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王麗珍

共找到 50 筆結果(第 1-10 筆)

湖簡
內湖簡易庭

分割共有物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湖簡字第523號 原 告 郭豐民 訴訟代理人 洪靜瑩 被 告 郭淑 郭坤旺 郭哲輔(即郭勝宏之承受訴訟人) 訴訟代理人 鄭皓軒律師 李臻雅律師 複代理人 陳怡臻律師 曾耀德律師 被 告 郭信欣 郭澤華 郭澤章 郭澤仁 郭澤萍 郭宗隆 郭佳萍 郭令澤 郭春成 吳秋江 張景芳 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即王麗珍之遺產管理人) 法定代理人 曾國基 訴訟代理人 郭曉蓉 複代理人 蕭吉翎 王振翰 被 告 郭燦興 郭乙城 郭乙發 郭宥妘 郭幸美 林梅 郭冠瑩 郭麗婕 郭名修 林碧霞 郭慶龍 郭慶忠 郭靜美 中華民國管理者:財政部國有財產署 法定代理人 曾國基 訴訟代理人 郭曉蓉 複代理人 王貴蘭 被 告 劉桂英 上列當事人間分割共有物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應再開言詞辯論,並指定民國114年4月15日上午10時在本庭 行言詞辯論,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內湖簡易庭法 官 施月燿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書記官 趙修頡

2025-03-03

NHEV-113-湖簡-523-20250303-1

司促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支付命令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支付命令 114年度司促字第3574號 債 權 人 元大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張財育 債 務 人 王麗珍 一、債務人應向債權人清償新臺幣參拾玖萬陸仟伍佰伍拾肆元, 及其中新臺幣壹拾肆萬元及自民國一百零九年五月三十日起 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十五計算之利息,並賠償督促程 序費用新臺幣伍佰元,否則應於本命令送達後二十日之不變 期間內,不附理由向本院提出異議。 二、債權人請求之原因事實:茲因聲請人業蒙行政院金融監督管 理委員會核准概括承受大眾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特此敘 明。(一) 緣相對人王麗珍於民國95年3月29日向聲請人借款 額度新臺幣140,000元整。手續費直接計入相對人尚未清償 之本金餘額。每月應繳納最低應付款為實際可動用借款額度 之2.00%,若相對人動用之借款金額低於上開之最低應付款 時,則以動用之借款金額為最低應付款;若相對人於動用借 款額度後所生之借款債務(含利息及各項費用)超過聲請人所 准相對人之實際可動用借款額度,且差額超過最低應付款時 ,相對人當月之最低應付款即為此差額。期間如未依約繳納 最低應付款時,相對人即喪失期限之利益, 視為全部到期 ,應立即償還全部借款;且延滯利息改依年利率20.00%計付 。(二) 上開借款相對人現尚欠聲請人新臺幣396,554元,及 其中新臺幣140,000元自民國109年5月30日起至清償日止之 利息迄未清償,依約定事項第十條第1項視為全部到期;依 法相對人自應負給付責任,並應給付上開借款之延滯利息。 茲為免判決程序之繁雜起見,特依民事訴訟法第五O八條之 規定。狀請 鈞院鑑核,賜准予發給支付命令,實感德便。 釋明文件:申請書、約定書、帳卡、戶籍謄本 三、債務人未於不變期間內提出異議時,債權人得依法院核發之 支付命令及確定證明書聲請強制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民事庭司法事務官 張世鵬 附註: 一、債權人收到支付命令後,請即時核對內容,如有錯誤應速依 法聲請更正裁定或補充裁定。 二、嗣後遞狀均請註明案號、股別。 三、案件一經確定,本院依職權核發確定證明書,債權人不必另 行聲請。

2025-02-11

TCDV-114-司促-3574-20250211-1

司促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

支付命令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支付命令 114年度司促字第301號 債 權 人 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個人家庭分公司 法定代理人 胡學海 債 務 人 王麗珍 一、債務人應向債權人給付新臺幣貳萬參仟參佰壹拾柒元,及自 支付命令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 之利息,並負擔督促程序費用新臺幣伍佰元,否則應於本命 令送達後二十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出異議。 二、債權人請求之原因事實: ㈠債務人租用債權人第Y005543等號電信設備,因欠費未繳, 業已拆機銷號,終止租用,至民國113年11月止,共積欠 電信費新臺幣23,317元正,迭經催繳,迄未清償。 ㈡依據民事訴訟法第508條之規定,狀請 鈞院依督促程序對 債務人發支付命令,以保權益。 ㈢相關欠費子號: 0000000000、Y005543。 三、如債務人未於第一項期間內提出異議,債權人得依法院核發 之支付命令及確定證明書聲請強制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6 日 民事庭 司法事務官 林雅芳

2025-02-06

TTDV-114-司促-301-20250206-1

鳳小
鳳山簡易庭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交通)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鳳小字第1065號 原 告 國泰世紀產物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萬祥 訴訟代理人 鄭安雄 鄭世彬 被 告 王麗珍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交通)事件,本院於民國 114年1月16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參萬柒仟玖佰伍拾陸元,及自民國一百一 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 之利息。 訴訟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被告負擔,並應於裁判確定之翌日起至 清償日止,加給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本判決第一項得假執行。但被告以新臺幣參萬柒仟玖佰伍拾陸元 為原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鳳山簡易庭 法 官 侯雅文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 須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與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 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之上訴理由(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 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書記官 王居玲 訴訟費用計算式 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合計      1,000元

