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林麗鳳

共找到 12 筆結果(第 1-10 筆)

板簡
板橋簡易庭

返還借款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板橋簡易庭民事裁定 113年度板簡字第2777號 原 告 謝林麗鳯 訴訟代理人 王于華 被 告 錦上喜食品企業有限公司 兼 上一人 法定代理人 施伯勳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借款事件,本院於中華民國一百一十三年 十二月二十四日所宣示之判決,應更正如左:   主 文 原判決當事人欄內關於如附件一所示之記載應更正為如附件二所 示。   理 由 一、按判決如有誤寫、誤算或其他類此之顯然錯誤者,法院得隨 時或依聲請以裁定更正之,其正本與原本不符者亦同,民事 訴訟法第232條第1項定有明文。 二、查本院前開之判決有如主文所示之顯然錯誤,應予更正。 三、依首開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板橋簡易庭            法 官 李崇豪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表明抗 告理由,如於本裁定宣示後送達前提起抗告者,應於裁定送達後 10日內補提抗告理由書(須附繕本),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一千 五百元。            書記官 葉子榕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附件一 編號  誤寫內容 一 原   告 謝林麗鳳 住○○市○○區○○路000號2樓 附件二 編號  更正後內容 一 原   告 謝林麗鳯 住○○市○○區○○路000號2樓

