650×123.29=6,121,349,小數 點後四捨五入,以下均同)。又聲明第2項之訴訟標的金額 為629,920元,聲明第3項訴訟標的價額計算,其中附表編號 1至7、9至11之原告請求不當得利,自114年2月1日起計算至 起訴前1日即114年2月9日止,共計23,445元(計算式:72,9 40÷28×9=23,445),編號8部分自114年2月1日起至提起追加 之訴前1日即114年3月16日止,共計8,794元(計算式:5,80 0+〈5,800÷31×16〉=8,794),總計32,239元。 三、綜上,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6,783,508元(計算式:6,1 21,349+629,920+32,239=6,783,508),應徵第一審裁判費8 0,943元,扣除原告已繳納裁判費80,826元,尚應補繳裁判 費117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 告於本裁定送達後3日內繳納,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特 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林欣苑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 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林思辰 附表 編號 原告 建物建號 面積 (平方公尺) 共有部分(即福星段三小段1410建號/面積3216.87平方公尺)之權利範圍 原告請求 按月給付 不當得利 1 徐村貴 台北市○○區○○段○○段0000○0000○0000○號 各3.24 各535/321687 15,240元 2 張一顯 台北市○○區○○段○○段0000○號 7.04 1162/321687 11,040元 3 蕭昭子 台北市○○區○○段○○段0000○號 4.77 787/321687 7,360元 4 高碧蓮 台北市○○區○○段○○段0000○號 3.69 X 5,760元 5 何永樹 台北市○○區○○段○○段0000○號 3.6 594/321687 5,540元 6 宣寶莉 台北市○○區○○段○○段0000○號 3.73 616/321687 5,800元 7 顏鴻 台北市○○區○○段○○段0000○號 2.65 X 4,100元 8 黃森暐 台北市○○區○○段○○段0000○號 3.73 616/321687 5,800元 9 陳德勝 台北市○○區○○段○○段0000○號 3.69 609/321687 5,760元 10 謝玉英 台北市○○區○○段○○段0000○號 4.6 759/321687 7,200元 11 張文宗 台北市○○區○○段○○段0000○號 3.24 535/321687 5,140元 總計 50.46 7283/321687 78,740元

2025-03-28

TPDV-114-補-564-20250328-2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給付服務報酬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6038號 原 告 永慶房屋仲介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孫慶餘 訴訟代理人 倪華德 被 告 高文彥 訴訟代理人 許博智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服務報酬事件,經台灣士林地方法院以11 3年度訴字第1369號裁定移轉管轄,本院於民國114年3月6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被告於民國112年10月26日與原告簽訂委託銷售 契約書(下稱系爭契約),委託原告居間銷售門牌號碼台北 市○○區○○街000號0樓之房地(下稱系爭房地),依第5條第1 項約定服務報酬為成交價額之4%。兩造再於112年12月21日 簽訂委託事項變更契約書,合意變更最低委託價格為新台幣 (下同)2,660萬元及委託期間至113年3月31日止。嗣訴外 人曾美瑞於112年12月7日簽訂不動產買賣意願書,委託原告 居間擬承購系爭房地。原告遂將曾美瑞介紹予被告,並居間 協商,然終未能成交。詎被告嗣於委託期間內之113年1月11 日以2,600萬元出售系爭房地予原告曾仲介之買方曾美瑞, 並於113年1月31日完成所有權移轉登記,依系爭契約第8條 第3項第3款所定違約金條款約定,委託期間內、委託期間屆 滿或契約終止後2個月內,被告與原告曾經介紹之客戶或其 配偶、二等親內之親屬成交時,視為原告已完成居間仲介之 義務,被告仍應依第5條約定給付服務報酬,並應立即全額 一次支付。