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羅郁婷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10 筆)

臺灣高等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775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許恩誌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508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許恩誌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應執行拘役柒拾日,如易科罰金, 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許恩誌(下稱受刑人)因妨害自由等 數罪,先後經判決確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 6款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 之規定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 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刑法第50 條第1項前段、第53條分別定有明文。次按犯最重本刑為5年 以下有期徒刑以下之刑之罪,而受6月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之宣告者,得以新臺幣(下同)1000元、2000元或3000元折 算1日,易科罰金,刑法第41條第1項前段亦有明文。且二裁 判以上數罪,縱其中一部分已執行完畢,如該數罪尚未全部 執行完畢,因與刑法第54條,及司法院院字第1304號解釋所 謂僅餘一罪之情形有別,自仍應依刑法第53條之規定,定其 應執行之刑;而定應執行之刑,應由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 院檢察官聲請該法院依法裁定之,不能因犯罪之一部分所科 之刑業經執行完畢,而認檢察官之聲請為不合法,予以駁回 ,至已執行部分,自不能重複執行,應由檢察官於指揮執行 時扣除之,此與定應執行刑之裁定無涉(最高法院111年度 台抗字第904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有各刑事判決及本院被告前案   紀錄表各乙份在卷可稽。其中附表編號1所示罪刑雖已執行 完畢,然參諸前開說明,仍應依法定其應執行刑。  ㈡準此,檢察官聲請就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定應執行之 刑,本院審核後認該聲請為正當,應予准許。另參酌受刑人 就本件如何定應執行刑表示「我的毀損罪已經執行完畢,我 現在有正當工作,請求判輕一點」之情(見本院卷第23頁) ,爰本於罪責相當性之要求,在刑罰內、外部界限範圍內, 審酌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之犯罪類型分別為毀棄損壞 、妨害自由案件,非全然相同,及其犯罪動機、態樣、侵害 法益、行為次數、犯行間時間關連性、整體犯罪評價等情, 兼衡受刑人應受非難及矯治之程度、刑罰經濟與公平、比例 等原則,就附表所示之罪定應執行之刑如主文所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 第6款、第41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林柏泓                   法 官 錢衍蓁                   法 官 羅郁婷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蔡易霖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4   月  2   日

2025-03-31

TPHM-114-聲-775-20250331-1

臺灣高等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714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紀清楚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479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甲○○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應執行有期徒刑玖月,如易科 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甲○○(下稱受刑人)因妨害秩序等數 罪,先後經判決確定如附表(編號2「偵查(自訴)機關年 度案號」欄中「士林地檢110年度少連偵字第73號等」之記 載更正為「士林地檢110年度少連偵字第73號、110年度偵字 第4978號、第8673號」),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 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之規 定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 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刑法第50 條第1項前段、第53條分別定有明文。次按犯最重本刑為5年 以下有期徒刑以下之刑之罪,而受6月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之宣告者,得以新臺幣(下同)1000元、2000元或3000元折 算1日,易科罰金;第1項至第4項及第7項之規定,於數罪併 罰之數罪均得易科罰金或易服社會勞動,其應執行之刑逾6 月者,亦適用之,刑法第41條第1項前段、第8項亦分別以明 文定之。且二裁判以上數罪,縱其中一部分已執行完畢,如 該數罪尚未全部執行完畢,因與刑法第54條,及司法院院字 第1304號解釋所謂僅餘一罪之情形有別,自仍應依刑法第53 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而定應執行之刑,應由犯罪事 實最後判決之法院檢察官聲請該法院依法裁定之,不能因犯 罪之一部分所科之刑業經執行完畢,而認檢察官之聲請為不 合法,予以駁回,至已執行部分,自不能重複執行,應由檢 察官於指揮執行時扣除之,此與定應執行刑之裁定無涉(最 高法院111年度台抗字第904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有各刑事判決及本院被告前案   紀錄表各乙份在卷可稽。其中附表編號1所示罪刑雖已執行 完畢,然參諸前開說明,仍應依法定其應執行刑。  ㈡準此,檢察官聲請就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定應執行之 刑,本院審核後認該聲請為正當,應予准許。另參酌受刑人 就本件如何定應執行刑表示「可扣除羈押庭3個月,剩餘部 分可易科罰金」之情(見本院卷第151頁),爰本於罪責相 當性之要求,在刑罰內、外部界限範圍內,審酌受刑人所犯 如附表所示各罪之犯罪類型為傷害、妨害秩序案件,非全然 相同,及其犯罪動機、態樣、侵害法益、行為次數、犯行間 時間關連性、整體犯罪評價等情,兼衡受刑人應受非難及矯 治之程度、刑罰經濟與公平、比例等原則,就附表所示之罪 定應執行刑如主文所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51條第 5款、第41條第1項前段、第8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林柏泓                   法 官 錢衍蓁                   法 官 羅郁婷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蔡易霖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4   月  2   日