2025-03-03

PCEV-113-板簡-2777-20250303-2

勞訴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給付工資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勞訴字第26號 原 告 郭品鑫 劉琍慧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黃培鈞律師 被 告 有限責任屏東縣第一照顧服務勞動合作社 法定代理人 洪嘉勵 訴訟代理人 陳瑩紋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工資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15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給付原告郭品鑫新臺幣參萬陸仟貳佰參拾陸元、原告 劉琍慧新臺幣壹萬玖仟柒佰參拾柒元,及均自民國一一三年 九月七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二、原告郭品鑫、劉琍慧其餘之訴駁回。 三、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十分之一,餘由原告郭品鑫、劉琍慧負 擔。 四、本判決第一項得假執行。但被告如各以新臺幣參萬陸仟貳佰 參拾陸元、新臺幣壹萬玖仟柒佰參拾柒元分別為原告郭品鑫 、劉琍慧預供擔保後,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但減縮應受判決事項 之聲明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第3款定有 明文。原告起訴原訴之聲明第1項為:被告應給付原告郭品 鑫新臺幣(下同)64萬3,519元、原告劉琍慧51萬4,005元,及 均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 算之利息,嗣變更請求被告應給付原告郭品鑫32萬2,455元 、原告劉琍慧25萬608元(見本院卷二第343頁),核屬減縮 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與前揭法條規定相符,應予准許。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原告郭品鑫於民國108年6月1日受僱於被告,112 年12月31日離職。原告劉琍慧於108年7月8日受僱於被告,1 12年8月17日離職。原告郭品鑫、劉琍慧(以下合稱原告) 在職期間均擔任被告設立於屏東縣○○鄉○○路000號日間照顧 中心(下稱日照中心)之照顧服務員(下稱照服員)。原告 工資包含契約約定之固定金額3萬2,000元及按當下實際照護 困難個案加給之金額(實務上稱為A碼服務費)與其他經常 性給與,當月工資於次月15日由被告匯款至原告薪轉帳戶。 為配合日照中心服務對象之作息,原告須於平日出勤,提供 勞務時間為上午8時至下午5時,中午無休息,每日工時9小 時,惟被告卻未給付平日延長工時工資,且積欠特別休假未 休工資(下稱特休未休工資)。為此爰依勞動基準法(下稱 勞基法)第24條第1項、第38條第4項規定提起本件訴訟。並 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郭品鑫32萬2,455元、原告劉琍慧25 萬608元,及均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 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二、被告則以:被告為日照中心,中午服務不得間斷,故會安排 照服員2人1組輪班休息,輪班方式為11時30分至12時30分此 期間1小時為1組休息,1組輪值,12時30分至13時30分此期 間則輪替,是被告之照服員於中午時間均有1小時休息時間 ,被告於簽到簿內有分成「上午簽到」、「上午簽退」、「 下午簽到」、「下午簽退」等4個簽到、退程序,被告已給 予原告中午休息1小時,故原告主張中午仍繼續值班未休息 並非事實。另關於特休未休工資,原告工資本薪為3萬2,000 元,惟A碼服務費取決於屏東縣政府是否給予補助,如未給 予補助,被告即無法轉給付予原告,故A碼服務費並非經常 性給與,而被告已按原告本薪3萬2,000元換算1日工資為1,0 67元,並據此給付原告特休未休工資,是被告並未積欠原告 特休未休工資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㈠原告之訴駁回。㈡ 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三、本件不爭執事項(見本院卷二第356至357頁):  ㈠原告郭品鑫任職期間108年6月1日至112年12月31日,原告劉 琍慧任職期間108年7月8日至112年8月17日,其等於任職期 間擔任被告設立於屏東縣○○鄉○○路000號日照中心之照服員 ,本薪每月為3萬2,000元。  ㈡原告在職期間之特休日數、已休日數、未休日數及被告已付 特休未休工資金額如附表一、二所示。  ㈢原告提出之附表8、9(見本院卷二第345至348頁)所載「有 加班之出勤日數」即為原告該月份之實際上班日數,以及附 表8、9所載「工資」欄所載金額即為原告該月份實際領得之 工資。 四、本件爭執事項:  ㈠原告主張被告表定之午休1小時,因工作不能休息而應納入延 長工時計算,並請求加班費是否有據?  ㈡被告是否就原告之特休未休工資尚有差額未給付?如有,被 告應給付之金額為何? 五、本院之判斷:  ㈠原告主張被告表定之午休1小時,因工作不能休息而應納入延 長工時計算,並請求加班費是否有據?  1.按勞工正常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8小時;雇主延長勞工 工作時間者,其延長工作時間在2小時以內者,按平日每小 時工資額加給3分之1以上,加給延長工作時間之工資;再延 長工作時間在2小時以內者,按平日每小時工資額加給3分之 2以上,勞基法第30條第1項、第24條第1項第1款、第2款分 別定有明文。次按出勤紀錄內記載之勞工出勤時間,推定勞 工於該時間內經雇主同意而執行職務,勞動事件法第38條亦 有明文。是就出勤紀錄內記載之勞工出勤時間,已推定勞工 於該時間確有執行職務之情形,如於出勤紀錄所載出勤時間 以外之時間,即不應列入工作時間計算。經查,被告提出原 告於在職期間之簽到簿,其內記載有原告出勤時間之紀錄, 有原告簽到簿在卷可參(見本院卷一第275至288、411至498 頁;本院卷二第3至8頁),簽到簿內分為「上午簽到時間」 、「上午簽退時間」、「下午簽到時間」、「下午簽退時間 」,則「上午簽退時間」與「下午簽到時間」之間係屬出勤 時間以外之時間,依勞動事件法第38條規定反面解釋,即非 勞工執行職務之時間而不應列入工作時間。另被告抗辯被告 照服員中午均有1小時休息時間,照服員2人為1組互為輪值 等語,並提出112年2月至12月輪值紀錄為證(見本院卷一第 389至409頁),而自上開輪值紀錄觀之,被告於中午休息時 段分為11時30分至12時30分、12時30分至13時30分,而被告 照服員亦確實安排2人為1組,分別於不同之休息時段簽名、 用印,堪認原告於中午確有1小時休息時間。原告雖主張被 告提出之簽到簿、112年2月至12月輪值紀錄等文件係為因應 勞動檢查而製作等語,惟從簽到簿記載之內容觀之,原告如 有請假、特別休假,亦均會登載於簽到簿內,有簽到簿特休 紀錄在卷可參(見本院卷二第313至341頁),是簽到簿登載 之內容自可反應原告真實之出勤狀況;再依任職於日照中心 擔任主任乙職之證人林麗鳳到庭證稱:有一次勞檢所建議我 們既然有中午輪值,就再簽1份輪值表等語(見本院卷二第7 8頁),則被告提出之112年2月至12月輪值紀錄係為因應照 服員於中午休息時間有輪值之情形,故依勞檢所建議另再製 作1份輪值表,是本件被告提出之簽到簿、112年2月至12月 輪值紀錄等文件,仍得作為原告於中午有1小時休息時間之 依據。  2.林麗鳳復證稱:居服員從上午簽退到下午簽到這段約有1小 時的時間是居服員的休息時間,居服員都用來吃飯、睡覺, 被告不干涉,居服員在這段期間外出不用填外出單,值勤時 間才需要寫外出單,中午會有負責輪午休跟值勤的時間,2 人1組,負責照顧長輩,另2人就是休息,長輩都是躺臥休息 ,2人值班通常足以應付臨時狀況等語(見本院卷二第76至7 7頁);另於日照中心擔任社工乙職之證人林育豪則證稱: 居服員從上午簽退到下午簽到這段約有1小時的時間是居服 員的休息時間,看他們自己的意願,沒有管制他們做什麼事 情,是自由的休息時間,休息時間外出不用寫外出單,就直 接外出,居服員自己協調排班,1班2人,2人值班,另2人就 是休息時間,原告的工作內容是個案的日常生活照顧、備課 、備膳、沐浴,午休時間不會需要做這些,如有突發狀況, 會視情況先由值班人員負責,如果個案比較複雜如吐血,就 需要休息的人來支援,但通常不會有這樣的狀況等語(見本 院卷二第80至83頁),依林麗鳳、林育豪之證述,可認中午 為日照中心長輩之午休時間,長輩係躺臥休息,故被告排定 中午有1小時為照服員之休息時間,照服員得於休息時間吃 飯、睡覺,自由進出,該等期間因仍有輪值之照服員協助照 看長輩,僅有突發狀況而需由休息之人員支援,則原告於休 息時間既可自行運用,該等期間當屬原告之休息時間。 3.