系爭契約之違約條款與內政部公布之不動產委託 銷售契約書範本第11條第1項第3款前段規定相符。原告之業 務員陳韋仲於簽約前已向被告說明契約條款及意旨,被告未 要求先攜回審閱,不能認原告有何妨礙被告事先審閱契約之 行為。原告嗣後亦有提供曾美瑞簽署之不動產買賣意願書予 被告審閱並協商,且被告自簽署系爭契約後迄至113年1月11 日私自出售系爭房地,2個月期間隨時可審閱契約內容。爰 依系爭契約第8條第3項第3款約定,請求被告給付服務報酬1 04萬元(計算式:26,000,000×4%=1,040,000),及自113年 1月11日之翌日起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遲延利息等語。並聲 明:被告應給付原告104萬元,及自113年1月11日之翌日起 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願供擔保請准宣告 假執行。 二、被告答辯略以:  ㈠原告主張之系爭契約、委託事項變更契約書、曾美瑞簽署之 不動產買賣意願書,均未經代表原告公司之負責人簽名或蓋 章,契約未成立。再系爭契約及委託事項變更契約書,均係 原告公司為與不特定多數消費者訂立同類契約之用,所預先 擬定之契約條款,屬定型化契約。依消費者保護法第11條之 1第1項、第4項及行政院公告之定型化契約「審閱期間」彙 整表,上述契約之審閱期間不得少於3日。系爭契約第1頁首 段欄位記載「依內政部公告,委託人簽訂契約前,有3天以 上的契約審閱權,委託人可要求攜回本契約影本審閱。違反 前項規定者,該條款不構成契約內容。但消費者得主張該條 款仍構成契約內容。委託人業已於民國112年10月26日行使 契約審閱權」,而被告簽約日期與前述欄位日期同為112年1 0月26日,可見被告未先攜回契約審閱,訴外人即原告公司 人員陳韋仲於簽約當時亦未充分解說契約條款,未使被告詳 細審閱契約,僅指出契約需簽名處,及就空白條款如委託銷 售價格、成交買方付款方式、佣金比例、委託期間等進行確 認,足認系爭契約違反消費者保護法第11條之1第1項審閱期 間規定。故系爭契約條款依消費者保護法第11條之1第3項規 定,不構成契約內容,原告不得依此請求報酬。  ㈡退步言之,系爭契約第8條第3項第3款未考慮訂約消費者對成 交付出之人力及獲利與否等情況,原告均可請求約定之全部 服務報酬,違反誠信原則,對消費者顯失公平。被告出售系 爭房地價格與系爭契約記載之取得價格即同為2,600萬元, 可見被告無獲利,反而因相關稅費支出而有損失,是系爭契 約第8條第3項第3款依消費者保護法第12條第1項,應屬無效 。原告雖曾告知有第三人願意出價承購系爭房地,然並未介 紹曾美瑞予被告,亦未具體告知其姓名、聯絡資訊,不符合 系爭契約第8條第3項第3款介紹客戶之要件。被告於112年10 月26日與具不動產經紀營業員資格之訴外人袁治文所屬富翊 聯合設計有限公司簽訂居間契約書,袁治文自行覓得曾美瑞 承購系爭房屋,被告並未經由原告得知曾美瑞資料,更無提 供予袁治文,系爭房地出售予曾美瑞與原告無關,原告不得 請求報酬。又系爭契約第8條第3項第3款之性質非報酬給付 ,而屬債務不履行時之違約金,而被告出售系爭房地予曾美 瑞與原告無關,已如前述,原告請求4%違約金即104萬元, 顯屬過高,應予酌減等語。並聲明: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 請均駁回。如受不利之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三、兩造不爭執之事項:  ㈠被告於112年10月26日簽署系爭契約,委託原告居間銷售系爭 房地。被告再於112年12月21日簽署委託事項變更契約書, 變更最低委託價格為2,660萬元及委託期間至113年3月31日 止。  ㈡曾美瑞於112年12月7日簽訂不動產買賣意願書,委託原告居 間擬承購系爭房地。  ㈢被告於113年1月11日出售系爭房地予曾美瑞,並於113年1月3 1日完成所有權移轉登記,交易總價為2,600萬元。 四、本件之爭點為:㈠系爭契約是否成立?㈡系爭契約是否違反審 閱期間規定而無效?㈢系爭契約第8條第3項第3款之性質是否 屬屬債務不履行時之違約金,被告抗辯顯失公平請求酌減, 有無理由?茲論述如下:  ㈠按代理人於代理權限內,以本人名義所為之意思表示,直接 對本人發生效力。前項規定,於應向本人為意思表示,而向 其代理人為之者,準用之。