2025-03-31

TPHM-114-聲-714-20250331-1

上訴
臺灣高等法院

詐欺等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上訴字第1286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莊凱奕 (現另案於法務部○○○○○○○○另案羈押) 上列上訴人即被告因詐欺等案件,不服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13年 度審金訴字第2527號,中華民國113年12月6日第一審判決(起訴 案號: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偵字第22272號),提起上訴 ,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上訴期間為20日,自送達判決後起算;提起上訴,應以上訴 書狀提出於原審法院為之,第二審法院如認為上訴逾期,即 應以判決駁回之,刑事訴訟法第349條前段、第350條第1項 及第367條前段分別定有明文。在監獄、看守所之被告,於 上訴期間內向監所長官提出上訴書狀者,視為上訴期間內之 上訴,刑事訴訟法第351條第1項亦定有明文。又監所與法院 間無在途期間可言,是上訴人在監所,如向該監所長官提出 上訴書狀,必在上訴期間內提出者,始可視為上訴期間內之 上訴(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2496號判決意旨參照)。 二、查上訴人即被告莊凱奕(下稱上訴人)因違反詐欺等案件, 經原審法院以113年度審金訴字第2527號判決判處罪刑在案 ,因上訴人另案於法務部○○○○○○○○羈押,原審法院囑託該監 所送達,上訴人於113年12月18日收受判決正本,此有原審 法院送達證書在卷可稽(見原審卷第99頁)。茲上訴人不服 該判決,向監所長官提出上訴狀,依法無庸扣除在途期間, 上訴期間自送達判決之翌日起算20日,至114年1月7日(星 期二,非星期日、紀念日或其他休息日)期滿,乃上訴人遲 至114年1月8日始向監所長官提出「上訴狀」,有上訴狀上 之法務部○○○○○○○○收受收容人訴狀章戳可憑(見本院卷第21 頁),是本件上訴已逾法定上訴期間,且無從補正,爰不經 言詞辯論,逕予駁回。 三、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372條、第367條前段,判決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林柏泓                    法 官 羅郁婷                    法 官 葉乃瑋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其 未敘述上訴之理由者並得於提起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程欣怡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2025-03-31