次查,於日照中心擔任照服員之證人張祐瑋雖證稱:我們工 作從第1個長輩來到最後1個長輩離開都不能休息,4個照服 員的責任是長輩的安全看視,有課程規劃,還有盥洗、資料 填寫、用藥紀錄,用餐時也會觀察,或是1天上多少廁所都 需要紀錄,除了主責是長輩安全看視,利用中午的時間做這 些事情,雖然名義上是休息時間,但不是我們的休息時間等 語(見本院卷二第87頁);照服員劉駿杰則證稱:上午簽退 到下午簽到這段約有1小時的時間不是休息時間,每個人都 有自己的任務,最重要的是長輩隨時會有突發狀況要去處理 ,如果沒有突發狀況,都是巡邏或是做自己那週的工作事項 ,長輩在休息時會有長輩不睡覺,或是尖叫、大小號,都要 去處理,實務上並沒有輪值人員優先去處理,就是那天如果 有輪到洗澡,他一定要在洗澡,沒辦法處理,備餐區的就是 在備餐,剩下2位處理突發狀況等語(見本院卷二第94至95 頁),則張祐瑋、劉駿杰雖證稱照服員於中午時間仍有自己 之工作需要進行而無從休息,例如長輩安全看視、課程規劃 、盥洗、用藥紀錄及如廁時間之填寫等,惟此等工作內容本 為照服員每日必須完成之工作,原告自可選擇是否利用中午 休息時間從事上開工作,被告並未強制要求原告須在中午休 息時間完成特定勞務。況被告聘僱之照服員有4名,照服員 間就其等之工作事務實可協調分工,並無單一照服員必定須 於中午休息時間完成指定之工作,是尚無從認定被告確有要 求原告須於中午休息時間提供勞務之情事。準此,原告依其 個人之時間安排選擇於中午休息時間持續從事照服員之工作 ,屬其自行對休息時間之運用,自難因原告選擇使用休息時 間,從事可於正常工作時間予以完成之工作,即認定原告於 中午休息時間係屬加班。從而,原告就其休息時間,不得請 求被告給付延長工時工資。 ㈡被告是否就原告之特休未休工資尚有差額未給付?如有,被告 應給付之金額為何? 1.按勞工在同一雇主或事業單位,繼續工作滿一定期間者,應 依下列規定給予特別休假:一、6個月以上1年未滿者,3日。 二、1年以上2年未滿者,7日。三、2年以上3年未滿者,10日 。四、3年以上5年未滿者,每年14日。五、5年以上10年未滿 者,每年15日。六、10年以上者,每1年加給1日,加至30日 為止。勞工之特別休假,因年度終結或契約終止而未休之日 數,雇主應發給工資,勞基法第38條第1、4項定有明文。另 勞基法施行細則第24條之1第2項規定本法第38條第4項所定雇 主應發給工資,依下列規定辦理:發給工資之基準:1.按勞 工未休畢之特別休假日數,乘以其1日工資計發。2.前目所定 1日工資,為勞工之特別休假於年度終結或契約終止前1日之 正常工作時間所得之工資。其為計月者,為年度終結或契約 終止前最近1個月正常工作時間所得之工資除以30所得之金額 。所稱「最近1個月正常工作時間所得之工資」,係指按月計 酬勞工於年度終結或契約終止前已領或已屆期可領之最近1個 月工資而言。 2.經查,原告特休未休之日數如附表一、二所示,為兩造所不 爭執,則原告特休未休工資之計算方式,分述如下: ⑴原告郭品鑫: ①108年12月1日至109年5月31日特休日數3日均已休畢。 ②109年6月1日至110年5月31日特休日數7日均未休畢,原告郭品 鑫110年4月之工資7萬9,938元(見本院卷二第17頁),日薪2 ,665元(元以下4捨5入,以下同),特休未休工資共1萬8,65 5元(計算式:2,665元×7日=1萬8,655元)。 ③110年6月1日至111年5月31日特休日數10日均未休畢,原告郭 品鑫111年4月之工資4萬7,938元(見本院卷二第20頁),日 薪1,598元,特休未休工資共1萬5,980元(計算式:1,598元× 10日=1萬5,980元)。 ④111年6月1日至112年5月31日特休日數14日均未休畢,原告郭 品鑫112年4月之工資5萬3,275元(見本院卷二第26頁),日 薪1,776元,特休未休工資共2萬4,864元(計算式:1,776元× 14日=2萬4,864元)。 ⑤112年6月1日至112年12月31日特休日數14日均未休畢,原告郭 品鑫112年11月之工資5萬3,038元(見本院卷二第31頁),日 薪1,768元,特休未休工資共2萬4,752元(計算式:1,768元× 14日=2萬4,752元)。 ⑥綜上,原告郭品鑫特休未休工資總計8萬4,251元(計算式:1 萬8,655元+1萬5,980元+2萬4,864元+2萬4,752元=8萬4,251元 )。本件被告已給付原告郭品鑫特休未休工資4萬8,015元( 見附表一),則原告郭品鑫得請求特休未休工資為3萬6,236 元(計算式:8萬4,251元-4萬8,015元=3萬6,236元)。 ⑵原告劉琍慧: ①109年1月8日至109年7月7日特休日數3日,已休2.5日,尚餘0. 5日未休,原告劉琍慧109年6月之工資3萬8,966元(見本院卷 二第37頁),日薪1,299元,特休未休工資共650元(計算式 :1,299元×0.5日=650元,元以下4捨5入)。 ②109年7月8日至110年7月7日特休日數7日,已休2日,尚餘5日 未休,原告劉琍慧110年6月之工資2萬3,081元(見本院卷二 第43頁),日薪769元,特休未休工資共3,845元(計算式:7 69元×5日=3,845元)。 ③110年7月8日至111年7月7日特休日數10日,已休2.1日,尚餘7 .9日未休,原告劉琍慧111年6月之工資5萬3,425元(見本院 卷二第47頁),日薪1,781元,特休未休工資共1萬4,070元( 計算式:1,781元×7.9日=1萬4,070元,元以下4捨5入)。 ④111年7月8日至112年7月7日特休日數14日,已休2.5日,尚餘1 1.5日未休,原告劉琍慧112年6月之工資4萬7,420元(見本院 卷二第53頁),日薪1,581元,特休未休工資共1萬8,182元( 計算式:1,581元×11.5日=1萬8,182元,元以下4捨5入)。 ⑤112年7月8日至112年8月17日特休日數14日均未休畢,原告劉 琍慧112年7月之工資4萬7,018元(見本院卷二第55頁),日 薪1,567元,特休未休工資共2萬1,938元(計算式:1,567元× 14日=2萬1,938元)。 ⑥綜上,原告劉琍慧特休未休工資總計5萬8,685元(計算式:65 0元+3,845元+1萬4,070元+1萬8,182元+2萬1,938元=5萬8,685 元)。本件被告已給付原告劉琍慧特休未休工資3萬8,947元 (見附表二),則原告劉琍慧得請求特休未休工資為1萬9,73 8元(計算式:5萬8,685元-3萬8,947元=1萬9,738元),本件 原告劉琍慧請求給付1萬9,737元,應屬有據。 3.被告雖辯稱特休未休工資應以原告之本薪3萬2,000元計算, 惟根據被告提出之原告工資清冊(見本院卷二第9至55頁), 原告每月工資尚包含證照加給及A碼服務費,而A碼服務費係 屬困難照顧加給,先由屏東縣政府將A碼服務費提撥給被告, 再由被告所屬照服員均分,此有被告行政會議紀錄在卷可稽 (見本院卷一第141、143頁),另自被告與原告郭品鑫簽訂 之勞動契約觀之,亦約定被告按月除給付本薪3萬2,000元外 ,另應按月給付A碼服務費,有勞動契約在卷可參(見本院卷 一第31頁),是A碼服務費屬原告提供勞務所得之經常性給與 ,自應列入每月工資作為計算特休未休工資之依據,被告辯 稱特休未休工資應以原告之本薪3萬2,000元計算,並非可採 。 六、綜上所述,原告依勞基法第38條第4項規定請求被告給付原 告郭品鑫3萬6,236元、原告劉琍慧1萬9,737元,及均自起訴 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3年9月7日起(見本院卷一第255、257 頁)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 逾此範圍之請求,則無理由,應予駁回。又本院判准命被告 給付金錢部分,係法院就勞工之請求為被告敗訴之判決,依 勞動事件法第44條第1項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並依 同條第2項規定,酌定相當之擔保金額宣告被告得供擔保後 得免為假執行。 七、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及舉證,經本院審 酌後,認與判決結論均無影響,爰不一一論列,附此敘明。 八、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李育任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其未 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狀(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書記官 黃依玲 附表一:郭品鑫特休未休一覽表 在職期間 特休日數 已休日數 未休日數 被告已付特休未休工資金額 108.12.1-109.5.31 3 3 0 0 109.6.1-110.5.31 7 0 7 7,469元 110.6.1-111.5.31 10 0 10 1萬670元 111.6.1-112.5.31 14 0 14 1萬4,938元 112.6.1-112.12.31 14 0 14 1萬4,938元 附表二:劉琍慧特休未休一覽表 在職期間 特休日數 已休日數 未休日數 被告已付特休未休工資金額 109.1.8-109.7.7 3 2.5 0.5 4,802元 109.7.8-110.7.7 7 2 5 110.7.8-111.7.7 10 2.1 7.9 8,536元 111.7.8-112.7.7 14 2.5 11.5 1萬2,271元 112.7.8-112.8.17 14 0 14 1萬3,338元