又當事人互相表示意思一致者, 無論其為明示或默示,契約即為成立,民法第103條、第153 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系爭契約、委託事項變更契約書、 固僅蓋有原告公司大章,而無法定代理人小章,然系爭契約 、委託事項變更契約書為原告公司業務人員陳韋仲代原告與 被告簽署,業據陳韋仲於系爭契約承辦人處簽名,有系爭契 約、委託事項變更契約書在卷可查(見台灣士林地方法院11 3年度訴字第1369號卷第18-20頁),堪認其已以原告代理人 地位與被告為委任仲介之意思表示合致,被告抗辯系爭契約 未成立,不足採信。  ㈡按企業經營者與消費者訂立定型化契約前,應有30日以內之 合理期間,供消費者審閱全部條款內容。企業經營者以定型 化契約條款使消費者拋棄前項權利者,無效。違反第1項規 定者,其條款不構成契約之內容。但消費者得主張該條款仍 構成契約之內容,消費者保護法第11條之1第1項至第3項定 有明文。其立法目的,在維護消費者知的權利,確保其於訂 立定型化契約前,有充分了解定型化契約條款之機會。依內 政部不動產委託銷售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其 契約審閱期間至少應為3日。其立法意旨在使消費者於訂約 前有充分了解定型化契約條款之機會,倘其簽約時審閱期間 雖未達3日,然已有充分瞭解契約條款之機會,或基於其他 考量選擇放棄審閱期間者,基於私法自治及契約自由原則, 不得事後主張排除該契約條款。次按企業經營者如主張符合 上開規定之事實者,就其事實負舉證責任,同法第17條之1 亦有明文。是如企業經營者未給與3日審閱契約期間,然證 明相對人已充分瞭解契約條款,或放棄審閱期間者,契約條 款始非無效。  ㈢系爭契約之首記載:「依內政部公告,委託人簽訂契約前, 有三天以上的契約審閱權,委託人可要求攜回本契約影本審 閱。違反前項規定者,該條款不構成契約內容。但消費者得 主張該條款仍構成契約內容。委託人業於中華民國112年10 月26日行使契約審閱權,並已充分瞭解本契約書及其附件之 內容無誤。委託人簽名:高文彥」等語,有系爭契約在卷可 憑。惟證人陳韋仲到庭證稱:系爭契約是伊跟被告簽的。伊 向被告做基本的確認,標的物現況、價格還有一些制式化的 條約,手續費跟佣金是依照一般狀況去收,伊有跟被告說明 ,沒有說其他的,伊沒有逐條去跟被告說明等語(見本院11 4年3月6日言詞辯論筆錄,本院卷第131頁),是依陳韋仲上 開證詞,陳韋仲並未就系爭契約第8條第3項第3款:「委託 期間內、委託期間屆滿或契約終止後二個月內,甲方與乙方 曾經介紹之客戶或其配偶、二親等內之親屬成立時,視為乙 方已完持居間仲介之義務,甲方仍應依第五條之約定給付服 務報酬,並應立即全額一次支付予乙方。」向被告解說。被 告既不知系爭契約內有該等條款,揆諸前開說明,縱使被告 簽署已行使契約審閱權,該條款仍屬無效。從而,原告未舉 證證明被告於簽約時業經原告人員說明系爭契約第8條第3項 條款,系爭契約第8條第3項之條款不構成契約之內容。原告 依該條項約定,主張視為原告已完成居間仲介義務,請求被 告給付服務報酬,並不可採。 五、從而,原告依系爭契約第8條第3項第3款約定,請求被告給 付原告104萬元,及自113年1月11日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 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為無理由,應予駁回。原告之訴 既經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失其依據,應併予駁回。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陳述及所提之證據,經本 院斟酌後,認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均毋庸再予論述,附此 敘明。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林欣苑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4   月  1   日                 書記官 林思辰

2025-03-28