TPHM-114-上訴-1286-20250331-1

上易
臺灣高等法院

毀損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上易字第568號 上 訴 人 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曾銘賢 上列上訴人因被告毀損案件,不服臺灣新竹地方法院113年度訴 字第555號,中華民國114年1月16日第一審判決(起訴案號:臺 灣新竹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偵字第13310號),提起上訴,本院判 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撤銷,發回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理 由 一、原審判決意旨略以:被告曾銘賢(下稱被告)、同案被告黃   印辰及楊定宇均知悉新竹市北區國光街18巷內周邊區域乃人 車往來之公共場所,若聚眾鬥毆,將嚴重妨害人民安寧及公 共秩序之維護,竟共同基於在公共場所聚集三人以上施強暴 及傷害之犯意聯絡,於民國113年7月6日上午2時19分許,在 上開巷內,徒手毆打告訴人許文燊(下稱告訴人),致告訴 人受有左側手部第五掌骨骨幹移位閉鎖性骨折、頭部其他部 位挫傷、左側手部挫傷、左側踝部挫傷、右側上臂挫傷、左 側手肘挫傷等傷害(被告此部分涉犯妨害秩序罪嫌業經臺灣 新竹地方法院以114年度竹簡字第117號為簡易判決)。被告 另基於毀損之犯意,持酒瓶砸破告訴人所駕駛之車牌號碼00 0-0000號自小客車前擋風玻璃,涉犯刑法第354條毀損罪嫌 部分,因告訴人撤回毀損告訴,爰不經言詞辯論,逕為諭知 不受理之判決。 二、檢察官上訴意旨略以:告訴人並未具狀撤回告訴,亦未當庭 為撤回之意思表示,原判決所援引告訴人與書記官對話之公 務電話紀錄表,應難等同於告訴人已以言詞向法院表示撤回 告訴。且本件之法院組織為合議庭,被告未改以簡式審判程 序進行,不宜由受命法官單獨為公訴不受理之裁判等語。 三、經查:  ㈠按第二審法院認為上訴有理由,或上訴雖無理由,而原判決   不當或違法者,應將原審判決經上訴部分撤銷,就該案件自   為判決。但因原審判決諭知管轄錯誤、免訴、不受理係不當   而撤銷之者,得以判決將該案件發回原審法院;又對於原審   諭知管轄錯誤、免訴或不受理之判決上訴時,第二審法院認   其為無理由而駁回上訴,或認為有理由而發回該案件之判決   ,得不經言詞辯論為之,刑事訴訟法第369條第1項、第372   條分別定有明文。   ㈡按地方法院審判案件,以法官一人獨任或三人合議行之;法 院之組織不合法者,其判決當然違背法令;除簡式審判程序 、簡易程序及第376條第1項第1款、第2款所列之罪之案件外 ,第一審應行合議審判,法院組織法第3條第1項、刑事訴訟 法第379條第1款、第284條之1第1項亦分別定有明文。又刑 事訴訟程序係為確定國家具體刑罰權之有無及其範圍,訴訟 案件應以公判庭為中心,採直接審理主義及言詞審理主義, 審判之法官原則上須在公判庭上直接聽取訴訟兩造當事人所 為攻擊、防禦之言詞、舉止,以獲得心證,作成裁判。有關 訴訟程序之瑕疵,於當事人未異議、對被告權益未生影響、 訴訟經濟之考量等情形下,或可藉由事後補正、追認及後續 訴訟之接續進行,而受治癒或視同治癒,然非所有之瑕疵訴 訟行為均可獲得治癒,對於法律規定應以合議審判之案件, 誤由法官獨任審判,乃法院組織不合法之程序上重大瑕疵, 非但所踐行之訴訟程序違法,亦足使被告應受法院依相關法 律規定與程序公平審判之訴訟權保障受有侵害,不論當事人 有無聲明異議,此重大瑕疵仍不能因上訴於上級法院審判而 得獲補正或治癒。   ㈢本件被告所涉刑法第354條毀損罪嫌雖屬刑事訴訟法第284條 之1第1項第1款所列得行獨任審判之罪,惟被告同案被訴刑 法第150條第1項後段在公共場所聚集三人以上下手實施強暴 罪,其法定刑為6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非屬同法第284 條之1第1項所列得行獨任審判之罪,全案自應行合議審判, 法院之組織始屬合法。該案既經原審法院分案,由該院刑事 第一庭合議審判,基於法官法定原則,自不得恣意變更法院 組織,將特定案件改分配於非法定之特定法官承審。原審就 被告所涉刑法第354條毀損罪嫌部分既未經合議庭裁定改分 以變更法院組織,竟逕由受命法官一人獨任審判,即有刑事 訴訟法第379條第1款所定法院組織不合法之情況,判決當然 違背法令。是檢察官據此提起上訴,為有理由,為兼顧當事 人之審級利益,爰依刑事訴訟法第372條規定,不經言詞辯 論,將原判決撤銷發回原審法院更為適法裁判。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69條第1項但書、第372條,判決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林柏泓 法  官 錢衍蓁 法  官 羅郁婷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上訴。                    書記官  蔡易霖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4   月  7   日