2025-02-12

PTDV-113-勞訴-26-20250212-1

司聲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確定訴訟費用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聲字第12號 債 權 人 臺灣中小企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劉佩真 代 理 人 廖俊盛 相 對 人 林妍洳即林麗鳳 黃春沐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借款事件,聲請人聲請確定訴訟費用額,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相對人各應給付聲請人之訴訟費用確定為新臺幣貳萬陸仟陸佰參 拾肆元,及自本裁定確定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 之五計算之利息。   理 由 一、按法院未於訴訟費用之裁判確定其費用額者,於訴訟終結後 ,第一審受訴法院應依聲請以裁定確定之;依第1項及其他 裁判確定之訴訟費用額,應於裁判確定之翌日起,加給按法 定利率計算之利息。當事人分擔訴訟費用者,法院應於裁判 前命他造於一定期間內,提出費用計算書、交付聲請人之計 算書繕本或影本及釋明費用額之證書;他造遲誤前項期間者 ,法院得僅就聲請人一造之費用裁判之。但他造嗣後仍得聲 請確定其訴訟費用額,民事訴訟法第91條第1項、第3項、第 92條定有明文。而所謂訴訟費用,除裁判費外,專指民事訴 訟法第77條之23至第77條之25及同法第466條之3所定訴訟文 書之影印費、攝影費、抄錄費、翻譯費、證人、鑑定人之日 費、旅費、運送費、公告法院網站費、登載公報新聞紙費、 法院核定之鑑定人報酬、依法院所命到場之當事人到場費用 、法院或審判長依法律規定為當事人選任律師為特別代理人 或訴訟代理人之律師酬金、第三審律師之酬金及其他進行訴 訟必要之費用。再按,數人負同一債務或有同一債權,而其 給付可分者,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應各平均 分擔或分受之。民法第271條前段亦有明文。準此,倘應共 同負擔訴訟費用之一造,未主張並釋明其就訴訟費用有何內 部分擔之約定,又查無其他法律之特別規定者,應各平均分 擔該訴訟費用。 二、本件聲請人臺灣中小企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與相對人林妍洳 即林麗鳳、黃春沐間請求返還借款事件,經本院113年度訴 字第551號民事判決諭知:訴訟費用由被告(即相對人)負 擔,全案已於民國113年12月6日確定,經本院依職權調取上 開卷宗查閱無訛。聲請人先行繳納之第一審裁判費新臺幣( 下同)53,267元核屬進行訴訟之必要費用,應予列計。復依 上開確定判決之諭知由相對人負擔,而上開確定判決未諭知 相對人間負擔訴訟費用之方式,而聲請人亦未主張或釋明相 對人等就訴訟費用應如何分擔,且另無其他法律之特別規定 ,故依前揭規定及說明,應由相對人林妍洳即林麗鳳、黃春 沐各應負擔26,634元(計算式:53,267元×1/2=26,634元, 元以下四捨五入),是本件相對人等各應給付聲請人之訴訟 費用,確定為如主文所示金額,並依上開規定,加計自裁定 確定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法定利率即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 利息。 三、爰裁定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民事第一庭  司法事務官