2025-01-24

FSEV-113-鳳小-1065-20250124-1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分割共有物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民事裁定 111年度上字第449號 上 訴 人 戴宏全(兼林一明之承當訴訟人) 訴訟代理人 羅閎逸律師 廖學能律師 被 上訴 人 林金在 尤昱誠 戴曹淑女 戴佳棋 鄭雅文 戴佳怡 戴仁智 戴仁和 戴宏一(兼林一峰之承當訴訟人) 楊文蘭 戴文瑛 戴安棋 許基漟 許志永 許家和 黄福生 陳月雲 蘇佳語 黃月珠 葉永昌 楊貴雄 黃慶明 張季發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 2月18日本院111年度上字第449號第二審判決,提起上訴,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訴訟標的價額及上訴利益均核定為新臺幣2,264萬2,750元。 上訴人應於收受本裁定正本10日內,補繳第一審裁判費新臺幣17 萬8,640元及第三審裁判費新臺幣29萬5,710元,逾期即駁回其上 訴。 被上訴人林金在、尤昱誠應於收受本裁定正本10日內,補繳第二 審裁判費新臺幣26萬7,960元。   理 由 一、按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定。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 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 所有之利益為準。所謂交易價額,應以市價為準。而土地公 告現值係直轄市或縣(市)政府依平均地權條例第46條規定 ,對土地價值逐年檢討、調整、評估之結果,自與市價相當 ,當事人未能釋明訴訟標的物之市價,非不得以之據為核定 訴訟標的價額之參考。又就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上訴,其訴 訟標的價額及上訴利益額,均應以原告起訴時因分割所受利 益之客觀價額為準,不因被告或原告提起上訴而有所歧異, 亦不因上訴人所持有應有部分價額較低而有不同,此觀民事 訴訟法第77條之1第1項、第2項、第77條之11規定自明(最 高法院民國107年度台抗字第920號裁定意旨參照)。再按起 訴及提起上訴,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第77條之16第 1項規定繳納裁判費,此為法定必須具備之程式。又原告起 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 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上訴不合法者 ,第二審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 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同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第444條第 1項亦有明文。 二、經查:  ㈠上訴人起訴請求分割兩造共有如附表所示土地(下稱系爭土 地),本件訴訟標的價額及上訴利益額,均應以上訴人起訴 時因分割所受利益之客觀價額為準,即上訴人應有部分按10 8年度土地公告現值計算為新臺幣(下同)2,264萬2,750元 (計算式如附表所示),應徵第一審裁判費21萬1,320元, 上訴人僅繳納3萬2,680元(見原審卷一第10頁),尚應補繳 第一審裁判費17萬8,640元;另應徵第二審裁判費31萬6,980 元,被上訴人林金在、尤昱誠上訴第二審時僅繳納4萬9,020 元(見本院卷一第12頁,原第二審上訴人林一明、林一峰則 分別經上訴人、被上訴人戴宏一聲明承當訴訟而脫離本件訴 訟),尚應補繳第二審裁判費26萬7,960元。茲限兩造於收 受本裁定正本10日內,分別如數逕向本院補繳。  ㈡又上訴人不服本院第二審判決,於114年1月3日提起第三審上 訴。按向第二審或第三審法院上訴,依第77條之13及第77條 之14規定,加徵裁判費十分之五,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6第 1項前段定有明文。而113年12月30日修正、於114年1月1日 施行之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訴訟與非訟事件及強制執行費用提 高徵收額數標準第3條第1項規定:因財產權而起訴之事件, 向第二審或第三審法院上訴,其訴訟標的金額或價額在新臺 幣10萬元以下部分,裁判費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6第1項 原定額數,加徵十分之五;逾10萬元至1,000萬元部分,加 徵十分之三;逾1,000萬元部分,加徵十分之一。本件上訴 利益既為2,264萬2,750元,應徵第三審裁判費34萬4,730元 ,上訴人僅繳納4萬9,020元,尚應補繳第三審裁判費29萬5, 710元。茲限上訴人於收受本裁定正本10日內補正,逾期即 駁回上訴。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陳得利                    法 官 黃玉清                    法 官 廖欣儀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如不服裁定得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 院提出抗告理由狀(關於法院命補繳裁判費之裁定,並受抗告法 院之裁判),須按他造人數附具繕本,並繳納抗告費新台幣一千 五百元。 其餘部分不得抗告。                    書記官 王麗珍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附表: ○○縣○○市○○○段 108年土地公告現值(A) 土地面積(B) 原告即上訴人起訴時應有部分比例(C) 訴訟標的價額 (A×B×C) 000地號土地 32,500元/㎡ 2,144㎡ 21440分之2154 7,000,500元 000-0地號土地 32,500元/㎡ 1,165㎡ 11650分之1175 3,818,750元 000-0地號土地 32,500元/㎡ 3,344㎡ 33440分之3354 10,900,500元 000-0地號土地 32,500元/㎡ 192㎡ 1920分之202 656,500元 000地號土地 32,500元/㎡ 72㎡ 720分之82 266,500元 合     計 22,642,750元 備註:原告即上訴人起訴時系爭土地登記第一類謄本,見原審卷一第181至195頁、第197至213頁、第215至231頁、第233至249頁、第251至265頁。

2025-01-14

TCHV-111-上-449-20250114-2

家暫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定暫時處分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暫字第4號 抗 告 人 陳以翔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羅巧涵即羅思筠間請求離婚等事件(本院 112年度家上字第152號),聲請為暫時處分,對於中華民國113 年12月26日本院113年度家暫字第4號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 下:   主 文 抗告人應於收受本裁定後5日內,補繳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 ,逾期未繳,即駁回其抗告。   理 由 一、按對於非訟事件之裁定提起抗告者,徵收費用新臺幣(下同 )1,000元,非訟事件法第17條前段定有明文,依家事事件 法第97條規定,於家事非訟事件所準用;又民國113年12月3 0日修正、於114年1月1日施行之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訴訟與非 訟事件及強制執行費用提高徵收額數標準第5條規定,非訟 事件程序費用依非訟事件法第17條原定額數,加徵十分之五 。再依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1項準用同法第442條第2項 規定,抗告不合程式或有其他不合法之情形而可以補正者, 法院應定期間命其補正,如不於期間內補正,應以裁定駁回 之。前揭規定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46條之規 定,亦有準用。 二、經查,抗告人對於113年12月26日本院113年度家暫字第4號 裁定,於114年1月7日提起抗告,應徵抗告費1,500元,未據 抗告人繳納,茲依上開規定,限抗告人於收受本裁定後5日 內,如數逕向本院補繳,逾期未繳,即駁回其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家事法庭  審判長法 官 陳得利                    法 官 黃玉清                    法 官 廖欣儀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書記官 王麗珍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2025-01-10