2025-03-31

TPHM-114-上易-568-20250331-1

臺灣高等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426號 聲明異議人 即 受刑人 廖春鴻 上列聲明異議人即受刑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對於檢 察官之執行指揮,聲明異議,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明異議駁回。   理 由 一、聲明異議意旨如附件所載。 二、按受刑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或配偶以檢察官執行之指揮為不當 者,得向諭知該裁判之法院聲明異議,刑事訴訟法第484條 定有明文。而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規定:依刑法第53條及 第54條應依刑法第51條第5款至第7款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 刑者,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對應之檢察署檢察官 ,備具繕本,聲請該法院裁定之;受刑人亦得請求檢察官聲 請之。倘檢察官否准受刑人重定執行刑之請求,固許受刑人 聲明異議,以為救濟,然此必須檢察官已依法為否准請求之 決定者,始得為之(最高法院113年度台抗字第1080號裁定 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聲明異議人即受刑人廖春鴻(下稱受刑人)因違反毒品危害 防制條例等案件,先後經法院判處罪刑確定,其中附表一所 示之罪,經本院以103年度聲字第1282號裁定定應執行刑為 有期徒刑9年2月,併科罰金新臺幣(下同)13萬元確定,經 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下稱新竹地檢署)檢察官以103年度 執更字第740號案件執行;附表二所示之罪,則經本院以103 年度聲字第1131號裁定定應執行刑為有期徒刑18年,併科罰 金10萬元,並經最高法院以103年度台抗字第426號裁定駁回 抗告確定,經新竹地檢署檢察官以103年度執更字第1022號 案件執行等情,有前開各刑事裁定及本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可 稽(見本院卷第21頁至第39頁、第52頁、第59頁)。  ㈡本件上開二裁定之最後事實審法院為本院,受刑人於民國114 年1月15日向本院對應之檢察署即臺灣高等檢察署(下稱高 檢署)請求為重定執行刑之聲請,於法原屬有據,惟參諸高 檢署114年1月21日檢紀文114聲他50字第1149005357號函之 正本係發予新竹地檢署,並副知受刑人,該函主旨記載「檢 送廖春鴻君114年1月15日聲請狀原本1件,請貴署依法辦理 ,請查照」,說明則記載「本署103年度執聲字第440號被告 廖春鴻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前經判決確定,並發 交貴署執行在案。」顯將受刑人之請求交由新竹地檢署處理 。是縱新竹地檢署以114年2月8日竹檢松執典114執聲他172 字第1149004558號函覆受刑人記載「復高檢署函轉台端114 年1月15日刑事聲請狀。台端前於113年11月14日具狀聲請 定應執行刑,本署業於113年12月2日以竹檢云執典113執聲 他1637字第1139050121號函復,如台端再以相同、相類似理 由具聲請狀,本署將不再函復,併予敘明」,且新竹地檢署 113年12月2日竹檢云執典113執聲他1637字第1139050121號 函覆受刑人之內容為「台端聲請本院113年聲字第1282號、1 03年聲字第1131號等裁定,該2裁定中所列部分判決重新定 應執行刑。經查:台端所犯案件,合於數罪併罰規定業已向 法院聲請定應執行刑確定,係無從將判決所列之單一犯罪時 間割裂,如再次向法院聲請定應執行刑,則有違反一事不再 理原則。台端之聲請,欠難辦理」,亦僅屬無權否准其重定 執行刑請求之檢察署檢察官所為之指揮執行,仍應認高檢署 並未就受刑人之請求為准駁之決定。  ㈢綜此,高檢署檢察官既未就受刑人之請求為准駁之決定,即 無聲明異議之客體,不生聲明異議之問題,受刑人就非屬否 准其重定執行刑請求之新竹地檢署114年2月8日竹檢松執典1 14執聲他172字第1149004558號函為聲明異議客體,於法自 有未合,應予駁回。倘受刑人仍有聲明異議之請求,宜促請 高檢署就其重定執行刑之請求儘速裁量,並待高檢署檢察官 就其前開請求為准駁決定後為之,併予敘明。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86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林柏泓                   法 官 錢衍蓁                   法 官 羅郁婷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蔡易霖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附表一(本院103年度聲字第1282號裁定) 編號 1 2 3 罪名 施用第一級毒品 施用第二級毒品 施用第一級毒品 宣告刑 有期徒刑8月 有期徒刑6月 有期徒刑8月 犯罪日期 97年6月17日 97年6月17日 97年8月15日 偵查機關 年度案號 新竹地檢97年度毒偵字第1924號 新竹地檢97年度毒偵字第1924號 新竹地檢97年度毒偵字第1593號 最 後 事 實 審 法院 新竹地院 新竹地院 新竹地院 案號 97年度訴字第1237號 97年度訴字第1237號 97年度訴字第1100號 判決 日期 98年1月19日 98年1月19日 97年11月28日 確 定 判 決 法院 新竹地院 新竹地院 本院 案號 97年度訴字第1237號 97年度訴字第1237號 98年度上訴字第898 號 確定 日期 98年2月4日 98年2月4日 98年4月27日 是否得易科罰金 否 是 否 備註 新竹地檢署98年度執字第1290號 新竹地檢署98年度執字第1290號 新竹地檢署98年度執字第1622號 編號1至7、9、10案件曾經本院99年度聲字第2245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8年8月,併科罰金新臺幣13萬元 編號 4 5 6 罪名 施用第二級毒品 施用第一級毒品 施用第二級毒品 宣告刑 