2025-02-11

ULDV-114-司聲-12-20250211-1

重訴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

拆屋還地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重訴字第83號 反 訴 原告 即 被 告 林錫泉 訴訟代理人 戴家旭律師、楊哲睿律師 追 加 反訴 被 告 林平輝(林烟碧即林畑碧之繼承人,已歿) 林石波(林烟碧即林畑碧之繼承人) 林招雲(林烟碧即林畑碧之繼承人) 林瑞豐(林烟碧即林畑碧之繼承人) 王林美春(林烟碧即林畑碧之繼承人) 林麗鳳(林烟碧即林畑碧之繼承人) 温中元(林烟碧即林畑碧之繼承人) 籍設臺南市○○區○○路0段000號(現應送達處所不明) 温中慧(林烟碧即林畑碧之繼承人) 温靜美(林烟碧即林畑碧之繼承人) 陳國書(林烟碧即林畑碧之繼承人) 王家麗(林烟碧即林畑碧之繼承人) 林太欣(林景煌之繼承人) 林貴美(林景煌之繼承人) 詹連財律師即林太山之財產管理人 林漢生(林景煌之繼承人) 陳林春美(林景煌之繼承人) 林漢清(林景煌之繼承人) 林漢揚(林景煌之繼承人) 林秋美(林景煌之繼承人) 林貴惠(林景煌之繼承人) 林千瀠(林景煌之繼承人) 林湘縈(林景煌之繼承人) 蕭淑慎(林景煌之繼承人) 林漢忠(林景煌之繼承人) 李嘉滋(原名李美鶴)(林景煌之繼承人) 蕭亦瑄(林景煌之繼承人) 蕭宇柔(林景煌之繼承人) 林古秀雲(林景煌之繼承人) 林譯椿(林景煌之繼承人) 林碧珠(林景煌之繼承人) 林王來富(林景煌之繼承人) 林昂模(林景煌之繼承人) 林桂腕(林景煌之繼承人) 林昂蔚(林景煌之繼承人) 林初美(林景煌之繼承人) 林慶美(林景煌之繼承人) 林光廷(林景煌之繼承人) 林友火(林景路之繼承人,已歿) 游長慶(林景路之繼承人) 游素媖(林景路之繼承人) 張慶宏(林景路之繼承人) 張慶裕(林景路之繼承人) 張菱娟(林景路之繼承人) 林游素珍(林景路之繼承人) 游素貞(林景路之繼承人) 游美玉(林景路之繼承人) 游美娟(林景路之繼承人) 游文彬(林景路之繼承人) 游文俊(林景路之繼承人) 游文慧(林景路之繼承人) 游文傑(林景路之繼承人) 劉燿彰(林金振兼林阿存之繼承人) 劉女英(林金振兼林阿存之繼承人) 劉文瑛(林金振兼林阿存之繼承人) 劉惠瑛(林金振兼林阿存之繼承人) 劉耀駿(林金振兼林阿存之繼承人) 林佳慧(林金振兼林阿存之繼承人) 籍設新北市○○區○○路0段0號0樓(新北○○○○○○○○)(現應送達處所不明) 林柏良(林金振之繼承人) 籍設臺北市○○區○○路0段000號0樓(臺北○○○○○○○○○)(現應送達處所不明) 林麗馨(林金振兼林阿存之繼承人) 林盛椿(林金振兼林阿存之繼承人) 林得誠(林金振兼林阿存之繼承人) 林順通(林金振兼林阿存之繼承人) 林阿蚶(林金振兼林阿存之繼承人) 林清宜(林金振兼林阿存之繼承人) 林志雄(林金振兼林阿存之繼承人) 林純如(林金振兼林阿存之繼承人) 林春子(林金振兼林阿存之繼承人) 林碧雄(林金福兼林阿存之繼承人) 簡林秋子(林金福兼林阿存之繼承人) 李朝清 李朝森 李朝朋 林顯明 林宗慶 林宗泰 林信良 林信宏 林樹坤 林木昌 林茂松 楊麗萍 林志傑 沈欣逸 謝馥禧 林敏純 劉紘圻(原名劉秉奇) 魏憶婷 魏聚瑋 林佳妮 魏進富 黃素琴 林忠雄 陳豪隆 陳豪馨 陳素玲 林黃來有 林等潭 林等生 林麗珠 林麗華 林麗霞 李鴻圖 李克仁 鐘清水 上 1 人 之 法定代理人 鐘文鍇 追 加反 訴 被 告 鐘世舜 鐘世明 李春蝶 李春香 李春如 楊明燦 楊明賢 楊明德 楊栢合 楊栢粉 楊秋梅 楊碧紅 蕭明賢 吳榮財 林佩蓉 林金燦 林建志 林明政 林佩緯 林文彥 林曉娟 曾林素嬌 林水金 黃紹庭 林本原 林正文 林心蕾 林正雄 林春生 蔡易珍 林賜郎 林大為 林麗秋 張麗卿 林麗華 林麗娟 林萬成 李孝銘 李孝萍 李孝蓉 李孝芬 謝林阿春 簡林阿葱 林温淇 反訴原告與反訴被告李明宗間請求拆屋還地事件,反訴原告提起 反訴並為訴之追加,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追加反訴駁回。   理 由 一、按「被告於言詞辯論終結前,得在本訴繫屬之法院,對於原 告及就訴訟標的必須合一確定之人提起反訴。」;「當事人 意圖延滯訴訟而提起反訴者,法院得駁回之。」,民事訴訟 法第259條、第260條第3項定有明文。且「反訴制度係為使 被告對於原告之訴得與原告對於被告之訴,合併其程序,藉 以節時省費,並防止裁判之牴觸而設,故對於原告提起反訴 ,僅被告始得為之;且除就訴訟標的與本訴原告必須合一確 定之人,而得對之提起反訴外,反訴之當事人須與本訴之當 事人相同,祇易其原被之地位而已,否則,即與反訴之要件 不合」(最高法院97年度台抗字第401號民事裁判要旨參照 )。次按,訴訟標的對於數人必須合一確定者,係指依法律 之規定必須數人一同起訴或一同被訴,否則其當事人之適格 即有欠缺,原告即因此不能獲得本案之勝訴判決而言。又「 確認之訴,其訴訟性質及目的,僅在就既存之權利狀態或法 律關係之歸屬、存在或成立與否,而對當事人間之爭執以判 決加以澄清而已,既無任何創設效力,亦非就訴訟標的之權 利而為處分,應祇須以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者為原 告,並以爭執該法律關係者為被告,其當事人即為適格。因 此,當事人就共有土地提起確認地上權登記請求權存在之訴 ,僅須以否認其主張之共有人為被告即已足,殊無以共有人 全體為被告之必要,尤不生該訴訟標的對於土地共有人全體 必須合一確定之問題。本件上訴人以其因時效取得附圖斜線 部分土地之地上權,對被上訴人請求確認地上權登記請求權 存在,倘否認該請求權存在者僅被上訴人,則能否以其訴訟 標的對於系爭土地之共有人全體必須合一確定,進而認共有 人陳烟全之繼承人應一同被訴,即非無疑。」(最高法院10 0年度台上字第1698號民事裁判要旨參照)。 二、經查,本訴原告李明宗於民國112年8月28日提起拆屋還地訴 訟,請求本訴被告即反訴原告林錫泉應將坐落宜蘭縣○○鎮○○ 0段000地號土地(下稱系爭土地)上之林錫泉所有之地上物 (下稱系爭地上物)拆除,並將土地騰空返還予李明宗其全 體共有人(見本院卷㈠第7頁)。嗣林錫泉於113年1月26日、 同年3月11日以其業向本院提起分割共有物之訴,聲請停止 訴訟,並主張其占用系爭土地之正當權源係李明宗請求為權 利濫用(見本院卷㈠第365至369頁、第429至431頁)。其後 ,本院113年3月12日至現場履勘(見本院卷㈠第433至457頁 ),復於113年3月20日駁回其停止訴訟之聲請(見本院卷㈠ 第459至462頁)。林錫泉遂以李明宗與春天家福建設有限公 司(下稱春天公司)間之贈與為通謀虛偽意思表示為由,於 113年7月2日對李明宗提起反訴,並列春天公司為反訴被告 ,而聲明:㈠確認李明宗與春天公司就系爭土地於112年7月2 0日所為之贈與之債權行為及112年8月2日以贈與為原因所為 所有權移轉登記之物權行為均無效;㈡李明宗應將坐落系爭 土地上如反訴起訴狀略圖所示A、B部分之地上物拆除,並將 占用土地騰空返還林錫泉及其他共有人(見本院卷㈡第13至2 3頁)。而林錫泉於113年7月9日本院準備程序亦重申系爭地 上物占用系爭土地之正當權源係李明宗權利濫用,且李明宗 取得系爭土地之應有部分,有通謀虛偽意思表示而無效,故 李明宗應非所有權人等情(見本院卷㈡第55頁)。本院即於1 13年8月9日再度至現場履勘(見本院卷㈡第101至117頁)。 林錫泉復於113年11月6日提起民事反訴撤回部分起訴暨追加 第三狀,撤回前揭反訴聲明第2項之請求,並以系爭地上物 占用系爭土地已逾20年而時效取得地上權為由,又追加林平 輝、林石波、林招雲、林瑞豐、王林美春、林麗鳳、温中元 、温中慧、温靜美、陳國書、王家麗、林太欣、林貴美、詹 連財律師即林太山之財產管理人、林漢生、陳林春美、林漢 清、林漢揚、林秋美、林貴惠、林千瀠、林湘縈、蕭淑慎、 林漢忠、李嘉滋、蕭亦瑄、蕭宇柔、林古秀雲、林譯椿、林 碧珠、林王來富、林昂模、林桂腕、林昂蔚、林初美、林慶 美、林光廷、林友火、游長慶、游素媖、張慶宏、張慶裕、 張菱娟、林游素珍、游素貞、游美玉、游美娟、游文彬、游 文俊、游文慧、游文傑、劉燿彰、劉女英、劉文瑛、劉惠瑛 、劉耀駿、林佳慧、林柏良、林麗馨、林盛椿、林得誠、林 順通、林阿蚶、林清宜、林志雄、林純如、林春子、林碧雄 、簡林秋子、李朝清、李朝森、李朝朋、林顯明、林宗慶、 林宗泰、林信良、林信宏、林樹坤、林木昌、林茂松、楊麗 萍、林志傑、沈欣逸、謝馥禧、林敏純、劉紘圻(原名劉秉 奇)、魏憶婷、魏聚瑋、林佳妮、魏進富、黃素琴、林忠雄 、陳豪隆、陳豪馨、陳素玲、林黃來有、林等潭、林等生、 林麗珠、林麗華、林麗霞、李鴻圖、李克仁、鐘清水、鐘世 舜、鐘世明、李春蝶、李春香、李春如、楊明燦、楊明賢、 楊明德、楊栢合、楊栢粉、楊秋梅、楊碧紅、蕭明賢、吳榮 財、林佩蓉、林金燦、林建志、林明政、林佩緯、林文彥、 林曉娟、曾林素嬌、林水金、黃紹庭、林本原、林正文、林 心蕾、林正雄、林春生、蔡易珍、林賜郎、林大為、林麗秋 、張麗卿、林麗華、林麗娟、林萬成、李孝銘、李孝萍、李 孝蓉、李孝芬、謝林阿春、簡林阿葱、林温淇(前揭149人 下合稱林平輝等149人)及曾美鶴、林清華、林俊甫、李政 昌及陳桂,共計154人為反訴被告,並最終確認其反訴之聲 明為:㈠確認李明宗與春天公司就系爭土地於112年7月20日 所為之贈與之債權行為及112年8月2日以贈與為原因所為所 有權移轉登記之物權行為均無效;㈡確認林錫泉對系爭土地 上之系爭地上物之地上權登記請求權存在等情(見本院卷㈢ 第13至25頁)。經核,本訴之原告為反訴被告李明宗,另追 加反訴被告中之林俊甫除為本訴被告外,並否認林錫泉有基 於地上權之意思使用系爭土地(見本院卷㈢第8頁),而追加 反訴被告中之曾美鶴、林清華、李政昌及陳桂等,亦曾於另 案分割共有物訴訟中主張林錫泉所有之系爭地上物係無權占 用系爭土地等語(見本院卷㈡第129至134頁),是林錫泉以 李明宗、春天公司為反訴被告,另以林俊甫、曾美鶴、林清 華、李政昌及陳桂為追加反訴被告,並對其等提起確認地上 權登記請求權存在之訴,均係對否認其主張之共有人為被告 ,尚與民事訴訟法第259條之規定無違。 三、惟林平輝等149人與本訴之當事人並不相同,而違反「反訴 當事人應與本訴當事人相同之原則」,且林錫泉並未提出林 平輝等149人有否認其主張地上權登記請求權存在之情,依 上說明,其等與其餘反訴被告間並無合一確定之關係,自無 以林平輝等149人為被告之必要,是林錫泉對於林平輝等149 人提起之反訴,即不合法,應予駁回。再者,本件李明宗係 於112年8月28日提起本訴,而本訴歷時數月審理,林錫泉係 於113年1月26日委請律師擔任訴訟代理人,其分別於113年1 月26日、同年3月11日、同年7月5日提出答辯狀,另於本院1 13年1月30日、同年3月12日、同年7月9日及同年8月9日準備 程序或勘驗現場時親自到場,林錫泉均一再以李明宗請求拆 屋還地為權利濫用,或其非系爭土地所有權人為辯,並於同 年7月2日提出第1次反訴,其遲至同年11月6日始再具狀主張 其符合時效取得地上權之要件提起追加反訴,請求確認地上 權登記請求權存在,而其追加林平輝等149人為反訴被告部 分,林平輝等149人均須另為答辯。且其主張確認地上權登 記存在之訴訟標的,對於系爭土地之共有人全體並無合一確 定之必要,業如前述,是其所為追加反訴自有妨礙訴訟之終 結,顯係意圖延滯訴訟而提起追加反訴,依前揭法條規定, 林錫泉對於林平輝等149人部分之追加反訴,於法不合,應 予駁回。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民事庭審判長法 官 伍偉華                法 官 夏媁萍                法 官 黃淑芳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書記官 廖文瑜