TCHV-113-家暫-4-20250110-2

重上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損害賠償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重上字第134號 上 訴 人 郭讚興 訴訟代理人 黃教倫律師 被 上訴 人 陳文昌 張瑞梨 彭振生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趙建興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4月 15日臺灣臺中地方法院112年度重訴字第641號第一審判決提起上 訴,並為訴之追加,本院於113年12月25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 如下:   主 文 上訴、追加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第二審(含追加之訴)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按法律行為發生債之關係者,其成立及效力,依當事人意思 定其應適用之法律,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第20條第1項定有 明文。上訴人依兩造間簽立之「借款及切結轉讓股權合同」 (下稱系爭契約),請求被上訴人未依約移轉利寶有限公司 (下稱利寶公司)股權之損害賠償,而利寶公司係依越南法 律設立登記之外國公司,具有涉外因素。系爭契約第11條已 明定:「從本合同或有關本合同產生之一切爭議,…如爭議 不能商量、和解則各方有權提交於中華民國有審權法院依該 國法律處理解決」(見原審卷第32頁),兩造於本院均同意 以我國法為準據法(見本院卷第99頁),於法即無不合。 二、次按第二審訴之變更或追加,非經他造同意不得為之,但請 求之基礎事實同一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446條第1項 、第255條第1項第2款定有明文。查上訴人於原審依系爭契 約第4.2條、第7.2條K款及民法第231條第1項規定,請求被 上訴人賠償股權價值、利寶公司帳戶餘額及建廠費用等損害 (見原審卷第14至18、197頁)。於本院依上開約定及規定 ,並追加系爭契約第3.2條後段請求股權價值損害或返還借 款;依系爭契約第4.2條、第7.2條K款約定請求利寶公司銀 行帳戶餘額損害;依系爭契約第7.2條K款、民法第231條第1 項規定,並追加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後段、第179條 規定,請求建廠費用損害(見本院卷第99、375、394頁), 被上訴人雖未同意,然上訴人追加之訴與原訴請求之基礎事 實同一,核無不合,應予准許。 貳、實體方面:   一、上訴人主張:  ㈠伊及訴外人詹淑然於民國109年6月1日與利寶公司股東即被上 訴人簽訂系爭契約,約定伊及詹淑然分別借款陳文昌美金( 下未註明幣別者均為美金)19萬8,000元、張瑞梨9萬元、彭 振生7萬2,000元,合計36萬元,借款期限自撥款日起24個月 或至依系爭契約切結完成股權轉讓事宜為止,以先到者為準 ,還款方式為被上訴人應將利寶公司全部股權移轉予伊及詹 淑然或指定之第三人,且利寶公司帳戶應保留36萬元或剩餘 伊同意扣除之支出金額,若非被上訴人之故意行為而無法移 轉,須於24個月內將上開借款一次匯入伊指定帳戶。伊與詹 淑然分別出資22萬元、14萬元,依序於109年6月15日、16日 匯入被上訴人指定帳戶,惟被上訴人取得借款後,見土地價 格飛漲,有意自行出售利寶公司土地以獲取利益,未於111 年6月15日前移轉利寶公司股權,依民法第255條規定,伊得 不經催告解除系爭契約。  ㈡被上訴人應賠償下列損害:⑴依出資比例計算,陳文昌、張瑞 梨、彭振生應各給付伊股權價值損害12萬1,000元、5萬5,00 0元、4萬4,000元,及均自111年6月16日起按年息6%計付遲 延利息;⑵被上訴人於112年4月12日以支付36萬元與詹淑然 和解,然未經伊授權參與,效力不及於伊,該和解可視為利 寶公司銀行帳戶應保留36萬元之賠償,自111年6月16日起至 112年4月12日止,被上訴人應給付伊之遲延利息為1萬0,885 元,依借款比例,陳文昌、張瑞梨、彭振生各應給付伊5,98 7元、2,721元、2,177元,及均自和解翌日112年4月13日起 按年息6%計付遲延利息;⑶系爭契約簽訂後,被上訴人與訴 外人金祥源責任有限公司(下稱金祥源公司)簽訂契約以興 建利寶公司廠房,建廠所需費用由被上訴人向伊請款,伊乃 委託訴外人劉美惠於110年7月9日匯款越南盾203,484,440元 予金祥源公司,依當時匯率折合新臺幣24萬8,454元,此為 伊因被上訴人拒絕履約所受損害,依借款比例,陳文昌、張 瑞梨、彭振生各應給付伊新臺幣13萬6,650元、6萬2,113元 、4萬9,691元,及均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按年息5%計付 遲延利息。  ㈢爰依系爭契約3.2條後段、第4.2條、第7.2條K款、民法第231 條第1項、第184條第1項前段、後段、第179條規定,求為命 被上訴人應分別給付上開金額本息之判決(原審為上訴人敗 訴之判決,上訴人聲明不服,提起上訴,並為訴之追加)。 上訴及追加之訴聲明:⑴原判決廢棄。⑵陳文昌應給付上訴人 12萬6,987元,及其中12萬1,000元自111年6月16日起,其餘 自112年4月13日起,均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6%計算之利 息。⑶張瑞梨應給付上訴人5萬7,721元,及其中5萬5,000元 自111年6月16日起,其餘自112年4月13日起,均至清償日止 ,按週年利率6%計算之利息。⑷彭振生應給付上訴人4萬6,17 7元,及其中4萬4,000元自111年6月16日起,其餘自112年4 月13日起,均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6%計算之利息。