有期徒刑6月 有期徒刑9月 有期徒刑7月 犯罪日期 97年8月15日 97年12月4日 97年12月3日 偵查機關 年度案號 新竹地檢97年度毒偵字第1593號 新竹地檢97年度毒偵字第2347號 新竹地檢97年度毒偵字第2347號 最 後 事 實 審 法院 新竹地院 新竹地院 新竹地院 案號 97年度訴字第1100號 98年度審訴字第137 號 98年度審訴字第137 號 判決 日期 97年11月28日 98年3月31日 98年3月31日 確 定 判 決 法院 本院 新竹地院 新竹地院 案號 98年度上訴字第898號 98年度審訴字第137 號 98年度審訴字第137 號 確定 日期 98年4月27日 98年3月31日 98年3月31日 是否得易科罰金 是 否 否 備註 新竹地檢署98年度執字第1622號 新竹地檢署98年度執字第1908號 新竹地檢署98年度執字第1908號 編號1至7、9、10案件曾經本院99年度聲字第2245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8年8月,併科罰金新臺幣13萬元 編號 7 8 9 罪名 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 施用第二級毒品 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 宣告刑 有期徒刑8月 併科罰金3萬元 有期徒刑7月 有期徒刑5年4月併科罰金10萬元 犯罪日期 97年10月底 97年12月26日 97年7月間某日起至97年8月16日 偵查機關 年度案號 新竹地檢97年度偵字第8470號 新竹地檢98年度毒偵字第622號 新竹地檢97年度偵字第5578號 最 後 事 實 審 法院 新竹地院 新竹地院 本院 案號 98年度審訴字第473 號 98年度訴字第306號 98年度上訴字第4960號 判決 日期 98年7月31日 99年2月11日 99年3月9日 確 定 判 決 法院 新竹地院 新竹地院 最高法院 案號 98年度審訴字第473 號 98年度訴字第306號 99年度台上字第3262號 確定 日期 98年8月24日 99年2月11日 99年5月27日 是否得易科罰金 否 否 否 備註 ㈠新竹地檢署98年度執字第3108號 ㈡編號1至7、9、10案件曾經本院99年度聲字第2245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8年8月,併科罰金新臺幣13萬元 新竹地檢署99年度執字第1261號 ㈠新竹地檢署99年度執字第1887號 ㈡編號1至7、9、10案件曾經本院99年度聲字第2245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8年8月,併科罰金新臺幣13萬元 編號 10 (以下空白) (以下空白) 罪名 未經許可持有子彈 宣告刑 有期徒刑5月 併科罰金3萬元 犯罪日期 97年7月間某日 偵查機關 年度案號 新竹地檢97年度偵字第5578號 最 後 事 實 審 法院 本院 案號 98年度上訴字第4960號 判決 日期 99年3月9日 確 定 判 決 法院 最高法院 案號 99年度台上字第3262號 確定 日期 99年5月27日 是否得易科罰金 否 備註 ㈠新竹地檢署99年度執字第1887號 ㈡編號1至7、9、10案件曾經本院99年度聲字第2245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8年8月,併科罰金新臺幣13萬元 附表二(本院103年度聲字第1131號裁定) 編號 1 2 3 罪名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 宣告刑 有期徒刑10月 有期徒刑8月 有期徒刑3年4月 併科罰金10萬元 犯罪日期 98年6月23日 98年6月23日 97年5月至97年8月間 偵查機關 年度案號 新竹地檢98年度毒偵字第1532號 新竹地檢98年度毒偵字第1532號 新竹地檢98年度偵字第7342號 最 後 事 實 審 法院 新竹地院 新竹地院 新竹地院 案號 98年度審訴字第878號 98年度審訴字第878號 99年度訴字第224號 判決 日期 98年11月12日 98年11月12日 99年12月22日 確 定 判 決 法院 新竹地院 新竹地院 新竹地院 案號 98年度審訴字第878號 98年度審訴字第878號 99年度訴字第224 號 確定 日期 98年11月12日 98年11月12日 100年1月10日 是否得易科罰金 否 否 否 備註 新竹地檢署99年度執字第126號 新竹地檢署99年度執字第126號 新竹地檢署100年度執字第610號 編號1至2案件曾經新竹地院98年度審訴字第878號判決定應執行刑為有期徒刑1年3月 編號3至4案件曾經新竹地院99年度訴字第224號判決定應執行刑為有期徒刑3年8月,併科罰金10萬元 編號 4 5 6 罪名 妨害自由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宣告刑 有期徒刑6月 有期徒刑3年10月 有期徒刑3年10月 犯罪日期 98年4月14日 98年5月31日 98年2月7日 偵查機關 年度案號 新竹地檢98年度偵字第7342號 新竹地檢98年度偵字第4878號 新竹地檢98年度偵字第4878號 最 後 事 實 審 法院 新竹地院 本院 本院 案號 99年度訴字第224號 101年度上訴字第1338號 101年度上訴字第1338號 判決 日期 99年12月22日 101年11月28日 98年3月31日 確 定 判 決 法院 新竹地院 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 案號 99年度訴字第224號 102年度台上字第1637號 102年度台上字第1637號 確定 日期 100年1月10日 102年4月25日 102年4月25日 是否得易科罰金 是 否 否 備註 新竹地檢署100年度執字第610號 新竹地檢署102年度執字第1599號 新竹地檢署102年度執字第1599號 編號3至4案件曾經新竹地院99年度訴字第224號判決定應執行刑為有期徒刑3年8月,併科罰金10萬元 編號5至22案件曾經本院101年度上訴字第1338號判決定應執行刑為有期徒刑15年4月 編號 7 8 9 罪名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宣告刑 有期徒刑3年10月 有期徒刑3年10月 有期徒刑3年10月 犯罪日期 98年2月6日 98年4月20日 97年11月6日 偵查機關 年度案號 新竹地檢98年度偵字第4878號 新竹地檢98年度偵字第4878號 新竹地檢98年度偵字第4878號 最 後 事 