TPDV-113-訴-6038-20250328-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拆屋還地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1653號 原 告 謝秀如 訴訟代理人 王世華律師 被 告 陳麗姍 黃家妤 黃燦煌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楊明儀律師 被 告 黃壬梁(即黃壬權之承當訴訟人) 訴訟代理人 陳添信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拆屋還地等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3月4日言詞辯 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陳麗姍、黃家妤、黃燦煌應將坐落新北市○○區○○段○○○地號 土地上如附圖所示編號A部分(面積二十七點一平方公尺)之建 物拆除,並將占用土地騰空返還予原告。 被告黃壬梁應將坐落新北市○○區○○段○○○○○○○地號土地上如附圖 所示編號B部分(面積六點三六平方公尺)、編號C部分(面積二 十一點二四平方公尺)之建物拆除,並將占用土地騰空返還予原 告。 訴訟費用由被告陳麗姍、黃家妤、黃燦煌負擔二分之一,餘由被 告黃壬梁負擔。 本判決第一項於原告以新台幣肆拾陸萬元為被告供擔保後,得假 執行;但被告如以新台幣壹佰參拾柒萬壹仟貳佰陸拾元為原告預 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本判決第二項於原告以新台幣肆拾柒萬元為被告供擔保後,得假 執行;但被告如以新台幣壹佰參拾玖萬陸仟伍佰陸拾元為原告預 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一、按訴訟繫屬中為訴訟標的之法律關係,雖移轉於第三人,於 訴訟無影響。前項情形,第三人經兩造同意,得聲請代移轉 之當事人承當訴訟,民事訴訟法第254條第1項、第2項前段 定有明文。原告廖秀卿主張其為新北市○○區○○段000○000地 號土地所有權人,嗣上開土地於民國114年2月11日移轉登記 予謝秀如所有,上開土地遭門牌號碼新北市○○區○○路0段00 號建物無權占用,被告黃壬權為該建物之事實上處分全人, 嗣於訴訟進行中,該建物於113年5月31日由黃壬梁取得事實 上處分權,謝秀如、黃壬梁經兩造同意,聲請代廖秀卿、黃 壬權承當訴訟,先予敘明。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原告為新北市○○區○○段000○000地號土地所有權 人,而門牌號碼新北市○○區○○路0段00號建物為未辦理保存 登記建物,由被告陳麗姍、黃家妤、黃燦煌所共有,權利範 圍分別為1/2、1/4、1/4,另門牌號碼新北市○○區○○路0段00 號建物為未辦保存登記建物,由被告黃壬梁所有,上開2建 物分別無權占用原告所有土地地號、面積如附表所示,侵害 原告使用收益、處分土地之權利。被告未舉證原告於68年時 即知其建物越界,並無民法第796條規定適用。再原告土地 遭占用面積甚鉅,且係遭被告私人使用,非供公眾使用,客 觀上無涉及任何公共利益,亦無民法第796條之1規定適用。 爰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前段、中段規定,請求被告陳麗姍、 黃家妤、黃燦煌將附圖所示A部分建物拆除,將占用土地騰 空返還予原告,被告黃壬梁將附圖所示B部分(面積6.36平 方公尺)、編號C部分(面積21.24平方公尺)建物拆除,將 占用土地騰空返還予原告等語。並聲明:㈠被告陳麗姍、黃 家妤、黃燦煌應將坐落新北市○○區○○段000地號土地上如附 圖所示編號A部分(面積27.1平方公尺)之建物拆除,並將 占用土地騰空返還予原告;㈡被告黃壬梁應將坐落新北市○○ 區○○段000○000地號土地上如附圖所示編號B部分(面積6.36 平方公尺)、編號C部分(面積21.24平方公尺)之建物拆除 ,並將占用土地騰空返還予原告。㈢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 行。 二、被告答辯略以:  ㈠被告陳麗姍、黃家妤、黃燦煌:原告之前手即訴外人廖秀卿 於59年取得699地號土地後,即在其上興建門牌號碼新北市○ ○區○○路0段00號之2層樓建物,並在土地周邊興建圍牆。被 告陳麗姍等3人所有之附表編號1建物原為平房,為訴外人黄 春福即被告黃燦煌祖父於28年間向地主廖姓家族承租新北市 ○○段○○○段00地號土地(整編後為新北市○○區○○段000○000地 號)後自行出資興建之平房,被告黃燦煌於68年8月16日向 地主購買上述承租土地,並與訴外人黃仁敏共同出資將原平 房改建為現狀鋼筋混凝土3樓透天厝建物兩戶(整編後門牌 號碼為新北市○○區○○路0段00號、75號),係依原平房建築 基地大小改建,並未逾越廖秀卿已設立之圍牆地界,廖秀卿 就被告於68年之改建有知其越界而不即時提出異議情形,默 許附表編號1建物使用其土地,依民法第796條規定,廖秀卿 不得請求建物共有人被告陳麗姍等3人移去或變更建物,原 告承繼廖秀卿所有權人之地位,亦不得為請求。