⑸陳 文昌、張瑞梨、彭振生應分別給付上訴人新臺幣13萬6,650 元、6萬2,113元、4萬9,691元,及均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 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⑹願供擔保,請 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上訴人則以:伊等於97年出資成立利寶公司,該公司在越 南平陽省有閒置空地,106年間訴外人劉美惠表示有意購買 該地設廠營運,因資金不足乃找詹淑然及上訴人入股,109 年6月1日簽訂系爭契約後,詹淑然及上訴人電匯股權轉讓金 36萬元,由伊等按持股比例增資利寶公司,110年6月劉美惠 及上訴人接洽訴外人金祥源責任有限公司(下稱金祥源公司 )與利寶公司簽立新建廠房施工工程合同(下稱建廠合約) ,興建資金由利寶公司支付,因劉美惠與上訴人拖延廠房興 建,致公司未能正式生產營運,為免土地遭越南政府收回, 張瑞梨乃出售土地,並於112年4月12日由陳文昌代表伊等、 詹淑然代表劉美惠與上訴人簽立和解合約書(下稱系爭和解 書),現金交付36萬元予詹淑然,約定放棄對他方之臺灣及 越南民刑事請求,上訴人本件起訴違反系爭和解書;且系爭 契約係因可歸責於上訴人之事由,致無法履行,伊等免給付 義務;況依系爭契約第5.6條約定,伊等須待利寶公司正式 投入營運生產後才可辦理股權轉移,本件股權轉移條件未成 就等語,資為抗辯。並答辯聲明:㈠上訴及追加之訴均駁回 。㈡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三、兩造不爭執事項(見本院卷第246至247頁):  ㈠上訴人及詹淑然於109年6月1日與利寶公司股東即被上訴人簽 立系爭契約,約定被上訴人向上訴人及詹淑然借款36萬元以 注資利寶公司,其中陳文昌、張瑞梨、彭振生各借款19萬8, 000元、9萬元、7萬2,000元,被上訴人並應轉讓利寶公司全 部股權予上訴人及詹淑然。  ㈡上開借款由上訴人、詹淑然各出借22萬元、14萬元,於109年 6月16日匯入被上訴人指定帳戶,依借款比例計算,陳文昌 、張瑞梨、彭振生分別向上訴人借款12萬1,000元、5萬5,00 0元、4萬4,000元。  ㈢系爭契約第2.2條約定,借款期限24個月從撥款日起,或從撥 款日到依系爭契約切結完成股權轉讓事宜,以先到者為準。  ㈣系爭契約第3.2條約定,還款方式為股權轉移完畢且利寶公司 銀行帳戶保留36萬元或剩餘上訴人、詹淑然同意扣除之支出 金額;若非被上訴人之故意行為而無法完成股權轉移,應依 系爭契約第2.2條約定之期限期滿,被上訴人一次匯出全部 借款金額至上訴人、詹淑然指定之帳戶。  ㈤系爭契約第5.6條約定,乙方(即被上訴人,下同)須待利寶 公司在正式投入營運生產後才可逐步辦理股權轉移。  ㈥詹淑然與陳文昌於112年4月12日簽立原證3之和解合約書,由 陳文昌支付36萬元之和解金予詹淑然。  ㈦被證4、5、10之形式真正無爭執。 四、得心證之理由:  ㈠被上訴人是否故意不完成利寶公司股權轉移?  ⒈系爭契約第2.2條約定:「借款期限:24個月從撥款日計起, 或從撥款日起到依本合同切結完成股權轉讓事宜,隨哪個條 件先到」,第3.2條約定:「還款方式:股權轉移完畢且公 司銀行帳戶保留有等值美金36萬元或剩餘甲方(即上訴人、 詹淑然,下同)同意扣除之支出金額即視同還款完畢,若並 非乙方之故意行為而無法完成股權轉移,則當依本合同第2. 2條規定之期限期滿,乙方各股東應一次性匯出借款之全部 金額到甲方指定之帳戶」(見原審卷第23、25頁)。依上開 約定,被上訴人應於上訴人最後借款日即109年6月16日起24 個月,於111年6月16日完成利寶公司股權轉讓事宜,且公司 銀行帳戶應保留36萬元或上訴人、詹淑然同意扣除之金額, 若非因被上訴人之故意行為而無法完成股權轉移,則應一次 返還借款予上訴人及詹淑然。  ⒉又系爭契約第5.6條約定:「乙方須待利寶公司在正式投入營 運生產後才可逐步辦理股權轉移(以避免觸犯外國人員抄作 土地買賣之法令)」(見原審卷第27頁),是被上訴人須待 利寶公司正式投入營運生產後才可逐步辦理股權轉移。觀諸 被上訴人提出為上訴人不爭執形式真正之被證4、5、10(見 本院卷第232、247頁),被證4乃越南政府於108年8月7日發 布允許延長利寶公司在越南檳吉市○○鄉00號地圖0000號土地 (下稱檳吉土地)使用期限的公文(見本院卷第119至125頁 中譯本),該公文將利寶公司於檳吉土地之使用期限延長至 簽署之日起24個月,延長期限結束後若該土地仍未投入使用 ,將依越南法律收回土地;又被證5為越南政府於108年10月 29日公布核准調整利寶公司正式營運日程為110年8月,若未 按期實施則該投資政策無效(見本院卷第131至135頁);而 被證10則係利寶公司於111年8月16日將檳吉土地使用權轉讓 予訴外人之合約(見原審卷第147至154頁、本院卷第153至1 71頁),依上開文件可知,利寶公司之檳吉土地確有於110 年8月之延長使用期限內未正式營運,嗣於111年8月間將該 土地使用權讓與他人之事實。  ⒊上訴人主張被上訴人未能證明利寶公司廠房興建有延誤情事 ,縱有延誤,被上訴人亦未能證明延誤係出於過失或非可歸 責被上訴人之事由,依系爭契約第5.6條、第7.2條K款約定 ,被上訴人應就上訴人股權價值損害、銀行帳戶餘額損害及 支付興建廠房費用等損害負賠償責任等語。查證人劉美惠固 於本院證述:廠房有蓋好,現場有看到廠房蓋到好等語(見 本院卷第286、289頁),惟此與張瑞梨行當事人訊問時陳述 之利寶公司越南平陽省廠房沒有興建完成乙節不合(見本院 卷第282頁),亦與111年8月26日現場照片所示情形不合( 見本院卷第193至198頁),上訴人雖否認被上證6為廠房現 場照片,然證人劉美惠已證稱廠房是設計這樣沒錯(見本院 卷第218、289頁),則上訴人空言否認,尚不足採。由該照 片可知利寶公司廠房確實未於延長使用期限內興建完成,致 無法正式營運,與被上訴人所辯利寶公司廠房至111年8月仍 未完工,致未能正式生產營運等情相符。  ⒋關於廠房興建延誤是否係出於被上訴人之過失或可歸責於被 上訴人部分,被上訴人於原審提出利寶公司與金祥源公司簽 立之建廠合約(見原審卷第119至129頁),上訴人雖否認該 建廠合約之形式真正,然不爭執金祥源公司是上訴人與劉美 惠接洽(見原審卷第166頁),金祥源公司與利寶公司簽立 建廠合約後,由金祥源公司興建利寶公司廠房,建廠合約之 當事人為利寶公司等情(見本院卷第233、366頁),則建廠 合約之當事人既為利寶公司與金祥源公司,就利寶公司廠房 興建之延誤,尚難認出於被上訴人之過失或有可歸責於被上 訴人之事由。是以,系爭契約24個月還款期限於111年6月16 日屆至,被上訴人依系爭契約第5.6條約定,於利寶公司尚 未正式投入營運生產前,不得開始辦理股權轉移,不能認被 上訴人於111年6月16日還款期限屆至前,故意不完成利寶公 司股權轉移。  ㈡上訴人依系爭契約第4.2條、第7.2條K款、民法第231條第1項 規定,請求被上訴人賠償股權價值損害、利寶公司銀行帳戶 餘額損害,有無理由?  ⒈系爭契約第4.2條約定:「如乙方違約且延遲還款則乙方要按 照滯付利率支付從期滿日至乙方實際還款日期間之利息。滯 付利率為6%」,第7.2條K款約定:「乙方要依本合同充分履 行各義務及切結,如違反則要賠償予甲方」(見原審卷第25 、31頁)。依前所述,被上訴人並非故意行為而不完成利寶 公司股權轉移予上訴人及詹淑然,係因利寶公司廠房至土地 延長使用期限內仍無法興建完成,致未能正式營運生產,依 系爭契約第5.6條約定,被上訴人尚無轉移股權之義務,即 難認被上訴人有違約事由,故上訴人依系爭契約第4.2條、 第7.2條K款、民法第231條第1項、第184條第1項後段規定, 請求被上訴人賠償股權價值損害、利寶公司銀行帳戶餘額損 害,即屬無據。    ⒉再者,上訴人自承有從詹淑然處取得22萬元和解金(見本院 卷第399頁),而系爭和解書係由陳文昌為甲方、詹淑然為 乙方於112年4月12日簽立(見原審卷第37至39頁),其上記 載甲方及其授權方與乙方及其授權方間,於2020年6月1日分 別簽訂含系爭契約在內之3份合約,因簽約雙方難以順利履 約,今雙方願相互讓步,成立和解,以息止訟,由甲方支付 36萬元之和解金予乙方,乙方及其授權方同意放棄臺灣及越 南之民事、刑事求償權與告訴權等語。上訴人否認有授權詹 淑然簽立系爭和解書,依證人即系爭和解書見證人張炎能於 原審證述:不知道詹淑然與上訴人關係,詹淑然沒有講代理 上訴人和解等語(見原審卷第281頁),又證人劉美惠於本 院證述:和解時我有參加,上訴人不在場,上訴人事前或當 時不知道簽系爭和解書等語(見本院卷第287頁),堪認上 訴人並無授權詹淑然與被上訴人簽立系爭和解書。然由上訴 人事後自詹淑然處取得22萬元和解金,且於本件起訴時扣除 其已領得之22萬元後請求利寶公司帳戶餘額損害(見本院卷 第399頁),可知上訴人事後已知悉詹淑然以其名義簽立系 爭和解書,而未為反對,並向詹淑然取得22萬元,依民法第 170條第1項規定,應認上訴人事後已承認詹淑然之無權代理 行為,系爭和解書自應對其發生效力。  ⒊從而,於非因被上訴人之故意行為而無法完成股權轉移時, 上訴人本應依系爭契約第3.2條約定,請求被上訴人一次性 返還借款予上訴人及詹淑然,惟上訴人既應受系爭和解書拘 束,依該和解書第3條約定,上訴人同意放棄對被上訴人之 民事請求,是上訴人已不得依系爭契約第4.2條、第7.2條K 款、民法第231條第1項規定,請求被上訴人賠償股權價值損 害或返還借款、利寶公司銀行帳戶餘額損害。   ㈢上訴人依系爭契約第4.2條、第7.2條K款,並追加依民法第18 4條第1項前段、後段、第179條規定,請求被上訴人給付興 建廠房費用合計24萬8,454元,有無理由?  ⒈上訴人主張其支付利寶公司廠房興建費,委託劉美惠於110年 7月9日匯款越南盾203,484,440元予金祥源公司,依當時匯 率折合新臺幣24萬8,454元,此為上訴人因被上訴人拒絕履 約所受損害等語,並提出請款單、匯款水單、對話記錄為證 (見原審卷第41至45頁),然為被上訴人所否認,並辯稱: 建廠費用均由利寶公司支付(見本院卷第114至115、228頁 )。查被上訴人否認上開請款單、匯款水單之形式真正(見 本院卷第245頁),證人劉美惠固證述:水單上的字是我寫 的,錢是上訴人支付,要付給金祥源公司,匯款是因為填土 、挖井與廠房興建有關係等語(見本院卷第288頁),依請 款單之記載,僅能證明金祥源公司有向利寶公司請款,惟請 款單上所請款之合約號碼,與建廠合約之號碼不同(見原審 卷第41、119頁),該請款單之金額是否即為建廠合約之費 用,尚非無疑。又匯款水單之金額,亦無從認定上訴人有支 付利寶公司建廠費用新臺幣24萬8,454元。則上訴人依系爭 契約第4.2條、第7.2條K款約定,請求被上訴人給付上述興 建廠房費用,洵屬無憑。  ⒉況金祥源公司依建廠合約所興建者為利寶公司之廠房,因建 廠費用而受利益之人並非被上訴人,乃係利寶公司,是上訴 人依民法第179條規定,請求被上訴人返還上述興建廠房費 用,即屬無憑。又上訴人既未能證明其有支付前開利寶公司 建廠費用而受有損害,其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後段規 定,請求被上訴人給付興建廠房費用,亦屬無據。 五、綜上所述,上訴人依系爭契約第4.2條、第7.2條K款約定及 民法第231條第1項規定,請求被上訴人給付股權價值、利寶 公司帳戶餘額及建廠費用等損害本息,為無理由,不應准許 。原審駁回上訴人之請求,於法並無不合。上訴意旨指摘原 判決不當,求予廢棄改判,為無理由,應駁回其上訴。上訴 人另於本院追加依系爭契約第3.2條後段請求被上訴人返還 借款本息,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後段、第179條規定 ,請求被上訴人給付建廠費用損害本息,亦無理由,應駁回 其追加之訴。上訴人上訴及追加之訴既經駁回,其假執行之 聲請亦失所附麗,應併予駁回。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或防禦方法及所用之證 據,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爰不 逐一論列,附此敘明。 七、據上論結,本件上訴及追加之訴均無理由,爰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陳得利                    法 官 黃玉清                    法 官 廖欣儀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上訴人得上訴。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其 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狀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上訴時應提出委任律師或具有律師資格之人之委任狀;委任有律 師資格者,另應附具律師資格證書及釋明委任人與受任人有民事 訴訟法第466條之1第1項但書或第2項所定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書記官 王麗珍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2025-01-08