實 審 法院 本院 本院 本院 案號 101年度上訴字第1338號 101年度上訴字第1338號 101年度上訴字第1338號 判決 日期 101年11月28日 101年11月28日 101年11月28日 確 定 判 決 法院 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 案號 102年度台上字第1637號 102年度台上字第1637號 102年度台上字第1637號 確定 日期 102年4月25日 102年4月25日 102年4月25日 是否得易科罰金 否 否 否 備註 新竹地檢署102年度執字第1599號 新竹地檢署102年度執字第1599號 新竹地檢署102年度執字第1599號 編號5至22案件曾經本院101年度上訴字第1338號判決定應執行刑為有期徒刑15年4月 編號 10 11 12 罪名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宣告刑 有期徒刑3年10月 有期徒刑3年10月 有期徒刑3年10月 犯罪日期 98年1月29日 97年11月23日 97年11月25日 偵查機關 年度案號 新竹地檢98年度偵字第4878號 新竹地檢98年度偵字第4878號 新竹地檢98年度偵字第4878號 最 後 事 實 審 法院 本院 本院 本院 案號 101年度上訴字第1338號 101年度上訴字第1338號 101年度上訴字第1338號 判決 日期 101年11月28日 101年11月28日 101年11月28日 確 定 判 決 法院 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 案號 102年度台上字第1637號 102年度台上字第1637號 102年度台上字第1637號 確定 日期 102年4月25日 102年4月25日 102年4月25日 是否得易科罰金 否 否 否 備註 新竹地檢署102年度執字第1599號 新竹地檢署102年度執字第1599號 新竹地檢署102年度執字第1599號 編號5至22案件曾經本院101年度上訴字第1338號判決定應執行刑為有期徒刑15年4月 編號 13 14 15 罪名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宣告刑 有期徒刑3年10月 有期徒刑3年10月 有期徒刑3年10月 犯罪日期 97年12月6日 98年1月28日 98年2月8日 偵查機關 年度案號 新竹地檢98年度偵字第4878號 新竹地檢98年度偵字第4878號 新竹地檢98年度偵字第4878號 最 後 事 實 審 法院 本院 本院 本院 案號 101年度上訴字第1338號 101年度上訴字第1338號 101年度上訴字第1338號 判決 日期 101年11月28日 101年11月28日 101年11月28日 確 定 判 決 法院 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 案號 102年度台上字第1637號 102年度台上字第1637號 102年度台上字第1637號 確定 日期 102年4月25日 102年4月25日 102年4月25日 是否得易科罰金 否 否 否 備註 新竹地檢署102年度執字第1599號 新竹地檢署102年度執字第1599號 新竹地檢署102年度執字第1599號 編號5至22案件曾經本院101年度上訴字第1338號判決定應執行刑為有期徒刑15年4月 編號 16 17 18 罪名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宣告刑 有期徒刑3年10月 有期徒刑3年10月 有期徒刑3年10月 犯罪日期 98年4月17日 98年6月9日 98年6月11日 偵查機關 年度案號 新竹地檢98年度偵字第4878號 新竹地檢98年度偵字第4878號 新竹地檢98年度偵字第4878號 最 後 事 實 審 法院 本院 本院 本院 案號 101年度上訴字第1338號 101年度上訴字第1338號 101年度上訴字第1338號 判決 日期 101年11月28日 101年11月28日 101年11月28日 確 定 判 決 法院 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 案號 102年度台上字第1637號 102年度台上字第1637號 102年度台上字第1637號 確定 日期 102年4月25日 102年4月25日 102年4月25日 是否得易科罰金 否 否 否 備註 新竹地檢署102年度執字第1599號 新竹地檢署102年度執字第1599號 新竹地檢署102年度執字第1599號 編號5至22案件曾經本院101年度上訴字第1338號判決定應執行刑為有期徒刑15年4月 編號 19 20 21 罪名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宣告刑 有期徒刑3年10月 有期徒刑3年10月 有期徒刑7年10月 犯罪日期 98年5月26日 98年6月10日 97年11月24日 偵查機關 年度案號 新竹地檢98年度偵字第4878號 新竹地檢98年度偵字第4878號 新竹地檢98年度偵字第4878號 最 後 事 實 審 法院 本院 本院 本院 案號 101年度上訴字第1338號 101年度上訴字第1338號 101年度上訴字第1338號 判決 日期 101年11月28日 101年11月28日 101年11月28日 確 定 判 決 法院 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 案號 102年度台上字第1637號 102年度台上字第1637號 102年度台上字第1637號 確定 日期 102年4月25日 102年4月25日 102年4月25日 是否得易科罰金 否 否 否 備註 新竹地檢署102年度執字第1599號 新竹地檢署102年度執字第1599號 新竹地檢署102年度執字第1599號 編號5至22案件曾經本院101年度上訴字第1338號判決定應執行刑為有期徒刑15年4月 編號 22 (以下空白) (以下空白) 罪名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宣告刑 有期徒刑7年10月 犯罪日期 98年6月12日 偵查機關 年度案號 新竹地檢98年度偵字第4878號 最 後 事 實 審 法院 本院 案號 101年度上訴字第1338號 判決 日期 101年11月28日 確 定 判 決 法院 最高法院 案號 102年度台上字第1637號 確定 日期 102年4月25日 是否得易科罰金 否 備註 新竹地檢署102年度執字第1599號 編號5至22案件曾經本院101年度上訴字第1338號判決定應執行刑為有期徒刑15年4月