2025-01-08

ILDV-112-重訴-83-20250108-2

板簡
板橋簡易庭

返還借款

宣  示  判  決  筆  錄 113年度板簡字第2777號 原 告 謝林麗鳳 被 告 錦上喜食品企業有限公司 兼 上一人 法定代理人 施伯勳 上列當事人間113年度板簡字第2777號請求返還借款事件,於中 華民國113年12月3日辯論終結,於中華民國113年12月24日下午4 時30分整,在本院板橋簡易庭公開宣示判決,出席職員如下: 法 官 李崇豪 法院書記官 葉子榕 通 譯 丁敦毅 朗讀案由到場當事人:均未到 法官宣示判決,判決主文、所裁判之訴訟標的及其理由要領如下 :   主 文 被告錦上喜食品企業有限公司應給付原告新臺幣肆拾貳萬壹仟零 肆拾元,及自民國一百零八年七月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 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被告錦上喜食品企業有限公司負擔。 本判決第一項得假執行,但被告錦上喜食品企業有限公司以新臺 幣肆拾貳萬壹仟零肆拾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後,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要領 一、本件被告經合法通知,均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查無民事 訴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事,爰依原告之聲請,准由其一 造辯論而為判決,合先敘明。 二、按解散之公司除因合併、分割或破產而解散外,應行清算;   又解散之公司,於清算範圍內,視為尚未解敢,公司法第24   條及第25條分別定有明文,此2 規定於公司經中央主管機關   撤銷或廢止登記者準用之,同法第261 條之1 亦有明定。本   件被告錦上喜食品企業有限公司業經新北市政府於109年3 月10日以北府經司字第1098016666號函為解散登記,有該公 司之基本資料查詢表可稽(卷第25頁),其迄今既未完成清 算,則法人格當未消滅,仍有當事人能力。又公司之清算, 以全體股東為清算人。但本法或章程另有規定或經股東決議 另選清算人者,不在此限,公司法第79條定有明文,另依同 法第113 條,前揭規定於有限公司準用之。本件被告錦上喜 食品企業有限公司既已進入清算程序,並選任施伯勳(原名 施聰明)為清算人,原告以被告錦上喜食品企業有限公司之 清算人施伯勳(原名施聰明)為法定代理人,自無不合。 三、原告主張:緣兩造間前因食品批發零售業而結識,後因被告 生意需要,向原告借款新臺幣(下同)700,000元,並交付 同面額之支票乙紙為給付,經原告提示後,遭以存款不足及 拒絕往來為由退票;嗣經被告另交付面額為278,960元之票 據一紙為清償後即不再為清償,故被告積欠原告421,040元 ,屢經催討,均置之不理。為此,爰依消費借貸契約之法律 關係提起本訴,求為判決如主文第一項所示等語。 四、經查:  ㈠原告主張被告錦上喜食品企業有限公司向原告借貸之事實, 業據其提出與所述相符之支票影本、退票理由單、本院113 年度司促字第19636號支付命令暨無法送達通知函為證,而 被告錦上喜食品企業有限公司受合法通知,既未於言詞辯論 期日到場爭執,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是原告主張 此部分之事實應認為實在。至原告另請求被告施聰明給付借 款部分,未據原告舉證證明以實其說,難認有據,委無可採 。  ㈡從而,原告依消費借貸契約之法律關係訴請被告錦上喜食品 企業有限公司給付如主文第一項所示之金額及利息,為有理 由,應予准許。 五、本判決原告勝訴部分係就民事訴訟法第427條第1項所為被告 敗訴之判決,依同法第389條第1項第3款之規定,應依職權 宣告假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4   日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板橋簡易庭            書 記 官 葉子榕            法   官 李崇豪 上列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 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4  日            書 記 官 葉子榕