TCHV-113-重上-134-20250108-1

金訴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損害賠償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金訴字第37號 原 告 熊怡晴 兼 訴 訟 代 理 人 熊治璿 被 告 富士康廣告有限公司 日立光電有限公司 星合科技有限公司 兼上 三 人 法定代理人 李泰龍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經本院刑事庭裁定移送前來(111年度重附民字第369號),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或第77條之14 規定繳納裁判費,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又原告之訴有起訴 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之情形而可以補正者,法院應定期 間先命補正,如不於期間內補正,應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 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定有明文。 二、查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因未合於刑 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所定要件,經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4 日裁定命原告熊治璿、熊怡晴分別於收受裁定後5日內補繳 裁判費新臺幣(下同)7萬0,701元、3萬6,100元,並載明逾 期不補正即駁回其訴,此裁定已於同年月10日送達原告,有 送達證書為證(見本院卷二第17頁)。而原告固於同年3月5 日減縮聲明(見重附民卷第114頁),惟就減縮後之聲明即 請求被告連帶給付熊治璿326萬3,856元、連帶給付熊怡晴16 3萬1,928元部分,仍未繳納裁判費,本院裁定命其補繳,即 無不當,縱命繳納之金額非屬正確,惟原告就其應行繳納之 裁判費逾期迄未補正(熊治璿、熊怡晴應分別繳納5萬0,059 元、2萬5,854元),有本院多元化案件繳費狀況查詢清單、 裁判費或訴狀查詢表及答詢表可稽,其訴為不合法,應予駁 回(最高法院29年渝抗字第169號裁判先例參照)。原告之 訴既經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亦失所依據,應併予駁回。 三、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不合法,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陳得利                   法 官 黃玉清                   法 官 廖欣儀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理由狀(須 按他造人數附具繕本),並繳納抗告裁判費新台幣1,000元。                   書記官 王麗珍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2024-12-31