又附表編號 1建物1樓目前由被告被告黃燦煌提供使用為○○里里民服務處 ,2、3樓為住家,越界占用原告土地部分建物與主建物在結 構及使用上有一體性,拆除必會危及主建物整體結構安全及 經濟價值,恐造成危樓影響公共安全,並將嚴重影響被告黃 燦煌居住權及重大經濟利益損失,與原告所能獲得之利益相 較,不符比例原則,依民法第796條之1規定,請斟酌公共利 益及當事人利益免去全部拆除之責任等語。並聲明:原告之 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如受不利之判決,願供擔保請准 宣告免為假執行。  ㈡被告黃壬梁:附表編號2建物(原門牌號碼台北縣○○市○○里○○ 路0號)早於35年間已存在,所坐落土地連同附近同段701、 702等地號土地均為廖姓家族所有,並同意無償提供黄春福 即被告黃壬梁祖父建屋供家人設籍居住,原告之前手廖秀卿 於55年8月22日以買賣為原因取得699、000地號土地,於同 年11月5日辦理登記,依常理,廖秀卿購買前理應至現場勘 查有無地上物或遭占用等情,而廖秀卿長達數十年未異議, 顯然知悉與同意附表編號2建物使用其土地。黃仁敏即被告 黃壬梁之父於67、68年間就該建物進行整修,未變動使用土 地面積,原告亦未主張權利要求拆除占用部分,可見該建物 係經原土地所有人及原告同意使用土地至今,非無權占有。 縱該建物無權占有原告所有之土地,然至遲於黃仁敏67、68 年間整修建物時已發生越界建築情況,廖秀卿明知或可得而 知情況下,歷經長達20餘年未有異議,依民法第796條規定 ,廖秀卿僅得請求被告黃壬梁支付償金,不得請求拆除占用 部分之建物。況原告所有上開土地閒置已久,其中○○段000 地號土地屬袋地,目前無具有經濟效益之利用,被告所有之 附表編號2建物則屬得供人居住之房屋,具較高經濟效益, 若拆除越界部分,恐影響居住使用,原告所受利益甚少,被 告黃壬梁損害較大,依民法第796條之1規定,由被告黃壬梁 給付償金而非拆除,較符合雙方最佳利益等語。並聲明:原 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如受不利之判決,願供擔保 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三、不爭執之事項:  ㈠廖秀卿於59年8月22日因買賣取得新北市○○區○○段000○000地 號之所有權,於59年11月5日登記。  ㈡被告陳麗姍、黃家妤、黃燦煌為附表編號1所示建物之事實上 處分權人,權利範圍為1/2、1/4、1/4。  ㈢被告黃壬梁為附表編號2所示建物之事實上處分權人。  ㈣附表編號1、2建物占用原告所有土地面積如附表所示。 四、本件之爭點為:原告依所有權人之權能,請求拆除其土地遭 被告無權占用土地如附表所示,有無理由?被告抗辯依民法 第796條規定購買越界部分之土地,有無理由?茲論述如下 :  ㈠按所有人對於無權占有或侵奪其所有物者,得請求返還之。 對於妨害其所有權者,得請求除去之。有妨害其所有權之虞 者,得請求防止之,民法第767條第1項定有明文。被告所有 如附表所示建物無權占用原告所有之新北市○○區○○段000○00 0地號土地面積如附表所示,為兩造所不爭執,原告請求被 告拆除占用其土地部分之建物,自有理由。  ㈡按土地所有人建築房屋非因故意或重大過失逾越地界者,鄰 地所有人如知其越界而不即提出異議,不得請求移去或變更 其房屋。但土地所有人對於鄰地因此所受之損害,應支付償 金。前項情形,鄰地所有人得請求土地所有人,以相當之價 額購買越界部分之土地及因此形成之畸零地,其價額由當事 人協議定之;不能協議者,得請求法院以判決定之,民法第 796條定有明文。次按土地所有人建築房屋逾越地界,鄰地 所有人請求移去或變更時,法院得斟酌公共利益及當事人利 益,免為全部或一部之移去或變更。但土地所有人故意逾越 地界者,不適用之。前條第1項但書及第2項規定,於前項情 形準用之,民法第796條之1亦有明定。再按當事人主張有利 於己之事實,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民事訴訟法第277條 前段定有明文。又事實有常態與變態之分,其主張常態事實 者無庸負舉證責任,反之,主張變態事實者,則須就其所主 張之事實負舉證責任。被告抗辯其建築房屋非因故意或重大 過失逾越地界,原告前手廖秀卿知其越界而不即提出異議一 節,為原告所否認,揆諸上開法條,應由被告負舉證責任。  ㈢被告所舉證據即黃仁敏與廖金盛間不動產買賣契約書、門牌 證明書、圍牆照片1紙、戶籍登記簿、房捐納稅通知書、歷 史門牌資料查詢、歷年房屋稅籍資料(見卷第67-73頁、第1 27-131頁、第173-177頁),固可證明被告黃燦煌之父黃仁 敏於68年8月間向廖金盛購買台北縣○○段○○○段00地號土地及 其上門牌號碼台北縣○○○○里○○路0號房屋,附表編號2建物迄 113年11月間折舊年數為29年,起課年月為84年間,1至3層 樓面積分別為61.8平方公尺,及附表編號1、2建物後方建有 圍牆等情,然無從證明原告之前手廖秀卿係59年間興建該圍 牆,以及知附表編號1、2建物有逾越地界、占用原告所有土 地之情事。