2024-12-24

PCEV-113-板簡-2777-20241224-1

家續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分割遺產繼續審判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續字第2號 請 求 人即 原 告 林慶雄 代 理 人 雲惠鈴律師 相 對 人即 被 告 林慶茂兼林順興之繼承人 洪林芙蓉兼林順興之繼承人 陳林罔牪兼林順興之繼承人 王林金葉兼林順興之繼承人 林慶源兼林順興之繼承人 相對人兼上 五人代理人 吳林桂蘭兼林順興之繼承人 相 對 人 林金連兼林順興之繼承人 上 二 人 代 理 人 林靜如律師 相 對 人 曾耀霆 兼上一 人 代 理 人 曾菀葶 林清良 林清玉 曾春慶 曾春義 曾春山 曾春興 潘秀香 鄭麗淑 鄭淑娟 鄭淑芳 鄭志鵬 黃照香 黃慶輝 黃邱建香 黃心美 黃煜棠 黃國書 黃莉珺 黃慶如 上二十一人 代 理 人 王振崑 相 對 人 鄭林樹蘭兼林順興之繼承人 上 一 人 代 理 人 鄭仲得 鄭豐裕 相 對 人 潘林照 林清旗 林建明 林麗鳳 徐曾秀麗 葉潘秀禎 潘秀錦 黃于芳即黃玉春 陳俊杰 陳俊明 陳運波 上 十一人 代 理 人 王振崑 相 對 人 郭秀麗地政士即曾馨慧之遺產管理人 蔡建賢律師即曾志文之遺產管理人 關 係 人 張良輝 關 係 人 張晉誠 關 係 人 張藝寶 上 三 人 代 理 人 曾菀葶 王振崑 上列當事人間就本院111年度家繼訴字第14號分割遺產事件,請 求人即原告於和解成立後,請求繼續審判,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請求駁回。 請求程序費用由請求人負擔。   理 由 一、請求人即原告提出本件繼續審判之請求陳稱:本件請求人訴 請分割被繼承人林江遺產,前經鈞院於民國111年6月16日以 111年度家繼訴字第14號作成和解筆錄「兩造公同共有座落 屏東縣○○鄉○○段0000地號(面積: 437.06平方公尺)土地,由 鄭林樹蘭取得應有部分1/60,其餘部分即林慶雄、吳林桂蘭 、林金連及王林金葉取得應有部分各為59/240。」,後請求 人以該和解筆錄至地政機關辦理,卻遭地政機關拒絕。事後 鈞院於112年6月12日發文通知,請請求人就屏東縣屏東地政 事務112年5月24日函文所稱「再轉繼承人曾馨慧、曾志文等 2人之繼承人均已拋棄繼承,就前開二再轉繼承人部分為無 人承認繼承,應選遺產管理人為遺產之處理,惟本案和解似 未有遺產管理人之選任及參與,爰該和解成立內容是否有效 力,請協查惠復俾資續瓣。」表示意見,因和解筆錄所示之 當事人張良輝、張晉誠、張藝寶三人已對被繼承人曾馨慧之 財產拋棄繼承,而不具本件訴訟之當事人適格,又被繼承人 曾馨慧及曾志文之所有繼承人均已拋棄繼承,故應選任其等 遺產管理人以承受本件訴訟,始合乎固有必要共同訴訟之要 件,是上開和解存有當事人不適格之違法,即屬無效。請求 人前已具狀向鈞院聲請選定曾馨慧、曾志文之遺產管理人, 各為郭秀麗地政士、蔡建賢律師,是本件追加增列其二人為 相對人,以符合固有必要共同訴訟之要件,並撤回對張良輝 、張晉誡、張藝寶之起訴,俾利鈞院程序之進行。爰依民事 訴訟法第380條第2項規定,請求鈞院繼續審判,並變更訴之 聲明為兩造公同共有之坐落屏東縣○○鄉○○段0000地號土地( 面積:437.06平方公尺),准予分割如家事變更訴之聲明狀附 圖二甲方案所示,其中編號A由相對人王林金葉取得,編號B 由請求人林慶雄取得,編號C由相對人吳林桂蘭取得、編號D 由相對人林金連取得。請求人林慶雄及相對人王林金葉、吳 林桂蘭、林金連各應給付相對人鄭林樹蘭新台幣13,962元等 語。 二、按和解成立者,與確定判決有同一之效力。和解有無效或得 撤銷之原因者,當事人得請求繼續審判,民事訴訟法第380 條第1項及第2項定有明文。又請求繼續審判之當事人及其相 對人,應為原和解之當事人及其一般繼受人,蓋以繼續審判 之請求,如經受訴法院認有繼續審判之理由後,則為原訴訟 程序之續行,並非新程序之開始,此觀民事訴訟法第380條 第2項明定「當事人得請求繼續審判」即明(最高法院 82 年度台抗字第 470 號裁定意旨參照)。再按當事人對於和 解請求繼續審判,依民事訴訟法第380條第4項準用同法第50 0條第1項及第2項規定,應自和解成立之日起30日之不變期 間內為之,如請求繼續審判之理由知悉在後者,該項期間自 知悉時起算(最高法院70年度台抗字第291號裁定意旨參照 )。又當事人請求繼續審判不合法者,依民事訴訟法第380 條第4項規定準用第502條第1項規定,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上開規定,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規定,於家事訴訟事件準 用之。 三、本院111年度家繼訴字第14號分割遺產事件和解筆錄所載被 告林順興已於111年10月27日死亡,其未婚無子女,父林來 法、母林木耳早於林順興死亡,其繼承人為第三順位繼承人 兄弟姊妹,即請求人林慶雄、相對人林慶茂、洪林芙蓉、陳 林罔牪、吳林桂蘭、鄭林樹蘭、王林金葉、林金連、林慶源 等人,且繼承人均未拋棄繼承,有林順興除戶戶籍謄本、相 關繼承人戶口調查簿、戶籍謄本及繼承系統表及本院家事事 件(繼承事件)公告查詢結果附於本院111年度家繼訴字第1 4號卷二第277-305頁可參,是上開之人為林順興之繼受人; 另郭秀麗地政士即曾馨慧之遺產管理人、蔡建賢律師即曾志 文之遺產管理人雖非前開事件當事人,因本件被繼承人林江 之繼承人曾馨慧(102年3月1日歿)、曾志文(108年1月18 日歿)之繼承人均已拋棄繼承,惟按繼承人有數人時,在分 割遺產前,各繼承人對於遺產全部為公同共有,因此訴請處 分公同共有之遺產,其訴訟標的對於繼承人全體,必須合一 確定,倘未列繼承人全體為當事人,自屬當事人不適格,是 請求人追加郭秀麗地政士即曾馨慧之遺產管理人、蔡建賢律 師即曾志文之遺產管理人為相對人,均於法相符。   四、經查,本院111年度家繼訴字第14號分割遺產事件,兩造於111年6月16日在本院和解成立,並作成和解筆錄乙節,有本院111年度家繼訴字第14號和解筆錄在卷可稽,並經本院依職權調閱111年度家繼訴字第14號分割遺產事件卷宗查閱實屬。又請求人持本院上開和解筆錄前往地政事務所申辦繼承登記時遭拒,已據請求人具狀在案(見21頁聲請繼續審判狀),並經屏東縣屏東地政事務所於112年5月24日以屏所地一字第11230537700號函知本院略以「說明三、次查繼承人等於112年4月27日持貴院111年度家繼訴字第14號和解筆錄至本所申請辦理和解繼承登記,案經本所審查發現再轉繼承人曾馨慧(102年3月1日歿)、曾志文(108年1月18日歿)等2人之繼承人均已拋棄繼承,就前開二再轉繼承人部分為無人承認繼承,應選遺產管理人為遺產之處理,惟本案和解似未有遺產管理人之選任及參與,爰該和解成立內容是否有效力,請協查惠復俾資續瓣。」等情(見111年度家繼訴字第14號卷二第221頁),嗣經本院檢送前開屏東縣屏東地政事務所函影本於112年6月12日發函請求人代理人陳意青律師;相對人即被告吳林桂蘭、林金連代理人林靜如律師,於文到10日內表示意見,並補正曾馨慧、曾志文之繼承人(含代位繼承人、再轉繼承人)之戶籍謄本,請求人代理人已於112年6月15日收受,有相關函文及送達證書附於該案卷宗可參(見111年度家繼訴字第14號卷二第231、233頁),請求人並於112年8月17日具狀聲請選任曾馨慧、曾志文之遺產管理人,於112年8月18日繫屬本院,經本院分案112年度司家補字第123、124號,再經本院分別於112年8月25日、8月23日裁定命補繳聲請費,經請求人繳納後分案112年度司繼字第1758號(選任曾馨慧遺產管理人)、1753號(選任曾志文遺產管理人)調查,此經本院依職權調閱112年度司繼字第1758號、1753號選任遺產管理人事件卷宗核閱在案,然本件和解於111年6月16日成立和解時即已確定,請求人於112年6月間即已知曾馨慧、曾志文之繼承人均已拋棄繼承,知悉本院111年度家繼訴字第14號分割遺產事件和解筆錄有無效之原因,並於112年8月間向本院聲請選任曾馨慧、曾志文之遺產管理人。然本件請求人遲至113年6月14日始提出民事聲請繼續審判狀請求繼續審判,有本院收文戳章在卷可證,其請求繼續審判已逾前述法定30不變期間,則不論請求權人主張和解有無效之原因是否有據,其繼續審判之請求,於法未合,應予駁回。 五、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3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黃惠玲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做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3  日                書記官 黃晴維