TCHV-113-金訴-37-20241231-2

上易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履行契約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上易字第400號 上 訴 人 劉秋婷 被 上訴 人 劉桂英 訴訟代理人 黃翎芳律師 洪海峰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履行契約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5月 16日臺灣臺中地方法院112年度訴字第3066號第一審判決提起上 訴,本院於113年12月18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按第二審訴之變更或追加,非經他造同意不得為之,但請求 之基礎事實同一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446條第1項、 第255條第1項第2款定有明文。查被上訴人於原審依民法第5 41條第2項、第179條規定,擇一請求上訴人返還剩餘保單價 值準備金新臺幣(下同)67萬3,048元(見原審卷第13至14 頁);嗣於本院追加依兩造於民國109年2月10日之約定,請 求上訴人返還上開金額(見本院卷第172頁),上訴人雖未 同意,然被上訴人追加之訴與原訴請求之基礎事實同一,核 無不合,應予准許。 貳、實體方面:   一、被上訴人主張:伊因尾椎骨折不良於行,為照顧兩造母親劉 張景,將劉張景交付伊保管之定存金35萬元,轉存至伊胞妹 即上訴人之中華郵政○○郵局(下稱○○郵局)帳戶,而劉張景 亦陸續將定存金共186萬元匯至上訴人○○郵局帳戶。又基於 照顧母親之目的,伊於105年8月5日與上訴人成立借名契約 ,由伊借用上訴人名義為要保人,向○○郵局購買保險金額30 0萬元之郵政簡易人壽6年期吉利保險(下稱系爭保險),自 同日起由伊○○郵局帳戶按年扣繳保險費49萬0,347元。嗣上 訴人於108年4月7日擅自取用劉張景託付定存金中之105萬元 ,為其女兒陳琪分購買門牌號碼臺中市○○區○○○街000號房屋 ,伊知悉後要求上訴人簽立借據,並於109年2月10日與上訴 人至○○郵局辦理保單減額繳清及保單借款,上訴人於當日匯 款127萬元至伊○○郵局帳戶,約定待111年8月5日系爭保險到 期時,將滿期保險金67萬3,048元返還伊(下稱系爭約定) 。詎上訴人取得67萬3,048元後迄未返還伊,爰依系爭約定 及民法第541條第2項、第179條規定,擇一求為命上訴人返 還伊67萬3,048元本息之判決(原審判命上訴人如數給付, 上訴人聲明不服,提起上訴)。並答辯聲明:上訴駁回。 二、上訴人則以:系爭保險契約之要保人、被保險人、滿期保險 金受益人均為伊,身故保險金受益人為伊女兒陳琪分,兩造 間就系爭保險並無借名契約存在;縱有借名,亦因違反公序 良俗及違反保險法第16條意旨而無效。被上訴人係因感念伊 之長期照顧而購買系爭保險贈與伊,並代為給付4期保險費 ,伊並未答應將系爭保險滿期保險金67萬3,048元返還被上 訴人;又保單借款127萬元則係被上訴人公司需款周轉而向 伊借款,因系爭保險為被上訴人贈與,故伊未向被上訴人催 討此筆借款。系爭保險形式及實質當事人皆為伊,保險金應 由伊取得,被上訴人請求為無理由等語,資為抗辯。並上訴 聲明:㈠原判決廢棄。㈡被上訴人在第一審之訴及假執行之聲 請均駁回。 三、兩造不爭執事項(見本院卷第125頁):  ㈠兩造為姊妹關係,劉張景為兩造之母親。  ㈡系爭保險之要保人、被保險人、滿期保險金受益人為上訴人 ,身故保險金受益人為上訴人女兒陳琪分。  ㈢被上訴人自105年8月5日起,以其○○郵局帳戶按年扣繳系爭保 險之保險費49萬0,347元,至109年2月10日已繳納4期合計19 6萬1,388元。  ㈣兩造於109年2月10日至○○郵局辦理減額繳清及保單借款,由 上訴人於同日將借款金額127萬元匯款至被上訴人○○郵局帳 戶。  ㈤系爭保險成立時地址為臺中市○○區○○路00號(門牌現為東關 路7段79號,下稱○○房地),於109年2月10日變更為臺北市○ ○區○○路00巷0弄00號2樓,2址均登記為被上訴人所有。  ㈥上訴人於系爭保險期滿之111年8月5日領回滿期保險金67萬3, 087元。  ㈦劉張景以被上訴人詐欺其過戶○○房地為由,對被上訴人提起 詐欺、偽造文書等告訴,經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1 1年度偵續字第167號為不起訴處分,劉張景再議後,經臺灣 高等檢察署臺中檢察分署112年度上聲議字第1210號駁回再 議確定。  ㈧劉張景另案訴請被上訴人返還擅自出售其○○房地之買賣價金 事件,經原法院112年度重訴字第590號判決駁回後,復經劉 張景撤回上訴而確定。 四、得心證之理由:  ㈠被上訴人依系爭約定,請求上訴人返還滿期保險金67萬3,048 元,為有理由:  ⒈被上訴人主張為照顧母親劉張景,與上訴人成立借名契約, 由被上訴人借用上訴人名義為要保人,於105年8月5日向○○ 郵局購買系爭保險,自同日起由被上訴人○○郵局帳戶按年扣 繳保險費49萬0,347元,兩造於109年2月10日至○○郵局辦理 保單減額繳清及保單借款,被上訴人至該日止已繳納4期保 險費合計196萬1,388元,上訴人於當日匯款127萬元至被上 訴人○○郵局帳戶,兩造並成立系爭約定,待111年8月5日系 爭保險到期時,上訴人應將滿期保險金67萬3,048元返還被 上訴人等情,並提出系爭保險之保險單、要保書、郵政壽險 變更事項確認通知郵政簡易人壽保險契約滿期通知單等為證 (見原審卷第33至41、49、53頁)。上訴人對於被上訴人有 繳納系爭保險之保險費不爭執,惟辯稱:兩造間無借名契約 ,亦無成立系爭約定,系爭保險係被上訴人購買贈與伊等語 。  ⒉查證人彭○○於原審具結證稱:我本來在○○郵局任職,擔任窗 口經辦,現在退休了,認識被上訴人,不認識上訴人,被上 訴人有跟我買一筆300萬的保險,因為被上訴人在104年間尾 椎骨折,行動不便拿柺杖,怕無法照顧她媽媽,想買一筆保 險借名妹妹名下,以後萬一被上訴人有不幸的話,由妹妹照 顧媽媽,那筆錢讓妹妹處理,所以用妹妹的名字,保費由被 上訴人支付,被上訴人投保時上訴人沒有去,資料讓被上訴 人帶回去給上訴人簽名,被上訴人有明白跟我說這是要借名 ,被上訴人繳了4年,在109年發現上訴人動用媽媽的錢買房 子,就告知我想把這張保單終止,我與兩造約在109年2月10 日到○○郵局辦這筆保險,當時經辦「阿華」認為解約會划不 來,就減額繳清,後面2次不要再繳,可以保單質借127萬, 由被上訴人先領回,剩下的67萬餘元到期再領回,我當場目 睹127萬轉到上訴人帳戶,再轉給被上訴人,上訴人親口答 應剩下的67萬餘元到期再轉給被上訴人等語(見原審卷第13 8至141頁);又證人林瑞華於原審證述:彭○○是我以前的同 事,我每天要處理的事情很多,我不記得109年2月10日到底 辦了什麼,但上面戳記確定是我辦的,都是合乎規定才會辦 ,還要經主管審核通過,對於彭○○所述沒有什麼印象等語( 見原審卷第215頁)。  ⒊依證人彭○○之上開證述可知,被上訴人係因其行動不便身體 狀況欠佳,為免將來無法照顧母親,乃出資購買系爭保險, 由其胞妹即上訴人擔任要保人暨被保險人,若被上訴人發生 不幸,由上訴人照顧媽媽,保險金即由上訴人處理,此核與 借名契約係借用他人名義締結契約,本人仍保有該契約利益 之管理、處分權乙節不合,尚難認兩造就系爭保險已達成借 名契約之合意。惟證人彭○○另證述兩造於109年2月10日至○○ 郵局辦理系爭保險減額繳清及保單借款時,有成立系爭約定 ,約定上訴人於當日將保單借款之127萬元匯至被上訴人○○ 郵局帳戶,待111年8月5日系爭保險到期時,將滿期保險金6 7萬3,048元返還被上訴人等情;查證人彭○○為辦理系爭保險 投保事宜之人(見原審卷第37頁要保書左下方簽名),對被 上訴人購買系爭保險之緣由,及兩造於109年2月10日辦理減 額繳清及保單借款之過程,當知之甚詳,且其與兩造無利害 關係,應無故為虛偽不實之證述,堪認兩造確於109年2月10 日成立系爭約定。  ⒋從而,兩造間既於109年2月10日成立系爭約定,約定上訴人 於系爭保險到期時,將滿期保險金67萬3,048元返還予被上 訴人,且上訴人已於系爭保險期滿之111年8月5日領回滿期 保險金67萬3,087元,有郵政簡易人壽保險契約滿期通知單 可稽(見原審卷第53頁),且為兩造不爭執,則上訴人自應 將款項返還被上訴人。是被上訴人依系爭約定,請求上訴人 返還滿期保險金67萬3,048元,自屬有據。  ㈡被上訴人另依民法第541條第2項、第179條規定,請求上訴人 返還67萬3,048元部分:   被上訴人同時依民法第541條第2項、第179條規定為請求權 基礎,請求上訴人返還滿期保險金67萬3,048元;或扣除已 歸還之127萬元後,返還被上訴人繳納之同額保險費,並擇 一為其有利之判決(見本院卷第168頁、原審卷第146、246 頁),然本院既認被上訴人依系爭約定之請求為有理由,此 部分即無庸再行審酌。 五、綜上所述,被上訴人依系爭約定,請求上訴人給付67萬3,04 8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2年11月11日(見原審卷 第79頁送達證書)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 算之利息,自屬正當,應予准許。從而,原審判命上訴人如 數給付,理由雖有不同,但結論並無二致,仍應予維持。上 訴論旨指摘原判決不當,求予廢棄改判,為無理由,應駁回 上訴。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或防禦方法及所用之證 據,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爰不 逐一論列,附此敘明。 七、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無理由,爰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陳得利                   法 官 黃玉清                   法 官 廖欣儀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上訴。                   書記官 王麗珍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2024-12-31