再被告所有附表編號1、2建物所坐落之土地,除 被告所有之同段701、702地號土地外,尚坐落於國有之同段 695、703地號土地,以及原告所有之同段699、000地號,此 為兩造所不爭執(見本院114年3月4日言詞辯論筆錄、被告 黃燦煌民事答辯狀、被告黃壬梁民事答辯一狀,卷第248頁 、第61頁、第124頁),復有新北市新店地政事務所土地複 丈成果圖在卷可佐(見卷第203頁),是被告所有之土地即○ ○段701、702地號土地後方為國有土地,國有土地後方始為 原告所有土地,被告亦自承均有向國有財產局承租上開土地 (見同上筆錄),則被告當知其所有之附表編號1、2建物坐 落國有財產局後方土地即○○段699、000地號土地並非自己所 有土地。據被告自承,被告陳麗姍、黃家妤係自被告黃燦煌 取得附表編號1建物事實上處分權應有部分,被告黃燦煌於6 8年間與黃仁敏共同興建附表編號1、2建物,嗣附表編號2建 物事實上處分權由黃壬權取得,再移轉予被告黃壬梁,則被 告陳麗姍、黃家妤、黃燦煌、黃壬梁就附表編號1、2建物於 68年間是否無故意或重大過失逾越地界,應舉證以明之,被 告未為何舉證,自難推認被告取得附表編號1、2建物事實上 處分權時不知逾越地界一事。被告未舉證證明本件合於民法 第796條規定,尚無該條適用。  ㈣被告抗辯依公共利益及當事人利益,被告所有附表編號1、2 房屋如拆除27.1平方公尺、27.6平方公尺,附表編號1建物1 樓目前由被告被告黃燦煌提供使用為○○里里民服務處,2、3 樓為住家,拆除越界占用部分必會危及建物整體結構安全、 經濟價值、公共安全及被告黃燦煌居住權,與原告所獲得利 益相較不符比例原則云云。經查,附表編號1、2建物均為未 辦保存登記之建物,並無建物所有權狀,此經被告自承在卷 。按建築物非經申請直轄市、縣(市)(局)主管建築機關 之審查許可並發給執照,不得擅自建造或使用或拆除,建築 法第25條前段定有明文。另土地登記規則第78條前段、第79 條第1項前段亦規定申請建物所有權第一次登記前,應先向 登記機關申請建物第一次測量,申請建物所有權第一次登記 ,應提出使用執照或依法得免發使用執照之證件及建物測量 成果圖或建物標示圖。被告所有之附表編號1、2建物未經建 物所有權第一次登記,並非依據上開法令所建築之合法建物 ,難認得供公共使用,再據被告自承上開建物為68年間即興 建,則迄今已使用逾46年,並無保護必要性較高可言。綜上 ,被告抗辯附表編號1、2建物具有較高公共利益及當事人利 益,應適用民法第796條之1規定云云,並無可採。 五、從而,原告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前段、中段規定,請求被告 陳麗姍、黃家妤、黃燦煌將坐落新北市○○區○○段000地號土 地上如附圖所示編號A部分(面積27.1平方公尺)之建除, 並將占用土地騰空返還予原告,被告被告黃壬梁將坐落新北 市○○區○○段000○000地號土地上如附圖所示編號B部分(面積 6.36平方公尺)、編號C部分(面積21.24平方公尺)之建物 拆除,並將占用土地騰空返還予原告,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 六、兩造陳明願供擔保,聲請宣告假執行或免為假執行,經核符 合規定,爰分別酌定相當之擔保金額宣告之。 七、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陳述及所提之證據,經本 院斟酌後,認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均毋庸再予論述,附此 敘明。 八、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第85條第1項。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林欣苑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4   月  1   日                 書記官 林思辰 附圖:新北市新店地政事務所土地複丈成果圖(卷第203頁) 附表 編號 建物名稱 占用土地 面積 位置 1 新北市○○區○○路0段00號 ○○段699號 27.1平方公尺 附圖A部分 2 新北市○○區○○路0段00號 ○○段699號 6.36平方公尺 附圖B部分 ○○段000地號 21.24平方公尺 附圖C部分

2025-03-28

TPDV-113-訴-1653-20250328-2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