2025-03-28

TPHM-114-聲-426-20250328-1

臺灣高等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656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吳梓源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428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吳梓源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應執行有期徒刑肆年貳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吳梓源因竊盜等數罪,先後經判決確 定如附表(編號9「犯罪日期」欄中「111/05/26」部分更正 為「111年5月26日11時許至111年5月30日8時許間某時許」 ;編號10「犯罪日期」欄中「111/06/15」部分更正為「111 年6月15日6時許至111年6月16日18時許間某時」;編號12「 犯罪日期」欄中「111/05/27」部分更正為「111年5月27日1 8時許至111年6月1日9時20分許間某時許」),應依刑法第5 3條、第51條第5款、第50條第1項第1款、第2項規定,定其 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之規定聲請裁定 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 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刑法第50 條第1項前段、第53條分別定有明文。又一裁判或數裁判各 宣告數罪之刑,雖曾經分別定其執行刑,但再與其他裁判宣 告之刑定其執行刑時,前定之執行刑當然失效,仍應以原各 罪宣告之刑為基礎,定其執行刑(最高法院111年度台抗字 第1035號裁定意旨參照)。另按法律上屬於自由裁量事項, 尚非概無法律性之拘束,在法律上有其外部界限及內部界限 。前者法律之具體規定,使法院得以具體選擇為適當裁判, 此為自由裁量之外部界限。後者法院為自由裁量時,應考量 法律之目的,法律秩序之理念所在,此為自由裁量之內部界 限。法院為裁判時,二者均不得有所踰越。在數罪併罰而有 二裁判以上,應定其應執行刑之案件,法院所為刑之酌定, 固屬自由裁量事項,然對於法律之內、外部界限,仍均應受 其拘束(最高法院92年度台非字第187號及94年度台非字第2 1號判決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有各刑事判決及本院被告前案   紀錄表各乙份在卷可稽。  ㈡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號1至4所示之罪,固經臺灣桃園地方法 院(下稱桃園地院)以113年度聲字第1608號裁定定應執行 刑為有期徒刑2年確定;如附表編號5至8所示之罪,經桃園 地院以113年度聲字第1607號裁定定應執行刑為有期徒刑1年 2月確定,惟參照前揭最高法院111年度台抗字第1035號裁定 意旨,受刑人既有如附表編號1至12所示之罪應予併罰,本 院自可更定應執行刑,前定之應執行刑即當然失效。然本院 定應執行刑,不得踰越刑法第51條第5款所定法律之外部界 限,即不得重於如附表編號1至12所示之罪刑總和,亦應受 內部界限之拘束,即不得重於如附表編號1至4、5至8曾分別 定應執行刑及如附表編號9至12所示宣告刑之總和。  ㈢按行為人所犯為數罪併罰,其中之一罪雖得易科罰金,但因 與不得易科之他罪合併處罰之結果,於定執行刑時,祇須將 各罪之刑合併裁量,不得易科罰金合併執行(司法院大法官 會議釋字第144號解釋意旨參照)。受刑人所犯附表編號5至 8、11至12所示之罪雖得易科罰金,但因與不得易科罰金之 附表編號1至4、9至10所示之罪合併處罰之結果,本院於定 執行刑時,自毋庸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㈣準此,本件受刑人請求檢察官就其所犯如附表所示得易科罰 金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合併定應執行刑,既有受刑人簽 名同意定刑之「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依102年1月23日修正之 刑法第50條調查受刑人是否聲請定應執行刑調查表」可憑( 見本院卷第13頁),則檢察官聲請就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 之罪定應執行刑,本院審核後認該聲請為正當,應予准許。 另參酌受刑人就本件如何定應執行刑表示「沒有意見」之情 (見本院卷第121頁),爰本於罪責相當性之要求,在刑罰 內、外部界限範圍內,審酌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之犯 罪類型均為竊盜案件,及其犯罪動機、態樣、侵害法益、行 為次數、犯行間時間關連性、整體犯罪評價等情,兼衡受刑 人應受非難及矯治之程度、刑罰經濟與公平、比例等原則, 就附表所示之罪定其應執行刑如主文所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0條第1項但 書第1款、第2項、第53條、第51條第5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林柏泓                   法 官 錢衍蓁                   法 官 羅郁婷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蔡易霖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2025-03-28