TCHV-113-上易-400-20241231-1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聲明異議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抗字第437號 抗 告 人 楊晶月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鄧廣垣間聲明異議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 3年11月1日臺灣苗栗地方法院113年度執事聲字第14號裁定,提 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訴訟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抗告為「受裁定」之當事人或其他訴訟關係人,對於裁定 聲明不服之方法,若非「受裁定」之當事人或其他訴訟關係 人,即不得為之。申言之,對於裁定無論為當事人或其他訴 訟關係人,必須為「受裁定」之人始有抗告權,如非「受裁 定」之人,縱屬訴訟關係人,亦不能認其有抗告權之存在( 最高法院44年台抗字第104號、85年度台抗字第398號裁定意 旨參照)。 二、查原執行債權人楊俊啓於民國113年3月19日過世後,由其全 體繼承人楊鍾君蘭、楊晶月、楊晶勻、楊晶文、楊明璟(下 稱楊鍾君蘭5人)聲明承受本件執行程序,嗣楊鍾君蘭5人對 執行法院強制執行之命令聲明異議,經原法院司法事務官於 113年8月23日以112年度司執字第30643號裁定駁回(見司執 卷第157、165、169、193、271至275、281至285頁),楊晶 勻、楊明璟聲明不服提出異議,經原法院於113年11月1日以 113年度執事聲字第14號裁定(下稱原裁定)駁回其異議後 ,楊晶月提起抗告。本件訴訟標的固對於楊俊啓之繼承人全 體必須合一確定,然本件抗告人仍非受原裁定之人,依上開 說明,其對原裁定並無抗告權,所提抗告自非合法,應予駁 回。 三、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不合法,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陳得利                   法 官 黃玉清                   法 官 廖欣儀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再抗告。                   書記官 王麗珍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2024-12-26

TCHV-113-抗-437-20241226-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