2024-12-23

PTDV-113-家續-2-20241223-1

橋小
橋頭簡易庭

損害賠償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橋小字第1415號 原 告 林麗鳳 被 告 陸雲忠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規定繳納裁判 費,此乃法定必備之程式。又關於小額訴訟程序,原告之訴 ,有起訴不合程式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 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命其補正,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 3、第436條第2項、第249條第1項第6款亦已明揭其旨。 二、本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經本院於民國113年10月21 日以113年度橋補字第934號裁定命原告於該裁定送達後5日 內補繳新臺幣1,000元,如逾期未繳即駁回原告之訴,該裁 定於113年10月23日送達原告住所地,有送達證書為憑,惟 原告逾期迄未繳納,有多元化案件繳費狀況查詢清單、本院 橋頭簡易庭查詢簡答表及本院答詢表可稽,揆諸首揭規定, 原告起訴難認合法,應以裁定駁回之。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3、第436條第2項、第249條第1項 第6款、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8  日          橋頭簡易庭 法 官 蔡凌宇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裁判費新台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8  日                書記官 郭力瑋

2024-12-18

CDEV-113-橋小-1415-20241218-1

司票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本票裁定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票字第9634號 聲 請 人 陳怡廷 相 對 人 陳林麗鳳 上當事人間聲請本票准許強制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相對人簽發如附表所示之本票金額及利息,准予強制執行。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執有相對人簽發如附表所示之本票, 並免除作成拒絕證書,詎經提示未獲付款,爰提出本票4件   ,聲請裁定准許強制執行等語。 二、本件聲請核與票據法第123條規定相符,應予准許。 三、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項、第24條第1項、民事訴訟法第78 條,裁定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五、發票人如主張本票係偽造、變造者,得於接到本裁定後20日 之期間內,對執票人向本院另行提起確認之訴。發票人已提 起確認之訴者,得依非訟事件法第195條規定請求法院執行 處停止強制執行。 本票附表: 113年度司票字第009634號 編號 發票日 票面金額 到期日 利息起迄日 年利率 票據號碼 備考 (新臺幣) 001 110年1月5日 400,000元 未記載 111年1月11日至清償日止 16% 無票號 002 110年1月5日 40,000元 未記載 111年1月11日至清償日止 6% 無票號 003 110年3月31日 100,000元 未記載 111年1月1日至清償日止 16% 無票號 004 110年3月31日 20,000元 未記載 111年1月1日至清償日止 6% 無票號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9  日 簡易庭司法事務官 張川苑 一、嗣後遞狀均請註明案號、股別。 二、案件一經確定,本院依職權核發確定證明書,聲請人不必另 行聲請。

2024-10-29

TCDV-113-司票-9634-20241029-1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返還借款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551號 原 告 臺灣中小企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劉佩真 訴訟代理人 廖俊盛 被 告 林妍洳即林麗鳳 被 告 黃春沐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3 年10月25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林妍洳應給付原告如附表所示之本金、利息及違約金,如對 財產為強制執行無效果時,由被告黃春沐給付之。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被告林妍洳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   條列各款情形,應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方面: ㈠聲明:如主文所示。 ㈡陳述略稱:   ⒈民國107 年5 月25日被告林妍洳邀同其餘被告為保證人向 伊借用2 筆款項,❶其中1 筆為新台幣(下同)600 萬元    ,❷另外1 筆則為41萬元;借用期間均為20年(即自民國1 07 年5 月30日至127 年5 月30日止),上開600 萬元之 借款其利息依伊之定儲利率指數機動利率加0.62%計付( 目前為2.36%),另41萬元之借款其利息則依伊定儲利率 指數機動利率加0.69%計付(目前為2.43%)。本息依年金 法按月攤還,如未依約履行債務視為全部到期,應即清償 所有債務,逾期未償除依原定利率計息外,逾期在6 個月 以者,依上開利率1 成,在6 個月以上者,依上開利率2 成,計付違約金,詎林妍洳自113 年4 月2 日起即未依約 繳款,現仍積欠伊本金4,949,079 元(此部分為600 萬元 之借款本金餘額)、334,176 元(此部分為41 萬元之借 款本金餘額),及如伊聲明所述之利息、違約金未償。   ⒉為此爰依消費借貸、保證法律關係,及兩造之約定提起本 件訴訟。 二、被告方面: ㈠林妍洳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 述。  ㈡黃春沐部分:    ⒈聲明:求為判決駁回原告之訴。 ⒉陳述略稱:    伊只是提供擔保品之一般保證人,且銀行應向借款人追討 欠款,而且林妍洳未繳貸款時,我也有請我妹幫忙繳。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第按借用人應於約定期限內,返還與借用物種類、品質、數 量相同之物(民法第478 條)。給付有確定期限者,債務人 自期限屆滿時起,負遲延責任(同法第229 條第1 項)。其 次,遲延之債務,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 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同法第233 條第1 項前段)。又當 事人得約定債務人於債務不履行時,應支付違約金(同法第 250 條第1 項)。再者,稱保證者,謂當事人約定,一方於 他方之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由其代負履行責任之契約(同 法第739 條)。而保證債務,除契約另有訂定外,包含主債 務之利息、違約金、損害賠償及其他從屬於主債務之負擔( 同法第740 條)。另保證人於債權人未就主債務人之財產強 制執行而無效果前,對於債權人得拒絕清償(同法第745   條)。 ㈡查,原告所主張之前揭事實,已據其提出個人貸款綜合契約2 份、契據條款變更契約、帳單(電磁紀錄資料)、利率歷 史資料查詢表等件(均影本)在卷(見本院113 年度司促字 第4900號卷內第11、17-47頁)為證;另被告林妍洳對於原 告所主張之上開事實,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之通知,而於言 詞辯論期日不到場,且未提出準備書狀為爭執,原告之主張 自堪信為真實。至被告黃春沐雖以上開情詞為辯,但並不否 認其有擔任系爭借款之保證人之事實,是以原告主張黃春沐 就系爭借款應負保證責任一節,亦屬可採。 ㈢綜上,原告依消費借貸關係(契約)請求被告林妍洳應給付 其如附表所示之本金、利息、違約金;及依保證法律關係請 求黃春沐在其對林妍洳之財產強制執行而無效果時,負清償 之責,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結論: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385 條第1   項前段、第78條、第85條第1 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5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蔣得忠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5  日 書記官 李欣芸 附表: 113年度訴字第551號 編號 本金(新台幣) 利 率 利息起迄日 違約金起迄日 備考 1 4,949,079元 2.36% 自113年4月2日起至清償日止依前開利率計付 自113年5月3日起至清償日止,逾期在6個月內部分依前開利率1 成,超過6個月部分依前開利率2 成計付 2 334,176元 2.43% 仝 上 仝 上

2024-10-25

ULDV-113-訴-551-20241025-1

橋補
橋頭簡易庭

損害賠償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橋補字第934號 原 告 林麗鳳 上列原告與被告陸雲忠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 裁判費,查本件訴訟標的金額為新臺幣(下同)58,800元,應徵 第一審裁判費1,000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3、第436條 第2項及第249條第1項但書規定,命原告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如 數補繳,逾期未繳,即駁回原告之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1 日 橋頭簡易庭 法 官 蔡凌宇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1 日 書記官 郭力瑋

2024-10-21

CDEV-113-橋補-934-20241021-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