TPHM-114-聲-656-20250328-1

臺灣高等法院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671號 抗 告 人 即 被 告 馮昱閔 上列抗告人即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不服臺灣宜蘭 地方法院112年度訴字第470號,中華民國113年11月27日裁定, 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原裁定意旨略以:臺灣宜蘭地方法院(下稱宜蘭地院)112 年度訴字第470號判決於民國113年10月17日對抗告人即被告 馮昱閔(下稱被告)位於宜蘭縣○○鄉○○路00○0號之住所為送 達,因未獲會晤本人,將該送達文書交予同居人即被告之母 黃愛珠。是自判決送達翌日起算上訴期間20日,末日為113 年11月6日,加計在途期間2日後,上訴期間應於113年11月8 日屆滿,然被告遲至113年11月14日始提起上訴,已逾上訴 期間,且無從補正,核其上訴為不合法,應予駁回等語。 二、抗告意旨略以:被告收受判決書時,因看錯上訴之受理期限 為30日內,且因工作為週休,避開地院上班時間,導致經提 醒時才趕忙提起上訴,收到不受理回函時才察覺實只有20天 受理期,酌請法院應允上訴,或告知有無後續補救之處理等 語。 三、按上訴期間為20日,自送達判決後起算;又原審法院認為上 訴不合法律上之程式或法律上不應准許或其上訴權已經喪失 者,應以裁定駁回之,刑事訴訟法第349條前段、第362條前 段分別定有明文。 四、經查:  ㈠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宜蘭地院以112年度訴 字第470號判決判處罪刑在案,該判決正本於113年10月17日 送達被告位於宜蘭縣○○鄉○○路00○0號之住所,因未會晤本人 ,而由同居人即被告之母黃愛珠收受,有送達證書附卷可稽 (見宜蘭地院112年度訴字第470號卷〈下稱訴字卷〉第257頁 ),已生合法送達效力,故被告如欲提起上訴,應於113年1 1月8日前提出(自送達生效之翌日即113年10月18日起算20 日上訴期間,須加計在途期間2日,末日為113年11月8日) ,被告卻遲至113年11月14日始具狀向宜蘭地院提起上訴, 有其提出之刑事聲明上訴狀收狀戳章日期可佐(見訴字卷第 279頁),顯已逾上訴期間而違背法律上之程式,且無從補 正,原審因而裁定駁回其上訴,於法並無違誤。至抗告意旨 所述,顯係個人一己之過失,致遲誤上訴,無從推翻本件仍 屬逾期提出上訴之事實認定,自無足採。  ㈡綜上所述,被告以前詞提起抗告,並無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林柏泓                   法 官 錢衍蓁                   法 官 羅郁婷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蔡易霖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2025-03-28

TPHM-114-抗-671-20250328-1

原附民
臺灣高等法院

洗錢防制法等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原附民字第82號                   114年度原附民字第12號 原 告 劉怡美 被 告 陳志謙 上列被告因113年度原上訴字第237號洗錢防制法等案件,經原告 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查其內容繁雜,非經長久之時日不能終結其 審判,爰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將本件附帶民事訴訟 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林柏泓 法 官 羅郁婷 法 官 葉乃瑋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程欣怡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2025-03-27

TPHM-114-原附民-12-20250327-1

原附民
臺灣高等法院

洗錢防制法等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原附民字第82號                   114年度原附民字第12號 原 告 劉怡美 被 告 陳志謙 上列被告因113年度原上訴字第237號洗錢防制法等案件,經原告 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查其內容繁雜,非經長久之時日不能終結其 審判,爰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將本件附帶民事訴訟 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林柏泓 法 官 羅郁婷 法 官 葉乃瑋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程欣怡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2025-03-27

TPHM-113-原附民-82-20250327-1

原附民
臺灣高等法院

洗錢防制法等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原附民字第61號 原 告 吳恩華 被 告 陳志謙 上列被告因113年度原上訴字第237號洗錢防制法等案件,經原告 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查其內容繁雜,非經長久之時日不能終結其 審判,爰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將本件附帶民事訴訟 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林柏泓 法 官 羅郁婷 法 官 葉乃瑋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程欣怡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2025-03-27

TPHM-113-原附民-61-20250327-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